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服务市场分析范文

医疗服务市场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4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服务市场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服务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 医疗服务市场 供给短缺 要素流动 市场机制

一、引言

新医改自2009年开始以来已经历经四年,改革力度在逐年加大,我国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四年的累积投入达到22427亿元。目前已实施的医改主要有两方面的政策,第一是对相关药品调价政策,目的是控制过快上涨的药品费用,第二是推行试点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前一阶段这两个政策的着力点在于破除“以药养医”机制、降低患者就医费用。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患者就医费用在增加,医药费用、检查费等费用仍然维持在高位,各地医院不时发生的暴力事件也反映医患关系依然紧张。看病就医,依然是群众生活中的一个难题。

对于目前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状况,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医疗服务市场过度商品化导致的,表现为财政投入少、公立医院趋利性明显、政府没有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等。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卫生医疗服务的投入,只要投入增加,看病贵的问题就能解决。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增加政府投入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医药市场的问题吗?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如何理顺医疗服务市场?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医疗服务市场中非市场化的机制。

二、医疗服务市场问题及非市场化机制分析

我国推行市场化改革后,虽然很多领域的价格机制仍然不畅,但是价格反映市场信息的作用已经显现出来,医疗领域也不例外。医疗资源高价格集合了医疗服务市场上的信息,反映了市场状况。高价反映的就是资源稀缺,从供需关系上看,是因为相对于民众的医疗资源需求而言,医疗资源的供给相对较少,其价格就升高了。进一步讲,医疗资源的需求是具有刚性特点的,需求量不会因为价格引起较大变化,并且需求比较稳定。那么导致高价的力量就是供给因素,也就是因为医疗资源供给不足而导致该资源的非均衡高价。

目前医疗服务市场需求多供给少,市场力量会引起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但是涨价趋势并不会一直持续,医疗领域的非均衡的高价,必定会吸引更多要素进入该领域,行业内部的竞争加剧,生产效率就会提高,从而医疗服务的供给就会增加。供给增加,其价格就会下降,最终价格逐渐趋于均衡。目前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非均衡高价是存在的,为什么没有吸引更多要素进入?原因在于要素流通渠道是阻塞的,要素流动不畅,就达不到有效配置,生产效率不高,从而最终形成了供给总体不足的状况,从医疗服务质量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为什么要素流通渠道是阻塞的?本文认为原因在于,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中存在非市场化机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市场流动性较弱和相关价格信号失真。

1、医疗服务市场的流动性较弱

(1)医疗服务市场存在对社会资本准入壁垒。在国际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社会资本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作用。Mary Foley在分析和预测2020年公私合作的医疗保健系统时指出:我们在为2020年设计有效率的医疗保健系统时,必须使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本办医资源充分竞争,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和日益增加的慢性病疾病负担。

近年来民营医院发展迅速,其占医院总量的比例已由2005年的17.2%提升到2011年的38.4%。目前国家政策是鼓励社会办医的,没有对社会资本的歧视,但实际中,社会资本要进入医疗领域依然要面对进入壁垒。虽然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非盈利医疗机构或专科医院领域,但对盈利性医院的准入依然存在政策限制。审批时,民营资本在办理经营许可证时,政府卫生行政机构都对其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审查。与此相反,政府在新建医院时,管理机构都会一路敞开绿灯。另外,我国对医疗机构实行等级管理,医疗机构的设立还是要服从政府的区域医疗规划。

(2)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性较弱。由于筹资制度的不完善,公立医院要通过营业收入维持生存和发展,医疗服务商品化较为严重,在市场上是与民营医院一样的竞争者。然而民营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在筹资、土地、财政税收政策上面临着与公立医院不一样的待遇,导致两个主体在同一个市场上无法平等竞争,拥有政策优势的公立医院已经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形成某种程度的垄断。例如高端医疗服务市场中,公立医院为了抢占该市场,纷纷兴办特需医疗。这一部分的社会需求应该由民营资本来解决,而不是挤占本来就短缺的国家卫生资源,靠政府投入。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目前医保制度并不对民营医院开放,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医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但是无形中成为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保护性政策。

(3)人力资本难以运转流动。医院最为重要的资源是医生,我国医生管理属于“定位管理”,而国际上的医生管理普遍属于“自我管理”。医院实行封闭式的医生管理体制,严格限制医生的执业自由。医生一旦离开了他所供职的医院,在其他任何诊疗机构内,都不具备诊疗资格,等于是被取消了处方权和诊疗权,这显然限制了医生作为一种极具价值的人力资本进行合理配置的可能性。同时公立医院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拥有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的资源,并且拥有体制内的上升通道,民营医院则没有相应资源。医师管理体制导致新设立的医院很难获得优质医师资源,很多新设立的民营医院只能聘用公立医院的退休医生来解决优秀医师短缺的问题。

2、医疗领域价格机制不健全导致市场信号失真

(1)医疗服务价格管制。我国为了实现医疗服务的“广覆盖”,将医疗服务价格限制在低水平。医疗服务价格是对人力资本的定价,虽然国家多次调整标准,但是多数价格仍低于医疗服务的实际成本,技术劳务价格和价值存在严重背离。国家对医院的补偿较少,医疗机构按照国家的收费标准无法弥补支出,就要通过医生进行创收,医生依靠自己的技术也得不到相应的工资,就会通过药品销售和检查收费增加医院和自己的收入。总之,当存在医疗服务价格管制,且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时,若监管机构无法解决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则必定会产生“以药养医”和“以设备养医”的现象。红包、高价药方、多重检查等,其实质是对人为压低价格的补偿。

