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41: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水利工程的投资逻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引言
电子招投标是以数据电文为主要载体,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对招投标业务进行重组,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网上招投标、评标、监督检查等一系列业务操作,高效、规范、安全、低成本的招投标管理。水利工程投资,不仅在工程建设投资,而且还将保护区域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建设和搬迁的居民,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水土流失控制,优化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纳入防洪综合考虑。对于社会公共水利工程,国家资金的投资来源,重点是国民经济的投资效益。对水电、水利、供水等工程项目,其投资来源一般是业主自筹,利用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重点投资于国家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投资的财务效益,分析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综合性水利工程一般具有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等多项功能。对于水利工程来讲,如果财务效益好,而国民经济效益不好的项目,一般都是不予考虑的,也就是说,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方案比选时,站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选择,水利工程总投资费用最小的项目才是最优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我们关注的是在满足各项功能,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利用价值工程、多方案比选等经济评价方法来选择最优的方案来进行设计,这是整个投资控制过程中要把好的第一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耗资巨大,数以千万计,关系民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利工程通常与地质、水文、气象、环境等自然条件密切,施工技术复杂,施工周期长,使得水利工程投资难以控制和掌握。因此,对水利投资的有效控制对建筑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2 、工程电子招投标的优势
2.1 电子招投标规范了工程的建设
在招投标过程中采用电子化操作的招标系统可以实现网上招投标、招标公告、招标申请、电子标书提交、远程评估、成功的公示程序,每一环节紧密联系,实现了对招投标过程中各环节的全程控制。通过该系统的招标文件的内容,国家招标文件的示范文本模板自动根据招标文件的内容来生成,可以更规范的投标人的行为。招标企业的数据可以通过电子招投标制度和资格认证来保持统一,实现电子化,使招投标更规范的行为,欺诈被消除。
2.2 电子招投标系统安全性能大大提高,有利于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市场
由招标人向招标人指定的官方指定网站公布,邀请有资格的潜在投标人参加。该机构需要使用加密的锁在这个网站提交投标文件。所有的投标人在建立信息数据库后,通过招投标是唯一的在网上招投标申请和投标文件,并在网上运行过程中,提高信息的保密性,使投标过程更安全。与传统的投标人在业主或招标机构购买招标文件相比,电子招投标模式不能事先知道所有的投标单位,以防止串通投标。
2.3 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
运用网络技术,电子招投标可以在平台上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导致双方的招投标工作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对于投标人,电子投标系统可以是最及时的,准确地提供给投标人的投标信息,投标人在选择的时候,该项目的目标更方便,全面和详细的,该地区的问题不能再限制投标活动。同时专家重点审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评价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作出批准、审查和公告等步骤,缩短招投标工作的时间,进而使整个运行更为顺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4 电子招投标透明化
电子招投标相关论文的招投标方法,前者可以全过程的网络在线监督,对于招投标、监督部门可以自行选择的在线检查人员,始终提出质疑或暂停招投标工作,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有效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确保公共资金使用的安全。最后,管理部门对相应的管理可以在电子招投标平台进行规范和统一的管理。
3 、促进电子招投标发展的决策
3.1 逐步完善电子招投标系统的管理体制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家和地方对电子招投标行业的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制定电子工程招投标制度。优化电子招投标网络环境,加大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有效的病毒防护系统和应用服务器的安全体系,数据库服务器主机系统的安全性,通过防火墙配置等检测措施保证服务器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网络环境系统的安全。
3.2 加强安全性管理
电子招投标过程通过网络系统,容易受到病毒、黑客的攻击,而且由于商业和个人的签名和印章由纸质件变成电子版,有安全隐患的存在。因此,未来需要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加强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安全管理和门户网站的标准,并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目前采用的加密和认证技术,信息传输是完整、有效、不可否认、支持权限和保密规范,以及认证机制、严格的访问控制系统、密钥数据加密,保证信息存储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同时提供有效的、详细的操作日志和审计功能,加强安全工作。
3.3 加大对电子招投标系统的推广力度
一个模型只有赢得公众的认可,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政府有关部门有更多的信息资源,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安排专业人员指导现场,或知识和技能传授,使更多的人充分认识和了解电子招投标的优势,并积极把这种模式应用到企业中去。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范围,政府提出了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经济增长,这无疑提升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水利工程和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程建社、有利于维护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在发展趋势的多元化的投资项目,投资项目的数量增加投资金额。如何在项目投资中进行合理的配置,使这些项目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最经济的方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电子招投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招投标方式,取代传统模式是必然趋势。作为电子招投标系统的基础上的网络技术,逐步完善电子招投标系统平台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电子招投标,加强双方的保密信息,使电子招投标系统能更有效、方便的服务于各行各业的招投标活动。
【关键词】水利工程概算工程造价管理控制
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大、意义深远,在这种形势下,对水利工程概算的研究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根据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个运行过程进行逻辑分析,发现我国的水利工程概算工作现状还存在很多不容乐观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工程概算方面应该进行更加深度的调研和探讨,为我国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做保障。
一、水利工程概算工作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概算工作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整个工程概算的经济评价机制
水利工程建设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可行,需要从实际出发,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细致、周密的经济评价才能确保整个项目的可行性。所以,在进行概算编制过程中,经济评价报告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指标。水利工程的经济评价应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个方面是科学的方法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其次是进行科学的财务指标评价。必要时还要进行更多的细节分析和评价,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概算工作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根本没法达到预期目的,使整个经济分析环节形同虚设。
2.缺乏详细、准确的概算编制
在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投资概算编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概算编制说明问题不详细、过于简单,而且在说明中很多工程概算的附表、附件只是敷衍了事甚至不全或者没有。
2.2对单价分析存在问题。不能按照预计的价格标准进行单价分析,很多设计进行单价分析时采用陈旧过时单价分析表,而没有根据当时的材料价格进行调整。造成项目单价偏高或偏低,以致影响整个水利工程投资。
2.3一些独立费用的预算仍然沿用旧的标准,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这样,就导致设计费用偏低或者偏高,影响整个工程概算。
3.对工程等级标准划分模糊
工程等级的划分是左右工程规模和投资的重要指标。如果参照标准过高容易造成投资浪费,而标准过低又达不到预期目标,所以,必须根据实际的水文资料、规模和效益严格按照即定标准确定工程等级、主要建筑物级别和相关的洪水标准等。而现阶段很多设计由于工程等级的划分问题造成投资浪费。
4.施工组织设计简单,影响再次招标
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得当将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招标工作能否顺利实施,然而,目前许多水利工程设计在施工组织方面过于简单,很多施工所需条件交代不清或根本没有交代,为下一步工程招标带来隐患,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利工程施工的正常运转,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延误工期。
二、对我国水利工程概算提出的相应方法和设想
1.建立健全整个水利工程的经济评价机制
首先,要正确认识经济评价的作用和重要地位,从实际出发,对整个水利工程做出详细、科学的经济评价。在进行工程概算编制时,要科学的对国民经济和财务指标进行客观的评价。同时,还要对一些相关的细节做出具体的分析和客观评价。
2.规范水利工程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就是指对已经确定的工程项目进行具体的实施设计阶段。虽然设计费用在整个工程总造价中只战局极少的比重,但是,这个阶段的工作对整个工程成本的影响确是不可忽视的,在对项目规划设计的不完全统计中得出,这部分工作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可以达到近乎百分之八十的比重,所以,工程造价的多少直接受到项目规划设计质量高低的影响,直接决定着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投资和开支多少。可以确定这项工作是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一项重点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设计费用。在保证费用不超支的情况下,一定要按照原规划进行设计。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推敲。在正式施工前,将设计图纸反复研究,最大限度的发现图纸存在的问题,把工程的不稳定因素在施工前彻底排查。
3.严格、准确划分水利工程等级,按照预期进行施工
严格根据客观实际划分建筑物等级。按照工程程的规模、效益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将水利枢纽划分等级,然后再将建筑物按其作用进行分级。同时,要保证遇到设计标准以内的洪水时建筑物的安全。确定水工建筑物级别时,如果建筑物同时具有几种用途,应按最高级别考虑。
4.健全设计制度
现阶段的工程实施监理制度是相对比较健全的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可以从资金、进度、质量等方面对工程进行监督、控制。在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实施设计监理制,在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监督的同时,能促进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从而保障设计工作为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服务。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理是系统论的精髓,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控制牵涉到诸多方面的问题,并且影响的因素也较多。这些问题和影响的因素关联在一起,一起作用于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投资中,如果再某一个方面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投资。所以,水利项目建设的机制构建,因从有机整体这一方面进行考虑,在工程全过程的实现、控制方与投资方相关要素等对水利建设项目实施做到全方面的控制。
(二)层次性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工程量大、工序复杂、投资金额较大、包含的元素过多等标志着水利建设的投资控制需要多级层次,保证水利建设投资实施的有效性控制。而水利工程的组织控制上大体分为国家、项目法人代表以及承包商和服务商三方面对投资进行垂直控制。而处于同一层次的水利投资控制系统间是平行并立的,也分别和上一层次的相应控制系统产生联系,在这样的平行与上下的的交错,形成了各种交叉的层次。
(三)风险承担与激励的一致性原则
