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计算机技术科学与技术范文

计算机技术科学与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计算机技术科学与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计算机技术科学与技术

篇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 学科建设 实践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逐渐发展和普及,使得有关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而做好各学科的建设工作作为当前我国各大院校重要的教学活动,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科实践建设,逐步提升计算机专业应用技术科目的教学水平,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各大高校计算机教师和相关教育者必须重视的一大问题。因此,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就提升该学科教学水平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势在必行。

一、应用技术科目的重要性

相关人员在对应用技术这一学科展开相关研究时,需要先了解该项技术的教学对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只有了解到这一学科的重要性,才能够帮助相关教育工作者更好的完成该学科的实践建设工作。首先,计算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增强。例如,收银台、办公室等地区的工作都需要使用到计算机设备。其次,与计算机还没有出现的生活相比,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速度,还方便了人们相互间的通信。并且,学生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来上网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学习资料,从而不断的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质量。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可以帮助我国国防部门获取更多有关敌对国家和的信息,加强国防建设,保障国防安全。因此,强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的建设,提升计算机人才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

二、应用技术科学的实践建设措施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如果我国计算机教师本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那么就无法培养出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计算机人才。在展开应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才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并在教学期间利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向学生讲授计算机技术的具体应用措施,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因此,在推动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各大高校的计算机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充实自身,更新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和教育教学观念,强化自身建设[1]。此外,高校领导者还应该对本校计算机教师的能力有一个基本了解,以便能够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和优势,构建出一支拥有扎实教学经验和实践教学水平的计算机教师队伍,从而促进计算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才。

(二)充分挖掘学生的计算机潜力

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基础教育期间并没有受到较高的重视,导致很多本身计算机天赋较高的学生都被埋没在基础教育阶段,即使这些学生本身的计算机能力极强,且对应用技术有着较大的学习兴趣,但也会因为其他学科不及格的情况,无法被各高校计算机专业录取[2]。为了能够更好的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各大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在招收学生时,可以提高对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潜力的挖掘程度和重视度,一旦发现有潜力、英语技术较强、对计算机技术十分感兴趣的学生,要鼓励这些学生去接受专门的教育,并通过开设一些专门教学学科的方式,对这些类型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培养。

(三)完善和创新教学教材和措施

就当前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教学情况来看,其教学内容都比较简单,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都是在教授一些基础性的应用技术知识,其教材内容相对来讲也较为落后。正常情况下,只有高质量的教学教材,才能够在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的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当前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教材进行改革和创新,更新该专业的教学理念十分必要[3]。因此,在计算机技术逐步发展期间,相关高校的计算机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应用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技术教材存在的局限性,以此为基础改革和更新应用技术教学理念和方式,从而让毕业生可以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到日后的工作中去。

(四)完善实践教学设备

同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学科教学实践性和学生操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在推动计算机专业实践建设时,相关人员需要完善该学科基础设备建设,以便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学习之中[4]。如果仅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述教学的方式,无法让该专业学生了解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只有借助教学设备才能够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展开进一步的培训教育,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熟练的使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此外,计算机教育人员还应该完善实验室设备的建设制度,以便能够更好的满足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稳步发展的今天,有关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其能够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经济的发展要求,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因此,做好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一学科的建设实践,创新和完善有关应用技术实践教学的各项措施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于金霞,贾宗璞,汤永利.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

[2]雒恒.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实践与发展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

篇2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首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同时朝着普及性与发展性两方面发展。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代表了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计算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发展了巨大的改变,它已经渗透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现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综合化与专业化。虽然计算机已经广泛地普及在了世界范围,但是在普及的同时计算机也越来越专业,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综合。比如,很多家用电器开始具备了各种智能化的功能,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和人性化,家庭的网络运用也开始出现了无线网络以及新的网络分布系统,极大地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同时计算机各种专业化的特点让计算机的功能更加地完整和综合,从而更好地解决人们生活工作方面的特点。最后,当今计算机的发展具有突破性和深入性。计算机普及与专业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功能定位更加明确,促使计算机朝着具有挑战和突破的方面发展。现如今人们对计算机功能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新型的计算机不断诞生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计算机的发展也将一直朝着人们发展所需求的方向进行不断完善。

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特点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计算机发展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现代高科技的结合。现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第一,计算机向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商业等各方面开始渗透和普及,为了使得社会经济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计算机以及电子科技的普及与运用势在必行;第二,新型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的周期大大缩短了。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使用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而从第一台计算机至半导体晶体管的出现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再发展至集成电路只用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说计算机改革和进步的时间在不断地缩短。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计算机最初运用在军事以及国防方面,经过多年的普及与发展,虽然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发计算机,但还是难以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接轨,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并没有进行本质上的转变,因此,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的发展道路其实越来越窄,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应该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整体的把握:

2.1计算机会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从计算机的性能以及运行的速度,尤其是计算机主频的精密度方面,应该朝着更高的等级发展。英特尔公司已经拥有十亿以上的晶体管处理器,在一个计算机中同时使用上千个处理器,而目前很多国家最高级的计算机都使用计算机的并行处理。在这种处理器的基础上计算机走向了更加高级的发展阶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2.2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宽广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可以说无处不在。近几年计算机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网络化向各个领域渗透的现状,使得计算机在广度上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未来计算机就是家庭的必备电器,我们的学习和上班将会完全电子化,而计算机的价格未来也会非常的平民化,成为人们最日常、最普通的日用品。

2.3计算机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会更加的专业和深入,即计算机的发展更加的智能化

篇3

1计算机科学技术再现代教育中的优势分析

1.1可以摆脱时间限制

随着计算机应用日益普遍,现代教育中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限制,将影像资料储存起来,然后供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强大之处不仅是其具有极快的运算能力,而且还具有极高的信息处理能力,这一切保证了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系统中正常实施。

