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辩论的逻辑范文

辩论的逻辑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42: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辩论的逻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辩论的逻辑

篇1

首先,分析课堂辩论的具体功能

1.辩论可以加深学生体验,培养解读能力。从学习角度出发,辩论也是一种思维活动,属于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创设辩论情境,营造竞争氛围。而学生大多“年轻气盛”,为了达到目标,为了驳倒对方,他们会深入钻研教材,甚至通过百度搜索等方式搜集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包括与对方相关的资料,会精心准备问题,乃至发言材料,等等。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仅是接受教材内容,而且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次重组、消化,从而最终接受、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还学会辩证看待问题。

2.辩论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培养逻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辩论,是培养学生怀疑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同样,辩论也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最主要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唇枪舌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思想碰撞,而且还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正确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还要善于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核心,寻找问题,进行反驳。而这一过程,就是一个培养逻辑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对方的回答有没有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样去反驳,等等。这样长期训练,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怀疑精神,而且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3.辩论可以彰显学生个性,培养探究能力。传统教学中,往往只关注学生成绩,关注班级共性问题,却忽略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通才”,但是却不能培养顶尖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对于课堂辩论来说,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毕竟辩论在行为上属于个人行为,教师对其的指导更是一种个别教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语言能力,以及思维敏捷程度。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样,学生为了追求辩论胜利,也在不断努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探索真理的精神。

其次,简述课堂辩论的组织过程

1.预设课堂辩论的主题与形式。课堂辩论只是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课堂辩论。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另外,教师还要选择适当的话题,课堂辩论主要针对有争议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这样可以营造师生、生生平等、宽松的对话氛围,提升辩论实效。

2.布置课堂辩论的前置准备。只有让学生经过充分准备,辩论才更容易生成精彩。因而教师要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素材,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搜集素材就显得十分必要。

3.设计课堂辩论的具体原则。“学”的原则,辩论只是形式,最终要通过辩论启发学生自己去学,最终达到增长知识、提升素质的目的。“深”的原则,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容”的原则,辩论就是辩论,有的只是辩方,而没有教师与学生之差别。教师需要充分宽容学生在辩论中言辞激烈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在尊重对方人格的基础上进行辩论,当然,这前提就是一个“容”字。

再次,探究课堂辩论的实践应用

本文以《学与问》为例,着重谈谈课堂辩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引导学生质疑。在学习第一小节时,笔者曾经直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小节中哪一句强调了问的重要性?自然很多学生都认为是“‘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一句话,理由也很简单,这一句用“金钥匙”“铺路石”这两个词语阐述了问的重要性。这时笔者没有肯定,而是反问:是这样吗,有没有不同意见呢?引导学生质疑。再次思考后,有小部分学生认为是“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一句。理由也简单,文中运用了并列词语“是……也是……”。这样通过巧妙询问,激发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反驳。比如在学习哥白尼的例子时,笔者就曾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表现哥白尼勤学好问的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这一句“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但有学生表示这不仅仅是勤学,更多的是表现了哥白尼的好奇。当时就有学生反驳,说这句话更多的是能看出哥白尼锲而不舍的精神。在课堂辩论中,敢于反驳是第一要素。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反驳,敢于质疑。

篇2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166-01

网络编辑,是网站内容的设计师和建设者,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编辑、审核,然后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并且通过网络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

许多人对网络编辑职业认识存在误区,通过总结发现:一种观点认为在自媒体时代,其同步化、平等化、高速化、裂变性和全民参与性等特性,形成了“全民编辑”的局面,网络编辑已没有存在价值。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成熟便捷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将编辑流程变压缩并易操作,网络编辑变成了新闻素养不高、只会“复制”、“粘贴”的搬运工,网络编辑的存在价值远低于传统编辑。但笔者持第三种观点,网络编辑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职业,网络编辑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也不是“美化工人”,而是建立在精湛的操作技术、扎实的专业基础、更加坚定的职业操守和敏感的新闻嗅觉之上,对视觉感受、阅读习惯、文学品位的全面策划。

(一)网络编辑的存在使新闻的专业性得以保证。首先,网络编辑应具备传统编辑职业能力及专业素养。“‘把关人’理论这样认为:媒体在传送信息过程中,有重大的过滤功能,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对新闻信息和素材进行层层把关、筛选、加工与取舍,以决定哪些内容最后能与受众见面,并通过发出的新闻信息影响受众。”其次,网络编辑应熟知国家网络政策法规。网络媒体以网络作为载体,对于我国网络法规要了如指掌,对于网络自身携带的病毒要避而远之。再次,网络媒体环境下对网络编辑专业素养要求更高。网络时代,虚假信息大量泛滥,如果弱化舆论把关,后果将不堪设想。网络编辑在具备新闻敏感的同时还要兼具更加强大的新闻内容考证及新闻来源确认能力。综上所述,网络编辑的知识储备不仅要“专”更要“全”,并且依然担任网络新闻的 “把关人”角色,保证了网络新闻的专业性。

(二)网络编辑的存在使新闻的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新闻的定义有很多,但是所有的新闻定义都离不开“新”这个特点。时效性就是新闻的一大显著特性。新闻的时效性即“事实变动的时间与新闻报道的时间差。时间越小,新闻的时效性就越强。”②如今的信息时代,网络新闻的时效性变更加重要,然而网络编辑从技术上成为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必要条件。同一消息放出后,编辑通过已掌握的数字编辑技术及网络设备,跨越与现场记者间的空间障碍,快速接受新闻信息后对其进行过滤、整合、设计,第一时间把新闻呈现在人们面前,并且随时更新、完善。

(三)网络编辑的存在使新闻的价值更加突出。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我们的新闻在群众中所发生的影响程度,也就是一条新闻的影响力,影响力越大新闻价值也就越大。新闻价值的影响因素就包括了具体的新闻工作。

作为网络编辑的新闻工作就严重影响新闻价值的体现。记者们通过对新闻信息的发现、挖掘、表现后可实现新闻的价值,但网络编辑对新闻专题的策划可将新闻价值无可限量的扩大化。“专题策划就是对某个关注程度较高的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新闻事件、人物、现象、问题等进行的集合式的报道。”新闻专题需依据网站定位、专题对象的价值、网站技术条件等进行策划。新闻主题策划使得新闻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得以拓展,有效的提高了网民的关注度并调动其积极参与性,新闻价值随之最大化。

(一)加强业务水平。网络编辑不仅仅是提供信息那么简单,还要负责网络信息的深度加工、对相关信息进行汇编整理,提供背景信息、有关链接、受众评论等内容,选取独特的视角和编排方法,赋予这些材料新的活力。网络编辑应当全媒体人才,网络传播需要运用文、图、声、像等多种手段增强传播效果。这就要求网络编辑,要会运用多媒体手段,根据稿件特点选择传播方式。因此,网络编辑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编辑作品的质量。

(二)注重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各行各业谋求成功之道的秘诀之一,在网络媒体中更是有强烈的需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将新比新,面对同一条消息,“新颖”,已成为各家媒体不谋而合的追求目标。的速度、内容的深度、选题的角度、标题的检索易度以及图片、视频的匹配度等都成为吸引读者眼球,满足信息时代受众摄取信息的特殊要求。

(三)提升职业修养。首先,网络编辑必须坚守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面对网络信息量大、难搜索的时代特性以及鱼目混珠的网络环境缺陷,为了控制好网上的舆论导向,网络编辑更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对网络信息进行全面的过滤及汇总。其次,一名优秀的网络编辑要有为作者、为读者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作为网络信息的编辑者、者,既要拥有高雅的艺术修养,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最基本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杨令羡.网络论坛谣言对“把关人”理论的挑战[J].青年记者,2008.

篇3

互联网的出现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经济的投入产出模式,使经济由工业化向知识信息化转变。这不仅改变了长久以来的经济运行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经济本身的涵义,给经济和企业管理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在未来,管理方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1、企业的战略由求大求全转向求新求快

工业时代的神话标准是规模,其理论基础是规模经济,当企业的规模增长时,产品的成本减低,从而有价格优势在市场上更容易被消费者本文由收集整理认同。在边际收益递减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在边际收益为零的那一点上实现最优。这种分析方法是以成本为中心的,即各种要素(资本、人力、资源)在产品中的比例随着总产出的扩大而减少,在最优点上,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是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圣律。

信息时代的成功楷模是速度。在信息社会中,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创新,主要是信息和知识的增量,而信息在互联网上的瞬时性和全球性要求信息的反应速度必须迅速。对市场信息反应快的企业可以迅速抢占市场,建立起在互联网上的信誉度和品牌,吸引足够的消费者的注意力。互联网上的这种信誉一旦建立,其路径依赖效应是巨大的,其成功也必然被“锁入”,极难改变。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后起优势会被这种巨大的路径依赖效应抵消,成功定律将是:只要你是第一个具备了所有优势的企业,你的成功将是必然。就像雅虎(yahoo),虽然其搜索引擎的功能现在被诸如lycos、infoseek等超过,但是它仍然拥有最多的用户。显然,这种模式不是以成本和规模为中心的,因为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其边际收益由于网络效应不是递减而是递增的,因而mr>mc的关系使得只有迅速地进入市场,获得足够的市场认同才能生存获利。

