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范文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

篇1

1.1高校改革及扩大办校规模给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影响高校的不断改革,虽然促进了高校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在组织各种活动中,外来人员的增多,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许多学生在缺少安全意识的情况下,泄露了学校的一些情况,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高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学生素质层次参差不齐。在这样的局面下,高校的教学设备、办学条件没有及时改进,导致高校资源和学生之间产生了矛盾,这是发生“安全事件”的主要根源。

1.2网络时代给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中,虽然给学生提供了更方便的学习条件,但由于学生缺乏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对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得不深,高校校园网络容易受到外来非法的侵入,网络一些不文明的图片、语言或者容易让学生着迷、堕落的网络游戏等,给学生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对事物判断能力和分辨能力较差,尚未形成完整、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网络给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学生容易受到这些不健康事物的影响而走上歧途,迷失了自己。

1.3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给学生安全教育带来的影响当前,对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的管理方式也从以往的封闭式管理转变成了开放式的管理,对学生宿舍也进行了社会化管理,高校管理方式的改变,增加了高校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接触量,也让高校环境及人际关系更加复杂。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而相应的办学设施又没办法同步跟上,有些学生在外租房居住,高校也没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这也是学生产生不安全因素的一个主要原因。

1.4高校学生对学生性安全教育问题高校学生各方面虽然比中学生更成熟,但由于还没参加工作,对外界接触少,社会经验不足,也缺乏性安全防范意识。高校规模的扩大,各种服务行业也出现在校园,增加了外来人员,这些外来人员有的素质较差,再加上高校学生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相信别人,伤害到了自己。

2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措施分析

2.1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为了确保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对他们实施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安全教育不但是一种素质教育,而且还是一项根本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过程中,安全教育必须贯穿始终。高校应该针对这些存在的安全问题,加大安全教育力度,采取有效对策,领导者和教育者要从刚入校的大学生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学习和生活方面对他们加强安全教育,让他们全面掌握各方面安全知识,加强防范,珍惜生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2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现在的高校学生,电脑是人人必备的学习工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涉足网络。高校学生虽然对电脑使用技能熟能生巧,但网络给他们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掌握不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事物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可建立一个网络安全主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网络安全防范。

2.3对学生住宿加强管理当前在学生宿舍管理上都采用了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方式,安全管理部门应选择有责任感、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及考察。在管理上可以采取多样化的管理,但必须规范化和科学化。在管理过程中,高校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可以支持学生做好宿舍管理工作。可以在宿舍楼逐级挑选出楼长、层长和舍长,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鼓励学生主动维护宿舍安全。同时还可定期对他们进行应对意外事故培训,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安全事故处理能力。

2.4对高校学生进行性安全教育,避免受到害高校应加强规范管理,对于外来人员要做好登记工作。同时加强高校学生的性安全教育,让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判断能力,遇事果断,端正自身行为。教导学生要学会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一旦遇到伤害到自身的事情,要勇敢揭发。

3结语

篇2

关键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意义;途径

近年来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让他们从意识和行动上都能够将安全问题重视起来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对高校教育的深切期盼。

1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安全意识教育――思想教育。要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要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首先需要从思想上改变学生对待安全问题的看法,即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所谓的安全思想教育就是通过对国家有关安全的文件内容进行讲解,强调安全第一,增加学生对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认识。这样做才能从思想的根源上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将一切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

(2)安全知识讲解――理论认识。 经过上述阶段的学习后,学生思想上已经形成了对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视,接下来就进入具体安全知识讲解的环节。其主要包括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以及基础的安全防护知识。通过讲解使学生有了对安全的定义、特点、内容、由来与发展、重要性等基本知识的把握后,学会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出应急反应。这些对于防范和逃生,是非常有益的。另外还可以教授学生利用一些逃生工具,例如灭火器和防毒面具等,进行逃生。通过书本知识学习和案例视频展示,让学生懂得基本逃生的方法、程序、规则,以及使用逃生工具的方法。案例往往能够比课本知识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危害性,学到一些实际运用的知识。

(3)安全实战演习――实践巩固。 理论的学习起到的作用是预防,如果不能将学到的运用于实践中去也是纸上谈兵。倘若不幸遭遇到一些事故,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对此就要培训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通过一些实战演习,进行事故过程中的救灾和逃生训练。例如,尽量让后勤集团和学生密切配合进行一场宿舍内部失火的救援和逃生训练。学生利用已有的工具(毛巾、水、灭火器等)在消防员没有到达之前做好自救工作。后勤集团也要根据实际的宿舍结构图指导学生进行自救,并且日常活动中要做好消防通道的清理工作。

2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举措

(1)学习教育为主力。 高校作为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机构,应该主动承担起学生安全教育的这项责任。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学校没能够掌握好安全形势,忽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部分学校能够足够重视的学习,却因为没有采取合理的方式,造成行政效率低下。高校应该对安全教育组建独立的团队进行操作,确立行动目标和具体方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转变原有思路,考虑到不同作用对象的特性进行区别化教育。切勿走形式化的路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收不到实际的效用。

(2)宣传力度要到位。 高校中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大力度的宣传,靠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围的影响来让其深入人心。通过条幅、展板、宣传栏、宣传手册、讲座等具体方式进行宣传,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加强自我防范。要做到全员和全程教育,对于新生,要做好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就进行安全教育。教育的主旨是,保护自己和爱护他人,妥善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3)创新教育课程。 高校学生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有着自己的思想却不成熟,这就导致了对他们的思想意识进行教育和改变的特殊性和困难性。要想做好其安全教育工作,就必须走心理路线,通过开设安全教育心理课程进行心理辅导。高校学生安全负责团队可与心理辅导部门联合推出“安全教育心理课堂”,这样既能够让没经受过安全事故的学生有心理训练,也可以给予有事故创伤的学生以心灵抚慰。

(4)网络平台信息共享。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我们在推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发挥好网络的作用。比如,高校间联合推出安全教育信息网络平台,上传安全教育知识等相关文字和视频资料以供学习,同时开启网络安全咨询服务来进行学生心理辅导。

总之,高校应该将学生安全教育摆在第一位,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与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将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

参考文献:

篇3

(一)从学生角度分析安全教育现状。当前的民办高校中,学生大多都属于90后的青少年,其自我意识较强,并且很容易接纳新鲜事物和观点,思想趋于多元化。但如今高校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并且要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所以导致其更多地看重眼前利益,对于安全方面的知识不够关注[1]。此外,由于受到互联网所传播的各种外来信息的影响,学生的安全意识也遭到了弱化。在校园中,学生打架斗殴等事件时常发生,也有的学生因为受到外界消极影响,而自我调控能力又不足,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而心理因素也会驱使学生走上违纪甚至违法道路,严重影响学生安全。(二)从学校角度分析安全教育现状。从学校的角度看,由于受到办学目标等多种因素的束缚,民办高校必须将重心放在对学生的课程教育上面,因此在安全教育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在有的民办高校当中,经常会出现重利益而轻安全的现象。学校把一线教育视为重点,对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而对安全教育则仅仅是穿插于思想政治课或是对学生的日常教导中,缺乏更为深入的渗透。且安全教育方式过于传统和死板,难以引起学生注意[2]。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安全知识不够重视,其安全意识自然也得不到提升。

