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规则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范文

规则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规则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规则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

篇1

一、教育现状:

对教师和家长作了问卷调查,为了弄清幼儿发展现状和教师、家长的认识和态度。通过我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方面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幼儿在园遵守日常生活中行为规范的规则较差,而家园发展差异更大,幼儿园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水平大大高于在家庭中的发展水平。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家长对社会性教育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深入。但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追求高学历与升学,择校等,又使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偏差。注重知识传授,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入学准备过程中期望过高,急于将孩子从"游戏人"变为"学习人"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教育态度方面显示矛盾。教育认识与教育态度不统一,特别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上不足,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投入精力少,培养不重视,要求不严格,而且部份家长自身忽视社会规则的不良行为,大大影响了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1、多数幼儿家庭属核心家庭,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为良好性格形成和情感发展提供一定条件。但容易造成交往少,以自我为中心,谦让和协作能力差,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受到影响。家长文化程度比较高,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文化基础和文化素质影响的有利条件。三代家庭能给孩子传统的积极情感形成提供条件。但过分娇宠溺爱孩子。旧的成才观、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现代教育观念的冲突在所难免。

2、家长在工作之余,用于与孩子玩耍或教育孩子学习的比例高于家长自我学习、工作、或娱乐。说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重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多数家长在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认识上,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忽视规则意识及遵守规则能力发展、以及任务意识及完成任务能力发展的问题。

4、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教育态度上显示矛盾。信任、民主、宽容与严厉、专制、放纵迁就交替运用,教育认识与教育态度不统一,教育方式因时、因地、因人、因情绪、因事而发生变化,负影响抵消正影响。从而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作用。

5、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因而不能了解游戏活动、操作活动、探索活动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是学习,是生活,是工作,是社会化实践的场所,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源泉;是发展自主性、创造性、责任感、义务感的起跑线。对知识学习要求过高过急,忽视依靠孩子通过自主的活动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和经验。从而影响教育效果,使家庭教育环境不能发挥良好作用。

6、2至6岁幼儿家长年龄在26岁至36岁之间,用在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一方面要照顾自己的子女,又要忙自己的事业。31.82%的家长还要照顾老人,精力分配不当势必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二)教师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教育方法贫乏。主要原因在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教师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有一些转变,开始重视对孩子社会性适应的培养,但没有深刻认识到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对幼儿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方法上流于说教,脱离幼儿生活,忽视幼儿"生活就是学习"不够重视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规则教育,不重视与家长在统一目标,统一方向,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同步教育。教育改革形势推动下,社会化大教育观逐步得到深化。教师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意义有所明确,但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困难:没有较好地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指导知识欠缺,经验少以及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组织管理不够到位,直接影响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

二、思考及策略:

(一)、转变教师、家长教育观、儿童观,正确认识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在社会性适应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加强教师对家园同步教育实质的认识,使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及自觉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二)、探索家园同步促进幼儿规则意识执行能力的具体目标、教育途径、方法、措施。指导家长了解、掌握儿童年龄特点。重视家庭教育环境的利用;重视游戏在儿童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家长重视儿童社会性发展。特别是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的发展。家园一致培养儿童遵守规则能力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引导家长调整时间、情绪、心态,育方法;育认识与教育行为。重视儿童全面发展,不片面追求认知学习。

(三)、形成情感共鸣: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热爱每一位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体能和智能的幼儿,以高质量的保育教育工作和优质服务赢得家长的信赖,使家长乐意遵从和接受教师的家教指导,愿意与幼儿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2、信任家长,注意尊重家长的教养方式。用个别交谈、个别约谈、家访等形式了解并理解家长的教养心态,教育行为,注意尊重家长的人格,以平等、友善、建议式的口吻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增强之间的感情和吸引力。

4、教师、家长采用积极、友善、关爱的态度,将情感变为动力,使须强制性遵守的规则和规范内化为幼儿自主、自觉行为和终生受益的习惯。

(四)、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

1、环境创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关爱、接纳、激励的集体生活氛围和家庭生活氛围,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家园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生活环境。

