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政治生态主要特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楼观台;林场;植被类型;分布规律
中图分类号 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9-82-03
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位于秦岭北麓中段周至县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11′50″~108°27′29″、北纬33°47′31″~34°04′06″。东以涝峪沟西梁为界与户县相接,西与周至县永红林场及西安市小王涧林场接壤,南以秦岭梁为界,与宁西林业局毗邻,北与关中平原相连。南北长约30.6km,东西宽约24.3km,总土地面积44 174.1hm2。地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分别表现为暖温带、温带、寒温带3个垂直气候带,区内年平均气温8~10℃。植物种类繁多,植物区系以华北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含少量华中植物区系成分。林场境内目前已鉴定的植物约1 400种共78科197属,其中木本植物78科197属480种,草本植物62科304属564种,竹类156种,花卉300余种,有“天然植物园”之称[1]。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31种,占陕西省保护植物的47%。区内植被随海拔高度变化演替,依次出现次生灌丛、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亚高山灌丛与草甸等植被类型。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探讨了本区植被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1 植被主要类型特征
1.1 次生灌丛 次生灌丛主要分布在海拔2 000m以下,主要类型有毛黄栌灌丛、胡枝子灌丛、悬钩子灌丛、黄花柳灌丛、酸枣灌丛、刚毛忍冬灌丛、迎春花灌丛、中国粗榧灌丛等。它们是原来森林群落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灌丛群落,是群落演替过程中植被恢复的灌木阶段,毛黄栌灌丛相对稳定,其它灌丛稳定性较差,常被乔木或其它杂木林更替。草本植物主要有:早熟禾、雀麦、看麦娘、狗尾草、灰绿藜、毛茛、紫堇、播娘蒿、蛇莓、萎陵菜、龙牙草等。
1.2 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在本区无论从分布面积还是从分布的垂直高度看,都是极其重要的植被类型。本区落叶阔叶林主要有栓皮栎群系、漆树群系、山杨群系、锐齿栎群系、红桦群系和牛皮桦群系。
1.2.1 栓皮栎群系 分布在本区海拔700~1 500m范围内,群落较为稳定,根系较深,较耐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栓皮栎由于地处低山地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林相参差不齐,树干弯曲,层次结构简单。乔木层混生树种有女贞、小青冈、^子栎等。灌木层种类繁多,优势种为黄栌、绣线菊、绿枝胡枝子、陕西荚o、忍冬、黄檀、牛、马桑等。草本盖度20%~40%。
1.2.2 漆树群系 主要分布在海拔1 600~1 900m的山坡中、下部或沟谷底部,通常与灯台树、锐齿栎、米心水青冈、椴树等构成混交林。灌木层高1~2m,盖度30%~40%,种类较多,多为阴湿成分,主要种类有悬钩子,箭竹、胡枝子、胡颓子等。草本层相对稀疏,盖度20%~30%,高15~30cm,主要种类有大披针苔草、唐松草及蕨类等。
1.2.3 山杨群系 主要分布在海拔1 100~2 500m范围内,在各个坡向、各种坡位均有分布,以山坡上部、山脊及两侧分布较多,多为混交林,纯林较少。混生树种有锐齿栎、油松、华山松、漆树等。灌木层稀疏,盖度较低,一般在20%~40%,主要有青麸杨、毛胡枝子、胡颓子、栓翅卫矛、桦叶荚o等。草本盖度多在35%左右,种类多属中生耐旱植物,优势种主要有大披针苔草、龙牙草、野菊、野青茅等。
1.2.4 锐齿栎群系 主要分布在海拔1 400~1 900m,外貌整齐,郁闭度0.8左右,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是地下芽植物,地面芽植物最少,这样的生活型主要反映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温暖湿润,冬季持续时间较长。乔木层的建群种为锐齿栎,混生有板栗、角榛、青蛙皮槭、华山松、山杨等。林下灌木主要有白檀、长穗小檗、光叶珍珠梅、乌拉绣线菊、陕西蔷薇、桦叶荚o等。草本层主要有华北耧斗菜、毛茛、唐松草、掌叶大黄、何首乌等。
1.2.5 红桦群系 主要分布于海拔2 100~2 500m范围内,郁闭度在0.6左右,植物生活型谱与锐齿栎林相似。建群种是红桦和牛皮桦,以红桦居多,形成纯林。林下灌木植物主要有毛药忍冬、华西忍冬、桦叶荚o和川西茶子等。林下草本植物有光头山薹草、铃兰、曲梗算盘七、锐果鸢尾、小花蜻蜓兰、毛细辛、卷耳、黄三七、光头碎米荠、线果葶苈、太白虎耳草等。
1.2.6 牛皮桦群系 在本区分布在海拔2 400~2 600m范围内,属阔叶林的最上部分,由于生境条件限制,一般生长不良,干矮多弯曲,乔木层结构简单,有冷杉、红桦、中国柳等。灌木层优势种有川滇绣线菊、五台忍冬、小叶忍冬、扫帚菊、金背批把、峨嵋蔷薇、陕甘花揪等。林下草本层有大毛状苔、细毛状苔、多穗石松、升麻、假冷蕨、大花糙苏、独叶草等。
1.3 针阔叶混交林 针阔叶混交林是具有过渡性质且不稳定的植物群落类型,分布在海拔900~2 300m。林木组成以乔木为主,主要有华山松、油松、侧柏、山杨、板栗、锐齿栎、槲树、木姜子、漆树、野胡桃、水榆花楸。林下主要灌木植物有华北绣线菊、悬钩子属、蔷薇属、卫矛、小檗、拔葜、桦叶荚o等。
1.4 温性针叶林 温性针叶林主要优势种有侧柏群系、油松群系、华山松群系。
1.4.1 侧柏群系 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 100m,外貌稀疏,结构简单,郁闭度0.35~0.50,建群种为侧柏,主要伴生种有栓皮栎、岩栎、^子树、青檀等。灌木植物主要有青蛙皮槭、中国粗榧、木姜子、异色溲疏、秦岭海桐、曲脉卫矛、胡枝子、蔷薇、悬钩子、陕西荚o等。草本层植物有荩草、异形莎草、山葱、头状蓼、羊藿、地榆、梓木草等。
