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综合电力技术范文

综合电力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综合电力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综合电力技术

篇1

一、引言

根据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在进行智能电网和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这对各地区的电力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技术保障要求。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成为电力公司提高电力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为了准确掌握电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现状,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对策,需要针对电力公司技术特点,建立一套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情况,本文根据建立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五项基本原则,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等四个方面初步预选了一批评价指标组成了第一轮评价指标体系。再经过对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鉴别力分析,最后形成了如表1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本文在2010年6月到2010年8月间,通过对50名重庆电力公司中、高级工作人员的调查,并采用AHP法分析得到表1中各指标的权重。

表1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表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

针对重庆市电力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量化问题,本文根据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分解出测度评价指标所需数据。本文收集2009年重庆市电力公司的相关数据,如表2。

为了评价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本文将表1中重庆市电力公司的每项数据,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数据进行比较,得到重庆市电力公司在该项的评分,具体评分规则如下:

表3 评分规则

根据表3计算规则,可得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各项的得分(如表1所示),从而计算得到重庆电力公司创新能力最后得分:3.498,根据评价标准得到的等级为一般。

四、评价结果分析

(1)创新产出指标评分较高。在创新产出指标中,大部分指标与公司的日常生产活动和生产安全密切相关,属于公司生产和发展中必须达到的硬性指标,所以公司对这些指标的控制得很好。

(2)与研发投入相关的指标评分较低。与北京、上海相比,重庆电力公司在研发方面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都明确不足。特别是研发人员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非研发投入强度、激励机制等四项的评分都很低,这直接导致了重庆电力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专有技术数目都比较低。

(3)某些评价项目得分虚高。相对于北京、上海的电力公司而言,重庆在研发人员总数、总研发项目数量等方面的基数较低,从而造成科学家及工程师比率、研发成功率等项目的评分虚高。

五、对策措施

重庆电力公司仍然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受政府的宏观政策约束较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从企业特征出发,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适应市场需求,建立创新机制,发挥政策优势,加强风险防范,塑造创新文化。如何推动电力企业技术创新,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和完善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第一,加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激励的力度。企业管理层首先要重视技术创新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鼓励研发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活动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他们的技术创新成果要给予恰当的奖励,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热情。第二,知识产权激励。这是最经济有效、持久的创新激励手段。产权保护保证了企业创新成果的利益,满足了研发人员个人对拥有成果的成就感。但是要确定一个适宜的产权保护期,以兼顾企业和社会两方面的利益。第三,政府政策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表现出很强的社会性。技术创新一般面临着高额的成本支出和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政府的政策激励是技术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第四,市场环境激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可以消除技术创新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消极因素,还可以通过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可以说,市场形成了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机制,市场过程就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自组织的过程,市场本身就是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激励。

(2)以企业为中心,促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开发工作。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构筑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这样,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包括规划与决策体系、技术开发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信息情报体系与人才培训体系。这里核心问题是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包括捕捉潜在性市场需求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新产品的能力。此外,还要推行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管理方法,这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转的基础。但是,目前重庆电力公司的科研队伍还比较弱小,需要借助于外部力量进行技术研发活动,因此,建立“产学研”的合作研发联盟是企业提升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可以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加速人才培养,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3)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健全项目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完善项目资本金制度。建立电力投资的利益激励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改革投融资结构,建立面向市场的投融资体制,争取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

(4)树立创新观念,塑造创新文化。培养企业员工的主体意识,建设企业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技术创新赖以进行的各种物质条件,如创新所需的工具、设备、仪器,创新试验的条件,创新资料,信息沟通和管理方式与手段,工作场所及生活环境等。软环境即企业内的创新氛围,主要指一种对创新的无形推动与激发力量,大多数人愿意在有情趣、有事业目标和创新气氛的环境中工作,而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例行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国良,陈宏民. 国内外技术创新能力指数化评价比较分析,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15(5),385-392

[2]林向义,张庆普,罗洪云,基于DEA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运筹与管理,2009,18(4):152-157

篇2

关键词:电力电子实验;综合实验平台;创新性

电力电子技术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是新能源并网和电能质量研究的关键技术,是发配电系统的核心,也是电气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和技能。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既涉及电力工程知识、又涉及电子和计算机知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目前,在智能电网、节能、电磁兼容等方面大量应用,要求学生能根据千变万化的需求和实践设计解决方案,熟练掌握其非线性的特征及应用。

目前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都依托实验平台进行,基本上只设置演示性或验证性实验,真正动手设计、搭建、调试电路的机会并不多,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

1 传统实验存在的问题

开展实验,需有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平台支持,实验的开设和设备的选择要做到“两个结合”[2]。一方面,实验要结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实验要结合工程实践,避免和工程实践脱节[3]。但目前高校开设的电力电子实验普遍存在着实验与理论结合不紧密、实验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传统的电力电子实验与实验平台相结合的问题。传统的电力电子元器件、整流逆变电路等有具体形象[4]、易于被学生接受,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已基本实现模块化封装。因此实验平台的设计,既要兼顾传统元器件的形态,又要突出相关模块的应用与实践。

(2)如何开展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让学生从硬、软件上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知识。从硬件平台上看,当前的实验只是“静态”地向学生介绍电路工作过程,而没有让学生参与到电路原件分析、电路拓扑分析和动态工作过程分析,在仿真与模拟实验方面更是空白。按照研究的理念,学生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这需要有良好的实验平台作为支撑。

(3)如何将新技术融入实验中。电力电子技术向着高度的模块化、集成化以及应用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智能电网、节能、电磁兼容等技术推动着电力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因此,实验平台的设计应比较先进而且留有升级和进一步扩展的接口。

2 可视灵活的综合实验平台

在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建设之前,我院电力电子实验室的设备比较陈旧。针对该情况,在深入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实现原理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考虑到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构建了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平台。

综合实验平台主要由PC机、MCL系列电力电子试验台、拓展板、测量设备等组成(如图1所示)。整个综合平台采用标准化的模块结构,PC机可通过数据线与实验台相连,PC机运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管理软件和EWB仿真软件。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模块的自由组合、拓展板设计来完成实验电路的搭建和调试。综合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实验室建设规模灵活地配置实验台的数目,主要包括:

(1)信号电源。经过过流、过压、漏电等保护电路,再分别通过调压、变压、稳压电路得到的交流可调电源、多路直流稳压电源及斩波信号源、逆变信号源、同步信号源等,为不同的实验电路提供不同的电源信号。

(2)实验电路部分根据不同的电力电子器件及不同的电力变换电路。分别设计了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实验单元挂箱。各实验单元电路原理清晰、可操作性强、效果直观。

(3)类型齐全的电力电子元器件,可以进行GTR,MOSFET,IGBT,GTO的开关特性及其驱动电路、缓冲和保护电路相关实验。

(4)直流电动机、发电机模块。在进行直流调速系统实验时,除可用常规的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PID调节器进行控制外,还可和计算机相连,由上位机进行数字控制,并采集转速曲线和电流反馈信号,通过计算机对调速系统的参数进行调节,对转速等动态波形进行分析。

(5)实验台对PC以及其他拓展板的各种标准化接口。

(6)数字仪表、开关和按钮等辅助设备。

综合实验平台有以下主要特点:

(1)设备齐全,包括常规的电力电子元器件,配备了电机、变压器和电路拓扑等模型,还可以在PC机上自行仿真电路并将虚拟模块信号传送到实验台。学生可以自行设计电路模块,并使相关模块与平台相连,提高动手能力。

(2)PC机上可利用EWB等软件设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许多电力电子电路仿真实验,如单相/三相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电容滤波不可控整流电路、DC-DC升/降压电路等。

(3)实现实验台与PC机、拓展板的标准化数据通讯,方便教学实验,避免以往实验存在电力电子元器件、电路拓扑不易修改的问题。

(4)配有各种信号灯及音响,提醒实验的学生注意当前的实验运行情况,保证接错线时不会损坏平台,解决了实验设备容易损坏而不敢让学生动手实验的问题。

3 实验管理

如何进行电力电子实验是难点和重点,当前的电力电子实验把重点放在讲解理想元器件在理想信号下的标准工作过程,仅简单地重现了理论课的内容,既锻炼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问题,应用实验管理软件,存放着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过程,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的设计。

将实验分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4类实验,形成递进的实验层次。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时的安排和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其中的模块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从简单的实验开始,逐步提高自己能力。

(1)验证性实验包括传统的实物元器件电路实验和虚拟仪器实验。学生选择实验项目并根据指导书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实验。主要目标是掌握各种典型电能变

(下转页)

(上接页)

换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及定量计算。

(2)设计性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和基础上,由学生自行设计测试设备参数及其特性。主要目的是掌握故障问题的分析和定位,熟悉电力电子学的诸多问题。

(3)综合性实验设计提供按行业细分的实验方向,供学生选择,跟踪教师的各类研究方向并进行设计。根据我院的情况,与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相关的课题组方向包括高压直流输电即保护控制技术、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高性能电力拖动及电能质量监控、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电机及其控制理论。实现实验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4)创新性实验设计。实验室是课程设计过程中实践环节实现的地方,配合课程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方案,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参考我院相关教师所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

4 整体效果分析

针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发展的需要,构造了综合性实验平台,该平台在包含常规电力电子实验的基础上,提供标准化接口扩展实验。实验平台同时也向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学生研究项目(SRP项目)等实验开放,克服了以往SRP项目存在因设备不足导致计划无法验证和实践等问题。

从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综合平台的性能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实验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 胡少强,王智东,林声宏.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仿真综合性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81-82.

[2] 王智东,梁灼勇,王钢.电气工程专业微机及网络通信实验支撑平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22(4):151-156.