在水利工程项目投资中,水利工程投资的另一关键的风险分配基础是,对水利工程控制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认的政府部门委托人和项目法人代表。将风险分配给具体的责任人要求能够将风险清晰的分辨出来,在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控制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对不同施控主体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担。
与风险合理分担相对应的是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正确的诱导项目法人的工作动机,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实现投资控制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项目控制投资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进行投资控制,将会极大地提高投资效益,保证投资目标的实现。
(四)静态控制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风险的合理分担原则确定风险分担方式,对于静态部分应由项目法人负责,应由其通过加强施工管理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影响工程投资的内外部环境时刻处于变化之中,政府投资人要加强动态投资部分的管理,通过对这部分投资的管理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总之,在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控制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将动态投资和静态投资分别进行控制,保证投资控制目的的实现。
二、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实现
(一)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外部治理
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外部治理,主要是地方政府部门的相关监管体制,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项目法人代表的监管力度。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法人代表,水利工程阶段性目标建设的关系是对其有效的监督。做好对法人代表的监督,需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在公司中,按照公司的法人代表的规章制度,建立出监事会。对其外部的实际监督方法主要是:水利项目中的财务、设计、监察等部门需根据自身的职权范围对法人代表的日常行为以及水利项目的工程进度、施工质量、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严格检查其是否违反了制度规范。从平时部门的检查情况来看,具有权利的部门都有着一种“随心所欲”的感觉,对检查也是一晃而过,更谈不上对检查的结果负责,所以对检查方面的日常行为也需作出明确的规范制度。
政府行为作为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作为政府部门的投资人,前期的资金投入对水利项目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在前期,需要规划水利设计部门,当设计出来之后,请权威的专业机构以及水利专家作出充分的论证,并考察水利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对不符合实际的地方作出修订。在修订通过之后,邀请相关工程咨询部门对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当可能性评估进过后,方可正式成项。成项后,一定时期内,当地政府和水利部门,还需要对周边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作出评估。政府部门还需要协调项目与当地的公共关系,在必要的时期可以强制性采取的手段进行合法的征地、拆迁。前期的项目资金投入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资金周转,但是可能性评估没有通过,那前期的投入资金也将被取消。
政府投资人要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进行监管,国务院或发改委、水利部委派的稽查特派员,国务院或发改委、水利部委派的稽查特派员授权的主管部门组建的项目领导小组后指挥部都应对项目法人的投资控制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管,二者的监管工作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协作,有效的避免重复监管,做到全方位高效的监管。水利工程还可以让中介机构对投资控制进行监管。
此外,对水利工程法人代表的监督、管理还应由政府投资人引入社会的监督、管理体制,社会的监督、管理是以水利工程项目的信息透明度作为前提的,从而使得社会公众对投资有足够充分的了解。在采取措施时,应做到几下几点:将水利工程的政府投资的公开化制度加以健全,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投资的内容、程序、方式以及载体;在对水利工程的项目中政府的投资可行性与概算的评审、将审核之前的投资公示与听证形成统一的规范、可操作的公示与听证,并将之成为一个法定的程序环节;对水利建设的违规、违章严格控制,并形成制度,凡是举报有功者应当奖励,并为其保密;将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介连接在一起,让水利部门的政府监管的机构能够从媒体中曝光出的情况中收集到监管机构的线索,也要及时的提供采访资料给新闻媒体,新闻媒体要对出现严重问题的项目建设做出及时的曝光,并公开处理结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能够提高政府部门投资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率。
(二)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内部治理
水利工程项目内部治理的实现就是通过对项目法人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担,并构建与之对应的约束激励机制,实现项目法人权责利的均衡。
从治理的角度来讲,内部治理中的所有权是剩余的控制权与索取权的统一,水利项目的最大化效益是做到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相互对应,这也是项目所有权中的一般原则。而水利项目中政府投资的共有产权具备不可分割与转让等特点,但存在着政府投资项目属于国有,剩余的索取权也只能作为国有被国家占得。从而容易引起剩余的控制权与索取权出现严重的不对称性,容易影响代项目建设者缺乏激励。水利工程项目在投资上的控制机理是通过合理的风险投资分担,并配合奖励的相应机制,对项目法人代表控制投资实现其正向激励的作用以及有力的社会行为约束。所以,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投资的关键就是合理的投资风险分担。
从项目治理的角度来讲,水利项目的所有权的存在于发起人和投资人之间,也必然会伴随着项目风险的转移、分担,风险也能理解为和控制权相对应的一种责任;作为项目承担风险的必然之物,剩余索取权既是取得本质上项目风险承担的产物,作为风险承担的主体,也有权利获得剩余产品的一定份额。项目承担的风险与剩余的对应关系,会让项目风险承担损失或者是取得风险收益的两重性推动获得剩余索取权的风险分担主体努力工作。从这个逻辑来讲,风险分担其实也是一种风险收益、损失并存的一把“双刃剑”。
所以,有效的投资控制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是负担风险的成本与进行有效激励后的收益之间达到合理的平衡,使得政府部门的委托人和项目法人代表实现一致性的目标趋同,让自利行为逐渐接近与政府部门委托人所需要的行为,并通过有效的个人目标改变来消除委托人与项目法人代表的利益冲突,使项目法人与政府委托人的利益更和谐一致。合理的风险分担能够有效的协调好项目法人代表应有的责任、权利以及收益等,也是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运行得到实现的关键。
关键词:呼图壁县;饮水工程;项目后评价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 呼图壁县大丰镇饮水工程项目概况
1.1 项目实施方案概括
大丰镇水利项目主要采用提取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方案,水源区取在军塘湖河红山水库大坝上游5km处,采用凿井提水作为供水水源,用井管取水的方式,实现重力输水,从而将水引入居民家中。工程供水规模:5575.2m3/d,年供水总量为203.5万m3。根据工程的供水要求,水源工程引水流量为0.0645m3/s。
工程建设包括:取水工程、输水工程、配水工程、入户管网工程四部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如下:铺设主管道43.07km,凿井2眼,配套潜水泵2套、变压器1台、线路等,新建井房2座、水源值班室1座、水源地集水池1座,水厂新建400方清水池2座,自动化远程控制监测系统1套,闸阀井28座,自动进排气阀井27座,管道跨洪沟11处,管道跨渠道12处,管道穿高速路3处、铁路2处、国道2处、管道穿越乡村沥青路面14处、里程牌83座。改造供水节点至集中水表井支管100km,集中水表井518座,分水器518个。
1.2 项目区经济情况
呼图壁县农业较为发达,属灌溉农业,是全疆棉花主产区之一。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等,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有西瓜、甜瓜、啤酒花等。畜牧业基础雄厚,发展很快。肉、奶、细绵羊毛、山羊绒及各类皮张质优量大。
呼图壁县地处自治区天山北坡经济开发带的中段,拥有巨大的发展优势,近年来,通过新上一大批重点项目和对现有企业的扶持,使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工业生产突飞猛进,全县已形成纺织、石油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煤电煤化工、能源五大优势产业。全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积极推进以奶牛和猪禽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加工番茄、葡萄、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项目区大丰镇的行政区划包括大土古里村、十八户村、永丰村、祁家湖村、七0五村、黑家塘村、林丰村、红山村、联丰村、红柳塘村、高桥村、树窝子村。全镇主要民族以汉、哈、回、维吾尔四个民族为主,总人口1.65万人。全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3万亩,农业以经济和粮食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甜菜。
1.3 项目区用水安全现状
大丰镇原有水源为机电井,近几年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机井出水量大幅减少已不能满足供水区用水量,需更新改造。部分管道及供水节点至居民点支管及入户管网,由于年久失修,管道已破损、老化,一部分已不能正常运行,给农牧民造成了用水困难。
由于干河子林场和红山村与其他村之间有军塘湖河相隔,管网施工难度大,故原饮水工程干河子林场、红山村的用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现状干河子林场与红山村共有畜饮水工程7处,大部分建于80年代和90年代,经过多年运行,输水管道已开始破损,老化,有些工程都已报废。现在能正常使用的有4处,3处工程因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超标,已不能正常运行。其他工程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或是其他原因造成工程季节性缺水,不能正常运行。随着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工程的供水能力已不能满足村民的用水要求。
另一方面,当地水质不达标。不达标的区域主要在干河子林场和移民定居点,地下水埋深浅,土地盐渍化严重,水质较差。通过地下水水质调查,结论是浅层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超标,为苦咸水。生活在这一区域的村民由于长期饮用苦咸水,普遍反映易生病,消化系统有问题,对村民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村民迫切希望能尽快解决饮用水问题。而且,当地水量不达标、水源保证率不达标。大丰镇乌伊公路以南的红山村,缺水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地下水开采量大,地下水位下降,机井深度不够,在6、7、8三个月地下水提水量大时,出现断流现象,这对村民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4 项目实施目的
解决当地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满足农民对水量水质要求,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实施后可解决大丰镇、干河子林场16533人的饮用水问题,其中包括:2008年底调查的大丰镇13876人、干河子林场1360人和2010年移民定居的1297人,同时向大丰重工业园区供水。
1.4.1 满足居民用水需要
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根据卫生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农村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中80%是由不安全的饮用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的。要减少疾病,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的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呼图壁县农村中苦咸水、高砷水、氟超标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到群众身体健康。在对园户村镇、五工台镇氟超标地区进行氟斑牙调查时,在抽查的5所小学中就发现有25%的儿童不同程度患有氟斑牙。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地居民的迫切需要。
1.4.2 促进社会发展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到农牧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问题。呼图壁县的饮水安全工程主要是以传统的、分散的供水工程为主,工程建设费用高,运行成本高,管理不规范,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社会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与农村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已成为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对减少疾病、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有着积极的意义。
2 水利工程项目评价方法
水利建设项目评价是水利建设投资管理程序的重要环节,是在项目竣工验收且投入使用后,或未进行竣工验收但主体工程已建成投产多年后,对照项目立项及建设相关文件资料,与项目建成后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建议。也可针对项目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题评价。
2.1 项目后评价定义
工程项目后评价是对已经完成项目的规划目标、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分析。通过对投资活动的检查总结,评价项目的成功度,并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地信息反馈,为未来项目的投资决策和建设提供借鉴,同时,也对受评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达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的目的[7]。
