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的专业范文

建筑工程的专业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建筑工程的专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建筑工程的专业

篇1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建筑工程预算》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以市场现行建设工程定额(消耗量标准)为依据,为学生讲授如何依据建筑物施工图进行算量、套价、取费的全过程。该课程是研究建筑产品生产成果与生产消耗之间定量关系以及如何合理确定建筑工程造价规律的一门技术性、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这门课与当前就业市场对工程造价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关系极为密切。

一、课程目标

通过对本省现行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标准》的学习以及针对实际工程进行案例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造价员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工程量的计算、正确使用定额有明确的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从而能够完整、正确地编制出工程施工图预算。下面笔者分别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目标三个方面阐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熟悉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程序;(2)掌握本省现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标准》的使用;(3)熟悉现行相关文件;(4)掌握工程预算套价软件的应用。

2、 技能目标:(1)具备用工料单价法编制施工图预算的能力;(2)加强工程识图能力;(3)具备运用工程预算套价软件的能力。

3、 态度目标:(1)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守职业道德;(2)团队合作协调能力;(3)工作细致、认真负责、严谨务实的作风;(4)与各方沟通表达能力。

二、 教学组织

笔者将这门课程划分为4个单元模块进行教学,每个单元模块需要完成若干

个对应的工作任务,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后学生可以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详见表1。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三、 考核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考评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汇总得出课程整体成绩。

(1)课堂听课情况考核

通过不定期点名的方式统计学生的到课率,通过提问、布置课堂作业、上讲台答题等方式考核学生的听课效果,每生每学期分14次计取分数,以14次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本学期课堂听课情况的成绩。

(2)作业完成情况考核

通过不定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听课效果,每学期布置并批改作业的次数不低于10次,以10次作业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本学期作业完成情况的成绩。

(3)专业综合练习

通过统计学生到课率以及检查学生完成的预算书质量给出合适的专业综合练习成绩。

①要求预算书计算式简洁工整,每个数据标明出处。

②要求上机套价取费程序完整,结果准确。

③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完成专业综合练习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凡抄袭他人者视情节按违纪或作弊处理,专业综合练习成绩以零分计算。

④尊敬老师,服从安排,严格遵守纪律。学生因累计耽误时间超过专业综合练习时间的三分之一及其以上者,不评定成绩。

(4)期末卷面考核

针对教材、本省现行的消耗量标准、本省现行预算文件实行开卷考核,答题时间拟安排120分钟,难易比例为"难:中:易=2:6:2",题型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

参考文献

[1]袁建新迟晓明.建筑工程预算(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篇2

 

想要提升学生们的职业能力,就必须从日常的专业教学中下功夫。要明确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基本思路,将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一、为提高专业职能进行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就像船必须有导航仪引导一样,在对本专业课程进行建设和改革时,也需要明确改革的基本思路,并以此作为课程的发展方向逐步开展课程建设。现在很多院校都已经在校内开展了一段时间的改革工作,有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在对本专业进行改革时,可以借鉴相关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变为具有操作性较强的方案。

 

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了解和掌握市场对于本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对专业课程和实训内容进行调整,要始终坚持把切实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主导思想,制定实用性较强的人才培养计划,让学生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二、对课程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

 

有了基本的改革思路之后,就要以此为大纲对课程进行建设和改革,下面笔者从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要重新制定教学比重,打破以前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格局,要将培养学生能力作为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整合。首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明确在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活动的内容比重,要建设项目教学课程,根据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将其分为测量项目教学和建筑工程基础项目教学以及施工技巧目标教学等几个方面。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开展实训内容,帮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其次,要将理论课教学现场化,即改变固定的课堂教学地点,去施工现场以及实训基地等场所进行理论部分的教学。这样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会便于学生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同时能够通过实际观看和操作提升自身对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能力。最后要改进评价考核制度,加强对专业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将实训环节的分数加入其中,促进学生对实训课的学习热情。

 

(二)要建立独立性较强的实训教学系统

 

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较好的实际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笔者将对实训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进行详细介绍。

 

各院校要建设较为独立的实训教学系统,要对本专业的专业岗位进行深入的研究,准确分析出该改革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以此为根据指定相应的实训目标和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式等,并对指定的整体计划进行客观的评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保障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方面,要保证实训教学部分的独立性,要与理论教学的模式有所区分,这样能够有效提升该部分教学的监督以及评定;另一方面,要保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度和内容的统一性,要在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优化对其人文素养的教学。除此之外,要与相关企业签订实训协议,让本校的学生能够在实习期间去合作企业进行顶岗锻炼。这样的工作机会,会帮助学生在实际的施工现场中学到很多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使其符合企业对于人才的标准,为自己增加毕业后的就业机会。

