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供应商质量管理方法范文

供应商质量管理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供应商质量管理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供应商质量管理方法

篇1

【关键词】供应商 产品质量管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现代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企业与供应商是处于一种合作互赢的关系,加强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供应商管理也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只有企业和供应商共同努力,才能在共同创造更大的利润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

二、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的意义

1、加强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能够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社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生产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形成了供应商一制造商一分销商一零售商一最终用户之间的完整链状模式。因此,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要考虑供应商的管理。企业只有与供应商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的目标。

2、加强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最终使消费者受益,促进良性循环。供应商内部组织混乱,会直接影响其供应产品的质量。随着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可以说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在生产中,我们更需要对供应链管理的加强,推行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3、加强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也给供应商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更有利于其提高经营水平,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生产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是一种合作双赢的利益伙伴关系,对于生产企业而言,需要的是稳定、诚信、高效、质优的供应商,只要供应商能长时间的确保提供优质产品,建立起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在诚实守信的前提下,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是生产企业的初衷和愿望。由此,供应商建立起更完备的制度,更规范的操作是有利于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良好途径。

三、加强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的方法分析

1、供应商开发质量管理

(一)供应商选择通常是由公司采购部门进行寻找和初步选择,初步确认配合意愿。再有采购部门,工程开发部门和质量部门一起进行体系审查、资质审查、认证审查和实地评审。

(二)供应商的开发时机一般为有两个时机

①新品开发时。随物料新开而开发的的供应商,此阶段供应商主要属于新技术原因开发,主要以技术来确定开发评审结果,批量生产能力由开发后供应商进行扩充。

②补充量产资源的供应商开发。实行批量通用等零件而扩充的供应商,此阶段供应商已具备批量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主要评审结果以生产保证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为主。

(三)供应商关系定位,分为买卖关系和互利共赢关系。虽然现代工业企业努力将双方关系由传统的竞争关系转化为互利共赢关系,但由于实际价格因素导致许多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处于中间状态。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会对于质量成本与采购成本进行综合成本计算,所以在关键元器件或是检验检测受控程度低的物料供应商关系上一般采用互利共赢关系,但是在对于整机影响小容易受控通用件、零部件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供应商资源相对充足的供应商关系则采用中间状态。

2、供应商试制试用阶段质量管理

试制试用阶段已完成对于供应商的初步资格审定和样品检验确认,主要为供应商小批量生产一致性的验证,在此阶段会体现供应商的工艺水平和过程控制生产能力。双方对于产品的质量一致性进行充分验证,以解决其中的产品的量产质量问题,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

(一)质量管理特点:

①对于供应商产品的质量数据进行统计

②对于缺陷产品供应商及时确认和进行专项质量整改并跟踪整改结果和效果

③供应商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增加防错措施及自动化等优化量产条件

④建立双方认可的产品标准和质量保证要求

(二)产品试制试用阶段新增加供应商的质量管控注意事项:

一般在产品试制阶段为补充后续产能新增开发供应商,虽然一般新供应商会选择有技术能力和生产水平的供应商,但是往往还是会出现供应商产品问题多的情况,此种情况一般是整机企业跳过新品开发的双方沟通过程,直接将已成熟的供应商生产技术要求和技术问题直接进行切入新增供应商,而实际由于各供应商生产硬件不同导致未有效消耗问题点,所以特别注意在产品试制阶段对于新增供应商仍要进行新品新供应商的技术质量沟通,不能随意跳过。

3、供应商质量整改循环

通过供应商开发、产品试制试用、批量生产质量管理,但是随着整机的质量不断提升要求即客户的要求不断提升,仍然需要花大部分时间进行产品质量整改。需要建立产品质量整改循环如下:

(一)、对于质量缺陷进行识别,与整机客户进行充分沟通整机的质量要求

(二)、对于产品进行工艺技术改进提出方案并进行单体零件充分验证

(三)、提交方案、试验结果与客户进行初评论证确认改进方案

(四)、进行整机试验、小批验证、批量验证整改效果和有无衍生其它问题

(五)、确认整改效果固化技术工艺方案和新增质量控制点固化

4、供应商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控制的关系

随着检验由质量检验向统计质量控制和面质量管理转型,检验也原来的全数检验到抽检检验,从单纯依靠检验到延伸至介入供应商成品检验,在供应商质量管理上外协件检验部门的角色在其中越来越重要,一般开发阶段、大批量生产阶段及后续的定期评审整改循环中都鼓励双方的质量检验控制单位进行充分近距离实地沟通,以保证供应商质量的持续保持。

5、供应商的业绩评定

对于供应商要定期进行业绩评定,以从总体上实现质量监控,对于同类型的供应商,评定级别低的供应商及时淘汰,对于供应商资源进行适度调整和开发以保证整体供应商质量。

(一)、业绩评定方法一般采用不合格评分法较多,部分公司会结合采购供货系统的综合评分法。一般根据各企业的体制进行决定。

(二)、业绩评定周期对于供应商业绩评定一般分为月度、季度、年度,其中季度、年度业绩评定结果会影响对于供应商供货比例的调整。

(三)、业绩评定内容评定中要涉及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指标、售后服务情况、质量改善情况、供货情况等方面。

(四)、业绩评定分级业绩评定后会将供应商评为A、B、C、D 四个等级,根据级别进行资源分配调整开发和资格重新审定。

6、供应商质量体系完善提升

在实际的供应商管理中会遇到各行业的质量体系水平不一的问题,即不同类型零配件厂家体系水平不同,或是整机企业对于零件供应商需要提升以达到其质量水平,就需要对于部分零配件供应商进行体系完善提升。具体步骤有如下几个:

(一)共同分析产品的工艺流程控制制定符合双方质量要求的质量控制计划

(二)对于双方对于物料的质量控制要求延伸至供应商的内部管理制度

(三)对于质量数据、缺陷等双方进行跟踪和分析,找到问题点进行改进

(四)不断更新双方的技术标准、工艺设计和质量控制计划

(五)建立质量互信保证体系

(六)进行互动,定期召开质量体系完善总结交流会

四、结束语

加强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就是为了建立起互相合作的关系,稳定长期合作关系,共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共同努力,培养合法、有序的竞争环境,促进整个行业发展和壮大的同时,使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供应商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6-0001-03

一、概述

从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开始,开创了家庭用电时代。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家用电器得到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家用电器市场日渐繁荣。家用电器主要是指在家庭环境以及类似场所使用的各种电子器具。实用性的家用电器(如吸尘器、洗衣机、空调等)延长了人类的手臂,承担了繁琐的家务劳动,为人类提供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一些娱乐性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收音机、录音机等)则能起到娱乐身心,开阔眼界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

活动。

正是由于家用电器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命健康最直接相关的电子器具,因此家电的质量是每一个家电生产企业和供应商都应该严格要求和把握的。基于此,本文着重从如何做好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家电产品质量。

二、加强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的意义

加强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能够为家电生产企业节约成本。随着社会化分工的纵深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生产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关系。“供应链理论”认为现代生产的模式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由此,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之间结成了一个链状模式。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已经不单是生产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还需将供应商纳入管理范围。企业只有与供应商结为经济合作伙伴,进行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的目标。例如,全球著名企业戴尔的供应链系统就不仅仅是一个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而是一个双赢的亲密合作伙伴关系,二者共同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产品,通过企业与供应商的有机整合,一方面最大化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一方面降低了成本。

其次,加强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使消费者受益,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如果供应商的内部组织一团乱,其提供的材料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可以说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在生产量巨大的现实生产中,我们更需要对供应链管理的加强,除了必要的质量检验之外,更应该推行供应链全面质量管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2009年,新飞电器公司董事长在出席“新飞2009年供应商峰会”时曾经说过,“在质量问题上,新飞绝不妥协也绝不让步”,“质量是新飞在家电市场上的立足之本,是新飞生存的基石,谁要是在质量上出问题,就是放弃了与新飞合作的机会。”由此可见,做好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工作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最后,加强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对于供应商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更有利于其提高经营水平,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生产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是一种合作双赢的利益伙伴关系,对于生产企业而言,需要的是稳定、诚信、高效、质优的供应商,供应链的管理原则一般是公正、公平和透明的。只要供应商能长时间的确保提供优质产品,建立起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在诚实守信的前提下,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是生产企业的初衷和愿望。由此,供应商建立起更完备的制度,更规范的操作是有利于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良好途径。

三、家电行业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的方法

首先是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核和选择。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是要慎重的,首先要从最基本的四个方面进行考核:(1)有无长期合作意愿;(2)内部组织是否完善;(3)供应能否做到长期和稳定;(4)有无生产潜力以配合企业的发展。在考核供应商时,还要看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这直接关系到其工作人员是否能按照质量体系一丝不苟的工作,也直接影响到其采购的效率与质量。对于供应商企业的财务制度和状况也是需要重点考察的,财务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到供应商能否按时交货,以及能否正常履约。世界500强英格索兰集团旗下的Trane空调生产事业部在供应商考核方面就有着独到的经验。他们对供应商的审核是依据公司全球供应商的过程审核要求进行的,其中审核指标共12项,分别为:公司组织结构,设施装备,质量管理组织图,采购材料控制,过程控制,最终检查,包装,不合格物料,沟通/文件控制和工作运转,测量设备控制,寿命及可靠性测试和设计控制。此外,可以应用供应商管理及评估在线管理系统进行考核。

其次,化对采购产品(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的进货质量控制。采购产品质量控制必须从源头抓起,从评价合格的供应商中采购原材料。按照严格把好入厂质量关。签订采购合同时要严谨,合同/采购信息中必须明确所采购物资质量的特性要求、验收标准,确保物资采购质量。采购产品的进厂验收要严格把关,验收人员要明确相关的验收标准、方法并掌握相关的技能,根据采购产品特性的不同通过检验、试验、外观检查、核对说明书等方法进行检验。对需检验的原材料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应对采购产品/原材料供货质量进行统计,对采购产品/原材料质量管理/控制进行定期分析。

再次,让供应商更多地参与到产品设计与生产中来。让核心供应商参与产品设计,一方面可以让供应商了解产品的质量要求,从供应链的起点就开始控制关键零配件的质量,而且还可能为设计者提出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产品质量的良好建议。此外,企业还有必要对供应商进行相关培训,一方面是使供应商对产品的设计意图和开发目标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达成一致的产品目标。企业方也可以通过供应商了解顾客的需求,从而开发出更有市场的产品。

