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8:10: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康复指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痉挛,又称为强直、阵挛、痛性痉挛,是由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以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反应和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病常见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的患者。
检查、诊断、功能测评
临床检查诊断通过病史、检查(反射、运动、姿势、相关症状等),了解和判断以下情况。
有无相应的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出现:①深反射亢进;②浅反射消失;③出现病理反射或阵挛、共同运动和联合反应等;④被动伸屈四肢出现折刀样现象。
属于哪一种痉挛:脑源性痉挛或脊髓源性痉挛或混合性痉挛。
痉挛肌肉的部位和数目,痉挛发作频率和诱发因素。
痉挛性质:属痉挛发作、痉挛状态、阵挛或肌张力障碍。
功能影响评估痉挛是否引起以下功能障碍,如关节活动受限、姿势障碍、移乘能力障碍、关节挛缩、加重疼痛、干扰睡眠、增加佩戴假肢/矫形器困难、降低生活质量。
痉挛程度/肌张力测评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标准测评,要注意用较长的时间在一天中不同的时段,反复测评肌张力/痉挛程度,因为痉挛状态可根据、疲劳程度、天气变化而有轻重不同的表现。
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
对轻度至中度痉挛患者可先作运动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以缓解痉挛。
物理因子治疗
摆放例如床上卧位的抗痉挛或取床上半坐卧位,甚至坐位(尽量不要取仰卧位),可减轻下肢伸肌痉挛状态。此外,取俯卧位伴髋关节内收持续20~30分钟,能显著减轻下肢痉挛达6~8小时。
冷疗用冰、冰袋或冷冻局麻药,15分钟/次,可减少过度的牵张反射。
热疗局部热敷或温水浸浴,15~20分钟/次,可放松痉挛肌肉。
外周性电刺激(对肌肉或神经)15分钟/次,1次/日,可减轻痉挛和阵挛。
肌电生物反馈可减少静态时肌痉挛的活动及相关反应,也可抑制被动牵张时痉挛肌的不自主运动。
运动治疗
主动运动让痉挛的拮抗肌进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痉挛肌可有交替性抑制作用,如肱二头肌痉挛,可练习肱三头肌主动和抗阻收缩。
被动牵伸与按摩对痉挛肌进行较深的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按摩,或温和地牵伸痉挛肌都可降低肌张力。
针灸治疗近年的研究提示用针刺治疗局部痉挛,有一定效果。
作业治疗及心理、行为治疗
坐具使用的指导为控制坐姿,从而改善坐位平衡及减轻痉挛,应指导患者使用恰当坐具及配套的辅助用具,如各种垫子、足绑带、膝挡板、限制两腿内收的鞍状物、腰椎支具、头及颈椎支具等。总之,要使适当摆放的坐姿符合这样的要求:平衡、对称、稳定、舒适、功能最大化。
健康教育教育患者注意自我保护,以免发生一些因肢体痉挛而造成的合并症,如皮肤擦损等。
教育患者日常起居肢体要摆放在松弛的姿势上,例如肘关节要在伸展姿势上,膝关节要取屈曲姿势。
教育患者避免或积极控制能加重痉挛的因素,如:①膀胱胀满或感染;②便秘;③皮肤刺激,如压疮;④过紧的衣服和鞋物;⑤不恰当的坐姿(包括在轮椅上不良的);⑥不安、焦虑、精神过度紧张;⑦关节脱位、异位骨化;⑧外界气温剧烈变化;⑨过度疲劳。
康复工程及其他
康复工程
夹板静态或动态夹板可用于静态延续牵张,减少痉挛,防止畸形;屈肘肌痉挛用的充气压力夹板可防止痉挛加重及肌挛缩。
矫形器踝足矫形器可用于控制痉挛性马蹄畸形。
转诊及外科手术对由重度痉挛造成显著畸形及肌肉关节挛缩、日常生活极不方便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应转诊至外科,考虑进行抗痉挛手术疗法,视具体情况选择,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包括微创手术在内)。经皮射频脊神经切断术、跟腱延长术、肱二头肌和肱桡肌延长术。
药物治疗
对中度以上痉挛状态的患者,为改善功能、缓解疼痛、减少发生并发症危险,可使用肌松剂/抗痉挛药治疗。
口服药物巴氯芬:目前应用最广泛,用量30~80 mg/日。分次服用,不良反应不太严重,常见有困倦,肌无力,嗜睡;开始时药量渐增,撤药时药量渐减,不能突然撤药或中途停药。安定:主要用于脊髓损伤所致痉挛,成人维持量为60 mg/日,分次服用,与巴氯芬协同应用,可减少剂量和不良反应。硝苯芙海因(丹曲林):用于脑卒中及脑性瘫痪所致的痉挛,成人100~200 mg/日,分3~4次服用,有肝病者禁用,有心肺疾患者慎用。此外,替扎尼定(松得乐):可乐定也是可选用的肌松剂,但要注意不良反应。
局部化学阻滞治疗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注射于痉挛的肌肉运动点,每次注射总剂量≤400 U,治疗间隔不要
【关键词】 帕金森病;运动疗法;心理疏导
