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食品安全的隐患范文

食品安全的隐患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5 10:00: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食品安全的隐患,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食品安全的隐患

篇1

1. 食品袋里装玩具,不卫生

食品生产厂家抓住儿童喜欢玩具的心理,在食品袋里装入五花八门的玩具,如塑料戒指、手链、手枪、各种夹带图片的兑奖卡、美女图片等。

食品与玩具不是同一个厂家和生产线上生产的,对玩具也不可能进行严格的消毒,病菌很容易被带入袋中污染食品,而且装入袋中的大多是质量低劣的“三无”玩具。其次,食品袋中装玩具也极不安全,在很多地方都发生过小朋友买了装有玩具的食品,结果将玩具当食品吞下卡在喉咙里,轻者造成呼吸道堵塞,发生肺部感染,重者甚至发生死亡,特别是3岁以下的幼儿,辨别能力差,很容易发生误食。另外,食品袋中装玩具还会造成许多幼儿只想买玩具而不想要食品的不健康消费观念,食品中装入玩具或卡片,还容易造成同学间相互攀比等不良影响。

早在2000年8月,卫生部就曾发出紧急通知:严禁在食品包装中混装直接接触食品的非食用物品。

2. “五高一多”,营养不均衡

儿童喜爱而又畅销的小食品,大多为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和甜食。如油炸薯条薯片,虾条、鸡丝、鸡片、麻辣香干等,还有各种八宝粥、果冻、方便面、甜饮料,糖果蜜饯、冰淇淋等,它们大多是“五高一多”食品,即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糖、高盐、高热量、多味精。这些食品具有色彩鲜艳诱人,包装漂亮醒目、口味好,广告宣传攻势强等特点来吸引儿童。但是营养专家指出,上述食品只能作为休闲食品让孩子偶尔享用一下,孩子如果长期多食则不利于他们的均衡营养和健康成长。一方面孩子吃多了这些食品容易引起肥胖,有调查表明:肥胖儿童膨化食品的摄入量和喜好程度都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另外,这种加入多种香精、色素、甜蜜素等添加剂的食品,孩子吃多了会使儿童失去对食物本身味道的好感,容易使孩子没有胃口,从而引起营养不良。

3. 添加剂超标,不安全

果冻、八宝粥、饮料、蜜饯这4类小食品是孩子们经常食用的。2001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在北京、天津、广州3城市市场上购买了上述4类食品,并委托专业机构对其含人工合成添加剂的含量和标准情况进行了比较实验,测试结果却不容乐观。抽检的果冻有19个样品,共计7个品牌,有9个样品使用了甜蜜素,其中7个样品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抽检的蜜饯样品34种,涉有26个样品使用了甜味剂,甜蜜素超标的样品有13个,有24个样品添加了防腐剂,其中9个使用苯甲酸钠且含量超过标准。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防腐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只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它对人体便是无害的。但是,如果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合标准,那么它就会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目前不少小食品加工厂和“黑加工点”为使小食品达到香、酥、脆等特殊效果,常常用人工合成添加剂代替天然添加剂,或超量添加。超量使用人工合成添加剂可导致过敏、畸形、癌变或细胞突变。

4. 重金属超标,危害大

儿童体内的金属元素主要是通过食品来摄取的,而儿童小食品又是儿童摄取金属元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多数中小学生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购买食品更多的是根据其口味爱好,很少考虑食品的安全性,对重金属污染更是不甚了解。

最近,研究人员对采自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校周边食品店中的31种儿童小食品中Zn、Cu、Pb、Cd、Cr五种金属元素进行了含量测定。检测结果显示,儿童小食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尤其是铅、镉的污染。

铅、镉是蓄积性毒物,铅主要损害神经、造血、消化系统、肾脏及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儿童正处于大脑发育时期,血脑屏障不及成人健全,铅容易通过此屏障而进入大脑,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镉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造成肾、肝脏的病变,影响骨骼系统,使骨骼软化、变形、骨折、萎缩等。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强,他们较成人更为敏感,更容易受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危害。铅、镉在体内长期蓄积,会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产生更加深远影响,可能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生活质量。

TIPS:小食品花样繁多,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

1. 凉果蜜饯类,如话梅、凉果、蜜饯、果脯、瓜果干等。

2. 膨化食品类,如虾条、薯片、鱿鱼酥、蔬菜圈、爆米花、鸡味鲜等。

3. 肉干鱼干类,如牛肉干、牛肉脯、猪肉粒、鱼干、鱼片等。

4. 口香糖类。

5. 果冻类。

6. 干果类,如花生、瓜子、开心果、核桃仁、杏仁等。

小食品的味道大多较重。而儿童(尤其是婴儿)的口味与成年人的并不相同。一些让成年人觉得淡而无味的东西,恰恰更符合儿童的特点。当父母的出于疼爱孩子之心,总愿意把“好吃”的、“有味”的东西给宝宝吃。然而,这种疼爱的方式却不一定对宝贝的健康成长有益处。因为,除了口感因素外,儿童营养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高糖饮食会引起儿童肥胖。吃糖量多的孩子不仅易生龋齿,患多动症、忧郁症的比例也比较高(当然此处的高糖并不是一般所说的孩子吃几块糖)。高盐饮食对孩子也不好,它会增加儿童的肾脏负担,并对其心血管系统造成潜在的不良影响。现在,欧美市场上不少专供儿童食用的食品除了注明不含食品添加剂外,还常常特别注上不加糖、不加盐。

国外对儿童食品把关严

国外同样存在儿童食品安全问题。美国医学组织曾调查过一些美国儿童,发现其中11%的儿童在10??13岁患上高血压,这些儿童高血压患者在婴儿时期绝大多数经常吃过咸的食物。国外市场上出售的快餐食品,如油炸薯片、三明治、蛋糕、饼干等含盐量都偏高,为了使其松发和膨化,有的食品中还加有碳酸钠等钠化合物。这类食品有的从口感上可能觉得不咸,但含钠量过多。

婴幼儿食盐过多,无法自行排泄的钠会滞留在体内血液中,促使血量增加,血管呈高压状态,幼儿很可能年纪轻轻就发生高血压甚至中风。

为确保儿童食品安全,发达国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在美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就非常多,如《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公共卫生服务法》、《联邦肉类检查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几乎涵盖了所有食品,为食品安全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标准以及监管程序。在美国,如果生产和批发、销售假冒伪劣儿童食品,当事人除被判监禁外,还将面临25万到100万美元的罚款。法国甚至把生产假冒伪劣儿童食品的罪行与贩毒、军火走私一并列为“危害安全罪”。此外,美国的食品检验机构有大批高度专业化的专家,他们的工作包括检查食品公司、收集并分析样品、监控进口产品、检查售前行为、从事消费者研究和进行消费者教育等。

目前,我国还未建立儿童食品安全体系,儿童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法规起点过低,不成体系,造成了我国的儿童食品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

小食品,慎选慎购

儿童因年幼无知而无法理智地克制自己吃零食和挑选必要的食品,因此,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食用小食品,家长应当想办法控制孩子的零食和零花钱,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消费习惯,应尽量让孩子一日三餐吃好喝好,多吃米面等主食,增加鸡、鸭、鱼、肉、蛋、奶等副食,同时还要补充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做到均衡营养,对于各种花哨的“儿童小食品”还是少吃为好。即使要吃也需仔细挑选,谨慎购买。

在小食品选购方面要注意:

1. 选购地点。正确选择儿童食品经营场所,到具有经营资格、信誉好、讲诚信的商场、超市购买,不买地摊、街头巷尾或学校周边的“三无”食品。

2. 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要购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应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 是否适宜于儿童。并非所有质量好的食品都适合孩子食用,现在市场上许多功能饮料就不适合少年儿童饮用,还有一些含有咖啡因成分的食品同样不能让孩子食用。因此,在为儿童选购食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食品配料表。

篇2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安全隐患

为了能够较为深入完成本文研究,我们就需要明晰我国当下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而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调查,本文对塑料包装、纸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四种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材料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深入分析。