互联网使得“创新的难题”发展到了极至,任何一个大型的企业在创新的面前相对于小型企业都处于劣势。在工业时代,即使你是后来者,只要你有足够雄厚的资本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你仍然可以是赢家,并且可以低成本地享有许多前者开发的先进成果,这种“后发优势”在信息时代很难成立。因为信息时代企业争取的不再是市场份额,而是人们的观念份额,观念的相对稳定性使得后来者很难超越前者。

2、围绕资本建立起来的生产销售体系将转向以信息流动和知识开发为中心的生产管理体系

互联网作为信息载体的特性使个体能够平等地面对相同数量和质量的信息,信息的壁垒和垄断都是微小的,任何一个经济主体做出决策时所面临的信息是相对完备的。以消费者为例,当一个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巨大的网上信息可以使他在很多卖家的价格和服务之间进行比较,比较的成本仅为相应的网络费用和等待时间,这和在不同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之间奔波的成本相比要小得多。在互联网上,经济活动的市场对于任何一个潜在的进入和退出者的开放性远比工业社会要大得多,因为互联网首先是没有疆域的,不存在各种的疆域限制。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给予了各个经济主体平等的竞争机会,这种机会在互联网上是没有一种力量可以限制的,因为工业巨人借以压倒对手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以及固定的供销体系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空间中很难有良好的体现。互联网的冲击在于将原来围绕资本建立起来的生产销售体系转向以信息流动和知识开发为中心的生产管理体系上来。从这种意义上说,任何一种企

业只要有了充分的知识资源,就可以进入市场,因为有关的资本不再是竞争的关键,市场基本是存在大量的资本而知识稀缺,良好的知识将会是资本争抢的目标,而不是相反。而且建立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企业的成本要比水泥式的小得多,面对的市场则极其广阔。这种相对完全的市场体系使得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分析和管理时必须充分把握住市场的动向,加强信息收集和整理,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但这并不和上面的企业的“先发优势”矛盾,因为互联网时代的成功机会在于创新,任何一种创新在市场上的成功机会是巨大的。这种先发企业的锁定优势正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篇4

【关键词】便民论坛;网站设计;策划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尤其是大学生每人基本上都有电脑,这样一个为大学生交友,交流的论坛就尤为重要了,现在大学像二手买卖、考级考证、就业招聘、旅游娱乐等都是非常普遍的,像一个这样的论坛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学生不用出门就能获知买卖信息,招聘信息等信息。

与其他论坛不同的是本论坛有特色交友模块,可以在本论坛上找朋友。你可以提交一个表单,表单内容主要是想找对象的条件,你还可以录一段视频传上去,主要是你的平时生活或个人爱好什么的,主要是让别人了解你。

为此我们极力打造这样一个网络平台,紧贴生活,以方便广大群众为宗旨,方便群众获知信息。

2.项目总体计划

2.1 网站设计目标

网站设计目的主要是在有详细的需求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分解工作结构,工作的分配,项目开发时间进度,资源计划以及预算、风险防范等问题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设计出功能模块和服务模块,处理流程。做到方便用户,尽量做到简单化、易操作化。

2.2 网站应用结构框架

在我们的系统开发中,我们将遵循J2EE的标准规范,系统的客户端将采用通用的浏览器(IE或者Netscape),系统的表示逻辑由JSP来实现,而系统的业务逻辑由EJB来完成,对于数据层我们选用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至于中间件,我们选择支持J2EE规范的应用服务器(Weblogic)作为我们的应用支撑。此系统作为一个大型的企业级应用系统,采用基于中间件技术的N层构架体系是很可行的。

2.3 功能版块

该论坛所包含的版块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1)交友版块

最具特色的就是找朋友,到了大学有些人想找一个心仪的对象,这是是非常普遍的。男生或女生提交一个信息或视频并留下联系方式,如果有意者可以与他(她)联系,达到相识的目的。

可以是老乡情怀,在上面可以结交老乡,并留下联系方式,可以进行老乡聚会,这样就能方面的结交一些老乡。

可以是志同道和,在上面结交一些兴趣爱好,志向一致的朋友,这样既可以在一块相互交流,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2)学习板块

可以再上面交流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学习感悟,可以上传一些好的资料进行分享。

可以交流一下考级考证,包括四六级、c语言、驾照、计算机等证书。

(3)二手交易板块

现在大学生有很多东西要买,但是现在大学生资金有限,所以进行二手交易是非常正常的,设置这个板块,一些想卖东西的可以把卖的东西的图片发上去,也可以用语言进行描述,像性能,新旧程度,还有使用时间等重要信息,买家可以写下自己想买的东西,然后对想买的东西的外表,性能进行描述,这样就会有想卖的同学给你回复,达到交易的目的,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4)就业招聘版块

每个大学生都会面临毕业,毕业就要找工作,大学生可以把自己想找的工作登记在论坛中,包括工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条件,并留下联系方式,有意的公司可以与其联系。

每个企业也可以把想要的人才具备的知识技能描述下来,还有就是工资待遇,学生可以做个参考,另外公司也起到宣传的目的,一举两得。

(5)旅游娱乐版块

学校周围的一些娱乐场所可以把自己的娱乐项目、收费标准、经营方式详细登记在论坛中,起到广告的目的。

学生可以交流一些有名的旅游场所,可以相互推荐,比如哪的旅游场所有什么特色,以及交通,住宿等费用问题。

3.商业运营模式设计

3.1 网站推广计划

网站的推广主题:炫彩极速,网络便民。

(1)联合营销方式推广

采取联合营销方式推广是本网站最大的营销特色。用时尚个性商品文化包装商品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是一种联合营销的变通使用。它可以获得单个品牌不可达到的网络营销效果。我们可以延伸到线下的具体联合营销,即通过线下寻找合适的商家进行联合营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搜索引擎推广

通过登录免费分类目录、登录付费分类目录、搜索引擎优化、关键词广告、关键词竞价排名、网页内容定位广告等方式在百度、Google等大型门户网站上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排名。在初期阶段,网站主要是在国内发展,因此在搜索引擎推广方面应当以百度为主,适当在Google等中进行推广。当网站发展壮大尤其是稳定后,则可采取多个引擎共同推广方案。

(3)信息

在国内的著名电子公告栏BBS等大型平台信息。

(4)电子邮件推广

以电子邮件为主要的网站推广手段,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子刊物、会员通讯、专业服务商的电子邮件广告等。结合本网站的会员专区功能模块进行许可Email营销,结合RSS订阅进行宣传。

(5)病毒性营销推广

利用用户之间的主动传播,让信息像病毒那样扩散,从而达到推广的目的,实质是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免费服务的同时,附加上一定的推广信息。对于“炫彩极速”网络便民论坛来说,其本来的一种宣传理念就是休闲、娱乐、享受、交互,因此提供部分特色与趣味,时尚与个性于一体的休闲活动等可对其起到很大的推广作用,而且实现起来也不是很困难。

3.2 交易模式

“炫彩极速”网络便民论坛网站是一类以B2C为主,同时融合了少量B2B的交易模式。

3.2.1 B2C模式为主

B2C模式是指企业对客户的电子商务,即企业通过互联网,大多以网店形式为消费者提供购物环境。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

“炫彩极速”网络便民论坛网站的B2C模式的具体运作是:客户登录我们网站——选择进入我们特色吧台——参与喜欢的商品的讨论——选购中意个性商品——下订单——去收银台——在线支付。

顾客可注册会员,会员会有一些特殊的购买权利,得到最新的潮流形式,会员会随着购买商品的两有不同的级别,级别越高享受的优惠越多,其功能类似现在名牌店里的会员卡。加入会员是免费的。

3.2.2 B2B模式为辅

B2B模式是指商家(泛指企业)对商家的电子商务,也就是说通过互联网平台,使用Internet技术,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可以是产品交换,也可以是服务及信息的交换。因为“炫彩极速”网络便民论坛网站还设有团体订购功能,因此融合B2B交易模式进来也是此系统建立运营中必不可少的。

4.结束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人际交往方式的改变,网络交友越来越被现代人所接受,借助网络,“炫彩极速”网络便民论坛网站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可以依托网络平台,提供交友、就业招聘、旅游娱乐等服务。而且通过我们网络营销的推广策划,我们的网站能够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赵立平.电子商务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李文秀.论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策划[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328.

[3]刘丽彦.教育科研类教育主题网站的典型站点分析及策划方案[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106-110.

[4]王保忠,刘砚.电子商务网站的策划和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01:48-49.

