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数字化教育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方法
一、前言
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影响力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重视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教育技术方面,我国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在建设时间与规模上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更要奋起直追,否则必将被世界淘汰和抛弃。
二、数字化带来的教学影响
1.改变教学模式
建设数字化校园是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这项工作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要求教学管理必须高效透明、及时跟进。学校的教学管理主要涵盖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学行政管理;第二,教学学习管理。其中,教学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学校的政策议会、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等教务管理,在数字化时代,这些工作流程可以纳入数字化信息系统。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采用数字化信息管理,就必须合理制订办学制度、工作流程等,并公开透明,按章执行,提高各项措施的执行力度与执行效率。对于数据与资料的录入,则要求归类清晰,资料与数据正确无误。同时,对于系统的信息公布要及时准确,不能延迟。
2.利于提升教师素养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中,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要跟随时代与时俱进。教育现代化要求教师个人必须具备高质量的技术能力、业务水平及教育素质。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求:第一,教师个人的基本信息素养要高,教师要熟悉掌握本校的校园数字化系统的功能与使用,并且能够熟练地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分析整理后用于教学中,同时,要熟练掌握和使用常用办公软件、课件制作软件以及其他与教学相关的软件,能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第二,教育技术与专业课程要互相辅助,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采用信息化、电子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三、数字化带来的教育方法变化
1.采用现代远程教育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在网络平台或其他信息交换平台进行异地教学。其通常是利用互联网、卫星通信网或采用视频会议、移动通信的方式,把城市的优良教育资源传播给农村、偏远地区等教育资源较差、教育水平较低的落后地区。学生可以通过远程教学课程收看名师讲座及辅导或进行通用课程的学习。
2.采用移动学习
近年来,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的覆盖率增长惊人,移动网络平台与计算机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移动学习这一新型模式逐渐受到人们青睐,并迅速扩展到教育领域。@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是快捷方便,不受环境与场地限制,学习者可以合理利用时间,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获取信息,比如,在等车过程中、在地铁上,只要有时间就可以用来学习,这种方式让人们对于时间的利用率达到最佳。
3.采用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多媒体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学理念也从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模式,这种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学校都采用这种模式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
4.采用网络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授课时通常会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学时用来进行课堂教学,其余时间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自学。2016年教育部在180所学校中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试点,采用课堂讲授、小组练习、网上自学各占三分之一课时的方式进行。其中,网络自学课程采用与课堂教材相配合的多媒体教材,在观看教材的过程中,使用耳麦来达到听与说的有效对比,并反复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多试点学校一致认为:网络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为教学提供了交流互动的条件,让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提高得更快,受到学生的欢迎。
5.采用网络教学学习平台的协作式学习
这种模式主要是在网络平台上完成大部分或全部课程的教学、辅导与考试,它一般用于非全日制的教学,如网校、远程教育等,一般不会用于在全日制学校的学生,但是也有例外,例如,清华大学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课程,其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全程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和辅导,并完成课后练习与成绩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虹,等.美国大学信息技术发展十大热点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16(11):84-89.
[2]陈丽春,等.基于数字化校园的教育信息化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5(8):92-93.
