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茶文化的未来范文

茶文化的未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茶文化的未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茶文化的未来

篇1

中国茶业的发展已经跨越了单纯的扩面积、增产量的粗放经营阶段,而步入了创建自主茶叶品牌和茶叶深度加工开发的时代,茶叶消费已从生活必需型转向文化享受型。杭州打造中国茶都,旨在引领提升中国茶产业的档次和茶叶品饮文化的时尚。

杭州茶文化的构建始于上世纪80年代,大致经历了“呼唤”、“搭台”和“消费”三个阶段。

呼唤

茶文化在我国虽源远流长,但“茶文化”这个词却是新出的。在《辞源》、《汉语大辞典》直到1999年版《辞海》中,都没有收入“茶文化”这个词条。1980年9月庄晚芳等编著的《饮茶漫话》(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后记中说:“茶叶源于我国。饮茶文化是我国整个民族文化精华的一部分,也是我国人民对人类做的贡献的一部分。”同年10月,王泽农、庄晚芳在为陈彬藩《茶经新篇》所作的“序言”中说:“国际友人和海外侨胞,特别是茶叶爱好者在品尝中国香茶的时候,对历史悠久的中国茶叶文化无限向往,渴望有一本新作详细介绍中国茶叶的历史和现状。”可以说,是庄晚芳、王泽农先生首先提出“饮茶文化”和“茶叶文化”的概念,并敏锐地指出当代茶人的这一历史责任。

1982年,在庄晚芳先生的倡议下,一个以普及茶叶科学技术,宣传茶叶文化,开展国内外茶叶学术交流,促进茶叶生产和贸易发展为宗旨的全国第一个茶文化社团――“茶人之家”在杭州成立。

搭台

至上世纪90年代,茶文化在中国各地渐趋渐热,茶文化推动茶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于是出现了一个广泛被采用的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1990年10月举行的“杭州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坐标。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斯里兰卡、美国,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代表总结了前十年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成就,同时开启了一个茶文化研究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新时期。1991年4月,全世界第一家茶叶博物馆在杭建立,从此确立了杭州在世界茶文化的地位。20年来,中国茶叶博物馆超越了一般博物馆“再现历史”的静态功能,成为海内外茶人向往朝圣的神圣之地。

与此同时,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旅游局举办了“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这次茶文节集旅游、文化、贸易为―体,把茶文化历史展览、茶文化专题讲座、茶艺表演、名茶评选、茶叶茶具展销和贸易洽谈等整合为一个茶事节庆活动。这种文化与经贸相融互动的节会,后来被广泛采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另一种形式是“茶博览会”,而杭州就是较早创办“茶博会”的城市。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浙江世贸中心主办的“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于1998年10月在杭州举行。如今“茶博会”在全国遍地开花,已成为茶叶产区和销区的常规贸易项目。

消费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这十多年,可以称作为茶文化消费的一个开启时期。在这一时期茶文化与茶业经济、茶科技结合日益紧密,并继续广泛地走向大众的生活。茶文化还朝着创意、经营的方向发展,即通过创意设计,使茶文化成为一种可以经营的、走向市场的时尚生活方式,一种消费文化。茶文化不但是一项文化事业,又是一项文化产业。茶文化除了能为“经济唱戏”搭台,与经济相融,让“经济文化化”;茶文化自身同样能唱戏,即打造出文化商品(或文化服务),直接进入市场,让“文化经济化”。茶叶产业涉及一、二、三产业,茶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融合,茶与茶文化的消费是多层次的。未来的茶叶产业将是经济与文化界线越来越模糊的一种状况。

在进入茶文化消费时代后,茶品和茶具被附加更多的文化意蕴,自然生态的、传统工艺制作的茶品和追求艺术品位和价值的茶具正在成为品茗者的新宠。文化创意展示成为茶馆的生存之道,商家纷纷在开发文化产品(服务)上下功夫,杭州茶馆就引入听琴、赏花、读画、咏诗等文化艺术元素,举办雅集,即将推出《西湖茶乐――展演》;相对原有分散、零星的农家乐,杭州西湖区双浦镇双灵茶村的文化园和金华、诸暨等地的茶庄园规模较大,将种茶、制茶、品茶、茶宴、陶瓷、书画等诸多旅游项目相结合,突出体验式的茶旅形式;茶文化也成为书画艺术和众多戏剧影视创作的选题,涌现了一大批以茶事为主题的书画艺术作品。由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院长、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教授自主原创的大型舞台剧《中国茶谣》,成功登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舞台及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馆,“中国茶谣”茶文化创意产业品牌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化品牌;2013年,由王旭烽教授编剧并总导演的话剧《六羡歌》把《茶经》所蕴藏的丰厚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艺术作品,在第11届全国大学生戏剧节上获得“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舞台美术奖”两项大奖。

“茶博会”也逐渐向“文博会”靠近,2012年浙江省首届茶文化博览会是茶文化产品化并将步入产业化的一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展会。创意创新是茶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茶文化消费有不同的层次,需要创意来衔接:高雅经典的文化需要大众化的创意来转化;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需要创意来表现;时尚的、有品位的文化消费需要创意来引领。茶文化博览会其实就是一个文化创意博览会,既展示上游的内容创意,又展示中游的设计制作,还有下游的营销服务及其衍生产品。

篇2

在一般情况下,茶话会的主要与会者,大体上可被区分为下列五种情况:

其一,本单位的人士。具体来讲,以本单位人士为主要与会者的茶话会,主要是邀请本单位的各方面代表参加。意在沟通信息,通报情况,听取建议,嘉勉先进,总结工作。有时,这类茶话会亦可邀请本单位的全体员工或某一部门、某一阶层的人士参加。有时,它也叫作内部茶话会。

其二,本单位的顾问。以本单位的顾问为主要与会者的茶话会,意在表达对有助于本单位的各位专家、学者、教授的敬意。他们受聘为本单位的顾问,自然对本单位贡献良多。同时,特意邀请他们与会,既表示了对他们的尊敬与重视,也可以进一步地直接向其咨询,并听取其建议。

其三,社会上的贤达。所谓社会贤达,通常是指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才能、德行与声望的名界人士。作为知名人士,他们不仅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号召力和社会威望,而且还往往是某一方面的代言人。以社会上的贤达为主要与会者的茶话会,可使本单位与社会贤达直接进行交流,加深对方对本单位的了解与好感,并且倾听社会各界对本单位的直言不讳的意见或反映。

其四,合作中的伙伴。合作中的伙伴,在此特指在商务往来中与本单位存在着一定联系的单位或个人。除了自己的协作者之外,还应包括与本单位存在着供、产、销等其他关系者。以合作中的伙伴为主要与会者的茶话会,重在向与会者表达谢意,加紧深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这种茶话会,有时亦称联谊会。

篇3

无为县昆山中心学校803班徐紫玉

失去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舍

——题记

我是鲜花,母亲就是深埋在泥土中的根茎。我是风筝,母亲就是牢牢栓着的线,不管风筝飞的多高多远,总离不开线牵引。风筝飞的越高越远,那根线就会牵得越长,越紧。

感恩,牵引风筝的线。

小时候,总是渴望有一天自己能变成一只风筝,振翅高飞。尽管风筝是自由的象征,单纯的风筝却不敢与线挣脱。风筝飞的每一个方向,都有线善意的指导,正确的牵引,才不足以迷失方向。

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儿时,母亲一直用朴素的语言教我做人的道理,教给我知识,她说做人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她还说过,一个不能碌碌无为的过着一生,要有价值地活着;也是她,手把手教会我写自己的名字。。。。。

母亲知道的东西不多,可她教给我的却很多。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正如她所说,她只是用她几十年来的经验传授给我,也只希望,在以后的路上,我可以走的跟好。。。。

“ 做人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母亲的话语至今人在我的耳畔响起,最深刻,最深刻。

记得,上小学那会儿。有一天放学,下着大雨,我记没带伞,也没穿雨靴,这时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打着把伞,向我招了招手,说:“不要动”!母亲走到我面前,帮我换上雨靴,并给我一把小伞。出了校门,因为平时路上就坑坑洼洼的特别是现在下雨,路上就有许多稀泥,一不小心就会溅到衣服上。我急嚷嚷的让母亲背我,可是,她却是让我向前走几步,然后让我回头看:“路上有你的脚印,即使过了很久,很久,脚印会消,失可是在这块土地上,你的脚印曾留下过,女儿,记住,做人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当时,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直到现在,我才真正理解母亲的用意。

感恩,指导风筝的线。

渐渐地,随着时光流浙,在线的指导下,风筝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再忍受不了细线的唠叨,那只风筝越发想要挣脱线的牵绊,想要去去经历风雨,与云儿为伴,与鸟儿为友。

初一的时候,母亲开始管得我特别严。总是是让我学习,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让我看书。那是,我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于是,我爆发了,与母亲吵了起来:“你每次都说为我好,可你理解我的感受吗?我都多么希望跟朋友一起去玩,学校组织活动,你每次不让我参加,玩是孩子的天性,你理解吗?”母亲愣了一会儿后说:“我这是为你好”你每次都说为我好,可你理解我吗?你说,一个女生考不上大学学,就没有什么作为,可是我还可以去打工,同样可以挣钱。”我一时没忍住,吼了出来。这时母亲被气哭了,哽咽的说:“紫玉,你不要怨我,你不知道现在大概有多累,我希望你现在有功一些,以后你就可以跟好的生活,有跟好的前途,我真的是为你好。”听了母亲的一番话,这一刻,我才知道,原来,我从来没有理解她。

