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康复指导范文

康复指导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8:10: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康复指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康复指导

篇1

痉挛,又称为强直、阵挛、痛性痉挛,是由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以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反应和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病常见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的患者。

检查、诊断、功能测评

临床检查诊断通过病史、检查(反射、运动、姿势、相关症状等),了解和判断以下情况。

有无相应的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出现:①深反射亢进;②浅反射消失;③出现病理反射或阵挛、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等;④被动伸屈四肢出现折刀样现象。

属于哪一种痉挛:脑源性痉挛或脊髓源性痉挛或混合性痉挛。

痉挛肌肉的部位和数目,痉挛发作频率和诱发因素。

痉挛性质:属痉挛发作、痉挛状态、阵挛或肌张力障碍。

功能影响评估痉挛是否引起以下功能障碍,如关节活动受限、姿势障碍、移乘能力障碍、关节挛缩、加重疼痛、干扰睡眠、增加佩戴假肢/矫形器困难、降低生活质量。

痉挛程度/肌张力测评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标准测评,要注意用较长的时间在一天中不同的时段,反复测评肌张力/痉挛程度,因为痉挛状态可根据、疲劳程度、天气变化而有轻重不同的表现。

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

对轻度至中度痉挛患者可先作运动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以缓解痉挛。

物理因子治疗

摆放例如床上卧位的抗痉挛或取床上半坐卧位,甚至坐位(尽量不要取仰卧位),可减轻下肢伸肌痉挛状态。此外,取俯卧位伴髋关节内收持续20~30分钟,能显著减轻下肢痉挛达6~8小时。

冷疗用冰、冰袋或冷冻局麻药,15分钟/次,可减少过度的牵张反射。

热疗局部热敷或温水浸浴,15~20分钟/次,可放松痉挛肌肉。

外周性电刺激(对肌肉或神经)15分钟/次,1次/日,可减轻痉挛和阵挛。

肌电生物反馈可减少静态时肌痉挛的活动及相关反应,也可抑制被动牵张时痉挛肌的不自主运动。

运动治疗

主动运动让痉挛的拮抗肌进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痉挛肌可有交替性抑制作用,如肱二头肌痉挛,可练习肱三头肌主动和抗阻收缩。

被动牵伸与按摩对痉挛肌进行较深的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按摩,或温和地牵伸痉挛肌都可降低肌张力。

针灸治疗近年的研究提示用针刺治疗局部痉挛,有一定效果。

作业治疗及心理、行为治疗

坐具使用的指导为控制坐姿,从而改善坐位平衡及减轻痉挛,应指导患者使用恰当坐具及配套的辅助用具,如各种垫子、足绑带、膝挡板、限制两腿内收的鞍状物、腰椎支具、头及颈椎支具等。总之,要使适当摆放的坐姿符合这样的要求:平衡、对称、稳定、舒适、功能最大化。

健康教育教育患者注意自我保护,以免发生一些因肢体痉挛而造成的合并症,如皮肤擦损等。

教育患者日常起居肢体要摆放在松弛的姿势上,例如肘关节要在伸展姿势上,膝关节要取屈曲姿势。

教育患者避免或积极控制能加重痉挛的因素,如:①膀胱胀满或感染;②便秘;③皮肤刺激,如压疮;④过紧的衣服和鞋物;⑤不恰当的坐姿(包括在轮椅上不良的);⑥不安、焦虑、精神过度紧张;⑦关节脱位、异位骨化;⑧外界气温剧烈变化;⑨过度疲劳。

康复工程及其他

康复工程

夹板静态或动态夹板可用于静态延续牵张,减少痉挛,防止畸形;屈肘肌痉挛用的充气压力夹板可防止痉挛加重及肌挛缩。

矫形器踝足矫形器可用于控制痉挛性马蹄畸形。

转诊及外科手术对由重度痉挛造成显著畸形及肌肉关节挛缩、日常生活极不方便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应转诊至外科,考虑进行抗痉挛手术疗法,视具体情况选择,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包括微创手术在内)。经皮射频脊神经切断术、跟腱延长术、肱二头肌和肱桡肌延长术。

药物治疗

对中度以上痉挛状态的患者,为改善功能、缓解疼痛、减少发生并发症危险,可使用肌松剂/抗痉挛药治疗。

口服药物巴氯芬:目前应用最广泛,用量30~80 mg/日。分次服用,不良反应不太严重,常见有困倦,肌无力,嗜睡;开始时药量渐增,撤药时药量渐减,不能突然撤药或中途停药。安定:主要用于脊髓损伤所致痉挛,成人维持量为60 mg/日,分次服用,与巴氯芬协同应用,可减少剂量和不良反应。硝苯芙海因(丹曲林):用于脑卒中及脑性瘫痪所致的痉挛,成人100~200 mg/日,分3~4次服用,有肝病者禁用,有心肺疾患者慎用。此外,替扎尼定(松得乐):可乐定也是可选用的肌松剂,但要注意不良反应。

局部化学阻滞治疗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注射于痉挛的肌肉运动点,每次注射总剂量≤400 U,治疗间隔不要

篇2

【关键词】 帕金森病;运动疗法;心理疏导

帕金森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椎体外系统疾病, 以震颤、肌张力强直、运动减少和不稳为主要临床特征, 为黑质和黑质文状体变形的一种慢性疾病, 尤其以震颤和运动迟缓为突出表现, 给患者从事正常的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从而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及时的给患者心理疏导和肢体康复指导, 意义非常重大。常见的运动症状包括震颤、僵硬、运动迟缓、姿势、平衡异常等。

1 临床资料

本病例32例, 男23例、女9例, 年龄40~65岁, 病程1~15年。

2 锻炼方法

分为上肢、躯干及下肢锻炼, 每项练习3~5次。

2. 1 上肢锻炼 缓慢触摸下颌和胸部约5 s, 头向后翘起大约5 s。头向右转后看大约5 s, 同样动作向左转。右肩向下, 右耳向右肩上靠保持住。左侧重复, 缓慢大范围地旋转头部, 然后换方向。下颌前伸保持5 s, 然后内收保持5 s。伸直手臂, 高举过头保持10 s, 双手向后在背部扣住, 往回拉10 s。将手放在肩上, 试着用面部去接触肘部10 s, 双肘分开, 挺胸10 s。手臂置于头上, 肘关节弯曲, 左手抓住右手, 右手抓住左肘。身体向两侧弯曲。

