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范文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篇1

关键词: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1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形势

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满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不过在当前的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同时,只有很少的区域意识到了生态以及环保的重要性,当前生态经济发展缓慢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比如,缺乏科学的畜牧生态经济发展制度,养殖人员素质较低等,都会影响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进程。目前的畜牧生态经济完善程度较低,而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不断的提高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水平,需要对其有更多的重视,比如可以利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科技相融合,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可以保证经济效益[1]。

2我国畜牧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政府需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主要体现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把控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科学监督和调控,而且需要结合畜牧生态经济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要制定科学的畜牧生态消费措施,并且要用合理的法律来保护畜牧经济市场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政府支持可以推动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更高的关注,可以提高起市场竞争力,重视畜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等,为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可以提供有力的保障[2]。2.2注意环境保护和卫生。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助于动物的健康成长,所以需要重视环境的作用,比如引进清洁生产的理念,并且要注意在动物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进行清洁生产,确保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同时也要为动物提供足够空间的养殖场地,尽量减少畜禽污染,合理的空间安排能够为动物带来更好的环境,不过这一空间的设置也要保证合理,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否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还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动物饮水问题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也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了更好的促进畜牧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重视动物的福利,比如动物生长的环境以及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况等。动物福利一般有生理、卫生、心理福利等,而且要保障动物在较寒冷的环境下不会挨饿受冻,在炎热的环境下不会难以忍受。因此要求为动物提供符合科学标准的福利,不断的完善饲养方式以及环境的建设,保障动物的健康。2.3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动物的饲料要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因此在调整动物饲料的过程中,最好可以结合科学的方法,并且添加一些无害的添加剂,减少畜禽排放物中的氮污染。因此在进行营养搭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要求,第一要注意调配粮食的营养,营养的调节,主要是包含粮食营养调节以及能够调节消化系统的调节技术。第二,要使用特制的调控剂,注意根据饲料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调配,然后注意环境的保护,使用环保的添加剂,制定调控秘方,并且要通过科学技术进行再一次的加工,还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高饲料的使用价值,不过在使用添加剂的时候,拒绝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第三,饲料的调配,需要分析传统饲养模式的弊端,在当前的条件下,要选择符合现代动物生长的饲养模式,比如采用分段饲养的方式,对不同禽类采用分开饲养的方式,都是符合环境保护的他要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饲料的浪费。如果将公和母进行分开饲养,则有利于养殖人员对动物进行针对性的营养调节。第四,要注意改变饲料的工序,比如采用粉碎等方式,能够更大的发挥饲料的营养价值,结合调查分析,饲料如果采用膨化的方式,营养价值会发生质的变化,如果是粉碎后的饲料,会帮助动物更好的消化[3]。

随着动物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动物的产品也会质量越来越高,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的走向国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注意环境的优化、饲养模式的优化以及政策的扶持,畜牧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

作者:王启席 单位:山阳县南宽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参考文献

[1]董全民,赵新全,徐世晓,赵亮,周华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优化经营模式[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04).

篇2

关键词: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可持续;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生态旅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生态旅游是为了实现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的目标,而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在实际开展中,生态旅游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大程度上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从而避免对自然地域的干扰,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

生态旅游作为重要的旅游形态之一,以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持续性、提供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增加旅游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经济获益为目标,强调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要求生态旅游管理者必须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业的进步促进着经济进步,生态旅游对于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刺激消费、刺激供应以及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

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化的今天,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类环境问题的频繁出现使得生态旅游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然而,目前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并不稳定,诸多不良因素使得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旅游资源盲目开发利用,破坏浪费严重

目前,一些旅游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开发旅游资源前,开发商缺乏对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的考察、研究,不能提供相关资料作为生态旅游整体规划依据,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导致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浪费严重,生态旅游风景区的环境严重恶化。