1.4.2 油松群系 集中分布在海拔1 200~2 000m范围内,油松林外貌苍翠,林木个体分布均匀,林冠及林相整齐,层次结构明显,一般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乔木层树种较多,常见的有锐齿栎、栓皮栎、山杨、青蛙皮槭、白蜡树等。灌木层盖度50%~80%,高度1.5~2.5m,种类比较丰富,常见的有粉背黄栌、美丽胡枝子、木姜子、桦叶荚o、悬钩子等。草本盖度50%~80%以上,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大披针苔草、荩草、藏苔草等。
1.4.3 华山松群系 分布在海拔1 700~2 400m范围内的山坡、谷底最为常见,纯林较少,多与白桦、山杨等树种混生,具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天然更新良好,分布下限常与锐齿栎、红桦、山杨、千金榆等混交。华山松林外貌亮绿色,林相整齐,层次结构简单,多为单层林。灌木层主要种类有木姜子、陕西绣线菊、米面翁、桦叶荚o等,盖度50%左右,高度1.5~2.5m。草本层种类繁多,多以唐松草、龙牙草、沿阶草等占优势。
1.5 寒温性针叶林 寒温性针叶林主要优势种以巴山冷杉群系为主。巴山冷杉群系生长于海拔2 500~2 900m范围内的山坡、山脊或沟谷中,大面积集中分布于秦岭梁、光头山等地。巴山冷杉林为寒温性常绿针叶林,分布区域多强风,气温低,湿度大。林下阴暗潮湿,外貌暗绿,多为纯林,由于为耐荫树种,林下更新较好,故多形成异龄林,郁闭度0.6~0.8,主要混生树种有糙皮桦、华山松等。林下常见灌木有华西银蜡梅、华西忍冬、箭竹、金背杜鹃、太白杜鹃、秦岭蔷薇。林内草本植物有大叶碎米荠、川康苔草、秦岭弯花紫堇、马先蒿、高山绣线菊、珠芽蓼、酢酱草、鸡肠草以及蕨类、苔藓植物。
1.6 亚高山灌丛与草甸 亚高山灌丛分布在海拔
2 500m以上,由于植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恶劣,因此具有特殊的生态特征。亚高山灌丛的主要优势种是头花杜鹃和怀腺柳,其它植物有高山绣线菊、华西银腊梅、高山柳、头花杜鹃、太白杜鹃、秦岭蔷薇、秦岭小檗等。草甸多与亚高山灌丛镶嵌分布,这种草甸是原生性的群落,适应于高寒、中湿环境。构成草甸的主要种类有莎草科、禾本科、菊科、十字花科、毛茛科的植物,高度50~70cm,盖度可达95%以上,生长茂盛。
2 植被分布规律
2.1 植被水平分布特征 在山地地形条件下,影响植被水平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坡度、坡向、坡位等[2]。本区在同一海拔水平上,山坡上部和山脊多被油松、山杨、锐齿栎、^子栎、杜鹃所占据,而山坡下部、谷底多被漆树、椴树、槭树所占据;阳坡植被多由相对喜光、耐旱、耐瘠薄的种类组成,而阴坡植被多由喜湿、喜肥、耐阴的种类组成。针叶树特别是松属对瘠薄而干燥的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其自然分布区常是陡峭的山脊梁顶,而较平缓的梁脊和坡面、沟谷则被阔叶林占据。
2.2 植被垂直分布规律 楼观台实验林场最低海拔501m,最高海拔2 996m,相对高差2 495m。由于海拔高差较大,土壤和气候垂直分异明显,因而使植被在不同海拔其种类组成有明显差异,形成鲜明的垂直变化规律。根据本区的气候、土壤及植被类型的分布和实地调查,植被垂直带谱如下:
2.2.1 低山落叶阔叶林带 低山落叶阔叶林带位于海拔1 200m以下,系暖温带气候,土壤类型为黄棕壤。低山落叶阔叶林带内植被类型较多,但多为栓皮栎居优势森林群落。林内往往混有侧柏、盐肤木、黄檀、黄栌灌丛、胡枝子灌丛、悬钩子灌丛、黄花柳灌丛、酸枣灌丛、刚毛忍冬灌丛等,该带内因海拔较低,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林相不整。
2.2.2 中山落叶阔叶林带 海拔1 200~2 200m为中山落叶阔叶林带,系山地暖温带至中温带气候,发育着山地棕壤。最典型的植被类型是锐齿栎林。这一海拔范围内水、热条件较好,森林群落不仅植物种类繁多,而且乔木树种和大型木质藤本也得到很好发育。除此而外亦有小片油松、华山松、山杨、漆树、花楸等,常形成松栎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等。本带为海拔跨度最大的植被带,群落灌木层优势树种还有胡枝子、四照花、木姜子等。
2.2.3 中山桦林带 该林带位于海拔2 200~2 600m,植被类型主要以红桦及其变种牛皮桦为主,红桦林在下,牛皮桦林在上。华山松也分布于桦林带内,形成针阔混交林。林下优势灌木多为金背杜鹃、松花竹、峨眉蔷薇、细枝绣线菊等。林下草本层优势种有毛状苔草、假冷蕨、鹿蹄草等。
2.2.4 亚高山针叶林带 海拔2 600m以上的秦岭主梁及光头山、首阳山顶峰大部分地段被巴山冷杉林占据,混生少量太白红杉。山脊或峰顶多强风处还分布有亚高山灌丛和草甸。林下灌木优势种有密枝杜鹃、高山绣线菊、忍冬等。林下阴湿,苔藓、地衣多生长于树干、地面和岩石上。
参考文献
[1]冯书成.楼观台生态游[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关键词】需求导向;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是进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发展大学英语特色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中课程体系构建是关键。高校在进行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时,要对上述大学英语教学构成内容给予充分考虑,才能构建出科学的、合理的、综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较好的满足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及教育的需要。
