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益慈善活动的意义范文

公益慈善活动的意义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8:08: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公益慈善活动的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益慈善活动的意义

篇1

关键词:宗教慈善公益活动;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634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7)01-00069-04

宗教是慈善之母。五大宗教教义教规各不相同,但在教育引导信众投身社会公益慈善这一点上是共同的。2012年,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鼓励和规范宗教慈善行为。五年来,常州市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落实《意见》精神,积极开展宗教公益慈善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课题组通过查台账、看现场、听汇报、表格填报、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五年来全市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总结经验做法,查找分析问题,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推动宗教界更好地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一、常州市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基本情况

全市宗教界现有养老(安养)院7处。其中,佛教6处(常州市武进区大慈安养院、常州市武进区三圣寺临济慈善功德安养院、常州市武进区永宁寺莲居安养院、常州市武进区大林寺居士念佛堂、常州市天宁区南城寺净修养老院、常州市新北区万佛寺弘法托老所);道教1处(白龙观养老院)。共有床位1186张,入住老人274位;3处收费(常州市武进区大慈安养院、常州市武进区三圣寺临济慈善功德安养院、常州市武进区永宁寺莲居安养院),其他4处免费。常州市武进区永宁寺莲居安养院向民政部门申领了登记证书,其他6处尚未登记。现设有慈善组织3个:常州宝林慈善基金会,2013年7月创立,原始基金300万元,募集资金354万余元,使用资金近330万元;常州天宁禅寺慈善基金会,2015年9月创立,原始基金200万元,募集资金12万,使用资金7万;常州金坛区龙山慈善基金会,2016年6月创立,原始基金300万元,募集资金14万元,使用资金26万元。

二、调查问卷情况分析

课题组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95份。其中,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主要负责人116份,宗教教职人员356份,信教群众223份。统计数据如下:认为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非常重要的574人,占82.6%;比较重要的120人,占17.3%。对所在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公益慈善活动很满意的516人,占74.2%;比较满意的174人,占25%。认为社会各界对宗教界公益慈善活动持欢迎态度的664人,占95.5%;持无所谓态度的30人,占4.3%。认为慈善公益事业是需要统筹策划、精心部署、科学管理的649人,占93.4%;认为遇到事情就捐钱捐物、尽力而为即可的46人,占6.6%。认为宗教团体应发挥主人翁精神和协同自律作用的673人,占96.8%;认为只是配角、敲边鼓的22人,占3%。认为不得在慈善公益活动中传播宗教的397人,占57.1%;认为可以传播宗教的249人,占35.8%;认为必须传播宗教的23人,占3.3%;认为绝对禁止传播宗教的26人,占3.7%。认为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意义重大的521人,占74.97%;比较有意义的143人,占20.57%;成效一般的25人,占3.6%;流于形式的6人,占0.86%。认为宗教界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同时存在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活动不规范、人才匮乏等问题的273人,占39.3%。在八项慈善公益活动中,感觉单位(个人)在灾害救助方面投入最多的463人,占66.6%;在扶贫帮困方面投入最多的136人,占19.7%;在扶助残疾人方面投入最多的44人,占6.3%;在捐资助学方面投入最多的19人,占2.7%。

三、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

对调查的相关数据、表格及问卷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五年来常州市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一)充分认识宗教慈善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活动情况是满意的。逾99%的人认为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非常重要、比较重要;逾90%的人对所在宗教团体、宗教场所慈善公益活动开展情况表示很满意、比较满意;逾95%的人认为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意义重大、比较有意义;逾九成五的人觉得宗教界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受到社会各界欢迎。

(二)准确把握宗教慈善公益活动的本质,宗教团体的主体责任是明确的。逾93%的人认为,宗教慈善公益是一项需要统筹策划、精心部署、科学管理的工作;近九成七的人认为宗教团体应发挥主人翁精神和协同自律作用。

(三)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对自然灾害救助是敏感的。2015年11月底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扶贫工作新思路后,宗教界在2016年的“扶贫助困”资金增幅达74%;2013年“宗教慈善周”主题为“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当年宗教界“扶助残疾人”资金为五年之最;2016年盐城阜宁6・23风灾发生后,宗教界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捐款45万余元,有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还自发组织前往灾区慰问。