(二)管理体制混乱、方式落后,有效性缺失

由于部分自然保护区缺乏规划和管理,甚至将旅游区承包给旅游部门,致使旅游部门在缺乏指导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随意经营,生态旅游业在开发建设上出现秩序紊乱现象。这就使得生态旅游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三)基础设施薄弱,投资宣传不到位

现在一些景区只限于局部景点,对于整个景区的系统性规划严重缺失,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同时,受政府投资力度不足的影响,景区的宣传力度不到位,旅游区的特色景观得不到充分展现,无法达到景区知名度提高的目的,阻碍着景区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

三、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分析

生态旅游作为现代旅游业产品的关键内容之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要求下的重要产物。在开展推广过程中,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社会旅游消费的需求,有利于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促进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解结合相应原则的基础上,必须深化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采取有效手段,确保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

(一)完善投资、规划体系

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生态旅游开发之前必须对当地的地理生态环进行调查、研究,拟出不同开发模式,在不同开发模式下对开发成本、成本回收进行评估。同时,制定个性化模式,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此外,要将生态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结合作为生态旅游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制定完善的规划体系。

(二)完善管理体制

完善管理体制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是促进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需要在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对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体制,以及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实施适当的引进和借鉴。同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化生态旅游系统的构建,建设切实有效的政策法规,从而完善相关机制,保证生态旅游经济管理顺利进行。

(三)深化生态意识

旅游区应该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使游客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从根本上杜绝破坏行为的发生。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体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定,对旅游区附近的居民及游客进行约束,使旅游资源得到高效持续利用。

(四)加强人才培养

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增加员工的技能,使员工把所学的知识宣传给游客并告知旅游活动的要求及“最佳环保操作”,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生态旅游专业的人才,是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需要相关教育机构发挥出关键作用,对旅游专业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高素质的培养,确保其对旅游理论及规划研究的科学性。

(五)扩大宣传力度

针对一些旅游区宣传力度不大,应采用与周边城乡、景区资源、信息及交通互补的等优势加大景区宣传力度。在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系统协调下进行联合开发,实现多元化宣传。

(六)发展地区特色文化

地区特色文化是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可以根据相关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发展民俗旅游经济。在展现地区民俗特色文化的同时,也使生态旅游经济得以展现,促进当地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增强景区的综合实力,加快了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宁银苹,陈学红.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J].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2]吴万刚.龙门溪流域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11(06).

[3]覃素素.丹江口水库移民后靠安置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篇3

关键词:生态农业;甘肃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2

甘肃省想要在经济中有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模式,走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道路。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发展生态农业有十分优势,一是资源丰富,二是是劳动力充足,三是农民有精耕细作的经验。再加上广大群众有勤劳致富的迫切愿望,各种因素的结合汇成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强大优势,可以预见,只要我们积极实践,认真总结,加速推广,生态农业就会在我省开花结果,带动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二、生态农业的特点和优势

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农业的特点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一)整体协调发展

生态农业重视系统整体功能,把农业生态系统和生产经济系统内部各要素,按生态和经济规律的要求进行调控,要求农、林、牧、副、渔各业组成综合经营体系。并要求各要素和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包括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物种之间、区域内的森林、农田、水域、草地等之间以及经济、技术与生物之间相互有机地配合,使整个农业经济体系得到协调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二)提高综合功能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多样性,能提高空间和光能利用率,并有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增加生物生产量。物种的多样性可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控制作用,使有害生物与天敌保持某种数量平衡,从而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能提高整个系统的抗逆力,抵御不良条件的侵袭。并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持整个体系的稳定性。产品的多样化,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可以针对甘肃省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省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三)改善生态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我省的自然生态环境还很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草地退化。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及其伴生的自然资源灾害,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难度,加剧了我省人民生活的贫困程度,严重制约了甘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生物的自然再生产和人类的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农业的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劳力和技术的贡献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资源的影响。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无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再生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必然下降,最终结果是农业经济增长率下降。

