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行业的市场需求状况范文

会计行业的市场需求状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会计行业的市场需求状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行业的市场需求状况

篇1

一、审计市场需求对供给影响的理论分析

对一般商品而言,购买者通常就是最终需求者,可以根据他所愿意付出的价格来接受商品的质量。而审计服务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其最终需求者和需求者的不同需求将对审计供给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审计市场需求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其核心在于有购买的意愿和购买的能力。审计市场是审计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交易的集合,是有效而合理地配置审计资源的方式,审计市场需求则是审计市场需求方对审计服务愿意购买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从审计产生的内因上分,审计需求可分为强制性审计需求和自愿性审计需求两个层次。强制性审计需求是指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要求下,公司聘请审计主体进行审计的需求。自愿性审计需求是指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从而产生的对审计服务的自发性需求。

(1)需求的产生。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的所有者无法兼顾资源的经营管理,从而聘请具有专业资格的管理者经营,这时便出现了委托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资源的所有者难以对其聘请的管理者的工作进行有效评价,从而需要审计服务为此提供合理保证。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这种委托关系也不断拓展至整个社会,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兴起更是为审计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由原本单一的资源所有者的需求拓展至社会多方领域的需求。因此,从审计产生的本源来看,审计产生于需求,故审计也应以需求为导向。

(2)需求者。审计市场的需求者可分为最终需求者和需求者两大类。一般来说,最终需求者是现实或潜在的资金提供者,通过审计评价市场中资金运用信息的可靠程度,具体表现为资源的所有者、债权人、监管者以及受经济活动影响的社会公众。但最终需求者人数众多且分散,交易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和组织执行审计委托权,这便产生了审计的需求者。如,从股东的角度来看,需求者通常由公司董事会或其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代表,他们只是审计服务的需求传递者,而非自发需求者,他们是审计服务最直接的委托人,也是购买人。但应注意的是,需求者在现实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有时甚至会为了自身利益损害最终需求者的利益。

(二)审计市场供给 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供给容易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其范围和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社会生产总量的因素有时也会影响供给量。供给是为了满足需求而存在的,因此常会出现供给过剩或供给不足的情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市场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可提供给消费者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总量。审计市场供给则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审计市场主体(供给方)可提供给需求方的审计服务的总量。考察审计市场的供给内容较为复杂,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对审计市场供给状况进行评价:市场结构、市场竞争情况、产品质量、产品结构等,前两个指标能够反映整个市场的集中程度、市场秩序的维持情况,从侧面考察审计市场供给质量,后两个指标从市场产品自身出发,正面反映市场供给质量水平。

(1)供给的产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上产生了越来越多对审计的需求,一部分熟谙查账技巧的会计专家便自立门户,组成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专门从事审计活动。由此,在审计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审计市场供给逐渐形成。审计产生于需求,但发展则依赖于能够满足审计需求的有效供给,如果不能保证审计有效供给,市场会逐步萎缩,甚至造成秩序混乱。

(2)供给者。审计市场的供给者是以智力和专业技术为依托的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行业不同于一般行业,对物力、财力的要求不是很高,人力资本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核心。那么,审计供给质量就是注册会计师供给的质量。根据DeAngelo(1980)的研究,审计供给质量包括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高质量的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保持超然独立的态度,保证自身的“德才兼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但由于审计技术的专业性,审计过程的不易观察性,审计质量难以评价,外界通常是通过行业监管部门的管制信息以及舆论媒体的相关披露形成对事务所的总体评价,即关注事务所的职业声誉。然而,注册会计师首先是理性经济人,然后才是作为“经济警察”的专业人士。因此,在其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其个人利益,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为了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也有可能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如何在保证注册会计师个人利益需求的基础上同时满足社会需求,使其尽量保持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是值得社会各界共同探讨的问题。

(三)审计市场需求对供给的影响 笔者从审计定价和审计质量的角度来探讨审计市场需求对供给的影响。

(1)最终需求者的需求对审计供给的影响。最终需求者需要审计服务保证被审计单位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有利于自身做出恰当的决策,因此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最终需求者具有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自发性需求,这意味着他们希望整个审计过程中分派更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需要注册会计师更仔细的完成审计过程的每一道流程和环节,需要的审计时间也越多,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的高质量。但这种情况下的审计成本较高,从而事务所的审计收费也会相应提高。从这一意义上说,最终需求者的需求对审计供给的引领会将审计服务导向高质量、高定价。

(2)需求者的需求对审计市场供给的影响。需求者是审计服务最直接的购买者,因此,需求者是影响审计市场供给数量和质量更为直接的因素。从理论上来说,需求者的责任应当是履行最终需求者的委托责任,使得最终需求者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能够有效传递到审计市场中。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需求者往往由公司管理层充当,这改变了审计独立第三方的位置,实力较弱的注册会计师在与需求者进行博弈的过程中极易处于下风,从而受制于被审计单位,使得审计成为应付法律法规强制要求的“盖章”审计。这样的审计成本较低,收费也往往可以压到较低的水平。在这样的环境下,需求者极有可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而购买审计意见,人为控制审计意见的发表,而有些注册会计师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也可能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从这个意义上说,需求者的需求对审计供给的影响呈现出复杂性:当需求者与最终需求者的利益一致时,他们会将最终需求者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忠实地、不偏不倚地传达到市场中;而当需求者与最终需求者的利益不一致时,他们可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背离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追求。

二、基于审计市场需求变迁的供给变迁分析

与西方发达国家审计行业的产生、发展历程相比,我国现代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恢复、发展有着特殊的背景。虽然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早在民国时就已经开始有所发展,但进展缓慢,建国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审计这一市场经济的产物也随之退场。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走市场经济道路,注册会计师才又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本文根据审计市场环境变化和审计需求主体变迁两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将我国现代审计市场发展过程细分为市场恢复重建阶段、市场发展规范阶段以及市场独立发展阶段,并针对各个阶段进行系统分析,从中揭示审计服务需求变迁背景下的审计市场供给特征的演变。

(一)审计市场恢复重建阶段(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中期)

(1)市场环境的特点。的召开,确定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许多外资企业都十分看好中国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纷纷涌入我国市场。当时,外资企业可以与国有企业合作、合资,也可以在中国建立其子公司或办事处等相关机构。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草案)》颁布后,外资开始大量涌入,组建了一批中外合资企业。后来我国又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对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汇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以及外商独资企业等企业类型纷纷建立。这些都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市场的拓展提供了空间。

(2)审计市场需求。由于这一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三资企业是主要的审计市场需求方。在这一阶段恢复重建注册会计师行业,也是因为外资在利润分享和风险分担的过程中需要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对经济活动进行鉴证。由此,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一阶段的审计需求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是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对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汇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三资企业相关会计信息进行鉴证,因此,法律法规的推动产生了恢复审计市场供给的需求。

(3)审计市场需求对供给的影响。1980年财政部颁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始恢复重建。这一阶段的审计需求主要体现为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提出的强制性审计需求,这也相应地促成了审计供给市场的“强制性”复苏。

(二)市场发展与规范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20世纪末)

(1)市场环境的特点。一是产权改革形势大好。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企业产权改革势在必行。1985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企业产权改革拉开了序幕。1988年国务院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同年,又了《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条例》,改革如火如荼。1989年国家体改委了《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而后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及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产权的暂行办法》,1991年国务院又了《关于进一步增强国营大型企业活力的通知》,一时间,企业的兼并、产权转让等大量产权变更事项大大增加,这些都需要注册会计师为其提供相应的鉴证服务。二是股份制企业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建立为审计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1990年《上海市证券交易管理办法》和1991年《深圳市股票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初步建立,并明确要求上市公司须出具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1992年《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出台,其中包括注册会计师执行证券业务的有关规定。同年,国务院通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其中包括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作用的有关规定。这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及会计师事务所体制的改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审计市场需求。在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推动下,审计需求主体得到了迅速扩张,由市场恢复重建时单一的以三资企业为主的模式迅速多元化,向国内市场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成为审计需求的重要主体。同时,审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不断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需求者的队伍日益庞大。有关部委对审计市场的监管需求也日益强烈,审计机关、财政部门、证监会以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都密切关注着审计市场的发展。随着产权改革和股份制的兴起,审计需求的内容也日渐丰富,此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企业兼并、破产、产权转让事项中需要的经济鉴证,另一方面是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3)审计市场需求对供给的影响。一是审计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审计供给质量不高。这一阶段股份公司虽已兴起,但资本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并没有形成真正理性的投资者群体,同时,企业两权分离程度不高,审计委托权基本由管理层直接执行,很多情况下审计只是管理层为了满足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而存在,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整个审计市场需求者的力量较强,呈现出“买方市场”的特征,注册会计师往往容易受到需求者的胁迫。而审计质量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却可能由于保持自身独立性而失去市场份额,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二是审计市场多头监管混乱,审计质量难以保证。这一阶段的需求仍以强制性需求为主,但由于多头监管的问题,使得供给市场混乱,从而难以保证审计服务的高质量。企业产权变更和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巨大的审计市场需求,使得各方利益主体都看到了审计市场的发展前景,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政府部门都积极创办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这些事务所业务内容相同,却分属不同的管理机构,造成了整个市场的混乱。不仅如此,由于事务所事业单位的性质,缺乏风险意识,有时竟成为有关部门安排老干部的闲置机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即使出了问题对其进行处罚,也难以起到警示作用。在制度缺陷的日积月累下,上市公司造假案件层出不穷,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在利益的驱使下,与不法企业联合作假,导致最终需求者(广大社会公众)损失惨重,当时的审计市场供给已不能满足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审计的需求,脱钩改制势在必行。

针对上述问题,1995年财政部、审计署联合发出《关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实行联合的有关问题的通知》,行业管理得到规范,从此,审计署负责对社会审计行业执业质量进行监督,财政部门负责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组织管理。1998年,财政部下发《关于执行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与挂靠单位脱钩的通知》以及《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审批办法》,而后又接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事务所体制改革的通知》等多个有关脱钩改制的文件,至20世纪末,全国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基本完成,审计市场从此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这一阶段的审计市场已初具规模,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供给数目急剧增长,但供给质量并不高。从总体来看,市场集中度较低、恶性竞争严重、产品质量不高、产品结构单一,是不能逃避的事实。具体来说,首先,由于整个市场以强制性的市场需求为主,市场对审计需求的内容仍较为单一,故供给也基本保持在法定的业务类型上,缺乏开拓新业务的动力,导致产品结构单一;其次,由于产品结构单一,现有的组织结构即可满足当前的审计需求,所以不需要大规模的事务所承揽业务,故市场集中度不高、结构分散;第三,本地事务所更具有地理优势、关系资源优势,因此整个市场的地域性特征明显;第四,在事务所之间执业质量差异不大、市场又比较分散,事务所常常会通过较低的收费来达到获取客户的目的,所以市场恶性竞争较为严重。不仅如此,事务所事业单位的性质也是导致审计市场供给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在这一阶段,低质量、低定价现象较为普遍。

(三)市场独立发展阶段(20世纪末至今)

(1)市场环境的特点。一是全球化浪潮涌动。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很多大型公司不满足于国内市场,开始走出国门,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有的甚至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在某些领域俨然已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二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企业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市场。此时,国内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吸引了大批外资涌入,外资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是理财产业日益兴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理财,储蓄、投资已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为审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审计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经济主体的规模也呈现出层次化,审计市场进一步细分为大客户市场和小客户市场, 二者对审计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大型跨国公司、三资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金融企业是审计市场需求方中大客户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部分企业发展前景好、业绩较稳定,故而审计风险也较低。大客户市场的企业规模大,业务流程复杂,其组织结构也较为繁杂,一般来说,其成本较高,对审计有更高的要求,更注重审计质量以及事务所带来的信号传递作用,因此他们需要实力较强和具有一定声誉优势的事务所,在配股、增资、贷款以及向国外市场迈进时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同时,由于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张,公司内部治理需要不断改进,因此,他们对审计已不仅局限于法定强制性需求的部分,更侧重对审计附加服务的需求,这也催生了会计师事务所日益壮大的管理咨询业务。小客户市场需求方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规模较小,业务流程较简单,对审计的需求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的规定,对审计的自发性需求不足。

(3)审计市场需求对供给的影响。一方面,最终需求者力量分散,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审计市场的最终需求者队伍日渐庞大,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形成审计市场最终需求者。但资本市场发展仍不成熟,无法担当经济“晴雨表”的功能;社会公众日益关注审计市场的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中小投资者群体,然而,中小股东由于表决权份额太低不可能对公司的经营有较大的控制权,并且由于交易成本太高,“搭便车”的现象显著;且由于信用体系仍不完善,成熟的债权人市场还未形成。因此,通过对最终需求者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审计市场目前主要的最终需求者难以对高质量的审计产生自发性需求,很多还停留在强制性审计的基础上,导致审计市场的整体有效供给难以保证高质量,这一点在小客户市场上尤为明显。另一方面,审计需求传递机制有效性不足,需求者往往不能代表最终需求者的利益。需求者易受管理层影响而与管理层合谋,损害最终需求者的利益。作为需求者的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与管理层关系密切,难免会出现合谋行为,打破审计原有的三角形稳定结构,出现管理层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自身经营情况进行评价的“审计悖论”。同时需求者决定审计服务的定价,目前“买方市场”的现状使得很多注册会计师为了保证自身利益而不惜丧失独立性来保留客户,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损害最终需求者的利益。此外,审计市场有效供给不足,难以保证高质量的审计。随着大客户市场的不断发展,规模较大、发展较为成熟的公司的管理层对自发性审计的要求也日益增强,然而目前有能力供给大型审计业务的大型事务所仍是凤毛麟角,其中,国际四大已占据大客户市场的半壁江山,目前本土所与其仍有较大差距,在事务所规模、人力资源上还有待进一步扩张和完善。

