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临床康复护理范文

临床康复护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8:11: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临床康复护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临床康复护理

篇1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1~52岁,平均(37.55±5.94)岁;其中单部位骨折30例,多发性骨折1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53岁,平均(38.51±6.12)岁;其中单部位骨折33例,多发性骨折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环境卫生、饮食干预及生活指导,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做好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观察组患者采用功能训练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具体步骤如下:1.2.1功能锻炼:①时间:骨折部位经治疗固定后,进行功能锻炼,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制定功能锻炼运动量,确保患者功能锻炼连续不间断;②方法: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结合,患者主动练习为主,医护人员辅助进行被动练习;③部位:重点部位为患者骨折关节处,为提升功能锻炼效果,需对患者骨折部位临近的关节进行功能锻炼。1.2.2康复护理:①运动干预: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运动。定期进行患肢按摩;②饮食干预:制定营养膳食方案,鼓励患者补充营养物质;③出院护理:指导家属出院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

1.3观察指标:干预2个月后,采用本院满意度调查问卷(克伦巴赫系数0.828)评估满意度,采用百分制,≥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采用本院护理效果调查表(克伦巴赫系数0.824)评估护理效果,包括功能训练、生活质量和康复程度,每项计10分,分值越高,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处理数据,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固位加上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固位只是初步的治疗工作,为了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患者需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因此,医护人员需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计划,给予骨折患者有效的锻炼指导及康复护理干预。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是一种综合型的护理方法,近年来已在诸多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所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3]。功能锻炼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方案,在骨折患者恢复过程中给予指导、监督和帮助,以促进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提升患者康复信心。骨折康复护理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康复护理方案,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饮食干预以及出院后护理等,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及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分析其原因在于给予患者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的过程,能够缓解患者治疗中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增强患者治疗自信心,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综上所述,骨折患者应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康复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4参考文献

篇2

1、临床护理的对象时病人。临床护理以护理学及其相关理论、知识、技能为基础,知道临床护理实践,通过护理人员保证临床各项治疗方案安全、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诊疗护理技术。

2、康复护理的对象主要是老年病、慢性病和伤残病人。康复护士的任务是以全面康复的观念和康复护理的技术协助病人恢复身心和社会功能。

3、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都是护理学领域中的分支学科,他们在护理理论方面有着共同的护理理念,但有不同的学科研究方向,从不同角度共同体现对人的生物、心里、社会整体性的高度重视;在护理实践方面既有共同的基础内容,又有两个学科特殊的护理技术。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753099

【摘 要】目的:针对顺产后产妇的临床康复护理对策及其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取我院在2013 年6 月至2014 年8 月分娩的104 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 例。其中观察组采取临床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实行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以及产程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62%,观察组为98.08%,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顺产后产妇行临床康复护理,能够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促进产妇能够早日康复。

关键词 顺产;产妇;临床康复护理

医护人员主张具有顺产指证的部分产妇行顺产分娩术。然后针对产妇给予临床康复护理[1]。本文对产妇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临床康复护理,现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 年6 月到2014 年8 月在本院分娩的所有产妇中,随机抽取104 例产妇作为临床护理观察对象,根据住院病房的单双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 例,年龄23 至30 岁, 平均年龄(26.37±1.13)岁,体重59 至81kg,平均体重(70.1±5.9)kg。2 组产妇在年龄、体重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备可比性。1.2 护理方法

(1)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叮嘱产妇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行母乳喂养。

(2)实验组: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医师,并实行相应的临床措施;有针对性地实行心理护理。顺产后产妇身体虚弱,护理人员要叮嘱家属及时给产妇补充营养;叮嘱产妇顺产后及时继续哺乳喂养;采取科学的临床对策预防顺产后并发症的出现。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和护理满意程度。

1.3 观察指标

利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程度问卷调查表,满分100 分,非常满意:90 至100 分,较为满意:80 至90 分,一般满意:60 至70 分,不满意60 分以下。

1.4 统计学意义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住院治疗时间以及产程时间对比

两组产妇在进行护理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8%,对照组为84.6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顺产也被称为自然分娩,符合产妇的爱美要求,有利于保证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健康;能够减少由于剖宫产造成的感染、肠损伤、大量出血等并发症[2]。

顺产后,产妇身体消耗偏大,身体虚弱,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进行临床康复护理。由于情绪波动较大,对产妇子宫收缩产生严重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产妇的子宫出血等,故而要对产妇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缓解产妇的紧张、抑郁心理;和产妇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确定其心理变化特征,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结合产妇的不同心理特征和临床表现,制定符合产妇的心理护理方案,缓解产妇的心理压力;叮嘱产妇要进行母乳喂养,在哺乳喂养前,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进行相应的哺乳指导,刺激乳腺分泌,促进产妇子宫功能的及早恢复;护理人员要为产妇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安全的护理环境;叮嘱家属尽量少探视;叮嘱产妇多摄入高蛋白、高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婴儿护理,提高产妇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的住院时间与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8.0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这两项研究结果和相关医学文献报道相符。综上,对顺产后产妇进行临床康复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促进产妇的及早康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顺产;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人文关怀已成为了当代护理的新模式,对顺产后患者实施临床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及早康复[1]。现对我院从2011年1月到2013年3月所收治的200例顺产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临床康复护理,对照组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进行比较,具体的对比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11年1月到2013年3月共收治200例顺产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100例,年龄最小的是20岁,最大的是39岁,平均年龄是(26.3±1.2)岁;孕周最短的是37周,最长的是42周,平均孕周是(39.4±1.4)周;其中初产妇42例,所占的比例是42%,经产妇58例,所占的比例是58%。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是21岁,最大的是40岁,平均年龄是(27.1±1.1)岁;孕周最短的是36周,最长的是42周,平均孕周是(38.7±1.7)周;其中初产妇49例,所占的比例是49%,经产妇51例,所占的比例是5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观察组的100例患者和对照组的10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的患者给予临床康复护理。

