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范文

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5 15:23: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

篇1

(1)初级经济师《人力》每日一练:工作满意度(2.11)

单选题:

关于工作满意度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满意度是工作满意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B.工作满意度是生活满意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C.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D.两者都属于工作态度指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是生活满意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员工工作之外的环境也会间接地影响他对工作的情感。

(2)初级经济师《工商》每日一练:生产经营单位责任(2.11)

单选题:

“5S”管理活动的核心是()

A.整理

B.整顿

C.清洁

D.素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5S”管理。在各项活动中,提高队伍素养这项活动是全部活动的核心和精髓。

(3)初级经济师《金融》每日一练:定期存款(2.11)

单选题:

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利率一般()同档次定期存款利率。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高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CDs的利率一般高于同档次定期存款利率,不办理提前支取,不分段计息,不计逾期利息,是一种兼有活期存款流动性强和定期存款收益性高两方面优点的存款形式。

(4)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每日一练:财政收入(2.11)

单选题:

目前,()占我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达80%以上,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A.税收收入

B.非税收入

C.罚没收入

D.强制公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财政收入结构。目前,税收收入占我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达80%以上,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5)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每日一练:财政的基本特征(2.11)

多选题:

财政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

A.非市场营利性

B.弥补市场失效

C.提供公平服务

D.法治性

E.优化资源配置

篇2

简单来说幼儿园教师资格要求幼师以上学历,小学教师资格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初中教师资格要求高等师专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中、中专、技校、职高教师资格要求高等师专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要求研究生或本科以上学历。

2、注册会计师。近30年以来,500强公司的CEO中有三分之二出身财务会计。会计事务所、投行也是众所周知的高收入单位。注册会计师报考条件也不高,专科以上就可以报考。

会计财务工作虽然压力大,但是优越的办公环境和高薪资也吸引着不少女孩子报考。除此之外,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是中国声誉最高的执业资格考试之一,注册会计师考试还不断提升考试的国际化水平,加快推进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国际认可进程。

3、经济师资格证。经济师考试是一种职称考试,全称是“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中以上学历即可报考。通过了经济师考试之后,可以获得经济师专业资格证书,才能获得评“经济师”职称的资格。

篇3

关键词:税收负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直接税间接税

在诸多税种当中,所得税能够很好地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不同地区的人民收入发生变化,购买力就会发生变化,也就会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用收入效应来说明税收的这种作用。这里的税制结构是指税收制度中税种的构成及各税种在其中所占的地位。主要是指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例关系。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进行划分,即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一般认为,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直接税,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由于采用累进税率,可以很好地贯彻税收公平的原则。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有利于组织财政收入,但不利于实现税收的公平原则。下文考察韩国宏观税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并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税收负担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

(一)韩国直接税和间接税分析

首先是韩国的直接税和间接税所占的比例。从图1可以看出韩国的直接税所占比例大于间接税所占的比例,且呈增加的趋势。直接税具有不易转嫁的特点,具有良好的调节收入的作用。

其次,分析韩国企业所得税情况。图2表明了分年度分地区的韩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首尔厅的税收收入优势明显,然后是中部厅、大丘厅和釜山厅,大田厅和光州厅最差。这与韩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是相适应的,首尔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厅的仁川和京畿道;大丘厅所在的大丘地区和庆北地区;釜山厅所在的釜山地区、蔚山和庆南地区。最差的就是大田厅所在的忠清道地区和光州厅所在的全罗到地区。企业所得税是直接税,且韩国的企业所得税是累进税率,具有很好的调节收入的作用,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再看韩国的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图3表明了分年度分地区的韩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情况,从图3可以看出,首尔厅的税收收入优势明显,然后是中部厅、大丘厅和釜山厅,大田厅和光州厅最差。这与韩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是相适应的,首尔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厅的仁川和京畿道;大丘厅所在的大丘地区和庆北地区;釜山厅所在的釜山地区、蔚山和庆南地区。最差的就是大田厅所在的忠清道地区和光州厅所在的全罗到地区。个人所得税是直接税,且韩国的企业所得税是累进税率,具有很好的调节收入的作用,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最后,分析韩国的增值税情况。图4表明了分年度分地区的增值税的纳税情况,从图4可以看出,除了首尔厅的收入相对明显外,其他地区的增值税收入基本都差不多。因为韩国的增值税是消费型的增值税,且增值税是间接税,调节收入的作用不明显。

图5表明了2004年韩国分道(省)和广域市(直辖市)的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也是和韩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具有很好的调节收入的作用。韩国的地方税主要是由财产税制组成的,属于直接税,也具有很好的调节收入的作用,如图6所示。

(二)韩国企业所得税分收入规模纳税情况分析

表1表明了韩国企业所得税分收入规模纳税情况,把韩国的企业按照收入分类,分析一下到底是高收入的企业群缴纳税收多,还是低收入的企业群缴纳税收多。

从图7可以看出收入高的企业群缴纳的税收明显高于收入低的企业群。

本文依照收入规模进行分类,以100亿韩元为标准,分为以上部分和以下部分,分析是高收入的企业群纳税多,还是低收入的企业群纳税多。结果发现,1000亿以上法人企业纳税总额占全部纳税额的79%,1000亿以下法人企业纳税总额占全部纳税额的21%。高收入的企业群多纳税,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1000亿以上法人纳税人数却只占总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数的1%,而1000亿以下法人纳税人数却占总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数的99%,少数富裕的企业群缴纳了大部分的税收,说明韩国的企业所得税起到了很好的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进而也能起到调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

优化税收制度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增值税方面,目前我国所实行的是不分地区经济差异、统一税率的生产型“增值税”,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税负远远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历来是我国的重要原材料基地,主要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大中型企业,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严重制约了西部企业的资本积累和技术改造,导致粗放经营,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增长乏力。另外,以农产品初级加工和资源开发为主的西部地区,增值税税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我国目前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在西部地区客观上起到了逆向调节作用,如果把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西部地区能从中得到更多的税收抵扣,也符合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

我国也应当考虑遵循国际趋势、再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在拓宽税基的基础上,采用累进的所得税率,既能发挥企业所得税制度的财政功能作用,又可以使企业所得税真正成为重要的经济政策工具,在整体上降低我国的企业所得税负担,提高企业的竞争和发展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参考文献:

1.吴朝霞.我国宏观税收负担的优化及策略[J].经济师,2007(10)

2.王盛尹.我国的税收负担:现状与完善[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

篇4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韩国税收负担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指出韩国税收在社会公平分配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对完善我国相关税制具有借鉴意义。

一般认为,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直接税,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由于采用累进税率,可以很好地贯彻税收公平的原则。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有利于组织财政收入,但不利于实现税收的公平原则。下文考察韩国宏观税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并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

所得税能够很好地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不同地区的人民收入发生变化,购买力就会发生变化,也就会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用收入效应来说明税收的这种作用。这里的税制结构是指税收制度中税种的构成及各税种在其中所占的地位。主要是指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例关系。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进行划分,即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归属于直接税。

韩国税收负担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

(一)韩国直接税和间接税分析

首先是韩国的直接税和间接税所占的比例。从图1可以看出韩国的直接税所占比例大于间接税所占的比例,且呈增加的趋势。直接税具有不易转嫁的特点,具有良好的调节收入的作用。

其次,分析韩国企业所得税情况。图2表明了分年度分地区的韩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首尔厅的税收收入优势明显,然后是中部厅、大丘厅和釜山厅,大田厅和光州厅最差。这与韩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是相适应的,首尔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厅的仁川和京畿道;大丘厅所在的大丘地区和庆北地区;釜山厅所在的釜山地区、蔚山和庆南地区。最差的就是大田厅所在的忠清道地区和光州厅所在的全罗到地区。企业所得税是直接税,且韩国的企业所得税是累进税率,具有很好的调节收入的作用,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再看韩国的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图3表明了分年度分地区的韩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情况,从图3可以看出,首尔厅的税收收入优势明显,然后是中部厅、大丘厅和釜山厅,大田厅和光州厅最差。这与韩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是相适应的,首尔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厅的仁川和京畿道;大丘厅所在的大丘地区和庆北地区;釜山厅所在的釜山地区、蔚山和庆南地区。最差的就是大田厅所在的忠清道地区和光州厅所在的全罗到地区。个人所得税是直接税,且韩国的企业所得税是累进税率,具有很好的调节收入的作用,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最后,分析韩国的增值税情况。图4表明了分年度分地区的增值税的纳税情况,从图4可以看出,除了首尔厅的收入相对明显外,其他地区的增值税收入基本都差不多。因为韩国的增值税是消费型的增值税,且增值税是间接税,调节收入的作用不明显。

图5表明了2004年韩国分道(省)和广域市(直辖市)的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也是和韩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的,具有很好的调节收入的作用。韩国的地方税主要是由财产税制组成的,属于直接税,也具有很好的调节收入的作用,如图6所示。

(二)韩国企业所得税分收入规模纳税情况分析

表1表明了韩国企业所得税分收入规模纳税情况,把韩国的企业按照收入分类,分析一下到底是高收入的企业群缴纳税收多,还是低收入的企业群缴纳税收多。

从图7可以看出收入高的企业群缴纳的税收明显高于收入低的企业群。

本文依照收入规模进行分类,以100亿韩元为标准,分为以上部分和以下部分,分析是高收入的企业群纳税多,还是低收入的企业群纳税多。结果发现,1000亿以上法人企业纳税总额占全部纳税额的79%,1000亿以下法人企业纳税总额占全部纳税额的21%。高收入的企业群多纳税,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1000亿以上法人纳税人数却只占总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数的1%,而1000亿以下法人纳税人数却占总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数的99%,少数富裕的企业群缴纳了大部分的税收,说明韩国的企业所得税起到了很好的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进而也能起到调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

优化税收制度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增值税方面,目前我国所实行的是不分地区经济差异、统一税率的生产型“增值税”,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税负远远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历来是我国的重要原材料基地,主要是资本有机构成高的大中型企业,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严重制约了西部企业的资本积累和技术改造,导致粗放经营,生产效率低下,经济增长乏力。另外,以农产品初级加工和资源开发为主的西部地区,增值税税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我国目前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在西部地区客观上起到了逆向调节作用,如果把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西部地区能从中得到更多的税收抵扣,也符合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

参考文献:

1.吴朝霞.我国宏观税收负担的优化及策略[J].经济师,2007(10)

2.王盛尹.我国的税收负担:现状与完善[J].科技经济市场,2006(12)