最后,运用六西格玛进行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是以项目的策划和实施为主线,以数据和数理统计技术为基础,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以零缺陷和卓越质量为追求,以科学的工作程序为模式,以降低成本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和企业战略工具。目前,由于行业基本的产品动态,供应商在提升自身竞争力方面承受着巨大压力:能耗的不断增加以及价格的不断下跌。这意味着企业必须随着技术的改变而提高效率。这也对自身变化较小的生产流程再次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是六西格玛的目标。六西格玛采用的减少变化的循环如下图所示:

运用六西格玛进行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一是可以通过系统智能化缩短流程,提高工作效率:(1)把人工流程转变为自动化的信息流程;(2)通过采购交期预警,把采购流程的事后补救工作转化为事前的规划和控制;(3)减少流程长度,由系统代替采购人员通知申购部门领用物料,减少采购人员工作量。二是增强信息系统决策功能,加强供应链的合作和管理:(1)通过采购订单执行报表提供决策数据;(2)通过关键供应商门户加强了与供应商的合作;(3)通过采购频次统计报表,按EOQ下单,降低订单成本;(4)通过供应商的交货异常分析报告提高交货处理效率和信息沟通。

四、结语

家电行业之所以要加强供应商产品质量管理,其目标是要实现这样一种状态: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以长期的信任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共同致力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制造商对供应商给予协助,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度,互惠互赢;更多地进行信息交流,互相沟通,成为伙伴。家电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参与者的努力与合作,只要各个企业不以追逐利润为唯一目的,共同培养合法、有序的竞争环境,整个行业必将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和壮大,各个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也便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于淼.供应商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供应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3

一、供应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当今市场竞争已全球化、激烈化,为了适应瞬息多变的市场需求,企业更加强调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的打造,对非核心生产资源则通过供应链从专业成熟的供应商处获取。传统采购管理往往倾向于一种物料多个供应商,这样感觉比较保险。而现代采购管理的趋势是减少供应商的数量,并与之建立互信、互利、互助的长期稳定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强调在合作的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共同分享信息,通过协商和合作来协调相互的行为,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表1中阐述了企业、供应商互利关系。

表1企业、供应商互利关系

因而对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一个复杂产品上千种零件往往分别由多家供应商各自进行生产,如何对这些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既能确保供应商提品的质量、交货期,又能控制采购成本?本文就企业如何对供应商进行客观评价,实施动态管理,以确保最终产品的竞争优势进行探讨。

二、供应商质量管理机构

制造企业的供应商涉及的专业领域广,生产流程复杂,通常供应商管理工作,由采购部门、质保部门、检验部门、技术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完成供应商选择、评价、采购实施、日常管理等。目前我国很多大中型企业,采取的模式是以供应商质量管理工程师(简称SQE)为核心的供应商管理团队,来实施供应商质量管理。SQE作为与供应商之间的纽带,他们会将本企业的管理理念、质量理念、质量目标传播延伸到供应商处,通过对供应商的有效管理,促进供应商在合理的价格下,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准时交货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这些SQE要担任多种角色,其能力要求较高,通过本企业几年来的实践,总结出SQE人员应具备以下方面能力:

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供应商及工厂内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协调工作方式。

解析问题能一针见血,通过QC工具等分析技巧,评审供应商8D报告。

处理事情及时,提高公司甚至顾客的满意度。

熟悉ISO9001/TS16949/ISO14001等各项体系要求,掌握审核技巧和方法。熟悉APQPFMEAPPAPMSASPCCP8D等工具的应用。

本身逻辑思维性很强,能深刻和精辟地看待问题,熟悉供应商的内部品质管理流程,产品专业知识深厚。

强势的管理方式,同时又善于吸纳供应商的一些宝贵的意见,使工厂和供应商双赢互利,具有很强的独立处理事情能力。

熟练掌握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如: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检查表、分层法、直方图、控制图

企业可根据SQE能力要求,通过社会招聘或自身培养,使其在教育、培训、经验、技能方面能与之相适应,能胜任SQE工作。

SQE当前在企业中的归属部门,一般在:质量部、采购部、供应链管理部、绩效管理部、供应链质管部、进货检验部、跨部门项目组等。企业应根据供应商的数量、规模、专业,以及对供应商的管理要求及采购要求,配备适当数量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人员(SQE),负责供应商管理和质量提升。

三、供应商质量管理流程

1.成立供方评价小组

当确定开发新的供应商时,应成立供方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可包括:采购、质保、技术、工艺、检验等部门人员,SQE应是主要成员。小组组织者可以由质保部门或采购部门担任,批准人可以由主管采购的公司级领导担任。

2.推荐潜在供应商

采购部门负责推荐潜在供应商,并向潜在供应商收集以下资料,用于供应商评价及建立供应商档案:

《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调查表》;

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质量认证证书、产品认证证书、许可证、主要经营业绩表、银行信用证明等;

制造设备清单、检验设备清单、主要工装设备清单等;

企业简介、目录价格表;

质量环境资质证明性文件(需要时)

以上涉及的资质证明资料必须在有效期内。

3.潜在供应商等级确定

由评价小组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依据拟购产品的重要度、采购数量、种类、采购价值等因素,对潜在供应商进行重要度分级,将供应商分为A/B/C三级,采购部门将收集的供应商资料,重要度分级表,拟采购产品清单汇总后移交SQE,作为后续供应商评价的依据。

4.组织评价供应商

1)供应商评价根据供应商等级,一般采用以下二种方式进行:

第二方审核+首件(或首批)批准

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调查及相关资质信息评价+首件(或首批)批准等。

第二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由SQE组织采购部门/技术部门/工艺部门/质保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审核组,实施现场审核。依据《供应商开发评价评分准则》审核全部内容。

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调查及相关资质信息评价:由SQE组织采购部门/技术部门/工艺部门/质保部门相关人员对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调查结果,及相关资质信息进行评价。

首件(首批)批准:就是对首件(首批)产品进行质量验证后作出的结论,当顾客有要求时,以顾客要求的首件批准程序执行。

第二方审核(到供应商生产进行现场评价)+首件(或首批)批准,是开发战略合作伙伴的首选方式,它的益处是可以实地了解供应商的生产环境,了解供应商的管理现状,了解供应商的生产设备能力、检验设备能力,了解供应商的技术能力,了解供应商的合作态度等。

2)价格、准时交付率、售后评价

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法,采购部门都需要重点对潜在供应商的价格、准时交付率、售后服务等进行评价。

3)技术水平、设备能力评价

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法,技术工艺部门都需要重点对潜在供应商的技术水平、设备能力等进行评价。

4)质量管理体系水平评价

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法,质保部门都需要对潜在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水平进行评价。

5)形成初步评价结论

针对第二方审核:现场审核完成后,审核组长编制《供应商开发评价记录表》,并填写《供应商开发评价报告》;

针对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调查结果及相关资质信息评价:审核组长组织评价人员填写《供应商开发评价报告》,作为合格供应商认定依据。

5.供应商整改及验证

当供应商未通过现场审核,但尚具有开发潜力时,由评价人员提出改进建议,要求潜在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整改。SQE要向供应商发出整改通知。

当供应商在整改完成以后,提出再次审核的申请。由SQE组织相关人员对其整改的情况进行验证。若整改合格,提供原材料、外协类供应商则进入首件准备阶段;电器元器件类供应商则进入样件产品入厂检验阶段。若整改不合格,则由采购部门重新推荐其他供应商。

对于质量基础较好、价格优惠、合作态度好、配合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供应商,企业应朝着培育为战略供应商的方向努力,要着力扶持,帮助其改进。SQE在此期应对整改过程及改善效果实时跟进、指导。

6.首件认证

1)对通过审核的外包供应商,由采购部门向其提供图纸、顾客要求、技术要求、首件提交要求等。当顾客有特殊要求时,依据顾客的特殊要求执行。

2)对战略供应商及关键重要供应商的开发,可依据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制定首件/首批件评价流程,根据企业需要,要求供应商提供如下资料:

过程流程图

D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故障分析)-设计

P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故障分析)-过程

控制计划

(全)尺寸编号图纸

检验报告

材质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

其他资料

由SQE将资料分别传递到相关人员审核后得出评价意见。

当供应商的首件的评价结论为不合格时,根据需要,适当考虑给供应商再次整改机会,由SQE要向供应商发出“8D报告”,即以下8个步骤:

D1:建立小组

D2:描述问题

D3:实施并验证临时措施

D4:定义和验证根本原因和问题逃出点

D5:选择验证永久纠正措施

D6:执行和确认

D7:防止再发生

D8:总结表彰

SQE要对“8D”过程及改善效果实时跟进。供应商“8D报告”完成后重新送样。

评价小组再次进行首件/首批件评价。

7.形成最终评价结论及合格供方名录

当供应商的初步评价及首件认证完成后,由质量部门起草《供应商开发评价报告》,推荐合格供方名单,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形成正式《合格供方名录》。《合格供方名录》应作为采购、检验等相关部门在采购、检验过程中的依据文件。

这里要强调的是,合格供方不宜多,要少而精,要保证每种拟采购产品均有主力供方,也有备用供方。

8.签订商务合同技术协议/质量保证协议

对纳入合格供方名录的供应商,由采购部门进行商务谈判,签订年度供货合同或单次供货合同,同时,由技术部门/质量部门/拟定技术协议/质量保证协议,作为合同附件一并执行,在签订合同时,要考虑对主力供方和备用供方实行差别化的订货量,以保证战略供方的利益,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技术协议/质量保证协议可包括以下内容:

质量保证体系要求、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质量标准、验收准则、验收方式

供方现场审核、走访、检查、监造等要求

不合格品标识、隔离、报告、处置方式

质量奖惩(如不合格对企业造成损失的追偿,质量优且供货准时的奖励方式)

9.建立供应商档案

采购部门负责建立每个合格供应商的档案。合格供应商档案应包括如下资料:

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调查表;

资质资料

供应商开发评价记录表

供应商开发评价报告

质量保证协议

供应商业绩考评表

供应商年度评价报告

10.供应商日常管理

企业应制定供应商日常管理的文件,要具体规定流程、职责、时机、记录格式等。SQE应对其纳入合格供方名录的供应商进行日常管理,建立供应商档案,与供应商保持经常的联系。主要工作内容:

