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5 15:25: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工商管理swot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股份支付 激励 SWOT分析
0前言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公司股东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得公司经营者与股东的长期利益出现了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提高,者的偷懒耍滑行为很难被股东发现,机会主义风险加大。有效解决委托问题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监督,二是激励。现行的股份支付制度兼有激励和监督双重功能,是降低风险的明智之选,能够合理激励和监督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核心技术人员。
SWOT方法是一种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企业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本文选用SWOT分析法分析股份支付的优势劣势与机会和威胁,进而提出完善股份支付的政策建议。
1股份支付及SWOT分析
我国财政部2007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第二条明确定义,“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1.1股份支付的优势(Strengths)
股份支付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在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已得到了实践验证。在我国,虽然股份支付激励机制实施的时间不长,但是它的积极作用却显露无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股份支付激励机制促使企业得以长期发展。股份支付激励机制使得企业的管理层成为了公司的股东,其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形趋于一致,有效的降低了委托的成本。
(2)股份支付激励机制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股权期权不仅能增强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而且能有效降低人才流动给企业造成的无谓损失,从而增强企业自身的凝聚力、向心力、创新力,稳定性。
1.2股份支付的劣势(Weaknesses)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股份支付激励机制是一把双刃剑,有其局限性,高层管理人员因为获取巨额利益的诱惑不惜违背法律财务造假,据报道股权激励制度就是其直接诱因之一。因此,在市场环境不成熟,法律制度不健全等的情况下,股份支付激励机制的风险亦不容忽视。
(1)股份支付激励机制很可能促使管理层会计造假。当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造成期权受益人在行使期权无利可图时,很可能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期权对经营者失去激励作用,他们将不再努力地为企业工作;二是由于管理层通过正常渠道难以获取自己“应得”的收益,他们就有可能通过做会计造假来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2)股权支付激励机制会使员工之间的配方差距拉大,激化员工之间的矛盾。根据权威统计,实物中股权支付大都针对高层管理人员,底层员工难以受益。收入差距的悬殊难以调动底层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公司的长远持续发展。
1.3股份支付的发展机会(0pportunities)
(1)股权分置改革契机。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产生了长足和重大的影响。
(2)《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公司法》的颁布,市场环境的不断成熟为股份支付激励机制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因此,我国的股份支付激励机制有法可依,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市场环境的不断成熟,笔者坚信股份支付激励机制一定会取得长促发展。
(3)目前我国经济形势良好,大多数上市公司资产价值实现了保值增值。
1.4股份支付发展的威胁(Threats)
(1)股权激励机制行权条件的设定过于随意。与国际准则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行权条件的设定上过于宽泛,并没有按照不同的内容进行具体区分。由此导致行权条件不同时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的差异过于模糊,给了企业可乘之机。
(2)股权估值技术选择比较随意。对于采用什么模型作为“估值技术”,我国股份支付准则和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股票期权公允价值估值模型由企业自行选择,这容易导致企业间的股权期权估值可比性下降。
2相P建议
通过SWOT分析,我们认为股份激励机制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点缺陷,也有机会和危险。总之,如何发挥股份支付的积极作用,规避其风险,发挥其激励的长处,任重而道远。因此,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1)加强企业内部建设,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我国公司的内部治理理体系,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落实内外部监控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股份支付的激励作用。
(2)加强社会监督、重视社会审计。
实行股份支付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监管是重中之重。有效地监管应当是全方位的,审计人员以及广大的社会公众要做好把关人,建立完整的监督网络,使股份支付透明化。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审计作用。
(3)加大法制环境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信息披露。
股份支付在我国的准则法规方面确缺少统一规定,尤其是对相关会计处理和税法处理问题,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按照准则规定将股票期权发生的支出应进行费用化处理,结果可能导致公司财务报告与实际盈利情况相背离。因此,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结合我国股票期权的现状,尽快完善相关准则法规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十分必要。
作者简介:刘世涛(1987-)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2015级会计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参考文献
[1] 杨柳.浅析我国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J].现代商业,2013(08).
[2] 谢作渺,薛冬雪,董菁.股权激励理论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7(03).