2. 2 躯干锻炼 双脚稍分开, 双膝微曲, 右臂高举过头, 缓慢向左侧弯曲, 保持住, 然后左侧重复。手臂前伸, 轻轻的向对侧交叉。平躺床上, 膝关节曲向胸部, 保持住, 另一侧重复。平躺在床上双臂抱住双膝, 慢慢地将头伸向膝部。双手置于头下。保持一腿伸直, 另一腿弯曲, 交叉, 弯曲向身体的对侧, 保持住, 另一侧重复。腹部伸展, 腿与骨盆紧贴床板, 用手臂上撑, 维持10 s。俯卧, 手臂和双腿同时高举离地, 维持10 s, 放松。

2. 3 下肢锻炼 站立, 曲身弯腰向下, 双腿稍分10 s, 做上述动作时双膝稍弯, 手扶墙, 右手抓住右脚、向后拉, 维持, 然后左腿重复。面向墙壁站立, 两腿分开, 双膝紧靠, 手掌贴墙, 身体前倾, 感觉小腿肌肉牵拉, 维持。重复。坐在床上, 一腿伸直, 另一腿弯曲, 弯腿紧靠直腿部, 试将头靠向直腿, 维持, 另一侧重复。双腿盘坐在床上, 双脚掌相对, 试将膝部靠近床板, 维持并重复。双脚呈V型坐下, 头部向右腿, 中间和左腿, 每个位置维持10 s。以上锻炼都在护士与家属的指导下进行, 以防患者发生意外, 给予及时处理。

3 心理疏导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前提,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与患者交谈时态度和蔼, 用开放式的询问,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与患者交谈, 了解患者的心理反映。首先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检查患者的心理分值。焦虑评分:﹥29分严重焦虑;﹥21分明显焦虑;﹥14分肯定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7分以下没有焦虑。抑郁评分:﹥24分严重抑郁;﹥17分有轻度或中度抑郁;﹥7分有轻度抑郁;﹤7分无抑郁。

在和患者的交谈中, 应用热情、尊重、真诚、积极关注等技术, 给患者营造温馨的交谈环境, 也能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 为下一步的心理疏导打下基础。

3. 1 心理疏导技术

3. 1. 1 合理情绪疗法 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 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 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该理论认为, 使人难过和痛苦的, 不是事件本身, 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和逻辑思辨, 改变患者的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 建立合理的、正确地理性观念, 帮助患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 以合理的人生观来生活[1]。

3. 1. 2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是贝克, 贝克坚信有情绪困难的人倾向犯一种特有的“逻辑错误”, 即将客观现实向自我贬低的方向歪曲。认知疗法认为心理问题是源自于一般过程的, 如错误思维、在信息不足或错误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正确推理, 以及不能区分现实和想象[2, 3]。

通过以上的煅练和改变, 改善了患者的状态, 能为患者从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三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篇3

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其中功能锻炼是康复的主要手段,而社区卫生服务在骨折经复位、固定后的康复锻炼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减轻和消除骨折不良影响。笔者在所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运用康复理论作功能锻炼指导,在骨折患者的康得复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康复指导

1.1 心理指导 帮助患者理解并接受:骨折愈合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康复锻炼需有毅力,要克服疼痛;整个康复过程要积极参加,密切配合:应树立信心,循序渐进,做好自我管理;积极锻炼,才能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1.2 运动训练指导 骨折的康复以时间可分为骨折固定期(早期)和骨折恢复期(后期)两个阶段。

1.2.1 早期康复阶段 功能训练在骨折复位固定后住院期间即可开始,社区康复指导是在患者出院回家休养期提供的连续的康复指导。(1)出院时一般处于骨折的炎症恢复期,骨折固定部位远端和近端关节应指导作主动或被动运动。注意关节的各个平面,每个关节活动10-20次。每日2次。(2)固定区肌肉在肿胀消退后无明显疼痛时进行舒缩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减轻粘连,每日2~3次,每次5 min。(3)为维持机体整体功能水平,未受伤肢体应正常活动,尽早起床站立,负重行走;下肢骨折也应努力拄拐或扶墙面起立:年老体弱及必须卧床者也应在床上运动,作深呼吸和咳嗽锻炼及大肌群用力收缩。(4)骨折3~4周,已处骨折的骨痂形成期,断端较稳定,外固定可每日取下,检查皮肤是否完整,进行热敷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按摩从远端向近端向心性进行,受累关节进行短时间、不负重的主动活动。(5)对骨折已而无需继续外固定者可进行持续的被动运动,家庭内可由家人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或用外力牵拉功能障碍关节,避免关节挛缩、骨折疏松、心肺功能降低,有条件可进行专门的训练机训练(CMP)L2)。被动运动时指导放松,操作缓慢,力度适中。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固定肢体近端。避免做替代运动,对已产生障碍的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每次均需达到最大活动范围,并力求超过,逐步积累效应。

1.2.2 骨折恢复期 后期目的是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及训练肌肉的灵巧度,恢复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能力。(1)关节活动度练习。在活动前可先热疗,放松挛缩粘连的组织,软化瘢痕、增强练习的效果,家庭内可进行被动、助力、主动等训练方法,从单关节逐步度到多关节、多方向全关节范围内活动,每一动作重复10-30次,每天2―3次。(2)肌力训练。肌力Ⅲ级及Ⅳ级以上者可进行主动训练,肌力较弱者采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家庭中指导用滑轮、绳索、固定带等组合悬吊肢体进行摆动运动,Ⅲ级以上肌力进行抗阻运动训练,阻力可用砂袋、哑铃、墙壁拉力器进行训练,有条件时可利用专门的康复器锻炼。

1.3 饮食指导 为促进骨折处及早愈合,应指导患者保证膳食平衡,并摄人一定量的钙。受伤早期(1~2周),饮食应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鱼等,避免瘀血积滞,骨痂生长迟缓。中期(2~4周)补充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食物,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C,常晒太阳,促进钙吸收,同时可用一些清补、活血、接骨舒筋的药膳;晚期(5周以上)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等,进食补气血、强筋骨之药膳,促进骨折愈合。

篇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发病呈慢性经过,可发生多种并发症,甚至致残、致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终身性疾病。下面仅就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康复指导方法及体会浅谈如下。