篇3

综合自动化技术即多种专业技术相互融合的工作系统,其功能全面、信息传递量大,传递速度快并且可以实现智能自动化运行。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是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立的基础,计算机技术本身功能就非常强大,可以依靠因特网快速传递与接收信息,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建立于计算机技术之上,理所当然具备这些优点。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分布、分层的系统结构,单片机或计算机是组成其各个子系统与功能模块的主要设备,其还肩负着采集数据、发送指令的任务,单片机与电子计算机都可以实现高速处理数据,这就决定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显著的优势。

二、电力调度中应用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势

1、提高供电服务质量。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无功自动控制是其核心,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功能全面,具有集成化、高频化、全控化、高效率化的特点,可以有效稳定电压,有利于预防设备故障,提高电气、传输设备的耐久性。尤其对于具备无功自动设备的变电站,可以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服务质量。

2、安全保障。智能自动化运行是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特点,整个调度过程自动化,有利于及时查处故障,提高电力设备故障诊断能力。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还可以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即刻采取保护措施,这就为变电站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3、提高管理效率。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对变电站数据进行全面监视、测量、记录,并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进行汇总。变电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轻松观察各个部分电力设备运行状况,对关键设备的系统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电子监测数据判断关键设备运行状态,及时进行设备检修与维护。

4、节省人力资源。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之前,变电站各电力设备的数据采集主要依靠人工采集实现,工作人员首先对各个电力设备进行检测,然后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借助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技术可以快速采集电力设备数据并发送指令,这就减少了电力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节省人力资源,降低电力企业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三、具体应用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以一定的模式结构存在,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分布分散式结构是三种主要的模式结构,下面探讨这三种模式的优势与缺陷。

1、集中式结构。电力调度中最常用的结构即集中式结构,其应用范围广泛,可以通过扩建计算机I/O接口,获得更加精确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可以有效的监控、保护微机。但是这种结构也存在一定缺陷,一整套集中式结构的计算机并不能完成整个电力调度工作,有时还需要特定的单独计算机进行辅助。

2、分布式结构。分布式结构扩展了变电站本身的功能,利用多组计算机并联运算实现系统检测。分布式结构的兼容性好,可以利用CPU系统对相同时间段的大量数据进行有序合理处理,与集中式结构相比,可以有效避免因数据过多导致的数据卡死问题,但是由于分布式结构的分散性特点,增加了自动化系统的管理难度。

3、分布分散式结构。双层次变电站系统是利用分布分散式结构的主要系统,双层次变电站是指变电站系统结构具有变电站层与间隔层。与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结构相比,分布分散式结构创新性尤为突出,在分布分散式结构中,元件与短路器隔离,这就可以实现对各项数据的全面采集,并有效监控与保护变电站中的各汇总的整体集中监测的控制单元[2]。在集中式结构与分布式结构中,往往需要大量电缆线路进行连接,电磁干扰较大,分布分散式结构很好的规避了这些问题,可以实现信息真实可靠的传递,即使某部分出现了故障,也不会造成全局性影响。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VPN 技术;MPLS;流量工程;电力综合数据网

1 VPN 技术原理

VPN(虚拟私有网络)建立在公网网络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隧道技术与加密技术,从而组建出虚拟的用户私有网络,这就如用户可以连接到私有局域网一样。和传统专网的区别在于VPN的逻辑网络建设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公网之上,相同的VPN 用户间可以通过逻辑链接实现数据交互,而不是传统专网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连接。VPN技术里面包含有加解密、隧道、身份认证等技术。

2 MPLS/ VPN 技术在电力综合数据网中的应用

本案例中需要重新建设新的高性能的电力综合数据网。根据对该公司的网络流量进行数据预测,为所构建的电力综合数据网设置 6 个节点在其核心层、17 个节点在骨干层、59 个节点在接入层。

2.1 电力综合数据网络拓扑结构

本文对该公司的电力综合数据网采取层次化的结构设计,这完全满足公司在建设成本、电力系统网络特殊性、已有的光纤部署结构、节点的地理分布、光网络路由走向、规模等方面的要求,使得其结构设计经济合理。层次化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整个综合数据网的各网络层次能够互联,便于节点管理和网络升级。本案例中的网络结构共有核心层、骨干层和接入层3层次。通道组织建设的核心层采用万兆、骨干层与接入层采用千兆光纤网络,采取广域网进行业务传输,以IP技术为支撑,网络构架将覆盖整个公司的全部营业网点、35KV及其以上的变电站。

下图为该公司电力综合数据网络拓扑结构,其中中间的6个点是核心层节点,从和骨干层G1~G6,是骨干节点。

2.2 MPLS/ VPN 技术在电力综合数据网中的应用设计

第一,MPLS VPN 技术的应用设计概述。在该电力公司中,把核心层、骨干层的路由器都开启MPLS,并依据数据网特征把整个网的路由器当作PE 路由器,交换本地电力管理信息系统与其它节点管理信息系统 VPN 路由;在数据交换时,需要把核心层与骨干层节点的路由器当作 P 路由器,再与其它节点交换数据;把VPN 内的路由器当作CE 设备,只和本节点内PE 路由器交换信息,通过物理隔离,本节点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会将需求不同的信息系统连接到PE 路由器,其链路各不同,通过PE路由器的端口来进行业务隔离,最终达成 VPN。在本文所述的该电力公司中,根据其业务进行电力综合数据网VPN的划分和命名,如下表:

在本案例中,PE 路由器的作用是进行层次化,以此达到MPLS VPN的分层次管理目的,通过高端路由器设备,VPN网络进行数据过滤、汇聚,从而将接入层节点传输过来的路由信息数目进行化简。此处需要注意,VPN网络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电力公司的访问需求,访问需求主要来自经营管理模块与电力管理系统,同时也要兼顾网络升级调整需求,从而了解和确定VPN路由访问规则。必须要科学制定防问规则,确保业务数据的安全性和相互访问的安全性。

第二,路由策略。在本案例中,通过BGP 路由属性控制VPN 路由的接收和发送,并根据公司的综合数据网规模,确定100 条以内的接入节点的路由数,目的是通过降低接入节点路由器转发的路由数量压力,从而将数据处理性能提高。此外,为了最优化 VPN路由性能,其路由的接收与发送控制的依据条件还有AS路径(自治系统)、访问规则、路由命名前缀、团体属性。最后,通过RT属性控制VPN site 之间的路由。本案例中所划分的4个VPN彼此之间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所以必须在部署MPLS VPN时对VPN穿透问题进行考虑,其关键在于让内部网关协议链路能够在一个自治系统内相互连通,对于所用哪一种内部网关协议却不用考虑。由于VPN透传技术只是在原骨干VPN上多嵌套一层单个子VPN或多个VPN,这就使得该技术要求具备较好的核心层和骨干层的路由,并对其转发性的要求也偏高,还要求CD/SPE设备要具备强劲的性能。NoPE(多层嵌套结构)的框架是将SPE(Sub-PE)设备嵌套在PE中,作用是直接连接用户设备,而骨干层PE设备的作用是连接和维护骨干层VPN Site路由,还与直连的Site路由进行内层标签的分配和到骨干层的其他PE设备。本地与远程SPE Site路由由SPE设备维护和带标签的vpn路由,并转发默认路由到相同VPN中的其他SPE。在骨干层PE和SPE之间不设关联的VPN路由和标签,并且SPE和骨干层二者所承载的VPN完全独立不关联,但SPE与骨干层PE有基本一样的功能。

第三,VPN公共资源规划。下表为本例中VRF、RD命名规则情况。RD 命名是根据自治系统VPN 类别编号进行分配的。

而RT命名规则的编号为VPN 类别号,格式为16bits:32bits。其分配规则是:①VPN之间的设备均是独立不相互访问的;②只有在同一VPN 内才会在骨干层与接入层设备间进行互访;③由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需要,要求电力管理信息 VPN 间进行数据互通,所以设计了在VPN 内的嵌套 VPN 的子 VPN满足管理信息 VPN 间的互访需求。

2.3 跨域 MPLS VPN 方案在 SY 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应用

本例的电力综合数据网也部署和国家电力通信网相同的4个MPLS VPN,保证该公司和国家的电力通信网能够进行4个MPLS VPN(管理信息、电力调度、视频会议、电力通信)的对应和互连互通。由此,当前本例实现两个电力数据网 MPLS VPN 跨域业务所采用的是VRF-TO-VRF 方式,未来规模扩大以后,可以采用Multi-Hop e BGP 方式实现跨域互联互通。

2.4 MPLS 流量工程在 SY 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应用

本例中电力综合数据网的 MPLS 流量工程分为流量优化和网络保护两个部分。在流量优化方面,通过建立流量分析、预测模型,并合理建立多条LSP分担高流量链路的网络流量。在设置流量路径时,要根据网络流量模型进行设置,再根据流量情况进行骨干层网络资源的分配。具体步骤:①收集、统计MPLS VPN中各节点路由器之间的流量信息,可以用MPLS LSP工具,通过布设没有带宽要求的LSP对POP点间的流量进行统计;②再通过部署有带宽需求的MPLS LSP来提供所统计的带宽需求,并为LSP预留出实际值值80%的带宽;③对带宽进行定期调整;④采取离线分析法定期分析MPLS LSP的路径安排,通^离线约束路由计算选择更加的业务路径,达到对MPLS链路的优化,也可采取平衡链路法来均衡流量负载。

在MPLS网络保护上,要分析用户的网络位置、对网络的需求来采取网络保护手段。

结语

综述,对本次工程的电力综合数据网的建设中,本文展开了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为保证设计的电力综合数据网满足该公司的生产管理需要、数据安全传输需求,从而设计了四个 MPLS VPN,使得其成功组网能够有效的解决该公司目前所遇到的网络资源瓶颈问题,并对公司未来的发展需求也进行了充分考虑。

参考文献

[1] 黄晓涛.MPLS VPN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实现[J]. 硅谷. 2013(21).

