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计算机病毒预防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特点;病毒防治
目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工作、学习中都离不开计算机这一重要的工具支持,但技术的发展,也使计算机病毒开始了进行大规模的传播,目前对计算机运行影响最大的即为病毒的威胁,特别是网络病毒所给计算机带来的损害更为严重,所以加强计算机系统和信息的安全保护至关重要,我们针对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加强防范,确保计算机使用的安全。
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功能的程序,可以导致计算机的数据程序受到破坏,引发计算机故障的发生,而且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计算机病毒最早开始于1982年,通过病毒程序来破坏计算机的功能,使计算机内的数据受到损坏,而且这种病毒程序代码还可以实现自我复杂,严重破坏了计算机的使用功能,威胁着计算机的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在刚开始出现时,由于人们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也没有相应的防范意识,而当人们刚开始认识到病毒的危害性时,计算机病毒已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爆发。最初的计算机病毒还仅仅局限在单机中进行传播,但随着网络的盛行,计算机病毒借助着互联网开始进行了迅速的传播和繁殖,其危害已远远超出了人们对其的认识程度,其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网络攻击手段,由于病毒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性,人们开始对其越来越重视。
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1 传染性
因为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会通过网络传输各种数据信息,如果一台计算机感染了病毒,那么就会通过网络或者其他媒介传染到其他的计算机上,这是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之一。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病毒传播的速度会非常快,涉及范围广,对其他计算机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2.2 隐蔽性
计算机病毒是以程序代码存在的于其他程序当中,或是较为隐蔽的地方,有时也会以隐含文件的形式存在,这样就很难将其与正常程序区分开来,而作为独立程序体的病毒源程序,其在扩散过程中会有再生病毒出现,而这些再生病毒则会采用附加或是插入的方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存在,一旦这些程序被调用时,病毒程序也会合法的进入,从而再将分散的程序部分再在非法占用的空间内进行重新分配,形成一个完整的病毒体投入运行。
2.3 潜伏性
很大一部分病毒并不是计算机感染后就立即进行破坏,很多时候其会隐藏在系统当中,其扩散和繁殖通常都不会被人所察觉到,而这些病毒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后,才会将破坏模块进行启动,从而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
2.4 破坏性
病毒只在在系统中存在,就会对系统和程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破坏性是病毒的又一大特点,但从破坏性的角度来看,病毒还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对于良性病毒其破坏并不明显,或者说基本没有什么破坏性,但其会占有系统资源。但恶性病毒则具有明确的破坏性,不仅会对计算机数据、文件等进行破坏,还可能将磁盘进行格式化,从而给计算机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损失。
2.5 不可预见性
病毒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因为人为修改或者程序差异而发生变化,从而衍生出不同的病毒类型,并且制作病毒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预防病毒的技术往往要慢于制作病毒的时间,而这些都是不可预见的,而病毒的传播制造了机会。
2.6 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进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攻击力,就必须有可触发性。
病毒的触发机制用于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触发条件,它可以按照设计者的要求在某个点上激活并对系统发起攻击。如时间、计数器、特定字符及组合触发条件等。
2.7 针对性
有些病毒的制作具有的一定的针对性,往往是针对一种程序而设置的,所以只有在适应的环境下才会感染,其他系统并不会受到感染。
2.8 寄生性
计算机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存,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性。病毒程序在浸入到宿主程序后,一般会对宿主程序进行一定的修改,宿主程序一旦执行,病毒程序就被激活,从而进行自我复制。
3 计算机病毒防治
3.1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预防病毒技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病毒出现以后研发的应对技术,这种预防措施往往是对于具有普遍性的病毒,这种病毒比较常见,不具有任何的针对性,研发出的预防技术适应性较强。另一种是针对未制作的病毒而研发的,对于制作病毒的方向进行设想,然后有针对性的研发预防技术,这种技术具有较高的难度,往往应用于某种程序或者保护某些重要的计算机。下面主要对于第一种预防技术进行阐述
3.1.1 不使用盗版软件,有些盗版软件中含有病毒。
3.1.2 第一次运行新软件前应使用病毒查杀软件检查它是否有毒,对不能确定来源的文件一定要进行扫描查毒。
3.1.3 备份硬盘引导区和主引导扇区数据,系统盘一般只安装系统,各种软件和文档不要安装在系统盘,对重要的数据还要经常进行备份也就是说要定期备份硬盘的重要参数,如主引导记录、文件分配表等以减少因病毒而造成的损失。