篇5

【关键词】房地产;税收管理;建立;税务会计师;专职岗位;作用

前言

房地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步在迅速壮大,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的税收在整个税收中也占有及其重要地位,房地产行业所涉及的税种很多,如在购买土地的环节要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印花费等;在土地使用环节要缴纳土地使用税等;在房屋销售环节要缴纳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印花费、契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在发放职工工资环节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因此,房地产行业的税收管理工作内容丰富,税率变化大,房地产行业应该加强税收管理工作,减少企业涉税风险。我公司从2005年至2010年底所涉及的税种就达11种之多,税务机关每年对税收稽查,也遇到涉税风险。通过税务稽查,我们认识到企业的税务管理应该从项目部到公司都应该设立税务会计师专职岗位,来专门管理项目及企业的税务登记管理、外出经营报验证明管理、税款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票管理、税务档案管理、所得税预缴及汇算管理等税收管理体系,全面地避免企业涉税风险。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投资需求,启动房地产市场,我国房地产开发和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但透视房地产业税收本质,繁荣背后仍有隐忧,其存在的偷税、漏税、逃税行为,扰乱了税收秩序,影响了公平竞争。重点对房地产税收面临的问题作一点有益的探讨。

一、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面临的问题

(一)倒挂往来不入“收入帐”,随意调剂收入

这是房地产企业最常用的偷逃税手法。主要表现为:一是将预收购房款或当期售房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上,作为调节利润多少的工具,不及时结转收入,不及时申报纳税;二是客户产权转让变更收取客户的手续费用,不确认销售收入,直接冲减销售费用或者间接费用,逃缴企业所得税;三是对外投资分回的收益,账务处理上挂在“其他应付款”等往来账上,不入“投资收益”账,逃缴企业所得税;四是以租待售的商业营业房的租赁费用不确认收入,直接冲减销售费用,偷逃流转税及企业所得税。五是收到银行按揭款时,长期挂在“预收账款”等往来账上,不入“销售收入”账,推迟纳税;六是将应该作为销售的综合办公楼转为自用,不结转固定资产,逃缴房产使用税等等。

(二)以房抵债、抵费用或弄虚作假不计销售收入,偷逃相关税收

主要表现为:一是以商品房抵项银行借款本息;抵项应分配给投资方的利润;抵项应支付的建筑安装工程款;抵项获取土地使用权的价款等相关债务,直接计入往来科目。二是以商品房抵项应支付的广告费用、电力费用等支出,不计销售收入。三是不按规定开具发票或开具假发票,少计收入或减少应税所得税额。

(三)税前扣除项目不真实,虚列或高估成本

主要表现为:一是利用发票监管的漏洞,抬高建筑成本,减少应税所得;二是不按项目设立成本明细账,将完工和未完工的项目成本混在一起,造成完工项目成本虚增,导致企业账面亏损或隐瞒巨额利润;三是在进行道路减少、小区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时,设法高估配套工程成本及其相关费用;四是人为地将开发项目中的自用部分成本缩水,扩大用于销售部分的成本,以减少销售部分的营业利润,逃避相关税收;五是多列利息支出和预提费用,隐瞒实际利润额。

(四)以代收账款或其他名义为由不按规定申报纳税,偷逃税款

主要表现为:一是代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他企业收取的费用,如煤气管网费、市政建设费、邮电通讯配套费、房屋交易费、水电增容费、有线电视初装费、电话电缆安装费、绿化费等。企业往往以代收款项全部付给了委托单位为由,在财务处理上不计收入或直接冲喊开发成本,导致营业额减少,偷逃相关税收;二是利用关联关系,非法转移利润;三是自建房屋销售或出租,取得收入不入收入帐;四是以工程尚未决算,收入、成本无法准确反映为由,不申报纳税;五是伪造审批手续,假借“委托开发”、“合作建房”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名义,骗取税收优惠等,也都是房地产业偷税逃税常用的主要手段。

二、我公司设立税务会计师后的纳税情况及其意义

房地产行业所涉及的税种很多,通过下述表一可以知道,本人所在企业六年的税种共计十一种,实际缴纳各种税收近一个亿。其中企业所得税缴纳2516.95万元。

通过表一的税收缴纳情况,可以看出: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税收工作,我公司从成立开始就设立了税务会计师岗位,对企业的税收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公司依法进行税务登记管理、外出经营报验证明管理、税款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票管理、税务档案管理、所得税预缴及汇算管理等建立税收管理体系,其作用非常重大。

1.有利于全面、系统地考察整个税收管理活动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和活动规律,加强企业税收内部控制制度,合法、合理、及时申报缴纳各项税收。

2.有利于正确制定和贯彻、实施、执行实施政策法规,实现税收管理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率,合理规避企业纳税风险。

3.有利于充分发挥税收管理职能,进行税收管理的整体改革,有利于纳税人公平竞争,促进税收征管的良性循环。

4.有利于促进实现依法治税,建立市场经济税收新秩序,减少征税及纳税成本,实现税企和谐统一。

三、关于税务会计师

税务会计师(CTAC)是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认证的国家高级财税管理人才重点培养项目,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及税务统筹管理、税务检查、纳税筹划等一系列与税务相关的税务工作,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企业税务会计专职岗位和专业会计人。

可以说由于税务会计师这个管理岗位的产生,就使得企业原本的一些具有涉税经验,经常与税务机关打交道会计人员,通过必要的培训学习,在掌握了税务会计知识和纳税常识、税收筹划技能等一系列相关专业知识后,从传统的会计岗位中分离出来,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参与企业核算反映、监督管理、预测和决策的职能管理中,从而达到节约纳税成本、降低纳税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税务工作中的作用及意义

(一)在税务会计师这个定义没有立法前,作为企业财务会计中的一名与税务打交道的会计,他的职能只是在每月的15号之前完成报税,缴税业务,填写一些税务机关要求填写的税务报表,在特殊情况下处理一些简单的税务纠纷。现阶段由于我国税法越来越健全,税收管理程序化、现代化的越来越严格、计算方式的越来越复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得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差异,它们对会计事项的要求也随之出现了分歧,现有企业的一些“税务会计”无论从管理上还是对税法的理解上都远远不能满足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必须进行的税收筹划业务。作为一名与税务打交道近三十年的会计我是感同身受。6月在成都的一次纳税筹划培训学习中,纳税筹划作为一个全新的名词,还不完全被各公司和企业所接受。但是,当时老师的一席之言却让学员振动。他说,他在给一些企业、公司作纳税筹划的时候发现,这些公司和企业可以说都没有少缴税,但却因为财务人员对税收法规了解的不及时、对税务理解的不全面、不到位,而给税务机关多交了税款。回公司后,笔者对我公司的缴税情况进行了一次盘点,发现公司从开始就设立了税务会计师的岗位,不存在该缴的税没有交,不该交的税却多交了的现象,充分说明了设立税务会计师岗位与不设立该岗位,对企业税收影响很大。

(二)企业为了提高税务管理的有效性,设置专职的税务会计,按照税务会计的职责,一是根据税收法规对应税收入、可扣除项目、应税利润和应税财产进行确认和计量,计算和缴纳应缴税金,编制纳税申报表来满足税务机关等利益主体对税务信息的要求。二是根据税法和企业的发展计划对税金支出进行预测,对纳税活动进行合理筹划,发挥税务会计的融资作用,尽可能使企业税收负担降到最低。

总结语

在设有专职税务会计岗位和不设专职税务会计岗位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和作用却是截然的不同。前者产生的结果是因为会计人员因不能全面、及时的掌握税收法规,或对税法理解的不透彻,将不该缴的税多交了,不但没有起到为企业节约支出、减少浪费、利润最大化的作用,反而还为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增加了税收负担;而后者的结果则是税务会计通过对税收法规、税收政策和税收征收程序的某些特殊规定,在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坚持合法性、事先性、适应性、综合性的原则基础,进行具体的筹划操作和运作,为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或减小税赋,最大可能地多获取利润和取得了更大利益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晋林.当前我国房地产税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涉外税务,2004(4).

[2]韩雪.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的博弈分析[J].税务研究,2005(5).

[3]张卫.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税收征管的完善[J].税务研究,2004(12).

[4]孙树营.完善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的初步设想[J].涉外税务,2005(6).

[5]罗本慧.浅析税务会计师在企业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1(8).

篇6

关键词 注册税务师 行业 管制 实践

一、管制理论与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模式

(一)管制的经济学含义

按照《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解释,管制是指政府为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动,政府公开宣布这些行动是要努力制止不充分重视社会利益的私人决策。丹尼尔・F・史普博将管制定义为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律或特殊行为。 曾国安教授将管制界定为:管制者基于公共利益或者其他目的依据既有的规则对被管制者的活动进行的限制,并将管制分为政府管制和非政府管制两大类 。综合而言,管制作为国家干预市场的一种方式,通过政府依据一定的法律规章对微观主体的市场进入、价格决定、产品质量和服务条件等施加直接的行政干预而体现一定的政策目的。关于管制存在的原因,存在以下几种学说:1.管制机构酝酿论,该学说认为管制在行业内部受损集团的请求下,为了行业内部的利益分配,经济性管制机构才得以成立。2.行业保护论,即行业本身为了保护在位的厂商和防止潜在进入者,要求成立管制机构。3.公共利益论,即保护消费者。4.政府管制俘虏论,该理论认为管制是一种由国家供给的商品,由于企业利益集团和消费者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力量比对差异,政府管制是为满足产业对管制的需要产生的。不同的管制学说,提醒我们既要看到政府管制的必要性,同时也要注意其局限性,对政府管制应进行理性反思并加以完善。

(二)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模式比较

从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来看,属于非营利组织的管制,即非营利组织的管制者基于组织利益或者公共利益,依照该组织制定的规则对所属成员或者其他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的管制。按照世界各国对注册税务师行业的管制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完全管制型、混合管制型和自由管制型。

1.完全管制型,即由政府专门立法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注册税务师机构和注册税务师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执业准则、职业道德以及执业质量控制等进行规范,甚至对职业服务的定价也由政府管制。以日本为例,政府制定《税理士法》,严格规范税理士的职业准入、执业标准以及职业道德等执业行为。完全管制型模式的优点是,注册税务师和注册税务师机构的执业行为较为规范,注册税务师的素质较高,通过统一规范的行业管理,可以降低税务服务过程中涉税成本,从而促进税务服务需求。但是,国家为此承担的管制成本很高,不能有效发挥民间组织的自律作用,而且会影响注册税务师行业的独立性和自由发展。

2.混合管制型,即一方面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相关管理法规,进行宏观行政管理,另一方面,成立注册税务师行业自律组织,进行具体事务管理。其中,以自我管制为主,政府对注册税务师行业微观层面的管理虽有介入,但介入的幅度与程度较低,性质上属于自律管理为主的混合管理模式。美国即采取这种行政管理与民间自律相结合的模式,在政府设有注册税务师管理局,是注册税务师行业的主管部门,其行业组织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人会等。美国财政部还制定了《管理纳税人规则》,对注册税务师行业准入制度、注册税务师业务之限制与责任、惩戒程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统一规定。部分管制型注册税务师制度综合了政府集中管制和民间自我约束两方面的优势,既能保持行业独立性,又能合理配置资源。

