发布时间:2023-10-15 15:25: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1一般资料:
对象为医院录用满3个月以上,在临床一线护理岗位工作的注册护士。问卷采用统一发放问卷方法,不记名的方式,由护理人员自己填写,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48份,回收有效问卷143份,回收有效率96.6%。其中3年资以下护士65人,3年资以上护士78人。
1.2调查指标:
常用性在于临床使用积累;重要性在于操作重视程度;熟练度在于护理人员操作自信心,关 系到面对患者时的操作完成率即服务能力,特别是独立值班时更为重要。通过调查,甄别出医院新建时期护士在操作认识方面的差异,以及所反应出的培训情况,以便于加强和改进。
1.3调查方法:
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管理规定的50项护理操作设计问卷,考察护理人员对各项护理操作的认识。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操作的常用性、重要性和熟练度(自评)3部分,分别以赋分标准:常用4分、较常用3分、一般2分、少用1分;重要4分、较重要3分、一般2分、不重要1分;熟练4分、较熟练3分、一般2分、不熟练1分进行资料收集。并根据护理安全预防、基础操作、急救操作、外科专科操作、护理新技术和妇产科专科操作进行分类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用Excel建立数据库,数据用SAS9.3统计学软件处理。分别计算常用性、重要性和熟练度(自评)得分的均值和标准差。在多组计量数据的比较时,符合正态性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的用秩和检验;双向无序的资料用检验,单向有序计数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该院护理人员对50项护理操作认识的比较
2.1.1该院护理人员对50项护理操作“常用性”认识的比较:
护士护理安全预防、基础操作、急救操作、外科专科操作、护理新技术和妇产科专科操作常用性平均得分分别为(3.79±0.60)、(3.35±1.08)、(2.14±1.26)、(1.86±1.12)、(1.83±1.11)和(1.69±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2该院护理人员对50项护理操作“重要性”认识的比较:
护士护理安全预防、基础操作、急救操作、护理新技术、外科专科操作和妇产科专科操作重要性平均得分分别为(3.92±0.30)、(3.90±0.40)、(3.88±0.54)、(3.75±0.63)、(3.70±0.73)和(3.47±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3该院护理人员对50项护理操作“熟练度”(自评)认识的比较:
护士护理安全预防、基础操作、急救操作、外科专科操作、护理新技术和妇产科专科操作熟练度(自评)平均得分分别为(3.78±0.53)、(3.68±0.72)、(2.79±1.21)、(2.35±1.15)、(2.17±1.18)和(1.97±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该院护理人员对急救操作各项目认识的比较:
在50项技术操作总体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各类操作内部的单项比较,护理安全预防、基础操作、外科专科操作、护理新技术和妇产科专科操作的单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救操作各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现分述如下。
2.2.1该院护理人员对急救操作各项目“常用性”认识的比较:
护士急救操作中口鼻吸痰、心肺复苏、气管切开插管吸痰、洗胃技术和除颤技术常用性平均得分分别是(3.07±1.14)、(2.34±1.22)、(1.85±1.16)、(1.85±1.21)和(1.57±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该院护理人员对急救操作各项目“重要性”认识的比较:
护士急救操作中心肺复苏、口鼻吸痰、气管切开插管吸痰、除颤技术和洗胃技术重要性平均得分分别是(3.99±0.12)、(3.98±0.25)、(3.9±0.46)、(3.82±0.67)和(3.7±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3该院护理人员急救操作各项目“熟练度”(自评)认识的比较:
护士急救操作中口鼻吸痰、心肺复苏、气管切开插管吸痰、洗胃技术和除颤技术熟练度平均得分分别是(3.49±0.79)、(3.48±0.75)、(2.92±1.13)、(2.1±1.24)和(1.96±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50项护理操作认识比较:
50项护理操作认识比较,显示“护理安全预防”在常用性、重要性、熟练度均居第一位,提示该医院护士安全培训到位,护士对日常护理安全预防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总体护理安全预防自信心较高。居第二位的“基础操作”是新建临床护理工作量最大的内容,护士日常及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的重点也在于此,提示新建医院的基础操作培训较好,护士具备为患者提供临床服务的基本能力。居第三位的“急救操作”是最为紧急的护理工作内容,从数值上看,常用性接近“一般”,熟练度“较熟练”,但重要性认识却接近“重要”,提示该医院急救操作重要性认识好、培训到位,虽然急救操作并不太常用,但护士也有较熟练掌握的自信。后三项操作类别中,护理新技术主要由专业护士掌握,专科操作主要由在专业科室实施,因此在常用性、熟练度方面受到影响,提示普及护理新技术知识,促进其推广,才能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外科专科操作“常用性”与“熟练度”均位于第四位,而“重要性”认识仅位于第五位,说明护理人员对外科专科操作重视度不够,对专科操作在危急重症处置方面的作用认识不深刻,需要进一步强化专科操作培训。更应该重视的是妇产科专科操作常用性、重要性与熟练度方面均处于最后一位,通常情况下,此类操作几乎很少能在除妇产科以外的其他科室应用,非妇产科护士对其具有陌生感是临床上较为普遍的。但产妇出现紧急情况的几率较大,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更应该具备此项技术的服务能力。因此,对于妇产科操作能力的培养需引起高度关注,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升对妇产科专科操作的整体认识。6大类操作的排名显示,护士操作认识符合临床实际,除重要性认识中“护理新技术”高于“外科专科操作”外,其余排名均一致。说明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的常用性认识、重视度与自我感觉熟练度成正比,各类操作常用性、重要性认识与熟练度三者可能具备一定相关性。提示临床使用频率不高的操作应特别加强培训,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其掌握熟练度,才能使护士的技术水平整体提升。
3.2急救操作各项目比较: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活动对妇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优质护理应用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妇科基础护理合格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使得基础护理合格率由85.25%上升到93.99%;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88.52%上升到96.63%,经2检验发现,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7,P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妇科;基础护理
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下发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了试点病房。在我院护理部的支持下,妇科于2011年1月积极采取多项临床护理措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本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并对临床护士的基础护理的质量进行评估及考核。并与2010年6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0年6月~2010年12月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前本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6~42岁,平均年龄(25.71±4.37)。同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6.71±5.67)。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1.2.1 成立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进行科室总动员,号召大家积极参与 2009年11月11日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讨论会,会上医政司护理管理处郭燕红处长强调当前抓好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而后连续《“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下发,并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院领导组织护理部管理者讨论并且分析当前的形势,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由护理部主任牵头,科室护士长统一管理,让全科护士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指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的意义[1]。
1.2.2 正确认识基础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召开妇科专题会议,让护士尤其是新护士对基础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有正确的认识:基础护理工作在护士和患者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起桥梁作用,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耐心、主动、细致的护理服务。通过每周二次小讲课、不定时晨间提问、每月一次护理查房、讲授基础护理理论及实践等形式强化护士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知。
1.2.3 领悟优质服务理念精髓,转变护士服务理念 护士作为医院基础护理的具体操作者,在基础护理工作中不断强化护士的主动服务、按需服务、不依赖家属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让护士真正领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意义,理解其内涵。先后开展了“假如我是病人”的换位思考活动,全体护士站在病人和病人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采取人性化的护理行动。反复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输于活动的过程中,有效转变护士的服务心态和行为,使病人满意和感动。
1.2.4 组织护士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在科室内利用授课、小组讨论等形式组织让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创优工程”相关文件和知识,使其掌握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做法,领悟“创优工程”相关文件和知识的精髓。
1.2.5 建立护理层级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基础护理实施到位 根据护士的护龄、职称、技术等能力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组成的基础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每周抽查,月底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而责任护士在上午、下午下班前都要检查各组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情况。采用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三种检查方案相结合的方法,使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 ,确保各项基础护理实施到位。
