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化;问题;措施

小学语文课程开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自己的母语,并且在语文知识、文学素养等方面有所提升。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完善与发展,因此,经常暴露出一些教学问题,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展开造成影响。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单一

教学观念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引导的作用,不同的教学观念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正在逐步地生成,我国绝大部分院校已经在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对学

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个人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提升。但是就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小学院校忽视了对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因此,难以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造成小学语文教学的迟缓与陈旧,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不足等,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2.学生兴趣不足,教学质量下降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如何有效地迎合学生的需要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代大部分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是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进行了解我们可以知道,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的过程中,并没有把学生的想法以及需求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难以满足现代学生对课堂的要求,造成学生学习

兴趣的下降,进而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3.忽视现代科技,教学发展受限

我国小学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学校

缺乏足够的重视或者教育资金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使小学语文

教学在多媒体教学方面出现缺失,妨碍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与

完善。

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优化措施

1.丰富课堂教学,应用创新思维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小学语文课堂在教育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这些缺点进行积极的完善,推动小学语文教学

的提升。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加以整合,结合现代新课标的新要求与新需要,丰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例

如,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次,小学教师应注重应用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对于推动教育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将创新思维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可以有效地摆脱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束缚,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推进。

2.调整教学语言,重视学生需要

教师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排斥,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院校不仅要对教师的个人素质以及教学能力等进行管理与监督,同时还要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进行把握与引导,让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调整教学语言的应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激励教学,多用鼓励语言或者注重沟通教学,多与学生展开正向交流等。其次,教师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实践证明,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所把握,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设定课程,以保障学生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关注,并积极地融入语文学习中去。

3.拓展教学内容,活化语文写作

语文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国小学语文教师一直难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革新,一些新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观念的诞生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开始有所改善。首先,小学院校应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多媒体教学设备。其次,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尤其是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与作文相关的视频以及图片播放给学生进行观看,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最后,教师还应将作文写作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更深入的认识,活化语文写作,提升学生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重视教育教

学的质量,但是由于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认知上存在不足之处,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教学之间出现了不适应性,因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此产生重视,积极地学习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提升自身素质、完善教学不足等方法,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写作兴趣;教学方法;授课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24-01

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感,还可以产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些良好的情感体验不仅会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还为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发展广泛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新课改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情感教育是各科教育内容及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以及情绪。它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学生的自尊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技能。

小学语文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丰富情感与内心世界的生命个体,教师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就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活动;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商,提升学生的情感质量。如果只注重传授知识与技能,忽视小学生的精神需求和情感质量,就是生搬硬套的、目中无人的教育,教育自然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创设教学情境,诱感共振

儿童的思维比较简单,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情绪的好坏能很容易的从脸上反映出来。如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老师情绪、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因此,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协调、统一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还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身心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来编选的,其中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尽管低年级课本的内容比较简单,但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实际经验以及智力水平的限制,有时候对于情感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如课文中英雄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医生救死扶伤的忘我境界等等。要让小学生理解、体会并能感受作者的感情,就要求语文教师刻苦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要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传达的思想情感融合在一起,准确、恰当的传达给学生,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感情交流,这是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的基础。用教材中的情感来衬托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触景生情,积极地参与到课文内容、教学情境进来,从而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最终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也希望通过课文中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真心、善心、良心。

(二)注重潜移默化,塑造健全人格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获得、技能提高、生命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自然和怡情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特征。因为自然,消除了学生对于强行灌输引发的抵触情绪;因为怡情,使得教育更具有感染力,更容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需要教师把握教育契机,比如对于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孩子们在小长假过后返校后,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你们在家里吃粽子了么?大家知道为什么吃粽子吗?有什么来历吗?你还知道端午节我国其他地方有哪些风俗习惯?”学生们踊跃发言,不懂的可以回家问大人、上网查询,最后再统一归纳、总结。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教育契机,培养学生人生处处皆学问的好学、进取的健全人格。

学生成长中的点滴细节,往往是最富有“含金量”的教育资源。关注细节,关注学生成长历程中的生命元素,注重潜移默化对学生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师生交往中内含情感因素的细节,将其生成教育资源。成功的教育往往是注重细节的教育,优秀教师都非常注重细节的职业品质,教育的智慧都闪现出细节关照的魅力。

总之,情感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尽管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好几年,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看,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得到有效的实施。突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情感性,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让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是语文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认真研究、对待的重要课题。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朗读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朗读教学又可称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国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语文情感,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语言,发展学生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刻了解朗读作用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朗读习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有哪些呢?笔者在此进行了探讨、总结。