饮食控制

饮食的控制和调节关键在于控制糖的摄取量。轻型患者一般不用食谱计算法而是控制主食在稍低于病前的食量,蛋白质、脂肪等基本按原来习惯用量,主食的限制可采用骤减或递减法,骤减法可及时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效果较好,在控制饮食初期如患者感到饥饿,可适当吃些新鲜蔬菜,有条件者可采用少食多餐法,以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至尿糖减少或转阴,体重下降过快或活动量较大时,可适当增加主食(一般一天不超过100g)和副食(食油、肉类、蛋及鱼类)。刚增加时尿糖可能会有回升,但以后会逐渐消失,如此反复调节直至患者尿糖持续阴性,体重属合标准,无饥饿感,体力恢复,不可无限制地减低食量,长期过分限食,过量消耗体内蛋白质,脂肪可引起酮症酸中毒。

食物选择

禁忌食物:①辛辣、温燥、煎炸、油腻食物;②戒烟酒、浓茶、咖啡;③忌食糖类及含糖制品,不宜多盐(限制每日10g以下),限油脂摄入。

宜进食物:①五谷杂粮,如小米、玉米、荞麦面、燕麦面等,长期使用可收到降血糖、血脂的效果。②副食类:豆类及豆制品,冬瓜、苦瓜、洋葱、香菇、柚子、海带、木耳、鱼类、黄鳝、芦笋、紫菜、银耳等。新鲜蔬菜以绿叶为好,如油绿、小白菜、韭菜、芹菜、丝瓜、绿豆芽、空心菜、菠菜、莴笋等。食用油宜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即可防动脉硬化又可防便秘。③定时定量进餐保持情志平和。

食物疗法

肺热津伤型:临床以多饮为主,口干咽燥,喉咙灼痛,尿频量多色黄,大便干结。食疗原则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食疗方:①天花粉粥:天花粉30g,粳米50g(可以用大米代替)。先将天花粉用温水浸泡2小时,加水200ml,煎至100ml,再将洗干净的粳米放入同煮,每日1次。②消渴速溶饮:鲜冬瓜皮和西瓜皮各1000g,天花粉250g,将瓜皮洗净切薄片,天花粉捣碎,用水泡,放锅内煮1小时去渣后再以小火继续煎煮浓缩至黏稠停火,待煎液至稍温,装入洁净瓶中储藏,每次10g,可以兑水服用,随渴随饮。③荷叶绿豆粥:绿豆20g,大米50g,荷叶1张,先将绿豆泡发,加水煎至豆开,加入大米按常法煮成粥。半熟时,取荷叶1张,盖粥锅上,15分钟后取走,即可食用,每日早晚可各服1次。

胃热炽盛型:临床以多食易饥为主,口渴多饮形体消瘦,小便频多,大便干结伴头晕目眩,耳鸣。食疗原则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食疗方:①绿茶鲫鱼:活鲫鱼500g,绿茶10g,将鲫鱼去杂洗净,再将绿茶塞进鱼腹内,置盘中清蒸,不加盐,食鱼肉,每日1次。②玉米须煲猪瘦肉:玉米须30g,猪瘦肉100g,盐适量,将猪肉去肥洗净,与玉米须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煮沸后改文火煮至肉熟烂即可食用,饮汤食肉。③麦冬瘦肉汤:猪瘦肉500g,党参、生地黄、麦冬各50g,油、盐少许。将党参、生地黄、麦冬洗净,猪肉洗净切块,将全部用料放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2小时,加油盐调味,饮汤食肉,脾虚痰湿内结者不宜食用。

肝肾阴虚型:临床以尿频,尿多为主,尿浊如米汤,大渴喜饮,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四肢乏力。食疗原则为滋补肝肾,润燥止渴。食疗方:①猪腰煲南瓜:猪腰1个,南瓜250g,薏苡仁15g,山药15g,葱姜少许。将南瓜切片和薏苡仁、葱、姜一同先煮40分钟后加入山药,猪腰再煮20分钟。食肉饮汤,每日1次。②生地黄芪猪胰汤:猪胰1条,猪瘦肉100g,生黄芪、生地黄、山药各20g,山茱萸15g,调味料适量。将猪胰及瘦肉洗净切片用油盐适量拌匀腌15分钟,将生黄芪、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洗净放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滚后,改文火至山药软化,放猪胰、瘦肉入汤加盖滚10分钟即可,随量饮食,隔日1次。

讨 论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篇5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药物治疗;早期康复指导;护理

急性脑卒中俗称中风,临床上又称作急性脑血管意外,起病急,发展快,其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可以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2]。本文总结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早期康复指导体会,旨在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确诊的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3], 入院后均给予头颅CT 、MRI 检查, 首次发病, 且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多器官的器质性病变。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38例, 女性22例;年龄44-75岁,平均(54.1±5.31)岁;起病后1-5 h入院, 平均(2.2±1.5)h。对照组中男性29例, 女性31例;年龄43-78岁, 平均(53.7±4.78)岁;起病后0.6-6h, 平均(2.1±1.3)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起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常规药物治疗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250ml静滴,2次/d,奥扎格雷钠80mg+0.9%氯化钠250ml静滴,2次/d,肠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口服;脑出血患者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30min内滴完、利尿剂呋塞米20mg静脉推注,用以减轻脑水肿;两组均给予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细胞、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补充钾、钙等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1.2.2 早期康复治疗 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采取康复治疗。(1)患者卧床时,让患者的肢体处于功能位:侧卧时在患者胸前放一枕头起支撑作用,舒展肩部,上肢抱枕自然屈曲,仰卧时将患者臀部用橡皮圈垫高,膝下放一软枕,使髋部和膝盖自然向前屈曲;(2)定时翻身:一般每2h为患者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要轻柔,最好轴线翻身;(3)辅助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 一般从小关节开始,进行适当的屈伸及旋转动作,力度适中,以患者无疼痛感为宜;(4)早期体能训练: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后, 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如翻身、坐起)、平衡训练(如站立、步行)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自己穿脱衣服、上厕所、洗漱、吃饭等),训练时间每天2 次,每次30分钟。训练过程中随时监护,以防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及完成质量。

1.2.3心理护理 脑卒中起病急,发展快,家属及病人都难以接受,常常表现出焦虑及恐慌心理。医护人员在治疗的同时, 要主动就患者的病情及时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 讲解疾病的一般知识,告之治疗措施和护理对策,解除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顾虑, 让他们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就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相关内容进行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高质量完成康复训练,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和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4]进行评定,运动和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 )[5]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测,检验标准: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2.2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平衡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平衡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64.75±17.04)、运动平衡能力(74.8±1.6)明显高于对照组 (P

表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平衡能力比较(±S)

3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急性脑卒中的患者经过及时药物抢救后,生存率已经明显提高。但如何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个难题[6]。

本研究在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过程中,观察组在常规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早进行康复指导治疗,并配合积极的心理干预,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现在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和平衡功能评分上,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积极进行药物救治的同时,早期合理的进行阶段性康复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薇.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康复的影响. 中国医学工程,2012,20(9):148.