关键词: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一、建设“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任职教育军事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各级领导对任职教育军事院校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院校相继制定了教育技术发展的五年规划,对教育技术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建设“数字化校园”,就是落实各级领导对教育技术在任职教育军校发展建设的要求。
(二)建设“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是任职教育军事院校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教育现代化是院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目前所处的是网络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已经应用于院校建设的各个领域,“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争”等名词不断涌现。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影响战争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面对当前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紧迫形势,如何占领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制高点,建设数字化院校,以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要求,已经成为各级院校关注与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三)建设“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一个院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声形、图文并茂特点,有较强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思考和掌握,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同时,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学员的个性培养,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建设“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是新时期任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成果、新观念层出不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终身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但现阶段任职教育领域中的一些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时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建设步伐的加快,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构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造了条件,使教学更趋于自主化、个性化。
二、构建“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基本原则
(一)什么是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
关于“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确切定义和具体标准目前各界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所谓“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就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信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科学和行为科学对学校各个领域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等数字化处理,使教、学、管(理)、保(障)、研(科研)、服(务)、娱(乐)各个环节统一在一个系统中的数字化的校园环境。“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基础是校园局域网。
(二)构建“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基本原则
构造“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和功能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建设“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先进的设备,同时还要具有先进的功能。没有先进设计思想,先进系统和设备的“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难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设计时除了要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外,还要考虑系统的实用性。构造“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因此,无论是设计还是设备选择都要面向实用。
2 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前文提到“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基础是校园局域网。在“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里,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无论是图书的借阅、还是资料的查找;无论是教学保障,还是生活服务都是网络化的。
3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就是资源的共享,通过资源的共享达到开放式的校园氛围。
4 安全可靠性原则。“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应该是一个安全性、可靠性非常高的系统。一是要注意信息的保密性,尤其是军事院校的信息较多,更要注意网络系统的安全保密。二是在设计和选择设备上,要统筹考虑,既要考虑质量还要考虑实用,更要考虑安全性。“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首先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的系统。
5 可扩充性原则。随着学校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可以方便地扩充容量和增加功能,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和功能;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的不断更新,可以扩充更先进的设备。
三、“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主要功能结构组成
(一)校园局域网
知道校园局域网是实现“数字化任职教育校园”的基础,校园局域网建设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校园数字化的程度。因此,校园网络建设非常重要,它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 网管工作站。网络管理是校园网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因此,在设计校园网时,应设立一个网络管理中心。主要负责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的管理,主要包括:网络的性能、安全、故障维护等的管理。在网管中心配置有网络管理平台,在平台上运行有网管软件,通过网管软件可以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管理。
2 网页及多媒体素材创作工作站。
3 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二)数字化实验室