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属于语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字音的正确读法、语调的运用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语速节奏变化进行有情感的朗读。对小学生而言,将字音读对、读准确是一项基本的要求,但是许多学生在平舌音、卷舌音、前后鼻音、儿化音朗读中存在一定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示范、朗读指导和朗读训练让学生了解字音的正确读法。此外,小学生普遍在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的把握上有所欠缺,因此,许多人在阅读中常常会因为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把握不准出现语调、语速方面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在朗读中重点开展语调和语速节奏训练,教导学生如何正确把握文章语调、节奏,提高学生的语言处理技巧。如在二年级下册课文《笋芽儿》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朗读“的、儿、地”等虚词时的读法,让学生通过轻重音辨析和轻声处理提高语文朗读的正确性。这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二、启发学生思维

朗读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语文课文用声音朗读出来,在朗读过程中,朗读者还要融入丰富的感情、伴随着一定的思维活动,这是朗读的基本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朗读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情感的朗读或朗读教学,将无声的文字经过加工转换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所构建的某种场景,可让学生对阅读教学、语文知识的美感和内涵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进而使学生在浓郁的知识氛围中受到感情熏陶、有所感悟。同样,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进行想象,并根据角色个性揣摩角色应用的语气语调,让学生边进行情境和画面想象边进行有情感的朗读。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还能激发学生愉悦的情感,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历经了多次小学语文教材改革,小学语文教材的覆盖面更广,其内容也更加丰富,美丽的自然景象、神奇的科学知识、意境深远的古代诗歌使得小学语文教材充满了知识美、形式美。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运用轻重不同的语气、高低不同的语调、快慢不同的语速,可以最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器官,拨动他们的心弦,丰富学生语文艺术形象的体验与感受。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朗读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情真意美的语文教学情境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细读、精读感悟语文语言的形式美和节奏美,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葡萄沟》一文时,可以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根据文字想象书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象,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葡萄沟的影像和图片,让学生对“茂密的枝叶”、“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等景象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再让学生通过朗读、吟诵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使学生从人文和自然美景中受到教育和感染,激发其内心热爱祖国地理风光、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语文虽然具有鲜明的学科性,但是小学语文教材的范围却非常广,语文知识的人文、道德内涵非常丰富,这就使得小学语文具有一定的德育、智育、美育功能,这也是教育界一直主张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通过人文精神宣扬和道德教育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也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进行课堂设计,巧妙进行心理疏导,以收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学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内容,为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充分准备;其次,教师要精心进行课堂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背诵、回答、师生互动中展现自己的活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用民主的方式去指导和组织学生,用适当的方式扩大学生信息面、培养学生独立性和成就感,进而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能释放压力、树立自信心理、培养积极向上的意志。

参考文献

[1]黄小凤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的作用分析[J].学周刊,2014-12-25。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问题 分析

一、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认识不明确

课程教学目标指的是在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但是,很久以来,由于对小学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培养。有人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方法。还有的人则这样认为,小学语文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缺乏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目标要侧重于让学生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这几点认识都缺乏客观性,是对语文学科的片面理解,和小学语文的大纲要求不符,很容易让教师在教学中步入误区。据了解,有部分教师因为不能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教学没有计划、没有目的、随意性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还有的教师没有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忽视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的传授,不能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不重视学生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而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大量时间讲一些和语文学科无关的知识。还有的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如何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怎么来运用和处理教材等方面,这样的教学显然迷失了教学方向。

二、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主动性

学习态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调节和支配的作用。当学生能感受到语文学科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时候,他们对语文学习就会比较积极,否则就会比较消极。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的态度是消极的,这对他们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学生之所以对语文学科持有消极的态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价值――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使学科的价值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体验到语文这门学科的价值。现在的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所以他们在学习中也不能切身体会到语文学科的价值。教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影响。比如,部分教师对教材的阐述表现得单一和枯燥、没有实际的素材来展示学科的魅力等,这些都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消极的态度。

三、教学投入不足

首先,教育教学设备和资料投入不足。在语文教学中,和教学有关的用具是有限的,这导致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的价值。教师要想撰写论文,增长知识,找不到相应的资料。其次,教师投入不足。学校缺乏教师,而是教师的工作量很大,甚至兼职其他教学任务,过重的负担和压力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教育教学,所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也很少有机会去参加培训和学习,所掌握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再次,学生投入不足。很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积极探究,课下也不认真复习,只是在考试前进行突击性的复习。他们不是为了真正掌握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考与探究。学生持这样的学习态度,是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自主探究和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学多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真正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目的。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知识。学生刚刚进入合作探究的情境中,教师就草草收兵,学生没有时间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对课文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够

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果给学生太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担心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师的这种教学思想就会使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形式。

(二)教师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还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学习,教师没有必要过多去干涉。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时候,教师没有做好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而事实上,由于小学生的经验不足,自控能力较差,没有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点拨,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自主学习活动也会浮于表面。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困境,但是只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完全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杨修宝.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J].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0(12).

[2]肖小芳.当代小学语文教育问题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