在这一阶段,从各方需求者的角度来看,市场整体难以自发形成对高质量的审计需求,故而市场结构分散、产品同质化情况普遍,导致市场恶性竞争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在当地审计市场进入壁垒的设置上也采取了很多限制,为了保护本地事务所,限制外地事务所的进入,这对事务所扩大规模、提高市场集中度都是致命的打击,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审计市场结构呈现地域性的特征,不仅如此,还会使注册会计师安于现状,缺乏竞争,难以提高审计质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三、审计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迅猛,审计市场需求逐渐扩张。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GDP总量已赶超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市场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日益发展的经济环境将为审计市场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另一方面,国际“四大”占据审计市场半壁江山,本土所面临严峻考验。经济发展不但带来了机会,更迎来了挑战,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得一些产业还没来得及发展壮大,就被国外发展将近上百年的企业占据市场。注册会计师行业也不能幸免。自1981年财政部批准永道财务会计公司在上海设立代表处,成为我国首家涉外会计机构开始,境外事务所已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2005年服务业已全面放开,许多外国事务所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强大的品牌效应、发展了将近上百年的较为成熟的管理体制以及较为充裕的人力资本,在短时间内就占据了审计市场的半壁江山。面对日益扩张的审计市场需求和境外事务所的冲击,笔者从以下方面提出壮大本土事务所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审计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一)拓展事务所业务类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扩张,企业规模逐渐壮大,对于其所带来的管理上的新问题可能会影响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而注册会计师作为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不仅可以通过审计从外部监督企业,更能从内部帮助企业做好管理工作。因此,预计未来审计市场会进一步增加企业对内部管理咨询方面的需求,现如今已有内部控制审计、专项审计(如IPO审计、离任和破产审计等)、涉税鉴证、其他鉴证业务、会计服务、管理咨询、培训业务和其他业务等多种类型。

(二)推动大中型事务所合并 已有研究证明,大客户市场上规模经济效应更明显,大事务所可以通过品牌和声誉投资获得收费溢价,同时,大事务所有更优质、更全面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甚至是公关能力,有能力承接较大型的业务,在新业务的拓展方面也具有更优越的条件。然而,大规模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如果通过自身建设发展壮大,需要很漫长的时间,而且风险较大,相比之下,合并不失为一种较为可行的思路。因此,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合并的宝贵经验,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的推动下,加快对大中型事务所的合并,而更应关注的是,合并后资源的整合、管理更是合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尤其在我国当前经济转轨时期,既不可过分夸大政府的力量,又不可完全对市场放任自流。

(三)规范中小事务所市场管理 由于小客户市场的业务流程相对较为简单,可以让他们熟练运用审计的四大招数,将这些领域做精做专,这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发展方式。同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等加强对中小事务所的管理,规范行业管理,引导中小事务所逐步走向规模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谢德仁:《中国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之变迁——描述与分析》,《会计研究》2000年第12期。

[2]刘峰、林斌:《会计师事务所脱钩与政府选择:一种解释》,《会计研究》2000年第2期。

[3]刘明辉、金一:《注册会计师行为与制度约束的经济分析》,《会计研究》1999年第10期。

[4]刘峰、张立民等:《我国审计市场制度安排与审计质量需求——中天勤客户流向的案例分析》,《会计研究》2002年第12期。

[5]蒋尧明、罗新华:《有效需求主体的缺失与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研究》2003年第8期。

[6]刘明辉、汪寿成:《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嬗变》,《会计研究》2008年第12期。

[7]刘明辉、徐正刚:《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研究》,《会计研究》2005年第10期。

[8]夏冬林等:《我国审计市场的竞争状况分析》,《会计研究》2003年第3期。

[9]王跃堂、陈世敏:《脱钩改制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的实证研究》,《审计研究》2001年第3期。

[10]孙铮、曹宇:《股权结构与审计需求》,《审计研究》2004年第3期。

[11]陈武朝、郑军:《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需求的特点及其影响的探讨》,《审计研究》2001年第1期。

[12]余玉苗:《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的初步分析》,《经济评论》2001年第3期。

[13]李眺:《会计师事务所的进入、退出与审计市场的竞争》,《财会通讯》(学术版)2004年第1期。

[14]房巧玲、亓亮:《给予审计服务需求传递机制视角的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权定位再思考》,《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年第7期。

篇2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为了解目前甘肃省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整体市场需求情况,同时为推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见,相关人员采取了资料搜集与统计汇总以及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了甘肃省近三年(2012.3耀2015.3)来各行业对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的需求状况。力求通过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状况的深入分析,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二、对甘肃省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甘肃省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涉税工作)的需求具有以下几点总体特征。首先,岗位需求多样化。本次调查的样本总量中,所需求的专业岗位数为623个,可进一步分为17种不同的专业岗位,其中会计岗位的需求占总需求的36.4豫,收银员16.5豫,出纳13豫,收费员8.1豫,财务主管8豫,库管员3.4豫,专职查账人员3.4豫,注册会计师2豫,经济核算岗位2豫,预算员1.6豫,管理岗位1.2豫,审计员1豫,微型贷款借贷员0.7豫,开票员0.7豫,文秘0.5豫,电算化会计0.7豫,其他0.8豫(如表1所示)。其次,大专及以上学历是学历要求的重点。本次调查的有学历要求的309个岗位中,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57个单位,占16.8豫;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204个单位,占66豫;要求中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1个,占3.6豫;要求高中以上学历的有37个,占12豫(如图1所示)。据此可知,大专及以上学历是兰州市人才市场对于财务与会计(涉税工作)人才学历要求的重点。再次,更加注重专业资格的要求。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高职学生就业的压力已经逐渐变成了综合素质的竞争。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当前企业对于财经类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日益全面。本次调查中,有126个用人单位要求应聘人员具有会计专业资格证书及相关职称。其中,要求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有51个,占总量的40豫;要求具有会计初级职称的有20个,占16豫;要求具有会计中级职称的有26个,占21豫;要求为注册会计师的有18个,占14豫;要求为注册税务师的有11个,占9豫(如表2所示)。最后,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资料显示,当前市场,用人单位不仅要求应聘人员(尤其是财务与会计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备实际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人才需求上就提出了对于工作经验的要求。本次调查资料显示,对于工作经验,根据岗位的技术要求不同而具有不同年限的要求。

三、调查建议

(一)适应用人单位多样化岗位需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据调查,岗位需求的多样化是目前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首要特征,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专业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岗位多样化的需求重新厘定人才培养目标,以用人单位的具体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以岗位群设置为依据,基于各岗位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使得课程设置紧跟岗位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适应就业市场需要,培养学生获取更多职业证书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甘肃省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除了学历方面的要求外,更进一步地规定了应具备的专业资格要求。有近80%的企业要求会计人才拥有初、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证。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也在积极适应就业市场的这一需要,鼓励学生获取更全面、更高层次职业证书,包括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办税员证、中级会计师、ERP财务软件操作师、经济师、统计师等相关证书,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篇3

为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市场营销专业要面向经济建设需要,即按市场需求来抓好市场营销专业建设。这是人才培养工作主动、灵活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环节。在设置市场营销专业时,一定要深入各个行业和市场进行调查,邀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和各个行业的代表进行论证,要从当地相关产业体系出发,从各个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所需专业,构建市场营销专业;要本着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培养适销对路人才以及适度的预见性、超前性等原则制定专业规划,抓好专业调整。同时,要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专业设置面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进一步打破专业设置界限,积极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此外,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也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加人WTO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加快,与国际上知名企业的竞争加剧,各种新兴经营业形态不断涌现,管理模式也不断更新。因此,营销专业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不断地进行改革,使之培养的人才更符合时代要求,更适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对高等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并经常深人企业一线调查研究,设置适应市场需求的市场营销的专业课程。

二、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模式取代知识型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改革

1.建立市场营销专业五大模块的课程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要改变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根据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课程,并根据本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市场营销课程体系,即将所有课程分为五大模块:经济管理类课程、专业课程、实验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公共必修课程。

经济管理类课程: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会计学原理、国际贸易与金融等。

专业课程:学概论、公共关系、礼宾礼仪、电子商务等。

实验课程:商务谈判、消费者行为分析等。

篇4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会计岗位技能; 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实践教学是其本质特征。会计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尤其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本着“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以系统设计实训项目为载体,以重构理论课程为支撑”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毕业生职业岗位并具体分析每一个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然后据此系统设计实训项目,以这些项目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分析、归纳为达到此职业技能所需的理论知识点,重构和整合原有的理论课程,从而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为了确定目前会计行业主要的工作岗位类别,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开展市场调研工作:一是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查;二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向毕业生了解其目前所从事的岗位;三是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向行业企业的财会工作者了解信息。通过对上述调研结果的分析整理,得知会计工作目前主要涉及到下列岗位:出纳、收银、成本核算、工资核算、资金核算、财产物资资产核算、财务成果核算、会计电算化、会计主管、财务管理、审计师和税务筹划师等。如果将一些相近工作岗位予以归并,可确定出目前会计岗位主要包括出纳(含收银)、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五类(见图1)。

实践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如何将其教学效果发挥到最佳,需要构建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鉴于此,笔者建议将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分为渐进的、紧密联系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认知

基本认知阶段,旨在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会计行业,从而获得对会计职业的感性认识。对学生基本认知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从几方面进行:在新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之前,请专业负责人向学生介绍行业的整体状况、发展趋势、就业方向、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等;同时,安排学生参观校内的实训基地,使学生对会计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另外,邀请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或企业的财务总监来介绍一些实务工作中的案例,让学生全面了解会计的职业内涵,明确未来的就业目标。

第二阶段:专业技能培养

这一阶段技能的训练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会计基础技能实训和出纳技能实训。基础技能实训,目的是训练学生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备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薄、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会计核算技能。这部分的能力训练是通过《出纳实务》和《数据输入技法实训》、《珠算实训》和《基础会计实训》等实训完成。

专业技能:是指学生在完成基本会计技能实训的基础上,培养较复杂业务的处理能力。比如:“财务会计单项实训”是培养学生对于较复杂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力;“成本会计实训”要求学生掌握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训练其成本计算、成本管理的能力;“电算化会计实训”主要以财务软件为依托,训练学生掌握财务软件操作方法和技巧,具备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

第三阶段:综合能力拓展

该阶段的实训是在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实训”、“审计实训”、“税务筹划实训”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等内容。“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是集中训练会计岗位群的综合技能,是在校期间最系统、最核心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实训可以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选用某一企业的典型业务,学生以手工账方式完成企业一个月的会计核算工作;第二,学生在完成手工账的基础上,将同一套资料用于会计电算化实训。

第四阶段:职业素养形成

毕业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强化专业技能的最佳途径,但难点在于顶岗实习单位的落实以及岗位的专业贴近度。可以通过和一些记账公司或财务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采用“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管理模式,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阶段能够参与真实账务处理,独立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既能落实会计岗位,又不至于出现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监控难、管理空的“放羊”问题,以提高毕业顶岗实习的效果。

按照“层次性和递进性”的原则系统安排四个阶段实训项目的教学进度。(会计实践教学进度安排见图2)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特色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遵循层次性、递进性和延伸性的原则

能力层次的培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基本认知能力、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拓展能力,三部分技能的训练是呈阶梯式递进。基本认知能力是基础,目的是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了解会计这个职业,从而获得对会计的感性认识;专业操作技能旨在培养学生业务处理能力,系统掌握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综合拓展能力是对会计延伸岗位能力的专门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实践体系设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实训项目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改变了“实训课程只作为理论课程补充”的传统思路,要求理论知识按实训教学要求进行重构和整合。同时,把会计职业资格考证标准融入教学各环节,突出教学目标的职业化方向,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三)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训相结合

无论是单项实训、分岗位实训、综合实训都只是利用实训教材进行的模拟做账,而要实现零距离就业,就必须让学生进行真账实训。通过和记账公司的联合管理模式,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纳税申报三大模块对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岗位技能训练,达到教学目标和就业要求的无缝对接。

总之,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遵循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系统化实训项目为载体,重构理论课程为支撑”的原则来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培养“上岗顶用,能力够用,企业急用”的高职会计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75-85.