(2)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扭曲药品价格。1999年开始实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目的是要降低成本,促进公平交易。但是在我国实践中,招标者只招不采,不负责采购和付款,只负责定价,和药品采购没有直接利益关系,而要用药的医疗机构是和药品采购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却无权确定药品采购价格。药品市场的买主和卖主之间不能进行正当、合法、公开的交易,由集中采购形成的价格就是非均衡的。而药品企业为了卖出药品,就会采取隐形竞争,通过“二次议价”给医院让利,医院和医生能够通过买药获得较高收入,这种利益驱动医院和医生多开药、开高价药。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违背了基本市场价格形成规则,扭曲了药品价格。失真价格的根源在于价格是人为制定,不是经过市场供需力量形成的。失真的价格体系扭曲了医疗服务市场,大量的资源投入到隐形无序的竞争中,并没有促进医疗服务供给的增加,反而造成了效率损失。

三、政策建议

上文分析,由于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非市场化机制,导致了要素流动渠道不畅,从而很大程度上导致供给短缺,最终导致我国医疗服务陷入价格高、供给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的局面。由此,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一点就是要理顺医疗服务市场机制,使市场作用得到发挥,增强市场活力,从而推动供给的增加。

1、提高市场竞争程度

(1)鼓励社会办医,降低进入壁垒,提高市场竞争程度。我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应建立基于政府控制和自由市场竞争之间的准市场机制,建立准入性的竞争医疗体系,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医疗服务市场。推行“非禁即入”的政策,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就应该对社会资本开放,审批过程中对民营资本应该平等对待。同时,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疗的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

(2)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首先是要继续加大公立医院的改革力度,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同时限制公立医院的盈利性,应该让由社会资本来满足多层次的医疗需求尤其是高端需求。其次减少在土地、融资、财政、税收政策上对社会资本的限制,减少对非公立医院的干预。另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3)促进人力资本流动。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实施,使医生成为自由职业人。同时非公立医院在职位评定、人才培训等方面应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科研立项上也应一视同仁,并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通过这些促进人力资本自由流动的措施来实现人力资本优化配置。

(4)大力建设医疗联合体。医疗联合体能够实现医联体各单位双向转诊,在整合供给方力量基础上,引导需求合理流动。医疗联合体建立后,患者的检查结果各医院都承认,从而降低重复检查的费用,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各机构中得到联合体内部的医师资源,缓解大医院消费拥挤导致的看病难问题。

2、完善医疗服务市场的价格体系

(1)医疗服务价格市场化。我国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一直是迟缓的,人为压低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了医生凭借技术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性,并且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以药养医”和“以设备养医”的形成和发展。深化改革,必须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市场化。国务院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取消对非公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管制。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开医疗服务价格,构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最终使医疗服务中的人力资本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

(2)改革药品集中采购,理顺药品价格。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建立政府部门间接调控、引导市场价格形成的价格管理形式。取消政府定价权,药品价格基础应该由药品购销双方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企业定价、医院购买、患者选择,都应该有自。但同时,政府应该制定药品基准价格,供患者参考和医保部门制定参保收费及报销比例。

【参考文献】

[1] 侯佳乐: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政策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6).

[2] 王小万:我国民营医院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5).

[3] 刘小明: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结构特征[J].经济体制改革,2013(2).

[4] 施晓亚: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强化政府责任解决看病难[J].医学与哲学,2005(10).

[5] 张晓燕、王中政:论新医改背景下医生生产力的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2011(5).

篇2

关键词 市场环境 医院市场营销 战略构建

一、前言

近年来,医疗保健需求量的不断扩大为医院发展提供了机遇。民营医疗机构的兴起、外资医疗机构的进驻,又给医院带来很大的威胁与挑战。因此,医院应及时构建有效的营销战略,为医疗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医院市场营销的基本概述

(一)医院市场营销的内涵

医院市场营销一般指为满足顾客生理、心理或精神等就医需求,在服务、价格、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进行适当的选择,为就医顾客提供更有效的医疗服务。同时,市场营销在医院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以分析医疗服务市场为主要内容、以提高社会及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从而达到医院目标活动与管理过程的实现。

(二)医疗市场的特点

现阶段,我国医疗市场具有八个特点:第一,医疗市场主体的客观性。医疗服务活动受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医疗市场理解为客观存在的商品。第二,医疗市场具有公益性特点。卫生事业一直属于国家引导的社会公益事业,决定着医疗市场的公益性特点。第三,供求关系的复合性。医疗市场中的供需关系既包括医疗机构与就医顾客之间的关系,也体现着医患之间的情感关系。第四,医疗市场受市场规范及行政干预的制约。第五。医疗市场的地域局限性。受服务范围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使很多医院无法主导医疗市场。第六,服务质量可替代性较差。第七,技术透明性比较显著,服务价格调节较为迟钝。[1]

三、医院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意识薄弱

市场营销理念作为医院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目前的医院内部中仍存在被忽视或误解的现象。很多人将医疗事业视为社会公益事业,应以救死扶伤为职责,而非推销。也有很多医院依然保留传统的市场观念,认为先进的医疗技术与设备自然会吸引到很多就医顾客。另外,部分医院即使懂得医院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却将市场营销理解为广告宣传,错误地理解了营销的本质。

(二)医疗市场没有准确定位

现阶段,很多医院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医院,尽管已经开始从事市场营销活动,却忽视了就医顾客的需求特点,没有根据不同消费行为、不同消费特征的病人群进行标准划分,导致自身市场无法准确定位,造成市场营销活动不具备针对性。

(三)营销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目前,很多医院在经济管理时,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进行营销计划与控制制度等的分析,忽视了就医顾客的需求。在管理手段方面仍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为主,无法满足现代市场营销的观念。另外,仍有许多医院的内部结构中,仍以管理外行的技术专家进行形成管理,偏重于医疗技术而忽视市场营销,即使想在市场营销方面有所建树,却缺乏相关的能力水平。

(四)忽视内部宣传

尽管部分医院已经开始构建市场营销活动战略,以专门的机构负责整个医院的营销计划,但由于完全将营销战略集中于对外活动中,医院内部员工对市场营销仍没有正确的认识,使就医顾客对医院内部的评价以及信任程度并不高。