塑料包装材料带来的安全隐患。塑料本身属于一种高分子材料,其凭借自身材料重量轻、运输销售方便、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在我国食品包装领域有着最广泛的应用,但其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也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对于塑料包装材料来说,表面污染、降解产物、油墨等加工助剂是其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纸包装材料的安全隐患。纸包装材料本身能够制成袋、盒、罐、箱等容器,这使得其本身在我国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对于纸包装材料来说,原料本身受污染、生产过程中的大量荧光增白剂应用、多环芳烃化合物含量过高、油墨等加工助剂是其具体的安全隐患来源,这些也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金属包装材料的安全隐患。金属包装材料拥有着优良的阻隔性能与机械性能,这就使得其同样广泛应用于我国食品包装领域,不过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金属包装材料受酸性内容物腐蚀、自身表面涂料的迁移、镀锡薄钢板的锡溶出都会引发或大或小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也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玻璃包装材料的安全隐患。玻璃本身属于惰性材料,并拥有着光亮、透明、美观、阻隔性能好等优点,但一些使用着色剂的玻璃容易出现无机盐和离子的迁移,这就使得相关食品很容易受到污染,这一安全隐患也应引起我们重视。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安全隐患的控制方法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较为全面了解了我国当下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而结合这一隐患,笔者提出了具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安全隐患控制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围绕将食品包装标识纳入相应强制性标准、推动行业企业等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包装的重视程度等三方面展开。

将食品包装标识纳入相应强制性标准。对于将食品包装标识纳入相应强制性标准这一控制方法来说,这一方法主要使用各国家强制性规定,在食品相关包装材料上注明“食品用”、“不得用于油脂性食品”等标识,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相关安全隐患的出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也将获得有力支持。

推动行业企业等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对于推动行业企业等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的控制方法来说,这一方法主要是为了尽可能提升食品包装材料相关标准的透明与合理。笔者认为我国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安全隐患的存在本身与相关企业没有参与到食品包装材料标准的制定中存在一定关联,而如果扭转这一现状,这一标准的制定过程就将获得有力的技术支持,企业也能够在参与过程中加强自身对材料安全的重视,这种双赢就使得我国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将得到较好解决。

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包装的重视程度。对于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包装的重视程度的控制方法来说,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发挥消费者监督职能,实现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安全隐患的解决。具体来说,相关部门可以开通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安全隐患的举报热线或是网站,并施行有奖举报制度,这样就能够保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自发参与到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安全隐患的根除中来,我国食品安全自然将得到有力保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方法需要结合相关宣传展_才能够取得最为优越的效果。

篇3

近年来,随着“红心蛋”、“三鹿奶粉”以及“健美猪”事件的相继曝光,动物性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对于影响动物生产的兽药饲料的安全隐患也提到了重要日程,现代兽药饲料工业化的大力发展,日益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发展态势,人们对兽药、饲料的需求不断增大,而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场(户)及动物饲养规模场(户)、动物产品加工企业为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现了不少违法违规行为,对动物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形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维护健康养殖,保障人体健康,提高公众安全优患意识,特分析提出饲料兽药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1 兽药饲料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1.1 假劣兽药屡禁不止形成的安全隐患。现代兽药是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的,它无需对用药动物、动物产品的使用者和使用者承担安全、治疗和疗效的风险。而一些兽药生产经营户为了自身利益,置国家法规而不顾、生产、销售假劣兽药,而一些兽药使用者由于缺乏对假劣兽药的辨认能力,贪图便宜,造成用药失败和治疗无效,因而加大剂量、超时间使用,使其药物残留动物体内蓄积中毒死亡。病死动物产品人食用后造成人的不安全事故的屡屡发生。近年来,我们依法对兽药经营户进行专项整顿,逐户逐项逐品种进行检查,对违规产品进行没收销毁,对违法经营户进行处罚,并加大打击力度,但假劣兽药销售依然存在。

1.2 不懂兽药药理,盲目用药形成的安全隐患。由于乡村兽医、养殖户未经过专业培训,尤其是兽药药理培训和学习出现了一些只是从养殖书中学些皮毛:有的缺防疫员,防疫季节临时凑和:有的没事干,找本兽医书看一看就在村院中给动物治病:有的养殖户给自养动物治病就成了兽医:有的连药物说明书都看不懂就行医治病出现了百斤重的猪用毒霉素80万单位24支,甚至更大剂量应用:什么病都用抗菌素和解热药治疗有的养殖户给鸡饮水和治疗疾病时抗菌素药物按说明书规定量的5-10倍应用因此引起动物产生耐药性,是动物疫病无法防制和治疗,同时造成药物蓄积,在动物产品中残留,给人体造成损害。

1.3 滥用抗生素形成的安全隐患。一是饲料中长期滥用抗生素残留造成低水平积累,可使动物人体正常菌群平衡遭到破坏。非致病菌死亡、耐药菌大量繁殖而加重病情,如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使肠道菌群平衡破坏后,造成二重感染,导致中毒性胃肠炎或全身感染。众多研究表明,有抗生素药残留的动物源性食品可以对人类胃肠道的正常菌体产生不良影响部分敏感菌受到破坏,某些条件性治病菌可能会大量繁殖;二是饲料中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致病菌的耐药性增强,尤其是人畜共用的抗生素。细菌耐药性最大的危害是通过食物链转给人类,使人类染病,同时延误疾病的正常治疗或使治疗失败;三是抗生素本身的特殊毒性作用,主要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和生殖毒素性作用,如呋喃类、磺胺类等抗生素可通过诊疗而残留在动物产品中,进入人体,引发“三致”及影响生殖功能;四是干扰免疫作用,而呋喃唑酮、磺胺类、氯霉素类能起免疫抑制作用,动物免疫期间禁用上述药物,否则造成免疫失败。

1.4 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违禁药品形成的安全隐患。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有以下五类:①肾上腺受体激动剂:盐酸克林特罗、莱克多巴胺等;②性激素类:乙烯雌酚、雌二醇、甲孕酮等;③蛋白同化激素类:碘化硌蛋白等;④精神药物:安定、巴比妥等;⑤抗菌素类:氯霉素、呋喃唑酮、抗菌素滤渣等。

盐酸克林特罗,俗称瘦肉精,属B~肾上腺素激动剂,1998年香港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1998年宁波在14个饲养场查出违禁药品4000公斤,猪吃了含有B~兴奋剂添加的饲料能提高瘦肉率,但人食用了有兴奋剂残留的肉则会引起心跳过快,心悸胸闷,四肢肌肉颤动,神经中枢中毒,特别是心脏病史的人食用后,后果十分严重。但若为了拔苗助长随意在饲料中添加时会使动物中毒死亡。激素类药物进入饲料通过食物链可使青少年肥胖、性早熟,成年人骨质疏松会使人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残留激素、兴奋剂的动物产品人类长期食用可引起激素调节紊乱,精神类药物可使动物保持安静,限制运动,减少物质消耗,有利增重,滥用则后果十分严重,给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1.5 使用药物添加剂造成的安全隐患。目前,饲料中添加的药物添加剂主要有四种。防腐剂、抗菌剂、生长剂、镇静剂。其中任何一种添加剂残留于动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均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目前高铜、高锌添加剂就很有代表性。而铜、锌是动物生长必须的微量元素,高铜可使动物肝脏铜蓄积,使其食用价值下降,甚至造成人体中毒,长期饲喂高剂量的铜、锌排出粪便污染环境,造成土壤板结,水源自净能力降低,使水质恶化,水生物死亡。在养鸡中经常用于抗菌剂的药物一喹乙醇,在饲料中添加可促进动物生长,但它是一种基因毒剂,生殖腺诱变剂,有致突变和致癌性。

1.6 假劣兽用生物制剂,形成的安全隐患。兽用生物制剂属兽药范畴,而兽用生物制品的使用成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防线,特别是成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保障基石,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同时受到养殖户的青睐,随着规模养殖集约化生产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显得兽用生物制品的重要。兽用生物制品作为兽药中一类特殊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因畜牧兽医职能部门的综合监管不到位,给公共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一是销售混乱,谁都在卖疫苗,生产厂家、各级兽医站、层层商、个体兽医经营户都在经营疫苗,饲料推销户搭配疫苗,造成假劣疫苗“横行”,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如猪链球菌病等。二是假劣疫苗接种后照样发病,重大动物疫病久控不止,如辽宁黑山县使用假疫苗造成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短期内成片发生,造成上千万只鸡遭扑杀,损失达几个亿。三是含量不够,效价不高的疫苗不仅防不住病还扰乱了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干扰对其它应防疫苗的激活机制,造成免疫失败。疫苗致弱不够或灭活不全接种动物,其散毒极易造成环境深度污染,发生非典型疫病,如非典型猪瘟、非典型新城疫。劣质疫苗在防不住病的同时,还刺激动物机体促使病毒、病菌产生变异,形成亚型异株,导致原来的老病变成新面孔在动物中发病流行,极大的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难度,使得常规的疫苗无法预防发生变异的病毒和细菌。