1.2.1由于患者需要在度过一个月的产褥期,在这个期间,患者身体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日后的生活。护理人员需要多和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情状况,排除患者抑郁等不良心理,多向患者介绍关于营养以及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并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比如新生儿护理以及护理等,积极避免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疾病,排除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常见病发生率。在新生儿的喂养以及护理等方面,可能患者会缺乏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教育,降低新生儿尿布湿疹、脐炎等发病率[2]。

1.2.2在患者生产后的4小时内,护理人员要及时督促患者排尿,按压宫底,注意患者膀胱的充盈情况,督促患者要多喝水,尽早下床活动,最好是在生产后的2小时左右即下床活动,采取蹲式排尿。如果产妇的产程较长,过度疲劳,则可以督促患者在排尿得的同时,进行热敷下腹部和按摩子宫的方法。如果患者在第一次排尿有残余,护理人员要说服换则会在3小时左右排尿1次,在排尿的时候,一定要细心等待,并按摩下腹部,每次排尿都坚持重复此动作,直至将残余尿液排尽[3]。

1.2.3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饮食护理,每天鼓励患者保证饮水量超过2000ml,在早晨起来的时候,要喝一杯温开水或者是淡盐水,与此同时,要叮嘱患者多摄入食物纤维,比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粗粮等,注意粗细搭配。

3讨论

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观察组的患者给予临床康复护理,患者在血尿、胀痛、压疮以及乳汁不足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燕湘.浅谈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术产妇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13(9):88.

篇5

【关键词】髌骨骨折 康复护理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78-02

前言 髌骨对人体的作用是保护膝关节、促进走跳和行走,位于人体的膝关节正前方,髌骨骨折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类骨科疾病,由于骨折和手术处理,会导致患者产生剧烈的疼痛,并且术后的恢复时间较长,对患者的身心构成严重的影响。基于此,医院针对性的制定了康复护理干预策略,借此来提成治疗的成效。下面我们将以105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康复护理的临床成效,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以105例2012.1.1.~2013.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患者的年龄在18~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5±3.5岁,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7例,导致髌骨骨折的主要原因为打击伤、车祸伤以及摔伤等。骨折的类型主要包括了粉碎性骨折、横形骨折以及下极骨折。

2.康复护理的方法

(1)心理护理 让患者对髌骨骨折的相关并发症、治疗手段、注意事项、骨折类型以及功能训练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学习相关的护理常识,避免关节粘连、僵硬或者是肌肉萎缩现象的发生。并且严格的执行医嘱和积极地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树立治疗和治愈的信心,将内心的急躁和不安等情绪消除,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康复治疗。

(2)加强对患肢的护理 患者在手术结束之后,必须将患者的患肢抬高,使之在患者的心脏水平面15~20cm左右,同时在第一到第三天左右开始对患者进行运动节律指导,保证静脉血液的回流和循环,控制运动的强度,防治肌肉疲劳产生。运动主要以屈膝为主,增加髌骨前部的张力,同时促进患者的关节磨合以及慢性复位。当软组织发生损伤或者是创面出现水肿等炎症的情况下,则应采取紫外线治疗,促进创面的快速愈合。同时轻柔亦或是采用展筋酊和中药薰洗患者的膝关节周,促进活血化瘀和舒筋活络。

(3)出院指导 患者在出院前,义务工作者必须向患者认识到严格执行医嘱,极强术后锻炼的重要性,同时必须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除此之外在进行锻炼的时候,必须有家属从旁协助,保证康复锻炼的安全性。

(4)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 一般属于骨折位移不明显的患者,选用的是石膏固定这种保守治疗法。以支具固定的时间为3~4天,待炎症消除之后,再借助管型石膏或者是石膏托固定患肢4~6天左右,同时加强患者的踝关节、股四头肌锻炼,每天做3~5次,每次持续的时间为30~50 min,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将锻炼的强度加强,促进肌肉力量的提升。将管型石膏或者是石膏托去除之后,在加强膝关节功能的训练,最初活动的角度控制在30b,每天三次,平均每次持续半小时,并且每间隔三天就将活动的角度提升5b~10b,一周之后,再锻炼膝关节主动屈伸,随后训练扶拐行走。对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方法的患者,首先锻炼股四头肌,并将髌骨左右推动,防治关节粘连[1]。将引流管于术后的第二天拔出,协助患者进行抬高直腿的锻炼,一周之后,做小腿下垂、患肢伸直以及屈膝训练,两周之后开始在医务人员或者是家属的协助下进行行走锻炼。并且将屈膝角度逐渐的增加,极强患者的自身屈膝下蹲锻炼,使角度上升至120b,每天进行两次被动屈曲膝关节,每次持续一小时左右,持续锻炼两周左右。对采用单纯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固位效果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外固定[2]。而对于选择克氏针加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的患者,进行股四头肌锻炼的时间为术后的第二天,随后进行站立锻炼,首先是健侧站立,再次是两肢站立最后到患侧站立和患侧负重站立和行走,做下蹲练习,练习的强度循序渐进。