(五)医疗市场开放程度不够

受公费医疗体制的影响,部分医院已成为很多单位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医院的市场营销。同时,医疗运作与纠纷处理的鉴定者一般为医院主管部门,缺乏透明度,为医疗市场正常秩序的建立带来很大影响。另外,在医疗服务产品方面,医院只注重自身经营产品,没有给予顾客其他需求如疾病预防、康复、咨询、保健等方面的更多关注,导致医院市场竞争力下降。[2]

四、市场环境下的医院市场营销战略构建

(一)增强市场营销观念

医院应树立整体员工的营销意识,纠正员工对市场营销的错误理解,使其认识到市场营销既是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能帮助医院提高知名度。因此,只有医院内部员工理解市场营销的真正意义,才能展开医院的市场营销活动。另外,医院可定期地进行员工培训,促进医院各部门的相互合作,从医院内部展开市场营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医院带来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二)医疗服务市场的细分

对医院进行市场细分,更能帮助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一般进行细分的过程应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以营销医院就医顾客的因素为标准。例如,地理、年龄、消费水平及购买行为等因素。通过市场细分,医院便可以从就医顾客的特征及医院自身的优势确定目标市场,有针对性的展开市场营销活动。

(三)合理的市场定位

医院的市场定位实指医院在市场中的整体形象或在就与顾客心中的位置,主要包括医院整体形象、产品定位、技术实力、服务质量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市场定位应符合就医顾客的需求,以自身的竞争优势为医院带来更多的市场效益。

(四)3C营销战略的实施

首先,引用形象识别战略,即CI(Corporate Identity)战略。医院应主动在市场环境下向公众展示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保证医院客观真实、鲜明独特的形象,将救死扶伤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医院也可以设置识别标志,展示出医院的医疗特色与医疗技术。因此。3C战略的实施有效地帮助医院扩大知名度,树立良好的质量与服务形象,推动市场营销活动的发展。其次,患者满意战略,即CS (Customer satifica)战略。这种战略主要以“顾客就是上帝”为出发点,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尽量保证管理者与医院员工共同参与战略计划的制定,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就医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要向顾客提供满意服务与感动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另外,应注重培养人文型的工作人员,懂得如何关爱病人、尊重别人。第三,构建医院文化战略,即CC (Corpirate Culture)战略。医院可通过教育手段、制度规范及领导示范等方式将医院文化深入,保证员工在长期工作中得以实现。同时,服务质量应得到保证,医院要从长远触发,服从社会与顾客的利益,提高整体竞争力,进而增加就医顾客对医院文化的建设品牌的认同感。

(五)4P组合营销策略

(1)医疗服务产品策略。医疗产品主要指帮助人们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的有形物品与无形服务的综合。现代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在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核心产品的同时,可适当提供附加服务如病情咨询、疾病预防等。(2)医疗服务价格策略。由于医疗机构自身的公益性质,使其在价格方面一直受到政府的控制。这就要求医院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合理收费,增强对就医顾客的吸引力。同时,在非医疗服务的价格方面可适当做出调整,如美容服务等,增加医院的经济收入。(3)促销策略。医院在工作宣传方面,应避免因过多的广告宣传而引起群众抵触的情况。可以适当地在报纸专栏以及户外广告媒体中进行宣传,从而提升人们对医院的关注度。[3]

五、结论

基于市场环境下的医院市场营销战略应不断构建和完善。医院自身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市场定位;内部人员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营销素质,为医院的整体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为缙云县中医医院)

参考文献

[1] 李弘.医院市场营销战略[J].营销学分,2012,2(10):12-15.

篇3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措施

1.前言

1993年,我国开始了城市职工医疗保险改革试点。1998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全国各地以“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为原则加紧筹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体系。西安市于1999年初着手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各项准备工作,在广泛调研测算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1999年10月1日正式出台了《西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和《西安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经过几年多的发展,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一是建立了西安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先后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大额补助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离退休医疗保障;同时针对困难群体出台了困难企业医疗保险,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初步建立了西安市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成立了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二是逐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参保单位逐步由机关、事业单位扩展到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困难企业,参保群体由在职职工,退休职工扩大到离休人员、下岗职工和社会流动人员。三是基金征收稳步推进,截至2004年,参保单位达到4300余户,参保职工总数达124万人,占应参保人数的77.5%。可以说是总体情况较好。

2.支出影响因素

2.1参保率低

愿意参保而且有支付能力者主要是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职员和效益较好的国营、集体企业的在职职工,而私营、三资企业的职工、个体工商户和城镇居民参保率很低。原享受公费的在读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享受部分劳保医疗保障待遇的职工直系亲属均未纳入现行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再者,对困难期企业职工与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设置较高障碍,使得较大一部分应参保的人员流落在体制之外,使保险基金的积累性减弱,支出受到威胁。

2.2老龄化严重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同时,也加重了社会经济的负担,带来了医疗费用高速增长的隐忧,老龄人群随着身体抵抗力的不断下降,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属于慢性病和危重病高发率人群。据卫生部调查,老年人发病率比青年人要高3~4倍,住院率高2倍。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率为71.4%,有42%的老年人患有2种以上疾病。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医疗费用消耗也将大幅度增长。

西安市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筹资方式是用人单位和职工的缴费,前者缴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7%,职工个人缴费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离退休人员不再负担医疗保险费,仅缴大额统筹8元的2%即1.6元(企业缴纳8%即6.4元),由于老龄化的进程的加快,使得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比例,即劳动年龄人口负担老年人口的系数(负担系数)上升。西安市截至2004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在职职工为52.2万人,退休职工为29.3万人(本处涉及数据仅限西安市内,不包括区县)。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比例已达1.8∶1,小于全国水平2.4∶1,西安市2004年新参保单位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比例降低为1.5∶1,对退休职工医疗负担更重一些,使得统筹基金结余逐年下降,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统筹基金会将会出险。(当然,统筹基金支出的逐年增长,也与其他各类住院病人的增加,医院、参保人的败德行为有很大关系,文章会另外有所讨论。)

