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5 10:00: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益性心理咨询,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教师,他们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格接班人,作为高校的管理者他们肩负着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对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义务。但是辅导员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心理咨询师两种角色,能不能以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者以心理咨询技能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这就需要探讨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这样才能使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各取所长,才能帮助辅导员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心理咨询师之间的角色转换。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之间的共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之间的共性,在这里专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之间的相同点。
1.两者都致力于改变的人的精神或思想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心理咨询就是具有专业心理学知识的人员,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理论,提高来访者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改变人的行为一般是先从改变人的思想开始,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包括人的知情意行诸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着力点也可以从任何一个领域展开,但从改变人的认知着手,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工作起点。人的认知也就是思想层面的认识水平。心理咨询主要是解决人的心理矛盾和冲突,而人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主要体现在人的思想层面,也只有从精神领域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才能从根本消除他们的矛盾和冲突。由此可见,无论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对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他们面对的对象都是在思想领域存在一定困惑的学生,都必须从思想上对他们进行引领。
2.两者对人持有相同的理念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待受教育者上,一直把受教育者当做被教育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居高临下对受教育者进行各类意识形态的灌输。随着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反抗这种不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于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开始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方法。这种反思的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始重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能动作用,重视双方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上也越来越寻求一种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人文关怀的理念被思想政治教育者反复提及。总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方地位平等、相互尊重之上的。
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这种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不是建立在双方“病患”关系的基础之上,恰恰是建立在双方地位、价值、尊严平等的基础之上。一个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或是由于心理脆弱来寻求帮助,或是由于心理不平来寻求倾听,但无论如何他们不会让一个自以为高他一等的人来对他进行指手画脚的指点。在心理咨询的一开始心理咨询师就重视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建立,他们通过初诊接待体现对来访者的尊重和热情,通过对来访者问题的倾听和积极关注表达自己的共情和真诚。因此,在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上,思政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秉持相同的理念,都以双方的地位平等、互相尊重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前提,在具体工作中辅导员完全可以将心理咨询中建立良好心理咨询关系的理念和方法吸收到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提供借鉴,当然也可以在心理咨询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怀理念和发挥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心理咨询取得更大成果。
3.两者方法、技术具有相通性
理论要借助于一定的方法或技术才能实现理论改变实践的魅力。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咨询要实现对方思想或精神的改变终归还是要依靠一整套的方法或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有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形象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心理咨询法、隐性教育法等。心理咨询在咨询实践过程中也形成了一整套咨询方法和技术,主要有合理情绪疗法、阳性强化发、放松训练、脱敏训练等。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心理咨询法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方法之一,这说明一些心理咨询的技术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已经被证明是有效果的,是可以借鉴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来的。除此以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教育法(也就是疏导教育或者说服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合理情绪疗法实际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理论教育也就是一种说服教育,重在说理,它旨在帮助教育受教育者破除落后的思想政治观念,代之以先进的思想政治观念,这种说理离不开辩论,只有通过辩论才能让对方认识到自己思想认识上的不足之处,才能真正从内心接受先进的观念,达到真正的内化。心理咨询中的合理情绪疗法主要是采用苏格拉低的辩论术,通过三段论似的说理使学生明白自己所持有的荒诞信念才是造成自己思想和情绪混论的主要原因,也只有从内心改变这种荒诞信念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精神和情绪上的问题。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实际上就是从改变人的认识着手,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实际上用的是同一种方法。心理咨询中还有很多行为训练的方法如阳性强化法、惩罚法、行为塑造技术等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会运用榜样强化、表彰、批评等方法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这表明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是可以把心理咨询的有些方法运用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在对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时也可以借鉴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关的技术。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之间的差异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之间存在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本身是一回事,在实践中也绝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等同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由于学科归属不同、实践任务不同决定了两者之间在某些领域存在实质上的差别。
摘要:高校图书馆关于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研究日渐增多,而公共图书馆也具有教育功能,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履行教育职能上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文章就公共图书馆开展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可行性、优势以及如何开展此项服务进行探讨,力求拓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面,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更满意的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8-0033-03
1开展心理辅导服务的必要性
1.1公共图书馆具有教育职能
笔者通过万方搜索关键字“图书馆心理咨询”,2003~2013年共有94篇相关论文,关于高校图书馆心理咨询方面的探讨占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相关论文屈指可数。笔者也通过搜索各大省市公共图书馆网站,试图找到公共图书馆开展心理辅导服务的范例,但大多数图书馆网站设立的都是参考咨询服务,仅有几个图书馆开设了网上心理辅导实时QQ对话。作为公共图书馆的一员,笔者认为虽然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和任务有所不同,但公共图书馆也具有教育职能,也有积极正确引导人们保持健康心理的任务。开展心理辅导服务很有必要,是对社会和公众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图书馆不仅担负传播文化知识的使命,而且应该对读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2心理问题日渐增多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普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中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有2亿~3亿。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有焦虑、紧张、敏感、悲观、自卑、懦弱、孤独、抑郁、冲动、厌学、适应困难等。心理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影响。公共图书馆应该设法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服务,将心理问题变大为小,化小为无。