1.2可以摆脱空间限制

计算机技术可以有效延伸教育空间,能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通过网络技术获取各个高校教育信息的最新成果。信息成果通过网络进行资源分享,当然也可进行网络下载,然后供不同地区的人学习。网络课堂作为在线专业教师学习和交流平台,可突破空间上和时间上的限制,更能有效加快教育改革开放,促进全球信息共享以及相互交流。

1.3可促进教学交流和沟通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出比较好的沟通作用,其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规律。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保持沟通畅快,整个过程不需要承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教育在师生沟通方面显得更加生动、形象,计算机教育将传统教学内容转变为一种互动式、动态教学过程,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4教学自由性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教育中使得教育各个主体通过计算机网络自主且不受约束即可参与。计算机技术使得现代教育能充满到社会各个角落,能满足学生自己学习的需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能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取合适教学方式,而学生在则可通过计算机技术选取学习内容、授课教师、学习空间、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方式等。因此计算机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教学的自由性,为参与计算机学习的学生带来更多选择。

2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

2.1预习环节应用

计算机教学和传统模式教学进行对比,计算机科学技术能有效解决学生预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开课之前,教师可指出相应的学习重点,并在课前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然后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通过计算机来查询资料,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难点和重点,进而增强学生预习深度为课堂学习提供有效支持。

2.2课堂教学环节应用

课堂教学始终是当前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能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以及丰富性等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传统教学环节离不开黑板教学,而计算机则可以替代黑板省略去了繁琐的板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外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制作出精美的课件,课堂教学中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维护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

2.3远程教学应用

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现代计算机教育之中,可避免传统教育束缚,可以为所有人提供平等教学的机会。计算机教学允许学者能不限地点、不限时间、不限教学规模地域开展学习。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和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技术,教师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像正常教学一样认真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必须认真做好记录,针对重点知识需做笔记,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4多媒体课堂教学应用

多媒体教学课堂由多媒体音频、多媒体数据存储、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课堂教学在更加注重媒体与教育相结合,既要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多媒体课堂教学要求。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还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个性化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教学工作效率。

3结语

篇4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双重角度辅助应用

步入21世纪新时代以来,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发展和科技知识创新的水平,因此,国家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大力提倡以素质教育为主教育改革,为社会新发展全面提供新型人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育以生为本,面向现代化,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加关注学生自学意识的培养和终身学习观的形成。在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贯彻这一要求,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观。目前,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新型科技的发展,世界逐步成为“地球村”,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给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创造一个信息量更加丰富、知识体系更加新颖、眼界更加开阔的区域界线不复存在的平台,可以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科普知识传播、思想道德文化的现代化教育,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在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从双重角度辅助计算机教育教学,即从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角度以及教学手段和工具的双重角度发挥作用。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可以从教师的角度辅助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更加丰富的计算机教学内容,给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同时,计算机科学技术也可以从学生角度辅助学生的学习,以终端工具和使用工具的形式给学生的计算机作业操作提供平台,辅助学生完成并检查计算机作业,并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辅助其进行学生学习的评价和指导。例如,在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的时候,计算机可以提供数据库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绘图处理软件等多种学习实用软件,辅助学生进行相关学习的测验和检评操作,计算机教学质量便能得以保障和提升。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教学管理开发应用

(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教学管理应用。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效果是计算机教学预期效果的必要保证,这就依赖于教师在计算机教学程序上的管理工作,包括对学生计算机学习的统一管理、对学生计算机学习质量的统一测评管理以及对班级计算机教学的日常管理。通常情况下,这些教学管理工作由班主任完成,其管理的繁琐程度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共同交流的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教师教学管理创作性的发挥。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教学管理的繁琐程度,减轻班主任的教学管理工作量,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创造更多地时间和机会,交流效果更加理想,计算机教学质量也能得以提升。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教学远程开发应用。

就计算机教育的发展现状而言,利用网络通信技术等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计算机远程教育是其核心,也是计算机教育和网络通信技术整合的综合性体现,是计算机教学的远程开发应用。目前,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逐步引人关注;其中,作为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发展,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远程开发教育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相比于传统的计算机电视教学,利用科学技术开发的远程教学实时性更高,适时交流效果更为理想。在这种远程教学中,计算机可以将生成的图像和声音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进行多种信息转换工作,学生可以适时适地查询到自身想要查询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学习资料更加丰富便捷,学习进度更加灵活,计算机教学质量更加高效。

三、结束语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A-0090-01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也是一门难以用言语表达逻辑的学科。然而也正是因为它的抽象性、严谨性和难以表达的特性,使得数学内在的思想、奥秘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致。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技术横空出世,使得我们的数学教学突破了技术性的限制,它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组、定格,以及声响、动画介入,生动直观地呈现了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内在逻辑,从而使得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里,清晰地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更使得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数学的深处。

一、巧用计算机,让日常教学不再无趣

由于我们日常的数学教学常常受到时空等因素的限制,因而无法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学习与应用情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而计算机教学媒体却具有这方面的长处,可以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重组、定格,以及声响、动画介入”等手段,呈现学习氛围,虚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这种图文并茂的优势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所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形象感知优于抽象等心理,从而让日常教学变得不再无趣。

例如“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如果我们单纯地从概念的角度来讲解诸如“对称轴、对称”等问题,势必会使学生产生数学是枯燥乏味的错觉,所以我在新课导入之时,就利用计算机媒体将各种轴对称图形的建筑、日用品、植物等学生熟知的画面给呈现出来,并利用计算机先进性将这些图形绕对称轴进行旋转,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翻转性”和“神秘性”。当学生惊讶于轴对称图形的“翻转性”和“神秘性”时,我借机切入主题,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数学的神奇。