篇5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含义,同时阐述了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的优势,最后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避免故障发生,保证变电站正常运营。

关键词: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

一、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概念

(一)综合自动化技术

综合自动化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前提,网络技术作为介质,分层模式作为主要结构,从而进行自我控制来融合多种技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计算机作为基础,在电力调度工作中,需要其进行准确的计算与数据分析,并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要求其功能强大且工作效率高。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辅助技术之一就是通信技术,通过对其的运用来管理整个电网系统,其中包括电力系统的每一个细节,通过这样自动化的控制与管理,避免了人工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二)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功能组成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其功能组成包括了两个部分,分别是计算机和单片机两部分。主要作用是保护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自动化控制变电站,定期提交变电站电压报表,自动进行用电调整,尽量减少人工干扰,此外,能够对电力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迅速寻找出来并解决掉,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

二、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优势

(一)提升供电能力,提高服务的质量的优势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对变电器和无功补偿变容器进行流畅而随意的操作与控制,提高电力调度能力,同时为保证服务质量,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变电站内的设备都会有定期的保养,保证其运行良好,降低其出现故障的频率,延长设备使用勖。而且由于变电站使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所以减少了许多工作人员数量,但是同样的也避免了许多人工操作出现的错误,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整体为变电站电力调度工作提高了供电能力。

(二)提升变电站的管理效率的优势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运用主要依靠计算机和网络,在电量充足的条件下,这些设备都是可以无人管理进行自动化的工作,而且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进行,变电站的工作人员主要的职责就是对这些设备进行定时的检查,确保设备无硬件故障问题出现,其管理模式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通过计算机迅速且自动化分析和处理出现的问题,提高变电站管理效率,避免出现人工操作时思考问题缓慢的问题。第二步,是在计算机分析结束后,管理人员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与自身经验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索,找出第一步的不足,保证变电站的工作质量,通过这两步,可以提升变电站的管理效率。

(三)确保电力系统安全性的优势

由于传统的变电站工作是由人工进行的,所以无法感知设备内部细节处的故障,使得故障没有被及时发现,随着故障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变电站的电力调度和供电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然而自动化技术可以很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其寻找问题的速度很快,细微地区的故障都能及时发现并迅速做出最佳决策,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解决,避免了故障扩大,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同时,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变电站中进行实时监控,在发现问题时,可以迅速有效的通过警报来通知管理人员,使得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有效节约成本优势

由于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其投入成本不高,且工作时间长工作效率高,可自动进行工作,无需人员介入,所以大大减少了人力的支出,降低了变电站的运营成本,而且还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的生产成本,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其使用寿命也在不断的延长,使用效率和安全性也在不断的提升,导致其成本一直处于降低趋势。

三、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多台计算机集中式应用

多台计算机集中式应用是指综合自动化技术其对智能变电站的控制是采用多台计算机共同工作,利用计算机其强大的功能进行电力调度的运行和获取数据信息,并进行计算机间的各自分工,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最后集中所有分析结果,并进行自动保护与控制的一种应用模式,这也是智能变电站经常使用的一种控制形式。

(二)分布式结构应用

分布式结构一般适用于低压智能变电站,其与多台计算机集中式结构最大的区别就是增加了计算机数量,在工作过程中,不会集中最后的分析结果进行应用,而是通过将功能与职责各自分工后进入互不干扰,独立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的模式,这种应用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在同一时段处理许多数据而不出现卡死的问题,提升了处理数据的效率,在真个运行模式中,终端系统处于控制全局的位置,并将各个计算机的情况进行总结。

(三)分布分散式结构应用

分布分散结构模式应用在被分成变电站层和间隔层两层的双层次变电站系统中,是一种自动化控制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原件和断路器间隔的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全面系统的收集断路器间隔数据。同时以此为前提,成功将保护和控制功能等汇总与于小范围控制单元中,大大节省了电缆线路,并且能减弱电磁干扰,提高传递信息的准确度,就算某些地方出现问题,对整体的运行情况也没有多大的影响。此外,分布分散结构的设置也比较简单,厂家可以提前组装好,有效提高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的施工效率,降低其施工难度。要根据变电站的实情来选择运用哪种结构模式,同时有关工作人员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调研,以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减少问题的产生。

四、总结

综上所述,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未来极有发展前途的重要技术,其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力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但是其在我国电力系统的应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不断的进步与发展,目前较为广泛的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工作中,本文重点分析了综合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优势及其具体应用,旨在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避免故障发生,保证变电站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宋友文.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2(2).

[2]刘敏.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4,17:93-94.

[3]寇军,赵磊,闫坤,秦昆.电力调度中关于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23:80.

篇6

关键词:电力 应急管理 通畅 有据 效率

1 引言

突发紧急事件,例如重大施工事故、公共紧急事件、性质恶劣的违章操作、地震、洪涝等,极易引发大规模停电事故甚至电网瓦解,对于社会影响非常大,涉及时间长,空间广,需要调动和协调电力公司各级部门和单位,统一领导,积极行动,及时有效的开展生产恢复工作。

根据《国家处理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比照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预案并成立相应的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指挥机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电网应急求援与处置体系。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比较先进的电力事故抢修系统,它们大多强调的是故障受理和事故抢修的流程控制,通过GPS对抢修车辆进行方位监控和计算机的信息化处理,提高了抢修效率,加强了抢修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仍存在以下局限性:(1)各部门间信息交换不够及时和全面。对于重大的电力事故,往往需要协调电力公司内各级的多个部门。(2)指挥中心只能通过打电话等方式了解现场事故处理情况,而不能对事故处理过程进行实时远程视频监控与指挥。(3)对故障数据没有系统化的积累和分析,事故处理的标准和规范等资料常常不能及时获取,为领导决策带来不便。(4)在自然灾害等情况下没有可靠的通信系统。

为克服这些缺陷,重庆市电力公司研发了综合运用无线传输技术、卫星传输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电力应急管理指挥系统。该系统不仅克服了上述局限性,同时还运用先进的应急管理指挥理念,改变了以往事故处理时领导小组需要亲临现场的电力应急管理模式。应急领导小组在指挥中心就可以实时了解事故现场发生的情况,并能快速全面的收集与事故处理相关的信息,如抢修力量分布,抢修物资的供给,重点保护的供电单位等。领导小组可以与事故现场的指挥小组和事故处理人员进行实时通信,领导小组能向现场指挥小组直接下达决策意见和告知与现场事故处理相关的重要信息,现场指挥小组和事故处理人员也能实时向应急管理指挥中心的领导小组汇报现场情况。同时该系统还为厂网之间、电力公司与地方政府之间、电力公司与电力监管机构之间、电力应急和社会应急之间的协调预留接口。

2 系统构成

本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围绕解决电力应急管理与指挥过程中“信息汇聚、信息表现、信息调度、通信和物资资源调度、辅助分析决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为出发点,实现电力应急管理与指挥的科学有据和事故处理的快速高效。整个系统的物理结构见图1.功能结构见图2。

整个系统的物理结构主要由一级指挥中心、二级指挥中心、事故现场指挥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一级指挥中心设立在市级电力公司,二级指挥中心设立在供电局或同级的二级单位,事故现场指挥系统运用在事故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在一级指挥中心进行应急的管理与指挥,事故处理领导小组在二级指挥中心进行事故抢修的处理与指挥,现场指挥小组在事故现场对事故抢修过程进行具体的安排与监督。(1)当事故等级达到一定级别时,应急领导小组直接领导和指挥事故现场指挥小组进行事故处理。(2)当事故处理需协调多个二级单位时,一级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和协调多个二级中心的资源进行事故处理。(3)当事故可以由二级单位自行解决时,事故的处理过程由二级中心的事故处理领导小组进行控制,此时一级指挥中心的领导小组不直接参与管理和指挥事故的处理,但可以随时关注和了解到事故的处理状态。

通过运用该系统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其执行水平。(2)提高应急事故处理效率和应急管理水平。(3)促进应急联运机制的制度建设。(4)为平时的事故模拟演练提供平台。(5)为城市应急提供预留接口。(6)为人民服务,提高社会形象。

2.1 一级指挥中心的系统组成

一级指挥中心主要由以下几个子系统组成:远程指挥音视频子系统、地理信息与GPS车辆跟踪子系统、预案管理与辅助决策子系统、案例分析与过程记录子系统、基础信息与权限管理子系统。

(1)远程指挥音视频子系统

通过该子系统,应急领导小组的成员能实时了解事故现场的状况,实现对事故现场的直接领导与远程指挥,同时在需要时也能与二级指挥中心进行视频会议,协调资源。

(2)地理信息与GPS车辆跟踪子系统

通过该子系统能直观地反映和表现出输电设备、变电站、电厂、供电局、事故点、抢修班组、地形地貌、建筑物、道路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并能实时反映出应急处理车辆的位置信息。应急领导小组通过该子系统能了解事故现场相关设备设施的主要信息,并能了解到抢修力量的分布和到位情况。

(3)预案管理与辅助决策子系统

该子系统负责对电力事故应急预案信息的存储管理、负责从相关部门和单位获取相关有用信息、负责电力事故处理标准和规范的存储管理等,并提供查询功能,使得应急领导小组能及时获取必要信息,并快速科学的做出决策。

(4)案例分析与过程记录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用于记录事故处理的全过程,包括事故告警,事故处理,事故定性等,并最终形成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存储管理形成案例库,并对案例库数据统计和深入分析,发现事故发生的普通规律,为事故的预测预防提供依据。

(5)基础信息与权限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为应急指挥小组成员提供诸如:各级单位人员信息、备用抢修物资信息等基础信息,同时对整个系统的用户提供分级的权限管理功能。

(6)系统同时为城市应急和公众信息预留接口

2.2 二级指挥中心的系统组成

二级指挥中心系统设在供电局、电厂等同级机构。它的系统组成与一级指挥中心类似:它通过电力公司的通信网络,在权限管理的控制下访问一级指挥中心的地理信息与GPS车辆跟踪子系统、预案管理与辅助决策子系统、案例分析与过程记录子系统、基础信息子系统。它也有自己独立的远程指挥音视频子系统,通过该子系统实时了解事故现场的状况,实现对事故现场的远程指挥,同时为一级指挥中心预留接口,在需要时也能与二级指挥中心进行视频会议,一级指挥中心能通过该子系统关注和了解事故处理的进展等情况。