1.2.6 合理简化护理病历的书写,将时间还给患者 减轻一线护士的病历书写的负担,让护士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患者的护理服务上,只有在患者身边,护理专业知识才能得以应用。加强基础护理,确保各项临床护理措施的准确到位,减少褥疮、各种感染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
1.2.7 绩效考核,实施护士奖金分配 改变以往的奖金分配制度,根据护士护理的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护理患者的数量、护理的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重点倾向于临床一线的护士,提高夜班补贴,做到客观公平。
1.3 效果观察 基础护理合格率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满意度由患者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
2 结果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前,基础护理合格率为85.2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8.52%;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3.99%;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6.63%,实现了护理零投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2检验发现,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7,P
表1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研究表明,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2-3],开展优质护理,强化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可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4-5]。本研究结果发现: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使得基础护理合格率由85.25%上升到93.99%;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88.52%上升到96.63%,经2检验发现,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17,P
参考文献
[1] 赵亮,金昌晓,陈仲强.新医改方案财政补偿机制设计与医院公益性.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10):666-668.
[2] 马慧芳.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中国实用医药,2011,6 (8):273-274.
[3] 许红菊.开展优质服务做好基础护理的临床意义.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 9(8):145-146.
[4] 玉娟.夯实基础护理 开展优质护理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中国医药指南,2011,9(9):325-327.
[5] 黄丽珍.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探讨.中国当代医药,2011, 18(27):122-123.
[6] 芦沁蕊,王艳丽,赵晓红.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妇科病房的实施效果研究.护理研究,2011,25(8):2243-2245.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于2011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手术的580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59岁,平均年龄(35.27±9.43)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3.56±2.71)年。
1.2 方法
1.2.1号召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学习优质护理活动文件,我院领导组织护理部管理者讨论并且分析当前的形势,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由护理部主任牵头,科室护士长统一管理,让全科护士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优质护理活动文件。
1.2.2正确认识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召开整形外科手术专题会议,让护士尤其是新护士对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有正确的认识。通过每周二次小讲课、不定时晨间提问,每月一次护理查房,讲授护理理论及实践,强化护士对护理重要性的认知。
1.2.3领悟护理优质服务理念的精髓,转变护士服务理念: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强化护士的主动服务、按需服务、不依赖家属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让护士真正领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意义,理解其内涵。先后开展了“假如我是患者”的换位思考活动,采取人性化的护理行动,让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感动。
1.2.4组织护士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在科室内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授课、小组讨论,集体学习“创优工程”相关文件和知识。争取得到医院护理部和其他领导的大力支持,派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参加区内、市内的“创优”专题培训班。
1.2.5建立护理层级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护理实施到位:根据护士的护龄、职称、技术等能力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组成的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每周抽查,月底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而责任护士在上午、下午下班前都要检查各组护理工作落实情况。采用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三种检查方案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各项护理实施到位。同时,要求护士长、责任护士指导和管理护士。
1.2.6合理简化护理文书的书写,将时间还给患者:《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的提出要求医院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就是要减轻一线护士的病历书写的负担,让护士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患者的护理服务上。
1.2.7绩效考核,实施护士奖金分配:改变以往的奖金分配制度,根据护士护理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护理患者的数量、护理的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重点倾向于临床一线的护士,提高夜班补贴,做到客观公平。
1.3疗效观察:基础护理合格率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满意度由患者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
1.4统计分析: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后导入SPSS16.0,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及t检验。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前,护理合格率为80.24%(203/253);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85.77%(217/253);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合格率为92.97%(304/327);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4.80%(310/327),实现了护理零投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χ2检验发现,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07,P=0.000,χ2=14.010,P=0.000)。
3 讨论
目前“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我院我科室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该活动的开展是一个不断改进及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参与,更需要有各级领导、人力、物力、财力等后勤保障的大力支持。同时,合理配备护士,在排班模式、分工方式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一线护理人员予照顾和支持才能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做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促进护理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研究表明,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1-2],开展优质护理,强化临床护理工作,改进护理服务,可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3-4]。本研究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手术的580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使得护理合格率由80.24%(203/253)上升到92.97%(304/327),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由85.77%(217/253)上升到94.80%(310/327),经χ2检验发现,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07,P=0.000;χ2=14.010,P=0.000)。这与黄丽珍[3]和玉娟[4]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通过对整形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对整形外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建立信赖-合作的护患关系。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手术室基础护理质量提高,值得推广应用,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慧芳.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J].中国实用医药,2011,6 (8):273-274.
[2]许红菊.开展优质服务做好基础护理的临床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8):145-146.
[3]黄丽珍.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7):122-123.