2公共图书馆具备的优势条件
2.1开放时间
公共图书馆基本上是全年开放,读者在开放时间都可以前往,时间限制较少,从这方面来讲有利于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2.2环境因素
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公共图书馆宽敞、明亮、安静,形成了良好的硬环境。特有的文化氛围则是良好的软环境。读者来到图书馆,就会感到比较放松、自由,这就为心理辅导服务的进行提供较好的环境保证[1]。
2.3丰富的馆藏资源
知识丰富阅历,知识带来快乐,知识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期刊、报纸等蕴含了海量的知识和文化,读者可以根据需要查找文献信息。图书馆员可以帮助读者答疑解惑,解除心理症结。
2.4易被读者接受
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是具有针对性的。由于中国的心理学比起国外起步晚、发展慢,加上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对心理咨询室是排斥的。而图书馆是一个公共场所,它能被大家所接收和喜欢。图书馆的开放性环境,正好为读者心理辅导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5馆员因素
图书馆员中有具备专业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的专业人员。图书馆员在读者服务工作中与读者长时间接触,不断积累经验、技巧,同时学习了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因此,图书馆员在开展心理辅导服务工作中具备自身的优势,易于被读者接受。
3心理咨询与图书馆心理辅导
3.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协助来访者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克服成长障碍,发展个人潜能。简而言之,他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2]。心理咨询的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学习、就业、婚姻情感、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压力、成长问题等,心理咨询大多数是收费服务。心理咨询分为发展性心理问题和矫治性心理问题两种,矫治性心理问题应该积极推荐至专业心理咨询医疗机构。
3.2图书馆心理辅导服务
图书馆心理辅导主要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而仅有一些困惑的读者。这种心理辅导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发展性的心理教育。馆员应从这个方面出发,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与心理咨询相比,图书馆心理辅导更温和、更具亲切感,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心理辅导工作的实质是公共图书馆对读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细化。图书馆心理辅导服务是公益性的免费服务。
4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心理辅导
4.1选择心理辅导馆员
选择专职心理辅导馆员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图书馆心理辅导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但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仍然要求辅导人员拥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心理咨询和辅导技能。心理辅导馆员要有成熟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要有责任心和事业感,还要非常熟悉图书馆业务。除此之外,心理辅导馆员还要有比较宽的知识面和丰富的阅历,广泛涉猎各学科、各门类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能从不同角度来解决读者的心里困惑[3]。
陆春红1,李英1,李迎春2:公共图书馆开展心理辅导服务的思考陆春红1,李英1,李迎春2:公共图书馆开展心理辅导服务的思考4.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书库
4.2.1阅览室利用阅读疗法为读者提供心理辅导服务。阅览室可购置心理学专业书籍以及供读者认识和解决自身心理困惑的心理自助类书籍。内容可以包括:学习、就业、婚姻情感、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压力、成长问题、适应能力、生涯规划以及各类心理学方面的期刊、杂志等。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丰富阅览室资源。还可以编制关于环境适应、学习方法、人际沟通、情绪情感、求职就业等的专题书目,使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材料。他们通过独立阅读,可以缓解或消除心理疾患,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4.2.2设立心理辅导室。读者如果需要专业辅导人员提供帮助,可以进入内部的心理辅导室进行交谈。辅导室要保持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可悬挂名人肖像,张贴哲理名言,给来访读者积极心理暗示。还可以用花木盆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幽雅的环境[4]。辅导人员应该是专业的心理辅导馆员,他们应尊重来访者、认真倾听、遵循保密原则,并能运用心理辅导的技巧帮助来访者排除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
4.3进行网上心理辅导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互联网查询所需信息知识或解决某类问题,因此,利用互联网络对读者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5]。同时,由于网络心理咨询具有匿名、方便等特点,图书馆网站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心理辅导、指导教育等工作或利用网站普及各种心理知识,进行各种宣传和在线互动。
4.4举办讲座
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周末开展各类报告、讲座,内容涵盖经济、历史、文学、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这类活动举办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树立正确的观念,及时调节心理状态。公共图书馆应结合读者的实际需要开展讲座,利用这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4.5开展活动
公共图书馆每逢“读书月”“世界读书日”“服务宣传周”等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类活动的开展能使读者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促进他们的思考和交流。读者可以利用活动的机会发现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4.6展览宣传
公共图书馆应重视宣传的作用,把心理辅导相关知识及其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咨询电话等有关内容展示在显眼的位置。让心理辅导润物细无声地进入人们的视野,进入人们的心里。逐渐让读者接受“心理辅导是生活中常见的事”,这样才有利于图书馆心理辅导发挥作用。更要定期展板宣传和更换心理健康知识和防御知识等。引起大家对心理问题的关心,学会自我心理保健[6]。
4.7采取与心理咨询机构合作模式
心理咨询机构是由具有国家颁发资质证书的心理咨询师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为社会、单位、个人提供公益和有偿咨询服务的企业[7]。
图书馆应该寻求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合作,获得专家指导和机构技术支持。在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馆员可以向专业咨询机构求助并获得指导。在遇到需要心理矫正的读者时,可以在征得读者同意的情况下转到专业机构。
4.8争取领导对心理辅导工作的支持
图书馆领导对心理辅导工作的态度非常重要,他们是否支持,决定着此项工作是否可以顺利进行。因此,领导一定要了解心理辅导的重要性,认真部署心理辅导服务工作,这样才能有力促进并保证这项工作的开展。
5结语
虽然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心理辅导服务工作的初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图书馆员应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促进此项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公共图书馆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图书馆并接受心理辅导服务,并在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教育和广泛宣传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长虹.心理咨询――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职能的拓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177-178.
[2]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张焰.浅论在学校图书馆构建心理咨询平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1):156-157.
[4]徐志红.南宁市少儿图书馆与广西庭艺外国语培训学校联合打造少儿心理咨询中心的思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0):140-143.
[5]马红.高校图书馆读者心理辅导之实践与思考[J].知识经济,2013(2):47-48.
[6]卢涛.图书馆少儿读者心理咨询服务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4):66-67.
去年12月1日,一年一度的世界预防艾滋病日子,我接待了一位男同性恋者,他因恐惧艾滋病来访。从衣着打扮看,他像个大学生。虽然有些腼腆,但提问题的态度却很坚决:“为什么媒体上说,男同性恋者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呢?为什么总是把男同性恋者和艾滋病联系在一起呢?难道这不是对我们的歧视?”
我耐心解释说:没有什么歧视,男同性恋者的多采取的方式,而直肠粘膜是单层的上皮细胞,与女性阴道的多层结构不同,很容易损伤出血。当的、血液,经过磨擦破损的地方进入体内的时候,就容易感染艾滋病了。
“像您这样从生理知识的角度来讲解,还真没有歧视的意思,是我太敏感了。”
我告诉他:同性恋者的行为都很隐蔽,心理都很敏感。80%以上的男同性恋者最终会选择一个异性结婚,组成家庭。他们的性取向,常常连自己的妻子和亲友都不知情。一旦他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就会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影响他的妻子和下一代。一些较年轻的男同性恋者,因为体内的荷尔蒙含量较高,性冲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又较少禁忌心理,喜爱结伙活动,频繁地交换对象,不注意使用安全套。是这些高危行为,使他们成为艾滋病传播中的最高危人群。这里没有歧视可言。
“对。这些知识是我们需要的,可我们却不懂。过于害怕暴露,不敢问也不敢说啊!”
