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卫市场研究范文

环卫市场研究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5 15:23: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环卫市场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环卫市场研究

篇1

关键词: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

一、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发展和现状

1.市场化运作沿革

城市环卫保洁作业多年来一直由事业单位性质的环卫部门负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环卫作业机制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深化环卫行业改革,加快环卫事业发展,按照“养事不养人”、“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原则,2003年徐州市开始在淮海路、中山路两条主干道上试点进行市场化保洁,以委托的方式将保洁权交由民营物业公司;2005年以公开拍卖的形式扩展到5条道路的清扫保洁;2007年首次采用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的方式,由市政府采购中心将市区15条道路保洁向社会公开招标;2008年8月,将公开招标范围扩展到区管道路;2009年,对市区200座公厕的保洁服务向社会公开招标,公厕保洁推向市场。2010年,进一步将原来由交通部门管理的三环路及城市出入口道路、交巡警部门管理的交通护栏、园林部门管理的道路绿化分隔带纳入了城区环卫保洁管理范围,统一由政府采购中心向社会公开招标,基本实现了保洁市场化、一体化全覆盖。

2.环卫市场化保洁现状

2.1场化保洁基本情况:截至2010年底,徐州市主城区实行市场化保洁的主次干道234条、计1336.54万平方米,街巷439条、计147.06万平方米,道路绿化带256.75万平方米,交通护栏6.3万米,公共厕所200座。

2.2机械化作业:市场化保洁作业单位投入各种专用车辆38台,其中扫路车24台,高压清洗车7台,洒水车5台,除雪机2台,道路机械清扫率为53%。

2.3作业公司的类型:目前参与环卫市场化保洁的作业单位共有10家,按照作业单位类型划分,实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1家,国有企业1家,私营企业8家。

2.4经费投入和来源渠道: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后,主次干道保洁经费年投入约5200万元,其中主干道保洁由市财政全额承担,次干道由市、区财政两级财政各按照50%的比例分担。免费开放公厕保洁年投入经费约850万元,市、区财政两级财政各按照50%的比例分担。

2.5监管和考核:实行市、区两级监管,依据作业合同和质量标准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对机械清扫保洁作业和冲洗洒水作业实行GPS监控,考核结果和作业经费的拨付挂钩,市、区两级考核权重各占50%。

二、市场化运作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提升了环卫保洁质量

长期以来,环卫行业一直归类于事业单位之列,由于体制的原因极易造成“吃大锅饭”、“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格局,保洁质量不高,服务质量差,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了政府花钱买服务,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市区道路和公厕保洁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2.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未实行市场化保洁以前,环卫经费核算按人头核算,资金主要用于人员开支,事业单位工资普遍高于企业平均水平,使得资金利用率较低。通过市场化运作以后,经费按照作业量核算,在保洁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节省了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激发了市场的竞争活力

由于民营资本的进入,原国有企事业单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的压力,这种压力,有力的推动了环卫改革的进程。鼓楼、云龙两城区的环卫部门面对市场竞争,主动实行企业化管理,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竞争的局面初步形成,竞争产生效率的现象已经出现。

4.促进了环卫部门职能的快速转变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从原来的“以费养人”改为现在的“以费养事”,环卫管理部门的职能更加明确,对于保洁人员的管理由保洁作业单位进行,环卫管理部门不再向原来一样既要管事又要管人,现在可以专心管事,主要精力用于决策和监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

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在环卫保洁领域为进城务工农民、城市下岗工人等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目前环卫保洁从业人员近5000人,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减轻了社会就业负担,促进了社会稳定。

三、市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资金投入水平偏低,投入机制不完善

环卫作业财政资金投入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而且经费投入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形成了市、区两级环境卫生管理财权、事权职责不清,市、区两级对于环卫资金投入机制没有明确,区级对环卫事业财政投入没有保障和制约机制,形成了各区环卫部门“等、靠、要”的思想。