2.3现场事故指挥系统组成

现场事故指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现场音视频采集子系统、信息传输子系统、现场人员通信 子系统。

(1)现场音视频采集子系统

通过摄像机等设备,在现场实时采集事故处理的音视频信息。

(2)信息传输子系统

提供多种传输方式与组网技术,保障现场音视频数据的实时回传以及指挥中心与现场之间的语音通信。当电力公司自身的传输网能正常工作时,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事故现场到最近变电站的信息传输,再通过电力公司自身的传输网与指挥中心进行互联:当电力公司自身的传输网出现故障时,通过卫星通道实现事故现场与指挥中心的通信。

(3)现场人员通信子系统

当在偏远地区和恶劣条件下,GPRS或CDMA等手机信号没有覆盖或很弱,此时通过运用蓝牙技术和蓝牙手机,建立现场人员通信子系统,保障现场抢修人员、现场指挥人员之间信息沟通。如果在指挥中心也建立一组基于蓝牙技术的通信子系统,并且同时将现场通信子系统和指挥中心蓝牙通信子系统接入信息传输子系统的IP网络,就可以实现事故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的可靠语音通信,而不依赖于GPRS或CDMA。

3 系统工作方式

应急管理指挥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其具体过程如下:(1)当接到事故报告,应急事件开始,这时需要通知相关领导和组织行业专家,对事故进行分析和判断。(2)当事故等严重性和紧急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启动应急流程,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计划。(3)然后按照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进行事故处理,通过远程实时监控、远程指挥等实施电力调度、人员调度和物资调度。(4)当事故处理进展不顺利时,现场指挥小组可以向指挥中心申请增援,扩大应急范围。(5)当事故处理结束后,启动事件恢复机制。恢复供电。并进行现场清理、人员物资撤离等事后工作。同时还要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初步的调查。(6)应急事件处理结束后,需对整个事件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形成事故案例,并录入到系统数据库中,为事故的预测预防提供原始素材和数据支持。

4 系统特点和推广价值

该系统综合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以满足电力应急管理指挥工作的实际需要,它有如下特点:

(1)基于无线传输与电力企业现有网络资源相结合的多种通信手段,保证应急事故现场音视频数据等的及时回传,再配合蓝牙通信技术,保障提供可靠的、独立的(不依赖于GPRS或CDMA)双向语音通信通道。

(2)运用AJAX、WEB GIS、GPS、音视频压缩、分布式数据库等技术为应急管理指挥提供信息丰富、信息表现直观、通信和物资调度灵活的辅助决策系统。

(3)提供基于WEB的,以事故现场实际情况、应急预案、电力事故处理标准和规范为依据的专家系统,为应急指挥小组成员的决策指挥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理论依据。

(4)对事故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并形成案例库。通过对案例库中案例的分类统计和深入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提供依据。

采用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运用先进的应急管理理念,使得这一系统能够保障应急管理指挥过程中“信息收集全面、信息交换通畅、领导决策有据、事故处理高效”。

整个系统围绕“信息汇聚、信息表现、信息调度、通信和物资资源调度、辅助分析决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而展开,而这几个方面也正是大多数行业领域应急管理指挥系统所关心的核心问题。因此该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它不仅能在电力行业推广和应用,稍加修改和定制就可以应用到其他行业领域,如:石油天然气、广播电视、公共安全等行业。

5 结束语

篇7

关键词:电除尘器;脱硫技术;工作原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55

1 当前火电厂除尘器的种类及应用情况

(1)我国发电厂除尘技术起步较晚,1980年左右才将一些国外先进除尘技术引入到本土企业中。尽管如此,我国电除尘技术的发展却是非常迅速,引入之后其生产规模就不断扩大发展,目前我国的电除尘技术在国际上也能够数得上名号。电厂以装机容量为基础配有相应的锅炉,按照煤燃烧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类:粉煤炉、层燃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煤一旦燃烧,定会有粉尘排放到空气中,不但污染环境还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烟气在排放前进行除尘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2)目前除尘装置主要有两类,一是电除尘装置,二是布袋除尘装置。二者在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功能性质都截然不同。布袋除尘器就是通过布袋来达到除尘目的,显而易见,除尘效果不是那么好。而电除尘器是通过高压静电来达到除尘效果,操作方便快捷,除尘率也相当高,更为大众偏爱。我国在之前的工业化道路走得太快、太急躁,工业动力来源大部分是通过煤炭燃烧,因此在环境问题上留下了很多漏洞。推广电除尘器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增加经济效益。

2 新型电除尘器的种类及作用原理

2.1 湿式电除尘器

湿式电除尘器主要用于治理钢铁行业的污染问题,作用对象是粉尘和雾滴,作用原理是以普通湿式除尘以及静电除尘为基础。把污染水雾于放电极和与电晕极之间,借助于芒刺电极的电晕作用下进行裂解雾化,在电场力以及带有自由电荷的水雾的不断碰撞拦截、吸附下实现除尘目的。湿式电除尘器工作稳定可靠、除尘种类较多、电损耗率低,因此应用范围广泛。其缺点是要进行废水处理及防腐处理,加大了作业量及资金浪费。

2.2 移动电极除尘技术

移动除尘技术是借助清灰刷对粉尘进行清扫,其内部的集尘极能保持着一直清洁的状态,烟尘都集中在灰斗中,一并被清除。由于该技术应用原理复杂、结构繁多、安装困难以及可靠性一般,因此推广起来较为困难。目前我国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还未成规模,在此不多讨论。

2.3 电袋负荷除尘器

该除尘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除尘器,它的除尘原理是,借助于独立分开的静电除尘器榜首电极和布袋除尘单元进行串联以达到除尘目的。榜首电场就可以吸附约80%-90%的较大颗粒的粉尘,再通过滤袋作用可以达到吸附98%左右的极细粉尘颗粒,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除尘工作。此外,两极串联除尘技术还可以延长除尘器的使用寿命,因此获得大众的认可。

3 脱硫技术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3.1 干法脱硫

借助吸收剂(粉状、粒状为优选)和催化剂来脱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过程成为干法脱硫。其工作特点是在全干燥的环境下,得到的产物也是干粉状。干法脱硫的优点是不腐蚀脱硫设备,且出现二次污染的几率小。等离子体法、荷电干式喷射法和活性炭吸附法都儆谄涓拍罘冻搿5壤胱犹宸ù用称上就可以看出其工作原理,即借助蕴含大量能量的电子激活甚至电解烟尘中的硫元素氧化物,以此产生相当数量的自由基等活性粒子。通入氨气后,可以生成于农业有益的硝铵化肥,实现变废为宝。荷电干式喷射法主要借助于吸附剂和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来进行作业的。高压静电电晕充电区令吸附剂表面张开,可快速与污染气体进行反应,提高脱硫效率。

3.2 半干法烟气脱硫

其最终产物状态跟干法脱硫是一样的,都是干粉状,其区别是体现在反应环境上的――半干法的反应环境包括气、液、固。该技术搭配着上文提到的袋装除尘器可以显著降低脱硫时间、提高脱硫效率。Spray dryer absorbers、LIFAC与排烟循环流化床脱硫法都属于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前者的工作原理是吸附剂在喷雾设备中转为液化状态(准确说,是雾化)再与污染烟气反应来到脱硫效果,这种作业方式可以脱去约65%-85%的污染硫,以其成本来说,是相当划算技术了。从芬兰引进的LIFAC技术主要用于中低硫煤的脱硫,在其组成配件中,新增加了一种活性反应器,工作过程中保持非干燥状态(可以进行定时喷水)即可进行脱硫反应。其脱硫效率在60%-85%,成本相对也不高。

3.3 湿法烟气脱硫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目前工厂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它的工作原理和干法脱硫类似,都是以吸附剂吸收二氧化硫来实现脱硫效果。区别在于吸附剂的选择上,该技术选取的是液态吸附剂。目前脱硫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利用石灰石-石膏做吸附剂的湿法技术,脱硫的效率可以达到95%左右,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实现副产品的废物利用。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科学技术的投入资金量上也越来越多,技术的创新更替周期也越来越短。最近几年,在对湿法烟气脱硫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新型吸附剂,如废电石渣等。由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因此,就可以借助废电石渣组成部分里的碱性物质与其发生化学反应而达到脱硫效果,既节省了成本,又做到了废物利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4 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步伐迈得很大,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不仅给自然造成许多不可逆的伤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造成恶性影响,并且,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非常大的损失。随着科技的进步,除尘、脱硫技术越来越完善,在对酸雨及硫化物的污染治理问题上,也愈加深入。然而在脱硫效率上仍还未实现100%,所以我们仍然要加强对其治理方面的研究,争取做到完美,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保护环境以及增加经济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洪亮.浅析电厂锅炉烟气除尘脱硫综合治理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6).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综合数据网;建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5-0065-0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的日渐提高,电以成为所有国民生活的必需品。近年来,电力系统一直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保障,而且得到了快速推进与发展,电力设备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与此同时,网络与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电力部门也开始引进一些实用性、实时性、可靠性高的通信技术。电力通信数据网的建设为电力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也是关键性的基础设施之一。在这样大的发展背景下,县级供电企业的数据信息化建设也开始大力开展。

1 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的组成

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的组成可以理解为:电力通信网与电力综合数据网的集合体。电力综合数据网包含在电力通信网内。而电力综合数据网又可分为:电力调度数据网和电力综合业务数据网。电力通信网给电力系统和电力部门提供办公与信息交流的平台。办公软件的广泛应用与远程电子表的范围安装,节省了大量的“跑部”时间与抄表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幅度减少以前跑部门、跑审批、跑签字、跑公章的时间。正因为有了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提供的用电数据、用电高峰时间、用电量大小区域的分类和电耗的分布,时刻把用电的真实数据与信息反映给电力管理部门,才可以让他们做到有效、及时且准确的电力分配与调度,合理的安排电力生产与电力分配,极大地满足各个区域的电力需求和客户的用电要求,也同时节省了电力生产设备的消耗与运维费用。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还可实现多种功能及应用。例如: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实时录音、软交换、通信网管等。