3.自由管制型,即国家管制很少,不专门立法和设立管理机构,只管一般工商登记。注册税务师行业微观层面的事务均通过其职业组织来实施控制。通常这种管制模式,职业垄断性不强,强调行业自由竞争,主要依靠行业自律监管。以澳大利亚为代表,注册税务师登记委员会是独立于国家税务局的组织,负责注册税务师的资格认定和注册税务师机构的开业登记管理。此外,作为民间组织的租税协会,还定期给会员提供资料,负责税务人培训等。其优点是节约国家的税收成本,能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自律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准入相对容易,注册税务师机构素质可能参差不齐,纳税人的监督成本也相对较大。

二、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的政策功效

(一)规定行业准入制度以协调行业供求

从保护行业利益角度看,对注册税务师行业进行管制,需要对特定约束条件下该行业的供求状况进行估量。注册税务师需求主要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税法制度完善程度。一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税务服务的需求层次也不相同。由于注册税务师的多数业务与会计师、律师的业务范围重叠,因此在政策上涉及两个方面问题:其一,是否对注册税务师进行职业垄断,即是否设计职业税务师制度,职业税务师与律师、会计师职业的关系如何。其二,如何协调各职业业务范围之间的关系,即应考虑设定的职业垄断领域是否得当。在注册税务师行业监管制度供给方面,由于涉税知识和技能的特殊性,通过政府管制设定行业准入制度来决定进入该行业的必备条件非常关键,设置这样的行业准入标准,可以排除不胜任的和低质量的税务服务进入市场,也有利于区分与其它行业的执业行为,规范注册税务师执业行为。

(二)制定职业规范、惩戒制度确保服务质量控制

由于注册税务师行业的特殊技能要求,基于公共利益保护考虑,除了通过设置行业准入制度,弥补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之外,还需要一定的职业规范控制服务质量。执业标准的制定因各国注册税务师制度传统而有不同,在有些国家是通过民间组织制定严厉的准则和惩戒制度来约束其成员,而发展中国家或转型期国家则多数通过国家立法来确定执业规范。对服务质量的控制,还可以考虑通过一定的职业监督方式,如税务机关监督、内部控制机构监督或公众监督方式来实现,这些都应在管制制度中加以规定。

(三)注册税务师的职业定位与职业操守

对注册税务师进行规制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人在税制和客户之间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 所以,注册税务师管理规章应体现注册税务师的职业定位,并对其职业操守加以规定。现代税收国家税法理论和立法实践,大多将注册税务师视为独立于税务机关,为维护纳税人利益,协助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专家。 注册税务师在执业过程中会面临两方面的利益冲突:一方面是确保税收收入应收尽收、保障税法公平、效率等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是实现最低限度纳税的客户(纳税人)利益。当国家利益与客户利益相背离时,基于注册税务师职业独立性的考虑,以忠于客户利益为基本原则。注册税务师为保守客户秘密,可以不向税务机关告发,应是其基本职业操守。另外,与注册税务师职业独立性相关,还应考虑税务官员能否进行注册税务师业务。在转型期国家,注册税务师机构与税务机关的牵连关系会影响到注册税务师的职业忠诚和信誉度,也会制约注册税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理论实践

从我国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实践来看,主要沿袭大陆法系国家的制度传统,实行完全管制模式。在行业准入上也采用日本、德国的税务师职业垄断模式。针对我国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的实践,我们认为应加快完善注册税务师行业管制制度,由完全管制模式向混合管制型模式转变,发挥管制和市场两种手段来规范和促进注册税务师行业健康发展。

(一)建立健全注册税务师制度体系

首先,要加快《注册税务师法》的立法步伐。一方面,要先抓紧制定《注册税务师条例》待日趋完善后,在适当时机向人大提案批准颁布《注册税务师法》。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注册税务师的法律地位、法定业务范围等。另一方面,为保证注册税务师执业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应构建起税务服务执业准则规范体系,指导和规范税务行为。

(二)建立"行政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行业管理体制

鉴于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尚属初级阶段,为保证其稳步健康发展,应当建立税务行政监督与行业协会自律的相结合的混合管制模式。行业行政监督主要由税务行政部门对注册税务师协会、注册税务师及其机构进行监督、指导、检查,负责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和备案登记等工作。协会行业的主要是发挥监督、自律、指导、服务的作用,负责制定执业质量标准和惩戒制度,对成熟业务制定统一的业务操作规程;统一注册税务师执业准则,强化行业自律制度建设。

(三)提高注册税务师的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

注册税务师行业是一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高智能综合产业,所以提高专业素质是客观要求。执业人员不仅要熟悉税收政策法规和掌握操作技能,还要具有丰富的财会知识,要懂税收、懂核算、懂管理。要从思想上把"以人兴业"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战略任务来对待。以提高专业素质为重点,促使从业人员真正做到终身学习,提高专业判断能力和执业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强烈的开拓意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上措施将有助于改善注册税务师行业制度环境,形成合理有效的管制制度和结构,促进注册税务师行业继续创新发展,最终构建起纳税申报、注册税务师鉴证、税务监管的高效、公平、合理、综合、立体的税收征管监督制约机制,促使国家、纳税人、注册税务师走向"合作共赢",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2. 曾国安:《管制、政府管制与经济管制》,《经济评论》,2004年第1期,第93-103页

3. 《税法起草与设计》(第一卷),V・图若尼主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译,中国税务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4. 葛克昌、陈秀清著:《注册税务师与纳税人权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6页

5. 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M].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6

6. 苏强.中、日、韩等国注册税务师制度分析与比较研究[J].税务研究,2005(11)

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环境 财务关系 小微企业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概述

(一)财务管理环境的含义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企业的经营者为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需要不断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估,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现实给出相关意见和解决办法。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统称,然而影响企业财务机制运行的各种内外因素所构成的财务管理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物,其多变性、复杂性显而易见。

(二)财务管理环境的分类和主要内容

为了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财务管理环境这一复杂整体,传统上大致将财务管理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人员素质等方面,这是从企业为主体的角度对财务管理环境进行的分类,而与其相对的外部环境则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等。部分理论也将其划分为宏观财务管理环境与微观管理环境,宏观财务管理环境主要包括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微观管理环境则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环境的分类是按照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中不同主体的利益进行的划分,从而对其复杂的内部结构与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笔者认为将财务管理环境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更有利于对我国小微企业的现状和财务管理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我国小微企业的界定和财务管理环境

(一)小微企业的界定

2011年7月我国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首次将小微企业纳入企业分类标准,并规定了小微企业在各行业中的不同标准: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房地产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 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可见,小微企业的经营种类多种多样,涉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与现状

由于小微企业独特的组织建设和经营模式,其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了投资小、经营简单、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普遍合伙等特点,也正是因为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特点,才形成小微企业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一方面小微企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桎梏。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主要有:企业经营规模小,融资困难,经营范围受地域限制较为严重,生产成本逐年升高,国家经济扶持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本身的素质相对较低,这些方面都制约着小微企业的继续发展,而这些困难归根结底就是小微企业理财的环境问题。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和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决定小微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

按照财务管理环境的分类理论可以将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划分为内部管理环境与外部管理环境,以企业为利益主体角度划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更能全面地诠释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的财务管理环境。

1.内部环境。(1)企业的组织形式。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组成人员的数量较少,投资额不大,一般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采用的多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有限责任公司等方式。上述几种小微企业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资金的灵活运用,同时也决定了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内部环境的特点,由于小微企业的启动资金较少,往往企业的经营者就是企业的所有者,所以其组织结构也相对简单;同时小微企业的人员限制决定了企业多以家族性的形式存在,组织管理相对比较薄弱。(2)企业人员素质。小微企业经营人员少,多为自主创业人群,或者为合伙经营,企业内部雇佣关系不明确。小微企业经营者自主创新意识比较浓厚,相对团体合作与责任心较差,企业经营重心主要在企业生存上,很少顾及企业形象,加之规模小很难吸引人才,并且小微企业相对欠缺经营管理的正式培训,所以从总体上看,小微企业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2.外部环境。(1)政治环境。我国相对稳定和谐的政治大环境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家相继出台的政治经济改革政策为小微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国家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与此同时,国家鼓励自主创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政策更是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财务活动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状况。主要包括经济运行体制、经济运行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政策、金融市场、通货膨胀等诸多方面。宏观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个体的经营和发展,并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决策。小微企业的宏观经济状况总体呈良好态势,国家为扶持小微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此类经济发展政策主要集中于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财税方面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关税以及收费减免等政策,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国家还出台了扩大抵押权范围的金融支持政策,与此同时,国家还出台了相关的财政支持政策,国家成立小微企业专项发展基金,为鼓励小微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国家还成立小微企业奖励机制,同时鼓励各级财政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发展基金。由此可见我国对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视,上述经济发展政策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经济发展环境,从而推动小微企业的有序、良性发展。(3)法律环境。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会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多方利益主体在经营管理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利益主体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同时也形成了企业复杂的财务关系,在复杂的财务关系中为保证利益主体各方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企业经营活动中需要对各方利益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利益主体多以契约形式构建其财务关系,构建财务关系契约的合法有效性则需要法律、法规强有力的保障。小微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应遵循企业组织法规、税收法规、财务法规等法律规范的约束。因小微企业的独特性质,将小微企业从企业类型中分离出来,并为鼓励和促进小微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我国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颁布了针对解决小微企业发展困难的财政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一方面保护了小微企业的权益,另一方面也对小微企业的经营行为提出了一定的约束和要求。政策与法律的实施都进一步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随着小微企业的发展,新的经济状况的产生,其法律、法规也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诸多的财务管理环境影响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它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有利的发展条件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对企业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分析应该与时俱进,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认识和分析,以指导企业的决策和发展。

三、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关系

多种所有制经营的经济制度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春天,也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经济环境,由于小微企业发展的特点,所以其在财务活动中构建的财务关系也具有独特的性质。财务管理环境影响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同时影响着小微企业各方利益主体构造的财务关系。企业中的同一利益主体在不同财务管理环境中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和特点,同时做出不同的决策,进而形成对企业财务关系的调整和变动,可见,在小微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关系是决定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经济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着政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伴随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的角色由全面控制转向为宏观调控,其调控手段也从单一的计划命令式手段转换为以法律、经济政策等为主要方式的调控手段,其调控手段的具体内容将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同时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由此可见,政府是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是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中的重要方面。

小微企业顺应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而产生,并在我国政府行政手段的支持下蓬勃发展,为促进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与小微企业相关的发展政策,颁布了维护小微企业利益主体的多种法律制度,此内容涵盖了从小微企业的建立到发展的方方面面,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政府利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方式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与此同时,政府与小微企业在财政、税收等经济活动中结成了不可分离的企业财务关系,小微企业经营者应清晰地认识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

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关系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和作用。两者贯穿小微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与小微企业紧密相连。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内部机制与外部现状都不尽完善,小微企业经营者应该对企业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的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关系做明确的分析,同时不断加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利用有利的财务管理环境建立良性的财务利益关系,从而为小微企业赢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利益。Z

参考文献:

1.田景梅.浅谈财务关系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J].财务关系,2002,(21).

