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采血方式;动脉;静脉;末梢采血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82-01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查项目,包括对患者血小板、白细胞、m红蛋白和红细胞等的检验,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患者疾病的诊断。采血方法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我国传统的医学观点认为动脉采血方式取得的数据更有依据性,但是经过数次可靠的临床试验,静脉采血方式和末梢采血方式在检测值上更具优越性,为了更深的了解这项发现,进行以下的实验。
一、资料与方法
(一)材料收集
在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检验学院采集4名健康男学生的血液标本,年龄主要分布在20岁到25岁之间。为了研究他们血液分析的各项指数等情况,将这4名健康体检者分别接受在静脉采血,动脉采血和末梢采血三种不同部位的采血方法,对采集血液做特殊处理,收集相关数据,研究数据。
(二)采集方法
1动脉收集血液。必须保证体检者在空腹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在采集时医生要在动脉活动最强烈地段用压脉带压紧,在下部血液流动平缓的部位,抽取血液样本。从而来减少体检者的疼痛感。
2静脉抽取血液。静脉抽取时,对病人的肢体没什么要求,只要求绕过过桡动脉部位就可以采集了。
3末梢血采集。要找到支气管中位与血管末梢之间二分之一位置,抽取定量血液,即刻放入血液器皿内并封装好。
(三)数据处理
4名患者血液收集完成后,将这二组血液样品进行WBC、RBC、HB、PLT、MCH、MCHC及MCV分析。将得到的数据详细收集,以此来作为结论的依据。
二、实验结果
结果如表一、二、三所示,通过对以上二组数据的观察来看,动脉在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指数等明显弱于另外两组,这是由于动脉细胞埋藏较深,这些指数就会相对较低,但是却在平均红白细胞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平均体积上又略高于静脉组和末梢组,因为动脉血管出血量大,浓度高。
三、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查中的基础项目,检验结果对于诊断患者临床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对上述试验数据分析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静脉组和末梢组的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而与动脉组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采血方式的改变也会相应的影响血液内部各项的检测值,因而在临床上应该谨慎选择采血方式。动脉采血时必须要用绷带绷紧血管最强劲部位,才能避免在临床出现不必要的伤害,这样导致了采血难的问题。静脉采血是临床血常规检验的金标准,其受外界影响较小,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不需辅助工作就能直接一次采取血液样本,而且也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出现血液变异,采集后的血液保质期长。选择最优的采血方法,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由此可以得到,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检验结果更趋于真实,因而应该多采用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腾完芬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1):117.
[2]龚见习.两种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的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1):258-259.
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该病常导致患者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中吞咽功能障碍是其常见后遗症[1]。良好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寻求更有效的护理方法一直是护理人员的目的。现为研究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作用,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研究结果具有显著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整理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4岁-79岁,平均年龄(71.45±0.37)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对照组20例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1)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2)年龄大于80岁者;(3)不同意、不配合实验者。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发生脑卒中并留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存在消极、恐惧以及焦虑心理,使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影响预后。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并教会患者以及家属训练方法,使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良好的吞咽功能训练。并对患者饮食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减少不利于患者吞咽食物的摄入。除此之外,还应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口腔护理与安全设置。防止患者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恶性结果的发生。
1.3.2观察组护理方法:本组患者除接受上述常规临床护理外,还接受中医中药的护理治疗。每日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针灸部位为翳风穴、凤池穴以及廉泉穴。除此之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予以相应的中药治疗。如: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予以镇肝熄风汤治疗。对于肝肾阴亏型患者,予以地黄饮子治疗。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予以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于痰瘀阻络型患者,予以涤痰汤治疗。
1.4吞咽困难等级
Ⅰ级:患者喝下30ml的水而无呛咳。
Ⅱ级:患者喝下30ml的水而无呛咳,但分两次喝。
Ⅲ级:患者在喝水后出现呛咳。
Ⅳ级:患者喝水出现呛咳,且分两次喝。
Ⅴ级:患者无法将水喝完。
1.5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饮食情况大大好转,能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有效:患者饮食情况大大好转,但仍无法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无效:患者饮食情况无好转。
有效率=(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6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以及护理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
1.7统计学检验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情况
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为(1.61±0.23)级,对照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为(2.53±0.38)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9.26,P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情况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00,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越来越多。且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以及血粘度