1.1研究对象
选择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XXX省XXX市XXX医院骨科住院的208例患者,其中,男性146例,占70.19%,女性62例,占29.81%;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49.71±8.63)。
1.2方法
1.2.1成立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进行科室总动员,号召大家积极参与
2009年11月11日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讨论会,会上医政司护理管理处郭燕红处长强调当前抓好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而后连续《“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下发,并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院领导组织护理部管理者讨论并且分析当前的形势,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由护理部主任牵头,科室护士长统一管理,让全科护士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指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的意义,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能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落实党和政府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可很好的为广大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2.2正确认识基础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召开骨科专题会议,让护士尤其是新护士对基础护理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有正确的认识:基础护理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护理,让住院病人清洁,也让病人舒适,而且是落实整体护理、提高临床护理专业水平的重要基础。基础护理工作在护士和患者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起桥梁作用,能够在第一时间为患者解决一些迫切需要的问题,为患者提供全面、耐心、主动、细致的护理服务。通过每周二次小讲课、不定时晨间提问,每月一次护理查房,讲授基础护理理论及实践,强化护士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知。
1.2.3领悟优质服务理念精髓,转变护士服务理念
护士作为医院基础护理的具体操作者,在基础护理工作中不断强化护士的主动服务、按需服务、不依赖家属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让护士真正领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意义,理解其内涵。先后开展了“假如我是病人”的换位思考活动,要求全体护士在为病人进行临床护理之前进行换位思考,站在病人和病人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采取人性化的护理行动,让病人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感动。反复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输和活动的开展,有效转变护士的服务心态和行为,使她们自觉地给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举动,使病人满意和感动。
1.2.4组织护士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在科室内利用授课、小组讨论等形式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创优工程”相关文件和知识,使全体护理人员掌握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做法,领悟其精髓。争取得到医院护理部和其他领导的大力支持,派护士长和护理骨干参加区内、市内的“创优”专题培训班。
1.2.5建立护理层级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基础护理实施到位
根据护士的护龄、职称、技术等能力建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组成的基础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护士长每周抽查,月底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而责任护士在上午、下午下班前都要检查各组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情况。采用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三种检查方案相结合的方法,使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确保各项基础护理实施到位。同时,要求护士长、责任护士、指导和管理护士。
1.2.6绩效考核,实施护士奖金分配
改变以往的奖金分配制度,根据护士护理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护理患者的数量、护理的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重点倾向于临床一线的护士,提高夜班补贴,做到客观公平。
1.2.7责任护士对骨科患者推出人性化举措
骨科患者由于肢体创伤、骨折、瘫痪等因素大部份需卧床休息,基础护理工作相对繁重。而责任护理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期间患者的舒适度、安全等密切相关,责任护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提高其护理工作的质量:(1)骨科内设立“创优”服务意见征集本,责任护士除护理治疗外,其他时间也到骨科患者床边征求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记录在册,并根据患者的意见进行护理服务的不断改进。(2)责任护士做到微笑服务,在工作中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不将生活或者工作中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骨科患者。对每一位新入院患者做到笑脸相迎,进入每个病房,微笑与患者打招呼,微笑回答患者的疑问等。(3)认真落实基础、生活护理,待患者如亲人,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4)责任护士为开通绿色生命通道。急患者所急,断指、断肢患者入院时在第一时间为其做好术前准备,尽快送上手术,再协助办理入院手续,为患者的断指断肢的再植成功赢得时间,减少患者伤残率。(5)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全程康复护理。在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前由骨科责任护士负责患者康复指导和锻炼工作,有效促进了患者功能的早日康复。
1.3效果观察
基础护理合格率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测评,患者满意度由患者在出院时对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填写。
2.结果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前,基础护理合格率为81.76%;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84.59%;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0.87%;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2.79%,实现了护理零投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2检验发现,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慎独的概念
慎独是一种情操;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自律;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现代医德赋予“慎独”新的意义:当护士在既无上级监督,又无同行关注的时候,均能自觉谨慎遵守医德准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主动地有预见性地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服务,不做任何有损病人健康的事【1】。加强慎独修养对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2】。
2、慎独精神的意义
慎独精神转变了护士的服务理念,拓宽了护士的服务内涵,也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律性,使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使护士和患者及家属的关系有了明显改善,提高了患者、家属和护士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慎独精神在监护室的意义
3、1 病情观察方面
病情观察对于疾病早期判断十分重要,有了慎独精神,护士就会及时独立的关心患者安危、心系患者,并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的要求去主动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发现病情变化能及时通知医生,并马上配合抢救与处理。
3、2 护理操作方面
护理工作,大多数是护士的单独性的工作,在病人治疗过程中用药是否恰当,操作是否规范和遵循原则,一般来说,别人是很难监督的。所以,只有具备了“慎独”修养,才会自觉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遵守各项操作常规,避免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并发症发生,让患者减少了痛苦、减轻了经济负担、缩短了住院时间。
3、3 护理文书方面
针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护士要按要求及时、认真、完整地做好记录。有了慎独精神,护士就不会延误或提前进行护理记录单的书写,尤其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护理记录作为第一手临床资料,不仅给医生提供了诊断、治疗的依据,在医疗纠纷发生时,也会成为保护自己的有力证据。
3、4 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