这表明,西安市一方面提供医疗保险基金的缴费人数相对于使用这笔资金的人数在减少,另一方面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人数却在迅速扩大。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是在原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基金的积累与沉淀,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有规定,退休人员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没有外来基金注入,仅靠当期在职职工的医疗保险基金来平衡。对于在实行新制度时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他们所需的医疗保险基金就构成一笔“隐性债务”。在没有其他渠道的资金解决“老人”医疗保险“隐性债务”的前提下,人口老龄化造成的医疗保险筹资的有限性与使用的相对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给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压力。

2.3利益驱动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它的管理难度就在于统筹管理基金使用的弹性较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统筹基金的流失与浪费,年人均住院人数的医疗费过快上涨,正是统筹基金流失迅速加快的一大症状,这一症状来源于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两个因素,即利益驱动因素和道德行为下降因素。

与其他市场相比较,医疗保险市场的供求关系比较复杂,在医疗保险市场上交易主体有三个(图1):医疗保险的供给方(即医疗保险机构),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即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的被保险方(即医疗保险的消费者,也是接受医疗服务的消费者或患者),所以,医疗保险市场上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市场,即保险市场和医疗服务市场(图2)。被保险人无论在保险市场或是医疗服务市场都是属于需求方,而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在不同的市场上其主体的属性是不同的,在保险市场上,保险机构是供给方,医疗服务机构和患者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其属性偏向需求方;而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医疗服务机构是供给方,保险机构则是需求方的付款人,所以其属性偏向需求方。加之保险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和消费者三方之间信息严重的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很高,医疗保险市场存在着这么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西安市的医疗保险市场也不例外,同样具有以上的特点与属性。

图1医疗保险市场交易主体

图2医疗保险市场基本结构

从保险市场分析,由于医疗保险机构难以对疾病事件进行完全的了解和控制,所以,医疗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受患者、医疗机构医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与未得到医疗保险的个人相比,被保险人更倾向于获取医疗服务,从而增加医疗消费的概率;(2)一旦发生医疗服务交易,医患双方普遍存在“多多益善”的消费动机,从造成过度消费。因为医疗交易的费用是由保险人支付,被保险人无须为医疗消费付款,或付出的费用远低于获得服务的全部成本,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就会大于他们的实际需要,这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下降,需求上升。而对医方来说,其医疗服务的供给并未受到其购买者支付能力的约束,因此为了增加自身的收益,随意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为患者提供非必要的、过度的服务就成为必然。医患双方过度消费的偏好,很容易产生由道德风险引致的扩张性需求,必然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和医疗资源的浪费,从而增加保险机构的医疗费用赔偿支出。从医疗市场上分析,由于医疗服务产品的特殊性,使得供给方(医疗服务机构)在交易中占有绝对优势,居于支配地位。因为医疗服务是一种投入,产出是患者治疗后的健康状况,投入可以用医疗费用支出计算,但产出的“健康”标准却很难界定和度量,所以对“健康”的边际收益很难估算。况且一种疾病有着多种治疗方案,不同的医生在采取何种治疗方案上会有不同的意见,加之患者极度缺乏医疗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所以很难对医疗服务的必要性与价格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只能被动的按照医生的要求和建议进行购买和消费。这种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地位的不平等,加剧了医疗市场价格的扭曲,并且很容易产生由过度供给引致的扩张性需求。

就西安市来说,目前采取的是定额结算办法,即根据西安市的医疗消费水平制定一个合理的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标准,参保者就诊时,无论实际花费的高低,均按平均费用与定点医院结算,这会刺激医疗服务提供人提高服务效率,减少费用支出,也可保证医疗质量。按照“大数法则”,只要标准制定合理,总的实际平均费用水平应该与平均费率接近。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医院事先知道平均费用水平,在提供服务时会尽量将每次费用标准控制在标准以内,以获得超过实际医疗费用的补偿,从而会出现分解诊次,分次住院的现象,表现为三级医院为了减轻压力,分解定额,重病人反复办理出入院手续或院内转科,增加住院人次,二级以下医院降低入院标准,诱导病人住院,尤其是一些长期患慢性病的可以门诊治疗而收治住院。而参保人员考虑到自己的健康问题,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使,对医疗机构的做法也乐于接受。老龄化加上这种定额结算方式(易产生道德风险),使得统筹基金支出过快增长,住院病人迅速增加,2003年医保病人为40821人,住院率为5.5%,2004年住院病人为60573人,比上年增加19752人,住院率上涨到7.4%,增长了1.9%,住院率已经接近政策设计的警戒线8%。

2.4监管力度不够

西安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具有一整套管理体系,但是,医保经办中心受到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医疗保险监管设备配备不齐,又缺乏专门的监管队伍,对基金的监管、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对参保病人的监管,都显得很无力。

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

西安市医疗保险制度推行正在逐步深入,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由于基金缺乏,自2000年建设以来迟迟不能完工交付使用,管理技术手段落后、人力不足、矛盾突出,医疗保险管理措施落后难以到位,个别定点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严格执行医疗保险政策,降低了参保职工医疗服务质量。

3.促进健康支出的宏观性措施

3.1积极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在医疗保险的扩面上,关键是观念要转变,思路要放宽,政策要灵活。在观念上,要改变过去传统上“机关、国有和集体”的思想。城镇的所有从业人员都属于扩面对象;在思路上,要从国有单位转向多种所有制单位,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从效益好的单位转向有部分交费能力的困难企业,这一思路西安市早已具备,但在具体实施方面还是不够灵活,今后在政策上应提供多种缴费与保障模式,使企业按能力选择。使得医疗保险基金制出有一个雄厚的基础。

