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德育范文

初中数学德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5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数学德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数学德育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

1 精心设计教学,适时渗透德育

学习内容不仅体现了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容,数学学习内容中的公理、原理、公式、法则、推理过程、计算过程,以及相关的数学家等诸方面都包含着理性、严谨、细致、坚韧、审美等道德因素和道德价值。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数学内容中的道德因素,发挥其对学生思想、充分信念和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在情境引入中渗透德育。如:在教学七年级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我充分利用“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哪个福娃最受欢迎的两个相关报道”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进而引入第一节课“统计调查”。在例题讲解中渗透德育。如在教学八年级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时,给出例题:一块长8米,宽6米的草坪,被踩出一条路。①同学们分析一下,走斜路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分别是什么?②走斜路比走远路近了多少?当完成题目的解答以后,追问了一句:“通过数学计算,我们知道,走斜路可以少走4米节省了时间,但踩坏了草坪,是否值得?”简单的一句话,使平时有类似行为的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2 结合数学实际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地蕴含着辩证思想,如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数的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映。在讲解相应课题时,适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世界观。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数学是一门结构严密,系统性与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可通过数学推理的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及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格式、步骤安排、书写整齐、清洁美观、努力寻求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找出错误的原因,自觉进行补救和改正等。在讲解数学定理时,可讲述一些科学家的生平和他们呕心沥血的研究过程,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很多,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德育贯穿始终,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4 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

在数学学科中,有着非常严谨的逻辑推理,也有着丰富的哲理知识。针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属于对点位置进行划定的工具,利用几何中的“点”同代数中的“数”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有序实数同平面点的对应,通过两个坐标点来确定一个点的平面位置。因此,可启迪学生,我们身处的社会就像一个无形坐标系,当我们进入社会之后,就好比平面内的点,都必须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通常个人的定位参数主要包括先天因素、后天因素两种,而确定位置的高低与好坏,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因素,个人是否能定位到社会上的某程度位置,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而获得。可告诫学生,中学阶段的你们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刻,每个人都应对自己和社会有着清晰、正确的认识,树立好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通过努力的学习终有一日会成才。

5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攻克难题

5.1 数学是一门需要下苦功夫才能学好的学科,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起步时期,在学习生活中都必然会遇到困难,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是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力,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不灰心、不动摇,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深思熟虑、追求真知、不懈努力的优秀心理品质。通过有意识布置有难度的课外作业,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攻克难题。

5.2 数学教学重视思维的拓展与创新,注重技能的形成过程,所以我鼓励并帮助学生组成课外学习帮扶小组,合作探究,这样既能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从中学会做人、做事,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6 采取灵活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可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参与场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与技能,还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借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明河”的作用,培养学生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又要注意“暗河”的价值,培养学生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倾听、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等习惯,以达到数学似人生,人生如数学的精神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因势利导,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胡思乱想”,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除此之外,情境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故事化、数学信息情景化和开展数学活动来进行。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我相信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掘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德育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联系实际,在学习目标中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下册第二章《轴对称图形》时,我先把学生分组,让他们各小组分别举出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有哪些?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抢着回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然后我提出学习轴对称图形的必要性,进行学习目的教育。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我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以身作则,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德育渗透

众所都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例如:学生大扫除时,我与学生一道擦窗,一道扫地,学生们当然个个积极肯干,因此总会出现热火朝天的场面。升国旗时我要求学生站正行礼,我首先自己严肃认真,端端正正地站在队伍旁,学生也就自然会遵守纪律,不会说话嬉戏了。在数学课上,我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整齐,书写规范,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另外我还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作业整洁,思考问题灵活的学生,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挖掘素材,在教材故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生动的素材,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例如:我在给七年级上第一节课时,我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也提到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向同学们介绍了陈景润证明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同时说明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世界上其它国家四百多年;祖冲之的圆周率π的发现、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因此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四、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这样才能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例如在七年级数学第六章第四节《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我收集了这样一道例题在课堂上讲解,首先,出示我国五次人口普查中每10万人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数扇形统计图时,让学生读懂这个扇形统计图;然后,我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延伸学生的思路;最后,问我国的受教育程度为什么越来越高,具有大学文化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进而谈到现在的社会情况,“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知识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那么我们也应该好好学习,用我们的知识来振兴祖国,科技兴国。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五、在数学课外活动和其他形式中进行德育渗透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教育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之中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在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在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逻辑和解题技巧上都表现出简洁的美。它的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思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由探索而生趣,让学生被动变主动,“苦学”变“乐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使学生始终感到“学犹不足,唯恐失之”,从而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寻求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数学创造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使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情感升至追求人生美、世界美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其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好作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构建交流平台,开创民主的管理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要想做到这点,老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大小强弱,不管学生的学习优劣,教师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也起到了陶冶学生的情操的作用。并且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向教师和同学表达自己获取的信息,自主发现有价值的头号题,并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同时,还使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习惯,乐于接受他人不同意见,形成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从而由点的结合到全面形成团结合作、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