二、民办高校进行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探析

(一)利用校园文化进行安全教育。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其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在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民办高校中,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对学校的校风、校纪起到明显的影响作用,从而督促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保护,提高学生对于安全方面的意识。因此,民办高校应当在校园文化的构建过程当中,积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和普法宣传,以此树立起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比如,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墙报、黑板报、标语牌和橱窗的宣传作用,在这些地方写上安全警示和标语等,以此营造出校园安全教育氛围,同时达到宣传安全知识的目的。同时民办高校也要建立并完善校园安全制度,真正落实好安全责任制,构建出制度文化,这也是校园安全文化的关键内容之一。(二)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安全教育。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大多只重视讲授教材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引导。实际上,利用课堂普及安全教育知识,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进一步确保了学生的安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关于法律知识和心理、生理健康等方面的教学,安排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例如讲授《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条例,让学生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并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民办高校也可以正式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或是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将一些悲剧扼杀在摇篮中,保证了学生人身安全[3]。(三)利用互联网开展安全教育。面对当前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局势,高校学生都对网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互联网上的信息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没有接受到正确的引导,高校学生就可能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危害到学生健康。比如最近从俄罗斯传入的“蓝鲸游戏”,就已经导致了部分青少年自杀,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所以,民办高校也要对此引起注意,要教会学生明辨是非,正确识别网络上的各种消息。学校可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讲座,比如《怎样正确运用互联网》教育讲座等,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与自控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理智对待网络,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从而学会吸收其中积极的因素,摒弃消极的因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四)加大投入是保险箱。民办高校缺乏教育经费和设施投入不足是一种普遍现象,但要保证高校的安全,必须有一定的投入。所谓金钱买和平,这是真理。在这个阶段,一些传统的安全措施,如大学的墙壁,公寓,低保护窗口仍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确保安全标准和消防设施的施工质量保护设施,技术保护系统的改进,建立了电视监控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

从当前情况看,民办高校中关于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今有不少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从而影响到学生安全。对此,民办高校应当积极利用校园文化、课堂教学以及互联网,大力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为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刘世东 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等等.民办高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探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6:33.

篇4

(一)心理健康辅导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市场经济的完善也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心理方面的问题不断加深积累,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就会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出现各种心理疾病。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因为食品问题而失去生命的社会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全球范围内都已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高校的食品安全不仅影响院校的声誉,也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高校要根据国家有关高校食品安全的规定,将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严格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三)消防安全

高校是防火的重点单位,由于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使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遭受巨大的损失。高校宿舍中会经常用到各种电器设备,各种大功率的电器合并使用就很容易出现电路短路的情况,导致火灾的发生。有些学生习惯在宿舍吸烟并随意乱扔烟头,给消防安全带来诸多隐患。学生的消防意识往往比较淡薄,这就需要高校加大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二、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安全教育管理体制

高校需要明确安全教育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与责任义务,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或个人,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工作考核,督促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事故管理机构,当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增加安全教育经费

安全教育经费的不足阻碍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为了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增加高校安全教育的经费支出,保证高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高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从各个角度提高学生的安全事故防范意识与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安全事故隐患,当自身财产安全遭受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真正在从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高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系统的讲授安全知识,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和教育手段进行安全宣传。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安全演练、主题参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使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到每位学生的思想当中。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安全教育 问题 对策

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基本保障。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创建平安校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预防、打击犯罪,维护治安,预防灾害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所谓安全教育,是指高校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和谐、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和要求,以一定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知识,对全体大学生的品德、思想意识、认知与行为、身心健康等施以相应影响,使其获得与国家安全、生命安全等相关知识、信息、经验,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的一种有计划的规范性教育活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影响高校学生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学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高校安全稳定形势日趋严峻。而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安全教育缺乏必要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内容观点陈旧,教育方法、手段单一,致使安全教育理念严重滞后,安全教育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重新审视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便成为当务之急。

一、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增强学生适应能力的需要

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角度讲,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高峰期,大学期间也是提高安全教育水平的最佳时期。多数大学生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社会生活经验比较欠缺,人生阅历尚浅,思想相对单纯,对安全认识不足,对社会复杂程度缺乏了解。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已经形成,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在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触角迅速地深入校园,给安全管理带来了隐忧,校园治安形势更显复杂和严峻。而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要遇到的问题。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十分必要,是大学生在校正常生活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实现自身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

2.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体制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上讲,缺少安全知识,不具备安全意识、技能、素质和安全责任的人不能称其为全面发展的人。

3.贯彻“依法治校”理念,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高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贯彻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理念的基本体现。同时,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高校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也是校园维护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学生这个校园主体的参与。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强弱、防范技术能力的高低、安全法律知识的多少、安全责任素质的优劣等直接影响着校园的治安和秩序,关系着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影响着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加强安全教育,也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需要。

二、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普遍制定了安全教育与管理规定,每年也都通过安全知识讲座、宣传板报、横幅等形式来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安全教育问题依然突出,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模式明显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造成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其主要表现在:

1.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教育理念仍跟不上教育形势的发展,认识不到安全教育的功能,认为其可有可无,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大安全观,致使安全教育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很多高校没有将安全教育纳入正规课程教学体系,大多是由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宣传教育,安全教育缺乏深入性、系统性,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3.安全教育内容枯燥、老化,没有体现时代性

安全教育的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的话题,导致学生往往把安全教育当作任务来完成或当作“唠叨”而充耳不闻。很多高校对学生在关爱生命、关注安全、自防自救、应急逃生以及个人与集体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比较缺乏,影响了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与防范能力的提高。很多学生在遇到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时,不清楚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和防卫。

4.安全教育的手段陈旧、落后,实效性不够

目前,各高校安全教育多采取集中授课,展板、报纸宣传等传统方式进行。这些传统的说教和宣传方式由于缺乏新意,难以引起学生对安全的关注和产生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各种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高校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势必限制了安全教育的效果与发展。

5.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方法有待改进

当前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队伍主要由学校安全保卫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训练,缺乏相关的安全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知识,只能做具体工作,而进行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就显得力不从心。正是由于安全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造成了安全教育内容枯燥、老化,教育手段陈旧、落后,提高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教育效果。

同时,从大学生自身来说,他们的安全素质普遍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社会经验。如缺乏保管自己贵重物品、现金的经验,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也有一些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轻而易举地被一些不法之徒欺骗或威逼利诱。二是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一些大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留下了种种安全隐患。三是缺乏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御能力。一些学生因为经受不住社会上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导致违法犯罪。

三、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路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改善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安全教育成败的关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1.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加大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力度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置于学校党委的领导之下,建立健全由校领导负责,学校党务、学工、保卫、教务、团委以及各院系等统筹兼顾的领导体制,具体实施和全面负责安全教育工作,规划和制定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另外,要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并加强师资、研究队伍建设,确保安全教育课时充足、理论更新及时、教学内容丰富,形成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安全教育的良好局面。

2.规范安全教育管理机制,形成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

教育离不开管理,规范的管理本身就能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必须把高校的安全教育与管理统一起来,重视抓安全管理工作。第一,高校要切实履行维护学生安全的职责,加大投入,落实各方面的安全措施,保证学生安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要制定、完善和落实各种具体的安全责任制及相应的岗位职责,把学生的安全措施落实到人、到岗;要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必要的安全考核指标,定期进行指导、监督、考核,保证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学校的安全管理要体现以“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原则,要依据学校的实际,建立一整套规范合理的学生安全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体系。相应的制度规范要能落实到学生班级,落实到学生个人,用法律和制度规范大学生的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内容,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个系统工程。为此,要调动一些积极因素,动员学校各方力量关心支持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学校党务、学工、保卫、教务、团组织等相关部门和各院系要相互配合,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层层抓落实;辅导员、班主任、专兼职老师、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都应参与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围。