来访者对我有了信任,开始讲自己的故事:上初中的时候,我身上就表现出许多女性特征,不仅人长得秀气,而且性格也很文静,和许多女孩儿一样,也喜欢写日记。如果有什么伤心的事,就写进日记里,还拿了日记本坐在黄河边上哭。刚上大学时,我被很多女孩子追求,自己也曾喜欢过一个女孩子,并且和那女孩子有过身体上的接触,比方拥抱呀、接吻呀,仅此而已。可是后来那个女孩子把我抛弃了,我非常伤心,觉得自己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从那之后,我转而喜欢男同学了,主动跟学校里年纪大的男同学交朋友。性格软弱的我,觉得自己需要一个强大的男人保护,和这种男人在一起,我觉得有安全感,心里很舒服。
后来,我经常去同性恋酒吧玩。在常去的那家酒吧门口,挂着一幅非常漂亮的女孩儿的照片,其实那不是一个真正的女人,而是一个做了变性手术的男人。这照片是这家酒吧的一个招牌,是同性恋的标志,许多人都知道。在这酒吧里,我认识了许多男孩,彼此交朋友。我们常去旅馆饭店租钟点房,在那里发生肉体关系,通常都是或,也非常喜欢看男同性恋题材的电影……
接触的同性朋友多了,我就有些害怕。因为在网上看到,男同性恋者最容易传染艾滋病。艾滋病细菌的潜伏期较长,HIV的血液检查,必须要经过一个“窗口期”,一个“窗口期”为三个月。没有过“窗口期”检查时,结果是很不准确的。我开始怀疑自己可能就处在这种“窗口期”内,心里很紧张很恐惧,就硬着头皮来做心理咨询了。听了您的辅导,我心里敞亮多了,特别后悔自己过去的行为。
我非常理解小伙子此刻的心情。他的同性恋发生在谈异性女朋友受挫折之后。假如在他刚刚转而喜欢男同学的时候,他本人意识到自己的异常行为,能主动前来求治的话,他的异常行为是能够得到有效矫治的。因为早发现、早治疗和预防在先,是矫治性心理发育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则。
对于有了多次同性恋的年轻人,为什么要强调通过心理矫治的方法,改变他的性指向呢?因为在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同性相恋毕竟会给本人的工作发展和幸福生活,带来不利因素和困难。不说别的,小伙子的行为,他就没有勇气告知自己的父母,更没有权利去伤害亲人。他要千方百计保守自己的秘密,因此很多时候,他的心情是紧张不安的。所以,矫治对来访者本人和其亲友都有益,前提是尊重其本人的选择,没有强迫和歧视。
我问来访者“前想过保护自己吗?想过预防性病、艾滋病吗?”“没想过,无知者无畏呗,很蠢,觉得那些离自己很远。”
我给他的建议是:在艾滋病红灯前面,赶快刹车,并尽快做HIV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放下悬在半空中的心。艾滋病离我们并不远,一定要建立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机制。自然、科学、安全的性生活,应该是:
忠诚、固定;
对不安全的性,勇敢地说“不!”
提倡“没有安全套就没有性生活”的观念;
性器官未接触、未前就戴上安全套;
安全套不慎破裂可用水、杀精剂补救;
使用优质合体的安全套;
[关键词] 图书馆;服务创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2-0065-03
1 图书馆打造服务创新品牌服务的必要性
打造创新及品牌服务,从服务的创新和质量着手,为图书馆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是图书馆突破传统、生存兴盛之道。少儿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重中之重,新时期下,青少年问题又呈现出多发性和多样性特点,因此,笔者从少儿服务入手,着重探讨少儿服务如何创新的战略问题。
应当注意的是,当前图书馆少儿服务工作存在着不少共性问题,表现在:
(1)仅注重活动的形式,缺乏稳定性,不重视效果。开展的服务质量较低、周期较短,无法取得深层次的效果。
(2)拘泥于传统,缺乏创新。青少年不仅要接受大量庞杂的知识信息,还要应付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适应全球化的文化冲突,抵御社会各种不良诱惑,这都使得他们心理健康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传统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青少年的需求,图书馆需要更多地介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1]。
(3)缺乏具有广泛社会公信力的服务品牌。传统的图书馆少儿服务在专业性和公信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公众对传统服务形式的了解远远多于实质认同,图书馆迫切需要树立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服务品牌。
2 无锡市图书馆打造“太阳花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品牌的实践
2.1 背景
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如何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怎样为未成年人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无锡市图书馆作为本地区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在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2.2 举措
2.2.1 建设咨询网站,提供信息导航服务。无锡市图书馆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行业优势以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于2004年10月率先在业内建立了第一个专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和服务的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网,为全市未成年人提供免费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网以网页的形式出现,由“成长心曲”“放松心灵”“专家咨询”等8个类目组成[2],通过虚拟的网络让全市乃至更广范围的未成年人享受便捷的公益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使心理健康知识得到更好的普及;网络服务的开放、自主、可匿名求助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主动求助;无锡市图书馆还聘请了卫生、教育、心理咨询等领域的十多位专家作为网站的特约咨询员,为无锡及外地的青少年提供个性化的网上心理咨询服务。
2.2.2 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开展特色服务。在平台成功运作的基础上,无锡市图书馆积极联合政府、文化机构、医院、学校、媒体等多方力量,建设无锡地区首个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为工作重心的社会公益服务平台。无锡市委、市政府对此创新举措高度重视,2005年10月,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无锡市图书馆承办的作为无锡市“七彩阳光计划”内容之一的“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以下简称“活动中心”)在无锡市图书馆揭牌成立。活动中心建立后,无锡市图书馆高度重视,倾注大量人力、物力,调动馆藏资源、场地资源、人力资源及社会资源,不断创新形式,拓展服务内涵,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心理健康服务与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未成年人参加,深受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喜爱,并且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2.2.3 组织服务团队,提供专业人才保障。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及心理咨询服务专业性的限制,要求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人员必须具备国家二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由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图书馆自身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离不开相关社会机构及专业人员的参与。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网开通时,无锡市图书馆聘请了十多位专家作为平台的特约咨询员,在运作过程中又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支持。2006年,由无锡市10所心理咨询机构共同组成的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团队成立,至今,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志愿者已达近百人。无锡市图书馆还积极与市卫生中心、学校、法院等机构合作,联合多方力量,提升服务质量。
2.2.4 建设活动基地,提升整体服务能力。经过多年的运作,无锡市图书馆在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同时,获得了无锡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2009年,政府下拨专项经费,为无锡市图书馆辟出了200平米空间,并进行了装修、布置,配置了心理健康图书资料、电脑设备、软件系统及活动器材,开辟了阅读区、团体活动区、音乐放松室、沙盘室和个案咨询室,构建出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基地,成为活动中心的专门服务阵地,面向全市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咨询、测试、矫治及各类特色活动。同时,活动中心还开通了全省统一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热线96111和QQ在线咨询、邮箱咨询等服务,免费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咨询和预约服务。