帕金森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椎体外系统疾病, 以震颤、肌张力强直、运动减少和不稳为主要临床特征, 为黑质和黑质文状体变形的一种慢性疾病, 尤其以震颤和运动迟缓为突出表现, 给患者从事正常的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从而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及时的给患者心理疏导和肢体康复指导, 意义非常重大。常见的运动症状包括震颤、僵硬、运动迟缓、姿势、平衡异常等。
1 临床资料
本病例32例, 男23例、女9例, 年龄40~65岁, 病程1~15年。
2 锻炼方法
分为上肢、躯干及下肢锻炼, 每项练习3~5次。
2. 1 上肢锻炼 缓慢触摸下颌和胸部约5 s, 头向后翘起大约5 s。头向右转后看大约5 s, 同样动作向左转。右肩向下, 右耳向右肩上靠保持住。左侧重复, 缓慢大范围地旋转头部, 然后换方向。下颌前伸保持5 s, 然后内收保持5 s。伸直手臂, 高举过头保持10 s, 双手向后在背部扣住, 往回拉10 s。将手放在肩上, 试着用面部去接触肘部10 s, 双肘分开, 挺胸10 s。手臂置于头上, 肘关节弯曲, 左手抓住右手, 右手抓住左肘。身体向两侧弯曲。
2. 2 躯干锻炼 双脚稍分开, 双膝微曲, 右臂高举过头, 缓慢向左侧弯曲, 保持住, 然后左侧重复。手臂前伸, 轻轻的向对侧交叉。平躺床上, 膝关节曲向胸部, 保持住, 另一侧重复。平躺在床上双臂抱住双膝, 慢慢地将头伸向膝部。双手置于头下。保持一腿伸直, 另一腿弯曲, 交叉, 弯曲向身体的对侧, 保持住, 另一侧重复。腹部伸展, 腿与骨盆紧贴床板, 用手臂上撑, 维持10 s。俯卧, 手臂和双腿同时高举离地, 维持10 s, 放松。
2. 3 下肢锻炼 站立, 曲身弯腰向下, 双腿稍分10 s, 做上述动作时双膝稍弯, 手扶墙, 右手抓住右脚、向后拉, 维持, 然后左腿重复。面向墙壁站立, 两腿分开, 双膝紧靠, 手掌贴墙, 身体前倾, 感觉小腿肌肉牵拉, 维持。重复。坐在床上, 一腿伸直, 另一腿弯曲, 弯腿紧靠直腿部, 试将头靠向直腿, 维持, 另一侧重复。双腿盘坐在床上, 双脚掌相对, 试将膝部靠近床板, 维持并重复。双脚呈V型坐下, 头部向右腿, 中间和左腿, 每个位置维持10 s。以上锻炼都在护士与家属的指导下进行, 以防患者发生意外, 给予及时处理。
3 心理疏导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前提,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与患者交谈时态度和蔼, 用开放式的询问, 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与患者交谈, 了解患者的心理反映。首先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检查患者的心理分值。焦虑评分:﹥29分严重焦虑;﹥21分明显焦虑;﹥14分肯定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7分以下没有焦虑。抑郁评分:﹥24分严重抑郁;﹥17分有轻度或中度抑郁;﹥7分有轻度抑郁;﹤7分无抑郁。
在和患者的交谈中, 应用热情、尊重、真诚、积极关注等技术, 给患者营造温馨的交谈环境, 也能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 为下一步的心理疏导打下基础。
3. 1 心理疏导技术
3. 1. 1 合理情绪疗法 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 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 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该理论认为, 使人难过和痛苦的, 不是事件本身, 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只有通过理性分析和和逻辑思辨, 改变患者的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 建立合理的、正确地理性观念, 帮助患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 以合理的人生观来生活[1]。
3. 1. 2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代表人物是贝克, 贝克坚信有情绪困难的人倾向犯一种特有的“逻辑错误”, 即将客观现实向自我贬低的方向歪曲。认知疗法认为心理问题是源自于一般过程的, 如错误思维、在信息不足或错误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正确推理, 以及不能区分现实和想象[2, 3]。
通过以上的煅练和改变, 改善了患者的状态, 能为患者从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三级).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
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其中功能锻炼是康复的主要手段,而社区卫生服务在骨折经复位、固定后的康复锻炼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减轻和消除骨折不良影响。笔者在所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运用康复理论作功能锻炼指导,在骨折患者的康得复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康复指导