3.更新安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系统的安全观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丰富多彩才能增强学生的关注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回顾我国高校安全教育模式,其教育内容几乎是一成不变的,长期围绕着国家领土安全和利益、对敌斗争、军事威胁等“传统”的安全观开展教育活动。然而,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全观在内容上已经历了从传统安全观到非传统的新的安全观的演变。

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安全教育要形成“以安全知识教育为基础,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教育为核心,以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要求”的教育内容,从人身伤害、财物安全、心理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学生安全出现的新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安全教育相结合,以预防人身伤害、预防违法犯罪、预防心理危机、预防网络成瘾、保障人身安全、维护心理健康为目标,不断内化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增强大学生自我保护和安全行为能力。

4.改善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

大学生安全教育应采用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方法,才能切实增强教育效果。应建立“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各种宣传阵地为载体,以丰富的活动为重要支撑”的教育方法体系。课堂教学主要以系统的讲授为主,结合答疑、研讨等方式,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等特点,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宣传主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及橱窗、校刊、校报、张贴安全警示牌、图片展等进行安全教育,特点是形象直观,印象深刻;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党团组织活动、安全知识讲座、参观、安全演练、主题活动等,特点是寓教于乐,使安全知识和信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学生思想。

除以上方法外,高校还应该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利用网络媒体和声、光、电等技术以及开辟学生安全教育网页等方法来进行安全教育。在新时期,特别要注重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和现代信息媒介开展安全教育,积极发挥网站、博客、BBS、电子邮件、手机等新载体的作用,着力构建多渠道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新格局。

5.加强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是基础。高校保卫干部和大学生辅导员是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主体。在此基础上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要加强对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的思想素质与政治敏锐性,提高他们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度与责任心;要对他们加强业务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积极鼓励他们开展安全教育研究;要从工资待遇、职称职务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这支队伍适当的关心,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6.加强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提高安全教育的整体水平

当前,学生安全教育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对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滞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基础,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靠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随着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不断复杂化,要求我们转变观念,针对当前形势深化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第一,要加强对学生安全和社会形势预测及对影响学生安全因素分析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把握当前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特点和规律,避免工作的表面化、形式化、简单化,才能改进工作方法,使安全教育处于主动的地位。第二,要拓宽思路,从安全教育工作的长期发展考虑,结合安全形势和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实效性等问题,以推动安全教育的不断发展。第三,针对目前大学生安全问题的新特点,要特别加强对学生心理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研究,分析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和网络信息使用方面的新问题,探索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探索如何预防网络成瘾、网络受骗、网络失德、网络犯罪等信息安全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网络信息,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文湛.全国学校安全工作指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2]韦庆辛.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2):67-71.

[3]裴劲松.着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09,(13、14):75-76.

[4]张畅,李汉军.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J].教育,2008,(20):46-47.

[5]黄红球.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7,(1):6-7.

篇6

(一)消防的安全

高等院校是重点的防火单位,如果出现火灾,会使高等院校在人员方面以及财产方面遭受巨大的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在高等院校的学生宿舍中出现了电视以及电脑等电器,可燃烧的物品也在逐渐的增加。在宿舍的安全管理方面,学生经常违反相关规定,使宿舍在消防的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在高等院校中,一些学生在宿舍中使用大功率的违规电器,很容易使电路出现短路的情况,引发火灾;一些学生在抽烟时将烟头随意乱扔,引发火灾。在消防的安全方面,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重要性,法律的意识非常淡薄,使高等院校中频繁的发生火灾,使公共的安全受到严重危害。

(二)食品的安全

目前,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的程度在逐渐提高,在全球范围内数以万计的人因为食品的安全问题丧失生命,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对食品的安全高度重视。在高等院校中,食品的安全对学生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同时直接的影响到社会稳定以及高等院校的声誉。国家对于高等院校食品的安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将卫生部门、学校的负责人以及教育部门在食品的安全方面明确了责任与职能。在高等院校中,相关部门以及人员没有将职能正确履行导致了食物中毒,对相关部门以及人员要追究行政的责任。最近几年,高等院校中频繁发生食品安全的事故,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高等院校在进行管理时要将食品的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

(三)心理的问题

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市场经济在逐步的完善,科学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水平在不断提高,节奏在不断加快。在高等院校中,因为激烈化的社会竞争,许多学生在心理方面承受较重的负担,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在不断增加。高等院校中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生活,在心理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因此,在高等院校中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对其要高度重视。在高等院校中的学生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身体在成长发育,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在逐渐的形成。在情感方面、思维方面、性格方面以及能力方面,高等院校的学生处于旺盛发展的时期,心理方面在逐渐的成熟,但是没有真正的成熟。根据相关的调查,超过三分之一的疾病是由心理失衡引发的,尤其是加快的工作节奏以及紧张的社会环境,使高等院校的学生在生活方面、人际方面、工作方面以及恋爱方面遭受挫折之后产生负面的情绪,使心理方面的压力骤然加大,使生理健康的水平不断下降。在现实的生活中,高等院校学生因为心理方面的问题导致精神分裂以及神经衰弱的事例屡见不鲜,甚至有的高等院校学生轻易的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些实际的事例使我们必须要对高等院校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高度重视。

二、加强安全教育管理的措施

(一)将管理的体制进行完善,达到规范化的管理

在高等院校中,将安全责任的制度进行完善并且进行严格落实,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与人员上。高等院校要将管理的职能与责任进行明确,在对工作评价考核中加入管理的情况,使高等院校中的每一位教师以及工作人员都能够承担管理的责任,将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进行有效加强。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应急的预案,目前,高等院校在发生安全的事故之后,因为突然性导致教师以及学生束手无策,因此,建立应急的预案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将预警的机制建立,能够对危机进行预警;其次要建立危机的管理机构,这是对危机进行处理的基础;第三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在发生危机之后能够将应急的预案及时启动;最后,在事故之后充分的考虑人力资源的调配。总而言之,要建立时效性强以及操作简单的预案,将各个方面的损失进行有效降低。

(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高等院校中,对学生进行安全的教育以及管理,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有效加强。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安全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对安全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以及掌握。学生具备安全意识之后,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安全的事故能够有效避免,能够保障学生人身的安全。在对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行教育时,要使学生正确的认识义务以及权力,保障自身的安全,同时能够保障别人的利益。在人身安全的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在实际中能够避免他人的侵犯,将危险降低,如果遭到他人侵犯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解决,同时,学生对自身的利益具备一定的了解,懂得如何维护自身利益,自然就不会侵犯他人利益。

(三)将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加强

在高等院校中,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要进行有效加强,建立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以及管理的体系,将学生心理的辅导与心理的咨询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心理教育的课程、对心理健康进行普查以及心理的治疗等等,营造融洽和谐的校园氛围与人际关系。首先,依据不同的年龄进行阶段性的教育,科学的进行心理的教育。通常的情况下分为为一年级、二年级与三年级以及毕业的年级这三个阶段,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由高中转换到大学,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矛盾,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心理的教育,使其加快心理的转换,适应转换的生活以及学习的环境。对于二年级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已经逐渐的成熟,从总体的情况来看是较为稳定的,但是也存在着不稳定因素,要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加强恋爱观的教育以及法制的教育。对于毕业的年级而言,他们的心理已经成熟稳定,要对他们进行社会方面以及就业方面的教育,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其次,要将学生在心理教育方面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充分调动,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教育主体,要将其具备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使学生在心理教育过程中对自身不断的进行调整,使其在调适、自控以及承受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促进其在心理的方面具备优良的素质。