选择SWOT分析工具来源于麦肯锡咨询公司,主要分析内容包括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工科高校的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工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时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1.机会与威胁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分工和管理专业逐渐细化,工商管理专业已由过去的热门专业逐渐受到冷遇,与之对应的是从工商管理专业分离出来的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专业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工商管理专业由于知识面广,目标过于宽泛,造成了专业性不强,特点不明确,竞争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受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影响,企业需要更加专业更加细分的管理类人才,所以工商管理专业受到了营销、人力、财管等管理类专业的竞争挑战,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工商管理专业尽管在市场中受到了其他管理类细分专业的威胁,暴露了专业弱化的特点,但也应看到工商管理专业的机会,这就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管专业所学知识涵盖了企业各类管理岗位的需要,人才成长空间大适应性强,尤其适合我国微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微小型企业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由于受资金和规模的影响,无法设置细化的管理类岗位,所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完全符合企业初期需要,一人能够身兼数职且适合整个企业管理活动,性价比较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规模数量庞大的微小型企业和部分中小型企业给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机遇,这也给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机会。
2.优势与劣势分析
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受学校的性质定位影响,建设相对落后于学校其他工科专业,这属于先天不足,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处于弱势地位,这是工商管理专业在工科高校建设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受此影响,社会各界对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也持弱势学科专业观念,始终认为影响力不如财经类高校的工管专业,所以从内外两方面,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中都处于劣势,对内比不过理工类专业,对外竞争不过财经类工管专业。
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又有其显著的发展优势,首先,工科高校的工管专业立足理工类行业背景,专业设置鲜明,社会认可其对所属工科行业企业的服务能力,在同财经类高校竞争时,这种出生所带来的行业熟悉程度具有很强的优势。其次,科技和管理对于行业企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在科学技术水平达到成熟阶段后,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日益迫切,所以立足工科高校,理工类专业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基于SWOT分析,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市场的微小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对管理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机遇,结合自身立足工科高校的行业优势背景积极进行专业建设,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所以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策略选择,应坚持立足行业,突出背景的优势,走管工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道路,服务于行业类的各类中小型企业发展建设需要。
二、基于AHP的专业建设策略评价
依据SWOT分析的建设策略选择,结合现有理论研究和专家经验构建专业建设评价体系,采用Delphi法对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策略选择进行评价,按照评价分值的差异给出不同情况下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策略选择的建议。通过专家打分给出权重,并构建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得出E值,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确定工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策略选择的合理性。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工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针对现状为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策略提出建议。
1.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应充分分析自己所在学校的优势,在利用现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发展选择专业建设方向和策略;
2.工科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必须立足行业优势背景走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培养道路,在坚持管工结合的基础上,体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工业知识素养,满足行业内企业的需要。
电力部门工商管理要素的分析涵盖电力系统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一切与市场经济发展有关的工商管理要素,包括电力部门在发展时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规划和方案,影响电力系统市场运营的宏观环境,以及市场竞争过程中所需构造的SWOT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电力部门在运行变革中,组织结构内部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物资三大类集约化管理分析,通过组织结构内部要素的优化,辅助整个电力部门工商管理要素市场运作,以至于现实国资委提出的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简称“五大”)的高效高速电力业务运行状态。