风筝离开了线,虽然得到了自由,可是它却永远的迷失了方向。没有了线的牵引,它便没有了前进的方向。风筝与线是不可缺少的一体,没有了线,风筝便不完整了。感恩,母亲在这平凡的日子,我想对您说:“我是风筝,您就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那根线。”

篇4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大学生创业思维;影响

在社会创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围绕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而在这些激烈的探讨中,大部分学生都将目光放在了大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上,而忽视学生了创业思维的研究。在利益驱动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步入社会,开始创业,很难做到从容淡定地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客观看待各种利益诱惑,所以在学生毕业之前,教师有责任通过文化渗透,降低大学生的思想浮躁情绪,在他们的思维意识中修建起思想的堡垒,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抵御创业过程中的种种诱惑与困难。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创业思维具有非常巨大的优化功能,高校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茶文化的教育价值,促进大学生创业思维健康、积极发展。

1大学生创业思维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从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思维的整体情况来看,其中明显存在很多问题,下面针对其中三项最突出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1“眼高手低”所呈现出的问题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因为自己接受了高等教育,自己有一个好的家庭背景,自已毕业于名牌大学等等,这些“优越”思想,就会造成他们创业过程中的“眼高手低”现象,大学生创业都渴望成功,大学生在毕业前也常常会接受一些学校组织安排的“成功人士”的经验演讲,给学生输入的总是一些成功经验,在挫折教育方面相对匮乏。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未来创业需要“一点一滴”做起的规律有所忽视,加之目前,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以及祖父母的过度关爱下成长起来的,对于社会险恶以及利害关系根本不了解,他们大多追求安逸,自我中心意识强,认为自己什么都好,哪里都比别人强,这就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就逃避、“眼高手低”问题出现的根源。

1.2“自信不足”所呈现出的问题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信心不足”问题,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我国大部分非重点高校中学生的创业环境比较弱,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非重点高校的学生与重点高校的学生相比,本身就存在明显的自卑感,加之社会的就业环境大部分也倾向于重点高校的学生,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也就是先看文凭,在学生能力方面的考察放在次要位置。在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必然会导致很多非重点高校的学生在创业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明显的自卑感。其次,是女学生创业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心不足问题,由于中国长久以来存在的“男权思想”,导致不管是工作岗位,还是生活中、学校中,女生总是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即便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于人们思维中的“男权思想”也很难根除,这就导致高校女生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很多,自信心不足。

1.3“焦躁不安”所呈现出的问题

“焦躁不安”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困难而产生的挫败感导致,创业是一个与社会不断接触,不断摩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接触很多不同的人,也会遭受很多拒绝和失败,大学生初入社会,遇到这些问题就会产生很大的失落情绪,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选择是否正确。在克服以上问题的时候,高校教师可以借助茶文化中的有益元素,不断在学生思维领域进行渗透,强化学生正面应对挫折和挑战的意识,建立健康、积极的创业思维。

2茶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切入点分析

茶道是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代表,是茶文化中的核心部分,能够集中体现出茶文化的中心思想和内涵。下面以茶道为例子,将其在大学生创业思维中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时候,引入茶文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

2.1显性方面

2.1.1茶道遵循严格的程序

以茶文化中的茶道为例,它将沏茶、品茶融合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动作、环节、步骤都有讲究,只有每个点都做到位,才能够充分展现出茶文化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简而言之,茶道是讲究一定程序的,甚至是严谨的。将这个思维用于大学生创业中,它的意义在于,构建学生对未来创业活动的正确认识,要让他们从自身的职业特点和能力入手,遵循社会秩序,以及创业步骤,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构建学生正确的创业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突破创业中“眼高手低”的问题。

2.1.2茶道要求宁静的氛围

作为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蕴含了丰富的“禅学”思想,在茶道表演的整个过程中,其整体基调是宁静的、悠远的、雅致的,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洗涤人们心灵的尘埃,这种思想对大学生创业思想有着巨大的优化价值,比如,要培养大学生冷静对待困难和失败的心态,处事淡定,荣宠不惊。也能够帮助他们消除心中一些消极的情绪,在创业过程中会更加冷静、客观地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实际上,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要懂得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能够得到什么”远远比“想要得到什么更重要”,退一步说,即便他们创业不成功,他们至少能够有所收获,能够懂得如何应对未来的“风雨”。

2.2隐性方面

2.2.1品茶所追求的分享

上文已经提到了,当代社会的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非常强,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直接关系,这就导致在创业的时候,他们对未来前景的预测也总是“自我思维”,而这种思维会让他们的创业思维越来越偏执,对创业道路的设计偏离理性,而在茶文化思想引入以后,学生的内心会更加平静、理智,在创业中人与人的交流也更加和谐,这无疑会推动大学生创业思维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2.2品茶所追求的静思

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中,思维总是比较理性的,心境也会更加清明。这也是茶道追求静思的原因,静思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特定的问题,它是人们一种心绪,一种行为,在品茶的时候,人们会自然进入到一个情境中,心灵和身体都会放松。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很多磨难,也难免心绪混乱,这个时候,静思就能够帮助他们回归最初创业的“本心”,能够帮助大学生击破这些问题,从而更加勇敢、正面地面对创业这件事。

3茶文化影响力作用下创业思维的优化措施

3.1合理设置茶道选修课程

在茶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实际上已经建立茶学科系,以及很多与茶文化相关的课程。这种方式是非常正确的,如果茶文化被突兀地植入大学生的创业教学中,学生很难马上接受和理解,因此,高校需要通过课程设置,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地渗透茶文化思想。学校设置茶道选修课程,结合学生的创业教学情况,在创业教学课程中设置茶道、茶文化的实践课程,教师带领学生一同体会茶文化精髓,并启发学生获得更好的创业思维;学校还可以设立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茶文化作为其中一部分,当作一个专门的学习项目来学习,从而推动学生创业思维的健康发展。

3.2建立起体验式教学模式

茶文化与大学生就业思维具有很多相通之处,而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引入茶文化,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现阶段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遭遇的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知行统一”的学习态度,针对“行”的方面,学校要建立相关的选修课程,将重点放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群体中,在毕业班开展茶文化选修课程,为他们接下来的创业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茶文化进行体验、实际操作、分享感受等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正面思维。

3.3教师启迪下的文化感悟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思维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引入茶文化的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能够将茶文化的体验转化为对创业思想的反思,这种反思需要教师以及小组成员的帮助,教师陪伴学生走到学业的最后阶段,在最后阶段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自己“授业解惑”的作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启发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将创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并以论题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对茶道的体会,解决这些问题,并与教师、学生一起交流。

3.4课后实践中的个体强化

创业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而创业离不开实践,只有真正的实践,才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通过设置大量的课后实践,帮助学生优化创业思维,使他们能够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个体。建立与茶文化相关的社团,开展茶文化与就业思维联系的论坛、讲座,社团成员之间相互切磋,以完成小型创业项目为任务,以开放式的就业思维来打破传统的中庸思想,这对学生未来的创业发展必然会有更多的好处。结束语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思维教学中,以茶文化为切入点,融合我国传统文化的“礼仪、仁义、和谐、宁静”的思想,能够对学生创业思维产生巨大的优化作用,使他们能够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更富有创新精神,也能够更加正面、积极地对待创业中遭遇的困难和阻碍。本文从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具体研究了茶文化影响力作用下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助力。

作者:王洪东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石书臣,杨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契合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22-25.

[2]谭运进,孔繁荣.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低的原因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5):76-78.

[3]吴宇宁.我国古代文化对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79-81.

篇5

1.茶文化提高人的生活品味,丰富文化生活。真正地领略过茶道的人一定都清楚茶艺的精髓和茶具的精致,其实品茶不单单是喝茶那么简单,往往通过品茶我们能够了解名茶、茶具、茶点、茶俗、茶艺等相关的知识,那些复杂的品茶步骤和制茶工艺总是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那些名茶的背景和茶具的介绍让喝茶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2.茶艺是饮茶风俗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茶文化不仅仅在中国盛行,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很流行,日本和韩国的茶道艺术也在世界上颇负盛名。对于现代社会双边合作密切的今天,推广茶文化,对于促进中国与外国友人的合作与交流时尤为重要,将我国的茶文化与茶道艺术推广在国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茶道及其文化价值,对于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接轨具有深远的意义。

3.茶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鉴于之前对茶文化的介绍及品茶文化对于当下社会的积极意义,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人品茶的推广具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渊源,那么如何设计与茶相关的产品包装才能更深入人心,使得产品更加畅销呢?那就是在包装中充分运用茶文化元素,强化设计的原创,彰显民族性特征,借助茶文化的力量来进行与茶相关的包装设计。

二、以茶色为包装主体色系进行设计

1.现代包装的颜色在设计中占有重要作用,如果以茶色来作为整体的色系的话,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心态平和的感受,这样的产品包装往往第一时间触动消费者心灵深处的茶文化情结,使得产品深入人心。采用茶色同时结合中国古典艺术的纹饰元素,在整体视觉与色彩上与古典相谐调能具有特殊的韵味。

2.以与茶相关的诗句为设计标题。如果在包装中出现饮茶相关的词句,尤其是产品的LOGO与茶文化相结合,能够给人以古今合一的感受,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产品的包装更加新颖而独特。比如在茶包装中把“茶”字刻意做成古体字,或者把“茶”字造型仿效成茶杯造型,针对包装外主体文字中采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如白居易诗句“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等茶诗,仿佛让顾客在购买茶饮的同时在品尝一杯芬芳甘味的名茶,使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3.以古人饮茶的图画为设计背景。产品包装尽量要贴合产品的特性,如果产品刚好是茶叶、茶饮料、茶具等茶文化相关联的物品,那么产品包装一定要以饮茶文化的图画作为背景,从茶文、茶道、茶艺的画面风格中去寻求突破。

4.以茶文化为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产品包装总体的设计理念以茶文化为主,同时具有多层次的产品设计模式,可以分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茶文化产品包装,也可以将茶的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设计构思成不同系列的产品包装。这样既凸显了包装的主题,也将产品层次进行了细致划分,对于商家而言提高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卖点,也丰富了产品的生产线。

三、结语

篇6

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王德刚教授,以及山东省农业厅果茶技术指导站副站长、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段家祥先生,请他们为茶文化旅游指点迷经。

L=《旅游世界》,W=王德刚教授, D=段家祥先生

什么是茶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有何益处?