二、巧用计算机,让思维推导不再生涩

尽管小学教材的浅显易懂,但学生们是很难从教材的例子中感知“数学的东西”,也很难从语言的层面进入到思维的层面,更难进行深层的抽象分析与推理。此时我们就可利用计算机媒体来再现知识的产生、演变的过程,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知识、定律的形成与推演,让学生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圆的面积公式”的教学。如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将“圆的面积”转化为“其他图形的面积”?历史上曾作过多种探索,我们的前辈也进行过大量的尝试。如利用教具演示、让学生动手操作……但这些尝试都难以直白地呈现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因为这些方法都无法解决“极限”问题。此时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媒体的优越特点,将对圆的图形分割成若干个“微型三角形”。由于分割的份数达到极限,于是这个“微型三角形”的高近似于半径,“微型三角形”底的和就近似于圆的周长。这样圆面积公式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S=r×c÷2;而 C=2r×π故而得出S=πr^2这样的面积公式。由于计算机的运用,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曲变直”的认知过程,更为逻辑的推理提供了一个形象直观的参照。

三、巧用计算机,让数学思想不再神秘

数学思想到底是何物?如何有效传承给学生?这成了我们数学教学所必须面对的事情。有了计算机的帮助,这些问题将不再神秘。

例如“估算”的教学。估算是小学数学新增的内容,它意在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变化趋势的捕捉和判断,在捕捉和判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建构数量变化的雏型,形成初步的“变化”思想。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将习题中“水温变化的走势与时间变化的情况”在电脑屏幕上的呈现出来,让学生在静等时间的过程里,直观地感受水温的慢慢上升。由于有了一个动态直观的表象,学生便能直观且熟练地得出“水的温度与加热的时间有关”,从而推算出“多加热一分钟,水温就会上升多少”这个变化。这样,“变化”的思想在计算机呈现的世界里便显得直观明了了。

篇6

当前由于很多高校的发展不均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条件也不同,特别是计算机的硬件设施不能够满足当前学生的教学需要。如果计算机教学的硬件设施配备不上,学生就不能在很好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学生的操作技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训练。此外,学校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开展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更好的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我们学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如下:(1)体系构建的目标:培养高级的专业应用型人才(2)体系构建的规范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与人才的培养计划相一致,并且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规范,使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3)体系构建的整体化: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按各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使体系内的各个环节协调统一,贯穿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全过程,并分层次逐步深化提高。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构建原则,我们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1)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是通过对学生的某项专门能力或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训练,使学生在该领域的工作能力、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将整个学科知识贯穿起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通过模拟生产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教学实习:实习是每个高校学生在学习一门学科时所必须的,因为通过实习可以对所学知识如何在生产生活中进行应用有充分的了解。具体可以学院内部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学院联系单位学生进行实习,或是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进行实习,并撰写实习报告,教师通过学生的实习报告对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鉴定。(3)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及毕业设计等,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的科研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社团、勤工俭学、学术讲座、社会服务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并提高自己的对综合素质。(5)创新创业:我们学院在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主要通过采取开放实验、科研科技活动及创业大赛等活动对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得到了较大提高。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教学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构较为科学的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应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建立较为科学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厚基础”就是使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牢固、能力突出、个性鲜明;“宽口径”就是加强通识教育,使学生有很强的多行业适应能力和宽广的就业前景;“重实践”就是使毕业生通过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具备在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工程等多个领域和岗位就业的专业实践能力;“求创新”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坚持整体优化、学科融合、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原则[1],充分体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培养过程。突破思维定势,改革传统的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特色,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特色教材建设,提升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为目标,构建较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优化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计算机学科教学内容缺乏前沿性、教学模式和手段缺乏多样性、教学资源缺乏实用性等问题,按照计算机专业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合理配置,资源共享”为标杆,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的授课、实践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优化,融合各课程的内容,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2],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理解课程间的连续性。

(一)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

对各核心课程的安排顺序、授课内容、授课重点、授课计划等按照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大纲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整合,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弃旧扬新,使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和行业需求相适应。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遵循以“教为主导,学为主题”的授课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中,采用综合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设计[3],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将课堂讲授与参与式、提问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相糅合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

利用Web教学服务平台、FTP服务平台、实验教学网、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实现核心课程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在线指导。在这些平台上提供了各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从“授前、授中、授后”三个环节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另外,为了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可邀请国内知名院校的教授、博士开展新技术论坛,介绍国内外学科前沿及最新技术,这能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认真学习知识的兴趣。

三、夯实师资培养,通过“科研引领教学”创建高水平教学团队

要注重师资队伍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研水平。

(一)组建核心教学团队,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

根据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形成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在职称、学历、年龄、教学经历、科研能力等方面自然形成梯队形式,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团队业务素质

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讨,鼓励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访学,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加强校企合作,选派中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实践经验技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以满足本科生“双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营造“以科研促教学”的学术氛围

积极引导教师树立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水平教学的发展观念,组织教师参与新教材编写;教师紧跟科技前沿的发展动态,将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4],促使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学科前沿性,增强教学的深度和拓展教学的广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将自己的科研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并吸纳优秀学生进实验室,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团队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做到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开展一系列教研、评优、评奖活动,增强了优秀“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壮大优秀青年教师队伍。同时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提升中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以满足对“双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团队梯队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基于课程体系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四、强化实践教学,推进“过程式多元化”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5],采取“过程式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法,建立“课程实验、实验课程、校外短期见习、校内单项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习”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科研训练、创新实践、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等课外实践,让实践训练贯穿整个培养过程。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