一、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首先,需求分析的课程体系构建理论。从20世纪中叶至今,需求分析在大学课程体系的设计及研究中从未间断,其同时也是进行语言教学课程设计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James D.Brown对需求分析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需求分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前提,在语言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构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E.Olshtain[2]以及F.Dubin[3]也通过相应的教学实例对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大纲的步骤和基本原则进行了论述,对设置课程之前应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给予了重点强调,同时他们还认为分析社会对各门外语的相关需求情况、相关政治及文化等因素是进行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前提条件。因此,在进行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将需求分析的课程理论作为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指导,以提高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其次,多元生态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理论。多元生态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指的是以生态理念为依据,将课程的设置看成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全面的综合性整体,使各课程要素之间能够相互作用及相互依存,并使课程体系构建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以形成灵活的、平衡的、协调的、动态的课程体系。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理论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时候应对其科学有效的借鉴使用。在构建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时,各个高校应全面考虑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及社会的需求、学生语言知识水平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以发挥出多元生态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理论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中的价值。
二、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主要特征
第一,学生实际需求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模块化和阶段化的特征。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前提,其课程体系构建应包括学生应达到的英语水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学生语言技能不足的改进等。进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时候,应首先关注学生语言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为语言能力是学生进行后续英语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在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中,还应以学生英语的语言能力发展需要为依据,构建出基础阶段以及提高阶段的课程群。
第二,学生实际需求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征。从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来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需要对不同专业、兴趣、水平的学生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考虑,才能体现多元生态化以及个性化的课程体系特征,从而满足不同专业的英语需要,贯彻落实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为大学进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教育及培养提供理论支撑。
三、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策略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要能充分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大学英语个性化与多元化的需要。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要较好的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就一定要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课程系统,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教学需求不断的变化及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策略对需求导向的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策略主要有:
(一)结合自身实际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构。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等特征都要求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重构要结合高校自身的教学现状,如目前的英语教学情况、各个专业对英语知识水平的要求、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等各种因素都进行充分考虑,才能构建出以需求导向为前提的、科学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及质量。