篇5

关键词:高标清兼容 非编网络 标清信号

中图分类号:TN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012-02

近年来高清技术逐渐被更多的电视台采用,我国的电视台节目制播系统正经历着由标清向高清过渡的阶段,但高清节目的录播从录制到传送,是一个漫长的改变过程,很多电视台由于高清节目储备量问题、播出系统高清化改造问题等,使得节目还是以标清格式来进行传送。因此,为了长远的发展,既能实现高清节目的编制,又不至于形成浪费,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系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该系统主要由高清非编设备组成,但也能对标清节目进行采集和编辑。该文就是基于这样的情况下,对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具体如下。

1 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的设计

1.1 设计思路

根据我台各自办栏目的具体情况,非编网络的设计规模定为30台站点,30台均为高清工作站,负责高清素材的采集,30台非编都能进行高标清节目的混编和输出。网络架构上采用FC+以太网的双网结构,交换机和核心服务器全部采用主备冗余设计,具备接收远程FTP。文件和节目打包送OA网审片功能,与外网连接部分采用硬件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两道安全设施隔断,所有非编站点都能在网络断开的情况下转为单机非编设备使用,使之成为一个具备高性能、高可用性、高安全性、可扩展的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

1.2 非编的选型

通过对众多品牌非编产品的性能分析和对比,结合考虑我台实际情况和使用习惯,非编站点采用了大洋的D3-Edit,它配备了大洋Redbridge数字视音频接口板卡,拥有齐全的模拟及数字视音频接口,内置大洋softcodec,利用CPU的计算能力,可以实现多格式混合编辑和多层实时输出;视频特技的渲染在高速的CPU图形渲染核心中完成,三维特技种类丰富且可以随软件升级得到扩充。系统还内置大洋D3-CG专业图文动画制作软件,并可选配专业音频处理插件,是一个基于高性能视音频编解码器,CPU 真三维特技运算器,Redbridge板载DPS硬件加速器,Redbridge信道编解码器四个核心的高性能全功能编辑系统。

1.3 存储方案的确定

中心存储采用UITBM6800控制器,扩展5个盘柜,每个盘柜16块容量为400G的FC磁盘,总容量为32T,扣除热备冗余和RAID损失部分,实际可用容量为28T,可存储620h的100Mbps高清格式素材,完全可以满足节目制作需要。带宽设定方面,要求每台非编至少能实时编辑4轨标清视频或2轨高清视频,我台平时编辑使用的标清素材码率为50Mbps,高清素材为100Mbps。以平均50Mbps码率的标清素材为例,30台非编同时实时编辑4 轨视频需要的带宽为30×50/8×4=750Mbps,该系统使用的UITBM6800盘阵控制器拥有8个4 Gbps的FC主机端口和8个4Gbps的FC磁盘端口,理论最大传输速率为1600 Mbps,系统建成后在非编站点上用Sanergy软件实测总读写带宽约为850 Mbps,因此带宽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2 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各种功能实现

高标清兼容非编网中的硬件平台采用DELL690专业图形工作站,可在Windows 7下进行,除此之外,系统中还有配备高标清非编软件、内嵌式高清字幕软件、动态图文软件等。

2.1 兼容及支持功能

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中所包含的每一个工作站都能进行各种格式、制式以及分辨率的兼容,还配备实时视频编码解码器,可以对各种视频和音频格式进行支持,如M-JPEG、MPEG-1、AVC、AVC-intra、Flash 、WAV、WMA、MP3、MP4等,此外,还能够图片的格式、大小以及各种文件的格式等。

高清多种格式时间线能够在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的同一个项目之下建立起来,高清包括1920×1080、1440×1080、1280×720等,标清有720×576等,同时还有对不同格式的素材进行实时混合编辑的能力,从而实现高清与标清素材的完美融合。此外,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能够对分辨率、宽高比等都可以自动进行合适的配置选择,这样就能够在标清节目与高清节目进行切换的时候进行实时的上下变换,非常方便用户的使用及下载。

2.3 上传和下载功能

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能够与IT接口进行良好的融合,提供非常强大的上传和下载功能,能够实现P2DVCPR025/50、P2 DVCPRO HD、XDCAM、JPEG2000等多种类型、格式、效果的素材通过USB接口非常方便的上传和下载。而XDCAM IMX、XDCA,M HD等的上传和下载则通过以太网接口来实现。而USB2.0借接口能够实现P2 50M 格式素材的4倍速度上传和2倍速度下载。

2.4 字幕与合成功能

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具备多层次、多格式的视频混合编制、合成等功能,能够进行二维、三维等特殊技术以及多层字幕的输出、叠加等功能。能够实时做出10层以上二维DVE、50M码流标情,5层以上三维 DVE,5层以上100M码流高清与二DVE,3层以上三维DVE。

3 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策略

3.1 上下变换对构图的影响

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的高清下变换以及标清上变换工作,都是以处理图像(如裁剪、缩放等)来实现的,而在对图像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对原图画面造成损害,影响原始画面的最后展示效果。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在拍摄前期就应该对最终展现的效果进行构思,要对构图进行调整,对于重要的画面信息不要放在可能被裁剪处理的区域,尽可能保证画面在上下变换后受到最小影响。

3.2 上下变换对于画面质量的影响

无论是高清还是标清,其上下变换都通过插值或抽值等对视频进行重采样,该过程会对画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且是不可逆的,如果画面经过多种不一样的设备多次上下变换的话,一定会对画面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尽量降低这种影响降:(1)制作时尽量节省环节,避免多次的高标清变换;(2)提高需要进行变换的标清素材的编码质量和码率,尽量使用原始素材进行上下变换。

3.3 多次上下变换后画面的匹配问题

高清节目引用标清素材制作是经常用到的手段,这需要对其进行连续的上变换和下变换,如果变换方式选择不当就会导致画面损失、变形,甚至到来更严重的后果。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AFD标识信息对视频画面进行智能的上下变换,再辅以人工调整手段,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画面的原始性,保证节目的质量。

4 结语

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能够让蓝光、P2等设备,在高清和标清进行非常良好和完美的融合。很好的解决了电视台由于资金等因素而造成的摄像设备落后的问题,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中的高清模式拍摄及制作功能,能够让价格比较低廉的摄像设备显示出质量较高的画面。我国目前的很多电视台都是将要播出的视频、音频等做成标清格式,然后再由播出系统进行播出,但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的应用,提升了我国的电视台节目整体的层次。在未来,电视台必然朝着高清化的方向发展,个人认为,随着我国电视台下一步播出系统的高清化,在这个过渡阶段,高标清兼容非编网络能够很好的解决电视台高清节目储备量、播出系统高清化改造问题等,促进我国电视台发展的进程,加快发展的脚步,提升电视节目播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锋.论多媒体技术的新发展[J].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0(11).

[2] 刘向华.语音识别技术及应用[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 赵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技术应用,2010.

篇6

在进入对逻辑世界的探讨之前,维特根斯坦首先构造出了一个可对象化的“世界”,即“实在”的“世界”(显然,在开始部分维特根斯坦经常只是在相当隐含的意义上谈论这个“世界”,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借用了传统形而上哲学中的二分法的形式)。与传统的存在论哲学中的那个属于主客二分之一维的超离人的意识独立存在的世界本体不同,在维氏的世界架构中,“实在”的世界与逻辑的世界从一开始就是“粘连”在一起的。即不可能有单独存在的孤立的“事物”的“世界”,“如果一个事物能够独立存在,那么后来的适合于它的状况看起来就是一种偶然的事情……如果我能够思想在生态中结合的对象,我们就不能离开这种结合的可能性来思想对象”;而事物必然在对象化中显示并获得本质,“事物的本质在于能够成为事态的组成部分”。同样,“事态是构成对象(事物)的结合”,“发生的事情,即事实,就是诸事态的存在”,“世界为诸事实所规定,为它们即是全部事实所规定”, “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即,在事实-事物的层面上讲,世界的开端在于事物显示其可对象化的本质,“事物就是能够出现在一切可能的状况而言是独立的,但是这种独立性的形式是一种与事态相联系的形式,即一种依赖的形式”。也就是说,从一开始,维氏构造的“世界”就排除了不可以事物的形式存在的所谓独立自在的“物自体”“本体”等超验的东西。

事物(实体)在世界的最边界地带,享有一定的独立性(客观性),是自行被给与的:对象是简单的。但不能脱离可对象化的本质:对象出现在诸事态中的可能性就是对象的形式。“不变者、实存者和对象是同一个东西”,“它是形式和内容”。

二、图式世界的结构与边界

从实在世界这个“边界”开始,对它的“描述”开始了。作为整体而言,“图像是实在的一种模型”,而“在图像中图像的要素代表对象”, “图像就是这样依附于实在的;它直接依触及实在”,即图像可与实在直接相关,“它就像一把衡量实在的尺子”。