三、总结

篇7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存在问题

在高校环境充分开放的前提下,如何确保大学生身心安全,是管理者长期思考的问题,但是该工作纳入必修课时间却不长。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次把“安全逃生课”纳入必修学分,广西多所高校于近年开设安全教育类课程。以广西大学为例,2011年起,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成为全校公共必修课,但是这门课程尚存不足。为分析问题,笔者深入课堂,在课堂随机发放180份调查问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课程内容与课后学习四大部分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如下。

(一)师资队伍有待完善,教学理念有待改变

对于谁适合教这门课程,国内教育界有两种声音,一种支持由学校保卫部门人员教,他们经过专业培训,有丰富的校园安全事件处理经验,能够从实践上指导学生。另一种支持由大学辅导员教,持此论者认为保卫部门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不具备教师资质,缺乏授课技巧,学生旷课严重。当下大学生经受的不仅是传统威胁,还新增网络谣言、心理危机等问题,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的思政辅导员比保卫人员更适合。目前,广西各大高校主要由辅导员教授该门课程。

但是,目前由辅导员教授效果不够理想,原因是:开展安全教育的教师队伍缺乏专业职业化,课程运作粗放、不系统。辅导员大多不是安全专业出身,未接受课前统一培训,尚不具备安全逃生和安全实践能力。多数辅导员上完理论课就结课,实践环节成空谈。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存在偏差。辅导员平日有大量学生管理事务要处理,对于课程敷衍了事。安全教育课常常变成视频课,教师放完多媒体就下课的情况屡见不鲜;又有辅导员把课堂变为班会,约束学生行为。

(二)课程设计本身存在缺陷,课程策略、内容有待改善

问卷结果表明,37%的同学提出课程内容很令人失望,理论多技能少,所选事例过时,远离生活实际,大部分知识为从中小学就被灌输的规范;90%的同学反映授课方式主要是放视频,此部分学生中又有78%认为,教师大多放弃讲授,由学生自己看视频学习,授课方式单一、不深入。学生提出采取课堂小组讨论、开展安全演习、课后调查等建议,但是由于师资队伍原因,课程普遍缺乏实践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广西大学安全教育课划分为国家安全、心理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灾避险、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社交安全十个模块,共设置12个课时,要通过视频教学将十个模块在固定课时完成不容易。65%的学生表示,授课老师每个模块都播放相关视频,但是视频之间没有逻辑关联,缺乏侧重,仅是看着有趣,没有帮助理解。由于该课多为考查课,教师仅仅以课上作业作为考核结果,具有随意性,不利于有效地评价学生所学。

(三)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后学习不被重视

该课以传授知识为课程目标,意图通过丰富的模块,在课堂架构学生的安全知识体系。授课老师对于课后探索、结课考试较为忽视,重授课轻课后考核,这是误区。该课涉及内容多,目标不应求大求全。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才应是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问卷调查显示,68%的同学表示平时不会主动对安全知识进行学习,接受知识是被动的,这充分说明其意识极其薄弱。与其薄弱意识相对应的是,他们正面临着多重身心威胁因素,单一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要做好安全教育,必须把安全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抓,通过板报、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日常化教育。要达到植入人心的效果,还要充分考虑“90后”学生的心理特点。当前90后大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寻找网络资源能力很强,具备课后主动学习的能力,但是他们自我意识强,对于刚性管理有反抗意识,延续中学行政管理方式强调安全重要性,只会适得其反。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改良策略

(一)转变“管理模式”,换为“学习模式”的教育理念

在管理模式的安全教育课上,课程实现的是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要改变这种模式,教师要改变观念,主动切换为“学习模式”。通过趣味性和逻辑性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塑造安全习惯。问卷调查显示,在面对“你认为最愿意接受的安全知识学习渠道”这一问题时,58%的学生填选手机网络,其次是电视媒体(32%),愿意接受长辈教育的不足10% 。这表明教师应当抓住年轻人关注网络的特点,在课堂注意建构知识与网络传媒的联系。通过提供开放性、线上课后作业设计,让他们在网络寻找材料,做调查,形成课堂自然延伸。

(二)精选课堂内容,优化课程设计

1.强化课堂内容选取。安全教育涉及多方面,单对多模块做蜻蜓点水,不如侧重地做课外延伸。在选择内容方面,要有辩证意识,授课者既要对课本知识模块有基本了解,不脱离基本模块;又要跳出模块寻找网络资源,做安全事件的有心人,密切关注网络热点事件。比如复旦大学生投毒事件对应社交安全、心理安全模块;2014年8月全国多地报道的少女返校遇害事件对应人身安全;网络“大V变大谣”事件对应网络安全等。以相关新闻段落取代生硬的模块作为课程内容衔接点,引起学生兴趣,再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在传授安全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其次,要以区情为基点进行举例阐释。安全教育毕竟是实践性课程,要结合学生周边实例才更引起重视。笔者在课堂调查过程所见,一起发生在广西高校的视频事件引起的热度远大于发生于上海高校的事件。广西在地理地貌上有沿江沿边、多山多水的特征;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在社会风貌等多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省份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深入其中进行探讨,结合本身高校、学科特点进行重点选择。例如:少数民族学生、东南亚国际学生聚集的学校要把国家安全板块放到一个重要位置;面向有大量野外作业的专业学生,地理灾害、野外避险部分更应仔细讲解。

再次,尊重学生对新知的渴望,与其他课构成课程体系。大学教育与中学教学 差别应该在于创新性,高校教育应更注重对学生知识层次的深化。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一些安全板块(心理安全、国家安全)表现出更高兴趣,因为这些板块相对于教条性的人身安全而言更有新鲜度、纵深感。笔者在课堂通过从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等心理学专业知识进行剖析,辅以案例,取得不错的效果。深入的讲解而非肤浅的介绍,不仅教授他们心理安全的保护措施,同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入门,形成课与课之间的体系链条,有助于引导学生去开拓知识的新领域,充分调动其对知识的渴求。

2.采取情境教学增强互动。单向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在集体演练难以实践的前提下,课堂要多采取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即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调查问卷显示,超过50%的学生提出了加强情境教学的要求,可见教师应更多考虑师生互动。比如进行经典的心理游戏;在人身财产安全、防灾避险安全方面则更适于小组学习,通过分角色饰演情境小品的方式来达成;国家安全则可安排小组之间进行辩论赛,通过辩论明晰安全问题。

(三)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进行队伍优化结构,改变目前只由某一类教师全程上课的局面。教师队伍应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保卫部门人员。通过汇编校园案例,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和讨论的方式参与课程;二是大学辅导员、思政干部作为课程主讲人,运用本文的思路,以激励方法为核心理念,对安全知识进行讲解,引领同学深入学习;三是心理健康中心、安全部队专家。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比如 “消防日演习”、“525心理活动”等,将课堂实践环节分解到日常活动中去,并且规定算入课时。

其次要加强师资培训。安全教育课的特殊性决定授课者既不需安全专业出身,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目前大部分辅导员不具备相关的资质。可由各高校学工处在辅导员职业培训中通过开设讲座,辅导员参与演习等方式,使其具备一定的传授安全知识的基础。