篇2

9月22日,以法兴善·全民环保——“贯彻《慈善法》、徒步做环保”公益慈善活动志愿者签名

9月22日,以法兴善·全民环保——“贯彻《慈善法》、徒步做环保”公益慈善活动志愿者签名

9月22日,以法兴善·全民环保——“贯彻《慈善法》、徒步做环保”公益慈善活动志愿者签名

9月22日,以法兴善·全民环保——“贯彻《慈善法》、徒步做环保”公益慈善活动志愿者签名

9月22日,以法兴善·全民环保——“贯彻《慈善法》、徒步做环保”公益慈善活动现场 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驻会 王骏副会长致辞

9月22日,以法兴善·全民环保——“贯彻《慈善法》、徒步做环保”公益慈善活动现场 北京慈善义工联合会驻会副会长 陈可 宣读倡议书

9月22日,以法兴善·全民环保——“贯彻《慈善法》、徒步做环保”公益慈善活动志愿者签名

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下称《慈善法》)正式施行.《慈善法》的通过及正式施行,为各慈善组织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汽车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的今天,9月22日的“世界无车日”,保护环境、倡导绿色出行成为积极贯彻《慈善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宣传、贯彻《慈善法》,增强人们环保意识,践行环保精神、倡导绿色出行,营造全民环保的社会氛围与法治环境,发挥慈善组织在环保事业方面的积极作用, 9月22日,由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主办的以法兴善·全民环保——“贯彻《慈善法》、徒步做环保”为主题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在北京市朝阳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来自北京市相关部门以及联合会领导、环保义工团体、徒步运动爱好者等约1000人参加了活动.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千龙网等相关媒体对此次活动进行报道.

现场活动对贯彻《慈善法》进行了多层次的解读,同时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徒步环保宣传活动,如宣传环保知识、捡拾垃圾、徒步运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市民了解了环境保护、绿色出行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能自愿加入环保的队伍中,共同为“蓝天碧水、全民环保”的目标而努力,同时也提高了全民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激发人们崇德向善的热情,增强全民的慈善意识.

篇3

关键词慈善电视节目;电视慈善事业;微帮助力量1坚守慈善使命,创新公益文化

湖南卫视的“帮助微力量”节目,是一档具有公益性质的栏目,它在坚守慈善使命的同时也创新了公益活动的形式。可见,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不仅需要继承,同时也需要创新。“帮助微力量”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档以民生为主公益性活动,观众可以通过四种方式随时参加节目的互动,这不仅提高了观众的收视率,而且也增加了公益文化宣传的广泛性。可见,新元素的注入不仅增加了电视节目的活力,同时也促进了慈善节目的现实意义。

2提高媒体的美誉,促进品牌观念

随着电视媒体的多样化发展,慈善化栏目已经成为众多媒体提高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在电视媒体行业日趋更新的形式下,促进媒体的品牌观念也是增加自身竞争力的发展要求。湖南卫视的“帮助微力量”栏目无形中就起到了提高湖南卫视美誉的作用,可见,电视慈善事业对于促进电视媒体本身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性。具体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抓住时展的新契机。 电视慈善事业的萌生不仅符合了时展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发展。湖南卫视的“帮助微力量”栏目正是迎合了时展的需要,并且宣扬了感恩、扶贫、正义的思想观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节目的品牌意识。可见,“帮助微力量”是一档融合创新思维并符合时展的栏目,从长远的利益上看,它也是弘扬我国慈善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2彰显媒体的品牌观念。 湖南卫视的“帮助微力量”栏目是以民生的为主的公益活动,与以往的公益活动相比,它更贴近人们群众,而且也更能反映民生问题。这种公益活动的定位不仅彰显了媒体的品牌的观念,同时也提高了公益活动的宣传性。可见,湖南卫视的“帮助微力量”栏目是一项具独特风格的公益活动。

2.3以满足观众需要为核心。电视慈善事业是已满足广大民众需要为前提的,湖南卫视的“帮助微力量”亦是如此,无论是栏目的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从满足观众的需要为出发点,这样,不仅增加了观众的收视率同时也加强了观众的精神文化建设。在“帮助微力量”栏目的过程中,每一个帮助的对象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如洪灾少年与狗的故事中的毛罗健,他的故事不仅感动了群众,同时也达到了公益活动的效果。

3传扬慈善精神,深化公益寓意

电视慈善节目秉着慈善的理念策划的,湖南卫视的“帮助微力量”栏目亦是如此,自开播以来,“帮助微力量”栏目已经收到很多观众的关注,而且也帮助了很多生活上艰难的群众。可见,这档栏目的策划不仅仅实现了公益的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扬了慈善精神、深化了公益的寓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3.1实现慈善的透明性。 由于慈善事业是一项以公益性为目的的活动,所以,它就要受到所有民众的关心和重视,以便实现慈善过程的透明性。在湖南卫视的“帮助微力量”栏目中,电视屏幕上筹款数字是随着实际中的数字而变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慈善的透明度。并且筹款基金最终送到需要帮助对象的手中也是全程直播的,这让观众清晰的看到了整个“帮助”的过程,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慈善的透明性。