(二)设置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要尽可能的全面、系统,并贯彻好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特征。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除了要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等课程以外,还要包括英语基础知识课群、英语文化课课群以及实用英语知识课群等,英语基础知识课群应包括英语语法、英语语音、英语听说等课程模块,英语文化课课群要包括欧洲文化以及英美文化等课程模块,实用英语知识课群要涉及到求职英语、雅思英语、商务英语以及考研英语等课程模块。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不同的英语知识需求,贯彻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及特征,从而为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保障。
总而言之,要构建起全面、科学的以需求导向为基础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就要结合高校发展实际对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主要特征、理论基础以及构建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创新,并将其有效的落实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实践中,以顺应大学英语教育个性化以及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实现需求导向的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目的,培养出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英语专业人才。
作者简介:拓葳(1981.7-),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第二外语习得,工作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关键词 儿童文学 情感教育 社会价值
情感教育的社会价值,指情感教育活动在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情感教育,它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儿童文学作品专门为儿童创作并适合儿童阅读,它作为幼儿园各领域主要的教育传达方式之一,同时具有独特艺术品性和丰富教育价值,满足了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这种文学品种在山东省幼儿园(中班・上)的阅读材料中也占据一席之地。其情感教育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政治、文化和生态这三个方面。
1 政治价值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作为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幼儿阶段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展爱国主义等相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意义。但对于幼儿来说,一味的说教会使爱国主义等政治教育流于形式,而在山东省幼儿园(中班・上)阅读材料中,则通过轻松多样易懂的文学作品将这种情感教育的政治价值阐述得淋漓尽致。
主题活动二中、次主题三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我为祖国过生日》,此教学活动的开展按照整个教学计划恰巧是在国庆节期间,活动的选取的设计都很巧妙。该作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首先以一首《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这首悠扬动听的歌曲引出。活动的目标首先要求幼儿知道每年的10月1日为祖国妈妈的生日,也就是国庆节、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其次让幼儿了解到《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的国歌等;最后让幼儿观察周围节日景象,体验节日快乐。
次主题三中教学活动六诗歌《美丽的祖国》从小白鹅、小山羊、小燕子、小蜜蜂、小朋友五个不同的角度表达出美丽的祖国有河流、山坡、泥窝、花朵和欢乐。同时,该教学活动也要求幼儿根据这种句式进行诗歌仿编,充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在这些阅读活动中,文学作品很好地承载了我国政治最明显的特征标记:五星红旗、国歌、国庆节、国家的自然环境等等。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学习《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首歌曲,及时巩固了前面所学内容。从小培养幼儿的爱祖国的政治情感,充分体现了儿童文学作品情感教育的政治价值。
2 文化价值
情感教育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情感教育活动能否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要,以及对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幼儿园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情感教育的文化价值。
在主题活动二中的次主题二“中秋情”,但从主题名称就可以发现该主题活动表达的浓烈的文化特色,中秋是我国独有的节日。该主题中穿插的儿童文学作品有民间传说《嫦娥奔月》和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解读,幼儿可以很直观深刻地了解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节日中有吃月饼的习俗。同时《嫦娥奔月》这个民间故事的讲解,也使幼儿在一定程度上知道中秋节和月饼的来历。