2.2.5 良性运作与创新服务,获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2007年、2010年,“太阳花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连续两次被评为无锡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大品牌,2008年被江苏省文化厅评为公共图书馆优秀服务成果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获第九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服务项目荣誉。参与活动的孩子们自称是“阳光下盛开的太阳花”,将孩子们送到图书馆来的家长们感谢志愿者和图书馆的老师们,说这一活动就像“一簇七彩阳光”照耀着孩子成长的心灵。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队伍中去,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获得了自身的成长。
2.3 措施
2.3.1 策划覆盖面广的社会活动,打造“太阳花开”心理辅导站品牌。无锡市图书馆在多年成功运作的基础上,于2010年正式启用“太阳花开心理辅导站” 这个品牌,为未成年人服务。活动中心面向社会策划了“太阳花开心理辅导站”徽标征集活动,收到了来自全国27省(市)设计爱好者的应征稿160余份。经过专家评审,选出了符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宗旨和目的的作品并向社会公开,经公众认可后定下徽标。徽标的运用提升了整体品牌形象。整个征集过程对活动品牌起到了广泛宣传的作用。
2.3.2 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调查,编印心理健康材料,树立专业的品牌形象。无锡市图书馆于2006年对全市部分中小学进行社会调查后形成抽样调查报告,2010年又联合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全市随机抽取28所中小学、3 500人进行过社会调查,并形成《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家庭教养方式调查报告》。报告公布后,无锡地区各媒体争相报道调查结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7年编制了《无锡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手册》。2009年编印了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宣传活页,详细介绍活动中心的服务方式、内容、场地、联系方式等。2010年,编印了《太阳花开专题简报》,其内容涵盖“名家讲座”“太阳花絮”“案例参考”等,全面展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以上所提及的宣传资料均免费向全市中小学生发放,在宣传“太阳花开”系列活动的同时,树立了专业的品牌形象。
2.3.3 依托图书馆阵地,设计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
(1)开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沙龙。每月一次的活动主要针对家长在陪伴、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现实问题来选择主题,如“叛逆的青春”“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等。每次邀请一名专家主讲,由于活动范围小,活动参与者与专家、参与者之间能及时互动,且形式相对轻松休闲,容易建立互相信赖的参与群体。
(2)定期举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无锡市图书馆先后邀请李子勋、陈默等国内知名心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直接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向大众进行普及,指导家长和老师们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
(3)举办大型现场咨询活动。结合图书馆丰富的读者活动,为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心理公共卫生服务的现场咨询会。既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和宣传,又能有效的解决许多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参加咨询的青少年及其家长们可以与应邀的专家们进行随意的交流,发现问题后能获得直接的建议和帮助。
(4)策划组织寒暑期系列活动。学生在寒暑期有充裕的时间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无锡市图书馆围绕孩子的心灵成长策划组织了丰富的寒暑期活动,如“EQ-儿童情商”训练营, “亲子情,暑期乐”团体辅导等。这些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认识自我,还能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
2.3.4 联合社会力量,建立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为了满足更多未成年人身心需求,无锡市图书馆自2006年起先后启动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系列活动。近两年,无锡市图书馆在部分早教中心、幼儿园、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社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等20家单位挂牌,成立“太阳花开心理辅导站”分站,建立起覆盖未成年人各年龄段及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2.3.5 重视志愿团队建设,保证品牌服务质量。无锡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志愿成员由具备相关资质的热心公益人士组成,他们在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同时,也通过无锡市图书馆举办的咨询师沙龙和专家进行业务交流,提高业务水平。无锡市图书馆定期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免费为参与志愿服务的咨询师举办专业督导培训和业务学习交流活动,此举吸引了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中心的活动,保证了品牌服务质量。
2.3.6 注重积累优质服务经验,吸引读者积极参与品牌活动。优质的服务能让参与者从内心接受并信赖图书馆的服务。无锡市图书馆在开展“太阳花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系列活动时,非常注重参与者的感受。活动开展初期,大多数人对心理咨询抱有错误的理解,有的人虽然想尝试解决自己内心的困惑,却很难抛开世俗观念而主动寻求帮助。无锡市图书馆开通的网络咨询、电话咨询既帮助了许多有困惑的未成年人和家长解决了问题,又很好地保护了他们的隐私。有的孩子封闭自己不愿出门,工作人员会根据家长的请求及时安排志愿者主动上门提供帮助。在每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还积极与孩子及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建议他们对活动中的收获积极思考,引导孩子和家长们从被动接受活动的信息到主动思考自己如何更好的受益。一些孩子和家长的感悟被编进《太阳花开专题简报》中,这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和家长们参与到品牌活动中来。
3图书馆在创新少儿服务打造文化品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问题
3.1.1 专家资源缺乏。图书馆本馆工作人员较少系心理专业出身,目前普遍的心理专业人员是来自社会上的心理服务志愿者和极少部分学者,几乎没有学界权威专家承担常务指导工作,专家资源匮乏。
3.1.2 家长关注意识不强。由于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在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过程中,往往需要针对家长开展专门的教育培训或指导,但是绝大部分家长都采取漠然处之的态度,根本没有意识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3.1.3 人力和资金保障不足。成功的服务品牌往往具有范围广、服务深、活动多的特点,既有周期性的群体活动,又有长期性的个体跟踪。图书馆作为一般事业单位配置,在人力和资金保障方面尤显不足。
3.2 建议
3.2.1 建立专家资源共享库。由于权威专家数量有限,因此,建议以省为单位,建立专家资源共享库,可采取个案特别指导和定期对地方图书馆挂钩的专业志愿者业务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地方图书馆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水平。
3.2.2 扩大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引起家长重视。要通过各种渠道扩大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比如学校在家长会时的宣传教育,电视、电台和网络等媒体的公益广告、专题节目,等等,让家长了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以此争取图书馆服务的主动性。
3.2.3 政府开辟绿色通道,专门部门负责保障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图书馆的业务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大社会问题,政府应当予以高度关注,对与此相关的公益机构要予以大力扶持,建立相应的福利制度,并由专门部门负责保障和监督,为该项服务提供充足的人力和资金保障。
3.2.4 与高校心理专业联系,成立心理专业实习基地。图书馆的心理健康服务面临着人力资源缺乏的障碍,而高校心理专业学生又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若两者结合,则可以各显所长、互补所短,通过学生毕业实习基地的建立,既保障图书馆的服务人力,又能让学生在具体案例和其他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尽快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课外阅读;阅读指导;阅读心理