3.2强化管理,堵塞医疗保险基金流失的漏洞

制度的好坏,关键在于加强管理,管理不好,制度再好也没有用。因此,应通过建立健全基础工作资料,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的核算和支出管理来防止医疗保险基金的流失。

3.2.1加强医疗保险基金核算的管理。医疗保险基金的核算要执行社会保险财务、会计制度,并要加强日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尤其要建立健全与财务部门的对账制度,通过对账,及时发生问题及时纠正,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双向”监督机制,防止发生医疗保险基金的挤占挪用现象。

3.2.2严格基金支出管理,规范基金支出行为。一是严格按医疗保险政策法规的规定支付医疗保险基金;二是完善和健全医疗监督管理机制,即不仅要对现行医疗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的措施,尽可能堵塞产生医疗违规行为的漏洞,而且要加大医疗监督检查的力度,规范医疗监督检查的行为。三是加强审计监督,定期不定期对基金收入、支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2.3健全医疗保险费的基础资料的管理。医疗保险费的基础资料是“基石”,管理的好坏对医疗保险费的征缴影响很大,也是分析工作的“原料”。因此,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机构和单位的双向基础资料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的强化管理;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起医疗保险网络,提高医疗保险费征缴、核算和管理的工作效率。

3.3重保健抓预防,增强参保职工身体健康,减少疾病风险

据测算,一种疾病的治疗费至少是预防费用的64倍。社会医疗保险的宗旨和目标与大卫生观是一致的,投保人在患病后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保障外,在为患病是要加强预防保健。整个人群健康素质提高了,发病率就会降下来,医疗费用自然会节约。因此,必须从指导思想上改变过去“重治轻防”的传统模式和观念,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措施,重视广大职工的日常预防保健工作,把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为主的工作做在先,做在前,用较少的成本保证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平均.西安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操作全书.西安市劳动局,2002.6.

[2]西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西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指南,2002.7.

[3]西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西安市医疗保险工作情况,2003.4.30.

[4]仇雨临、孙树涵.医疗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57-180.

[5]王正斌,刘慧侠.多层次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研究.中国软科学2003,(2),25-30.

[6]仇雨林.基本医疗保险应正视人口老龄化.中国社会保障,2005,(1),27-28.

[7]叶艳,顾成瑶.医保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中国社会保障,2004,(6),40-41.

[8]王军贤.医保卡“卡”在哪里.西安晚报,2005.5.31,17版.

[9]俞根元.堵住基金流失的暗道.中国社会保障,2004,(6),44-45.

篇4

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热潮是在互联网自身的发展遇到瓶颈、开始对传统领域改造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尽管中国医疗市场规模高达2万亿以上,并且随着快速老龄化,市场规模的扩展极快,但医疗领域有其特殊性,尤其在中国还有复杂的国情。在对互联网医疗未来趋势作出判断的时候,市场各方都出现了偏差,深陷于认知困境。

总体来看,中国市场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上,前期依然是传统的互联网思维占据主动权,这与美国的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但医疗服务市场是个高度复杂且受政策管制的行业,光理解微观细分市场还不能抓住大势。美国的创业者在这方面相对较为幸运,美国政策和市场的大势是有利于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价值医疗推动了市场对互联网医疗尤其是远程医疗的需求。这是因为价值医疗以结果来付费,这就加强了医疗机构对疗效的强调,从而催生了互联网医疗工具的使用,以加强对患者的跟踪和监测,从而及时作出干预,以控制疾病的进展。

尽管如此,根据Rock Health最新报告,投资者依旧对数字医疗在美国的发展产生了泡沫化的观感。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发现很多项目的商业图景描绘得非常好,但实现投资回报遥遥无期,比如很多健康参与(Wellness Engagement)项目。因此,美国市场的投资者更多地关注能够产生收益的项目,比如远程问诊、疾病管理和帮助医院控费的项目。

在传统互联网领域,用户转化率是营收增长的核心指标。因此,通过大规模的冲流量来转化用户购买是较为有效的增长路径,即使为了获取用户付出一定的成本也是值得的。但是,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流量的意义非常弱。首先,用户的需求非常细分而且不可扩散。病人的需求只是冲着自己患有的疾病而去,不可能像传统电商平台那样买了电视还可以顺带买本书。其次,用户的支付主题并非自我,而是保险。这就受制于保险公司的条款限制,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最后,需求的迫切性和不可创造性。疾病的需求非常迫切而且是低频的消费,用户无法受到广告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美国,直接针对C端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也很难取得成功。目前成功的互联网医疗公司都是直接的团体客户,他们无需也无法通过广告和一系列的促销手段来获取用户的增长。比如根据远程问诊网站Teladoc的最新IPO文件,其主要客户来自雇主、保险公司和医疗系统,一共有4000个客户和1000万会员。

从上述对美国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市场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是从简单的互联网思维逐步回归到传统的B端大客户营销模式。

中国市场目前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还主要停留在传统的互联网思维上,着力点仍在从C端获取用户。这与中国的市场现状有很大的关联。作为世界上自费比例较高的医疗体系,中国的医疗服务有很大的一块营收来自用户自付部分,因此,C端的用户有一定的自付习惯。不过,自付主要集中在对药品和器械的费用,医疗服务费用的自付比例并不高。其次,中国的医保体系是以保基本为核心,而且自身控费能力弱,没有能力去制约医院并对企业缴纳的医保进行动态费率的管理,这也导致雇主和医保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去进行疗效管理,从而控制医疗费用。所以,团体采购医疗服务的模式无从展开,也被迫只能进入C端。

既然要从C端而且也只能从C端获取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的理解就又重新回到了冲流量获取用户的思维上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市场分析一而再地将打车模式或者其他O2O模式与互联网医疗来进行类比,大众也一味地去纠缠,是互联网的医疗化还是医疗的互联网化。

