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7:52: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公共场所安全防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公共场所 火灾 防火
一、公共场所的火灾特点和烟对人体的危害
公共场所一般包括宾馆、饭店、歌舞厅、卡拉OK厅、影剧院、商场(店)及地下营业性场所等。从公共场所的火灾特点看,由于(经营)面积大,可燃物多,人员多,加之易燃材料装修,一旦发生火灾,燃烧迅速,有的宾馆、影剧院、商场顷刻间便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同时散发大量有毒气体,烟气迅速蔓延,在人员密集的情况下,极易造成疏散困难,引起人员大量伤亡的严重后果。有资料表明,烟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氢、氯化氢等。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6%,6至8分钟人便会死亡;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1%时,吸气数次,人便失去知觉,1至2分钟即可死亡;氧气浓度在2%至3%时,45秒钟人便会死亡。事实证明,火灾中大量人员死亡,多数是被烟熏中毒窒息而后被烧的。据统计在整个火灾中被烟熏窒息死亡者是被火烧死亡人数的4至5倍。
二、公共场所防火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随意降低建筑物耐火等级,先天性火灾隐患大量存在。公共场所中尤其是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及多数娱乐场所,由于受经济利益的趋使和盲目提高装修档次及单位领导消防法律意识淡薄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严重忽视消防安全,宁愿投入重金进行豪华装修,大量采用木质材料、塑料、油漆等烟量大、毒性大的可燃材料,而不愿按消防技术规范设计安装相应的消防设施,不但增加了这些场所的火灾荷载,致使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降低,也使火灾危险性空前增大,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火灾蔓延迅速,过火面积增大,火灾损失无法估量。
(二)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违章用火、用电现象普遍存在。公共场所由于具有人员密集、人员流动量大、货物集中、电气设备种类繁多等因素,加之管理难度较大等原因,许多电气线路敷设、电气安装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规定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体育中心因活动需要,设置有大量照明、通讯、音响等电气设备,临时线路较多,乱拉、乱接电气线路、过负荷用电,用火用电麻痹大意、违规操作,一旦电气线路的安装、使用不当,极易引起电气线路发热、绝缘层老化、短路、过负荷等而引发火灾。部分单位领导、员工防火意识较差,随意动用火源,管理混乱,使用多种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造成火灾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三)消防设施损坏、缺乏、停用的现象较为突出,消防设施配置、管理、维护不善。许多单位灭火器材数量不足或与配置场所不符或过期使用,部分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不明显、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不合格,或者损坏和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自动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维护不当。有些单位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从配备后,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没有专人管理,长期得不到维护,设备损坏、老化严重,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一旦发生火灾,根本不能实施自救。
(四)防火分区不严,疏散通道不畅,安全出口数量少。有些单位不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置防火分区,在建设之初,常常突破分区面积标准或为满足分区面积要求,简单以卷帘进行分割,只简单的以面积数字上满足规范要求,没有具体考虑货柜摆放等因素对疏散的影响,造成从数据上看分区面积够,但对疏散的安全有效上考虑较少。安全通道堵塞、占用、安全出口数量少是公共场所普遍存在的最为严重、最为突出的问题。
(五)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公共场所中的一些单位履行消防管理责任不够积极,配合消防机构执法、宣传等工作不够主动;一些单位消防主体意识不强,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自我管理、自我防范的安全管理机制尚未形成;许多单位消防组织不健全,消防设施不配套,自动消防设施不能发挥作用,消防值班检查制度形同虚设,营业后不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基本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致使员工上岗后不懂得消防安全知识,不会使用灭火器材扑救初起火灾;许多个体私营企业管理混乱,违章蛮干,拒不整改火灾隐患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消防安全知识和逃生知识匮乏,自防自救能力差,群众义务消防名存实亡,消防宣传教育效果欠佳,社会整体抵御火灾能力较弱。
三、公共场所的火灾防范管理措施
(一)场所防火要求。公共娱乐场所的选地与安全布局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国务院15号文件的要求进行设置。工商、文化、治安等部门为其办理相关证件时,消防审查应作为其前置条件。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公共娱乐场所,工商、文化、治安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而已经取得相关证照的应坚决予以清理整顿。
(二)公共场所内严禁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使用液化石油气。严禁在营业时间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演出、放映场所内的观众厅内禁止吸烟和明火照明。公共场所营业时,不得超过额定人数。应保证疏散通道畅通无阻,严禁将安全出口上锁、堵塞。
(三)公共场所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公共场所的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对本单位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场所房产所有者与其他单位个人发生租赁、承包关系时,应明确消防安全工作由经营者负责。
(四)公共场所应当制定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并制定紧急疏散方案。在营业时间和营业结束后,应当指定专人进行安全巡视检查。另,应建立全员防火安全责任制度,全体员工都应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做到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五)公共场所应建立必要的监督激励机制。要及时发现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督促改正,同时对消防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定期考核,将考核情况与晋职、晋衔晋级挂钩,增强消防管理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