2 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建设方法

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的建设不光给电力部门带来了极大地方便,提高了办公效率,也为客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客户可以通过登录电力部门的网站输入有效地址或者开户名即可即时实时的查询到本户当月的用电信息及电费价格,或者拨打客服热线通过语音对话也可查询详细的用电信息。

首先,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的建设要分析其业务需求。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主要实现的功能有: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实时录音、软交换、通信网管等。而这些可实现的功能对于数据网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比如:视频会议与软交换对于数据网的综合指标要求很高,网络不稳定将造成图像和声音的严重不稳定;丢包率对于实时录音影响较大;视频监控对带宽要求较高。根据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必须具有安全、稳定、可靠等条件,才能达到实现他的功能的要求。

其次,电力通信数据网的建设要选择网络拓扑。比较主流的网络拓扑为星型、双星型、网状型、环型。而这些拓扑也因为其形状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可靠性与难简度。星型,结构最简单,维护方便但是可靠性不行;双星型,可靠性高,但是它因为他的环环相扣导致链路特别复杂,要求也高;网状型,结构复杂且维护难度相对较高,但是它具有很高的全网可靠性;环型结构不太适合数据网。而链路也有其独特的优缺点。E1,稳定性能高,但是带宽很小;POS,稳定性高,但是会占用传输主干网的大量资源;以太通道,带宽比较灵活,可以按需分配,但是因为节点太多,故障点也相应增加,同时占用传输资源较多;光纤直连,带宽没有限制,但是受光纤条件限制。综上所述,在选择网络拓扑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最合适的网络拓扑类型以及链路,这样才能充分实现数据网的功能。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光纤试用于光缆条件好的地方,且网状类型连接可以更好的发挥光纤的作用;光缆条件有限或者偏远地区,以太方式或者POS方式以双星型结构,双线接入核心站比较适宜;次要的站点,E1直线构建星型网络比较实用。一般构建的网络都是混合型,覆盖区域较大,链路方式较多,所以选取核心站较为重要,适宜选取光纤条件富有的地区,而其他的汇集站点和边缘站点,则根据其站有无下属站接入而选取,边缘站点一般没有下属接入站点,其他的可选取为汇集站点。

第三,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中实现数据传输的重要设备是路由器和交换机。它们的特点和性能也各有不同。路由器中有高端与中低端之分。高端路由器路由功能齐全,端口的类型也很多且密度还高,它具有强大的数据交换能力,还能配置关键板卡冗余及电源冗余。而中低端的路由器在密度与交换能力上,远远不如高端路由器,并且一般无法配置关键板卡冗余或者电源冗余。交换机也有高低之分。高端交换机均为三层交换机,路由功能较强且以太端口密度较高。而中低端交换机只具备普通二、三层交换机,没有MPLS VPN功能,不能配置关键卡冗余及电源冗余,而高端交换机可以配置关键卡冗余及电源冗余。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管是从可靠性还是安全性的角度来看,高端路由器和高端交换机都是更加的适合构建网络,而中低端的则不适合。供电企业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是属于供电企业的专属网络,不需要与其他网络连接共享,所以可以将IP地址里私有地址作构建网络里的地址。适用的路由协议主要有: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RIP(路由信息协议)、ISIS(中间系统――中间系统)、EIGRP(增强网关内部路由线路协议)。OSPF是专为IP网络锁设计,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与扩展性;RIP协议因为其扩展性差但实现简单,所以一般只适用于小型网络;ISIS的性能较OSPF略好;EIGRP协议是私有协议,一般不做网络互连。构建MPLS VPN网络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知道VPN的类型以及它的协议标准和特点。二层MPLS VPN的协议标准是Martini和Kompella,它技术还不成熟,标准未统一,但是类似于MSTP的二层透明传输功能它却可以提供,正因为这一点,它比较适合点对点业务。而三层MPLS VPN它的技术就比较成熟,也属于标准协议,接入的设备必须具有路由能力,各个站点的IP地址段和网关地址也不同,比较适合于多点对多点的VPN网络。在确定业务需求和了解各个网络的特点之后,选择业务传输方式的时候,针对于技术先进与安全隔离,可以将MPLS VPN选作各项业务的唯一传输方式。综上所述,选择MPLS VPN类型,要根据其特点与利弊来选择更加合适的一种。

第四,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构建成功之后,对于网络的可靠性要进行测试。网络的不稳定将影响其可实现的功能,核心节点的故障也会导致系统的故障和瘫痪。对于这类问题,采用两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种是提高网络的稳定性,采用快速重路由技术,备份重要路由节点和链路,提高安全性能和可靠性。第二种主要是对核心节点单独失效时使用,在实施第一种方法的同时,在主站侧多设几个路由器,虚拟出一个稳定的网关,这样就可以解决核心节点单独发生故障时的问题,当核心节点故障时,主路由器的业务可由备用路由器处理,这样就可以提高网路的稳定和可靠性。

县级供电企业对数据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所以构建网络时,要对业务特点以及需求进行分析,构建出安全可靠的网络的同时,也要兼顾先进技术,这样才能构建出更加适合县级供电企业电力通信综合数据网。

3 结 语

县级电力企业综合数据网建设对提高我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我国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的介绍了电力企业综合数据网的组成,并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详细论述了建设电力企业综合数据网的方法,对促进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机电工程;技术;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机电工程项目在我国建设中占很大的比例,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国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有些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以失败而告终,造成了各种资源的极度浪费,这就要求要有一定的措施来减少这些问题,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

1.机电工程大致包括哪些

机电工程包括很多方面,它涉及面广,其管理项目普遍性适用和通用实性。主要包括电子、电力、汽车、冶金、化工、建材、矿业等产业,学科跨越较大,机电工程涵盖了机械设备工程、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动力工程、管道工程、消防工程、通风空调与洁净工程、工业窑炉工程等,机电工程运用的程序有制造、采购、安装、设计、调试运行等,这就体现了机电工程的通用性。

2.对机电工程技术的讨论

机电工程涵盖面广,技术含量也较高,随着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技术的进步使机电工程具有新的特点,机电工程应该研发新的技术,来满足各个行业的要求,推动其发展和进步,机电工程在技术上要有创新,促进和提高机电项目管理艺术和方法的创新,是机电工程更上一个新台阶。机电工程技术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而且能够推动其各种技术的发展。

3 机电工程中的主要技术重点

3.1 机械设备的安装

在机电工程的机械设备安装中,主要分为通用机械设备的安装和专用机械设备的安装以及标准设备的安装三种。任何一种设备类型的安装,都要在安装前进行检测,对设备包装中的各项配件的数量和种类都要清点齐全。清点确认无误之后,就开始将机具进行定位,在基础安装位置进行放线,进行初期检验,对设备的性能作出判断。以上工作完成后,再进行机械的定位,精度调整并固定,之后就可以正常施工。当机电工程的施工完成后,对设备进行拆卸并清洗,对超出防锈保存周期的设备一定要加强清洁,并适当涂抹油。

3.2 母线安装

当机电安装所需的插接母线运送至施工现场后,必须要设置专门的存放场所,要求环境干燥并通风。在进行安装之前密集型的母线一定要进行绝缘检测。并且要注意母线安装前一定要确保封建工程的一切有水作业的完成,以免使母线安装后再受到侵蚀。安装完成之后要与开关部分牢固连接和良好密封,并确保不受外力的影响。

3.3 弱电系统安装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弱电系统安装通常包括消防预警、闭路电视、通信系统和停车场管理系统等。通常在机电设备安装中,弱电系统安装的工期安排相对不长,同时弱电系统安装所需的设备都非常昂贵,所以只有管槽可以在较早的时期进行安装,而其余的末端及中央设备的安装应该在后期统一施工。

4.企业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4.1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现在,机电工程中引起的安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也比较复杂,尤其是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够重视,另外,要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安全措施,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同时安全事故中隐患的另一个原因是对机械设备不够重视,对其的保养及维护比较潦草,严重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4.2加大人员配备和提高素质

机电工程监理的特点是承包商多、控制环节多、技术面广、制造和安装不同的技术领域,因此,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另外,要建立一支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善于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队伍,让一些具有潜在能力和素质的人员到监理实践中去锻炼,是他们的潜在能力和素质被挖掘出来。

4.3质量保证体系健全

为了能够进一步保证质量,有利于双方的协调工作,不仅需要监理单位严格按质量保证体系开展工作之外,还应该督促工程承包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这样,双方的沟通信息才能够担负得起,更有利于协调矛盾、下达指令、统一步调、组织转运的任务。工程项目开工前,监理应编制监理规划和各专业的监理实施细则,主持各种协调会,组织对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查,对不能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的施工方案,应要求施工单位修改后重报;组织力量审核图纸,优化设计方案,力求避免因图纸差错引起的停工或返工,做好开工前的质量控制措施的审查与落实。

4.4加强协调工作和合同管理工作

协调是一项很重要的管理工作,监理工程师在这一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工作量,比如说协调好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建立与承包商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承包商与承包商之间的关系,这足以显现了其协调面广这一特点,这对工程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合同对于工程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定好一份合同,这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会保护其合法权益,使其不会因为出现什么意外而受到损伤,另外,还可以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

5就某一实例来对机电工程的技术进行分析

5.1公路交通机电工程的管理问题

公路交通机电工程在国内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近几年发展很快,它是一个综合电子、通信、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应用、交通、公路现代化管理系统工程等多门科学的高科技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对设计控制工程设计性能指标、设备性能和配置、系统功能使用价值以确保系统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先进性加大审查力度,在施工之前监理要对设计、业主、承包单位进行协商,并调整不合理的内容,另外,有许多管理人员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很容易对机电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施工监理还要了解工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特点,对承包单位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进度计划、项目经理应具有法人授权书、施工单位的施工资质证明进行审核。

