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田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范文

农田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42: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田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田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篇1

关键词:白色污染;危害;防治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problem of white pollution and the deteriorating of humans on the environm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eliminate white pollution.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white pollution and harm, put forward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I believ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white pollutants from our side will disappear.

Key words: white pollution;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X5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急速增加。近几年来,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等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可否认,塑料方便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着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给垃圾综合利用带来困难。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什么叫白色污染

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我们通常使用的塑料就是由上述四种高分子组成的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薄膜抖动时声音发脆,而聚氯乙烯薄膜则较柔软,抖动时无发脆声音;发泡塑料一般是聚苯乙烯,燃烧时有浓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塑料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优点:它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加工方便,质地轻巧,因此塑料一问世,便深受世界欢迎,它迅速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料被制成碗、杯、袋、盆、桶、管等。塑料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

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在我们学校,随处可见一次性饭盒、各色塑料袋,起风时候,塑料袋到处飘扬,严重影响校园的美观。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3月2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01年第1号消费警示:当温度达到65°C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因此,2001年4月23日,国家经贸委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告〉〉,要求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

2、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为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200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 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篇2

塑料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工业材料,由于它具有质量轻,耐腐蚀、强度高,容易加工成型,且价格又低等优势,所以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塑料进入了广泛实用阶段,塑料的问世,深受世界欢迎,它迅速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断地被制成碗、杯子、方便袋、编织袋、盆、桶、管等。由此塑料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环境和景观带来了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是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料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理,对环境造成的“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两种负面效应。

1.“视觉污染”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物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如散落在自然环境、铁道两旁、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

2.“潜在危害”是指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的深层次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常用塑料餐具,影响人体健康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

2.2使土壤环境恶化,影响农作物生长

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不但长期不腐烂,而且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2.3焚烧废旧塑料,造成二次污染

如果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还会释放出多种化学有毒气体,其中有一种叫二恶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它进入土壤中,至少需要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即使在摄入量很小的情况下,也能使鸟类和鱼类出现畸形和死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对人也有很大危害。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2.4占用大面积地,污染周围环境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水体,危害周围环境及饮水安全。另外,塑料易成团、成捆,能堵塞水流,造成水利设施、城市设施故障。

2.5任意储存堆放,构成火灾隐患

白色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可燃物,如果天然堆放就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一遇明火或自燃,极易引起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2.6使臭氧层变薄

“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1.世界各国面对“白色污染”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有效的办法。

美国的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店,分别在6个月和一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在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2.为了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又该如何防治“白色污染”呢

2.1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尽量减少或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超薄塑料袋。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由于质量轻,难以洗干净等原因,造成回收成本高,难以有效利用。而一次性超薄塑料袋,由于使用面非常广、很薄等原因造成环境中污染物随处可见,回收困难。所以我们可以考虑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环保布袋。

2.2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造粒、炼油、制漆、做建材等。如果从垃圾场重新分类拣塑料制品,则费时费力,因此一定要在塑料制品进入垃圾场之前,将其分类、回收。废塑料回收后,在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重新加工成为制品。目前,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白色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2.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地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并利用新闻媒介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造成“白色污染”的原因及危害,使人们能够积极参与废塑料的回收,提高全民的环境卫生意识。

篇3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治理措施;盐都区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1-02-113-03