篇8

关键词:气象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

中图分类号:F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059-02

长期以来,气象服务一直被视为完全的公共物品,且以免费形式提供给政府机关、社会公众及国民经济各专业部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气象科学的进步,气象服务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逐渐为社会公众所了解和重视,一方面人们对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更趋多元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气象探测、分析、通信及其他相关技术的不断提高使新型气象服务产品的开发和定制成为可能,气象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除为政府机关在灾害防御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为社会公众在安全和生活质量等方面提供信息保障等传统功能之外,气象服务开始承载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和个别化职能,单一的公益性气象服务产品已难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气象服务并非完全或纯粹的公共物品,而是表现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物品,部分气象服务甚至具有私人物品的特质,这一演变趋势内在地要求气象服务供给模式进行相应变革,以实现气象服务的供给均衡。

一、气象服务产品的多元化结构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人类的需求分为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与此相对应,整个社会的气象服务产品可以分为公共性产品和私人性产品。具体地讲,目前,我国气象服务产品由纯公共眭气象服务产品、准公共性气象服务产品和私人性气象气象服务产品共同构成。

1 纯公共性气象服务产品。纯公共气象产品是指具有典型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由社会成员共同消费的气象产品,此类气象服务往往对国家安全、民众福利、经济与社会发展存在重大关联和影响。目前我国提供的纯公共性的气象服务产品主要有:政府决策气象产品、社会公众气象产品、国家安全气象产品、防灾抗灾气象产品、国际交换气象产品、国家基础性研究气象产品、国家基本气象数据和资料等。这些气象服务产品具有典型的纯公共产品的全部特征。如电视灾害性气象预报节目,每个社会成员都可收看,且任何社会成员收视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收视消费,故具备非竞争性;同时,灾害性气象预报警报,受益的是灾害性天气发生地区的所有公众,决不能划分哪些人能或不能消费这种气象产品,故具备非排他性。

2 准公共性气象服务产品。准公共气象产品,一般指介于纯公共性的气象服务产品[政府提供的服务)与私人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居民或企业提供的服务)之间的社会产品,此类气象服务产品并非为全体社会公众所需要,在公众需求的广度和社会影响的深度上均弱于纯公共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其最大的特征在该产品具有不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目前我国提供的准公共气象产品比较广泛,具体包括民航、农林、水利、电力、海洋等部门自产的气象产品,社会气象中介产品,以及气象高等学历教育、气象中等教育、气象出版和各级气象学会提供的气象服务产品。部分国家气象单位利用或依靠政府提供的设施、技术和初级产品作为资源而生产的经营性气象产品,如气象手机短信服务,作为天气预报信息这一纯公共产品的传播形式,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效益,其性质异于私人气象产品,也被视为准公共气象产品。

3 私人性气象服务产品。私人性的气象服务产品是指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具有盈利性的专业化或个性化气象服务。此类气象服务产品往往是通过对基本气象信息资料进行深度加工,或对气象应用技术进行具体适用,根据用户特殊需求制作而成的,如气象部门提供给空调生产企业的气温变化信息、提供给农业生产基地的降水量变化及光照信息等。近20年来,我国私人气象产品发展较快,主要集中在气象仪器、气象装备,以及由各种气象技术服务部门、气象信息服务部门提供的气象产品等领域。这些气象服务产品被称为私人性产品,不仅其消费上竞争性明显,且因提供这类产品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均由享用人承担,具有完全的排他性。

二、气象服务的政府供给模式与多元化产品结构相冲突

目前,我国气象服务供给模式是完全由国家气象部门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和私人气象服务,其实质是由政府全面提供纯公共性气象服务产品、准公共性气象服务产品和私人性气象产品。由于气象服务是一种高科技产业,需要由分布合理的气象观测站、若干气象卫星、多型号的天气雷达及船舶、飞机等构成的全球天气监测网。投人非常巨大。由国家气象部门提供一切公共气象产品和私人气象产品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有效降低成本,但这种由政府“一肩挑”的供给模式也不可避免地与气象服务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存在冲突。

1 有限的公共气象财政与日益膨胀的私人气象服务需求相冲突。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政府虽然增加了对气象事业的公共财政投入,为公益性气象服务融资,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在防灾救灾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随着我国私人气象服务需求的迅速发展,由于政府财政能力有限,融资渠道单一(税收),政府的投资既不适合用于私人气象服务的生产,也不足以支撑私人气象服务的供给,导致我国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无法满足公众日益膨胀的私人气象服务需求,我国气象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一个缺口。目前,该缺口几乎被国外公司“填补”。据统计,近5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运输公司对专业气象服务需求量年均增长20%左右,但是由于我国气象服务体系的供给能力制约,该部分业务基本上转向了国外气象服务公司。2002年,美国国际气象服务公司(WsI)、日本天气新闻公司(WNF)先后在广东、上海开设分支机构,并取得气象信息咨询服务的营业许可证。2009年,WNF麾下的上海海洋气象导航有限公司已经占据了上海、广州大部分远洋航运公司80%的气象服务份额。

2 私人气象服务产品的“政府”低效供给与“市场”高效供给相冲突。多元化气象服务产品结构中,由“政府”提供公共气象服务比“市场”提供公共气象服务更有效率。然而,在提供私人气象服务产品时,“政府”的供给是低效的而“市场”的供给是高效的。一是市场提供私人气象服务产品具有“天然的”效率优势。根据经典经济学理论,市场在提供私人产品过程中,通过价格信号能自动引导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价格信号的高低变化既反映着社会资源在某个生产领域的丰欠程度,又像挥舞着的无形指挥棒,引导厂商的资源在各个领域流动。价格使厂商在利益的诱引下,不断调整着它所拥有的资源的结构与数量,不断地使市场“出清”,不断使资源在所有的市场参与者中间进行有效的配置。一般来说,市场机制的自动运行可以使生产私人产品所需的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并保证服务和商品的生产能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二是政府提供私人气象产品易

掉人“潜在的”低效陷阱。政府机构运行难以摆脱“帕金森定律”束缚。“帕金森定律”是指与市场组织的成本和收入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政府组织的成本与收入是分离的,维持政府活动的收人具有非价格来源(税收、捐赠等),这样,由于成本和收入之间缺乏关键性的联系,使得政府生产私人产品时收入同成本割裂开来,大大地诱发了资源的错误配置程度。也就是说,当政府提供一个给定的产出水平,会使用较多的资源,而不是必要的资源,从而掉人“潜在的”低效陷阱。

三、气象服务产品多元化结构下的供给模式创建

我国气象服务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发展。要求尽快改变以政府为唯一力量的气象服务供给模式,逐步建立起政府和市场力量共同提供气象服务的供给模式。

1 根据气象服务产品的类别,建立不同的供给机制。不同类型的气象服务产品,其供给机制必然不同。一是纯公共性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机制。纯公共性气象服务产品具有典型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由市场提供会造成供给的不足,因此,必须继续由政府基于公共利益需要而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关气象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筹集税收收入、安排财政支出的方式承担相应成本。二是准公共性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机制。准公共性气象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事实上仅有部分或少数公众从中受益,如果仍由政府以无偿方式提供,不仅产生过度供给的效率问题,而且也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为促进资源的利用效率,维护公众的平等利益关系,当准公共性气象服务满足特定群体或个人时,应当从这些主体取得对等的补偿,或使其承受相当的负担,而不能由一般纳税人分摊。由于现代税收国家本质上不能从事营利活动,也不能借其所提供的个别服务谋取额外利益,准公共性气象服务的收费要严格遵守“成本或费用填补原则”,不能由受益者负担多余费用。三是私人性气象服务产品的供给机制。私人气象服务由于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应根据消费者的具体需求,由私人经济部门生产并通过市场供给。

2 理顺不同的气象服务实体关系,构建科学的结合模式。在“政府+市场”共同供给气象服务的模式中,首先要大力发展面向市场的私人气象服务实体,允许其他部门、行业和个人参与私人性气象服务竞争,鼓励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促进气象科技进步,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其次要理顺公共性气象服务供给实体和私人性气象服务供给实体的关系,明确二者的界面。在保障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等公共气象的基础上,对私人气象服务实体的经营主体、经营机制、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等方面作出清晰的界定。第三要从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进一步发展私人气象服务产品。我国私人气象服务商业化市场范围很大,尚待开发的潜在服务领域很多,这就需要加强气象服务产品和科技产品的应用研究,使私人性气象服务向“深、广、细、活”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气象服务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第四要根据国情,科学构建国家气象部门和私人气象服务实体相结合的模式。受我国气象管理体制影响,目前,私人性气象服务实体难以具备与国家气象部门同等的竞争地位,因此,私人气象服务供给宜采取“国家气象部门实行宏观管理+私人气象服务实体进行微观生产”的结合模式,该模式既符合我国公共气象的发展理念,又有效地引入市场运行机制。

3 完善法制法规,为“政府+市场”共同供给模式的奠定制度基础。首先,国家要加快制定发展商业化气象服务的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积极培育私人气象服务产品市场。私人气象信息服务的商业价值是通过对基本气象信息的深加工来实现的,形成私人气象信息服务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各类市场用户所需的气象信息具有明显的个性,这种来自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就是私人气象服务产品发展的根本基础。在市场发育完全时,私人气象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会呈现动态平衡,而在市场发育不好特别在垄断经营时,供给和价格关系就会偏离正常市场竞争状态时的关系。因此,在私人气象服务产品的市场发育过程中,要建立和完善气象服务产品的市场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市场发育的政策环境,鼓励平等竞争。其次,构建全社会气象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和平台。发展私人气象服务离不开气象信息资源全社会的气象资源共享,因此要加大对气象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部门自我封闭和资源垄断,实现跨部门、跨行业气象资源流动。要做到这一点,国家必须在法规上对商业化气象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标准进行规定,对原始的气象数据进行相应的产权保护、合理定价,保证私人气象服务实体获取原始气象信息渠道的畅通。否则就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 杨金月,刘洪利,论我国商业气象服务业的发展,求实,2004(11)

2 粱晓梅,蔡广丽,气象经济: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山西气象,2006(1)

3 杨春瑰论我国气象产业及发展前景,学海,2007(6)