(二)采取灵活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可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参与场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与技能,还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借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明河”的作用,培养学生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又要注意“暗河”的价值,培养学生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倾听、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等习惯,以达到数学似人生,人生如数学的精神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因势利导,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胡思乱想”,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除此之外,情境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故事化、数学信息情景化和开展数学活动来进行。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的品质。

现代教育观指出,不会与他人合作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传统的教育使得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差,与集体合作的意识不够,易造成学生的自私心理。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既主张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索,更强调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新教材中某些问题靠学生个体是很难完成的,需要靠各小组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教学合作,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品质有很大的帮助,为班级的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渗透

数学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是教学目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位数学老师,要努力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使德育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之中,除了对自身严格要求外,还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具有内蕴的思想素材,拟定德育渗透计划,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必须保持良好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除了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敏捷准确的判断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外,还应具备正确的思想内容和方法,尤其应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感染、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教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学生总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从而产生肯定性的感情,潜移默化中获得积极性的源泉。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潜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不断摒弃邪欲杂念,控制逆反心理,逐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师必须始终关爱学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教师要从关爱学生出发,培养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学生的需要,是他们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在他们的言行、心理过程和个性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少数顽皮学生,要做到不歧视、不放弃。德育工作必须着重教育他们立志向学,勤学苦练,完成学业。学知识、长才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树立信心体现在相信自己的决心一定能够实现,对搞好学习具有坚定的信念,并形成理想,使信心更为充足和牢固。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联系学生实际,阐明学好数学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形势,畅谈理想,要教育学生从小就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三、利用数学原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如学习函数图象时可以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把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引申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刻苦努力学习。

四、利用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辨正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中充满着矛盾和对立,充满着辩证法,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予以启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打下好基础。如在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时,要启发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五、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重视对学生进行美育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数学命题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能使学生在数学发现中获得美的感悟,这些美妙的经历会让学生感到发现科学真理的愉悦和欢乐,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美,是隐敝的、深邃的美,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带领学生去揭示。例如像勾股定理这样许多公式中透露的和谐美、几何中许多图形的对称美、黄金分割的奇异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思维美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留意自然界中的一些有趣的事实,树叶及人体是对称的,雪花是六角形的,蜂房是正六边形的,车轮是圆形的,在蜗牛背上有螺蚊线等,使学生产生美的感受。

六、利用教学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教室里,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比如说开展一些数学网络课、活动课等等。例如,在讲到基本初等函数时,我就带着学生去网络信息中心,让学生跟着我一起用几何画板画图,一起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亲身去感受高科技在数学方面的应用,结束时要求同学们清理材料,规范关机断电。从那次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以外的更多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自然地激起学生要好学上进,建设社会的信心;同时,也在无形中督促他们平时要勤奋学习,多下苦功。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在21世纪的教育中不可或缺,也是真正落实“以德治国”“以德育人”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就书本内容而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在其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因为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我们必须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也才能培养一大批“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才能充分发挥初中数学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建议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生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更应该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数学学科作为初中课程的一门基础课,应该更加注意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本文根据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功能及原则浅析道德教育渗透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

一、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和功能

(一)刺激学习兴趣

数学表达中的数学发现和美学见解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因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如,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数学科学技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理性精神

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使得数学学习不能够含糊其辞,因此,某种程度而言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以及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此外,数学的公式方法等结论性理论都可以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其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更加深刻、具有创造性,能够养成严谨的逻辑思维.

(三)锻炼意志力

数学史是数学家的斗争历史,显示着数学家的数学真理和伟大的奉献精神.希帕萨斯因为发现了无理数而葬身大海,阿基米德痴迷于数学而被士兵杀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数学定理、公式和数学家的轶事联系起来向学生介绍,学生可以以此学到坚强的意志力.

