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市场变化范文

金融市场变化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5 15:23: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金融市场变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气候变化 碳金融 环境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X196,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46-02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聘请全球专家研究的第四次评估报告(AR4),只研究了气候变暖对自然系统的影响。并未明确回答最近15年来全球气温是停滞还是变暖?变暖是否同时对生态系统、海洋系统、人类系统带来影响?变暖是否是人类所致?2013年9月27日、2014年4月3日、4月13日IPCC第一、二、三工作组的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经IPCC科学家评审、研究团队答辩,IPCC向全世界的AR5对上述质疑给予了肯定的科学研究结论。限制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碳金融是限制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市场工具。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国际国内的碳金融市场现状、未来展望和解决国际市场法律悬空、国内国家层面法律缺位和七个区域试点碳金融市场碳排放权不同质等问题。从而对推动国内与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对接,全国统一碳金融市场的建立,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大国责任。

一、气候变化的权威性新结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是AR5第一工作组国际研究成员,也是2013年9月23日-26日代表第一工作组研究团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接受IPCC评审、答辩的学者。他在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术年会上作了《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的主旨演讲。他们的研究认为,气候变化比过去认识到的程度更为严重,属于人为因素所致的概率是95%。科学观测大气圈的数据表明,全球地表平均温度1910年以来,上升0.89℃[0.69-1.08℃]。观测水圈的数据显示,在1971-2010期间,气候变化系统增加的净能量中,海洋上层0-700米占60%,储存在700米以下的占33%;北极海冰范围1979年以来显著缩小;全球海平面1901年-2010年上升0.19米[0.17-021米]。极端事件的强度和频次20世纪中叶以来显著变化,热事件增多,冷事件减少。2013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已经增加到了41%。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总体上属于增量。工业革命时代以来,二氧化碳增加40%,其中海洋吸收了大约30%。水泥生产、化石燃料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10年达到9.5Gtc,而2002年只有8.3Gtc。根据CMIP5模式和新的碳排放情景――典型浓度路径预估,至2100年,按全球增温2℃66%概率测算,高排放可能引起1000Gtc①。全球人均碳排放4.8tCO2e,中国人均碳排放6.6tCO2e,碳排放总量2011年占全球10%,一次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全球2012年能源消费356亿吨标准煤,中国占28%,达到80亿吨。同期印度、美国、欧盟分别占7%、16%、11%。中国近年的雾霾可能导致123万人早亡。自然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共同研究,要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气候与人类系统及其经济发展环境友好,实现气候恢复力路径转型。要将工业化以来的气温变暖控制在2℃以内,全球CO2排放到2030年必须控制在2010年的水平,到2100年全球CO2零排放,从2014年到2100年未来86年的剩余碳排放空间为1万亿tCO2e。中途的2050年还必须在2010年CO2排放水平上降低40%~70%②。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人类可以先靠各国政府主导,最终要以市场张力为主。在市场途径中,碳金融市场是重要的路径之一。

二、碳金融市场现状

1.国际碳金融市场。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兴的虚拟产权和金融产品,开启了人类限制碳排放、减少碳排放的市场化路径。英国排放交易体系、澳大利亚排放贸易体系、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先后于2002年、2003年开始碳排放权交易。欧盟(欧盟+挪威+冰岛+列士敦士登)碳金融市场于2005年1月1日在《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法律约束下正式启动交易。荷兰CLIMEX交易所、欧洲气候交易所、欧洲能源交易所、BlueNext交易所、北欧电力交易所、纽约绿色交易所、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2009年以来,也先后开始进行核证减排量(CER)的交易。碳金融市场的基础金融工具有远期、期货、期权、互换、掉期。融资工具包括项目融资、运输贷款、汽车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节能产品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绿色信用卡。风险管理工具拓展到天气衍生商品、可交易灾害期权、Leu Prima自然灾害债券基金、碳排放信用担保、绿色建筑覆盖保险。2013年,欧盟排放体系碳金融交易总量102.6亿tCO2e,总交易金额为528.49亿美元,其中欧盟配额(EUA)交易量为86.5亿tCO2e,交易金额524亿美元;CER7亿tCO2e,交易金额4亿美元;联合履行项目减排单位(ERU)交易量9亿tCO2e,交易金额1亿美元。从2014年5月19-23日欧盟市场一周的情况看,一级市场有三次配额拍卖1048.6万吨,价格分别为4.6、4.59、5.23欧元每吨。二级市场一周配额成交量50.5万吨,最低价4.7元每吨,收盘价5.11元每吨;州际交易所一周的2014年12月CER期货价格下跌25%至0.09元每吨,五种CER期货合约一周的成交量为857.6万吨。2014年9月1日的交易价格EUA为6.44欧元,CER为0.16欧元。