生态农业通过对农村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的改造和调整,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水、热、光、气候与土壤等自然资源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副产品和废弃物得以多层次、多途径的合理利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逐步恢复和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土得以保持,污染得到控制。因此生态农业既合理地利用了自然资源,增加了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而且逐步提高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

甘肃省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我省要以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为基础,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

三、对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和建议

(一)以生态保护为重点,着力强化生态环境保障体系。生态环境良好是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特色农业的必要条件。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特色农业首先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二)以优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着力强化主导产业支撑体系。围绕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形成产业群和产业带,加快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重点,着力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突出质量兴农,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质量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以农业品牌塑造为重点,着力强化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一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要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牌策划、包装、推介和运营,尽快解决品牌带动面窄、知名度低等问题。可围绕甘肃特色农业产品,通过实施品牌资源整合,策划包装“拳头产品”。

(四)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为重点,着力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通过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产业化市场主体。坚持不懈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使之成为引进品种、示范技术、创新机制、吸纳投资、保护生态和培训农民的基地,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五)以扩大农业有效投入为重点,着力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确立合力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社会各级都要加大对发展生态农业的扶持和投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大生态农业宣传、推广的力度,并切实加强有关市场监管,促进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四、发展生态农业的客观必然性及现实意义

生态农业是适应甘肃省情特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体现了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是一项农民自发创造、政府积极支持、科技人员主动参与的伟大实践,有着客观的必然性。

甘肃农业长期以来以相对紧缺的资源承担着巨大人口压力。全省优质耕地少,气候环境差,水资源更加紧缺。资源基础的先天不足以及人口的压力客观上要求我省农业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的道路。生态农业正适应了甘肃这一省情特点,是我省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符合甘肃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符合甘肃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生态农业,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有利于提高我省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产品品质,有利于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发展生态农业,对于甘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兴江,杨悦.甘肃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分析[J].甘肃农业,2005(1).

[2]周美瑛.试论农业科技与中国的生态农业建设[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8(3).

篇4

2014年以来,水城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立足“中国凉都・生态水城”建设,坚持以“生态引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主基调,按照产业生态化、集群化、规模化、园区化以及发展绿色化、低炭化、循环化、科技化的要求,着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上狠下功夫,切实优化转型升级路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围绕“一个引擎九大龙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形成“点上开花、引擎推动、龙头带动”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经济强县升级版。

着力做大做强水城经济开发区新型工业发展引擎。坚持水城县与水城经济开发区一体化发展,举全县之力支持水城经济开发区建设,着力打造企业聚群、要素集中、产业配套、技术创新的现代经济开发区,切实把水城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水城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新科技、新技术、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为主的现代新型工业体系,引领全县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辐射带动董地、老鹰山、滥坝、陡箐、红岩等乡镇一体化发展。目前,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实力不断增强,海螺水泥240万吨/年生产线技改基本完成并实现满负荷生产,鑫晟煤化工与上海华谊集团成功合作,鑫源宏发可降解环保餐具生产项目设备已完成安装,贵光汽车配件生产项目正在进行厂房建设,3D欧姆维特多功能节能墙板项目设备已完成安装,蒙正药业产业园项目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和设计。2014年工业总产值达167亿元,财政税收5.55亿元,就业人数28500人。

着力做大做强发耳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龙头。以正科级单位的规格,成立了“水城县发耳工业园区管委会”,配齐了管委会班子,完善了相关内容机构,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大煤矿整合力度,千方百计帮助有条件的煤炭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对效益较差的煤炭企业坚决关闭一批、整合一批。大力发展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循环经济,依托发耳电厂,促进煤电化、煤电材以及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资源综合再利用,推动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加快煤炭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辐射带动发耳、鸡场、都格、比德、化乐、勺米等乡镇一体化发展。2014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0.7亿元,税收3.16亿元,新增就业520人。