篇9

关键词:财政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

一、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情况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目前国内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向国内开设财政学(含税收)专业的高等院校发放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占目前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高等院校117所的比重约为41%。本次问卷调查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被调查学校及所在财政学科的基本情况;二是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具体包括校内实验课程设置情况、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情况、假期社会实践情况、毕业实习情况、其他实践教学形式情况);三是财政学实践教学的管理情况;四是财政学实践教学效果与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样本高校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多数院校都采用了设置校内实验课程、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校园实训等实践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部分院校还设有专门的职业资格培训教育和产学研合作教育。

校内实验课是各院校开展财政学实践教学采取的最为普遍的形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多数院校分门别类地设置了包含政府预算、税收征管等在内的财政学实验课程体系,实验课程以技能型实验和仿真模拟型实验为主。多数院校实验室硬件建设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并根据不同实验课程的需要,平均拥有4-5套教学软件,主要包括用友政务软件、兰贝斯财政管理系统、福斯特纳税申报模拟实习软件、CTAIS税务软件和新中大财政管理软件。

此外,大多数院校与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企业等校外组织机构协同建立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一般都要求财政学类专业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将毕业实习作为检验学生大学本科理论学习程度的重要实践内容。

同时,各院校开始重视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以及专门的管理评价体系建设,并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最主要的成果形式是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教学成果奖。部分院校将本校的财政学类专业实验课作为区域内的共享资源与其他院校分享,并撰写了有价值的实验教材。这些成果为继续探索财政学实践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二、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各高校财政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教学形式和方法以及资金投入方面,绝大多数样本院校认为从事财政学实践教学的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历,使得实践教学仍然与现实脱节,且与理论教学方法区别不大。2/3院校认为校内实训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展现实践教学的优势。1/2院校仍然囿于实践教学资金投入的不足、教学形式不够丰富。近1/3院校认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存在不足,缺少实践教学评价标准。近1/2院校认为实践教学管理中对软、硬件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不足。此外,实践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缺乏前沿性和实践性、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也是目前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实践教学本身的不足,学校和上级单位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建设程度。

1.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包括财政学类专业在内的高等教育正在完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与急速扩张的学生规模相比,高校办学经费普遍紧张,实践教学经费更加捉襟见肘。从调查结果来看,仅有1/10的样本院校经费投入能够满足实践教学,其余高校都存在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尽管各院校普遍提高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多数高校的硬件建设基本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但是对软、硬件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和毕业实习的投入明显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实践教学深入的需要,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和应用人才培养的质量。

2.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整性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校内实验课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是各院校财政学实践教学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形式。但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来看,各类高校所开设的实验教学项目数量、实验教学项目类型、实验教学课程内容等存在较大差距。

多数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与理论教学衔接不紧密。问题突出表现为_第一,缺乏明确的实验实践教学功能定位;第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缺乏总体规划;第三,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安排较少,缺乏对理论教学的有力支撑;第四,实验类型设置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第五,实验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比较薄弱,专业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显著提升。

3.实践教学师资能力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近3/4的样本院校认为实践教学师资薄弱是制约财政学实践教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实验课教学任务多由专职实验课教师与非专职实验课教师共同承担,近1/2的院校没有专职的校内实验课教师,一般由非专职实验教师担任实验教学任务。

同时,担任实验课程教师中超过20%从来没有在财税部门和企业工作或锻炼的经历,这些教师对税收征管、政府预算管理实践自身都是门外汉,又怎么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向学生有效传递实践知识和能力?

目前大多数高校考核制度中赋予学术能力的权重较高,教学能力权重较低,而实践教学能力权重就更低了,缺乏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相关措施,导致教师更多地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科研活动中。调查结果显示,对担任校内实验课程的教师,1/10的样本院校并未采取任何鼓励措施,只是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量核算中,与其他教学形式没有任何差别。仅有不到1/5的院校将承担实验课程作为教师评优或职称晋升的参考条件。对于校外实践教学,部分院校也是采取将其作为教师评优或职称晋升的参考条件,但多数院校仍然只是视其为一般理论教学统一计算教学工作量,1/4院校未采取任何鼓励措施,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校外实训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综上,实践教学师资基础相对薄弱、实验课教师缺乏相关实践和培训经历、高校缺乏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措施共同导致目前财政学实验课程的师资建设状况良莠不齐,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人才奇缺,现有的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既定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实践教学呈低水平运行状态。

4.实验课教学方式亟待创新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实验课教学方式仍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与传统教学并无太大差异。授课地点基本上在实验室,由于财政学类专业本身的特点,没有太多的动手实验,老师讲授的内容多为理论内容,学生仍然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多数院校引进了实践软件,大多也是与理论课程配套的模拟软件。而且从实际来看,学生对软件本身很容易掌握,但对软件操作背后的理论联系与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并不是很清楚。

5.实验课程教材有待统一规范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滞后,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在开设财政学实验课程的样本院校中,仅有不到1/2的院校拥有专门的财政学实验教材。实验课程教材的缺乏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且即便是有教材的院校,多数教材中也缺乏鲜活的实验素材、实验案例,类似于软件操作说明书,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6.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样本高校教学软件的数量和质量基本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但超过l/3的院校没有建立教学软件更新制度,无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展与实时动态更新,无法跟踪财政税收实践部门业务流程的改革与发展。此外,各样本高校普遍缺乏较高水平的实验室管理人才,有时候存在软件无法维护或者软件遗失损坏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学的组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7.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制度不健全

一是对学生的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待创新。目前实践教学考核形式较为传统,主要是采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结合学生实习心得、实习单位评价等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些考核方式普遍存在重视结果性考核,忽视过程性考核等问题,与理论课的考核基本类似,使得许多学生平时不上课,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甚至不惜采用一些作弊手段(包括获得用人单位的虚假评价等),最后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财政学实践教学的需要,亟待改革和创新。

二是学校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健全。学校开展实践教学评价工作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调查发现,样本高校大多缺乏健全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接近1/2院校未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评价管理制度。近1/3院校认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存在不足,缺少学监控与评价标准,是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各高校对于理论课程教学水平评价一直缺乏科学并具有公允性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于开展时间不长的实践教学来说,建立统一的教学监控和评价标准也是非常困难的。

8.实践教学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高效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团队和管理制度是保证实践教学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仍有1/3样本院校未设置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导致实践教学管理缺乏规范性。此外,在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各院校的管理水平普遍较弱,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制度,也无法从根本上指导和干预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践方式,只能依靠实习单位最终的反馈信息,造成学校对校外实习学生监管不力,实习过程基本失去监控,实习内容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实习效果难以保障。

三、完善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路径

1.加大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投入力度

如果没有充足的财政投入,任何教学模式的开展都会受到硬件设施的束缚,同时由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教学软件以及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只有加大投入,才能解决硬件和软件不足的问题,只有加大投入,才能快速培养高校自身具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同时还可以聘请校外实践指导教师,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做到实践教学各环节有机衔接,校内实验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实习环节做到有效监督和指导,社会调研和创新创业训练落到实处,既提高了学生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科研能力,又增强了学生进入实践工作的动手能力。

2.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一是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从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渐进性来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该是渐进的过程:专业认识――课程实验――综合实验――毕业实习――创新创业。其中专业认识主要通过对入学新生进行的财政学类专业介绍课程,使学生了解财政学类专业知识所包括的主要领域和内容,对将来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课程实验主要是在课堂内依托实验室进行的仿真式和验证性实验课程。综合实验是指将各种片断化的实验课程整合构建综合实验课程,如要将税收征纳、税收稽查两门实验课程构建税收管理综合实验课程,将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指标分配、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政府决算、政府会计、财政审计整合为财政管理综合实验课程。毕业实习就是结合自己所学财政学类专业知识和实验课程到校外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企业等进行实地学习。创新创业实践主要指目前国家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从财政学实践教学的环节来看,包括“实验、社会调研、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五个环节。从实践教学可以植入的课程来看,无论是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都可以渗透实践教学,可以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从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构成和衔接来看,可以根据本校财政学科培养目标的定位,看培养目标是单纯的应用型人才,还是应用研究型人才或者是单纯的研究型人才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规划和设计。

二是加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与执业考试对接。我国目前有关财政学类专业重要的财经类执业考试,如初级、中级经济师、会计师和注册类税务师、会计师等执业证书,不允许在校大学生参加考试(如注册税务师为经济类、法学类本科毕业2年),学生步入社会以后不得不边工作、边参加培训与考试。可以考虑在应用研究型大学或者应用型大学尝试允许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将执业资格考试与实践教学安排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不仅可以缩短专业知识向专业能力转化的时间,而且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此外,我们建议在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中,将财政学类专业核心课程的“国家税收”、税收学专业核心课程的“中国税制”,改为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课程“税法”;在会计学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中增加“税法”等,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校所学内容与注册类执业证书考试内容相衔接。 3.实现校内实验课程考核办法多样化

在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实行弹性实验教学。对基本的原则及方法采用教师实验室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课堂讲授,随后利用软件公司提供的经修订过的数据,设计交易,指导学生进行处理,使学生能熟悉并掌握目前该领域最新的管理技术及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增加开放时间,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自选实验内容,自行安排上机实验。通过网上预约和到实验室登记等方式进行实验,增强学生实验的自主性。

财政学类专业课程实验的考核方式应实现多样化,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考核的重心应向学生创新能力倾斜,以构建有利于全面素质提高的评价体系。实验教学指导教师必须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整体情况,采用分组形式进行的实验项目,应将单个学生的考核与小组的考核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课程实验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来确定,如参与情况、个人能力、实际结果的优劣等综合评判。在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实验质量和实验结果做出及时、客观和公正评价的基础上,给予恰当地评分。

4.加强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为解决当前各学校普遍面临的财政学实践教学师资缺乏的问题,各高校可根据财政学类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可实行“理论型”和“双师型”复合型教师结构。“理论型”教师主要是服务于理论课程的教学以及社会实践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其研究水平和方向分别体现基础理论功底及地区优势和特色,如“财政理论与政策”“财政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对“理论型”教师要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鼓励年轻教师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而“双师型”教师主要服务于专门的校内实验课程的需要,他既是“教师”,又是“实验师”,这种类型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执业能力,主要讲授专业实验课程,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适应能力。针对“双师型”教师,学校要创造条件,制定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他们定期到有关部门、基层、企业挂职锻炼,与专业技术人员接触交流,或参与具体项目,以帮助他们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促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针对目前各高校在激励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措施方面仍然缺乏的现状,各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向“双师型”教师进行一定的倾斜,在教师评价、职称评审、奖励制度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财政学类专业所在学院来说,也可首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有意识地对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进行一定的激励。

此外,在一些知名企事业单位、包括实习基地在内,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实验课程的兼职教师、调查报告的指导教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兼职导师等,定期可给学生开办专题讲座、指导实际业务操练等。