严格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具有很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工作闲暇之余不会去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而是会自觉巡视病房和关心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4、慎独精神的培养
4、1 科室教育
科室增设相关课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案例的分析、讲解,使护士更加细致明确地知道“慎独精神”的重要性。
4、2 继续教育
护理工作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为了适应护理工作的发展,具有慎独精神的护士会自觉地进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在学历和职称方面,会不懈的追求和提高。通过不断地提高自己,避免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出错,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患者才能安心,家属才能放心。
4、3 加强监督和检查
护士长不定时查房,掌握病房的动态情况,并及时检查和评估护士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分,与绩效挂钩。使护士做事时养成良好的习惯,重视“慎独”的重要性。
5、小结
慎独精神有利于提高监护室护理质量,对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服务满意度、增加临床护理安全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临床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护士除了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技术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这就促使护士要不断地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实现护士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慎独精神与监护室工作的完美结合,使监护室护士转变了服务观念,激发了独立主动严谨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为专科护士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丰富了专科建设的内涵。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无缝隙管理模式;耳鼻喉科;健康教育;效果
随着医疗临床路径[1]和外科快速康复理念[2]的引入,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不断缩短。基层医院的耳鼻喉科患者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患者接受能力较差,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因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存在任务重、在院健康教育时间短的特点。无缝隙管理模式本质是找出医疗服务中存在的缝隙,该模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快速反应、讲究效率、个性化服务等精神,从而保证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3]。已经有研究将无缝隙管理模式应用于甲状腺癌患者[4]、血液透析患者[5]等,但是将无缝隙管理模式应用于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无缝隙管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进行评估和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住院并治疗的的耳鼻喉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方法1.2.1抽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按照入院时间,选取2015年11—12月收治的137例耳鼻喉科手术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2月收治的137例耳鼻喉科手术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耳鼻喉科计划性手术患者;②患者精神认知、正常,能正常交流;③年龄>18岁;④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入院12h内完成的计划性手术如气道、食管异物手术等;②精神及认知障碍的患者;③伴有可能影响本研究的其他疾病;④患者中途退出手术。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2调查方法参考相关文献[6-7]〗,自行设计问卷,统一培训医护人员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保方式、麻醉方式等;②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并发症、药物治疗知识、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术前检查知识、个人卫生准备知识、心理因素的重要性、术后康复知识、术后饮食知识、定期复检的重要性等知识;③患者的态度:如是否能够表达自我感受、对医护人员医嘱依从的意愿、寻求术后康复信息的意愿、接受术后康复锻炼的意愿等;④患者的健康行为:如术创口自我护理、寻求术后活动方式、按照医嘱定时服药、选择合适的营养品摄入、康复与功能锻炼、定期复检等;⑤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8]。1.2.3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即病区护士、手术室护士、病员服务中心护士分别在患者住院期间、术前访视、出院后3d各自完成各部门的健康教育内容,其中病员服务中心通过电话回访形式完成健康教育,其内容包括:患者康复情况询问、疾病恢复期注意事项、复诊流程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建立由病区、手术室、病员服务中心组成的健康教育合作组,协作完成患者术前访视、住院期间、出院后3d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教育形式同对照组。无缝隙管理模式的建立:①建立健康教育合作组:由病区护士长任组长兼协调员,骨干护理人员3名,手术室护士长任组长,骨干护理人员2名,病员服务中心主任任组长,骨干护理人员2名。②建立多部门合作流程:制定“健康教育记录表”,便于各部门护理人员在实施过程中的记录和交接。③培训和质控: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无缝隙管理模式理念、实施流程和细则的培训,建立二级质控体系,每天召开由组长、骨干成员共同参与的质控会议,保证质控和干预的连续性和准确性。无缝隙管理模式的实施:①患者入院时,由病区护理人员建立“健康教育记录表”,根据诊疗计划,逐项完成健康教育项目,对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进行记录。②术前1d,手术室护理人员根据“健康教育表”内容,逐项完成对患者的术前访视,对患者的个性化内容及时记录,并与责任护士进行书面交接。③患者出院后,病员服务中心护理人员根据“健康教育记录表”的内容,逐项完成患者出院后3d的电话随访。整个过程充分体现病区护理人员,手术室护理人员,病员服务中心护理人员相互间的严密交接和及时反馈,共同完成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1.2.4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采用知识知晓率评价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知晓率(%)=正确回答的总题数/(每人调查知识题数×被调查总人数)×100%。采用态度持有率评价患者的态度,态度持有率(%)=患者正向态度的总题数/(每人调查态度题数×被调查总人数)×100%。采用行为形成率评价患者的健康行为,行为形成率(%)=具备正确的行为总题数/(每人调查的行为题目数×被调查总人数)×100%。SAS≥50分评价为有焦虑症状,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9]。1.2.5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07软件录入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274例手术患者,对照组患者男性77例(562%),女性60例(438%),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为(4867±436)岁。初中及以下91例(664%),高中/中专22例(161%),大专及以上24例(175%);观察组患者男性68例(496%),女性69例(504%)。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为(4774±491)岁。初中及以下86例(628%),高中/中专36例(263%),大专及以上15例(109%)。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保险方式、麻醉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2.2干预后2组患者知识知晓率比较干预前,2组患者的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701%)、药物治疗(715%)、手术治疗的重要性(781%)、术前检查(766%)、个人卫生准备(796%)、心理因素的重要性(701%)、术后康复(737%)、术后饮食(737%)、定期复检的重要性(839%)等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1),见表2。2.3干预后2组患者正向态度比较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能够表达自我感受(920%)、对医护人员医嘱依从的意愿(971%)、寻求术后康复信息的意愿(978%)、接受术后康复锻炼的意愿(949%)等正向态度持有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干预后2组患者健康行为比较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手术创口自我护理(854%)、寻求术后活动方式(839%)、按照医嘱定时服药(898%)、选择合适的营养品摄入(869%)、康复与功能锻炼(839%)、定期复检(869%)等健康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2.5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的无焦虑(299%)、轻度焦虑(438%)均高于对照组,中度焦虑(197%)、重度焦虑(66%)均低于对照组(P<005)(χ2=14085,P<001),见表5.