着力做大强化龙场富硒茶产业示范园区发展龙头。水城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水城富硒茶叶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以正科级规格成立了园区管委会,按照核心区6万亩、拓展区6万亩的目标,全面整合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力量,重点加强新茶园高标准建设和旅游观光休闲示范区、茶产品交易市场区、茶产品深加工区、茶文化展示区建设,规划建设茶叶深加工厂1个、初加工厂10个。充分发挥县茶叶公司的作用,千方百计拓展和扩大市场,加快推进茶叶深加工和相关产品开发,做大做强“水城茶”品牌,带动龙场、顺场、新街、杨梅、花戛等乡镇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8.1万亩。

着力做大做强米箩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发展龙头。水城县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水城猕猴桃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成立了猕猴桃园区管委会,建立了猕猴桃科研所,加快推动冷链厂建设,扩大红心猕猴桃种植规模,确保三年内核心区达到8万亩,做大做强红心猕猴桃品牌,推进产业园区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把猕猴桃元素、布依族元素全面融合到小城镇建设中,加强猕猴桃产业核心区、猕猴桃产业示范区、猕猴桃产学研基地、猕猴桃产业深加工区、布依风情生态园5个功能区建设,切实把米箩猕猴桃产业园区打造成玉马经济带上最靓丽的节点,辐射带动猴场、顺场、鸡场、勺米等周边乡镇一体化发展,切实将水城县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猕猴桃之乡”。目前,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野生猕猴桃28万亩。

着力做大做强重要交通沿线核桃产业基地发展龙头。以水盘高速、六六高速、水黄公路、玉马公路、北部大通道等公路沿线以北部6个乡镇为重点,改变过去无规划无重点、零星种植、分散种植的模式,切实加大对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广调动群众种植积极性,扎实抓好示范点建设,注重引进农业开发的大公司、大企业实行规范化集中连片种植,确保全县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切实把核桃产业打造成为群众发展致富的支柱产业,辐射带动南开、青林、保华、发箐、金盆、玉舍、猴场等乡镇一体化发展。

着力做大做强南开无公害蔬菜产业园区发展龙头。充分利用水城县与六盘水市中心同城一体的优势,以南开无公害蔬菜产业园区为主体,以顺场无公害蔬菜个体合作社为犄角,形成南北互动之势,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绿色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以蔬菜、中药村、干果等为主的现代农业,确保三年内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建设特色优质蔬菜生产区、经果林及林下生态鸡养殖区、中药材种植区、生态观光科普农业及民族风情乡村旅游区、园区综合管理服务区等五块功能区,切实将水城县打造成为六盘水的城市餐桌和菜篮子,辐射带动、金盆、木果、保华、发箐、龙场等乡镇一体化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商品蔬菜达4.6万亩。

着力做大做强野钟精品水果产业园区发展龙头。结合北盘江旅游资源开发,按照“以点带面、连点成片”的要求,以水盘东线及北盘江为主线,整合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资源,按照沿江、沿库、沿路、沿园、沿寨的规划布局,全力打造水盘东线刺梨产业带,形成以剌梨为主的精品水果园区。2015年计划种植刺梨6万亩以上,力争三年达15万亩,切实将北盘江沿线打造成为六盘水的“花果山”,辐射果布戛、花戛、米箩、顺场等乡镇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县剌梨种植面积9.97万亩,特色经果4.8万亩。

着力做大做强玉舍红豆杉产业文化园区发展龙头。结合野玉海旅游景区的开发,以玉舍为中心打造红豆杉产业文化园,注重把红豆杉种植与野玉海景区打造结合起来,扩大种植规模,确保今年新增种植3万亩,三年内种植规模达8万亩,全力打造2-3个高品质的基地,在全县全面推广红豆杉行道树种植和城镇绿化树种植,让红豆杉文化成为水城的符号,切实把水城打造成“中国红豆杉之乡”,辐射带动勺米、都格、纸厂、杨梅、坪寨乡镇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县红豆杉种植面积3.07万亩。