2.中国区域试点碳金融市场现状。我国的碳金融,是从参与国际市场开始的。2006年开始以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供给方的形式参与国际碳金融交易。到2014年8月17日,中国在联合国CDM理事会(EB)注册的CDM项目3804个,实际签发减排量的CDM项目1400个,约占全世界CDM项目总数量的50%。

中国区域性试点碳市场从2013年6月18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率先上线配额交易,到2014年6月19日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开市,全国七家区域性碳金融市场平台全部开始配额和自愿减排量(CCCER)的市场交易。到2014年9月1日,全国七个区域试点碳金融市场控排企业2000家,交易总量1225万吨,交易总额35264.4万元,平均每吨28.79元。深、沪、京、粤、津、鄂、渝七个区域试点碳金融市场的累计交易量分别为1659554吨、1553460吨、961855吨、1293173吨、1059760吨、5284288吨、145000吨,累计交易额分别为113154196.47元、60917272.70元、58057517.80元、70586610.52元、21891494.20元、125417791.75元、4457500.00元。最新交易收盘价格分别为65元、39元、54.60元、43.65元、20.35元、23.79元、30.74元/每吨。其中深、沪、京、粤、津已经完成第一个履约年,履约率都在95%以上。

三、未来碳金融市场展望

1.国际市场展望。2014-2015年期间,我们将看到新西兰、巴西、智利、韩国、日本、新加坡、瑞士、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以及WCT体系的魁北克、美国RGGI以及东京都等国家和地区的碳金融市场或已建成、建设中、完成立法、计划中、承诺中。

国际碳金融市场2013年到2020年每年的全球市场总供给预测为471、457、382、414、358、327、348、373MtCO2e;如果美国只包含电力市场需求,同期全球市场总需求预测为531、601、620、508、450、458、521、573MtCO2e;如果将美国总体经济运行纳入,则同期全球市场总需求预测为574、660、843、784、736、730、796、879MtCO2e。

2.中国碳金融市场路线图。中国碳金融市场2006年以来,到2018年的12年发展路线图可以划分为:2006年以CDM项目供给方式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2008年奥运期间开始在国内进行零星的自愿减排(VER)交易;2011-2012年区域试点碳金融市场规划、准备、制度安排阶段;2013-2014年区域试点碳金融市场平台相继启动交易阶段;2015-2016年区域试点碳金融市场平台调整、改革、整合阶段和全国性统一碳金融市场体系筹划及立法;2016-2018年,全国性统一碳金融市场体系建立。

四、碳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国际碳金融市场两大问题及对策

1.法律悬空问题。国际碳金融市场的最高制度安排《京都议定书》只约定了2012年12月31日以前的减排承诺。2013年1月1日以后的承诺和文本修改需要四分之三的缔约国先在国内完成程序和授权,签署后才生效。至今还没有达到生效的缔约国签字国数量。接近2年来,国际碳金融市场处于法律悬空期。有关各方应该在AR5明确了气候变暖结论的2014年让新的法律框架生效,运用碳金融平台的市场张力,推动全球节能减排,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2.排放大国按照《京都议定书》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问题。美国是全世界人均碳排放量和整体绝对碳排放量的排放大国。却一直没有批准和签署《京都议定书》,甚至影响了其盟友――日本这个另一排放大国曾打算退出《京都议定书》。使得本来供不应求的碳金融市场有时供需倒挂,加上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以及欧盟2007年、2012年不让配额余额进入第二年的下一阶段使用等因素,使全球碳金融市场价格曾出现高峰30欧元和低谷0.1欧元的“需求-价格悖论”。AR5的,应当引起各国的进一步高度关注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大限制碳排放的力度,进一步推动碳金融的市场力量。美国联邦政府应当顺应民意,履行大国义务,鼓励全美学习、推广加州、RGGI的限制排放市场化措施,借鉴欧盟的碳金融市场经验,与全球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同一个地球”的气候变化。当然,中国也是排放大国,已经承诺按照国际公约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应对气候变化和限制碳排放责任。建立七个区域试点碳金融市场和筹划全国性统一碳金融市场并继续CDM项目的注册、产生CER,是中国通过碳金融市场途径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