二、数学教学中实行道德教育的原则

(一)微妙的原则

数学有自己的特点,其道德因素大多是隐藏的.因此,数学的道德教育应该是微妙的、不做声响的,以避免讲道的口号.

(二)个性化教学原则

道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对待.另外,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道德教育内容,以防止牵引、机械等形式化教学.

(三)坚持的原则

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于教师而言,在数学教学中,道德教育的渗透应该坚持潜移默化的熏陶,而不应该被暴露在实在的课堂之中.

(四)合作原则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项目,数学的道德教育不能单独进行,应该和其他学科的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唯有各个学科共同的努力,才能使得道德教育无处不在,以真正实现非常好的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结果.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利用数学历史资料进行爱国教育

数学是最古老的科学,是国内外无数的数学家和数学研究从业人员以及有着崇高数学理想的人,通过积极探索得出来的体系学科,而相对应的数学史正如人类文明历史一样悠久.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历史,正确评价国内外杰出数学家的伟大成就,尤其是我国数学家的数学贡献,可侧面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初中数学教材具有丰富的爱国教育资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自然利用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教学材料中相关内容和准备实践的内容以及数学题目,来引导教育学生的爱国情怀.

如,教学生阅读苏教版教材《中国最早使用负数》《毕达哥拉斯定理》等阅读材料时,学生将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在数学应用程序的研究工作上有着辉煌的成就,如,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1+2”在数论中的定理,被称为“陈氏定理”.这些数学历史的真实例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进取的精神.

篇6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呢?

一、加强渗透的“三性”

针对性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的新特点及变化趋势,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用政治家的敏感去接受新信息,观察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才能有的放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规范性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绝不能随心所欲,想讲什么讲什么,必须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对思想教育的要求,这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依据,必须长期贯彻,克服随意性,不搞运动式,使德育内容规范、完整。

计划性数学教学中要研究哪些内容跟思想教育联系紧,哪些内容能有机结合,要求数学教师要订出整体计划,形成相应序列,这样才能紧扣教材,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目标融入教材。

二、把握渗透的“点”、“时”、“度”

找准教材中的“渗透点”是重点。教材是教和学的根本,也是进行思想教育之“源”,数学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育人因素”,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圆周率”、“国旗中五角星的大小比例”等。新教材中则更多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数学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几乎都寓于知识之中,有一定的“隐蔽性”,这要求数学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在充分驾驭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悟出育人的真谛,找准教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德育渗透点,数学课堂中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掌握育人渗透的“时机”是难点。数学教学由于知识性较强、注重知识运用,对课堂结构的严谨,连贯性要求较高,因此,数学教学中不能不顾知识随意安排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强迫“渗透”冲击教学,教师必须遵循教材中知识的结构、层次、所处的特定位置,安排好教学过程,使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随教材要求的变化而随机渗透,做到因材施教,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态度的变化,捕捉其情思的变化信息。 调整思想渗透的“点”与“时机”,做到因人施教。要把握好渗透时机,教师要做到“眼明、耳灵、腿勤”:眼明则不失察;耳灵则信息准;腿勤则深入,掌握了解学生的知、情、意、行。再针对学生、教材实际,精心思考设计,思想教育的最佳渗透“时机”就不难把握了。

把握思想教育渗透的“度”是关键。“点”与最佳“时机”的结合中,教师应注意恰如其分处理好二者关系,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知识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果“透”得“过度”,就会改变数学的性质,降低数学的知识性与科学性,而如果“渗”得不够,“透”不到位,则不能与学生的“兴奋点”发生共振而功亏一篑,因此数学教师要注意数学教学的特点,把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融合,不偏不倚,调度得当,准确把握渗透的“度”,使其到位而不越位。

三、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

新课引入可以用数学家富于独创的史实或数学中蕴含的美激励学生对数学奥秘的探求欲和浓厚兴趣,也可以介绍其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促其学好数学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向学生介绍笛卡尔生病在床上学习,观察墙角吊在空中的蜘蛛,从而发明了坐标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引入“比例线段”时,可利用国旗上的五角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美的教育。