3.2弘扬慈善文化。 慈善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重要性,因此说,电视慈善栏目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慈善的文化精神。可见,湖南卫生“帮助微力量”栏目的出现有着时展的必然性,它的整个环节都是在弘扬慈善文化的指导思想下完成的。它在促进社会和谐气氛的同时,也唤醒了那些慈善意识缺失的人们,因此,弘扬慈善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必要手段。

3.3扩大公益宣传性。 湖南卫视的“帮助微力量”栏目在坚守慈善理念的基础上,对栏目内容进行了赋有创新思维的策划,这样不仅提高了收视率,同时也实现了扩大公益宣传性的目的。例如,在帮助岳阳泥石流的孤儿一期时,节目组请来了有着众多粉丝的李玮,明星元素的加入无疑不仅提高了观众对节目的关注,而且也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可见,“帮助微力量”栏目内容上的创新不仅符合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极大的宣传了慈善的重要意义。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慈善意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因此,设置慈善栏目是宣扬慈善事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帮助微力量”栏目的简单分析,观众不仅感受到慈善栏目的创新化,同时也丰富了观众的精神文化世界。“帮助微力量”在坚持慈善理念的指导下,加大了慈善活动的力度,真正贯彻了以满足广大观众需要的策划目的。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慈善事业的内容与形式也将会逐步转变,在符合时展的基础上,实现慈善事业真正意义上的的公平化、透明化。参考文献

[1]符彤.主持人对品牌电视栏目的影响——以央视和凤凰卫视品牌栏目为例[J]. 今传媒,2008,(07).

[2]周玉兰.本土娱乐构建频道品牌——以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为例[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03).

篇4

关键词:宗教慈善组织;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意义;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6-0031-04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悠久而普遍的社会存在与历史文化现象。公益慈善事业是个人或社会团体基于慈悲、同情、救助等观念,为灾民、贫困者及其他生活困难者进行帮扶、救助活动的统称。近年来,全球范围出现了结社革命,世界范围内的民间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很迅速。我国的民间慈善公益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及私人空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这些民间慈善公益组织中,宗教慈善组织是其重要类型。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是我国宗教界人士与信教群众发挥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作用的现实有效途径之一。在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虽规模不大,其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效应已不可忽视。宗教慈善公益行为对民族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意义。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公益事业整体上成立时间晚、发展规模小、管理不规范。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优势、潜力和公信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培育、引导少数民族地区宗教界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实践和理论应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

一、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社会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对个人道德人格的塑造、民间信仰文化的拓展、人们交往空间和情感的传递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

(一)宗教慈善组织的公益慈善活动对慰寂苦难者心灵,使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具有先赋优势。受历史、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现象还比较普遍,扶贫任务异常艰巨。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2012年3月21日对外公布的贫困村名单,广西现在还有3000个贫困村。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2年4月11日公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的通知》,广西还确定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8个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1个。从我国社会救助和扶贫工作效果来看,心灵慰寂的“造血”扶贫和救助方式比简单的物质给予扶贫和救助方式更有成效,对贫困者的内心更为震撼,对其自身今后的发展更有推动力。有学者近期就撰文指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从生存型救助走向发展型救助过程中,应当从生活救助到注重能力救助、从消极救助到积极救助、从单一性救助到多元化救助、从补救性救助到注重预防性救助、从救助管理到救助服务上实现我国社会救助的制度转型”[1]。广西佛教济善会在确定帮扶名单后,就会组织一些义工和志愿者代表前往帮扶对象家里进行救助物质的发放。在受助者接受捐助后,义工和志愿者代表不是马上离开,而是和受助对象及其家庭成员进行较长时间的谈心交流,帮助受助对象分析当前的生活困难和出路,鼓励受助对象树立生活信念,克难攻坚。在准备离开受助对象家里时,义工和志愿者的组织者还会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告知受助对象,并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安排受助对象回访活动,及时了解受助对象的近期情况和困难。这样的帮扶服务方式就会给受助对象更加强烈的生活勇气和更为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宗教慈善组织的公益慈善活动有利于拓展人们交往空间,增进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群众的情感融合。广西地处中国西南,境内拥有壮、苗、瑶、侗等12个少数民族,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之一和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近年来,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全国各地前往广西谋求发展机会的人员逐年增多。广西佛教济善会以“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正知正觉,共证菩提”为宗旨,秉乘“十方来,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用,同结万人缘”的理念接纳广大义工和爱心人士入会。广西佛教济善会的入会门槛排除了地籍、民族、性别、职业的限制,有爱心又想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者都可以自愿申请入会。所以,广西佛教济善会会员遍布广西各地和全国部分省市。会员们在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组织协调中会进行彼此的沟通和交流,来自全国各个民族的义工们可通过广西佛教济善会这座桥梁不断增进情感交融和民族交往。