助人为乐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主题活动二中次主题三里面的儿童文学作品《爱吃水果的牛》和《蜗牛和苹果》;主题活动六中次主题活动二里《问路》和次主题活动三里的《小蚂蚁坐汽车》,这些文学作品很好地传达了助人为乐的良好道德品质。
《爱吃水果的牛》这个故事里,一头牛喜欢吃水果,所以身体抵抗力特别好。当大家都因为没有吃水果抵抗力下降然后染上风寒时,爱吃水果的这头牛拼命吃了好多水果,把挤出不同口味的水果牛奶送给大家喝,大家的感冒就都好了。
《蜗牛和苹果》这个故事讲到蜗牛看到苹果树生病了,请了乌龟医生热情地给苹果树看病。虽然这个故事里助“树”为乐的是一只慢吞吞的蜗牛,更令人感到好笑的是,它请的医生是跟它速度差不多的乌龟。但正是这种幽默,才让幼儿以愉悦的心情感受并习得助人为乐的良好道德品质。
《问路》中,孤独的鼠先生在路上遇见了同样孤独的鼠小姐。第二天,鼠先生拿着鼠小姐给他的地址要去鼠小姐家,但是去不知道应该怎么走,在青蛙、公鸡、狗熊、狮子这些热心动物的帮助下,顺利地找到了鼠小姐的家,最后与鼠小姐拥抱在了一起。或许这个故事还会有个像童话故事里的美好结局: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在这个故事里,鼠先生敲了绿颜色的房子,出来的是青蛙;红颜色的房子里,出来的是公鸡……幼儿不仅能从这个跌宕起伏的故事里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愉悦,同时也认识了颜色、掌握了礼貌用语“请”、“谢谢”、“再见”。
《小蚂蚁坐汽车》讲述了熊婆婆要坐车去森林里看她的小外孙,上车之后小羊、小狗、小蚂蚁等都要让座给熊婆婆,最后熊婆婆坐在了小蚂蚁的位置上,小蚂蚁就爬到熊婆婆的肩膀上坐着。在亲情、友情交叉的这个故事里,助人为乐的良好道德品质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3 生态价值
情感教育的生态价值指情感教育活动对一切生命现象及其环境的保护和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调谐思想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文化渊源。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而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不断出现。在生态环境问题中如何从小培养幼儿对自然的丰富情感和对生态问题的关心,就成为幼儿园情感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主题活动七中次主题二里有一个文学作品,名字叫《纸飞机》,乍一听似乎跟生态根本没有联系。但该故事内容却与保护环境密切相关,故事讲述了一架纸飞机请求青蛙在它身上画一片森林,青蛙很好奇问为什么,这架飞机就很伤心地告诉青蛙,“因为森林是我的家乡,在我没有变成纸以前,我是一棵树”。青蛙画完后,这架纸飞机就飞到了一个小男孩的家里,妈妈告诉小男孩“这架飞机上画了森林,是想要告诉我们:纸是用树木做成的,不能浪费纸。”这个道理从幼儿喜欢的故事中生发,会比单纯的讲述道理要有效果得多。
纵观山东省幼儿园(中班・上)阅读材料,每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故事的主人翁无一例外都有会说话的小动物出现,都有花草树木的出现;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采用废旧生活材料再利用等,都在无形中向幼儿传达着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情感教育要抓住幼儿期这个关键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体现情感教育的政治、文化和生态价值,引起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张鑫蕊.论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一、序言与进展回顾
《墨西哥城声明》的序言部分首先肯定了终身学习与学习型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基石作用和价值导向。它指出,“教育、终身学习和城市居民在实现城市三大发展(政治、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更加关注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如环境恶化、疾病与老龄化、资源匮乏等,以及由此带来的严峻挑战,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学习型城市建设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市民健康与福祉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学习型城市建设对于改善环境、生态和市民福祉的重要性,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未来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基本原则。“我们相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人权、减少贫困和建立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时刻。在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其会员国就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达成了一致,它们将影响未来15年的人类发展。我们全心拥护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但特别关注第4项(确保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机会)和第11项(使城市和人类居住场所变得更加包容、安全、灵活和可持续发展)”。《墨西哥城声明》还肯定了“那些富有活力、拥有多元文化和创新精神的城市,它们作为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家园,在促进终身学习,应对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方面正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