 

实训教学是一项长久的工作,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适得其反。要设计教学计划,按步骤进行教学。第一步,要教授学生每项岗位的基础技术,并对其开展相应的技术训练教学;第二步,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技术的传授,组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所学;之后才能让学生去合作企业进行实习,锻炼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优化师资力量与配套的教学设施

 

因为教师是对学生专业培养的直接执行者,所以各院校要将优化本校的师资力量作为课程改革工作的重点,要扩大本校双师型教师的规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来提升本校的师资水平:一方面,要引进一些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来进行执教,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为本校专业教师提供去施工现场实践的机会,通过顶岗等实际的操作经历,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其专业教学的水平。与此同时,各院校要强化本校的实训基地和配套的实训教学设施,主动寻找相应的合作企业,增加本专业的校外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且这种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能够帮助学校及时了解各岗位的最新技术和最新的人才需求,使老师在教学时能够及时加入新的教学内容,保障本校毕业生能够符合企业的录取标准;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条高效的人才供应渠道,这种方式实现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双赢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对本专业的课程进行建设和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职业能力。各院校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要始终以市场的需要作为专业课程的主要导向,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教学系统,不断改进和完善本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工作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之中。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文化;构建

0.引言

工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一般往往呈现出校园人文背景的欠缺性。而这种人文的欠缺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表现显得尤为突出。目前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不论在课程设计、设置、模式,未来课程的发展趋势以及课程间的关系均处在不断改革和探索阶段中。而“课程文化”往往是处于从属或忽略的地位。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与“建筑工程”的关系认识不足

“建筑工程”指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扩展到建设工程又可以包括路桥、水利等构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人文”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那么“人文”在建筑工程方面的解释就是:人们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风格独特、光辉灿烂的丰厚的建筑文化。人文的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是做什么的,“人”为什么话着,什么是美,什么是善。高等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目前高职的大学教育指导思想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工具性和功利性,这导致高职教育沦为职业培养场所,直接影响到建筑类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科学。建筑工程类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回归,人文主义培养在建工类学生中的教育重要性显而易见。这点上,与纯粹人文教育的思想体系是一致的。

目前建工类专业课程,由于对人文教育认识较少,甚至一味的盲目追求工学结合,设置上极少甚至不考虑这块,在学生人格培养方面显得投入不够。

2.课程改革中的文化研究投入不够

这块主要表现在:

(1)对建筑工程整体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严重不足。文化与课程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文化就没有课程,文化滋养着课程,为课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文化又制约课程,制约着人对课程的价值的追求,影响着人们对课程的选择和实施。课程则又以一种特定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表达文化,再现文化,传承和创造文化。任何一种课程都根植于特定的文化之中,课程与文化是一体同构的。因此,课程改革的发动,新课程的设计等都有其文化的动因和要求。建筑工程类部分课程的设置虽然也在不断的进行调整,部分课程的改革力度也较大,但人文研究的力度始终不够,使得改革后的课程依然显得苍白,人文关怀不足。

(2)对课程实施层面的文化研究不足。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要看在实施中对新的课程计划的贯彻实效如何。课程设计的再好、再完美,如果在实践中得不到实施,那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课程实施领域是制约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环节,对课程实施领域的研究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建工类部分新课程也实施了一些新探索,但在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宜的学校文化、教师文化,以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上便显得力不从心了,在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中文化指标基本为零。

另外课程培养目标中除了能力目标方面,关于文化涵养方面也存在缺失。

3.人文意识淡漠

建筑工程类专业属于理工科类专业,这类专业,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似乎只与理论、技术、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岗位适应性等联系上,而人文应该与文科类专业有关。这固然与我国历史发展背景不无关系,正就是这个原因,建筑工程类专业关于文化内涵建设少人提及,甚至在建筑文化的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空白,即使存在,也是建筑史等报告类,专题类,如蜻蜓点水式在教室里讲授的介绍类课程,其评价体系也非常低,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完善作用也不明显。

人文教育不仅仅在于课堂灌输式教学,人文教育应该更多的存在于实际行动。基于目前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可以说,不论在单门课程还是在整个课程体系,课程文化的思想以及课程文化内涵基本没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学生关于课程学习的前后因果并不十分清晰,任课教师关于课程的文化挖掘力不够,课程实践性不强,导致师生对于课程文化体验不深刻。