供应商的定期及特殊审核,走访、检查、见证等

供应商的培训辅导,推动供应商导入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

执行供应商的奖罚措施

建立完善规范的材料质量控制体系

供应商过程变更及材质变更的确认管控工作

新材料及变更材料的管控

“8D报告”的发出、管控及改善效果的跟进

推动供应商成立完善的质量保证小组

材料质量目标达成状况的改善及检讨

不合格项目的改善确认工作

材料异常的处理及效果的确认

供应商质量信息汇总分析

经常对供应商进行走访,可以面对面地与一线的操作者、检验人员、生产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交流沟通,充分了解生产线状况及质量状况,同时对供应商形成有效的督促,对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具有很大作用。

对供应商的日常管理,首先要明确供需双方的接口关系,往来联络方式,文件传递方式等。为方便SQE深入现场开展工作,还应适当考虑为SQE配备照相机、便携式光谱仪、防护用品等设施。

11.供应商年度评价

SQE负责按《供应商年度审核流程》组织质保、技术、采购、生产部门对供应商进行年度复评,一般间隔十二个月。年度评价内容、合格判定标准按照《供应商年度评价报告》执行。

年度评价要重点关注交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及时性。对业绩进行评价,等级评比,年度评价达标的供应商,保持合格供应商资格,继续供货,等级优胜的,可采取奖励措施(如:增加订单;缩短付款时间等)。而对不达标者,可采取处罚措施“(如:期限整改,暂停供货;减少订单;延期付款等)。经帮扶整改仍不合格的,要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

与供应商产品质量、交货期、金额及价格相关的数据,是供应商年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对来年合同签订作好充分准备,在数据收集、分析及处理过程中,要借助信息化系统、缺陷表、矩阵图、因果图、排列图、趋势图等工具进行统计分析和科学判断。通过对表现优良的供应商进行表彰,可以充分调动供应商的积极性,加强合作关系,真正实现双赢。对表现差的供应商提出警告或处罚,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损失,确保产品质量、交货期。

四、结束语

总之,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是整个质量链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在整个产业链的分工合作过程中实现,做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供应商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郎志正.质量管理及其技术和方法(第一版)[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戚维明.全面质量管理(第三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温德成.走向卓越—解读2011~2012年美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

篇4

关键词:装备制造 培育模式 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实施目的

战略供应商和主力供应商是企业的合作伙伴,只有X公司的发展才能使供应商得到发展,同样,供应商的发展也促使X公司的发展,并确保大量物资采购越来越向战略供应商和主力供应商群体集中。

在科学评价与选择的基础上,寻求和培育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型供应商,以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赢得竞争优势,组织相关技术、质量等相关人员记性重点培育扶持。在供应商的能力提升扶持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

扶持供应商提升设计和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能力:主动与供应商沟通,让供应商精确掌握我们的要求;对供应商的先期产品品质规划和管理计划和生产零部件批准程序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给予供应商需要的支持;与供应商共同改进零部件的质量问题;与供应商共同完善其采购过程、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方法;帮助供应商完善物流过程中的标识管理和不合格品(特别是让步接收和返工件)控制等。

扶持提升供应商成本控制能力:与供应商进行采购资源共享,帮助供应商开发更廉价的采购渠道;给予供应商尽可能充足的生产周期,采购量尽可能稳定;与供应商共同改善其物流和制造过程,减少无效劳动,缩短生产周期;与供应商共同探讨改善库存管理的办法,帮助供应商降低其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的库存量;帮助供应商改善其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能源、辅料、耗材的消耗等。

完善供应商计划管理:督促、帮助供应商建立,完善相应的计划管理手段,确保供应商收到订单,并能够将订单转化为各部门的工作任务;跟踪供应商的订单执行情况(如物料采购进度、生产进度、交付进度)进行即时监控;为供应商提供员工培训,使供应商能持续的提高。

提高物料采购人员的专业化管理水平,重点培养采购工程师,合理编制采购计划,在确保正常生产的情况下,严格控制采购数量,降低库存量。

对历史采购何工数据定期进行系统分析,合理确定供应商数量,提高主力供应商网络成员的比例,跟踪供应商供货情况,考核供应商绩效,编制月报,供应商使用情况,并打破独家采购现象,寻求新货源。

二、主要做法

在前期基础上,2013年X公司进一步实践探索,形成了一个计划(过程推进计划)、两层机制(企业内部+外部供应商)、三个步骤(经验输出+理论培训+现场指导)的“123”供应商培育模式,有效帮助供应商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供货及时率和质量水平的提升,并不断降低采购成本,达到双方共赢的目标。

(一)正确选择,措施保证

1、数据统计

X公司每月供应商准时交货率、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及供应商运营故障次数统计数据,用以作为评价供应商业绩、选择培育供应商和培育供应商效果情况的依据,指导供应商管理工作。

2、供方选择

培育对象选取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有主观改善意愿,且经过培育有可能发展成为四方重点合作方的供应商;

根据上一年度业绩评价结果及供方培育情况,提出供方培育建议名单,召开供应商培育工作会议,征集公司各相关单位及上一年度培育小组意见,以确定当年供方培育名单。

3、共识达成

为确保供应商理解培育工作的理念及需完成的目标,确保培育力度,达到培育效果,X公司组织召开由供应商副总经理以上级领导参加的供应商大会,传达了供应商培育工作以输出四方先进管理经验、精益理念及方法并进行培训和指导的方式进行。通过供应商大会,供应商与X公司形成了同步提升、合作共赢的信念,X公司将给予供应商人力、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

4、措施到位

建立月度例会制度。公司内部结合精益生产例会,每月召开供应商培育推进工作会议,落实实施计划,总结推进过程中的成果、问题,梳理下一步工作内容。

实施供应商周反馈机制。供应商结合自身精益生产推进计划,每周需向X公司反馈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公司组织推进组成员专家对供应商提报资料进行远程指导。

(二)一个计划,明确方向

针对供应商培育工作,要制定一个整体推移计划,并根据大计划,分解成汇编管理经验计划、供应商现场指导计划等子计划。

供应商推进计划。根据X公司供应商培育整体推进计划,组织供应商制定适应本公司实际情况的质量提升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某供应商工作计划如下图:

(三)两层机制,确保实施

1、公司内部成立工作组

为保证推进实施力度,公司内部组织采购、质量、生产、物流等相关部门成立供应商培育推进工作组,工作组成员由各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明确工作组职责,并制定了工作计划。

2、供应商成立推进组

为保证推进力度及效果,要求供应商成立工作组,组长由总经理或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担当,组员涉及生产、工艺、质量、采购、物流、设备等相关部门。并详细分解工作计划,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四)三个步骤,强化效果

1、经验输出

公司各部门精心总结5年来精益推进工作的核心管理方法、经验和优秀案例,包括生产计划管理、项目负责制管理、作业要领书等精益管理方法共17项,全部无偿向被培育供应商输出,要求供应商在公司内部进行宣贯、培训,落实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方法。

其中,X公司总结生产计划管理经验,特别是针对多项目并行、交叉生产。制定多项目推移计划就是将有限的企业资源在多个项目间进行优化配置,用以最大化满足不同项目对资源的需求,从而实现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最大化。

生产计划流程图

2、理论培训

聘请专业咨询公司,组织供应商进行精益生产培训,首先向供应商导入精益理念,然后具体讲解实际管理方法(如标准作业、生产计划管理、TPM设备管理等)。

3、现场指导

与专业咨询公司合作,组织公司内焊接、装配、加工及精益生产等相关专家对每一家被培育供应商实施现场工作指导,围绕精益生产、工艺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布置课题,提出问题及建议解决办法,要求供应商不断改善,及时落实并反馈关闭。

XX公司出访某一供应商进行现场指导,提出10各要求项目,此供应商针对10个项目要求分别制定了目标值并制定7条符合公司实际的规范,通过半年时间的推进,公司各方面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三、培育效果

1、实施问题整改,改善效果明显。

每一家供应商形成现场诊断报告,围绕生产计划、作业要领、工艺流程、质量管理、等精益生产各方面共提出诊断问题项142项。其中可立即整改128项,长期改善14项,立即整改项已全部整改完成。

通过汇总、分析培育对象在2013年培育前、后生产异常数,平均单辆车异常数由原来的1.64项降为1.23项,同比降幅达到24.9%,培育效果明显。

2、编制工作指南,明确工作流程。

篇5

【关键字】 物资供应 分类管理 选择机制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全球化,企业产品强调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快速反应,企业不得不为满足这样的需求而调整个物流运作流程,同时实施与业务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等)协同商务的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商管理及其必要性分析

供应商管理是指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提供原材料、设备及配件和其它资源的企业,供应商既可以是生产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供应商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支稳定可靠的供应商队伍,为最终客户提供高质量和快速的产品和服务保障。

供应商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商管理有助于提高客户对于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

目前,很多公司与供应商之间仍是相互对立而非合作伙伴关系,其交易过程仍是典型因利害冲突的非信息对称博弈过程。如供应商通过减少要素的投入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偷工减料即是其道德风险的表现。而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客户在采购环节加大检验、监督管理的力度,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只有加强供应商管理,使供需信息共享,才能达到低成本、高柔性的目标。

2、供应商管理有助于提高供应商对客户需求反应的敏捷性

即时制生产(Just In Time)、零库存管理、精益物流等逐渐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管理领域中普及,在这样的环境中,供应商对客户需求反应的敏捷性成为考核供应商绩效的重要指标。要提高满足顾客需求的敏捷性,作为供应商必须具有控制资源市场的能力;作为客户,要充分发挥采购职能的优势,只有加强供应商管理,使采购方与合格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才能提高供应商对客户需求反应的敏捷性。

3、供应商管理有助于保证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供应商产品的质量是客户产品质量的组成部分,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也是客户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部份;从成本角度考虑,供应商的成本一定程度上也是采购方的成本,供应商成本的增加势必最终转移到采购方的手中。所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使供应商在动态竞争环境中保持提高产品质量、合理降低成本的持续改进状态,对保证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做好供应商管理工作的要素分析

供应商管理体系包括供应商管理方法、供应商选择机制、供应商竞争机制和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合作机制。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可保证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完整和高效。具体实施如下:

1、 供应商分类管理方法

ABC分类法是企业管理的经典理论,该理论告诉我们,20%的供应商需要80%的管理精力。在供应商管理中,不是每个供应商都需要同等的管理关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的注意力应该放在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上,加强管理的针对性,提高管理效率。在上述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对供应商按重要性进行分类,找出关键的少数供应商,进行重点管理。我们可依据表1,对供应商进行ABC划分。

表1:

在保证供应方面,对这三类供应商的要求是一致的。但A类供应商为公司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供应且数量少,对其加强管理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潜力所在,所以要投入主要精力,进行重点管理。而对于B、C类供应商,因其所提供的物资比重小、数量多,他们不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重点,可以作一般管理。

但是,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ABC分类管理无法真正反映供应商提供的物资的重要性和物资市场的复杂程度,所以,在应用ABC分类管理方法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切实做好供应商的分类管理工作。

2、 建立供应商的选择机制

选择供应商,是企业以适当时间、适当数量、适当价格、适当品质采购物资的起点和重要保证。因此在进行供应商选择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候选供应商各个方面的表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当的选择准则。

供应商选择的准则主要集中在质量、价格、交货、服务等四个方面,此外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因素。下面对各种选择准则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为供应商的选择提供基础,如表2。

3、 完善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机制

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既可选择独家供应,也可选择多家供应。要有意识地在供应商之间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供应商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价格水平等方面不断优化。同时,在保持供应商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要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也要建立一套得力的监控措施,建立供需间的新型合作关系。

供需方是同一个价值链的两个节点,这个价值链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在这个价值链上,产品与服务的最终消费者对成本、质量和服务的需求成为链中所有参与成员共同追求的绩效管理目标。作为链上的成员,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兼顾其他成员的利益,才能链上个成员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根本。供需双方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利益准则,使采供关系逐步摆脱传统模式,逐渐形成有利于采供双方共同利益的新的关系模式。采供新旧关系模式的对比如表3。

总的来说,供应商管理是一种改善采供方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供应商的管理要求以大量的供应商的信息为基础,建立完善的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的各种信息进行全面、(下转第119页)

(上接第33页)持续的收集,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受到传统采供方关系模式的影响,双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会受到各种质疑和阻力,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企业能够很好的吸收、运用现代供应商管理的理念,这个企业将会看到在利润、客户满意度等多方面获得提高,进而提高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6

近几年电力制造行业发展极为快速,面临的挑战也较多。国际上“双反”情况层出不穷,国内价格战又愈演愈烈,部分供应商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利润,导致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的现象持续增多。由于故障引发的各类问题,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建设进度和竣工后设备的运行安全。基于上述原因,自2011年起冀北物资公司组织人员不断实践,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设备质量管理的各种经验,对风光储输工程的设备制造过程采用了多模式并用的管理体系,达到了完善设备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设备质量管理水平、降低设备质量管理成本的目的。

2设备制造质量问题的预测及风险控制

风光储输工程设备制造过程具有产品、零件加工工序较复杂、质量检测信息量巨大的特点,每一个工序都可能带来大量的不确定的质量信息。因此采用较好地分析方法,对烦琐的质量信息源进行筛选,从而预测主要影响质量因素的信息源,是减少质量问题发生的前期预测方法。

2.1建立设备质量问题评价模型

本评价模型是基于熵理论构建的。熵表示事物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是信息含量的表示。熵理论能对烦琐的信息源进行筛选,选择最小条件嫡,并进行决策。因此,基于熵理论的设备质量问题评价模型能从烦琐的质量信息源中筛选出主要影响质量因素的信息源(即最小条件熵)。通过对该信息源的分析,就可以预测到最有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这时,再对预测到的质量问题进行风险评价,根据质量问题的风险评价结果采用相对应的措施,达到风险控制的效果。本评价模型的数据源基础是冀北公司供应商质量信息库。其数据是冀北物资公司近些年各类电力主要物资的生产运行数据及设备质量监督数据,结合对供应商资质业绩核实及绩效评价结果,综合而成。评价模型通过对这些设备质量信息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2.2设备质量问题评价模型的应用实例

信息的筛选和分析主要是联合多个不一样的信息源,通过删减不确定的信息源而获得一束可信且完备信息源组合的过程。假设A表示输入数据,B表示输出信息。用H(B/A)表示条件熵,条件熵越小,则B对A的失真越小。通过这种方法,选择条件熵最小的信息源组合,即信息失真最小的信息源组合为最优信息源组合,并在最优信息源组合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2.3设备质量问题评价模型对应的风险控制

按照以上方法,对所有质量问题风险点进行分析,确立每个供应商设备质量管理的主要控制点,针对相关预测情况制定各类物资相应的管控策略。

3总结

篇7

一、培植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强化釆购质量意识

随着IS09000族标准的普遍采用,质量管理领域发生了观念上的变革,一些新的质量管理理念不断涌现,而这些新的理念极大地促进了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应培植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强化采购质量意识,要做到这点,就要求企业领导在组织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时,企业采购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检验人员在从事采购商品质量管理与控制活动中,必须树立和强化“质量第一”、“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协作精神”、“注重质量效益”、“顾客至上”等理念,增强关心采购质量和保护质量的自觉性。质量意识的形成和提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可通过以下方法强化质量意识的形成:

(一)通过学习、宣传,提高采购人員的质量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使采购人员提高对采购商品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提髙业务水平和操作技术,提髙学法守法的自觉性,严格按质量法规、质量标准做好有关工作,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明确没有采购质量,就没有产品质量,就没有企业效益,就没有个人利益,不断增强质量意识。

(二)提高领导质量意识

提高采购质量意识,关键在于企业领导层质量意识,只有领导决策层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髙度重视采购质量工作,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的中心工作真抓实干,才能提高质量意识,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不断提高采购质量。同时,企业领导应善于聆听采购人员的心声,通过沟通,使采购人员认同企业采购质量目标,贯彻执行企业采购质量策略。

二、选择优秀的供应商,构建全新的采购质量管理模式

采购是企业与一个或多个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活动,采购商品质量与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经验表明,一个企业要是能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质量管理精力花在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上,那么企业过程质量和成品质量起码可以提高50%以上。所以,选择优秀的供应商,构建全新的采购质量管理模式,加强供应商质量管理与控制,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提出明确的采购质量要求,选择优秀的供应商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是采购的首要工作,是进行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合格的供应商应具备完全满足规范、图纸和订单等质量要求的能力。为此,企业亩根据供应商的信誉,对比类似产品的历史情况,对比其他用户的使用情况,供应商提供的样品,供应商能力,是否取得有关质量认证机构的质量体系认证等来评价供应商是否具有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要做好评价工作,应做好如下工作:

1. 对供应商进行调査。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派出一组有资格的调研员对供应商进行访问调查,对供应商是否有可能交付优质产品作出科学预测。要使调査结果反映实际情况,企业就需要对调查的方法和内容做认真细致的考虑。调查方法切忌形式主义,调查内容力求全面,调点应侧重于工序能力、工序控制、员工培训和资历考核等方面,同时,调查要避免重复劳动,善于利用社会性质量数据库。

2. 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保证能力评估。要采购到优质商品,企业必须充分掌握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能力,为此,企业可选派有经验的审核员或委托有资格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对供应商设计资格、制造资格、供货质量、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质量控制能力等进行审核。此外,在审核过程中,还应对被审核方的顾客满意度、职工素质、技术装备、过程能力、服务水平、财务关系等进行调查。审核和调查应形成明确详细的审核报告和调查报告。通过审核,对供应商的合作经验、质量管理与控制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履约能力、服务与技术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

3.做好样品小批量试用的鉴定与审核。企业应按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新开发供应商的:样品进行鉴定与审核,并在样品合格后,进行小批量试用,试用合格后再批量供货或芷式使用。这样,不但可验证供应商产品与样品同技术要求的一致性,还可验证供应商产品满足企业工艺要求的能力以及供应商供应质量的稳定性程度。

经过质量调查、论证、开发样品、小批量试用等过程的选择,符合企业质量-求的即为备选的供应商。但是,供应商的选择除了考虑质量要求以外,还要考虑价格、信用、管理水平等因素。另外,同一商品的供应商数目应根据商品的重要性程:度和供应商的可靠程度而定。一般:可以保持2~3个,以保证供应的可靠性和形成竞争,有利于商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二)加强质量合作,与供应商:建立和保持互利共赢的关系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己成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问题。IS09000:2000标准中把“互惠的供应商关系”作为质量管理的8项基本原则之一,其目的就是要求企业与供应商建立和保持互利共贏的关系。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加强与供应商的质量合作。上海通用汽车公司之所以创造出我国汽车工业的奇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与供应商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中,上海通用和供应商一起研究如何在小批量、多品种、快节奏的生存环境里一'起成长发展,双方建立了联合发展委员会,上海通用公司用企业的一部分利润为供应商提供培训和服务,帮助供应商改善和实施他们的供应系统,提髙产品质量,并帮助其争取出口项目,扩大出口规模,从而获得了双贏的局面。上海通用公司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为使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持续地满足企业的需要,与供应商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应做好如下工作:

1. 制定联合质量计划。采购现代商品,需要把供应商与企业双方的能力对等协调起来,协调的最佳办法就是制定联合质量计划。通过制定联合计划,确立共同遵循的质量方针和质量要求,明确质量职能,建立起迅速、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使各方获得最大的价值,以保证双方沟通渠道畅通,持续保持和提高产品质量。

2. 掌握供应商质量状况,对供应商进行监督检查。根据需要,企业可派代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商品质量进行全程、全面地监督检査。通过监督检查,有利于全面把握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及时发现其薄弱环节并要求其改善,从而从体系上保证供货质量,满足企业的质量要求。

3. 帮助供应商引入新的体系和方法。为有效地控制采购商品的质量,企业应对供应商引入自己多年总结出的先进质量管理手段和技术方法,主动帮助、指导供应商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质量保证能力。对供应商的帮助应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帮助供应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和质量培训,进行设备的技术改造,实现检验和试验的标准化、规范化,贯彻IS09000族标准,争取质量体系认证,帮助供应商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如6Sigma系统等。对供应商的帮助重点是加强商品质量的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商品质量的关键问题,从中获得长期、稳定的优质商品。