一、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
中学图书馆拥有教学教师无法比拟的信息资源,课堂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也难以取代图书馆员的工作。专业馆员为了履行图书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重要职能,必须密切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随着课程改革日渐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现代中学图书馆需要精通专业,了解各科课堂教学,熟悉教育学、心理咨询学、统计学等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学校管理层也应当优化学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图书馆员提高业务水平,定期选派人员参加校外图书馆业务交流,学习兄弟馆指导阅读的经验,并在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方面与一线教学教师平等对待,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图书馆员应自觉地坚持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日常工作中,牢固树立图书馆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自己终身事业的理念。
二、选购高质量图书充实馆藏
中学图书馆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和图书馆知识讲座等活动,必须首先配备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藏书,并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规律,针对本校学生阅读现状,选购书刊推荐给读者。例如,为适应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需求,有必要选购《中学生要知道的 10 种学习方法》等一类图书,使学生主动地学会学习,而非被动地接受老师在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 同时,学生历经考试多次,应明白考试其实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考试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分数高低,而是体现在参加考试的过程。馆员可以在现有馆藏的基础上精选优质书刊推荐给学生阅读。若学校购书资金存在困难,中学图书馆可以向社会公益性大型图书馆外借部分供学生阅读,以弥补本馆自身馆藏之不足。
三、成立读者俱乐部,发挥阅读辐射作用
成立读者俱乐部,营造良好读书环境。一所学校形成良好学习风气非一日之功,近年所谓书香校园也不过是“揭牌”之功。而真正形成书香校园,使学生在校园感受浓厚的读书氛围,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特别是教育资源不足、生源不好的非名校,指导学生阅读尤为重要。某些起步晚、办学历史不长的学校,社会知名度不高,学校可以采取“以点带面,以面促学风”的策略措施。目前,学生学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即不利于功名的书不读,不利于提高学习考试分数的书不读,这本来就有悖于读书的目的。读书并不一定能使自己功成名逐,但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从而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中学图书馆可以成立读书俱乐部、文学社或书友会作为指导课外阅读的切入点,高一级新生中段测试后,招募一批(20 人左右为宜)基础一般、学习成绩一般(成绩在班排名20 名至35 名之间)、既渴望学习又不知道如何学好的学生加入读书俱乐部,作为指导课外阅读的典型群体。只要把这批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学生们就会感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利益。阅读习惯良好的人,一般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个道理不容置疑。
四、建立会员心理档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指导读书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首先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心理状况。由于大多数学生相对偏爱文学类图书,可以向读者俱乐部会员推荐若干字数适中的文学类书籍,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两周为宜)阅读完,并写出读书心得、体会,以便组织者初步了解会员个体的心理发展状况。组织者应采取面谈的方式,综合考虑学生会员的个性心理发展状况、兴趣爱好、学业成绩状况等因素,指导和帮助每个会员制订详细的课外阅读计划,以适应会员成长的需要。制订会员个体阅读计划时,必须特别注意指导会员合理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正确处理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组织者在会员个体阅读计划的基础上,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进程,制订可行性的具体指导计划。以提高会员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出发点,定期(两周为宜)在会员内部举行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会。读者俱乐部还应建立会员档案,详细记录会员的阅读计划内容、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变化、思想行为方式改变情况等,为进一步指导阅读提供事实依据。图书馆员定期将俱乐部的成果在学校以图书馆板报的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并对优秀和进步会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奖励,这样既可以鼓励会员们的进步和努力,又可以激发全校学生的读书动机。
五、开展多种形式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在校园书香中健康成长
读者俱乐部在校园形成强有力的辐射作用,历时一年多的俱乐部,再经过努力培养,将是学校的学习榜样。图书馆可以在适当时候,定期(半学期为宜)举办读书会、研究会、欣赏会、放映会以及图书期刊资料展览会等活动,让全校师生感到阅读带来的良好效果,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正确动机。中学图书馆可以与社会公益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等建立相互协作的伙伴关系,实行资源共享,图书资料馆际互借。这样,既推动中学图书馆建设发展,也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中学图书馆还可以进行校际交流,让校外的读书爱好者或成功人士给学生介绍先进的读书经验,同级别之间可以联合开展校际学生读书比赛活动,在多种形式读书活动中,使学生身临校园书香氛围中健康成长。
六、结束语
人才的培养,不应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应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对智慧的启发和身心的成长。学校教育必须引导学生真正喜欢阅读,使学生和名人对话,在书香中健康成长。阅读名人传记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远胜过教师空洞的课堂说教。然而,目前的学校教育,学生缺乏自由阅读的时间,大量时间在上课或者做练习,从而被动地接受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快乐地学习。因此,教师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配合一定的课外阅读。学校图书馆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资源开展个性化课外阅读活动,既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强烈欲望,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快乐地学习。即使对学习兴趣不强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也有助于改善他们课堂学习的状况。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高专;贫困生;心理扶助环境;实践活动
【中国分类法】G718.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何更好地帮助高职高专贫困生成才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个重要命题。特别是“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等案件的发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反思。本文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全面分析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成才所面临的现实环境,多渠道开展实践活动,努力创建贫困生心理扶助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高职高专院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
1.心理矛盾的冲突性