由此,建筑工程类课程体系文化构建以及不同建筑文化对于课程文化适应性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建筑文化为例,从秦砖汉瓦到钢筋水泥,从古希腊建筑到拉丁美洲风格建筑,建筑文化一经产生便在不断的变迁中,不同的建筑文化碰撞在一起,必然导致文化模式的变化,例如中西合璧式建筑。这便产生了建筑文化的适应性问题,而不同课程内容在建筑工程类课程文化体系构架下的文化适应性问题的解决,便顺理成章地必然是文化体系构架课题研究的必经之路。

4.课程体系文化构建的理念和思路

高校工科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职能:一是科技知识教育,二是科学思维(思想)教育,三是科学方法教育,四是科学精神教育,这四方面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因此建工技术课程体系文化构建的理念和思路应坚持人文和科学的融合。

从理论和实践上规划课程文化构建改革思路:(1)让学生获得胜任的工作岗位并掌握适应当代社会建筑工程职业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习惯和态度;(2)让学生从建筑工程主导文化典型的道德、理智、精神和艺术的资源中习得核心的知识、传统和价值,以作为职业生活的指路明灯;(3)让学生根据自我的兴趣进行学习,以便发展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并了解感情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即发展自我的精神;(4)培养积极、灵活并具有主见的思想者,这样的思想者知道通过研究他们周围的环境,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来全面构建自己的知识;(5)学习并真实地体会参与和保持一个建筑工程业从业者所需要的思考能力、知识、信念和价值观;(6)对那些限制自我和他人不合理性进行考察,并向它们提出挑战,同时培养能动地改造职业环境(建筑工程行业环境)所需的信念和能力。

由此改革所培养学生的最高境界将是“师”,而不单单是“匠”。一个有富有思想的建工类技术人员。 [科]

【参考文献】

[1]季羡林.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J].北京: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1).

[2]张文海.加强高等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03).

[3]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

[4]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 项目化 教学体系

本文探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构架,以期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毕业生技能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1基于建筑工程专业项目化教学的条件

1.1项目化教学体系构建限定

参与项目化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项目实施过程具有典型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项目教学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

1.2项目教学体系实施要求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2 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1项目化课程体系

2.1.1施工内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设计项目;施工招标文件项目;施工信誉标项目;施工商务标项目;施工技术标项目;招标评标项目;建筑工程施工资料项目。

2.1.2施工外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项目;建筑工程地基项目;建筑主体工程项目;屋面及防水工程项目;建筑装饰工程项目。

2.1.3项目化课程实施的方式。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的有机结合,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训练内容,变教室为现场、变黑板为仿真、视教师为工程师、视学生为学徒工,在实训场内全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2.2项目化核心体系的内涵

2.2.1项目的整合实施

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实践教学的四个阶段中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使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工程施工图和计算机绘制的能力。为学生取得CAD制图员和资料员上岗证及将来从事工长、资料员岗位奠定基础。

2.2.2项目的创新实施

施工信誉标项目实施:根据已编制招标文件、资格预审文件,结合建筑工程招、投标实践教学,在施工实景实训室独立编制施工信誉标。

施工商务标项目实施:根据招、标文件,结合建筑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运用施工实景实训室中与企业同步《北京市建筑工程预算》和《北京市建筑材料市场价格》软件,编制建筑工程投标报价和标的。

建筑技术标项目实施:根据招标文件,结合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实践教学,运用施工实景实训室中《招投标大师-标书制作管理系统》和《施工项目网络计划》、《施工平面图制作》软件,编制建筑工程施工投标文件中施工组织设计。

招标评标项目实施:投标文件编制完成后,依据北京市有关招、投标的相关规定,由北京市专家库专家与教师共同组成评标委员会,在施工实景实训室(该实训室是按照标准的招投标评标室建设)的真实环境下,进行建筑工程招投标的开标、评标、定标确定中标公司,并发放中标通知书。

2.2.3项目的岗位贴合

通过建筑工程资料课程实践教学,运用施工实景实验室中与企业同步的《北京市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软件,学生完成实际工程技术资料收集整理,使学生具有从事建筑企业资料员岗位能力。

3 项目化实践教学试行效果

3.1初步实现“四化”

3.1.1课程整合项目化。把施工外业项目和施工内业项目分为12个项目课程: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现学、做、教的一体化。

3.1.2教学环境实景化。按照工程项目的施工流程组织教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师生和企业人员的互动,教学和工作的结合,工作岗位与教学场所的对接,实现项目教学与工作岗位统一要求,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1.3师生角色师徒化。学生成为项目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完成项目任务。教师不仅关注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掌握,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素质教育悄然融入整个过程。

3.1.4考核方式过程化。参照工程项目的企业和行业标准考核学生的成绩,以施工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过程考核为依据,根据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各个环节的权重,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3.2教学成果丰富