(二)国内碳金融市场两大问题及对策

1.有规无法问题。中国还没有碳金融市场法律。七个碳金融市场平台是在政策上建立起来的。有的市场平台虽然取得了国务院及其政府部门的法规和特区等地方性法规的认可,但总体上属于有规无法。不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健康运行,不利于与国际碳金融市场接轨。全国性还有24个省市的碳排放权配额交易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方案,各界期盼的全国统一碳金融市场也缺乏法律依据。建议全国性的统一碳金融市场机制、市场交易和国家立法,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取得重大的实质性进展。

2.七个碳金融市场规制差异问题。碳金融价格从学理上有模型预测、数学计算、供需博弈四种形成机理③。七个市场的价格几乎没有源自这四种机理,差异很大,前文已述从每吨二、三十元到六、七十元不等。究其原因,规制的差异使七个市场的每吨配额实际上不同质。七个市场的试点方案、交易规则、交易主体、交易结构、技术路线、交易产品、配额分配不尽相同,不利于全国性统一碳金融市场路线图的实现。广州、深圳同属广东省,有较多的地缘、政治、文化、经济等共同价值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一体化交易体系具备较好的基础。一体化的重点在配额分配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配额分配有两条一体化路径。一是中央分配制度,即包括深圳经济特区在内的广东省辖区,实行统一规划配额、统一分配配额;二是先按现状方式规划配额、分配配额,尽早实现两个市场交易体系一体化。逐渐由广、深两个市场咨询团队专家,探讨统一配额问题,最后经两个交易所决策集团协商确定,渐进式地一体化。价格问题会随着配额问题的解决而解决,因为价格因配额设计不同而由市场反映出不同的价格。由市场力量让广、深两个交易所的价格相向而行并最终实现广东、深圳全区域的碳排放权配额同质同价。广州、深圳的一体化思路,最终可以由两家交易所在国家发改委、广东省发改委、深圳市发改委的领导、协调、权衡下,按市场化原则推进一体化。同时,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探讨京、津两大碳金融市场平台的一体化。如果广、深一体化和京、津一体化都能圆满成功,那么,对全国性的统一碳金融市场的建立和中国碳金融市场平台融入国际碳金融市场平台将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本文系田永主持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系统科学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绿色企业”的碳金融路径研究基金项目(编号:Xq14C04)]

注释:

①秦大河.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R].成都: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2014年8月

②王敬涛.模拟全球变化 细分风险影响――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技术进步解读[N].中国气象报,2014年6月3日第3版

③田永,蒋和胜.我国碳金融平台及其价格机理[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9)

篇2

论文摘要:二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使中国农村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成果,无论其深度、广度、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具有世界性意义。可喜的是,二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使中国农村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成果,无论其深度、广度、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可以预见,从中国农村改革实践中产生并被实践不断修正的发展理论,必将为世界发展经济学说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做出重要贡献。

1.概括地讲,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农村金融的地位愈加重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单是一个金融问题,必须把金融同国家发展战略、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结合起来。否则,金融的作用将十分有限;农村金融改革要采取渐近方式,不断地融入和推动整个农村经济转轨和转型:农村金融改革必须注意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重新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体系。

2.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然有中国特殊的国情,但这种发展毕竟寓于世界经济发展之中。应该说,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发展还是有一些共性的东西,这点不能否认。西方若干发展理论对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的市场化改革缺乏指导意义,但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其中,二元经济理论、农业制度及农业资本理论,特别是舒尔茨的农业发展理论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3.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受马克思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思想影响。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成因,主要源于集权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制度与微观经济制度。其中,超越国力的发展战略和强制性的人民公社制度是突出表现;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金融压制的性质是制度性压制,金融活动完全是被动和消极的。农村资金运行非市场化的结果是大量农村资金无偿流向工业,尤其是无偿流向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偏斜运行,使农村经济更加落后;传统体制下我国农村经济的非市场化运行是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当时的这种选择,一方面使国家迅速奠定了工业化基础,另一方面使国家为长远发展付出了沉重代价。

4.农村金融改革不能脱离农村经济和国家金融整体改革而单独进行,其市场化改革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我国经济改革需要的指导理论在改革前后的实践对比中得到了确认和创新,即我国任何经济部门的改革都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支撑;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制度安排的市场化选择,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考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变革;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否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在总体上难以深入下去,即使一时取得了某些成绩,其代价也必然是丧失国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后劲。