1.1 心理指导 帮助患者理解并接受:骨折愈合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康复锻炼需有毅力,要克服疼痛;整个康复过程要积极参加,密切配合:应树立信心,循序渐进,做好自我管理;积极锻炼,才能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1.2 运动训练指导 骨折的康复以时间可分为骨折固定期(早期)和骨折恢复期(后期)两个阶段。
1.2.1 早期康复阶段 功能训练在骨折复位固定后住院期间即可开始,社区康复指导是在患者出院回家休养期提供的连续的康复指导。(1)出院时一般处于骨折的炎症恢复期,骨折固定部位远端和近端关节应指导作主动或被动运动。注意关节的各个平面,每个关节活动10-20次。每日2次。(2)固定区肌肉在肿胀消退后无明显疼痛时进行舒缩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减轻粘连,每日2~3次,每次5 min。(3)为维持机体整体功能水平,未受伤肢体应正常活动,尽早起床站立,负重行走;下肢骨折也应努力拄拐或扶墙面起立:年老体弱及必须卧床者也应在床上运动,作深呼吸和咳嗽锻炼及大肌群用力收缩。(4)骨折3~4周,已处骨折的骨痂形成期,断端较稳定,外固定可每日取下,检查皮肤是否完整,进行热敷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按摩从远端向近端向心性进行,受累关节进行短时间、不负重的主动活动。(5)对骨折已而无需继续外固定者可进行持续的被动运动,家庭内可由家人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或用外力牵拉功能障碍关节,避免关节挛缩、骨折疏松、心肺功能降低,有条件可进行专门的训练机训练(CMP)L2)。被动运动时指导放松,操作缓慢,力度适中。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固定肢体近端。避免做替代运动,对已产生障碍的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每次均需达到最大活动范围,并力求超过,逐步积累效应。
1.2.2 骨折恢复期 后期目的是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及训练肌肉的灵巧度,恢复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能力。(1)关节活动度练习。在活动前可先热疗,放松挛缩粘连的组织,软化瘢痕、增强练习的效果,家庭内可进行被动、助力、主动等训练方法,从单关节逐步度到多关节、多方向全关节范围内活动,每一动作重复10-30次,每天2―3次。(2)肌力训练。肌力Ⅲ级及Ⅳ级以上者可进行主动训练,肌力较弱者采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家庭中指导用滑轮、绳索、固定带等组合悬吊肢体进行摆动运动,Ⅲ级以上肌力进行抗阻运动训练,阻力可用砂袋、哑铃、墙壁拉力器进行训练,有条件时可利用专门的康复器锻炼。
1.3 饮食指导 为促进骨折处及早愈合,应指导患者保证膳食平衡,并摄人一定量的钙。受伤早期(1~2周),饮食应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鱼等,避免瘀血积滞,骨痂生长迟缓。中期(2~4周)补充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食物,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C,常晒太阳,促进钙吸收,同时可用一些清补、活血、接骨舒筋的药膳;晚期(5周以上)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等,进食补气血、强筋骨之药膳,促进骨折愈合。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发病呈慢性经过,可发生多种并发症,甚至致残、致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终身性疾病。下面仅就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康复指导方法及体会浅谈如下。
饮食控制
饮食的控制和调节关键在于控制糖的摄取量。轻型患者一般不用食谱计算法而是控制主食在稍低于病前的食量,蛋白质、脂肪等基本按原来习惯用量,主食的限制可采用骤减或递减法,骤减法可及时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效果较好,在控制饮食初期如患者感到饥饿,可适当吃些新鲜蔬菜,有条件者可采用少食多餐法,以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至尿糖减少或转阴,体重下降过快或活动量较大时,可适当增加主食(一般一天不超过100g)和副食(食油、肉类、蛋及鱼类)。刚增加时尿糖可能会有回升,但以后会逐渐消失,如此反复调节直至患者尿糖持续阴性,体重属合标准,无饥饿感,体力恢复,不可无限制地减低食量,长期过分限食,过量消耗体内蛋白质,脂肪可引起酮症酸中毒。
食物选择
禁忌食物:①辛辣、温燥、煎炸、油腻食物;②戒烟酒、浓茶、咖啡;③忌食糖类及含糖制品,不宜多盐(限制每日10g以下),限油脂摄入。