3.1.4 使用杀毒软件,定期扫描检查整个系统。
3.1.5 上网的计算机应安装病毒防火墙、邮件监控系统和上网助手等软件,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及其附件,预防网上病毒。
3.1.6 及时升级软件。每一个软件都有许多的缺陷,都在不断的完善,新版本要比旧版本的缺陷少得多,性能更稳定,可靠性更高,所以我们要使用新版本对旧版本不断进行升级。操作系统也会不断补丁,及时打上补丁,堵塞安全漏洞。
3.1.7 对新插入计算机的优盘、移动硬盘、光盘等其他可插拔介质,要先进行病毒扫描,确保无感染病毒后再打开其中的文档或程序。
3.1.8 从互联网上下载各种软件、文档后,不要先行打开,应该先进行病毒扫描,确保安全后再打开。九是文件共享后及时取消共享,防止受到其他电脑上病毒的攻击。
3.2 查杀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都需要安装查杀病毒软件,经常上网的计算机还需要安装网络防火墙等,当发现计算机可能感染病毒时,需要及时运行查杀病毒程序查杀病毒,若有文件受到感染,还需要隔离受感染文件。常用查杀病毒软件有金山毒霸、瑞星杀毒软件等。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很多的工作是必须依靠计算机才能够完成的,所以计算机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各种病毒也日益猖獗,对计算机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影响到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为了保证计算机能够安全运行,在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做好各项防范措施,避免病毒的入侵。在信息技术不断的研发中,病毒防御技术将会越来越完善,为计算机技术的安全运行创造有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冯栋.基于ASP 技术开发的网站安全防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
计算机病毒是通过复制自身从而感染其它程序的指令代码或程序。当染毒文件运行时,病毒也随之运行并自我复制来感染其它程序。不过,良性病毒没有恶意攻击性的代码,只占用系统的资源,让系统运行减慢。但是对大多数的恶性病毒却是携带恶意攻击性的毒码,一旦被激发,即可感染和破坏。自80年代由莫里斯编写的第一个“蠕虫”病毒程序问世以来,世界上已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病毒。主要有以下主要病毒:文件型病毒,引导扇区病毒,混合型病毒,变形病毒。计算机病毒有以下特点:一是隐蔽性强,二是繁殖能力强、三是传染途径广、四是潜伏期长、五是破坏力大。
2、对计算机病毒运用的技术加以分析
人们设计计算机软件的目标主要是提高信息处理功能和降低生产成本,往往忽略了安全问题。这就给计算机病毒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硬件设施缺乏整体安全性考虑,软件方面也易存在隐患,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为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全球万维网使“网络全球化”,更为计算机病毒创造了实施破坏的环境。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核心技术是解决病毒的入侵。其攻击目标是计算机各种系统,以及主机到各种传感器、网桥等,以使他们的计算机在关键时刻受到诱骗,而导致崩溃,无法发挥作用。从技术方面来看,病毒的入侵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2.1采用无线电方式。主要是把病毒码通过无线电发射到对方的电子系统中。此方式是计算机病毒注入的最佳方式,也不易被察觉,但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一种方式。采用的途径大致就是直接通过向对方电子系统的无线电接收器或电子设备发射病毒代码,从而使接收器处理时把病毒传染到主机上,以达到破坏的目的。
2.2采用“固化”方法。即把病毒先注入芯片硬件和软件中,然后把他们直接或间接交给对方,让病毒传染对方电子系统,进而攻击目标计算机。此种方法非常隐蔽,即使染毒组件被彻底检测,也不能够说明其没有其他一些特殊功能。因为我国有太多计算机组件要从外国进口,所以才会很容易遭遇芯片病毒的攻击。
2.3采用后门攻击方式。后门,是计算机安全系统中的一个小洞,允许用户绕过正常安全防护措施进入系统。如早期的win-dows98系统。
2.4采用数据控制链侵入方式。通过远程修改技术,改变数据控制链的正常路径。
3、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采用的方法可从管理上和技术上进行预防
3.1管理上的预防。(1)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尤其是盗版软件。机房应禁止未经检测的移动盘插入计算机,严禁上机打游戏。因为游戏的运行环境较多,传染病毒的可能性较大。(2)本单位使用的计算机应有严格的使用权限。(3)对所有的系统盘以及移动盘进行写保护,防止盘中的文件被感染。
3.2技术方法上的预防。(1)采用内存常驻防病毒的程序在系统启动盘的AUTOEXE.BAT文件中加入一个病毒检测程序,它将时刻监视病毒的侵入,并对磁盘进行检查。但这种方法要占用内存空间,易引起与其他程序的冲突,所以不能把它作为防病毒的主要武器。(2)运行前对文件进行检测此方法主要采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但杀毒软件不能清除所有病毒,还是要注意预防。(3)改变文档的属性只读文档时不能修改的,有些病毒只能去掉只读标志,不能改变属性。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的方法来预防病毒。但它只是针对一般的文件型病毒而言。(4)改变文件扩展名由于计算机感染时必须采用了解文件的属性,对每种不同的文件都必须使用不同的传染方式,将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改变后,多数病毒会失去效力。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危害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7-0168-01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扩展。计算机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各行各业中的管理部门更是要增强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例如:今年五月末,瑞星公司紧急红色安全警报,席卷全球的“超级火焰”病毒现已入侵我国。此病毒即此前匈牙利安全团队发现的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一种计算机病毒——“sKyWlper”。该病毒危害性极高,一旦企业系统被感染,将迅速蔓延至整个网络。可以预见,随着计算机、网络运用的不断普及、深入,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主要危害及防范措施谈一谈。
