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范文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

篇1

【关键词】:思维 意义 过程

学科思维,简而言之就是运用本学科知识解读相关现象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立足于专业的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智力活动。它应是学科教学的终端任务之一,他的最终形成应是学科教学的首要目标,而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其意义又远不止于此。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课程目标是:“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学生应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该课程目标一经实现,便意味着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语文素养,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一切如果没有学科思维作为前提,便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学科思维是五个方面发展的最基本动力,从这个层面上讲,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是对课程标准的有力支撑。况且,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使其在对其他学科教学方面的作用早已成为共识,这种角色的成功扮演则更需要通过学科思维的形成来实现。

可是一种思维意识、习惯、方式、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科思维的培养必然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其间所不可或缺的环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科知识能力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当前语文教材“选文集锦”式的编写模式,意味着本来是教学专家的语文教师,现在被要求同时还要充任语文课程专家和语文教材专家。(王荣生等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P13)将选文蒙地顶替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实际上是将课程与教学内容留为“空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首先完成教学内容的重构甚至创生,打造符合实际的学科教学内容体系,做到“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一方面课程内容要通过种种资源的运用使之具体地显现;另一方面,教材要形成可操作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走进经典的世界,拓展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进而建构语文能力。(同上P8)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可按照学年安排依次完成以下任务:第一阶段包括两方面,其一在于基础知识(主要指语言学知识和文章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其二在于基本能力(主要指基本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渗透;第二阶段重在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强调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学科能力初步形成;第三阶段实践延伸,探究规律,强调知识融会和能力提升,推进学科思维的最终形成,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和自身发展。相信如能将以上任务分解到教材篇目的教学中,依托文本进行扎实的教学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当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渐入佳境,教学效率自不待言。

二、学科思维意识与方法的养成

意识先于行动,方法提升能力。成熟的学科思维要求学生在面对学科现象时能够自觉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并最终形成理性的认识与判断。这种意识与方法的养成对语文学科而言尤其需要强调,因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其学科属性的模糊和学科现象的泛化往往使学生在认识与判断上流于感性或者不明就里,顾左右而言他。因而高中语文教学务必要在梳理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科思维的意识与方法,使学生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率先垂范,注重演示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细化操作,在字、词、句、段、篇各个层面展示“以语文之理求语文之真”的思路,及时总结归纳,使抽象的思维变成具体的套路;另一方面指导实践,注重引导学生借鉴老师的做法,独立实践,学以致用,逐渐形成自己的理性思维模式。从而使学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之中获得“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的愉悦,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并最终登堂入室洞悉语文学习的真意。

三、学科思维方式的训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