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仅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这是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将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互为补充,才能使学生尽快掌握课程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坚持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协调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除了课程实验外,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行实践教学单独设课,开辟新实践领域,扩大综合型实验的比例,与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相配套,通过预习报告、讲解演示、上机实验、分析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的方式,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重视实习和实训环节,实行校外短期见习、校内单项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习的多元式实习实训教学,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第三,将科研训练、创新实践、学科竞赛贯穿到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之中,着重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第四,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增强学生的业务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实际生产生活领域的工作做充分的训练与准备。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融合重构

对于课程实验和实验课程,实验内容由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和研究型等四个各具特色的模块组成。各模块侧重点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接受和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基础型实验重在加强对本课程内的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设计型实验强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综合型实验充分考虑课程间的可融性,渗透多个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突出以项目训练为主的教学实践;研究型实验是培养部分学生以科研项目为支撑的实践能力。

(三)实训实习环节的双轨交叉

把实训实习工作进行分解,分成校外短期见习、校内单项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习等几个环节,在校内和校外进行双轨交叉。通过校外短期见习开阔学生视野,在见习中理解专业理论和技术,增强实践动手意识。通过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专家进入学校,利用学校开设的大实践课程时间,集中对学生进行校内单项实训,增强学生应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通过校外综合实训和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和应用部门,在校外实训和实习导师的指导带领下,完成完整的项目设计和应用部署,增强学生完成综合项目和应用的能力。

(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课内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推行学科竞赛制度化,创新训练常规化,支持学生参加机器人、智能车、电子设计、创新创业等各类学科竞赛,鼓励学生主持或参与学校、省厅、教育部和企业创新创业类等科研课题,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6],注重对学生过程式的培养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过程式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法,通过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和研究型模块化实验内容重构课程实验和实验课程,通过校外短期见习、校内单项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习,施行校内校外双轨交叉式实习实训教学,建立“课程实验、实验课程、校外短期见习、校内单项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习”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能解决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脱节的矛盾,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以“项目+竞赛”驱动的创新训练模式,形成“实战”性的项目开发,形成“以赛促学”和“学以致用”的学习氛围,通过本科生进实验室及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等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五、结语

课题组通过改革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夯实教学团队、强化实践环节,探索创新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并在实践中检验各项举措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获得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参考文献]

[1]王杨,许勇,赵传信,等.高师院校非师范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J].计算机教育,2010(8):4-10.

[2]陈付龙,齐学梅,罗永龙,等.创新能力驱动的层次化计算机硬件课程群构建与实施[J].大学教育,2013(4):40-42.

[3]孙丽萍,程婧,罗永龙.翻转课堂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24):71-74,77.

[4]沙超,黄海平,孙力娟.以创新型科研项目提升本科生综合技能[J].计算机教育,2011(23):34-37.

[5]陈付龙,齐学梅,罗永龙.四维一体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3(3):50-53.

[6]郭继强,陈晓艺,李长吾.以科研促进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6-78.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

在计算领域中认识指的是抽象过程(感性认识)和理论过程(理性认识),实践指的是学科中的设计过程。抽象、理论和设计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三个过程,这三个过程是科学技术方法论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学科的基本内容包含在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或形态)之中,不仅如此,也正是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一、计算学科中的抽象、理论和设计及其内在联系

方法论在层次上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具体科学技术方法论之分,它们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在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中,抽象、理论和设计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以下我们以一般科学技术方法论为指导,阐述计算学科中的抽象、理论和设计内容。

(一)学科的抽象形态

在科学技术方法论中, 科学抽象是指在思维中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科学抽象的成果有:科学概念、科学符号、思想模型等内容。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报告认为:理论、抽象和设计是我们从事本领域工作的三种主要形态(Paradigm),或称文化方式,它提供了我们定义学科的条件。第一个学科形态是抽象(按方法论研究的习惯,我们将报告中理论和抽象原来的次序对调),抽象源于实验科学。按客观现象的研究^程,抽象形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的内容:形成假设;建造模型并做出预测;设计实验并收集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

(二)学科的理论形态

科学认识由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就形成了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体系。

在计算学科中, 第二种学科形态是理论,理论源于数学。按统一的合理的理论发展过程,理论形态包含以下四个步骤的内容:表述研究对象的特征(定义和公理);假设对象之间的基本性质和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定理);确定这些关系是否为真(证明);结论和解释。

(三)学科的设计形态

在计算学科中, 第三个形态是设计,设计源于工程。按为解决某个问题而实现系统或装置的过程来看,设计形态包含以下四个步骤的内容:需求分析;建立规格说明;设计并实现该系统;对系统进行测试与分析。

设计、抽象和理论三个形态针对具体的研究领域均起作用,在具体研究中,就是要在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其抽象工具进行各种设计工作,最终的成果将是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及其相关资料(如,需求说明、规格说明和设计与实现方法说明等)。

设计形态(技术方法)和抽象、理论二个形态(科学方法)具有许多共同的方面。这是因为,设计作为变革、控制和利用自然界的手段,必须以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为前提(可以是科学形态的认识,也可以是经验形态的认识);设计要达到变革、控制和利用自然界的目的,必须创造出相应的人工系统和人工条件,还必须认识自然规律在这些人工系统中和人工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科学认识方法(抽象、理论二个形态),对具有设计形态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是有作用的。但是设计形态毕竟还有其不同于抽象形态和理论形态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设计形态有更强的实践性;其次,设计形态具有更强的社会性;第三,设计形态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二、三个学科形态的内在联系