2.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市场竞争不规范

道路清扫保洁作业相对于其他比较成熟的公共服务来说,尚未形成规范的市场主体,环卫作业企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作业业绩等条件良莠不齐,缺少竞争与淘汰机制,市场活力不强。环卫保洁服务招投标制度不健全,市场存在低价竞争和恶意压价的现象。

3.市场监管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到位

道路保洁作业市场化运作后,监管制度还不完善,市场监管仍沿袭传统模式,市、区两级市容环卫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能不明晰,职责界面不清,相关的法规和规范不完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由于环卫作业具有分散性、流动性、时效性特点,面对市场化运作的新格局,管理部门缺少管理经验,缺乏监管手段,监管人员队伍的素质没有跟上市场化进程的需要。监管队伍的构成不够合理,缺乏经济、技术、法律、经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缺乏成本意识,缺乏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1〕。

4.企业信用缺失严重,市场秩序不规范

参与环卫市场化作业的保洁公司多为中小型服务企业,缺乏诚信经营的理念,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作业中采用减少保洁人员数量,降低保洁时间,克扣保洁工人工资,不按规定配备工具和材料,不按照规范进行作业的行为时有发生,致使环卫保洁质量受到影响。

5.各项改革配套措施不完善,制约了市场化发展

环卫作业市场化是伴随着环卫改革而发展的,环卫市场还是一个相对不是很成熟的市场,需要相关的培育、扶持措施,但是相关的改革配套措施没有跟上,虽然有关法规规定了对从事市容环卫作业服务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减免税等方面给予扶持,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6.城管执法配合不到位,影响保洁质量进一步提高

城管执法的责任主体是区和街道办事处两级城管部门,市场化运作后,保洁工作交由作业企业负责,城管执法配合不到位,出店经营,占道摊点产生的垃圾给道路保洁带来很大的难度。部分街道办事处为了自身经济利益,甚至实行“放水养鱼”,对占道摊点收取“卫生费”,但是产生的垃圾都由作业企业来清理,往往是前面扫,后面扔。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仅仅是制度上墙,没有落实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去。这些都制约了道路保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7.作业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作业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普遍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员工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主要表现为年龄大、劳动技能低、缺乏正规的专业培训。

四、对策和建议

1.提高资金投入,稳定渠道来源

按照部、省劳动定额标准和环卫专业规划,结合市容环卫工作实际,继续加大环卫投入,实施环卫保洁提档升级,促进环境卫生质量断提高。对道路保洁经费,财政部门、劳动部门、市容部门共同协商进行科学核算。

进一步明确市、区、街道各级的责、权关系,坚持“两级政府两级管理,两级政府两级投入”原则,建立市区两级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市、区两级积极性,按照财权和事权对等的原则,明确责任。

2.健全和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扶持市场竞争主体

建立公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科学公正的行政许可制度。原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对从事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的条件及行政许可的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2〕,建议依据该办法,出台相应的地方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建立可操作的环卫作业服务的政府采购制度、市场作业任务的招投标制度、资本进入的市场准入制度、环卫企业的市场准入制度、行业内的中介制度。

建立末位淘汰制度和退出机制,对每年度考核评分排名最后1位的环卫作业单位,取消作业资格,形成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培育环卫作业产业,调动各环卫作业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作业效能。

3.完善措施,加强市场监管

推行环卫作业监理制度,加强环卫作业过程管理。可以借鉴建设工程监理的做法,引入专业的监管,向社会公开招标监理公司,对环卫作业单位的人员配置、环卫作业时限及落实清扫保洁制度等作业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落实奖惩。并将媒体、公众、反映的环境卫生问题纳入对各清洁服务企业的考核体系。

4.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加强诚信监管

加强对环卫作业服务企业的信用监管,加强企业的诚信教育,提高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的信用素质,出台环卫保洁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将其服务质量与资质信誉挂钩,纳入招投标评标内容。对于环境卫生质量优良、遵守劳动用工和行业规范等规定的企业实行加分制度;对于环境卫生质量差,违反劳动用工和行业规范等规定的企业,列入不良信誉记录,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直至取消环卫作业行政许可,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5.出善配套措施,促进市场发展