W:茶文化旅游属于旅游产品分类中主题文化旅游的一种,是以茶及茶文化为主题,以茶文化体验为手段、以达到积极的休息和娱乐,获取知识等目的,而开展的系列旅游活动。茶文化旅游,对游客来说,不仅能亲到茶园地头、欣赏茶园美景,还能在制茶车间学习如何做茶,以及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对于茶产地的茶叶企业来说,络绎不绝的游客不仅能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更是一种绝佳的品牌营销。

D:茶文化游是以悠久的茶文化为主题开展的文化旅游活动。中国茶文化旅游内容丰富,包括茶文化访古旅游、考察茶文化风尚、观赏茶艺表演、参与各地茶道活动、领略各地茶馆风情、品尝茶点、茶食活动等等。

这些活动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助推茶产业发展,创新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丰富精神生活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茶文化旅游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或者景区是哪个?好在哪里?

W:我个人认为中国茶文化旅游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应该是杭州梅家坞茶文化乡村旅游区,梅家坞是著名的龙井茶乡,在那里品龙井茶、吃农家土菜,享受茶文化村生态自然之美、农家风情之乐。目前这里已经成为一处具有国际吸引力的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地。

D:我个人觉得广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的茶文化旅游做的比较成功,他们以生态农业为开发方向,尽力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回归传统的心理需求,大力弘扬纯生态茶文化,在茶叶种植的同时结合了果树的种植和园林绿化,让人身在茶园之中,顿感心旷神怡。

当下茶文化旅游有何不足之处?

W:快节奏的工作,使城市人养成了快餐式的生活方式。他们来乡间参加茶文化旅游活动,大都是走马观花,没有多少人能够定下心来坐一坐,慢悠悠地泡上一杯茶,在品茶中感悟人生。近些年兴起“茶旅游”热,更多的是停留在茶的物质形态上,没有涉及到茶文化精神形态。甚至很多的所谓茶文化旅游实际打着茶文化的旗号在做卖茶的生意。

D:茶文化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旅游市场中茶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很多茶文化产品仅仅停留在研究、保护、塑造企业形象的基础上,未真正与旅游市场接轨。例如,现有的一些茶文化旅游路线的设计上,较多的停留在游览层次,但能够让游客静心领会,参与到茶文化中并达到修身养性,可以清心的行程较少 。

您对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有何意见和建议?

W:我认为,茶文化旅游应该有两个层面:一是茶文化的人文旅游,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为脉络。让旅游者在深刻感受茶历史的同时,得到一种文化上的启悟与收获。中国有句老话叫“茶由禅生”,做真正的茶文化旅游要有境界,要塑造“茶镜”,让游客能够体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一种小众的旅游。

二是茶文化的自然旅游,诸多名山大川中的茶蕴含着土地灵气,旅游者在游览大自然中感受到茶文化。这也是一种大众的旅游,但真正的茶文化旅游必然是小众市场。所以,未来的茶文化旅游可以根据游客的需求不同分层次定位市场。做到小众与大众并存。

D: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需要不断推出系列茶文化核心吸引物,将无形的文化、历史资源借助建筑、茶具、茶艺、旅游路线等方式可视化,让游客有直观的视觉感受和真实的切身体验;其次,继续完善景区配套设施,让游客可以行得畅、玩得好、吃得美、购得愉、住得舒。

能否为游客推荐几处比较好的茶文化旅游地?

篇7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茶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基于昂普(RMP)分析模式,从资源、市场和产品三方面对信阳茶文化旅游进行论证,分析信阳茶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

RMP;茶文化旅游;信阳

茶文化旅游是近两年新兴的旅游项目,因其独特的参与性、体验性和养生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喜爱。茶文化旅游依托于环境优美的茶园,拥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还同时有休闲、养生等功能,有着特别广阔的需求空间。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各种与茶文化相关的旅游项目不断出现,然而在实际茶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许多问题。信阳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信阳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茶文化可谓底蕴深厚。本文引用昂普(RMP)分析模式,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方面对信阳茶文化旅游进行分析,为信阳茶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一些设想。

一、信阳茶文化旅游的RMP分析

1.资源评价

信阳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地方,因而形成了信阳独具特色的淮河文化。信阳是我国著名的绿茶之乡,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茶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历史年代久远。唐代是中国茶叶发展的兴盛时期,茶圣陆羽当时将信阳划分为第二大产茶区,属于淮南茶区。信阳空气湿润、雨水充沛、气候适宜,自然生态环境优美,遍布茶园,具有盛产名茶的有利条件。而且信阳茶区地处高纬,年平均的气温比较低,昼夜温差大,这个茶区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几率都比国内其它的茶区要低些[1]。信阳茶区农民用有机肥施肥,使茶叶营养比国内其他产茶地区丰富。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有历史悠久的茶馆、规模宏大茶叶园、别具一格的茶韵广场、古老的茶街、茶博物馆、国际茶城古老的茶社等这些有形的旅游资源,还有无形的文化资源,如特有的茶风茶俗、简洁的沏茶要点,以灵山寺、净居寺为依托与佛文化结合的禅茶文化,无与伦比的茶艺。目前,信阳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对有形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比如游客品茶买茶、游玩茶之韵广场、游览茶博物馆等,对无形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较少,虽然短期内吸引了一些游客,但缺乏参与性、体验性、文化性,势必影响茶文化旅游的持续性。

2.市场分析

通过对信阳火车站、汽车站、主要茶文化风景区游客的访问调查,游客市场呈以下特点:一是,来信阳茶文化旅游的男性比女性多;二是,出游不受季节性气候影响,每年春季是茶文化旅游的旺季,这和采茶时间、茶文化节举办的时间有关;三是,游客大部分来自河南省内,本省是主要的一级客源市场,周边的省市是二级客源市场;四是,出游方式上,选择旅行社的游客比例少,大多是选择和家人、朋友一起,散客居多,自费旅游比例高;五是,游客偏好上,大部分游客主要是为了品茶、观看茶文化节、欣赏茶艺表演为主。

3.产品分析

一是,产品创新的外部环境。旅游产品是各种要素的有机综合。信阳茶文化旅游要想发展好、持久,必须有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一定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茶产业是信阳市重要的产业之一。信阳市政府非常重视,在政府主导下,从199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3界信阳国际茶叶节。提出了将信阳建成中国茶都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一些政策做大做强茶产业,将信阳建成茶文化旅游名市。2010年,在省委书记的指示下,信阳开发了新茶产品信阳红茶。政府还出台进行品牌奖励、培育龙头茶叶企业等相关优惠措施;召开一些关于文化旅游园项目开发的研讨会、举办信阳毛尖手工炒茶大赛,信阳毛尖炒制技艺已荣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产品创新。品尝美食也是激发旅游者出游的动机之一,味蕾的满足给旅游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信阳是一个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当地人热爱美食,受楚地饮食文化的影响有大众性、包容性等特点。在茶文化旅游中,可以结合旅游者这一动机,利用信阳饮食上优势,将美食和茶结合起来。摆脱以前的单纯的游客只是喝茶、品茶、买茶局面,将茶融入菜品当中,开发和茶有关的各种美食,丰富茶文化旅游的内涵。结合信阳本地特色菜品原料开发高质量的茶菜系列。如,清蒸茶南湾鱼、五茶固始鸭、煮茶叶固始笨鸡蛋、绿茶拌李家寨豆腐、绿茶肉丸等。以茶入菜,不仅丰富了信阳菜,同时也丰富了茶文化旅游的内涵。另外,除了食住行游娱外,购物也是旅游者一大喜好,可以创新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商品。结合信阳绿茶、红茶特点,研发和茶叶有关的保健品,制作介绍信阳茶文化的音像制品,茶树做的小盆栽等。三是,产品的空间组合。信阳是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很多旅游资源都和信阳毛尖相联系,可以借助信阳毛尖把各种资源相组合提升旅游资源价值,游鸡公山,欣赏自然风光、游茶园、观看茶艺表演;游南湾湖,茶山环绕着南湾湖,品尝南湾湖的水冲泡的绿茶,开展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旅游;游董家河,产茶之乡,通过丰富的茶资源开展各种茶文化旅游,重点开发体验项目,让游客参与采茶、炒茶、品茗等。妙高寺,茶、竹、禅三位一体,万亩茶场可供游客观看,给游客提供禅茶;灵山寺、净居寺,佛教圣地,将寺庙文化旅游资源和茶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挖掘信阳禅茶文化内涵,可以请高僧给游客讲解怎样利用茶进行自我内心修行,欣赏茶禅表演,向僧人学习鉴赏禅书画等。

