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8: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模式运用
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越来越成为当前小学语文关注的重点内容,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的教学,同时更加强调一些其他内容的教学,比如说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习意识的锻炼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以外,同时要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强化自己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现代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努力做好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的培养学生的一种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1.强化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
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其实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熏陶,要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在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外同时也要强化学生的人文底蕴,帮助学生树立起真正科学的精神。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尝试和理解,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单纯的依靠理论讲解来帮助学生去理解文化,同时更加需要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去感受人文,感受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让学生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自主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让学生自主发展,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有勇气为个人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并在学习过程中规范自己的学习成绩。只有让小学生勤于思考,愿意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建立必要的独立学习技能。其次,要引导学生用语文来影响个人生活,达到身心发展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与文章的互动,与作者的互动,更好地理解自我,个体身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规划未来生活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健康人格,学会自我管理,帮助学生自主发展足够的权力。如在文章《珍珠鸟》的解读中,教师从文章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课堂介绍的方式,促进学生独立学习。在导入环节课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鸟类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并且喜欢的鸟类,并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阅读文章。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积极学习,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获取信息。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教学反思自己,并思考他们是否在生命中保护了小动物,以及是否像作者一样爱鸟和保护鸟类。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树立珍惜生命,尊重自然观,有利于初级核心素养内涵丰富,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拥有更健康积极的生活。
1.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相关概述
1.1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内涵。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广义上讲素养,它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知识水平等等。小学语文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人格修养。通过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们的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和探索的情深,促使他们形成相对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得教师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的情感教授给学生,从而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情感的交流方法,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1.2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积极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的素质已经成为了目前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想要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水平,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学习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那么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而如果想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得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功能,首先就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师要尊重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水平。其次,要根据?W生们自己的爱好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一个相对轻松的氛围,帮助他们树立出属于自己的正确的对世界的看法和观念。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们的全面综合发展。我们知道,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针对小学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基础之上,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挖掘,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导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这一个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深刻的情感,还提升了学生去自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不仅仅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有较好的影响,对其他科目也有想多积极的影响,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3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所存在的问题。虽然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在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首先是存在准确度不够的问题。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问题的解读可能有些老师存在着一些偏差的现象。使得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行的过程中,往往与德育混为一谈,在对知识进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的过程中,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无法真正的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目的。其次,是在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过程中缺乏准确的方法。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能采取了错误的方法,违背新课改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是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滞后性。对传统的教师来说,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成为教师所采取的较为根本的方法,新课改所提倡的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方法并不一定能够在实施的过程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导致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上的滞后。
2.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方法
2.1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首先,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积极的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创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处于主动地位置,只有教师主动地引导学生发展,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因此,只有教师要自身学会了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方法,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更新自己的观念,才能够使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评价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一个学生在其相应的学段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其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重要品格及能力。它对学生有多方面的要求,例如,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技能,等等。它更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其整个培养过程的体会与感悟,并不是只注重结果。同时核心素养还应具有开放性、发展性和稳定性,是一个可持续的伴随学生终身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一个学生在走向社会以后适应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相对稳定的、适应性强的语文修养以及情趣状态。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养成,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是否将所学的知识真正地理解吸收,使之在语文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构建中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
按照国家所提出的教育方针,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只在知识水平方面培养学生,更应广泛关注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他们的言行举止等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核心素养教学的范围不应局限在传统的基础语文能力上,而是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通过全面发展素质教学,培养出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拥有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适应当代时代快速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增加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还要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水平,还能使教学成效事半功倍。
三、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在于以课堂学习为中心,将课堂活动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将核心素养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润物细无声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教师们需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合到实践教学中去,在此,分享我在《山中访友》这节课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给各位小学语文的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1.粗读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过程中认识生字、新词,并能够较为顺畅地朗读全文。
(2)鼓励学生推荐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
(3)提问学生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让同学们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1)学生齐读,声音宏亮。
(2)发挥想象,设想所描绘的景象。
3.重点分析课文重点词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1)读“我仿佛变成一棵大树”,体会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如果你变成了那棵大树,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呢?