1、计算机病毒有以下特点
一是攻击隐蔽性强,大部分病毒代码非常短小,也是为了隐蔽。一般都夹在正常程序之中,难以发现,病毒可以无息感染计算机系统而不被察觉,待发现时,往往已造成严重后果。二是繁殖能力强。计算机病毒是一段认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代码,这段程序代码一旦进入计算机并得以执行,它就会搜寻其他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或存储介质,确定目标后再将自身代码插入其中,达到自我繁殖的目的。只要一台计算机感染病毒,如不及时处理,那么病毒会在这台机子上迅速扩散,其中的大量文件(一般是可执行文件)会被感染。三是传染途径广。计算机病毒可以在运行过程中根据病毒程序的中断请求随机读写,不断进行病毒体的扩散。病毒程序一旦加到当前运行的程序体上面,就开始搜索能进行感染的其他程序,也可通过U盘、移动硬盘、有线和无线网络、硬件设备等多渠道自动侵入计算机中,并不断蔓延从而使病毒很快扩散到磁盘存储器和整个计算系统上。四是潜伏期长。一些编制精巧的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不马上发作,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秘密感染,一旦时机成熟,得到运行机会,就四处繁殖、扩散。
学校局域网主要病毒来源:学校为了满足教学要求,配备相应的机房。同学们在使用的时候,随意操作的话,机房的计算机是很容易感染病毒的。在机房上网都会频繁地使用到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如果你插的是有毒的盘,必定会感染到你插的电脑上,下一个人正好又在你这台机子上使用移动盘,他的盘又被感染,这样交叉感染下去,整个机房就病毒泛滥了(图1)。
2、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
不同的计算机病毒有不同的破坏行为,其中有代表性的行为如下:一是攻击系统数据区,包括硬盘的主引导扇区、Boot扇区、FAT表、文件目录。一般来说,攻击系统数据区的病毒是恶性病毒,受损的数据不易恢复。二是攻击文件、包括删除、改名、替换文件内容、删除部分程序代码、内容颠倒、变碎片等等。三是攻击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的重要资源,也是病毒的攻击目标,其攻击方式主要有占用大量内存、改变内存总量、禁止分配内存等。四是干扰系统运行,例如不执行用户指令、干扰指令的运行、内部栈溢出、占用特殊数据区、时钟倒转、自动重新启动计算机、死机、强制游戏等。五是速度下降,病毒激活时,其内部的时间延迟程序启动,在时钟中纳入了时间的循环计数,迫使计算机空转,计算机速度明显下降、六是攻击磁盘,攻击磁盘数据、不写盘、写操作变读操作、写盘时丢字节等。七是攻击CMOS,能够对CMOS区进行写入动作,破坏系统CMOS中的数据。
3、对计算机病毒攻击的防范措施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是安全使用计算机的要求。为了控制病毒对校园网络的侵害,学校可配备机房服务器硬件防火墙及安装正版杀毒软件。例U盘杀毒专家校园版(USBKiller)软件,该软件可全面扫描查杀病毒、完全清楚U盘病毒、主动防御、解锁U盘等多种功能,可以有效解决电脑、U盘病毒交叉感染的问题。因此,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一是不使用来路不明的移动设备。对所有磁盘文件要先检测后使用;二是为系统打上补丁;三是对重要文件或数据事先备份;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备份,而且最好是进行异地备份(就是备份到你的电脑之外的存储设备,比如USB移动硬盘)。这样当电脑内的文件万一被病毒破坏后,它们就派上大用场了,当然在此之前一定要确认你的备份文件是“干净”的;四是要安装防火墙。防火墙是一个控制进/出两个方向通信的门槛,在网络边界上通过建立起来的相应网络通信监控系统来隔离内部和外部网络,以阻挡外部网络的侵入;五是要及时关注流行病毒以及下载专杀工具即时升级;六是不要在互联网上随意下载软件。
总之,虽然计算机病毒可怕,只要我们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安全策略做好各项工作,还是完全可以避免计算机传染上病毒,保证计算机及网络安全。虽然难免仍有新出现的病毒,采用更隐蔽的手段,利用现有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防护机制的漏洞,以及反病毒防御技术上上存在的缺陷,使病毒能够一时得以在某一台计算机上存活并进行某种破坏,但是只要在思想上有反病毒的警惕性,使用反病毒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新病毒就无法逾越计算机安全保护屏障,从而不能广泛传播。病毒一旦被捕捉到,反病毒防御系统就可以立即改进性能,提供对计算机的进一步保护功能。随着各种反病毒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病毒各种特性的了解,通过对各条传播途径的严格控制,来自病毒的侵扰会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特点及危害
在计算机病毒刚出现时,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不够,防范意识不强,还没来得及深刻认识它的作用,它就已经开始大量传播,肆意横行了。刚开始的计算机病毒只是在单机中传播,而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病毒凭借互联网迅速的传播、繁殖,其速度和危害性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目前,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计算机病毒特别是网络病毒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攻击手段。
1.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根据计算机软、硬件所固有的弱点,编制出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