3.疗效判定 优:行使正常的关节活动,并且无疼痛,屈膝角度在120b之上。良:轻微疼痛,屈膝角度为90b~120b,关节完全伸直。差:屈膝角度在60b以上,活动度差,有明显的疼痛感。

二、结果

以上105例髌骨骨折患者在接受2年的康复护理之后,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成效,其中恢复优者有45例,其余60例均恢复良好,无恢复差的患者,其中行动自如的患者有99例,6例患者在行走时会出现轻微疼痛,下蹲困难。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的提升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成效,加强术后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加强对患者心理的关注和关节的护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6

1 方法

1.1 心里护理 是康复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脑卒中常突然发病、病情危重,且伴有偏瘫、失语、二便失禁。患者在心理毫无准备的情况遭受沉重的打击,生活不能自理,会产生恐惧、悲观、焦虑、忧郁等心理变化,多表现为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对治疗及生活丧失信心,有的患者表现为焦虑不安,易激惹,反应强烈。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我们要沟通患者关系,主动热情开导患者,关心患者,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获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对患者病情有所恢复时要不断鼓励患者,使其以坚强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接受康复锻炼。

1.2 良肢位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在急性期尤其是软瘫期就应注意使患者保持正确的。①仰卧位:患者上肢外展外旋、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枕头,肘关节伸展,掌心向上,手中可放一纱布或其他物品,使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各放一小纱袋,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足底与床尾放一硬枕,使足处于中立位,防止踝关节屈。②健侧卧位: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前臂伸值,腕、指关节放于枕上。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伸,膝关节下放软枕,足背与小腿垂直。③换侧卧位:患肩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保持角。

1.3 进行肢体活动 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①被动活动,主要作用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减轻肌肉痉挛,预防肌肉萎缩,包括患肢各关节各方向的被动活动,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活动幅度由大到小。②主动活动,当患者恢复部分主动运动能力时,可指导患者进行主动的关节活动度锻炼,以提高对患肢进行的控制力,原则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高级到低级,并可利用健肢带动患肢运动。③床上功能训练:如翻身、移动、坐起、桥式运动、坐位躯干平衡训练等。

1.4 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 当患者肌肉和肌张力有一定恢复时,就可以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如练习穿脱衣服,洗脸、刷牙、梳头、进食,鼓励患者尽可能去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程度。

1.5 家庭康复指导 通过此次发病,帮助患者认识到不正确生活方式的危害。如烟酒、高盐高脂饮食,给予患者出院后的饮食指导,并向患者家属解释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在家庭中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尽量回归社会。

2 体会

依照护理程序对偏瘫患者给予阶段性护理及针对性康复指导,能最大限度恢复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并改善脑卒中预后起重要作用。偏瘫患者有着特殊的心理特点和不良心理反应,因此心理护理对患者非常重要,通过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使其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坚持康复锻炼,最大程度减轻伤残程度。

偏瘫后经常变动可以预防褥疮和关节畸形。正确的可以预防偏瘫肢体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肢体禁挛,踝内翻,足下垂等并发症,利用肢体功能康复。在偏瘫早期被动运动可以预防关节变形和肌肉萎缩。偏瘫的致残并不会是偏瘫本身所致,很多是因为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挛缩畸形所致。

有报道患侧肢体的运动训练可以促进代偿功能,一方面改变中枢神经功能,使运动产生代偿性改变,也就是使原来与现在这种运动无关的肌肉建立新的反射,以协助完成运动。另一方面使正常的肌纤维增粗,以代偿损伤部位的功能。

康复治疗不仅可以促进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运动定型”的完成,在运动过程中训练协调性,而且肌肉与关节的运动反过来又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大量本体运动和皮肤感觉的冲动输入,发挥易化作用。康复护理还能有效防止废用综合征的发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够在早期给予全面系统的康复及功能锻炼指导,增加患者及家属的认识,避免了康复锻炼的盲目性,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篇7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脑卒中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近年来,此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脑卒中的治疗有效性不断提高,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卒中后遗症,从而给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根据临床研究表明,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对其应用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75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4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7岁,女性35例,年龄在51-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4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采取对症处理,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性。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方法,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如失语、偏瘫等,由此对患者的日常行走及交流产生了制约,从而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害怕、焦躁的心理,对此,医护人员要及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耐心聆听患者的倾诉,鼓励患者将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同时尽量为患者提供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以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改善其病情[2]。