本质上来说,互联网对任何一个行业带来的最主要作用就是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效率。在这点上,无论何种模式都是一致的。但与其他消费领域相比,互联网医疗领域有其特殊性。消费领域的支付链条短,非常容易重构。从产品或服务到用户手中,无需经过多个支付体系。而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用户的看病是由医生提供服务、药店提供药品,保险提供赔付。这其中涉及到复杂的限制性条款,用户会因为自付比例而希望调整,保险则希望能控制费用。没有任何一种消费像医疗消费这样繁琐而复杂。

医保和商保是为了覆盖个人的健康风险而产生的,在为个人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应该对医疗机构进行制约。如果没有支付方的制约,单体的个人是没有能力去挑战医疗机构的,只能被动接受医疗机构的一切条件,这显然是每个病人所不愿意看到的。而加进了支付方,个人的支付意愿又受制于支付方的政策限制,医疗服务的赔付将受到很大的制约。当支付者和消费者不是同一主体,医疗的支付路径模式变得非常独特。这种独特的支付模式决定了互联网医疗又不可能从C端入手,因为用户的支付意愿不仅仅取决于自身。

所以,市场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困境源于中国医疗体系自身的难点。正是中国医疗体系的控费能力薄弱导致互联网医疗只能从C端入手,而正是医疗服务受制于支付方的赔付体系导致个人支付的意愿很弱,导致C端市场无法发展。在这样的两难市场下,如果从互联网进入医疗领域,就会面临巨大的支付危机,从而产生投资回报的危机。如果从医疗进入互联网,路径依赖相当强,互联网成为服务方扩张的工具,对病人和支付方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因此,互联网化的医疗和医疗的互联网化都无法真正发展成为互联网医疗。

因此,对理解互联网医疗来说,线性思维式地认为“谁将取代谁”或“谁来改造谁”,是很容易进入自我循环和强化的。当然,这也是中国人教育中长期形成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惯性导致的。

篇5

通过对医院宣传方式的取舍,汇总新闻报道内容及形式,提出了肿瘤专科医院对外宣传要从减轻或消除肿瘤患者的压力和疑虑,重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入手,并可采取与传媒合作、与同行合作、与康复患者合作延伸的策略。

【关键词】 医院管理 对外宣传 策略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医院的职能已由过去计划经济环境下单纯承担社区或行业医疗服务转变成为适应患者需求的医疗市场竞争服务,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亦不仅仅是依靠内部医疗管理和惯性运转所能完成的。营销——这个一直在商业领域广泛运用的锐利武器,成了医院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浙江省肿瘤医院自2001年底以来,围绕医院市场营销模式,尤其是在对外宣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 宣传策略的定位

医院营销的目的是识别并满足患者以及社会大众的求医需求,从而使医疗服务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但是,许多医院在开展营销宣传时,往往就宣传而宣传,造成效果不佳,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浙江省肿瘤医院是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从病人就诊数量的角度来说,病床利用率颇高。因此,在制定宣传策略时,我们没有单纯地从宣传医院吸引患者的方面去考虑,而是鉴于肿瘤患者的特殊性,把满足患者需求放在首位[1],结合肿瘤专科特点,从减轻或消除肿瘤患者的压力和疑虑,重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入手,着力推广医院的品牌、技术优势和服务措施。

2 宣传方式的取舍

在选择宣传方式时,我们对当前各家医疗机构普遍采用的新闻报道、广告、印刷资料、联谊会、健康讲座、送医下乡等宣传方式进行了市场分析和研究,作出了取舍,提出了以新闻报道为主,其他手段为辅的宣传模式。

2.1 舍媒体广告

媒体广告具有强大的传递、吸引、适应的作用,是被许多医院广泛采用的一种营销手段。但近年来,此类宣传的内容由于存在相当多的不实之处。2004年,北京市消费投诉热点中,医疗广告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情况非常严重;山东2004年被监测的医疗广告近99%违法。另据中国工商总局统计,2001~2004年间,全国共查处违规药品、医疗广告7万多件。因此,卫生部和中国工商总局联合在2006年了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力度。

2.2 取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是指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对医院发生的事实进行无偿传播的过程,以达到与社会沟通和树立良好医院形象的目的[2]。它不仅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受众展示医院的各个方面,而且可以即时追踪医院各项工作的新动态,不断以此引起受众的兴趣[3]。更关键的一点,新闻报道对受众来言可信程度高,时效性强,新颖又有情节,容易吸引人。另外,与各新闻媒体一起采用印制宣传资料、开展医患联谊活动、组织肿瘤防治讲座、健康体检等方法宣传医院,也是深受患者喜爱的形式。

3 宣传内容的拓展

把新闻报道作为主要营销宣传手段后,我们发现报道的面广了,可报道的内容多了,大大超出了“广告”所能包涵的容量。从近四年的报道情况来看,我院向新闻媒体提供的报料内容已延伸到医院动态、专家专科介绍、新技术新项目、患者诊治纪实和肿瘤防治知识等五个方面。

3.1 宣传医院动态

如“浙江省癌症康复热线启动”,“专家门诊时间表”,“省肿瘤医院推出方便门诊、护理咨询门诊、用药咨询门诊”,“有效降低费用,切实服务患者”,“以独特的方式纪念40周年院庆”,“微笑服务让绝望人看到希望”等,使群众第一时间就能了解医院在为病人服务方面所推出的新举措和一些有特色的活动。

3.2 宣传专家特色

开展“名医、名科、名院”三位一体的宣传,既是宣传专家科室、展现医院特色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也是指导患者“选择医院”、“选择医生”的一种易被接受的方法。如“妇科肿瘤的一把刀”宣传了在国外被称作“高式手术”的撕剥式盆腔淋巴清扫术发明人高永良教授,“博士妙手放支架,呼吸极度困难者通气了”报道放射科主任邵国良博士潜心为患者医治,“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一年纠正误诊、漏诊400余例”介绍了我院切实担负起浙江省病理质控中心的职责,认真对全省的病理质量进行管理的情况等。