2、家园合作法: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下,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探索制定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目标,研究教育内容,参与班级管理。

3、运用榜样,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让幼儿理解遵守规则给自己,给他人,给家庭,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建立初步的社会角色意识。

篇2

关键词:人品塑造;早期教育;关系

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早期教育有了更多的认识,越来越意识到早期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早期教育是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对于婴儿人品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早期教育对人品塑造的体现

不同的年龄阶段,早期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为主,从而与儿童互动,周岁至3岁儿童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之间开展的、有助于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

(一)活动训练

各式各样的活动,对于早期教育中的人格塑造起着关键的作用,活动能够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具体的活动训练可有游戏设施、脑力活动与劳动活动等,儿童玩耍的游戏设施可以是一些滑滑梯、跷跷板、蹦蹦床等设施,游戏与玩耍可以很大程度上释放孩子的天赋,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儿童活泼的性格,锻炼儿童的身体素质,脑力活动可以让儿童搭建积木、教儿童识字、读书等,培养儿童的智力,劳动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儿童扫地、为花浇水、喂食小动物等,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二)人际交往

让儿童多接触同龄的儿童,通过建立伙伴关系,促进儿童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同龄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儿童形成孤僻、自卑、自傲等方面的心理,实践证明,不善于交友的儿童往往就形成了各种不健康、不利于儿童发展的心理,善于交友的儿童能够从对方身上进行一定的模仿,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进而形成优良的品格,比如谦让、礼貌、自尊、自信、乐于助人等。

二、早期教育中塑造人格的重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要求塑造完美人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的培养,社会更加关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发展的任务是使每个人能够发展自己的才能与创造的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

(二)素质教育的提倡

塑造完美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全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关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个人能力的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的教育,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下更注重对早期教育的人格培养,早期教育是最基础性的阶段,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塑造儿童健全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早期教育塑造人格的方法

(一)爱的体现

给予儿童温暖,让儿童感受到爱意,家庭的爱与老师的爱都很重要,幼儿刚出生时,抚摸他,抱着他,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孩子通过接受第一次情感交流,慢慢地发展成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时刻对孩子进行爱的引导,传达爱意,为塑造良好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二)情感体现

情感是后天形成的,大人可以在孩子的面前照顾老人,关心老人等,通过一定的模仿形式激发孩子对长辈以及同龄的爱,引导孩子用行动去表现爱,培养孩子的情感,一定程度上引导孩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树立孩子的情感意识,带领孩子去感受外部世界,体验不一样的感受,增强孩子的情感认知。

(三)游戏体验

孩子在游戏中可以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孩子的群体意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为孩子提供游戏材料,让孩子自己选择玩耍的方式,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主动性;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履行规则义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扩大孩子的游戏场所,不要只局限在室内,组织孩子与其他同龄阶段的孩子一起去室外活动,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在进行游戏活动时,给孩子设立一些规则,或者由孩子自己设立规则,必须按照规则去进行游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制能力,给孩子安排一定量的竞争游戏,让孩子体会输赢的感受,并适当地教育孩子输赢不重要的理念,游戏对于塑造孩子的人格具有很大的作用。

早期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人格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塑造孩子人品的重要阶段,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促进孩子未来的发展,人品塑造与早期教育相互作用,密切联系。

参考文献:

[1]高敬.早期教育机构质量的重要性、内涵与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2011.

[2]扶跃辉,李燕.美国“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

篇3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自控力;提高

很多年来。心理学家一直认为智商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但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高智商的孩子都能达到成功的预期。而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自我控制能力。因为即使是最聪明的孩子,也要面对玩游戏和写作业之间的选择。自控力即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锻炼并养成习惯,才能够真正获得自控力,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力量。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和压力。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呢?[1]据笔者多年的农村中学教书经历,发现广大的农村中学生存在着意志力薄弱、行为习惯不良、学习习惯懈怠等比较显著的现象。而农村中学生的学习自控力普遍显得薄弱无力,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常常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有时甚至就找不到学习的动力,缺乏具体的目标。自控力是一个人心理成熟度的体现,没有自控力,就没有好的习惯,没有好的习惯,就没有好的人生。[2]中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自控力的关键时期,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来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自控力呢?