1.7 兽用生物制品储存、保管、使用不当形成的安全隐患。兽用生物制品是根据各类动物、各类疫病、各类生物生理特性和不同要求进行保管、使用的,是有很强的科学性,必须根据说明书要求进行保存和使用,否则就会形成安全隐患:首先是按说明保管,一般冻干苗都在低温下储藏,灭活苗目前多为油剂苗,多数要在常温储藏,不能冻结,否则真疫苗变成假疫苗,造成免疫失败;其次进行疫苗效价测定,而目前县、乡、村所有用户都不经效价测定,购回就用;三是应符合免疫操作程序,应刺种的不得注射。

1.8 滥用生物制品,免疫程序紊乱形成的安全隐患。一是谁都可以使用疫苗,村兽医在用,规模养殖户在用,连一般养殖户几家合购一瓶疫苗也在用;二是滥用疫苗相当普遍。近年来,防猪瘟大多数用2倍量甚至10倍量,防鸡新城疫雏鸡用2倍量、4倍量的现象十分普遍;三是免疫程序紊乱,各种人畜共患的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和流行,造成的人畜死亡事件如猪人链球菌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病的发生。

1.9 动物性饲料饲喂反刍动物形成的安全隐患。研究资料表明:英国发生的疯牛病就是由于食用了由肉骨粉、骨粉等所配制的饲料造成的,为规避风险,农业部先后两次发文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或使用动物性饲料,我们也大张旗鼓的进场入户宣传,但动物性饲料作为开发利用的蛋白质饲料有其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养猪养鸡业中被广泛应用,在市场上被经营销售,形成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1.10 假劣霉变饲料形成的安全隐患。有些厂家生产的饲料不达标,为占领市场进行低价位运行,既扰乱了饲料市场秩序,又侵害了消费者利益;有的饲料经营户经营超保质期饲料,使其达不到配合饲料饲喂效果,导致动物疾病发生;有的将超保质期饲料返回原饲料厂,原厂换袋包装后又投入市场;有的饲料已霉变,霉变的饲料易产生黄曲霉菌等多种毒素可引起动物急性中毒而死亡,而慢性中毒,毒素在动物体内蓄积、致畸、致癌,通过食物链给人构成威胁。

2 消除兽药饲料安全隐患的对策

为消除兽药饲料安全隐患国家从法律法规及规章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造了良好的畜牧行政执法环境。从实际出发,笔者认为县以下消除兽药、饲料安全隐患应采取以下对策:

2.1 营造宽松的畜牧行政执法氛围。强化领导,履行畜牧行政执法职责,县级畜牧主管部门要给畜牧行政执法工作予以全方位支持,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要给畜牧行政执法工作创造条件,把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列入到工作职责中进行年度考核,以强化他们的职责,使畜牧行政执法人员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畜牧行政执法中去。

2.2 建立健全兽药饲料可追朔体系。要加强管理兽药饲料、兽用生物制品经营户,全面建立购销台账,在兽药、饲料、兽用生物制品使用中要全面建立登记制度及处方档案,做为畜牧行政执法人员长期的工作重点,不得疏漏敷衍,进行拉网式检查,每次检查都要有监督检查记录,并要经营户、使用户签名,真正达到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2.3 建立完备的兽药饲料专业基础培训制度。对经营户、使用户我们每年进行兽药药理、饲料知识进行基础培训,考核合格的发给“从业资格证”或“上岗资格证”,允许经营,形成一种制度,每年一次,以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和安全意识。

篇4

随着信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的普及度也越来越高,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更多的使用电子产品来储存信息。但是由于电子文档具有易复制、易传播、易修改等特点,数据信息也时刻隐含着被泄露的风险。因此,本文通过对电子信息产品的数据安全进行了分析,探究了预防和解决电子产品数据安全隐患的措施,希望能为广大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使人们在利用电子产品储存信息时更安全,也更放心。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品 数据安全 措施

1 提高员工素质,保障数据安全

高素质的数据管理人员是实现电子信息产品有效工作的基础,也是进行数据安全隐患防范的重要途径。所以数据信息管理人员,不光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基础之上,对一些敏感和隐私的数据信息应做到绝对的保密,妥善保护其不被盗取或者泄露。同时,由于大部分的数据信息都是通过相关的电脑软件来进行保护,所以还要对数据管理人员进行软件知识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操作各种保密软件,提高数据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2 数据常备份,防患于未然

数据备份一般包括两种:一是异地备份,即将数据备份到与本地计算机在物理上相分离的储存器上面,虽操作起来比较复杂、繁琐,但是安全性也高;二是本地备份,是指将数据备份到本地计算硬盘的指定区域中,其最基本的操作方法是在特定的存储器介质上来进行的,可以连接可移动的存储器,所以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快捷,但是缺点是安全性低。所以笔者建议大家不要嫌麻烦,最好是使用异地备份,这样在信息数据受到了损坏。无法读取甚至是无法恢复时,备份数据就能够派上大用场,通过使用数据备份恢复来找回过去的原始数据。

3 彻底删除数据,根除泄露隐患

在电子信息产品的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将数据进行删除处理。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而隐私的数据,为了保证其绝对的安全,所以必须要进行彻底删除。要想彻底删除数据,方法有多种:一是借助覆写,进行安全删除;二是可以下载安装一些删除软件,操作方便;三是使用第三方的删除方法来进行彻底的删除;此外,还有一些格式化工具通过对储存器的格式化来实现对数据的彻底删除。 既然是彻底删除,也就是说在操作完成后,这些数据是不能再恢复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彻底删除之前,一定要反复核对,以免错删了其他的数据,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4 定期进行杀毒,免受病毒侵害

电子信息产品一旦受到病毒、木马的入侵,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小的麻烦,所以定期对电子产品进行杀毒也是保障数据信息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用户在收到一些可疑的邮件或是短信时,一定要及时把它们删除,因为这些垃圾邮件和短信很大一部分都是带有病毒的。其次就是要在电脑和手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对自己的电脑和手机进行定期的体检和杀毒,使其免受病毒侵害。杀毒软件也要经常更新,这样才能防治新型病毒的入侵。这是目前来讲的两种比较可行、有效的杀毒方法。

5 手机信息保密,加固数据安全

手机的操作系统比电脑的操作系统更加脆弱,安全性能也要比电脑低很多,所以手机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信息数据泄露的危险也更大。所以大家要尽量少地在手机上处理一些的信息,在处理时也尽量设置密码或是使用一些保密软件进行加密。此外,不要随意下载安装来路不明的应用,因为许多的木马和病毒都会伪装成陌生程序的样子来迷惑用户,随意打开安装可能会造成手机失密。

6 采用数据恢复技术和追踪检查

当电子存储载体出现了硬件损伤,或是由于人员的操作不当,造成信息数据损坏或是丢失不见时,就需要使用数据恢复技术来对原文件进行恢复。数据恢复技术是针对数据的损坏和丢失所研发的一项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技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重新获取已损坏甚至是已经丢失的数据。一般的数据恢复方法有针对逻辑层数据丢失的、有针对存储载体硬件物理层数据丢失的、也有针对固件层数据丢失的。现在运用比较多的数据恢复软件有闪存数据恢复大师、SD数据恢复软件、黑匣子恢复设备等,其安全性和数据恢复的成功率都很高,而且适用于台式机、笔记本、硬盘、手机、L 盘、内存卡等多种电子设备的数据抢救,功能十分强大。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当遇到TB级这种的大容量的载体时,就只能采用更加专业和先进的数据恢复工具才能实现对其数据的恢复了。而且如果存储载体内部结构方面存在缺陷,或是由于存储载体读取程序受故障而造成的数据损失,用这种方法也很难实现对其数据的恢复。此外,当数据信息已经泄露之后,我们仍可以通过信息追踪检测技术进行敏感数据事件的分析(用户或者系统的行为)、报告数据的完整性受到威胁的分析,以此来追踪泄密的发生的来源,防止泄露的再次发生。此类相关技术包括叛逆追踪、入侵检测、审计等,可以起到“事后保护”的作用。

7 结语

信息时代人们对于电子信息产品的依赖性已越来越大,但它在我们带来一定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希望以上这些必须措施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参考文献

[1] 张延峰.了解计算机数据安全降低数据存储风险[J].硅谷,2011(14) .