5.2交工验收及竣工阶段

施工验收时应该按照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先进规范、标准、规定及要求进行,按图施工。其次,技术验收应该对照设计文件,系统测试报告、性能等指标应符合行业标准、规范、检查系统的主要功能应该符合设计及合同的要求,监理工程师确定已按照施工合同和设计文件要求建成,具有独立的使用价值,系统按照合同要求的交工验收测试标准规定进行测试,经测试主观评价达到验收标准,运行时间满足合同期限,并按规定编制好竣工资料,准备好总结,由监理工程师审批承包人提交的工程交工申请表,建议启动系统交工验收程序。

5.3保证施工安全的措施

这一方面必须实行一人操作人监控的制度,在施工过程中要穿好工作服,在电焊中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应该配有漏电保护器,电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工种,但是其安全问题的重视还是不够。更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弧焊变压器即使在容载情况下,如果一次侧电源突然发生意外短路现象,也可能在其输出端正感应出很高的电压。此时,如操作者不慎触及其输出端,便会有遭受到电击的危险。由于弧焊变压器都具有一定的容载,其释放的瞬时能量足以危及操作者的生命,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结语

既然机电工程包含如此多方面的内容和涉及到各个领域,可见其重要性所在,所以,无论在哪个领域的施工过程中,都应该加强管理,以避免给工程质量带来问题,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工作态度认真,积极向上。另外,在技术方面,要培训出优秀的人才,而且要不断地学习先进技术手段,并且应用到实践中,推动机电行业的发展。通过对现状的分析,要不断的对不足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彭康杰.建筑机电工程中的安装施工管理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07(03)135.

篇10

关键词:火电厂;烟气;余热;综合利用;节能

中图分类号:TK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135-03

燃煤火力发电生产的电能占我国总电能的80%左右,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燃煤的热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当前原煤市场化而电能计划化的大背景下,能源和水资源越来越紧缺使得原煤价格上涨,环境日益恶化传导给企业的环保责任越来越大,在这些严峻挑战面前,如何充分利用煤炭燃烧产生的热能,成为火电厂在困境中寻求效益和谋求发展的主要举措之一。

在火电厂中锅炉尾气、锅炉连续排污水以及炉底排渣中的余热具有可以综合利用的价值,通过对这些残余热能的回收利用可以有效地提升电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目前针对这些余热的回收利用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利用锅炉烟气余热加热给水省煤器、将烟气余热作为空气预热器的热量来源、利用锅炉连排水余热加热锅炉给水、利用炉膛底部的炉渣余热加热锅炉燃烧空气和给水,除了这些常用的余热利用方式外,还有直接利用锅炉连排水的发电装置以及深度利用锅炉尾部烟气余热的系统等。本文主要介绍了汽水系统余热和锅炉排烟系统余热的综合利用技术,并对其利用效果通过应用实例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1 火电厂低温余热利用技术

1.1 汽水系统余热利用技术

目前在锅炉汽水系统的余热回收利用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连排水直接引入到加热器中用于加热锅炉给水,这种方式为常规的余热利用方式,利用效率较低;二是利用火电厂锅炉连排水中剩余的高品位热能进行做功,再驱动发电机生产电能,输出的水汽混合物再送至热水站,用于生产供居民使用的热水或供暖,这种方式能够使余热得到充分回收利用。这里的发电装置是利用连排水余热加热螺杆膨胀动力机,再通过联轴器带动发电机发电的热能利用系统。螺杆膨胀动力机构造及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螺杆膨胀动力机构造及工作原理

做功完后排出的高温水汽混合物首先进入机内阴阳螺杆齿槽A,使螺杆发生转动,随着螺杆的转动,齿槽A逐渐旋转至B、C、D位置,在此过程中由螺杆封闭的容积逐渐增大,热水得以降压、降温而膨胀做功,最后从后端齿槽E排出,而做功产生的旋转动力由阳螺杆通过联轴器输出给发电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螺杆膨胀发电机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在过热蒸汽、饱和蒸汽、汽水混合物以及高盐分低品质的流体条件下都能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因而在锅炉连排水压力波动、温度和流量不均衡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运行,而且可以实现无人值守。

1.2 锅炉排烟系统的余热利用技术

火电厂中排烟损失的热能占了煤炭产生总热能的5%~12%,占锅炉总热损失的80%甚至更高,因此锅炉尾部烟气余热损失是火电厂余热利用的重点。一般而言,排烟温度每升高10℃,就会增加0.6%~1.0%的热损失,这样换算成煤电比则每度电增加煤耗2克左右。

我国在运的火电厂中,锅炉排烟温度一般都在125℃~150℃之间,排烟温度偏高而导致的热能损失已经成为火电厂面临的困境之一。而目前对这部分余热的回收大多采用的是在排烟系统中安装烟气冷却器,通过空气或水等导热介质将余热传输至锅炉给水系统或进气系统,对助燃空气、冷凝水进行加热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但是由于烟气冷却之后会使烟气中的部分SO2等酸性腐蚀性气体结露而对管壁等造成腐蚀,因而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开始应用的烟气深度冷却器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烟气温度,曾经在丹麦应用时有过排烟温度由190℃降低到90℃的记录,表现出了显著的节能效果。经过该冷却器的高温烟气和其内部翅片管束中的冷水进行热置换,使水得到加热。该冷却器主要分为高低温设置于除尘器的前后,具体布置如图2所示。

这种将冷却器按照高、低温段分开布置,并将高温段布置在除尘器之前,将低温段布置在除尘器之后的方式,能够通过布置于除尘器之前的高温段冷却器将烟气温度降至120℃左右,从而提高其后面除尘器的效率,使其除尘效果更好、能耗更低,并且对使用布袋式除尘器的装置而言,由于进入的烟气温度降低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位于除尘器之后的冷却器则可以对烟气进行深度冷却,并将余热充分利用。

1.锅炉;2.暖风机;3.空气预热器;4.烟气冷却器;5.静电除尘器;6.烟气冷却器;7.脱硫塔;8.耐酸泵;9.湿烟囱

图2 分高低温布置在除尘器前后的冷却器示意图

采用这种冷却器布置策略的余热回收装置主要使用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除尘器采用布袋式除尘器而对烟气温度较敏感的新建工程中;二是除尘器进气温度在130℃~150℃之间或更高,而且增压风机有400Pa上下裕量的改造工程中;三是烟气温度在130℃上下,在除尘器后方安装高低温一体型冷却器空间不够,且增压风机有400Pa上下裕量的改造工程中。

除了以上介绍的布置方式外,该冷却装置的高、低温段还可以合为一体布置于除尘器之后或是高、低温分开而布置于除尘器之后,具体采取何种方式布置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具体需求来进行优选,从而使其达到最佳的余热综合利用效果,实现节能降耗、控制发电成本的目的。

2 余热利用技术应用实例分析

2.1 汽水系统的余热利用实例

以某火电厂2×200MW机组为例,其额定蒸发量为670t/h,2台锅炉的设计连排流量为12t/h,实际运行流量为8~10t/h。对其采用螺杆膨胀动力发电装置改造之后,初期运行一台锅炉,并利用汽包排污阀来控制连排流量,使其达到装置设计要求,这样发电装置发电功率达到200kW。通过运行测试确定该装置的投入未对汽轮机发电机组造成不良影响,且机组运行安全可靠,实现了无人值守。应用效果得到验证后对另一台锅炉开展改造,投运后2台锅炉正常运行时,发电装置发电功率可达300kW的满负荷额定容量运行。

应用效果分析:在2台锅炉正常运行情况下按发电功率为300kW计算,刨去发电装置自损耗1.1kW,按锅炉全年运行6500h,上网电价按0.35元/(kW・h)的情况下,采用该系统可以增加发电量(300-1.1)×6500=194.285万度,可获收益68.0万元,而且同时还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热水。这样按机组的发电煤耗率为3209/(kW・h)计算,年可节省标煤621.71t。若按每吨煤燃烧要排放CO21.98t计算,每年可以减少CO2排放1231t,可见节能和环境效益都很明显。

2.2 排烟系统的余热利用实例

以某电厂300MW机组的深度冷却器节能改造为例,在改造中采用在增压风机和脱硫塔之间增设烟气冷却装置,把锅炉给水从6号低压加热器前通过管道引入烟气冷却器中,和烟气进行热交换后再送到5号低压加热器,在该环节烟气温度从152℃降低到108℃,而给水从83.8℃升高至103.7℃。本次技改投资为640万元,改造用去45天。

节能效果分析:技改之后机组的排烟温度降低44℃,使机组的发电煤耗降低约4g/(kW・h),该机组年运转4500h,当时标准煤价为800元/t,该技改项目可实现年节约标煤5400t,费用432万元,技改投资不到2年可收回,另外可减少CO2排放10692t,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3 结语

火电厂余热的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能够提高火电厂的节能减排能力,这既有利于电厂节约成本、提升竞争力和完成环保义务,同时又符合国家关于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的发展思路。当然火电厂余热利用技术不仅限于此,随着科技的发展必将会有更加有效的回收利用技术出现,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更加多元和先进的余热利用技术必将对火电企业的运行和效益模式带来深刻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张方炜.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研究[J].电力勘测设

计,2010,(4):48-52、75.

[2]侯广华,白凤臣,马文姝.锅炉排污余热利用方法简介

[J].应用能源技术,2009,(8):17-18.

[3]黄国道,汪卫东.螺杆膨胀动力机在废热锅炉系统中的

应用[J].硫酸工业,2011,(9):29-32.