宜进食物:①五谷杂粮,如小米、玉米、荞麦面、燕麦面等,长期使用可收到降血糖、血脂的效果。②副食类:豆类及豆制品,冬瓜、苦瓜、洋葱、香菇、柚子、海带、木耳、鱼类、黄鳝、芦笋、紫菜、银耳等。新鲜蔬菜以绿叶为好,如油绿、小白菜、韭菜、芹菜、丝瓜、绿豆芽、空心菜、菠菜、莴笋等。食用油宜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即可防动脉硬化又可防便秘。③定时定量进餐保持情志平和。
食物疗法
肺热津伤型:临床以多饮为主,口干咽燥,喉咙灼痛,尿频量多色黄,大便干结。食疗原则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食疗方:①天花粉粥:天花粉30g,粳米50g(可以用大米代替)。先将天花粉用温水浸泡2小时,加水200ml,煎至100ml,再将洗干净的粳米放入同煮,每日1次。②消渴速溶饮:鲜冬瓜皮和西瓜皮各1000g,天花粉250g,将瓜皮洗净切薄片,天花粉捣碎,用水泡,放锅内煮1小时去渣后再以小火继续煎煮浓缩至黏稠停火,待煎液至稍温,装入洁净瓶中储藏,每次10g,可以兑水服用,随渴随饮。③荷叶绿豆粥:绿豆20g,大米50g,荷叶1张,先将绿豆泡发,加水煎至豆开,加入大米按常法煮成粥。半熟时,取荷叶1张,盖粥锅上,15分钟后取走,即可食用,每日早晚可各服1次。
胃热炽盛型:临床以多食易饥为主,口渴多饮形体消瘦,小便频多,大便干结伴头晕目眩,耳鸣。食疗原则宜清胃泻火,养阴增液。食疗方:①绿茶鲫鱼:活鲫鱼500g,绿茶10g,将鲫鱼去杂洗净,再将绿茶塞进鱼腹内,置盘中清蒸,不加盐,食鱼肉,每日1次。②玉米须煲猪瘦肉:玉米须30g,猪瘦肉100g,盐适量,将猪肉去肥洗净,与玉米须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煮沸后改文火煮至肉熟烂即可食用,饮汤食肉。③麦冬瘦肉汤:猪瘦肉500g,党参、生地黄、麦冬各50g,油、盐少许。将党参、生地黄、麦冬洗净,猪肉洗净切块,将全部用料放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2小时,加油盐调味,饮汤食肉,脾虚痰湿内结者不宜食用。
肝肾阴虚型:临床以尿频,尿多为主,尿浊如米汤,大渴喜饮,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四肢乏力。食疗原则为滋补肝肾,润燥止渴。食疗方:①猪腰煲南瓜:猪腰1个,南瓜250g,薏苡仁15g,山药15g,葱姜少许。将南瓜切片和薏苡仁、葱、姜一同先煮40分钟后加入山药,猪腰再煮20分钟。食肉饮汤,每日1次。②生地黄芪猪胰汤:猪胰1条,猪瘦肉100g,生黄芪、生地黄、山药各20g,山茱萸15g,调味料适量。将猪胰及瘦肉洗净切片用油盐适量拌匀腌15分钟,将生黄芪、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洗净放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滚后,改文火至山药软化,放猪胰、瘦肉入汤加盖滚10分钟即可,随量饮食,隔日1次。
讨 论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药物治疗;早期康复指导;护理
急性脑卒中俗称中风,临床上又称作急性脑血管意外,起病急,发展快,其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与进步,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可以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2]。本文总结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早期康复指导体会,旨在为临床治疗脑卒中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确诊的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3], 入院后均给予头颅CT 、MRI 检查, 首次发病, 且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多器官的器质性病变。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38例, 女性22例;年龄44-75岁,平均(54.1±5.31)岁;起病后1-5 h入院, 平均(2.2±1.5)h。对照组中男性29例, 女性31例;年龄43-78岁, 平均(53.7±4.78)岁;起病后0.6-6h, 平均(2.1±1.3)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起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常规药物治疗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其中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250ml静滴,2次/d,奥扎格雷钠80mg+0.9%氯化钠250ml静滴,2次/d,肠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口服;脑出血患者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30min内滴完、利尿剂呋塞米20mg静脉推注,用以减轻脑水肿;两组均给予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细胞、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补充钾、钙等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1.2.2 早期康复治疗 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采取康复治疗。