理论是数学的根本:应用数学家们认为,科学的进展都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抽象(建模)是自然科学的根本:科学家们认为,科学的进展过程主要是通过形成假说,然后系统地按照建模过程对假说进行验证和确认取得的。类似地,设计是工程的根本:工程师们认为,工程的进展主要是通过提出问题,并系统地按照设计过程,用建立模型而加以解决的。许多有关数学、科学和工程相对优劣的争论都隐含的基于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中某一个更为更根本的假设。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报告认为,更详细的研究揭示出:在计算学科中,“三个过程”是错综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的,以至于把任何一个作为根本都是不合理的。

当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三个过程”谁更为根本的时候,学科方法论中的关键问题―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的相互作用被忽视了。不仅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还转移了我们的视线,削弱了我们对报告本质的理解,以致“CC2001”任务组不得不承认,与报告密切相关的“CC1991”计划的执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报告的实质是学科方法论的思想,其关键问题是―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的相互作用的问题,正是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第一,美国大学公共基础课所占比重小于中国大学。如果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三段式教学过程分类,中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学分和国际上总体相差不大。但是在公共基础课方面兰州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明显高于美国的三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公共基础课(占总学时的71%)之多是普渡大学(20%)的三倍有余,是UIUC(24%)大学的近三倍,同时是麻省理工大学(43%)的近两倍。兰州大学(37%)也是接近普顿大学(20%)与UIUC大学(24%)的两倍。在我国,第一、第二学年主要是学习公共基础课,这体现了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另一方面,在总学分有限的情况下,这会导致专业核心课程的弱化。由于基础课大多数属于必修课,必修课所占比重过高,课程的多样性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学生的自主选择性,进而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塑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三所大学公共基础课比例相对较小,有利于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不仅扎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二,选修课课门类多,任选课学分比例大。虽然两国在选修课学分比例方面不相上下,但是美国三所大学的选修课课程门类多,任选课比例大,每个学生选课的模式多种多样,同一专业的学生注重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培养。美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采取主辅修制,学生除了主修学校规定的必修课以外,课程的设置通常包含与本专业无关的其它学科领域的课程内容,这样就能加强计算机科学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横向合作,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些新的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新的专业和与此协调的课程。我国课程设置中任选课门类偏少,学分分值相对较高,学分和课程内容衔接较弱,学生自主选课的空间相对窄小。有一些选修课也是集体课程,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知识面的扩宽有一定的限制。随着近几年教学改革的发展,虽然选修课的数量和范围都有所增加,但仍然都局限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范围内,难以有所突破。

2.启示及建议

篇10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217-02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满足社会需要,使得培养出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高校计算机教育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科学技术,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这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相关经验,形成良好的计算机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计算机人才。

1 高校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的意义

1.1 打破时空的限制

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有丰富的储存空间,中央处理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复杂信息,高校教育能够将复杂的教育教学资源储存起来。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使学生有好的平台查找信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效果的提升。利用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将优秀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信息平台中,学生、教师等可以快速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供学生欣赏、学习。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及时沟通,相比于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1],教师和学生不会再被限制在课堂中学习,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建立高效网络图书馆,学生可以登录网络图书馆,使学生更加便利的阅读、获取知识,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还能够实现跨国交流,使得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

1.2 便利师生的交流互动

传统计算机教学,教师和学生只能在课堂中学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教学的40多分钟时间,教师需要完成教学任务,留下的师生互动时间并不多,沟通的效果也不理想。教师与学生课下的互动也不多,不利于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扩大师生的交流范围,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建立沟通渠道,不仅能够进行文字交流,还能够通过网络视频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2],能够避免双方交流的时空限制,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次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强化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使学生与教师能够彼此更加了解,进一步优化计算机教学效果。

1.3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性

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中的自由性。传统计算机教学中,学生是通过教师讲解或书本等形式学习计算机知识,学生不能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传统的教师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使学生更加自主、自由,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相应的学习内容,不会受到教材的限制,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扩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真正吸收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优化教学效果。

2 高校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2.1 将计算机作为工具开展教学

高校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可以作为辅的工具进行教学,应用计算机能够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采用科学的教学管理方式,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使得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计算机可以作为辅的工具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快速的完成学习任务,顺利实现高校计算机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果。计算机中有很多软件,如文字、图片、视频处理软件等,还有些比较专业的视频制作、声音处理软件等[3]。学生查找资料、在线学习等都需要有专门的软件作为依据。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辅助作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使用计算机工具对教学活动效果进行检验,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作用,使教学活动检验中体现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计算机教学中将计算机考级制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

2.2 应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技术

如今高校计算机网络不断形成优化,校园网络知识库也日渐完善,高校计算机教学与管理更加便捷。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计算机知识内容能够更好地呈现给学生,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以及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更好地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优化计算机教学效果。应用计算机网络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通过计算机交互技术进行教学,优化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2.3 应用远程通信、网络技术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使用远程通信网络技术能够更好地优化教学效果,使得W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计算机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将远程通信、网络技术等作为基础和前提,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交互以及分布性特点,实现计算机的远程教育,进一步丰富服务方式。使用远程通信以及网络技术进行计算机教学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各国学者也在积极研究探索远程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以往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交互性是极为必要的,也就是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在计算机教学中观看图片、视频等[4],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文字以及语音传输等功能的作用开展教学,使计算机教学活动更加生动、趣味,使得教学效果得以优化。计算机教学能够更加灵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自由,教师将制作好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使计算机教学更加人性化。

3 结语

总而言之,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将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提供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积极性,顺利教育改革需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计算机教育课程也逐渐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成长为综合性的人才,能够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高芳健.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0):210-212.