[2] 张孝飞.数据备份在高校数字图书馆数据安全中的应用[J].情报探索, 2011(06).

篇5

关键词: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危机;原因;对策;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发展深度和广度都产生了巨大变化。快速发展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社会关系的调整速度,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矛盾突出,缺乏解决的有效途径,本文所要提及的食品安全监管就属于这样的问题。

中国的食品市场多年来一直比较平静,2008年一个“三鹿奶粉”事件打破了这份平静,食品安全问题开始走向社会大舞台的前沿。 “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染色馒头、牛肉膏、回炉面包、毒豆芽、石蜡墨汁薯粉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相继发生,让广大的老百姓一提起食品添加剂就胆颤心惊。 “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商务部《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目前上市食品安全状况逐年好转,但食品安全仍存在超标、法律法规缺失、检测及环保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沉重地打击人们的饮食信心……中国的食品怎么了?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暴露出这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说明已对当前社会造成了明显危害。

一.形成食品安全危机局面的原因

(一)消费者主客观认识不足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购买者在购买商品时,首先考虑的第一因素是商品的价格。较之目前社会购买能力来看,食品的消费比重仍占据着主要位置,重点还是低价的生活食品,对于高价食品往往不予问津。而低价往往带来质量的低下,这也就为“价低质次”的食品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再则,食品内在质量要求,并不为普通群众所普遍知晓,如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哪些物质是不能加入食品的、怎么通过网络查询食品的生产许可情况等等。既然不知,何来注意,所以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看不出“门道”。第三,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很多的食品制作方法是从古代沿袭而来的,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是不卫生或不安全的,比如,用松香给动物脱毛、用亚硝酸盐做肴肉等。消费者长期以来习惯了这些工艺制作的食品,认为这种做法的食品口感好、色泽好等,还没有能及时转变认识。第四、消费者对一些不法行为的不闻不问也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很多地方出现利用死亡的牲畜加工制作食品,周围的群众明明知道却不予制止,任由问题食品流向市场。当然以上四种是主要问题,还有如:认品牌不认质量、盲从购买等多种不足的存在。

(二)食品经营者的道德问题

当前很多食品经营者在营销观念上忽略诚信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中小微型的经营户对构建诚信经营的社会环境和经营意识显得更不在意。很多的食品经营者更注重的是如何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怎样获取更大的利润,至于诚信只是非物质的口号而已,可有可无。更有甚者,某些食品类经营户在明知食品有问题的情况下仍然昧着良心销售,比如在现实工作中查处的一些车站、码头地区的食品经营户,他们就干着“一回头”的买卖,反正来买东西的都是过路的,今天来一次,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来。唯利是图的思想将其仅剩良知冲蚀得消失殆尽,道德的防线被彻底冲毁。道德的严重滑坡,严重影响着我们的食品消费的环境安全,它就像一只无形的黑手,诱惑着食品经营者一步一步滑出正常的轨道,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可怕得后果。经营者的道德缺失引发了社会民众的强烈反响,曾有社会民众向执法单位建议,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和打造透明、诚信的行业自律规范,提出了食品安全管理“零容忍制度”,只要食品经营者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事故,就应采取最严厉的措施进行处罚,让其永不得翻身。

(三)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的品行和素质问题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食品,其最初形态都是来自于农产品环节,食品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到最初原料的影响。有部分农产品生产者片面追求产量最高化、产程最短化和利益的最大化,瘦肉精、硫磺熏剧毒农药等手段得到了“极致的滥用”,甚至出现了用有毒有害物质直接作为种植要件的行为。为了达到目的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无所不用其极,各种各样的非法恶劣手段纷纷登场。在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曾出现过农民不肯使用自己种的菜;还有为了防治菜地蛆,使用绝对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甲胺磷;为了番茄早上市,使用大剂量的激素类催熟剂进行植株处理;为了牲畜长得快、各类雌性激素类药物被大量滥用于饲料当中。这些都是受到利益驱动,全然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完全丧失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和做人的基本原则。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缺失的操守品行和基本素质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监管部门的体制和履职问题

食品安全的监管是复杂的行政管理体系,其具体实施涉及到二十多个职能部门,任何一个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或者出现监管缺位,都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食品安全监管讲究的是部门间的合力,然而在现行体制下,往往会因为部门的职责不同,监管环节不同,所调整的利益不同或部门性质不同等因素造成部门之间工作的不平衡性;在部门之间的监管还存在环节的交叉和盲区;同时很多部门的监管执法人员惧怕履职风险,畏苦畏难,进而产生了履职不力、推诿扯皮,甚至胡乱作为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对食品安全监管无法实现“全过程、多环节、各部分”的无缝监管。由于涉及的监管部门多,出了问题大家都有推得掉的理由,往往又出现谁都抓,又谁都不抓的现象,这也就出现了前阶段新闻报道的六个部门管不好一个豆芽的故事。监管部门虽对食品安全问题都很重视,但缺乏科学的方式、有序的过程和扎实的基础,顾此失彼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本无法实现完全监管。因为监管部门体制不足和履职的缺失必然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

(五)国家食品生产规范与标准相对落后问题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不但要求食品“好吃、好看、好闻”,而且对便携性、营养性、易储性也提出了更高需求。一些为食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改善食品的口感品相、延长保质期、提高营养成分指标的食用添加物质被大量的添加在各类食品,甚至形成了滥用的现象。同时,我们还看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也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比如阿斯巴甜、苯甲酸等。而与此同时国家的相关使用规范和生产标准没有能够及时得到修改,形成了“有监管无办法”的局面,特别是针对地沟油的检测标准至今仍没有出台。很多的食品标准制定过高,比如先前在速冻水饺的检测当中不得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只要使用猪肉就不可避免会出现此种菌种,为达到没有的目的就要大量使用抗生素,结果又导致了抗生素指标的超标。食品安全指标的过高或过低都在很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影响。

(六)食品经营的市场准入门槛过低

笔者在实际的监管工作发现,对于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的市场准入条件非常低,可量化的硬性指标只有距离污染源25米这一条。食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人的生命安全存在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食品的运输、仓储、柜面摆放和销售环境都可能都对食品的性质产生影响。我们在实际的检查中发现很多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小食杂店经营环境脏、乱、差,既是销售门店又是居家的卧室,有的甚至和农资商品在一起销售,由此看来门槛过低显然会对食品市场的安全问题带来不稳定因素。因为市场准入门槛的过低,导致食品经营户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组织分散、价低质次的状况,食品的品质安全的不到保证。

二.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原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伴随着各种社会问题深化而日益凸显,对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目前流通环节监管现状来看,效果不容乐观,监管工作忙忙碌碌,回头一看劳而无功。一方面监管压力到只气喘吁吁,另一方面工作成效力不从心。而分析想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监管中出现了单打一的局面,缺乏部门间、群体间的协作合力,没有能够发动全社会的作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食品安全的监管不是依靠哪一个部门或哪一个个人能实现的,实现社会协同,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社会管理格局的重要途径。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化管理必须确立一个基本原则:即部门监管为前提,社会协同作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通过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政府、社会、公民的三方共治。

三.创新举措,破解食品安全监管的难题

(一)必须依靠宣传发动。提高上市食品的安全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在商品的进货和销售环节构筑两道天然屏障,有效堵塞不合格食品上市流通渠道。

(二)必须依靠办案驱动。要规范流通领域的食品经营秩序,合理运用好办案手段,增强对经营者的震慑力,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到位。

(三)必须依靠重点带动。食品流通领域点多、面广、线长,在人手少、任务重的矛盾下,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可能什么都做了,但什么都不到位。因此,在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当中,一定要找准主要矛盾,通过“牵一发”去“动全身”。

(四)必须依靠创新触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食品经营主体和食品品种与日俱增,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再依靠传统的望、闻、问的监管方式,再依靠简单的地毯式的突击抽查,耗费的资源越来越多,监管效果却越来越微。因此,在食品的监管工作中,必须与时俱进,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五)必须依靠政府推动。保障食品安全,既是工商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与党和政府形象,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我们要以此为出发点,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借助政府力量,一方面,解决生产、消费环节的突出问题,减轻流通环节压力,另一方面,争取将部门工作上升到政府层面,扩大部门工作的公信力和约束力。

参考文献:

[1] 臧立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录民;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篇6