一、提升农村中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

目前很多农村家庭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年幼的孩子们就常常托付给年迈的老人照管。老人们囿于自己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相应的教育管理知识,在过份溺爱孩子的同时,又总是对孩子的一言一行缺乏高度的敏感性,从而包容甚至放纵他们,满足他们的一切所需,而不会恰当的拒绝,给予正确的引导。所以,很多农村孩子比较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态度:自习课大家都在认真做作业,他会旁若无人地在那边敲桌子,传作业本时将本子飞来飞去,脾气特暴躁听不得批评……

限于当下打工热潮的势不可挡,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农村孩子的父母都能陪在他们身边,在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和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给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和管理,但我们可以通过社区管委会和村委会的组织,对在家照看未成年人的老人们进行相应的培训,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贯穿案例、知识和法规制度等,让老人们能够正视孩子的优缺点,能够重视孩子的一言一行,从而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认识自控力的重要性

自控力强的人,才能顺利地、迅速地根据社会的规范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将这种正确、良好的行为坚持下去,从而获得成功;缺乏自控力则会严重打击我们的自信、自尊、自爱,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3]家长和老师们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历史上诸如为掩护自己身后的战友而活活被大火烧死、去喧闹的集市看书以考验自己等名人故事,或者给孩子们多看看一些名人传记,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孩子塑造孩子。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社会上的新鲜实例,比如那些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想法而违法乱纪的官员,也可以让孩子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自控力的重要性。

三、养成孩子的规则意识

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识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则来规范或者约束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举止,才能让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和谐有致。老百姓还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都要根据适时的生活情境调整我们的言行举止,才不会让自己的生活节奏受到影响。因此,不管是孩子的父母家人,还是学校里的教育管理者,加强孩子的规则意识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孩子就不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有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孩子们就不会随意插队不交作业……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这本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因此,为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自控力,就让我们的孩子做一个只服从法律和规则的自由的人。

四、客观地认识自己

一个名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引导他们客观地辩证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优点、自己的特长,无疑会促进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从而在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提高孩子们的自控力。也许是表达一个善意的动作,让孩子懂得怜悯和感恩;也许是经历一次含蓄的拒绝,让孩子懂得自己拥有的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也许是看过一朵花的绽放,让孩子体味这个人世的美好和温暖。当然,还有那些看得见的缺点,还有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然后孩子们知道,人生在世,总要去追求去拼搏,才能让自己更受欢迎更加优秀。那么,我们的课堂之上,就会很难再看到那些妄自尊大的言行和那些繁碎的管不住自己的举动。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农村中学的孩子学会反省也很重要,可以试着要求他们晚上记录下自己每天学习、生活中的得失,让他们在与自己进行心理对话的同时能及时省视自己的不足,直面自己的错误,在自我反省的同时不断鞭策自己以提高自控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每一个孩子都在成长,他的自控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相信有老师、家长、孩子自身的不断努力,他们也会为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而带来的种种收获而自豪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规则意识 规则执行能力 家园合作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规则?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保证社会生活、工作、行为有序规范。它是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的规定。

规则意识及规则的执行能力,对幼儿的一生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观察、模仿、评价,幼儿获得规则意识,并逐渐内化为一种个性品质,自然地以行为方式表达和表现出来。但是这一时期的幼儿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评价能力,他们通过他人的评价与行为来理解什么时候遵守什么规则,作为幼儿教育主要场所的家庭和幼儿园,有必要对目前幼儿规则教育进行反思。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生活中家庭成员的行为及教养态度、方式将影响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在我国,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特别近年来独生子女的普及,幼儿规则意识淡漠,自我中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教育态度与观念的错误与不统一,是造成幼儿规则意识混乱的实际原因。所以仅仅在幼儿园中强调规则意识是不够的、片面地,家园合作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教育现状