再次,授课者要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加强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考查方式不宜敷衍了事,应精心准备。通过设计安全课题,引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通过组织问卷、进行采访等方式,了解潜藏在学生身边突出的安全隐患。既避免理论考试、论文这种不适于本课的考核方法,又借此加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张继延.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效果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福建论坛(社交教育版),2010(12)

[2]刘尧飞.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调查及对策分析——以江西某高校为例[J].中国科技纵横,2009(11)

[3]郑玉莲.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法改革探究[J].重庆文理学院,2011(4)

[4]黄龙.当代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若干问题思考[J].科技信息,2008(30)

[5]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版),2003(4)

篇8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学生消防安全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059-01

近年来,高校学生公寓火灾事故频发,作为国家和社会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在学校尤其是在学生公寓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和日常安全教育都与辅导员工作密切相关。

一 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消防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

教育管理者和学生是高校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管理的两个主体。一方面,有的教育管理者思想跟不上,有的消防知识和技能欠缺,不能正确判断和分析消防安全隐患的实际情况而主动灵活地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学生仅在入学的时候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对自身周围的环境条件等缺乏清晰的认识,消防意识淡薄。

2.消防漏洞多,存在侥幸心理

新生入学时,学校和老师都对其进行校规校纪和消防安全教育,严禁在公寓内乱拉电线、使用各种违章电器,如有发现将按照规定严肃处理。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使用时采取相应的防查措施,认为只要不被发现和查处,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遇到学校大检查就临时停用;此外,有些公寓电脑台数较多,超负荷用电现象严重。

3.消防宣传片面,缺少教育实践

多数高校没有开设公共安全课程,缺乏消防安全教育。学生不了解防火灭火常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住学生公寓时不注意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情况,对于疏散通道堆放杂物、安全出口锁闭、设置防护栅栏等现象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等。同时,学校没有专门针对学生公寓楼的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或是有预案但未开展演练,学生缺乏基本防火灭火技能,应急反应能力、自防自救能力较差。

二 辅导员在学生消防安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教育体系构建

高校辅导员是在校大学生学生事务的管理者、指导者和组织者,负责学校学生最基本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直接地实施教学、管理育人,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管理、教育和服务。

1.提高宣传教育广度与深度,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利用学生军训、大小会议、宿舍、办公室等场合和网络及时向学生强调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掌握消防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学会应对火灾时的逃生自救方法,增强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针对各类违规现象,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大处罚力度,防止和杜绝火灾问题的发生。

2.教育学习与实践演练相结合,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消防安全教育形成意识是条件,教育学习是保障,实践演练是关键。辅导员通过定期深入宿舍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归纳整理,编订成册,对违纪现象和发现的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另外,要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自防、自救能力,尽可能将危害降到最低。

3.以点带面实现全员育人,发挥各部门在学生消防教育中的作用

一所高校要真正抓好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光靠辅导员及保卫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发挥他们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在协助学校消防保卫部门开展消防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发动班主任、教学科、学生家长、学生党员骨干及校内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到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中,形成一套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高校消防管理体系。

三 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消防安全素质教育

作为高校安全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要从政治、工作、生活方面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和使用,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为辅导员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普及辅导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定期组织召开应急疏散演练专项会议,掌握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内容。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在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中承担着教育者、研究者、服务者的多重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爱霞、苏海民.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现状调查――以宿州学院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1(12):110~112

[2]焦叔平.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5):100~102

篇9

【关键词】学分制;安全教育;模式;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快速扩大,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地方经济的发展与高校开放式办学的深入,使学校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由此带来了校园及周边的消防、交通、治安等比较大的安全问题。从全国理工类高校来看,大学生遭遇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逐年增多,大学生被抢劫、被伤害、被骗、被盗、被滋扰案件时有发生,给学校、学生、学生家长都带来不小的损失和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科研、教学、生活秩序,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固然与各种外部因素有关,但是理工类高校安全教育的模式更新不够快,安全教育效果不明显,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提高缓慢也是重要原因。学分制下,大学生处在更加松散的环境里,流动性和无序性进一步加大,这又增加了安全事件发生的几率。因此,积极探索适应学分制下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将对理工类高校构建安全稳定的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理工类高校大学生公共安全形势分析

近年来,国内多所理工类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都以推行学分制作为切入点。实施学分制后,在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专长,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学分制的实施,也带来了学生管理的新问题:学分和课程的中心化使班级的地位和存在的可行性大大弱化,学分制的实施使得学生的流动性大大增加,学生日常活动会脱离班级活动的范围。班级对学生的约束力大大降低。另外,实施学分制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学生在校园外无序活动的机会增大,这无疑会引发各类安全问题。部分学生自制能力不够,难以做到学习刻苦勤奋,学习缺少自觉性,选了课程后,不认真去上课,上课时间逗留在宿舍上网、抽烟甚至到网吧去上网。当前,理工类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有以下特点:

(一)理工类高校安全隐患点较多

由于在校学生人数多,实验室数量多,理工类高校承担的安全责任相对就比较大。现有的安全防范设施及技防措施已不能满足目前学生规模的要求。部分实验室存放有放射物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质,部分教学科研设施及设备年久失修,电线线路、管线、管网老化。许多教学楼、宿舍楼的消防通道不能满足消防要求。

(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素质令人担忧

首先,安全防范意识差。以学生宿舍为例,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我防范意识,电脑、手机、现金、银行卡等贵重物品经常放在宿舍,很容易成为作案人员的目标。其次,学生缺乏必要的卫生安全意识。以吃饭为例,很多学生在明知存在地沟油、传染病等卫生隐患,仍有不少学生到校外周边的饭摊、饭馆就餐。其次,消防意识普遍缺乏。虽然宿舍实行智能控电后避免了电饭锅、热得快等的用电事故,但乱拉电线情况还比较严重;消防栓被学生恶意损坏,发生火灾根本无法应用;冬季,个别学生在宿舍使用酒精炉做饭,这些仍然是学生宿舍不容忽视的消防安全隐患。此外,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不容乐观,因心理因素造成的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三)学校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与高校开放式办学的深入,校园周边进行商业开发,各种餐饮业、娱乐业在校园周边迅速兴起。高校周围的商业网点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和流动人口,给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四)高校安全服务体制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安全保卫部门都是学校的一个行政处室,行政上归属各高校管理,业务上归公安机关指导,没有行政执法权,可以接警,但不能惩罚,使高校保卫部门处于一种尴尬的境界,无法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力度,保卫部门有力使不出,而真正的公安机关面对社会上错综复杂的案件,工作压力较大,对于学校发生的小偷小摸,无暇顾及,对学生们的求助,显得力不从心。

二、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及传统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的形式

1.专题讲座的安全教育模式。通常的专题讲座为:防盗、防火、防骗、防自然灾害的“四防”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交通法规及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等。

2.现场观摩教育模式。通过模拟危险场景演练,如组织学生进行灭火演练、地震逃生演练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掌握获得安全的本领,给学生增加安全防范的感性知识。

3.利用国家法定的一些节日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的模式。组织大学生参加3.15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利用3月份的“全国安全教育月”开展创建安全和谐校园活动;利用12月份的“全国法制宣传月”在学生中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

4.现身说法的教育模式。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各种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知道安全事故就潜伏在大家的周围,不要抱侥幸心理。