1.1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
针对我国传统电力系统各职能部门链条较长、层级较多等特点,实施人力资源集约化改革管理体制,建立以总公司为主要决策调控管理中心,统一对各个网省公司、各个直属单位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对所有在职人员实行劳动用工管理,制定相应管控体制,建立和健全电力部门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培训、定员、资源配置、考核等多种方式,以高尖端人才和行业专业人才培养为重点,逐步完善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以此提升整个电力部门管控机能和运营效率。其中总公司依电力行业的发展,负责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资源配置、政策编制等工作,统一对优质人才进行分配和管理,各网省、各直属单位负责落实总部各项政策方针,并严格执行,最终实现规范、标准、集中、高效的管控方式。
1.2财务资产集约化管理
财务资产集约化管理主要体现在电力公司总部对业务核心的管控,网省、各直属单位保留少数的财务职能管理部门,地市级公司不保留其财务职能。总公司的财务资产部门,将对电力系统业务进行非常细化的管理,该部门掌控着电力系统的全业务链管理,以节约产出成本为依据,引领创造市场价值为途径,重视电力部门市场运作化过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十分强大的财务软件信息平台为依托,审核各项工程款项支出,实现财务管控流程标准化管理,避免和减少经营运作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1.3物资集约管理
传统的物资物料的采购主要以地面为主,不仅增加工作强度,而且采购具有地域局限性。目前,国家电网推广使用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在拓展了采购渠道的同时,对各物资实行互联网在线投标管理。建立投标单位综合电子档案,可以对其历史实施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其供货时间、完工效率、价格优势等选取合适的供货商或投标单位进行协商,最终确定物资的采购。同时,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也能对项目工程结束后废旧物资进行变卖处理,避免浪费,总部利用软件支持能够远程管控整个采购过程,实现物资采购和管理的集约化、扁平化。电力部门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仅仅实现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物资三大要素的优化升级是远远不够的,但是电网企业的发展是以人、才、物三要素为基础,只有从内部和基础上改善和优化组织结构,才能促进整个电力部门集约化、标准化、扁平化发展。对此,国资委对央企提出的“三集五大”促进了国家电网公司管理体制的全方位的变革。规划、建设、运营、检修、营销建设体系,不仅是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落实和分析的问题。
2建议
首先,“三集五大”不能只局限理论上,要适时走出来,贯彻到实际生产和运作中,这就要求电力从业人员要加强“三集五大”理论的学习和建设,更要有相应的管理流程和监管单位来辅助该项目的完成。其次,实现统一化、标准化管理是需要个长期的过程,“三集五大”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电力部门扁平化发展提供了依据,但是统一化的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地市级公司有自主经营权,这样使得电网的经营跟地方政府关系较为密切。最后,为实现扁平化组织结构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减少对地方子公司的灵活性,建立和完善一个系统的软件支持平台,有效实施总公司的监管力度。
3结语
【关键词】艺术专业;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
一、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工商管理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国内非艺术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其范围涉及经贸、工业、农林、建筑等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然而这类专业的快速成长其内在素质却远跟不上其规模的膨胀。当前主要的问题有教育模式陈旧、专业理念与培养目标脱节、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实践、结构不合理并且设置随意性大、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教学内容浅显、粗放、缺乏新意等问题,加之师资素质有待提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谈不上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因此,如何使非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教学反映时代特点,满足经济文化产业发展对艺术人才的巨大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人才素质,已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1.艺术类和工商管理类课程相互割裂
艺术类课程关注艺术技能与技巧,工商管理课程注重管理理念与方法,两类没有融合。众所周知,工商管理理论博大精深,它的研究假设和研究主体往往建立在市场经济中营利性组织尤其是工业企业的基础之上。简言之,它的研究更多地是面向制造业等工业组织。而制造业的运行与运营与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行和运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文化产业下的经济性组织或营利性企业有相当大的行业特殊性和差异性。艺术类学生需要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详细讲解文化产业下各艺术门类的具体市场主体的运行状态与规律。
2.学校的投入不足
艺术类开设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初衷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有艺术素养又能在公司企业从事市场策划和商业推广的高等复合型人才。现在非艺术院校在这一块引起了重视,但是投入非常有限,教学设施和经费紧张,实验室和创新平台设备简陋。开设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体现了这一点,如学时非常有限,例如管理学通论2学分,市场营销学2学分,除此以外,几乎再没有此类工商管理课程。在极其有限的学时内,教师几乎只能将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原理讲授清楚,根本没有时间去延伸去拓展到具体的行业内的具体经济性组织的微观内部经营与管理,而事实上,学生真正需要在这一块有专门的导师来引导,而市场和用人单位也正需要专业技能强,一来就能用的毕业生。