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地方政府应积极协调税务、财政部门,出台环卫保洁企业税收、行政事业收费的减免和优惠办法。对于用水、用电、燃油等费用,给予相关的政策补贴。

6.加大城管执法力度,保障环卫保洁质量巩固

环卫保洁质量的提高和巩固,不能仅靠环卫保洁企业的努力,必要要有城市管理执法的密切配合,使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加大环卫专项执法的力度,对于严重影响环卫保洁的占道摊点、乱倒垃圾、渣土洒漏、野广告等违法行为,要严罚,要把环卫执法的查处数量和质量列入执法考核目标。

7.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根据环卫作业队伍人员情况,加强业务培训,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两个层次的培训,联合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开展保洁员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管理、作业人员执证上岗制度,执证上岗率将作为企业资质等级升级考核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微网;分布式发电;市场;需求侧竞价;安全

1、典型微网控制策略

为使微网以可调节方式运行,有必要进行分散控制以实现微源及中压馈线的供需平衡。从完全分散控制到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可分为几个不同的级别。

(1)完全分散控制

所谓完全分散控制,是指在考虑市场电价的基础上,各微源控制器相互竞争以求向主网提供可能的最大出力从而满足用户需求。该方式基于配网多技术,后者解决了微网控制中许多具体的运行问题。首先,不同微源可能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样许多控制就必须就地解决,给集中控制带来困难。其次,微网要在市场中运行,这就要求参与市场的每个单元的控制器的动作具有一定的智能性。最后,除了向主网售电外,DG还有其他任务:给本地装置供热,维持本地电压在一定水平或者在主网停电时为当地重要负荷供电。这些任务都说明了分散控制及孤网运行能力的重要性。

完全分散控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没有必要给配网操作员发送运行规划,与主网交换的能量的限值只取决于装置本身的技术约束。

2)微网多系统中只需要增加一个附加的监控,这个监控的主要工作是记录下微电源的竞价和能量的流动。只有当处理在监控中被记录并且这对避免双重隔离复合是非常重要的时候,一个处理才有效。在市场运作中,它的主要工作是为每个负荷和单元建立最终的清单。

(2)分层控制

为了从微网获得最大的利润,把微电源整合进大电网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它们与大电网网络的关系将会有助于系统整体最优运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文采用了一个由3个主要的控制层组成的分层的控制结构,该控制结构包括一下几个部分:

现场微电源控制器(MC)和负荷控制器(LC)

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

配网管理系统

微电源控制器(MC)采用现场信息去控制电压和瞬态下的微网频率。当连接到电网时,微电源控制器会遵循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的要求,并且拥有自去完成微电源有功和无功生产的最优化,和实现在孤岛情况下快速的负荷跟踪功能。现场微负荷控制器(LC)安装在可控负荷上,基于需求侧管理策略或者甩负荷指令,根据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的指令提供负荷控制。

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负责微电网值的最大化和微电网的最优化运行。它利用了市场电价和需求侧管理需求来决定微电网应该从分散系统中接受电能的量,实现现场生产力最优化。它可能采用简单的负荷预测(电能和可能的热能)和电量生产力的预测手段。通过发送控制信号到现场,定义的最优生产状态可以通过控制微电源和在微电网中可控负荷而达到。在这个框架下,非临界,可控的负荷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被甩负荷。这些技术可以等同于互联电网的二次控制。

(3)配网操作员

配电网络操控器(DNO)负责那些存在多于一个微电网的中低电压的运行。此外,一个或多个市场控制器(MO)负责特定区域的市场功能。

2、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的总体结构

描述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的一个可能的操作。假设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如市场控制器一样工作。现场控制器(MC)会考虑微电源的运行成本和由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提供的市场价格,从而给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发送要求并且进行生产限制。这些要求在接下来的几小时中每15分钟产生一次,所谓的有界优化问题。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考虑了一下几个方面:

市场价格

微电源的竞价

生产限制

需求侧竞价对“低”和“高”优先级负荷的需求

同时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解决了最优化问题。

在最优化过程完成以后,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向现场控制器发送:

市场价格

对有功和无功功率的设定值

根据遵循的需求侧竞价选择,负荷会被甩掉或者送达。

3、市场方面

假定2个市场策略:在第一个策略中,当经济有利,并且不向分散电网输送能量时,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旨在通过利用它的现场生产能力来满足现场能量需求。对于整理的分散系统运行,这样的行为是有利的,因为高电价出现在需求高峰期,微电网通过部分或者全部供应它的能源缓解可能的网络阻塞。从最终用户观点,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微电网的操作成本,考虑了市场价格,需求和分布式发电的竞价。微电网的最终用户享受了低廉的运行费用的优惠。

在这个情况下,给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提供了:

电价市场价格

电量的需求,很可能是一个短期负荷预测工具的结果。

微型发电机的竞价

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使整个微电网在每一个15分钟间隔之内的能量损耗最小,它受到了有功无功平衡,每个发电机单元和电网的P-Q曲线,每个单元的技术限制等等一些限制。

在第二个策略中,微电网加入分散区域的能量市场,买卖电网的有功和无功功率,这个过程很可能是通过聚合器或者类似的能源提供商。根据这个策略,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试着让微电网的价值最大化,比如通过和电网交换能量,最大化相应聚合器的收入。最终用户以市场价格支付他们消耗的有功和无功电量。微电网就像一个可以缓解可能网络阻塞的发电机,不仅在微电网自身,并且也通过输送能量到分散网络中临近的反馈者。为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提供了:

买卖给电网的市场价格。施加给微电网中消费的统一价格。

能量的供应,很可能是一个短期负荷预测工具的结果。

每个相应的微电源的竞价。

允许与电网交换能量的最大值。这可以是,比如与一些聚合器的契约许可或者与电网互联线的物理限制。

在这个情况下,显示微电网最大价值的目标函数(这个目标函数表达为收入和支出的差值)受到前面那个策略相似的约束并且加上和互联能力有关的约束和可能与聚合器有功功率的约束。在2个策略中,需求侧竞价或者电能质量问题可以被包含在优化步骤中。

4、结语

本文对可以有效参与未来实时市场的微网系统中央控制器进行了描述。考虑了来自于分散生产源和负荷的开放市场价格和竞价。这使得我们可以对微网中微电源实现协调管理,从而实现降低它们的运行成本并且让我们可预见微网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章健,艾芊,王新刚.多系统在微电网中的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32( 24) : 80- 87.

篇3

[关键词] 胃肠功能衰竭;危重病患儿;乳酸;pH值

[中图分类号] R574.4;R72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4-75-02

Study Progress Influnce and Laboratory Check to Gastrointestinal Astrointestinal Failure of Critical Illness Patients

WANG Hong JIANG Juan

Ningbo City Maternal&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Ningbo 31501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features and laboratory check to prognosis influence of critical illness patients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failure. Methods To analyze blood Lac and stomach nianmo pH of laboratory check to and to prognosis influence of 56 cases acut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failure patients. Results The blood Lac and stomach nianmo Phi levels obvious higher thit in critical illness patients than the control group,it was the difference hid statistics significance(P all<0.01).The blood Lac and stomach nianmo Phi levels of critical period were higher than in recovery period(P all<0.01),it was no statistics difference of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hen the critical-ill patients in recovery period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blood Lac and stomach nianmo Phi levels of 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failure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all<0.01). The blood Lac levels higher the multiple organ failure than single organ failure(P all<0.01).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s of Lac and PHi both in patients and in control group(P=0.442,P<0.05). Conclusion Critical illness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failure prompt disease dangerous,found of early the patients critical illness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failure,it is center of positive treatment ill reason and improve prognosis and reduce death rit.