(六)公共场所要从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灾隐患。公共场所要根据场所情况,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防火检查、巡查制度;安全疏散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值班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配电房操作规程;消防控制设备操作规程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贯彻执行。要用制度规范人的行动,从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灾隐患的形成。
(七)公共场所应提高员工素质。营业性场所要加强员工的消防宣传培训,要组织员工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消防安全常识,开展警示教育,以增强员工的消防法制意识,增长消防安全知识。新员工必须通过消防安全培训方可上岗,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件后方可上岗值班。每名员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通过培训,要使每名员工自觉提高消防意识,主动消除火灾隐患。
(八)公共场所应加强公众的消防宣传。公共场所人员涉及面广,要有效减少火灾发生率,避免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有赖于全民消防素质的提高。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广泛、及时、生动、直观的优势,开展经常性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消防安全知识深入家庭、学校、厂矿,不留死角,唤起广大公民的消防意识。
参考文献:
1、深入贯彻落实有关安全经营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安全经营工作的有关规定,确保政令畅通。 2、将安全经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经营第一责任人或委托其他人员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公司安全经营形势,研究制定防范措施,积极支持安全经营所需资金,并鼓励和支持安全经营科学研究和开发。
3、建立和完善安全经营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将安全经营工作指标和事故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并逐级签订责任书。
4、严格落实我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制定和完善公司重特大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演练。
5、加强安全经营管理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按照公司章程的要求,健全公司安全经营管理机构并按要求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
6、突出“以人为本”,做好安全经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安全规章、制度等法规的宣贯;并结合实际,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氛围。
7、依规加强培训。加大对从业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8、加强行政审批。涉及安全经营的事项必须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及安全经营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批;重视劳动保护和设备安全工作。
9、定期开展安全经营检查和专项整治。建立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档案,建立和完善检查责任制和隐患整改责任制,明确整改期限,消除事故隐患。深入开展七项专项整治,完善方案,细化措施,强化组织,达到验收条件。
10、完善企业安全经营保障条件,严厉查处违规事件和各类事故;及时上报各类安全事故;严格组织调查处理,批复、处理率达到100%。
11、推进安全经营工作的创新。重点在监管方法、监管方式、监管手段、事故防范和救援机制、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使安全经营、综合监管与社会和公司发展相适应。
二、责任指标
1、总经理、副总经理、安全员必须执行“三不放过”(即:发生事故未查出原因不放过,本人和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未采取措施不放过)。
2、新进员工必须经过公司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3、各岗位要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安全规程及各种安全制度。
4、日常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发生矛盾时,要把安全工作放到首位。
5、各岗位工作人员有权拒绝各种违章指挥。
6、定期组织安全学习,学习安全规程,总结前一阶段安全要作,布置今后的安全工作。
7、安全员必须按规定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不安全隐患,安全活动记录。
8、部门主管在每次布置工作的同时,要根据公司的工作情况布置安全工作,并做好记录。
9、各岗位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
三、奖惩措施
关键词:监管场所;医护人员;人生安全;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Abstract:With China's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he state of the medi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constantly sound and perfec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equal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medical posts should be set up in every regulatory place. So in place of regulation of medical personnel are security issues will be unavoidable, this paper many years engaged in medical work experience in place of regulation, regulatory sites medics facing risk factors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develop guarantee the life safety of the medical staff of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e neighborhood.