篇5

[关键词] 审计收费价格竞争审计业务成本原因及解决措施

目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环境不佳,不正当价格竞争现象严重,尤其是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相互压价、同行诋毁、争抢客户现象时有发生。事务所之间的价格竞争也就是审计收费高低的竞争,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它对于进一步保证审计质量和揭示审计师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审计收费的经济学思考

从理论上看,审计收费一般有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审计费用;二是事务所的正常利润。根据Simunic(1980年)提出的审计费用模型E(c)=cq+E(d).E(p),审计费用包括审计业务成本以及预期的损失,预期损失费用是包括诉讼损失和恢复名誉的潜在成本,审计业务成本是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所需的成本,是审计收费的基本尺度。

从审计收费的构成可以看出,审计业务成本与审计收费存在相关性,审计业务成本是制定审计收费标准的直接依据。会计师是“经济逐利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和其他的有偿服务一样,必须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这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审计业务成本作为刚性指标,为审计收费提供了量度标尺,审计定价任何变动都必须以审计成本为底线,否则就是违背审计市场的基本规律。低廉的收费只能低业务成本相配比,为弥补减少的审计费用,CPA无法保持应有的职业道德水准,以致于减少审计测试程序,甚至根本不履行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人为减少资源投入,在审计业务成本降低的同时也降低了审计质量。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审计收费越高,审计质量越高。合理的审计收费反映了CPA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质量能得到一定的保证。

二、存在价格竞争的原因

1.市场需求缺乏,导致上市公司压低审计收费

从我国审计市场的需求看,不存在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发达的资本市场对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产生自然的需求,上市公司自然会接受高质量审计服务来向公众证明自己的信息质量。但我国目前的社会审计是制度性安排,审计不是自发的市场需求,而是由政府创造的市场需求,即审计服务的真正需求者不是公众而是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审计只是上市公司应付监管机构的形式而已。他们会更多的考虑上市公司的成本或费用,以价格的高低作为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惟一标准,他们会有意压低价格。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会计师事务所也只能以低价来招揽业务,以求生存。

2.审计收费缺乏公认标准

在西方国家,工人的审计计费标准为审计项目所需要的审计工作小时,一般而言,公司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审计风险等都对审计工作小时密切相关,因此审计工作小时是比较合理的审计计费标准。但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审计计费标准,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有的公司的总资产收费,有的按营业收入收费,更多的是通过客户的讨价还价来计算,这样各个事务所就有更大的自由在价格上做文章,价格竞争现象就经常发生。

3.惩罚不够严厉

我国资本市场处于幼稚阶段,存在着法规不健全、监管不严、惩罚不力等问题。目前对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罚主要停留在警告、没收违法收入、罚款、通报批评和暂停执业资格上,即审计人员法定权利与其承担的风险不对等,这种不对等致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行为上表现为:只有获取审计收费的冲动,而没有风险对其行为的约束,这使得非理性的行为充斥审计市场,造成审计市场秩序混乱。如银广厦案件中,银广厦被中联实业接管没有被终止上市,对其非法募集2.54亿资金的案件只给予了60万元的罚款。

三、收费问题的解决措施

1.制定审计收费标准

我国财政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借鉴国际惯例,以审计工作小时为基本依据来制定公司统一的是审计收费标准,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公司规模、销售收入、财务状况和所处行业的会计处理的复杂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事先预测出工作量和不同级别的审计人员的配备需要,并根据不同级别人员的小时收费标准来决定最终的审计费用。这样就可以解决收费标准不统一、收费水平高低悬殊的问题。

2.设立审计委托中介,改变现有的审计委托和付款方式

设立审计委托中介,最好是由政府或行业监管的权威部门组织和管理,该中介有权统一定期按照相关主管机关批准的审计收费标准向企业收取审计费用和手续费,并将审计报告转交给企业。它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聘请事务所来从事审计工作。这样可以避免CPA和事务所为了争夺客户而引发的无序和恶性竞争,使其从对客户负责转向对审计中介机构负责,使其认识到必须保证审计质量,否则就面临无法生存的困境。

3.加强审计收费披露,增加透明度

篇6

    我国税务是在税务咨询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地区的离退休税务干部为帮助纳税人准确纳税,经批准组成了税务咨询机构,从事财务、会计、税法等方面的咨询工作。从1988年起,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逐步开展了税收征管改革,辽宁、吉林等地的一些地区结合征管方式的改变,进行了税务的试点工作。1993年,国家在税收征管法中明确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委托税务人代为办理税务事宜”,并授权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具体办法。1994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下发了《税务试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税务工作。1996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与人事部联合制定颁布了《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把税务人员纳入了国家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准入控制制度的范围,税务行业同注册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一样,成为国家保护和鼓励发展的一种社会中介服务行业。随后,国家税务总局相继制定并下发了《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税务师注册管理暂行办法》;下发了组建省级注册税务师管理机构等文件,加强了对税务行业的管理。1999年,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中央及国务院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开始对税务行业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以促进税务事业的健康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税务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并不断得以完善。税务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有序,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据统计,截止1999年上半年,全国共有税务机构4 1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已取得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的有2.6万人(不含1999年通过统一考试的人数)。从业务的开展情况看,据抽样调查测算,目前全国委托税务的纳税人约占9%左右,其中:单项约占70%,全面约占30%;在项目上,纳税申报约占30%,纳税审查占25%,税务顾问占18%,税务登记等简单事项占13%;其他涉税事项占14%。根据对六省市部分地区的3 600户纳税人进行抽样调查显示:凡是委托税务的纳税人,其申报率为100%,申报准确率在97%以上,均高于纳税人的自行申报率和准确率;争议发生率不高于1%,低于未委托的1.3%。实践证明,税务工作的开展,有力地配合了税收征管改革,使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形成了有效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委托税务的户数还较少,比例还比较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如日本有85%以上的企业委托税理士事务所代办纳税事宜;美国约有50%的企业和几乎是100%的个人,其纳税事宜是委托税务人代为办理的;澳大利亚约有70%以上的纳税人也是通过税务人办理涉税事宜的。相比之下,我国税务的发展速度是比较缓慢的,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当然,这与我国税务起步较晚有关,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二、税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税务作为市场中介服务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其发展速度受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两方面影响。我国税务行业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缺乏,有效供应不足。影响税务市场供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发展程度

    税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从世界范围看,实行税务制的国家都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市场经济愈发展,社会分工愈精细,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愈高,作为一种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智能型中介服务便会应运而生并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尚不充分,税务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影响了行业的发展速度。

    (二)依法治税环境

    加强税收征管、强化依法治税是税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推行纳税申报制度是税务产生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推行申报制度,某些纳税人才会出于自身专业知识、办税能力、纳税成本的考虑,以及为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寻找税务中介服务,税务才能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执法严格、处罚得力,是促进税务发展的外部条件。实行税务制的国家,一般都是征管方法较科学、征管手段较先进、处罚力度较大。如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对偷逃漏税行为普遍实行重罚。因此,许多纳税人因惧怕违法受罚而聘请税务人代为办理税务事宜。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尽管实行了纳税申报制度,但有些税务机关却擅自改变税款征收办法,如有些地区的税务部门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围,把本应采用查账征收的固定业户也采取了定税、包税的办法,甚至出现企业所得税附征现象,即按销售收入和当地规定的附征率计算附征企业所得税。这种做法,影响了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也使税务丧失了一部分市场,造成市场需求缺乏。在税务处罚上,虽然我国的税收征管法和刑法也规定了对违反税法行为和涉税犯罪行为的处罚办法,但由于某些执法者素质不高,执法不严,处罚不力,使得某些纳税人感到没有外在压力,因而缺乏寻找税务的内在动力。

    (三)公民的纳税意识

    纳税意识是人们对纳税问题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如什么是税收?为什么要纳税?如何纳税?不纳税要承担什么责任?等等。纳税意识的强弱,一般与人们的思想、文化、业务素质以及税收法律环境有关。如果纳税人综合素质较高,税收法律环境建设较好,纳税人就会对纳税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因而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或者因惧怕违法受罚而依法纳税。于是,某些纳税人便会出于自身办税能力的考虑而寻求社会中介服务。而我国某些纳税人纳税意识比较淡薄,纳税自觉性较低。有些纳税人存有偷逃骗税心理,自行申报不实,更不愿让人介入,何况还要在纳税之外支付费用。这种思想意识影响了税务业务的开展。

    (四)税务制度健全程度

    税务制度健全与否,是影响税务市场规范性的重要因素。实行税务制的国家,都有较健全的税务法规相约束。如:日本有税理士法,韩国有税务士法,美国有税务规则等。目前,我国的税务法规主要是《注册税务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注册税务师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有限责任税务师事务所设立及审批暂行办法》和《合伙税务师事务所设立及审批暂行办法》等。这些法规,为税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出台较晚,法律级次不高,相应的约束力也较弱。另外,有关税务业务开展的规章制度尚不完善,缺乏质量监控,影响了税务的发展。

    (五)税务机构运作状况

    机构运作状况,如管理力度、执业水准、收费情况、社会形象等,是影响税务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质量高,有效供给充足,将会拉动市场需求,从而促进税务的发展。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税务运作状况并不十分理想,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税务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比较薄弱;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执业秩序较为混乱,影响了税务的社会形象;二是有些地区凭借税务机关的行政权力,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招揽客户,占领市场;一些机构只收费不服务或少服务。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税务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后果,三是层次较低,服务质量较差。据调查统计,目前税务机构的从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只有18%,大专学历的占46%,中专以下学历的占36%。这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与国内相关行业比较也有较大差距。多数机构只是从事纳税申报、发票领购、小型业户的建帐和记帐等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至于如审查纳税情况、税收筹划等较高层次、较高水准的业务开展较少,质量难以保证,使税务工作在低水平、低层次上运转。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税务市场的拓展。

    三、推动税务发展的对策

    不难看出,发展税务行业,一要考虑税务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二要考虑税务的执业状况。从市场需求和有效供给两方面入手,并辅之以其他手段,激活税务市场,以此推动税务的发展。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会给税务提供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后,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为了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机制,在公平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将其全部精力集中于自身的经营管理,对其他的社会需求,就要通过市场中介服务予以满足。由于国家与企业的收入分配关系最终要统一到税收分配关系上来,因而税收负担的高低将会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非常关注的问题。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税法,于是便会产生委托税务的愿望。通过税务,既可以使其享受到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又可以避免因违反税法而受到处罚。

    (二)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严格依法治税

    1.积极推行以纳税申报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型征管模式。取消税务专管员制度,强化查帐征收和纳税申报制度,加强税务稽查,从征收和稽查两个环节激发社会对税务的市场需求。

    2.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各级税务部门应严格按照税法规定,依法办事,依率计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充分体现税法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加大对税务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构成涉税犯罪的应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严惩,使纳税人充分认识到税法的威慑力,增强纳税自觉性。

    只有全社会法律意识增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法律环境形成,才能促进税务业的发展。

    (三)加强宣传工作,增强纳税意识和意识

篇7

1.注册会计师综合素质的影响。

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的审计工作有着特殊性,要求相关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以及素养,需要通过专门的资格考试,才能够从事审计工作。但由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仍处于初始阶段,注册会计师队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蓬勃发展,注册会计师供不应求的现象日益显现,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匮乏。截至2016年3月31日,执业注册会计师101448人,与30万名注册会计师这一行业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存在考试报名条件偏低,考试合格率偏低,考试难度大,与司法考试并称天下第一考。同时,不合理的年龄结构以及缺乏过硬的专业素质等,也使得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行业虽然具有专家行业、智力密集型的特性,但工作强度过大,五加二、白加黑的加班加点是常有之事,行业内疲劳死、压力过大跳楼的报道也时有发生。在这种资格金贵、人员匮乏、劳动强度过大的对面,是社会地位和劳动报酬的不对等。这些都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人才流失、高素质人才匮乏、消极工作影响执业质量。尤其是中小事务所又很难像大型事务所那样建立人员培训机制,已有的人才也容易流动到大型事务所或其他行业中去,人员缺乏和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更为严重。

2.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影响。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承接审计业务的重要机构,自身的经营规模、组织形式、生存压力以及委托人不同等方面对于审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中小事务所而言,由于自身规模不大,内部治理基础薄弱,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使得审计总体质量不高。同时,我国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多种并存,有特殊普通合伙、普通合伙、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承担的责任又分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中小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往往采取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或是夫妻店、兄弟铺、姐妹行式的普通合伙企业,这就使得部分中小事务所在承接业务时往往趋利,而忽视执业风险。特别是实务中有的事务所采用专业人士受托代持股份方式来投资创办专业机构,追逐利益成为投资人的唯一目的,严重扰乱了事务所行业的次序。另一方面,中小事务所的业务主要集中于鉴证业务,市场狭窄,竞争激烈。尤其是2014年后企业年检审计、验资业务市场大幅缩水,中小事务所在面临生存压力时,往往被迫以牺牲执业质量为代价低价承接业务。平心而论,企业对于审计报告的需求并非自愿,仅仅出于让企业报表合法合规的目的,而政府部门、债权人、潜在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才是审计报告的真正需求者。企业作为委托人,往往只注重价格收费而不要求报告质量,导致招投标中价低者得的现象屡见不鲜。而过度压价竞争,就只能牺牲审计质量。中小事务所在市场中的被动地位,缺乏话语权,行业内的恶性竞争都影响着执业质量,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被审计单位的影响。

被审计单位作为审计工作的对象,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审计质量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主观方面,被审计单位的治理结构对于中小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的治理结构对于中小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良好的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提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而不合理、不完善的治理结构往往会在运营的过程中出现企图利用对会计信息的操作,为单位的正常运营获取非正常的利润的经济行为,这样的行为不利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使得审计出现失真的现象。客观方面,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中小事务所审计工作的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促进中小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升,能够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工作过程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审计工作的精准度。内部控制体系是为加强本单位自身的管理质量而采取的,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实际工作中,由于被审计单位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自身发展水平以及状况等存在很多差异,致使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情况千差万别。被审计单位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往往可以加强对自身财务状况以及会计信息等方面的监督,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使得单位的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得到一定的提升,为中小事务所审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而如果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就会导致单位运营中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可信性,不能够科学有效的把自身的运营状况如实的反映出来,使得中小事务所在进行审计工作之时,不能够如实的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使得最终的审计工作出现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