实验教学在院校任职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实验技术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任何一个新技术都是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产生的。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数字化实验技术也发展得十分迅速,网上实验室、虚拟实验室和仿真实验室等数字化实验室应运而生。数字化实验室的产生对院校的教学、训练、作战模拟等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数字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全校的教学、科研、学籍、人事、后勤保障等的综合统一管理。主要通过各部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它主要包括:综合教学管理系统、政治工作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此外还有校长信箱、公告管理等。
1 综合系统。综合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教学管理的自动化与现代化,它主要包括: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保管理系统。
2 政治工作管理系统。政治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干部管理、考核情况、党团组织的管理情况、安全保卫情况、纪律检查情况、政治思想:主要是实现政治工作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
3 后勤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主要对院校的人员、车辆、物资、军需、财务、服务进行自动化的管理。
(四)教学应用系统
1 电子备课系统。教师的备课摆脱了传统的备课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使用各种多媒体素材制作课件,编写教案。实现备课电子化、教案数字化。
2 教学资源查询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教员和学员可以很方便地查找自己备课或所学课程的相关多媒体资料以及科研的最新动态。
3 课件点播。通过该系统老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传到服务器中保存并可随时在校园网任何一个工作站从服务器调用。学生可以随时点播自己尚未掌握的课件进行个别化学习。
4 模拟仿真试验。有些实验很难通过实际实验演示出来或者演示起来非常危险、非常昂贵,可以进行模拟仿真试验。
一、数字化校园的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教育信息化程度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教育部在“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规划”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2000年教育部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决定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近几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飞速发展,许多学校完成了“校校通”工程,实现了“班班多媒体”,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着手建立第一 代的“数字化校园”,并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
二、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网络环境下学校教育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实现自身与社会不断发展进化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其根本目标,也是当前普教系统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办公空间、研究空间、教学空间等)、资源(如图书资料及专业数据库、教案与课件、多媒体资源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展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创建电子校务、教育资源、虚拟社区及网络服务的数字化,虚拟教学环境,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三、数字化校园的功能规划(总体结构与功能设计)
数字化校园包括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其中硬件的投入可以根据资金和现状陆续投入,以实用、适用为主,有一定的前瞻性即可。目前,我市的各个学校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建设已经基本满足目前的需求,但仍存在着各种差异。
而软件的科学、系统投入却是大多数学校在最初建设数字化校园时没有重点考虑过的。
数字化校园核心的内容是“应用系统集成”,概括地说就是:一个基础平台+N个应用系统+统一的门户(1+N+1),信息门户是指面向所有用户提供统一的个性化门户,将各种应用集成起来;应用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具体实现;基础平台是为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一系列的基础服务。
四、提升现代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管理效能
1.校园网络
校园网的建设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校园网一般采取三层交换结构,即主干交换(1000兆以太网)、区域交换、楼宇交换(千兆进楼、10/100兆自适应到桌面)。校园网络采用有线及无线相结合的方式遍布校园。配有以病毒防范、黑客防范、故障监测和故障报警等为内容的校园网安全体系,如:信息的存储、后援及容灾系统等,以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
2.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室多媒体系统)
多媒体教学系统一般包括:计算机系统、中控、投影机、视频展台、幕布、音箱等设备,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呈现,改变知识呈现方式,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新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提供信息化的课程资源环境和多媒体互动教学环境。
3.多媒体网络教室
多媒体网络教室是一间有教师机和几十台学生机连成局域网的机房,可配置投影机、服务器等其他设备。能够实现网络教学,具体的功能包括:教师屏幕广播、语音教学、学生演示与监控转播等,还可以屏幕录制、文件分发、分组教学等,另有电子点名功能、班级模型等辅助功能。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授课,使得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更加自然、灵活,多媒体网络教室可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和普通学科的交互式网络教学使用。
4.校园广播系统
校园广播系统是中小学使用最频繁的系统之一,一般具有调频调幅广播、扩音、录音磁带及CD片音频放送等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功能:
(1)自动定时、定区、定点、定曲目播放、可设置作息项数量不限。
(2)轻松实现不同区域播放不同音源。
(3)软件自带监听功能,可对任何状态下的区域或终端进行监听。实时掌握被监听区域、终端的工作情况及播放内容。
(4)定时转播、自由点播等。
(5)消防联动报警。
目前,一般学校的广播系统设计为一套综合性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在教室端采用多通道可寻址调频广播系统,楼道、操场、礼堂采用定压分区广播系统的,整个系统设计简单,便于实现,经济实用。校园广播系统对教学及管理提供十分方便的各项功能。
5.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它可以为数字化校园提供全面的数据采集平台,结合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形成全校范围的数字空间和共享环境,可以为学校管理人员提供具有开放性、灵活性、面向学校的应用服务管理平台、是管理科学化的必要前提和基本途径。