以上教学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以重点词句为例,理解全文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激发学生想象力,全班交流
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想象,想象自己会变成自然界的哪些景物,然后全班交流,我在旁仔细认真地聆听与体会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同学生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交流。
5.即兴写作
模仿文中想象自己变成一棵树的片段自由发挥想象力,写一个小片段。
课后效果:通过自由讨论与老师的引导,学生们大胆、自由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不仅训练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为学生们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氛围,教学效果显著。
四、核心素B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准则
一、活用拓展点,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当前环境下,语文课程具备综合性特质,教师应将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如:阅读实践、字词理解等,在不断完善教案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多低年级学生缺乏较强的自律意识,在学习不感兴趣的课程中,常常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一旦产生厌学心理后,会给小学生未来的学习课程造成负面影响。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理念,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落实到语文课堂中。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主要开展字词教学活动,包括:汉语拼音、笔画等,使低年级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构建语言框架系统。语文教师不应直接将答案告诉小学生,而是应引导学生去理解知识的概念。如在课文《葡萄沟》中,其教学目标是:灵活运用生词组词;理解课文中的成语意义;模仿文章句式造句。在正式授课前,语文教师应提前布置课文预习任务,使学生们将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标注,以便在“课堂提问”环节中询问教师。上课期间语文教师应重视互动环节,提出与《葡萄沟》有关的问题,不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对问题的思考,如:葡萄沟产地在哪儿?那个地方还会生产其它水果吗?在“新词教授”期间,语文教师应让小学生勾画不理解的词语,并以小组的形式为单位讨论问题,随后统一解答小学生们的疑惑点,在与同学们沟通交流的环节中,提高了小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该模式不仅能提高思维逻辑性,而且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使学生在今后的课程学习里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当《葡萄沟》课文讲授结束后,为了培养小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热情,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们感受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符合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教?W,让学生实现终身学习
语文教学依据文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教师应重视“文本阅读”环节,小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感受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记叙的文字中想象这一情景。传统的“文本阅读”教学环节过于重视背诵目标,忽视了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应教授小学生阅读文本的方式,使小学生运用教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于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这一视角,语言教师担任“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通过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分析,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观点。
如:在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语文教师应要求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为了使学生具备字词搭配的能力,应让小学生背诵个人喜爱的段落。另外,为了使小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大兴安岭的美丽,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前准备与大兴安岭有关的图片视频,运用课堂PPT的形式进行展示,在增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小学生构建一个内容丰富的课程。语文教师通过文章中的几个词语开展组词造句活动,能使学生理解用词准确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今后运用语文文字的过程中,更注重语句之间的逻辑性。阅读文本有效培养了小学生的想象力,使小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优势。
三、培植学生文本阅读兴趣,围绕审美鉴赏与创造展开教学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培养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应依据语文教材中的文字图片,引导同学们感受语言图像的魅力,从而达到陶冶小学生性情的目的。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文中,该课文是诗歌题材,语文教师可以使小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诗歌比赛。为了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教师应提前教授诗歌在排版布置中应遵守的规范,使小学生们运用日常积累的语言词汇进行诗歌写作,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培养了小学生观察能力,使小学生能够运用多个意象创作诗歌,在文字意境中感受语文课程的趣味性,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新课程要求小学生熟练运用文字,具备表达意境美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应要求小学生收集成语。《雪地里的小画家》描述了一群小动物在雪地里留下脚印的画面,教师可以在班上设置成语比赛活动,只要成语中含有动物的字即可,例如:龙飞凤舞、闻鸡起舞等等,小学生了解比赛规则后,将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中。
吴东平
江西省贵溪市冷水中心学校 335413
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意境想象和情感领悟能力,体会古诗词的韵律之美,传承中华优秀古诗词文化,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引言
古诗教学的意义体现于让学生在朗诵古诗中形成高尚情操,在理解古诗时领悟中国文化,在情感体验处了解先人情怀,在学习古诗后热爱古典文学。同其他文学教育一样,古诗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勿拔苗助长
一、注重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
在我国一个优秀的人才不只是指一个人学识的高低,还包括一个人的情怀,智慧以及思想境界等多方面因素。而我国现在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包括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怀等在内的多种条件,来培养优秀的学生。在任何一首古诗词的教学当中,不仅要注重单个字词的意思,还需要感受诗人在写诗时的心境、情怀以及情感。进而培养学生对于各种文化的感知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将小学课堂与社会相互联系起来,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偏向生活化,引导学生从过去走向未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古诗词以及不同诗人对于同一意象的古诗词进行对比赏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的心境。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诗词文化的博大及魅力。此外教师要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天性,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加强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赠刘景文》这首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首诗词中的意象,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来体会作者此时的心境和情感。因为诗人在写诗词时,通常将自己的心情寄托在不同的意象之中,所以对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分析意向及写作方式,表达技巧都十分重要。经过多次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学习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学会足够的意象特点含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其他的古诗词。在诗人的眼里,任何一种花草树木,大海河流都能够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可以从《游子吟》这首诗词的意象中体会到作为母亲的不舍和无限的关心。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有喜悦,有不舍,有忧愁,有想念。每个字词中都流露着诗人想要表达的内容。只有通过学生和教师的相互配合才能够逐渐真正感悟。《浪淘沙》中,诗人仕途失意,不受重用,尽管多次被贬,却一直不畏权贵,而诗句“如今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依旧向往田园生活,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点出刘禹锡对于田园生活的渴望还要点出对于权贵的厌恶。适当的讲解后,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讲老师听的模式,用来检验教师的授课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听懂。给予学生一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可以加强学生听课的专注度以及对于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
二、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为提高古诗词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李白《望天门山》这一首古诗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进行授课。首先这是一首对于大自然风景描写的古诗,学生对于李白这位诗人并不陌生,那对于这首诗的讲解就一定要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地方。在新课开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诗中天门山和楚江美景的视频或者请学生欣赏天门山和楚江的照片,并向学生提问“这些视频和图片看了感觉怎么样?”学生对于实际美景的感知肯定是具体的,学生肯定会说“壮阔”“雄伟”“漂亮”等这些简单的词,且能直观表达看法的词语回答教师的问题,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而此时,学生借助另外一种方式已经在无形中认识到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教师在授课前已经给了学生一个关于诗中美景的具象表达。这首诗的教学此时就已经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可以让学生借助各种自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天门山和楚江美景的认识,可以让学生画画、写作等,再收集学生的作品来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之后就可以进入正题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千年前的李白对于天门山和楚江也有和同学们一样的赞叹。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表达的吗?”这时肯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此时也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也就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思维方式,教师根据古诗词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包括文本的类型、篇章结构、情感表达的方式和体裁等进入深层次剖析,聚集不同特色的思维方法,并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这些思维习惯,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让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式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也能给学生带来竞争、接受、体验等不同的学习体验。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会使课堂氛围更浓厚,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丰富,其语言思维也会快速增强。
例如,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课堂中,这首诗主要传递的是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其中“异乡”二字就能让学生直接看到这是一首关于思乡的诗句。但是,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首诗的表现风格、思乡情感,就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多角度来剖析这首诗词。其一,教师运用对比法,与《泊船瓜洲》《静夜思》等进行对比,让学生自主分析,看这三首诗词在表现方法、语言风格、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异同点,学生积极地进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其语言思维被完全激活。
结束语
古诗文教学的方式并非一成不变,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晦涩难懂的古代文学变得活灵活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并自愿投入古诗文学习的行列,此时教学目标已经在无形之中得到了实现。
参考文献
[1]魏智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鉴赏教学探讨[J].天津教育,2020(11):107-108.