增高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些均易导致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将会导致患者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以及缺氧。导致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从而导致患者某些功能的缺失,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其常见的后遗症为吞咽功能障碍、肢体运动或感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饮水呛咳,若不慎吸入呼吸道,还将导致吸入性肺炎。若长时间得不到营养支持,极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最后将导致患者死亡。
针灸刺激能起到有效的舒筋、活血、化瘀的作用,利于通舌络。而患者饮用的中药能有效化瘀、行气的作用。二者配合,能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证实重组人生长激素在治疗小儿特发性矮小症中的确切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治疗的80例小儿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1组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治疗,为观察组;1组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为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生长速率、预测成年身高、身高标准差分值、骨龄/实际年龄及不良反应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数据分别与治疗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数据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P=0.032<0.05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各方面的数据比较中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P=0.036<0.05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治疗小儿特发性矮小症的应用中具有确切的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适于临床使用。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特发性矮小症 疗效分析
矮小症是儿科的常见病之一,是指患儿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平均身高的两个平均标准差以下或第三百分位。特发性矮小即不伴有潜在病理状态的身材矮小,生长激素水平正常,是儿童期导致身材矮小的最常见原因;又包括家族性身材矮小、青春期发育延迟。临床研究证实,特发性矮小症的发病率较高,约占矮小症患儿的32%。临床上主要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治疗,经治疗后患儿的身高、生长速率等临床数据得到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显著[1]。我院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对80例小儿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的治疗进行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简介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共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在4-13岁之间,平均年龄6.8岁;骨龄在3-12岁之间,平均4.6岁;经入院检查患者身材矮小超过标准身高曲线的身高的两个平均标准差,智力正常,联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确诊为特发性矮小症。对两组患者的性别、骨龄、年龄及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P=0.053>0.05,数据不具有显著差异性。
1.2 治疗方法: 按照分组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①观察组治疗:本组40例患者均使用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S10980098,规格为15IU的金磊赛增水剂进行治疗,患者睡前1h注射给药,0.15u/kg,每日1次,同时给予定量的钙及赖氨基醇维生素B12合剂。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治疗时间,一般在6个月左右[2]。治疗中要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临床常选择大腿外侧或脐周皮下注射,两次注射部位要间隔2cm以上;②对照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予以定量的钙及赖氨基醇维生素B12合剂。
1.3 数据分析方法:将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并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平取P=0.05,当P<0.05时研究具有显著差异性。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数据比较:统计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数据,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数据分别与治疗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均无明显变化,统计学分析P=0.056>0.05,数据无显著差异性;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数据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P=0.032<0.05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性。
2.2 治疗后数据比较:按上述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6月后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组在生长速率、预测成年身高、身高标准差分值、骨龄/实际年龄等方面的数据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P= P=0.036<0.05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2.3 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增加补钙量及适当休息后,疼痛消失;3例患者出现轻微头痛,未经处理自行缓解;未出现血、尿、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经重组人生长素治疗后,均有明显的改善,甚至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相关临床研究证实使用重组人生长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的年龄越小,疗效越明显。且治疗的短期效果较明显。有研究得出治疗第1年,患者的身高可增长10-12cm以上,而第2年增长8-10cm,之后逐年下降直至正常水平[3]。另有研究证实生活环境、营养供应、钙及维生素的补充等因素对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我院研究数据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证实重组人生长激素在治疗小儿特发性矮小症的应用中具有确切的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适于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丽娜,向承发.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疗效观察[J].中外妇儿健康,2011,04:123-124.