后评价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影响评价,主要分析项目实施后对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实施影响。二是项目的可持续性分析,主要分析项目与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适应性,社区群众对项目的支持程度,研究项目运营中时候还存在其他社会风险影响项目的持续性。[4]
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方法很多,按照方法应用的领域分类,可以分为通用专业方法;按照是否采用数学模型作为工具,可以分为定性、定量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逻辑框架法是在工程管理专业领域中应用的定性分析方法。
从项目个层次的水平逻辑关系来说,项目各层次目标可以实现与各个外部条件分不开的,即国家出台的相关帮扶政策、项目各负责机构的建设和运作,这些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引水项目的层次目标的实现。总的来说,呼图壁县大丰镇这次的引水项目的建成实施完成了原计划的目标,符合国家近年计划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对带动项目区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一个成功的项目。
4 结论
水是地球万物得以长期生存的物质保障,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目前,水资源的紧缺已经成为全人类不得不关注的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缺水,有2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有专家对此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十五年之后,人类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地球上的缺水人口将达到现在的中国人口。也就是说,地球上20%的人口将面临缺水。这不光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也限制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有没有水是一个地区是否可以成功发展的前提,用好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局部地区缺水的问题就是抓住民心的关键。发展水利项目,建设引水工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未来,这个可预知的人类将面临缺水的世界里,人类定将不断从过去的项目中吸取、总结经验,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方式去解决缺水问题。因此,发展水利项目,通过水利工程项目保护和高效的利用水资源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文中通过对呼图壁县大丰镇饮水工程项目进行的逻辑框架分析,其结果正是在展示水利项目对人类生活所造成的积极影响。它的运行为当地居民带来了赖以生存的水源,为项目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动力,也为国家减轻了负担。呼图壁县大丰镇水利项目是一个安全可行并且在继续良好运行的项目,虽然与过去的安丰塘、都江堰、现代的三峡、南水北调工程相比,这个项目只是众多水利项目建设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就是这一小部分也充分的向人们说明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充分的展示了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为经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总的来说,呼图壁县大丰镇水利项目是个合理可行并给当地居民带来积极影响的成功的项目。这个水利项目的建立实施为实现“富民安居,定居兴牧”工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也将为以后的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格日乐,程杨,李和平. 国内水利项目后评价理论探讨[J]. 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05:37-40.
[2] 张智吾. 水利部召开全国水利援疆工作会议,陈雷要求进一步加大水利援疆工作力度促进新疆水利跨越式发展[J]. 中国水利,2010,19:1-6.
[3] 刘红兵. 水利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及其实证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7:302-326.
[4] 夏永胜.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8.
[5] 祝争科. 浅论水利项目经济分析及财务评价[J]. 陕西水利水电技术,2005,01:61-64.
[6] 周永恩.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效益评价问题探析[J]. 科技信息,2012,29:344-345.
[7] 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参考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咨询概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8] 余国新,张建宏.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新疆的实证分析[J]. 乡镇经济,2008,06:75-79.
[9] 杜金华. 新疆地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投资效益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
[10] 孙丽丽. 浅析项目后评价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171-172.
[11] 唐荣林,蒋文武,张玉亮.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地方公益项目后评价研究[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7,01:22-23.
[12] 罗时朋,张松.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水电工程社会影响后评价[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5:69-72.
[13]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科教,1994,103.
为了满足农村水利工程现代化的管理需要,建立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是必须的,它的总体设计目标是一个集底层设备适配采集方案、信息综合传输方案、设备远程监控方案、工程全过程管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整体结构从信息门户以下,按照互联网的体系结构,可以将这个系统分为不同的部分,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1管理系统的感知层
在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中,感知层是用于实现对自然界的智能感知识别能力,对各种不同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能力,并通过计算机系统的通信终端模块,将物理实体的信息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中。感知层利用的是电子编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GP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等设备。在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中,感知层在终端系统中可以发挥对信息的监测和采集。例如,对泵站、灌区进行实时监测和信息传输等功能,包括对水利工程系统的常规监测,自动控制农村水利工程中泵站的水位、水量、水质状况和闸门的开度大小的需求等。
1.2管理系统的网络层
在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中,网络层是用来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到的各种信息,在网络层包括光纤、同轴、网线等有线传输设备,也包括各种微波、无线电信号、GPRS、3G等无线传输设备。在网络层中,各种监测数据是利用网络层向监控指挥中心数据,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递给调度中心,由调度人员采取必要的选择。在该系统中,可以对近程进行监测并利用控制设备实施控制,传输过程大都采用有线链路进行数据的传输,利用的主要方式有不同的方法,如采用光纤、同轴电缆、网线等不同的方式;网络层也具有对于中、远程的控制设备,如可以采用无线电数传、微波扩频、GPRS、2G/3G/4G无线通讯网络等技术的实施,来实现基于采集中心信息的相互交流。
1.3管理系统的应用层
在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中,应用层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与水利工程管理领域相结合,通过手机、计算机、掌上电脑等现代通信工具,来实现的广泛智能化应用。显然,应用层是专业应用系统的关键步骤,它是系统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为农村水利提供决策支持的信息服务,实现开发灌区的水量监测及调度,保证农业生产的用水,提供泵站的智能自动化控制,有利于节约用水,同时还能够提供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等有关水利工程综合管理方面的应用问题。
1.4管理系统的交互层
在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中,交互层是该工程综合管理的窗口,交互层可以为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系统以RIA(RichInternetAp-plication)领域中成熟的Flex应用程序为框架。这个应用程序与传统的WebGIS不同,Flex系统运行环境可以支持快速交互,在通信传输中只传输已更改的部分数据,由于传输的是部分内容,不用刷新全部数据,因此可以更快地满足用户的要求。另外,WebGIS技术还可以将原本在服务器上的部分计算过程交由客户端完成,这样既减少了客户端与服务器间的交互过程,又减轻了管理系统服务器的负载,达到提高系统效率的目的。显然,交互层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农村水利工程中,做到对水利信息的实时获取,做到有效预警、自动智能反馈任务的分配,提高对农村水利工程的监测和管理自动化水平,促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效率的提高。
2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情况
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的实现和应用有利于合理用水,也可以对防洪防涝发挥重要的作用。
2.1管理系统的实现
在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中,应用层实现了以J2EE为核心的层次化体系结构,实现了界面表现层与业务逻辑层分离、业务逻辑层与应用组件层分离、应用组件层与数据访问层分离、数据访问层与数据存储层的分离,支持统一的权限管理和认证机制以及统一的门户接入。在应用集成上,农村水利综合管理系统遵循融合、集成和过渡相结合的核心设计理念:①对于数据耦合度较高的业务支撑系统在数据存储和数据访问层进行整合,通过统一的共享信息和数据模型形成统一的整体;②对于数据耦合度不高的业务系统遵循应用集成架构或服务总线,采用标准的协议对外暴露服务或事件,并基于SID(SharedInformationDataModel,共享数据模型)和BPM引擎,来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流程协同。
2.2管理系统的应用
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已经在我国许多渠灌区进行了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在各灌区内很好地完成了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利用CDMA/GPRS无线网络与Internet网络相结合的技术,将水利工程需要掌握的各个节点计量数据,如感应水位、水量、水质等信息,可以实时地传输到数据中心,同时也将无线技术、感知层技术与新型应用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全面的报表,全方位的分析方法,可以瞬时完成对实时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可以快速地对相关水利的突发事件做出决策,对农业生产和经济繁荣和安全用水发挥重要的作用。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本系统进行工程管理,产生的投资以及维护成本每年可节省20%;对灌区、泵站管理可以实现人工与自动化相结合的方式,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灌区各项工作的效率。农村水利工程综合管理系统有效地提高对水利过程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为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推动我国各灌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结语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支撑技术
一、前言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充分地利用现代科学信息化技术、水利开发与信息化资源,带动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新途径。水利工程信息采集、传送、储存、处理以及利用,可提高水利信息的应用技术水平与共享范围,最终可提高设施的应用效果。水利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水利工程开发重点规划管理技术,现已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水利工程特点