5.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财政学类专业校内实验课程大多数仍然采用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的模式,应该探索更为适用的实验课教学模式。目前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了相应软件,学生对软件的操作流程掌握普遍较快,但对操作流程背后的道理了解并不深刻,财政学类专业实验课程变成了简单的软件操作。从本质上来说,财政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是根本不同的,不仅掌握一定的实践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明白实践操作背后的机理,能够成为将来工作中的改革者和开拓者。因此,财政学类专业校内实验课程同样要采用引导启发、问题研究、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研究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符合学科特点的“科研渗透”和“现实问题渗透”等探究型教学模式。将科研思维、科研方法、实验设计进行学用结合,全方位、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也能促进学生的创新品质和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6.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加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可以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多个功能的实现。实际上好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不仅可以覆盖本科生还可以辐射到硕士生及至博士后工作站各个层次,不仅可以接受学生实习,还可以聘请兼职硕士生导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实践型师资培养、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等等,因此,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非常重要。但是,财政学类专业校外创新实践教育基地一般建立在财政、税务、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机构较多,建立在企业机构较少,加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甚至部分企业由于对工作连续性和保密性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导致财政学类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际开展的合作并不是太多,前些年开展很好的实习现在也越来越少了,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解决的方案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继续加强与财政、税务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合作,可以选择一些可以开展的公开领域进行,如一些关系民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利用学校人员充足、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优势,可以配合政府部门开展调研。二是大力开展和一些企业的合作,结合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财政税收问题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财务人才培养或师资培养。

7.规范财政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财政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滞后,在开设财政学实验课程的样本院校中,仅有不到1/2的院校拥有专门的财政学实验课教材。在出版的一些教材当中,关于财政学类专业实验课程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多数高校的实验课程是基于财政收支管理领域来设计的,如政府预算模拟流程、政府采购流程、政府会计实验、税收收入征收、税务稽查等,其教材基本上是基于实验软件的操作流程编写的。少数高校是将财政收入预测分析等一些经济模型引入到实验课程中,类似于统计分析软件在财政学类专业领域的应用课程。因此,教育部财政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可以发挥相应的作用,在充分调研和研讨的基础上,规范财政学类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制定相对统一的财政学实验教学大纲,以规范适合学生使用的实训教材的编写。

篇10

(哈尔滨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70)

摘 要:本文提出我国城市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加入民营资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给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加入民营资金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借鉴。

关键词 :民营资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F72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234-01

收稿日期:2015-06-18

作者简介:刘洋(1984-)男,山东掖县人,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城市资源。

一、民营资本的定义

本文中指的民营资本,是说的除了政府资本和国外资本以外的任何资本。所谓的政府资本大约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本,另一个是已经加入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信贷资本。这些资本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由政府来支配,它们投资的目的并不是进行盈利。但是与此不同的一点是,民营资本的加入是为了用投资来换取利润,这是它们投资的最大目的。

二、民营资本加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一)政府财力与民营资本相比较为薄弱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虽然目前正在迅速的向前发展,我国虽然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财政有限,政府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与此情况不同的是,我国的民营企业却具有大量的资金储备,能够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减少对于民营资本的排斥,改革政策使民营资本加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不失为一条好的办法。

(二)政府内部的财权和财力没有实现对等统一

上文中提到,我国的经济虽然表面发展迅速,但实际上经济实力还是十分的薄弱。因此,国家出资既想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又想在其它财政方面做出成绩困难是很大的。但是现在政府却施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垄断,造成了国家不能满足建设的需要,建设速度不断下降,对于资金的需求却是不断增加的恶性循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国家的财力有限却揽招了很多耗费资金的建设项目,在资金不充裕的就引发了很多问题:

1、由于资金的不充裕,在进行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很多设施根本没有办法进行下去,或者在建设的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此完成建设目标,这就给使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使城市化不能依照健康安全的原则进行。

2、国家竭尽全力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拨款,进一步造成国库资金不足,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彻底,留下了安全隐患,在很短的时间就需要重新进行修理,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使国家的财政不断地吃紧,而基础设施建设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3、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还会发生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地方抱怨国家的专项拨款不足,而国家抱怨地方上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不仅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在加深,也会在成民营资本的不满。

三、施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可行性

很多方面对于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后,是否会取代政府资本成为建设中的主体提出质疑,笔者认为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首先,政府具备足够的行政权力,它的权力完全能够对于任何经济性活动进行监督和调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政府有能力来引导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一旦有一些关键性的基础设施不允许民营资本的加入,政府可以运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规定,出具各种条例规范民营资本的职责范围,坚决不允许其越权行事。在对于设施建成以后的收入分配问题,政府可以采取税收的办法,限制民营资本的投资规模,以此来调节其收入的多少。

民营资本虽然很富裕,但是在能力上说,和国营资本有着巨大的差别,还是十分弱小的。在运用了职责范围内的职权对于民营资本进行制约和控制以后,不仅仍然掌握着城市基础建设的主导权力,这种权力还会进一步的加强。同时能够增加民营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增强我们的凝聚力,更能够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民主的特色。

四、民营资本加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意义

(一)将民营资本加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来能够提升国民经济水平

为了和世界地位相匹配,必须要增强城市化的建设。可是恰恰是基础设施目前成为了建设中的瓶颈。具体表现国家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在逐步的增加,但是目前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却落后工业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民营资本施行开放的制度,允许其参与到城市的基础性建设当中,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调控压力,让基础性设施实现了跨越式的进展,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里程碑。

(二)民营资本加入城市基础性设施建设提升了设施的投资效率和运行效率

在对民营资本开放以后,有两条投资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民间资本独立承担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种是和政府的资金进行合资,共同发展基础性设施建设。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第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选择和政府合资共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在合资以后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比政府独自承担投资时的投资效率要提升很多。原因是在合资以后,对于资金的管理肯定会十分的具体。大多情况下要建立公司股份制度。股份制度实行以后,会使资金的产权变得比以往分散,就很有利于政企分离,从而更加明确企业的法人制度,保证了企业具备独立的经营权不受到政府的行政干扰,更好的为设施的建设提供服务。

五、总结

目前的社会是一个开放型社会,我们的国家在向世界看齐的过程中也要对于民营资本施行开放的政策。民营资本在经济建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能够有效的缓解目前国家财政对于出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上的缺陷。

参考文献:

[1] 潘胜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及其绩效评价[D].湖南大学 2007.

篇11

【关键词】融资租赁 医疗设备 问题 建议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是建立在融资租赁基础上的一种金融服务形式。租赁公司按照医院选定的医疗设备和设备公司,购置医疗设备租给医院使用,同时和医院签定租赁合同,医院按时支付租金即可使用设备。

一、医院利用融资租赁的优势

在欧美,医疗机构广范采用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这种方式。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通过服务于大中小型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帮助发生资金困难的医疗机构,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去购置新的医疗设备,从而提高医疗的服务质量,增加医院的业务收入。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有以下几方面独特优势:

1.融资租赁符合国家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要求

在许多发达国家,融资租赁已经成为第二大筹资渠道,除了银行信贷,融资租赁成为各行各业的融资方式。资本市场主要有四大筹资方式,包括信贷、证券、租赁、信托。为了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我国也不得不加大力度发展融资租赁。对医院而言,采用融资租赁,既达到了融资的目的,又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符合国家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要求,非常值得推广。

2.融资租赁丰富了医院的筹资方式

在传统情况下,医院的筹资渠道非常单一,基本上依靠银行信贷,但取得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在通货膨胀高居不下的目前,我国采取了紧缩政策。医院想通过信贷融资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在这种情况下,融资租赁为医院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增强了筹资能力。

3.融资租赁租金支付方式灵活,可缓解医院资金压力

如果要购买医疗设备,医院一般采取全额支付的方式去购买。而采用租赁的支付方式则比较自由。医院可以按照自己现金流量来灵活安排,比如可以按月支付、按年支付等等。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其在设备上的资金压力。

二、国内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发展状况

在我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规模很小,还远不能满足医疗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还处于初级阶段,租赁方式单一

租赁行业进入我国时间短,起步层面低,整体上的租赁公司商业运作能力还需要提高和经营理念和层次还有待提高。我国的医院大部分是事业单位,长期受政府观念影响,没有从企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由于医院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对该方式的接受还需要有个过程,所以说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市场尚处于待开发状态。但我国个别企业已经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融资,但使用的是简单租赁方式,形式单一,还是发达国家在初级阶段使用的方式。而发达国家目前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将融资租赁和资产证券化结合起来,产生了大量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2.政府立法、监管不完善,政策扶持不到位

一方面,我国融资租赁法律法规不完善,与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是缺乏。近些年各种负面现象也层出不穷,如医院无故不缴租,欠租少租,出承人在面临医院拖欠租金时,却找不到法律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这导致了融资租赁市场的无秩序,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对融资租赁业缺乏必要的税收、信贷、保险支持,没有配套的优惠政策。

3.融资租赁公司进入医疗设备行业门槛过高

有政府相关部门由于对融资租赁不了解,还没有认识到这种新融资形式的优势。所以,就出现了人为设置门槛,限制医疗机构采有这种方式融资。这样的限制使得很多没有办理过医疗企业经营许可证的租赁公司暗处经营此种业务。这些情况一旦出现,会对医疗行业有很大的负面冲击。

三、发展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相关建议

1.降低融资租赁企业进入门槛

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制定宏观政策,还要制定合理的准入制度和监管制度。在准入方面,政府要把医疗设备行业和其他行业的融资租赁当成同一行业来对待,不必增加像许可证之类的限制。过高的门槛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助长打球的行为。

2.出台融资租赁法,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在融资租赁方面,目前的法律法规还非常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出台融资租赁法,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医院才能顺利租到需要的产品,解决自身医疗设备更新困难等问题。当然,光有相关法律的出台还不够,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还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在融资租赁发展初期,都有政府的大力扶持。这些支持包括各种税收优惠、信贷支持、财政补贴等等。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业,这些优惠政策更是必要的。

3.努力完善与融资租赁相关的配套设施,丰富租赁形式。

目前我国境内的中资机构融资租赁产品,特别是银行所属融资租赁机构采用的产品,是标准的简单金融租赁。因此,要努力完善与融资租赁有关的配套设施,只有当金融市场发展成熟以后,融资租赁才能真正被医疗设备行业大量采用,形式也会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孙志敏.对医院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探讨.现代企业教育, 2007,5.

[2]郑艳珠.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前景展望.中国医学装备, 2009,6.

[3]潘天珏,罗文婷.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湖南农机,2010,3.

[4]孙亚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问题研究.经济师,2010,3.