3.缺乏对教师的激励,教师的重视和投入不足
应当说,学生对工商管理课程是很重视的,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未来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以成为艺术大师为坐标的,他们更多的可能是走上艺术市场成为艺术品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和纽带。基于这样的专业定位,学生普遍要求教师的课程传授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但事实上,当前高校的普遍情况是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师生比越来越高,高校的重点越来越向科研倾斜,资源和激励措施更多地向学术研究流动,普遍的情况是教师上课不受重视,高校的指挥棒导向与上课不同的方向。学生的整合性课程几乎没有,艺术与管理相融合的课程学时、学分极其有限,教师没有动力也没有精力去更多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笔者看到一份市场营销学试卷,考生是包括营销、管理、法学、中文、艺术设计、动画等大部分文科和艺术类专业,一份试卷十来个专业使用,没有任何差别对待,并且上面的内容没有一个字与法学、与中文、与艺术专业相关。比较简单的题目,学生们考起来却相当吃力,可以推断,平时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是不好的,学生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照本宣科,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点即可。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没有任何意义,对教师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根本原因是没有政策激励。
4.校企合作没有落实,订单式生产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当前许多的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推动学生进入企业半工半学的目标,订单式生产不仅与实习基地有关,更意味着学生毕业甚至实习开始就能直接上岗。实施“订单式”培养非常依赖“双师型”的教师,要求教师上了讲台能授课,到了一线能操作;既能传道、授业、解惑,又能解决生产难题、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双师型教师的不足,也制约了高校实践教学的成效。
二、以工作室为载体,建立灵活的教学机制,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
从根本上说,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就是通过工作室这个载体,促进资源共享和创新交流,通过机制保障,推动师生参与校企项目和横向课题,打造多学科交叉教学和实践平台,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孵化。
(一)外部环境要素分析
1.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以及高速发展的总量
2.文化产业市场化、规范化发展的巨大需求
3.文化创意企业的急速增长与人才瓶颈
4.职业化的专业经纪人队伍的建设需要程。
5.高等院校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的迫切要求
6.整合资源,通过一体化合作,推动校企联动
(二)内在机制运行分析
1.非艺术类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办学特色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依据教育部的规定,“特色专业……应该是在专业建设的观念上有独特性,人才培养的手段上有新颖性,课程设置、知识和技能的结构上有科学性,产教结合架构上有独创性……”与普通文理科的教育方式相比,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各分支都应当特色鲜明,那么如何在落实这种特色,值得我们思考,课程整合是一个勇敢的尝试。举例来说,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如果定位为给中小学生阅读的,以职业介绍和导航为主题的系列图画书,就涉及艺术设计、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多学科多门类课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首先进行文字创作,再根据文本和主题创作图画形式,最后装帧出版。大致流程如下:(1)选取职位,进行工作分析,产生职位说明书和工作流程规范;(2)根据职位说明书和工作流程表,扩展到职位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与案例,通过案例寻找管理原理与方法,然后形成解决文案;(3)根据文案确定绘画形式与风格;(4)最后形成图画书;(5)出版与发行。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涉及到前期市场调查、目标市场细分、战略定位,涉及到中期艺术创作与技巧,涉及到后期编辑、出版、推广和营销,甚至涉及物流管理。在完整的过程中涉及项目的经营管理,涉及工作室的战略与运营,涉及创作团队的创建与管理,涉及主创人员的激励和人力资源管理。
2.非艺术类院校艺术类专业目标与课程定位
艺术类专业现在开设的工商管理课程知识陈旧、专业性深度不足。没有专门就文化产业下各艺术门类的具体市场主体进行细分,并深入调查研究,得出针对性的研究。现在的课程设置应当说是滞后于实践的,好像什么都涉及了,什么都学到了,但都是皮毛,泛泛而谈,又似乎什么都没学到。客观地说,学到了几个基本概念和几个原理,但要应对具体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根本不可能。何况那几个概念和原理早就老掉了牙,根本不能跟上时代潮流,没有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学习需要却非常明确,要求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广西艺术学院有一份调查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40%的受访学生认为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具备艺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专业优势”;有29%的学生则认为是“具备营销策划管理实际操作能力”;还有18%的学生认为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另有12%认为是“艺术技能和鉴赏能力”。
3.细分就业市场需求,开拓课程设置新思路,拓展就业面
从近几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往往没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在专业细分的条件下,许多毕业生却投身于专业的延伸行业或相关行业,甚至完全超越大艺术类的行业领域,从事与本专业学科完全无关的行业。专业归属于行业的对口弹性较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广泛性。以浙江传媒学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含创业)行业的分布为例:从事广告/市场/媒体/艺术的占28.4%,从事销售/客服/技术支持的占19.2%,从事生产/营运/采购/物流的占13.3%,其余的分布在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服务业、会计/金融/银行/保险、生物/制药/医疗/护理、建筑/房地产、人事/行政、咨询/教育等诸多领域。