1.2.2并发症护理脑卒中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口腔疾病、静脉血栓等,由此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产生严重影响。对此,医护人员应当加强患者的并发症护理,首先要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及时吸痰,保证呼吸道通畅,同时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预防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此外,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抬高下肢,增加患肢的被动性活动,以有效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部血栓。

1.2.3康复训练脑卒中导致患者出现失语、偏瘫等临床症状,患者要想恢复正常,就必须要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同时配合针灸及理疗方法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病情,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加强肢体锻炼,对患侧进行按摩,积极帮助患者进行各项肢体训练,并逐步增加活动量,以改善患者病情,逐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3]。

1.3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比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经过一系列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具有所改善。观察组38例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护理有效率为92.1%,对照组37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护理有效率为73%,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而且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危害,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甚至是死亡,因此应当给予其有效护理。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康复护理,如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并发症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对于患者的护理有效率达92.1%,效果显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效果较差,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4]。由此可见,临床上应用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志宏,王彦丽,刘海萍,吴光珍,赵立军.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75(10):87-88.

[2]王玉红,刘冰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95(09):36-37.

篇8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0084-02

doi:10.14033/ki.cfmr.2016.1.046

为了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为脑卒中患者临床有效护理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主要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相关资料主要来源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龄38~78岁,平均(43.4±14.2)岁,病程3.0 h~5.0年,其中脑梗死17例,脑出血13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9~79岁,年龄(43.6±14.4)岁,病程3.2 h~5.2年,其中脑梗死18例,脑出血12例。两组患者在相关资料和信息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常规临床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和患者和家属之间的交流,为患者讲解临床治疗和护理相关内容,获取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的内心顾虑,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自信心和积极性,和患者以及家属建立较好的关系,保证患者病房足够通风,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整理病床,保证病房卫生,提升患者呼吸道通畅性,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定时为患者翻身,避免患者产生相关并发症。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临床康复护理,合理更换患者的摆放,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防止患者皮肤长期受压发生褥疮。加强对患者的功能训练,不仅要加强对患者的床上训练,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卧位训练以及行走训练,另外还要加强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训练。针对那些存在交流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适当的语言训练,和患者进行简单的沟通,再让患者挑战比较难的问答,注重长期反复练习。针对那些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自主进食,最好让患者进食流食,降低呛咳等事故发生率。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改善患者内心恐惧感以及不良情绪,要经常给予患者鼓励和认可,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护理人员还要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帮助患者进行肌肉训练,加强肢体锻炼,从简单动作开始练起,保证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的合理性。必要时还可以给予患者针刺疗法,刺激患者脑神经功能回复,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治疗信心,得到家庭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要多和患者交流沟通,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当患者情绪不良的时候,要耐心安慰患者,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温和的态度,适当为患者播放轻音乐,平抚患者的情绪,必要时还要采取刺激护理措施,通过神经刺激、触觉刺激以及针灸治疗刺激促进患者康复[1]。护理人员要引导和帮助患者进行四肢基本活动,不仅要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训练,还要让患者进行肌肉活动训练。要加强对患者的康复教育,让患者掌握康复治疗的作用[2]。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患者进行按摩护理,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和肌肉功能,促进患者血液正常循环,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1)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2)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分);(3)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情况(分);(4)患者病情改善情况;(5)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3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在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经过观察研究,在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在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上的比较

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在患者病情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两组临床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达96.67%,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0.00%,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

3 讨论

近年来,脑部疾病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脑部疾病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在多种脑部疾病当中,脑卒中是比较常见的,该疾病主要出现在中老年群体当中,属于一种多发性的疾病,如今逐渐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3]。脑卒中疾病在临床上存在比较显著的特点,不仅存在突变特点,还存在多变特点,患者临床病死率以及病残率都是比较高的[4]。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脑卒中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有了明显降低,但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治疗的话,患者的生活能力会最终丧失,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最终给家庭带去比较大的压力和负担[5]。

因此给予脑卒中患者及时有效的诊治是比较重要的,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6-7]。总之,通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给予脑卒中患者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痊愈,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病情和症状,还能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情况和日常运动情况,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相对来说是比较显著的,值得临床大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桂玲.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91-92.

[2]倪忠梅.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2):165-166.

[3]阮爱梅.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11):274.

[4]徐有俊,秦子M,赵悦,等.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11(20):84.

[5]王玉红,刘冰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9):1834.

[6]陈佳丽.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32):116-117.

篇9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内科护理; 康复护理

Clinical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Cerebral Apoplexy/WAN Bao-zhen,LIU Yan-wei,XU Xue-me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1):060-063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stroke patients.Method:A total of 86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time,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iciency of care,limb movement function score,independent living ability score,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7.67%,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5.35%,the control group were 76.74%,72.09%,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Stroke; Neurology nursing;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Hexian Memorial Hospital in Panyu Distrct of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1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1.017