(三)加强对供应商的动态管理

要提高采购商品质量,应保证在合格的供应商名单范围内采购,同时,应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为此,企业应按照采购质量要求,对不同采购商品进行定期质量缺陷分级评定,据此对供应商进行等级评定。另外,也可定期对供应商的质量稳定性、售后服务水平、供货及时性和供货量的保证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对优秀的供应商继续保留或提高等级,对不好的供应商进行降级处理或从供应商名单中剔除,实现供应商管理的良性循环。

三、层层把关,加强釆购全过程质量管理

采购过程涉及到供应商的选择、与供应商谈判及成交、对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对供应商商品质量进行验证、进货运输、进货检验与验收等活动。可见,采购商品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严格把好每一个环节质量关。

(一)明确各部门的质量职责,建立相应的盾量控制程序

采购质量并不仅仅是采购部门的事,还与设计技术、质量管理、检验以及企业上层管理等部门有关。因此,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商讨、分析、明确质量职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加强配合和协作,保证质量职责的落实。同时,应对采购质量形成的各环节进行分析,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做到采购质量管理程序化。

(二)建立健全采购质量管理制度

为保证采购商品质量,必须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与采购有关的人员行为,防止暗箱操作。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人员应给予奖励;对个别有章不循、损公肥私、定人情货、采购质次价高甚至假冒伪劣商品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人,应坚决处理,情节严重的应送司法机关处理,以保障采购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树立质量监督的权威性。

1.建立起较完善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制度。对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审核、验证,都应建立完善的程序,严格按要求和标准执行。

2. 建立采购商品质量档案制度。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重点有选择地对大宗、关键、技术性强的采购商品建立相应的质量档案。质量档案的内容要全面,主要包括商品的合格证、试验报告、化验单、使用说明书、验收记录、保管保养记录、出库检验记录、使用中发现问题的处理意见等。企业应建立质量档案的管理制度,设置专人对质量档案进行管理,以供选择、优化供应商时参考。

3. 建立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管制度。全过程质量监管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核算等所有环节都有监督,重点是采购计划制定、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质量控制、质量验收4个环节的监管,以保证对供应商选择和验收不降低标准,不弄虚作假。全方位监管是指行政检察、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

(三)严把采购商品检验关,加强不合格品的控制

企业应根据采购批量、采购商品种类与性质、价值以及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科学合理地制定检验方案,并严格按要求实施。检验应在双方认可的条件、方式和环境下进行,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记录,以满足可追溯性要求,并对不合格品进行质量分析,做到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防范措施落实。

四、夯实基础,全面提高采购商品质量的管理水平

为保证采购商品质量,企业应做好采购商品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一)做好采购商品质量信息的收集、加工、存贮和传递工作

采购商品质量信息是进行采购质量决策的依据,是改进采购商品质量、改善采购各环节工作质量的最直接的原始数据。要使质量信息在采购质量管理中发挥作用,应使质量信息满足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要求。为此,企业应加强采购质量信息的收集工作,建立一个髙效、灵敏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对质量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

(二)编写好采购质量文件

为了保证采购商品符合质量要求,企业采购部门在采购商品时,常根据申购部门提出的具体质量要求和规格,编制采购质量文件,向供应商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并让供应商充分地理解这些要求,如所购商品的规格、图样、等级、质量标准、验收检验规则、质量保证要求等等。作为企业采购部门,应制定采购质量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使用和管理等一整套程序,特别应做好采购质量文件的编制工作。

1. 编制的采购质量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应齐全。采购质量文件至少应包括:采购商品的准确标识,采购商品的技术和质量要求,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和保证能力提出的要求。

2. 确保采购质量文件的有效性。编制采购质量文件所引用的标准要保证是当前的最新版本,确保所编制的采购质量文件的现行有效性,同时,还要尽量地与ISO等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相接轨。

3. 要有一定的审批程序。为了做到有章可依,有法可依,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防止购回不合格商品,每一企业应根据组织机构设置,明确质量职责,合理确定采购质量文件的审批程序,采购质量文件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才能生效。

4. 编写采购质量文件所用语言要简明、通俗、准确。采购质量文件是为指导采购人员正确使用而编写的。因此,采购质量文件必须对采购人员和企业生产高度负责。要求采购质量文件措辞准确、逻辑严谨,用词禁忌模棱两可,以防止不同采购人员从不同角度产生不同的理解。此外,还要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不要使用生僻词语或深奥难懂的术语及地方俗语,在保证技术条款无误、准确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大众化的语言,充分考虑采购人员的阅读习惯和理解方式,使不同层次的采购人员都能正确理解,一看就懂,以便按要求进行采购。

篇8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公路施工;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质量是公路施工建设的关键,但是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现场环境较为复杂,影响质量的因素也较多[1]。如何采取最为有效、最有经济的方式来对公路施工质量予以控制,这就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从目前来看,全面质量管理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本文对其进行总结,以便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1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及要求

1.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工作内容

1.1.1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建立起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观念,企业全体部门、全体人员都要主动、积极参与,将思想教育、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因素结合起来,调动起企业全部的信息、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形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让社会、企业、员工三者都获得共赢[2]。1.1.2工作内容⑴全面质量管理既要对产品的可靠性、生产经营的安全性进行管理,也要对产品性能进行管理;既要管理工作质量,又要管理工程质量;既要管人,又要管物。⑵全面质量管理既要管理产品形成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又要管理产品形成后的质量管理。⑶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全体部门、全体人员都参与其中。公路施工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括:①管理公路施工项目的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②检查公路施工过程的工作质量与工程质量;③研究质量管理的手段和方法;④制定施工质量保证计划、分析施工质量标准;⑤研究施工质量保障问题;⑥评价和控制辅助部门的工作质量。

1.2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若要在公路施工中大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务必要建立起三种基本观点:第一,用数据说话;第二,不断改进、预防为主;第三,为广大用户服好务。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基础工作:第一,质量情报和质量信息工作;第二,普及教育工作;第三,计量、检测工作;第四,标准化工作。此外,还要做好4个方面的管理工作:第一,质量管理工作多方法化,企业要灵活地采取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来对质量问题予以解决;第二,质量管理工作全员化,通过落实岗位质量责任制等方式来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第三,质量管理工作全企业化,企业领导要对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第四,质量管理工作全过程化,力争做到防检结合、预防为主。

2公路施工中的全面质量管理措施

2.1事前控制

2.1.1设备基于公路施工项目的质量指标要求、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图设计等来合理配备相应的施工设备。施工设备务必要确保能够达到公路施工项目所需的工作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对于易出现故障的施工设备或者易损耗的施工设备要做好相应的保养、维护和维修预案。2.1.2人员人员控制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基于公路施工项目的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案来对职责和岗位进行合理划分,务必要让各个岗位之间实现相互监督、相互衔接,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现扯皮和重叠的情况。第二,各个岗位的人员都务必要具备熟练的技能、敬业的精神、负责的态度,各个工种人员在上岗之前都务必要具备专业技能证书,并且通过相关部门的岗前考核。第三,要基于公路施工项目的工作量、工序、方案来配备充裕的施工人员,确保能够保时、保量、保质地完成工程量。2.1.3材料公路施工项目的材料主要包括构配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要基于公路施工项目的现场材料堆放要求和施工进度来开展材料的堆放、进场、采购等工作。务必要合理使用材料,严格检查验收材料,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应用到公路施工项目中。2.1.4安全管理公路施工企业应该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如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技术规程、工艺规程、设备维护检修规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还要制定和执行包括工作标准、职业健康标准、安全标准、产品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环保标准等在内的各种标准。除此之外,公路施工企业还应该要加强安全信息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做好加工、整理、填写、分析原始记录的工作,对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常状态进行定期分析、定期检查,逐步对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予以掌握和理清,并且还应多收集参考同类企业所出现的安全事故、所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等[3]。2.1.5加强供应商管理第一,引入竞争机制竞争能够对供应商的结构组成予以优化,竞争也能够让供应商产生动力,应该努力推广应用供应商资格预审制度,将还没有开展合作但达到公路工程项目供货要求的供应商作为施工企业潜在的交易供应商,以此来对现有的交易供应商群体(尤其是一般供应商、主要供应商)施加压力,让竞争成为考核供应商承受市场压力及经营风险的有力工具。第二,建立奖惩机制。为了能够将供应商的战略地位更好地体现出来,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和合作机制,供应商若表现优秀,那么可以予以经济奖励、提升供应商等级、建立长期合作等措施;供应商若表现不合格,那么可以视其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惩罚、警告,甚至淘汰,以此来对供应商在采购供货交易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予以有效抑制,真正实现择优汰劣。第三,考评过程公开机制。为了能够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地考核评估供应商,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以随机的方式来抽选考评专家;与此同时,还应该让考核流程、考核标准做到“透明化”,都应该向广大供应商公开,让他们都能够参与到监督过程。

2.2事中控制

2.2.1技术交底在开展下一个施工工序之前,技术人员都要对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对质量验收标准、操作规程、施工工艺流程予以明确。2.2.2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要结合公路施工项目的施工图来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务必要体现出经济性、适用性,并且动态地调整施工方案,使之达到最佳状态。2.2.3确定施工工序和工序控制施工工序要基于公路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案来予以量化,设立承载力、标高、强度、中线等质量控制点。2.2.4工序操作过程检验公路施工项目部要建立健全试验室和工地试验检验制度,试验所得的数据务必要确保准确性、真实性;在每道工序结束时和进程中,都要及时开展自我检查和跟踪检查工作。

2.3事后控制

⑴资料整理:公路施工资料是公路施工项目工程质量效果和质量管理效果的文字证明、依据和记载,务必要基于相关的规则制度来分类整理公路施工资料,并且要做好归档工作,力争让这些资料做到可靠、完整、真实、准确。⑵根据规范和规程进行的事后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解决。⑶如果在验收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应立即纠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监控应贯穿施工全过程。与此同时,增加监督力度、加强现场抽检,对于那些质量有疑问或者易出现质量隐患的地方、部位,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安排专人去现场抽检,质量问题上实行“三不放过”。

2.4建立质量目标责任制

建立质量目标责任制是公路施工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务必要强调质量目标责任制,务必要做到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任何质量工作都有专人管理和标准,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有、质量保证职责。具体而言,主要做好以下五点:①质量目标责任制务必要有较为明确的责任目标和责任对象,责任目标既可定量表达,又可定性表达。②务必要深入贯彻“利”、“权”、“责”三者相结合的原则,“权”是确保公路施工项目建设质量的保证,是指完成质量控制任务所需要的权限;“责”是指以岗位论责、以职务论责,换而言之,就是保证公路施工项目建设质量的职责;“利”是指根据公路施工质量的情况来适当给予一定的奖惩,若工程质量较佳,那么要予以奖励;若出现工程质量事故而造成修补、返工、浪费等情况,那么要予以惩罚。③各质量目标责任人的责任目标都务必要形成体系、互相关联;做到专检、交接检、互检、自检。④整个项目部的人员都应该承担质量保证任务,各司其职、各担其责。⑤随着公路施工建设项目的进展,质量承包内容随之变化,考核标准也会变化,质量控制措施也相应变化。

3结语

本文结合公路施工企业的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在实际工程应用的过程当中,由于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所具备经验不同、施工项目的具体条件有异,这就要求施工方和有关人员做好相关的培训,在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多下功夫。

参考文献:

[1]马吉宏.试论公路工程全过程质量监理[J].山西科技,2009(5):100-104.