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和其他的建筑工程相比较,投资相对交大,并且进行的周期相对较长,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在建筑行业中属于比较重要且困难的工程。但是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质量,其难度也相对较高。并且水利工程往往具备十分巨大的规模,涉及很多的工程技术,参与的人员众多,对其进行控制以及管理十分的困难,使用传统的方式很难管理,难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因此,信息化的管理方式逐渐被大多数人认同,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管理的质量也有所提高,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三、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对工程建设的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使工程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对工程变化采取措施,做好预测和监控以及工程规划等系列工作。下面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支撑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网络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众多的领域都得到了应用。而水利工程功能这个行业正在向着高科技、高智能化的方向转变,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将网络技术应用在其中。使用网络拓扑技术能够将办公系统中的网络连接到一起,并且通过使用一些系统软件很好地对系统内部的数据进行监视、判断以及作业转移,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靠性,使得系统中不会由于某一台服务器的故障而中断服务;并且使用网络中的存储功能,能够使得计算机的硬盘存储空间在逻辑上得到容量的扩充,减少了计算机硬件上的负荷。同时,可以在网络中安装防火墙,来保证内部数据的安全,使得外部的各个站点的攻击能够被隔离开,进而保证内部系统数据的安全性。
2、数据库技术
在计算机领域,数据结构决定了软件的开发模式,能够直接影响工程进度仿真分析系统、工程合同管理系统、工程档案信息系统等工作。这些专业化的管理都和工程的数据息息相关,因此对于信息化的建设必须要严格地将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并且将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作为数据库的设计的原则,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对各类的专业化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开发与应用。
3、中间件技术
在复杂的分布式的、规模比较大的软件系统中,中间件技术得到了_发,并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在应用方面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十分关键的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中,中间件技术得到了十分重要的应用。通过对中间件平台的搭设,能够很好地将水利信息进行应用,从而进行交叉学科的科学性研究,这在水利信息化的应用领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并且,针对水利行业的特点,能够建立起一个相应的中间件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是由数据集成中间件、应用开发的框架平台等构成的,在这个平台上能够把雨水的情况以及水量、水质等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性处理,并且将分析后的结果进行汇总,这对于水量工程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未来发展趋势
1、建设中应用
未来,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的技术有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的采集以及处理等,都使用了网络化的技术平台,实现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并且在水利工程的项目中,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化的处理系统来对水利进一步的控制,随着自动化设备的不断出现,也可以将其应用到水利工程中,使得水利工程的建设变得更加现代化。将信息化的技术充分的应用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去,能够使得其价值得到大大的提升。
2、管理中应用
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中也可以进行信息化的应用,这样不但能够加强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能够使得信息化的管理变得更加的有条理性。从水利工程的项目进度、项目的质量以及项目的资金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子系统的划分,各个部门的协同性工作,能够使得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和谐。使用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收集,并且整理和分析之后,根据其结果对于整个工程进行信息化的控制,实时的掌握水资源的情况,使得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除此之外,对于生产要素、技术等都需要进行较为全面的管理,从而使得管理能够更加高效。并且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还应该加强对于施工环节的管理,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对于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大程度的促进其发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中去,不仅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建设,而且也是顺应时代的一种发展趋势,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应用到的信息化的支撑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信息化管理建设水利工程在未来所具有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施工
引言
由于水利工程规模大,施工工期较长、投资较多、施工工序较为繁琐、施工条件较为复杂等因素,容易引起受到自然环境及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工期的延长,因此进行水利施工工期的设计及组织方案的优化,提高施工工期的时间及施工质量,成为水利施工监管部门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在水利工程中,影响施工工期时间的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
一、水利施工工期的影响因素
1.1 水利工程施工自然环境因素
在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中,80%的水利建造地点为地理环境较差的山间、峡谷、偏远高原等,此种环境施工场地狭小、施工运输公路拥挤,给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人员组织、施工建设材料的运输及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带来困难,导致施工工期的延长。
在水利建设过程中还会受到季节水文因素的影响,45%的水利建造地点为气候环境较差的地方,因水利工程施工要求的条件较高,所以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发生恶劣天气、水位骤变、气候的变化均可以导致水利工程施工工期的延长。
1.2 工程施工组织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常会需要多个部门和组织的共同合作和协调,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各个组织不利或是部门的不配合及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导致工程工期延误甚至停滞。因为不能良好的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的合作,对物资的供应和人员的配备会导致受到严重影响。
1.3 工程施工资源因素
有施工单位对工程实施中所需要的资源评估计算误差及对施工物资供应单位的供应能力评估过高导致引起施工的工程材料缺乏及设备缺乏不能安装到位等,导致无法正常施工。
二、水利施工优化方案
2.1 优化工程实施自然环境
对在水利工程实施中多遇见的险要自然环境和恶劣气候时,要有足够的应付能力,避免对环境及气候的估计不足,导致施工停止,延误工程施工工期。施工工程地点周围的环境及气候进行良好的了解和评估,尽量依据施工地点的地势及环境,进行施工进度及施工方式、方法的组织实施。
2.2 优化工程实施协同
由于水利工程牵涉的部门较为广泛,需要同多个部门合作完成,所以组织协同效应相对最为重要,对物质供应要求也相对较高,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各种物资。网络计划技术的类型较多,本文中主要采用逻辑关系肯定的方法进行计划,具体优化方案的实施如下:
(1)建立良好协同关系;对本次施工涉及的部门进行统计,同本次工程实施需要协同单位及部门进良好的沟通,对各部门的职能和能力范围进行良好的估计和划分。
(2)实施负责制度;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规划和分派,实施负责制度,避免推诿和拖拉办事,导致工程施工无法正常进行或是延迟进行,导致工程工期的延误。对不负责的部门和领导实施问责制度,使其增加工作压力,尽职尽责的工作。
2.3 优化工程实施资源管理
1)资源储备:对各个供应部门的资源能力及责任进行划分和正确的评估,避免过于相信和过高评估供应部门的资源供应能力,导致资源供应不足,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实施分派的制度,在进行工程实施中所需要的物资及设备进行良好的评估及统计,采用多家部门进行供应,确定供应部门后,将工程的资源供应计划分派给各个部门,使其良好的实施。同时注意供应资源的质量,应保质保量的保证资源充足供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发生供应不及时或是延误供应时,对主要负责部门及负责人实施问责制,增加其责任感及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
2)设备更新,对施工设备要更及时更新,采用先进的专业施工设备,陈旧设备操作方法复杂、工作速度较慢,陈旧设备常会发生故障,严重影响工程的进度和正常工程施工,因此应对施工单位的设备进行检查,对年代久远、过于老化的机器、设备,应及时督促更换,以免导致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及工程工期的时间。对主要负责设备更新及检修的部门,在开工前对所需设备及器械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检修,避免因设备和器械老化,尽量在工程中采用设备先进,器械精良的工具,对水利工程施工起到推动和简化工程难度的重要作用。
三、探讨
水利工程的实施和建设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实施中常会发生较多的因素会影响工程的建设实施,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常见、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其制定详细的优化方案,在水利施工中能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及缩短水利建设的工程实施时间。但对于特殊的水利工程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才能更好的创新水利工程设计,更好的实施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水利事业,使水利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它不断在施工管理中发挥作用,而且在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发挥着作用。每一项施工组织设计,都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工具。因此,应大力发展和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施工信息自动化、施工作业机械化、施工技术模块化和系统化,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
在进行水利工程实施中为更好的保证工程质量及施工正常工期,对水利工程中环境影响因素、气候影响因素、工程组织资源、人员分配及机械设备配备等,应该进行良好的评估,对整个工程实施进行周到的计划和组织,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和工程施工工期的延误。本文中主要是针对在工程实施中对工程施工中组织协调、物资及设备的运输等进行研究。对其工程实施中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应对措施,最主要是工程实施单位的充分准备和在工程实施中的应变组织能力,在整个工程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利工程的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规模大、技术条件复杂,关乎国计民生,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工程实施、竣工验收到运营管理整个生命周期中,需要协调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诸多环节。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庞杂的信息,对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支撑技术要求更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包括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水利工程信息化满足了工程参与各方的资源共享要求,整合、优化了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施工各方的信息资源与实体资源配置。借助于水利工程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汇总、分析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并且根据统一的信息格式与标准,生成数据报表,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信息接收方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及时高效决策,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并不是由需求驱动,主要靠技术革新来推动。传统的信息化模式主要从特定的技术方案出发,未能充分考虑信息技术与组织业务的匹配程度,同时忽略了工程参与者的真实需求和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应当以信息技术与业务组织的匹配关系为重点,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模型,以实现业务通用性。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特点
2.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不仅仅指信息技术本身的应用,它是与组织需求密切相关的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化的目标应该是,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现有的业务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改进,然后开发和利用计算机系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不仅是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同时也是组织架构与沟通机制、信息共享与知识创新模式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涉及不同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不同工程之间以及工程与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等一系列问题。