3讨论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112月该院神经科病房收治的患者200例,对其施行常规护理管理,将其设置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05:95,年龄分布于45~85岁,平均为(64.6712.37)岁,其中脑梗死患者有62例,脑出血患者有5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有37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有22例,脊髓炎患者有20例。于2014年1月,该院神经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开始施行细节管理,将2014年112月间该院神经科病房收治的患者200例设置为观察组。该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06:94,年龄分布于44~86岁之间,平均为(64.7112.41)岁,其中脑梗死患者有61例,脑出血患者有5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有3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有23例,脊髓炎患者有2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就其性别、年龄、病情等研究资料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 研究方法
2015年112月,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管理,对患者的用药、饮食等方面进行管理。于2014年1月,该院神经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开始施行细节管理,主要包括技术细节管理、服务细节管理、皮肤细节管理、病房细节管理、药物细节管理、心理护理管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管理服务满意度、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使用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管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满意度可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护理管理质量评分[4]由专家评审小组对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管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在SPSS17.0软件中录入数据,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进行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进行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管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共发生18例护理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9%;观察组共发生4例护理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施行细节管理后,其护理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2=9.428,P=0.002)。
2.2 护理管理服务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施行细节管理后,其护理管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2=5.498,P=0.019),见表1。
2.3 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施行细节管理后,其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明显提高(t=14.925,P0.001),见表2。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医院的护理管理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加上近年来护患纠纷、护理安全事件的不断出现,护理服务质量获得了护理工作者的重视,加强护理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寻求一种能够提高护理管理水平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神经科患者病情多较为复杂,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护理难度较大,加上神经科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机体功能出现衰减,耐受力减弱,因此,有必要重视神经科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加强神经科病房的护理管理。该研究特选取了2014年112月和2015年112月两个阶段共4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对2014年112月的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管理,对2015年112月的观察组患者施行细节管理。细节管理主要包括技术细节管理、服务细节管理、皮肤细节管理、病房细节管理、药物细节管理、心理护理管理等6个方面,具体措施如下:
3.1 技术细节管理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穿刺、置管、输液等常用的护理技能,在留置导管前,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指导低年资护理人员进行置管训练,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置管技术,减少置管差错的发生;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事先反复进行静脉穿刺的训练,并由穿刺经验丰富的护师进行指导,还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穿刺技能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3.2 服务细节管理
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因此,在神经科病房的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服务细节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可通过礼仪训练的方式,使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过程中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医院可随机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进行访视,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护理服务态度较差的护理人员进行惩处,對护理服务态度好的护理人员提出表扬,并将护理服务态度作为年终考核的指标。
3.3 皮肤细节管理
神经科病房内的患者多需要保持长期的卧床休养,容易出现褥疮。在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过程中,应对护理人员强调皮肤护理的重要性,使护理人员重视对患者的皮肤护理;同时,还应加强护理人员的皮肤护理指导训练,告知护理人员良姿位对患者的重要性,督促护理人员进行拍背训练。
3.4 病房细节管理
告知护理人员病房内环境维持整洁、干燥的重要性,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病房消毒的培训和学习,告知护理人员定时消毒病房、保持病房内适宜温湿度的重要性,同时,神经科病房护理管理方面还应对护理人员的排班进行调整,加强对病房的巡视。
3.5 药物细节管理
神经科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药物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意识,加强药品管理,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在发放药品时,应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核实。
关键词:细节管理;门诊护理管理;实践体会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医院发展以及服务品质越来越受到关注,而细节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是十分必要的[1]。我院门诊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接收477例患者,现报告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对477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238例,对照组239例,其中男221例,女256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5.7±2.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试验组在给与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细节管理,细节管理具体方案如下:一是通过向护士宣讲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强调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提高护士对其定义的理解并能从思想上彻底认识。通过讲解一些较为典型的案例,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感性认识。服务态度应重点强调,争取让患者满意,可以采取一些监督的方式以提高护理质量;二是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是细节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将护理组进行分组,并为每组选取一名组长。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具体到每个人,质量管理小组定时进行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需在例会上进行汇报并进行分析以提出改进的方案;三是提高护士遵守制度的自觉性,根据工作量化考核方法进行业绩量考核,以奖金和年终奖等作为奖励方式,形成自我约束能力以提高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四是加强护士的学习能力,定时进行业务学习,加强对护士的关心和交流,从而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五是实施文明服务政策,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便民服务。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观察效果,包括护患关系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5.0软件分析表中数据,计数资料用 检验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是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观察效果
由表1可知,试验组的护理观察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护患关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3讨论
细节管理是医院护理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其是通过实施管理策略进行细节控制、补充、分析等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并使护理服务达到全程化。护理中的困难是由细节问题累积导致的,因此强化细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细节管理定义为整套流程细节化,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拆分后的细节,继而进行量化和完善[2-3]。
细节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对于建立和谐的医生、护士、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细节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均有重要的作用,严谨细致是护士的工作态度,护士应该严格按照具体流程进行操作,将每一个细节应都当作重点对象,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护理质量。细节管理是职业道德、风险以及安全的需要,每一项细节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严重者会导致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4]。因此,注重每一个细节可以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细节对于护理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其在细节中能见到体贴和真情,处处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达到满意,实现真正的优质服务。有资料报道[5],细节管理是医疗行业竞争的需要,从整体去考虑病人更多的细节,使病人感受到医院的人性化,从而创立了医院的服务品牌并赢得了市场。细节管理意味着注重细节并做好小事,在注重宏观的同时关注细节并牢牢把握每个细节,使得门诊护理更加完善,不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热情,而且还能加进了护患关系,这对于门诊护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针对细节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体会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如下:试验组的护理观察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护患关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护理差错发生率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参考文献:
[1] 王荷芬.细节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3):3645-3646.
[2] 王静,王素云,张文静.护理安全注重细节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06):99-100.
[3] 张文秋.细节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8(05):86-87.