篇12

整体经济支撑稍显乏力。

在偌大一个新厂房里,湖南鑫阁铝业有限公司(下称鑫阁铝业)总经理姚俭生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他们公司目前的土地已经不够用。因为市场对新型铝木材料产品的强烈需求,已经让公司的一条生产线无法满足。

实际上,这条生产线的设备还尚未安装,仍安静地躺在新厂房里,包装都尚未拆封。这种新产品以美国进口橡木为木材原料,两层铝板之间夹着一层隔热塑料板。这种新型铝木材料产品主要应用于门窗,它的4层结构起到夏天隔热、冬天保温的效果。

这将是鑫阁铝业未来一段时间重点推广和赢利的支柱性产品。作为鑫阁铝业所在经济开发区——资兴市经济开发区(下称资兴经开区)管理委员会总经济师,李宗武对本刊记者表示,这种新型建筑材料将作为资兴市经济转型的一个方向。

资兴市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北角30公里左右,湘江支流东江从此穿城而过。13年前,资兴的支柱产业只有煤炭采掘业。整个资兴矿务局的工人在最多时曾占到资兴市总人口的1/3。矿务局内部设有医院、学校等各类公共服务机构。这在资兴人看来是一段骄傲的历史。

煤矿资源终会枯竭。2009年3月5日,资兴被国务院摘掉了其“黑色煤都”的称号。在转型路上摸索的这几年,尽管有当地公务员向本刊记者表示,资兴还尚未找到一条合适的转型之路,但资兴目前拥有有色金属、食品和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而且GDP发生了不小的变化:2007年资兴GDP仅为83.52亿元,2012年即增长到了222.61亿元,涨幅高达近2倍。

经开区更是提出在2017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700亿元,是2012年325亿元的两倍多。然而,现实离梦想的差距还很遥远。2012年资兴经开区实现的技工贸总收入仅是上述规划收入的六成左右。

煤矿资源的枯竭让仍然依赖于煤矿的资兴优势渐渐消失,与之同时消失的还有交通区位优势。此前交通最为闭塞的桂东和汝城两县随着厦蓉高速和湘粤高速在今明两年的贯通也将反超资兴。尽管资兴是离郴州市最近的一个县市,但截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贯穿境内。

“招牌菜”

高效的办事效率成了资兴招商的一个“招牌菜”。2013年8月2日,回应本刊记者转述鑫阁铝业对土地的诉求时,李宗武表示规划部门已经在给他们规划出一块新的土地。

5年前,正是因为政府办事高效,资兴经开区才迎来了鑫阁铝业的落户。面对来自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鑫阁铝业董事长同时也是株洲炎陵县人谢建华在炎陵和资兴两县之间一时难以做出选择。最终,资兴凭借高效和充足的电力供应赢得了谢建华的青睐,进而来此投资设厂。鑫阁铝业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类工业用铝合金型材的加工企业,产品有铝合金门窗等建筑材料及汽车、机电、电器配件等铝合金精深加工产品。

鑫阁铝业只是资兴市三大支柱产业有色金属板块的企业之一。经开区是资兴市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产业转型的主战场。有色金属板块在整个经开区的比重高达31%,是第二大产业——食品的2倍多、第三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3倍多。

尽管资兴被摘掉了黑色煤都的帽子,有色金属还是要依赖于既有矿产资源。资兴的原煤产量在近几年不仅并未减少,反倒有不小的增长:2008年原煤产量为486.51万吨,2012年上升到了605.96万吨。主管工业的资兴市人民政府官员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解释称,这是资源县转型过程中一时难以摆脱资源依赖性的表现。

正因为如此,挖掘煤炭产业潜力仍然是资兴为其经济转型赢取时间和积聚资金的有力手段。在李宗武看来,资兴主要在3个方面可以挖掘,一是促进煤炭资源的规范化、规模化开采;二是努力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三是大力改造提升煤炭产业。

经过3年的努力,资兴市在传统产业提升改造上有所收获。原有以煤炭初级产品为主的原料型产品结构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产业向深度加工的方向升级。采掘业和原材料加工业产值比率由2007年的1∶3.6提升到2010年的1∶7.6。2010年全市煤炭精深加工产值达到16.6亿元,比2007年增加了11亿元。

这只是资兴改造传统产业的一个方向。此外,资兴还结合自身特色培育出几大替代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10月28日,郴州市唯一的新型绿色能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基地——郴州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郴州杉杉)在资兴高码大道江北工业园开工奠基。

郴州杉杉于2009年7月在资兴市高码大道江北工业园投资兴建,占地100亩,主要从事新型绿色能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总规模为年产7200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总投资3亿元,共分3期。首期注册资金5000万元,投资1亿元,已于2010年5月建成年产2400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线。

资兴市政府对新兴产业的重视让谢建华也不甘落后。经营了5年的鑫阁铝业,虽然姚俭生只是很勉强地回应公司已经赢利,但记者观察到,鑫阁铝业更大的投资却已经先行,据其官网资料显示,在经开区江北工业园投资2.5亿元建设的湖南兴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鑫阁铝业投资的二期太阳能项目。

这是一块占地面积120亩的生产基地,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主要是生产太阳能铝边框和太阳能组件,2010年8月份已实现生产经营;二期主要是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板成品加工制作。

转型肇始

与资兴“黑色煤都”可以相媲美的是,优质的东江水至今仍然是其拿得出手的另一个招牌。东江水也就成为了资兴如今发展起来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食品产业的保障。李宗武告诉本刊记者,资兴的食品产业主要包括以水为直接原料的啤酒、白酒、保健酒和矿泉水,以及以东江水系为原产地开发的各种鱼类零食产品。

1999年,青岛啤酒有意在华南设立分厂。了解到这一信息后,资兴市委、资兴市政府时任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往青岛啤酒,邀请青岛啤酒高层前来考察。

遗憾的是,青岛啤酒老总对资兴这个人口只有36万,距离郴州市区还有30多公里的小城市并不感兴趣。作为在青岛啤酒(郴州)有限公司(下称郴州公司)工作时间最长的管理人员之一,王兵回忆起这段历史,仍然对当初从资兴去郴州市里需要一个多小时的历史记忆犹新。

但为什么青岛啤酒最后又选择了落户资兴?身为郴州公司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的王兵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这里边就有个小故事。为什么青岛啤酒的高管要来,看什么?两者之间总要找到个嫁接点。吸引他们的就是东江湖的水。”

青岛啤酒实验室负责品质的技术总监,当初在东江湖用矿泉水瓶取了瓶水样带回总部做实验。总部在分析水样的过程中就提出了疑问,质疑这位技术总监从资兴带回去的水是天然水还是矿泉水,因为东江湖的水质标准接近当时矿泉水的标准。这个结果让青岛啤酒总部的负责人很是怀疑。“因为青岛啤酒的发源地是崂山,采用的水是崂山水,通过对比来看,东江湖水与崂山水指标相似度非常高。”

凭借东江湖一湖好水,以及资兴市政府先后4次远赴青岛恳谈,并针对这个项目专门出台了10条优惠政策,青岛啤酒决定落户资兴。2000年1月,青岛啤酒与资兴市人民政府及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铁路运输处(简称铁道公司)签订协议书, 分别出资成立青岛啤酒(郴州)有限公司。根据协议,青岛啤酒以现金183.30万元出资,占郴州公司注册资本的70%;铁道公司以其拥有原资兴啤酒厂的全部资产出资,占郴州公司注册资本的30%。郴州公司并将享受当地政府给予的各项财政优惠政策。

郴州公司终于不负众望。其虽然并未向本刊记者提供详实的营业收入数据,但从其每年缴纳的税收亦可窥见一斑。2000年利税不足100万元,2004年利税缴纳超过1000万元,此后则是翻倍增长,2012年缴税高达7600万元。

2012年,青岛啤酒郴州公司上马了湖南省第一条易拉罐生产线,而水质再次成为青岛啤酒做出如此决定的重要原因。

挑战难题

尽管资兴市试图通过引进知名企业来提升其产业知名度,但青岛啤酒郴州公司规模并不算大,2012年郴州公司的营业收入只不过2亿元左右,更多的食品企业规模就更小。

然而,经开区的规划是,再过5年食品产业要达到100亿元的规模,是2012年的2倍。电子信息产业也要达到100亿元的规模,是2012年的3倍多。“但现实还有很大的压力,政策运行、投资的力度都放缓了。”李宗武说。

尽管资兴市的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都不成问题,但资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袁三仁仍然心怀忧虑,在他看来,资兴现在是“境内没有高速,同时,区位优势也被弱化了”。

此外还有更大的挑战,资兴试图发展新能源产业,但时至今日,郴州杉杉只是把当地作为一个负极材料的生产基地,而并非电池整产品的生产基地。同时不容忽视的是,这对当地环境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李宗武介绍,当下正有一家企业考虑进驻资兴,但资兴方面明确提出,如果对方只是生产电池产品的某一部分,就会拒绝其进驻。

要实现2017年700亿元收入的目标,资兴还是要寄托于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

篇13

[关键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竞争优势;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3-0050-02

1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

从机会角度来看,目前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在整个产品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根据所需要的核心要素不同,跨国公司把所有有关的生产重点都放在实现低成本目标上。对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研究开发和营销环节放在本国,而把生产环节放在发展中国家,以获得最佳的竞争优势。使得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获得重要的发展机遇。而中国具有较多成本较低的劳动力资源,具备了发展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再加上全球化新技术革命,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技术资源。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的互联网销售体系和电子商务都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更新的发展空间,也可以说是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从风险因素分析,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三年内所有中外企业均获得外贸经营权。使得更多的国外企业在国内开展进出口业务。意味着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也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由于缺乏竞争手段,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采取低价格的竞争方式。而过多的价格竞争迫使不少中小型外贸企业陷入困境。再加上反倾销、反补贴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各种变相的贸易防护措施大行其道。中国的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数量居世界首位,影响我国出口贸易总额高达数百亿美元。致使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出口难度增加。再加上融资环境的恶化,使得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状况差。因此很难积累资金来开展对外贸易。

2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国际贸易业务中第一产业规模小、数量少,企业平均产值959万元,总产值仅占全部产业051%,规模种植及苗木业更小,仅有一些大棚蔬菜及小型树苗育苗,且科技含量不高,规模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但占总比重不高。第二产业中煤炭产业链占比重较高,煤炭产业产值占第二产业3919%,建筑建材占274%,两项占去665%。由此可以看出,第一产业规模占比较小,缺乏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总产值在全部贸易出口金额中占比较小。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比不高。并且由于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的落后,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达不到国际竞争标准。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2.2 出口渠道不畅,缺乏产品竞争力

我国企业的产品出口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专业外贸公司收购,然后通过转售给香港等地的中间商实现的,这是一种典型的产销分离渠道。专业外贸公司没有实体相依托,生产企业又缺乏必要的销售渠道,两者的作用均受到限制,加上国家对工贸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缺乏协调,常常导致工贸间矛盾激化。此外,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以低价取胜,导致了市场所在国家、地区的反倾销行为,一些产品的许多海外市场丧失殆尽。同时,由于我国国内产品标准相对低于国际标准或国外的先进标准,使外国可以通过技术壁垒阻挡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受限制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设置技术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贸易技术壁垒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最大障碍。