[2]宛丰, 吕衍文.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研究.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 19(1):53-54.

[3]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

[4]Katz S,Ford AB,Moskowitz RW.Studies of illness in the aged.JAMA,1963,185(12):914~919.

篇6

1 饮食调节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所有病人均应采用饮食调节,可减少再发。即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低盐饮食,要求饱和脂肪占总热量的7%以下,胆固醇<200/d,多食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高的食物。

2 戒烟是心肌梗死康复期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继续吸烟再梗死和死亡危险明显增高约22%~47%[1],每次随诊患者都必须记录吸烟情况,积极劝导病人戒烟,坚决实施戒烟计划。

3 心理指导

心肌梗死康复期病人焦虑情绪多来自于对今后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担心,应予以充分理解并指导病人逐渐改变急躁易怒的性格,保持乐观、平静的心态,可采取与他人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

4 避免诱发因素

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饱餐,特别是避免进含高脂的饮食、情绪过分激动、导致血压剧升等因素。

5 康复指导

建议病人出院后进行康复训练,适当运动可以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考虑病人的心理、社会、经济因素,活动量则必须考虑病人的年龄、心肌梗死前活动水平及体力状态等。在正式的有氧运动前后应分别进行5~10分钟的热身运动。研究表明运动中以达到病人最大心率的60%~65%的低强度、长期锻炼是安全有效的。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太极拳、慢骑自行车等,每周运动3~4次为宜,开始每次10~15分钟,以后逐步延长到每天30分钟以上,应避免剧烈活动、竞技性活动、长时间活动。此外个人卫生活动、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也是对病人有益。对无并发症的病人,心肌梗死后6~8周可恢复性生活。性生活要适度,若性生活后出现心率、呼吸增快、感到胸痛、心悸持续15分钟或疲惫等情况,应节制性生活。经2~4个月的体力活动锻炼后,可恢复轻工作,部分病人也可恢复全天工作,但对重体力劳动、驾驶员、高空作业及其他精神紧张或工作量过大的工种应予以更换。

6 用药指导

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不要擅自增、减药量,并教会病人定时测脉搏,定期门诊复查。若胸痛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而在服用硝酸酯制剂疗效较差时,提示可能存在急性心血管事件,应及时就医。

7 照顾者指导

告诉患者家属对病人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并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修养环境,生活中避免对其施加压力,当病人出现紧张、焦虑或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应予以理解并设法进行疏导。心肌梗死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应教会病人家属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技术,以备急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7~62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3例,交通事故伤20例,重物砸伤3例;开放伤10例,闭合伤2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48 h。

1.2 手术方法 开放性骨折均给予立即清创,同时采用外固定支架或克氏针等固定手术。闭合性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6 h内或者6 d以后,手术方式选择解剖钢板或者锁定钢板内固定。

1.3 治疗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0.5~5年,平均2.5年。患者全部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3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愈合不佳,二次手术皮瓣覆盖创面后痊愈。6例晚期合并创伤性关节炎,但均能行走。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Pilon骨折累及胫骨下关节面,几乎住院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术前应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术后常见的一些并发症。打消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以及对手术并发症的顾虑,取得患者手术前后的积极配合。

2.2 术前准备 该型骨折均是高能量损伤所致,往往在Pilon骨折的同时,还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在做术前准备时应详细检查。特别是开放骨折患者,常常只注意到开放的伤口而忽略了隐蔽的损伤,如头颈部损伤、脊柱骨折、腹腔脏器损伤等。对于闭合性骨折,手术时机为伤后6 h内或者6 d以后,原因为伤后6 h~6 d小腿及踝部软组织张力较高。伤后6 h内未手术患者应注意抬高患肢,必要时可采用足部气压循环泵,肢体采用50%硫酸镁湿敷以便消除肿胀。

3 术后早期护理

3.1 摆放 术后患者可以采用仰卧位,患肢抬高30°~40°,置放于布朗氏架或者垫高的被褥上面。这样可以尽早消除肢体的肿胀,减轻切口疼痛。对于有石膏托固定的患者,应保护好内外踝、跟骨结节等隆突部位,防止形成压疮。

3.2 观察肢体末梢循环情况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及末梢循环情况,Q2 h,特别是术后的72 h内。当发现足背动脉搏动不明显,患肢足趾温度低,趾端苍白、青紫等情况时,及早通知医生,尽早做出处理,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3.3 疼痛的护理 术后根据手术中的情况,常规使用硬膜外或静脉镇痛泵,可以调节镇痛药物的用量,随时观察可能的副反应,必要时给予强效镇痛剂。

3.4 切口和创口的护理 对于有外固定支架或者克氏针固定的患者,应做好钉道的消毒及护理,能暴露的钉道及创面或切口,尽可能不用敷料覆盖。不但可以通风,防止细菌在局部的停留,减少创口感染的几率,同时也便于观察肢体及局部的血液循环情况,也便于创口和切口涂抹碘伏等消毒液。

4 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第2天即可做足趾的伸屈活动,膝关节的伸屈运动,以及小腿肌肉的舒缩训练,不但可以促进功能恢复,也可以有效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及早消除肢体水肿。术后3~5 d,当肢体肿胀消退后,即可坐于床旁或者立于床边活动双下肢。术后5 d即可扶双拐练习步行。术后的早期下床活动,不但可以有效的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可以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利于骨折端的早日愈合。

5 讨论

Pilon骨折早期并发症多为创面不愈合和皮肤坏死、伤口感染。原因主要是软组织损伤严重,局部张力太高,引流不畅,开放性伤口清创不彻底,以及手术方式选择不当等因素[2]。

术前抬高患肢,采用足部气压循环泵,肢体采用50%硫酸镁湿敷等护理措施,对于消除肿胀,减少皮肤坏死及切口感染显得尤为重要。术后早期的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切口和创口以及钉道的细心护理等措施,亦能起到及早发现以及补救的作用。术后的康复指导可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骨折的愈合亦能起到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07)10-0086-02

【摘要】目的:探讨手指和指蹼畸形手术治疗后的功能康复宣教。方法:本组26例手术后早期进行关节功能训练、按摩、弹力套压揎等康复治疗。通过功能康复治疗手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功能、指蹼功能均有改善,88.5%患者生活能够完成或大部分自理。结论:对手指和指蹼畸形术后功能康复指导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手指;指蹼;畸形;术后指导康复

After the finger and points to the web abnormal technique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instruction

Zeng Mingfeng Li Lanyign Zhang Dongying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 the finger and refers to the web abnormal surgery to treat after the function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propaganda. Method:After this group of 26 examples surgery the early time carries on the joint function training,the massage,the tension flowing casing pressure rolls up the sleeves and so on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treatment. Is restored to health through the function treats between the finger the joint and the palm knuckle function,refers to the web function to have the improvement,88.5% patients live can complete or majority of take care of oneself. Conclusion:And refers to the web abnormal technique after the finger the function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the instruction to be possible to obtain a better effect.