5.货币化是农村经济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切入点。应该从农村货币化的广度和深度出发,研究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等基本问题;市场化条件下的农业资本投入与融通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物质资本投入要注意数量界限和劳动、技术对资本的吸纳能力,同时,要特别重视对人力资本的开发和投入;市场化改革将会引起资金供求的迅速变化,农村资金运行格局将改变传统体制下“国家、集体”的框架,而演变为“国家、集体、农户、外资”的新框架,在这种变革中,金融将逐渐成为新框架的核心。

6.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在农村金融改革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因为国有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将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经济体制对农村金融的影响,并对其它金融渠道产生示范效应;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同其它国有银行改革具有联动效应,但我们更要强调农行自身的特点和弱点,以寻求改革的突破口;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要关注社会效益,现阶段主要是处理好这种改革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使农村商业金融改革同农村经济改革协调配套。

篇3

利率政策慢慢松开松动的信号从温州传来。

从今年10月21日,浙江温州农信社客户存贷款时可以讨价还价了,除温州县市所在地和柳市镇所在地外,信用社全部实行浮动利率。试点的357家农村信用社有很大的权力决定信贷资金的存贷价格。作为中央银行进行利率改革的实验田,温州农村信用社可以对存款利率上浮30%,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70%,这比商业银行20%的浮动范围有了更大的空间。

更多的信息显示,一场以信贷资金存贷款利率为突破口的利率改革正在酝酿中,而放开存贷款利率正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

其实早在去年,央行已经在全国8家农村信用社进行利率改革试点,但在近日,央行明显加大了利率改革的节奏。

近日央行行长戴相龙明确表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扩大利率浮动幅度,稳步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随着外汇储备的上升,逐步放宽对资本交易的管制,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更为重要的信号是,银行利率市场化甚至被写进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利率市场化将带动整个金融体系的变革。”一位金融业人士评价,在加入WTO、金融市场面临全面开放的压力下,利率市场化正在消除利率政策化和照顾大型国有利益的色彩,原来扭曲的资金价格正在被纠正,资金的价格开始更多由市场资金供应量和市场需求量来决定。

但就在国内金融界对放松利率管治而欣喜时,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也悄然而至,金融改革显然迫切需要应付利率市场化风险的相关机构和。

为何选择温州?

“温州农信社利率改革关乎利率改革全局。”浙江金融业一位人士,根据央行利率改革步骤,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央行在温州进行357家农村信用社大面积的利率改革试点后,下一步将在金融业全面推进利率改革。

温州发达的资金市场为央行进行金融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在温州进行利率改革试点,不仅能吸收民间高利贷资金,而且有足够的资金优势化解放开利率带来的风险和冲击。

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今年3月,温州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650.4亿元,企业存款381.76(温州企业96%以上为民营性质),外汇存款余额16.1亿美元。在温州正规的金融渠道里,已经集聚了超出1000亿的民间可流动资金。

而在民间地下流动的资金则无法统计,人行温州支行今年初的一项调查显示,2001年温州中小企业的总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的比例约为6∶2.4∶1.6。按2001年末温州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00亿元,中小企业借入的民间信用约为170亿。同时,在企业创业资本中,以业主个人名义借入的民间借款约占总资产的7.5%,即125亿元。此外还有个人之间的消费性、互借贷等,合计民间信用规模约300亿-350亿元。这部分资金长期处于不断的流转拆借当中,加上部分民间借贷,总的资金可能还要大得多。

大量的海外温州人成为温州财富的另一大提供者。截至2001年底,温州和上海比较两者的外汇储蓄额分别为15.6亿美元和120亿美元,然而两者2001年全年的外汇交易量分别是40亿美元和70亿美元。

“如何解决民间资金拆借一直是金融管理部门思考的。”据一位金融业人士分析,能否将民间资金纳入正规金融渠道是检验利率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据悉在资金充足的浙江,利率放宽后,资金供大于求,贷款利率上浮70%对农村信用社并没有吸引力,谁也没有调到70%上限,反而是农信社偏高的存款利率吸引了部分商业银行存款。自去年利率改革后,至少有20%的资金从当地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流向农信社。这也是选择温州进行利率试点的另一原因,资金充足可以减少农信社调高存款利率对周围商业银行的冲击,防止金融动荡。尽管是摸着石头过河,温州大部分农信社每月调整一次利率,有的调整时间更短,资金价格变化越来越体现市场的供需。

利率职能错位

“利率市场化更重要的意义是带动利率监管体系的变革。”深圳一位业人士认为,在过去利率管理时,人民银行并没有利率政策最终决定权。

这位人士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实施,金融管理体系的重要进步是,制定和实施货币信贷政策基本上不受地方政府部门的干扰,但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利率政策最终决定权不是掌握在人民银行手中而是在国务院。