一、从人物精神魅力入手,注重科学情感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历史和现代的典型人物,教材内容往往表现出人物之美。人物美之根本源于人格的熠熠光彩,精神世界的伟大高尚。科学家或科学类文章中的人物,他们的聪明、智慧的思维火花,严谨、勤恳的治学风范,始终如一、孜孜不倦的执着态度,尊重事实、注重调查的科学方法,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质疑寻思、敢于创新的灵活思想等,无不使学生深受感动和敬佩,无不激励和促动着学生的行为。引领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体会科学类课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精神实质,是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更能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涤荡,形成景仰、羡慕的理性情感,从而使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行为得以内化。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可紧扣“爱国、杰出”,具体可从以下方面感悟詹天佑的人格魅力。詹天佑在受阻挠、受要挟、受嘲笑的情况下出任总工程师,使学生感受其的不怕困难、不怕嘲笑的“耐压”品性;抓住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学习“勘测线路”部分,感悟他的“勤恳、严谨、自信”的工作态度;从采用“中部凿井法”“人字形铁路”解决修路难题中,展现出其的聪明、才智,感受其的“杰出工程师”的形象。通过以上几方面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便可激起学生对詹天佑的无比敬佩之情,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使学生的科学情感素养得到了培养。
二、从巧设问题入手,注意科学思维的培养
巧设问题能够激发和诱引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活跃,情绪激昂,课堂气氛热烈,往往能够掀起教学的“波澜”。教学过程中,教者要能正确处理好教材,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捕捉蕴含在教材中的合理性因素,并作巧妙地设计,刨设“问题诱因”,进而借机实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的目的。如教学《捞铁牛》一课时,笔者巧抓课文中人们对“怎样捞铁牛”的纷纷议论,设计了这样的“诱因”性问题: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观众,你会采用什么办法捞铁牛?”这一问题假设,有效地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议论纷纷的景象顿时出现在课堂上。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捞铁牛的种种不同办法,达到了培养学生大胆想象,敢于求新求异,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品质。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怀丙和尚怎样利用浮力捞铁牛的?在当时情况下,你的办法和怀丙和尚的比,谁的办法好?好在哪儿?这一“比较式”诱因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会使学生认识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思考的全面、广度、周到、严谨。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指一个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够认识到精确完整的信息,通过确定对信息要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明确信息源,采取成功的检索方式,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从而将新信息与原由的知识体系相融合,强化学生批判性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活动机,引发兴趣,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学生呢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意识。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激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学习动机,引发对信息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例如学习了《赵州桥》后,学生对桥的结构与力的关系领会不了,我就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同学们丛刻外资料上查到了斜拉桥、吊桥、架桥等许许多多桥的知识,通过查找学生大体知道了桥的设计原理和成立的条件,各个成了小小的“桥梁行家”,有的还说长大要造一座桥呢?对于引力、拉力、承载力等,有了最初的想学的欲望,为以后学习集合学与物理学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基础和兴趣基础。学了书信以后,我给全班的同学发了信,并要求他们回信,全班同学为了和老师通信一下子掀起了写信的热潮,而书信的写法在写信的过程中也逐步掌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信息产生了兴趣,才能初步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强化训练,注重时间,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信息源,并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资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务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查找信息资料得以解决。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每一步活动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方向性。比如《黄山奇松》一课,可通过师生群议确定信息任务为:黄山松究竟有哪些奇特的姿态?除了文中介绍的几中奇松外,还有哪些奇松呢?迎客松为什么会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及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为体明确了,我门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黄山松的奇特姿态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今赞美黄山松的诗词文章;迎客松为什么是黄山的象征,可以查找有关迎客松的生长位置、生长特点和相关图片介绍。信息来源有了,许解决技术问题,我门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查找,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有关黄山奇松的知识。
三、引导积累,知道运用,培养分析信息的能力。
分析信息的能力指要求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和判断,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伦理素养。我们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目的的整理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把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以及望站地址灯油关信息,有选择有重点地摘抄,并知道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储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
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集成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集成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这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最佳体现。教学中我培养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把学生集成的信息用各种途径发表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还有利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实践证明,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生就能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积累、运用、处理信息,实现课本内容、课外知识与现代信息的有机融合,提高学习效率,将“实现学生好曾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目标执行到底。
附:
姓名:赵淑芳 性别:女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生 素质 培养 策略 经验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如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学习理念、学习认识,以便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好的实现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提升教学的效率。本文笔者就自身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入手进行论述,谈一下我对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才”,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小学时期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可塑性较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语文知识的科目特点,结合相关的学习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
比如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认知。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作为一项人文学科,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知识的影子。学生日常的交流、会话中都有语文知识的体现,也都在运用着语文知识。所以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认知,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不是枯燥无味的、学无所用的,而是与自己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拉近语文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另外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条件。语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鱼虫鸟兽、世事百态都有涉及,想要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也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基础认知能力与综合知识技能。但是在农村小学,由于学生从小接触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学习认知能力有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硬件设施。比如引导学生创设班级的“图书角”,让学生不断的拓展自身的知识技能;多给学生讲解一些时事热点,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认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避免“闭门造车”……
创设了这些教学环境,才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