概念教学在引入数学新概念时,可通过揭示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进行,通过新概念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对比,寻找联系、区别。如在教学零指数和负整指数幂的概念时,可通过正整数幂的除法中,被除数指数不大于除数指数时产生的矛盾,引入解决矛盾的新方法,规定了零指数与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但又产生底数取值缩小为非零数的矛盾,这样,通过矛盾的产生、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主动探求欲。

定理、公式、方法的引入及指导论证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参与到结论的探求推导过程之中,启发引导学生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如在推导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入繁,通过特殊探路,执果溯因培养学生严谨、精确的治学精神。

篇7

关键词:中学教育;初中数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249-02

在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挖掘潜在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探索加强德育教育的方法,以充分发挥数学这一科的德育功能。大家都知道数学主要解决数量间和空间的关系,属于抽象思维,学习起来给人感觉是枯燥乏味。这一点不同于文科方面的内容,文科比较形象生动,活泼有趣。无论怎么去看待数学这一学科,它都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发挥其德育功能。这在新课标教学中也早已明确有所规定,所以,数学教学的德育渗透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还要作为重点的对象。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孩子们进行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以操作的。这主要是由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是非常丰富的。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而在数学方面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比如四大发明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给孩子们介绍我国古今数学史上的杰出成就和数学家的事迹,这样就使学生们就产生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热爱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璀璨的文化历史。所以,可以用古代的一些数学发明创造表明我们祖国的伟大,让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感到高傲和自豪。比如祖冲之的圆周率远远早于西方的负数,解方程。当代的伟大数学家陈景润所研究出来的陈氏定理等,这些都能引发起学生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更能激发和鼓舞孩子们的进取学习精神。在现代科技领域里,我国数学科学同样也有着令世人瞩目的众多科学家的伟绩。通过向学生介绍古今数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数学家们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从小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发奋读书、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性。因此我更加注重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讲课的过程中为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去设计教学方案,研究和探讨数学的思维活动及其规律。我们可以利用数学这一学科进行思维训练,充分发挥数学的这种功效,数学的整个过程都要体现着对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思维,有其独到的见解,扩大他们的思维视野。

三、通过训练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作风

数学作业和练习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数学中经常打交道的是数字和图形,数字不能有一点儿错,图形要力求完美,符合要求,这些标准都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凡事都要认真仔细,干工作要有条有理,对计算结果要负责任。通过这些良好品质的培养,学生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才能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结合数学教学为内容,并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忽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牵强附会地进行,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会削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四、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应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在教学中,我常常配合所学的知识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开放的实践空间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如结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爱护环境。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扫街活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提高了环保意识,无形中受到德育教育。

五、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62-02

作为一种学科德育,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与其他学科德育都具有以知识为载体的特点,但由数学的学科性质和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又具有以下特点。

1.数学教学中蕴涵的德育因素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按照数学教学所蕴涵德育因素的不同特征,可分为两类:显性德育因素和隐性德育因素。

数学教学通过各种数学语言文字、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科普报告、学生活动等称为显性德育因素。如通过介绍数学家研究某一数学问题的坎坷人生,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例如,在教《实数与数轴》一课时,我将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希帕斯故事讲给学生听。这节课用这个故事将学生的学习推向。 当时我用二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述了:希帕斯在研究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时,发现了 ,试图用整数或分数来表示长度为 的线段,但他的种种努力都失败了,经过无数个日夜,希帕斯不得不相信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在学派内部引起了极大的恐慌,这与一贯坚持的信条:宇宙间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相予盾。他们作出自欺欺人的决定: 根本不存在,任何人不许向学派以外的人谈起 ,可追求真理的希帕斯心里放不下 ,向朋友谈起 ,希帕斯被处死,2500年前,爱琴海岸边,希帕斯被绑上巨石投进了大海……当时学生摒住呼吸,精神集中的让我感到意外,我想在这时讲这个故事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向学生讲述了一个追求真理,努力探索的数学家的形象,这比单独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努力,刻苦追求科学文化知识更具有感染力。

数学教学的大多数内容主要在于反映客观事实,并不带明显的德育色彩,但这些内容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仍然会默然地使人感受到其中所隐含的德育因素,这就是隐性德育因素。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约翰逊等人曾明确指出:"仅仅把学生分到小组,并让他们进行合作,这本身不能保证一定就能产生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需要众多因素的协调配合,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教师主导地位外,日常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学会彼此认可,互相信任,当同伴出现错误时应帮助他们纠正;交流时,要有条理,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彼此接纳和支持,有不同的意见,要等别人说完以后再进行补充或反驳,不要打断别人的回答;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敢于承认自身不足,虚心向他人请教,乐于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等……只有这些团队精神,团队意识得到加强才能让合作学习真正的有效进行。