大部分贫困生能以积极的方式和乐观的态度把生活的压力转变成学习的动力,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获取奖助学金来改变生活的压力,相信困难是暂时的。但在独立的背后,隐藏着强烈的自卑和极度的敏感,在寻求帮助或接受资助时,经常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甚至不愿意参加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活动,心理矛盾冲突明显。
2.情绪上的低落、抑郁及偏激性
由于对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认识不够,他们总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导致情绪低落,内心烦躁不安,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同时由于生活中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衣食住行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水平,进而情绪容易发生偏激,往往认为事情总是他人错误在先,而较少先从自身反省。
3.人际交往上存在自我封闭倾向
由于经济条件等影响,贫困生在与人交往中往往表现出沉默寡言、孤僻、独来独往等自我封闭现象;同时由于不懂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怕同学、老师看不起自己,不接纳自己,在别人与自己交往时表现为多疑、敏感,以自我为中心,拒绝别人对自己的了解。
二、高职高专贫困生成才面临的现实环境
1.社会竞争激烈但高职高专院校文凭含金量不高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说,文凭含金量不高,社会认可度不高,而贫困生既没有较好的家庭背景,也没有足够的金钱作为后盾,同时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及能力相对于本科生还是有很大差距,毕业生找工作更加艰难。
2.迫于经济压力匆忙就业但工资水平不高
高职高专贫困生在校期间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往往要为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而焦虑。同时,就业形势的严峻让高职高专贫困生在求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人才市场的人才过剩现象迫使他们毕业时不得不尽快找到工作,故高职高专学生择业选择面较窄,从事多为服务类、销售类等起点相对低,待遇相对差的工作。
三、创建贫困生心理扶助环境实践活动探索
高职高专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其中贫困生自身的发展受到更多因素的限制。往往不够自信,承受着多方压力。在经济条件不理想的背后,还潜伏着更为严峻的“心理贫困”问题,特别是当前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同感较低,学生潜意识里压抑、自卑,有较大的心理负担。作为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心理引导为出发点,多渠道对贫困生开展实践活动,为促进其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扶助环境。
1.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创造“健康心理”环境
1开展团体性心理辅导活动。通过单个班级或合班授课,围绕大学生生命认知教育、诚信感恩教育、人际关系沟通等主题,让学生逐步认识自我,感化自我、升华自我,包括贫困生在内的每个人均能公平感受到被关爱的气氛,提高对所处班级的认可度及对周围人际环境的安全感和认可度。(2)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活动。重点关注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通过疏导、沙盘游戏、音乐等方法予以治疗,使其心理矛盾、个人情感或人际关系问题等得以顺利化解,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2鼓励贫困生参与集体事务管理活动,创造“自我扶助”环境
设立诸如学生宿舍长、班级或宿舍楼栋心理委员、校园文明行为监督员等岗位,将有能力的普通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纳入学生管理中,是提高贫困生自信心、增强贫困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贫困生组织协调能力的有效途径。身负集体事务管理工作职责的贫困生,通过个人努力工作,提高自身在学生群体当中的威信力,并逐步消除自卑、胆小、孤僻的心理。
3.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专业自助”环境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主,以艺术类专业为特色,学校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开展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利用学生手工制作能力突出的特点开展爱心义卖活动,将义卖所得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自助或他助;又如为幼儿园小朋友的演出节目义务设计服装等等。这些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修养,树立立足专业、自助成才的积极心理品质。
以上实践活动仅是高职高专贫困生心理扶助环境创建的初步探索,为贫困生的心理扶助提供了成功案例和活动经验,但是贫困生心理扶助环境研究是一个涉及范围广、因素多的课题,对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而言,如何因地制宜、坚持开展活动并积极提炼总结乃是今后贫困生心理帮扶研究工作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贫困生外显自尊调查及干预研究.党建思政德育.2012.总第228期.沈懋法,陈树婷
[2]高职高专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探析与干预.思政教育.张静,杨奇奇,李柯.
[3]高职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辽宁高职学报.VOL.10,NO.3.2008.王春霞
[4]2014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凤凰网. 2014年03月26日
鸟语花香的医院
2014年8月24日,大庆市阴雨连绵。调研组一行七人来到活动调研地——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三院)。这所医院是中国最早一批具有精神卫生专业的教学医院,承担着精神心理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回归社会、科研和教学等项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大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大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援助中心、国家重症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等社会公益性工作。
这所医院与人们的固有印象不同,它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医院,更接近于一所疗养院:简约的建筑风格、随处可见的人性化设施、满园花草丛生,像是一座充满诗意的花园。
8月24日下午,《法律与生活》记者参观了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病房。这里的病房颠覆了以往精神病院的模样,病房内没有栅栏,窗明几净,治疗室内有液晶电视,护士们带着患者在做各种康复治疗的游戏。此病房和正常病房唯一的区别是门口那道上锁的防盗门。
说实话,看到那些患者有时敌对、有时麻木的眼神,外来者难免心生惧怕。但当记者看到医生和护士们充满爱意、像对待孩子一样耐心而无隔阂地为患者做事时,内心感受更多的是医护人员对生命的尊重,不禁对他们肃然起敬。
随后,记者一行来到新建的被大庆人称为“心灵会馆”的“大庆市心理保健调适中心”。穿过调适中心的蓝色大厅,记者走人相关心理诊室进行参观。各式各样的诊室,是记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一天的时间,医学知识以爆炸式的速度递增,一个个医学词语出现在记者的脑海里,宣泄治疗、生物反馈、心理沙盘、MECT……眼前所呈现的精神病医院的景象远远超出了记者对精神病院的一切设想:从环境到人文,从专科病人到普通病人,各种规章、各种服务质的跨越均出自三院院长姜文海的超前理念。
高瞻远瞩的院长
“平易近人、学识渊博、幽默随和”是姜文海院长留给他人的总体印象。在这次调研活动中,他的超前理念令记者眼前一亮。他将系统的心理健康调适纳入专科医院的诊疗,“大庆市心理保健调适中心”的成功运转以及各类研讨讲座的有益尝试,逐渐引导人们转变对精神卫生的固有看法,让公众获取正确的健康理念。
谈及最初来到三院时的情景,姜文海院长感慨万千。1981年,姜文海从黑龙江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卫生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大庆。其间,他担任过大庆市卫生防疫站主任、市卫生监督所所长、市卫生局副局长。2009年,姜文海从大庆市卫生局副局长兼市卫生监督所所长的位置平调至三院当院长。
“精神病院”院长一职带给姜文海的巨大心理落差,让他一时间难以接受。姜文海明白,眼前这所有着42年历史的专科医院尽管历经多年发展,但与市级综合医院相比,仍明显落后。医院头上悬着的“精神”二字如同一个沉重的包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压得三院上下抬不起头来。
直到2009年6月的一天,独自一人去病房查看工作的姜文海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一名护士流着眼泪在喂一名患者吃饭,并一边喂一边说:“你别再打我了,我还得喂你吃饭呢……”当这名护士喂完饭从病房走出来时,姜文海看到的是一张被打青了的脸庞,听到的是令他内心颤抖的一句话:“谁让他是精神病患者呢。”
看到这名护士如此尽职尽责,得知这名护士和自己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姜文海心头不禁泛起阵阵酸楚。他不再踌躇,对自己说:“为了这些可敬的职工,我也要当好这个院长!”