5.网络宣传教育模式。通过电子邮件、飞信、QQ群、手机短信等各种通讯传媒工具,将不同类型的安全案例发放给广大学生,通过温馨提示告诉学生在哪些地方需要加强防范。

(二)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的不足

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高等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生源状况的改变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1.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传统的安全教育内容相对单调,涉及面窄,往往局限于防火、防盗、防骗、防自然灾害及交通安全等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等时下颇受关注的新内容则涉及太少。在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越来越趋于智能化、高科技的今天,传统的安全教育内容已无法满足当今形势的发展需要。

2.安全教育形式不丰富,灌输教育多,参与互动少。一些高校安排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未能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仅仅是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简单的给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内容缺乏创新,学生对此兴趣不高,教育效果不好。校园的宣传媒体在安全教育中作用发挥的亦不够,没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三、学分制下理工类高校大学生教育模式的建议

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校的安全是全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形势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建议理工类高校成立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领导、指导学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定期召开大学生安全教育会议,分析本校大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研究制定教育的计划和方案并督促学院和学生管理部门贯彻落实。做到三个“纳入”即将安全工作纳入校园整体发展规划,将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平安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管理,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发展计划。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

(一)“三进”教育模式

所谓“三进”模式即安全教育进课程、进班级、进宿舍,将校园安全教育辐射到班级和宿舍,积极营造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氛围。高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常规教学计划中,在新生进校时,就要将安全教育定为必修课,可编写规范的安全教育读本作为教材,安排专职教师担任授课任务。同时可聘请公安、消防、银行、安全部门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员,给学生授课。北京、上海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探索并实施安全教育学分制了。有的学校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他课程中,如清华大学将其纳入军训课程,首都经贸大学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开设。笔者认为,安全教育课程可占到1-2个学分。各学院尤其是各分团委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全国安全教育月” 、“全国法制宣传月”等教育契机,针对本学院的学生安全教育的需求和现状,确定教育主题,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学生辅导员要通过班会、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在班级层面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学校要把安全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大学生公寓,每个宿舍要选出安全员,在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公寓管理部门对大学生安全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宿舍安全员,将安全教育送进大学生宿舍。学校可研究制定宿舍安全员队伍建设及奖励办法。

(二)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模式

通过设计安全知识竞赛、逃生技能比赛、自救互救实战演练、安全宣传漫画设计比赛等主题,来加强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掌握安全本领。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并潜移默化地形成安全意识与责任。社会实践可以包括各类安全突发性危机事件处置演练、组织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和检查,走出校园到消防、公安和交警等部门了解调研相关安全动态。实践环节的设置既可以纳入课堂教学任务中,也可借助学生会、学生社团、勤工助学等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宣传教育。

(三)将安全知识融入专业课的教育模式

理工类高校的工科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应融入安全哲学、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和安全工程等方面的安全科学知识;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应融入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的内容。安全教育的融入,拓展延伸了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同时也扩大了安全教育的辐射面。

(四)网络教育模式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为课堂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辅助平台,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于通过这一新媒体获取各种信息。可以利用网络这一自主学习的平台,开设学生安全教育网页,把一些案例分析、教育视频、安全法规上传到网页,让学生在网上很便捷地就能接受教育。同时,通过微博来进行安全教育,创造互动的教育空间,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并为学生及时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咨询服务,从而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四、结束语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持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代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以安全理念、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对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一种系统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地工程。探索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新模式,对大学生进行真正卓有成效的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和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学分制下,理工类高校面对的安全教育形势更加复杂,这就要求理工类高校要在安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出一种适合学校自身实际向适应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确保大学生安全教育取得实效,真正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和防范能力,使高校的校园更加安全,更加和谐稳定,让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参考文献:

[1] 汪绪吉.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探析[J].管理观察,2011(8).

[2] 刘建清.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3).

[3] 李玉淑.完全学分制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22).

[4] 董刚.学分制下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5] 吴红骏.学分制背景下高校管理工作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作者简介:

荣军士,男,安徽界首人,1966年8月出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管理。

篇10

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根本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高校学生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除了提高校园安全保卫质量,采取必要的技术防范措施之外,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有效方法,对确保大学生安全、顺利完成学业,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大意义。 

(一)社会形势和高校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呈现互动互促、密切配合的态势,高校由封闭式教学转型为开放式教学,我国高校发展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既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众所周知,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治安形势仍十分严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仍呈上升势头,高校作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消费场所,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二)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最能解决社会安全问题的方法就是依法办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理论在高校建设、事务管理和事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管理学校各项事务的重要举措。 

(三)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知识获取、能力提升、意识培养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不但要培养大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教他们用敏锐的视觉观察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协调好智力、精神、素质之间的全面发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问题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基本的需要就是安全需求,在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校内安全管理规定宣传力度不够 

当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和高校教育者的关注,但由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起步比较晚,致使安全教育远远落后于高校高速发展的步伐。部分学校教育管理者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学校实际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比较表面、形式。据调查,一些高校仍然存在忽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现象,如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机制运行不完善、没有制定规范的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对大学安全教育制度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宣传力度也不够。其次是缺乏系统的教育,一提到安全教育大多是学工部门或保卫处针对某一突发事件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宣传教育。 

(二)安全教育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的时效性 

目前,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理念相对滞后,未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培养计划教学体系中,大多只停留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导致包括非传统安全教育在内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全程性。一方面,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基本属于传统安全教育范畴,偶尔会根据出现的新问题作一些补充和改进,并没有实质性的进行创新,对于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理论构建也基本处于模糊阶段。另一方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国家安全、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传统安全教育方面,而很少涉及心理健康、社交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等新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导致内容相对陈旧、枯燥,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和安全防范技能的提高。 

(三)安全教育形式与方法缺乏多样性和新颖性 

当前,部分高校对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的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新颖性。一方面,安全教育形式与方法以说教灌输为主,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学校只在新生入学时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保卫处下发的通知来告知学生安全注意事项,导致安全教育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安全教育形式与方法以集体授课为主对整体学生进行教育,很少根据现在“90”后大学生的不同特性和心理需求进行教育,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需求的“90”后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多样化需求。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大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缺乏针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生活困惑方面的个体辅导,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对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时,课堂上案例分析、视频运用的较少,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课下也未能较好地运用多媒体、微信、QQ 等新媒体手段,形式乏味,效果欠佳。 

(四)安全教育管理组织机制缺乏系统性,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 

目前,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由保卫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等的相关人员兼职担,使得安全教育在理论创新、内容拓展、方式改进方面速度缓慢,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一方面,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缺乏常规化和制度化管理,各种相关者的职责定位不合理,使得安全教育常常成为一种不得不处于搁置管理的一种状态,在实际管理中,各管理相关部门大多将自己的精力和资源局限于自己部门的表面责任领域里,容易导致学校安全教育工作长期处于一种零散状态里,因而有些安全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组织与开展。另一方面,学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没有安全教育的专业教师,安全教育大多由学工部管理人员、保卫处人员或辅导员进行简单的入学教育,缺乏知识性、系统性的学习。

    (五)新媒体时代给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带来了挑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运用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选择方式,它已经覆盖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就目前来看,部分高校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有关网络安全教育的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以一个章节的篇幅陈述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建设,普遍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教育内容缺乏实践性等问题。 

三、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因素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体制和机构设置较为模糊,使得问题频出。 