2.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的教育

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教育。例如,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在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重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许多几何图像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数学中还有更深层的美即数学概念的简单性、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以及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因此,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4.结合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教学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讲解概念数学时,要运用数学语言进行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书写要规范,避免 "圆"和"园" 、"连接"和"连结"混用。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其次,教师要尽量利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得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再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应该是盲目的,而是需要讲究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1适度性原则。德育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使之在无意中接受。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德育渗透的依附性,要防止牵强附会、形式主义和贴政治标签,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

4.2重点性原则。数学能够用来进行德育渗透的素材很多,为了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效果,要遵循重点性原则,即一堂课要突出一个主要的观点进行教育,不求面面俱到,要突出一个重点,使其色彩浓些,力度大些,以求取得好的效果。

篇9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数学;现状;问题;措施

初中数学教师从前的教学重点主要是放在学生的智育教育上,这其实也是由数学这门科学的特点所造成的,由于数学学科侧重于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判断,因此数学教师认为德育作为一种侧重于培养学生感性世界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于数学教学,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有机的将德育和智育联系在一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与德育教学相结合的现状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始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因为受到新课改下教学目的的影响,他们注意到国家开始有意识的提倡对学生要进行道德方面的培养,因此不少具有改革精神的年轻教师也开始了德育改革之路。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不少学校都专门开设了思想品德的课程,其实也是对学生起到了德育教化的功能,但是这种德育是具有独立性的,不能渗透到其他的学科中,具有孤立性。然而德育教育在初中数学的教学里也有些许的参与,这是学校想让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来学习数学,以能够正确地了解数学知识,用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知识,建立正确的学习数学的计划和目标。

(二)实行德育也是由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们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开始提倡ρ生进行道德教育,但其实之所以教育工作者们大力提倡在初中教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有其一定的原因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在初中阶段学生还处在一些人生观念刚刚起步的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因为学生属于自己的意识很薄弱,所以,学习能力比较强。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谨慎培养,只有学生有了较为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才可以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行德育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开始认识到在传统的教学目标的影响下所培养的学生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德育教育时一个必然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真正进行素质教育

对于德育教学必须要发挥其真正作用,不能仅仅只流于形式而忽略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本质,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我国早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就已经提出了适合我国中学生发展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但是再具体的实施中却发现,很多时候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仅仅流于形式,成为一种“表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生主要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学生应该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题海”中,认为德育教育是不切实际的,教师的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注重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坚持正确的道德理念、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德育教育的真正落实。

(二)重视学生的特点

教师们一定要依据初中生现阶段的发展特点来进行德育建设,初中生的生理已经基本成熟,但是由于所接触的社会环境较少,大多时候是在学校这样相对纯洁的场所,因此学生的心理还较为幼稚。所以,初中数学教师们必须重视初中生的情感世界,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和思考问题,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使得德育建设有重点的进行。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众所周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实现理想的奠基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在德育建设这个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用自己正确的道德观来影响学生,教师本人必须要端正态度,不断的提高自我认识和思想道德修养,认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充满着正能量,同时对学生和教师也是一个精神世界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们将不断丰富着学生的内在涵养。

三、初中数学教师实行德育教学的具体措施

对一些已经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建设是一个很难突破的过程,因为他们的思维已经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根深蒂固的影响,同时对年轻的教师而言,他们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这也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德育教育方法才能够使得德育教学更加完善。

(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德育建设

教师们如果想要对初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只有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实现德育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虽然教育的形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很多学校教育还仅仅只是在表面形式上用功,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就不高,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们只有采取正确的方法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只有提高了学习兴趣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教师们对其的德育教育。

(二)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们往往是起着“主角”作用的角色,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师往往是自说自话,学生也只是表面敷衍,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来使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组织数学竞赛、作业展示、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只有学生们真正参与到其中,他们才对数学有真实的感悟,从而加深学习的效果,也有利于教师对其进行德育培养。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30-01