二、制约

(一)忽视茶文化价值内涵

信阳从1992年来,每年举办一次国际茶叶节活动,这种节庆活动注重经济价值取向,希望通过以茶来招商引资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这种重视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限制了举办方举办茶叶节的思维方式,对信阳茶叶节的良性发展是不利的。缺乏文化内涵只是重视经济价值的节庆活动无法长久。重视文化的同时发展经济,形成茶文化经济和茶文化旅游共同协调发展,是信阳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

(二)茶文化旅游项目单一

伴随每年茶叶节的举办,信阳茶叶的知名度有所提升,然而和福建、安溪等地茶叶相比,并不如意。目前,信阳的茶文化旅游主要是信阳茶叶节的带动,游客只是品茶、观茶、买茶等,旅游项目开发层次低,项目比较单一。在当前体验旅游火热的情况下,信阳茶文化旅游在对游客提供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还要开发体验性、参与性、互动的文化旅游项目,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加强茶乡百姓和游客的互动,从而给游客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三)宣传力度小

在信阳旅游发展中对茶文化旅游宣传较少,信阳茶文化的宣传主要依靠每年的茶叶节,每年的游客大部分来自茶叶节,仅仅依靠一年一届的茶叶节吸引游客有限。然而,茶叶节的参展商本地居多,外地太少,信阳毛尖市场管理的混乱,也给茶文化旅游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四)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低

信阳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以自然、生态游为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信阳作为旅游城市,通往各旅游点的交通工具不健全,交通道路上缺少茶乡引导指示牌等。信阳茶文化旅游需要许多专业人才,目前从事这方面的旅游人才很少。宾馆、景区这些地方的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的人很少。

三、信阳市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信阳是个经济不发达的城市,资金不足,信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制约了对信阳旅游的发展。除了依靠政府的扶持,保证基础设施的建设的资金,还可以多途径拓宽资金的渠道。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主要通道设立旅游服务咨询中心等服务外来游客的设施;增设一些去茶乡的指引标志;开通去茶乡的公共交通路线。在茶文化旅游中,游客除了品尝茶,精神体验对整个旅游的经历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游客爱喝茶,但对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通过导游人员对茶文化的细致讲解和引导,让游客深入了解茶文化。茶乡目前从事茶叶的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引进和培训一批了解中国茶文化,又对地方茶俗熟悉的旅游专业人员为游客提供接待服务[2]。对从事信阳茶文化旅游的当地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提高服务技能,增加服务意识。

(二)加大茶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引入“互联网+”模式,提升营销水平

在当前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酒香也怕巷子深”,提升营销水平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细分消目标体,加大宣传力度,让不同层次的旅游者对信阳毛尖、信阳茶文化有深度的了解。除了利用每年的茶叶节,各相关部门应联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央视广告、新闻会、制作宣传片、参加全国各地茶文化交流会等,共同做好产品推介。引入“互联网+”模式,通过微信、微商等可将旅游资源和产品随时随地分享、传递给消费者,消费者也可通过的旅游信息、活动信息、促销信息等规划旅游安排、参与体验文化旅游等,与消费者真正搭建起“面对面”的交流平台。

(三)引进和培养旅游人才

茶文化旅游是参与、体验式旅游,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感受,是否具有感染力和认同感不仅取决于基础服务设施、景点的景观等硬件设施,更多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的讲解、演示服务等。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一是,定期开展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强化“顾客为上”的服务理念;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专业人员;三是,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或团队。

(四)加强茶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鼓励当地居民参与

茶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优秀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通过茶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将信阳独特的茶文化推广、宣传出去,提升经济价值,更多的是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让消费者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体验、领略茶文化的魅力。当地居民对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阳的茶文化旅游开发和当地居民互动缺乏,当地居民受益少,因此当地居民很少关心茶文化的发展。这对茶文化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因此,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茶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使本地居民受益,从而主动参与保护茶文化资源中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等一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也为信阳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信阳茶业和茶文化旅游只有在资源、市场、产品等方面不断提升内力,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发展。

(五)优化和丰富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

“信阳红”系列产品的开发上市是一次重大科技创新,更是业界突破发展中“思维定式”的胜利成果。“红绿相依”的产品结构不仅对提升信阳整体形象、促进茶农和茶企增收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也为信阳茶业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思路。“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信阳茶业也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可将茶与当地中药材相结合开发养生系列红茶,可将茶与当地美食结合开发茶系列食品,也可开发绿茶、红茶系列的固体和液体饮料等,以此将茶业的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不断延伸茶业链条。茶产业为旅游业拉长了链条,促进了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

作者:刘爽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现代茶叶包装设计十分注重对茶文化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茶文化与茶叶包装设计结合的形式日益多样化。本文即以茶文化对茶叶包装的影响为切入点,细致阐述了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以及茶叶包装设计中茶文化的不同体现,最后对茶叶包装与茶文化密切联系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茶文化具有深厚的内涵,深入挖掘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创新茶叶包装设计,体现时代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茶叶包装设计中不仅要秉承传统茶文化的精髓,更要突破传统的樊篱。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时代特色,体现现代设计新理念。

关键词:

茶叶包装;茶文化;内涵;发展走向

中国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孕育历史,使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茶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提升茶叶品位,展现茶叶文化韵味,离不开传统茶文化的点染。茶叶包装设计的创作融入中国传统茶文化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创作思路,能够生动的展现茶叶所蕴含的神韵与内涵。将中国悠久的茶文化融入到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可以使茶叶包装因为传统元素的加入,增强艺术感,也可以让消费者在消费茶叶时,感受到醇厚的茶文化。茶叶包装设计是折射茶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达茶文化的主要途径,协调好茶文化与茶叶包装设计的密切结合是当今的主流趋势。

1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茶道即茶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为茶文化所蕴含的中国精神。茶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具有几千年的积淀,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表现,涉猎范围十分广泛,茶与诗词、歌舞、美术、祭祀、禅教等都有结合,同时茶事掌故、茶艺表演、陶瓷茶具也是表达茶文化的形式。总之在涉及的每一方面都能提炼出内涵丰富的茶文化。长久以来,人们在品味茶的苦、涩、鲜、甜的同时,也在享受由茶而形成的宝贵精神。茶在我国被视为“国饮”,国人爱茶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作为茶的故乡,国人爱茶随处可见,在梁秋实先生的《喝茶》中可见一斑,茶已然成为中国一个标志性的符号。从商代一直延续近三千的时间内,在我国很多地区茶是重要的祭祀品。茶之所以被国人所推崇一方面是因为茶有助于消暑解渴、利于养生;另一方面茶是高雅艺术与文化的表现。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巴蜀是茶叶的原产地。因此巴蜀的风俗习惯、生活文化在茶文化中得到众多体现。西汉时期,“茶陵”成为种植茶叶的专属名称,在我国被冠以“陵”的名称,足以体现统治者对茶叶种植的重视。饮茶之风盛于两晋、南北朝时期,最早与茶相关的诗也在这一时期出现。至唐朝,茶文化在更多的地区得到传播,茶文化在寻常百姓家也获得普及。堪称茶文化的经典之作《茶经》对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使茶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人们对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宋至明初,是我国茶文化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诗词中有关茶的介绍足以见证茶文化的繁荣。在这一时期,茶叶的品种增多,团茶、饼茶、末茶等应有尽有。茶道的研究更加深入,赵佶提倡的“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尤为盛行。在当时饮茶之风流行,饮茶的方法也十分考究,比较常见的为“撮泡法”。关于茶文化除《茶经》之外,也有一些文人学士注重研究茶文化。张源在《茶录》中首先提出“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清代,中国茶文化得到进一步地深入和发展,茶与人们的生活也结合得日益紧密,“城市茶馆”兴起,茶诗、茶书、茶事繁多。后,茶文化发展更加繁盛,各地茶艺馆广泛开办。中华民族,可谓是“茶”的民族。总之,在我国茶文化经历了悠长地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成为民族文化典型代表之一。

2包装设计所体现的茶文化

2.1茶具外形的提炼

谈到茶叶离不开茶具,形态各异的茶具是茶文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体现。在饮茶过程中,茶具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茶具的制作与设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自有茶叶以来,茶具便相伴而生。茶具的形态由最初粗糙古朴的陶碗逐渐出现了造型精美别致的茶壶茶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与变迁,茶具也由过去的材质单一,造型单调转变为现当代的姿态各异,造型多样。独具特色的茶具文化成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饮茶的需求日益增多,茶类的品种也不断丰富,出现了许多别出心裁的饮茶方法,而且仍然在不断的更新改进。我国的茶具制作工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许多不可复制的工艺和精湛的制作技术,已成为人类物质文化宝贵的遗产。许多由名人名家制作的茶具成为传世佳作被世人珍藏。宫廷的金银茶具与紫砂茶壶都被人们热情的追逐收藏。那么,对于茶叶包装设计来讲,正可以提炼茶具的独特形体结构与茶具器型,运用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深刻地展现茶文化的深远意味。