盐城市盐都区位于江苏中部偏东,地理坐标为北纬33°07′~33°28′,东经119°41′~120°23′。近年来,该区农村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实现粮食产量63.3万t,油料产量1.4万t,生猪养殖数83.6万头,家禽饲养数2 140万只,肉类产量6万t,水产品总量10.0万t;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14亿元,占GDP的31.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 837元[1]。虽然盐都区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许多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由农业面源造成的污染问题更为突出。为了促进该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现状调查研究,对该区农业面源污染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对盐都区农业面源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 化肥、农药污染 近年来,虽然该区在化肥、农药污染治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农业化学品污染尚未从总体上得以控制,用肥结构不合理、施肥喷药方法不科学等现象仍较为普遍,施用强度大、频率高、流失快等问题较为突出。根据盐都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分析报告[2]显示:该区年使用化肥折纯量34 454.71t,其中:五氧化二磷5 384.38t,氮肥29 070.3t;农药施用总量约159.5t。据研究,化肥中氮肥的利用率为25%~30%。磷肥利用率为10%~20%,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仅近30%残留土壤层,约30%~40%进入水体。农药施用量仅有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1]。从上面分析可知:盐都区每年约有11 628t氮肥、2 154t磷肥未被作物吸收利用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河流水体富营养化。过量施用化肥、农药还会导致农产品中农药、重金属、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不仅使农产品质量下降,而且对农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1.2 畜禽养殖业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促使了该区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该区年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16.11万t,尿液产生量3.3万t,总氮排放271.26t,总磷排放65.79t,化学需氧量排放5 022.83t,铜排放643.43kg,锌排放2 459.12kg。集约化的养殖使得某些地方畜禽粪便的产出量已经大大超出了当地农田可承载的最大负荷,使畜禽粪便的处理失去了出路,造成了畜禽废弃物堆积和集中排污问题,加之绝大多数畜禽养殖粪便处理设施建设不到位。许多养殖户直接将畜禽的粪水排放到沟渠中,造成附近河水水质污染及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等因子超标,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

1.3 水产养殖业污染 该区地处里下河水网圩区,水产养殖业十分发达,但饲养管理不当。致使大量饲料、药物的流失。使水体受到一定污染。该区水产养殖面积6 127.25hm2,年排入外部水体量133 088 770.463m3,饲料总使用量55 244t,药物总使用量556.117t,肥料总使用量2 318.73t;网围养殖面积占该区可利用水面的18.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中占农业源排放量的34.8%,水产养殖使水体氮磷增加了223.5t和43.8t。从以上数据分析表明:大面积的水产养殖削弱了河流湖泊调控能力,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也是造成了河流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4 农作物秸秆污染 农作物秸秆既是农业的主要副产品,又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生产要素。该区各类农作物秸秆总量在50万t,其中禾本科粮食作物秸秆45万t,油料豆类秸秆5万t,利用总量为46.5万t,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3%。农作物秸秆以前是农村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被广泛用作饲料、肥料和燃料,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秸秆不再是农村的主要燃料,大量秸秆被焚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烟尘等有害物质,使大气受到严重污染,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体健康;随着近年来国家农田秸秆禁烧力度的加大,又使得大量的秸秆被堆放在田间生产沟内,经过日晒、雨淋发酵后产生大量污染物质流入河中,引起河流水质下降。

1.5 农膜污染 农膜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农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该区农膜年使用量9 500t,其中地膜约1 480t,地膜覆盖栽培面积1.33万hm2以上,种植业地膜回收率85%以上,约有220t的残留量直接丢弃在田间,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白色污染”。研究表明,农膜在土地、水体等环境中不易降解或难以降解,会造成耕地理化性状恶化,通透性变差,阻碍了土壤水肥的运移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抑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加之降解之后产生有害物质还会导致生物富集,进而引起农业产品的污染,引起致突变等问题,影响了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并严重影响到人类健康[2]。

2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基础、技术条件和行政管理等各个层面,由于受农村经济的制约,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成为一项难题,不能套用治理工业污染的手段,必须采用切合农业特点的治理方法和管理措施。

2.1 科学制定规划,确定控制目标 针对该区实际情况,在农产品生产基地严格控制农、牧、渔业生产活动,控制使用农用化学品,禁止排放养殖污水,防治水产养殖因密度过大造成水质恶化。在一般控制区要优化农业生产和投入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逐步降低农业面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到2015年,力争该区农业结构实现有效调整,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其中: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比重达70%,化肥、农药使用强度分别降低到250kg/hm2(标氮计算)和2.0kg/hm2以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处理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及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95%、95%、90%以上。

2.2 实施生态农业工程,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结合该区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在立足该区农业资源特点与产业基础上,在潘黄仰徐高效农业园区推广养殖+沼气+种植模式生物链生态工程,在郭猛镇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推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在大冈镇建立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工程,在大纵湖实施水草―贝类―水产养殖的互生共利的生态养殖模式,在北龙港、义丰和楼王镇推广稻田养蟹、鱼、虾,同时生产绿色、有机大米生态养殖模式。通过上述一系列循环经济模式的生态工程实施,可在全区域范围内建成一大批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扎实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进程,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3 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减轻农业自身污染