(三)宗教慈善组织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扩大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救助主体的力量。社会救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经过6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低保救助、五保供养为核心,以专项救助为辅助,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国家的社会救助能力和社会救助领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而面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转型期特殊矛盾不断增多和社会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的新形势,单靠政府的社会救助显然不能够完全满足社会救助不同层面的需求。有学者早就指出,“面对我国仍拥有数千万贫困人口、贫困问题突出而政府救助能力不足、反贫困任务依然艰巨的国情,我们完全应该在完善、健全政府救助的同时,创造条件开发社会救助资源,推进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互助,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非政府组织为补充的、立体交叉、纵横交错的、面对社会各类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系统”[2]。广西佛教济善会作为由自愿奉献爱心的佛教徒组成的非营利性慈善事业组织,成立10年来,社会救助领域、受助对象和服务区域不断扩大。仅2011年,广西佛教济善会资助贫困学生165名,关爱孤寡老人88名,建立爱心书屋13个,捐助生活物资近13万多元,还从社会募捐衣物、被褥等寄往山东、云南、、广东、新疆、内蒙古、湖南及广西区内等地的贫困家庭。可以看出,广西佛教济善虽规模不大,但其在特定的民族区域内从事的公益慈善活动对于当地特殊群体的及时救助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二、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宗教慈善组织在慈善捐赠数额、志愿者数量、慈善公益项目、社会服务领域、慈善组织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宗教慈善组织还面临转型社会的多维救助需求、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善款筹集难度加大、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等发展瓶颈。笔者以广西佛教济善会为样本,对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进行分析,以便梳理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型规模的宗教慈善组织目前发展面临的共同困难。

(一)起步晚,规模小。从全国宗教慈善组织的总体发展来看,我国宗教慈善组织的社会公益慈善服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逐渐取得迅速发展。比如,中华慈善总会在1994年才成立。同年,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经政府民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佛教慈善机构,也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创始会员和特邀理事。目前,中华慈善总会有300个会员单位。广西佛教济善会成立于2002年,目前会员只有1000人左右,而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的海内外注册会员已达15980人。

(二)组织结构不健全。广西佛教济善会由释克真法师创建,成员基本上是法师、义工和志愿者。目前该会有自己的宣传网站——广西济善公德网,设有济善QQ交流群5个。广西佛教济善会至今还因各种原因未到政府民政部门进行注册登记,没有建立内部管理机构,也没有专职人员,开展的活动主要是由入会较早、有公益激情的义工来发动、组织。与一般慈善组织相比,广西佛教济善会参与人员以佛教信众为主(也存在部分非佛教信众),其成员的奉献精神、志愿服务和信任感更为持久,组织运作的成本相对低廉。但是义工组织者往往受到家庭、工作、能力、时间、阅历、知识结构等自身条件的局限,宗教慈善组织公益事业完全依靠义工兼职进行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对宗教慈善组织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显然是不利的。

(三)组织之间合作太少。广西佛教济善会的交流集中在会员之间和济善QQ群成员之间,很少与广西区内外的其他社会公益组织进行交流,也没有与国内外的企业、公司合作进行公益慈善项目开发,还没有过和境外公益慈善组织接触的经历。广西佛教济善会更多地是把自身看作是一个自发的慈善组织,缺乏对外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佛教里讲的一切随缘教理。

(四)社会监督机制缺失。广西佛教济善会在协会宗旨上明确了开放性原则,包括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理念,勇于接受社会的监督与质疑。它每次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后,会在广西济善公德网上公布捐赠信息、帐目来往清单、活动照片和视频资料等。而广西佛教济善会成立10年来,没有政府相关部门对其开展的慈善活动进行监管,也从未进行过年度财务审计。广西济善公德网上公布的监督电话却是广西佛教济善会南宁地区负责人的电话。这说明广西佛教济善会在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上急需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五)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受义工知识背景、文化水平、人员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广西佛教济善会的公益慈善活动涉及领域比较狭窄。它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不定期向受灾地区群众捐赠被褥、食品等生活物资,向贫困家庭赠送衣物,向贫困学生提供经济资助等方面;主要是先募集爱心人士的经济和物资捐赠,然后把这些爱心人士的经济和物资捐赠转交给受助群体,“中转站”的作用非常明显。它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养老、托幼、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保护、灾后重建、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还没有涉及,服务领域有待拓展,服务能力需要提升。