[2]雷鸣.公路工程全过程质量监理[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6):161-163.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方法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一直都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这些年国家对于建筑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出台了很多的管理措施,但是部分施工企业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比较低,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依然屡屡爆出,这给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目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依然突出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全面的探讨,希望能够给建筑施工企业做好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一点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含义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指根据工程项目功能定位、质量要求、技术标准等对于工程项目质量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贯穿了工程项目的整个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大量的质量影响因素,这使得工程质量管理的内涵非常丰富,自然也加大了项目质量管理的难度。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一般性流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等四个环节,计划阶段主要就是围绕建筑工程项目使用功能、使用要求、规模、结构等,结合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方面的技术标准、规范等确定质量目标、指标,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按照项目质量管理计划方案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改进工作主要内容是对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

2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很多,这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本文将这一领域比较主要的问题汇总分析如下:

2.1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了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机械因素、工序因素等等,面对如此多的影响因素,如果没有健全的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很难保证质量管理效果。目前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对于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建设重视不足,没有在对于项目质量众多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把握,对项目质量管理问题、隐患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来制定完善的项目质量管理制度,由此导致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下降。

2.2采购管理比较混乱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需要采购大量的原材料,原材料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目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方法层面存在采购管理比较混乱的情况,这导致了采购的原材料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采购管理的混乱主要集中在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对供货商的选择方面标准不够严格,对于采购的原材料进场检查不够严格,结果导致一些不合格的建材流入施工现场,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3施工过程不够规范

施工过程是否规范标准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从目前建筑工程一些质量问题来看,很多是不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导致的。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在施工专业知识方面比较欠缺,同时项目管理者对于施工过程是否规范的要求不够严格,甚至一些时候为了赶工期、降成本而置施工规范于不顾,从而导致一些质量问题。

2.4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监督检查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监督检查有外部监督以及内部监督两大类。目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的问题,外部监督检查主体监管不到位,检查不专业的情况突出,内部监督检查走过场的情况普遍。在监督检查不到位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建筑施工企业的自觉以及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自律是不足以保证工程质量的。

3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提高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需要采用多种方法,针对这一领域存在的典型性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种项目质量管理方法:

3.1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设置专职质量管理岗位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要想做好这一工作,必须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设计中,关键是要做到问题导向,对于项目质量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全面掌握项目质量影响因素,据此来制定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另外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方面需要设置专职质量管理岗位,由质量管理员严格依据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专职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对于项目质量管理制度比较熟悉以及了解,具有良好的岗位胜任力,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质量管理工作,从而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3.2加强采购管理,确保各类建材质量

采购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一环,考虑到建材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高度重视采购管理,严把采购关,杜绝各类不合格的建材进入施工现场。在采购管理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实施对供应商的动态管理,强化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收取供应商建材质量保证金,让供应商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来提供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的建材。另外就是严把建材入场关口,对于进场的建材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将哪些不合格的建材拒之门外,避免出现使用不合格建材导致工程质量受损的情况。3.3熟悉技术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施工考虑到施工人员专业技术知识的欠缺,建筑施工企业需要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技术标准,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范标准来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规范施工。项目管理者需要将规范施工作为一个不可跨越的红线,绝对不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来向赶工期等行为妥协,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3.4注重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监督检查方面,需要做到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的有效结合,外部监督主要是指政府部门的监督,例如质监站、建委等,这些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身的监管职责,建设施工单位需要积极配合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在内部监督检查方面,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定期按照流程规定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发现质量问题,寻找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商榷制定解决策略,从而确保项目质量。

篇10

1.1供应商质量管理SQM的定义

SQM的应用范围:所有交货于本公司的供应商(制造商和商,制造商应适用于其下游制造厂商;商须应用至它的制造商)。SQM的责任:推动供应商持续改善。

1.2供应商质量管理SQM的意义

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延伸到供应链前端优秀供应商的竞争,供应商和企业的关系也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质量管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1.2.1有助于从源头上降低产品质量风险

研究表明,30%的质量问题出在供应商方面。而随着企业自制率的降低,供应商的质量问题甚至占到了企业质量问题的七成到八成。有时候供应商质量可以毁掉公司全部质量改进所做的努力,上游某个节点或环节出现了质量问题,将很可能在最终产品上出现重大缺陷,形成质量链上的牛鞭效应。一旦最终产品上出现重大缺陷,分析处理质量问题的难度将成倍的增大,严重时甚至会延误产品的交期。因此,提高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能力就是从源头上把控产品的质量,是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杭齿集团公司把2013年作为“品质提升年”,对工程机械变速箱、船用齿轮箱四大类产品关重件进行工艺评审,历时半年多时间对40多家关重零部件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并对供应商整改过程进行帮扶提高,目前供应商的零件送交合格率有明显提高,配套准时率也得到提高。如杭州某机械有限公司主要为杭齿集团生产工程机械产品零件,在评审前,由于平时忽视夹具的投入以及量具的定期检查,零件产品质量一直波动较大,一次交件合格率低,经常影响杭齿集团公司的产品出产。通过SQM部门的定点帮助,从产品零件的工艺编制,到设备的定点,工夹具配备的全面梳理,逐一整改,同时,要求厂家对检测量具建立台帐并定期检查等工作。零件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自检合格率、一次交件合格率均提高20%左右。

1.2.2有助于降低产品总成本

从企业本身来看,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的一大部分,不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去缩减采购成本。然而,盲目过分地降低采购成本会导致质量风险。过低的压低采购价格必然会压缩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使得供应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做出违反供货合同的事情,如“偷工减料”,减少抽检频次等。因此,过度的压低采购价格以及过于苛刻的质量要求都是得不偿失的做法。SQM并不是单纯的通过降低采购成本来降低企业成本,而是通过供应商质量工程师运用精细化的管理,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供应商,达到“价与质”的平衡,这样将有效的降低企业因劣质质量带来的成本,并降低后续的质量管理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总成本。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主机厂(总成厂)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成功建立,有助于供应商内部质量管理部门和主机厂(总成厂)质量管理部门各种资源的共享,供应商可以学习主机厂(总成厂)内部的质量管理方法,借用其质量管理的资源,如共享检验和试验设备等,从而降低自身的成本。如杭齿集团公司目前对部分供应商,经质量体系、过程控制等现场综合评审合格,采用的就是杭齿集团公司“授权直送”机制,可以有效减少检测成本;另外杭齿集团公司不定期举行各种质量检测培训班等,由质量部门或SQM部门的SQE授课,供应商派遣人员前来进行培训。通过一些共享资源的共用可以明显降低产品的总成本。

1.2.3有助于缩短交期,提高产品成套率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渐加剧,顾客的满意度关乎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按时的交货是企业信用的基础,供应商稳定的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供应商零件的质量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影响成品的交付期。当供应商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无法及时供货,即使有量无质或有质无量均将影响企业的装配成套率,影响产品的正常出产计划。更有甚者,当产品组装完毕后试车时发现零件质量问题,发生返工返修等问题,增加成本费用的同时更是影响产品的正常交付。

1.2.4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供应链管理重要性的提升,优秀的供应商管理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强调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的关系。企业与供应商通过共同的努力达到共同的目标和解决共同的问题。企业将非核心的零件和业务外包给供应商,而企业自身则集中所有资源开发核心业务,保证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下,企业让优秀的供应商参与到新产品的开发中,可以结合供应商的资源,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竞争力。SQM管理的优劣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关键的作用。

2成立SQM部门的必要性

以往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在于来料质量检验和处理应急问题,而现在供应链的竞争模式,赋予了供应商质量管理更多新的内容,也给予供应商质量管理更高的挑战,因此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供应商管理部门。

一方面,成立SQM部门能够使供应商问题归口管理,从而提高效率。以往外协零件出现质量问题时,可能同时牵扯到采购部门和质量部门。供应商评审时更是工艺部门、技术部门、质量部门、采购部门等多个部门都要参与。多头管理导致责任分散,效率低下,出现紧急问题时供应商也不知道该寻找哪个部门解决。成立SQM部门之后,供应商所有的零件及问题均由SQM部门负责。当出现紧急情况时,供应商也直接找SQM部门。权责统一能够使供应商质量管理更加细化,更加系统,效率更高。

另一方面,成立SQM部门能够使企业集中力量帮助供应商提高,使外购零件质量更加稳定。以往质量部门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救火”,哪里有质量问题就扑向哪里,内部的、外部的,应接不暇。时间精力有限从来无法考虑如何“防火”的问题。要做到“防火”,就要从根源上杜绝“火灾”的潜在隐患,这就需要有一个团队深入到供应商生产现场和工艺过程进行指导和优化,SQM就是这么一个部门。它需要一支专家队伍,对供应商的指导和提升形成系统化和流程化,针对供应商的长期存在的重大质量问题进行体系上和过程上的解决,为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进行专业指导,只有从供应商的源头上保证过程的稳定性,其提供的产品才会是稳定的。

3现代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对SQE的要求

供应商质量管理部门(SQM)若要发挥作用,一个高素质的SQE队伍必不可少。SQE(SupplierQualityEngineer)即供应商管理工程师,是SQM部门的灵魂。随着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工作的复杂度提升,SQE作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桥梁,对保证供应商产品质量,提高供应商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要求SQE具备以下素质:

首先,SQE需要具备综合的知识体系。作为检验员、审核员、项目工程员,SQE必须懂得工艺、设备、质量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质量工具的基本用法如QC七大手法,五大工具MSA、APQP、SPC、FMEA、PPAP,同时还要了解工厂运作的各种体系如ISO9001、ISO/TS16949、ISO14001、ISO17025等。另外,随着和供应商共同成长需要的增加,SQE需要懂得一些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于指导供应商建立更加高效的生产系统。

其次,作为辅导员、协调员、消防员,SQE需要常驻供应商处,消除质量隐患,第一时间解决质量问题,做好公司与供应商的沟通工作,因此SQE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较强的领导力等。

篇11

刚刚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质量问题,怎么又出了体系问题和职责问题”,一下子头大的很。下面看一家公司的实际案例。

某新型电子词典上市后发现开机使用中经常发生“死机”的现象,故障率在上市后的一个月内达到了7%-8%,此问题引起了客户的抱怨,公司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处理。

首先质量部门对问题的情况进行了通报;

随后,研发部门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是显示芯片导致的死机,原因可能是芯片本身的问题,也可能是SMT过程中导致芯片的损伤;

采购部门认为,此机型是我们OEM的机型,贴牌生产,如果要求厂家更换芯片会影响价格,而且对于目前的库存如何处理?