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概念应该是“一卡一库一线”,即一条网络线连接一个数据库,通过一个综合性的软件,各系统资源共享,实现对一张卡的设置、管理、查询等功能,可以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设想,具有电子身份识别和电子钱包的功能,替代校园传统的日常生活所需的教师工作证、学生证、借书证、食堂就餐、学校医务室的医疗、体育馆各种体育娱乐设施使用和现金交易,达到证件、考勤和消费、娱乐、餐饮等收费的全电子化和智能化。
6.理化生数字化实验室(仿真实验室)
传统的实验手段存在着误差大、数据采集慢,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读数不方便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数据处理手工完成,效率低,误差大。这些弊端严重制约了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数字实验设备具备“实时实验”的功能,数据采集、处理和图线描绘都由计算机完成。
理化生数字化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弥补常规教学和实验中以点代面、以特殊代替一般的不足;解决了实验教学教师难于讲解、学生难于学习、预习和复习的问题;拓宽实验范围,延长了实验仪器使用寿命,提高了仪器利用率;教学和实验的空间和时间得到有效延伸,突破了传统实验中教室和实验设备的局限。
7.电子白板
电子白板兼具传统的黑板和多媒体教学的双重优势,而且弥补了后两者的不足,以灵活便捷的实用功能赢得了大家的认可。教师真正体会到电子白板教学既可以像传统的黑板一样随意涂写勾画,又可以满足多媒体教学的各项要求。电子白板教学的实施,必将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快速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电子白板结合了传统黑板与投影幕的优势,不仅能充当投影幕,在课堂中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电子白板的电磁感应笔还可以代替鼠标,直接在白板上实现电脑操作;学生也可以通过利用在电子白板上拖动对象回答教师预设的问题,教师还可以使用电子白板的标注功能,随意地在播放的课件内容上作标注,圈点出教学重点,随意书写注释内容。互动式电子白板实现了教师与课程资源之间互动交流,构成了互动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8.安防系统
校园安全系统是一个以安全防范为目的,具有防侵入、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炸功能的专用设备、软件有效的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一个具有探测、延迟、反应综合功能的技术网络。
9.其他
2015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总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推动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思路
2015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大力实施以“锁定一个目标,抓住一条主线,突出一个核心,推进五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1115”计划。即锁定建设教育强县这一目标,抓住促进教育公平这条主线,突出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全力推进学校安全工程、数字化教育体系建设工程、教师培训工程、音体美器材配套工程、实用人才培养工程,推动全县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重点工作
(一)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2015年规划新建项目19个,新征土地514.56亩,新建校舍总面积146148平方米,规划投资23467万元。新建高标准塑胶运动场4个(规划投资1410万元。新建“211工程”改厕项目4个,改厕面积1238平方米,规划投资120万元。完成续建项目4个。规划完成校安工程加固项目32个,加固校舍面积54547平方米,规划投资2027.5万元。
(二)建设数字化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在课堂录播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开始建设课堂教学实时测评系统和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建设2处高考考点的网上巡察系统。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对现有教学设备进行排查,及时更新维护,确保发挥作用。
(三)实施教师培训工程,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校长、班主任、教师等实施分类培训。进一步发挥教研室和各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职工职业素养,打造思想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四)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加大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的工作力度,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继续推进“高效课堂示范学校”创建,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不断完善高中“选课走班”制,并逐步探索向初中延伸。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逐步完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五)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统一城乡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并逐步提高,努力提高经费利用效率。坚持依法治教,加大教育投入,继续实施“两免一补”“三免惠民”工程及农村小学生乘校车补助工程。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做好贫困生救助、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及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六)实施音体美器材配套工程,切实加强学校艺体教育。按照《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加快艺体教育教学设备、器材的配备、更新,提高艺体教育水平。
(七)逐步理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制定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积极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推进托幼一体化。
(八)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实用人才。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打造精品专业,积极争创“技师学院”,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培养骨干教师,培育实用型人才,高标准承办全市中职学校师生技能大赛。
(九)实施学校安全工程,全面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强化安全责任;认真落实安全教育课,加强师生自救自护教育;落实“三防”措施,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以落实各级规划纲要和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实现教育科学发展。