[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failure;Crytically ill paticnts;Lac;pHi

胃肠道是机体接纳和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机体能量供应来源地。胃肠道功能衰竭是危重病患儿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危重病患儿多处于昏迷状态,对胃肠道功能衰竭的感受和语言表达能力受限,不能从患儿感受和语言表达上判断其功能障碍程度,故对其相关功能的实验室检测,是监测危重病患儿病情变化和预测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资料来源于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儿资料,根据胃肠功能衰竭诊断标准[2],诊断为胃肠功能衰竭的56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患儿31例(31/56,55.36%),女性患儿25例(25/56,44.64%),男女之比为1.24∶1。发病年龄3~15岁,平均(8.78±2.14)岁。单器官损害38例(67.86%),多器官损害18例(32.14%)。疾病包括呼吸衰竭、心肺功能不全、休克、尿毒症、内出血、病毒性脑炎、败血症及严重烧伤等。胃肠功能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咖啡色物、昏睡、呼吸困难等。选取同时期非胃肠功能障碍体格检查的正常患儿50例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

采空腹静脉血2mL,立即测定患儿血乳酸(Lac)值,并计算出胃黏膜pH值(pHi)。仪器为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生产的SBA-40E血糖-血乳酸生物传感分析仪。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先采用方差分析,两组样本两均数间应用t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危重病患儿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变化情况

危重病患儿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显著高于非危重病患儿(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5=1.984,t0.01=2.626,t0.001=3.390,t值分别为24.1535和14.9720,P均<0.05);危重病组危重期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5=1.984,t0.01=2.626,t0.001=3.390,t值分别为23.8040和11.7508,P均<0.05);而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 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病患儿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变化情况

伴有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病患儿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不伴有胃肠功能障碍者,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5=2.009,t0.01=2.678,t0.001=3.496,t值分别为8.9222和5.3331,P均<0.01);伴有胃肠功能障碍者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5=1.990,t0.01=2.639,t0.001=3.416,t值分别为56.7767和13.2728,P均<0.01),见表2。

2.3 单器官损害与多器官损害危重病患儿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比较

根据患儿器官损害情况,将患儿分为单器官损害与多器官损害组,多器官损害组血乳酸水平高于单器官损害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5=2.009,t0.01=2.678,t0.001=3.496,t值分别为6.9360和4.7923,P均<0.01),见表3。

2.4 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的关系

危重病组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呈正相关(r=0.442,P<0.05),对照组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呈正相关(r=0.843,P<0.01)。

2.5 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与预后关系

对照组患儿血乳酸值≤2.0mmol/L;观察组56例患儿中,24例患儿血乳酸值<4.0mmol/L,预后恢复良好。9.0mmol/L>15例患儿血乳酸值>4.0mmol/L,处于病重状况中,对其实施紧急抢救,抢救成功12例(80.00%)。17例患儿血乳酸值>9.0mmol/L,虽然对其实施积极抢救,但14例患儿抢救无效死亡(82.35%)。

3 讨论

胃肠道功能衰竭是机体应急状况下胃肠黏膜水肿、糜烂,形成溃疡,黏膜屏障功能遭到破坏,细菌、内毒素入血,形成肠源性感染和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应激性胃肠出血和中毒性肠麻痹[3],最终引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4],以其在体内独特的生理环境参与全身性炎症反应和MODS病理生理过程。

胃肠道功能衰竭多发生于其他器官功能障碍[5]之后,当其他器官出现功能障碍时,可同时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胃肠功能衰竭常发生于患儿病危[6]过程中,预示患儿病情加重,预后不良。当患儿应激时全身血液重新分布,胃肠道血流减少,致胃肠黏膜缺血、缺氧性损伤,血乳酸[7-8]和胃黏膜pH值发生变化。本研究危重病组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对照组,伴有胃肠功能衰竭患儿的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不伴胃肠功能衰竭者,多器官损害者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单器官损害者,病情好转后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下降,提示危重病发生时消化道损伤出血,使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分泌水平增加。