[2] 孙业飞.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8):186.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教育;教学理念;实践教学

引 言

计算机最初应用在军事领域,后来,由于其应用的潜能被挖掘,应用的优势凸现出来,因此,计算机开始走进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多个领域中。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计算机的教学应用,可以将课堂上无法实现的科学实验像学生展示出来,也可以讲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具体的反映出来,无论是针对文科的课件展示,还是针对理科的实验测定,都一定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成为当今课堂的主要授课手段之一。

1、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领域广,基本上可以用于课堂的教学活动管理,比如进行多媒体的课堂监控;同时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比如说电子作业的提交,便于教师的批阅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升教学的整体进度;最后利用计算机检验某些教学思想及教学活动,使其成为一个教学的工具软件对于计算机教育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2、计算机科学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核心。对于学生的教学活动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离不开班主任老师和学校领导的大力管理。针对学生的管理比较复杂,既有课堂的纪律管理,又有课下的素质管理,还包括对学生的班级活动细则的管理等等。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教师进行抽查和跟踪,不仅对学生产生了厌烦心理,而且也影响了老师的日常授课。自从计算机技术引进之后,就有力的缓解了这一不足。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于学校学生活动的全程监控,教师可以根据在线观测或者是调取录像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同时计算机考试测验软件能够提高教师品卷的客观性,真正的做到公平公正的教学和检测。网上阅卷和评分系统,能够提高教师的批阅效率,也能够避免教师的舞弊行为,这种评卷手段对于大型联考和中、高考来说利用价值很大。

2.1 多媒体教学工作中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多媒体的交互式应用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校园网络的形成,网上知识库的极大丰富,以及各种计算机教学课件的出现都为提高教学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应该在实践的多媒体教学中总结经验和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计算机应用的形式。

2.2 远程通信、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远程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开始发挥巨大的教学作用。这种技术就是将现代通信的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还有多媒体技术等为基础,再结合计算机的交互性和网络的分布性,让远程的教育信息服务做得更为广泛。事实上,这种做法已经引起了世界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且也已经充分在教育过程中加以体现。国内外的远程教学模式的利用范围逐渐的在扩大,技术也日臻成熟,我们补课否认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但是远程教育模式的提出,将直接转换所有的交流为简洁的语言沟通。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是可以利用一切对于教学有力的因素,进行仿真的模拟训练,例如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的声音和影视等图片,置身于作者或者是文章的年代背景中去,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相对的提高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目前的远程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与其自身的优势密切相关,因为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吸收效果,灵活的把握教学的进度,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3、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育工作中应用的展望

要想提高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应用范围,加强其广度和深度,那么就要积极的进行创新。现在的进算计技术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知识体现在以上叙述的三个简单的领域,尚有大片的利用空白,等待相关人员的开发,实践已经证明:计算机技术必将推动教学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1 提高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环境的控制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特定的内容领域进行探索与检验,并且不断建立推测性的理论,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很多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思维勇和采用计算机来加强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搜集相关的学习材料和学习信息,然后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当中去,这是对学生的一个能力的培养,能够在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3.2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超媒体教学模式所谓超媒体,就是让学生在交互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计算机技术作为技术支持,并且加强了参与的能力,而且在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应用中,利用这种能力可以有助于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学习环境。可以通过教师的方向性的引导,充分实现新型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改变传统的被动的知识灌输,为主动地知识的参与和渴望获得。

计算机的在教学的应用还不够完善,仍旧存在发展和钻研的领域,只有充分的调动计算机的应用性能,使其真正的融入到教学的环境当中去,才能提高整体的素质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而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能够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完善以及与课堂教育的完美结合。因此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致力于计算机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的研发。

参考文献

[1]张书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济南),2003,(11).

[2]常初芳.国际科技教育进展.科学出版社,2002.

篇12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设计;实现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常生活中有了更多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运用。目前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但还要注意其设计和实现,而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设计实现的基础就是进行网站规划。因此,要明确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建设目的,进行网站的总体设计规划。

1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规划

1.1建设目的

在进行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规划时,要先明确网站的建设目的,如果设计的网站专业性比较强,设计人员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经验,通过沟通了解网站的建设目的。网站设计中要把握其运行的应用程序和现有系统的连接等,进行网站目标市场的准确定位,这是设计每个网站都要考虑的问题。同时网站建设还要考虑客户的美术需求,结合网站的总体形象、特点、意义等进行,确定网站最终的形式、外观和内容等[1]。在确定了网站的建设目的后要确定其客户群体,并根据确定的客户群体、需求和兴趣,设计网站内容,留住目标客户。同时要继续细化其目标,对网站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确定,再进行其核心内容、信息、服务、应用程序等的整体设计。通过网站内容大纲的审核批准,形成网站设计的报告。

1.2网站整体规划

要建一个网站先要设置其空间和域名,让网站有放置的空间,保证其存在的意义。在选择域名慎重,尽量选择通用的域名,类似.com等,这样更容易被别人记忆,而且域名要和其内容有联系,突出网站的主题。在网站建设好后要有其自身的放置空间,这个空间是虚拟的。其次就要进行网站的规划设计,要先确定具体的建设网站,结合其建设目的,准备网站建设需要的素材,比如图片、资料等。最后就可以着手进行网站建设,在正式建设时要建设其前台和后台,前台主要是进行客户接待,因此,其页面必须要保持整洁性,简明扼要,来访客户一点进网站就明白网站的主要内容,而且页面设置要有趣味性,更好地吸引客户。后台的建设需要编写程序,根据客户的需求编写其感兴趣的程序。随着前台和后台的建设完成,一个网站雏形就基本形成了,再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后期宣传,网站就可以直接推入市场,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2]。