观念陈旧、服务面狭窄、自卑心理严重、市场经营意识淡薄……这是姜文海经过一段时间对三院“会诊”后得出的结论,而三院现状的这一“病症”,并非三院所独有。
在2012年9月召开的黑龙江省精神病医院理论研讨会上,姜文海的一句话赢来阵阵掌声:“国内精神病医院领域有一个怪现象:有些人在业内超级自负,彼此看不起;在业外超级自卑,整体示弱。”
在我国,重性精神疾病发病率达1.47%,患病人数为1600万,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占人口总数的16.7%,中国公众的社会性焦虑情绪发生率超过90%,严重焦虑者达到34%……这些统计数字被姜文海挂在嘴边。从这些枯燥的数字中,姜文海看到的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转型背后,各类人群对心理精神服务的巨大需求。
熟悉姜文海的人告诉记者,他骨子里是那种想做事、不会凑合的人。而他自己说,无论自己做什么,“不管喜欢不喜欢,最后都会喜欢上”。
的确,姜文海以他独有的个人能力和魅力,让一个死气沉沉的精神病院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并赋予它新的时代特性。为了解决职工的待遇和编制问题,他一次次地奔波。对此,他说:“我没有求人的爱好,但我有求人的责任。”
“大庆市心理保健调适中心”从建筑风格到庭室设计,每一个细节都浸透着姜文海的心血,都展示着姜文海的智慧。在这里,患者被统称为“服务对象”,住院病区统称为“单元”,门诊统称为“心理室”。这里的医护人员不穿白大褂,他们有统一的制服。姜文海说,使用“去病化”的标志,弱化“精神”、“治疗”等与疾病相联系的词汇,让所有的“服务对象”没有任何心理包袱地在这里接受调适。
与此同时,三院成立了心理关爱志愿者协会,建立了大庆心理卫生网,与大庆市广播电台合作开办《心理时间》栏目,免费开通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咨询热线、老年心理关爱咨询热线;自办《大庆心理卫生报》,免费向市民发放;主动深入机关、学校、企业,开展公益性心理服务。
凭着姜文海的这股子倔劲儿,三院全体职工拧成一股绳,跨越式向前发展,走入了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领军行列。
六年来,三院甩掉了“精神”包袱,令人刮目相看:门诊患者人数从2008年的23165人次发展到2013年的86650人次,同比增长304%,2014年有望突破13万人次;住院患者人数从2008年的1441人次发展到2013年的4886人次,同比增长317%。如今的三院,床位非常紧张,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
2012年6月,在由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管理分会主办的全国精神心理专科医院管理年会上,三院作为与会者中唯一一个全国专科医院的先进典型,与全国的业界同行进行了经验交流。姜文海以《自信自强,科学管理,推进专科医院又好又快发展》为题作了报告,引发广泛好评。
在拓宽心理卫生服务空间的同时,三院的精神医学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也显露生机:与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北京回龙观医院等国内高水平的专科医院开展合作共建,与中国医科大学开展实验室合作,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等精神医学国际合作项目,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齐齐哈尔医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精神学本科学生。
姜文海常说,在医院,如果人人都传递一种正能量,聚集起来就会形成一种“势”。这种“势”一旦形成,“你不让他做都不行”。2013年,三院迎接三甲复评,很多没有通知周末加班的医护人员自觉地来到医院。由于参加的人多,食堂饭菜准备不足,职工们拿着馒头站在一边干啃,毫无怨言。他们说,那情景让人联想到当年大庆石油会战的场景。
随着“大庆市心理保健调试中心”的成功运转,三院职工从过去不愿承认自己是“三院人”到如今主动地向他人介绍医院的特色服务,从原来闲聊中被取笑的对象到现在成为人人敬重的“座上宾”,三院职工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姜文海常说的那句话:“与其让人可怜你,不如让人需要你。”
提及姜文海的梦想——建设幸福医院,他坦言,希望所有来三院的服务对象在医院充分感受到幸福,希望三院的全体职工在为社会服务中体验到职业幸福,希望三院的职工能为提供民众的幸福指数作出贡献。
如今,三院在飞速地发展,姜文海认为这样的成绩是全体三院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他风趣地调侃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最快只能60迈;动车跑得快,车头、车厢互相带,时速超过300迈。”
抑郁而亡的老友
姜文海反复向记者提及,希望借助舆论的力量转变公众对精神卫生的固有观念。这一期许的背后,是一件让他痛心的往事:与他结识长达30年的一位在大庆市人民政府工作的老友,于2013年大年初五因重度抑郁症而跳楼自杀。
每每提及此事,姜文海难掩心中的痛楚。其实,这位老友出现抑郁状况后,就被三院确诊患有抑郁症。当时,医院已经安排他人院治疗。然而,就在这位老友办理入院手续的过程中,遇到一位前来看望病人的熟人。当熟人问老友为何来三院时,老友羞于说出自身患有抑郁症、要人院治疗,只说自己也是来看病人的。随后,这位老友收拾东西后离开了医院。为了不让自己的病情被他人知晓,老友以失眠为由向单位请假,去外地一家综合医院的神经科求治。遗憾的是,老友的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最终,他选择了用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得知老友噩耗的姜文海心痛得彻夜未眠,连夜写下《干部更要重视心理健康》的文章,后被《大庆日报》整版刊登。姜文海认为,绝大多数的严重心理疾病符合心理亚健康一心理障碍一精神疾病一精神残疾这样一个渐进的变化规律;精神病医院的服务如果忽视了前期的预防、干预,只限于末端单纯的精神疾病治疗,势必会陷入与社会现实需求脱节的被动境地;在社会人群对精神疾病耻感一时难以消除的现实下,精神病专科医院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模式。