为了弄清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现状及教师、家长就此问题的认识和态度,我们对教师和家长作了问卷调查,通过我们的调查看出,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方面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家长对社会性教育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社会科学迅猛发展,追求高学历与升学,择校等,又使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偏差。注重知识传授,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在入学准备过程中期望过高,急于将孩子从“游戏人”变为“学习人”。家长在教育方法,教育认识,教育态度方面显示矛盾。教育认识与教育态度不统一,特别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上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投入精力少,培养不重视,要求不严格,而且部分家长自身忽视社会规则的不良行为,大大影响了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教师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方法贫乏。主要原因在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近几年来虽然有一些转变,开始重视对孩子社会性适应的培养,但没有深刻认识到幼儿社会适应性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对幼儿终生学习的重要性,在方法上流于说教,脱离幼儿生活,忽视幼儿“生活就是学习”,不够重视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规则教育,不重视与家长在统一目标,统一方向,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同步教育。

三、思考及策略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应该给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给予相当的重视,不断改善和反思,家园共同合作作好幼儿早期社会性的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和教养策略。

(一)转变教师、家长教育观、儿童观,正确认识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在社会性适应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加强教师对家园同步教育实质的认识,使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及自觉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二)探索家园合力促进幼儿规则意识执行能力的具体目标、教育途径、方法、措施。指导家长了解、掌握儿童年龄特点。

(三)形成情感共鸣

1.提高保教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热爱每一位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体能和智能的幼儿,以高质量的保育教育工作和优质服务赢得家长的信赖,使家长乐意遵从和接受教师的家教指导,愿意与幼儿园协调一致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

2.信任家长,注意尊重家长的教养方式。用个别交谈、家访等形式了解并理解家长的教养心态,教育行为,注意尊重家长的人格,以平等、友善、建议式的口吻与家长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增强之间的感情和吸引力。

4.教师、家长采用积极、友善、关爱的态度,将情感变为动力,使规则和规范内转化为幼儿自主、自觉行为和终生受益的习惯。

(四)坚持四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1)将幼儿一生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

(2)将幼儿园与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认识、统一方向,统一目标。

(3)将一日各活动各环节、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渗透于日常生活、学习、游戏、各项活动中。

(4)将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与其它社会适应性的培养作为一个整体,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下,着重研究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

2.主体性原则

儿童是发展的主体,家长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力,充分调动幼儿主人翁的责任感。

3.个别针对性原则

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有的放矢,制定有层次的教育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有趣方法,使儿童乐于学习。

4.一致性原则

家长和教师的认识、方向、目标一致。家庭成员的认识、态度和方法一致。

(五)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

1.环境创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关爱、接纳、激励的集体生活氛围和家庭生活氛围,愉悦的学习环境。

2.家园合作法:家园在统一方向、统一目标、统一原则下,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探索制定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目标,研究教育内容,参与班级管理。

3.运用榜样,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让幼儿理解遵守规则给自己,给他人,给家庭,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建立初步的社会角色意识。

4.家园一致共同施教,在充分尊重幼儿、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家长制定在园、在家应遵守的生活、学习和游戏规则,并贯穿于一日生活中。

四、小结

家园合力,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幼儿才能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意识的能力,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培养。一个人社会化的程度,将会制约终生成就的程度。重视早期社会性的培养,将使我们的孩子更顺利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庆文.幼儿规则意识的引导策略.早期教育,2003,(10).