Key words:Supervision place; Medical personnel;Life safety; Risk factors; Preventive
据2015年统计,佛山南海区常年在押人员达8000人。为切实加强监所医疗卫生工作,保障被监管人员的生命健康权益,根据《看守所医疗卫生工作规范》要求,佛山市南海区监管场所均应设立医疗岗位达51个,根据监管人员数量设有卫生医疗门诊,并且派驻具备法定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多名。驻监管场所医务人员主要承担责任包括:对被监管人员的入所体检、健康管理、卫生防疫、基本医疗救治及应急抢救工作,确保监所安全所具备必需的医疗卫生保障能力。由于工作场所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驻监管场所医务人员承受的压力与风险随之增加,所以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1 监管场所医护人员面临的危险因素
1.1监管场所医护人员服务对象特殊,被监管人员均是犯罪嫌疑人,其心理极其复杂多变,或是抑郁、暴躁、仇恨,容易对医护人员产生攻击行为,威胁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1.2被监管人员入所前多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毒、等,因此不少被监管人员身患传染病如艾滋病、性病、皮肤病、肺结核等,增加了监管场所内医护人员疾病传染的危险性。
2 制定安全防护措施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对监管场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重视,驻监管场所医务人员将逐渐增加,由于工作场所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如没有详细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健全的医院预防感染措施,则医护人员面人身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监管场所医疗卫生事业也难以开展。
3 建议拟定的防范措施
3.1安全意识的培养 在监管场所开展医疗工作兼具工作场所特殊和医疗行业高风险双重性质,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极其重要。安全意意识需要通过学习形成最终结果,是工作在一线人员的经验的总结,其对后人的警示作用必须引以为戒。定期开设学习班非常必要,设置相关专题课程,增强监管场所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及降低医疗事故有积极意义。
3.2部门间的沟通与协同 被监管人员均是犯罪嫌疑人,其心理极其复杂多变,容易对医护人员产生攻击行为。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为被监管人员执行任何诊疗活动都必须有警务人员在场协助,进行必要的警戒。良好的协助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在安全问题方面,各方人员都是诊疗工作的参与者,具有相同的权利与义务,各方的行为与决策都应得到审查与监督。
3.3诊疗操作规范化
3.3.1医护人员在诊疗时始终保持正面相对被监管人员。
3.3.2为被监管人员输液、换药时,被监管人员(特别是传染病患者)必须坐在专用椅内,加装上锁,双手戴手铐;同时将具伤害性的物品如: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采血针远离被监管人员;治疗后清点所携带物品,不得遗失。
3.3.3到监仓为被监管人员发放药品时,医护人员不要将身体靠近监仓放风窗口,不要把手伸进窗内,以免被蓄意抓伤。
同样因为对象特殊性,一般医院诊疗操作规范将不再适用,适用于监管场所的医疗诊疗操作流程应做相应修改,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后上岗。
3.4 注意医疗安全 为被监管人员治疗时,同样要做好职业防护措施。督促监管人员实时将场内患有传染病的被监管人员名单提交医护人员,每天进行特殊交班;需要进行换药、输液、抽血等侵入性治疗时,必须在治疗单上作特殊标记。按照医院院感要求,将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3.5未知L险的预防与管控 佛山市罗村医院作为国内首次实施"院所合作"模式定点单位,可借鉴的经验相对匮乏,诸多不确定性风险的尚未发现,因此建立快速应急预案很有必要。成员在发现系统的隐患后鼓励采取主动报告的态度,报告应得到及时分析,并将处理措施备案反馈给一线人员。
4 讨论
在监管场所工作的医护人员要对安全有更高的要求,要把"安全意识"融入到组织的文化中,通过态度、行为和习惯表现出来才能有备无患。这需要每一位成员共同参与安全防范措施的制定,打造一支具备"主人翁"观念的队伍。
参考文献: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环境、家庭变迁等各类社会因素对中小学生造成的安全风险越来越高,中小学生面临各类事故、受到各种侵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造成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受侵害不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减少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受侵害事件的发生,社会、学校、家庭要从多种途径着手,堵上各类安全防范的漏洞,消除安全隐患,编织起一张确保中小学生快乐生活、学习、成长的安全网,使中小学生的身心在平安的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为编织这样一张安全网,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中小学生本人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即通过多途径来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效果。而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是这张安全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需要各级部门作为系统工程来抓