3.2.1学生绘制工程图集。选择几套方案,进行工程图绘制,具备设计和绘制简单工程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设计能力和绘制全套建筑施工图的能力,熟练使用绘图软件的能力。

3.2.2招标文件汇编。参照招标文件标准版本及不同类型建筑工程招标文件汇编,为学生在招标文件编制过程中提供资料,编制各类建筑工程招标文件。

3.2.3学生投标文件成果。

4 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急待研究的问题

4.1基于该体系的保障机制研究

4.1.1理念保障。对课改的依据、指导思想、原则、意义、方法、途径等方面作了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评估报告。

4.1.2学校保障。首先,规章制度可进一步规范和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其次重组的设施设备是各专业技能培训教学、项目教学硬件保障;再次师资保障,人是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包括教育观念的更新、管理体制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完善等方面,督导评估研究是该体系成熟与壮大的重要支撑。

4.2基于该体系的课程建设

4.2.1教学计划体系研究。有正式批文并正在实施的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是传统方法,整体组织安排,包括课程、教师及课时安排在严格的课时框架下,很难开展设想的项目化实践教学,若能实施,将对全校教学秩序和管理方式、内涵产生极大的冲击。

4.2.2课程的开发研究。整合或拆分传统的课程,必将是对传统经典的极大挑战,个别项目的优势较为突出,但其中暗含或隐藏的问题暂时没有暴露,但不等于没有问题。

5 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启迪

5.1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前提

对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认识不足,应在什么地方上下功夫认识不清;同时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呆板,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弊端。尤其是职教课程在内容上、形态上、类型上、课时分配比例上等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因素。

5.2大胆实践是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该体系打破了传统的授课计划与课程设置,它须紧紧围绕“项目”重新设置课程,重新编排课表,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是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关键。

5.3“双师型”师资建设是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极高,他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理论和技能。同时,他的知识、技能涵盖该项目的全部或大部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内容,必须在备课时精心准备,以应付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项目教学法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

5.4评价机制促使新型体系良性循环并逐步优化

重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合作探究,勤于动脑动手。评价考核细化为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心理、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评价采用多元评价、开放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助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华,饶力群,彭国平.培养研发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8).

[2]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5).

篇5

关键词 识图能力 软件建模 认识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17

The Course Refor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YIN Xupeng, JI Zhongkai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ingdingshan, He'nan 467036)

Abstract Building engineering knowledge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urse syste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map,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mprov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actice course content understanding, combined with th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ill GMT civil modeling software application and students knowledge map and field knowledge of organic combine based on, is a useful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reform of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Key words age recognition ability; software modeling; cognition practice

1 传统的建筑工程认识实习方式

1.1 建筑工程认识的意义

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认识实习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在学习建筑制图(画法几何)和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的基础上,在即将学习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等其它专业知识时所进行的为期两周的一次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识读工程建筑施工图纸、结构施工图纸,并进行现场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传统的建筑工程认识实习,只是教师带领学生到施工现场参观,以及在教室里看图纸图集。

1.2 当前建筑工程认识实习所面临的困境

传统的建筑工程认识实习模式中,学生的积极性持续时间短、安全问题突出、识图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具体操作起来有诸多的不足:

(1)安全问题突出是认识实习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每届120人的规模,实习之前往往认真讲解施工现场安全知识,但是学生数量过多,安全问题始终是最令人担心的事情,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是建筑企业不情愿接纳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认识实习的理由。

(2)联系施工现场是学生认识实习中指导教师面临的又一困难,虽然我院与诸多建筑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但是协议企业施工现场距离学校较远,学校附近施工现场较少,给建筑工程认识实习的开展带来了困难。

(3)缺少现场指导教师也是建筑工程认识实习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指导老师数量少,120名学生只拥有5个指导教师,致使指导教师的压力较大;二是有经验的指导教师更少,现在学校通过专业课教师工程实践岗位培训等方式来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4)对学生识图能力无考核标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建筑工程认识实习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少,没有一套完整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很不利。

2 建筑工程认识实习课程改革实现途径

2.1 课程改革的实现途径

建筑工程认识实习主要分三个内容:识读施工图纸、建模软件绘制土建模型及参观已建成或正在施工的各类建筑工程。各部分安排的情况如下:

(1)指导教师下达建筑工程认识实习任务书,并安排发放图纸,讲解实习的方案、目的、意义和任务,共2个学时;

(2)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并将图纸中工程概况信息、梁板柱、墙、过梁、圈梁、构造柱、基础、楼梯、台阶等构件数量、类型的信息制表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识读图纸,共10学时;