篇11

关键词:变电站;接地电阻;电解地极;绝缘;均压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180

1 儒岩变电站基本情况

110kV儒岩变电站位于梧州市市郊,占地约2200平方米,变压器容量2×31.5MVA,三个电压等级,110kV配电装置室外布置,35kV及10kV配电装置室内布置。儒岩变电站站址所在地土质主要为泥质沙岩,土壤电阻率在站确植疾痪匀,在320-600Ω・m之间变化,而且受季节气候干燥变化影响较大。

综合考虑架空避雷线和主变中性点分流因素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对接地电阻的要求,设计要求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为0.5Ω。儒岩变电站站内接地网按施工图纸施工完毕后,实测接地电阻为3.3Ω,不能满足0.5Ω的设计要求。

2 利用外扩电解地极降低接地网电阻

儒岩变电站的土壤电阻率在320-600Ω・m之间,如果要达到设计0.5Ω的要求,采用传统向外扩展接地网的方法,根据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的计算方法,需要向外扩展接地网约21万平方米,从经济上,技术上都不可取,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

采用打深井配合使用降阻剂的方法,从经验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使用外扩电解地极组的方法,只需要22支电解电极,比较少的占地就可能能满足要求。外扩电解地极组包括四个部分:电解地极、接地线、离子回填料、阴极补偿装置等。

2.1 电解地极

电解地极为铜管或塑料管,直径65mm,管长1.5m,管内装有离子化合物,管的两端各有3个呼吸排泄孔。

电解地极埋于地下0.8m,电解地极上面回填离子回填料,电解地极通过呼吸排泄孔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使电解地极内的离子化合物变为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从呼吸排泄孔排出,在离子回填料的吸取作用下,均匀的流入土壤,在土壤中形成了成片导电良好的电解质土壤,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电解质导电通道,大大的降低原来土壤电阻率,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

电解地极的设计有效期按管内离子化合物数量及呼吸排泄孔大小、数量,以及电解质溶液排出速度,设计寿命为10年。

儒岩变电站所需电解地极数量n:

可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n=1/[(1/R1)×R×K]

其中:

R为设计要求接地电阻值,R=0.5Ω;

R1为1套电解地极电阻值,R1≈0.08ρ,儒岩变电站的土壤电阻率在320~600Ω・m之间,为可靠起见,并考虑季节变化干燥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ρ取600Ω・m;

K为电解地极效应系数,

当 ρ

当 200≤ρ

当 500≤ρ

当 ρ≥1000Ω・m 时,K取5,

固K取4.5;

n=1/[(1/R1)×R×K]

=1/{[1/(0.08×600)]×0.5×4.5}

=21.3

n取22,也就是,儒岩变电站所需电解地极数量为22组。

2.2 接地线

接地线采用50×5mm镀锌扁钢,作用是把电解地极连接起来并与变电站站内接地网连接起来。儒岩变电站22组电解地极分为4段分别与站内接地网连接,电解地极与电解地极之间距离约为30m,4段电解地极的接地线总长度约为700m。

2.3 离子回填料

离子回填料作用是把电解地极中的电解质溶液从管中吸出来,另一方面,离子回填料本身电阻率只用8Ω・m,起改善土壤电阻率的作用,加强电解地极与大地的有效接触。

2.4 阴极补偿装置

儒岩变电站设计了两套阴极补偿装置,以补充电子,从而减缓金属构件的腐蚀速度,达到较好电化学防腐效果。

儒岩变电站外扩电解地极工程施工完毕后,实测接地电阻为0.75Ω,接近了0.5Ω的设计要求值,但还没有满足设计要求,需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止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触电及防止综合自动化系统等弱电设备受雷击或反击损坏。

3 采取绝缘措施防止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触电

儒岩变电站接地网电阻已经达到0.75Ω,接近了设计要求,为了降低成本,不再采取措施减小接地电阻,为了防止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触电,可采用均压、绝缘等技术措施。儒岩变电站接地网本身已经设计了方孔等间距均压带,因而这里着重考虑采用绝缘技术防止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触电。

为了防止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触电,儒岩变电站在110 kV隔离开关及断路器铺设了沥青操作平台,站内道路也使用沥青路面,35kV、10kV开关柜前铺设绝缘垫。

4 采取均压措施防止弱电设备受雷击或反击损坏

弱电设备比较容易受雷击或反击而导致损坏,有效防止弱电设备比较容易受雷击或反击而导致损坏的方法,除了尽量减小接地网接地电阻之外,均压、屏蔽、限幅、隔离等技术也很有效。儒岩变电站接地网电阻以达到0.75Ω,接近了设计要求,如果再继续减小接地电阻,将要投入比较大的成本;而另一方面,屏蔽、限幅、隔离等技术措施,弱电设备的生产厂家已经考虑得比较充分,因而儒岩变电站防止弱电设备受雷击或反击损坏的技术措施就着重放在对整个变电站接地网的均压上。

为了达到均压目的,儒岩变电站设计了一个二次接地环网,二次接地环网由四部分组成:主控室接地环网、35kV及10kV高压开关柜接地环网、高压开关站接地环网、各接地环网之间的联络线。

弱电设备的机箱、隔离变压器的外壳、二次电缆及通讯电缆的屏蔽层铠装层、电压互感器及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接地等都接在二次接地环网上,使得所有的弱电设备处于一个等电位,从而有效地防止雷击或反击的损坏。

5 结语

儒岩变电站为变电站接地网接地电阻综合处理提供了一种成功模式:首先采用外扩电解地极降到0.75Ω,接近了设计值0.5Ω;然后,采取绝缘措施防止接触电位差、跨步电位差触电,采取均压措施防止弱电设备受雷击或反击损坏,既节省了投资,又能满足运行要求。

参考文献:

篇12

【摘要】电厂设备综合管理工作中,对信息化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电厂设备的整体管理要求,而且还能够满足企业内控的整体需求。文中针对电厂设备综合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在保证电厂生产优化、安全运行以及管理质量有所提升的基础上,以期为电厂的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厂设备;综合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在电厂设备实施综合管理过程中,将信息化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其中,不仅能够满足电厂管理的整体需求,而能够实现企业内控管理的要求。在电厂设备开展综合管理的时候,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建立信息化平台,对生产体系的构建以及设备管理系统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电厂设备综合管理过程中,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其中,不仅能够对电厂的生产优化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促使设备的正常、安全稳定运行,给电厂营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以可靠性为基础的设备管理系统

将信息化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在电厂综合管理中,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保障设备综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包括很多方面的操作内容,可以与电厂设备综合管理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这样能够更具针对性。以可靠性作为基础的设备管理系统在构建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自身可以通过该系统的应用,促使模块相互之间形成良好的连接作用,这样能够逐渐形成闭环模式的工作流程。与此同时,在保证能够实现电厂全部票据全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将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真正的实现职责全面管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电厂各类检修维护作业的票证全过程都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而且还能够逐渐将人工操作模式转换成为机器操作。在保证减少人力资源投入的基础上,还能够避免由于人为操作而产生的误差,对各类检修维护作业以及具体的运行提供了非常标准化的操作流程[1]。另外,该设备管理系统的实际操作,不仅能够实现数据的有效积累,而且还能够实现信息化平台的有效构建,促使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同时也能够保证各类票证的管理工作按照明确的流程进行,对票证的固定格式进行统一处理,这样能够节省时间和人力资源。对于已经生成的票证,可以直接建立历史票证库、标准票证库,这样有利于将工作票签发阶段直接导入标准票据。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缩短工作票签发在录入时所消耗的时间,而且还能够有利于学习培训,从根本上实现信息的共享[2]。

2电力生产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以及应用

2.1各功能模块介绍

电力生产信息化平台在实际构建以及具体应用过程中,涉及到非常多的模块,这些模块相互之间组合在一起,才能够构成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当中分为非常多的模块,包括实时监测模块、历史查询模块以及环保监测模块等。实时监测模块主要是被应用在全厂主要运输参数、生产流程图的监控、数据列表监控等,通过实时监测模块,能够对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等进行有效监测。另外,历史查询模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对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有效查询,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历史数据、历史报警数据进行查询,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数据的整体利用率。另外,环保监测模块的实际应用主要对脱硫情况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和分析,同时,还能够从根本上对环保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上传,以及有效的完成环保监测数据报表等[3]。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其他不同方面的模块,这些模块相互组合在一起,才能够促使电力生产信息化平台的有效构建。只有保证构建的有效完成,才能够促使其自身的作用和影响充分发挥出来,为电厂设备综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2.2各模块实现的功能

在应用信息化技术对电厂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整体管理是由各个不同的模块相互之间有效组合而成,而在具体的应用中,为了实现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将各个模块自身的功能进行提升,提高其应用效果。其中自寻优功能是在保证生产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应用确定的自寻优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对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在这种背景下,可以基于当前运行的实际情况,根据设定的优化目标参数以及影响参数在历史数据当中的匹配结果,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寻优处理。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找到最佳的运行记录数据,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对各项影象参数对优化目标的影响程度给出准确的排名。这样在保证运行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对参数进行调整的同时,也能够促使电厂设备综合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4]。

3生产实施系统的构建以及应用

在电厂设备综合管理中将信息化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其中,可以利用电厂DCS、PLC采集的实时生产数据,实时有效的对各个电厂中的生产系统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和应用。各个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对岗位的实际运行情况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存在于其中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对其进行处理和解决。在电厂设备生产实施系统的构建以及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与生产系统一致的组态图以及主要参数的统计,促使查询人员能够简单快捷的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予以了解。这样有利于各级管理人员对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了解,能够及时发现存在于其中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各个岗位运行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促使各个阶段当中被信息化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与此同时,能够保证电厂设备综合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率,并且能够保证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都得到有效提升。

4结语

总而言之,电厂设备综合管理中对信息化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电厂的安全生产、经济运行以及企业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为电厂的运行、检修以及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在保证质量和水平有效提升的同时,也为电厂的整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兴科.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在电厂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设备,2010.

[2]杨海光.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10.

[3]钱勇武.新建电厂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10.