【key word】finger; Refers to the web; Abnormal; After the technique instructs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器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易遭受烧伤、创伤等,常出现手筋膜、伸肌腱、骨关节的损伤,后期易出现瘢痕挛缩畸形。常见的手瘢痕、挛缩畸形主要表现为瘢痕性并指、拇指内收畸形、手指关节畸形、瘢痕性爪形手、瘢痕性掌挛缩、烧伤手残缺性畸形。[1]大多数患者因伤手受治疗条件限制,后期又缺乏适当的功能康复治疗或至畸形,这不但严重影响手的功能,而且影响外形美观,他们亟待康复。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6月共治26例手指和指蹼畸形患者26例,通过精心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手指和指蹼畸形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4-58岁。从受伤到来院就诊时间为1-26年。26例中手掌部瘢痕挛缩5例,拳状粘连2例,手背部瘢痕挛缩15例,爪形手8例,手指畸形60个,指蹼畸形16个。本组手掌瘢痕切除或切开和植皮术8例,指蹼修复6例,虎口修复8例,拇指内收畸形修复2例,手背瘢痕切除植皮术10例。

1.2 术后功能康复指导

1.2.1 早期关节功能训练:术后10天即开始,暂时固定关节者,2-3周左右拔除克氏针后即进行训练,实际关节僵直。掌指和指间关节进行屈伸、握拳和对指活动,以感轻度痛疼为宜,循序渐进增加活动次数和时间,每日多次,每次30 m。采用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相结合,关节伸屈幅度尽量到有酸胀感为止。肌腱损伤者关节活动度宜小。应用健身球、握力器、拉力器等器械进行手部功能训练可增加活动兴趣。

1.2.2 按摩[2]:植皮区早期进行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瘢痕,预防和减少皮片收缩。可将手掌加压于皮肤表面;轻柔摩擦,反复进行。每日多次,每次30mm,次数和时间都应逐渐增加。如为单手手术,由患者用健手对患侧进行按摩;如双手均手术,可由他人帮助按摩。

1.2.3 支具应用[3]:除日间训练外,夜间应作关节功能位固定,掌面瘢痕畸形者可用小夹板固定手指于伸直位。小夹板稍宽于患者,与患者等长,包裹2-4层纱布。

1.2.4 弹力压迫治疗[4]:弹力手套是很好的辅助工具,每天24小时佩带可有效防止皮片挛缩,坚持半年-1年。

1.2.5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通过洗漱、进餐、穿衣、解大小便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使患者尽可能恢复生活能力。鼓励患者以患手为主,健手为辅。

1.2.6 功能性作业疗法:待创面愈合比较牢固后开始进行功能性作业训练,如简单家务劳动、书写、编织等。

2 结果

功能康复治疗3个月后,随访3-18个月,手指和指蹼功能均改善,外形满意。17例(65.5%)患者生活完全自理。6例(23.1%)生活大部分能自理,精细动作欠佳,3例小部分生活能自理,满意率88.5%。

3 讨论

术后早期康复指导有利于手功能的恢复。修复手术为手功能和形态的恢复创造了条件,仍需术后及时的康复指导,这是巩固疗效、扩大疗效的重要措施,否则可使手术效果完全丧失,有些患者甚至失去治疗和改善功能的机会。护士应指导和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增强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的信心。要向患者示范功能训练的要求和方法。3个月内是重要的抗挛缩与僵硬的治疗时期,订手康复治疗应坚持3-6个月。康复宣教应根据手部瘢痕情况、患者年龄性别、体质心态等确定具体的功能康康复方案。对儿童,要教会家长康复治疗方法,可在儿童入睡时进行被动功能训练,结合手指弹力牵引下的主动训练,本组经手术和功能康复治疗后88.5%疗效满意,说明术手及时合理有效的宣教是取得良好疗效,恢复手部功能和外形、避免瘢痕再次挛缩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炜主编.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05-1521

[2] 高西美、朱传菊、手部瘢痕挛缩患者术后康复治疗[J]疑难病杂志:2004,3(1):35

[3] 张兴阳、王甲汉、陈镇才.小儿手指掌侧瘢痕畸形全厚皮移植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3276

篇9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49-01

1 饮食指导:

1.1未进行消化道手术的单纯妇科手术病人指导:

1.1.1 术后6-8小时,病人清醒状态下可饮水,应少量、多次。

1.1.2 术后第一日晨至排气,可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含糖量很少的新鲜果汁,清淡肉汤等;禁食牛奶、乳制品及糖水,因为牛奶、乳制品和糖水被消化时容易产气,并抑制肠蠕动,同时引起腹胀,易造成切口裂开;同时饮用糖水,使人体处于高糖状态,不易于切口愈合。

1.1.3 排气后,给予半流质饮食,如各种易消化的粥类食物、含糖量少且被稀释的水果泥、蔬菜肉泥汤等,每次食用量是平时食量的半量,每日进餐4~5次。

1.1.4 进食品半流质饮食2~3天后,可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软食,并添加水果,每次进食以不觉得饱为宜,每日进餐4~5次。

1.1.5 术后一周可恢复正常饮食,但仍要以高营养的易消化饮食为主,且少量多餐,每次发不过饱为宜。

1.2 妇科合并阑尾手术病人的饮食指导

1.2.1 病人未排气前禁食水。

1.2.2 病人排气后饮食指导同单纯妇科手术后饮食。

2 术后卧床指导

2.1 硬膜外麻醉的病人术后去枕平卧6~8小时后枕枕头;全麻术后病人未清醒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醒后枕枕头。

2.2 术后撤掉沙袋后可改为侧卧位。

2.3 术后第一日晨给予半坐卧位,半卧位的优点:可使腹腔内的血性液体流向盆腔,盆腔对异物的吸收功能最强,减少术后的全身反应;减轻腹部疼痛,增加肺活量,有利于咳嗽,防止肺部感染;尿道口处于膀胱最低位,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

