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范文

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

篇1

【关键词】采血方式;动脉;静脉;末梢采血

中图分类号:R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82-01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查项目,包括对患者血小板、白细胞、m红蛋白和红细胞等的检验,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患者疾病的诊断。采血方法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我国传统的医学观点认为动脉采血方式取得的数据更有依据性,但是经过数次可靠的临床试验,静脉采血方式和末梢采血方式在检测值上更具优越性,为了更深的了解这项发现,进行以下的实验。

一、资料与方法

(一)材料收集

在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检验学院采集4名健康男学生的血液标本,年龄主要分布在20岁到25岁之间。为了研究他们血液分析的各项指数等情况,将这4名健康体检者分别接受在静脉采血,动脉采血和末梢采血三种不同部位的采血方法,对采集血液做特殊处理,收集相关数据,研究数据。

(二)采集方法

1动脉收集血液。必须保证体检者在空腹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在采集时医生要在动脉活动最强烈地段用压脉带压紧,在下部血液流动平缓的部位,抽取血液样本。从而来减少体检者的疼痛感。

2静脉抽取血液。静脉抽取时,对病人的肢体没什么要求,只要求绕过过桡动脉部位就可以采集了。

3末梢血采集。要找到支气管中位与血管末梢之间二分之一位置,抽取定量血液,即刻放入血液器皿内并封装好。

(三)数据处理

4名患者血液收集完成后,将这二组血液样品进行WBC、RBC、HB、PLT、MCH、MCHC及MCV分析。将得到的数据详细收集,以此来作为结论的依据。

二、实验结果

结果如表一、二、三所示,通过对以上二组数据的观察来看,动脉在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指数等明显弱于另外两组,这是由于动脉细胞埋藏较深,这些指数就会相对较低,但是却在平均红白细胞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平均体积上又略高于静脉组和末梢组,因为动脉血管出血量大,浓度高。

三、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查中的基础项目,检验结果对于诊断患者临床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对上述试验数据分析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静脉组和末梢组的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而与动脉组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采血方式的改变也会相应的影响血液内部各项的检测值,因而在临床上应该谨慎选择采血方式。动脉采血时必须要用绷带绷紧血管最强劲部位,才能避免在临床出现不必要的伤害,这样导致了采血难的问题。静脉采血是临床血常规检验的金标准,其受外界影响较小,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不需辅助工作就能直接一次采取血液样本,而且也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出现血液变异,采集后的血液保质期长。选择最优的采血方法,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由此可以得到,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检验结果更趋于真实,因而应该多采用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腾完芬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1):117.

[2]龚见习.两种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的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1):258-259.

篇2

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该病常导致患者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中吞咽功能障碍是其常见后遗症[1]。良好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寻求更有效的护理方法一直是护理人员的目的。现为研究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作用,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研究结果具有显著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整理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4岁-79岁,平均年龄(71.45±0.37)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对照组20例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1)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2)年龄大于80岁者;(3)不同意、不配合实验者。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发生脑卒中并留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存在消极、恐惧以及焦虑心理,使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影响预后。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并教会患者以及家属训练方法,使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良好的吞咽功能训练。并对患者饮食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减少不利于患者吞咽食物的摄入。除此之外,还应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口腔护理与安全设置。防止患者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恶性结果的发生。

1.3.2观察组护理方法:本组患者除接受上述常规临床护理外,还接受中医中药的护理治疗。每日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针灸部位为翳风穴、凤池穴以及廉泉穴。除此之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予以相应的中药治疗。如: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予以镇肝熄风汤治疗。对于肝肾阴亏型患者,予以地黄饮子治疗。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予以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于痰瘀阻络型患者,予以涤痰汤治疗。

1.4吞咽困难等级

Ⅰ级:患者喝下30ml的水而无呛咳。

Ⅱ级:患者喝下30ml的水而无呛咳,但分两次喝。

Ⅲ级:患者在喝水后出现呛咳。

Ⅳ级:患者喝水出现呛咳,且分两次喝。

Ⅴ级:患者无法将水喝完。

1.5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饮食情况大大好转,能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有效:患者饮食情况大大好转,但仍无法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无效:患者饮食情况无好转。