按照各级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工作会议要求,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并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入研究分析全县教育面临的困难与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准确把握全县经济社会快速、跨越发展的态势和教育发展阶段性重点,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科学谋划,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着力解决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培训,加强管理,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活动。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师德教育形式和载体,提高师德教育的成效。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和奖惩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进修深造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发现、培养和树立师德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完善教代会制度,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做好困难教职工帮扶工作,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做好老干部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强老教师活动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加强校长队伍管理,制定校长管理办法,完善校长培养、选拔、考核、交流、监督机制。加强班主任管理,制定班主任管理办法,并努力提高班主任待遇。积极探索支教的新途径、新办法,确保支教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根据学科需求和编制规划,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开展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名校长”评选,发挥其骨干带动和榜样示范作用。探索建立区域内校长、教师的交流、调配制度,增强办学活力。
实施教师培训工程,进一步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强化校长高级研修。与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一期校长高级研修班,选拔德才兼备、有培养前途的校长出国研修。深化班主任培训。通过分层次(高中、初中、小学)组织“创新班主任”专题讲座、实施班主任带教、开辟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工作沙龙等形式,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利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平台、教师教育网平台等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小学教师学科全员培训,安排1000名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突出抓好音体美教师技能培训。实施“名师带教”。与师范大学联合,通过名师诊教、名师交流、学员汇报课等有效手段,提高全县名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发挥教研员和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促进教师实用教学技能的的提升。重视语言文字的基础阵地作用。通过普通话培训、测试及各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切实提高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水平,确保顺利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
(三)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按照《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将标准化建设与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校舍安全工程、音体美教学器材配备和更新等结合起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区教育资源配置。严格划定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范围,加强对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严格核定学校招生人数,保证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能够接受与流入地居民子女同等条件的义务教育。
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达到初中870元/生年,小学610元/生年。加强教育财务内部审计,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按寄宿生人数的10%和小学750元/生年,初中1000元/生年的补助标准做好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继续实施农村小学生乘校车补助工程、义务教育“三免惠民”工程、“仪器配套工程”和农村中小学“211”工程。强化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继续做好贫困生救助、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和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以实施教育数字化工程为重点,切实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逐步缩小学校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应用,加快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年内5处初中、3处小学建成探究实验室。以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和机器人竞赛为突破口,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创新德育模式,拓展德育载体,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努力构建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深入开展世情、国情、社情教育。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县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
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强化课程管理,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深化选课走班制教学改革实验,加强音、体、美及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学,认真开好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必修地方课程。加大学校课程开发力度,鼓励和指导广大中小学结合当地自然、人文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开设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题库》;实行“评语+评价+成长档案袋”评价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成长过程和期末考评结果的紧密结合。加强对中小学考试评价工作的管理,认真落实《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取消不必要的统考统练。加大对课程开设不全、考试次数过多、文体活动偏少、课外作业量过大等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对违规办学行为的定期通报制度,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落实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强化教育科研。开展“高效课堂示范校”创建活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消除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引导教师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课堂思维的深刻度,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深化“三好一星”活动,严抓过程管理,促进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年内创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初中、小学各1处。