X卒中属于脑血管的多发病,高发人群为中老年,其具有发病急、病程延长、病情多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较大的威胁[1-2]。因此,给予脑卒中患者全面而有效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4]。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年轻化,而在医疗水平相对发达的今天,脑卒中患者的致死率也得到了较好地控制[5-6]。目前,临床上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即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其生活质量也无法得到提高[7]。所以,在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入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痊愈有着关键的作用[8]。神经内科护理是对脑卒中患者常用的护理方式,但从以往的研究中可知,神经内科护理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效果并不理想,而康复护理的加入,能使患者得到更贴心、更全面的护理,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更显著地提高[9]。本研究中,给予43例实施神经内科护理干预的脑卒中患者加入康复护理,在护理总有效率、患肢运动功能评分、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参与此次研究的86例患者,均经过本院的CT检查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也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以上患者均为初发患者;均表现为肢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此次的研究。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54.58±3.69)岁;病程为1~5年,平均(3.21±1.02)年;其中,左侧偏瘫21例,右侧偏瘫2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5~75岁,平均(54.48±3.59)岁;病程为1~5年,平均(3.11±1.12)年;其中,左侧偏瘫23例,右侧偏瘫2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偏瘫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健康宣教;(2)日常护理;(3)体征监测;(4)用药护理;(5)饮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心理护理,因脑卒中在临床上属于高危疾病,治疗过程较为缓慢,因此医护人员需在患者入院时就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谈,详细告知其疾病的具体情况,增加患者的信心,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建立好良好的医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问题,为其答疑解惑,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惊慌等不良情绪[10]。(2)并发症护理,脑卒中病程延长,治疗较为缓慢,容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应该针对每一位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首先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防止出现因呼吸道阻塞而窒息等情况,每日记录患者的尿量及颜色,导尿管是否畅通,每日对患者的局部进行按摩护理,告知患者家属要按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防止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1]。(3)肢体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中,肢体运动的康复护理是最为重要的,在给予患者患肢进行按摩(每天按摩患肢3次,30 min/次),待患者可下床进行小范围的活动时,对肢体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如坐、站、伸、曲等姿势动作,再通过电生理刺激等物理疗法来提高患者的肢体感官功能。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患肢运动功能评分(应用Fugl-Meyer来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越协调)[12]、自主生活能力评分(用Barthel指数来对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自主生活的能力越强)[13]、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6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于患者出院前1 d进行填写)。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疗效判断标准 经过护理,病残评定等级为0级,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至91%以上为显效;病残评定等级为1~3级呈进步状态,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至18%~45%以内为有效;病残评定等级在4级以上,神经功能评分的降低幅度低于18%为无效[10-11]。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前后患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肢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

2.3 两组护理前后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为72.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凡事讲究效率的今天,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脑卒中患者也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脑卒中患者不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还需要其家属的长期陪伴,因此脑卒中对患者及其家庭均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14-15]。使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并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肢体康复训练,使患者的病程得到缩短,痛苦程度也能得到有效减轻,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恢复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并使其再次融入社会[16-17]。在本研究中,使用了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7.67%,而仅使用了神经内科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总有效率,神经功能得到恢复,减少了肢体瘫痪等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高,治疗依从性也得以提高,对疾病的痊愈有着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孙利华.两种铺床法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4-65.

[2]刘桂玲.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91-92.

[3]薛立景,杨淑霞,杨洁,等.康复护理在肘管综合症病人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2(10):92-93.

[4]闰青,雄鹰,耿燕,等.三级康复体系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1,12(5):24-26.

[5]王延琳.奥巴哈系统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影响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2):140-141.

[6]袁越,季红,赵军燕,等.运用现代环境护理理论管理病房环境的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73-675.

[7]刘亚琼.心理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148-149.

[8]蓝小燕.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时间及康复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9):1324-1325.

[9]朱玫.急性脑梗死动脉血管内再通治疗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5):724-725.

[10]邓志英,闫涛.血栓通辅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1):26-27.

[11]罗玮,刘玲.加味涤痰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6,37(2):149-154.

[12]杨保华,韦永胜.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高龄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11):1526-1527.

[13]赵毅,贾小谊,宁金民,等.血栓通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3,26(7):17-19.

[14]张志兰,侯宝国,孙金华,等.益肾化痰汤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7,38(1):10-11.

[15]孙晓峰,刘兢,李雪青.“四冲穴”阴中隐阳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36例[J].陕西中医,2015,36(7):917-918.

[16]林润,陈锦秀,冯木兰,等.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汉化及信效度测评[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49-351.

[17]胡雪艳,张通,刘丽旭,等.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影响及其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表现[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8):587-591.

[18]闫金辉,吴晓华,杨桂染,等.通窍活络化痰逐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其机制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5,35(7):501-503.