首先,体现在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的各個方面也会逐渐走向法治化,由于我国社会进程中的特殊原因,法制建设的时间较短,法治化程度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在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问题上则是高校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在高校安全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这对于一个法治国家来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高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任何一项系统工作都需要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配合实施,它的制定与执行直接关系着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最终实施的效果。高校的规章制度对教师而言是对其教学与科研的有序要求,对学生而言是校规校纪和公正、公平的奖惩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无不影响着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二)社会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外各种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交错,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不愿看到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各种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对我国进行不同形式的和平演变和其他方式的渗透。这必然会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的稳定性产生冲击,对高校的安全稳定产生一定影响。首先,复杂的网络环境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校园网络的推广,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但是,网络的负面信息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其次,巨大的就业压力阻碍着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前景令人担忧,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准定位,往往在就业选择上高不成低不就,他们感觉就业越来越难,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心中难免堆积不满情绪,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三)个人因素分析 

随着21世纪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校园已经开放化、社会化,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与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使很多大学生为之沉醉,随着大学生和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他们的心理发展却远远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首先,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且安全防范能力不强。对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而且缺乏必要的防御、自救知识,当大的灾害和事故发生时不能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来进行自救或他救。 

其次,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许多大学生的思想还停留在中学时期的依赖状态中,中学时期养成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没有改变,学习的重心只放在文化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了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大学生对安全教育已经进入了“被学习”状态。 

再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易引发安全问题。在这特殊的成长阶段,心理状况在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和冲突困扰着他们,如考试(学业)、人际交往与情感、就业择业问题等。 

四、总结 

总而言之,高校安全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研究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有助于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对高校安全教育管理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排解大学生在现实校园环境中面临的心理问题,有助于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卫国.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5(5). 

[2]梁茜茜,陈志波.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显性培育与隐性塑造[J].高等农业教育,2012(12). 

篇11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 教学改革 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06-02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大学课程,也是我国高等教学的重要组成,对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所以在进行公共体育教学时不仅要以“健康第一”为目标,也要做好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深入落实研究各项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安全保障工作,同时,也要不断的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

高校公共课体育有别于其他的体育运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意外体育事故具有隐蔽性。比如在开展高难度的体育活动时,学生如果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从而使动作不规范,甚至不能完成动作,意外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避免了;第二,意外体育事故具有突发性的。比如,在进行越野比赛时,学生可能会因为自身或天气、环境等各种状况产生猝死的情况,这种事件往往是突发的,其结果也是严重的。第三,意外体育事故还具有传播快的特点。在这个信息时代,网络媒体加快了消息的传播速度。各高校学生意外事故一旦发生,它就会在短时间内蔓延到全国各地,迅速成为焦点。

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安全保障问题现状

1.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高校对体育活动安全保障的工作态度

当前大多学校没有充分重视体育教学和进行体育活动时保障安全的工作;在每学年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师资力量差的高校不组织体育老师系统学习有关进行体育活动和教学时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预防和处理体育活动中发生事故的方法和知识;部分学校没有制定在开展体育教学和进行体育运动时有关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的章程和制度;有一些学校甚至不开展关于体育教学和活动方面的安全操作、预防和处理事故的培训。很多高校在体育活动、教学和比赛中都有过不同程度的教学事故,甚至还有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发生过运动性猝死的事件。

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危害因素很多,例如,运动器械、运动本身以及不当的教学和不规范的运动方式等。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频繁发生,这不仅背离了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同时也给学校造成了负面影响,也给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当今面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安全保障问题已成了公众议论的热点,如何解决、避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发生更多的学生安全事故,如何有效地开展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也是目前政府、高校以及公共体育教育工作者噬待解决的问题。

1.2 体育教学项目改革的安全保障现状

按照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课程设计理念,资料表明我国95.5%的高校已经把铅球、铁板和标枪等项目从高校体育教材里删除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当前高校开展探险活动尤其要格外慎重,要采取科学的安全保障措施和配套的安全设施:在确保各活动中不存在危险因素或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前提下推出新的活动路线。例如,游泳是备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然而它又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些高校大学生在上游泳课时出现溺水事件。基于上述事实,教学大纲强调开设游泳课程的高校要加强开展游泳教学和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由此可见,对危险系数比较大的体育活动,学校如不能确保其安全工作的万无一失,最好慎重或者不要开展;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体育活动的开展如果以他们的生命为代价,这就违背了开展体育活动的目的,也就没有继续开展的必要了。

2 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安全保障问题提出的几点措施

2.1 规范公共体育的教学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把安全教育的知识安排在公共体育课教案中。在教学管理中,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所以教学改革中要求体育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充分考虑设置安全措施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体育活动的科学进行,指导大学生们开展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保障学生的安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

2.2 加强体育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

要保证正常的学生体育运动的进行,不断提高和改进体育教学的质量以及开展大众性的体育活动,就要加强和开展各高校体育活动中心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安全有序、有条不紊的开展。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按照要求严格管理并且不定期的检查维修体育器材和设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主要包括:篮球架、排球架、足球架、铁网围栏、单双杠、健身器材、吊顶天花板、电器开关等等,消除安全隐患。要明确禁止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被带进体育活动场所,还要及时处理易燃的杂物,不定时检查维修电器的线路以预防火灾的发生,对灭火器要定期更换,还要时常检查消防栓等消防设施,并确保防火通道时时畅通无阻。

2.3 加强意外事故防范意识

单起事故发生的第一次发现都有不同程度的偶然性特点。然而综合分解多起事故之后,透过偶然可以看到其必然性,追溯事情发生的原因。这些表面看似杂乱无章的“因”,实际是有一定规律的。责任事故的发生大多都和人的关系密不可分,绝大多数事故的产生都是由于当事者缺乏事故防范意识,这就是习惯上所说的“思想麻痹”。因此,要加强意外事故防范意识,以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2.4 建立健全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规章制度

通过法律的途径减少意外体育事故的发生的首要条件是要有法可依,这就需要加强立法工作。有研究表明:“系统的研究高校意外体育事故的相关法律事故,把体育工作的开展纳入法律的体系,不仅能够合理、规范的保障各个群体的利益,还可以为学校意外体育事故的处理或者为其立法,使得有关国家主管部门有现实的依据可供参考”。高校意外体育事故的处理,没有国家为其专门进行立法。就我国而言,有部分这方面的立法。如《教师法》《体育法》《民法通则》等。但他们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对其进行完善以便更好地处理相关事故,确保高校体育教学和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

2.5 明确各高校意外体育事故的责任

意外事故的产生就要追究责任承担者。高校意外事故出现后需要探究其是否要承担责任,主要从管理行为有没有失误,这种失误和事故之间的关系来认定有无责任。主要包括: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同等责任和全部责任。认定和检查高校有无责任的准则的客观化可以提高其防范意识,有利于在开展体育运动和比赛的过程中预防和减少对学生造成人身伤害的各种安全隐患。

(1)所谓的主要责任是指由校方和学生双方不遵守规定出现的事故,违章行为对事故影响大的一方为主要责任承担方。

(2)次要责任指的是由校方和学生双方不遵守规定出现的事故,其行为对事故的发生产生的营销比较小因而为次要责任的承担方。

(3)同等责任指的是校方和学生双方不遵守规定造成的事故且其行为的作用不分上下,那么彼此就同为责任的承担人。

(4)全部责任指因校方或学生一方不遵守约定造成事故的出现,那么该方就要负全部责任。

2.6 公共关系和高校公共意外体育事故的关系

公共关系和高校公共意外体育事故彼此影响和作用,各高校之间的联系也正是这些复杂而又矛盾作用的体现。要调和各种需求的矛盾,大学生和校方就要协调彼此间的关系,良好关系的建立和相互矛盾的调节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高校和社会彼此理解、沟通和合作,还有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有利于高校和社会的安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保障大学生的安全是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关键点,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2)减少难度和危险系数比较大的体育项目,是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开设跆拳道和三大等防身的课程内容有利于大学生们提高自卫的意识,将学生安全落实到具体。

(3)改革的内容还包括学生自己选择所学的体育活动,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内容。这样可以不仅使其在体育课上释放学习的压力,还可以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其全面健康的成长。

3.2 建议

(1)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这与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实现及其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各高校要建立和完善保障学生安全的制度体系。

(2)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建立和规范体育活动、体育比赛、体育场馆的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在体育教学和比赛中的人身安全。

(3)教师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的反应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4)各级领导和政府对高校体育活动中的安全予以高度关注,提高这方面的管理,明确责任,设立应急处理体系,严厉打击虚假和谎报安全事故的责任人,从根源上杜绝不可靠消息,加强政府和学校处理意外体育事故的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

[2] 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95.