但是,在图像与所图式的对象之间,首要的问题是无论图像对象还是图像,都必然被先行纳入到逻辑图式形式当中,“图像和被图式者共有逻辑图式形系”,即无论尺子还是被尺子所量的桌子,都首先被纳入到“长度”这种“范畴”之内,逻辑图式形式成为图像与图像对象所能“出现”的先行基础。图像可以正确或者错误地图式实在,但不能脱离逻辑图式形式;同时,实在“本身”(即未被纳入逻辑图式形式的“本身”,譬如,不可能违犯逻辑(语言的逻辑图式形式)地说话(构造逻辑空间中的话语))并不出现在逻辑图式形式所思考的范围内,“图像从外部表现它的对象”。可以被归纳为图像的“天然合图式形式性”、“某种程度上的外部性(如果考察整部著作的严整性,可得知,后面维特根斯坦所称的“不可言说者”更有可能发生在逻辑图式形式之外,实在之内的某个空间,而不大可能是柏拉图时代开启的那个超越性的更高级的实存;维特根斯坦的上帝,(从文本可得出),确确实实实在,但不可言说,不可图式)”;同时,图像有独立于实在的意义(“图像通过图式形式表现它所表现的东西,而与图像本身为真或为假无关”;“图像所表现的是图像的意义”),实在作为逻辑空间中的一种可能性而被图像所图式(而不是作为必然的“定在”)(“图像表示逻辑空间中的一种可能状况”),同时,“图像的真或假在于它的意义与实在符合或者不符合”,“但从图像自身看不出它的真假”,“没有先天为真的图像”,可被归纳为“意义的独立性”、“真假的客观性”。

然后,借助图像理论,我们就可以“自己制造事态的图像”,当然,前提是我们不能违犯逻辑。“在语言中不能表现任何“违反逻辑”的东西,就像在几何学中不能用坐标来表现违反空间规律的图形,或者给出一个并不存在的点的坐标一样”。在语言这个图像系统里面,通过记号元素的“符号化”使用我们构造出复杂的含表达式的“命题”,但意义在命题之外,“无需向我们解释我们就理解命题记号的意义”,“当我理解一个命题,我就知道它所表达的情况,而且无需向我解释其意义,我就理解这个命题”。命题自身构成其意义的表达:命题显示其意义。命题显示当它为真时事情是怎样的,而且宣称事情就是这样的。

三、“世界是我的世界”的伦理意味

维特根斯坦运用最简单、自明不与经验冲突的规则构造的语言世界,清除了由于对语言的误用而导致的含混不清、无法(正确)思考的部分,诚然是一种天才的构想,但毕竟仍是将语言与一种无心理学成分的符号系统对应起来,而未深入到日常(道德)言语的层面,因而只算是针对传统伦理学的一个暗示。

在这个由逻辑和记号构造的“世界”里,传统伦理学的成分并无法被安置下来;我-语言-世界的同一性实则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唯我论视之。因为这里的“我”,并非存在论意义上的活生生的主体性的“我”,而是一个纯粹的符号――“世界和人生是一回事”“我是我的世界”“世界是我的世界:这表现在语言(我所唯一理解的语言)的界限就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我”不能承当任何伦理性的意味,因为伦理性的东西是超验的。真正的那个主体,是“不能谈论的”,“主体不属于世界,然而他是世界的一个界限”。

篇7

关键词:职业能力观;专项能力观;关键能力观;整合能力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28-02

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单从字面上来理解,职业能力是指个体胜任职业的能力,是在完成要处理的任务时所需要的主观能力。职业能力观是人们关于“职业能力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基本看法。职业能力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形态的转变而转变,劳动者所面临的劳动对象、生产方式、劳动和生存环境等方面不断地改变,职业能力观也处在巨大的变化中。不同历史阶段的人们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彰显出职业能力观的演变遵循着一定的逻辑。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几次世界重大改革的发生和发展,不同国家对职业能力的认识基本遵循了一个共同的发展线索,即从“专项能力”到“关键能力”再到“整合能力”的发展。

一、专项能力观

专项能力早在学徒制时期,就已经有所体现。学徒需要最大程度地掌握一项技艺,并有着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革命使得社会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制造业开始以“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为发展的主要特征,这就要求每一个工人具备专业化、技能高、操作性强的能力。他们必须能够娴熟地掌握本岗位所需的技能和技巧,熟练驾驭本职工作。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了以操作技能的培养为主的专项能力观。20世纪7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开发了针对职业岗位规范进行就业技能培训的MES模块课程组合方案,通过对该职业或岗位应完成的全部工作进行分解,划分为工作体系的基本单位——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单项的知识和技能,即一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包括完成相应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六类基本知识,通过模块单元灵活组合的学习,使受训者获得社会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一种实际技能。MES课程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将模块化应用到职业教育当中,它的课程体系严密,描述精确。美国的职业教育向来重视能力培养,其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是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能力本位的教育(CBE)是广泛应用了DACUM课程开发方法、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模式。它是在职业目标分析的基础上,以教育专家为主、吸收企业家与技术专家参加共同制定出模块式的教学大纲,再根据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要求制定出学生个人的学习计划。CBE课程在理论知识方面,以够用为度,强调学习结果,它以学生在岗位上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操作能力来测评职业能力。根据“能力观”来确定能力标准,再将制订的能力标准转换为相应的课程,以职业能力图表所列的各项能力从易到难来安排教学。这种以能力而不是以学科或学术知识体系为教学基础的职教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来制订教学计划的做法,有利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专项能力观在面对学徒和技术工人这样的技术性强的职业培训上,依然具有很高的效率和价值。

二、关键能力观

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带来了市场的多变性以及产品品种和过程的多样性,使“少品种大批量”的传统泰勒式生产模式向“小批量多品种”的精益生产模式逐渐转变,同时也引起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极大变化。一方面,不断加速的技术进步使得知识技能的半衰期急剧缩短,加速了具体职业知识技能的老化,这就需在职位间频繁地流动,需要不断适应和挑战新的职业或者岗位。劳动者只有具备一种不易被淘汰的、在不同的知识之间能够相互转换的通用的职业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在岗位之间的不断流转。然而,在MES中,职业能力等同于操作技能,即只关注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的训练,而过度分解工作体系,容易忽视整体性和联系性,它还是停留在操作层面的能力培养。CBE课程实质上也是用实际的操作技能来测评职业能力。可见,专项能力观,是把能力看作是一系列孤立的行为,再将这个行为分解为一系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它忽视了在真实的职业中,影响人们操作行为的众多复杂因素。这种将单项能力机械地组合成综合能力的方式由于没有明确能力组合方式与工作过程间的关系,难以培养出学生弹性的职业能力,这显然不能适应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所提出的要求。因此,“关键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关键能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初。德国的梅腾斯在报告《职业适应性研究概览》中第一次使用了“关键能力”的概念,后又对“关键能力”的概念进行了论述。指出“关键能力”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作出判断选择的能力;更胜于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各种变化的能力,包括基本能力、水平迁移能力、拓展能力和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能力。关键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为完成今后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获得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以及具有不断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因此其职业能力不仅是外显的,而且也包括内隐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作为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在面对职业或者劳动组织的变化时,都依然存在的。

篇8

网络传媒更多的是依靠技术支撑,这就决定了网络传媒的编辑不可能是绝对的、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改革,一些落后的编段将要被淘汰,一些新的编段不断的更替旧的编段。网络新闻的编辑不是单一的,网络新闻编辑活动要和社会活动具有广泛的联系,跟社会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他传播媒介都有很大的联系,网络编辑在不同的阶段含有不同的科学技术和技能方法。

网络新闻编辑必须有理论指导,同时还要遵循实践当中的经验,是融理性思维和技术特性为一体的编辑活动。网络的编辑流程优先对网络新闻作品进行选择优化、加工创造、完成美化、媒体结合、扩散传播,这是网络流程过程分类。从网络编辑过程来看,可以分为网络新闻页面设计、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网络新闻专题策划、网络新闻评论特点等。在网络编辑活动当中,网络编辑一直坚持的是开发开发原型作品,要最大限度的组合、优化成为可以向公众传播的新闻成品。网络的新闻编辑活动是有序的,它要按照客观规律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工作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编辑过程。在有序的编辑过程当中有几个环节需要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范进行一环扣一环地相互约束,吧整个网络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完成网络编辑活动规定的各项任务。

网络新闻媒体制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分为有计划调研、选题、脚本设计、组织素材、加工集成、后期服务等。在新闻的制作过程当中选题和审读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选题是新闻制作的向导,审读是新闻制作的优化作用。网络制作过程的有序的程序是新闻编辑顺利进行的保障,可以让新闻编辑工作顺利进行和有效的实现目标。网络新闻在编制过程当中要超过文本的结构,在新闻的编辑过程当中需要有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等,网络新闻需要根据网民意愿来制作,需要制作非线性链接,而且还要不受网民的地点点击,根据网民自己想看的内容去看。

1.3 新时代网络新闻的交互式特性

网络新闻的编辑活动技术超越了传统的印刷时代,向着网络科技时展。现代科技当中的由于电脑的容量大、信息多、检索方便等原因,网络新闻正在慢慢代替传统的纸质新闻,网络新闻的编辑活动的选择性大大增加了,让编辑活动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网络新闻的编辑也在不断的加快,在以前网络新闻不成熟的时候需要作出大量的工作,现在做到了及时播出。传统的媒体编辑活动都是单向式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媒体的编辑活动由单向式的转变为双向式,这样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网络新闻要做到改编作品随时补充新闻的信息和资料,把多余的文字删除,让编辑活动更加灵活互动,由以前的静态变为了动态新闻。