二、改善中小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对策

1.优化执业环境、引导行业科学发展。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和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管理机构,应发挥其积极的组织、服务、管理、协调等职能,加强行业建设、优化执业环境、引导行业科学发展。(1)加强对中小事务所发展的指导,引导中小事务所做好市场定位,积极引导中小事务所做精做专。(2)鼓励中小事务所拓展业务领域,制定更多专项业务指引,指导中小事务所新业务的承接。(3)提供人才培训和专业辅导服务,支持中小事务所提升业务技能,尤其是加强对中小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的指导,增强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并在审计程序及电__子化审计辅助工具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的技术支持力度。(4)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和法律完善,加快《注册会计师法》全面修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行业地位和社会认同度,对个人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制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作出限制性规定。(5)整治行业次序,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遏制低价竞争,纠正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6)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建立以周期性检查为基础、防范系统风险为核心、体现独立监管要求的事务所执业质量监管体系,保证行业执业质量,维护行业社会形象和公众利益。(7)推进诚信建设,建立以人为本、诚信为先的行业文化,对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执业行为进行严格审查,引导会员签署诚信自律公约、开展诚信宣誓,加强行业诚信文化构建,打造讲诚信、比诚信、学诚信、树诚信的文化氛围。

2.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多元化、规模化经营。

在行业环境优化之外,广大中小事务所更要练好内功,提升自己,占据市场主动地位,掌握话语权,才能提高收费,保证执业质量。(1)培养业务骨干、提升业务技能。审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注册会计师,而注册会计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中小事务所审计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中小事务所要对内部注册会计师进行相关的教育,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提升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同时中小事务所要加强人才培养,创造育人、留人、用人的良好机制。稳定而优秀的员工队伍,是累积经验、提升质量的保证,也是传承知识、培育新人的基础。(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从国际经验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价值正从经济鉴证向价值管理转变,从合规性治理向经营性治理和风险管理转变。广大中小事务所应当充分了解、挖掘、培育特定客户群和特定市场需求,在特定领域针对特定客户更加深入地拓展新业务。尤其是在目前审计鉴证业务市场变窄的现状,中小事务所更应把业务积极拓展到咨询业务上来,只有业务的多元化或者把专业做精做专,中小事务所才能占据市场主动地位,掌握话语权,避免低价竞争,保证执业质量。(3)实现规模化经营,完善内部结构。很多中小事务所由于规模不大,人员配备不完善,部门设置不健全,三级复核无法严格执行,审计质量无法保证。规模化经营可以使人员配备齐全、部门设置全面、建立科学的内部考核机制、推行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降低经营成本,保持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严格遵循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则,强化风险管控。

3.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篇8

【关键词】 CPA 审计收费 探讨

独立审计不同于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它是一种有偿服务。审计收费作为委托人与注册会计师之间重要的联系,不再被看作的前提,而被当作研究的主要对象(廖洪2001)。从经济学角度讲,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完全由供给和需求自发调节决定;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决定产品或服务价格的因素除了市场外,还包括一定程度的政府管制。而在注册会计师行业中,审计收费就是审计服务价格的直接体现。因此,审计收费也成了注册会计师行业所关注的焦点。为此,本文拟对我国CPA审计收费问题作一探讨。

一、我国CPA审计收费的现状

(一)审计委托人虚拟化

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时形成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前提下产生的,审计关系源于公司的委托关系。上典型的审计关系应该是CPA接受审计委托人的委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并向审计委托人报告工作和收取审计费用。此时委托人是现实存在的,审计人员的审计收费独立于被审计人。我国审计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计委托人虚拟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东过度分散导致的委托人虚拟化;二是在国有中由于产权不清而导致的委托人虚拟化。委托人的虚拟化使得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审计委托关系也扭曲为CPA接受经营管理者的委托对自身进行审计,并接受经营管理者支付的审计报酬,审计过程中稳固的三方关系发生了扭曲。

(二)审计收费标准差异悬殊

根据目前我国《价格法》和《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CPA的审计收费标准是由各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目前,我国并没有统一的审计计费标准,有计时收费标准和计件收费标准,也有些会计师事务所按被审计单位总资产金额或营业收入收费,更多的则是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讨价还价来确定具体收费金额。

(三)审计收费金额偏低

与CPA制度较为成熟的英、美等国家相比,我国CPA审计收费标准明显偏低,且即便如此CPA审计也很难按照这些标准收到审计报酬。作为理性的经济人,CPA在过低的审计收费的压力下,就可能会减少审计程序以降低审计成本,这无疑会加大CPA的审计风险。高风险、低收费成为我国CPA审计收费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影响我国CPA审计收费的原因

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源于垄断,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多了起来,出现了垄断与竞争共存的局面。近两年随着“脱钩改制”的完成,更形成了审计内部激烈竞争的局面,我国会计市场基本具备了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企业对价格的控制力很弱。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会计市场价格的审计收费偏低的根本原因是会计市场需求不足。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就很难按收费标准收费。与会计市场需求不足相反的是,会计市场供给相对过剩,我国会计市场必然处于买方市场状态,其交易的主动权掌握在委托人一方,具体表现为:

1、 选择交易对象的主动权掌握在委托人一方

在一个公平的、有效的市场中,交易双方均有自由选择交易对象的主动权。然而,在当前的会计市场中,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过快,执业范围又相对集中在审计、验资、资产评估等传统领域,而委托人对于事务所的服务需求并未同步有效放大。仅以上市公司与事务所的关系分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上市公司因种种理由变更为其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而很少看到事务所变更其所服务的上市公司。

2、 决定交易价格的主动权掌握在委托人一方

在一个公平、有效率的市场中,交易价格取决于卖方的产品质量与买方对产品质量的满意度。即使会计师事务所履行法定程序,提供了公正、客观的服务,其交易价格却很少能按照注册会计师协会及物价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决定交易价格的不是服务质量,而是与能否满足委托人的要求(其中有好多是不合理甚至是非法的要求)、与委托人的亲疏度等非市场因素有关。同时,事务所之间为招揽业务而采取的竞相降价等手段,进一步将事务所置于价格谈判的不利地位。

3、 确定交易标准的权限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委托人一方

在一个公平、有效率的市场中,交易双方按照公认的、权威的、唯一的标准进行交易。然而,在当前的会计市场中,独立审计准则及其他由财政部门和中注协颁发的规范并不总是唯一的标准,委托人的意志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交易的结果。有些委托人甚至将能否满足自己的要求(大多为非法要求)作为选择事务所的先决条件。由于一些事务所内部管理不完善,个别注册会计师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执业风险意识,加之外部监督不力,结果导致这种极端危险的行径畅通无阻。以上种种情况,均使事务所在价格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大大增加了其按照标准收费的难度。

三、规范我国CPA审计收费的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审计收费标准,适当提高审计收费金额

我国审计市场本身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缺乏内在需求,过度竞争有可能会使审计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提供低质量审计报告的师事务所将提供高质量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挤出审计市场。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必须制定的审计收费标准。西方国家公认的审计收费标准为审计项目所需的审计工作小时。一般而言,公司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审计风险等都与审计工作小时密切相关,因此,我国财政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借鉴国际惯例,以审计工作小时为基本依据来制定全国统一的审计收费标准,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公司的规模、销售收人、财务状况和所处行业会计处理的复杂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事先预测出工作量和不同级别审计人员的配备需要,并根据不同级别人员的小时收费标准,来决定最终的审计费用。这样,就可以解决收费标准不统一、收费水平高低悬殊的。鉴于我国地域广阔及各地区政策的差异,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统一收费标准的前提下还应体现出合理的地区差价、质量差价、人员层次。

针对审计业务的特殊性和目前的现状,我国应适当提高现行的审计收费金额,使会计师事务所的边际收益有所提高。安然事件后,审计收费相对较低的现象更加引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关注,并且大力改革。在强制分离了审计业务与咨询业务之后,允许会计师事务所适当提高审计收费标准。英国的会计基金会也正在酝酿一个激进的计划来纠正会计师事务所因为审计工作收费偏低而导致审计工作力度不够的现象。我国也应当充分借鉴其经验教训,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设立审计收费监管机构,根据审计质量收取审计费用

要建立有效的审计收费监管制度,首先应该理顺审计关系。针对目前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合一的现象,我们主张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建立新型的审计关系,设立审计收费监管机构。考虑到在此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必要的强制性执行措施,因此,该机构可作为地方财税部门的一个隶属单位,由财税部门分拨出一定量人员来运行操作。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同时也可解决机构成员的工资费用问题。

这样,三方审计关系中虚拟化的委托人转化为真实的审计委托人—审计收费监管机构。由原来的委托人直接付费给会计师事务所改为由需要审计的公司将审计费用预先付给审计收费监管机构,然后由行业主管部门或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审计质量进行鉴定,之后再根据审计质量决定是否支付费用给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委托仍然是双向自由选择。当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结束后,现有行业主管部门随即抽取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检查审计质量的好坏,对抽查到的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审计收费监管机构可拒绝支付费用,将这部分拒绝支付的费用作为奖励基金。这样,审计关系主体三方从形式上和实质上都保持了独立性,注册会计师避免了来自被审计单位由于审计收费金额而产生的压力,可以有效解决或有收费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质量。在这种新型的审计关系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相关性较高的审计收费模式。

(三)建立审计收费披露制度,增强审计收费的透明度。

我国从2002年起,要求上市公司公开披露支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和非审计服务费用的金额。一般而言,审计收费信息作为重要的审计信息之一,公开披露有助于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的合理性进行监督,减少审计收费环节的不正当行为,遏制利用价格进行的不正当竞争。目前,我国现有的审计收费信息披露制度只局限于上市公司,且较分散、相对粗略、执行力度较弱,无法让利益相关者取得有用信息。我们认为,应重新制定条文或修订原有规定,务求完善、坚持集中性、详细性和强制性披露,只有集中、详细和强制三者结合才能保证对会计师事务所报酬披露的信息质量。信息披露形式可以是指定网站,或指定报纸,也可以是二者结合。就目前资本市场信息的传输环境,可同时指定网站和报纸,关键在于存放的文本及位置要能够让广大信息使用者方便查阅。应推行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披露信息的确认制度。

(四)促进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兼并联合,提升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家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呈现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业务范围窄的现象,有些事务所甚至仅依靠验资生存。针对目前的现状,事务所间的合并、重组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在会计服务业进一步开放后增强与实力雄厚的国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竞争的能力。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对审计质量的长期监督,有必要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大力推广诚信制度,树立优秀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品牌意识,信誉好的事务所可以执行级别高的审计收费标准,实行优质优价。诚信建设是持久、系统的过程,一个有信誉的事务所必须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信誉评估机构应经常对全行业的诚信状况展开调查,适时的公布各事务所的信誉等级。从而通过诚信制度与经济利益挂钩的机制,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良性发展。

1、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监管问题课题组 1、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监管问题研究课题组 会计研究2005年第3 期

2、周 萍 2、周 萍 完善现行审计收费制度的建议 财会通讯 2005年第 8期

篇9

摘要:近年来,在线会计服务作为一种新型会计服务模式在会计实务界推广开来,它是会计行业的一种颠覆性变革,将会极大地影响会计行业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各种原因,在线会计服务在国内发展得并不好,这种变革带来的效果也没有彻底显现出来。本文试图用市场理论对在线会计服务市场进行分析,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在线会计服务的市场现状,从在线会计服务软件供应商、需求者、政府角度分析在线会计服务市场在国内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通过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需求者、法律及监管部门这四个维度给出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的治理方向,以促进在线会计服务市场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在线会计服务 市场供给 需求 政府

在线会计服务是基于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译为软件即服务)理念,依托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会计服务,具体来说,在线会计服务是软件厂商向服务使用者提供的一种标准化会计服务,软件由厂商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企业只需根据自己业务的需要,向应用软件提供商订购会计服务的种类及期限,并向应用软件供应商定期支付租金即可,而应用软件日常的维护与更新均由软件供应商来执行。企业使用在线会计服务便无需再自行购买或开发会计软件即可进行会计信息化,并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经营管理自身的经济活动,不用受办公时间、地点的限制。

一、在线会计服务的市场现状

任何新技术、新服务想要在市场推广中获得成功必须依靠供应商和客户的共同推进,在线会计服务也不例外。我国在线会计服务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笔者将根据市场理论,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状况进行分析。

(一)在线会计服务的供给情况

在线会计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又具有前期投资少、简单方便、客户数量多、投资收益比较高等优点,国内越来越多的软件供应商开始投资于该行业,纷纷推出在线会计服务平台,以期在该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传统知名会计软件供应商早已加入这个行列,并推出相应的在线会计服务软件,比如金蝶2007年8月推出的友商网、用友2008年推出的伟库网、管家婆推出的“网上管家婆”、四方推出的4Fang财务在线以及金算盘推出的相应软件;其他企业如阿里巴巴、中企动力、神州数码等SaaS软件供应商因看好在线会计服务市场也纷纷开始进行在线会计服务软件的开发与推广。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线会计服务的供应商是很充足的。