水利工程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参与方,面临不同的管理问题,相应的信息化需求也不相同。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管理信息化主要以规划为主,这一阶段的需求是设计的可视化和工程所产生效应的预测。主要包含工程投资计划情况、工程预期效益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在工程建设阶段,参与的协作单位较多,信息系统需要支持跨地域、跨组织、跨时段的协作。工程建设阶段的管理信息化以施工为主,实现施工现场的精细化、自动化控制。由于施工现场劳动密集,人员流动大,物料控制要求高,需要将现场信息及时传达至控制方,对工期、成本和风险加强控制。水利工程的运营期具有长期性,管理信息化主要以监控、维护为主,通过信息化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确保工程的健康合理运行,以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
水利工程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相对独立,不同阶段的管理组织形式和管理重点不相同,信息化的需求也不相同,所以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不同阶段采用的技术平台也不相同。还应当建立与技术平台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工程案例知识积累与创新机制。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可以归纳为运营管理、伙伴协作、公众服务和集成创新[2]。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应当包括整个生命周期,涵盖组织管理、组织沟通、资源调配、产品生成等方面,其内涵可以归纳为:公众服务、建设管理和集成创新(见图1)。
2.1.1公众服务
水利工程项目关乎国计民生,是公益性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会影响公众居住环境、移民安置,在信息时代,社会公众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工程项目建设的信息透明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公众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水利工程项目享有知情权,需要了解工程项目的概况、工程项目建设的必然性、施工期和运行期可能产生的影响问题等洞时,社会公众需要一定的渠道向主管部门、项目建设方等提出意见与要求。由于社会公众的信息诉求,需要建立工程项目信息平台,通过项目信息门户,将项目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传达,特别是一些热点工程项目。同时,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信息门户与项目建设方交流、互动,提出要求与看法。建立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平台不仅可以保证社会公众对项目的知悉权,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透明度,为社会公众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进行监督提供了渠道,保证社会公众的利益,也可以集思广益,发动社会公众为项目建设谏言献策,使项目更加顺利地实施。
2.1.2 建设管理
建设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建设管理不仅是指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管理,还包括水利工程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及运营管理阶段。水利工程决策阶段主要是论证工程的可行性,得出评估报告。对水利工程而言,生态环境影响及移民等是最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水利工程设计阶段主要是实地勘察,绘制工程图纸。施工阶段工程参与方众多,涉及面广,在过程上,它包括了工程前期准备阶段、主体工程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全过程管理。在专业分工上,则体现为对工程招投标、工程概预算、工程进度、工程合同、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物资材料移民安置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化管理。
2.1.3集成创新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技术、工艺复杂,相关或类似工程建设知识的积累与创新,能够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水平,降低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吸收类似工程的技术工艺、管理方法等。同样,该工程所积累的知识也可以为其他工程吸收、利用和再创新。不同工程之间通过知识集成创新的方式,构建工程管理知识库、管理案例库等,最终实现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决策支持和智能化。
2.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不仅限于单纯的项目信息系统规划。信息化以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效益最优为原则,而不是阶段最优,尤其不是建设阶段最优。目前,大多数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在建设前都没有明确的建设目标、远近期规划,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大盲目性,导致信息化建设成为办公自动化的一部分,而不具有全局性。系统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标准,导致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等难以整合,造成资源浪费。此外,信息化建设中没有考虑建设的可持续性,将信息化作为一次性项目完成,缺乏后期的维护,使得系统跟不上业务发展,最终导致系统不可用。
(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全生命期的信息化。整个生命周期应当执行统一的、分层次的信息化规划。目前的信息化建设集中于工程运营期,工程建设的规划决策期即工程前期和建设期的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工程运营期的管理工作较为常态化,信息化建设体制、信息化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体系最为成熟。管理前期即管理的规划期,由于涉及管理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决策等业务工作,对于信息智能化支持要求较高,所以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的建设期涉及参与方最多,信息交换及共享较为复杂。其信息化的程度与水平较低。在管理的生命周期当中,运营期的业务流程清晰,管理常态化,信息化的程度高,而其他时期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在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由于信息化的水平差距较大,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问题亟待解决。
3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领域模型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信息资源。信息源可分为资源、施工活动、产品、项目管理组织及外部管理组织5种,这些信息源可称为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G简称“要素”。基于这些要素进行抽象,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领域模型。其中,要素包括与工程建设及运营相关的各类组织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及人员领域模型描述的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主要包括组织构成模型、资源构成模型和业务构成模型。
3.1组织构成模型
组织构成模型包括项目参与方的管理组织形式和项目的管理模式。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参与方,因而会产生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的构成也就有所不同。管理模式主要由项目的管理组织、管理活动及管理对象构成I信息的流动方式与效率依赖于管理组织的结构。一般而言,工程项目参建方主要包括业主、施工总承包商、分包商、监理方以及供应商等。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地域分散,每个工程项目包含的信息庞大。各类水利工程项目需要统筹规划,需要实时掌握工程项目的建设信息,以保证资源调配合理、投资分配均衡。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涉及与工程相关的多个组织和社会公众,是典型的跨组织信息系统应用工程。特别是大中型水利工程,具有实体设施投资巨大、技术标准复杂、建设及运营周期长等特点,例如三峡工程。此外,大中型水利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民生及国民经济等都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水利工程管理中利益相关者及参与者的分析,可以将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构中所涉及的各类组织及人群划分为建设组织、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
3.2资源构成模型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消耗资源和周转资源两类。周转资源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和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分为管理人员和工人;消耗资源主要包括构件原材料和混合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此外,水利工程管理中还包括征地移民、生态效应等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水利工程项目消耗各种资源多,需要多专业的联合作业,项目建设技术、工艺复杂,有效地利用公共资源,可以降低工程建设风险,实现异构组织的资源共享。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借鉴相似工程的方法和教训,也可以作为案例,为其他工程所借鉴和利用。
3.3业务构成模型
业务是由具体的管理活动组成的。水利工程管理的业务包括造价管理、财务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业主、政府主管部门、施工总承包商、分包商、监理方以及供应商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例如政府部门主要承担监管与审批职能,施工承包商以工程建设为主。管理中涉及的业务也不同,其业务构成模型也具有独特性。
4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实施架构
组织构成模型中存在建设组织、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三大类实体。组织构成模型与业务构成模型、资源构成模型协作与整合,进行信息、资源交流,产生出与组织管理模式相匹配的业务系统。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中,各组织现有的信息系统是为适应本组织特定的需要,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引入的。由于技术周期性更新,不同阶段技术发展水平不同,考虑到组织成本与收益的平衡,信息系统逐步引入和更新,在客观上造成了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各组织的信息系统大都以孤立的方式运作,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通过建立集成式的信息化协同工作平台,可以在充分保证现有业务系统流畅运行的情况下,形成较为合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包含公众服务、建设管理和集成创新三方面的内容。依据组织构成模型、资源构成模型和业务构成模型的实体要素,对水利工程管理的不同参与方、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工作内容进行信息化管理,形成不依赖于特定技术平台,能够提供跨组织、跨地域的,为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信息化指导的信息化架构。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架构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业务应用层、服务层(见图2)。
4.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信息化架构的其他层面提供统一的支持,为系统提供运行环境。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公共设备和网络设备,为上层流程及业务系统提供共享的物理平台。基础设施层的网络部分包括有线、无线及其他特殊网络的园区网络。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一般位于偏远地区,无线网络覆盖性较差,多使用有线网络。使用虚拟网络将园区网络与外部网络整合,保证了网络的逻辑独立性,在图2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实施架构理集中的同时,也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基础设施层的公共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服务器、数据采集装置设备等,为水利信息采集、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资源的传输与共享服务。在基础设施层面,依托网络整合,达到了设施共用。
4.2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主要功能是统一存储和管理系统的数据资源,以数据管理系统为依托,以数据交换系统为保障,为各主要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并协调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关系,提供一致的数据查询、管理和维护,实现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共享。基础设施层的数据库硬件及网络资源进行物理集中,数据资源层的数据库资源进行逻辑集中,两者结合形成独立的数据资源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备份与灾难恢复机制。数据资源层包括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水利项目数据库、基础业务数据库,以及与之相关的存储备份、灾难恢复机制、数据安全机制、数据接口标准等。