2.1 传播时效规律

网络新闻要具有时效性和价值的优化,新闻编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在不同的编辑价值观指导下,编辑者对新闻编辑活动会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对新闻稿件会存在不同的评价和取舍。新闻编辑活动的价值观基本要素是角色认定、社会规范认识、价值选择等。在现代的网络时代,传统的新闻价值体系发生了变更,尤其是及时性和全时化之间的关系处理,网络新闻的全时化和新闻自身发展规律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新闻的理念是及时性是对新闻报道追踪新闻事实的速率质量的保证,新闻在人们的角度来理解就是对最近发生事情的报道。网络新闻的发展把新闻的定时性拓展成了及时性,让新闻的时效性更加先进,网络新闻要求的时效性对网络新闻的编辑活动要求更高,要求网络新闻编辑价值观与时俱进。

网络化的发展给传统新闻编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新闻从时间到空间、主题到客体都发生了交互化、立体化和技术化的复合式改革。传统的新闻也把握好了这次改革的机会,充分的利用了网络技术发展原有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利用网络的方便借助网络来发展自己。网络版新闻是把传统新闻和网络技术融合起来打造出的新产品,满足了广大群众的需求。网络新闻在新时代的发展情况下,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新闻的编辑人员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作为背景。网络新闻具有双向或多向夸领域交融,需要多向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编辑活动,这就要求编辑主题的网络新闻编辑部在是一个单纯的网络编辑人员,需要集新闻写作、编辑和制作为一体的的结合。在现代的网络编辑活动当中,要以网络传播技术的交融点为基础,构建一个复合型网络新闻编辑主体,这是新时代下网络编辑的一个重要规律。

2.3 及时性互动规律

在网络新闻的编辑当中,从网络新闻的整体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整个编辑过程是动态的、及时性的。网络新闻在进行编辑的时候,编者要根据作者和网民的反馈意见进行调整。作者和网民的反馈的信息成为新的编辑的起点,这样可以让编辑过程一直向前发展。在这种动态的编辑过程当中,网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编辑过程当中要及时与网民、作者进行信息的沟通在编辑过程当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网络新闻当中,作者和网民的反馈信息是网络出版的重要信息来源,在网络编辑过程当中要及时获取网民和作者的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网络编辑的计划,提出新的编辑方案,让网络新闻及时更新。

3.结语

网络新闻编辑活动在文化创造和传播过程当中,网络新的价值判断和新闻的规范是要和社会相统一的,要符合社会变化规律这是网络编辑的基本规律。网络新闻的核心环节就是选择题材进行加工,需要编辑者进行各种的具体的、特殊的编辑活动,网络新闻的编辑需要各种不同的原则、方法、手段和因素,这是一项复杂的编辑过程,需要现在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的成品。

参考文献

[1]贾军.浅析网络新闻标题的编辑特点[J].西部广播电视,2013,15(133):421-422.

[2]裴永刚.网络新闻编辑对新闻的发掘途径探析[J].编辑之友,2013,5(18):144-146.

篇9

引言

作为以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为主体的网络技术带给了企业经济前所未有的重创。如何利用网络发展企业市场成为市场营销的重中之重,如何高效转变网络技术与充实市场活动,就已经发展成为当代所有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营销环境新特点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以往的市场营销的环境已经被彻底颠覆,营销手段和决策收到很大的冲击。除此以外,作为现代化主要发展的网络经济,在一定意义上重整了企业所具备的优势,对于营销方面进行了改变,以上的各个方面的变化就是新时期社会营销趋势裙需要的。营销环境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下面两点。

(一)市场范围的拓展

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组合成了市场的范围,对于时间角度的来说,作为一种虚拟的电子市场,有着较大的优势,相对于实体营业店而说,网络空间有着开放性的特征,不会存在时间的局限性,作为商家可以全天营业。对于空间角度而说。作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手段,空间营销的开发,能够大力的推动消费产业,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就例如淘宝网站一样,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作为新时代的企业,就应该及时利用网络经济时代,将商品的贸易推向世界。

(二)支付与交易手段多样化

当今时代用储蓄卡、智能卡、电子现金、信用卡等都可支付网购款项,是十分便捷的,也体现了新型支付方法在电子化的基础上,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更是体现了政府对于当今市场经济的重要程度。

二、促使营销转变的有效措施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给环境市场营销带来的重要的冲击,如何在发展的长河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当代企业的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这时就要求我们要有转变营销理念的想法,积极创新,把通信技术和现代高科技结合起来进行多种形式的营销。

1.丰富营销方法

网络经济的新特点,决定了市场经济营销手段也应该更加丰富与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只有使营销的方式更加丰富和具有多元化,这样才能带动企业的发展,具有网络经济的创新特点,满足好众多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推动企业进行快速的发展。

第一方面:只有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及时的发展出创新的科技产品,消费带动发展,只有不断的将消费者的需求情况与自己所创新的产品相结合,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于企业的要求。同时,我们这也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一,可以运用快速制造系统,才能将需求和生产趋于融合。二,与消费者成为朋友,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让他们帮助参与到新产品的制作上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消费者想要的。

第二方面:对于产品的定价问题,一般来说对于消费者而说,对于东西的需求首先会了解产品的价钱方面,如何测试产品定价,提高产品的市场接受度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售价的高低就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于产品优劣汰的定义。所以要想推广产品并为消费者所接受,首先就必须对产品的价格进行测试,通过考虑制作成本、消费者的购买力自己综合因素,最终制作出一个合理的价格作为产品的售价。只有这样进行科学的推断和规划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产品的使用,提高产品的销售量,使其企业的成本降低,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从总体上说,对企业创新产品进行测试价格,是有众多好处的,不仅仅可以确定合适的售价,还可以实惠消费者,给企业的发展运行进行利润资金支持。

2.扩大网络营销途径

网络经济的出现彻底的改变社会商业发展的趋势,不仅仅为企业市场销售提供丰富的途径,还使其企业生产的新型产品更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咯销售的效果。当然,在企业销售管理中,作为销售人员应该更加积极的宣传新产品的出世,以达到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范围。

(1)引擎搜索方式的营销:在高科技运行的时代,搜索引擎成为了营销模式最新起步的,一般的情况下,到我们真正所需要某一种产品时,会习惯性的在网络上进行搜索,但是在关键词搜索的时代,网络上会出现很大大量的信息,从消费者如同大海捞针一样的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这样的搜索在真正意义上是非常费事的。所以有些企业就明白了这一点,为了对企业进行较好的推广和宣传,开始对于点击率进行收费,点击率决定收费。这种创新的营销手段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企业的精细度。

(2)微博营销的方式:在信息化的时代,随着通讯传播手段的进步,营销方式也不断得到发展起来,其中,微博传播的使用尤为明显起来,微博一种时效性强、广泛使用、影响力大的媒介。企业和单位可以借助这一媒介和消费者进行互动,分享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微博的运用非常广泛和重要。所以作为现代营销人员要积极推动自己的产品,微博具有快速,传播范围大,推动作用强的优势。

篇10

关键词:公共治理;环境法;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2)06-0065-04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促进全社会的集体行動。以前的研究大多关注从国家与市场两个维度来探索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在国家和市场非此即彼的制度安排中,虽然环境管理的主体从单一政府扩展到了政府授权的社会公共组织,环境管理的手段也从单一的“命令一控制”模式向市场化模式过渡,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公共权力自上而下单向度的运作模式和官僚体制的弊端。这种从国家和市场两个维度解决问题的思路,忽视了社会自组织网络的基础性作用。传统环境法研究范式的不足集中表现在该范式指导或影响下的环境法律实践中暴露出公众参与不足、执法不力、司法薄弱等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公共治理与环境法的融合,并以此推进环境法研究范式的转换。

一、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对环境法研究范式的反思

在工业社会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由于人类过度的掠夺自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与经济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之一。对于如何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大多数学者关注以下两种思路,即或者通过市场机制或者通过政府管制来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和环境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但是,无论是市场化路径还是政府管制路径都存在失灵现象。

其一,市场机制通过产权私有化制度因应环境危机困难重重。市场化路径主张利用产权制度解决环境的外部性和环境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史密斯认为:“无论是对公共财产资源所做的经济分析还是哈丁关于公地悲剧的论述,都说明通过创立一种旨在终止公共财产权的私有财产权制度是唯一方法。”科斯在《经济学上的灯塔》一文中认为,英国从17世纪开始,灯塔一直是由私人提供,并且不存在不充分供给的情况,政府的作用仅限于灯塔产权的确定与行使方面。德姆塞茨在《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一文中提出公共物品的私人联合供给方案,认为如果有排除非购买者的能力,私人供给者可以有效率地生产公共物品。布坎南提出了俱乐部理论,利用俱乐部产权制度来解决由于使用者之间的交易费用所带来的拥挤现象,这类公共物品因此被称为“俱乐部物品”。无论是科斯定理提出的解决外部性的办法还是德姆塞茨提出的公共物品的联合供给以及布坎南的俱乐部供给方式,都建立在一个产权明晰、信息对称而且交易成本可行的市场基础之上。然而,在环境经济实践中,严格的产权界定与安排和完全通过产权安排来解决有关环境的外部不经济问题,至少在目前还难以达到,因为市场无力克服诸多技术性难题。