关键词:单位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健康教育
本研究旨在对玉州区事业单职工2015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8903名职工的健康状况,从而针对性采取预防保健和控制措施,并为今后制定相关的保健措施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单位职工18903名男:60岁1465名,共计9531名;女:60岁990名,共计9372名。
1.2方法
1.2.1体检项目 主要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眼科、心电图、胸部x线、B超(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血生化(血糖、血脂、血粘、肾功、肝功、乙肝两对半)。
1.2.2诊断标准 糖尿病高血脂:血清总胆固醇≥4.14 mmol/l或甘油三酯≥226 mmol/l或两者均升高;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既往有高血压症状,现在治疗中;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5 mmol/l或OGTT 2 h血糖值≥11.1 mmol/l。B超提示胆结石或泌尿结石;其他各项检查均以各位职工相关检查结果报告的记录为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218903名职工中未发现任何异常症状与体征的有6081名,与受检总人数的32.3%,其常见疾病依次为:脂肪肝、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高粘血症、糖尿病。分别占体检总人数的13.19%.12.91%.10.67%.9.14%.5.13%.2.19%,见表1。
2.2不同年龄职工常见疾病控制率的差异比较 高血压、糖尿病检测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粘血症的检测率以50-60岁组最为显著。六种常见疾病的检出率的年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同性别职工常见疾病检出率的差异性比较 该人群常见的前六位疾病中男性高于女性的疾病分别是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高粘血症.其中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高粘血症性别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坠积性肺炎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长期卧床的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免疫能力、防御功能及代偿功能减弱,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多,而老年人咳嗽排痰功能又弱,痰液很容易瘀积在肺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需要长期卧床,因此此类患者在住院期间极易合并坠积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的出现可导致病情加重,住院日延长,患者常常预后差。治疗上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将坐位平衡训练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明确坐位平衡训练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期间在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导致卧床且合并坠积性肺炎的患者共168例。随机抽取8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坐位平衡训练,男性56例,女性33例,年龄为64-88岁,平均年龄72.81±6.76岁,平均住院15.56±1.90天。研究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抗炎、化痰药物化痰以及加强翻身排背的护理,同时给予坐位平衡训练,每日2次,每次5分钟;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给予坐位平衡训练,男性40例,女性39例,年龄为60-88岁,平均年龄69.76±7.65岁,平均住院17.0±2.65天。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抗炎治疗,每日每2小时翻身1次,同时配合拍背,并每日2次化痰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每日坐位平衡训练2次,第一日坐位30°,上下午各5分钟,每隔两日增加10°,时间每隔2日增加5分钟,当患者能坐到20分钟时,可进行长坐位平衡训练。治疗师在患者身后帮助患者保持平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包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P
2.结果
2.1 坐位平衡训练组与非坐位平衡训练组基线资料比较
坐位平衡训练组与非坐位平衡训练组年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发热天数及住院天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坐位平衡训练组与非坐位平衡训练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3.讨论
坠积性肺炎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尤其以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多数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且临床症状易被原发病掩盖,因而易导致漏诊及延误诊断[1]。老年患者可H表现为原有病情加重或原有病恢复缓慢,精神萎糜,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中低热或体温不升;胸闷气促、偶咳等不典型的表现。但这些症状不能完全以原发病来解释,对长期卧床而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坠积性肺炎,及时完善胸片检查,争取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2]。
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坠积性肺炎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在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即应联合足量使用抗生素,同时给予化痰药物治疗,并辅以协助翻身活动,鼓励深大呼吸,拍胸后背亦有利于痰液咳出[3]。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症状,但是坠积性肺炎患者病程较长,医疗花费较高,且预后并不理想,它的发生与严重程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实行坐位平衡训练,探讨此种辅助治疗手段对于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通过统计学分析可知:坐位平衡训练组发热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比非坐位平衡训练组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对于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当病情早期时辅以坐位平衡训练对于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何书丽,脑卒中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护理干预及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4年06期,146-148页.