二、注重课堂的有效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从一定程度上讲,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改以来,更加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对于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好教学备课、优化课堂结构、注重综合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的过程更是如此,特别是在教学备课中,首先要“备好大纲”,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备课,才能够提升备课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其次“备好课本”,只有科学地认识到了课本的基本内容、知识特点,才能够认识到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有效的备课工作。另外也要“备好学生”,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准确的把握,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备课,以便能够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堂教学,就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的解决、引导学生通读课文、让学生背诵中心思想以及经典段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被“牵着鼻子走”,缺乏主动性,学习效率相对较低。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优化课堂结构,丰富课堂构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等。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与学习感知,提升教学效率。
语文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关系着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还有学生情感发展、认知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善于借助课文知识,做好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比如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这节课的时候,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谦让,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之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比如在上下楼梯的时候要谦让、不能拥挤,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及时的运用到实践中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做好活动的有效开展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只是一个例子”,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想要引导学生做好语文知识的学习,单单依靠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通过课外活动的进行来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技能。
比如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开展读课外书与读报活动。引导小学生从小养成爱看书,爱读报的好习惯,是小学语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可以采取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由孩子们独立完成,制作剪报和编抄报,看谁做得好,看谁总结的好;此外也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大家一起来读,再一起议论,通过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与沟通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认知;另外还可以采取集体活动的形式,开读书报告会,或把书报的内容排练成小节目演出,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技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作用
一、小学语文现状分析
(一)小学教学中缺少对学生的关注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多从课本知识设计教学活动,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但是教授的内容学生是否真正需要,教师却很少关心。这种对于小学语文学习主体缺失的现象,致使语文课堂中缺乏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缺少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对自身的角色意识的思考,进而逐渐降低了语文的学习兴趣和提升语文水平的动力。总体来讲,语文教学并没有将儿童置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并且在课堂中教师无视儿童的主体地位的现象更加普遍。处于这种环境下的语文课堂,学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更无法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小学语文教学视角孤立、封闭
由于教科书规定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使得语文教学和生活失去了联系, 使得语文的教学视角变得孤立而封闭。小学语文教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不得不让学生多做练习、多背诵。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使得教师的教学违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 也违背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这种对教学视角的孤立现象,使得学生逐渐孤立化地学习课本知识,自己对语文乐趣的体验慢慢地淡化,将学习的责任全部寄托于教师身上,自己却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危害是非常大的。
(三)小学语文课堂结构落后、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教师教学思维的清晰度要通过课堂结构表现出来,并且能使学生明确地。清晰地感知教师的教学思路。但是在课堂改革的大潮中,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喜好求新异,以展现他们过人的语文课堂驾驭水平。但是这样的过分花哨的语文课堂结构,不仅无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并且会搞乱学生的思维模式、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课堂架构中忽视对学生语文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课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
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作用
(一)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教师要切实转变小学语文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强新形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教师也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智力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应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知识。教师应该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在促进小学生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树立起现代教育观念,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深刻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 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写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营造互动交流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教师树立科学、先进的教学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语文教学法改革工作,教师也要在课堂上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 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教师应更新语文知识,掌握相关知识
目前的教育的评价更强调小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语文知识素养、更新语文知识结构、甚至是学习先进的语文知识。小学是人一生中语言学习的最关键的时光,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扎实的和富有文化底蕴的语文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极关键的作用。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专任小学语文学科,很难熟悉其他学科学段的教材。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向专业性和广博性两方面的发展已经成为趋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能局限于小学语文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加强各学科、复合性的结构模式。这种趋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语文专业知识,要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形成广博的知识结构。
(三)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
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的诱导,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按照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设计课堂教学。讲授每篇课文时候,应当突出重点,要对课文产生的背景、作者简介都要涉及。在课堂上,教师多给学生去一些自我练习、小组讨论的机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 从教材出发,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
(四)教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语文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积小流成江河、积跬步至千里的学习过程。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把精力放在对教学的细节之上,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语教育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以后学生的语文能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绝不可忽视小学语文教育。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多以知识设计教学,没有把儿童放在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来,为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不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使其形成创造的精神和审美的心态。
参考文献:
[1] 崔峦,陈先云.适应时代要求 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课程 教材 教法,1998 (7) :21-23.