4.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强烈要求
在大学教育中,实现以课程教育为平台,构建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指导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根据学业阶段的不同,分层次进行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布局。整合性课程正好可以介绍最新的职业生涯分析的工具与方法,帮助学生能尽快定位优势职向。如SWOT分析法、人格测试、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等,这些工具的使用,能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性特性、职业发展评估等职业生涯的关键要素,从而确定“自己能做什么,职业要求什么,自己应该如何才能适应职业要求”。
5.整合性课程可以搭建教师资源共享的平台,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专业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市场的需求,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课程讲授空洞,没有针对性。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加强师资的培训。其次,走出去,送教师进入公司企业实战。也可以派青年教师到一些专业成立比较早、教学水平比较高的院校进修。有必要引进“外脑”,实现中外合作。整合性课程以较小的成本,通过交流和共享,可以实现整体提升。
三、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1.引入工作室制,使其成为课程的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我们可以借鉴中国美术学院“两段式与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投入,保障优良的教学设施和充足的经费,良好的工作条件,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和有竞争力的激励举措,灵活的结构机制,推动整合性课程做出实际成效。
2.在课程结构上,整合性的课程设置必须坚持将艺术学与管理学相融合,与艺术鉴赏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诸门学科相关课程相结合,将艺术策划、艺术传播、艺术营销等新型应用门类学科作为主要的教学研究内容,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结构和比例,加大实践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以案例调研、专业实习和媒体技术运用作为特色教学手段,从而构建以创新性、复合性为核心,有突出地域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3.在课程内容上,整合性课程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子产业进行主题细分,如出版、传媒、会展、艺术品拍卖、画廊、动漫等不同行业进行独特设计。把课程融会到实践中去,指派适当数量的专门的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到各种行业中的公司企业实习,通过实战性的实地观摩和比对,真正增强学生的组织策划、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认知能力,巩固理论学习的成果,并深化对之的理解。注意一定要尊重学生来源的多样性,考虑他们的实际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整合性课程不仅涉及校内多学科,而且涉及校外与校内资源的整合,要积极推动产、学、研联姻,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开发、技术训练、信息交流、生产制作,重点放在大学、科研机构与文化创意企业合作上,引导人才进行科技创新、人文创意和创业,帮助文化创意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研发,帮助文化创意企业与跨国公司共建研发机构、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促进高校科技研发和成果的转化。
卷首
(1)寻找品牌突围的新传播途径 杨波
观点评述
(4)中国的汽车消费走入误区 高峰
(6)融入企业营销环境的微博营销 宋志远
调查报告
(9)我国船员外派市场状况分析 王慧 王威 李传华 王亚奇 尹荣华
(13)中国酒店业移动互联网发展战略swot分析 徐利芳 吴棣
(15)80后夹心层患“婚房焦虑症” 无
(17)幸福=? 无
行业研究
(20)火电企业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的创新研究 张花俭
(22)义乌中小企业产品研发与专利保护战略研究 金萍
问题研究
(24)大学生职业能力的调研分析及测评的开发研究——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为例 刘莲 王心一
(26)制造商和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付俊霞
(28)大学游市场化运作探析——以武汉大学为例 饶敏
理论与方法
(30)超越顾客忠诚度,提升钱包占有率一种新工具——钱包分配法则,揭示超越竞争对手的最佳途径 无
(32)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的破解之道——威客模式架桥科技融资与民间资本 无
(36)市场调研项目执行方法的创新、求变 朱伟栋
市场营销
(39)广告策划在市场营销中的有效应用 闫艳
(41)由拍卖市场看名家书画的增值趋势 程传新
区域经济
(44)促进济源市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菅玮 孙雁伟
(48)盐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 周璐
统计与决策
(52)河南城镇居民收入状况分析 刘慰
(56)河南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明华
企业天地
(59)价值工程在建筑中的运用探讨 李庆辉
(62)市场经济下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 邵晓燕
(63)中小企业战略选择路径分析 霍华
各抒己见
(66)论新时代背景下兵团文化的发展 闫婷
(68)影响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最大的一道“坎” 付光河
(69)浅谈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 董婉姝
(70)鹿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魏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