2.3.1 大力推广平衡配套施肥技术 农田要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培肥土壤地力;控制和减少氮肥用量,协调氮磷钾施用比例,达到1∶0.45∶0.35,增加施用硅肥、硼肥、锌肥等,逐步淘汰易挥发流失化肥品种,推广高浓度的复合肥及作物专用配方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2.3.2 合理施用农药 在农药使用上,要坚决执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与非化学防治相协调的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推广诱虫灯、昆虫性信息素、防虫网等无害化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

2.3.3 推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减少散户养殖规模 推广“养殖―沼气池―种植”、“养殖―生物有机肥”配套等循环发展模式。

2.3.4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开发力度 积极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留高茬、秸秆气化、堆肥、沤肥等多种秸秆还田模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2.3.5 大力推广可降解塑料农膜的使用 针对该区现状,现阶段应以回收再生利用塑料农膜为主,而对于很难回收再生利用的塑料农膜可收集集中卫生填埋。大力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以从源头上防治白色污染。

2.4 强化监督管理,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对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宣传力度,强化执法力度;二是建立农业环境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农业投入品管理机制和长效监管制度;三是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大对农业环境监测和控制、污染源综合治理等公益性事业的投入力度,保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3 结语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不能只用单一的或是短期有效的措施,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全方位治理。同时还要认识到农业面源治理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一、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

长期以来,农民习惯使用农药农膜后随意丢弃包装物,造成废弃农药包装物在农田环境中长期残留,直接污染土壤和水源,威胁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新农药管理条例》和《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止条例》、《省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实施方案》和《县农药减量控害行动方案》。根据绿色植保理念,我县大力开展病虫草害监测防控工作,2020年绿色防控面积为3万亩,主要推广使用杀虫板、生物制剂等防治措施。根据重大病虫害防控需要,2020年我县开展蝗虫防控0.4万亩。2020年设置农药废弃物包装物回收点5个,农药废弃包装物存储点1个,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0.15吨。

二、废旧农膜回收处置

废旧农膜是农业生产中较大的污染源之一,停留在土地中时间长,不易腐烂,由于质地较轻,容易造成白色污染,长期以来,习惯对废旧农膜进行焚烧,这样既污染土地,也污染空气,根据省州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求,我局制定了《县废旧农膜回收实施方案》,2020年设置废旧农膜回收点4个,回收废旧农膜0.7吨。

三、农作物秸秆治理

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青稞,我县95%以上的农作物秸秆均是青稞秸秆,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了《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加强农作物秸秆管理,狠抓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耕作,加大保护性耕作栽培、秸秆覆盖栽培等农业项目推广力度,推动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牲畜补充饲草利用,目前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四、严控化肥使用量

我县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单一的肥料,化肥使用量较大,我局制定了《县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推广配方肥使用技术,2020年推广配方肥施肥技术0.3万亩次,有效降低了化肥使用量,大大降低化肥使用强度。此外,我局积极推广复合肥和生物质菌肥使用,2020共推广使用复合肥24吨,生物质菌肥2吨。

五、畜禽粪污处理

我县主要养殖为牦牛,根据省州畜禽粪污治理方案,科学规划畜牧养殖,出台了《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明确了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由于我县无规模以上养殖区,目前没有畜禽粪污综合处理试点区。

六、加强农村犬只管理

农村犬只是包虫病主要寄主,为加强包虫病预防工作,加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由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犬粪无害化处理工作,按照每犬1月1片驱虫药发放标准,2020年为2955只犬发放驱虫药35460片。犬粪无害化处理2955只/次。

篇5

关键词 农业污染;现状;治理;对策;江苏泰兴

中国分类号 X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284-01

泰兴市现有耕地面积7.33万hm2,总人口1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万人。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泰兴市农业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大量投入不可避免地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但这些农业投入品的不当使用,加上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必然导致农村环境的加速恶化,既威胁农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又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为了准确把握泰兴市农业污染的症结,对全市农业(种植业)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研究制订有关的政策措施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1 农业污染现状