2.2茶文艺作品的应用

与茶相关而产生的文艺作品可谓数不胜数,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真品。文学艺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够形象生动的展示各类茶事活动,同时以茶为主题的各类作品曾出不穷,为我国的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茶是许多文学艺术的重要题材来源,茶是诗词歌曲重要的创作对象,篆刻、雕塑、音乐、绘画同样离不开对茶的钟爱。茶事文化通过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生动精彩的表现出来。各式各样的茶事文化在带给人们愉悦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为研究我国悠久的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书画家、歌舞戏剧创作者通过茶事文化实现对茶叶文化的宣传,在创作宣传的过程中欣赏茶叶艺术,完成茶叶技术的传播等。茶叶文化在另一方面也是书画家歌舞剧作家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丰富艺术家创作内容的重要途径。清雅、质朴、自然的美学特征是茶与书、画、歌剧等艺术形式具有的共同特征。同时这也是茶叶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基点,更是茶叶包装设计素材的重要来源。这一重要素材来源兼具叙述与装饰美化的作用。在茶叶包装设计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对提升设计的精神内涵意义非凡。

2.3茶文化民俗的应用

作为民族重要的一个心理表征,民俗是组成民族文化的重要因素。民俗是深刻反映文化心理的重要形式,饮茶即是重要的民俗。在我国上至豪门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能够接触到茶叶。茶与社会、生活、百姓息息相关。自古我国即有饮茶之风,茶是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地域众多,以及历史文化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之风。且以沏茶方法来论,烹茶、点茶和泡茶各具特色。而以饮茶方式来讲,品茶、喝茶及吃茶也大有区别。并且人们饮茶的目的也各有所需。有追求养生之道,有追求精神境界,有的是传情联谊所需。各地的饮茶习俗正是由沏茶方法、饮茶方法和饮茶目的结合组成。丰富多样的饮茶习俗是构成茶文化的重要因素。就民间的饮茶之道来看,并没有形成规范的茶文化体系,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饮茶的民俗与各地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密切联系,把饮茶精神贯彻于生产生活之中。

3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茶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

3.1生态环保主义

时下,低碳环保是各行各业热议的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对于茶文化当然也要与时俱进融入生态、节能、环保的生态理念。在茶文化中注入低碳环保的新鲜血液,有助于实现茶文化和谐长期持续的稳定发展。当代茶文化体现环保主义的一种重要形式即可回收,能够实现最少化、最轻化。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尽量实现材料品种最少化,茶叶包装最轻化,在运输过程中尽量将其包装的重量降到最低。对于茶叶包装设计体现低碳的最重要的是茶叶包装能够实现可回收,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包装设计的利用率。最轻化、最少化、可回收是今后茶叶包装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出现的有机茶叶包装,通过采用特殊的纸质材料,不仅可回收再利用,而且精巧便捷。不仅实现了其包装的功能,更是体现了生态环保主义。

3.2全球国际化主义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茶叶日益国际化,中国的茶文化在国际化的潮流中已走向世界。中国的茶文化已不仅仅是面向国人,在2012年的一份面向300人的问卷调查中呈现近一半的人认为当今茶叶包装设计应与国际接轨,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应该融入全球化思想,丰富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容。我国当今茶叶发展形式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有来自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茶叶的竞争,更有来自国外茶叶品牌的入侵。因此为确保在茶叶市场中求得生存,我国茶叶包装更应不断提高要求与质量。在包装设计中不仅考虑到国内人们的风俗习惯与审美标准,更应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在茶叶包装设计中加入其它语言的译文即是体现现代包装设计的全球国际化主义的一种形式。

结束语

茶文化在包装设计中应流露出隐含在其中的深刻文化寓意,如体现民族风格抑或展现地域特色。在茶叶包装设计深度剖析茶文化的内核既有助于准确把握茶叶包装设计的文化定位,又有助于体现装饰的独特韵味。中国茶叶包装一向讲究的是以茶尚礼、清净淡雅。茶叶包装设计最忌粗劣,奢侈,能够展现茶叶的至清至雅是品茶人赏茶人的初衷,同时也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所在。

作者:蔡麟雪 袁袁 单位: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群.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茶业通报,2009(1):27-28.

[2]席志新.中国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化理念[J].文艺争鸣,2010(8X):144-146.

[3]姚国坤.茶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

一、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一)茶文化与美学

茶文化的美在于物质之美和精神之美。物质之美在茶的色、香、味。茶之色清新怡人,茶之香悠远轻盈,茶之味甘爽清冽。品茶的物质之美,是茶给人生理带来直接的愉悦感受。精神之美则是品茶之美的另一境界――意境之美。这是因茶的清香、甘爽带来的愉悦感受,并由此幻化出的意境:松涛、田园、高山、流水……意境之美将人紧张的压力、烦恼的心情带入一个轻松、闲适的氛围中。另外由饮茶而产生的诗、画等艺术作品则是意境之美的升华。诗歌因其独有的韵律和意境表现力,使其与茶文化的结合更为紧密。历朝文学名家都曾留下不少有关茶的名词佳句。杜甫曾在《重游何氏五首》中的第三首诗中写到:“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诗人把他同友人品茶时的愉悦心情、优美的环境描绘得如同一幅清新雅致的山水画。可以说茶文化与美学有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

(二)茶文化与传统哲学

茶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最突出的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

儒家哲学的中庸、和谐思想的核心是“和”。所谓“和”是恰到好处,是理性的节制。“和”是事物两端间的平衡。中庸不是没有原则的调和主义和折中主义,而是对立中求统一。目的在于将事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秩序中,既非“过”又非“不及”,是一种事物内部矛盾双方以及事物与外部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稳定、有序的存在状态。茶文化中蕴含了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茶性平和,饮茶之人在饮茶时享受的是一种轻松、平和的氛围。传统儒士多饮茶,就是在饮茶时感受那种和谐的意境。儒家把这种思想引入茶文化中,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

道家所谓“道法自然”,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语意是抽象哲学范畴的“道”要“法”“自然”,且须“法”“自然”。这表明,自然是道家最尊崇的哲学层次。一切万物皆应效法自然,并从中汲取规律适应自然。在茶文化中,饮茶是人与自然的直接交流。从茶汤的品尝中感受到大地山川等自然之物的奇妙。从饮茶中体味不断微妙变化的真味、真香、真气,从而领悟自然之真谛,享受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精神感受。

(三)茶文化与个人修养

茶文化精神内涵的另一方面是通过品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茶性温和,饮茶使人保持一种清醒自然的状态,是一种人与自然的精神交流。古代人品高洁的君子通常在饮茶中寄托自己高风亮节的精神追求。饮茶亦成为一种高雅的时尚,同时也是一种陶冶情操和交流友谊的方式。另外,烹茶、煮茶对器具、水源都要求严格,需要十分洁净,不能有其他物质掺杂其中。因此,人们常将茶与人品相关联,强调茶的君子特性。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里写到:“洁性不可污,为饮涤烦尘。此物性灵味,本自出山原。”在这里诗人把茶的淳朴特性升华到人格品质的高度来赞美。由此可见茶对当时人们的人品修养产生的影响。

二、茶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功能作用

(一)茶文化的知识传承功能

茶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茶文化外延包含广泛。茶文化中包含有饮茶的起源,茶饮在古代各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茶中珍品,十大名茶,茶具制作的技艺文化。另外还有饮茶风俗,茶与文学:茶诗、茶词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有选择性的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进行综合提炼,形成一门在大学生中开设的文化教育通识课。通过传授茶文化,让青年人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二)茶文化的精神培育功能

茶文化中的美学功能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有积极引导作用。当前大学生处在一个信息时代,多元的审美思潮影响着大学生的美学意识。在纷繁的审美意识中,让大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审美态度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运用茶文化中传统的美学功能为大学生审美树立一个良好的标志,引导他们对传统文化审美的认同和接受,提高他们的审美层次。

茶文化的精神功能还在于引导和修正因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引发的“快餐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快餐文化”源自西方发达国家,是现代社会中工业文明极度发达的产物。“快餐文化”既给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的价值取向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容易产生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青少年因心智的尚未成熟更易受其影响。茶文化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有质朴、平和的精神品质。在大学生中加强茶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促进大学生充分理解和谐思想,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统一包容,从而摈弃浮躁,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

在茶文化中,强调茶的君子品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有相当裨益。通过对茶质朴的君子品性进行阐释,教育大学生培养自审和宽以待人的品质。以茶中的君子之道告诫大学生克服性格中的个人弱点,以宽厚、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

茶文化的推广,有利于多元文化视野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通过对茶文化的理解和领悟,让大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以“西方中心观”为主的发展思想对世界各国的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当前我国仍处在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大学生青年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浪潮中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国家固有的传统文化精髓,这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三)茶文化中的养生功能

通过对茶文化的推广,可以增进大学生对茶文化中养生功能的理解。让他们了解饮茶对缓解个人紧张压力,排解心中烦闷,形成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都有一定帮助。而且通过饮茶可以体味到自然世界的淳朴之美,达到返璞归真一种精神境界。另外,茶味甘洌,茶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等。饮茶还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帮助消化等功能,有助于养生和健体。