篇12

>>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 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与实践 大学生军训期间安全教育与管理 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浅谈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浅析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浅析 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探析 浅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 浅析高校管理中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安全教育探析 大学生安全教育初探 谈大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 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 论大学生安全教育 浅析大学生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与实践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探讨与思考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3-09-04.

[4] 徐家庆.高效安全稳定视角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J].江苏高教,2010,(6):91.

[5] 裴劲松,高艳,邓小凤,邵虎.着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09,(Z2):75.

[6] 周亚夫.“平安校园”建设中提高主动安全意识的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3.

Campus safety management and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PAN Jing

(President office,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China)

篇13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讲话稿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伴随着国旗的冉冉升起,耳畔听着嘹亮雄壮的国歌,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天,今天是3月28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据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现有18岁以下未成年人2.7亿人,平均每年意外伤害人数约为4000万人次,医疗费用42亿元,平均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为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降低青少年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1996年由国家教育部、公安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确定了每年三月份的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作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已经是第21个年头了。

同学们,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我们每个人,就在xx年的3月xx省半月内发生8起校园安全事故,造成8死21伤。血淋淋的事实更使我们意识到校园安全警钟长鸣,不能存在任何麻痹和侥幸心理。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我想和大家提出以下要求:

1、上学或放学路上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

2、上下楼梯不要奔跑,不要拥挤、打逗,避免出现意外伤害。

3、不购买小摊贩的三无食品,避免发生食物中毒。

4、在体育课或活动课上,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运动要量力而行,避免运动伤害。

5、注意用电、用水的安全,严防火灾。

6、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安全演练和安全教育活动,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面对危险时自救自护的能力。

老师们,同学们:百善文明为先,万思安全最重。文明在于细节的处理,安全在于未然的防患。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多一份自律多一份惊醒,珍视安全,对自己负责,为他人着想,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让我们的百年老校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更加完美、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讲话稿二:

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安全,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值得反反复复的唠叨;而我却要说,安全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常常放在心中默念的主题。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师生幸福安宁的基本保障,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首要前提;失去它,我们的一切努力将会失去意义。

在这里,我首先要通报上xx周发生的两起校园安全事故。第一起是:xx月7日晚,发生在xxx省xx市某民办中学的踩踏事故,造成8人死亡、26人受伤的惨剧。据报道,事发当晚,该校就有学生在楼梯间大闹,几个调皮学生堵住楼梯口,一名女生滑倒,后面的学生就层层叠叠地压了上去。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自控能力弱,在楼梯间拥挤,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第二起是:xx月9日晚,发生在xx市xx镇某中学一初一年学生坠楼事件。据报道,在当晚21时30分许,该名学生与舍友嬉闹,准备从五楼的一个宿舍的后阳台翻墙到另一个宿舍的后阳台,就在那一刻,不幸就发生了。就这样,这些花季少年鲜活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了。当这些孩子的生命之花凋谢的时候,他们的理想和奋斗永远地失去了价值,他们的母亲永远失去了孩子,他们的家庭永远失去了未来......。

可能,有些同学会说,这些事我也干过,我不是好好的站在这里。我要告诉这些同学,心存侥幸是生命安全最大的敌人,不幸往往在心存侥幸的那一刻发生。同学们,我衷心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加强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好各方面安全防范工作,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让我们的校园里,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做到警钟长鸣!在此,我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我们要真正提高认识,牢记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就是事故、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全校师生都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遵守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相关规定。同时我们平时要做个有心人,时刻注意寻找和发现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现应及时向老师和学校汇报。

第二、注意活动安全。在课间不互相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要拥挤,要注意礼让并靠右慢行。严禁在楼梯的扶手栏杆上向下直滑或在楼梯上追逐奔跑,严禁攀爬栏杆、围墙、下水管道、树木、窗户等。身体有某些方面疾病的同学一定要提前报告给班主任,防止在体育课或做其他剧烈运动时发生意外。

第三、要注意交通安全。我校临近324国道和城东大道,交通状况复杂。同学们要遵守好交通规则,走人行道或人行天桥,主动避让机动车辆,横穿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严禁学生骑摩托车、电动车上学,不骑自行车带人,不乘坐无安全保障的车辆。

第四、要注意财物安全。体育课或放学时离开本班教室,或离开宿舍时,要关好门窗,寄宿学生须保管好自身贵重财物,不能给小偷有可乘之机。

第五、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不在校门口和街头流动摊点购买零食、不购买三无食品,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造成食物中毒。

第六、对自己的行为应负起安全责任。放学回家不在外面逗留、玩耍,不要进入网吧、游戏机室、台球室等不宜场所,不到建筑工地、江河、水库、池塘等不安全的地方。交友要慎重,不准将社会闲杂人员及以前的同学带入校园内。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讲话稿三:

同学们,今天是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安全防范知识匮乏,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与交通事故等。

为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降低少年儿童伤亡事故的发生率,保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三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篇14

大家早上好!

XX年3月26日(星期一)是第十四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为“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

今天,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交通、学习活动、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安全事项向大家提出如下要求:

(1)做好春季防病。春季是多种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同学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教室勤通风,勤锻炼,不暴饮暴食。坚决杜绝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以免发生食物中毒和诱发肠道传染病。各班要做好每周的个人卫生检查,及时填写个人卫生检查表,一旦发现有传染病发生,要在半小时内向校长室报告并立即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不能任之蔓延。

(2)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无牌无证的车船,不乘坐非载客车辆。未经培训不骑摩托车。乘坐公交车应自觉等车靠边停稳后,按秩序上下车。过马路左右看。按照中小学生在校安全规定,年龄不足12周岁的学生一律不得骑单车。同学上学、放学走路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避让机动车辆,谨防意外事故发生。

(3)安排好作息时间,既要学习好,又要休息好。课间和周末适当进行健康有益的活动,在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谨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4)不和生人搭讪,防止坏人拐骗,现在的社会比较复杂,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做到生人的话不听、生人的事不做、生人的路不带、生人的东西不拿。

(5)不允许玩火、玩电,防止人身伤害,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禁止将爆竹、火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品带入校园,更不允许将刀、弹弓、防真气枪等危险玩具带进校园。

(6)全体同学要自觉遵守教学楼文明公约,不得爬到外侧的窗台,不得坐到走廊栏杆上,不得在通道、走廊、楼梯上急促追赶或打闹,避免撞伤或影响他人。要严禁通道、走廊跳橡皮筋,在教室或走廊上,训练弹跳摸拍高处设施物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