对于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政府各级部门要通力协作,教育、公安、工商等政府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积极承担起各自的工作职责。教育部门要加强相关教师的校园安全培训,把安全防范贯穿于中小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中;公安部门除了要积极落实细化校园安全防范的各项措施外,还要指派有工作经验的民警指导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对在校中小学生开展各类校内、校外安全防范的专题教育;工商部门要净化学校周边及社区的各类场所,对中小学生进行食品安全和消费、娱乐安全的教育。在这些职能部门中,公安部门是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教育的主力军。
为了使安全防范教育深入有效地强化的青少年的守法意识,公安机关要联合教育部门着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联合制定加强法制教育、安全防范教育的方案。辖区公安派出所的各位法制副校长、治安辅导员要经常深入校园和课堂,通过发生在地区的各个真实案例来告诫学生,引导他们从小就要规范自己的行为,遵纪守法,勿以恶小而为之;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安全防范教育与培训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避免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火灾逃生、遭遇各类侵害如何应对等关于安全防范的实用技能。
二、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教育的内容和对象,要扩大其涵盖面
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内容不可偏废,要顾及到学生在学校、社区、家中、公共场所等处安全防范的应对方法及防范意识教育。
目前,学校安全防范教育的内容和措施比较侧重于校内及周边的安全防范:如,防范违法犯罪嫌疑人进入校内的侵害,防范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防范校园火灾的发生及如何逃生;对校园周边游戏机房、娱乐场所、网吧进行整治,教育学生不要进入这类场所。学校及周边地区的安全防范教育与培训固然重要,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进行加强对中小学生校外安全教育:如,防交通事故、被拐骗、野泳溺水、被欺凌、被引诱吸毒、性骚扰等;家庭内的安全防范:如,防坠楼、烫伤等。
对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对象,也要扩大其涵盖面。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不仅要面向中小学生,还要使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懂得有关安全防范的知识,使家长或监护人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予以必要的安全防范保护,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未成年人在家中坠楼、河中野泳发生溺亡事故时有发生,大多是家长疏忽安全隐患、没有起到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而引发的。对中小学生在家中和校外的监护教育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家长或监护人要尽到陪伴监护职责。
在美国、加拿大等国,有青少年监护规定:12岁以下孩童不能一人在家,必须有监护人陪同,否则监护人即为违法。在英国,如果孩童因无人照看而受到伤害或遭遇意外,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将被视作违反法律受到处罚。
我国虽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但加强对中小学生上学放学路上、校外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陪伴监护,确实是减少危害中小学生各类事故和案件发生极为重要的途径。要教育家长或监护人不可轻视、疏忽对青少年和中小学生的陪伴监护义务。
三、通过社区和政府部门举办丰富多样的安全防范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 社区要利用中小学生的暑假时间,组织开展青少年学生夏令营活动。社区民警要积极准备、主动参加此类活动,针对青少年安全防范的重点事项,着重对夏令营的学生进行“遵守交通法规”、“遇到抢劫、绑架时处理方法”、“预防火灾、触电、溺水事故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家长重视,为促进社区治安建设、加强安全防范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教育,除夏令营活动外,还可以向国外同行学习。如,美国纽约市警察局组织中小学生参加“青少年警校”进行训练,训练活动中有许多安全防范教育的内容。纽约市警方对社区青少年的安全防范工作极为重视,对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纽约市警察局设有社区事务局青少年服务处,目的在于减少青少年暴力行为、防范青少年被引诱吸毒、促进少年儿童安全防范工作。纽约市警察局还通过一系列创新工作来推进青少年安全防范。比如,建立“执法工作探索项目”,设立“青少年夏令警校”,对社区青少年和中小学生进行抵制团伙教育和培训,这些对减少社区青少年和在校中小学生的违法犯罪,以及加强其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要以中小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安全防范技能,作为教育重点