__,1958年12月出生,1976年12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副主任护师。
__, 1980年2月毕业。时光荏苒,斗转星移,转眼间从事护理工作33年,回顾过去的历程,工作虽然平凡,可贵的是她一直坚持着这份平凡,在平凡中默默奉献,奉上了自己的爱心,献出了自己的满怀真情。
记得有人说过:“创优无止境,服务无穷期”,她深知,患者在心中有多重要,你在人民中就有多重要,所以她时刻将南丁格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牢记在心,将爱心和温暖献给更多的人民群众。多年来本着一切为了病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不断转变观念,完善自己,改进服务,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真正做到了三好一满意,即:“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回忆过去的历程,真切的体会到护理工作有多苦、多累,又有多重要,打针、发药、铺床、输液、婴儿喂奶、婴儿沐浴等,在苦中感受呵护生命的快乐,交班、接班、白天、黑夜在累中体会自身价值的意义,在血染的伤口边,走过了炎热的青春年华,在白色的氛围中,丈量着无数个夜晚的漫长,在病理产科抢救病人的日日夜夜里,充分体验生命的意义与护理职业的价值,在亲人的期待里,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一个个身患疾苦的病人。每次看到患者一个个痛苦而来,又一个个健康而回,用自己的一身疲倦,换来的病人的身心健康,她都非常欣慰。:“虽然辛苦,但再苦再累也甘心情愿,因为选择了护理事业,就选择了奉献,无怨无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收入商洛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手术患者96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8例,年龄22~63岁,平均(35.86±13.96)岁,包括剖腹产术28例,子宫全切除术11例,子宫次全切除术5例,其他手术类型4例,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48例,年龄21~64岁,平均(36.94±14.34)岁,包括剖腹产术26例,子宫全切术11例,子宫次全切除术6例,其他手术类型5例,采取常规护理。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
对患者和家属给予入院健康教育,宣讲住院期间的休息、饮食、卧位的注意事项以及手术可能出现情况和并发症,护理方面采用简单的履行医嘱方式,机械地通过一问一答来收集患者信息以及对患者提供服务。
1.2.2综合护理
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以综合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主线,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包括入院宣教、术前访视、术后护理和出院前指导。①入院宣教: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入院相关知识,同时进行基本情况询问,了解患者的病情,积极做好护理工作,使其认识到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与患者沟通,满足患者的需求认识,消除患者心理顾虑。②术前访视: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前一天要积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状态,同时向患者说明麻醉方法和手术过程以及安全性,耐心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给与认真详细的解答,使患者解除焦虑抑郁心理,增强手术成功的信心。③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术后护理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耐心讲解卧位、饮食及术后活动的技巧,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尽量消除患者术后疼痛和异常心理,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积极预防并发症。④出院前指导:在出院前,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一起制定术后康复计划,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饮食和休息的指导,使患者在家中安心休养,利于更快的身心恢复,预防并发症,同时叮嘱患者定期复查,护理人员也要定期进行随访,提供医疗帮助。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和疼痛评分,疼痛分级参考卡诺夫斯基计分法,即0分=无疼痛,1分=轻微疼痛,2分=重度疼痛,3分=剧烈疼痛,4分=无法忍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或裂开、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出院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的调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t检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设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并且术后恢复情况也优于对照组。见表1。2.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分级的分布不同,并且实验组平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术后疼痛状况明显减轻,效果好于对照组。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对照组出现腹部感染4例,切口裂开3例,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而实验组术后只出现腹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8%,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4,P=0.036)。说明实验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2.4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出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住院满意度的调查,对照组满意例数38例,满意率为78%,实验组满意例数47例,满意率为95%,实验组住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7,P=0.004)。说明实验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住院满意度大大提高,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1.1对象
以2010年上半年同时开课的护理(生物)2006级本科(五年制)一个教学班48人、2007级护理本科(四年制)一个教学班65人共计113人为观察组;护理(生物)2006级本科另一教学班(五年制)48人、2007级护理本科另一教学班(四年制)62人共计110人为对照组。
1.2方法
原《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计划理论课时28学时,实践课时2学时,总学时30学时;考核方式为单一的期末卷面考试。观察组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学中深刻认识到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避免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课程重复讲述。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改变期末考试办法,通过多种能力测试方案全面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社区护理学》课程建设工作,推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为进一步推进PBL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文字整理、PPT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设计各种调查问卷、调查表、评估表、健康教育计划等社区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精诚团结、协作协调的团队精神。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资料准备
编写教改方案、课程内容整合方案,修订原课程教学计划。拟定总学时不变,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比例,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数,突显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理论课时调整为10学时,实践课时调整为2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主要用于讲授1章~5章的基本概念等内容;依照此计划修订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教案,编写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设计和指导。编制学生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学生作业评价标准、PPT评价标准、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并聘请专家审核;建立《社区护理学》理论考试选择题题库。
1.2.2教学及考核方法
观察组:采取“新教改方案”方式授课,先对前5章内容用10学时进行课堂理论讲述,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使学生对本门课程建立初步认识,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媒体学习学科背景和前沿知识,扩展知识面,开阔眼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要求提交作业数次;然后组织学生利用16学时的时间深入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学校、单位、公共场所等部门运用护理程序针对存在的健康问题设计并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家庭访视、居家护理;最后,利用4学时组织学生集中汇报学习成果、学习体会、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并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期末笔试。每次实践活动之后均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参照已制定的评定标准评定成绩,全程记录备查。学生期末考试采取题库抽取50道选择题组卷的方式,满分50分;平时的实践活动评分总和占50分,合计满分100分。课程结束后,请有关专家、同行、学生运用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对观察组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评价本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实用性,评定有无推广价值。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教改全过程进行再次修订和完善。整理有关数据,撰写学术论文,提交研究报告。
2结果
本研究实施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统一进行理论及实践技能考试,结果见表1。对观察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同一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开设本门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方面的认识,对本课程内容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及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现状的了解情况。结果显示,理论知识考试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践技能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学生在开设本门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方面的认识更加充分,能更好地理解本课程内容的实际意义,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现状。