关键词: 结肠癌癌;术前辅助化疗;生存率
结肠癌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暴露在危险因素的机会增多,结肠癌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结肠癌高发年龄是45-50岁,临床表现多不典型,部分患者可以有腹痛、腹胀、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大便隐血等症状,有的仅为不明原因的消瘦[1]。大肠腺瘤病人、家族肉病人、克隆氏病病人、以前患过大肠癌的病人、患过血吸虫病的病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等都是高位人群。结肠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手术情况、临床分期等给予恰当的术后辅助化疗。最近,术前化疗即新辅助化疗也较多运用在进展期结肠癌的患者的治疗中[2]。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100例经过肠镜确诊的进展期结肠癌患者,探究结肠癌术前辅助化疗在临床上的效果和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消化外科纳入进展期结肠癌确诊病例100例,经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腹部增强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且体力状况良好(PS评分1—2分)、心肺肝功能良好。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分布为43岁~66岁,平均年龄55.5岁,病程有0.5~2年。经过病理活检后,高分化腺癌42例,中分化腺癌28例、低分化腺癌28例,还有2例腺鳞癌。
1.2方法
1.2.1分组及治疗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前化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术前化疗组采用FolFox7方案:奥沙利铂(130 mg/m2、第一天静滴),亚叶酸钙(400 mg/m2、第1天静滴)和5-氟脲嘧啶(2 400 mg/m2、采用第二通道、缓慢静滴48小时),进行两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两个周期之间间隔两周;化疗后两组都进行了手术切除治疗。术后60例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和手术情况、临床分期等给予恰当的术后辅助化疗,两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1.2.2观察指标和统计分析
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分期,并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再分别对100
例患者进行1年和两年短期随访,记录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其急性副反应及晚期并发症按照RTOG
标准进行评价[3]。统计方法:生存计算采用 Kaplan-Meier法,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具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的人数、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术前化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2.0%(46/50)、50.0%(25/50)和80.0%(40/50)、 36.0%(18/50)做χ2检验的统计学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χ2 =6.62、7.10 P<0.05);局部复发率两组为32.0%(16/50)、60.0%(30/50)做χ2检验的统计学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χ2 =5.89, P<0.05)。
表1:两组两年随访结果比较
组别 1年生存率 2年生存率 局部复发人数 局部复发率
结果:经过对比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5.17±2.04)、护理满意度(97.83%)以及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5.6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9.15±1.96,71.74%,78.26%),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消化内科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其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护患关系良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9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34-01
消化内科疾病,是目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类病症。它的病症类型较多,常见的有消化不良、腹泻、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消化道肿瘤等等 [1]。消化内科疾病常伴有胀气、疼痛、发热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均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困扰,且反复发作,长期患病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躁、烦闷、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 [2]。因此,必须在治疗期间注重对患者焦虑情绪的控制和疏导。本文择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92例患者,对他们的临床护理情况以及焦虑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12月以来,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92例患者。患者年龄大约在15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5.8岁;女性患者41例,男性患者51例;病症类型中,30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14例慢性胃炎,23例为胃溃疡,20例为十二指肠溃疡,5例为消化道出血。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患者平均划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患者,观察组46例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临床辅助治疗。即对患者进行一般性的基础护理、环境护理、药物护理以及简单的口头安抚、生活护理、饮食指导等。
1.2.2 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临床辅助治疗。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的临床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心理疏导,即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焦虑的原因,并开展针对性慰抚、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调整好心理状态,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治疗;②知识教育,即对患者详细讲解病症情况,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并在生活中自觉进行正确、科学的预防,降低复发率;③此外,还要为患者进行针对性、具体化的饮食指导、生活习惯培养以及社会家庭配合等等。
1.3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焦虑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分析。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焦虑情绪均有所改善。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HADS评分为9.15±1.96,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HADS评分为5.17±2.0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临床分析比较表明,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1.74%(33/46),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83%(45/46),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的差异值显著(P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经过临床护理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36例,约为78.2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44例,约为95.6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关键词】婴幼儿;血清;微量元素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533-01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儿童的健康成长,由于受传统膳食结构的影响,致使许多儿童摄入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足[1]。近半年我们对240例儿童做以上54种微量元素测定,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院240例门诊及住院婴幼儿,年龄在0~6岁之间。