【关键词】品质圈;脑卒中;饮食管理

品管圈(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 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品质圈强调让基层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并在团队协作过程中发掘、分析及解决现实工作的有关问题[2]。我科于2012年2月成立“雏燕圈”QCC小组,运用QCC 的手法对我科饮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改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我科自2012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病人总数1287人,留置胃管病人146例。其中男82例,女64 例。年龄51 ~ 86岁。脑栓塞57例,脑梗塞56例,脑出血43 例,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目的 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疾病特点和治疗需要,结合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要素及我科医护人力资源、设施条件,提出开展个体化动态饮食管理,探索个体化饮食量表的制定方式与效果;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合理运用医疗资源,规范细节管理;建立品管圈, 吸引相关人员参与管理;从切实解决患者痛苦出发,从而达到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目的。

1.3 品管圈管理模式及实施对象 在自主自愿的原则下,完成圈员报名,最后成立了由7名成员组成的QCC 小组。选出1名领导能力及专业能力强的护师担任圈长,设辅导员1 名( 由护士长担任) ,根据各圈员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活动分工。随后,利用头脑风暴法产生此次品管活动的圈名―――雏燕圈。

1.4 品管圈管理目标确定及实施

1.4.1目标 为留置胃管病人制定每日饮食量表,拟定适合进食量及合理营养素搭配,以促进病人康复,重新规范留置胃管病人护理规范,提高病人满意度。 管理重点为提高护士营养搭配知识,落实病人宣教效果,留置胃管患者安全管理有效。

1.4.2品管圈活动组织与实施 病房分为5个护理组,各专业护士根据分管病人的特点从病人饮食管理、食物种类选择、各种营养素配给等处入手,与医师沟通下为留置胃管病人制定每日饮食量表,拟定适合进食量及合理营养素搭配,同时将相关知识加入科室健康教育手册,对重点病人进行重点宣教。将饮食护理知识缺乏作为重点攻关项目,首先邀请营养科主任进行专题授课,将病人饮食管理的原则、食物种类选择、各种营养素配给及脑卒中患者针对性饮食要求等内容对全体护士加强培训,同时在医师指导下各专业护士根据分管病人的特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加强巡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按时核查胃管固定情况;鼻腔粘膜是否受压;每次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定期检查病人饮食量与病人病情是否相符;随时检查病人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2 结果 通过本次QCC 活动,圈员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较大提高。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患者营养的保障,营养的供给能增强患者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3]。当饮食不当时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4],因此,饮食管理非常重要。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由于病情与治疗的特点,其饮食需要根据病情以及疾病的不同治疗阶段进行动态调整,从入院到出院患者的饮食会有多次改动,在改动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不注意,就会导致饮食管理的缺失。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这次活动证实,运用QCC 的手法对患者饮食进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

3 讨论

3.1脑卒中患者多伴随吞咽功能障碍,故留置胃管病人较多,但此类病人带管时间长,康复护理难度大,且稍有不慎就有发生误吸、窒息的危险。规范的饮食安全管理对保证医疗质量、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高品质的护理服务是新形势下对护理人员提出的要求和挑战,在实施品管圈管理中,我们以人为本,为留置胃管病人制定每日饮食量表,拟定适合进食量及合理营养素搭配,以促进病人康复,重新规范留置胃管病人护理规范 ,提高病人满意度,符合当代的生物- 心理- 社会的医疗模式的要求 [6]。

3.2医护一体化,医护共同参与病人诊疗 由于活动涉及面广,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高,需要圈内护士集体行动,协调一致方可实现。且实现护理人员参与患者治疗全过程的服务目标。

3.3留置胃管病人安全管理有效,护理并发症明显下降。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对临床护理管理有重要作用,护理领域应广泛推广应用品质圈管理[7]。本结果表明,我科施行的品管圈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提升了服务质量水平。

3.4QCC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性 开展品质圈活动,培养了护士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团队凝聚力,从而提升团队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8]。每个QCC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作用,讨论决策后,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工,实施监督检查,每个人都可以提问题和对策,既给予圈员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又体现了每位圈员必须对团队负责,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QCC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管理,融入了较多的护理文化内涵,如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等,较规范地使用质量管理工具,通过学习、实施、总结评价,再学习、实施、总结评价,如此循环,护士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服务意识随着活动的进行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沈崇德.以精细化管理之手塑造中医院品质之形―以后勤品质化管理构建中医院全新保障体系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 12) : 67.

[2] 刘庭芳,刘勇主编.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 - 3.

[3] 沈丽玲,冯素文,朱秀芳,等.品管圈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 2011,10( 10) : 907 - 909.

[4] 许晨耘,柯雅娟,陈如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房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 12( 1) : 20 - 23.

[5] 贾云华,徐建萍.临床护士营养知识、信念和行为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 2A) : 299 - 300.

[6] 林剑辉.浅谈品管圈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 丽水学院学报,2011, 33(4): 67-69.

篇7

关键词: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G478;R155.5

一直以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都是重难点工作,也是整体的食品安全监管薄弱部分,如何加强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消除食堂食品安全隐患,对学校管理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学校食堂食品的安全现状探讨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与应用。

一、当前我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缺乏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以约束,甚至缺乏膳食管理机构与相应的管理人员,食堂的经营与管理并不在学校重要事务管理工作中,大多学校管理者都将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而将食堂食品安全作为软任务执行,缺乏管理态度及执行力度[1]。其次,我国很多学校的食堂设置属于自管的类型,也就是承包管理经营,缺乏外界定时定期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长期的经营中不检查、不投入,将安全责任抛之脑后,还有的学校甚至将学校食堂当作赚钱的场所加以经营,出现严重的以包代管现象。再者,很多学校的食堂普遍投资较少,于是导致卫生条件差,而伴随着学校的发展与扩建,食堂的建设与管理却完全跟不上学校进步的步伐,尤其是一些地段偏远或城镇小学,录取的学生大多为农民工的子女,就更忽略学生对饮食的搭配与安全性。学校食堂的卫生情况不良,比如食堂的布局不合理,卫生条件非常差,各种设施布置简陋,食堂区域没有根据使用功能进行分区,在防尘、防蝇和防老鼠蟑螂方面的设施不完善,使用盛放饭菜的餐具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在操作上的不规范以及生熟不分等情况都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一些学校的食堂食品原料采购工作把关不严,没有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的索证流程,也缺乏相应的约束制度,在进货验收时流程不规范、不做账或做账不完整,特别是一些学校的食堂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以承包形式经营,为降低成本而有意采购卫生条件较差的原料,导致校园饮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最后是学校管理以及当地行政部门管理之间的协调性问题。学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而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往往点到即止,重指导,轻惩处,或是由于当地其他行政干预难以执行到位的监督,最终都会导致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情况管理不严。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教育行政部门极少监督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缺乏严谨的事故防范意识,再加上很多学校本身的注重成绩和教育、轻视安全和隐患的侥幸,更是没能肩负起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责任。

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模式研究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学校的校长自始至终都应该成为学校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重视完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工作,健全责任制,保证学校食堂提供的食品途径责任至个人身上,并由横向、纵向延伸拓展[2]。此外还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与检查,将制度实施落实到底,确保食堂工作者的培训率与体检率都能达到百分之百。

(二)强化研究,合理谋划

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需要与其他餐饮服务的安全监管工作相联系,并将其放到全局性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中去规划和研究,尤其在中考或高考以及夏秋季节等重要阶段时更要进行彻底的食物防毒工作。要将学校的食堂建设成为安全性工程,确保其硬件设施设备得到有效的改善,必须遵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以及《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一旦违反相关规定的,必须关闭重建,指导符合要求与标准为止。而学校食堂的重建或改建后必须得到当地卫生部门安全预防性的卫生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为学生提供食物。

(三)坚持原则,细节把关

坚持监管人与负责人统一的原则,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定期对食堂的食品卫生进行检查,同时进行不定期抽查,丰富督查形式,保证学校真正将食品安全的要求落到实处。要通过细节把关的方式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放到学校的发展任务中去,主要把好六关:(1)采购进货关,避免假冒伪劣的食物进入学校;(2)验收存储关,保证食品食用质量;(3)加工关,严禁因人为加工的因素而导致食物存在安全卫生隐患;(4)样品保留P,必须做好留样的工作,并以标准形式存放,做好相应的登记记录工作;(5)消毒清洁关,严格落实相关的消毒工作,遵循消毒制度,并做好记录;(6)食堂工作人员健康卫生关,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健康证以及培训资格证[3]。

(四)创新方法,整合机制

首先,学校必须实行定期的食品安全检查制度,以预防为主,监督学校在每周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全面排除安全隐患,杜绝食物中毒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各餐饮服务部门也要对安全卫生工作进行抽查,针对就餐人数的配套设施以及硬件条件等情况进行全面整改。其次,要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针对食物中毒情况有合格的应急处理预案,同时紧抓专业培训和演练,提高实战能力,提升处理水平。再者,要坚守严格执法的原则,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的模式,保证学校食堂的分级率为100%,并建立食品安全的监管信用档案,有不良记录的单位不但要依法查处,同时还要进行重点的监管。最后,要真正落实学校负责人制度,从整体上强化学校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应该成为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管理工作,学校管理人员必须对食堂的食品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抢抓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对食品卫生安全的联合性检查,加强监督作用,落实责任制,全面消除食堂食品的安全隐患,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饮食环境。

参考文献:

[1]朱艳红.大同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6,2(32):79-80.