1.1 大气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在化工、冶金、机械等行业生产过程中常使用酸、碱、醛、醇等化合物作原料和催化剂,这些化学物质一部分散发到大气中,造成大气污染。砖瓦厂和磷肥厂低空排放大量氟化物,也易造成大气中氟含量超标。大气中悬浮物的沉降,二氧化硫、氟气、氮氧化物、铅的存在,都不可避免地被作物气孔吸收,并进入植物体内而存留于收获物(根、茎、叶、果实)之中。

1.2 农业投入品污染

1.2.1 化肥。从对环境的污染角度看,氮素化肥的不当施用,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农作物产量,但也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1.2.2 农药。为了减轻病虫草鼠的危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势必增加农药防治次数和用药总量。农药的过量使用。虽然提高作物产量,但污染环境、土壤和水体,影响农(渔)业生产和农(水)产品的质量。

1.2.3 农膜。农膜使用后,在给农作物带来高产的同时,也会产生“白色污染”。对于破废地膜污染,目前还没有切实可行的处理技术。因此,“白色污染”问题已上升为农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子。

1.3 灌溉水污染

泰兴市污水多为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混合污水。污水灌溉既降低农产品品质,同时又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很难修复的污染。

1.4 其他污染

1.4.1 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该类污染废弃物数量庞大,成分复杂。未经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施入农田菜地或推入河道的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影响农产品质量。长此以往,严重影响耕地和地表水质量。

1.4.2 秸草。秸草焚烧后不但损失大量的有机质,而且杀伤土壤微生物,破坏土壤结构,同时还造成大气污染。秸草推入河道后腐烂变质,影响水质。

1.4.3 河泥。多年来,全市绝大多数河道都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疏浚,河道中积淀的污泥数量较大,既抬高河床。又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泰兴市新农村建设中不容忽视的治污重点之一。

2 农业污染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各种农业污染的客观存在,必然造成潜在的土壤污染威胁,耕地质量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土壤基础地力下降。据试验,22年间,基础地力产量下降1462.2kg/hm2,基础地力的贡献率下降了15.6个百分点。二是土壤磷素养分基本保持平衡,速效钾含量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泰兴市的土壤磷素养分保持相对稳定,稳定在6.5mg/kg左右。由于前几年沃土工程、补钾工程的实施,土壤速效钾含量虽有所回升,但仍处于缺钾状态。三是土壤理化性状有所恶化。从近年来的典型调查来看,泰兴市土壤的透气持水能力有所下降。四是蔬菜大棚和常年蔬菜地土壤存在着次生盐渍化现象。由于蔬菜地换茬快,产量高。存在过量用肥、用药的现象,造成蔬菜地表层养分富集过多,表层盐分增多,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现象。总之,泰兴市耕地质量呈下降或隐性下降的趋势。

3 农业治污对策

3.1 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营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从泰兴市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来看,目前此项工作仍处于一种“城管部门只管城区,环保部门只管工业企业,农业部门则无力管理”的尴尬局面。要建立健全工程体制和机制,建议政府建立相关领导小组,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真正把农业治污工作提到议事日程。要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参与农业环保的良好氛围。

3.2 科学使用农药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还需依赖农药。生产中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科学用药,从而保护环境和保护人类健康。

3.2.1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看,只要把病虫害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的域值范围内,就能实现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要从观念上真正树立起可持续农业的思想,确定生物多样化的立场,放宽防治标准,少用农药,减轻污染,保持生态平衡。

3.2.2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一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以及对农作物和天敌安全的农药或生物农药。二是选择最佳防治适期。三是采用最低限量使用技术。四是合理轮用农药。

3.2.3 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和挖潜利用传统技术。在合理采取农业措施的基础上,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和传统技术,如推广应用天敌防治害虫,种植防病虫植物、草把诱卵等方法防治病虫害。

3.3 大力增施有机肥。推广高产平衡配套施肥技术

加大有机肥的开发利用力度,大力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菌肥等生物肥料。化肥要按照调优结构、调精品种、提高肥料利用率、控制氮肥污染和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要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照平衡施肥原则,规范和优化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