3.3 宣传新技术新项目

我们及时将医院最新采用的技术、特殊病例的成功诊治信息传递给患者,如“肝癌治疗闯禁区”、“右半肝联合右肾上腺切除成功”、“切下胸大肌再造人工喉”、“三维适形放疗治前列腺癌”,以及“集团作战治肿瘤”等。通过宣传新技术、新项目,集中反映了医院的整体实力和可信任度。

转贴于

3.4 宣传患者诊治纪实

从叙述患者得病、看病的经历,折射出医院诊治技术过硬、服务周到热忱,是我们新采用的一种方法。如2003年1月李文娟事情,反映我院医务人员关爱病人、踊跃捐款;“吴小晶的故事”告诫人们患了肿瘤要到专科医院去看,切莫相信游医;“让我们牵着你的手”描述了我院医护人员与患者一起同疾病抗争的故事等。

3.5 宣传肿瘤防治知识

向社会群众普及肿瘤防治知识是我们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如“方式是巨大的力量:兼说肝癌的防治”,“我美,所以我珍惜:女性与乳腺癌预防”等。由表1可见,此方面的宣传数量占了总报道篇数的40%左右。

4 宣传方式的延伸

长期以来,群众对肿瘤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许多肿瘤患者不积极配合治疗。为此,我们把减轻或消除肿瘤患者的压力和疑虑作为己任,积极探索新的宣传方式,一方面使社会重新认识癌症,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使医院得到广大社会群众的认可和信赖。

4.1 与各种传媒合作,拉近医患之间距离

我们与有关报社一起组织开设了“坦然说癌,同心抗癌”肿瘤防治教育大课堂,开通了热线咨询电话、“抗癌专家在线”和“高医师信箱”;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进行科学防癌抗癌的知识讲座;在浙江健康网等网站开设了网上答疑、网上论坛等。尤其是已连续两年与多家报社共同实施的“订报送健康体检”活动,累计已为800余人免费提供了总价值近30万元的肿瘤专科体检项目,社会反响热烈。

4.2 与有关单位合作,组织巡回医疗服务

我们充分利用肿瘤防治网络的优势,与省内各协作医院和医保机构进行联手,经常组织医务人员提供“上门服务”。2003年院庆40周年期间,我院组织医疗队分赴杭州、台州、绍兴、嘉兴、金华、温州等地,开展了“回报社会”巡回医疗服务活动,在宣传肿瘤科普知识、培养基层肿瘤防治人才、专家义诊咨询的同时,对1000余名经治患者进行了回访,受到了肿瘤患者的广泛欢迎。

4.3 与康复患者合作,开展“献爱心”活动

让肿瘤患者以自己与疾病顽强抗争的亲身经历来引导住院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增强信心,具有独特的疗效。为此,我们经常请肿瘤康复患者来医院共同接听热线咨询电话和为患者讲授抗癌经历,邀请杭州市癌症康复协会艺术团前来开展“爱心演出”等。我们还将21位曾在我院治疗过的肿瘤患者抗癌经历,融入通俗易懂的防癌、抗癌知识,编著成了《我与癌症斗争的经历》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公开发行,造福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 邓进. 新形势下医院新闻宣传工作思路[J]. 医学信息, 2006, 19(10):1776-1777.

篇6

经营管理就是企业、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以“效益为中心”的全面统筹和管理运转,把计划、生产或服务、业务管理、经济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种功能有机地结合起起来,以追求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作为特殊的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市场为本求发展,以人为本占市场,以精神为本造就人,抓住发展的机遇,深化医院改革,创新医院经营管理的理念,对内加强制度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对外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一、建立适合医院发展的经营模式

医院经营管理是从它所具有的经济实体性的角度,将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与医疗技术、服务管理有机结合,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经济管理活动过程。当前,公立三级甲等医院除了承担政府的社会公益性和福利性职能外,还承担医学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由于医院的服务对象具有特殊性,时时刻刻在与生命较劲,医护人员及医院管理者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面对高风险又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我们更需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可以通过购买保险,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等使风险降到最低。

当前我市各三级医院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侧重于医院内部的经营管理,通过提高优质高效的服务质量、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尖端的医疗设备及医院规模等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赢得市场份额,同时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使患者对医院的综合服务质量、医疗技术需求日渐提高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同时我们应看到国外医院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进入国内医疗市场,如:他们宾馆式的医疗服务、经营机制的灵活多样化、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先进管理模式进入了国内医疗市场,因此,医院经营管理模式不能再是原来那种自我封闭的组织与安排模式。面对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和有限的资源约束,医院的领导班子必须想方设法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降低成本,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流程和服务态度、加强对外宣传,突出本单位的优势特色医疗等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即医院管理模式要做到由内到外,内外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医院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还必须借鉴企业的经营模式,注重医疗市场的开发,营销策略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不断调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学会以市场为本,掌握市场规则,合理获取资源,努力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温馨服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因此,医院要从过去只重视对财政拨款进行预算管理,过度到实现医院业务收支预算、现金流量预算、项目预算及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将竞争引入医院,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更快的发展,稳定医院的人才队伍。随着盈利性医院和非盈利性医院的划分与确定,医院管理者要更多关注医疗市场,作好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及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对于医院重大筹资和投资活动要做好市场调研,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在充分的论证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如:医院设备的购置,要考虑到医疗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和病人的承受能力,避免设备购置后闲置不用,造成浪费。经营理念创新,就是要建立适合医院发展、能让老百姓叫好的经营管理模式,其职能就是要重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注重医院经营活动过程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的投入产出效益,追求在社会效益最优基础上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创新医院经营理念