[2] 郭乐静,崔云宏.教在今天,想在明天――小学语文教育应体现对学生发展的终极关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7) :49-50.
记者:林老师,您好!您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研究,也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签约作者,与国内许多小学语文老师是老朋友了。您主持的“林志芳工作室”是设立在高等院校的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方向的名师工作室,这与我们熟悉的一线名师的工作室可能有所不同,请您先介绍一下工作室的基本情况。
林志芳:“林志芳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3月,是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立的教学名师工作室。很多老师觉得奇怪,一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会设立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名师工作室?其实,我所在的学院是初等教育学院,学院的前身是山东省济南师范学校,这是一所培养小学师资的百年老校。2011年,它与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合并升格,成为了今天的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全省招生,培养本科与专科层次的学前师资与小学师资。我所在的初等教育学院就是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我们有语文教育专业,我在学院里主讲的课程就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工作室的设立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开展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我担任工作室主持人,同时也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组的负责人。工作室核心成员共有5人,分别是李奎艳、罗怡、孙爱萍、李平、于琮。他们都是学院的骨干教师,在学院里分别承担着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写作、书法和古代文学的教学任务。我把他们邀请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领域中来,就是让他们以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观照小学语文教学,在本专业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交界处寻找自己专业发展的增长点。比如,李奎艳老师是教现当代文学的硕士,在学院中承担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任务,她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组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小学课文中的现当代作品解读”;于琮老师是教古代文学的硕士,在学院里主要承担古代文学的教学工作,她在课程组中的主要研究任务就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罗怡、孙爱萍、李平三位老师则分别是从儿童文学、写作教学、书法的角度切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的。
另外,工作室的成员还有来自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他们大多是我校的优秀毕业生,现在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是所在区县的骨干教师。我们常常去他们的课堂观课议课、学习研究,也常常邀请他们回到母校为在校的师范生们进行教学指导。可以说,一线教师的加入,使我们的团队更有希望实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
二、在实用与审美的两端观照语文的核心素养
记者:您和工作室的核心成员都是师范院校的教师,虽然不直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察者、研究者。那么,你们对语文教学本身有怎样的认识与理解?或者说,你们在观察与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时秉持了怎样的语文态度、语文观?
林志芳:关于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呼唤中庸的语文教育哲学,主张语文教学在实用与审美的两端行走。当前,我们关注“核心素养”的讨论,我想,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至少包含了实用与审美两个层面。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定位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实,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言语”,语文这门课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也就在于它的言语性。王尚文先生在《语言・言语・言语形式》一文中比较了语文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其他课程学的是言语内容,即教材“说了什么”,而语文课不仅要学习言语的内容,还要学习言语的形式,即教材是“怎么说”的。
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位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再加上“综合性、实践性”,就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区别开来。这种定位表现出的是一种清醒的课程边界意识,是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反思与审视,并最终指向语文教育的价值叩问。这让我们将目光投向“语言文字运用”,投向语言本身,因为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万物之灵。
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不要陷入“工具主义”“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的纯理性窠臼。我们应该时刻提防一种非此即彼的怪圈:强调言语形式,就和内容说再见了;强调语文知识的回归,就试图按照自然科学的结构来构建语文的知识框架。其实,若是我们回头看看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我们的语文 教育没少在这上面吃苦头,摔跟头。
巢宗祺先生明确指出:语言文字运用包括实用运用与艺术化运用,语文的学习与教学须在“语言文字运用”上下功夫,包括实用的语文运用和审美的语文运用。强调“运用”,不是要将语文引入“实用主义”的樊篱,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学习中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而语文教育的主要材料,即我们的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是艺术化的语言文字运用,也就是审美的运用。
我们要培养学生实用的语文运用能力与素养,也要培养学生审美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素养。
这里似乎隐含着一个矛盾:我们的教育材料是审美的,而我们的教育目标如果仅仅是实用的,仅仅要把“教材做个例子”,就会出现实用与审美的纠结。仔细分析当前小语界课例,就会发现执教者面对文本的这种矛盾与纠结,以及这种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焦灼。
其实,当我们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时,我们的态度是实用的,当试图将语文科学化时,我们的态度大抵在“求真”,当我们呼吁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时,我们主要在“求善”,我们不要忘了,在“真”与“善”的上面还有一层更高的追求,那就是“美”。美,就是“无为而为的欣赏”,就“用”字的狭义来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但是,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朱光潜曾说过:“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语文学习的目标包括实用的目标,也包括审美的目标。也许,在这个喧嚣而浮躁的时代,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泛滥的时代,对美的追求更为急需也更为可贵。我们清楚地知道教育功能的局限,但是,我们仍要带着孩子们去追寻一种“胸无纤尘”的境界。
这样说来,倡导语文教育实用目标与审美目标的协调配置,倡导“无所为而为”的欣赏,既是一种出世的艺术化理想,也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情怀。朱光潜先生说,“人,只有以出世的精神方能做入世的事业”,语文其实也一样。
三、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师范视角
记者: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情况我们是比较熟悉的,我关注到您做了许多的名师课例研究,并且在文本解读、语文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那么,“林志芳工作室”作为一个学术团队,它又有哪些研究视角?