在“进展回顾”部分,《墨西哥城声明》回顾了北京会议以来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其别提到了获得根据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通过的《学习型城市的主要特征》(以下简称《主要特征》)这一成果文件要点设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建设奖”的全球12座城市所取得的成就。由此可见,北京大会的重要成果《主要特征》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综合行动指南。
二、战略方向
“战略方向”部分是《墨西哥城声明》的核心内容,这部分提出了用于指导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十大战略方向”。其中,有八个“战略方向”从不同视角强调,教育和终身学习应促进并发展各类人群,如社区居民、社会处境不利人群等相应的责任和能力,以应对人类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类挑战,如环境保护、健康安全、经济增长、道德伦理等,从而彰显教育和终身学习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浓厚的人文关怀。
在“战略方向”部分,特别要提及的是第八项战略,它首次明确地将青年群体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于2015年10月21日发表了《“3×3×3×3”学习型城市青年声明》,进一步从青年群体的视角认可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对城市未来的重要意义。《“3×3×3×3”学习型城市青年声明》呼吁联合国和各国各地政府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中采取特定策略支持青年群体的参与,呼吁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积极主动地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发挥自身作用等。
还值得一提的是第十项战略,该项战略强调文化和艺术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柱,城市的文化和艺术是市民开展终身学习的宝贵资源,同时,市民通过终身学习所创造的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教育资源又进一步发展了所在城市的文化,使之成为吸引市民和游客的重要因素。在大会开幕式上,来自法国的哲学家李波维斯基在发言中指出,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智力资本是重要的,但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更重要,它们可以帮助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更好地融入学校、融入社会。他特别强调了艺术对于人的发展的独特作用,指出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艺术教育很少被提及。他呼吁创造条件让更多市民(从幼儿到老年人)学习艺术,以充分培养市民的想象力、创造力。他指出,一个社会的民主不应仅仅体现在选举程序上,更应该让每个人的潜能获得充分发展。
此外,两届大会都非常强调政府对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作用,但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北京会议上的《主要特征》突出强调了政府对该项工作应予以有力承诺;《墨西哥城声明》的“战略方向”对政府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墨西哥城声明》在“战略方向”别指出,政府的教育、卫生、科技、城市规划等部门要建立良好的跨部门协作关系。可见,在世界各地的实践中,这已成为一个亟待突破的制约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瓶颈。
三、行动呼吁
回顾我国发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区域旅游合作的创议期;二是20世纪90年代,区域旅游合作的推广与反思期;三是当前新一轮区域旅游合作的兴起期。纵观旅游区域合作的历史脉络,到底是基于哪方面的因素才能促进区域旅游合作成功呢?这就是缘板理论。
缘板理论中的缘是指山缘、水缘、地缘、人缘、文缘。用新的视角予以观察,即山脉、水脉、地脉、人脉、文脉,即“缘5理论”。山脉、水脉、地脉是自然地理概念,很容易被人理解,而人脉是指基于自古以来社会生产、生活等社会联系基础上形成的人际交往关系和交往氛围。对于“文脉”的概念。著名旅游地理学家陈传康最早下过一个经典定义,他认为“所谓文脉,是指旅游点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四维时空组合”。所谓板,是指经济板平化和经济板块化两个方面,即“板二理论”,其涵义是基于某个区域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由此而产生的作物布局、品种适应和耕作习惯,有着传统的贸易往来和物资集散的渠道及由此达到经济地理条件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趋同,城乡结构、城乡居民规模比例类似、城市化水平相当、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相当、经济发展模式趋同。缘板理论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更是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1、地形和地质
地形和地质决定景观的地表形态与结构。不同的地形可以提供不同的野外旅游活动场所,它们各自有独特的性质和形态。例如,石灰岩洞穴提供了进行探险的场所和形态美,石质山峰提供了人们进行攀登活动的场所,侵蚀丘陵地形提供了观赏风景的场所和各种不同的形态等等。
地形是由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内力作用指大地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对地壳的作用,主要由这种作用所形成的地形为内力地形。外力作用指大气、水和生物等对地球表面进行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作用。在内力地形基础上,通过特别突出的外力作用进一步塑造所形成的地形为外力地形。