一、基于数学史的发展历程的爱国德育教育

同其他学科分支一样,数学也是基于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最早是由于先民出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为了治理洪水、灌溉良田、推算历法、计算收益田所发明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并在长期实践与总结中积累经验最终形成了我们目前所学的学科――数学。作为数学最早发源地之一的中国我们应感到自豪和骄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申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数学这一学科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从《周髀算经》到《九章算术》,从“圆周率”到“勾股定理”,都可以作为向同学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提升民族自豪感、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的良好素材。比如在讲到“勾股定理”时,我们可以通过“勾三,股四,弦五”来告诉同学们,我国有关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论的发现要早于西方国家好几百年。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大量阅读我国数学史,并将能够体现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事例讲授给同学们,从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一切对于事物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而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与改造的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从认识中总结经验然后进行再实践,然后再认识的一个螺旋上升过程。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观念,应培养学生实践的意识与辩证思考问题的思维。

1、实践意识的培养

如前文所述,数学是基于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门将实践过程中所观察到的事物抽象出来的学科。比如据史书记载,最早有关勾股定理的应用与发现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因此勾股定理的最早提出并不是单凭意识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通过我们的实践观察、积累经验后所总结出来的。对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充分说明实践是一切意识形成的源泉,并举出一些类似于“勾股定理”的事例进行论证,让学生有一个实践出真知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思维方式。

2、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恩格斯认为数学的思维是辩证的思维,其中包含了很多对立统一的关系。比如小数与整数、有理数与无理数都是对立的表现形式,但又相互统一于数的概念。当讲到数的基本认识时,以最简单的数字1为例,当给它加0.1时便由整数变成了小数,当给它减20个0.1时便由正数变成了负数,当给它加10个0.1时又由奇数变成偶数,这明显是一个由于量的变化引起了质的转变的典型事例。同样,数学老师可以在教科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数学所存在的矛盾关系,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数学的形成也起源于物质实践,我们应知道数学的理论是不以人的意识而转移的客观规律。通过数轴的讲解让学生们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客观性与对立统一关系,通过相对运动关系告诉同学们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通过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告诉学生质的变化的前提是要有量的积累。同时要注重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意识培养,数学的形成过程就像一部历史书记载着人类发展的实践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灌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方式,通过感性的认识了解数学中所蕴含的辩证关系,并通过实践与意识的观念去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的同时了解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世界观。

四、充分发挥学科特点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结合体,所囊括的知识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比如正数和负数就是对立统一的,对立表现在如果一个数是正数那么就不能同时也是负数,因此它是对立的;但同时假如没有了正数这一概念那么负数的概念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它是统一的。同样数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唯物主义观点,比如运动与静止、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等等。因此要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打下基础。

比如在讲解“追击问题”时,要让学生首先有一个运动与静止的意识,然后才能正确的理解这一问题;又比如“点连成线”体现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同时作为老师也要起到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榜样的一言一行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清晰的调理、辩证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了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性,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为人,也成为了学生做人的标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其影响更为久远。

五、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作为一门理论严谨的学科,数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我们都知道“一个小数点”的悲剧。因此,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严谨的学术作风。应将社会实践与数学学习相结合,一是要了解数学的应用领域与应用前景,二是要把严谨的科研态度传输给大家。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数学与加工制造类、管理类相关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加工过程的尺寸计算,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收益问题都需要经过精密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结论。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将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以实现由认识到再实践的转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一个思维缜密,品德高尚的有用人才,将数学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中去。

在数学教学过程进行德育渗透,一定要讲求策略,不能机械的灌输,要提高学生自我领悟能力,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注意反复渗透。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渗透德育教育,一定能够为我国培养出技术过硬,品德高尚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才翰 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188-0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道德修养之"源"。

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辨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习惯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三性"

针对性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的新特点及变化趋势,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用政治家的敏感去接受新信息,观察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才能有的放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规范性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绝不能随心所欲,想讲什么讲什么,必须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对思想教育的要求,这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依据,必须长期贯彻,克服随意性,不搞运动式,使德育内容规范、完整。

计划性数学教学中要研究哪些内容跟思想教育联系紧,哪些内容能有机结合,要求数学教师要订出整体计划,形成相应序列,这样才能紧扣教材,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目标融入教材。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