国内ICT领域权威机构计世资讯2007年的《软件业的下一个十年――中国软件运营服务(SaaS)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写道:中国软件运营服务(SaaS)2006年产业规模为68亿人民币,2011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0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3%。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由供需共同决定的在线会计服务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反映出在线会计服务的供应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二)在线会计服务的需求情况

在我国,在线会计服务因具有资源高度共享、成本低廉、不需后期维护等优点,具有广阔的需求市场,归纳概括如下:

1.普通中小型企业。我国中小企业有上千万家,但是因购置会计软件成本较高、后期维护人力物力耗费较大等原因,这些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并不高。另外,中小型企业发展迅速,采用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此时,在线会计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会计工作方式将满足企业以低廉的成本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并以高效便捷的方式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小型企业是在线会计服务最主要的需求者。

2.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公司等记账机构。有些企业为了提高其核心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往往会把非核心业务如会计记账交给记账机构。但是,在传统会计工作模式下,委托企业管理层是很难及时知道记账人员是否对委托企业的业务进行及时正确的会计处理。在在线会计服务模式下,委托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对记账公司的工作进度进行追踪,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沟通,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记账公司的工作质量,还能方便委托企业的管理者及时做出财务决策。所以,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记账公司选择使用在线会计服务进行记账工作。

3.兼职记账人员。对于兼职记账人员而言,使用会计软件进行记账工作无疑会极大地提高其工作效率,但是作为兼职记账人员,一方面,购置会计软件的昂贵成本使其难以接受,另一方面,受自身计算机水平的限制,对会计软件的更新升级将会给兼职记账人员带来很大困难。而采用在线会计服务进行记账工作,兼职记账人员只需每月支付低廉的月租,后期的更新维护都有应用软件供应商来进行,这样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效率还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4.大型企业。在线会计服务目前在我国主要推广的对象是中小型企业,但是,随着在线会计应用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强、国内市场制度的逐渐规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内大型企业也会被在线会计服务的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所吸引。国外早已有大型企业使用在线会计服务的例子,比如诺基亚、美国在线等知名跨国公司早就是Salesforce的客户。

总之,在我国,在线会计服务的市场需求者是大量存在的,但是大多数是在线会计服务的潜在需求者,真正的显性需求者目前并不是很多。

二、在线会计服务的市场问题

在线会计服务是会计行业的一种创新性和颠覆性的变革,但是,在进入中国近9年后,在线会计服务却仍处于水土不服的尴尬局面,在线会计服务市场明显处于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市场开拓依旧很艰难,在线会计服务市场存在较多问题,以下将从软件供应商、需求者、政府角度分析影响在线会计服务市场发展的问题。

(一)供给者方面的问题

在线会计服务的市场供给者很多,有传统知名的会计软件企业,也有新涉足该领域的一些企业。服务作为被购买的对象,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购买服务对象的多少。但是这些企业在提供在线会计服务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的发展。

1.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产品的问题。

(1)提供的在线会计服务软件较为通用商品化。在线会计服务软件供应商提供的软件是通用型的,而在线会计服务的主要应用对象――中小型企业是涉足不同行业,这些通用化软件模块不能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能否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满足其业务特点的在线会计服务将促进或制约着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的发展。

(2)财务信息的集成和移植问题。企业使用在线会计服务进行账务处理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将财务子系统与企业的其他子系统如进销存子系统进行无缝集成。另外,当企业想换另一家提供在线服务的供应商时如何将以前的财务数据移植到新的在线会计服务软件内,这些都是市场需求者在选择是否使用在线会计服务时考虑的问题。

(3)服务的安全性问题。服务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指使用在线会计服务,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否处于安全且不被泄露的环境中。①服务端的安全性。在线会计服务的所有工作都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信息就易受到网络黑客等的攻击,使企业数据被修改、窃取或丢失,这将严重影响到企业对在线会计服务的信任,不利于在线会计服务的发展。②客户端的安全性。在使用在线会计进行业务处理时,用户的电脑可能会因为日常使用而感染木马等病毒,这将会导致用户电脑被远程操纵,导致企业的财务数据处于危险之中。

2.供应商的信用问题。在线会计服务在我国只有几年的发展历程,作为在线会计服务软件的供应商,其信誉还有待进一步巩固加强,企业在选择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时肯定会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供应商一旦失信,泄露企业的财务信息等,这将会使供应商失去客户。

(二)需求者方面的问题

我国的在线会计服务市场需求者众多,但事实上,在国内众多有需求的企业中只有少部分企业选择使用在线会计服务,很多潜在需求者尚未选择使用在线会计服务,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管理者对会计信息隐私权的过于注重。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的一种特殊信息,具有保密性,企业管理者不希望外部人接触到这些财务数据,但是使用在线会计服务就需要将企业的财务数据输入到在线会计软件中,这是一些企业管理人员所不能接受的。

2.企业管理者对在线会计服务的认知及接受能力。在线会计服务起源于国外,在我国仅有几年的发展历程,传统上,企业都是自行研发或是购置会计软件来实现企业自身的会计信息化,而在线会计服务是需要用户进行软件租赁便可实现信息化,并且会计人员只需通过互联网便可随时随地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能在办公室办公。对于在线会计服务带来的众多变化,企业能否进行正确的认知以及是否能够接受都影响着在线会计服务市场需求。

3.企业管理者对使用线会计服务的成本优势不了解。企业管理者不清楚企业在何种规模时使用在线会计服务会比自己部署会计软件更划算,对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在线会计服务会使成本更优,选用哪家企业的在线会计服务将会使效益最大化,这些都将导致企业推迟使用在线会计服务,影响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的发展。

(三)政府方面的问题

在线会计服务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几乎没有,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市场上或是服务供应商或是服务需求者的权利得不到保证,这将会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比如,在线会计服务的产权界定十分重要,因没有法律支撑,现如今屡屡出现在线会计服务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签署损害客户权益的霸王条款,这将导致现有用户难以留住、潜在客户难以发展的尴尬局面,不利于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的发展。同时,监管部门没能对在线会计服务市场进行合理有效监管也变相纵容了这些不法行为。

三、在线会计服务的市场治理

通过上述对在线会计服务市场问题的分析,结合在线会计服务的发展方向,笔者从供给与需求、法律与监管四个维度给出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的治理办法。

(一)供给者角度

1.提高服务的可移植性、扩展性及个性化需求。在进行在线会计服务软件开发时应尽量研制兼容性强的软件,并将在线会计服务的移植性、扩展性及个性化需求考虑在内,对各模块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防止服务使用者无法自主选择,并为以后的改进留下空间,便于进行二次开发,避免因后来会计政策变动而导致软件失效。

2.建立集成化平台。在线会计服务主要是为企业提高便捷的会计服务,它与企业的其他子系统集成性较差,但是,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对可集成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故可以考虑,基于SaaS理念,建立一个集成化平台,使企业在此平台上能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

3.加强安全防范,提高安全意识。在线会计服务模式下,数据的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数据安全:(1)通过保证网站安全和登陆安全来保证会计信息安全。 (2)通过加强内部人员管理,防止内部人员泄露信息。(3)对财务数据进行多层备份。(4)为在线会计服务专门开通一个信息传输通道,避免接触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影响数据安全。(5)使用Cookies等技术方法对客户端进行加密。

(二)需求者角度

1.加大宣传力度,试用在线会计服务产品。在线会计服务在国内的认知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已经在一些企业中进行推广,厂商应该利用多种途径,加大对在线会计服务的宣传,使其能被更多的潜在需求者了解。因为在线会计服务提供商一般可以免费提供一段试用时间,故企业管理者可以试用一下该服务,通过试用可以使用户体会在线会计服务的便捷高效,加深对在线会计服务的认识,转变原有对在线会计服务的认知观念,加快在线会计服务在企业中的实施。

2.明确使用在线会计服务的市场门槛很低。在线会计服务行业应该让企业能够进行自我比较,通过比较企业自己研发或者购置会计软件的成本与使用在线会计服务处理相同业务的成本,使企业明确使用在线会计服务进行会计信息化的成本优势。

(三)法律法规

为保证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很有必要的。在线会计服务在我国的发展仅有几年而已,相关的法律制度正在摸索着前进,至今并没有专门制定针对在线会计服务的法律法规。但是随着在线会计服务的发展,市场急需规范,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1)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制定在线会计服务准则,以确保在线会计服务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合法性,保障在线会计软件供应商和使用者的权益。(2)制定相关法律来保证互联网的健康,以杜绝互联网犯罪的发生,为在线会计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环境。(3)制定在线会计服务内部控制制度、数据安全信息保护等法律法规,以约束在线会计服务使用者和供应商的行为,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4)对在线会计服务的内容、对象以及收费标准等进行规范,使其有法可依。(5)制定在线会计服务的监管政策,为监管部门发挥作用提供政策支撑。(6)为防止发生产权纠纷,政府应从法律角度给出在线会计信息资源的产权归属的规范。(7)政府应该制定一些相应的优惠政策,提供一些宏观指导,以促进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

(四)监管部门

在线会计服务的监管部门为信管部,为保证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信管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在线会计服务市场进行监管:(1)根据监管政策,对在线会计服务的功能、收费标准等进行监管,以使软件供应商提供合法软件并不断完善更新其软件。 (2)对软件供应商进行监管,以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不会被软件供应商窃取并用于非法用途。(3)对在线会计服务的供应商及使用者的权利义务进行监督,对违反权利义务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处。总之,借助监管部门的职能,以协助完善在线会计服务市场,促进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

在线会计服务目前在我国处于看起来很光鲜而实际上却不被大家接受的局面,笔者从市场的角度对在线会计服务市场进行分析,发现在线会计服务在国内的市场是相当广阔的,发展的前景也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在线会计服务市场目前的状况是,市场中服务的供给者远远大于市场的显性需求者,本文分析了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四个维度的治理办法,以期能够对市场机制的构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促进在线会计服务市场在国内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春雷.颠覆与创新――2008 中国首届在线会计服务模式高峰论坛在京召开[J].商务会计,2008,(8).

2.蔡立新,崔也光.在线会计服务中的产权问题[J].会计研究,2011,(12).

3.方新华.浅析基于SaaS模式的在线会计服务[J].财会研究,2010,(9).

4.李延锟.SaaS:机遇大于挑战[J].中国计算机用户,2010,(1).

5.王勇.SaaS发展中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J].中国知网电子期刊,2011,(2).

篇10

【论文关键词】应对反倾销 价格决策 定价模型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抵制外来不公平竞争的手段之一,随着反倾销手段的不断完善和强化,我国成为反倾销战争中的最大受害国。除了某些国家利用wT0框架下所允许的反倾销进行贸易保护运作之外,还应当关注到出口产品相互压价引起的价格恶性竞争是致使我国深陷“反倾销重围”的重要原因,出口产品的价格决策是应对反倾销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出口产业的价格竞争优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增加了出口创汇,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但盲目的低价竞销也促使进口国当地产业界不断通过反倾销手段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日益恶化,不但不能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还由于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而不得不退出原有市场、甚至丧失原有市场。因此,规范出口秩序、积极协调和管理出口价格决策是有效防范反倾销的明智选择。

一、关于出口产品价格影响因素主要观点

(一)成本因素

成本是价格决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倾销认定的依据。冯巧根(2004)认为,我国的会计准则没有与国际接轨,成本、定价政策在“正常价值”确定、成本计量上与欧美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容易招致欧美反倾销指控。彭万强(2007)指出出口企业在职工医疗、津贴、奖励等方面的支出,有相当部分未正式进入人工成本,且企业的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从而给进口国以低价倾销的口实。丁梅生、柏帆(2007)指出某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不履行其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产生虚假低成本,歪曲了产品的价格。这些都导致了低廉的出口价格。

(二)市场需求及价格竞争因素

张军(1995)指出在制定出口价格时,比成本影响更重要的可能当属市场愿意和能够支付多少货币,即市场需求。这一因素又取决于消费者喜爱该种产品的程度和他们的实际收入水平,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另一个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价格竞争,当竞争者的数量较少时,可以采用比内销价格高的出口价格;竞争者数量较多时,一般采用低价销售打人海外市场,但这种做法容易遭受反倾销指控。叶红玉(2006)则认为产品的国际市场行情在总体上决定该类产品的出口价格,市场行情好的产品销售价格高,反之较低。此外,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直接影响产品的定价。

(三)汇率影响因素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存在着差异性和特殊性。肖黎(2004)认为企业在确定出口价格时,要考虑汇率的变化,采用外国硬币定价可以有效预防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同时,也要不断调整出口价格,充分利用汇率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有利机会。武立波等(2006)认为国际营销定价与国际汇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面对升值压力的今天,出口企业更应该关注国际金融市场汇率的变化。在研究汇率波动与价格的关系及汇率变化对企业营销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如何制定应对汇率的价格决策。

二、应对反倾销出口产品价格策略

我国会计准则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理的定价策略。正确价格战略原则是出口产品价格不能低于其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同时,企业要建立出口产品与内销产品价格比较表,确保出口产品的定价不低于内销产品,并在此前提下根据目标市场的价格状况确定并及时调整出口价格。冯巧根(2004)建议,定价不仅要有会计参与,还要加快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尽快完善国内相关成本、价格规范的立法程序,实现反倾销应诉中“成本与效益”博弈的新平衡。潘煜双(2006)从“决策有用性”的角度出发,认为内部会计控制要对出口产品进行定期监控充分利用并较好掌握“低于成本销售”的弹性空间为产品定价提供依据。当面临反倾销威胁时,可采用价格直接调整法、间接调整法及价格策略调整法等会计方法有目的进行价格调整。成本是确定价格的关键因素。孙铮(2005)指出出口企业要制定带有反倾销“导向”的成本核算制度,明确成本分配的成本动因,使内销和外销产品成本分离开来,在此成本基础上制定的外销价格能够有效防范反倾销指控。