1.2 检测方法: 指端静脉采血20 μl, 将血液注入特定稀释液中,利用BH5100+(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微量检测仪),通过仪器检测系统测量样本中铁、锌、钙、铜、镁元素原子化生成的蒸汽态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强度,检测出微量元素的含量。
2 结果
2.1 统计学分析:从BH5100+中输出结果,利用EXCEL统计软件对240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表中的参考值是指BH5100+仪器本身所附带的参考值。
2.2 结果分析:240例儿童中按年龄组分别计算其均值,发现以上5种微量元素在不同年龄组均值不相同,算出各自的统计学数据与BH5100+仪器本身所附带的参考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240例儿童中微量元素异常的个体比率统计结果见表2。
3 讨论
【关键词】 石油工人; 健康体检; 结果分析;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19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1-0093-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石油工人作为一个需要长期在野外工作的特殊群体,在全面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同时需要有强烈的预防保健意识[1]。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宁夏地区2013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638名石油工人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石油工人的健康状况,增强其自我保健及预防疾病的意识,并为今后制定相关的保健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石油工人1638名,男1283名,女355名,年龄22~60岁。 详见表1。
表1 1638名石油工人性别及年龄分布情况
1.2 方法和诊断标准
1.2.1 体检项目 主要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眼科、心电图、胸部X线、B超(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血生化(血糖、血脂、肾功、肝功)、乙肝两对半。
1.2.2 诊断标准 高血脂:血清总胆固醇≥4.14 mmol/L或甘油三酯≥2.26 mmol/L,或两者均升高;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现在治疗中;糖尿病: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OGTT 2 h血糖值≥11.1 mmol/L。B超提示胆结石或泌尿结石;其他各项检查均以各位职工相关检查结果报告单的记录为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石油工人常见疾病分布情况
1638名石油工人中未发现任何异常症状与体征的有830名,占受检总人数的50.7%。其常见疾病依次为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胆结石及泌尿系结石,分别占体检人数的21.43%、14.41%、9.40%、7.75%、4.76%、2.99%。见表2。
表2 1638名石油工人常见疾病排序
2.2 不同年龄石油工人常见疾病检出率的差异比较
高血压、脂肪肝、高血脂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糖尿病、高血压的检出率以40~50岁组最为显著。六种常见疾病检出率的年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46.825、17.396、9.476、51.587、6.543、5.491,P<0.05)。见表3。
2.3 不同性别石油工人常见疾病检出率的差异比较
该人群常见的前六位疾病中男性高于女性的疾病分别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泌尿系结石,女性高于男性的疾病是胆结石。其中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泌尿系结石性别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9.331、7.241、6.593、8.296,P<0.05),胆结石和糖尿病不同性别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762、0.451,P>0.05)。见表4。
3 讨论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作为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相对特殊的石油工人其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本研究通过对1638名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健康问题的石油工人共计808名,占体检总人数的49.33%。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占石油工人常见病前三位的为高血压21.43%,高血脂14.41%,糖尿病9.40%。该人群的常见病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显示,伴随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体内激素分泌失调,免疫功能紊乱是许多慢性病的内在患病因素[2]。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对生活方式病的探索,使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及残废率均大幅度下降,据统计,其中改善生活方式所起的作用约占70%,而单纯医疗技术所起的作用只占30%[3]。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习惯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许多慢性病的发病率增长密切相关[4]。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构建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生活与工作,尽力避免长期加班及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合理饮食[5]。根据所处的不同年龄段以及所患疾病,调节饮食平衡,限制食物中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少食糖类和甜食,多食蔬菜水果,适量体育运动可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强心功能,对降低血压、血脂、血糖有显著效果[6-7]。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定期体检,了解自身机能状态,正确的认识疾病,有针对性地进行饮食与运动的调整及积极的治疗[8]。
参考文献
[1]刘文英.健康体检人群体检结果的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1):53-55.
[2]宁丽,连玉龙,黄佳.石油工人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3,40(2):100-103.
[3]韩晓丽,吐尔逊江,范F.新疆塔河油田1038名石油工人代谢综合征调查[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6):41-42.
[4]杨惠芳,王绵珍,王治明.体力劳动者职业紧张与工作能力现状及关系的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6,32(5):275-279.
[5]李宁,袁招红,吴桂云.健康体检者糖尿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江西医药,2014, 49(2):153-155.
[6]吴远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2(1):142-143.
[7]李艳红.糖尿病患者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86-87.