其二,依靠政府管制解决环境问题是现代政府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政府管制也存在失灵的问题。要运用国家公权力来改变公地悲剧,形成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均衡,必须是建立在公共管理机构完全掌握信息、监管有力到位、制裁可靠有效以及成本费用为零等这些假设的基础上的。“没有准确可靠的信息,中央机构可能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其中包括主观确定资源负载能力,罚金太高或太低,制裁了合作的牧人或放过了背叛者等。”而且,公共选择理论否定了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利他性假设,认为政府自身也是追逐私利的理性经济人,在制定和执行环境公共政策时,很易被利益集团所俘虏或者寻租,从而导致公共目的落空。正如卢基扬契可夫所指出:“中央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消耗巨大。这种体系很快失去平衡,因为它的职能与可持续发展、生物圈、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自我调节与自我平衡的基本原则不相适应。中央集权管理体制同样表现出比市场经济体制耗用更多的资源。……这就不能确保社会、经济和生态财富的增长,同时,这还加剧了环境负荷即阻碍了现实的社会福利的增长。”

二、可持续治理:环境法研究范式转换的理论基础

如前所述,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同时存在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超越环境治理中国家和市场非此即彼的二元论逻辑,寻求一种新的治理方式来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公共治理理论作为公共管理学的新近成果,强调多中心治理,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和开放型的公共管理,充分利用市场、政府和社会的优势而避其不利,在上下平等协商的互動中实现公共目标。笔者尝试将公共治理引入环境法研究,提出可持续治理作为环境法研究范式转换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治理的内涵

“公共治理”由“治理”和“公共”两个词合成。“治理”长期以来一直与“统治”交叉使用,主要用于与国家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動和政治活動中。自20世纪90年代治理理论兴起以来,“治理”便被赋予不同于“统治”的特有内涵。治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罗西瑙认为“治理是由共同的目标所支持的,这个目标未必出自合法的以及正式规定的职责,而且它也不一定需要依靠强制力量克服挑战而使别人服从”。罗兹认为“治理意味着民间和公共机构关系的转变,既是一个新的统治过程,又是一个改变统治规则的条件,甚至是一种借由社会来统治的新方法”。我国学者俞可平认为,“治理”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動,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罗兹依据治理的目标不同,将治理分为作为最小国家的治理、作为公司的治理、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作为善治的治理、作为社会——控制论系统的治理、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

“公共治理”中的“公共”一词将“公共性”融入治理理论,使公共治理成为公域之治的一种模式。公共治理的公共性主要指以下几方面:第一,公共治理主体的公共性。政府、社会公共组织以及私人团体等共同构成公共治理网络。公共治理网络具有民主、自由的品格,可以使各利益主体之间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促成集体行動。第二,公共治理价值观的公共性。公共治理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平等、正义、公平、民主、伦理以及责任心等方面,注重在民主政治理念上去实现公众的高度参与、社会公平以及承担为公众谋求福利的责任。第三,公共治理目标的公共性。公共治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即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公共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无疑它们均具有鲜明的公共性。公共问题是公共治理的逻辑起点。同时,由于对公共事务的治理,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公共事务、公共问题和公共利益的公共性共同促成了公共治理公共性。

综上对“治理”和“公共”的分析,公共治理是指在由公共或者私人机构以及个人所组成的治理网络的基础上,在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下,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和开放的公共管理,致力于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各种方式的总和。

(二)可持续治理:公共治理与环境法的融合

环境法是因应环境问题而产生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法重要的目的价值。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存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背景下,公共治理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融合是环境法发展的要求和新趋势,笔者将两者的融合称为可持续治理。可持续治理将治理机制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可持续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可持续治理主体不仅包括传统的管理主体——国家及其授权行使公共权力的社会公共组织,还包括其他社会公共组织或者个人(如利益相关者)。各种治理主体在环境治理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平等参与治理过程,形成多元治理格局。其中,国家在公共治理中起“元治理”的作用,即为了避免公共治理失灵,国家在公共治理过程中被视为“同辈中的长者”。它虽不具有最高绝对权威,却承担着建立指导社会组织行为者行動的共同准则和确立有利于稳定主要行为主体的大方向和行为准则的重任。

第二,可持续治理的多维度性。可持续治理涉及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制度四个方面。其中,制度的可持续性是实现可持续治理目标的重要基础。在可持续性制度之下,采取协调行動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治理的多维度性,要求在治理环境公共事务时,尤其要注重制度建设的可持续性,在制度框架下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综合性的决策。

第三,可持续治理工具的多样性。可持续治理的工具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强制性工具、诱因性工具及能力建设性工具。强制性工具是政府运用公权力采取的措施,该类工具以法律强制力为执行保障,属于“命令一控制”性的管制工具。诱因性工具又分为激励性工具和压制性工具,通过激励性工具,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可以促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動;通过压制性工具,如限制贷款,可以减少环境负外部的发生。能力建设性工具是通过一些列措施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通过绿色教育或者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参与环保决策的能力。

第四,可持续治理的整合性。可持续治理的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是使政府政策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处境和行動相协调。可持续治理的持续性、多层次性及主体多元性等特征,要求治理主体在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时要有整体理念、发展眼光和协调意识。现代国家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朝向部门专业化发展,这虽然有利于对特定问题的处理,但是公共决策可能会欠缺长远考虑,并且单个部门的解决方案从长远来看可能是不充分或者有害的。可持续性要求政府决策要有长远眼光,要整合不同政府部门或者同一政府部门不同时期的政策,并且要改善政府和非政府部门的互動关系。

三、国家、市场、社会三维关系的构建:环境法研究范式转换的新思路

(一)国家、市场和社会在可持续治理中的关系

可持续治理理论强调国家、市场和社会在促成公共目标中的协同作用。同时,可持续治理强调平等协商,凡是能够通过市场和社会解决的公共问题,国家干预退居其次,即主张一种“先市场和社会调节,后国家干预”的模式。奥斯本和盖布勒对政府、私人(代表市场)和第三部门(代表社会)三者的优势及适用范围做了全面论述。

根据奥斯本和盖布勒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市场、社会和国家在可持续治理中的功能准确定位,从而正确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市场在可持续治理中的作用。市场在可持续治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市场可以通过价格机制调节供求关系,促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经济结构的形成。例如,通过能源价格的绿色化,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的发展。第二,市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公共服务的生产过程,分担政府的压力。如在公共服务民营化中建立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促进低碳经济项目的发展。第三,市场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污染物减排技术、节能技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第四,市场交易机制可以促进污染物减排的效率。例如通过排污权交易机制,可以实现减排资源的最优配置,降低企业的减排成本。

其次,社会在可持续治理中的作用。社会的自组织是社会自治和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环境保护和治理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多个领域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乃至全球采取共同行動。第三部门在发展社会事务、提高个人责任心、加强社区、提高对他人福利的责任心等方面非常有成效,可以说,其在开展社区节能服务、环保宣传和教育以及促进环境友好行動等方面具有市场和政府无可比拟的优势。

再次,国家在可持续治理中的作用。在明确了市场和社会的作用之后,我们对国家在可持续治理中的作用可以作如下定位:环境管制对于解决环境负外部性问题必不可少,同时,国家在实施管制措施时,要注重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对于市场和社会在环境治理方面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国家要为其作用的发挥提供制度条件。一方面,尽管市场在环境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个真实经济不可能是完全没有政府干预的“纯粹的市场”。正如萨缪尔森所言,“没有政府和没有市场的经济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经济”。那些使市场运作的机制(例如,定义和执行财产权利,以及管理合同执行的民法),都是必须有一个公共团体提供的公共产品。政府管制便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环境规制是一种可能增进交易机会的管制方式,因为他在原先产权不明显的地方创造出了可以交换的产权(通过污染排放的许可)。也就是说,在利用市场解决外部性问题时,首先需要拥有强制力的国家制定有关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强制性规定。例如,国家要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测制度、确立有法律约束力的污染物减排目标、污染物减排的基准年线、年度污染物排放总量以及配额的分配方案等等。另一方面,尽管社会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作用具有自愿性特点,但是也需要国家与社会主体之间建立良好的公私伙伴关系,为其发展提供制度激励和保障,如污染物排放信息披露制度。

(二)环境法研究范式的转换

环境法研究范式的转换应当以可持续治理为理论基础,着重于研究国家、市场和社会的互動模式,并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其一,从二元到多元。环境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表现,但是市场失灵并不是政府进行环境管制的充分条件,而且政府管制自身还会出现失灵现象。以往的研究多专注于政府环境管制的制度安排,对于如何通过发挥社会自组织网络的力量解决环境问题鲜有涉及。社会自组织网络植根于公民社会,对于纠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后的研究中,要突破政府和市场非此即彼的路径依赖,关注由政府、社会自组织、利益相关者等共同构成的可持续治理网络。探索多中心治理的进路,发挥国家元治理的作用,同时要协调好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其二,从单层到多层、从分散到一体。可持续治理具有多层次性和整合性。这要求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有统筹全局的发展眼光和全球视野。不仅要关注局部区域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还要关注政府间环境治理问题和全球环境治理问题。要将分散的能源、经济、社会及环境政策和法律,按照可持续治理的基本要求进行整合化和一体化。