(一)医院的生存价值

医院作为特殊行业,与生产企业不同,它的服务对象是患者,这就决定了医院生存的价值取向,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做好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同时承担政府公益性、福利性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医院只有在提高社会效益、完成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基础上才能谈提高经济效益,这是医院的最高理念,是医院全部经营理念的灵魂。

(二)医院经营的目标

医院经营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医院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大致包括5个方面:

1.承担政府赋予的社会责任目标。它规范了医院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和贡献,即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组织的价值基准,也就是被社会利用的卫生服务程度、规模等,是医院经营的基本依据。

2.发展目标。医院发展的规模、技术水平、人才建设、资产增长,以及横向的国内外同类医院相比较而确定的预期目标,它指明医院前进的道路和发展的方向。

3.服务目标。医院在一定社区范围内为人群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不仅优质、高效,而且人群有能力支付。

4.经济目标。目前,医院经济补偿机制尚未健全,国家对医院的资金投入远远不足。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12次学术年会报告,安徽省的一项调查显示,2003年至2005年,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获得的财政补助只占同期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1/4,全省医院平均92.58%的支出靠医院创收解决。另据调查,2006年北京市直属医院在不含财政补助收入的情况下大部分医院亏损,含财政补助的情况下仍有三成医院亏损。从我院2009、2010、2011三个年度的财务会计报表数据来看,在不含财政补助收入的情况下总共亏损3200多万元,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仍亏损240多万元。显然,医院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创新经营理念,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现在是病人选择医院而不是医院选病人,只有患者满意的医院才是好医院、也只有患者满意你才能提高社会效益,从而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医院才有经济效益可言,医院才能做大做强。

5.市场目标。医院医疗服务市场的占有率、营销的目标市场、医院竞争力、医疗市场的开发和渗透的潜力都可列为医院的目标。

(三)以市场为本求发展、以人为本占市场

医院进入市场竞争,想获得更快的发展,诚信至关重要,他是立院之本,所以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使所有员工都能树立信誉至上的思想,信誉是医院的无形资产,经营好了,医院能获得的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因此,必须把医院的组织声誉、医疗声誉、服务声誉,看作是医院的生命,作为一种医院的观念性无形资产来保护和经营。医院要发展必须通过市场分析,做到知己知彼,通过自身的优势获取医疗资源,使医院做大做强。如我院通过中医特色优势,把中医外治疗法引入到各临床科室,同时,加强重点专科专病的建设,如:全国中医乳腺病医疗中心、广西中风病医疗中心、广西骨伤病医疗中心、桂林市蛇伤病防治中心等四个具有中医特色的疾病防治中心,由于市场定位准确,人才队伍稳定,技术不断创新,医院近三年来均以20%左右的速度在发展。医院经营理念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是医院生存发展之本,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尤其重要,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训,稳定医院人才队伍,加强技术资源、管理资源、医疗产品及市场等领域的开发创新来使医院做大做强。

(四)建立医院经营管理机制

经营机制是在经营活动中,医院与外界各经营单位之间以及医院内部各个经营部门和经营环节上下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的经营关系和因果关系,以及全部因果关系所产生的宏观效应的总和。主要有:

1.经济补偿机制,这是任何一种经营活动中最基本的经营机制。医院在经营活动中要不断消耗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补偿,医院的现金流就会断裂,医院将存在生存危机,这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一个基本。医院经营的经济补偿分为财政拨款和医院自身业务收入补偿两个方面,目前财政补助远远不能满足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是加强后者的管理,建立健全医院经营管理机制,创新经营理念,做好开源节流,通过多渠道来筹措资金,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有效沟通等获得经济补偿。

2.经营竞争机制,医院之间的竞争不同一般商品市场的自由竞争,他们主要是在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市场开拓、就医环境等方面进行经营竞争。同时在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也存在着质量、科研、技术进步和综合效益等方面的竞争。

3.分配激励力机制,医院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避免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在分配制度上制定各项工作量和服务质量考核指标,如:门急诊人次、收治病人数、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出勤率、病人满意度等指标,使劳务费与各指标挂钩。我们应看到,劳务费分配制度的建立必须通过完善权、责、利相统一的经营管理机制,只有通过制定分配激励机制考核指标并抓好落实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约束机制,公立医院作为承担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公益性、福利性事业单位,其经营活动首先要认真执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否则就会使经营秩序偏离正确的轨道。约束机制就是要求医院所有的职工都必须在医院经营活动的各方面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医药购销行业的不正之风,做好保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加强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信守合同等经营自我约束。

5.质量保证机制,该机制是医院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制,是在一定的医疗卫生体制和有关政策、医疗资源利用等软硬件环境下形成的质量保证,以及医院内外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和综合效应的总和。医院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永恒话题,医院必须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院、科两级的质量管理委员会,院长作为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的质量负责,加强对医院核心制度的执行力度,由院级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定期检查各科执行制度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整改,将各项考核指标与劳务费挂沟,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和医疗危机预警制,消除医疗隐患,保障医疗安全,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把质量意识贯穿到每个职工的心理,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医院正常医疗经营秩序,从而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院要稳步发展,在经营管理中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通过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安全的保障,来赢得病人的赞赏,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因而医院要从“形象、仪容、姿态、语言、服务质量”等方面转变观念。“以病人为中心”是我们医院经营管理的宗旨,以病人需求为服务导向,要从过去病人找医院,转变到医院找病人的现状中来,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口号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把只关注疾病的本身,转变到关注病人的身心健康、疾病的预防、健康教育上来,树立治疗关口前移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以市场为本求发展,以人为本占市场,以精神为本造就人,对内加强制度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对外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这样医院才能获得双赢。

参考文献

[1]陈洁.医院管理学经营管理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08

[2]陈洁.医院管理学经营管理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08

[3]姜天一.成本核算:医疗矛盾的“暴风眼”.中国卫生,2009(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