有效率=(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6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以及护理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

1.7统计学检验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情况

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为(1.61±0.23)级,对照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为(2.53±0.38)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9.26,P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情况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00,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越来越多。且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以及血粘度

增高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些均易导致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将会导致患者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以及缺氧。导致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从而导致患者某些功能的缺失,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其常见的后遗症为吞咽功能障碍、肢体运动或感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饮水呛咳,若不慎吸入呼吸道,还将导致吸入性肺炎。若长时间得不到营养支持,极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最后将导致患者死亡。

针灸刺激能起到有效的舒筋、活血、化瘀的作用,利于通舌络。而患者饮用的中药能有效化瘀、行气的作用。二者配合,能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篇3

【摘要】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证实重组人生长激素在治疗小儿特发性矮小症中的确切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治疗的80例小儿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1组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治疗,为观察组;1组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为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生长速率、预测成年身高、身高标准差分值、骨龄/实际年龄及不良反应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数据分别与治疗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数据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P=0.032<0.05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各方面的数据比较中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P=0.036<0.05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治疗小儿特发性矮小症的应用中具有确切的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适于临床使用。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特发性矮小症 疗效分析

矮小症是儿科的常见病之一,是指患儿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平均身高的两个平均标准差以下或第三百分位。特发性矮小即不伴有潜在病理状态的身材矮小,生长激素水平正常,是儿童期导致身材矮小的最常见原因;又包括家族性身材矮小、青春期发育延迟。临床研究证实,特发性矮小症的发病率较高,约占矮小症患儿的32%。临床上主要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进行治疗,经治疗后患儿的身高、生长速率等临床数据得到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显著[1]。我院于2010年3月―2011年3月对80例小儿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的治疗进行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简介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共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在4-13岁之间,平均年龄6.8岁;骨龄在3-12岁之间,平均4.6岁;经入院检查患者身材矮小超过标准身高曲线的身高的两个平均标准差,智力正常,联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确诊为特发性矮小症。对两组患者的性别、骨龄、年龄及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P=0.053>0.05,数据不具有显著差异性。

1.2 治疗方法: 按照分组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①观察组治疗:本组40例患者均使用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S10980098,规格为15IU的金磊赛增水剂进行治疗,患者睡前1h注射给药,0.15u/kg,每日1次,同时给予定量的钙及赖氨基醇维生素B12合剂。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治疗时间,一般在6个月左右[2]。治疗中要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临床常选择大腿外侧或脐周皮下注射,两次注射部位要间隔2cm以上;②对照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予以定量的钙及赖氨基醇维生素B12合剂。

1.3 数据分析方法:将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并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平取P=0.05,当P<0.05时研究具有显著差异性。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数据比较:统计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数据,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数据分别与治疗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均无明显变化,统计学分析P=0.056>0.05,数据无显著差异性;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数据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P=0.032<0.05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性。

2.2 治疗后数据比较:按上述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6月后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组在生长速率、预测成年身高、身高标准差分值、骨龄/实际年龄等方面的数据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P= P=0.036<0.05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2.3 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增加补钙量及适当休息后,疼痛消失;3例患者出现轻微头痛,未经处理自行缓解;未出现血、尿、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经重组人生长素治疗后,均有明显的改善,甚至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相关临床研究证实使用重组人生长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者的年龄越小,疗效越明显。且治疗的短期效果较明显。有研究得出治疗第1年,患者的身高可增长10-12cm以上,而第2年增长8-10cm,之后逐年下降直至正常水平[3]。另有研究证实生活环境、营养供应、钙及维生素的补充等因素对特发性矮小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我院研究数据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证实重组人生长激素在治疗小儿特发性矮小症的应用中具有确切的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适于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丽娜,向承发.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疗效观察[J].中外妇儿健康,2011,04:123-124.