服务部门认为对于目前市场上已经在渠道中销售的产品我们应准备足够的备机以满足三包的要求;

市场部门提出为何此问题没有在研发测试环节中发现,在小批量供货期间没有发现?

研发部门认为在测试中由于样机有限,此问题没有发现,由于上市时间紧急,最后是特批;

采购部门认为供应商提供批量生产是经过各部门同意的,如何保证批量供货的稳定?

服务部门提出目前的备机不能确定没有问题,需要紧急提供备机用于三包服务;

质量部门认为应该对供应商进行处罚责令其整改;

采购部门认为,如果处罚,我们就这么一个供应商,风险比较大;

研发部门提出目前如何整改可以尽快的解决问题呢?

……

质量工程师有些头大,上述讨论涉及了以下内容:

(1)供应商提供机型的研发测试如何加强?如何保证上市评审的有效性?

(2)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如何处理?

(3)供应商生产工艺的管理?

(4)对于供应厂家的管理?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案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质量管理的几个基本点。

1产品质量的内涵

图1是我从《实践品质管理》(日刊工业新闻社1992年出版)中节选的,直到今天每次我看到这张表的时候,我都认为此表中的内容丝毫不过时。我们每天的工作都直接和间接地同产品质量打交道,提供给客户优质的产品就是我们所有工作的集中体现,所以在思考质量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能脱离产品质量进行思考。

我们对图1中的10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解说明。在说明中,我们对产品质量同质量管理中的过程管理进行讨论。

对图1的解释,如表1所示。

如表1中所示,我们简单地对质量工作的内容和产品质量的要求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简单的对应关系,这应该对我们思考质量工作有所启发。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由于不能全面地考虑产品质量而导致管理的缺失和片面性。

这里面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逻辑关系是:并不是质量管理的目的是如上表,而是因为品质优异的产品应该具有如上的特性,为了实现其如上的特性才实施质量管理。

实施质量管理前,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你的产品将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特性,这种品质特性会也许非常具有“价值”,其感觉就如同我们初次见到iPHONE 时所怀有的惊异与那份渴望拥有的激情。相形之下,很多国有品牌悄然的由城市进入乡村也许就是因为缺乏了对产品质量的那份深刻的理解。

2质量管理的核心

质量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如下图2所示。

对公司而言,如何衡量质量呢?

Q:优秀的质量 (狭义的质量) ,使用功能优秀。

C:低的制造成本,合理的价格,利润最大化。

D:及时的成品交货和部品购买,高生产性。

S:生产使用安全和客户满意。

无论从事哪个行业的质量管理,对于工作绩效的评价都离不开上面的四个方面,从这四个方面设立管理指标并对相关过程进行评价和改进就可以很快地找到质量管理工作的方向和路径。

3质量管理的基本思考模式

品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效的品质管理取决于是否进行持续不断地推进,这样就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基本思考模式――管理循环。

对于这个管理循环,近年来由于6 SIGMA管理的流行,其DMAIC的管理模式也得到了推崇,然而,以我的观点来看,也没有脱离PDCA的管理循环。

在质量管理中,一定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一个技术问题可以很快地拿出方案进行对策,但导致技术问题发生的管理问题就需要一段时间来看解决的效果了。所以,问题的解决是需要通过管理循环来反复地评价和衡量。

持续改善说得就是这个管理循环。

4案例解析

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案例:某新型电子词典上市后发现开机使用中经常发生“死机”的现象,故障率在上市后的一个月内达到了7%-8%,此问题引起了客户的抱怨,公司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处理。

首先,“死机”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产品的使用性能,使得用户无法顺畅的使用。这是产品质量特性不能实现。此问题的发生对公司的影响如下:

产品质量维度(Q)就不用考虑了,前面已经考虑了。

成本方面(C):由于死机的发生,将导致服务成本的提升,同时对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也有影响。

交货期(D):如果此问题严重,供应商不能及时改善将影响我们的交货,进一步对销售产生恶劣影响。

服务(S) :不能提供合格的备机的话,将不能及时满足三包的要求,导致客户不满意。

从管理循环的解决方案来看:

计划(P):通过讨论需要明确一下情况:

(1)问题的技术原因:显示芯片的问题,芯片为国际知名品牌,可以初步确定为供应商制造过程导致的问题。

(2)目前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调查,尤其是在库产品的数量和在渠道的产品数量。

(3)如何在测试中发现此问题,避免测试漏测。

实施(D):确定实施方案:

(1)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确认,尤其是芯片的保存,贴装以及测试工序。

(2)在库数量停止销售返回供应商,对于渠道中的产品按故障率准备一定数量的备机。

(3)明确供应商的供货周期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4)讨论测试方案的改进,供应商的管理方法,避免此类问题发生。

检查(C):实施检查:

(1)供应商产品的出厂合格率是否可以满足出货要求。

(2)是否供应商供货满足了市场要求。

(3)是否补充并完善了供应商管理和研发测试制度。

行动(A):验证对策的有效性:

(1)实施对策一段时间以后验证是否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篇12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apply approach and method of quality chain management are summarized. The analysis and proposals in this paper will be useful for the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关键词:质量链;质量管理;装备质量

Key words: quality chain;quality management;equipment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J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014-01

0引言

质量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不是传统质量管理模式在主体尺度上的简单延伸,而是以多个组织、多种要素共同参与质量形成与实现过程为内容,以质量流、信息流、价值流为对象,通过控制关键链节点,实现协调耦合、增值高效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质量链管理及其在装备研制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军事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可以为装备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技术支持。

1质量链管理的内涵和基础

“质量链”(Quality Chain)的概念是由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UBC)的学者提出的,他们综合了QFD、SPC、SPI、供应链及工序性能、产品特性值、工序能力等重要的质量概念,系统地、全面地表示了他们之间的有机联系(Trozynski,1996)。朱兰博士按照他的理解,提出了“质量环”(QualitLoop)的概念,即产品质量是在市场调查、开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控制、检验、销售服务、反馈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在这个全过程的不断循环中螺旋式提高(Juran,1999)。实质上“质量环”与“质量链”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强调质量调控过程中的系统性和协作性。目前,国内对质量链做出的权威定义是,质量链是“组织群共同参与实现的质量过程集合体,是质量流以及信息流、价值流运行的载体”;质量链管理是指以多个组织、多种要素共同参与质量形成与实现过程为内容,以质量流、信息流、价值流为对象,通过控制关键链节点,实现协调耦合、增值高效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实施有效的质量链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基础工作:一是管理任务的确定。二是管理工作的规范。规范化工作的对象是质量链运作过程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各种实体;另一方面是无形的事物,如工作程序、处理方法等。三是管理信息的统一。

2质量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2.1 质量链管理研究国内研究以对质量链直接进行理论探讨为主,集中于制造企业质量链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对具体的技术和方法比较缺乏。文献[1]中,描述了传统的封闭型质量管理模式。在文献[2]中提出质量链管理的思想是研究多组织、多要素、特定时段的质量链运行规律,并通过关键链节点的控制,实现有效耦合的管理方式。并提出了质量流、质量链、链节点、链节图、耦合效应等概念作为质量链管理的基础。并依照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对质量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流程进行了描述。文献[4]对现有的质量链相关理论研究做了归纳和分析。

2.2 基于供应链研究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供应链指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顾客之间所形成的供需网络,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主要着眼于供应链的特定功能,质量管理也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质量活动,对于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间的质量管理、协作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文献中提出了基于质量环的供应链生命周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供应链质量管理分为供应链孕育期质量管理、供应链构建期质量管理、供应链运行期质量管理。文献提出了供应链质量管理方法框架应包括组织模型、进化模型、进程模型和信息模型四个部分,分别加以了探讨。

2.3 装备质量链管理研究当前装备研制过程的质量管理基本还是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在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进行质量体系认证,着重在企业内部完善对于质量的控制,军事代表系统也是按设计、配套、制造环节,按系统划分,按设计、生产单位、供应商等所处的地域进行职能划分,各自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对于企业间的质量控制关注不够,质量管理存在脱节,不同环节间出现质量问题往往需要通过上级部门出面组织协调加以解决。

3装备实施质量链管理有效途径

3.1 选择优秀供应商,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和质量链供应链是质量链的基础,只有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供应链,才能为质量流及质量链提供良好的运行平台。随着装备系统复杂性的不断提高,零部件质量对最终产品质量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现在军品生产对民营企业放开,供应商的可选范围大大增加,建立有效的供应商评估、选择、淘汰体系显得尤其重要。

3.2 分析产品质量规律,对装备研制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

产品质量在研制全过程中是处处关联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质量特性也不是相互独立的,上游环节的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通过将将产品研制全过程看作一个链状结构,分析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装备明确特定的质量指标;分析各个环节中中间产品的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其质量水平对最终装备的质量的影响;质量特性在各环节是如何传递、积累、转换的;针对不同产品、不同环节、不同质量特性,建立有针对性的质量特性接口关系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敏感度分析,找出研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作为工作重点,并根据不同产品、不同质量特性随时进行调整。

3.3 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优化质量链管理基础条件供应链和质量链是在信息化和全球先进制造模式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要实现有效的质量链管理,就必须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装备研制过程复杂,研制周期长,牵涉面广,研制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可以使各环节可以迅速高效的进行信息交换,建立集中有效的质量链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成功的实施质量链管理必不可少。

4结束语

本文对质量链管理的内涵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质量链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质量链管理理论作为一个源于复杂经济社会的复杂理论,其丰富的内涵和运行规律尚待进一步探索。推进装备质量链管理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应用将是我们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唐晓青,段桂江.面向全球化制造的协同质量链管理.中国质量,2002.