乳酸是糖无氧氧化(糖酵解)的代谢产物,通过血乳酸测定反映患儿组织供氧、代谢状态及灌流量状况,乳酸升高常见于乳酸酸中毒。乳酸正常值<2.0mmol/L,当血乳酸值<4.0mmol/L时,患儿常恢复良好;当乳酸值>4.0mmol/L时,患儿处于病重状况中,需要抢救;当乳酸值>9.0mmol/L时,患儿常预后不良,抢救成功率低,病死率很高。临床医生通过监测血乳酸来评估治疗效果,乳酸水平降低说明组织供氧得到改善,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

乳酸测定对于指导重症监护患儿的救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处理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与血流不足所致的组织缺氧。由于室温下30min后血中的乳酸值升高(0.3~0.5)mmol/L,血液中乳酸快速变化要求床边快速检测,要求快速反应、在采血后5min内提供有诊断价值的检测报告。

总之,测定危重病患儿的血乳酸和pH值,分析检测结果与危重病患儿胃肠功能衰竭的关系,对预测患儿病情变化或进展、评估危重病患儿治疗效果及胃肠功能衰竭恢复状况有重要意义[9]。

[参考文献]

[1] 张淑文,王超.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与病情严重度评分系统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328-332.

[2] 谢基灵.小儿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预后与实验室结果相关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2:2850-2851.

[3] 罗小松. 小儿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J]. 医学信息,2010,5(10):3059-3060.

[4] 莉娟,江荣林. 通里功下法防治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衰竭的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10):694-651.

[5] 宋厚明. 新生儿胃肠功能衰竭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2009,15(30):108-109.

[6] 阿依布拉克,塔依尔. 危重婴幼儿胃肠功能衰竭28例临床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0,7(7):137.

[7] 张妮,王凡,徐晓楠,等. 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衰竭诊断指标价值的探讨[J]. 中国进修医师杂志,2010,33(6):7-8.

[8] 王静飞,黄善灶. 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衰竭的防治体会[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3):181-182.

[9] 刘宁,李苏琴,黄昌龙. 小儿危重病与胃肠功能衰竭56例分析[J]. 广西医学,2004,26(7):971-973.

篇4

不管是盈利性质的企业,还是以政府和国家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都是整个机构的命脉,一旦财务陷入混乱,那么机构将无法正常运营。现如今事业单位所使用的财务管理方式,在历史过程中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这种财务管理方式显然已无法适应当前的财务管理环境。现当前的财务管理环境来看,目前事业单位所使用的财务管理体制并不完善,主管部分也没有足够的监管力度,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无法达到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

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程序,提高监管力度,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要点。在改革过程中,财务管理环境是需要考虑的重点,只有适应财务管理环境的财务改革,才是有效的改革。影响财务改革的财务管理环境因素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宏观环境是立足于事业单位外部,指政治、法律、社会、教育等客观因素,而微观环境则立足于事业单位内部,主要指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内容。

一、宏观环境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环境

事业单位存在于社会体系之中,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所谓宏观环境,就是指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

(一)政治环境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

事业单位依托国家和政府发展,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党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与在这些因素下生存发展的事业单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政策方针,而在不同的政策方针之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重点也不尽相同。与财务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如税法、会计法、预算政策等等,既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必须考虑的要素。

(二)经济环境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策都是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新要求。如今产业多样化,国民经济数值巨大,这都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经济政策中,财政、货币、资金分配、产业、社会保障、就业、外贸等政策,都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甚至是财务管理的主要对象。由于这些政策都是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中的重中之重,事业单位能否在这些方面做好相关财务工作,不仅影响着政策的实施效果,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事业单位本身的发展水平。可以说,经济环境在宏观环境中,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影响最直接,最巨大的因素之一。