关于出口产品的定价方法,一般可以分为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以及竞争导向定价法何玲(1994)认为以成本为导向的“前向定价”策略运用到变动的国际市场上是极不科学的,而以市场为导向的“后向定价”是最科学的定价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倾销指控的发。邵桂兰(2001)论述了过渡价格竞争对我国国际贸易带来的消极后果,建议改变传统的成本导向定价模式,高质量的出口产品更适合采用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及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理解来确定产品价格的需求导向定价模式。潘煜双(2004)认为,完全成本定价法和变动成本定价法是两种比较重要的方法。完全成本定价法适用于变动成本大于固定成本的企业,而变动成本定价法一般适用于固定成本较高而且生产能力过剩的钢铁、化工类企业,但这种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可能会遭致反倾销调。

黄进冲(1995)强调要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变以价格取胜为以质取胜、以优取胜,减少反倾销案件发生的诱因。一般商品根据我国实际成本,使自己的商品价格水平保持与国际市场价格持平或略低的位置,而对特色产品和名牌产品,则应根据我国产品对市场的控制程度,决定其价格水平。赫连志巍、许文杰(2003)指出,确定合理的出口价格必须对国际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中间商、直接用户和驻外机构等多种渠道,了解国外市场供需状况、经济景气指数、该国同类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既提高出口效益,又减少被反倾销的可能。刘爱东(2007)提出的企业应对反倾销会计理论框架中也提及要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完善出口产品核算制度、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对出口产品进度进行动态明细核算并启动会计定价战略。

综上,关于定价方法的选择,大部分学者倾向于采用市场需求导向定价模式,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定价策略,有效防范反倾销指控。因此,制定合理的价格决策规避反倾销,首先要改变目前出口混乱、低价竞销的格局,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

三、反倾销定价模型相关追踪

目前,国内外针对反倾销定价模型进行研究的学者主要有Blonigen和钟根元。Blonigen和Haynes(1999)首先分析了没有反倾销税情况下和出口国产品被进口国征收反倾销税情况下的出口企业利润最大化模型。他们的模型考虑的因素比较全面,包括替代品的销售价格、进口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出口国人均可支配收人、汇率、生产要素价格。随后,Blonigen与Park(2001)首次通过解决出口企业利润最大化问题来确定反倾销贸易政策下的动态定价模型。

虽然两个模型分别在静态和动态的环境下建立,但他们都认为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后的利润损失与反倾销税率以及出口商品的金额有正向关系:税率越高,反倾销带来的损失越严重;商品出口金额越多,反倾销带来的利润损失就越多。在此基础上,结合反倾销税率与出口商品的总金额来确定出口企业的利润损失,建立征税后的利润模型并假定出口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分析企业的最优出口价格,然后研究反倾销对出口价格的影响。

钟根元(2003)建立的出口企业面对反倾销确定性动态定价模型与Blonigen的模型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考虑了国内外博弈的状态,即:面对国内政府的反倾销,在国内外企业处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且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运用博弈论、经济学及经济动态的递归方法等有关原理建立国外企业对销往国内产品的动态定价模型,并对影响动态定价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出口企业制定的动态价格受国内销售价格、产品到岸价格、产品单位边际成本、进口国产品单位边际成本的影响。同时,与Blonigen的动态定价模型相同,该模型也是从动态的角度解决价格问题并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建立定价模型。

鉴于现有对出口定价模型的研究,大部分主要针对反倾销如何影响出口价格以及价格竞争与反倾销的关系,关于出口产品应该采取何种定价措施及何种定价模型来防止反倾销应当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有效预防反倾销摩擦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出口企业成本核算不规范、行业协会监控不到位、出口产业结构失衡以及企业盲目低价竞销等引起的企业不合理定价是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指控的重要因素。企业应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和反倾销的价格属生,导人价格决策机制,规避国外对华反倾销指控。根据以上综述,提出如下应对反倾销价格决策

(一)企业层面的应对措施。

企业是应对反倾销的主体,也是价格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者,在应对反倾销的价格决策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首先,企业要规范和优化内部成本核算体系,采用作业成本和边际成本法细化成本核算内容,制定科学的成本核算及定价体系,既可以有效规避反倾销,又能为应诉反倾销及时、准确地提供成本信息。其次,在反倾销认定中,一个重要部分是确定并比较出口价格和内销价格。因此,企业要对内外销价格进行时时监控,确保外销价格大于内销价格也是出口企业预防反倾销的一条有利途径。再次,企业在制定价格决策时,要立足于国际市场,了解出口地的市场行情,掌握竞争对手的相关成本和价格信息,进一步明确自身的目标定位。同时,在目前廉价劳动力生产要素为主导的出口模式产生低价竞销的局面下,企业应把出口产品价格决策纳入应对反倾销的战略规划中,改变传统的竞争策略,改以价取胜为以质取胜,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建立应对反倾销的成本防护能力预警体系。

(二)政府主管部门层面的应对措施。

反倾销往往涉及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在应对反倾销价格决策中,政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为企业的价格决策提供宏观的政策指导。出口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为企业提供出口行业导向,从源头上遏制低价竞销导致反倾销的诱因。企业会计准则通过成本内容、计量属性等方面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出口价格,进一步影响反倾销认证的相关因素。因此,相关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快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为企业制定有效预防反倾销的价格决策提供政策保障。同时,政府部门利用其便于收集和掌握国内外行业价格数据和国际动态的政治优势,建立反倾销价格预警系统,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和行业协会。

篇11

关键词: 越南市场 会计人才 需求

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是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较好的国家之一,在政治社会方面,越南也是相对稳定的国家。尽管越南还是一个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起步晚,但经过几十年的革新开放,越南已经摆脱了多年的经济社会危机,并且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会计作为商业语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连,越南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会计的发展。

1989年,越南财政部建立了越南最早的会计组织――总会计师俱乐部(CAC)。该组织最初成立时有200个会员,3年间就发展到了600人。1991年,越南出现了会计师事务所:越南审计公司(Vietnam Auditing Company,VACO)和会计审计财经服务社公司(Accounting and Auditing Financial Consultancy Services Co.AASC)。CAC和越南财政部于1994年共同发起设立了VAA(越南会计协会)。1998年,VAA成为IFAC和东盟会计联合会的成员,但不是亚太会计师协会(CAPA)的成员。2005年4月15日,越南成立了越南注册会计师协会(VACPA)和审计师协会。

1999年,越南的公司法公布,对社会审计人员的需求徒增,到2006年8月,越南已有108个事务所,大约4000名从业人员。其中,越南的会计师行是VACO、AASS、AISC、AFC、ThuyChung、A&C、M&H、TienPhong、DTL、U&I和STT。在108个所中,小规模的所有70个,中型规模有30个,大规模有8个。截至2009年年底,越南共有会计师事务所150家,其中,越南本土所有130家,国际所有20家,总共有会计从业人员7000多人,其中注册会计师1100多人。目前,在所有事务所中,只有28家可以对证券发行进行审计,其中4家为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是安永、均富、普华永道和毕马威。

“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会计的发展,特别是贸易经济的发展。随着越南加入WTO、美国国会给予越南永久正常贸易国地位,以及越南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越南成为全球投资者寻求投资机会的理想目标,大大促进了各相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越南经济结构持续向积极方向转变、市场体制日益完善的过程中,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不断涌现。从现有的在越南河内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情况来看,该交易所现存最早的上市公司为2005年7月14日上市,截至2010年6月30日,河内市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共有312家,胡志明市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总共有249家。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也推动了越南会计审计行业的发展。就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情况,目前越南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仅有1500名,其中从业人员1100多名,这个数量不能满足越南经济发展的需求。据越南相关部门统计,在接下来10年中,越南将需要7000名注册会计师。

如今,越南的会计市场表现出以下特点:

1.越南本土事务所规模小。相对于前几年,越南的会计行业在近几年发展得不错,也逐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张,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越南本土的事务所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会计服务市场的要求。越南本土的事务所规模普遍偏小,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从业水平偏低。尽管小规模事务所在帮助小企业成长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越南仍缺乏本土有实力的大规模事务所。

2.事务所业务范围窄,竞争中降价,审计质量不高。目前,越南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多集中于传统的鉴证业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客户类型更复杂,客户的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如纳税筹划、财务人员培训、设置财务制度等)。2009年越南注册会计师协会表示,由于审计行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不得不降到不可思议的低点。这带来的问题是事务所无法满足所有审计程序的要求,人们开始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产生质疑,从而对审计质量产生担忧。

3.政府监督管制过多。越南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会计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现有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这些都造成越南政府监管机构与行业协会尚未分离,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管理的关系没有理顺。如越南注册会计师协会,其直接由财政部管理,受到的政府监管过多,自身的自不大,不能从职能上定好位,直接影响行业的运行,导致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中严重造假问题的监控滞后,效率低下。

4.越南的注册会计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该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自1986年实行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在经济体制和市场体制上进行了大量改革,并且积极加入了各种国际组织。近年来,越南经济高速增长,然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未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存在行业发展滞后的现象。目前,越南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仅有1500名,其中从业人员1100多名,这个数量不能满足越南经济发展的需求。

5.缺乏会计审计类的专业中文、英文等翻译人员。对于其他国家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而言,越南是一个新兴的陌生的市场。基于对越南目前经济政治、投资环境、行业基本情况及进入准则的不了解,很多会计师事务所感到无所适从,加上无法把握进入后的发展前景,给越南进入国际市场造成一定阻碍。要想让他国人更了解越南的会计,就需要一批会计审计类的专业翻译人员。

越南不断为融入国际会计审计服务市场做出努力,计划在2005―2010年实现外国人可以在越南建立会计审计公司和独立开展会计审计工作,并提出在2020年完全融入国际会计审计服务市场的目标。因此,我们要按照国际标准培养会计与审计人员,争取建立符合越南经济、文化、会计审计环境的经济专业服务平台。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建经济、专业的服务环境。一个开放的、透明的、民主的环境是开放市场的基础,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会计与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行业素质,会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这样就会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会计的发展。

2.教育系统,从低到高。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初中和高中学校的职业会计和审计,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尤其是会计与审计的学习打好基础。大学应尽快建立独立的会计、审计学院。创造条件让学生得到有关财会方面的实践机会,并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使得会计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巩固专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实质性的管理会计和审计的协会,组织学习专业的会计与审计课程,并通过国家相关会计认证的考核,以此不断带动国家会计审计人才的发展,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会计审计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4.面向国际化会计。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会计作为经济的商业语言,必然促进会计的国际化。由于改革开放的促进作用,越南经济高速发展,慢慢地面向东盟地区甚至国际。因此越南在培养会计人才时要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不断面向国际化。

越南的会计与审计服务虽然很年轻,但发展很迅速,在越南的地位不断提高,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因此变得迫切。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大量机遇的涌入,越南应抓住机遇,不断拉近与国际社会的距离,实现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越南的会计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越南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借鉴国际会计培养越南国家的会计人员,在会计与审计方面,不断提高会计人才的素质,为越南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会计人才。从越南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我们得到启示――加强国际会计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我国会计人才时,不仅要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要适应国际化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全国经济一体化的同时,我国会计人才也日趋国际化。

越南与中国地理位置接壤,有相同或类似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双方又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员。自2002年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项目以来,越南提出要发挥其在东盟国家的区位优势和东盟面向中国的“桥头堡”作用,中国与越南的贸易、投资活动十分活跃,贸易和投资额快速发展,到越南投资的中国企业逐渐增多。可以预测,未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面向越南,越南将会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战略伙伴。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中越两国的会计标准、会计实务存在很大的差异。会计是各国经济交流的商业语言,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投资、资本流动中,都需要会计这一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评价资产实力、财务风险和资讯状况。因此,要促进两国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双方资本的自由流动,必须充分发挥会计在两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越两国会计差异较大,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如何使得会计在两国经济发展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呢?这就要求我国在培养会计人才时,适应中越两国贸易区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会计人才在学习本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同时,还相应地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等。经济发展的同时会计也随着发展,这就要求会计人才不停地学习与进步,适应市场需求,在高校进行构建国际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何昊,李家媛.对中越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比较[J].财会研究,2008(7).

[2]高淑东,李雅丽.会计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及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启示[J].唐山学院学报,2007(4).