陆地上的主要内力地形包括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陆地上的主要外力地形包括喀斯特地形、沙漠地形和风蚀地形、黄土地形、丹霞侵蚀地形、冰川地形等。
地形所以能具有旅游魅力,一是它们的相对高度引人入胜,二是变化万千的形态体现出自然美,三是与其他景观要素相配合可构成不同风格的多种景色。
最重要的旅游地形有:
山地和丘陵
峡谷
高原、平原和盆地
沙漠、风蚀地形和黄土地形
2、地貌
流水地貌: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准平原与山麓面。
岩溶(喀斯特)地貌:岩溶作用;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地带性。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风沙作用;风沙地貌;黄土与黄土地貌。
3、气候
与旅游需求有关的气候特征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享受度假期间考虑的一个因素,旅游者总希望气候条件使他们感到舒适或比较舒适。主要有:
阳光、气温和相对湿度
风
降水量和降水季节
云量
大气中的水分:大气湿度;蒸发;凝结;水汽的凝结现象;大气降水。
天气
4、海水、陆地水
河流和湖泊是陆地水的主要形态,在旅游景观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其最活跃的要素之一。
海水的运动:潮汐与潮流;海洋中的波浪;洋流;水团运动。
海岸与海底:海岸地貌;海岸分类;海底地貌;海底沉积物。
河流:河流、水系和流域;水情要素;河川径流。
地下水
湖泊与沼泽
冰川
5、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
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共同存在于一定的生态系统中。从世界规模来看,从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和热带沙漠到高纬度地区的苔原,存在着各种各样呈地带性分布的生态系统,它们的植被类型和野生动物群各不相同。这些植被和野生动物与生态系统中的非生命环境,特别是气候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
种群和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陆地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6、地域分异、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
地域分异规律:景观及其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全球性和全大陆、区域性、中尺度、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自然区划:主要是我国的自然区域的划分
土地的分级、分类:土地的分级和分类;土地的评价
土地结构
7、人类的存在及其活动
在地球表面,许多自然植被已经由于农业、林业和牧业活动而被改变,都处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之下。从英国低地以篱笆封闭起来的小田园景观,到中国黄土高原的梯田化山坡,到北美洲湿润草原巨大的开阔景观等,这些由于人类与土地自然特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景观,各自有不同的规模。
二、社会政治法律环境因素
政治环境是指制约和影响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各种政治要素及其运行所形成的环境,它包括五个方面:国家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性团体、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政治气氛、政治倾向、政治热情、政治思想等。
法律环境是指制约和影响旅游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的社会法律系统,包括国家的法律规范,国家司法与执法机关,人们的法律意识等。
政治与法律环境对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一般来说,国家政治稳定,政策明确连续,社会政治气氛宽松,政治清明,法律廉明,就有利于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环境要素是指构成我们生存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等方面。
社会经济结构又称国民经济结构,在社会经济中通常是指一个市场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以及所有制结构等,其中产业结构最为关键。
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是指一个市场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达到的水准。主要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与增长速度等,我们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可以预见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经济政策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目标,及为达到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战略和策略。包括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分配政策、价格政策、贸易政策、劳动工资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等。
四、交通环境因素
高速公路
一般公路
站场建设
港航码头
地方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