(三)文化、技术、教育环境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的普及,人们的整体教育水平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工作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这些变化,直接引起了人们价值观的改变。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经济等环境,这两方面的因素对财务活动影响巨大,同时,新的价值观对事业单位提出社会责任的要求,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严格的财务管理,保证财务清明是最重要的一项。

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引起了生活、办公放式的巨变,现在手机、电脑代替了过去的纸笔,成为办公的主要工具。这一切变化都是由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引起的,因此技术环境对财务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经济因素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可以说,经济是财务管理产生的基础。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传输技术的变更,都要求财务管理者需要用新眼光、新技术来优化组织结构,因此技术环境也是财务管理需要面临的新环境。

二、微观环境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环境

宏观环境指的社会因素,而微观环境则是指事业单位具体的财务环境了。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监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等,都属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微观环境。

(一)经济形式多元化的形式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微观环境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来源固然是国家,但在新的经济形式下,经营收入、银行融资、科技成果转让、机构和个人捐款等也成为事业单位经费的来源之一。多元化的筹资渠道,让事业单位的行为具有了经济性和竞争性,这固然缓解了事业单位资金紧张的状况,调动了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但资金来源多元化,也增加了核算体系的复杂性,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更高,无形中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让财务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

单一的国家拨款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是收支平衡,但事业单位具胡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后,对财务管理的要求除了收支平衡外,更要对资金源进行科学管理、优化配置,资金最优分配、资金结构优化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

(二)新经济形式下,要求财务管理体系规范化、精细化

飞速发展的经济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而改革后的经济体质与落后的财务管理体制之间矛盾重重,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尽快完成财务管理改革,使之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而改革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财务管理体系规范化、精细化。在新的财务管理制度下,各项预算、拨款类别,对资金来源、成本费用的分析等等,都要求细分化、程序化,保证每个环节都清晰明了,有据可查,有制度可依。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的预算要做得更加详细,依据目标,根据事业计划时间的长短来分配预算资金,以量化指标来衡量工作的完成情况,资金的实际应用数值,这种新的预算管理方式称之为绩效预算管理。绩效预算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以结果导向预算管理,是一种高效、节约的预算管理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资金浪费,极大的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急待提高

新的经济形式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不管是工作对象还是工作环境,必然都是复杂的、困难的,这就需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工作素养、职业道德。财务管理工作是对资金凝聚、管理、应用、运营的大事,每一笔资金来龙去脉都要求清晰明了,如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无法承担这项工作,那么将对国家、政府、社会经济和事业单位本身造成严重的损失。

篇5

[关键词]新建 垃圾处理场 地下水 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08-2

拟建生活垃圾场所需要的地质、水文条件是很高的,尤其是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由于修建的地方不同,修建处理场对环境条件、水文地质的条件也是有所差异的,本文以昌邑市的新建场区为例,谈谈拟建垃圾场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项目工作类别判定

1.1确定项目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特征,确定为Ⅰ类建设项目。本项目区内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都会有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的产生,本区域地处潍北冲积平原水文地质亚区,浅层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粗砂,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如果发生污水泄漏,若防渗不及时、不到位,地表污水可能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为Ⅰ类建设项目,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1.2评估排污性能

Ⅰ类建设项目对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场地建设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项目水质复杂程度等关系在项目评价等级中的影响经过论证和计算,拟建垃圾处理场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不大。

2拟建场地地质水文特征

2.1结构特征

本区主要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该项目影响地下水环境对象主要为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其次为农田灌溉回渗及地表水体的渗漏补给,总体自西南向东北径流。排泄途径主要为径流排泄和人工开采排泄。水化学类型以复杂,矿化度、总硬度偏高,水质较差。

2.2评价区水文地质特征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复杂。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总体偏高,水质较差,污染物指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三类的临界值,特征因子中侯富庄村南的C16取样点COD指标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三类的临界值。