林志芳:“林志芳工作室”是一个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为研究核心的学术团队,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相关的一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都是我们研究与学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也有自己的研究专题。
当代小学语文名师研究。我们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研究名师教学思想,以此为学生提供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并在此基础上观察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思想的发展`与变化。大家熟悉的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薛法根等特级教师都是我们学习与研究的对象。当然,因为我和孙爱萍都是王崧舟老师的入室弟子,所以对王老师“诗意语文”的研究更多一些。特别要说明的是,我们还把“聂在富语文教学思想”作为我们重点研究的内容。聂老师是我校退休教师,他是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委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老作者、老朋友。对聂老师语文教学思想的研究不仅仅是校本资源的开发,更是我们对百年师范传统的追慕与继承吧!
儿童阅读研究。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儿童学会阅读。因此,我们把儿童阅读当作研究的一个专题。除了儿童阅读心理、儿童阅读习惯、少儿图书分级阅读指导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之外,我们还积极地参与到儿童阅读推广的活动中来。近两年来,我们与济南市图书馆、济南市全民学习中心、济南出版社、青岛书城、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等单位合作,举办儿童阅读指导、农村教师培训等公益活动30多场。目前,我们正致力于小学生课外散文阅读的图书编写工作,将与济南出版社合作出版《小学生小散文100课》。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师资培养中的渗透。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专题。目前,国家非常重视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但是,在现实中,专业的传统文化师资严重缺乏,这使得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很难真正有效地开展。这种现状也倒逼师范教育的改革。我们试图在小学语文师资的培养过程中,有计划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希望能够培养可以兼任小学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小学语文师资。工作室派于琮老师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传统文化师资培训班,指导学生成立国学研究社团――“虚静国学研究会”,并积极开展茶艺、书法、吟诵等传统文化活动。国学研究会曾多次到各小学交流演出,并赴首都师范大学、中南大学、临沂大学等高校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与此同时,我们还密切关注中小学国学经典课程建设的相关情况,倡导国学经典课程建设的文化自觉。
记者:儿童阅读指导与传统文化或者国学经典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甚至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众多小学语文教师也正致力于这样的教育实践。请问在从事这个专题的研究与实践时,你们与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思考有何不同?
林志芳:相对而言,我们可能会更关注和强调本体论层面的
研究。
就儿童阅读指导而言,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往往在阅读方法、阅读策略、阅读技巧等方面着力,我们可能会首先关注“阅读的本质”“阅读对儿童精神生命成长的意义”“儿童的学习心理与接受心理”等相对上位的问题。例如,在做一些阅读推广时,我都会跟家长和孩子们分享自己对阅读的理解:阅读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是一种精神的寻找与确证。阅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知识,它是一个生命在静观另一个生命时所溢出的感动与狂喜。
在传统文化或国学经典教学方面,我们会更注重“文化的自觉”。“文化自觉”是先生于1997年提出的观点。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和所具特色,并对其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它是指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与自我创建。
目前,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教学都非常“热”,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学者、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或国学经典课程建设的动力与热情主要源于集体的文化乡愁。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几十年里,工业现代化为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成果,同时也造成了信仰危机、道德危机和环境危机。随着片面强调科学技术与理性主义的现代化的弊端日显,以及后现代化反思的兴起,人们开始重新打量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试图在日益喧嚣浮躁的外在环境中找回人与自我生命对话的澄明与安宁。此时,注重“德性”、强调“内圣外王”“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等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种人文传统恰好可以弥补工具理性的弊端,为人们提供了可能的救赎之途。
于是,带着“返乡”的冲动,社会上热闹地兴起了国学热。其间,有对传统文化真切的追寻,也不乏各种利益驱动下的政治或者商业的“炒作”。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或国学经典课程的建设,也呈现出“一拥而上”“泥沙下”的状态。
我们提倡文化自觉,意在提醒参与传统文化或国学经典教学的老师们(包括我们自己)对我们的文化传统、现实境况要有清醒的自知,对课程的未来发展要有一定的思考,并对课程的文化建设要有自觉的创新。只有在历史的视域中,在与西方文化的对照中,我们才能看清中国文化的特点,清楚它的长处,也承认它的“短板”,不盲目自大或者自卑,从而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另外,当我们怀着重塑精神家园,乃至复兴中国文化的期待,深情满怀地进行传统文化或国学经典课程开发的时候,还必须直面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文化断层所带来的痛楚以及文化重塑的艰难。
四、致虚守静的语文人生
记者:我在照片上看到您的工作室在学校里有一个典雅洁净的实体空间,名为“虚静斋”,这样的命名包含了您与您的团队怎样的文化追求?工作室的墙壁上有一方中国印,我看到是篆体的“语文人生”四个字,这里面又蕴含了你们对语文教学怎样的理解?