三、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管理创新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面临着一系列亟需解决的公共服务难题。少数民族地区的这些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仅靠政府和市场来解决显然还不够,亟待社会公益慈善组织的力量来补充。这对我国宗教慈善组织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国宗教慈善组织要在慈善理念、管理机制、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变革,突破限制自身发展的瓶颈,才会有能力参与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进行管理创新的路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宗教慈善组织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重点,拓展宗教慈善组织发展的内生动力

1.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宗教慈善组织的内部管理。治理结构一般指治理的机构、体系及其内在控制机制,通常由决策层、执行层和监督层组成。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国外公益服务机构治理的普遍做法。宗教慈善组织要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运行管理机制,采用现代组织策略和精细化的科层制进行规范管理,实行阳光运作,加强慈善工作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和信息公开制度,在尊重捐赠人意愿的前提下,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公开应当公开的信息,自觉接受信教群众和社会的监督,防止极少数不法分子以公益慈善活动为名开展聚敛钱财等不正当活动。

2.创新慈善救助的内涵和形式,开发宗教慈善组织富有特色的公益慈善项目。宗教慈善组织应当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特色公益慈善项目的统筹规划,探索“以特色项目吸引捐助,以社会捐助推动救助”的慈善模式。要在扶贫济困、救灾、助残、安老、支教、义诊、环保、改善公共设施等方面找准特色项目定位,通过特色公益慈善项目的实施,为不同社会成员参与慈善事业构筑平台、提供条件。要引导公众通过在线捐赠、慈善消费、慈善义演、义拍、义卖、义展等新型捐赠渠道奉献爱心,吸引更多的慈善资源参与慈善事业。

3.增进组织的对外交流,推进宗教慈善组织的合作开放程度。在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社会形势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封闭地成长。宗教慈善组织要顺应并融入时展的潮流,积极开展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交流和沟通。不同宗教慈善组织之间可以发扬不同宗教的优良传统,、合作互补,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建设。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宗教慈善组织要适应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和国际合作交流的客观需要,推进公益慈善组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要吸引更多国际慈善资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要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跨宗教的国际性公益慈善服务。

4.加大公益慈善活动宣传,注重宗教慈善组织的社会美誉度建设。组织的美誉度是组织成员通过特定的行动和事件在社会传播并得到社会认可、赞赏的良好评价。组织的美誉度也是一个组织得以发展壮大的品牌优势。宗教慈善组织在加强自身主办的网站、期刊、报纸宣传平台建设之外,还要加大与报社、电视台、电台、网站等传播媒介的合作,以便开展的公益慈善活动得到最为广泛的宣传推介,让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社会普通群众更多更全面地了解、熟悉宗教慈善组织的情况,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慈善资源。同时,宗教慈善组织还要深入到广大城市和农村社区中去,与社区领导和群众取得密切联系。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自己更为熟知城市和农村社区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使社区在遇到需要帮助救助的特殊紧急情况时随时向宗教慈善组织进行告知。

5.推广公益慈善文化理念,营造人人都是慈善家的社会扶持互助氛围。宗教慈善组织并不是宗教,在进行公益慈善时不传播宗教,但是宗教慈善组织可以结合教义精髓,宣传慈善文化的内涵,从而激发人们爱人类、爱社会、爱他人、爱自然、爱生命的善良意识,培养人们的爱心、感恩、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慈善行为在慈善文化的熏陶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社会公益事业的现代转型。

(二)以宗教慈善组织外部管理体制改革为辅助,建立政府有效管理、社会支持监督的宗教慈善组织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1.简化登记注册手续,确立宗教慈善组织的合法身份。目前的社会组织登记仍沿用于1998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双重管理”体制,即要求我国社会团体组织登记需要经过两个部门的批准,包括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审核和登记主管部门的登记审核。这是民间慈善组织一直以来面临的“身份”困扰。近年来,取消双重管理制度,从事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领域的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的新的准入机制已经在北京、上海、广东、广西等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开始试点施行。广西佛教济善会要抓住这个机遇,尽快到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以便今后在身份合法的前提下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的扶持。