据实地调查,由于评价区地下水基本为微咸水,附近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供水管网供水,评价区内地下水的开采以农田灌溉用水为主,属季节性开采。本区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少量蔬菜及其它农作物,农田灌溉用水开采均为浅层地下水,井深一般20~50m。根据调查资料,区内农田灌溉用水多集中于4、5月份。评价区外地下水开采主要为第一、第二水源地生活用水开采和城区北部的工业用水开采。第一水源地开采水量为1.4万m3/d,开采井深度120m。第二水源地开采水量为3.0万m3/d。开采井深度36m。城区北部地下水开采用于工业用水,现开采量为3.6万m3/d,开采井深度45m。

2.3拟建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本次评价还结合本项目情况,针对本次项目污染物特征因子,对评价区采集分析地下水全分析水样10件,污染分析3件,污染物特征因子专项分析3件。以全面地了解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复杂。根据本次全分析水质化验结果显示,地下水水质指标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普遍超标,氯化物、硫酸盐部分超标,半数取样点F-超标。位于评价区西部远东庄村北的C17取样点NO3-超标,侯富庄村南的C6取样点NO2-、NO3-超标,超标的原因可能受阜康河污染所致。总之,评价区内水质总体较差。

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本次评价遵循安全性原则,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均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征与环境特征,结合当地环境功能和环保要求确定,主要预测项目建设及生产运行时期引起的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同时给出污染物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两种工况的预测结果,并根据预测结果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对防污性能进行分析。对评价区包气带防污性能情况分析,在30m深度内,评价区岩土层的渗透系数均大于1×10-4cm/s,评价区附近水位埋深4.0~26.1m,包气带岩性多为粉土及粉质粘土,入渗性能较好,防渗、防污性能较差,且浅部不存在良好的天然隔水层,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中Ⅰ类建设项目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标准,场区包气带防污性能弱,浅层地下水较易受到地表污染物的影响,不能作为天然防渗层,应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本区未有古河道带分布,区内浅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其次为农田灌溉回渗及地表水体的渗漏补给。总体自南向北径流。由于受城北集中工业区大量开采浅层地下水影响,已形成以城北集中工业区为中心的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浅层地下水流场以向漏斗中心汇聚为主,全部为工业开采,无生活饮用水。该区域处于深层地下水第一水源地排泄区(下游),深层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浅层地下水开采漏斗对深层地下水流场无影响。

(2)地下水环境敏感性区分。地下水环境污染敏感性是地下水含水层抵御污染的能力。它由众多因素决定,包括地质、水文地质、污染物排放条件及物理化学性质等。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区是相对的,是本区地下水含水层对地表污染源相对的抵御能力。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中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性分级标准,评价区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水源地)准保护区;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无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式居民饮用水源等。因此,综合确定评价区浅层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不敏感。

(3)拟建场区,正常情况下落实严格的防渗措施,并保证饱和渗透系数≤10-7cm/s,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后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非正常工况条件下,拟建工程项目污水进行污水处理站应急处理,只要地面防渗措施不出现问题,输送管线不发生渗漏,各易渗漏环节防渗措施到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风险较低,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本次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主要针对事故工况条件下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填埋库区、污水处理站调节池及场区内排污管道任一点瞬时泄漏情况发生后,污染物特征因子20年内在地下水中影响的最大距离为990m。影响范围内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COD和氨氮出现不同程度超标,Pb浓度达到地下水Ⅲ类标准。

4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4.1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质量

在场区垃圾填埋库区及渗沥液调节池底部均采用人工防渗工程,包括水平防渗、地下水收集及导排系统、沼气收集系统、封场系统,为保护地下水环境本次双层HDPE土工膜防渗系统。认真落实相关制度。在场区内分别建立雨、污收集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经排水沟排出场区外,垃圾渗沥液及生产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进入渗沥液调节池;渗沥液经收集后进入渗沥液处理站,采用“UASB+二级A/O+超滤+纳滤+反渗透+紫外线消毒”工艺,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昌邑市城北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排入堤河。

4.2做好安全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