强化教育科研,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增强教研指导教学的能力。深入研究素质教育实施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新途径,实现教育科研与课程教学的紧密结合,突出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解决制约教学效率,影响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最实际、最具体的问题,避免工作中的“假、大、空”倾向,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强化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对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开展养成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各学段的训练重点和方法要求,建立养成教育检查考评机制,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阅读、劳动、锻炼、卫生等习惯。
加强学校特色建设,不断丰富学校内涵。通过举办讲座、专家论证等形式,进一步明确学校特色发展的内涵。指导学校认真谋划,科学定位,扎实推进,努力办出教育特色。认真开展好学生文学社团、社会实践、兴趣小组等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做好校史编辑工作,加强调度和指导,对各单位报送稿进行汇总、校勘,年内完成初稿及两轮修改。以争创省、市级规范化学校为抓手,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管理水平,年内力争9处省规学校通过复评,10处市规学校通过复评。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施音体美教学器材配套工程,强化学校艺体教育。加强学校食堂管理,调整膳食结构,注重营养搭配,制定适合各年龄段学生身体发展的食谱,努力提高饭菜质量。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大课间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视特殊教育,加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规范化。
(五)理顺体制,科学规划,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贯彻落实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41号)要求,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制定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坚持“确保公益、促进均衡、丰富内涵、提高质量”的原则,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完善县、镇、村(学区、社区)学前教育网络体系,推动全县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年内争创市级示范、一类幼儿园2处,力争5处幼儿园达到首批乡镇中心园认定标准并通过省级认定。积极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推进托幼一体化。
加快南部城区实验幼儿园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强镇办中心园建设,新建中心园要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镇办中心园,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将投资权限逐步收回;未完成高标准中心园建设的镇办年内完成规划,力争早日建成,同时积极做好村办幼儿园的新建、改建与扩建工作。
加强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切实改善办园条件,今后凡新建园都要按照《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标准(试行)》建设和配备设施,已建成的幼儿园要对照标准逐步完善。加强幼儿园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全县无证办园进行全面排查,督促整改,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缔。狠抓幼儿园常规管理,提高保教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按照《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基本规范》和《幼儿园一日工作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常规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坚决杜绝“小学化”倾向。
强化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增加招聘数量、鼓励中小学任教的公办幼儿教师调转到幼儿园工作、中小学教师转岗培训等方式,逐步增加公办幼儿教师比例,优化队伍结构。制定关于加强幼儿教师管理的意见,对幼儿教师进行规范管理,落实幼儿教师待遇,保障非公办幼儿教师最低工资不低于当地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1.8倍(1285元/月)。
(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合格实用人才。
加快职业学校综合实训楼建设,完成内部设施配备,积极争创“技师学院”和“国家改革与发展示范性中职学校”。优化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通过开展教师课堂大赛、教案设计与展评、多媒体课件制作评选、教学论文评选、专业教师操作技能大赛等活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课教师队伍。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创新和创业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打造骨干专业、精品专业。强化措施,改革招生办法,力争全年招生工作取得新突破。围绕企业需求,积极调整专业设置,进一步探索“校企对接”“订单培养”等合作办学模式。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城镇再就业培训工程,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七)积极推进学校安全工程,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学校安全管理档案,落实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安全队伍建设,加强对学校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加大对学校重点部位的安全隐患治理力度,围绕学校安全管理重点工作,大力开展校车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防雷电安全等方面的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强化安全教育,确保安全教育课计划、课时、教师、教材、教案、质量评价“六落实”。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月”“防灾减灾日”等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修订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开展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传染病预防、紧急疏散等方面的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师生自救自护能力。严格落实学校安全工作报告制度,建立学生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形成学校安全工作报告常态化机制。
(八)加强作风建设,维护教育良好形象。