林志芳:工作室建在我们学校的图书楼,面积不大,大概有30多平方米,但是我们完全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了布置与装修,使它成为一个洁净典雅的场所。工作室面山而居,室内备有古琴、笔墨、茶具等,工作室的成员可以在这里看书习字、品茗论道、抚琴吟诵。工作室命名为“虚静斋”,“虚静”二字取自《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寓意工作室的每位成员以澄净的心态、笃实的态度观照学科发展的规律,追求“一真在抱”“复见其天地之心”的生命境界。
“语文人生”首先意指语文学科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成就学生丰富、诗意、优雅的言语人生。其次在于提醒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语文教学的研究从来不是外在于我们生命之外的东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拥有怎样的语文,就拥有怎样的人生。这是教师的学科依附性,更是教师从业状态的审美化追求。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程度也得到了不断加深,而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当具备更高标准的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极大强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性,通过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效率,更能让学生自主对知识中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在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能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顺利的开展,本文将从现代教育技术入手,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并在教学领域加以应用的理论与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开发教学资源,并对教学过程中知识进行设计、管理、应用和评价,对教学现代化的理论加以实践。现今现代教育技术已经作为适用范围广、操作能力强的教学手段,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对教学模式加以改进,从而构建出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和系统,并形成相互合作的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能过让教学不在局限在课堂之上,教师和学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2.1教学模式和规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参与程度,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通过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线性结构的缺陷,让知识信息能够以多形式的特点进行传播,不仅符合现代教学认知规律,更能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教学内容和手段:现代教育技术能够通过文字、图像和声音,丰富知识信息的来源,让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更为生动形象,并且现代教育技术还能为学生创造个更为广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认知对象,从而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具吸引力。现代教育技术也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格局,让学生能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视觉与听觉功能,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3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1加强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古城偶尔会你高中,应当准确定位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从而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并且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功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黑板、粉笔教学工具,通过画面、声音和文字,强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2强化学生情感: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感官功能的充分调动,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态度体验,真正感受到语文课文中描绘的情景,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用多哦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与作品在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
3.3提升语文素养: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教材内容只能进行简单介绍,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打破封闭的叫哦学状态,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内容,更为充分的向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展示,从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许岩 曹春艳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团结小学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爱国小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语文素养;现状;阅读
所谓语文素养,其实质就是以学生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不仅涵盖了学生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语言能力以及知识积累,同时还包括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基于当前新的教育形式,小学语文教学更要坚持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为目标,努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这一语言交际工具,进而更好地方便自己生活;在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思想道德情感的培养。接下来,笔者就针对如何更好地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谈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小学语文素养培养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当前小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水平呈现出了一种日趋降低的趋势,而且学生对于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也逐渐失去了兴趣,由此也直接导致了学生日常书写的不规范,不具备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作文写作毫无新意等诸多问题,致使学生不能将课堂所学的东西更好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实践,实践应用能力日趋减弱。在语文课堂上,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瞌睡、游戏、抄作业等严重问题,对于语文这一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轻视。早期相关教育专家已经指出,也已经准确地预见到了小学生对待语文这一态度的变化。语文教育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乏味,致使学生参与积极性减弱,对于语文学习也逐渐失去了信心。然而,语文教师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并未注意到这一点,依然按照自己的教学习惯与经验实施传统落后的教学,由此也导致学生的厌恶感日益强烈,再加之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最终导致学生一步步地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二、提升小学语文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活动,提升学习的综合性
综合性语文学习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成功突破学科内外以及课堂内外的界限与约束,这对于当前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施而言是极为有利的。语文本身就属于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特点的学科,而且也有着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更好地体现出了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地位,而且对于学生自主阅读与探究性、创造型阅读以及自由表达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性作用,进而对于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发挥出巨大的价值。所以,在后期的语文教学中,要彻底打破教学模式中教师“一支独大”的局面,要坚持以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培养为核心,强化多方面的培养,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自我锻炼机会,真正实现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
(二)不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环境
任何一门学科教学工作的实施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语文这一学科而言,这一教学环境主要就包括了教学环境与语言环境两方面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确保教学环境优势的高效充分发挥,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多种因素与环境的协同作用下,实现语文素养培养工作的有效优化。另外,对于语文这一学科而言,其学习的来源也是极其广泛和丰富的,语文教学环境也涵盖了课内与课外两种主要形式。其中,课内教学环境的打造主要是以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通过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实际之间联系的构建,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教学环境之中的人文因素与情感因素。当然,这一过程也不再是单纯地局限于课本内容学习,而是更加注重一些更具意义的学习内容的获取。课外学习环境的营造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同样具有深远意义。语文的学习不仅来源于生活实际,最终还会回归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学生要试着去把握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主动地去亲近自然,接受大自然的熏陶,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努力构建出一种紧密的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三)以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小学是学生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对于某一事物判断依据也很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后期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地给学生渗透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端正其道德品行,借助文章的学习来指导学生的思想发展与行为。情感教育的实施,要坚持“兴趣”和“互动”这两大要点内容。俗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积极地营造出一种真实、生动的情感氛围,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去掌握文章主题;同时也可以借助自身的实践与体验,来对情感与生活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证实;在兴趣的驱动作用下,还可以将枯燥的课本内容编制成短剧形式进行呈现,通过学生对角色的演绎来更好地展示课文内容以及更好地体现世态炎凉与人间冷暖苦悲,而且学生在角色形象的表现过程中还能够实现自身情感的升华。此外,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渗透,师生之间原本属于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更是学生生活与学习中最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关爱学生,针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苦恼和问题要积极地进行指导与鼓励,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实现了其更好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基于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管是在教学模式还是在学生学习方式上都呈现出一种巨大的变化。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目标,因此在后期的教学实践中,相关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概念有清晰的定位与认识,并能够顺应时展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社会创新性发展人才,为祖国的未来建设事业贡献出一个教师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锁华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5):56.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应用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落实,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新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注重语文基础知识技能传授之余,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则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将以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为依据,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展开探究。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多媒体技术是当前现代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一大重要产物。教师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原本平面的知识内容直观形象、生动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本身强大的交互性,也能够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充满互动感和趣味性。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学生的学习思维,并以更加高效、精准地方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语文知识技能,这对于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因此教师有必要探寻出将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路径,从而通过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应有效用,帮助学生深化小学语文学习,切实提升学习成效。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教学内容形象化