在这样的利率体制下,确定和调整利率主要是考虑各方利益的重新调整,而利率政策引导和改变资金供求这一职能退居次要位置。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1999年间七次降息累计减少利息支出2600多亿元,2002年这次降息预计进一步减少企业利息支出600亿元,但对刺激投资和促进增长作用并不明显。

带有色彩的利率政策将给未来的利率改革造成什么现在尚难以给予评估。据介绍,利率作为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资金的供求双方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是平等的。但中国利率政策往往带有政治任务,如对大型国有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和下浮均不超过10%,对指定的512家大型国有企业贷款利率不上浮。

过分管制的后果是,人民币资金价格扭曲,并对国内外资金市场变化反映迟钝。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并指定详细的结息管理办法。价格管制还使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与市场脱节,同资金供求没有关系。随着金融市场主体的变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逐渐走向市场,不同的金融机构经营成本和经营策略不同,资金成本不同,统一利率已制约其各自的。而银行企业化后,更需要根据客户资信和风险度以及自身经营确定利率浮动幅度。

加入WTO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资本市场和出口越来越大,随着外资并购和QFII等政策施行,国际利率水平的波动对人民币影响逐步加大,利率市场化已如弦上之箭。

篇4

2004年以来,美联储奏响了持续加息紧缩的主音,随后欧盟与其他国家纷纷跟进。但是,2006年8月之后,这种情形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而欧盟与其他国家继续加息紧缩。回顾整个过程,我们发现美元的走势与美联储的利率走向几乎是恰好背离的: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过程中美元并没有显著走强,反而与油价走高相关联而不断走低;当美联储停止加息之后,美元虽然出现了“危机性”的下挫,却在2007年年初和近期产生了两次明显的上涨波段。

美元与美联储利率走向的背离或许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能源价格始终影响着美元。但是如果像市场所认为的那样,经济基本面有助于本币上涨,那么美国在2006年年底直到现在的经济降温和利率稳定,却无法解释美元出现的两波上涨。换句话说,能源价格走高使美元汇率大幅降低了,欧元或者其他货币诸如人民币,在此期间经历了实质性的升值过程。

世界经济增长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增加,经过市场的“羊群效应”放大之后,既推动了能源价格上涨,又推动了各国货币由于加息紧缩而走高,使各国货币对美元持续上涨。从美国通胀率水平来看,美元贬值的幅度并没有如此显著,正是其他货币的显著升值部分抵消了能源价格的上涨,在此期间美元并没有实质性地贬值多少。这样,我们对世界经济的本轮通胀就有了一种新的认识:美国的通胀水平并没有那么高,通胀的压力主要存在于美国之外的经济体,而这些经济体同时还伴随着本币的大幅升值。

通胀走高,价格上涨和本币升值,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美国由于房地产市场降温和美元贬值,其实际通胀压力并不会比其他国家高多少,相反,很可能美国的通胀水平是全球最低的;其他国家却不得不连续紧缩,并且推动本币升值,出现通货膨胀,只能再继续紧缩下去,美国则坐享外币升值带来的利益。这可能是美国和其他国家在金融政策上差异化的最好解释,并且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美国股市顽强地突破了历史高点,延续了几年来的上涨势头。

篇5

■“霸王条款”和误导。一些银行希望争取客户,但同时也希望将投资风险转嫁给客户,这种情况下, 银行可能会渲染挂钩存款的最高潜在回报率;而将背后风险变化。在香港,常常看见门口外银行列出今天最高存款利率达20%、25%的广告,如何监控银行向客户施加“霸王条款”, 或有意无意间在广告中误导客户, 不单是监管机关的工作和银行的自律性, 客户本身也要学聪明点, 一些银行可能会故意将一些客户不太需要的产品, 介绍给客户或按客户口袋大小,服务使用量, 而向客户提供一些都不太实要的服务产品,这些都是我们在选择产品时,应先问自己:我需要什幺, 什么类型的产品能满足我的需要? 然后再去看市场上有哪一种产品,最后不是选择提供者。

■国外一些银行为了提高服务和员工团队的表现,他们会向一些已经市场化的行业取经。如:保险公司、饭店、航空公司、百货公司等,学习他们的服务态度, 宣传手段和客户为本服务意识, 这种“盒子”外思维(think out of the box),也是一种改善服务质量的方法。

■新的零售产品涌现。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国外银行会有策略地推出新产品时,其中一些它们采取的方向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