篇4

关键词:单位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健康教育

本研究旨在对玉州区事业单职工2015年参加健康体检的18903名职工的健康状况,从而针对性采取预防保健和控制措施,并为今后制定相关的保健措施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单位职工18903名男:60岁1465名,共计9531名;女:60岁990名,共计9372名。

1.2方法

1.2.1体检项目 主要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眼科、心电图、胸部x线、B超(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血生化(血糖、血脂、血粘、肾功、肝功、乙肝两对半)。

1.2.2诊断标准 糖尿病高血脂:血清总胆固醇≥4.14 mmol/l或甘油三酯≥226 mmol/l或两者均升高;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既往有高血压症状,现在治疗中;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5 mmol/l或OGTT 2 h血糖值≥11.1 mmol/l。B超提示胆结石或泌尿结石;其他各项检查均以各位职工相关检查结果报告的记录为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218903名职工中未发现任何异常症状与体征的有6081名,与受检总人数的32.3%,其常见疾病依次为:脂肪肝、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高粘血症、糖尿病。分别占体检总人数的13.19%.12.91%.10.67%.9.14%.5.13%.2.19%,见表1。

2.2不同年龄职工常见疾病控制率的差异比较 高血压、糖尿病检测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高脂血症、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粘血症的检测率以50-60岁组最为显著。六种常见疾病的检出率的年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不同性别职工常见疾病检出率的差异性比较 该人群常见的前六位疾病中男性高于女性的疾病分别是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高粘血症.其中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高粘血症性别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篇5

坠积性肺炎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长期卧床的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免疫能力、防御功能及代偿功能减弱,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多,而老年人咳嗽排痰功能又弱,痰液很容易瘀积在肺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需要长期卧床,因此此类患者在住院期间极易合并坠积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的出现可导致病情加重,住院日延长,患者常常预后差。治疗上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将坐位平衡训练作为辅助治疗的手段,明确坐位平衡训练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期间在顺义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导致卧床且合并坠积性肺炎的患者共168例。随机抽取8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坐位平衡训练,男性56例,女性33例,年龄为64-88岁,平均年龄72.81±6.76岁,平均住院15.56±1.90天。研究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抗炎、化痰药物化痰以及加强翻身排背的护理,同时给予坐位平衡训练,每日2次,每次5分钟;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给予坐位平衡训练,男性40例,女性39例,年龄为60-88岁,平均年龄69.76±7.65岁,平均住院17.0±2.65天。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抗炎治疗,每日每2小时翻身1次,同时配合拍背,并每日2次化痰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每日坐位平衡训练2次,第一日坐位30°,上下午各5分钟,每隔两日增加10°,时间每隔2日增加5分钟,当患者能坐到20分钟时,可进行长坐位平衡训练。治疗师在患者身后帮助患者保持平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包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P

2.结果

2.1 坐位平衡训练组与非坐位平衡训练组基线资料比较

坐位平衡训练组与非坐位平衡训练组年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发热天数及住院天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坐位平衡训练组与非坐位平衡训练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3.讨论

坠积性肺炎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尤其以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多数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且临床症状易被原发病掩盖,因而易导致漏诊及延误诊断[1]。老年患者可H表现为原有病情加重或原有病恢复缓慢,精神萎糜,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中低热或体温不升;胸闷气促、偶咳等不典型的表现。但这些症状不能完全以原发病来解释,对长期卧床而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坠积性肺炎,及时完善胸片检查,争取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2]。

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坠积性肺炎的患者,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在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即应联合足量使用抗生素,同时给予化痰药物治疗,并辅以协助翻身活动,鼓励深大呼吸,拍胸后背亦有利于痰液咳出[3]。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症状,但是坠积性肺炎患者病程较长,医疗花费较高,且预后并不理想,它的发生与严重程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实行坐位平衡训练,探讨此种辅助治疗手段对于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通过统计学分析可知:坐位平衡训练组发热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比非坐位平衡训练组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对于脑梗死急性期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当病情早期时辅以坐位平衡训练对于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何书丽,脑卒中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护理干预及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4年06期,146-1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