[2]唐晓芬,邓绩,金升龙.质量链理论与运行模式研究.中国质量,2005.

篇13

关键词:企业PPAP;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70-02

2012年5月底,笔者一行4人受省教育厅职社处委派,对5所职业学校申报的品牌专业进行认定,视察中发现部分品牌专业设置有一定的缺陷,暴露了专业设置程序上的问题。我们应深化校企合作,借鉴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和汽车行业先进的“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等,来指导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形成“专业设置批准程序(PSAP)”。

企业PPAP的内涵

(一)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

PPAP是生产件批准程序即Production Part Approval Process的英文缩写。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三大汽车巨头提出PPAP、FMEA、SPC、MSA、APQP五大工具手册,实际上,PPAP综合了五大工具手册的精华。PPAP是生产件认可过程,是对生产件的控制程序,也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PPAP文件包括各项记录、文件、审批、检查等19项报告,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环节批准要求、各部门职责。各项报告中又具体规定了起草、审查、批准等项目负责人,即明确每个人的权限和责任。

(二)供应商审核(Vendor Survey)

在传统观念中,供应商要提供合格产品给客户,供应商自己承担因质量问题引起的损失。“丰田”发明了“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又名“丰田生产方式”。精益生产做到零库存,这样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将影响客户的生产进程,对客户的经济效益影响更加明显,需要供应商做到准时(不提前或推迟)、稳定合格(不仅是合格),客户需要对供应商审核,以保证需求。

供应商审核有产品层次、工艺过程层次,也可深入到质量保证体系层次,甚至深入到供应商的公司整体经营管理体系层次。全面考查、细化、量化,要求结果几乎没有差别。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专门化方向定位问题

某职教中心机电一体化品牌专业的专门化方向为“数控加工”、“机械加工”、“机电一体化”,这三个专门化方向均已经成为独立的专业,再作为机电专业的专门化方向欠妥。相比之下,某职业学校借助“液压机之乡”的优势,设立了“液压机制造”和“液压机安装与调试”两个专门化方向,既符合专业特点,又结合当地经济。

这两校均设有专业建设委员会,都进行了市场调研和专业设置的可行性论证,也都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虽然都符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通知”中的设置程序,但显然前者专门化方向定位欠妥。究其原因,虽然对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人员构成,《管理办法》规定由专家组成,但没有硬性的明确要求。前者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中缺少专业骨干教师实质性参与调研和论证等。

某职业学校适应当前汽车业迅猛发展的形势,开设了汽车维修专业,设立汽车电修、汽车机修、汽车钣金专业,但没有适应当地经济特色,当地的汽车钣金件加工已具有相当规模,却缺少汽车钣金加工、汽车钣金测绘、汽车美容等专门化方向。《管理办法》没有就市场调研的形式、广度和深度加以规定。

(二)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课时分配问题

查阅了5所职业学校申报品牌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发现文化基础课的课时比例分别占总课时的30.5%、23.1%、18.5%、27%、25.6%。这些学校为落实和深化课改要求均强化了技能教学,必然导致文化基础课课时的减少,而强化技能教学没有统一标准,所以各校课时比例差异较大。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文化基础课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只有落实好文化基础课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究其原因,虽然各校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均按《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报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但缺少必要的、条理化和量化的审查。所以,为落实《管理办法》的精神,应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借鉴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形成“专业设置批准程序(PSAP)”,明确专业设置的批准程序,明确各层次的权限与职责,并依次建立必要的、条理化和量化的审查体系。

PPAP视角下专业设置策略

(一)专业设置程序

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即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法则解读《管理办法》,特制定专业设置程序(见图1)。

(二)专业设置批准程序(PSAP)

借鉴PPAP的工具手册,设计各项记录、文件、审批、检查等文件或报告,明确各环节批准要求、各部门职责,明确每个人的权限和责任(见表1)。

(三)专业设置检查细则

专业设置检查细则面广量大,专业性强,需要团队合作,共同编写。这里仅举例说明“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岗位需求”的检查内容之一。

岗位1____________:能力需求____________,对应的教育教学内容(达成途径)______________。(1)岗位设置合理,能力需求正确,教育教学内容能够达成能力需求,5分;(2)岗位设置合理,能力需求正确,教育教学内容基本满足能力需求,3分;(3)岗位设置合理,能力需求欠妥,教育教学内容不能满足能力需求,0分。通过这种填空式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式的检查,才能真正理解专业设置的途径、过程和结果,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参照PPAP等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制定一个翔实的“专业设置批准程(PSAP)”,来指导和控制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质量,并以此为契机,逐步扩展到职业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与细节,促进职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万春芬.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标准及调整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6).

[2]盘彩美.汽车行业零部件PPAP运行的有效性[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7).

[3]刘彤,杨笑颜.供应商管理体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1).

[4]徐莉,金中杰,王懿,黄刚,张志钢.规范专业设置提高办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8(10).

[5]唐卫民,王彤.美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管理及启示[J].大学(学术版),2010(5).

篇14

成本管理方法水平性系统构建,就是把和成本直接相关的各种方法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实施系统管理。具体来讲,第一,将成本管理的范围从单纯的制造环节拓展到研发、物流等相关环节。第二,不只从财务角度,更要从运营角度来考虑成本控制,实施成本的“过程”管理。第三,对作业链实施有效整合,让供、产、销各环节实现“无缝衔接”,最大可能地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减少资金占压。按照水平性系统构建思路,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都是实现目标成本的重要措施,它们与目标成本管理一起构成统一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共同为企业价值增值服务,而目标成本管理在其中更是起着统帅全局的作用。因此,建立以目标成本管理为中心的水平性系统构建模式是企业推行成本管理整合的现实选择和实现方式。

(一)目标成本规划

    事前对产品成本总体规划目标成本的核心思想是: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成本问题,通过设计方案的不断调整,最终形成性能和价格(成本)均能令顾客满意的方案,然后再批量投入生产,将产品的大部分成本锁定在研发和设计阶段。为了实现目标成本,需要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分解方法有两种:一是按产品分解,构成产品的标准成本(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二是按作业分解,构成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

    事中从作业层面揭示成本形成的动因,成本发生的动因在于产品设计乃至企业设计,如企业规模、生产布局、选用设备、工艺流程、技术方案等。成本要素管理只能减少浪费,却无法根除浪费,因此企业应采用作业成本法,将成本管理思维延伸到产品设计和企业设计,溯本求源,加强成本的动因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是产品成本管理在微观层次的深化,它既是对传统事中成本控制内容的拓展,也是对成本控制过程空间形态的拓展。

(三)采用改善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

     实现事后反馈企业应在作业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利用改善成本法的思想改进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细节活动,并采用标准成本法实现事后反馈,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持续改善。

水平性系统构建模式下,目标成本的形成、分解和实现把这些成本管理方法连成了统一的整体,形成了以目标成本管理为核心,以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为基础,综合采用适时生产系统等成熟的成本管理方法,向上接轨企业战略目标、向下深入作业过程,面向成本、质量和时间因素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二、垂直性系统构建

水平性系统构建只是单纯从成本角度出发,实现了专业化成本管理方法系统的构建。成本管理方法系统构建的最高境界,应是站在企业战略角度对成本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将成本管理方法与价值链分析、质量管理系统和战略管理等其他系统结合,实现“由线到面”的垂直性系统构建。

成本管理方法垂直性系统的构建强调对企业整个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方法与价值链之间通过价值分析联结在一起,是一种整合的成本管理方法系统。价值链分析是成本管理方法垂直性系统构建的主要内容。

(一)内部价值链分析

内部价值链描述了构成企业价值链的内部各项作业之间的联系,包括产品(或服务)的设计、改进、生产、营销、配送和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内部价值链分析以作业为核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产品设计、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等为重点,旨在优化企业的“作业链一价值链”,塑造企业的核心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内部价值链分析的重点在于明确哪些是增值的作业、哪些是不增值的作业,通过作业分析,消除不增值的作业,把企业有限的资源用于能为企业最终产品增加价值的作业上,从而提高作业效率与效益,促进企业价值链的优化。内部价值链分析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持续改善和优化企业作业链(价值链)的过程,它将成本管理的重点从成本对象转向了流程和作业。

(二)外部价值链分析

外部价值链是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作业,包括供应商联系和顾客联系两种类型。

1. 供应商联系。供应商的选择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需要有更广阔的成本视角。传统以职能为基础的成本系统只是以价格作为采购的评价标准,更宽广视角的釆购成本应包括与质量、可靠性和到货准时性相联系的成本,企业在评价供应商时应根据全面成本进行评价,而不只是考虑釆购价格。二是应根据因果关系把供应商成本分配到产品。

2. 顾客联系。传统以职能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通常表现为顾客服务没有任何成本,或各顾客服务成本占销售收入百分比相同。为强化公司战略地位,应运用作业成本法将相关成本分配到顾客,从而将顾客区分为盈利顾客和不盈利顾客。对于盈利顾客,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更低的价格、新的服务,努力提高顾客满意度。对于不盈利顾客,企业可以釆取提高顾客服务的效率(如减少服务成本)、提高价格、鼓励其离开(通过减少对该市场的销售努力)等措施。通过开发利用顾客的关系,还能促使企业重视提高产品的价值和减少对顾客的成本。

价值链分析是贯穿垂直性系统构建的一条主线。通过对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可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并据此制定企业的成本战略;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进行内部业务流程的改造,可以消除不增值的作业,改进作业链,减少作业耗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垂直性系统构建能够使企业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获得核心能力,将成为企业成本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三、启示

第一,构建成本管理方法系统的目的,在于理顺各种成本管理方法间的逻辑关系,强调其互补性与整合效应,而不在于创造一种新系统。成本管理方法系统的构建不仅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成本管理的狭隘性与局限性,开拓了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新视野与新领域,同时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多种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