三、在素质教育中推广茶文化的措施

1.在通识教育的公选课中设立专门探讨茶文化的科目。目前个别高校已开设此门文化课,但影响力和传播程度却无法与文学、艺术赏析等传统文化素质课相提并论。往往视讲授老师个人对茶文化的研究而定,属于非常设科目。那么,提高茶文化素质课的地位,提升任课老师的研究深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该课规范化和体系化,从而便于在高校中进行普及,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个人素质。

2.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扩大茶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可以邀请在茶文化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开设专门的茶文化讲座,通过网络、电视等形式进行推广传播。也可以利用各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图书馆等机构举办展览、播放教学片等形式,传播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3.围绕茶文化,鼓励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研究、调查等。例如:经管专业学生可以思考茶文化的品牌推广,茶叶的包装销售。历史专业学生可以就各地茶俗、茶的文化历程进行研究。文学专业学生可思考茶文化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外语专业可以考察韩日茶文化以及中国茶文化在中华文化圈中的影响和地位。

四、在素质教育中推广茶文化的积极意义

篇10

作为茶都,杭城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厚的茶文化气息。去中国茶叶博物馆听一场有关茶的讲座,寻茶的前世今生;或者去茶文化景区感受茶的韵味,觅一缕茶香。再惬意不过。在杭州,为传播茶文化而建的博物馆、茶文化区域比比皆是。除了解放路的茶叶市场、良渚镇的现代茶城等已有的文化区,杭州还在积极打造更多的茶文化区域。如拥有悠久茶文化历史的凯旋路将被打造成“中国御茶街”,里面将设置茶叶销售展示园、茶文化主题公园、新杭州茶研院大楼、茶文化休闲园和茶文化特色商业街等多个功能区块,向大众展示茶文化的方方面面。除了通过博物馆、茶文化街区来传播茶文化,杭州市还积极将茶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多方位将茶文化传播出去。如“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就是杭州茶文化传播的特色之一。继龙坞茶村、上城埭村之后,今年,西湖区双浦镇双灵村成了又一个旅游特色村,推出了以九曲红梅为主线的旅游路线,沿线布置有九曲红梅文化展示墙—特色农家乐—九曲红梅文化展示馆和研究院—板壁山水库—百亩景观茶园—百米九曲长廊—如意尖等特色景观点,并展出各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制茶器具、茶叶包装等纪念证物以及制茶的各道工序和用具。茶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蓬勃发展的茶文化旅游反过来又能增加游客对茶及茶文化的了解,成了杭州普及茶知识、传播茶文化的又一大途径。

二、茶馆茶楼茶文化传播的民间力量

杭州的爱茶之人很多,种茶、讲茶、售茶,都是他们传播茶文化的方式。而处于宣传全民饮茶最前线的茶楼茶馆人同样身体力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茶文化的传播作着贡献。坐落于千年古街—清河坊的太极茶道苑讲究太极易学与茶道的融合,是秉承传统茶文化的典型。店内布置古色古香,清一色为男性的“茶博士”身着长衫,手持特制的长嘴铜壶,为来客展示最传统的技艺,让客人们领略茶文化的古典魅力。作为杭州知名茶馆,青藤茶馆在涌金门社区、湖滨泊车处推出“四季茶坊”,免费向行人赠茶,并会根据季节的不同提供相应的茶叶。比如前段时间气温较高,青藤就会为来喝茶的人多泡一些花茶和绿茶,以解暑气。除此之外,青藤还会在四季茶坊不定期推出一些茶艺表演,以此来推广茶文化。杭州还有一家叫福慧居的茶馆,店家是爱茶之人,以分享茶文化为己任,经常把自己认识的茶人、好茶分享给大家。店里每周几乎都会举行好几次茶分享会,还定期举办茶道演习会、在母亲节举办亲子茶会、在七夕节举行茶友一期一会等等。“茶文化的传播更多地还是要依靠民间的力量,这份力量是杭为茶都持久的生命养分之一。”茶学博士徐懿如是说。

三、微茶楼茶文化传播走进“微时代”

篇11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学生心理教育;影响;价值研究

学校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摇篮,而其校园文化是只有在学校这种环境中才存在的特色文化,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氛围内,专门以全体师生为中心制定的相关规章、活动实践乃至其所承载的精神财富。而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通过茶这一载体进行各种文化的传播,不但可以促进我国茶企向世界各国销售茶产品,而且可以促进我国茶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的传播。茶文化的内容丰富,涉及了艺术审美、社交礼仪、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思想上融合了儒、道、释三家的思想精华,集各家文化的深刻内涵于一体,不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展现了我国饮茶之文人雅士的道德风范,起到了重要的文化传播及发扬传统、修养身心的作用。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而在学校课程中合理的开展心理教育课程是现阶段我国开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的各项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心理教育的独特内涵与茶文化精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共通性,尤其是其功能意义,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充分的应用茶文化进行教学具有重大价值。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整体及内涵概述,茶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保持的影响及心理健康课程中融入茶文化的价值功能做了清晰系统的分析探索。

1中国茶文化概述

茶文化是由我国古代人民以茶为载体,融合多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发展积淀而衍生出的,具有一系列的丰富内容,但仍是以茶为核心。我国古代具有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而茶文化的繁荣发展正是以此为基础的,以至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高品质的物质及精神生活都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对于茶文化的追求也成为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重要体现。从文化的视角来看,茶文化是与茶相关的、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出来的、系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统一,是“中介文化”的所属范畴之一,并且在历经了千年的历史积淀之后,其内容与内涵的整个体系更加趋向于健全与完善。茶文化的文化内容主要涉及到了茶的发展历史、生长环境、地域风俗、茶业发展科技乃至茶的种类、茶具、茶艺、茶诗、茶画、茶舞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再由茶这一具体物质发展延伸至人们的社会生活及思想精神,如茶德、茶道等,但总体上来讲,茶文化在结构体系上共分为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从行为文化的角度来看,在茶叶的生产、制作与消费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形成了多种约定俗成的茶事活动,通过茶礼茶俗及茶艺表演等形式进行演绎。我国在古代即已经形成了敬茶的习俗,茶被应用于多种礼仪风俗中,如客来敬茶、以茶敬佛、婚礼敬茶、以茶祭祀等,而且不同的民族、地区、社会地位及不同的茶叶种类等有着不同的茶礼习惯,各有各的特色。除此之外,还有心态文化,这主要表现在茶客饮茶品茗的身心意境、审美意趣及价值观念等几方面,是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逐渐的积累表现出来的,从而体现出茶叶的生产过程及茶区茶农们的生活常态,将茶艺文化与人生哲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使茶文化上升到精神思想哲学的高度,进而形成了茶道等精神文化,同时这也是茶文化的核心精髓所在。

2中国茶文化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2.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世态度,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我们知道茶文化的精髓核心是茶德、茶道精神,而这种思想精神的表现又与茶人的思想精神息息相关,茶人精神是指茶人所具备的面貌、风范、气质与素质所塑造的茶人形象,其最朴素的精神表达是从茶树的风格品性中引申出来的人的社会精神,即“无私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为人类谋福”。对于高校环境中学习的学生来说,从丰富的优秀茶文化中汲取其蕴含的营养,并充分的吸收应用,学习茶事活动及茶艺心态所代表的茶人精神,从而掌握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向与原则,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所以,在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茶文化,以茶文化作为心理素质培养的载体,通过学生对茶道精神的深刻领会体悟,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方面的健康保持及强化,从而帮助学生定期的自省,以良好的心态认识自己,以平稳和悦的心态调整自己的社会人际关系,平和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2.2帮助学生更好地修身养性

茶文化与人类的精神理想追求息息相关,其本质就是从泡茶、品茶过程中领会其所蕴含的各种文化韵味。在这种文化本质的促使下,人们通常可以通过细微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来感受茶道精神,从而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有效的细致探索,使学生能够在茶文化引导的心理教育中达到自我认知层面上的自我超越。茶道精神蕴含了我国传统美德中的仁义与诚信,而这两种美德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是学生素质修养表现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学生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将茶文化引入高校的心理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品茶与学习两者互促,领悟深厚的茶道精神,培养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更加注重人与人交往的仁义与诚信,改变自己原有的性格中的劣势,重新在修身养性中塑造自己的人格,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利人利己。

2.3提升整体素质,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学生的高校学习时期是学生的“三观”正确保证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各方面技能素质都在逐渐的成长完善,所以,将茶文化融入于高校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影响。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之后,已经具有了比较完善健全的文化体系,且其精神内涵意蕴博大精深,对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效。此外,茶文化根植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包容了美学艺术、礼仪风俗、哲学思想等理论精髓。学生在心理教育课程中接触茶文化,不但可以体会到华夏千年丰富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还可以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原则、理念,改善自己的心理、言行与价值观,了解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发展特色,以茶道精神对学生未来走入社会的发展方向进行有效指导,并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以修身养性的方式升华自我。

3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价值研究

3.1思想引导价值———行为规范的丰富

茶文化对于茶客的行为、礼仪及社交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其价值观念也是淡泊悠远、积极向上,是目前浮躁喧嚣社会的有效补充。教学活动尽管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但如果一味的追求目的,则会对学生的思想心理上形成急功近利的局部价值观念引导,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而通过融入茶文化,使学生的心态保持积极、清新的状态,乐观豁达地看待将来会遇到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帮助完成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3.2文化学习价值———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茶文化作为一个完善的知识文化体系,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内容,在之前传统的心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的依赖于心理教材,仅仅是传授理论内容,不仅增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很难帮助学生理解心理课程的内涵与魅力,从而促使学生的心理课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强。将茶文化与心理思想课程的教学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但直接丰富了学生所学习的课程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渊源与知识体系,加深高校学生对于心理知识内容的印象,以其特有的文化学习价值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3.3人才培养价值———理性、健全价值观念的形成

目前的心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以知识内容的讲解作为教学重点,而相对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心理,忽略了学生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甚至是某些如利益导向等的片面错误的观念,从而无法有效的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价值观念,培养与同学、集体、社会中的情感友谊。茶文化的精神蕴含包括了修身养性、与人为善和淡泊宁静等思想价值内涵,而这正是学生的人生成长所具有一定程度缺失的理念。所以,通过高效心理教育课程对于茶文化的合理借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理性、健全的价值观念体系,从而达到心理思想教育的教学目的,最终培养出适合我国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结语茶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涉及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知识领域,包含了宁静致远、仁义诚信、社交礼仪等多方面的哲学思想及处世原则,将其应用于心理教育课程,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有益,可以帮助他们保持正确的自我认知方向,从而实现综合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桂华,高旭晖,金哲.茶文化与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J].中国茶叶加工,2010(3):46-48.