3 术后活动指导

3.1 术后麻醉清醒,肢体的感觉恢复后即可自主进行小范围的肢体活动。每两小时指导或协助患者翻身,同时给予按摩受压部位,偏瘦患者相应增加翻身及按摩次数。

3.2 病情允许术后第一日输液完毕,拨除尿管后即可离床活动。(1)、下床活动前,床上半坐卧位30分钟左右后,双腿着地,继续坐在床边30分钟左右,然后缓慢直立站起,防止忽然离床站起发生性低血压造成晕厥;没有特殊感觉首先进行床边活动,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无能运动量,切不可强迫练习。(2)、年老体弱、癌症晚期、多重手术后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相应延迟下床活动时间,适当增加床上翻身运动次数。

3.3 早期活动的好处:增加肠蠕动,缩短排气时间,预防肠粘连;促进切口愈合,缩短康复时间;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增加肺活量,防止肺部感染;尽早恢复膀胱功能,预防尿路感染。

4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静脉动血栓是妇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部位局部皮温升高、发红、胀痛感。

4.1 三早一多预防方针:术后早期翻身、早期进行肢体主动或被动运动、早期离床活动;多行床上翻身及离床运动。

4.2 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4.2.1 早期给予冷敷,后期给予热敷或理疗。

4.2.2 患肢抬高与床面呈30度;患肢制动;防止静脉血栓脱落,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等其他心脑肺意外。

4.2.3 临床给予溶栓药物治疗,观察有无牙龈、鼻腔、切口或皮下出血,防止溶栓药物引起的内出血反应,防止在溶栓的过程中发生脑出血等意外。

4.2.4 待皮温、皮色恢复正常,胀痛症状消失,B超下确定溶栓成功后,指导患者由少到多、渐进式离床活动;老年患者首先指导床上翻身及肢体主动或被动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1~2日后逐渐离床运动,防止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5 术后咳痰指导

妇科手术尤其全麻患者,由于麻醉需要给予气管内插管易造成气道损伤,因此,术后2~3天后易出现咳嗽,属正常机体反应。

5.1 患者病人自己或家属用双手同切口成平行方向用力压住切口两侧,深吸一口气,轻轻将痰咳出。双手按压切口可减少切口疼痛,度防止用力过猛切口裂开。

5.2 如痰液粘稠不易咯出,给予雾化吸入、抗生素或化痰药,同时多饮水等使痰液稀释后易于咯出。

5.3 拍背辅助法:五指并拢,手背隆起,手心呈空心状,由下至上,自外向内用力拍背,频率1次/2~3秒,反复操作5次左右,且每两小时重复操作。

5.4 不食用刺激性及多盐食物,防止诱发咳嗽。

5.5 术后第一日尽早给予半坐卧位,拨除尿管后尽早离床运动,增加肺活量,减轻肺部负担,预防肺部感染。

6 术后尿管护理

6.1 尿管经尿道口插入膀胱后,从尿管末端向内注入10毫升的气体或生理盐水,在膀胱内中形成一球形囊,将尿管挂于膀胱内,因此,不必担心尿管脱落的问题。

6.2 普通妇科手术后尿管需留置24~48小时后即可拨除,注意尿管不要打结、扭曲,防止尿液潴留在膀胱内,造成膀胱括约肌失调或膀胱破裂。

6.3 需长时间留置尿管的患者,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多取坐位或离床运动,使尿道外口处于最低位,同时不要使尿袋的位置高于尿道口位置,防止尿液倒流,引起尿路感染。

篇10

【关键词】 老年;股骨骨折;康复指导

作者单位:831100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

老年人股骨骨折部位多见于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股骨上端的松质骨变得脆而疏松。即使轻微的外伤也可能引起骨折。由于老年人各脏器机能逐渐衰退且可能体弱多病,在骨折后卧床治疗期间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1]。我们总结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62岁以上的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6例,男49例,女47例,年龄62~93岁。股骨颈骨折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均有外伤史。保守治疗15例,手术治疗81例。住院时间15~46 d,平均22 d。

2 心理分析及康复指导

2.1 恐惧和绝望重量分析及康复指导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多是由于不慎外伤或被车祸等意外原因所造成,以为从此成为残疾人,心情极度消极,加之对临床的各种处置和特殊检查缺乏正确的认识,担心预后不良,都可造成恐惧绝望心理。护士首先要加强沟通,宣教牵引、石膏、夹板等治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做各种操作要准确、娴熟、使患者产生安全感,饮食忌辛辣刺激、燥热、油腻之品。

2.2 紧张和焦虑心理分析及康复指导 老年股骨骨折的患者与其他手术的患者一样,因为害怕手术而紧张,因疼痛而引起焦虑,要帮助患者解除这种情绪,做好术前相关知识的宣教、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便器,患者进行牵引时由于肿胀疼痛很难保持中立位置,不要强行调整,待肿胀开始进行消退时再逐步调整。

2.3 抑郁心理分析及康复指导 老年股骨骨折的患者由于急剧外伤后,不幸的事情虽已时过境迁,但仍念念不忘,外界刺激超过了他们心理状态承受的限度,使之处于抑郁状态,同时,这也是术后较为常见的反应之一。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应答简单,双目呆滞。此时,康复指导人员要树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心理,多接触患者,挤时间与患者闲谈、说笑,调解思想情绪,使之扔掉思想包袱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2.4 被动依赖心理及康复指导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一旦发生骨折,习惯于让亲人关心照顾,能做的事情也不主动做,过度依赖于他人;少数人表现出角色强化行为[2]。患者一般变为被动,顺从、依赖、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此时,护士要注意消除患者依赖思想,与患者交朋友,交谈时不可用讥笑、讽刺、蔑视的语言对待他们,要创造条件积极为患者提供一些有关的文化素材,尊重老人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乐观的精神状态,在锻炼时要思想集中,呼吸均匀,动作准确,切忌粗暴过猛。

2.5 伤感自怜心理分析及康复指导 老年股骨骨折的患者对自己的疾病认识不够或预后不好时,想到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洗漱、进食等,均依靠他人,在床上完成,环境改变,导致睡眠形态紊乱,感到自己不中用了,成了家人的累赘,前途无望,自尊心受到了挫伤。患者往往表现出自悲、自怜的情绪,有时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或向医务人员及家属发泄内心的怨恨,护士要理解,宽容患者,真诚相待,努力改变患者这种消极心理,向患者介绍同类患者康复的经验,激发患者的能动性,转换不良的心境,处处体贴关心患者。如患肢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在恢复锻炼。