电脑病毒最初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一九八二年,Rich Skerta撰写了一个名为:“Elk Cloner”的电脑程序,到现在已经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近七十万个,极大地威胁着计算机信息安全。从广义上讲,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1994年2月18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在其中第二十八条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1.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传染性
这是病毒的基本特征。计算机病毒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造成被感染的计算机工作失常甚至瘫痪。是否具有感染性是判别一个程序是否为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条件。
2)隐蔽性
病毒通常附在正常程序中或磁盘较隐蔽的地方,也有的以隐含文件形式出现。如果不经过代码分析,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是不容易区分开来的。计算机病毒的源程序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程序体,源程序经过扩散生成的再生病毒一般采用附加和插入的方式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采取分散和多处隐藏的方式,当有病毒程序潜伏的程序被合法调用时,病毒程序也合法进入,并可将分散的程序部分在所非法占用的存储空间进行重新分配,构成一个完整的病毒体投入运行。
3) 潜伏性
大部分病毒感染系统后,会长期隐藏在系统中,悄悄的繁殖和扩散而不被发觉,只有在满足其特定条件的时候才启动其表现(破坏)模块。
4) 破坏性(表现性)
任何病毒只要入侵系统,就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轻则会降低计算机工作效率,占用系统资源,重则可导致系统崩溃,根据病毒的这一特性可将病毒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良性病毒可能只显示些画面或无关紧要的语句,或者根本没有任何破坏动作,但会占用系统资源。恶性病毒具有明确的目的,或破坏数据、删除文件,或加密磁盘、格式化磁盘,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5) 不可预见性
从病毒的监测方面看,病毒还有不可预见性。计算机病毒常常被人们修改,致使许多病毒都生出不少变种、变体,而且病毒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地深入性提高,病毒对反病毒软件常常都是超前的,无法预测。
6) 触发性
病毒因某个事件或数值的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进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病毒既要隐蔽又要维持攻击力,就必须有可触发性。
病毒的触发机制用于控制感染和破坏动作的频率。计算机病毒一般都有一个触发条件,它可以按照设计者的要求在某个点上激活并对系统发起攻击。
触发的条件有以下几种。
?以时间作为触发条件。计算机病毒程序读取系统内部时钟,当满足设计的时间时,开始启发。
?以计数器作为触发条件。计算机病毒程序内部设定一个计数单元,当满足设计者的特定值时就发作。
?以特定字符作为触发条件。当敲入某些特定字符时即发作。
?组合触发条件。综合以上几个条件作为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条件。
7) 针对性
有一定的环境要求,并不一定对任何系统都能感染。
8) 寄生性(依附性)
计算机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存,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性。病毒程序在浸入到宿主程序后,一般会对宿主程序进行一定的修改,宿主程序一旦执行,病毒程序就被激活,从而进行自我复制。
通常认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是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寄生性、破坏性。
1.3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所以,同一种病毒可能有多重不同的分法。
1.3.1 基于破坏程度分类
基于破坏程度分类是最流行、最科学的分类方法之一,按照此种分类方法,病毒可以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1) 良性病毒
良性病毒是指其中不含有立即对计算机系统产生直接破坏作用的代码。这类病毒为了表现其存在,只是不停的进行扩散,会使计算机程序工作异常,但不会破坏计算机内的数据。
良性病毒取得系统控制权后,会导致整个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可用内存容量减少,某些应用程序不能运行,还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争抢CPU的控制权,有时还会导致整个系统死锁。常见的良性病毒有“小球”病毒、“台湾一号”、“维也纳”、“巴基斯坦”病毒等。
2) 恶性病毒
恶性病毒在其代码中包含有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在其传染或发作时会对系统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恶性病毒感染后一般没有异常表现,会将自己隐藏的很深,但是一旦发作,就会破坏计算机数据、删除文件,有的甚至会对硬盘进行格式化,造成整个计算机瘫痪,等人们察觉时,已经对计算机数据或硬件造成了破坏,损失将难以挽回。
这种病毒很多,如“黑色星期五”病毒,“CIH系统毁灭者”病毒等。
1.3.2 基于传染方式分类
按照传染方式不同,病毒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三种。
1) 引导型病毒
引导型病毒是指开机启动时,病毒在DOS的引导过程中被载入内存,它先于操作系统运行,所依靠的环境是BIOS中断服务程序。引导区是磁盘的一部分,它在开机启动时控制计算机系统。引导型病毒正是利用了操作系统的引导区位置固定,且控制权的转交方式以物理地址为依据,而不是以引导区内容为依据这一特点,将真正的引导区内容进行转移或替换,待病毒程序被执行后,再将控制权交给真正的引导区内容,使得这个带病毒的系统看似正常运转,而病毒已隐藏在系统中等待传染和发作。