其三,从管制到民主。从管制到民主的转变,其实质是从单向度的以“命令-控制”为主的国家管理模式转变为民主化、市场化的双向度的公共治理模式。研究视角从单一的政府管制转变到社会控制和市场调控,从关注政府到关注政府、市场和社会在可持续治理中的功能和定位,从政府(管理者)与社会(被管理者)的对立到政府与社会的互動,从自上而下的命令到民主参与和平协商等。

其四,从硬法之治到软法硬法相结合。公共治理并不仅仅依赖于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硬法(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法规),而更多的依赖于软法(如政法惯例、公共政策、自律规范等)。软法以不同于硬法的方式体现法律的评价、指示、预测、惩罚等基本法律功能;软法可以弥补硬法不足,推動公法结构的均衡化;软法有助于强化法律的正当性,提高法律实效;软法能够降低法治与社会发展的成本;软法能够促成公共治理模式的兴起,推进民主政治进程。生态领域的软法对于促进环境问题的民间自治以及促进环境政策法律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作用。以后的研究中要关注生态领域中的软法之治,注重软法机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篇11

网络编码实际上是将路由和编码的信息进行相互交换的方式。传统路由主要是实现信息的存储和转发,网络编码则能够接收到几个不同的数据组,然后将其融合编码信息,增大传输信息的数量,从而能大大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结束了传统中认为独立比特不可压缩的理论。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有限域中的运算,将接收到的几个不同的数据组,在网络不同的结点中进行重新编码组合,然后将编码过的数据以多播的形式转发给各个目的结点,并由目的结点对其解码还原,得到原始数据,这样就实现了通信。网络编码的主要优势是提高了网络通信的系统性能,提高通信效率,这是因为网络编码增大了每次传输的数据量,减少了传输数据的次数,从而能够很好地提高网络通信的性能,不仅增加了网络数据的吞吐量,也提高了宽带的利用效率,还能平衡各网络目的结点之间的负载能力。在当前人们越来越依赖无线通信技术的的背景下,网络编码对提高网络安全、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技术研究

网络编码在网络数据通信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其理论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都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一些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都展开了对网络编码的研究,并且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2.1网络协议结构

当前网络编码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部分还是在网络层方面,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有机结合,是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结构研究的重要方面。有一部分研究已经深入到网络编码如何有效结合协议结构中其他协议层,例如网络编码与MAC层协议或者与传送层TCP协议等等的结合问题。因为网络编码的特性与传统网络数据通信的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为了不更改已普遍应用的传统网络协议,将网络编码与其融合将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例如,它们之间的兼容性、网络编码对网络协议结构是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后来研究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研究基于网络编码的网络协议结构提供了框架性借鉴,使得网络编码能够与传统的网络协议有机融合,提高网络通信性能。

2.2数据传送模型

网络编码具有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将数据智能化处理,这主要是通过对编码策略的设计来实现,而码构造算法是编码策略设计的基础。码构造算法主要是针对网络中间结点的编码方式,它需要保证目的结点能够有效识别出传递的编码信息并进行正确解码。所以码构造算法包含了编码和解码两个内容,并且要求其算法复杂程度低,易于实施应用。码构造算法主要有三种:代数型、线性型、随机型。线性网络编码能将中间结点接受的各路信息进行线性组合,这种编码运算较简单,所以得到了普遍应用。

2.3路由协议

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网络数据的传递效率和性能,它是能够将网络编码应用到实际中的重要基础,而且将路由协议与网络编码进行更高层次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可以为以后开发新的网络提供借鉴和指导。基于网络编码的路由协议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独立路由协议和编码感知的路由协议,它们主要的不同点是路由协议产生的过程中能否主动编码,也就是说路由协议是否能够提高编码的利用效率。

2.4数据传输性能保障机制

实际应用中,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数据传输的突然性和网络拓扑结构不稳定都可能导致数据传输出现不稳定的状况,例如造成数据丢失或者传输延迟等。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传输技术的开发应该结合实际的网络环境,研究出能确保数据正确传输的保障机制和编码策略,尤其需要尽可能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和保证数据可靠传输。所以,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通信中,利用QoS保证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已研究出来几个解决方案,比如建立数据延迟时间的模型,从模型中找出延迟的解决方案;利用多速率编码器来分析各路中传输速率不同的数据,从而减小数据在编码器中的传输时间。

3结语

篇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与信息技术发起了一场网络革命,使得企业经营活动网络化,促进经济全球化,同时也将国际贸易带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这种贸易的网络化趋势,打破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大大推动了贸易的信息化发展,推进了贸易方式的不断创新,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是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这种网络化的贸易方式具有很多优势,如成本低、快速、无纸化交易、便捷等。

    在网络和知识经济时代,国内国际界限越来越不鲜明,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出口大国,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把握网络与信息技术特性与发展趋势,加速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为我国经济和贸易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拓展新的增长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全方位的服务,已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方式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变化,这对国内经济贸易发展方式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本文首先对国际贸易网络化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国际贸易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然后分析了网络对比国际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应对国际贸易网络化趋势的建议措施。

    国际贸易网络化的原因

    国际贸易网络化是指在互联网络上进行的国际贸易行为(刘江兵,2010),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贸易形态,实质上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中,一般需要通过外部宣传或者是提升自身知名度来进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易,在双方洽谈、签订合同后,然后进行现金和货物的交易,即完成整体交易过程。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断增加,这就克服了以往国际贸易中信息获取难的约束。对于知名度较小的企业而言,可以让更多的客户更快地了解产品的信息;同时也相对削弱了国际知名企业的垄断地位。

    在新产品的国际贸易中,企业一般都会考虑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这些效应在整个交易过程中都是不可忽略的。对于当今这样的国际贸易新体系下,大国的贸易条件正在日益恶化,导致大国会不断地压低商品的国际贸易价格,降低产出价值,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损耗,同时通过网络寻找多样化的营销渠道,增大其国际贸易利益。对于欠发达的国家而言,可以在新技术中获得更大经济增长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获得的利益不断向全世界扩散,同时其产业结构也会逐步地向人力资本密集度更高或者资本密集度更高的方向迁移。由此可见各国之间贸易条件在不断进行动态调整,此时发达国家又不遗余力给予有效支持,这样就必然促进网络贸易的形成。

    如今各国不断地实施大型科技发展计划,这些研究开发不仅会刺激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机会,而且都会带来许多科技副产品,带动诸多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突出,生产管理、跨国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以及市场经营运作急需更高效率的通信系统来支持完成。随着电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融洽,计算机联网、电子商务、数字业务网和通信网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需求,这不仅改变了经济发展的外部技术环境,而且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提供了高速便捷的网络环境。

    国际贸易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呈现出最为主要的特征是贸易自由化、地区一体化,科技研发与生产过程的整合,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与市场的整合,信息与结算的全球化,产品与服务的全球化。对于国际化经营的跨国公司而言,在此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演变成世界经济结构的主体。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和推动下,跨国公司不断呈现出经营多元化、决策全球化、生产国际化、交易内部化的特征。为了能满足世界范围内的签单与备货、研发与生产、配送与结算、总部与分部等高效率高准确性的异地操作需求,网络与信息技术也需要不断地完善、更加强化功能、高度智能化。

    以当今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应用水平也相当地高,在相关的服务贸易领域也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美国,与信息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部门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达80%,在新增就业岗位中,90%来自与信息相关的行业。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其信息化水平都非常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然而,今后国际贸易的必然发展趋势是电子商务,这主要是电子商务具有信息量大、储存时间长、价格低廉、客户众多、传递速度快、大大减少了商业环节的优势,这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我们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速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必将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网络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诸多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内部与外部结合、直接与间接并存、方法与手段协调、内容与方式互动的综合影响方式。另外,也产生新贸易方式和新的概念,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的商务洽谈与签约、交易与结算效率与成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物流调度的效率也更高了,市场信息收集渠道更广更全面、寻找合作伙伴更便捷。本文作者认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更具体地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提供更为便捷实用的国际贸易手段

    首先,以互联网为基础所建立的网络化国际贸易电子平台,消除了时空差距,突破了国家和地区界限,使传统的地球概念变成了“地球村”理念,把整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信息在互联网上畅通无阻。在整个网络上,实现了不分国家、民族、种族、职业和社会地位之间的自由交流,沟通信息,大大减小了人们对空间的依附性。其次,网络超越了时间的约束,使得贸易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为信息传输、经济往来缩短了时间跨度,减少了时间因素的制约。最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为贸易公司提供了对市场变化发展高度灵敏的实时观察手段,对信息进行实时的收集、处理和应用,大大加快了贸易节奏。因此,买卖双方在这样一个高速快捷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易时,买卖双方可以不用当面进行洽谈,就能实现和完成供货与结算等国际贸易活动,有效促进国际贸易流程的变革,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