3 小结

老年股骨骨折后卧床3~12周,如出现并发症就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从本次康复指导病例的实践中,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使老年股骨骨折的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心态,就必须经常与患者沟通,及时解决患者的各种需要,并且采取相应的康复指导以促进其尽早康复。

参 考 文 献

篇11

j关键词:骨科护理;康复指导;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康复医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骨科术后给予患者康复指导,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可加速患者恢复速度,使致残率大大降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本组研究针对本院60例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7-56岁,平均(30.4±3.6)岁,上肢骨折41例,下肢骨折1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18-54岁,平均(31.2±3.1)岁,上肢骨折39例,下肢骨折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本组患者术后未进行康复指导,仅给予基本护理干预措施,由患者自然恢复。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基本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指导。具体措施如下:(1)康复护士选择。护理学领域内,临床护理及康复护理都属于重要分支,其理论基础是相同的,但护理目标有差异,护理方法也不同[1]。因此,对康复护士选择中,首先以骨科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为主,对其进行康复技能和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康复指导护理的能力。(2)物品准备。骨科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中主要包含被动锻炼与主动锻炼两部分,除了自身肢体活动外,还可借助不同的锻炼器具。所以,在向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中,还应该为患者提供床上拉环、握力器、床位拉带、上肢拉力器及沙袋等器具,便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2]。(3)功能锻炼计划制定。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对患者住院时、术后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如肌力、关节活动度、疼痛、肢体肿胀情况等[3]。手术医生查房时,跟随医生对患者手术方案及治疗效果进行了解,对翻身、肢体关节活动、站立、行走等最佳时机进行确定,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功能锻炼计划。(4)康复训练指导。①康复知识讲解及方法指导。骨科患者由于石膏固定、牵引、外固定架等,肢体处于制动状态,患者对如何锻炼也不了解,甚至认为锻炼对骨折愈合有不良应,应该安静休养。所以,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患者评估情况,将功能锻炼知识及方法讲解给患者及陪护人员,让患者了解康复锻炼的目的,并且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②提供骨科康复护理资料。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护理读物,让患者树立起良好的康复医师,对训练的方法能够科学的掌握,积极的参与到康复锻炼中。③协助患者完成每日训练内容。对于骨折患者而言,尽管其对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完全了解,但是由于患者存在体力不支、疼痛、认识不到位或情绪不佳等因素的影响,康复锻炼很难坚持,往往没有强度、没有规律。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每天锻炼情况进行监督,敦促患者完成康复锻炼内容,对患者进行鼓励,让其能够克服懒惰、怕痛的心理,按质按量完成锻炼任务。④护理。骨科康复护理中,护理是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骨折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且肢体活动受限,不同部位、不同手术对肢体摆放及要求都不同,在康复过程中,应该借助人体力学原理[4],对患者肢置及生理曲度对功能的影响注意检查,采取舒适位、功能位及良肢位,尽量让患者保持身体放松,避免对患肢进行压迫。可对肢体畸形有效预防。

1.3疗效评价。治愈:未出现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无效:有轻度、中度、重度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

1.4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患者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观察组中58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有轻度关节活动受限,康复率达到96.67%,对照组中49例痊愈,11例出现轻度并发症,其中6例关节活动受限、3例关节僵硬、2例肌肉轻度萎缩,康复率为81.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采用康复指导护理方法,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要充分了解,与患者多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此基础上,向患者介绍康复锻炼的原理、方法等,并为患者安排好锻炼的内容,让患者积极接受康复治疗,促进其肢体功能的恢复。此外,护理人员要具备责任心,注重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能力,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中应用康复指导,康复率达到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骨科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加快了患者恢复的速度,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芳 单位: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高金宝,石晓云,张沉冰,等.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1(03):3520-3522

[2]赵红,史新春,王淑勉.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5,03(16):147-148+151

篇12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社区康复指导 患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247

资料与方法

选择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1、2级高血压患者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45~75岁,平均48.3岁,病程5~25年;职业:干部15例,工人12例,退休10例,无业8例。

方法:出院前1~2天,责任护士根据患者存在的疾病康复问题,制定康复指导计划。由责任护士将指导内容对家属及患者进行面授,并分发健康教育资料,同时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出院后采取电话回访,并及时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虑,及时发现患者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和正确护理。经过社区康复指导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对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和防病意识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康复指导内容

心理卫生指导: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解释、安慰、保证等方法以减轻和消除其异常的心理反应及致病性的心理因素。

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进行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体形肥胖者控制食量,忌烟酒,原则上宜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适当饮用牛奶。对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的饮食控制更加重要。

生活起居指导: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保持居室的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避免噪音。可鼓励患者多参加有利于调养情志的娱乐活动。另外,高血压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音乐疗法,选听有解郁作用和安神作用的乐曲。

适当的运动:高血压患者尽量避免长期休息。应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体力劳动,注意劳逸结合。

篇13

【关键词】脑卒中 家庭护理 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94-02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有逐渐上升趋势[1]。据2008年4月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居民死因调查结果:脑血管病位列城乡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占死亡总数的22.45%。每年新发病患者>150万例,现有幸存者>700万例,其中75%丧失劳动力,40%中度残疾[2]。然而,目前住院患者及家属普遍缺乏脑卒中家庭护理相关知识,本文通过对18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184例系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12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均为首次发生脑卒中,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3]。184例中男性108例,女性76例,年龄42-78岁,平均61. 80±16.69岁,其中脑出血66例、脑梗死85例,其他33例。住院天数21-56天,平均25.80±18.13天。

2 方法

通过家庭访诊、电话随访、定期来院咨询等方法,从患者的心理护理、安全护理、饮食及肠道护理、康复训练给与家庭照顾者指导。

3 指导内容

3.1 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心理情绪障碍是伴随肢体功能障碍同时出现的[4]。在急性期患者多表现出惊恐、慌乱、甚至否认疾病的存在,经过住院治疗后患者逐渐认识到疾病的严重程度,回到家中面对自己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表现出抑郁、焦虑,容易对康复训练产生急躁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家庭访诊时,护士应耐心地对脑卒中患者及家庭照顾者讲解脑卒中康复知识和照顾技巧,指导照顾者多与患者交流沟通,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安慰、鼓励、暗示等方法,增强其对自身疾病的承受能力。