1.3个性化服务

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设计中,资料收集是工作开展的基础,通过资料收集网站系统才可以完成顾客访问行为的分析,提高有针对性的服务。随着收集资料的增加,网站设计才更加科学,资料价值也更高,顾客关系的收益也容易得到优化,使得提供的服务呈现渐进和个性化的发展。渐进的个性化服务主要是对外在数据和内在资料的一种收集,其中外在数据是进行顾客信息的获取,主要途径就是通过调查、注册等资料进行,而内在资料中获取的数据来自后端收集,方便进行客户类型、浏览途径等内容的收集[3]。在收集资料时,要先明确具体目标,再确定服务的策略,最后确定运用的计算机科学技术。

2网站设计原则

在进行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设计时,要先明确其建设目标和用户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介绍,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计划。而且网页的设计要有明确的方案主题,保证其设计方案的创意性,进行网站整体风格和特色的定位。在设计网站版式时,要注重网页的编排布局,处理好不同页面间的关系,提高其视觉表现效果,保证网页设计形式和内容的统一[4]。在进行网站设计时要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表现网页内容时结合客户端的传输速度进行设计,使得其结构清晰,便于进行使用。在网站设计时,要注意其反馈和订购程序,保证其方便快捷,让客户可以快速地获取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要进行网站的测试和改进,及时发现网站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加快其内容更新和沟通,可以根据用户的用意进行分类和归纳,并注重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

3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的实现

3.1选择服务器

计算机通常都有Web的服务器程序设置,将其和浏览器连接起来进行文件请求,服务器就会自动进行文件处理和发送,并标明文件的查看类型。Web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存储信息,并直接对脚本和程序进行运行,表单和搜索引擎中都有这一服务器的使用。在很多类型的计算机中都有Web服务器的运用,比如PC、UNIX网络等,高速线路可以实现其与因特网的连接[5]。网络站点有两种服务方式:自己建立网站和外购整体网络服务,虚拟主机和服务器托管这两种服务都属于外购整体网络提供的服务,在投资时要考虑其资金问题。

3.2建设准备

(1)申请IP地址和域名。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的IP地址申请需要分级进行,而分配IP地址编号的机构是IANA,要结合IANA的需求进行IP地址的分配,其中地区级的IR负责的是一个地区的登记注册服务。目前的地区级IP有ARIN,RIPE和APNIC3种,其中亚太地区的IP地址管理是APNIC,中国用户属于这一管理方式,在IP地址获取时有3种途径:(1)通过向APNIC申请成为会员,通过缴纳年费获取IP地址;(2)根据APNIC会员的ISP提供的网络接入服务获取;(3)加入IP地址分配联盟,向APNIC申请IP地址[6]。在互联网上提供的所有服务都有自己的域名,它是单位在因特网上的一种标识,是IP地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进入互联网的标志,可以有效地保护单位的形象和无形资产。其中域名包括国际域名、国内域名、中文域名、网络实名、通用网址等内容。(2)网络建设。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有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等内容,其中服务器的选型在网站的信息容量、服务类别、点击量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选择的服务器和工作站平台都是为了提高其性能,因此必须逐个进行建立。网络建设性能的部件系统有很多,比如CPU、主板、RAM存储器、硬盘驱动器、视频监视器、I/0部件等。(3)服务种类和软件选择。计算机提供的服务有很多种类,包括Web服务、E—mai1服务、Newsgroup、FTP等等,在选择时要结合不同服务的信息流量、处理能力、通信带宽容量等进行考虑。UNIX和WindowsNT有都具备Web平台所有的优点,而且UNIX平台还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其可伸缩性、可扩展性都比较好,可以提供Web服务,也拥有成熟的第三方技术,但应用费用高,必须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控。相比较而言WindowsNT平台更适合进行网站设计,而且NT的操作系统非常稳定。Web服务器不同其功能就存在差别,在选择时要注意其建立和管理,了解需要的安全程序。在进行动态内容和响应用户的输入时,用户和服务器间的交互需要依靠CGI脚本进行,而CGI脚本要具备CGI环境变量能力,支持服务器的嵌入部件,在HTML文件中进行特殊命令。在进行Web服务器选择时,要考虑服务器的日志文件归档能力,根据CERN/NCSA公共日志式生成日志文件。同时要进行服务器配置,网站访问不能直接通过域名和IP地址进行,如果用户使用自己的ID和地址进行访问,就要进行数据访问配置。根据不同客户端的IP地址提供具有差别的根目录,保证嵌入部件可以运用在服务器中,在运行中CGI脚本要和CGI环境变量结合起来,连接内在数据库以此来进行目录浏览和远程服务管理[7]。(4)信息采集整理。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的实现必须要进行信息采集和整理,在开始规划时要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发展方向、重点服务项目等,根据其目的进行建设。现在很多网站缺乏特色,这与其前期工作准备有很大关系,没有在网站方向、信息收集、整理等工作中贯彻网站的建设目的。而且在开发过程中,信息管理不到位,具体落实起来困难比较大,在信息类型和来源确定时就存在困难,信息收集、转换和更新问题也要及时解决,信息生成的目录结构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灵活性,实现文本间的超文本链接,保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5)后台支持。现在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建设大多都没有重视数据库的作用,在数据库中页面的设计通常都是运用静态文件的方式展现。如果依然得不到数据库的有力支持,网站的信息更新就不够准确及时。只有将后台数据库运用进来,分离网站页面的布局设计和内容形式,加快网站中信息的维护和更新。现在很多数据库公司都有内核支持接口,提供网络连接的不同解决方案,其特点和适用条件也各有不同,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应用环境确定实际运用的方案。

4结语

从计算机科学的产生到现在的发展,其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并对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着重要影响和改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加快了信息共享,为我们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服务。因此,要推动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的设计和实现,就要进行网站的规划和总体建设,了解其建设的目的,通过运用科学技术推动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飞.高校校园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实现的研究[J].电子制作,2013,(7x):141.