    (二)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在这个没有界限的信息网络上,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显着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主要是减少了采购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在实际交易过程中,从顾客输入定单到拿到销售商店出据的电子收据为止,全过程只需要大约5-20秒钟,十分省事、省时。企业管理者可以获取跨层次、跨地区的多方位信息,能较早地发现问题,进而有效地避免发生重大经济损失,同时还可以减少内部管理环节,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网络可以使企业实时掌握国际市场价格动态,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有利于更快地找到理想的合作商,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同时通过互联网还可以认识到国际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完善产品质量。

    由于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免费资源,在复杂的建筑设计和工艺流程等工作中,通过利用这些资源来辅助设计,然后再通过计算机网上模拟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不仅可以缩短生产设计的周期,减少工作量,而且还通过模拟来发现问题,进一步优化生产设计,减少或杜绝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于某一个产品技术开发,生产流程、设备装置等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将信息传达给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多个专业专家,联合攻关,不仅减少了专家们亲临现场的相关费用,更有利于快速解决疑难问题,节约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加快国际贸易的发展

    在高速高效的网络平台上,国际贸易进程被大大加快,且销售渠道也多样化,营销活动更加频繁有效,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电子商业系统使现有的商业文件传递速度提高了81%,这意味着直接消除了贸易活动的空间距离和时间约束。一方面,信息收集的互动性(黄蕾,2010),让买卖双方的交易环节更加明晰,带来了沟通上的便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式双向交流,充分体现了网络的“空间变平面”作用。另一方面,网络的信息共享性,可以将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客户,同时它的平铺性又体现了其对一传递特色,可以将更多的信息传递给产品的关注者,进行更加畅通的对一网络沟通。随着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有利于加强国际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竞争性,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

    国际贸易网络化的变革和创新

    如上所述,国际贸易网络化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并且在这趋势下给贸易带来诸多益处和变化,然而如何积极发展利用以网络为媒介的贸易是我国必然要面临的问题。根据近年来我国网络贸易的现状来看,要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务之急是要在我国大力发展网络经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从目前看,我国外贸全面实现电子商务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网络贸易法律法规的制订,为网络经济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江恩志,2010)。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中,并没有将个人的信用行为进行终生记录,这使得在进行网络交易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欺诈行为,对整体的网络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法律法规上,现行的许多贸易法规并不适于网络贸易方式,因此需有针对性地依据网络管理、金融结算、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等问题制定相应的法律,予以严格、有力的社会监督,促进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网络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篇13

【关键词】 网络信息编辑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高职学校

在网络信息编辑教学体系的建设中,如何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网络信息编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加强学生的网络信息编辑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网络信息进行编辑,这已经成为现阶段网络信息编辑教学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职业学校现阶段网络信息编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网络信息编辑基本知识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校内网络信息编辑教学实验内容较为单调,一般主要是围绕基本业务网络信息编辑核算等网络信息编辑的基本工作方面的设计,而对于现阶段企业或其他机构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网络信息收集、网络信息处理、网络信息编辑和网络信息检查等网络信息编辑管理内容方面的实验内容却很少涉及,造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工作内容不熟悉,对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造成有失全面的严重影响。

2、现阶段校外网络信息编辑实习收效不佳。在网络信息编辑学习中,学校大多采用组织学生到校外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实习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但是,由于学校普遍对实习教学环节疏于管理,造成学生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3、学生对网络信息编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网络信息编辑学生实习点多面广,学校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统一或集中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工作也无法得到学校老师的有效指导,影响其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与提高,实习效果差强人意。再次,学校的网络信息编辑教学偏重于理论传授,在实习的时间安排上较为有限,不能进行全面的实习指导,学生不能及时消化书本上的东西,也不能及时进行实践演练,长期下去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不利。

1、网络信息编辑理论与实践教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应该在加强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网络信息编辑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各个方面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例如在教学中,对于网络稿件和网络多媒体资源进行采集、筛选、整合、改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其重难点,做好信息资源文案策划和编写等工作,以提高网络信息编辑处理的效率。

2、网络信息编辑基本素质的培养。首先,学校应该完善课程设计,针对网络信息编辑学年级和学生水平的不同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例如在低年级的学生应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网络信息编辑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帮助学生更多地掌握网络信息编辑基础知识。其次,还要适当增加其他学科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网络信息编辑应用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编辑处理知识,为学生的网络信息编辑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网络信息编辑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应根据网络信息编辑的特点,积极整合现有的实验室资源,构建校级基础实验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实验平台,以保证的网络信息编辑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同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多与企业和其他机构合作,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联合办学等新路,开拓创新,解决职业学校自身难以解决的瓶颈问题,以满足专业教学的实践要求,为网络信息编辑学生的实践提供更好的保障。

1、网络信息编辑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也需要有所不同。教师在课前将课上的知识进行梳理,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只有一些比较复杂、难以理解的知识才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同时,因为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要有针对性和特殊性,不能仅仅从网上下载公共课件来作为教学手段使用。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方便学生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同时,教师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将一些机械、公式推导的知识例如数学中的定理推导解释用多媒体方式展现出来,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

2、网络信息编辑教学要有互动性。虽然先进的教学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让教师在课堂不用向以往那么辛苦。但是教师仍然不能忽略和学生的交流,要注意学生课上的动态,而不是点击PPT放映就可以了。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单方面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双向的知识获取和理解的过程。即便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还是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有机会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如,在进行网络信息编辑教学的时候,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放了一段相关的视频,视频播放完毕之后要询问学生的想法和见解,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网络信息编辑的教学中,职业学校应该正视存在问题,积极面对不足,加大网络信息编辑资源整合力度,树立明确的目标定位,加强学生网络信息编辑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职业学校网络信息编辑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网络信息编辑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 考 文 献

[1]吴传淑.网络信息编辑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与实践[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4,(5).

篇14

【关键词】网络环境;计算机教学;改变

21世纪,信息产业革命拉开序幕,随着网络的发展,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与生活。网络教学作为新生事物,以先进的理念作指导,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及老师的指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增强师生交流与协作研究,优化教学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一、中学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教学

就目前情况,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以课堂上老师的教授为主,学生们的真正动手操作能力少之又少,计算机课堂本属于特殊性教学,而这种特珠性,实际操作能力却得不到体现。死记硬背依旧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因此,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毫无兴趣可言,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老师的教学质量,还满足不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Word授课时,让学生一味的靠书本上的知识去吸收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内容,短时间内,学生们会记住老师讲述的内容,时间一长,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所剩无几,计算机本属于操作性学科,理论与实践应相结合,才能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计算机课堂教学脱离网络

我国的大多数学校中,计算机课堂中根本没有网络资源这一项内容,这是学校的硬件教学缺失,也是落后的教学意识,这也表明学校对中学计算机教学课程的不重视,或者担心中学生在网络教学的环境下控住不住好奇心,沉迷网络游戏,产生不必要的消极影响,例如学生的身心健康等。

在网络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无网络环境的计算机教学资源参与,会降低计算机应用的使用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而且,计算机教学很多的教学资源与素材都来自于计算机网络,这些资源可以帮助老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比如在网络上的图片,视频,还有一些文章等,都是丰富教学资源的来源。如PPT教学,在设计PPT时,需要影像、声音、图片、文字等内容大多来自与网络,如果没有网络,仅仅是依靠老师准备的那些素材,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中学计算机教学对网络教学内容的不重视,严重阻碍了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二、中学计算机教学网络环境下的思路改变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快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了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怎样利用网络所带来丰富的教学资源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每一位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主动思考的问题。计算机课程有着其学科的特殊性,主要针对于动手实践能力,计算机教学思路的改变在网络环境下是如何以围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都是以老师为中心,教学内容都是以老师的讲述为主,而教学思路的改革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们自主操作,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条件带来的便利性,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丰富的网络资源最大程度激发的自主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探索学习,不懂的地方老师在加以讲解,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中,也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要注意的是,网络资源固然丰富,但其特殊性,也有一定的弊端,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学的老师应该注意,在筛选教学内容时要认真负责,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对教学进度的完成起积极正面的作用。

(二)网络教学资源与中学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老师的角色也不再是单纯的授课,计算机考试也不再是单纯的笔试,而是与上机操作能力相结合的测试,更是对学生这一时期学习能力的检测,可了解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考察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无论是对基本功能的应用,还是基本知识的认可,在学习的同时难免会产生乏味的心理,如果将网络应用其中,就能够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处于一种新鲜状态,不会觉得无味。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背景下,充分掌握网络资源的特性,对丰富的资源应用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一些不良的网络信息影响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要建立健全、规范及统一标准的网络资源教育机构,用相同的标准去衡量规范资源信息库,对资源选取与应用进行严格审查;其次,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质量和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开发者与用户之间的联系,方便了解用户们的需求方向和程度;最后,用知识产权来对计算机的网络教学资源采取相应的法律保护,为网络教育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建设质量与安全性提供保证。

三、结语

信息时展的今天,没有网络,是不能完成中学计算机的教学目标,加之新课标的不断推进,网络环境在计算机教学应用中越来越重要,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模式,不仅提供了便利性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还有全新的教育思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熟悉的掌握了计算机技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十分明显。在不断地探索创新中,计算机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进,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自主操作,自主学习,为今后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网络环境会给计算机教学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影响。

参考文献:

[1]向茜,孔德相.网络环境下中学计算机教学思路的改变[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