3讨论
1明确职能
要使健康教育活动能持久开展,首先护理人员对整体护理内涵进一步了解,充分认识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院为满足患者健康要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因此,健康教育已成为日常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行为,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增强健康教育责任感。
2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
2.1神经内科的专科特点 危重患者多,各项护理工作量大,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健康教育宣传,将大大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加之神经内科疾病特点是老年人多,部分患者来自农村,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健意识薄弱,主要是求资料,对护士的健康教育漠不关心,再则,有的患者活的健康教育局限,健康教育工作处于被动。因此,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十分重要。
2.2针对相关疾病制定有专科特色的健康教育处方 我科对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帕金森患者等制定了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且形式、方法、时间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使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易学易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其内容涵盖了:①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称、因、诱因、临床表现、预后等;②用药指导:包括所用药物名称、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等;③饮食、睡眠、、休息等的指导;④各种治疗护理操作的目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⑤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等。
3实施
3.1掌握好方法和时间是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1接待新入院患者时,护士首先自我介绍,再介绍主管医生,同房病友,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随之介绍床单位各项设施的用途、用法及注意事项、医院的陪探视制度、作息时间、规章制度等,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告知患者所患疾病名称,医生下医嘱后针对患者疾病根据健康处方再告知患者饮食、、安全、休息的要求及相关疾病知识:如脑出血患者要求其绝对卧床休息4 w以上,头部可略抬高15°~20°,要保持情绪平稳,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要易消化、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并讲清其重要性及意义。
3.1.2在进行各种护理治疗中,护士要对进行各种操作如吸氧、心电监护、输液、注射、导尿、留置尿管等,针对每项护理操作护士都要详细告知其目的、作用、注意事项,用药时要告知患者药名、作用、方法、时间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后能主动配合。
3.1.3进行晨间护理过程中,护士长抓紧时机,强化健康教育内容,通过抽样考察患者及陪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再次指导,讲明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讲明翻身叩背的方法与目的,更换尿片的正确方法,保持床单元干燥整洁的重要性,床栏正确使用,以防患者坠床等。
3.1.4护士应利用在巡视病房时告知患者科室使用一些先进的仪器治疗的临床意义和价值,如心电监护所示数字的意义及正常范围,微量泵正常进行的标志,报警的含义等。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及饮食要均衡的重要性,液体外渗的表现及处理等。
3.1.5夜间查房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并了解患者的进食、睡眠、大便、小便情况,需抽血患者禁食,并告知其目的,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
3.1.6当患者出院时,一些老年人记忆力差或农村患者,应在其门诊病历上再次留下主管医生的电话号码,并由主班和责任班护士做出院健康教育,包括服药、休息、饮食、康复训练及复诊时间等,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复发或再发的诱因等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保证其身心健康。
3.2健康教育形式
3.2.1口头形式 利用各种治疗和护理的机会进行床边指导,反复多次示范,如指导患者做肢体能力锻炼,边做示范边讲解,直到患者及家属完全掌握为止。
3.2.2文字形式 将有关治疗,有关疾病知识制成板报、专栏、小册子,供患者及家属阅读。
3.2.3形象化传播 利用图画、照片等资料既生动形象又简易明了。
3.2.4 电子媒介 利用召开工休座谈会的机会借助录像,等形式进行集体宣教。
4评估方法
在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以问卷及电话回访的形式调查患者及家属接受健康教育知识的程度分优、中、差3个层次。优:指患者对其所掌握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在>85%。中:指患者对其所掌握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在60%~85%。差:指患者对其所掌握疾病的健康知识掌握在
5体会
医院的健康教育目的是通过护士在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专科护士必须了解整体护理的内涵,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是健康教育开展的基础。我科按不同疾病对患者实施科学、细致、全面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自我护理能力和今后生活态度大为改善。
1 人类适转理论的核心概念
1.1 人/环境 帕斯用human becoming来表示人类。帕斯认为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始终以不同的维度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确定各自的型态。人和环境是不可分的,人自由选择在不同情境下的意义。
1.2 健康 帕斯改变了传统模式对健康的定义,健康的定义不是由社会所定义的,而是个人给予的,每个人的定义都不同。健康并不与疾病相对,而是生活意义改变的过程,是个人的行为[1]。健康是一种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持续变化的过程,并呈现为和人的价值取向相关的型态。
1.3 护理 帕斯把护理实践定义为一种表演艺术。护理职责在于指导护理对象明确现实状况,在变化的程序中做出自由选择,以达到根据人类意愿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护理是“有爱心的、真诚地和他人共同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 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与人类适转理论的护理管理模式
2.1 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国家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存在许多弊端,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对下属理解、关心、尊重不够,容易以权压人。在工作中缺乏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以及鼓励、激励机制,使护理人员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严格用规章制度监督、控制护理人员,缺少对个人的关爱,影响个人的自尊,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热情。同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有效的沟通,双方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不能相互理解和信任。特别是对高学历护理人员这一追求自主性、个体化、多样化和富有创新精神的特殊群体,由于不合理地使用使其工作满意度降低,甚至产生不平衡信息及离职意向,使其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院和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2.2 人类适转理论应用于护理管理中的方法论
2.2.1 阐明意义 指通过语言沟通或书面形式,揭示护理对象过去怎样、现在怎样、将来如何等,明确当前意义。通过语言交流发现护理对象的感受、价值观和其梦想,明确当前的健康型态。通过引导护理对象的创造性想象,加深对现实意义的理解。
2.2.2 同步节律 指的是在处理人际间的各种不同倾向、偏差和波折中进行协调。共同创造和谐的节律型态在于“显示-隐藏、促进-限制、关联-分离”这些相互关联的矛盾面的对立统一。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护理管理者不要试图去控制或改变存在于护理对象中不和谐的矛盾现象,也不能急于做出评价,而是在共处过程中和护理对象所处的节律保持同步。在护理管理中,如护士感到理想与现实生活悬殊较大,认为所学非所用,自身价值得不到实现,对未来失去信心,管理者要投入到“关联-分离”的努力中去。与护士一同讨论护理工作,分享各自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探讨对策,共同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态度,并对她们表示理解,真诚地同她们交流,通过提问或讨论会等持续地帮助护士发现现实的意义。
2.2.3 推动超越 推动超越是基于人类适转理论管理模式的最佳独特方式,是个人超越个体能力的能力和经验范畴的发展过程。发现创造新的可能性是个体化的过程,是推动护理对象有机会去反思、发挥能力的过程。超越是指在改变中实现向多种可能性推进,超越不是护理管理的终点,而是护理管理不断改进的向导,能给管理者带来工作以外的惊喜和收获[2]。通过和护理对象共处,点拨引导,让护理对象结合自身现状的特点,在变化的健康程序中做出选择,创造新的可能性,实现超越。引导护理对象认识到,对她们来说正确的方式和心态的重要性,认识到在转化过程中正视现实生活的意义,明确目标,开拓事业的新路径,实现自身价值,进而达到超越,提高生活质量。
3 讨论
帕斯把护理实践描述为人类适宜存在的艺术,护理艺术是运用护理知识为人们服务,以达到根据人们意愿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人类适转理论的护理管理模式,使护士能主动发现自身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积极寻求解决自身现状的方法和措施。这种方法使护士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促进了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及自我潜能的发挥,增强了工作自信心,通过各种途径,创造新的可能性。该理论强调护理管理者主导作用与护士主体作用的共同发挥,在护理管理过程中,以管理者为主导,护士为主体[3]。管理者主导作用表现在通过灵活机动的管理方法,引导护士思考工作发展的方向及可能性。无论是管理者的引导、自身能力的培养,还是其他因素的影响,都只有通过护士的主体认知才能发挥作用,产生效果。在共处中,护士的自尊、学识、荣誉感得到满足,护士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