篇5

一、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是顺利进行各项活动的有效保障

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而且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奇心特别强,对任何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身体的协调性比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有一天中午,孩子们吃完午餐准备睡觉,睡觉前我跟以往一样,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都很安静地听着,突然寝室里传来一阵紧张急促的孩子哭声,一看是啊玮小朋友躺在床上哭着,我赶忙问:“出了什么事?”他说鼻子里有东西……后来经过园医的处理,把异物取出,再跟孩子一起讨论事情的严重性,通过这件事情,让幼儿懂得不带珠子、小刀等危险物品来幼儿园玩,特别是在午睡,不把玩具和物品带到床上去玩,教师和家长都要经常督促检查孩子的书包;现实生活中,每个孩子身边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而且这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如:孩子在户外活动玩一些运动器材,老师怕孩子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就会一直限制孩子的一些活动,从而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消极的保护变成积极的防护,提高安全意识让幼儿学会区分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这样才能使幼儿在活动中避免伤害,顺利进行各项活动,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增强幼儿安全意识,是幼儿园实施各项活动的有效保障。

二、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提高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日常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的现象,如:上下楼梯时互相推挤,喝水时不排队,上厕所争先恐后,同伴间争抢玩具,在教室内奔跑等。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要把安全知识融入在一日活动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和方法,积极引导幼儿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一)通过游戏教学法,让孩子在玩中学,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规则意识的培养

安全和行为规则是相辅相成的,幼儿能够遵守规则,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安全隐患也就少了很多,针对孩子天生就喜欢玩游戏这一个特点,把一些安全知识通过游戏形式传授于孩子,孩子玩得开心,接受得也快。如:在《找家》游戏中,让孩子知道走失了怎么办?从而记住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在《我一个人在家》的游戏中,让孩子知道不给陌生人开门也不跟陌生人走,一个人在家不玩危险物品,如:电、火,不爬高,更不爬到窗台上观看等。如:小班孩子刚来幼儿园,不会排队,我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跟着儿歌的节奏模仿小火车声音,一个跟着一个走,遵守交通规则,不会出现你推我挤,到处乱跑的现象,在游戏中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又学会了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如:让孩子学会排队洗手,我设计了《小汽车加油》的游戏,创设了一个情境,汽车没有油了,要去加油,然后让孩子一个跟着一个模仿开车的动作,嘴里还不停发出叭叭叭汽车的声音,然后开车到洗手间去洗手,孩子们会遵守规则排好队去洗手,避免孩子争抢水龙头,而滑倒摔跤的现象,降低不安全的隐患,孩子们开心又学会了遵守规则。

(二)根据班级情况自定规则,让幼儿自觉地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因此,在引导幼儿提高安全意识和养成规则行为习惯的同时,教师应该更加强调发展幼儿的自主意识的重要性。

孩子的一日活动中,老师根据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大胆放手,以尊重为原则,以引导为手段,允许幼儿自己去思考规则和要求。特别是大班的孩子,他们的自主性很强,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制定班级规则,谁违反了,要承担一定的后果。如:我班的孩子,其中有一位特别的调皮,总是会做出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危险动作,记得有一次,孩子们要进行午睡,大家都在整理,邓晗小朋友突然爬上了窗台,跳下来,当我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都跳到了心口上,当老师制止了这个危险动作,她又在床上玩具柜上跳来跳去,还大声地尖叫,在这一个情形下,我让所有的孩子都停下来,抓住时机,组织幼儿一起讨论这种现象:“这个时间,小朋友应该要做什么?如果不遵守,影响了整个班级的秩序,而且这样做很容易出现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取消违约者自由活动的项目。因此,那天下午的户外活动滑滑梯,是她最喜欢玩的,但因为她犯了规,只能无奈地看着同伴们愉快的游戏。这一件事情后,她都能自觉地遵守班级制定的规则,因为规则是孩子自己制定的,所以孩子们都会自觉地遵守,班级的秩序井然有序,减少了安全隐患的现象。

(三)结合园内的安全月主题活动和图标暗示,帮助幼儿理解和遵守安全规则

《纲要》指出,在共同的生活活动中,老师要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安全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