[2]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技文汇,2009(15):58-58.

[3]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1):40-42.

[4]兰岚.中国礼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431-1434.

[5]刘芬.论优秀传统文化的诚信教育价值[J].文教资料,2013(11):4347.

篇12

关键词:茶文化;健康保健;思想道德教育

茶可以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最无私、最美好的恩赐。茶的品饮之道以宽为其体,茶的品味之道以和为其魂。茶文化之中既包含了以茶示敬之仪,又包含了以茶养廉之义,同时,亦包含了以茶明伦之志,并且,更包含了以茶教化之理。

1茶文化崇高的和谐为本的核心思想

1.1茶文化中生态自然的和谐

所谓道法自然,茶依自然而生,集天地之美,蕴超然之气,独得自然和谐之机。茶之一物,深刻蕴含了天地有大美、四时有明法、万物有成理的自然哲思。大自然本就是和谐有序的浑然一体。而茶荈则孕育于自然,凝聚了生态自然中的山川之灵秀,与日月之精华,因此,茶荈既是大自然和谐产物,又是大自然和谐的表率。和谐既是中华民族弘传了数千载的传统美德,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精髓所在。儒释道三教都将学究天人之际的和谐,视作一种最高的智慧与境界,这是中国所特有的辩证思维精要,这种辩证思维精要,恰恰与茶文化的内涵不谋而合,同时,二者之间皆存在着在道法自然方面的与自然至理的深度融合。

1.2茶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茶之一字,草在上,木在下,而人居其中,由此可见,茶文化其实是一种人在草木间的悠然禅意,人即便是栖身于闹市之中,啜一盏茶亦能得人在草木间的山水之韵。显然,这种人乐活于草木之间的物我玄会的和谐,才是茶文化的至高境界,同时,这亦是人与自然一期一会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茶文化既饱含着生态自然的自体和谐智慧,同时更饱含着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和谐智慧。茶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恰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孜孜以求的一种崇高境界,这种崇高境界以返朴归真,融于自然为根本诉求;以学究天人与自然达致的精神统一和和谐为基本标准[1]。在茶文化中,取材于自然、畅饮于自然、乐活于自然才是茶文化的最高境界。

1.3茶文化中的人本和谐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化渊源薪火相继达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礼仪的美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根性灵魂,其中的思想道德承袭更是礼仪美德之中的精髓,而茶文化则是中华传统思想道德礼仪美德之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在草木间联结起了茶与人,事实上,人与社会其实更有着诗意的牵系与禅意的联系,数片青叶所承载着的又何尝不是一碗清香四溢的人生,此即所谓饮茶知味。由此引申开来,即是一种人自我本体的身心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首先,茶之清能够成就为人之清与为官之廉,其次,茶之和则能够实现个体与他人的和睦、团结、友爱、理解,最后,茶之礼则能够完善个体与社会的一体化的融洽与和谐。

2茶文化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2.1茶文化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协作精神感召影响

茶文化中的和谐为本,既是以一心融于天地万物的负阳抱阴,又是我中华各民族一体和睦的相亲相爱,同时,更是整个社会和谐共处的相依相存。对于健康保健专业的同学而言,未来工作过程当中,必然要较其他专业更频繁地与社会打交道,在与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之中,礼仪自然首当其冲。社会交往中的个人礼仪,是衡量个体道德程度、思想深度、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以茶道的和谐为本的核心思想,作为健康保健专业同学的思想行为参照,能够使得同学们以茶道通晓人道,学会并懂得尊重之道、思考之道、取舍之道。尤其是茶文化中的一味同心的团结协作精神更是值得大力弘扬,在茶道的表演实践过程当中,我们知道,通常需要多人紧密合作方能更好地完成,在合作过程中,亲密无间的团队意识与精诚合作的协作意识更是增强同学们相互之间紧密团结的金钥匙。

2.2茶文化对思想道德教育的精神境界影响

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承载着人类数千年的物质文明,而且更承载着人类数千年的精神文明。中国的茶文化在其数千年的传承历程中,早已形成了围绕着人、水、器、艺、境、茶六要素的独特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置身于闲适自然之境,取自然纯静之水,以自然锻烧成就之器,煮清香芬芳之茶,品怡情怡心之韵,全身心地融入到茶文化的秘境,真切地感受由自然传递至茶,由茶传递至人,由人传递至整个社会的那种整体和谐、整体愉悦、整体温馨的无上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能够令健康保健专业的同学们,不仅自己可以在沉浸于茶文化精神境界的过程中受益,而且亦能够由同学们向周围以一盏清茶传递茶文化的馨香于世人。中国的茶文化之中,有着太多的可供健康保健专业同学汲取的思想道德教育精粹。将茶文化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大系之中已是势在必行,茶文化中的乐活精神,更是能够赋予同学们以茶道领悟生命,以茶道缓释人生,以茶道增进沟通等其他学习过程中所无法体悟到的人生真谛。

3茶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3.1茶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心志与意志修炼中的运用

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健康保健的同学们而言,有着正能量引导的影响,同时,茶文化所潜移默化熏染陶冶的情操,更能促进同学们的精神境界与审美修养的全面提高。而茶文化中的礼仪的运用则能够令健康保健专业的同学们收获一份茶文化中的冲淡宽仁的礼仪精神,以及纯洁雅致的性情本真。对于健康保健的同学们而言,不仅应关注身体的健康保健,而且更应关注心灵的健康保健,在人生的许多关键时刻,在人生的许多成败瞬间,其实起决定作用的恰恰就是人的心灵,亦即人的思想道德情操,由此可见,茶文化的陶冶情操的身心综合修养的运用,将为健康保健的同学们未来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并且,从健康保健的视角而言,身心双健才是一种真正的健康状态。而茶文化透过思想道德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对心灵的滋养则更加能够令同学们保持平和、喜乐、慈悲的心境,从而形成一种逆境中不屈服,顺境中不失足的坚忍、顽强、愉悦、昂扬的心志与意志[2]。

3.2茶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心志与意志修炼中的运用

教育不仅应着眼于知识技能,而且更应着眼于对知识技能起内驱作用的人文思想素养与心灵世界的本质提升。茶宜静而唯宁静方能够致远,茶宜淡而唯淡泊方足以明志。大学时期既是大学生朋友们心志与意志渐趋成熟的重要阶段,又是心理健康与心理平衡的极为重要的与社会开始反复交互的调试阶段。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朋友们从表象上而言可能是意气风发的,但是从心理层面而言,则显然仍处在整个世界观建构的最为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由于新时期新常态下扰动因素较多,因此,在这一至关重要的阶段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偏差都极有可能侵蚀整个世界观的基础。可见,在这一举足轻重的阶段中,运用茶文化的深厚底蕴所涵养的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帮助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朋友们建构起正确的世界观,显然对于完善大学生朋友们的整个人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在进一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完善化过程之中,同学们更宜学习,学习茶的既芳且芬;更宜学习茶的馥郁内蕴;更宜学习茶的轻标敦本[4]。

4结语

茶文化中深刻蕴蓄着个体思想道德涵养,与社会和谐大同的教化旨趣。而道德涵养与和谐大同显然最能够体现,亦最能够代表茶文化的精髓。在数千载的诸家思想的共同灌溉之下,茶文化与诸家思想的深度融合更使得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和谐为本的核心思想,以这一核心思想为基础,由个体思想道德的自觉觉悟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将使得茶文化在新时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思想光华。同时,茶文化与思想道德亦是相辅相成的,积极弘扬茶文化,并将茶文化不断地应用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去,显然是一种必要的双赢式做法。

参考文献

[1]张娟玲,李秋红.探究茶文化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10):229-230.

[2]张燕.茶文化和思想道德关系略论[J].福建茶叶,2016(7):340-341.