篇8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 食品安全 科技创新体系

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是随着人们对已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深入研究,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多、更深入的对食品问题的知识而不断加深的。因此,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理解的加深,食品安全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

1、食品安全内涵的发展

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世界粮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在其中第一次提出“食品安全”的概念。

200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将食品安全定义为:“食品安全是指所有那些危害,无论是慢性的还是急性的,这些危害会使食物有害于消费者健康。”在对这个定义的注释中,特别强调“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两词有时会被混淆。食品安全是不可协商的,质量概念则涉及那些对消费者而言的其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既包括那些负面的性状,如腐败性,污染物,变色,变味等,亦包括那些正面的性状,如食品的产地、颜色、风味、组织状态,以及加工方法等。

2009年2月28日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可见营养要求也渐渐被包含进食品安全的范畴。

一般认为,食品安全是食品中不应包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不安全因素,不可导致消费者急性、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不能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食品安全的范围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食品安全在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餐饮消费等环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2、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与发展规律

科技创新能力在微观层面上是指企业、学校、科研机构或自然人等在某一科学技术领域具备发明创新的综合势力,包括科研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研发经验、研发经历、科研设备、经济势力、创新精神等七个主要因素。其中专业知识水平是科技创新最基本的条件;知识结构是本单位科技人员具备相互配合所需要的各有所长专业知识;研发经验是科技人员及本单位从事某一领域科技攻关研究和开发的成功经验和成果;研发经历是科技人员及本单位从事某一领域科技攻关研究和开发的时间和空间;科研设备是本单位开展科研试验需要的硬件设施;经济势力是本单位开展科研试验和相关活动需要的经费来源;从宏观层面上,科技创新能力是指由创新主体结构、创新组织结构、知识管理水平、分配制度、风险控制能力、知识产权保障制度等组成的科技创新机制的综合能力。①本文认为,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科技创新体系,应该由基于不同职能的相应研究管理机构体系,作为研究资金的投入体系及国际合作交流体系与社会食品安全知识体系四个部分共同构成。

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既植根于民族的精神文化之中,又存在于社会的法制体系与政策环境建设之中,同时受到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服务食品安全的科技创新体系,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社会性和长期性,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2.1 保障食品安全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依赖于有效的激励和资金投入机制的形成 形成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方面资本投入为辅的格局。国家财政在基础研究的风险承担上,社会资本在发现市场和民众需求方面,是相互补充和影响促进的作用。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食品产业命脉的领域要积极作为,加强支持和协调,总体确定技术方向和路线,用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等抓手,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高新技术的产生和使用有一定风险,需要相应的投资体制来保障其顺利进行。

2.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保证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食品种类多样,加工方式不同,贮藏、包装要求各异,对食品安全的技术研究要求也具有多样、复杂的特点。高新技术可以提升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和速度,使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监管鉴定效率大幅度提高。科学从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研究成果推广、国内外技术合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预警机制研究等多个层面支撑和引导着食品安全,科技对食品安全的保障是全过程的,不间断的。②

3、建立解决食品安全的科技创新体系

3.1建立食品安全研究机构独立于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体系

我国的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其主要职责是:依法承担食品安全相关工作,组织拟订食品安全标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拟订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指导规范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共场所、饮用水等的卫生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组织查处违法行为;督办重大医疗卫生违法案件。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所能主导,各地区和各级食品安全管理与科研机构需要一个统一完整的协调机制。

3.2 构造食品安全科技研究与群众科普相结合的社会知识体系

群众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提高,是对自身消费权益保护的有力工具,也是对管理机构食品安全管理的有力补充。及时发现食品安全事件隐患或者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才是及时处置食品安全事件的关键。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改变仅以价格优先的购买价值观,向质量和价格并重的方向转变,使消费者自觉地购买安全、无公害食品,引导公众自觉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注释:

篇9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所用数据来自北京农学院国际学院学生们,他们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3月在北京城区的大型超市(如易初莲花五道口店、沃尔玛宣武门店、家乐福中关村店等)和居民生活社区,以方便取样的方式对超市购买食品的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共收取有效问卷600份)。由于是非随机抽样,所以本次调查不具有广泛性,但可作为以北京为代表的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态度的初探调查。为了保证问卷的严谨性和完善性,在正式取样之前进行了30份预测试调查(有效问卷的5%),通过测试结果来对问卷进行完善,从而增加了调查问卷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对于预测试和正式调查结果均采用SPSS11.5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缺少数据采用样本均值替代法进行处理。

结果分析与讨论样本人群特征分析

样本人群大部分年龄在19~65岁之间(占83.8%),其中大学(大专和本科分别占25.5%和40.3%)及以上学历(8.3%)占了样本人群的74.1%,这表明多数被访者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主要样本人群月收入集中在5000元以内(85.5%),男女比例为48.5:51.5,这表明城市中做家庭日常食物采购的女性要略多于男性。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及日常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关心程度

在本次调查中,52.7%受访者非常关心食品安全问题,22.8%的受访者会时常关心食品安全问题,只有少数被访者(10.8%)对食品安全问题不关心。本次调查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从1分到5分)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心程度,以及在购买食品时对食品信息的关心程度进行评价(表1),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安全,健康的食品已经被认为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元素,因此食品厂商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T-检验结果(表2)表明男女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是一致的。一元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表明,不同的年龄、收入及受教育程度组的被访人群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上有不同的看法(在各人口变量组之间有明显差异显示)(见表3,p<0.05)。其中45~65岁年龄组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最高(m=4.38,sd=1.03),而18岁及以下年龄组的青少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最低(m=3.52,sd.=1.33);消费者随学历的升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略有降低,月收入在1001~3000元(m=4.28sd.=1.11)及3001~5000元(m=4.23,sd.=1.01)的消费者最关心食品安全问题。

消费者对目前市场食品安全状况的满意度

调查表明被访消费者对目前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的满意度不高(m=2.73<3)。T-检验结果及一元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的消费者对目前食品安全的状况的满意度基本一致(见表2、表3)。不同收入的消费者对目前食品安全的满意度有明显不同,其中月收入在5001-10000元的消费者与其它组别相比较,其满意度最低(m=2.51sd.=0.97)。

消费者对于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的关心程度

如表1所示,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防腐剂、色素及其他添加剂,农兽药及化学物的残留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此外,消费者对食品的原产地、厂商及经销商的信息也很重视。一些消费者也表示会关心食品的盐、糖,脂肪等成分含量,但大多数不太关心食品是否有转基因物质或者运用了转基因技术(GMT)(m=2.89<3)。

T-检验(表2)结果显示,女性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购买食品时,比男性更加关心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m女=4.56,m男=4.38)及农兽药和化学物残留(m女=3.51,m男3.37)等信息(p<0.0 5)。一元方差分析(表3)表明消费者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关心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另外,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信息的关心程度也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45~65岁年龄组的消费者最为关心(m=3.77,sd.=1.14),18岁及以下的青少年最不关心(m=3.02sd.=29)。从表3中可以看到,不同教育程度的消费者对于产品原产地、厂商信息的关心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高中及以下组更关心产品原产地及产品厂商(m=3.65,sd.=1.15),研究生及以上组对上述信息的关心度较低(m=3.18,sd.=1.12)。不同收入的消费者在生产日期,保质期、农兽药,化学物的残留和对添加剂使用的关心程度有显著差异(P