加强机关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完善机关考核制度,增强机关干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确保各项工作科学、协调运转。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校园活动。开展教育行风民主评议活动,提高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规范教育收费,深化政务公开、校务公开,继续坚持校长谈话制度,定期开展“校务恳谈日”活动。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制定实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继续推进依法治教,以“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师生法律素质。
创新教育督导机制,改革学校评价办法,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切实抓好督导整改,高标准迎接省、市政府教育综合督导工作。建立实施督学责任区制度,充分发挥责任区督学作用,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年初制定评估验收项目计划,统筹安排各项检查、验收、评比活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完善教育督察制度,加大督察力度。制定年度教育督察方案,采取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的督察。定期通报督查情况,并将成绩列入年终考核,促进工作落实,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加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督察,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学校领导干部业务指导能力的考察,促进校长专业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数字化教科书;教师;师生关系;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11-03
教科书是读者最多、最特殊,又最被读者信赖甚至依赖、最耗费读者精力和时间、对读者影响最深远的文本[1]。教科书是课程的中心环节和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与信息的使命,还是协调师生关系的中介,如今数字化教科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媒介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一定的教学媒介,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双向互动过程。不论教科书怎样变革,都不能撼动教师和学生两大基本主体的地位。“教育”不仅有“教”的过程,更包含“育”的功能,面对数字化教科书,教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如何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而进行角色各方面的转变,是当代教师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 何为数字化教科书
数字化教科书,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的互动性教材。信息化时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教育领域的信息化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传统的教科书改革只是内容上的变化,呈现方式一直是纸张,数字化教科书的出现无疑是教科书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数字化教科书有其鲜明的特征:
1.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数字化教科书可以结合声音、动画、视频、图片等媒体素材呈现学习的内容,为学习者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方的互动性。教学不再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而是教师、学生与数字化教科书之间的多向互动,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师生可以借助线上课程随时进行教学评价,课后答疑;
3.内容的开放性。学校使用数字化教科书,既可以下载国家优秀教师的课程资源,保证名师授课资源最大化利用,均衡地方教W资源,教师自己也可以录制教学视频,更新方便,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4.逻辑的系统性。纸质教科书有限的承载内容通常是以模块为单位呈现的,各模块之间缺乏连贯性,给学生的学习增加困难,学生通常需要自己来整理知识框架,不利于学生知识把握的整体性。数字化教科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弊端,例如历史学科的学习,首先呈现在屏幕上的是目录,中国史与外国史,点进去中国史又分为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照时间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按照内容分为制度变迁史、思想变迁史、文化变迁史、经济变迁史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选择。这样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逻辑顺序,有条理有系统,便于理解记忆。除此之外,数字化教科书还有许多特性,例如载体的多样性,可以在各种移动电子设备上使用,方便快捷;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背景、字体、颜色等等。
数字化教科书给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它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处于学习期的孩子自控能力不强,电子设备进驻课堂,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抱着好玩的心理忽视了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练习、作业都在电子设备上打字完成,会造就一批“不会写字的知识分子”,提笔忘字;学生和教师都逐渐习惯于在互联网上寻求答案,懒于动脑思考,从而造成理性思维的丧失等等。
数字化教科书在我国学校的普及度还不高,现在我们最紧迫的任务是最大限度的“趋利避害”,研究如何发挥数字化教科书的最大功效。而其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就在于教师,传统的教师是否存在排斥的情绪,教师在心理和知识技能层面如何适应,教师怎样使用数字化教科书,怎样筛选信息,怎样引导管理学生,都是我们将要面临的问题,数字化教科书必定会度过一段艰难的试验期,才能逐渐被人们认可接受。
二、教科书数字化带来教师权威的消解
我们常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反映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绝对的知识拥有者,学生的任务是从教师和课本那里获取知识,教科书就是各种知识的载体和依据。纸质教科书有其大小和重量的限制,一旦被印刷出来就不可改动,一本本小小的教科书不可能容纳进浩如烟海的人类经验,而且书本上的语句是“死”的,学习者不可能仅仅通过“读死书”就可以理解复杂的知识,它需要人类思维的能动参与。因此就需要更加博识的人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技能通过讲解把这些间接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师的权威最大限度的通过对知识的垄断体现出来。
现如今,教师的知识权威被信息技术打破。数字化教科书的载体是多样的,它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电子白板、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多种形式呈现,其移动性的特征也决定了人们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学习的诉求,知识便唾手可得。新时代的学习者有“数字原住民”之称,他们从小接触各种电子设备,使用起来比教师要得心应手的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形再也不是梦,学习者动动手指每天就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在教学的双边互动过程中,教师不能再把学生当作“无知者”,在某种情形下,学生甚至比教师的技能更加娴熟。教师对知识的控制减弱,这是对教师职业的巨大挑战,人们会提出质疑:如果学习者需要的知识能够轻而易举的通过移动设备接收到,而且形式更加多样化、讲解更加明晰化、知识更加系统化,那么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体现在哪里?如何凸显教师的存在价值?如果教师知识垄断者的身份不复存在,教师的权威又该通过哪种形式来捍卫?