[关键词] 子宫托;盆腔器官脱垂;疗效分析
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子宫脱垂、尿道脱垂、膀胱脱垂、阴道穹窿脱垂、直肠脱垂甚至肠道膨出等不同的形式[1]。其发病原因较多,患者发病机制多样,一般为多因素导致,如分娩损伤、腹压增加、组织发育不良等[2]。临床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有多种治疗方法,使用子宫托治疗也是其中之一,我院为分析子宫托治疗时间的不同,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有无差异,现进行了本次试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中,佩戴一个月子宫托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同期内佩戴三个月子宫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我院首次就诊,均使用环形子宫托治疗。患者经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均无异常。对患者进行尿失禁判断,两组患者均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按照尿失禁发生频率分为轻、中、重三级[3],轻度大笑、咳嗽、打喷嚏时偶有尿液不自觉流出;中度屏气用力时有尿液流出;重度直立时即有尿液流出。
对照组患者67例,患者年龄在40~78岁之间,平均(58.98± 5.11)岁。病程在3个月~37年,平均(16.11±10.91)年。尿失禁程度:轻度37例,中度21例,重度9例。POP-Q分期,II期47例,III期20例。试验组患者55例,患者年龄在42~76岁之间,平均(59.24±5.63)岁。病程在3个月~39年,平均(16.52±10.71)年。尿失禁程度:轻度31例,中度18例,重度6例。POP-Q分期,II期42例,III期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尿失禁程度、POP-Q分期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子宫托佩戴方法
患者在佩戴时取截石膀胱位,将环形子宫托夹持成长椭圆形,沿着机体的冠状位完全放置到阴道内后,将子宫托调整,使子宫托环的一段在耻骨后的阴道前壁处,另一端在阴道后穹窿处。屏气用力,确保子宫托不会脱出。
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失禁改善情况和治疗后POP-Q分期有无差异。
1.3尿失禁诊断标准
显效:压力性尿失禁试验阴性,尿垫试验<2g/h,生活质量评分(I-QOL)改善90%以上;有效:尿失禁量减少50%以上,尿垫试验<10g/h,I-QOL评分改善75%~90%;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3]
1.4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观察组患者POP-Q分期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改善与POP-Q分期比较
组别 例数 压力性尿失禁改善 POP-Q分期
显效 有效 无效 I期 II期 III期
观察组 55 18 23 14 20 30 5
对照组 67 11 18 38 9 41 17
3讨论
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方法较多,如盆底肌训练、子宫托、中药、针刺、电磁刺激等保守治疗方法,又如修补术、重建术、悬吊术等手术治疗方法[4],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
使用子宫托治疗是为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等患者提供的治疗方法,其能够托住下垂的子宫,进而借助于肛提肌的耻骨尾骨肌肉束[5],将子宫托盘放置并支撑到阴道穹窿处,有效阻止宫颈下降。其对于盆腔器官功能改善存在一定的价值。
我院的本次试验中,对使用1个月和3个月的患者分别进行了分析。发现使用3个月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1个月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是,目前对子宫托临床治疗还具有一定问题,其临床诊断标准不一;患者使用子宫托的依从性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达到有效治疗时间。而我院的本次试验,由于收纳案例较少,因此仅能作为临床参考,其具体疗效,有待临床众多学者进行大量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兰,王文艳,郎景和,等.子宫托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前瞻性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4):279-282.
[2] Kuhn,A,Bapst,D,Stadlmayr,W et al. Sexual and orga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prolapse: are pessaries helpful? [J].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2009, 91 (5):2142-2148.
[3] Bai SW,Yoon BS,Kwon JY et al. Surve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patients using a pessary. [J]. 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 and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2005, 16 (3) :3212-3218.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术后;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指的是患者在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出现了炎症性改变,患者一般以呼吸困难、咳嗽、体温升高、痰量增多等为临床体征,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后续治疗[1]。肺部感染属于临床上各种手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般老年患者、儿童等由于抵抗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因此临床上如何对手术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对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0.53±4.77)岁,体重45~78kg,平均体重(56.63±5.82)kg;对照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0.21±4.79)岁,体重43~79kg,平均体重(56.81±5.86)kg。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等基本资料采取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馋鬼手术室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了以下措施:①进行术前护理,护士要积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消除患者负性情绪,让患者更好地配合临床护理措施实施,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心肺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并进行有效地排痰,让患者取正确上身前倾,缓慢深呼吸后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数秒后进行2~3次短促有力咳嗽,缩唇将其余气体尽可能呼出,循环2次后休息。②做好术中护理措施,术中要注意为患者进行保暖,避免受凉,护士要积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进行处理。③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上术后6h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术后6h后取半坐卧位;积极给予患者吸氧和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同时继续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对于痰液粘稠且无力咳出患者可采取经口鼻进行吸痰;术后要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地镇痛并控制好补液的速度,保证营养摄入的充足与丰富。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肺部感染诊断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可见咳嗽、咯痰,肺部听诊可闻及湿罗音,可伴有发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比例增高,肺部X线提示肺部伴有炎症性浸润[3]。采用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采取 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1。
注: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χ2=3.9158、10.3333,P=0.0478、0.001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
注: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t=7.2064、7.8066,P=0.0000、0.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认为临床上造成肺部感染发生的因素较多,常见的有由于患者年龄的增长造成了患者肺脏功能的降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了发生心源性肺水肿并发肺部感染;还有部分患者由于吸烟等导致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造成了伤害,产生了肺脏换气与纤毛运动的障碍。在临床上手术治疗由于伤口会刺激患者肺部的呼吸系统,让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多,当患者咳痰时疼痛等多种因素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无法及时的排除,长期潴留在呼吸道导致了阻塞性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此外手术过程中对于患者肺脏的牵拉与挤压导致肺部的损伤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几率,因此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能够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4,5]。
我院通过对患者进行了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强化了围手术期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强化,既重视护理本身对患者干预效果,同时也对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知识的掌握进行了干预。术中注意对患者的保暖,避免受凉;手术后护士要加强对患者指导与病情变化的观察记录,积极地给予镇痛措施、吸氧等对症处理,防止各种因素导致患者肺脏通气量与弥散面积减少造成呼吸功能不全发生,此外还有积极的给予患者口腔护理,减少细菌通过口腔定植,引发感染发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可以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玲,唐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2):142.