4.3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层是一系列应用系统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面向用户的具体应用,提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协同工作平台。根据具体的业务需要,动态配置与升级应用系统。业务系统之间大多为异构平台,其数据交互与信息共享通过数据资源层实现。具体而言,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业务应用层,主要是实现监理、施工、勘察设计等水利相关企业对本单位多个水利项目建设进程的掌控,包括进度控制、质量监督、竣工验收、信息查询、动态跟踪管理等。
4.4服务层
服务层向用户提供系统界面,同时也是信息门户和交流渠道。服务层的主要功能是各应用系统身份验证部分的剥离和重构,实现用户的单点登录和多种应用。同时,对信息集成,向组织与合作伙伴信息,提供系统远程应用。办公自动化和工程案例知识管理等功能都可以基于此平台实现。
【关键词】水利工程;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5-(页码)-页数
水利工程项目风险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风险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建设,甚至大的工程风险可能导致整个工程失败,根据林西县地区水利工程施工的经验,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很大风险,因此,要加强对风险的重视,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可以确保工程项目的效率同时造福于人类,真正做到水利工程服务于人民的目的。
一、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可以借鉴现代工程风险管理理论,现代工程风险管理理论认为任何工程项目都有风险,工程风险管理是决定工程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识别、估算、风险处理方式选择,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等环节,以保障项目财务稳定与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它是一个符合一般管理逻辑的连续过程,主要包括几个环节,即管理目标的确定、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防范方案的决策、方案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反馈”。对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而言,目标的确定、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防范方案的决策、方案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反馈这几道程序落实的过程也就是水利风险管理的过程。
二、水利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总结林西县水利工程施工多年经验教训,虽然未发生重大事故,但是各种问题风险长期存在,因此必须引起重视。“风险管理作为应急管理的‘关口再前移’,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管理策略具有基础性和超前性的特征,是消除和防范各类事件发生的根本。”风险管理在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不可或缺,在水利工程管理面前也是不或缺的,在基层工作中更是不可忽视。水利工程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1)目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和不确定性
在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时要根据风险源将项目面临损失的不确定因素一一查找、列举出来以分析断风险类别、性质以及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项目结构的不确定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可采取依观察、调研、实地勘测、咨询专家、广纳建议、召开研讨会等方法,结合项目建设全过程,制定出面对既发、未知因素导致的风险预控之道。
(2)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管理的一个必要过程
在风险管理中,应用管理科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参考水利工程建设的风险发生概率及因由,政策、文件、法律、技术、资金、监理、审计等方面予以审核,科学地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健全工程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关注检测、预测与信息报告,培养先期处置能力,针对己经识别出的风险,按照科学的程序予以评估,以便为决策提供证据。
(3)目风险管理利于节约成本,减少损失
水利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是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规避、风险分散,通过应急机制减少项目进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形成一个全过程、全方位、全部门的风险管理体系。项目风险管理不仅使各层次的项目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而且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
三、加强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
1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在水利工程领域,风险管理意识的薄弱导致了中国目前较为落后的风险管理状况,在基层这种现象更为显著,直接造就了各个组织高成本运转。为防患于未然,在水利工程领域,应不断地加强风险管理意识,要改变原来注重上级要求和关系协调而淡化风险管理意识的行为。就水利工程项目而言,风险管理不仅要成为一种常态,而且还要成为一种企业文化。所以理应从组织入手不断进行安全培训,在培训时,不要面面俱到,而要就一两点予以强调;对员工而言,积极主动地培养风险意识,利于建立利于组织风险管理的组织环境。
2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1)由市场选择项目法人
现在很多地方水利工程项目法人选择采用的往往是非市场行为,具体说即项目法人在水利系统内部是市场竞争,系统之外的单位极难有资格竞标。完善竞标制度的操作流程,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条文的基础上,在加大监管、完善制度的基础上,注重程序化、公开化的运作,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真正做到由市场选择项目法人。
(2)内部审计独立性
设立审计委员会制度,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内审人员与董事会之间单线联系,他们只向董事会负责,其他任何级别的领导都无权干涉其工作。保证住他们的权威,让他们脱离利益相关者,较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权威性得以体现。
(3)信息共享
在水利工程部门,为落实信息公开、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信息系统间理应做到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以便更加合理地达到资源配置,节约社会成本,创造更多的财富。
3科学应对超概算问题
2000年1月1日起国家正式颁布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法,从此把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投资管理纳入法治轨道,发展至今己进入成熟阶段。在水利系统,从设计单位选择、设计人员选择上入手,注重概算编制,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只有把
整个流程上的工作做到位,落实好,概算的编制才会最科学,从而也会最大可能地减少甚至消灭各种水利工程项目风险。
4加强抵御风险的各种技能培训
水利工程有许多可控和不可控的风险,在人为的各种风险中,大多是可以预控的,基层工作尤其应该强化该方面的管理。
(1)合同风险管理
在水利建设的合同条款中,首先一定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合同管理一定要注意利用索赔维持公平,获取利润。
(2)帮助承包商规避风险
风险无时不在,承包商要采取技术、经济和管理的措施,对风险大的合同,承包商可以提高报价中的风险附加费;采取一些报价策略降低或转移风险,通过谈判,完善合同条文,双方合理分担风险,考虑使用工程保险。树立合同意识、风险意识,重视风险管理,这些对降低工程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3)以法律合同防市场风险
市场中诚信缺失所造成的一系列风险只有用制度的力量才可以防控。对于市场出现的诚信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法律法规或者合同予以规制。针对具体风险,经过独立性强的中介予以制定合同,对有可能出现风险的方面予以法律界定和风险防范;针对具体的业主、监理、承包商等主体责任予以列举式合同编制,从而为风险制定防范性制度保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对于水利水电行业是个新的课题,是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工程风险的管理还是应在风险预测上下功夫,应以“预防为主,积极规避,合理转移”为指导思想并及时采用风险管理措施,以尽量减小风险和风险带来的损失,使水利工程项目实现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造福于民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李姝娜.探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招标,2009(42).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设计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含义
所谓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1]。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在借鉴了德国工作导向课程的基础上,并结合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经验提出来的一种教育理念[2],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设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直接经验,通过经验获得技巧,进而掌握“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普遍工作过程,帮助学生获得完整的思维训练,以便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应用完整思维从容面对。由此可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即以满足社会职业岗位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具有范例性的工作任务为内容,按照工作过程来组织知识,学生在工作化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进行学习,获得可迁移的工作过程性知识[3]。
二、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分析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高速发展,水利行业人才愈发紧缺,尤其是在大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下,更是亟需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兼跨水利水电工程和农业水利工程两个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同时它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各项工程的实施都需要进行概预(估)算,这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利用多媒体讲授课程理论为主,课程内容单一化,学生既得不到锻炼,同时也缺乏兴趣。为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知识并得到应用,真正实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发展目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主要包括对水利水电工程费用、工程定额、工程单价等方面的学习,这些课程内容涵盖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概预算的各方面,很适合于结合具体工程项目概预(估)算工作过程进行讲授。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定教学情境,通过引入项目实例,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学习,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设计
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思路。课程安排上考虑打破常规按大纲顺序讲课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循序渐进为过程,使学生由浅入深逐级复习巩固之前所学并且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在课程中积极运用“项目驱动、工作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也成功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每次课程的开展都是针对项目概预算书编制的一个环节,从项目划分到工程基础单价编制、工程单价编制、分项概算表编制、总概算表编制及分年度投资表的编制,各环节均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教学模式,通过思考、分析、小组讨论确定学习任务,教师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最后布置课程相关任务给学生,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分派任务与组员,同学之间相互协调完成当次课程的教学任务并进行结果反馈评价,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任务布置采用层层递进式,学生一边接受新知识一边充分巩固以往所学,这些使学生充分掌握了水利工程概预算的基本技能,也能够达到独立应用的水平。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具体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内容的编排需要在同一研究范畴内设置3个或3个以上的课程学习情境来完成,并且各个学习情境设计之间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通过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学习情境之间(即课程的单元与单元之间)呈现出平行、递进和包容三种关系,平行是指学习情境与学习情境之间的难度相近;递进是指学习情境之间难度递增,下一级学习内容难于上一级学习内容;包容则是指下一级学习情境包括上一级学习情境的内容,并以上一级学习情境作为基础[4。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改革内容则根据工程概预(估)算编制的工作过程和工作需要设置学习情境并安排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完善的独立思维,获得可迁移的工作过程性知识。《水利工程概预算》课程整体以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拦河坝工程)为例,设立土方开挖工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挡水工程三个学习情境,且工程关系为逐级递增式发展,即包容关系;将每个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即工程概预算编制的过程)进行子情境划分;并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学生在接收项目任务时,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学习方法完成任务(即拿到项目资料,小组思考讨论应从哪里入手,小组间做出简单计划,根据计划分配任务进行实施、检查,最后完成报告并做结果反馈)。