笔者在长期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小学生习惯采用具象思维学习语文,加之因受到年龄和学识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部分小学生识字量偏少,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开展语文阅读、写作等学习活动。而通过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能够将博大精深的汉字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其加深理解和记忆。比如说在开展山、人等象形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向学生展示汉字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示出与象形字相对应的图片,运用此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具象思维顺利完成汉字学习[2]。而在讲解形似字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将众多形似字集中展示在学生面前,随后引导学生对多媒体展示的汉字进行认真观察,找出其中的相似处和不同点。再要求学生对各形似字进行组词造句,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强化对汉字的理解记忆。
(二)教学内容丰富化
考虑到小学生普遍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单纯依靠教师讲解难以长时间集中学生注意力。因此在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则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如在讲解《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笔者便通过事先从网络中搜集大量关于小兴安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同时节选了一小段关于小兴安岭的纪录片片段,在课上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给学生。笔者一边为学生范读课文,一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多媒体中所展示的关于小兴安岭的图文资料与视频资料,从而在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使其对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形成初步认知,为其在后续深入探究文本内容,深刻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过程中,笔者并没有只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通过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寻找更多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将其合理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进而在有效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下,依托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应用优势帮助学生迅速、精准把握教学重点,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完成语文学习。
(三)教学内容审美化
不仅如此,通过将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还可以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必要帮助,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与审美教育相互融合[3]。譬如说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中,笔者在通过利用互联网以及其它现代技术搜集诸多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后,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对比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圆明园毁灭前和毁灭后的模样,随后要求学生一边欣赏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模样,一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得学生可以对圆明园有着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在看到圆明园被毁灭后的模样,学生能够更加体会战争的危害及和平的美好,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由此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引言:在我国的教学模式中,小学教学是学习过程中较为关键的时期,小学的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也是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时期,它能够容易的培养学生正确学习语文的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中融入素质教育,是在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能够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强烈兴趣,所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还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创新这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
一、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的重要,在小学语文中融入素质教育理念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意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培养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中,创新性可以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但是,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的融入素质教育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建立其小学生的正确的学习观:
在我国的传统的教学内容中,一直采取的都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将生词和考试的重点最为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学生也是采取“填鸭式”的学习模式被动的接受知识,有很大的机械性。所以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语文内容,培养一种学习语文的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强大的兴趣。
1.2制造活跃的学习气氛:
在教学内容中,营造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在课堂上,运用适当的课堂游戏作为切入点,在游戏的氛围中打开学生的记忆功能,用一款有趣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开发学生大脑的潜力,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原则:
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教学观念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进步,根据社会的发展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例如: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来打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有利于思考的学习情境,使小学生能够在愉快中学习,更好的吸收和理解知识,加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2.2坚持教学方式多样化的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于考试相关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往往对于小学生的表达能力缺乏培养,使得小学生养成了“死”学知识的习惯,而不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的得到运用,这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可以采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手段,以此来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1积极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
为了培养综合性的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应该根据实际的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标准,再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目前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将自己的教学方式能够符合社会时代的发展,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且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小组合作的模式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发言的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2合理的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中,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以这样先进的设备进行教学,不仅仅能够改变传统的乏味的教学模式,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思考、学习,同时也能够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加之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等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语文教学变的丰富多彩。比如说小学语文中很多对于古诗的教学,笔者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堂上播放动画视频,视频的内容能够很好的展现古诗里的情感,让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视频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同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关于重阳节的图片,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同时能够加深古诗的印象。这一节课堂的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很认真的去分析和理解了古诗的含义,同时对于诗人的表现手法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就是一个教学内容上的创新,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所有学生的年龄、性格等特征,制定出一套能够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等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素质教学对于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大贡献。
结语:小学教学在整个教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素质教育融入进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深刻的讨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有了新的认识。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提供一些经验,可以更好地为培养人才服务,能够为社会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周晓夏.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