2.建立和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提升宗教慈善组织项目执行能力。政府购买服务主要是指政府把部分公共服务职能,以转移、委托的方式,提供给市场和社会组织。20世纪80年代后,政府购买服务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兴盛,逐步成为各国政府向社会分担公共职能的主要方式。我国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上海、广东、北京等地方政府也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尝试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试点。各地的宗教慈善组织可以根据当地政府实施政府购买制度的情况,结合自身优势,积极竞争有实力、有能力完成的政府购买项目,不断提升宗教慈善组织项目执行能力,拓展社会公共服务领域。

3.完善宗教慈善事业监管体系,提高宗教慈善组织的公信力。组织公信力是公益慈善活动的灵魂所在,是社会大众进行捐赠选择的首要考量因素。各地民政、宗教、工商、审计等部门要建立对宗教公益慈善组织的年检和评估工作制度,重点加强对宗教公益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财务报表和重大活动的监管,逐步形成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财务和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宗教慈善事业监管体系。宗教慈善组织要主动推进慈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完善捐赠款物使用的查询、追踪、反馈和公示制度,逐步形成对慈善资金从募集、运作到使用效果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并自觉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管理、监督和检查,切实提高宗教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篇5

一、慈善的涵义与传统慈善模式

在我国,慈善事业是指政府倡导下,由民间团体自愿组织和开展的救济活动,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慈善事业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自企业、社会团体、宗教组织以及海内外私人的捐赠。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化行为,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多是义务性的,对所支持的弱者,即受益人有较大的选择性。现代慈善事业的根本特点是:它作为民间群众性互助活动不仅是个人对个人的善举,也包括国与国之间的捐赠与援助。虽然其表现为对弱势群体的救济,但不同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而是对其的必要补充。对公众来说,慈善组织还是热情的宣传者和组织者,它可以资助和兴办各类社会公益事业,培养公众的慈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对捐赠人来说,它又是忠诚的管理者,以严谨的责任心和精明的策划为他们服务,使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慈善事业的涵盖范围很广泛,它不仅包括灾难救助,针对环保、教育、医疗和贫困的发展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延伸到艺术、科学等相对上层的领域。

在我国,传统的慈善模式通常以动员式捐赠为主。慈善组织多是由政府组办,募捐活动的行政色彩相当浓厚,主要是通过单位对口扶助、赈灾捐赠等指令性劝募来进行慈善筹款。如行政色彩浓厚的慈善“一日捐”、“双日捐”活动,黑龙江、广东、重庆、山东、吉林、南京、天津等多省市都在组织开展,有的地方已经持续10年之久。很多地方在这种募捐活动中还规定了详细的捐款标准,按照职务高低、企业类型指派具体的捐款数额。公民的捐赠应是出于内心的道德良知的自愿行为,是源于内心的助人行善的道德情怀。自发的捐赠行为能够向外界展示出捐赠者的高尚道德,进而内化为个人内心的美好感受,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责任、义务和命令,不应受外部的强制约束。行政动员式募捐行为已经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且违背民意,严重挫伤民众的慈善热情,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制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增强慈善的吸引力和活力,必须实现慈善模式创新。

二、慈善模式创新及案例

目前,来自企业、各类非政府组织或个人的私人捐赠正在成为一股新的重要的慈善力量。与传统善举相比,慈善家群体的形成、多样化的慈善实现方式、多维度的慈善文化、广阔的涵盖范围、先进的慈善运作手段和广泛的经费来源等已成为现代慈善事业十分显著的特征。新近在慈善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公益创投”、“风险慈善”、“社会企业家”、“微博公益”等,都是慈善模式创新的典型代表。下面以“公益创投”、“微博公益”为例进行介绍和阐述。

(一)“公益创投”

“公益创投”(Venture Philanthropy)或“社会事业”;欧洲有的国家以“第三系统”(third system)或“社会经济”(social economy)称之,有的则称为“新社会经济”(例如法国)。在我国,“照顾服务产业”方案,以及“微型企业”与微型贷款亦与其有关。

它是一种新型的公益资本投入方式,其投入主体一般是企业,而投入对象一般为初创期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一改以往捐款捐物的行为,企业选择直接帮助公益组织成长,提高其运作效率。对于企业来讲除了资金支持,通常更强调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通过与被投资者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达到促进能力建设和公益模式创新的目的。一改以往公益事业的一次性输血工程,捐钱捐物仅能解决当前的问题,不能解决长久、可持续的问题,变“过时”的输血为“造血”,以企业资本介入慈善事业,支持公益组织,和这些公益组织一起从事更深层次的公益活动,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紧密联结,提升企业形象,为企业带来效益。多年以来,人们多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视为成本或缓解风险,而现在却逐渐的转变将其视为可带来新收入的战略目标。而慈善事业就是对企业声誉创造极为根本的领域,因此说慈善事业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将慈善救济与企业战略、公司技巧与市场需要相结合。这些内容及工作会通过不间断的回报强化公司的社会承诺,而回报通常以企业信誉的形式展示。传统的慈善事业带来的正面财务影响通常是间接的、持续的维继,不仅对社会、对企业本身所带来持续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就使得这些工作有必要经常的实践并加以利用,让慈善事业与企业战略的联系日益紧密,以求得对企业公益投资的收益。