根据社会人群普遍回避“精神”二字、愿意接受“心理”的现状,姜文海提出“打心理牌,兴精神业”的发展理念。在这一理念下,三院确立了精神医学、心理医学、心身医学、综合医学“四位一体”的功能定位,确立了“做大心理、做优精神、健全功能、健全网络”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模式,确立了全方位、全人群、全过程的心理精神服务链条。
2011年,三院争取到政府资金,在医院总部建设一栋面积为1.52万平方米的心理大楼。设计前,建筑师问姜文海:“院长,您想盖一座什么样的大楼?”姜文海回答说:“你给我们设计一个不像医院的医院,人们走进来就开始心理保健和治疗。”
现已投入使用的心理大楼最终被命名为“大庆市心理保健调适中心”。在这里,想吃饭有幸福餐厅,想休闲有蓝色大厅,想观赏有景观字画,想倾听有背景音乐,想观看有高清屏幕,想健身有运动器材,想涂鸦有艺术手工室……
姜文海期盼人们能接纳和正视精神心理卫生。在他看来,唯有如此,像老友一样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被锁多年的患者
在三院调研时,本刊记者获知三院曾经救助了一名被家人用铁链锁了长达15年的精神障碍患者王某。王某的母亲向记者回忆起儿子得病的经历:1989年春节的一天早上,王某发现自家的小猪崽少了一只,家人分头四处寻找。经过半个小时的查找,猪崽没找到,家人发现不远处有人打了起来。家人走近一看,被打的正是王某。
原来,由于王某年纪小,去找猪崽时和对方说话的语气有些不客气,对方便以拳脚相向。自此之后,王某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奇怪,整天到处乱走,说话语无伦次,有时甚至大小便失禁。一个月后,家人见王某的情形不对,立即将他送至一家小型精神病医院进行检查。
后经医生诊断,王某患有精神分裂症,须入院治疗。经过近一年的治疗,王某的病情并没有好转,而长期治疗所发生的费用已经让王家负债累累。对于王某的遭遇,打人者只是在出事后象征性地给付了一些医疗费。不久,打人者便搬走了,毫无踪迹可寻。因无力承担治疗费,王某被接回家中。回到家中的王某精神状况越来越糟,脾气暴躁不堪。村里人每每见他从门口经过,都会反锁房门,生怕他进来闯祸。
让王家心有余悸的一次经历是王某竟然拿着菜刀闯入他的大哥家,扯过独自在家的嫂子,举刀便往她的头上砍去。所幸的是两人在撕扯过程中,菜刀偏离了方向,砍在了他嫂子的后肩上。自此之后,王某的嫂子看到王某就哆嗦。
面对儿子日趋严重的病情,王某的父母怕一时看不住,儿子会闯出大乱子。最终,老两口作出一个最不情愿的选择——锁住儿子。就这样,一条拴马的铁链绕在了王某的脖子上,并被上了锁。这一锁就是15年。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王某丧失了语言功能。
15年里,王某的母亲不知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为了让儿子安静下来,老两口轮流值班守着儿子。一看到儿子目露凶光,老两口就知道他要犯病了,于是死死地抱住他,任儿子咬、打、踹也不松手。王某的母亲说,绝望的时候,他们曾想过用毒药了结儿子的生命。但他们狠不下心来,何况这样做是违法的。因为儿子的病情,王家的生活苦不堪言,老两口整天提心吊胆。
当这件事情被记者报道后,三院选择伸出援助之手,“解锁”被铁链缠绕15年之久的王某。初到三院的王某满身污垢,护士一遍遍地为他梳洗,从不见人形的外表、蓬乱不堪的头发到存污纳垢的脚趾甲,全部被整理得干净整洁。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王某能重新开口说话了,并学会了写字。如今,经过三院和相关部门的协同救治,王某恢复健康后回归了家庭。
三院对患者定期回访,提供按期送药的服务。在调研过程中,记者跟随三院的工作人员下乡送药,来到位于偏僻山村的王某家。现在的他,虽然见到生人目光会有些躲闪,但可以和记者、调研组成员正常交流,还能干一些简单的农活。记者随访的另一名“解锁人”已经能自食其力地开拖拉机干农活了。他热情地和记者聊天,招呼记者吃他家种的水果。看到两名“解锁人”的转变,听到他们家人对三院的感激之语,记者为之感动,这是两个家庭乃至社会的福音。
在三院,作为调研人员的记者还感受到一份触动心底的极致震撼。
2014年8月25日,穿上白大褂,记者开始了一天的体验生活。上午,记者来到儿童心理治疗室,旁听了两堂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课。看到眼前牙牙学语的可爱孩子,谁会想到在两个月前,他们的世界只有自己,他们拒绝与外界进行交流。为了消除孩子的恐惧感,这里的医生穿着运动套装,针对两个孩子的不同状况,分别教孩子如何接纳这个世界。在屋内的—个角落,记者静静地听着医生一遍遍地强化记忆,耐心地教孩子交流的方式,不断强化每一个音节。顷刻间,记者的眼眶湿润了……
记者来到二病区即收治女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病区,看到一名的女护士额头上有一条深红色的伤痕。记者从护士长处得知,她是在照料一位新收治的病人时被其打伤。记者看到她忍着疼痛、含着眼泪坚守岗位,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胳膊,压抑着内心激动的情绪。事后得知,这样的状况每一名医护人员都曾经历过,甚至有一名护士长曾被一位新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用随身携带的小弯刀刺穿心脏不幸身亡。
三院之所以让人感动,源于它所承载的浓厚人文关怀和姜文海推行的“以德为先、以情为重、以理为公、以法为界”的管理理念。姜文海主张对别人“理直气和”,认为对别人宽容、信任、尊重也是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