篇12

    [论文摘要]独立性是民间审计生命力之所在,本文在分析了独立性所包含的内容后,侧重从形式上的独立性方面阐述我国民间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增强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对策。

引言

现代审计理论认为独立性是民间审计的灵魂,我国民间审计目前面临的状况是独立性缺失,本文从民间审计的起源分析独立性之于民间审计的意义,独立性包含的内容,进而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分别探讨影响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民间审计的起源与独立性

目前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民间审计的起源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密不可分。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希望存在一个独立于经营者的第三方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行核实,经营者也希望通过一个独立第三方的验证来解除其受托经营责任,于是受所有者委托,专门负责对企业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鉴证的民间审计产生了。可见,独立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第三方是审计委托者与被审计者共同的要求,即独立性是民间审计从起源上的基本要求。

何谓民间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又包涵那些方面的内容,在审计理论界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仅列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结构理论》一书中认为审计独立性包括实务人员的独立性和职业的独立性,实务人员的独立性是指单独的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过程中独立性保持的状况,职业的独立性则指民间审计这一行业作为一个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另一些学者如moiser、higgins等则将审计独立性分为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必须确无利害关系,形式上的独立性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第三者面前呈现于一种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状态,即在第三者看来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实质上的独立性对于第三者而言过于抽象且难于评判,形式上的独立性则通过观察较易于判断,所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具有独立性第三者是通过对形式上独立性的判断来实现的。第三者通过观察形式上的独立性来推断实质上的独立性,单个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影响着公众对单项审计业务独立性的判断,众多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则影响着公众对整个注册会计师职业独立性的判断。当公众对单个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产生怀疑时,将会影响公众对聘请该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公司的投资决策,当公众对整个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的独立性产生怀疑时,公众将不再依据经审计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从而影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可见形式上的独立性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独立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形式上的独立性主要通过审计委托者(所有者)、审计受托者(审计人)、被审计单位(经营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经济环境来表现。因此分析某一国家民间审计独立性可从其形式上独立性入手,分别微观和宏观角度进行研究。

二、 影响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分析

从形式上独立的角度出发,影响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站在微观的角度,我们首先从三方当事人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从民间审计起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民间审计产生的初期,所有者委托经营者经营企业并委托审计人对经营成果进行审计,审计人与经营者为审计与被审计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规模的扩大,股东由原来的几个、几十个发展到成百上千个,众多的股东在利益一致的大前提下仍存在各自的利益冲突,为了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一些大股东开始凭借股份的优势插手企业经营管理,表现在审计委托上则是利用控股权优势委托有利于自身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大股东权利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的威胁西方国家是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相关法律制度来制约的,而我国由于股份制建立较晚、资本市场不发达、相应的法律法规又不健全再加上我国股份制企业的一些特殊情况,使得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因素更加复杂:国有股一股独大,国家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占主导地位,但在企业管理中国家是个抽象的概念,真正行使公司经营管理权的是国家派出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表现在民间审计上则是国家派出的经营管理者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请具有决定权,并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审计人对经营者有了明显的经济依赖性,形成了经营者自己委托审计人员审计自己的奇怪现象,造成了我国审计委托关系上的严重先天缺陷,加上我国的国有股多为不流通股,企业经营的好坏并不能通过股票的涨跌真实反映,因此许多经营者为了圈钱、完成利润指标等目的进行盈余管理,改变了委托审计的初衷,影响了民间审计的独立性。

其次我们从审计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状况:民间审计在国外属于垄断性行业,在我国却属于竞争性行业,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众多且规模不大,在会计报表审计业务中具有垄断地位的大型事务所不多,使得单一依赖报表审计业务为生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竞争激烈,为了生存许多事务所不得不以竟相压价和迎合委托人既被审计单位的需要来获取业务,降低收费的代价是审计质量低下,独立性无法保证,而迎合委托人的需要更是以直接丧失审计独立性为代价的,不利于我国民间审计行业的长期发展。加上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初期,与当时的情况相适应,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有其所谓挂靠单位,虽然后来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先后都与挂靠单位脱钩,但现实中效果并不理想,事务所依赖原挂靠单位获取审计业务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造成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在获得审计业务上的不公平竞争和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依赖加剧,一些后成立的无挂靠单位所依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更是置独立性于不顾。

第三,从审计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民间审计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出民间审计是在所有者为了审核企业经营者对资源的利用状况和经营成果,经营者为了解脱受托经营责任的情况下二者共同需求产生的,而我国民间审计的需求是扭曲和不足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界限的模糊导致委托审计者往往为了吸收资本(圈钱)、完成利润指标等目的委托审计,有些甚至是在上级单位要求必须把会计报表与审计报告一起上交的情况下委托审计,中小股东则由于在企业经营决策上处于弱势甚至根本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从而并不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状况,仅致力于短期股票的买卖差价,因此我国中小股东在对会计报表审计上存在需求不足,债权人、潜在投资者虽对会计报表审计存在需求但苦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各种原因,他们无法依据审计后的会计报表进行决策,因此也存在需求不足。

综上所述,我国民间审计在微观层面上不具备形式上独立性存在的条件,进而影响我国民间审计实质上的独立性,因此我国近几年接连出现丧失审计独立性的典型案例,从而影响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整体的独立性。

站在宏观角度,我们对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分析如下:第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行业自律管理经验不足,特别是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受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省级财政部门的双重领导,财政、税务等政府部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干预较多,不利于行业自律管理,影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独立性;第二、我国审计市场目前处于买方市场阶段,市场营销学认为买方市场比卖方市场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具体到我国审计市场来说,买方市场使得经营者在委托审计及支付审计费用时拥有过多的决定权,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及相应法律制度的缺位无法制约经营者,众多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处于被动地位,影响着民间审计的独立性;第三、我国与审计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本身不健全,相互之间不乏矛盾之处,并且对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规定较少,对刑事、行政责任规定较多,使得因丧失独立性而导致审计失败的当事人得不到应有的民事惩罚,刑事、行政处罚也不够严厉,违法成本低廉,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权衡了违法成本和因此获得的收益以及为保持独立性而付出的成本和收益之后,无论是注册会计师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均倾向于丧失独立性,结果是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独立性遭到公众的置疑。

三、 加强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的途径

形式上的独立性主要通过各种相关制度来体现,因此加强形式上的独立性就离不开与独立性相关的各项制度建设。

第一、加快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在公司内部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促进公司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真正做到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将审计委托与付费的权利归还所有者,消除审计人对经营者的经济依赖性,二者之间仅保持审计与被审计的正常关系。

第二、培育健康、旺盛、良好的审计市场需求,改上级或有关部门要求企业审计的被动审计状况为经营者主动要求审计的积极审计状况。

第三、促进审计市场的公平竞争,鼓励事务所扩大规模,开展多样化业务,降低对会计报表审计及单一客户的经济依赖。

第四、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管理。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上,我们应减少政府行政部门的干预,增强行业在管理形式上的独立性,参考国外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不断完善的行业管理模式。

第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改变目前注册会计师仅注重短期效益的行为。

第六、完善与审计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大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完善与审计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大民间审计的民事赔偿责任,是改变我国目前审计市场状况的一项可行且见效较快的措施。

参考文献:

篇13

一、研究背景、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背景 首先,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高职教育的发展。自从2002年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为了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领导和支持,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逐步成为社会共识。2004年4月,教育了《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2005年11月,总理发表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讲话,提出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 2006年12月,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政府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同时也逐步改变了社会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偏见。其次,目前人才市场中对于高职层次的会计人才出现了供需两难的现象。最近几年来,会计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奇怪的“两缺”现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岗位,而用人单位又招不到合适的会计人员。从会计人才供给的角度来看,会计专业近几年大规模扩大招生表面上满足了社会需求,但招聘企业仍然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这是因为很多企业招聘时一般都要求能直接上岗,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培训或者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上岗的毕业生,或者直接注明要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这个要求在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下很难达到。再次,高等职业会计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高等职业会计教育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但也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完善,培养目标不明确,重理论轻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流于形式等问题。另外,学生脱离实践的学习相当困难,而实践工作中又没有与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因此,通过具体了解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从而培养出适合需求的会计人才,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研究意义 第一,提高对高职会计教育改革必要性的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同时对高职毕业生的偏见也逐步改变,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认可程度不断提高。但作为一种传统的专业,会计专业在新兴的高职教育模式下,无论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理论方法和手段都比较落后,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第二,笔者从高职会计教育的应用性着手,对指导实际的会计教育工作很有帮助。研究内容产生于多年的教学及管理实际工作,并针对目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第三,有利于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是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毕业生不用培训或者接受较少培训就可以上岗工作,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很有帮助。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笔者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问卷形式对山东省的部分企业(中小企业为主)进行调查,通过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完善目前教学体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阅读文献及从政府网站搜集人才市场的供需资料,从总体上了解我国及山东省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目前研究者基于实地调查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分析很多,但鲜见对山东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笔者立足山东,从山东省的地域视角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实证研究,紧密跟踪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现实,为确定合适的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合理定位会计人才培养层次、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优化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会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二、以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论基础

(一)高职教育发展动因 可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分析:

(1)社会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是高职教育产生的基本动因。社会由不同层次的人组成,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社会正常运行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来支撑,这些不同层次的人就是社会的人才结构,人才结构的合理性是社会正常运行的保证,这种合理性又取决于教育结构的合理性。正是人才需求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产生了高职教育。

(2)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加快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岗位的总体结构发生了变动。无论是随着第三产业兴起而产生的新岗位,还是伴随科学发展所增加的岗位,其技术含量和所需要的知识水平都比较高。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已经远远达不到要求,这必然会带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正是由于岗位要求的改变,使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不了适合的人才,从而产生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此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3)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要使更多的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这仅仅依靠普通高等院校是做不到的,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应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二)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有两个非常鲜明的本质特性,一是应用性,二是开放性。高职教育办学就应从这两个特性入手,这是高职教育的灵魂。

(1)应用性。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专业人才。因此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之外,还要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和基本技能,并且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不同于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的传统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于培养学生突出的实践能力。在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培养方案时,要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在构建具体课程和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应用性”这一特征;在教学上更要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因为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服务于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办学特色的应用性是由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决定的。因此,应以适合岗位要求为目标,采用倒推的方法来确定和安排理论知识的讲授,理论知识也应以应用为目的,要“必需、够用”,但不苛求理论自身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教学内容必须是从实际岗位出发,围绕岗位准备实用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成熟的技术和规范。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应用性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和教学目的两方面。专业设置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学校应做好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根据需求开设新专业,更新老专业,撤销过时的专业,专业设置要适合本地区以及本行业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教学目的要突出职业性。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因此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某一岗位的要求为目标,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考核等各方面进行设计,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竞争力。

(2)开放性。开放性是指高职院校在办学职能、服务对象、培养过程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形成的,多方向、多层次,面向社会全方位开放,与社会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的开放式的管理方法和办学理念。开放性作为高职教育办学的特点,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社会需求的特点以及培养过程中外部环境的作用决定的。高职教育的性质是指高等性和职业性,要提供符合职业岗位的人才,应相互开放。从培养目标上来看,高职学生要能够从事生产、建设和管理的第一线工作,就得借鉴第一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保证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专业设置要求必须面向市场,因此要走出学校,认真做好人才市场调查,根据目前市场以及未来市场的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设置相关的专业。作为地方性的大学,高职院校还应调查本地域的实际情况,结合地域特点与市场需求,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

三、基于问卷调查的会计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2010年6月至12月,通过问卷形式对山东省的部分企业(中小企业为主)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企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情况。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62份,回收率为90.5%,有效问卷352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7%。

(二)用人单位对知识结构的要求 用人单位认为在会计人员应掌握的知识结构中(表1),第一位的是会计业务知识(有96.6%的企业选择了此项),然后是计算机知识(81.1%)、财务管理知识(70.5%)。会计业务的专业性强、会计人员的可替代性差,因此具备相应的会计业务知识应是会计从业者的基本要求,同时,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也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有54.5%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统计知识,以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 48.9%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以掌握宏观形势、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只有约1/3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市场营销、保险、证券和英语等方面的知识。

(三)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 在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中(表2),企业认为最重要的几项能力依次是财务管理能力(80.7%)、会计手工核算处理能力(69.3%)、税务业务处理能力(62.5%)和财务软件应用能力(55.7%);其次是审计能力、社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对于会计人员来讲,是否具有创业能力并不是很重要。

目前在岗会计人员比较欠缺的能力中(表3),企业认为比较突出的是社会协调能力和税务业务处理能力,有44.9%的企业选择了社会协调能力,28.8%的企业选择了税务业务处理能力,另外,经营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审计能力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会计人员擅长于处理会计基础业务,但缺乏创新能力。

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英语能力的要求并不是太高(图1),48%的企业认为应达到四级水平,41%认为一般了解即可。

企业要求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图2),认为计算机水平应达到国家二级的占41%,认为只要会实际操作就行的占34%,需要达到国家三级水平的占17%,需要达到一级水平的占8%。目前已经有80%以上的企业采用会计软件进行核算并进行电子报税,因此,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会计人员来讲是很必要的。

(四)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对于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调查表明(表4),企业比较看重的是职业道德与忠诚度、责任心、专业知识消化吸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四个方面,而最看重的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忠诚度及责任心。

(五)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信息 有58%的被调查企业表明仍然需要增加会计人员数量,说明财会人员的需求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对应聘财会人员的年龄要求(图3),有16.5%的企业希望招聘的会计人员年龄在25岁以下,在26~30岁之间的有49.6%,31~35之间的有20.7%,36~40之间的占4.1%,40岁以上的占0.8%,对年龄无所谓的占8.3%。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市场还是较青睐于35岁以下的年轻求职者,这与人才市场上的统计结果是一致的。

对应聘人员的学历方面,47.9%的企业要求财会人员具有本科学历,30.6%的企业要求具有大专学历,说明企业希望所招聘的财会人员具有系统的会计知识教育背景,对本科和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对应聘财会人员的学历要求构成见图4。