2.1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利用教师的言传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生群体师生关系的相互示范效应中,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最大。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从教师的具体和抽象的形象中,选择理想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对教师而言,自身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材料。很多内容是教师每届都在向学生讲授的,但教师在每次向学生讲授时,都应对所上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热爱。此外,教师应以自己文明的言语,端庄的仪表,从容的举止,遵纪守法的行为,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学生做出表率,注意以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

2.2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数学教材中,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比如在讲圆周率时向学生介绍刘徽的割圆术,以及祖冲之的用分数近似地表示圆周率等。教师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介绍,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2.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篇12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教育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除了固有的知识性、工具性、客观性等特征以外,本身还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性、思想性和情感性。在此,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之中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

数学以高度抽象极其简洁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内在美,在数量关系和图形之间,在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逻辑和解题技巧上都表现出简洁的美。它的美对于人们进行数学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思考,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由探索而生趣,让学生被动变主动,“苦学”变“乐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使学生始终感到“学犹不足,唯恐失之”,从而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寻求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数学创造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对学生审美观的教育,使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情感升至追求人生美、世界美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其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好作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构建交流平台,开创民主的管理环境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要想做到这点,老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大小强弱,不管学生的学习优劣,教师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也起到了陶冶学生的情操的作用。并且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向教师和同学表达自己获取的信息,自主发现有价值的头号题,并在不断的问题发现中,不断思考、不断交流、不断顿悟,自觉建构数学模型。同时,还使学生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的习惯,乐于接受他人不同意见,形成与他人合作的品质,从而由点的结合到全面形成团结合作、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

(二)采取灵活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可用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参与场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与技能,还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借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明河”的作用,培养学生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又要注意“暗河”的价值,培养学生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倾听、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等习惯,以达到数学似人生,人生如数学的精神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因势利导,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胡思乱想”,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入。除此之外,情境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数学问题故事化、数学信息情景化和开展数学活动来进行。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奋进的品质。

现代教育观指出,不会与他人合作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传统的教育使得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意识差,与集体合作的意识不够,易造成学生的自私心理。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活动既主张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索,更强调合作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各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新教材中某些问题靠学生个体是很难完成的,需要靠各小组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样的教学合作,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品质有很大的帮助,为班级的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篇13

关键词:人格;辩证;素材

一、教师的人格素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想真正地为人师表,就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尤其是道德品质,并且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品德,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佩服你、尊敬你,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否则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学生希望他们的教师不仅是教师、学者,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断进行的创新精神。对于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求会更高,因为数学学科本身是一种理性较强的学科,德育渗透不如其他学科容易,所以说数学教师不但对学生有学习上的、生活上的影响力,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具体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人格形象是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因素。理想的教师人格包括善于理解学生、富有耐心、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有幽默感等。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而且还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从而起到教育育人的作用。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内容所占的地位十分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理论联系实际,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初中生的思想并不成熟,理解问题更不会太深奥。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上一些与课文有关系的历史和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三、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做到不失时机,要抓住每一个切入点,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解决数学中的任何一个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对于一切事物都是从未知到熟知的过程,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将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从而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4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心理学家罗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合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参与环境,才能够提供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利用教材渗透德育

1.数学史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渗透德育工作,首先就需要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介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成就以及悠久的数学史,比如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这本书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叙述分数运算的数学书籍.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就有许多这本书的内容,譬如“盈不足”算法,需要给出两次假设才能得出答案,国外数学家认为这是从中国经阿拉伯传出去的,因为《九章算术》在隋唐时期就已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家.因此,教师可以在讲授我国数学史时,适当渗入一些爱国主义,让学生在了解我国数学史的同时,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2.教材内容

通过教材中的一些特殊的教学内容,能够将实际与思想性的数学题目相互联系,继而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例如,教师在讲授“概率与统计初步”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举一个失学率降低的事例,为学生说明由于希望工程等政策的实施,才使得失学率大大降低,由此让学生通过教材内容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比如,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个德育性的问题,如“在银行分别存半年、一年、两年、五年期限,若本金为200元整,那么各个年限的利息为多少?”让学生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到人民受地主资本家高利贷剥削的情况,继而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工作.

3.现代科学文明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渗透德育工作,可以为学生讲述我国现代科学的成果,如:美国华裔科学家杨振宁、荣获诺贝尔奖的李政道、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连续夺魁等,让学生从这些事例中了解到,中华民族不仅拥有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也为世界的现代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讲述这些数学事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进取精神.

四、分组练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