篇10

【关键词】 急性脑血栓;康复护理

急性脑血栓是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急,且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可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对其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研究显示发病早期积极进行系统化、规范化以及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而若在治疗期间大部分只注重急性期的治疗转归,很容易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2]。为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护理效果,我院选取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以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血栓形成病例,其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均经CT或者MRI证实。其中男76例,女24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6.5岁,其中左侧瘫痪57例,右侧瘫痪43例,排除患有颅内出血,血压≤200/120 mm Hg,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口腔护理以及皮肤护理等。研究组在上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急性期保持患者正确的身体姿势与变换,进行左、右侧卧以及平卧相结合。积极进行咽部训练以减少患者发生呛咳。根据患者恢复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循序渐进,遵循机体运动的发育顺序进行训练,按照翻身-坐起-站立-步行的顺序进行功能训练。另外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适当进行肌力增强训练以及运动协调性训练,训练患者吃饭、穿衣、洗漱、如厕以及一些适当的室外活动。两组患者均护理4周,然后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根据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评分计算评分减少比例将疗效分为4个等级,显效:减少 80%以上。有效:减少60%~80%。好转:减少20%~60%。无效:减少不足20%,或者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好转。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其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基本自理:评分为60分以上;部分需要帮助:评分为40~60分;完成需要帮助:评分为40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使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积极主动地进行康复护理对其患肢功能的恢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病情稳定后最好在1~2 d内进行康复性训练,这样不仅可防治合并症,而且可避免由于长期卧床造成的患肢功能减退。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神经侧支循环以及突触联系的建立,利于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以及功能重组,另外通过对肢体伸肌的主动活动以及抗阻性训练可有效降低屈肌的张力,减轻患者痉挛和肌腱挛缩的发生,可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避免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从而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4]。

通过对本组资料研究显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程度明显好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其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降低致残的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范锦娣.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106-108.

[2] 钟志强,王坤,孙伟.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疗效的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2011,19(6):73-74.

篇11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日常生活能力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early hemiplegic patient with acute stroke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miplegic patient with acute stroke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We performe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n acute stroke patients 64 patients, enrolled within 14 days of onset were allocated to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n=31) or control group(n=33) randoml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we assessed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using Chinese Stroke Scale(CSS) and Barthel Index respectively Clinical efficacy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changes of CSS and ADL scores on the 28th day Results On the 28th day, CSS and ADL were evaluted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SS scores betwe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the controlgroup (P

【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Stroke;Actuities of daily living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我国1986~1990年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217/10万,病死率为116~1418/10万,幸存者中约3/4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其中以偏瘫最为常见[1]。因此,脑梗死治疗不单纯是生存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生存质量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并将效果比较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选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下列标准: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2],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初次发病者。(2)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减退。(3)年龄39~81岁。(4)病程在两周内。(5)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2)既往有痴呆、精神病史者;(3)外地无法随访者。

112 病例资料 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31例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年龄(63±6)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14例;对照组33例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62±7)岁,脑出血15例,脑梗死18例。两组病例的年龄,经t检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常规护理组接受相应药物治疗、内科基础护理和常规护理;康复组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具体方法如下。

121 早期康复护理时机 患者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h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

122 心理护理 在患病急性期患者会有很多痛苦,护理人员要及时正确引导、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现实,面对生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其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指导患者重新建立病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内容。加强对家属的心理疏导,解除家属的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等情绪,以免刺激患者[3]。

123 肢体功能锻炼 患肢的功能锻炼包括:①保持良好的;②患肢按摩;③患肢被动运动;④系统功能训练。

124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如投球、拨算珠、套圈、搭积木、抓木钉、沙板磨等,指导患者穿脱衣服、进餐、如厕、入浴、洗浴、刷牙、洗脸等,2次/d,30 min/次。对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进食指导、吞咽功能训练等。对有语言障碍的进行语言训练[4]。

125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不能停止训练,每天坚持累计训练3~4 h,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定期回访,有条件的可在正规的社区康复机构继续康复。

122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观察时间为病程第1~28天;治疗前询问既往史及伴发疾病; CSS及ADL在治疗前治疗第28天各评定1次;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疗效评价:临床疗效判断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以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结合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进行评定;神经功能改善计算公式: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评定标准采用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定比较。Barthel指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疗效判断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总有效率计算公式:基本痊愈、显效、有效的例数之和除以各组总例数的百分比。

1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计量指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 12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早期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之前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早期康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ADL的变化比较 早期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之前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天早期康复治疗组ADL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5% (25/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42% (14/33),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

3 讨论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急性脑血管意外,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三大疾病(脑血管病、冠心病、肿瘤)之一。存活患者中至少有一半有不同程度的残障及劳动力丧失,以致存活患者自理能力严重下降。目前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组能力,这是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因此,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5]。

我们通过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实验证明,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明显好转,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且患者无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关节损伤、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说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从根本上减轻或避免痉挛、废用、误用及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患侧偏瘫的发生明显减少。给患者的后期肢体康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患者重新回归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贾建平,崔丽英,等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8:171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 379380

[3] 陈瑞仙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当代护理杂志, 2009, 19(10): 8384