对应聘人员的学历和工作经验之间比较,企业更注重工作经验,希望会计人员有工作经验的占到89.7%。根据另外一项调查的资料,要求财会人员有一年或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39.4%,要求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占34.7%,要求财会人员有五年以上相关经验的占8.9%。在一系列人才招聘会上,相当多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差,为人处事不妥当,招聘进来后企业还要花相当大的精力进行培训。因此,一般更愿意招聘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大学生。

四、会计教学改进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未来市场变化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会计专业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提高记账、算账、报账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从事财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看,用人单位招聘高职学生并不是让他们从事学术研究或新产品开发,而是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作。因此,用人单位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看专业技术水平能否适应各种岗位的需要。从培养目标来看,高职的培养重点在于突出的实践能力,这不同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的普通高等教育。因此要求在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培养方案时要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要以“应用”为宗旨,最终目标是培养服务一线的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既然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中小企业工作,就应围绕中小企业的业务特点展开各种教学活动。

(二)完善课程设置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数学、计算机、英语和国际商务知识不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强,人文知识欠缺,企业文化意识淡薄,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缺乏,综合应对能力及操作能力差等问题。会计专业的相关学科课程太少甚至空缺,导致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狭窄,只能拘泥于会计理解会计,不能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审视和理解会计。因此,高职院校应多开设与会计学相关的其他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课程,构筑多元化知识结构。增设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律教育课程, 使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对会计法律法规有较全面的认识,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摆脱会计人员被动实施法律法规的状况,同时对会计职业道德必须加以具体的引导和启发,进行持久的宣传和教育。

(三)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素质,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大部分来自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双师型”的会计专业教师少之又少。高校一刀切的教师职务晋升条件,注重学历和学术水平,轻视实践能力,明显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各院校在职会计教师实践经验普遍欠缺,知识更新的培训也比较缺乏,这些都无法适应高职教育的需求。一方面,教师应是熟知专业知识的专家;另一方面,教师更应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将其熟练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的能手。

(四)强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会计学科与实践联系紧密,要想在短期内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就必须经过系统的实习。实习是会计理论知识走向实践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整个会计教学安排中必须加强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为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会计专业不可能进行大面积的顶岗实习,但可以模拟企业会计岗位核算环境,通过仿真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实际工作的情景,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实际业务,全面体验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同时,改革成绩评定方式,除了理论成绩之外,应加上一定比重的实践成绩。

(五)将高职会计教育发展成终身教育 为了保持学生的会计知识与时俱进,高等职业会计教育应建立终身教育的制度。在高职教育中,要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良好的可持续竞争能力,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要使学生认识到高职教育不是接受教育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促使其产生终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职业能力。为了了解学生毕业后的情况以及方便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交流,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开设相关的网站,一方面可以通过毕业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后续教育,提高毕业生的可持续竞争力。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山东省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编号:200959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静:《高职会计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厦门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篇14

【关键词】 大数据; 云会计; 中小企业; 短期经营; 决策

中图分类号:F232;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4-0111-04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多年积累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数据逐渐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资产。云会计作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易维护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能够为大数据技术在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实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受到中小企业的普遍关注。短期经营决策通常是指决策产生的结果只涉及一年以内的经营业务,并只对该期间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决策,主要涉及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两方面。借助云会计平台,企业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与企业生产和定价相关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帮助企业决策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产品的生产数量和产品如何生产,以及企业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产品的最合适价格。

多年来,学者们从决策的理论、方法、模型等方面对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周凌等(2014)在考虑企业季节性产品周期性生产和销售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元线性生产模型,使得企业的生产决策更加客观。燕伟等(2014)将库存管理决策和应收账款管理决策视作企业生产决策中相互联系的两部分,采用DCF法分别构建了三阶段商业信用条件下,生产商成本现值最小化和利润现值最大化的生产决策模型。范丽繁等(2014)强调制造型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分析了竞争企业间的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过程,并从需求学习的角度建立了竞争企业的最优控制模型。冯颖等(2012)在需求率线性依赖于销售价格的情形下,针对有限销售周期内一次订购模式下单一易变质产品在连续时间上的最优动态定价决策问题,以最大化产品销售周期内总的销售利润为目标,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分别建立了易变质产品的动态定价模型。赵江安(2012)通过分析茅台酒频频涨价的案例,借助数学模型对产品定价决策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阐述了数学模型的运用对于产品定价决策的作用。杨申燕等(2014)在比较分析信息产品与传统物流服务产品定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级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定价模型,并针对物流信息服务产品分析了企业的定价决策流程。

纵观现有研究,发现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研究文献主要从微观层面借助数学模型研究企业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的具体方法措施,很少涉及信息系统和数据方面的短期经营决策研究。事实上,由于云会计和大数据技术能够为中小企业的短期经营决策提供强大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支撑,所以从数据的视角去决策企业的生产和定价过程将会更科学有效。鉴于此,本文基于大数据、云会计背景,在分析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决策内容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云会计的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决策框架模型,分析并阐述了大数据、云会计技术在中小企业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中的应用实施。

二、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对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的影响分析

短期经营决策是中小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库存决策等决策内容。为了研究的方便,并考虑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主要的短期经营决策内容,根据决策的内容来分类,建立了图1所示的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组成框架。

如图1所示,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是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决策最主要的两个内容。其中,生产决策包括新产品开发决策、亏损产品生产决策、追加订货决策和零配件取得决策等,而定价决策主要根据所采用的方法分为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决策和以特殊情况为导向的定价决策。在大数据时代,企业通过云会计平台,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与企业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相关的海量数据,并依据决策的内容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以实现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的科学化。

(一)对中小企业生产决策的影响

在中小企业生产决策过程中,新产品开发决策按是否有专属成本投入可以划分为不追加专属成本的新产品开发决策和追加专属成本的新产品开发决策。对于不追加专属成本的新产品开发决策,可以借助边际收益分析法提供支持,但是新开发产品的预计单价确定对传统会计处理提出了挑战。对于追加专属成本的新产品开发决策,企业需要确定新产品开发的专属成本,而传统的会计处理对这个数据的精准确定存在较大的困难。在大数据时代的云会计环境下,企业可以获取的数据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本身,对行业数据的及时把握能够帮助企业客观、精准地确定新产品预计价格和开发过程中的专属成本。

亏损产品生产决策需要分析亏损产品的边际收益。如果边际收益大于零,那么亏损产品的生产可以补偿固定成本,这样就可以继续生产。但是,边际收益的计算需要预估亏损产品生产之后可能带来的销售收入,传统的会计处理在这个数据的取得上并非是完全准确的。因为按照亏损产品生产以前的市场价格来预估亏损产品生产以后的价格并按此价格判断收入是存在较高经营风险的。在大数据时代的云会计环境下,企业通过云会计平台可以实现和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行业数据的取得成为了可能。企业可以按需购买企业亏损产品生产决策所需的相关数据,通过对亏损产品的整体行业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市场环境下价格和销量预测就能降低亏损产品生产带来的风险。

中小企业在追加订货决策过程中通常会借助差量分析法,在不需要增加新的生产设备的情况下,将合作企业的出价与追加订货的单位变动成本进行比较,如果能够补偿企业生产成本的订货就可以追加。追加订货决策过程也需要判断单位变动成本的数额。企业可以借助云会计平台获取市场上其他企业进行该类订货的生产成本,进而核算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这样就比传统的单位变动成本确定方法更加准确、可靠。

零配件取得决策主要是判断自制还是外购,这个决策过程主要考虑成本的高低。其中,自制过程需要考虑生产工人的工资和生产设备的引进等其他相关费用,外购过程需要考虑零部件的买价、运输费和差旅费等费用。传统的零配件决策主要是比较上述两种方式的成本大小,其中成本较小的就是合理的决策结果,但是自制过程的成本核算往往不太准确。借助大数据和云会计技术,企业能够通过市场需求分析预测未来此类零部件的需求,如果这个需求是存在的并且较为庞大,那么生产设备的引进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就不能简单地在本期进行归集。对于中小企业的生产决策,借助大数据和云会计技术,企业还能够实时、动态地获取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变化,从而准确地预判未来一定期限内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优化和完善中小企业的生产决策过程。

(二)对中小企业定价决策的影响

对于中小企业的定价决策,按照决策过程采用的方法可以分为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决策和以特殊情况为导向的定价决策。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是指在产品单位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预期利润作为产品的销售价格,但是这个决策过程中所需的单位成本实际是很难准确分配的,因为单位成本的确定需要将各成本费用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但是成本费用的合理归集对于传统会计处理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在大数据时代云会计环境下,企业对原材料从入库到出库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可以做到成本、费用的准确归集,保证了单位成本确定的准确性,体现了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的可靠性。

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决策不再以成本核算为基础,而是强调对产品需求量的准确预估,这个决策需要对产品销售地区、产品销售时间、消费者偏好等影响因素进行预判,这就使得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决策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云会计背景下,中小企业通过购买云端的信息,借助大数据处理工具分析企业产品未来的销售情况,对同地区、同时段的其他产品销量进行比对,最终合理预判市场需求,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提供支持。

中小企业以特殊情况为导向的定价决策是指企业面临生产能力、市场需求发生改变或者为了扩大或维护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而进行的定价决策。这个决策对市场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它需要企业在了解市场消费者个人偏好的同时,能够较为准确地掌握同类产品的定价策略。借助大数据和云会计,企业能够了解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并通过市场调查或者其他行业的相关数据了解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情况。同类产品的定价可以对比分析竞争企业的历年定价策略,并结合目前的市场环境进行预判,最终实现可靠、有效的产品定价决策。

三、基于云会计的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决策框架模型构建

云会计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短期经营决策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财务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基于云会计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所在行业内与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相关的各种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可以转化为被企业管理者直接使用的决策信息。基于大数据、云会计背景,结合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决策内容,根据云会计的体系架构,本文建立了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决策框架模型,如图2所示。

根据云会计的IaaS、HaaS、DaaS、PaaS、SaaS体系结构层次,图2展示了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决策的基本框架,下面分别对中小企业的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过程进行阐述。

(一)基于云会计的中小企业生产决策

基于云会计的中小企业生产决策实施过程,企业需要对新产品是否开发、亏损产品是否生产、是否追加订货、零部件的取得方式等具体内容进行决策。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对于专属成本的确定需要成本核算系统的支持,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关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工人工资发放、制造费用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等内容需要各部门将相关的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上传至云系统中的生产主题模块当中,进而转化为DaaS中的“生产数据”,“生产数据”从云系统上升到云应用层面就可以使得中小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决策、亏损产品生产决策时直接获取产品的专属成本数据。零部件取得是自制还是外购决策,对于自制生产中的设备成本直接计入当期存在一定的疑问,企业日后生产经营是否继续存在对该零部件的需求,决策过程中需要作出判断。在云会计环境下,企业的历史订单、以往的生产信息和市场上关于该类零部件的需求信息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处理后传递到“生产主题”模块,这样企业就可以合理预判未来该零部件的需求情况,并应用于企业的零配件取得决策。中小企业追加订货决策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评估自身的剩余生产力能否按时完成订货需求,但是传统会计难以实现对剩余生产力的有效评估,可能会因此而放弃其他的生产机会,云会计环境下,企业能够根据市场信息,合理推算企业短期内的预计订单,实现企业追加订货决策的智能化。

(二)基于云会计的中小企业产品定价决策

基于云会计的中小企业定价决策实施过程,市场上关于消费者购买偏好的各种类型的统计数据通过云会计平台实现采集,并借助大数据技术处理后传输到“市场营销主题”模块后,数据被分类、归纳到DaaS中的“同行业数据”、“相关行业数据”、“销售数据”。整合后的数据经过PaaS中的数据管理服务和组建服务,汇总了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下的消费者偏好数据,但是对该数据的运用必须依靠大数据技术处理后,才能转化为对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量的判断。对于以成本为导向的中小企业定价决策,数据从云系统到云应用的过渡同样经历了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产品生产过程中材料的采购成本、生产工人的工资、制造费用等相关成本费用在发生时按照一定的标准在企业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些成本费用的核算需要借助云会计平台实现企业各个业务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才能够实现数据的获取。借助大数据、云会计技术能够准确地获取产品的单位成本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预计成本,进而准确地归集和分配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成本。大数据和云会计技术的应用,能够从成本核算和市场分析等多个角度完善和优化中小企业的产品定价决策。

四、结语

大数据、云会计技术为中小企业实现科学的短期经营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对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决策中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两方面的影响,并结合大数据、云会计的技术特征,构建了基于云会计的中小企业短期经营决策框架模型,详细阐述了新产品开发决策、亏损产品生产决策、追加订货决策、零配件取得决策、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决策、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决策、特殊情况导向下的定价决策等短期经营决策内容在云会计环境下的具体应用。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小企业的短期经营决策提供全新的模式和思路。

【参考文献】

[1] 程平,何雪峰.“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55-60.

[2] 程平,赵子晓.云会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供应商选择策略[J].会计之友,2014(11):117-119.

[3] 周凌,杜文.基于柔性产能的季节性产品生产决策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20(11):2863-2868.

[4] 燕伟,刘西友.基于DCF法的生产商最优生产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2014,32(7):94-100.

[5] 范丽繁,王满四,周颖.基于需求学习的竞争企业的定价和生产决策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8-95.

[6] 冯颖,张炎治.销售价格影响需求的易变质产品动态定价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