关键词:项目后评价;调查搜集资料法;定量分析法;逻辑框架法
1 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方法
由于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和经营管理等情况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都要选用适宜的办法,设置一套科学的后评价指标系统,以全面反映项目从准备、决策、实施到运行全过程的实际状况及实际情况与预测情况的偏离程度,而满足这一要求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即报告有无项目的对比、预计和实际的对比,前评价与后评价的对比等。对比的目的是找出变化和差距,为发现问题和分析原因找到重点,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这是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方法。
项目后评价的具体工作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调查搜集资料法和分析研究法,这两种方法中既含有定性方法也含有定量方法。
2 调查搜集资料法
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如利用现有资料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专题调查会、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等,以下分别阐述。
2.1 利用现有资料法。这是一种通过搜集各种有关经济、技术、社会及环境的资料,摘取其中对后评价有用的相关信息的方法。就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而言,通常应搜集上述后评价所需的各项资料并充分利用。
2.2 参与观察法。这是一种通过后评价人员亲临项目现场,直接观察,从而发现问题的调查方法,参与观察法十分灵活,调查者可能发现一些被调查者不愿意在意见征询或调查会上直接回答的微妙问题,但成本比较高,费时较长,同时实地观察的结果可能带有调查者个人的偏见。
2.3 访谈法。访谈也是一种直接调查方法,其有助于了解工程涉及的较敏感的经济、技术、环境、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直接了解访谈对象的观点、态度、意见、情绪等方面的信息。例如对移民、业主、决策部门的访谈等。由于访谈气氛可以保持自然、和谐和非正式,从而可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提高访谈的效率,调查者应按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提问,以免所谈问题不着边际,浪费时间和精力。
2.4 专题调查会。针对后评价过程中发现的最大问题,邀请有关人员共同研讨,揭示矛盾,分析原因。要事先通知会议内容,提出探讨的问题。各个部门的人员在会上从不同角度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有助于项目后评价人员了解到从其他途径很难得到的信息。
3 分析研究法
常用的后评价分析研究法有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有无项目对比分析法、逻辑框架法和综合评价法。
3.1 定量分析法。在经济、社会、环境或投资、效益、就业、文教、卫生、收益分配、水量、水质等各方面,凡是能够采用定量数字或定量指标表示其效果的方法,统计为定量分析法,此法应用于后评价,可以找出项目实际效果与预测效果的差距,有利于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和建议。
3.2 定性分析法。水利工程的经济、技术、社会及环境影响比较广泛,关系复杂,虽然绝大多数可以定量,但是也有一些影响是无形的,甚至是潜在的,往往很难定量计算,只能进行定性分析。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在项目后评价中,宜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计算为主,定性分析为补充的分析方法。
与定量计算一样,定性分析也要在可比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效果”对比分析和“有工程”与“无工程”的对比分析。
3.3 有无项目对比分析法。有无项目对比分析是指有项目情况与无项目情况的对比分析,通过有无对比分析,可以确定项目实际引起的经济、技术、社会及环境变化,即项目真实的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总体情况,从而判断该项目对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的作用与影响。对比的重点是要分清项目作用和影响与项目以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对比分析法的关键,是要求投入的代价与产出的效果口径一致,亦即所度量的效果要真正归因于项目。因为,很大大型水利建设项目实施后的效果,不仅仅是项目的效果和作用,还有项目以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政策、价格政策等。所以,简单的前后对比不能得出真
的项目效果的评价结论。由于无项目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往往无法确定地描述,项目后评价中只能设法近似得度量,通常的做法是在该受益地区之外,找一个类似项目区的“对照表”进行比较和评价。有无项目对比分析法常常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可以得出满意的效果。
3.4 逻辑框架法。逻辑框架法是美国国际开发署在1970年开发并使用的一种设计、计划和评价方法。近年来,许多国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广泛采用该法进行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世界银行在华资的公路等项目,也采用了逻辑框架法进行后评价。逻辑框架法可以帮助后评价人员理清建设项目中的因果关系、目标关系与手段关系、外部条件制约关系。当逻辑框架4×4矩阵的各项内容都填满后,可使后评价人员对项目的全貌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关键字】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水利工程是为消除水害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具有影响面广、技术复杂、工期较长、投资较大、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对施工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1体制缺陷兼市场不规范,导致施工管理约束力弱
目前水利工程的投资主体主要是国家或集体,存在行政干预多或者多头管理现象,造成人浮于事,对施工单位的管理不到位;一些水利建设单位政企不分,自管自建,难以实行严格的管理;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责、权、利不到位,无法真正履行项目管理职能;市场机制不健全,造成招投标时任意压价、恶意竞争的局面[1,2]。这些问题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无法对施工管理产生很有效的约束,从而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1.2分转包现象严重,施工素质难保证
水利工程中比较普遍的存在外包现象,中标单位名不符实,真实能力无法完成施工任务,而出现层层转包、分包现象。在一定范围内经业主同意可以分包,但转包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的出现,造成施工单位资质和素质无法达到招标文件的要求,而经层层抽水,实际从事施工队伍的利润微薄,因此促成其借偷工减料等手段赚取利润,严重地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埋下安全方面的隐患。
1.3技术水平不高,施工质量难突破
在我国有不少施工单位,技术力量较为薄弱,仅可应付一些相对简单的施工,面对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的施工难以承担,完全依靠经验施工,效果自然不能令人满意。部分设计、监理的业务是由上级单位转包下来的,自身并没有足够能力担当,又自以为背有靠山,不思进取,使总体施工技术水平不进而反退。基层管理人员从事灌溉管理工作的多,因为既没有实践经验,又没有时间参加进修学习,对于技术性强、难度大的工作难于应付。这些现实问题造成很多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多年来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1.4施工筹备工作不到位,前期准备不足影响大
许多行业的工程都有一个通病,重视立项轻视筹备,关注项目开工而漠视前期准备,一些人头脑中的逻辑是只要争得项目,自然会有工开;而有工开了,还急个什么?水利工程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水利工程的复杂性,施工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施工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保证施工有条不紊地铺开,而仓促上阵往往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过了磨合期差不多工期已过半,许多施工中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都无法得到保障。
1.5工程监管不得力,质量控制无保证
由于建设单位监理意识不强,导致监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质量控制和监督都不到位;而且一些监理人员由于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有限,不坚持原则和立场,在监管过程中表现失职。政府部门对于水利项目,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质量重视不够,采用的监测手段过于简单,甚至只凭目测来判断工程质量,这些情况说明没有严格的监管,就不可能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2.水利施工管理的综合对策
2.1健全项目法人制度,规范水利工程市场
在我国推行项目法人制度,其本意是非常正确的,问题是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样,甚至成为摆设[3],这是制度建设不完善的表现,因此首先应当健全项目法人制度建设,一是建立项目法人考核管理机制,严格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行为;二是健全招投标运行机制及监督机制,形成严密的标底机制、评标标准、决标标准及其工作程序。大力推行合理低价中标,严防恶意低价中标行为;严厉制止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加强对招标机构的监管和严格审查评标专家的资格。为此,可邀请纪检、监察和检察部门组成联合办公督查机制,对招投标全过程全方位实行监督,确保严格履行项目法人制度及招投标制度。
针对水利工程市场,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制衡机制,实行“同体回避”原则;重建水利工程信用体系,加强和监管行业自律行为;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改善融资渠道,使资金运转得到保障。
2.2推进监理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监管作用
建立工程监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代表业主在投资、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及协助业主进行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从而确保工程如期按质地完成。但为了改变监理监管不得力的局面,应对监理制度进行改革。首先,应规范监理市场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提高监理人员的准入门槛,保证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其次,厘清业主、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业主与监理单位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关系,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虽同受聘于业主,但两者之间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监理人员应立足于服务精神,公平公正地监督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并把好施工质量关。
2.3明确工程建设目标,做好施工前期准备
水利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比较复杂,因此确定工程建设目标后,就应从组织管理、技术措施、施工人员、物质设备等多方面做足准备。首先,应组建项目经理负责制的项目部,并由项目经理组织精干的技术管理团队和强有力的施工队伍,项目部根据承包合同确立项目管理目标和签订项目责任书。其次,做好现场道路、水电、通信等“三通一平”工作,准备办公、生活临时设施建设。再次,根据工程需要准备施工机械、材料物资等。此外,在施工前还要做好图纸会审、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交底等工作。
2.4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系统管理互不偏废
施工管理主要是抓好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的控制以及现场管理(安全文明施工)这几项,这些内容都是相互关联、互为作用的,偏废任何一项都会对整个项目造成不利影响,其实管理工作本来就是系统工程,因而应按照系统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
质量方面,先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质量责任制,然后根据质量管理目标确立质量管理方案、质量工作规程,建立从原材料到每一个施工环节严格质量监控体系,并认真落实“三级检查”制度。安全方面,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施工责任制,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安排,应积极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等先进手段,提高成效。成本控制,应在保证质量、安全、进度条件下,实行成本最低化的原则,应建立成本责任制并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成本,施工中应力求节约和高效。
关键词:泵站;综合自动化;优化控制