(3)采用GMT三维土建建模软件完成所识读图纸的土建建模部分,用先期培养的六名同学分别指导两个小组学生学习软件建模,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成果发送到指导老师信箱完成成果提交,共12个学时;

(4)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软件建模和图纸的识读,对之前所做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对房屋建筑学知识加以深入理解,巩固已学专业知识,指导老师对学生问题进行答疑,同时为学生到现场进行认识实习打下理论基础,共4个学时;

(5)指导教师安排现场认识实习工作,主要针对学生在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和现场重点关注的内容进行讲解,采用PPT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安全教育内容和关注点,共2个学时;

(6)带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认识实习,选择现场时,要考虑住宅、工业厂房、教学楼、酒店、市政设施等,丰富教学内容,一般上午安排去现场、下午安排学生写实习日记并加以总结,共30学时。

2.2 课程改革的成效

建筑工程认识实习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安排内容较多,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始至终都很高;其次,通过将识图、软件建模、现场实习的有机结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最后,改革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是种挑战,但改革效果明显,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很高。回顾整个过程,建筑工程认识实习课程改革有几点可以借鉴:

(1)考核形式多样,学生收获很大。改革后学生要提交的资料除以往要求提交的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外,还应提交识读施工图过程中识读的梁、板、柱、雨棚、台阶等构件数量、类型的信息表,还要提交由广联达土建建模软件建立的项目三维模型。整个过程做到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任务,每个阶段都要提交成果,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虽然工作量较大,但学生普遍反映他们的收获很大,实习过程很充实。

(2)基于GMT软件的BIM技术得到应用是我们在改革中的一个创新。以往学生在识读施工图过程中对二维图纸到三维实体的理解存在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较差。GMT土建建模软件将二维图纸转换成三维模型,学生在识图后根据图纸内容建模能加深对图纸的理解,看到自己建立的三维模型有很大的成就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将三维模型与在现场中看到的实体建筑相比较时,会有很大的收获,实践表明这是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另外,随着BIM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基于GMT的BIM应用是建筑技术发展应用的必然需要。

(3)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采用全班同学一套图纸,识图和软件建模一套图纸,目的也是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就这样一套图纸,在大二时作为建筑工程认识实习的识读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在大三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建筑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中使用该图纸进行土建算量和钢筋算量,在大四中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中使用该图纸进行安装算量。另外,GMT土建建模软件是BIM土建算量软件的建模部分,教师在讲授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上机部分时,可直接讲解套做法部分就可以,也为工程管理专业开展项目化教学奠定基础。

3 课程改革的优化

3.1 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

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尽管这次改革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收获都比较大,但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还需要改进。在内容上,图纸既要有公共建筑、住宅,还要有工业建筑、道路桥梁工程、市政工程,并鼓励学生在完成一套图纸(一个项目)的任务量后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套不同用途的图纸,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在形式上,如在提交软件建模成果过程中可以分两次提交,可以在第一次定时提交后,让学生在经过软件的学习,将自己最好的成果以指导教师为单位提交刻盘,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软件。在建模软件的使用上,除采用现有广联达土建建模软件GMT外,还应该采用Revit、ARCHICAD等建模软件,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

3.2 积极参加专业比赛,以赛促学

针对目前以住建部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为代表主办,由软件企业联合高等学校承办的各类BIM应用比赛为契机,加强学生BIM团队建设,通过“以老带新、以赛促学、以学利改”的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BIM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本次改革以学生提交的成果作为校内选拔依据,再由老师针对比赛内容进行专业培训练习,学生在第一届识图建模大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学院不断加大学生团队建设的投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全国性质的专业比赛,以“以老带新”的形式促进学生团队的建设,以赛促学,这种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专业素质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3.3 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丰富教学内容

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是我们在这一次课程改革中的深切体会。建筑工程认识实习对指导教师的识图能力、钢筋平法、BIM软件操作及相关理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钢筋混凝土等的知识要求较高,特别在软件操作、施工现场经验和专业能力的要求更高,通过不断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用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软件操作技能和鲜活的案例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目前,学校针对青年教师开展工程实践岗位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丰富教学内容。

3.4 加强学生BIM团队建设,做好校企合作

学生BIM团队在建筑工程认识实习中起到很大作用,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也促进了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不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需要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团队,学生通过参加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和住建部专业指导委员会等主办的BIM应用技能比赛,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学生BIM团队将成为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也为企业“量身打造”BIM专业人才,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4 结语

建筑工程认识实习是实践环节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起点,是将传统教学模式、BIM技术及后续学习课程相结合,知识内容承前启后,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断加强建筑工程认识实习教学的课程改革,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不断增强,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以致用,通过以赛促学,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