2.3 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较差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对于我国中小型的创新是要求其在产品本身和生产技术上都有所创新。而我国中小型企业大部分是依赖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大多数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过时,更谈不上有自己的队伍来研发创新产品。这样的长时间生产会造成生产成本加大,原材料浪费。再加上中小企业缺乏一个长远的战略眼光。造成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制约了其长远的发展。

2.4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作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普遍问题,融资难也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对中小企业来说国际贸易融资授信困难。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和工具还不甚规范和稳定。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一般不愿对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授信,往往实行业务分批审批,这样就容易延误中小企业的商机。并且实际上中小企业实际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并不多。这样,中小出口企业的授信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这在某种程上限制了中小企业国际对外贸易发展。再加上国家针对中小型企业所增收的税赋政策方面,虽然国家不断下调征收的税率,但是对于一些资金较为薄弱的中小企业而言,还是达不到实际效果,不利于中小企业资金的积累和成长。

3 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对策

31 优化产品结构,创造竞争优势

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大多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此类产品不能成为带动企业发展的领头产业。由于近几年国内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退税改革和人民币汇率上浮后,致使我国产品很难与印度等欠发达国家竞争。尤其是个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加强,对产品的环保、节约能源方面都作出的相关的专门规定,使得以低成本为竞争手段的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处处碰壁。根据这种情况,我国中小企业就应该强调自主创新,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提高产品质量,并且加大产品研发力度,通过不断创新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中小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来提高其附加值,使国内的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32 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其实质是技术的竞争,谁掌握了高技术,谁就掌握了国际竞争的主动权。高技术具有在传统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内部使用范围广、渗透性强的特点,高技术不仅能靠自身市场开发的能力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而且还能够应用于传统产业及其他高技术产业领域,以提高整个生产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状况分析,核心就是要整合产品观念,包括产品样式、品种、质量、品牌等各方面的创新,做到确保核心产品的优质化。另外还要加强出口产品售后服务的工作,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针对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要做到从顾客出发,不断推陈出新,力求让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33 增加出口渠道,积极应对反倾销

我国企业应从目前的工贸分离逐步走向工贸一体化,与工贸有机结合,推行制,逐步完善外贸领域价格体系,消除工贸之间利益分配不合理,允许生产者根据供求关系自由定价,并根据市场价格安排生产规模。此外,由于进出口国的反倾销活动,增加了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出口成本,损害了产品竞争力。对国外的反倾销投诉,中小型外贸企业要根据游戏规则敢于应诉,逃避不是办法,逃避只能失去市场。对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国外市场往往是有限的,丢失市场将可能招致灭顶之灾,从此一蹶不振。当然,应诉可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权衡利弊,只有积极应诉,否则,死路一条。应诉需要勇气和耐心,也需要国内商会等组织的大力支持。

34 改进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建立政府资金扶持体系

首先要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完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进行科学评价。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办法,健全基层信贷员贷款管理责任制。在强调防范风险、明确责任的同时,建立相应的贷款激励机制,做到责权明确、奖惩分明。对不良贷款的历史成因要客观分析,对新增贷款实事求是地提出质量要求。对信用等级优良的小企业可适当发放信用贷款。并且,改进与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要针对中小企业特点,比如说增强对中小企业主的信用评估与授信,针对企业主的资信与抵押财产来发放个人贷款等。

另外,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上,我国政府也应该构建出一个完善的政府资金扶持系统来保障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比如说,可以从国家财政拨款和每年的营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来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准备金;还可以根据中小企业是小规模的纳税人这一特点,制定一个针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税基标准实行征税,降低部分税收的比例,像增值税的征收可以从原来的6%降低到4%;而且对于一些安置下岗、残疾人员的中小企业可以享受一些特定的税收优惠。可将下岗工人头一年的下岗生活救济费一次性拨给企业作为发展企业使用;针对一些贫困地区的中小企业,政府应该降低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降低登记费,对于最低注册资金要求也应该适当的降低。因此,只有构建一个完善的资金扶持体系,注重中小企业资金的积累,才能更好地保障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总之,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核心应放在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这是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但主要还在于企业本身。由于还是处于初期阶段,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努力坚持,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对外贸易势必会迅速发展,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篇14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利用价值形式,组织企业资金运动,正确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经济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目标制约着财务工作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目标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在企业中建立一个目标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组成企业的各经济利益主体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建立一个目标约束机制,以此来完善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对企业内部各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予以约束;三是在企业的内部实行民主理财,用以确认广大职工群众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可持续增长能力最大化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必须要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意图。从财务角度分析,销售增长其实就是资金增长。销售增长通常会引起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增大,如果过度追求发展而无视企业的承担能力,可能会陷入危机无法自拔;而如果企业发展战略过分保守,增长太慢,就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最终为市场所淘汰或沦为收购的目标。因此,既能弥补增长不足又能防止增长过快的可持续增长能力最大化就成为理想的财务管理目标。

1、可持续增长率的财务解释。罗伯特・C・希金斯教授将可持续增长率定义为:“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情况下企业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它基于以下假设:(1)企业意图以与市场条件所允许下的增长率一样的增长率发展;(2)企业管理层不能或不愿意发售新股;(3)企业已经有且打算继续维持一个目标资本结构和目标股利政策。在满足以上假设的前提下,我们得到企业的销售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负债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且增加资产的现金只能来自于留存利润和增加负债。因此,我们得到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1)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本期留存收益÷期初股东权益=(本期净利润×本期收益留存率)÷期初权股东权益=期初权益资本利率×本期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2)根据期末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本期留存收益÷期初股东权益=本期留存收益÷(期末股东权益-本期留存收益)=(本期留存收益/期末股东权益)÷(1-本期留存收益/期末股东权益)=(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权益乘数)÷(1-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权益乘数)

这两个公式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可持续增长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财务预测和计划指标,它的高低取决于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和权益乘数。这些构成要素分别涉及到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效率、股利政策和偿付到期长期债务能力。在分析这个指标时将涵盖三张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表),它与企业的资本结构、销售规模、成本水平、资产和现金流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的乘积是资产净利率,它体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即运用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决定于企业的综合实力。至于采用“薄利多销”还是“厚利少销”的方针,则是政策选择问题。收益留存率和权益乘数体现的是财务政策,取决于决策人对收益与风险的权衡。企业的实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上决定了企业的增长速度。可持续增长率从深层次综合揭示了企业的增长速度与目前的经营方针、财务政策以及盈余分配政策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在目前状况下销售所能达到的最高增长速度。计算可持续增长率并不是说企业的增长速度不能高于或低于这一指标,而是通过它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标准。一般来讲,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的偏离程度以及造成这种偏离的原因对未来销售增长情况进行分析。

2、实际增长率大于可持续增长率时的财务管理策略。当企业实际增长率超过可持续增长率时,企业的管理者不能盲目乐观,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财务问题。一般来说,销售的快速增长会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资源紧张、资金短缺,如果企业无法解决日益扩大的资金短缺,就会出现技术性支付困难,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成长性破产”。对于成长期企业的增长过快问题,通常采取以下策略:(1)增发新股。企业增发新股要考虑:增发新股的可行性;股票发行成本;控股权的稀释程度。(2)提高财务杠杆。如发行债券或长期借款。但随着债务的增加,企业和现有债权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随之增加,而且新的债券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债券安全,通常会对企业的再融资作出严格规定。(3)提高留存收益率。但收益留存率的上限是100%,而且取决于股东对于投资回报的前景和心理期望。(4)有益的剥离。通过出售收益仅敷支出的生产经营或非主业资产直接产生现金;通过摒弃某些增长点以减少实际销售增长,缩小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之间的差距。(5)定价。当销售增长相对于筹资能力而言太高时,就必须提高价格以减少增长,而较高的价格不仅增加了销售利润率,同样提高了企业可持续增长率。(6)提高总资产周转率。通过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天数,多进货、少自制以减少积压库存,缩短生产周期,以及出售或出租闲置固定资产等措施来提高总资产周转率,从而提高可持续增长率。(7)兼并。有两种企业是理想的兼并对象。一种是以“现金牛”出名的刚进入成熟期的企业,这种企业正在为多余的现金流量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另一种是财务策略相对保守的企业,这种企业能给双方的结合带来较强的变现性和贷款能力。

3、实际增长率小于可持续增长率时的财务管理策略。当企业实际增长率低于可持续增长率时,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进行判断。对于长时间的资金盈余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寻找新的销售增长点。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实际增长率可能低于可持续增长率,企业由曾经的现金吸收者转变为现金创造者。可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老产品的升级,或者调整产品结构,以刺激未来销售的增长;(2)偿还以前年度债务。利用盈余资金偿还部分债务,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杠杆,调整债务结构。(3)兼并。通过兼并来处理闲置的资金,购买成长以缩小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的差距。(4)把钱还给股东。当企业进入衰退期,又找不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或进行有效转型时,企业可以增加股利甚至购回部分股票。增加股利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而回购股票可以改善企业资本机构,还可以提高每股收益率,从而缩小与可持续增长率的差距。

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协调关系

企业的任何一个行为都不再是个体行为,各项经营活动都可能对社会、对整体经济产生影响,企业还必须考虑到利益相关者,处理与之的协调关系,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也是十分重要。

1、处理好与债权人的关系。企业生产首先要处理好与债权人的关系,使债权人的利益不受到损害。一方面是企业对金融机构的选择。应该选择对企业立业和成长前途感兴趣并愿意对其投资、能给予企业经营指导、分支机构多、便利、资金充足而且资金费用低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企业要主动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计划,财务状况,说明遇到的困难,以实绩和信誉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当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障时,债权人才会与企业保持长久的合作,企业获取了资金,才能持续发展。

2、关心本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条件提出引进人才的条件。对已有的人才,企业的所有者必须能够放权,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满足他们自我成就的需要。而对于在生产车间的普通员工企业领导也要视他们为企业的重要的创造价值的主体。应该尊重他们,试着采取亲情式的管理,从生活中每件小事上关心员工,急员工之所急。

3、关注政府政策的变化,并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活动。宏观环境的变化着企业的发展,当宏观环境、政策变化时,企业所受的影响比大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因此企业更应该关注政府政策的变化,并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活动。市场的法则中优胜劣汰,经济实力不平等很难保证不同的企业具有平等的竞争条件。国家以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行为的调控,可使中小企业的运行符合社会公平的一般条件。因此作为经济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应主动与当地政府沟通交流,让当地政府感觉到其存在的重要性,如能为其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企业应注重其在市场上的形象,不偷税,不漏税,不污染环境等;作为政府,应该认识到企业的重要性,通过相关的,法规的制定来扶持企业,如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特别是高新企业,通过制定“三免五减”的税收政策来扶持企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对企业以资金拨款来扶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