篇12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临床价值

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患者一旦患病,极易引发运动障碍或残疾,严重情况下可能致死[1]。目前临床上治疗水平正在显著提升,但是由于缺乏高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常常会引发多种问题,所以,本文将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引入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临床效果较好。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中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70.3±3.6)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9.8±3.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了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检查患者的身体,对其身体多项功能指标进行记录,留意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病房内观察方法,运用将血压药物降低管着的血压,同时使用药物降低血糖,控制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饮食,然后对其进行适当的按摩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生活能力护理以及运动功能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患病后常常会出现肢体偏瘫。活动受限、活动障碍等问题,同时还会引发反应迟缓问题,所以对这类患者必须进行心理疏导。耐心的沟通和交流,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缓解并消除其不安、恐惧和紧张等情绪,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尽量开导患者,告知患者治疗的成功案例,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②生活能力护理:指导患者穿脱衣物、就餐事项等。首先,穿衣服时应先穿患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此外,鼓励患者自主拧瓶盖,洗脸、刷牙,帮助患者进行套圈、投球、搭积木等活动,每日进行两次活动练习,每次练习时间为30min。此外,指导患者利用健侧的手与上肢自主翻身和上下床活动。③运动功能护理:指导并帮助患者摆好仰卧位、健侧卧位等正确的。选取仰卧位后需要略微向上抬患者的肩膀,确保上臂外旋外展,伸展好肘和腕,五指分开,尽量置于枕头上。同时,另骨盆和髋稍微前挺,确保大腿能够向内夹紧,将垫物置于患者患侧的大腿外下方,降低略下肢外旋的发生率。微微垫起膝关节,足尖向上,尽量向内微屈,为避免一种卧位后患者身体麻木可以定时更换。如果采取健侧卧位,应该在胸前放一个枕头,肩部前伸,伸直腕部和肘部,切不可垂腕,患侧腿尽量屈曲。尽量2 h变换一次。

1.3评定标准[2]

1.3.1 ADL 评分 设定工具性生活能力量表、躯体生活自理量表等 14方面内容,每方面4分,统计其评分,分值为14分就表明生活能力完全正常,分值越高,生活能力越差,最高分为54 分。

1.3.2运动能力评分 设置运动能力 Fugl-Meyer 量表,分值设定为0~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运动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为单位,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值检验,若P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ADL评分 护理前两组AD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组内护理前后的差异均显著(P

2.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共发生2例并发症,主要为1例肌肉萎缩,1例肌体肿胀,发生率为4.88%,对照组并发症共8例,发生率为19.51%,主要为3例关节活动受限、3例肌体肿胀、2例肌肉萎缩,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100,P

2.3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组内护理前后的差异显著(P

3 讨论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多种诱发因素导致患病,患者患病后脑内动脉可能会出现闭塞、狭窄或者破裂现象,进而引发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3]。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4],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接近75%左右,常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随着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治疗效果较好,尽管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是对其致残情况的影响相对较差,为了有效降低致残率,本文将早期康复护理引入护理过程中,结合以常规护理方法最终发现护理效果较好。所谓早期康复护理是一种以患者的功能恢复为护理目标的护理方法,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运动功能护理以及生活能力护理等[5]。具体的措施包括简单的肢体活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通过这些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活动训练,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其行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最终缓解并消除患者的运行功能障碍。这种护理方法需要长期进行,只有不断坚持训练和练习才能尽量提高综合护理效果。郑阿娟等[6]的研究内容显示,该方法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过程,可以全面的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这与本文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ADL评分和运动能力评分与护理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均较好。而观察组护理后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运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观察组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效果更佳。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观察组为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可见观察组的方法并发症更少。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后护理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74-1675.

[2]王清芬,张佩霞.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4):269-270.

[3]喻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2,22(9):3254-3254.

[4]欧剑凡,郑剑聪,李继香,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27(4):304-306.

篇13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简式运动功能评分法;LOTCA量表

脑梗塞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1],由于该类疾病可引发患者在肢体、语言、记忆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以致干扰患者正常生活,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本研究采用早期康复锻炼干预对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患者进行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接受治疗140例脑梗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证实,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均为初次发病者,无意识障碍及精神性疾病。其中男76例,女64例,年龄61~78岁,平均(68.1±5.2)岁;在认知障碍程度方面,轻度患者58例,中度患者62例,重度患者20例。根据随机分配原则,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n=7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有药物治疗、入院宣教及日常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认知康复护理:出些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并告诉患者答案,让患者反复记忆,2次/d,锻炼患者的计算能力;让患者花费10 min熟悉单张卡片内容,之后对相关内容进行提问,若回答正确,可添加卡片数量和内容,1次/d,锻炼其记忆力;可将一个硬币放入手心,在患者注视下变化放入手的位置,让患者猜测硬币在哪个手中,1次/d,锻炼其注意力。②肢体康复锻炼:?K床上训练:运动前对患者患侧肢体进行由远及近的手法按摩,循经络做头部、上下肢、背部按摩。按摩的同时给予循经点穴。采用安抚性按摩手法缓解肌张力高的肌群。在患者清醒和体力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自行按摩。床上训练主要对患侧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踝关节等进行关节屈伸、各方向运动。?L被动运动:待患者病情逐渐平稳,从第3 d开始实行早期康复训练,昏迷前患者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被动运动,上肢的运动为前臂后旋,让肩关节上抬呈“敬礼”姿势,肘关节呈90°,要让患者从近端关节开始运动,一直运动到远端关节,还要先运动大关节再运动小关节,每个动作做10次为1组,随着病情好转从每天1~2组到多组。?M主动运动:待患者肌力一定程度改善后,除了进行被动运动外,还需要加上主动运动,比如说:桥式运动、练习在床上翻身、坐位训练等,对于一些患者还可以进行站立训练:无法站立患者进行电动起床训练,学习站立平稳,逐渐延长时间,必须有护士陪同,先在搀扶的情况下靠墙站立,护理人员需要询问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昏、恶心症状,如果一切良好就可以继续站立。如果站立一段时间后患者无不良症状就可以让其自己站立,以5 min为单位,如果患者反应情况良好,耐受能力强就可以适当延长站立时间,站立20~30 min/次,训练2~3次/d;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生活自理训练方案,使患者学会吃饭、穿衣、排大小便、洗漱等,训练1~2次/d,10 min/次,帮助患者逐步进行独立生活。