3.2 安全护理

3.2.1 预防压疮

做好皮肤护理可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排泄功能,使患者身体舒适。每日用温水擦身一次,协助患者更换衣裤,勤晒被褥。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和床铺的整洁,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并更换卧位,更换卧位时防止推、脱、拉动作,避免骨隆突部位持续受压,经常按摩骨突部位及受压部位。

3.2.2 预防坠床及跌倒

床铺高度合适,夜间加床挡,防止坠床。控制血压,按时服药,防止血压忽高忽低,造成晕厥,发生跌倒。改变时忌硬拖拉,避免关节损伤。步行时照顾者应位于患者患侧,选择平整、防滑、无障碍的环境,防止病人跌倒造成二次损伤。

3.2.3 预防误吸

吞咽困难患者给以合适食物,避免汤类及干硬食物,将食物调成糊状,进食速度适度,进食后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分钟以上。伴咳嗽、多痰、喘息者,进食前鼓励患者充分咳嗽,避免进食中咳嗽。进食后避免有刺激咽部的动作,不能进食者及早鼻饲。

3.3 饮食及肠道护理

加强营养,如牛奶、鸡蛋、蔬菜、水果等,做到每日少食多餐,饮食中增加粗纤维素摄入,以保持大便通畅。如大便干燥,可用开塞露肛注或使用其他方法通便。二便失禁者每次尿便后,进行会皮肤清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4 康复训练指导

3.4.1 日常生活康复指导

每日进行起床、洗脸、更衣、进食、排便等日常生活训练,开始时家属协助,逐渐训练自己完成。先用健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渐用健手协助患手完成。穿衣时先患侧后健侧,脱衣时先健侧后患侧。自己能进食,就不要别人喂。

3.4.2 肢体功能康复指导

对于瘫痪较重的患者,侧重于被动运动,指导照顾者经常触摸患者患侧肢体,被动进行各关节多向运动。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和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展和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曲和外翻,每日一次。健肢的主动运动,即坐、站、走训练。稍能活动的患者在照顾者搀扶下,坐在椅凳上做提腿、伸膝、扶物站立、身体左右移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等活动。除康复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瘫痪肢体的功能位置,防止关节畸形。

3.4.3 语言障碍康复指导

语言康复训练越早越好,耐心说明语言康复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训练。先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的运动训练,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发音训练,要先从单音节、双音节、逐渐过渡到句子。给予患者多途径的语言刺激,如有意识地为患者安排与周围人接触,运用对话、暗示、提醒等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克服交流障碍。

4 效果

4.1 日常生活康复指导效果

家庭护理指导使家属掌握了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技巧,184例患者无一发生跌倒、坠床及压疮等并发症。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能进行日常交流。

4.2 肢体功能康复指导效果

家庭康复训练前后相比,Fugl-meyer[5]与Barthel[6]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家庭康复前后Fugl-meyer与Barthel评分(x±s)

5 小结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长期照顾。家庭是脑卒中患者主要康复场所,家属是其主要照顾者、支持和帮助者。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指导,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健康水平,逐步实现康复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宗恩.山东东营地区公众脑血管病知识水平调查[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5):269~272.

[2]邵欣,李峥.脑卒中一级预防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护理杂志,2008,43(6):544~546 .

[3]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4]刁利华.脑病变患者康复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中护理杂志,2000,3(35):178.

[5]南登昆.缪鸿石 .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14.

篇14

[关键词] 聋哑; 骨折; 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 R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83-01

聋哑人因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因而其给我们的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科于2010年5月收治一例聋哑骨折患者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康复指导,使患者顺利出院。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5岁。因车祸至右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收入院。X片示:右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入院后即行伤口清创,予以跟骨牵引,完善相关检查择期手术。

2 康复指导方式方法 健康教育卡片、电教片、手机短信、简单手语。

2.1 入院相关指导 责任护士通过沟通,得知患者夫妻均为聋哑人,识字不多,会手语。针对患者认识少量字,制作简单健康教育卡片,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工作人员、同病室病友,简要病情。

2.2 术前指导方式 术前即通过播放电教片指导患者进行锻炼。锻炼过程中随时纠正动作。用手机短信回应患者的感受、用简单手语鼓励患者的每一个进步。

2.3 术前指导内容 (1)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的动作,做双上肢伸展扩胸运动,以改善肺功能。(2)教会患者进行下肢及全身锻炼方法。包括肌肉等长和等张收缩,持续被动运动、正确使用助行器和拐杖。为预防术后发生压疮,练习引体向上动作,利用拉手抬起臀部、背部。学会床上排尿及排便。

2.4 术后康复指导

2.4.1 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在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中尤为重要,指导患者参与站立、步行的训练应循序渐进,从术后当天即进行,以后再在前一天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活动量。

2.4.2 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做足趾、足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旋转运动 手术当天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做足趾、足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旋转运动,最大限度屈伸足踝部,每个动作保持5s,然后放松,重复训练。

2.4.3 术后第一天护士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 方法:伸直下肢,收缩大腿肌肉,5-10s/次,6-8次/min,8-10次/d,收缩臀部肌肉,维持5s再放松,重复练习。术后第二天行被动直腿抬高动作:下肢伸直,在收缩肌肉的情况下,护士协助患者抬高下肢达到15cm以上,2-3min/次,5次/d。术后第四天起进行主动的直腿抬高运动。

2.4.4 站立练习 术后第4-5天,护士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蹬腿,在床边练习站立。初次离床站立,需扶助行器以减少下肢的负重,双眼平视,腰背伸直,站立5-10min后上床休息片刻。护士在患者身边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有无头晕,出汗现象,防止患者摔倒。

2.4.5 行走训练 当患者床边持续站立超过30min而没有不适感时,就可以进行行走训练。在步行时要求患者尽量以上肢的支撑力去缓解下肢的负重。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最初1-2周用助步,获得平衡感后再用拐杖,直至全部力量及平衡力恢复. 约3-6个月后患肢能承受身体重量80%的负荷,不需扶拐行走至临床骨愈合。此时患者可以完全恢复生活和室外活动,但不能参加劳动,防止意外损伤,对关节活动范围有影响时,应指导患者进一步加强关节活动的强度。

2.5 饮食指导 发放健康教育卡片告知患者饮食宜忌。术后6h后指导患者饮水,进食。嘱其不能饮酒,禁食辛辣食物,以防伤口感染。多食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含钙质、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蛋类或骨头汤之类食物,以促使骨折加快愈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