“公益创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2007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正式启动“公益创投计划”,以“让爱心更有力量”为宗旨,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公益组织,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能力建设和志愿服务支持,以及首期总计300万元的创业支持资金,成为我国第一家引入并实施“公益创投”的企业。联想集团首批创投计划重点用于缩小数字鸿沟、环保、教育和扶贫四大公益领域。首批入选的公益机构有多背一公斤、山水生态伙伴自然保护中心、南部县乡村发展协会、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村络工程等。2009年2月,联想二期“公益创投计划”启动,主要聚焦绿色环保领域,最终入选的16家公益组织中环保组织占9家。在我国,“公益创投”除了有企业领跑模式之外,还有政府推动模式。一种是直接参与,另一种是组建公益组织孵化器。2009年,上海市民政局举办了“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以“和谐城市”建设为目标,一方面,面向全社会征集社区服务的创意金点子和操作方案;另一方面,从福利彩票募集的慈善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资助和扶持符合“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的公益服务项目和公益服务组织。大赛采用公益创投的方式,为初创和中小型的公益组织提供5—20万元的创业及发展资助和综合性能力建设指导。由上海市民政局进行项目评估和能力建设指导,以推动社区服务建设的发展。2006年,在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支持下,以“助力中国社会创新,培育公益创业人才”为宗旨的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NPI)正式成立。其设立模式为“政府支持,民间力量兴办、专业团队管理、政府和公众监督、民间公益组织受益”。具体说来,就是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并以购买服务形式给予补贴;设立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向社会各界募集运作经费;资助型组织建立公益创投合作伙伴关系;由NPO专家组成顾问团并借助管理咨询、会计、法律、宣传营销等专业机构的志愿力量向被孵NPO提供咨询服务;受益方为创业和发展期的民间公益组织。目前,该机构已经成功孵化了“多背一公斤”等多家公益组织,在上海、北京、成都设立三个项目办公室。

公益创投作为推动公益型社会组织发展的“孵化器”和“助推器”,不仅对于突破当前公益社会组织普遍规模较小、资金匮乏、经营管理专业能力欠缺等瓶颈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目标:即创办独立的、自主发展的社会组织,并促使其企业化经营,对于推进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意义重大,前景广阔,这也正是区别于传统慈善对社会组织的捐助行为中最关键的一点。

(二)“微博公益”

瑞典IT服务公司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网民总数已经达到22.7亿。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也已达到5.64亿人。在互联网兴盛的今天,信息交换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民间公益乘此网络之东风,在组织形式与运作方法方面均孕育出新的模式,即新型慈善。有别于官方慈善与传统慈善,新型慈善更为深入地运用社会力量,聚沙成塔,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慈善公益形态。其中,“微博公益”(也被称为“微公益”)更是异军突起。

自从微博诞生以来,有一个新词汇就占领了微博人群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这个词汇就是“微博公益”,它以一种微博的普通表达方式,不仅推动了公益事业的发展,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为回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公益理念。2011年4月15日,新浪财经联合中国旅游地产服务集团在海南举办的“微博之夜——微改变博公益”公益酒会上,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说:“微博的出现把每一个人心里面的善心、爱心、责任心阳光的一方面给激发起来了。一方面是激发起来,一方面是汇集起来。所以,微博的发展最关键的是代表了这个时代变革、前进、发展的方向。”与个人有关的微小的善念、与企业有关的社会责任,具体诉求最终通过微博这个平台得到了回应、放大,获得了原本不可企及的“胜利”。参与“微博公益”的既有明星,也有企业家,更有平凡的普通人。

1.明星的“微博公益”