引导型病毒按其寄生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主引导区病毒和引导区病毒。主引导区病毒又称分区病毒,此病毒寄生在硬盘分区主引导程序所占据的硬盘0磁头0柱面第1个扇区中。引导区病毒是将病毒寄生在硬盘逻辑0扇区或移动存储器的0扇区。
2) 文件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存放在可执行文件的头部或尾部。目前绝大多数的病毒都属于文件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将病毒的代码加载到运行程序的文件中,只要运行该程序,病毒就会被激活,引入内存,并占领CPU得到控制权。病毒会在磁盘中寻找未被感染的可执行文件,将自身放入其首部或尾部,并修改文件的长度使病毒程序合法化,它还能修改该程序,使该文件执行前首先挂靠病毒程序,在病毒程序的出口处再跳向原程序开始处,这样就使该执行文件成为新的病毒源。已感染病毒的文件执行速度会减缓,甚至会完全无法执行,有些文件遭感染后,一执行就会被删除。
文件型病毒按照传染方式的不同,又分为非常驻型、常驻型和隐形3钟。
?非常驻型病毒:非常驻型病毒将自己寄生在.com、.exe或是.sys文件中,当执行感染病毒的程序时,该病毒就会传染给其他文件。
?常驻型病毒:常驻型病毒躲藏在内存中,会对计算机造成更大的伤害,一旦它进入内存中,只要文件被执行,就会迅速感染其他文件。
?隐形文件型病毒:把自己植入操作系统里,当程序向操作系统要求中断服务时,它就会感染这个程序,而且没有任何表现。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随着微软公司的Word字处理软件的广泛使用以及Internet的推广普及,又出现了一种新病毒,这就是宏病毒。宏病毒应该算是文件型病毒的一种。宏病毒已占目前全部病毒数量的80%以上,它是发展最快的病毒,而且宏病毒可以衍生出各种变种病毒。
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计算机网络开放性和共享性的影响,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被病毒攻击,导致一些网络安全问题出现,给用户的隐私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文章探讨了计算机网络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供广大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者参考,以期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都普遍依赖于计算机网络,但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病毒制造者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不断寻找计算机漏洞传播病毒、制造新型病毒、变种病毒等,严重威胁着计算机用户的正常使用。因此,相关计算机技术人员和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给用户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知识点,保证计算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技术方面的措施
1.1设置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是防止病毒入侵,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防火墙通过把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结合在一起,在计算机网络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不同应用部门中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关卡,进而有效阻止非法入户入侵。防火墙技术可以把内部网络与公共网络区分开来,并形成防线,用户需要经过授权才能访问,可以把非法访问隔离在外,对计算机进行保护,保证计算机的安全运行。
1.2加强加密技术
在计算机的使用中,用户要有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的意识和习惯,把原来有明文或数据的文件和程序加密转换,此外,在传输和存储重要数据时也需要加密,在有权限的使用者进行解密后才能查看或使用这些数据。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的加密技术主要有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这两种加密技术能够受用的钥匙不同,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非加密技术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保证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安全[3]。
1.3给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
计算机杀毒软件可以查杀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进行防护。通常情况下,计算机杀毒软件的运行步骤如下:首先,对整个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安装的软件进行扫描。其次,发现和识别可疑文件或程序,并确认病毒并进行隔离。最后,征求用户的意见,是否把隔离区的病毒程序或许文件清除,征得用户同意后,强制清除病毒程序或文件,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升级。
1.4备份重要资料
部分计算机病毒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潜伏性,有时候杀毒软件也很难识别,只有在对计算机造成危害时才会被发现。因此,计算机用户要养成备份重要资料的习惯,切实保证自己的隐私安全和信息安全。
1.5防范黑客的措施
近年来,黑客入侵造成的网络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着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因此,计算机技术人员和用户均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重视身份认证和登录信息等,经常修改重要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开通密保功能,还可以使用智能卡或者智能密码,减少黑客盗用用户名和密码的可能性。总之,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提高警惕性,尽量不要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1.6充分利用反病毒技术和管理技术