多数消费者认为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最大

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生产加工环节被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是最大的隐患环节(67.0%),因此,食品生产厂商一定要严格控制食品生产中的安全,生产出高质量的食品,让消费者放心。其他消费者则认为,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环节依次为种植养殖环节、消费环节和批发零售环节。这表明要生产出让消费者安全放心的食品,有关部门需要控制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获知渠道及对信息来源的相信度

当前,消费者获得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渠道依次为电视、报纸、互联网和朋友之间的谈话,这再次说明了媒体是传播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工具,在监督食品安全和教育消费者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此次调查显示,大多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息最具有信心,此外一部分消费者还相信科研机构和专家提供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

消费者是否会再次购买曾经因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而被曝光的食品

调查中48.3%的被访者表示不会再次购买,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或是对厂商失去信心,或是对此类产品产生恐惧,或是对政府的监督失去信心。而47.0%的被访者表示也许会,他们会再次购买的原因或是有权威报道证实已经没有问题了,或是时间长了风波过了,或是厂家声明已经没问题了。

消费者对未来食品安全的信心

消费者对未来食品安全的信心度均值为3.32。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的消费者,对未来食品安全的信心度基本保持一致。有一半以上的消费者(53.8%)表示对未来中国的食品安全有信心或者是充满信心。

结论

调查表明了大多数被访城市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尽管多数消费者对日益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感到失望,但仍有超过一半的消费者,对全社会积极改善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持有信心。因此,我国政府部门要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相关企业也要着力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从而树立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存在于食品链中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环节,特别是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因此,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从农场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重视与控制起来。

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息十分关注,尤其是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药剂残留、添加剂使用情况等信息,并且不同性别,年龄、收入、及教育程度的消费者对这些信息的关注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篇10

关键词:食品安全 安全保障体系 食品现状

一、食品安全的涵义

食品安全是指食物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会严重的影响着人体健康。食品安全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食品的供给,主要是指食物是否充足,能否解决人们最基本的饮食问题;第二部分是指食物的营养和卫生安全是否达标,人们摄入的营养物质是否能够满足人体的基本需求,食品卫生是否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安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而我国的食品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这些问题也日益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我国老百姓也把目光凝聚在了食品安全上,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食品安全的投入,健全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

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1、国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我国国民食品安全意识的薄弱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国民基本没有什么专业的食品安全理念,对于食品安全的了解大多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平常生活中,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什么时候吃都是没有深刻认识的,在我国卫生组织的报告中,由于误吃误食而导致食物中毒的人群在食品安全隐患中占绝大部分。所以国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制约着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健全发展。

2、食品生产加工存在漏洞

(1)食品原料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来源在食品原料方面,由于我国农产品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等化学物质,导致食品原料中残留大量的化学物质,而这些含有化学物质的食品原料又直接进入食品加工厂,这就导致了生产出来的食品本身就含有有害物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食品加工问题

食品加工厂是食品的直接来源地,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由于市场监管的疏漏,部分食品加工厂没有有效的承担起社会责任,为了谋求私利而置人民的安全于不顾,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程序,对食品原料没有把控,在加工过程中私自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没有保障,这就直接导致生产出来的食品本身就存在严重的食品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食品直接流入市场进入消费群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3)市场流通问题

食品在市场中流通之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在流通中会出现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另一方面过期、变质、腐烂的食品经过简单加工就会再次流通到市场中,这就导致市场上食品质量层次不一,优劣兼备,再加上人们自身对食品安全辨别能力的薄弱,这就导致食品流通市场问题严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安全。

3、食品监管力度不严

食品监管不严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在我国由于食品监管部门比较繁多,这就导致了我国食品监管出现多部门监管,重复监管,无人监管的现象发生,由于部门的繁多,导致了监管效率的下降,监管责任的不清晰,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部门之间不是想着怎么解决问题,查找原因,而是如何为自己推卸责任。这就为那些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的企业、个体提供了可趁之机,进而加大了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

4、食品安全法不健全

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发展比较缓慢,法律法规还在不断的健全完善中,食品安全检测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导致了各地区食品安全准则的实施标准各不相同,地区的检测差异又会导致各种食品安全隐患的出现,例如我国各地的矿泉水检测标准和我国的自来水检测标准不一,这就导致了矿泉水安全事件的频繁。标准的不统一也造成了我们在进行食品挑选时,不知道如何选择。

三、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体系途径

1、根治源泉,监督生产

食品问题的根源是食品源头和食品加工。在食品源头方面,建立完善的食品监督体系,要对食品的原料进行根治。农业是粮食的根源,而农药又是粮食的催生剂,所以国家应该加大对农业无公害药品生产的投入,加大绿色农业的生产规模,引导农民走向绿色发展道路,这样才能从根源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另外,食品的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食品的加工生产环节,因此食品生产工厂要做好自律工作,严格把控食品市场的各个环节,注重食品卫生,严把食品安全问题。

2、加强市场监管,做好两手准备

市场监督管理对食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我国食品制度的发展状况,国家应该进一步的完善健全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制定一套标准的食品安全监察体系,对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责任划分,明确监管责任,做到严格把关。要把我国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经济无形的手相结合,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

3、健全监督体系,拓展监督渠道

加强食品安全,就必须不断的增强国民的安全意思,提高国民对食品安全的了解。一方面要加大食品安全的国民教育投入,提高国民的认知程度、自我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拓展市场监管途径,拓展监管渠道,要加大国民监督的力度,做到政府、企业、国民三方监督相结合的全面监督法。这样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食品安全还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生产环节、加工环节还是市场监管环节,都需要进一步的健全完善。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伴随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投入力度也不断的加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在日趋的完善,希望我国食品安全体系能够尽早的健全完善,让国民能够真正的放心饮食。

参考文献:

[1]论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完善[D].张晨博.华中师范大学,2009

篇11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组员由学校行政成员、各班班主任组成。明确了由各班班主任为具体实施人员,为开展好食品宣传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方案具体,目的明确

围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食品安全国旗下讲话,食品安全教育课等活动,以主题班会、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大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氛围。

三、活动内容丰富,效果明显

1.在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中,各班利用班级微信群,向家长宣传食品安全的知识和正确的饮食观念和食品安全观念。使他们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人人关心和支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2.各班利用晨读、班会课等形式向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总务处每天都对食堂员工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3.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家委会成员加强对学校食堂巡查力度,并对食堂进行了多次全面的安全大排查,仔细查看了各类食品的质量、保质期、购货凭证等,杜绝各类安全隐患。

篇12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扫雷工作取得实效 

为切实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提升我镇农村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从2016年6月至11月份起开展为6个月的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扫雷”专项行动。沣水镇食安办高度重视,精心的安排部署了此项活动,成立了以镇食药所为主体的“扫雷”行动小组,制定了《沣水镇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扫雷”行动工作方案》,统一思想,责任明确,狠抓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工作开展情况 

1、调查摸底 

通过摸底调查,我镇餐饮单位共有15家,学校食堂(含幼托机构)15家,食品生产企业3家,食品流通商家60家,。

2、“扫雷”隐患排查 

此次行动主要是以农产品质量源头、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摊贩、乡镇集贸市场、农村中小学校园及其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和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农村集体聚餐等高风险业态为重点业态,以农村食品消费高风险时段和节日期间为重点时段,认真查找和梳理农村食品问题多发、易发等重点区域的食品生产经营突出违法违规问题和陋习顽疾,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制度,切实加大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重点隐患专项治理力度,有力净化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环境,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总体水平。 

3、抓好日常监管及食品市场专项整治 

上半年共开展了如下食品安全扫雷隐患排查工作:暑假期间、“两会”期间食品安全检查、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主体普查、2016年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工作宣传活动、“五一”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2016春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查、开展生猪、牛羊肉、豆类经营市场专项整治、生产加工环节食品标签标识专项整治等工作。共出动了执法人员120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280户次,食品生产企业9户次。

篇13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6月17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XX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工作的通知》(X食安办发〔2020〕X号)要求,结合我县政府食品安全办的工作要求,我乡自行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过程

(一)为深入开展此次调研,全面了解我乡食品安全情况,我乡组建食品安全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由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乡兽医站检疫人员、协管员和信息员组成。加大对农产品安全的监管力度,针对农村集市和餐饮店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监管。乡兽医站检疫人员对市场上销售的肉类产品进行了检验检疫,切实打击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乡农推站对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健康”。