篇13

种茶在农村,这一点很多人能理解、能接受;卖茶在城市,这一点很多人能理解、能接受;茶文化在农村,这一点很多人不理解、不接受;中国茶叶复兴“看”农村,中国茶叶未来“看”农村,这一点很多人更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

为什么?客气点说,任何事物都有多重性、多面性,一个人的观点不能代替另外一个人的观点,存有不同观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若是毫不留情地说,这是视点高低、视野宽窄、心胸大小、思维深浅的问题。

无论怎样,都是可以理解的。出于种种原因,不少人一辈子都没有长住过农村,都没有深入体验过农村生活,也没有深入体察过农村文化,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在农村“看”到茶文化的未来,也没有机会透过农村茶叶现状和社会趋势,及早“看”到茶产业要向“农村”回归。

第一,在农村“看”茶叶的本质。农村的茶叶是朴实的,最贴近生活,极少有多余的“包装”。茶叶是喝的,无论自己喝,还是送给别人喝,喝都是核心目的。在农村,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我们看到茶叶作为礼品,依旧是朴实的,一斤高品质的茶叶装在“不值钱”的袋子里,鼓鼓的,很真实,很环保,很惬意!回家放到冰箱里也不占多余的空间!

若是加上一些虚浮的元素,只图面子上好看,拿着大大的礼盒,里面却只有质量低劣的茶叶,抑或只有好茶些许,这已经脱离了人际关系的本真。但这种送礼很普遍,从虫草、参茸、铁皮到茶叶,贵重的礼品往往会有“买椟还珠”的困惑。真的要“脱得精光”,用保鲜袋包着送礼,想必很多人受不了。

这正是症结所在,习惯使然。你要面子,我要面子,他要面子,结果大家都陷入面子里不能自拔,反而距离幸福越来越远。不可否认的是,农村人也讲面子,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城乡差别越来越小,面子问题已经成为大家“朝思暮想”的主题,言行举止也在虚浮中偏离了本真的轨道,驶向虚荣的彼岸。这个需要反思。

十后,中国社会更加务实,虚浮的东西将会越来越少,茶叶消费必将趋于理性和环保。农村,尤其是“落后农村”展示的正是茶叶的本质,谢付亮认为中国茶叶的未来必然会向“落后农村”看齐,走向朴实、走向本真,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优良伴侣,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向“农村模式”回归。

第二,在农村“看”卖茶的本质。口碑营销,口碑卖茶,很多人在强调,在农村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千百年来都是这样,不曾改变,也不会实质性的改变。哪个卖茶的不知道口碑的重要性?即使当时不知道口碑的重要性,也会在关门倒闭的那一天明白口碑的重要性。

乡里乡亲的,很多都是家门近邻,抑或在理一理、算一算后,就能成为攀得上关系的远亲,你能骗他第一次,你还能骗他第二次吗?你能骗得了张三,你还能骗得了张三的父母兄弟等家人吗?张三不会和亲朋好友说吗?

我和张之闯先生在《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中反复强调,卖茶需要讲究策略、方法和技巧,但无论任何时候,卖茶的本质都是帮助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赚钱只是顺带的结果。不少人未能及时理解其中的内涵,起初会以为是唱高调。

完全不是这样,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地球村”是不是梦想,是现实!不重视口碑的茶企或茶叶店,迟早会关门大吉。茶企、茶叶店,都要以帮助消费者为第一目的,谁都不要心存侥幸!

第三,在农村“看”茶文化的本质。客人来了,敬一杯茶;朋友相聚,沏一壶茶;神吹海侃,润一口茶;谈天论地,评一评茶;下象棋、听评书、斗地主、搓麻将,也不忘记在桌子边放上一碗茶。

在农村,我们更能直观的“看”见,茶就是一种媒介,健康的媒介,关系的媒介,表达敬意和尊重的媒介,就像屡禁不止的“烟”类似,是情感的纽带之一。茶文化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剂、助推剂、净化剂,而不是展示虚荣与虚浮的“添腐剂”。

任何将茶文化糊弄成“听取‘哇声’一片”,抑或是糟蹋成“西湖‘艳舞’几时休”的做法,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都是对茶文化的背叛,都是在挂羊头卖狗肉,欲遮还露地展示生理的欲望,在客观上残酷地摈弃中华茶文化中的“淡泊宁静”。

“暖风熏得‘茶人’醉”,醉了之后,总需要有清醒的时候,我们不要夸大茶文化的作用,也不要忽略茶文化的功能。凡事都要有个度,过犹不及,大千世界,茶叶从来都不是“圣物”,赋予太多必然作茧自缚。

篇14

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物质内涵和精神财富。现代社会的茶叶包装,已从单纯的储存保护功能转变为沟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包装设计承担着体现茶文化的重要职责。茶叶包装不仅仅是商品的包装,更加是文化的包装,优秀的设计,承载茶叶品质的同时,也蕴育浓厚的茶文化。

(一)茶叶包装的造型设计我们都知道商品的包装设计,已成为商品与消费者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之一,包装是消费者对商品的第一印象,因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茶叶包装的设计上,首先以茶叶产地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为载体,继而适当地融入茶道精神,让人们在品味浓郁茶香的同时也感受醇厚的茶文化精髓。如“洞庭山——碧螺春”茶叶包装的设计上,把茶文化的精髓,即“清”、“静”、“雅”、“和”作为永恒的主题(图1)。画面运用莲花为主要元素,自古以来,莲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象征着圣洁高雅之意,这样设计,也恰巧符合清正的茶之精髓。在色彩的选择上,以淡雅的蓝色为主,配合古朴的龟裂纹,传承着不变的中国风。茶叶的储存罐采用仿古的白陶瓷(图2),瓷器自古以来都有着明丽雅致的文化内涵,与茶文化“清”、“静”、“雅”、“和”的内涵相一致。茶叶采用这样的包装,一方面表现碧螺春的千余历史,突显茶的清雅气质,另一方面,相较于铁质茶叶罐,陶瓷器皿的透气性更加,经久耐用,并且还具有一定的装饰观赏性能。

(二)茶叶包装的图案装饰设计包装离不开不图案,消费者往往都是通过最直观的视觉图案来理解商家意图传达的含义。茶文化历来与文人雅士有着不解之缘,唐代皎然有诗云:“此物清高世莫知”,可见,这种幽静的茶之记忆,已成为茶文化中约定俗成的概念,而想要表现幽静的意境,则非中国画莫属。中国画本是笔与墨、情与景的结合,追求的自然也是超凡脱俗,清新雅致的境界,这点正好与茶文化的“静”和“雅”两大精髓不谋而合。如“茅山青峰”此款茶叶的包装设计用中国画的方式表现茅山的优美风景(图3),由于茅山是金坛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又特产青峰,故将其运用到茶叶的包装设计中,展现了强烈的地域特色。不仅如此,把茅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融入设计之中,配以郑愚的《茶诗》,把自然美景与茶文化有机地融合进中国画的写意中,达到了深邃的效果。画面中山峰与云雾彼此呼应,似如人生仙境一般,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茶文化精神。

(三)茶叶包装的色彩设计色彩在包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往往会影响到包装的整体效果。由于人们对于色彩具有不同的主观和客观的认知,所以在包装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商品的自身属性,而且需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个人喜好和审美情趣。设计时,应根据不同茶叶的种类运用不同的色彩。例如红茶的包装则以暖色调为宜,绿茶多采用冷色调为佳,白茶可选择清柔的色调为好,这样通过外在包装的色彩可以进一步映射出内在的商品实物,给消费者初步的情感认知。如“金坛雀舌”属绿茶的一种,闻之香气清高,泡之汤色明亮,饮之浓而不涩、回味甘爽。此款茶叶的包装色彩遵循绿茶的特点(图4),整体运用绿色系色调,给人清新舒爽的感觉。在绿色的运用上使用明度对比,即以墨绿为主,浅绿铺底,这种对比,加强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再配合明亮的黄色加以点缀,所展现出素雅但又不失活泼的效果。画面中绿色茶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茶艺思想,这也是诠释茶文化的良好途径。

(四)茶叶包装的字体设计茶叶包装上的字体大部分运用中国书法字体,这是因为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汉字艺术,至今已有5000~6000年之久,正好与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相符,是展现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最好表现。“新益号”普洱茶的产品名称字体采用行楷(图5),该字体优美实用,如同普洱一般,不但口感极佳,还具备减肥、降脂等多种适用功效。在茶饼的包装上,“金茗陈香”四字为隶书,同样是中国书法,但又与行楷不同,凸显字体设计的多样性。在印刷上,“金茗陈香”采用传统的烫金工艺,一方面正适合茶叶这种拥有悠久历史的饮品包装,另一方面,字体也变得更加清晰、耐磨,光泽度高,色彩鲜艳夺目。

二、茶文化对未来茶叶包装发展趋势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茶文化已不可能再停留于先前的“清”、“静”、“雅”、“和”,必须要融合当下世界发展的主题,达到丰富其内容,增加其文化内涵的目的。

(一)生态环保主义如今,随时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低碳环保已成为热门主题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的茶文化也需要注入生态、节能、环保这些新鲜血液。在当代茶叶包装中体现环保主义就是要遵循最少化、最轻化和可回收原则。最少化原则指的是包装使用的材料品种最少化,材料数量最少化;最轻化原则即为在保证商品安全运输的情况下尽量减轻其包装重量;可回收原则则表示使用可回收材料,减少资源的浪费,这三项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指引日后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如有机茶叶公司设计的可重复使用的茶叶包装(图6),此款设计采用纸质材料,精致小巧,方便携带。在包装上巧妙的设计一道开口,通过两端的拉合来控制开口的大小,饮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控制出茶量。当茶叶用尽时,此款包装还可以再次使用,只需简单的注入新茶即可。这些独特的设计无不体现生态环保主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