[2]赵爱平,胡文娟.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浅低温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护理杂志,2012,24(5):4-6.
[3]朱文君.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1312-1313.
【关键词】临床;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治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55-01
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往往会有失血性贫血的病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以及其家人带来极大的麻烦。为了探究临床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确定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我院收治的100例临床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止血治疗,实验组采用诊断性刮宫术加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发现,2组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我院2011年02月01到2013年02月01日收治的100例临床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在17-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1.9岁。其中有42例为无排卵型功血患者,8例为有排卵型功血患者。实验组50例患者,年龄在16-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9±2.0岁。其中有41例为无排卵型功血患者,9例为有排卵型功血患者。患者均具有比较明显的症状(都有较长时间的不规则阴道流血症状、经期紊乱、经血数量不定等症状)。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临床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患者,分别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止血治疗,实验组采用诊断性刮宫术加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学的方法治疗结果3个月以后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临床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的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来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X2来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详细见下表1。诊断性刮宫术加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8.00%),安宫黄体酮止血治疗(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4.00%),实验组要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临床上一种比较严重的妇科疾病,其被简称为“功血”,是一种由于非器质性病变而引发的患者子宫出血的症状[1]。患者的下丘脑至垂体功能出现了严重的混乱,从而引发患者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变化,患者往往会出现经期紊乱(包括经期的提前或者是延长、经血过多或者过少,部分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阴道流血的症状)。随着科研人员对于临床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与患者的内分泌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一般都有内分泌失调的症状[2]。
通过对患者内分泌失调症状以及其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状的研究发现,患者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①少而长,即患者的子宫出血量相对较少,但是患者的月经周期则很长,部分换的月经周期超过了50天。②多而短,即患者的子宫出血量相对较多,但是患者的月经周期则很段,部分换的月经周期甚至少于20天。③少儿乱,即患者的子宫出血量相对较少,但是经期出现的不规律。④多儿乱,即患者的子宫出血量相对较多,经期出现的也不规律。⑤多而长,即患者的子宫出血量相对较多,并且患者的月经周期很长。需要根据患者的个性化特点,给予恰当的治疗方法。
为了探究临床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确定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我院收治的100例临床妇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止血治疗,实验组采用诊断性刮宫术加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结果显示,诊断性刮宫术加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8.00%),安宫黄体酮止血治疗(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4.00%),实验组要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吴凤琴,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治中常见问题探讨[J].吉林医学,2012,33(18):3833-3833.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
作者单位:711700陕西省富平县医院
慢性乙型肝炎(HBV)是由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3亿,每年约有100万左右的人因该病死亡。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1]。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抗炎保肝、免疫调节、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为关键,对于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2]。近年来关于慢性乙型肝炎首选核苷类拉米夫定及免疫调节剂重组人α干扰素已有一定进展3]。本研究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90例,选取的病患者均符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所有的患者近一年来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且符合以下条件:①患者血清HBsAg、 HBeAg呈阳性,并持续一年以上患者。②患者乙型肝炎血清HBV和DNA,2次或2次检查以上为阳性(PCR),定量>105copies/ml。③血清ALT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而低于正常值上限10倍。④无HDV、HEV、HIV重叠感染。⑤1年以类未使用过抗病毒药及免疫调节药物。⑥无免疫性疾病或其他疾病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有29例患者HBeAg持续阳性,超出正常值的两倍,低于10倍以下,均排除抗HCV,抗HDV和抗HIV阳性,无其他肝病,无肝细胞癌,无严重的肾、心、脑、肺,血液和自身遗传性肝病,无核苷药物过敏史者。男34例,女46例,平均年龄29岁,治疗组的ALT 152.3 U/L±100.1;HBV DNA>105copies/ml,观察组的ALT为14.7 U/L±95.6;HBV DNA>105copies/ml。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的相关标准进行,略有改动。即:①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V DNA 和HBeAg 阳性,抗HBe 阴性,血清ALT 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②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 和HBV DNA 阳性,HBeAg 持续阴性,抗HBe 阳性或阴性,血清ALT 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治疗,1次/d,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肌内注射,5 MU/次,隔日1次,连续治疗6个月。两组均辅以保肝药物治疗。