篇5

由于环境生态的破坏,全球变暖及雾霾现象的日益严重,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渐渐开始重视生态保护问题,生态学开始被融入到国际贸易当中。国际贸易生态化被提出,生态化贸易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际贸易生态化未来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贸易生态化的科学内涵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资源协调发展,实现人、社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和谐统一。全球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生态化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为在经济发展及贸易活动中避免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如何有效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成为了各国学者研究的课题。我国想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不败地位,必须顺应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的趋势,提高对生态化发展的重视,加强生态化建设,国际贸易生态化是实现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生态环境与人类密切相关,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生态环境一旦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和破坏,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回复到原本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会遭到破坏,将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等等。我国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工业企业及其他的外来污染十分严重。国际贸易中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人类追求超额回报过程中付出的惨重代价。因此我国必须提高国际贸易生态化意识,实现绿色发展国际贸易,以此保障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的传统观念中环境是被人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以往国际贸易活动以盈利为活动中心,通过对环境的利用换取一时经济利益的增加,这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人们却没有考虑到,生态的破坏、自然资源的减少,人类生存、经济、社会发展都会遇到阻碍,没有自然资源做为基础,经济将无法发展,人类将无法生存,目前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保护必须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提倡绿色生存和绿色消费,建设生态化和可持续化经济发展策略。目前国际贸易法已开始呈现“生态化”发展趋势,随着各国生态保护及生态化贸易意识的提高,国际贸易中贸易争端不断,所以世界贸易组织法和国际贸易条约开始对贸易中涉及到的生态保护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从生态保护到资源保护不同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了限制,保障了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的方向。目前已经的《卫生和动物检疫措施协议》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等相关协议中都对生态保护问题进行了声明和规定,对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的生态问题做出了限制,有效减少了国际贸易中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想要在国际贸易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紧紧跟随国际贸易生态化可持续发展趋势的步伐。

二、我国贸易贸易生态化及可持续发展中与国际贸易间存在的矛盾

国家经济发展及全球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利用基础上,来实现在各个国家区域之间资源与金融贸易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来满足各国人民的不同需求,使资源可以在全球各个国家中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实现对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应建立起生态化意识,采取相关生态保护措施。但是现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生态发展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上进行的,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与生态化发展及可持续化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现今的国际贸易中,并没有考虑到地域差异,使得很多国际的经济和资源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国家之间的资源问题。尤其是我国,我国是资源出口大国,但我国实际自消耗资源量却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许多国家为了缓解本国资源压力,即出于保护本土资源的目的,采取以国际贸易的方式进口资源,很多发达国家虽然资源消耗量远远高出发展中国家,但多数资源来自进口,本土资源并没有过度的开发,而是储藏了起来。我国正是资源的主要出口国,这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过度开采本土资源而出口国外的现象,资源的过分开发,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这种做法并不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经济活动的基础是自然资源,想要实现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与自然资源共同发展,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排放,减少污染,才是我国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资源的出口已经远远大于我国的自然资源供应,我国必须形成国际贸易生态化意识,国际贸易生态化不仅能实现自然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三、我国国际贸易生态化及可持续化发展优化策略

(一)国际贸易生态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策略通过以上分析讨论不难看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才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应在国际贸易中应将生态保护作为主流,把可持续化发展作为前进的方向。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只有尊重生态环境的产品才能站稳脚跟,将生态环保融入国际贸易当中,生态化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时展的趋势,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守经济与生态化共同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对国际贸易中的各个环境严格监管想要有效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法律规范适当的监督控制必不可少。我国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协调完善国际贸易生态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法律监督控制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制定相关规则,对国际贸易中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明确责任分配,加大对有害产品的流通控制,对有害物质进行严肃打击处理。维护我国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建设目的。另一方面,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加大对企业控制和监督力度,避免企业生产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适当控制资源开采目前我国在世界上属于资源短缺国,很多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过度开采,那么未来,子孙后代难以生存,想要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控制资源开采势在必行,过度的资源开采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破坏,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必须意识到这一点,适当控制资源开采,降低资源出口量。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