现阶段,很多计算机用户使用的是WindowsNT网络,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对病毒进行防范:采用NTFS分区格式的服务器,对DOS系统中的缺陷进行弥补,防止因为计算机病毒感染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现象出现。正确辨别、使用外来光盘。对用户权限和文件读写进行严格控制。选择性能较好的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计算机上安装的软件。在计算机上安装基于WindowsNT开发的32位实时扫描、杀毒的杀毒软件。不直接在WindowsNT运行office之类的应用程序,以免在病毒感染时误删重要文件[4]。
1.7利用“还原卡”防范病毒
还原卡是一种计算机硬件,相关计算机技术人员或计算机病毒更改计算机系统之后,通过重启计算机,还原卡就可以恢复原有系统,把计算机硬盘恢复到原始状态,减少计算机病毒入侵带来是损失。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原卡逐渐实现了网络卡与保护卡的结合,还原卡是当前最好的计算机防护工具,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
2管理方面的措施
2.1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并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如计算机安全法、计算机犯罪法等,让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2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
国家相关部门或者企业管理人员要对计算机用户和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其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其计算机安全意识。首先,对计算机用户进行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防范知识普及,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比如在邮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不仅要保管好自己的邮箱地址和密码,还要开启邮箱中的邮件过滤功能,不随意打开不明邮件,及时删除有问题的邮件,减小计算机病毒通过邮件传播的可能性。其次,对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
2.3保证计算机系统物理环境的安全性
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环境主要指计算机机房和相关设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计算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对计算机机房的温度、湿度、虫害、电气干扰、冲击和振动等进行严格的控制。(2)合理选择计算机机房场地。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场所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计算机机房场地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场地外部环境安全、可靠,场地可以抗电磁干扰,避开强震动和噪音源,此外,计算机机房还不能设在高层建筑物下层、用水设备下层或隔壁,并且要加强机房出入口的管理,防止不法分子的恶意破坏。(3)对机房进行安全防护,机房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计算机机房的安全防护,既要防止物理灾害,也要防止人为灾害,如未授权者破坏、干扰、篡改、盗用网络设施和重要数据。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措施:加强监督,认真识别和控制机房访问者身份信息,及时验证其身份的合法性。实时监控、限制来访者的活动范围,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在计算机机房的系统中心设置多层次的安全防护圈,让计算机机房具备抵御非法暴力入侵的能力。计算机机房要能够抵御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
3结语
当前,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而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很多新型的计算机病毒经常让用户防不胜防,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病毒防范是当前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防范计算机病毒,保证计算的正常、安全使用,计算机技术人员在积极探索,虽然研究出一些具有云安全的杀毒软件,降低了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的损害,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计算机技术人员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探索,寻找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以保证计算机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为我国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苑雪 单位:商丘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李岩.计算机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分析[J].电子制作,2013,8(12):131
[2]郑志凌.计算机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6):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