随着社会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现代化的泵站管理中,单纯依靠人工操作来实现对泵站的运行与调度,已经无法满足水利工程的发展需求,有必要不断开展更加现代化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建设,在确保泵站安全有序运行的同时实现经济节能的目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被大范围的运用到控制领域,发展得相当成熟,已经逐渐形成一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泵站自动化系统,有效确保泵站的有序运行。在过去的工程建设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投资与安全问题,对于工程投入运营后的泵站运行没有过多考虑,致使泵站长期处于低效率的运行状态,有必要针对当前泵站运行机制进行分析,优化其自动化调控度,使得泵站能够更加安全、效率的运行。
1 泵站综合自动化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一场涉及到诸多领域的大变革,控制系统被广泛运用到泵站中,极大地改变了过往人工监测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监测与预警,有效提高了泵站的综合控制与管理水平,但是在自动化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1)我国泵站的自动化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整体上发展水平并不高,在建设过程中多是围绕某一项项目的具体要求开展的,缺乏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出现不同的泵站采用的是不同的功能与技术指标。
(2)虽然泵站自动化控制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事实上很多工作人员对泵站的自动化水平还存在很大的认识缺陷,错误地以为泵站的自动化就是用鼠标来控制泵站的停开机,对泵站自动化中具体的经济运行以及相关资源的调度等方面并不了解。
(3)在过去对泵站进行调度时,大多依赖于上级行政指令或者简单的依靠水池水位进行决策,极少对泵站的最佳运行方案进行分析,无论是自动化还是决策水平都存在相当大的缺陷,无法为水利工程带来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水利工程中并没有建设足够的机组供泵站进行调度,只能够按照设定的模式进行运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泵站的调度与运行。而有些水利工程汇总虽然有足够的机组并且存在调节方式,但是却没有相应的系统进行有效支持,难以实现最优运行。
2 泵站自动化优化控制系统组成
一般来说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为了实现对泵站的监测、对应数据的处理以及监督控制三方面的要求,主要由监控软件、控制逻辑以及检测装置等三部分组成。
2.1 现地数据采集
泵站中需要采集的信息主要有:泵站机组中的电压电流等相关电气信息、机组中的温度压力等非电气信息、机组是否运行等状态信息以及对机组的控制与调节的相关信息。
2.2 上层监控
通过上层监控能够随时了解到系统的运行状况,当遇到系统故障时能够及时提供相关的警示信息并且显示故障存在的范围;在监控过程中将泵站的相关数据转化为可视化数据,能够更好地帮助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分析与查询存贮工作的开展;监控还包括工作人员的具体操作记录,能够对不同人员进行权限监管,确保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
2.3 数据存储与管理
主要是对泵站运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存储与管理,建立相关的平台,通过对数据的管理与分析了解泵站的运行状态,并且与其他水利系统进行接入,实现数据共享。
3 泵站综合自动化优化控制策略
3.1 现地控制层设计
可编程的控制逻辑在泵站自动化系统中占据了现地控制板块的关键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LC。在实际运行中,系统通过传感器对液体压力、流量水位等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借助现地控制板块将数据做出初步的处理,然后通过局域网传送到上级监管部门的服务器中。在这个过程中现地控制板块还需要及时接受上层监控器发送过来的控制命令,泵站的分层远程自动化控制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的。在对泵站综合自动化进行优化过程中,为了同时对水源泵站和加压泵站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尝试设置两个可编程逻辑控制,及时收集传感器采集到的相关数据以及设备运行状态,同时当数值超出警戒线时及时进行警报,更好地帮助工作人员进行监管。为了更好对泵站运行进行监控,需要为PLC控制逻辑配备好不间断地电源,传感器也需要准备好备用电源。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泵站系统中大多选择西门子的S7-200系列PLC阵列,这种PLC在远程控制领域应用范围广,能够借助多个PLC相互连接后搭建出复杂的网络系统。CPU224XP CN具有丰富的指令集,并且内置有调节控制器,可以用来充当现地控制模块的核心。在选择硬件的编程环境是,可以选择兼顾在线和离线调试的STEP7/Micro Win。
3.2 监督控制层设计
在监督控制层对泵站的综合自动化进行优化时需要接触传统的系统架构,将控制板块进行服务器与客户端的区分。服务器是中枢神经,它为客户端的访问与查询提供数据支持,而客户端则根据服务器给出的数据进行下一步的决策与命令下达。服务器不仅需要建立数据库来进行泵站的数据存储,还需要建立好c外部水机系统进行对接的接口,实现历史数据的共享。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器无论是与内部系统间的客户端还是与外部水利系统的通信过程,都是需要借助局域网来实现的,而局域网的建设有涉及到监控服务器、操作员与工程师端口、控制层的PLC控制逻辑等部分,正是由这些有着不同功能的终端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泵站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
3.3 控制调节优化
在人工调度的过程中,泵站系统经常会出现水池水位超出或者低于限定值,难以保持在合理的数值范围中,在进行泵站综合自动化优化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水位的控制,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可以借助离散的方式控制电机机组中组要开启的数量,并且将其与电机机组的运行频率的连续性相结合,将现代化的智能控制系统与传统的人工控制模式进行优势互补,引入模糊控制+PID控制变频器的机制,有效利用模糊控制机制对电机机组的开启数量进行控制,而PID控制变频器实现对运行频率的控制。
在摸索加强泵站综合自动化优化控制前,需要充分了解泵站的自动化控制的整体结构,在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实现自动化控制优化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个以局域网为基础、分层次管理、能够有效进行优化控制的分布式系统,这不仅能够实现水利工程在泵站综合自动化优化上的需求,还能够实现泵站远程管理的分层开展,使管理更安全、更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平安.泵站综合自动化及其优化控制调节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2.
关键词:农村 水利水电 工程管理 发展
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长期投入不足,管理体制陈旧,现有水利设施特别是中小型水利设施普遍管理不善,效益衰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与管理,一直成为我国农业水利事业发展的重点管理问题之一。
1、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1.1 管理手段陈旧,管理人员膨胀。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的组织管理仍沿用传统管理办法,不可避免出现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机械配置不合理等现象,造成劳务费、管理费增加以及材料损失。
1.2 技术与经济仍有脱节现象。搞技术的人不懂经济,搞经济的人不懂技术,二者不能很好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管理层较为注意安全、质量、进度,对经济效益的注意不够,技术经济分析开展得不够。
2、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发展建议
2.1 明确水电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水电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施工方作为一个项目建设的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施工方本身的利益。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施工成本目标、施工的进度目标、施工的质量目标和施工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水电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主要在施工阶段进行,但是也涉及到设计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在工程实际施工中,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往往是交叉的,因而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也涉及到设计阶段,就国内单项工程施工而言,主要在于与发包人、涉及人的沟通。水电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有。施工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施工合同管理、施工信息管理、施工成本控制、施上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与施工相关的组织与协调。
2.2 优化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流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引导手段规范水利建设市场,形成有序的管理过程。方向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以指令性计划为基础的直接管理型模式,转变为以多种投资方式、以市场调节投资行为为主和以投资主体决策自主、风险自负为基础的政府间接控制引导的模式。但在实际过程中投资出资、出资人代表及及其职权利问题成为制约水利工程管理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项目的职能,明确政府与市场在水利工程中的职能分工,明确投资与补贴,实行建设项目管理的政企、政事分开。政府要从以原来的微观、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宏观、间接管理为主,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来管理项目,尽快适应由运动员到裁判员的角色转变。政府管理水利项目建设的主要职能应侧重于项目规划、立项审批、组建公益性水利项目的项目法人、工程质量监督等,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项目法人以达到间接管理项目的目的。
2.3 合理应用价值工程于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首先,应根据企业战略确定项目所处的地位,明确项目的具体任务。一般应在投标时项目策划阶段或项目初始阶段完成。其次,根据项目在企业战略中的定位和具体任务,采用环比评分法、多比伊断分法、逻辑评分法、强制打分法(0-1 评分法或0-4 评分法)确定各目标的功能指数。根据各目标的功能指数大小,确定项目各目标的权重,功能指数越大的,该项目目标越重要,越需全力去实现。
2.4 合理应用技术创新管理农村水利水电工程 技术创新管理
应该结合行政管理和技术管控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要考虑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和其依托的工程项目的不一致性,要充分考虑到技术创新作为新知识需要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的特性,根据上述目的设计职能、矩阵复合型组织结构,作为水电施工企业刚设立的技术中心组织模式。该模式满足创新项目管理需要。改进后技术创新组织机构组成:企业层面设立项目评审委员会,项目鉴定委员会和创新战略研究办公室,负责整个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管理;技术中心为责任管理机构;工程项目部为技术创新执行机构。在长期的惯性作用下,现行管理体制中存在众多弊端与不足,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出现了一些弊端和误区。即使目前明确了基础性、公益性工程以国家各级财政为投入主体,但对其他的综合利用工程,特别是可以完全经营性工程的社会化、市场化的探索实践还不够深入。因此,要实现创新管理农村水利水电工程,除了应用技术创新之外,还需要创新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模式,客观分析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体制,要初步构筑起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管理体制。虽然早年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当时依然存在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能真正到位、招投标过程中存在某些行政干预、监理市场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但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制定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及时制定和完善了有关工程管理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质量管理、资质管理等十几项规章,使现有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法规体系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使之能够健全配套,克服存在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以及一些条款相互矛盾。进一步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规范建设监理、加强质量管理、资质、责任追究和造价管理等。
3、结语
总之,要从解决“三农”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构建中小型水利设施农民参与式管理的新体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要社会上下形成共识,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和支持,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型水利设施长期管理不善、效益衰减甚至威及公众安全的问题将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刘铁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模式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06,(6):23-24.
[2]冯广志.小型农村水利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8):9-10.
[3]姜斌,张岚.国外私有部门参与公共水事业的管理制度[J].水利发展研究,2004,(7):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