“微博女王”姚晨一直热心公益,并利用自己强大的微博影响力,迅速成为微博公益的核心力量,凭借网络平台的号召力入围“2011年度影人十大公益行动”榜单。从最初的拍卖翠平烟斗支持铅笔换校舍、“每多一名粉丝关注,就捐一角钱”抗旱捐款,到2013年4月初姚晨以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代言人身份自费飞赴埃塞俄比亚,并多日在微博发表图文直播,介绍难民营详情。姚晨发起或参与的诸多微博公益项目,引发了粉丝热烈评论和爱心转发,为微博传达了公益和爱的正能量。除此之外,姚晨在微博中时常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转发各类救急求助的信息,还曾助力“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流浪狗大救援”等公益事件。目前很多网友求助信息时,都习惯性地要@姚晨,以期望获得最有效帮助,促使爱心在微博中传递。姚晨充分发挥了“微博女王”的正面能量,这也让她自己成为微博上的“公益女王”。

2.企业家的“微博公益”

巨人网络董事长兼CEO史玉柱2011年11月29日在微博上承诺,每增加100万粉丝,就以粉丝的名义捐出同等数目的善款,自承诺以来,他已经五次兑现了承诺,总共捐出了1500万元的善款。而今年,在粉丝数突破600万后,史玉柱继续兑现承诺,亲自提着600万元善款,在青海、等地开始了新一轮的慈善捐赠活动。“主要用于经济落后地区教育、环境及濒临灭绝动物保护、藏文化抢救,每笔捐款我会发图片和说明,望大家监督。我不会赖皮的。”今年5月6日,史玉柱在微博上称。微博显示,6月9日,史玉柱在青海玉树州,连做了四个公益活动:帮助玉树州及下属县的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捐助100万元;在玛多县城的学校里建两个篮球场,捐助20万元;在玛多县扎陵湖孤儿小学,修建学生宿舍,捐助20万元;在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多秀民办小学,修建教室和购买学具,捐助20万元。史玉柱已捐出了2100万的善款,仅仅只是简单的一点“加关注”,仅仅只是每个粉丝一元钱,史玉柱收获的却绝不仅是600万的粉丝数,600万粉丝们收获的也不仅是名义上捐出的一元钱。被粉丝数“逼”成了一名慈善家,史玉柱的内心,应是满足并且喜悦的。而微博上发起的这些公益活动,也让普通人看到了自己的力量,一点点进步,一点点努力,就能切实地帮助到弱势群体,何乐而不为呢?

3.普通人的“微博公益”

2011年,京华时报报道:新浪微博上一个“蛋生万物义卖店”项目颇引人注目:“贵州黔西红山小学6年级学生,每天要走两小时到海拔1600米的山上上学。因路途遥远和家庭困难,学校180多个孩子有2/3都吃不上午饭,‘蛋生万物义卖店’启动‘红山小学午餐计划’。购买一份5元午餐,就能多让一个孩子吃上午饭。”帖子上传1小时,784份午餐通过淘宝卖出。

2010年3月16日,广州的梁树新在微博上做了一次大胆的“公益试水”,他的理想是:利用微博,实现“铅笔换校舍”的爱心愿望。梁树新在微博上向网友们介绍了自己的母校——广西一所有着80多年历史的乡村小学,学校里的60多个孩子使用着30多年前的旧课桌,学校围墙已经坍塌。梁树新在微博中写道:“佛丁村小学有3个孩子寄给我他们用过的铅笔,和网友们交换任何物品,直到交换到价值过万的物品为止。将物品进行爱心拍卖,所得款项全部用于援建佛丁村小学校舍。”活动方式很简单,愿意参加的网友只要把自己想要交换物品的照片、价钱和接洽方法发上微博,再同梁树新确认就行了。活动消息半个小时:网友“路人甲”用1块巧克力换走了其中1支铅笔;随后,这块巧克力被1个电饭煲换走;很快,电饭煲又被打印机换走……微博消息发出的当天,一位法籍华人网友成为最后一名参与者,他参与交换的是1件AC米兰球衣。4月10日,活动通过无数网友的爱心接力和捐物竞拍最后筹得善款15万元,超过预期的12万元,钱款陆续汇入广西昭平县走马乡的佛丁村小学,不到一个月,3支小铅笔在微博上成功换来了孩子们的新校舍。

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缉凶、你转发我捐款、卖画、卖一切能卖的东西然后捐赠……正如我国第一个微公益互动社区——茶缸网的精神口号所言“积少成多、聚米成谷”,微博正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改变着社会生态。“微博公益”开始用群众的力量证明着一个慈善的真谛:公益不是一小部分人做很多事,而是很多人做一点点。很多人共同参与,成就一件不必惊天动地的善心之举。慈善事业的最终发展模式是全民慈善,就目前而言,“微博公益”是最接近全民慈善的模式。

三、慈善模式创新的意义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