[2]彭胜伟.高校校园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实现[J].无线互联科技,2012,(11):96.

[3]倪澎涛.试析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261-262.

[4]丁帅.浅析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2016,(12):241.

[5]许辉.分析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站的设计与主要方法.大科技,2015,(21):154-157.

[6]谢建国,崔忠伟,杨国莎,等.基于Web的播客网(在线视频学习)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0):20.

篇13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直到现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整个发展历程已经有六十多年,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满足各行业的发展需求,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发展现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普遍性与迅速深入发展

在各种高新技术推广和更新的情况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同样,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科技生产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促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多个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变得越来越普遍,并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迅速向着更深层次发展,给人们的生活、科技生产等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1.2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

在计算机越来越普遍使用的过程中,计算机科学变得越来越综合化和专业化,与各行业的发展趋势有着紧密联系。例如:家用电器的智能化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加方便和实用,从而满足更多家庭、人群的需求。同时,人们对专业化、综合化方面提出的要求,大大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综合化、专业化发展,是人们提出各种要求的必然趋势。

1.3不断突破和更广发展

由于各个领域的技术要求变得越来越专业,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提供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固定,从而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断突破,最终向着更广的范围发展。例如:电子管、晶体管和半导体管的相继运用,给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不仅推动计算机科学不断突破,更为计算机技术创新提供更光阔的资源,从而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大环境下,各行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给予了高度重视,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更快发展。总的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不断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可以通过独特的设计结构、平行技术等,实现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各种数据、指令的合理性分析,从而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智能化发展。由于计算机有很多个处理器,可以同时处理一个问题,因此,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非常快速,在处理难度较高的问题上有着一定优势。所以,智能化的高级计算机在设置有高科技元件的基础上,可以用于处理复杂性较强的任务,特别是一些难度很高的作业中,需要利用智能化计算机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节约任务完成的时间,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根据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可知,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研究人员根据人脑的情况进行智能化计算机的设计,可以使其更加人性化,从而促进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2.2高性能方向发展

目前,较多计算机都是通过采用合适的芯片来完成相关操作的,因此,对芯片技术有着极大依赖性,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动力。随着高科技人才的不断增多、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发工作变得更加有效,对于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向着高性能方向发展有着极大作用。例如:纳米技术、量子技术等的与芯片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计算机内部结构、硬件更加完善,从而提升计算机开发的整体水平。根据量子计算机的运行情况来看,通过充分利用最新型的量子物理力学原理,计算机内部的各种数据的计算与储存可以实现物理设置,从而在利用激光脉冲物理特征的基础上,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率和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与此同时,由于光的速度非常快,目前还没有任何物质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因此,光子计算是通过利用光子来进行各种数据的计算与储存的,不但可以取代传统互联网的运行程序,还能大大提高各种数据的精确性,最终降低复杂信息的处理难度,对于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有着极大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践过程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优秀人才的不懈努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人们对高新技术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上述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需要与各领域的发展相适应,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鹤.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J].科技风,2015,07:210-211.

[2]马维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5:218.

篇14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 问题 途径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状

(一)计算机学科的特点

信息与网络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计算机专业在这种趋势下也显现出宽泛化、大众化的特征。计算机相关专业规模大,在教育部设置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多个分支中一部分,也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随着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发展,市场上对实用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趋扩大,而作为核心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成为培养社会人才的热门选择。

(二)实践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定位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能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针对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来说,科学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三大需求点,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程序设计、算法设计、软件设计、微机实习等相关的10项实践课程,以最终达成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够重视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计算机学科的主要学习还是以理论为主,实践课程的设置在课程中占很小的一部分,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操作应用能力上的欠缺。比如,学生在学完程序课程后还不会编程,这其中包括教师对实践课程设置的不重视,也包括学生对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不重视。

(二)实验室利用率不高

学校的实验室是为进行实践教学而建的,但是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往往只是用于少数的几节实验课程。良好的计算机专业学习氛围应是课上与课外全面重视实践操作,以巩固所学的理论,学校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的重要体现是课外的未开放利用。

(三)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现在的大多数学校为了应对社会需求扩大了计算机的专业设置范围,也增加了招生数额,但是在教学上仍然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这与当前的社会需求是不匹配的,学生即使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基础也很难被用人单位录用。

三、实践课程建设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一)实践教学理念建设

首先应从思想高度上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最终围绕这一中心点,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创新。其次意识到实践教学的理念核心是创新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强化设计与探究课程实验,并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环境,摆脱传统的教条化教学模式。最后学生本身也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创新意识,在实践课程中勇于探讨,不断开拓思维,成为计算机实用型人才。

(二)实践课程的设计与运用

1.实践课程设置

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时间,科学设计实践课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的开展可以选择在学校的实验室由教师指导完成,邀请专家来校交流或者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习。

2.课程实验

大多数的实践课程主要还是在学校的实验室完成,因此,教师应提前做好课程的设计,学生也应提前预习,通过互动与解答,优质地完成实践教学,这其中,专业课教师起着指导员的作用,所以实践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优化实践课程内容

老旧、重复的实验应尽量减少,根据最新的科技发展方向增设新的实验内容,实现创新与科研的结合;同时可以有条件地设置兴趣课堂,由学生自主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践项目。

4.校企合作,学生实习项目

学生的大学最后一年是实习时间,学校应及时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学生的需求,个性化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在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时,为学生争取合理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后期实习中能真正参与项目,最终有所收获。

四、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满足了社会的革新需求,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寻找和设计出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也是高校在教育创新上必然要走的一段路,只有大胆实践,才能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革新。

【参考文献】

[1]袁志永.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软件,2014(1).

[2]黄勇,刘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