1.4 疗效标准参考吴少祯主编的《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进行,略有改动。完全应答:肝功能正常、HBVDNA阴转、e抗原阴转或e抗体阳转;部分应答:肝功能正常、HBVDNA定量较治疗前降低2个指数级及以上,无血清学转换;无效:HBVDNA定量较治疗前下降小于2个指数级,肝功能异常,无血清学转换。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完全应答7例,部分应答2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2.2%。观察组完全应答15例,部分应答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8%。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高,干扰素为最早被确认的抗病毒药物而广泛应用于慢性
乙型肝炎抗病毒中。干扰素是主要由致敏白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分裂及免疫调节活性。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而发挥直接抗病毒及诱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抗乙肝病毒疗效确切,持久应答率可达20%~40%,用药疗程固定,病毒变异率低。但干扰素对病毒载量高的患者,有效率不太理想。拉米夫定为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抑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迅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负荷,从而改善肝功能。单用时HBeAg阴转率低,疗程较长,且可导致病毒变异,停药后即出现反跳,长期应用可出现耐药现象5]。
本研究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于早期降低HBVDNA滴度,增加干扰素治疗效果,也可缩短拉米夫定的疗程,减少病毒变异的发生,降低拉米夫定的耐药性。治疗结果显示,与单用干扰素治疗组对比,联用组总有效率达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胃肠病学,2006,11(9):550557.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26.
[3] 李永新,高庆伟,张炎虹,等.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及早期诊断.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1820.
关键词 早期泌尿系感染 尿沉渣分析仪 诊断价值 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180
泌尿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真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传统上通过显微镜法对其检测,由于尿液细胞培养阳性检测率低等特点,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等现象,会延误患者病情造成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早期泌尿系感染患者214例,其中107例采取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早期泌尿系感染患者214例,男101例,女113例,年龄23~74岁,平均496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症等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干化学法检测,观察组给予尿沉渣分析仪检测,收集患者晨尿置于洁净的尿杯后混匀,然后倒入编号的玻璃试管中,采用Sysmex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白细胞的数目,白细胞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结 果
两组尿中白细胞检测情况的比较:对两组尿中白细胞检测情况的分析发现,对照组107例患者中,尿中白细胞数20~100/μl 9例(84%),100~200/μl 6例(56%),>200/μl 16例(150%);观察组107例患者中,尿中白细胞数20~100/μl 17例(159%),100~200/μl 13例(121%),>200/μl 24例(22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白细胞超出正常范围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对两组尿沉渣检验结果的比较:对两组尿沉渣检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对照组107例患者中,细胞培养阴性45例(421%),细胞培养阳性25例(234%),细胞培养可疑6例(56%)。观察组107例患者中,细胞培养阴性28例(62%),细胞培养阳性47例(439%),细胞培养可疑7例(65%)。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检测出细胞培养阳性的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发生泌尿系感染后,尿中会有细菌及白细胞的存在,因此检测患者尿液中细菌及白细胞的含量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可以通过检测出的细胞数目的多少来判断患者为急性或者慢性泌尿性感染2,3。本研究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白细胞超出正常范围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检测出细胞培养阳性的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Sysmex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通过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染色法,自动将尿液分类并且取样后输出检测结果,增加了对白细胞、细菌、红细胞等的检测范围,同时提高了对尿中成分鉴别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从而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克服了干化学法检测有效率低下的缺点4,5,对临床上诊断早期泌尿感染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金波.尿沉渣镜检在泌尿系感染诊断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0,13(28):206—207.
2 曹宪华.尿沉渣分析仪在泌尿系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9):671—672.
3 唐寅.尿沉渣革兰染色直接镜检诊断泌尿系感染的价值[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4,6(3):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