在安全防范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教育中小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还要对中小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技能的训练。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是必要的,但仅有自我保护意识,还远不足以抗拒风险和减少不安全因素,还必须对青少年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进行模拟训练。通过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的模拟训练,警示中小学生在校园内、家中、野外旅行、公共场所如何降低风险,掌握相应的防范技巧、增加安全性。
中小学生在校内遇到安全方面的问题时,还有教师、学校工作人员的监管与指导;而中小学生在校外遇到安全防范方面的问题时,可能需要他们自己单独去应对。在校外遭遇到紧急、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的事件时,如何妥善应对,这是中小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防范技能。
中小学生要掌握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如何拨打110报警电话;放学单独回家,遇到安全问题怎么办;遇到图谋不轨的人如何应对等。这些都要作为基本安全防范技能,让中小学生掌握应对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免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当遇到不法侵害、危害时,及时、正确拨打110电话报警,可以使大家规避风险,将损失、伤害减少到最低。现在所称的“110”,实际就是110报警服务电话,是公安机关向社会公布的、接收群众和社会各界报警求助的、全国统一的特种服务电话号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这样的报警求助电话,但号码并不一致,像美国就是911,而我国香港地区则是999。
在日常安全防范教育中,要让学生们懂得正确使用报警电话:需要报警、求助或进行警务投诉时,可通过本地有线电话、移动电话等,直接拨“110”三个号码,即可接通公安局报警电话。110电话是免费电话,投币、IC卡电话不用投币或插卡,直接拿起话筒即可拨通,欠费的手机也可以拨打110。拨打110时要注意这样一些事项:
1. 报警内容具体确切。110报警电话接通后,要向民警讲清发生了什么事情,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在的状况如何,报警时所在方位。为使警方迅速到达现场,应告知警方现场标识物,如街道名称、门牌号码;如道路、门牌号、桥梁、建筑物特征、树木、河道等,便于警方寻找求助人。楼层及单元、房号一定要讲述正确,以便警方及时、准确到达现场。对盗、抢案件,要简要说明已知的被盗或被抢物品名称、数量、特征,如发现歹徒乘坐交通工具离开,一定要设法记住车辆的颜色、型号和车辆、作案人员数量、作案工具。对案件的发生经过,也应简洁、准确说明,便于警方在派员出警的同时,安排警力设卡布控、搜索发现犯罪嫌疑人。
2. 报警时切忌表述不清和夸大事实。中小学生没有人生阅历,有时报警时会特别紧张。报警人在特别紧张的情况下会言语不清,而报警时,最忌讳报警人对当时事件的情况说不清楚。要告知学生说地点的时候,要先说出哪个区,再说出如某条路、某号具体地点。报警时还要实事求是,警方会根据报告的现场情况进行判断,根据事件的不同性质派出的警种也不同,千万不要乱报警或夸大警情,以便民警作出准确判断,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
3. 如果受到不法侵害后伤情严重无法报警,要求助于现场的成年人,或大声呼叫救助,请他人报警。
4. 报警完毕后,本人或目击者应在现场等候民警的到来,对一些入室盗窃、抢劫等案件现场,不可随意进入、不可翻动物品等。
除了掌握如何进行报警求助,中小学生在上、放学途中或公共场所还需注意“三要”、“四不要”,掌握其中涉及的安全防范技巧。
“三要”是指:一要熟记自己家庭地址、电话号码,以及家长的联系电话等,以便急需时及时取得联系;二要衣着朴素,不戴名牌手表和贵重饰物,不炫耀自己家庭富有;三要按时回家,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回家,应设法告知家长。
各位同学,大家好!
明天是五一劳动节,为了使同学们能过一个快乐而安全的假期,现在我向同学们进行假期前及假期期间的安全教育,希望同学们认真听,并请各位同学务必遵守。
同学们,根据国家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就有40多名学生死于溺水、食物中毒、触电、交通等事故。其中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80%的非正常死亡完全可以通过预防和应急处理加以避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呢?
一、时刻要牢记交通安全。
去年4月30日至5月3日全国共接报涉及人员伤亡道路交通事故1459起,造成423人死亡、1740人受伤。假期交通安全仍然是我们中学生应该非常关注的。为此,学校希望同学们能做到:
1、不骑电动车。
2、不骑快车,骑车不带人,不互相追逐,不要雨天打伞骑自行车。
3、横过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4、不得在马路上相互追逐、嬉闹。
5、乘坐公交车,要注意做到有序乘车,文明礼让。
二、注意食品安全,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过保质期、标识不全的食品。
2、不光顾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
3、春夏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故尽量不要进入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
4、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的空气流通和环境卫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提高法制安全意识。
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纪,保持清醒的头脑,谨防上当受骗,不结交社会不良青年,不在外留宿过夜,没有家长的带领,不允许私自外出,
如确实需要外出,必须由家长带领或者经家长同意后方可外出,随时和家长联系。不进夜总会、歌厅、网吧,不参加赌博、、迷信、非法传销等组织的违法活动。
四、注意假期公共场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