1.3观察指标 ①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可以使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进行评判。②患者脑损伤认知功能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进行评定,包括7个方面,26个子项目,得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8.0实现全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定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A和LOTCA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ugl-Meyer评分、LOTCA评分分均低于观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脑梗塞是一种急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机能紊乱的神经内科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常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3],导致认知障碍主要原因为:脑梗死后患者出现急性缺血症状,导致其脑组织软化发生坏死;较长时间的慢性缺血会引起患者的脑白质受损,进而损伤轴突运,引起信息传递障碍[4]。脑梗塞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重新组织、重塑其结构和功能,对于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规范康复治疗能够帮助神经侧支循环、神经轴突或突触建立联系,从而一定程度改善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重组[5]。本次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肢体和认知功能训练,目的是使患者每个关节的控制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稳定性和认知能力尽量不受影响,随着恢复情况不断好转,患者肌力不断提高、病情逐渐稳定就可以进行主动运动了,要不断鼓励患者使用健侧帮助患侧运动,并逐渐进行独立生活,达到生活完全自理。

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FMA和LOT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其运动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琴,李晶,魏文霞,等.分型个体化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252-7252.

[2]王清,陈湘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活动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5,32:38-40.

[3]宋小静.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时间窗临床探讨[J].淮海医药,2015,33(1):66-67.

篇14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塞;早期康复护理;肢体功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9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71-02

进展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与一般性脑梗塞的主要区别是其发病后病变区域不断扩大,病情不断恶化。根据临床相关资料,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患者病后大部分有严重的肢体和语言功能障碍[1]。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够尽早开展护理,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本文主要对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进展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之间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35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失语、大小便失禁、偏瘫等症状,入院后采用CT诊断均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男性178例,女性157例;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42岁,中位年龄为68.34岁。将33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80例,观察组155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180例实施常规护理,按照一般性临床护理标准实施护理。观察组155例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护理对于进展性脑梗塞患者来说,其病变区域在发病后不断扩大,病情进一步恶化,而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进一步恶化,避免患者出现肌肉痉挛。脑梗塞患者正确为侧卧位,避免仰卧位[2],侧卧时要将患者的患肢拉出,避免挤压。当患者必须保持仰卧位时,患者肩部必须上抬前挺,上肢保持自然伸展,手呈空心握拳姿势,在患肢下部垫舒适的软枕。为了避免褥疮、痉挛等情况的出现,每隔2-3个小时要更换,促进血液循环。

1.2.2肢体康复护理对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其在发病后的48-72h内病情还可能会发生恶化,所以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应该从病情不再进展后48h进行[3]。首先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相关的肢体康复锻炼方法,激发患者的配合意识,以及家属的支持和协助。肢体康复锻炼要从部分到整体,开始要按摩患肢,加强患肢局部功能锻炼,例如,握健身球。然后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加大锻炼量,从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从坐卧训练到站立、行走训练,从床上运动逐渐到地下活动[4]。当患者肢体功能慢慢恢复之后,要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生活自主活动,例如洗脸、更衣等。

1.2.3语言及认知功能康复护理语言功能康复锻炼中,首先要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嘴部动作,例如撅嘴、呲牙、弹舌等,锻炼患者嘴部肌肉的灵活现性。然后让患者进行单音节字的发音,发音准确之后,可以反复练习,同时开始学习复杂发音。语言功能锻炼护理中护士要有耐心,多鼓励患者开口说话。认知功能锻炼中,首先要让患者认识简单的事物,说出名字。也可以让患者说出家属的名字,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聊天,耐心向患者介绍周围的事物。

1.2.4心理护理部分进展性脑梗塞患者无意识障碍,当发现自己失语、偏瘫之后,往往会出现失望、抑郁、焦虑等情绪,甚至丧失继续生活的信心,对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早期康复护理中要重视心理护理,适时观察患者情绪,向患者举例说明他的疾病是能治愈的,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结果

对照组180例患者经过住院治疗后18例基本痊愈,治愈率为10%;显著进步34例,进步71例,无效5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8.3%。观察组155例患者经过住院治疗有32例患者基本痊愈,治愈率为20.6%;显著进步37例,进步53例,无效3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7%。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10.4%。

3讨论

脑梗塞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病死率和致残率都比较高,进展性脑梗塞在发病后其临床症状会逐渐加重,神经功能表现出渐进性恶化,相对于普通脑梗塞,其病情更加的严重。要提高进展性脑梗塞患者治疗效果,早期康复护理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而且能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恢复各方面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进展性脑梗塞患者中应用,除了要加强基础护理之外,最重要的是尽早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和语言功能的锻炼,尽量让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能恢复到较好的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病后生活质量。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后,患者的治愈率和治疗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所以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进展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应用有很好的效果,临床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11(6:251-252.

[2]郑英华,王菊廷,李顺芬,陈启兰.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