另外,人类适转理论使护理管理模式将管理变为一种双向交流、人性化的、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过程。特别是在促进高学历护理人才发挥其潜能,创造新的可能性,实现超越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这是护理管理上的一种革新和突破,在我国护理事业稳步发展的今天,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开展人类适转理论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广的价值。诣在让护理人员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改变、培养自己,发展成全面、和谐、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
帕斯理论来自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其理论框架创造了一个和传统理论不同的观点,把护理说成是利用体内动态原则为人类服务,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待护理,把护理实践描述为人类适宜存在的艺术,特别是护理实践的3个维度和3个过程为制定实用性、针对性更强的管理方案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但由于其理论的抽象性,比较深奥、不易理解,需要护理研究者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 结合我国护理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创新,使之真正能为提高我国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效益水平服务并应用于实践,展现护理作为一种科学和艺术的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蕾,刘化侠. Parse的人类适转理论[J]. 护理研究, 2006,20(8):1975-1976.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a)-051-02
健康宣教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1],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是以医院为教学基地,以住院患者及其家属为教育对象[2],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门诊护士通过系统的、具有眼科特点的健康教育宣传,传播有关眼病的科普知识,倡导科学的用眼卫生,促进人们有能力应对眼睛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对于增强人们的爱眼意识,预防眼部疾病和使患者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且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眼科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门诊就诊患者反应最好、效果最满意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患者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且由于这些患者职业、年龄、性别、患病种类各异,他们对健康教育的需要以及接受教育的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做好这部分患者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不但要配合眼疾治疗进行积极的护理,还要适时教育患者了解眼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程及转归,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其次,眼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是为了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主动性。眼科疾病所造成的痛苦和不便,会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尤其是在不了解相关知识的情况下,担心治疗效果,害怕眼睛失明,因此心理压力很大。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时了解治疗方法及预后,减轻压力和缓解紧张情绪,有利于治疗和护理。
健康教育也是为了增强人们爱眼护眼意识。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有关眼科的医学常识,眼部结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预防眼科常见病、多发病,重视用眼卫生,防止和避免有害因素对眼睛的影响。
护士明确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职责所在,使他们把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预防疾病,指导患者建立健康行为视为本质业务的一部分,就会积极主动做好健康教育,同时不断加强和培养护士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健康教育。
2健康宣教的方式、途径
2.1 专栏教育
利用候诊厅宣传栏,定期宣传不同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治疗知识,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有何优点、青光眼急性发作的诱因和防治等,并介绍一些饮食卫生保健常识,每月更换1次,取得了较好效果。一般在大厅、走廊、楼前、路旁引人注目的地方,患者和行人随时都可看到,以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的意义,
2.2随诊教育
这是门诊健康教育最主要的、最经常的宣传教育方法,它不受时间、地点、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利用候诊、就诊、取药、进行各种治疗等机会,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对象、不同疾病的患者宣传不同的内容。原则上掌握针对性、通俗性。
2.3示范性教育
由于患者专业知识的欠缺,技巧掌握的不规范,对某些方法、行为进行示范或纠正。如:向患者及家属示范正确点眼药的方法、眼球按摩的详细步骤等[3]。
2.4 离诊时教育
患者诊治结束准备离院前,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回家后的注意事项;介绍活动与休息的关系,有关锻炼方法;继续用药的用法、用量及预后保健;复诊时间及方法以及同医院联络的办法等。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对择医行为非常强烈的患者,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最好的专家、教授诊治,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保证其病情诊治的连续性,为此,我们提前为患者预约好下次复诊的医师,解除了患者的后顾之忧,患者满意离去。
3 现状与对策
3.1 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护士工作量大、人员紧张以及对宣教意义认识不够,缺乏换位思考,护士未充分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加之有关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及对健康教育内容了解不够,从而使教育缺乏计划,缺乏力度。
3.2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
由于护理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对发挥护士多元化角色功能缺乏支持作用,而自身的素质有时又难以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导致健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的时机和技巧。
3.3 教育的形式单一
对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不规范,范围较窄,以口头宣教为主,缺乏多样性,也缺乏针对性,很难满足病人个体需要。 大多数患者对就诊全过程所涉及的内容都想了解。护士应尊重病人要求,有问必答,并应加强自身新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根据病人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因人施教。
3.4 心理护理在眼科病人中是个空白
护士工作量大以及病人流动性大可能为主要原因。另外护士对病人缺乏观察,对病情缺乏了解也是一个方面。当病人诉不适后未引起重视,或干脆说问医生去,这种现象也较为突出。
3.5对策
应定期安排健康教育知识的讲座,在全科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竞赛,调动每一位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医院的网络信息,将宣教内容输入,以便使病人及其家属享受完整的健康教育及医疗咨询服务。利用患者及家属候诊的时间,放专题知识讲座,讲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注意事项等内容。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树立全民健康价值观念,使群众具有自我保健意识。
另外护士应正确认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加强观察,主动关心询问病人、尊重病人,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4 体会
4.1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品质
护理人员良好的修养和个性品质,是有效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要注重提高护士的道德修养水平和言行文明层次,做到施教耐心细致,护理尽职尽责,表现出护理人员的同情、真诚和尊重。
4.2建立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机制
影响眼科健康教育效果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护理队伍缺乏系统、规范的专科知识,导致在实践中缺乏相应专科专业理论的指导。因此要有计划、系统地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的理论,提高专业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4.3注重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首先要了解患者及家属需要掌握哪些健康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地因人、因病、因诊治手段而施教。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要尽量做到健康教育的内容少而精,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应该知道的内容,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操作规范,使患者及家属投入较少的精力,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4]。
WHO指出,在21世纪,个体家庭和社会自身在决定和满足其健康需求方面,将扮演重要的角色,自我护理正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健康教育也必将被人们所认识[5],并成为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护理中应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6],健康宣教对眼睛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银萍.指导眼科年轻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方法的探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4):371.
[2]徐刚薇.健康教育在眼科护理中的实践与体会[J].新疆中医药,2002,20(2):46.
[3]何伟,王建波,庞湃.加强健康宣教 提高眼科整体护理质量[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0):115.
[4]肖萍.健康教育与眼科护理[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2,23(6):42.
[5]王丽萍,代仲.临床护理服务文化的创建与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