(1)患者卧床时,让患者的肢体处于功能位:侧卧时在患者胸前放一枕头起支撑作用,舒展肩部,上肢抱枕自然屈曲,仰卧时将患者臀部用橡皮圈垫高,膝下放一软枕,使髋部和膝盖自然向前屈曲;(2)定时翻身:一般每2h为患者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要轻柔,最好轴线翻身;(3)辅助患肢关节的被动活动: 一般从小关节开始,进行适当的屈伸及旋转动作,力度适中,以患者无疼痛感为宜;(4)早期体能训练: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后, 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如翻身、坐起)、平衡训练(如站立、步行)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自己穿脱衣服、上厕所、洗漱、吃饭等),训练时间每天2 次,每次30分钟。训练过程中随时监护,以防摔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及完成质量。
1.2.3心理护理 脑卒中起病急,发展快,家属及病人都难以接受,常常表现出焦虑及恐慌心理。医护人员在治疗的同时, 要主动就患者的病情及时与患者和家属交流沟通, 讲解疾病的一般知识,告之治疗措施和护理对策,解除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顾虑, 让他们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就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相关内容进行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高质量完成康复训练,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和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4]进行评定,运动和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 (Berg Balance Scale )[5]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测,检验标准: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2.2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平衡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平衡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64.75±17.04)、运动平衡能力(74.8±1.6)明显高于对照组 (P
表2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平衡能力比较(±S)
3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急性脑卒中的患者经过及时药物抢救后,生存率已经明显提高。但如何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个难题[6]。
本研究在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过程中,观察组在常规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早进行康复指导治疗,并配合积极的心理干预,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现在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和平衡功能评分上,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积极进行药物救治的同时,早期合理的进行阶段性康复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薇.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康复的影响. 中国医学工程,2012,20(9):148.
[2]宛丰, 吕衍文.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研究.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 19(1):53-54.
[3]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
[4]Katz S,Ford AB,Moskowitz RW.Studies of illness in the aged.JAMA,1963,185(12):91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