三、教科书数字化带来师生关系的变化
在纸质教科书的条件下,教师是讲授者,学生是接收者,虽然我们一直提倡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但毕竟书本上的知识还是要靠教师的讲解,教师的知识权威一直都在,师生之间很难达到真正的平等,我们鼓励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人格。
数字化教科书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师生之间的知识差距缩小,学生需要的知R可以随时随地从移动电子设备上获取,有讲解有练习有知识拓展,学生不需要通过教师就可以接收到全面的知识,学生和媒体之间的互动增加,难免会导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变少。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人们过分的崇尚技术,带来教学过程中师生主体间关系的异化,学生每天面对最多的是毫无感情、冷冰冰的电子设备,接触的是虚拟的网络空间,教师变得可有可无,新型教科书的出现是否会造成“师生分离”的局面,这个问题让我们十分担忧。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虽然伴随着数字化教科书的出现,教师的知识权威被削弱,但不是让教师“靠边站”,此时教师更多的工作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引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筛选他们需要的知识,指导学生从个体学习者转向合作学习者,做学生学习的监控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再重要,“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建,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2]。”教学是人类的特有的社会活动,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有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人最需要的是人”,数字化教科书体现出来的技术理性不能代替师生之间的人文气息,多媒体只是一种技术手段,人仍旧是第一位的。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3],在师生交往中我们更应注意教师的言行和品德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四、数字化教科书要求教师学科素养现代化
数字化教科室的出现带给教师最显著的困难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电子白板、Ipad、手提电脑等电子设备和应用软件的操作让传统教师很是头疼,本来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搞得这么复杂,在一些已经引进数字化教科书的学校,教师们普遍反映,每节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他们并不擅长的技术问题,让教师感觉心力交瘁,这就给我们新型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这里所讲的信息素养不仅指技术层面的操作,还包括对信息的选择和整合,充分发挥在信息面前的能动性。在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教师的导航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在大量庞杂的信息中为学生提取他们需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此时教师提供信息量的多寡优劣,就成了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课程学习对教师的专业学科素养要求不减反增,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剧增,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学科背景和学科基础,发现问题的水平和难度也会提高,不再局限于书本中的困惑,这意味着教师在为学生解答疑惑的时候更具挑战性,教学压力更大,教师需要吸收比学生更加庞大的信息量,才会使学生信服,教师需要多学科的理论供养。教师不可能是全才通才,但一定要比学生先知多知,教师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知识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教师应摒弃僵化的思维模式和高高在上的知识拥有者的姿态,明白自己也是学习者,利用学生的教育反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五、教科书数字化带来教师的心理危机与情感适应
新媒体时代,习惯于纸质教科书的教师出于保守和回避心理,很难对数字化教科书产生认同感。他们认为数字化教科书远没有纸张来得踏实、有安全感,在书上勾勾画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海量的阅读导致学生接收知识的碎片化,数字化教科书的使用难以带来预期中的效果。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产生质疑,数字化教科书提供了完备系统的学习资源,以学生自身的学习为主,那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该做什么?”让教师感到很困惑。一些教师现在听到“云技术”就“晕”,这反映了他们的排斥心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在使用新媒体时的技术障碍,部分教师反映,数字化教科书的使用反而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给教师的工作带来负担。数字化教科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知识的接收量都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也不再以讲授为主,此时,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上所述的认同危机、角色危机、应用危机和评价危机共同导致了教师的心理危机。
“教师在适应和运用数字化教学的过程中,其困难大都是由知能以外的情感因素造成的,相关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情感[4]。”教师的情感维度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情感内化于人的心里,却影响着外显的行为方式,教师的情感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面对数字化教科书的来势汹汹,我们必须探究教师内心对于这一现象的感受。教师以自己从未经历过的、陌生的方式教学,他们会产生困惑、怀疑、焦虑、紧张、缺乏自信心的消极情感,原本的优师名师面对着这样的教科书竟不知该如何下手。
“虽然教师和学校是信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但他们也成为变革的牺牲品[5]。”数字化教科书既是对传统纸质教科书的一大变革,为我们赶超发达国家的教学水平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是对我国教育的一大挑战,教师一方面是我国成功转型数字化教学的关键所在,一方面也是问题所在,在数字化教科书普及之前,我们必须思考怎样实现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学智慧与数字化教科书的无缝连接,使数字化教科书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石鸥,石玉. 论教科书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4):92.
[2]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38.
[3]王慧霞.论数字化时代下教育技术泛化的教与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