篇13

电力综合数据网的深化应用对异常流量的检测和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电力综合数据网的流量数据结构进行分析,验证了电力综合数据网正常单位流量具有稳定的信息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对数据流量五元组熵值的分析来判断异常流量的方法,并对综合数据网流量结构进行建模,提出应用支持向量机的算法对异常流量进行识别。

【关键词】综合数据网 异常流量 支持向量机

1 某电网综合数据网流量分析现状

目前某电网公司综合业务数据网以主数据中心和同城灾备中心为核心,与全省各地供电局的综合数据网络核心形成互联,互联链路采用万兆以太网传输技术,形成一个电网综合数据业务传输的承载网平台。具体网络拓扑如下所示:

该电网公司综合数据网络核心日常数据流量已超过1GB,流量监控使用ARBOR流量分析设备来完成,通过Netflow的方式监测骨干层各中心汇聚设备连接到省中心的端口。

目前,该电网公司流量分析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包括:

(1)能够得到端到端用户体检的量化数据,包括端到端的全过程响应时间。

(2)能够得到网络传输时延的数据,并考虑到不同数据包大小情况的网络传输时延。

(3)能够得到应用系统各个交互过程的响应时间的数据。

(4)能够根据时间迅速定位流量,并根据地址、端口等信息迅速将所需网络流量数据包检索并抽取出来进行分析。

由以上功能点的统计分析,可以得知,目前该电网的流量分析系统能做到对网络流量的统计及性能分析,但对网络流量异常的做不到良好的预警。

2 流量异常检测方法

自Denning研究异常检测模型以来,网络异常检测方法的研究就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白玉峰研究致力于利用流量大小(如流数、分组数或字节数)来检测网络异常并获得巨大成功,但是这类方法面临的问题是:并非所有的异常都会引起流量大小的显著变化;此外,采用不同的流量测度可能会识别出不同的流量异常,因此仅仅采用一种流量测度并不能识别蕴含在流量数据中的所有异常。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不管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网络流量都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长相关性,而网络的自相似性特性可以很好地描述流量这些特性,所以,自相似性已成为网络流量的重要特性并以此作为流量异常检测的基础。现今已有大量计算机学科领域的算法和模型被使用在网络流量的异常检测方面,文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利用网络流量在时间尺度上的多重分形,在小波域内对网络流量进行分解,通过计算网络流量的Hurst指数,根据正常与异常流量Hurst指数的偏差来检测异常,但该方法Hurst指数与时间尺度紧密相关,只对突发性的流量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文献[1]提出一种融合k-means的聚类检测算法,该文增量地构建流量矩阵,增量地使用PCA主成分进行异常检测,这些方法在全网流量异常时检测效果非常明显,但算法相对过于复杂使其在实时性上较差;文献[2] 使用一种基于信息熵的特征选择算法,降低了检测数据的维数,但增量学习的限制条件比较多,增量学习效率较低。

3 综合数据网流量异常检测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数据流五元组的熵值较为稳定,可以通过熵值的变化情况来区分正常流量和异常流量。因此综合数据网异常流量的检测问题也就是通过对数据流量五元组熵值的分析来做出正常或异常的判断。

3.1 异常流量检测模型

针对上文中对流量特性的分析,综合数据网异常流量的检测问题可以理解为通过已有的流量特征据,将现有的流量分类为正常或异常。模式识别理论是利用已有的信息,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则确定未知的样本的类别属性,模式识别往往被看作是分类问题,让机器自身从环境中分离出某种模式并对未知样本的归类做出合理的判断。因此,可以将模式识别应用于综合数据网的异常力量检测,通过对己有的数据流量的熵值样本进行学习,建立规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

3.2 异常检测算法

首先使用一定数量的正常流量和异常流量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输入到支持向量机之中,根据这些训练数据输出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实际上就是通过样本构造的决策函数。然后将测试数据输入该模型进行分类。

3.2.1 训练阶段

根据信息熵的定义,对样本流量的五元组分别求熵,建立样本流量的五维熵值向量。使用核函数将向量从五维变换到高位,再将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输入到支持向量机之中,根据这些训练数据构造的一个决策函数。

3.2.2 检测阶段

将检测流量输入模型进行检测,分类结果为1则为正常流量,分类结果为-1即为异常流量。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电力综合数据网的流量数据结构进行分析,验证了电力综合数据网正常数据符合重尾分布,且正常单位流量具有稳定的信息熵。在此基础,对综合数据网流量结构进行建模,采用支持向量机的识别算法对异常流量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在异常流量比例大于5%的条件下,算法能够检测出网络中的异常数据。

下一步的工作是深入研究电力综合数据网异常流量的类型以及各种异常流量对流量结构的影响,改进检测算法,进一步提升算法的精度。

参考文献

[1]DENNING D.An intrusion-detection model[J].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1987,13(2):222-232.

[2]TORRES R,HAJJAT M,RAO SG,et al.Inferring undesirable behavior from P2P traffic analysis[A].SIGMETRICS[C].USA,2009,231-242.

[3]GU G,PERDISCI R,ZHANG J,et al.BotMiner:clustering analysis of network traffic for protocol and structure-independent botnet detection[A].USENIX Security[C].USA.,2008,67-76.

篇14

关键词:弱电综合管网 设计 施工管理

一、住宅小区建筑弱电综合管网系统概述

1.当前住宅小区弱电系统的设计情况

目前,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弱电系统的设计和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在小区建设中,经常需要对设计进行更改,这大大降低了工程效率[1]。造成当前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设计规范没有进行有效创新,不能和现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进行配合,从而导致弱电行业的设备和技术满足不了信息化的发展;

2)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住宅小区的弱电系统由建设方进行独立的投资和建设,弱点行业和建筑设计院的沟通协调较少;

3)行业设计规范的更新不及时,在工程开工后设计规范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正是上面的三点原因导致目前新设计的弱电系统仍然比较陈旧,只是将同轴电缆作为数据传输媒介,这种弱电系统对于实际施工的指导意义较低。

2.当前住宅小区建筑弱电管网的情况分析

1)在小区建设前,通常情况开发商需要向设计院申请设计委托。但所递交的设计委托缺乏科学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关于小区的弱电系统资料较少,设计院只能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常规设计,而实际施工时,各个小区的情况和要求又通常有较大出入,这造成了弱电管网设计经常需要变更。

2)弱电系统的发展和有效运行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帮助。

但我国多数开发商对于弱电系统的重视程度都较低,对弱电系统的投资较少,只通过施工融资来进行弱电系统建设,导致设计不够合理,埋设的管道和数量不够科学,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1、新建小区弱电系统设计分析

对于新建小区来说,弱电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电话、网络、电视、煤气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以及安全风险防范等。这些系统比较繁琐,和物业、用户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都有关系,所以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开发商提供详细的设计诉求和差异性表现要求,从而确保弱电系统的设计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2、设计委托的具体需求

在进行设计委托的时候,开发商要对以下需求进行具体阐述:1)除了必须的电话、网络、电视等系统外,对于其他非常规系统的配置需求进行说明,例如门禁系统、家庭报警系统以及监控系统等;2)在小区住宅中,对弱电井设备的位置进行说明;3)为了便于后续施工和改造的方便,要对弱电井内竖向线缆方式进行说明:4)对将来建设的管道位置进行说明;5)监控中心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

3、关注进户保护管

在M行进户保护管设计时要注意:1)对管网引入问题进行思考,规格要适当,通常情况选择PVC管的管径是φ80和φ40,同时进户管选择钢管效果较好;2)对进户保护管的位置进行考量,避免和煤气进管、热力管之间发生冲突,和煤气管的距离最好保持在1米以上;3)消防报警保护管要集中铺设。

二、新建小区弱电综合管网设计分析

在进行弱电综合管网设计时,要通过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委托设计的合同应该包括下面内容。1)小区建筑弱电管网的施工图以及工程预算要求等;2)设计具体要求。例如管网设计所用到的材料材质、型号以及数量等具体要求,方便企业在投标时进行具体说明;3)基础资料主要有:电信管网的规划设计图纸,建筑的弱电平面结构示意图,小区需要的基本系统配套图,小区户数统计情况表。

在小区综合管网设计图快要完成的时候,设计人员要和开发商进行沟通,在进行编制工程预算前,和开发商方面的负责人员对设计图进行审核,对弱电系统的数量和布置进行确认,从而满足开发商的要求[3]。

三、施工管理分析

在设计图完成后,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中的要求,进行小区弱电综合管网的施工工作。

1、施工前的注意事项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设计图要求对障碍物进行拆除。例如塔吊、临时用房等,同时做好施工材料的转移工作。在进行拆除工作时要根据计划有序拆除。

施工单位还要对工序进行确定。在进行工序确定时,通常遵循有压让无压原则,按照排水、给水、煤气、电力顺序进行施工。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对限位相邻管道进行同步施工。

2、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在施工管理阶段,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做好质量控制。具体来说,在开始施工的时候,要召开专项监理会,按照系统的要求进行施工安排和布置。在开始施工后,设计人员要做好设计交底工作,施工人员要对设计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和重点把握。施工时,施工人员要注意放线和验线制度,对于施工的各个环节做好质量验收,一定确保前道工序合格后才可以进行后面的工序。对于材料要进行严格检查,施工材料如果不合格不能进场。

3、验收工作

施工结束后要做好工程的验收工作,对于弱电综合管网验收要对管路的畅通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同时需要注意的还有进户管的安装情况,井内抹灰是否达到要求以及井盖标高情况。在验收合格后要做好交接工作,对于竣工图纸和变更记录做好归档,为日后的维修和改造提供方便。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小区住宅中的弱电系统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单位要对弱电系统的作用引起重视,进行开发前要委托专业的设计院进行弱电综合网络的设计,并在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操作,确保施工质量,为住宅小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桂申.浅析住宅小区弱电综合管网设计与施工管理[J].建筑设计管理,2013,02:28-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