(二)抓整治,重宣传,促进食品安全质量的提高。六月来我乡野生菌陆续上市,百姓自采自食加大了食品安全事故的隐患,我乡及时预防野生菌中毒有关事项的通告,充分利用张贴宣传画册、公告、发放宣传册子等形式告知群众加工食用野生菌过程中要认真挑选、清洗,不要凉拌生吃,要炒熟煮透后再食用;每次只加工和食用一种野生菌,避免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产生有毒物质。提醒辖区内的餐饮经营单位餐饮经营单位(户)严把野生菌的采购关,建立和掌握野生菌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严格执行用沸水先煮漂等安全的烹调加工方法,并留样备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检查学校食堂、集体食堂、工地食堂、婚丧宴请、大型会议等群体性聚餐的地方,严格告知负责人严禁加工烹饪食用野生菌类,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二、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看来,当前我乡食品安全监管处于有序状态,食品安全真题水平有所提高,同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一)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和诚信经营意识有待提高,经营着法制意识淡薄,追求利益而忽视管理,部门餐饮商户卫生状况差。我乡豆制品制作商户都为家庭作坊式,加工设备简陋,加工工艺简单,环境卫生不符合标准,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隐患。

(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有待提高,由于消费群体层次的不同,导致群众食品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层次不齐,有的群众因价格便宜而忽视食品安全问题,有的买到不合格商品,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依法维护自身利益。

(三)食品经营点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较差,进货制度不健全,过期食品不及时销毁,散装食品进货日期和保质期标识不完善。一些销售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由于超市人员流动性强,一些销售人员上岗前大都没经过正规培训,也没有进行正规体检。街头饮食摊点的卫生状况堪忧,对碗筷等用具消毒不达标,容易病从口入的隐患。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培训,加强从事食品经营的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健康体检,增强商家对保障社会食品安全是责任意识,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入口关。

(二)加大宣传力度,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多渠道,多形式的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食品安全和群众自身防范意识。

(三)加大具有执法资格人员对食品生产销售点的检查力度。

篇14

关键词:市场经济;食品安全;经济发展;监督

一、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1.经营方式落后

在我国,农业生产及经营方式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从规模上来讲,是比较散乱的,因此大多数的农业经营很不规范,没有形成整个行业的经营标准化和规范化。其次,相对于另一方面来说,对于农业生产和经营需要国家的管理者才能为何生产标准和规范,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相对较落后,打击违规食品安全的行为还不够,影响了食品行业在市场中的地位,造成了一些安全隐患。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其发展是长期艰巨的一项任务,需要不断努力才能逐步完善。

2.不良企业利益驱使

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是食品的生产,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而忽视自身所具备的的社会责任感,采用劣质原料或者添加有害物质导致经常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致使食品质量差,并且违反市场规律,造成恶性竞争。其中,地沟油事件就是不法商贩为了获得低成本高利润而进行的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铤而走险,这样的问题所在就是由于社会上的经营者为了单纯追求利益而不顾客的健康问题,导致整个行业恶性竞争,并且市场环境恶劣,自身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3.监管不到位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监督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确保食品安全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政府对于企业食品生产及经营的监督力度和管理力度。监管者的职责在于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当发现某些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时要及时制止并采取相关措施遏制违法行为。由于政府对于自身职能的认知不足,更恶劣的是有些政府和企业之间还存在着利益往来,致使监管出现漏洞,给恶劣经营者以可乘之机,造成监管体系的不完善,监管手段及技术都比较落后,缺乏对于企业长期有效的监管抑制,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

4.食品检测技术、体系落后

食品安全中对于确定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来对食品进行检测。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涉及到需要的行业,所以要进行多方位,针对不同的流程需要作出各方面的检测和评估,这些要求对于第三方机构来说是其需要发展的不断追求,要满足这些要求,第三方机构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多方位的了解食品行业的新兴技术,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检测要做到公平公正,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是很欠缺的。

其次,对于食品行业,需要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和体系,不能杂乱无章,没有标准统一的体系很难做到对于食品安全严格的审查,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定为不够高,不够清晰,机制也很呆板,执行困难。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特征

1.对食品原料供应源头控制不足

食品原料供应源头即食品生产的过程,这其实是对生产食品的源头农业生产问题的探讨,在这个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大多是对农作物使用农药和化肥不规范所造成的监管不力,致使生产者只顾生产出外观好看的农作物,而把过量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渗入到了食品中,这些都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由其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需的食品众多,如蔬菜水果等,都是很少经过加工就直接进食的,都有可能造成危害。如果对有害物质控制不够的话,有时候会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又例如在对家禽、家畜和水产品等生物注入过多的激素、抗生素等有害物质,会导致这些生物体内会生成大量的耐药性细菌,由此会进一步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另外对于土壤农作物来说,忽视有害的土壤危害,造成重金属含量超标,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造成农作物粮食中重金属的堆积,在一定的时候就会造成人们慢性中毒反应。

2.食品流通的监管不完善

在我国,由于食品的生产及经营范围较为分散,监管不到位的地方,如人烟偏僻的地区等,不法经营者利用这种情况避开检查,建立一些黑作坊,都是对食品安全危害的隐患。另外在农村地区,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意识还不够,卫生知识缺乏相关专业认识,一些生产经营者无法达到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另外在一些农贸市场中,卫生相当的差劲,市场中人群嘈杂,食品袋或者食品容器等不卫生,都容易造成疾病的滋生与传播;超市中容易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有食物的标签不规范,对于过期的食物处理不当,食品的保存及环境卫生设施都易出现问题,还有产品的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问题;学校及学校周边中人群较多,并且分散,如果对于食品的安全监管不到位,还会造成大范围的恶劣影响。

3.食品的加工和质量问题

为了增加食品的美观性及其保存的期限,一些成产企业往往会往食品中添加化学成分,长期过量使用,或者在加工的过程中,使用劣质的原材料等降低成本等等,超过食品安全标准,这些质量问题都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针对比较热门的转基因食物现在还未得到专业的相关证明,也不能确认其食品安全性。

三、我国食品安全危机的社会影响

1.政治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都离不开食品安全的稳定。过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会造成社会和谐发展,影响到我国的经济政治的建设,使得群众对于政府监管的不信任等恶劣影响。因此,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构建一个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的、食品安全的和谐社会,坚决打击危害社会安定等行为。食品安全问题造成民众对于政府和社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降低,危害社会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秩序,破坏社会的稳定。

2.经济方面

忽视食品安全问题,还将导致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方面,食品问题首先伤害的是人体的健康,严重的时候还会危害到人们生命健康,这就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力损失;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还会造成贸易出口困难,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所有行动都收到关注,食品贸易也属于国际性贸易,食品安全问题会危害到我国的食品在国际上的口碑,导致我国出口贸易严重受损,国家形象也会下降,这就对我国的农业、食品行业都造成严重影响。

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第一,要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检测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食品安全问题的改革,增强经营者法律法规意识。在监管上,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强制性手段严厉打击不发分子包括政府人员、企业经营者、消费者所有与市场相关的人员。各地方也要完善自身的法规,全国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合理制定标准,要符合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第二,要加强政府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整顿力度。严防腐败分子对食品安全行业的破坏,从食品生产到加工再到最终的产品各个环节都要加强对其的检测和监督,监管和经营的责任负责要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是身上,问题出在哪一部门都要进行惩罚,要使监督部门各司其守,逐步形成监督的专业化。

第三,增强食品安全信息的流畅性。消息的滞后和信息的不通畅都是导致市场对于食品质量控制不统一的原因,信息的通畅会引导行业规范,因此需要在现代互连网社会,利用信息时代的优越性,增强互联网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传播,使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及监督者都能够实时掌握食品安全信息,使得大众对于食品做到放心。

第四,提高食品生产技术水平。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生产水平还不够高,对于食品流程的监督把控很难做到规范化,制定的严格的质量生产标准,监管力度要大,从原料的加工和生产就做到严格的监管个把控,这样才能逐步完善行业规范,提升食品生产技术。其次还要引进先进设备,这对所有安全生产及经营都具有强大的保障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食品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都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也不断提高,衣食住行方面都伴随着较高的要求。社会的变革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和自身的问题。现阶段引起人们较多专注的有食品安全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当做出及时的思考和应对对策,努力提高我国在食品生产与经营方面的技术水平,对食品的监管也做到严格规范,整顿治理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实现对食品安全的社会科学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赵睿.食品安全与经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3(05).

[2]张强.浅谈食品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医学动物防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