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手术室护理目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资料与方法
2014年5月1日-7月31日我院护理实习生98名,均为女生,大专57名,本科41名。年龄19~22岁,平均(20.5±1.3)岁,实习时间均1个月。其中5月32名,6月30名,7月36名,将每月护理实习生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3个月每组49名。两组实习生在年龄、学历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带教老师向实习生详细讲解手术室环境及规则,并在实践中传授方法及经验等。试验组实习生采取目标教学法:①实习要知道学什么,学习的目标越具体,越清晰,学习效率越高。清晰明了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迅速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进而选择学习方法,并且使自己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往,我们的护理带教采取的是传统模式,即老师教,学生记。在手术室实习的传统教学中,总是老师做,学生看,但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看什么,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导致教学的质量并不高,如果是注意力集中的优秀学生,还能够想明白老师做的目的,但较差的学生就很容易走神,或听得不明白。②在操作学习中,老师都将教学目标提前告知了学生,如:接送患者的规则、巡回和洗手护士的职责、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等。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原理上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在学习结束之后,目标教学法组的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即使一部分同学在应有的教学时间内没能完成学习目标,也能够在课下主动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学习目标。③在实施目标教学法的第4周,制定了每天20min的学生自由交流时间。发现目标教学组的学生能够通过交流解决大多数的问题,这明显体现出目标教学法组的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兴趣。
观察指标
实习1个月,出科时对实习生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以及综合素质考评。以考核结果为准,分析两种教学方式的异同,并做出评价。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理论与操作考核平均及格率的对比:试验组理论考试与操作考核平均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综合素质考评:综合素质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优秀+良好=优良率。本次研究试验组综合素质考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摘要 】 手术室是医护人员共同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的顺利实施需要手术医生、麻醉师、护理人员通力协作。建设一个技术水平高、效率高的手术室团队,是科室手术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病人在医院得到有效治疗的主要保证。
【Abstract 】The operating room is one of the key hospital departments where the medical staffs conduct surgery treatment on patients.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rgical operations requires the well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surgical doctors, anesthesiologists and the nurses. A high qualified and efficient surgery group is the premise for the successful performance, and guarantees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s.
【关键词 】手术室 团队建设
【Keywords 】Operating room, team construction
1 前言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新医疗新技术的应用,手术的成功不再只单单依赖手术医生个人的技术,而是需要手术医生、麻醉师、护理人员以及技术性辅助人员的通力协作。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部门,是医护人员共同为患者进行手术、诊疗、抢救的重要场所,需要接纳外科、骨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等科室的手术,类别繁多,工作节奏快,意外情况多,是医院重点管理的瓶颈科室之一。由于不同手术有不同的手术操作流程、不同的麻醉方式、不同的手术器械;同时,不同的手术医生有不同的操作习惯,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尤为重要的是,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医疗技术的引入,手术室护士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1]。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培养,提高整个手术室护理水平,以适应各科手术需要,是手术室面临的迫切需要。建设一个技术好、效率高、团结、协作的手术室团队对于一个医院和科室来说尤为重要,它是患者在医院取得有效手术治疗的重要保证。
团队的概念最开始出现在商业领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有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公共体,它合理利用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目前在医院建设、医学院教学实践中,团队的概念和团队建设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2]。
2 手术室团队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手术室团队是由护士长、护理人员以及辅助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在护士长领导下,充分利用各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协助手术医生完成预期手术。围绕“高效完成手术”这一目标,所有的工作都成为手术团队的建设。
笔者根据自己所在住院部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近20年手术室工作经验,从团队目标、团队人员组成、医院硬件建设等几个方面,介绍手术室团队的建设及其对手术室发展的积极意义。
2.1 团队目标: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努力目标,手术室团队的目标是提供科室手术所需的手术场所、手术器械,并派出合格护理人员协作手术医生高效完成手术,并提供专科化护理。团队成员对于要达到的团队目标必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团队成员做到合理分工与协助,同时对于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权利、义务与职责以及与其他队员的相互关系有准确的定位。为了实现团队目标,需要团队成员无私奉献、协同努力、包容和互相信任,切忌计较个人得失;要把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团队目标,高效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免除患者的痛苦,重建或恢复身体的构造与功能,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健康状态。
2.2 团队组成:笔者所在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部手术室有20间手术房间,护理人员38名,需要接纳胃肠外科、脑外科、胸外科、肝胆科、泌尿科、骨科、乳腺科、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等科室的手术,平均每日手术不少于30台。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服从于科室手术安排,每天面临着未知数量、未知种类的手术安排,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与手术医生缺乏全面了解、相互信任,也会导致医护关系紧张,甚至会影响手术质量,危及病人的健康安全。
我院根据医院专业科室的设置,将手术室38名护理人员划分为10个专业组,分别搭档各专业科室。每个专业组选择一名具有主管护师职称并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护理人员任组长,护师职称以上的护理人员作为固定的骨干组员,其余为流动人员,组长负责专业组手术器械的日常维护,以及组员的专业理论、专科技能的培训工作,同时负责与各科室主任的交流与沟通。几年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专业组的划分让手术室护士能更多了解相应专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手术室护士不再只是手术器械的传递者,而是手术医生的伙伴和助手。长期的专科手术搭档,让各专业组护士对本组手术操作更为熟悉,术前准备工作更加齐备;同时,相对固定的手术小组搭配也增加了医生和护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得手术医生与专科护士配合更为默契。术中出现受伤的几率大大降低[3]。
2.3 团队领导以及成员协作:雁行理论中,雁群主要由领头雁和群雁组成,各自有不同的职责和任务,相互帮助,一起共同飞向目标。任何一个团队,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带领团队开展工作。护士长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直接领导和组织者。护士长管理素质的强或弱、医学知识丰富与否、实际操作技能的高下,都与手术室团队建设水平密切相关。一个称职的手术室护士长,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她还必须是团队中的业务尖子,应当具有相当的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跟随医学发展的步伐,熟悉并掌握手术室各类新型仪器设备;护士长要团结整个科室成员,善于调动手术室护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领手术室团队的向着团队目标奋进[4]。手术室护士则在护士长带领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配合各科室手术。
2.4 医院支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力再强的手术室团队,如果缺乏必须的资金支持和硬件设施,也无法给科室手术提供基本的手术条件。手术室团队的建设要得到医院的大力支持,保证起码的经费开支,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材。 人是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医院经常派出手术室护理骨干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掌握最近的医疗技术,带回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手术室团队的技术水平。
3 总结
手术室的定位就是为手术医生提供手术场所以及手术中所需的一切配合,为病患提供更加安全的服务,这也是手术室的主要目标。每台手术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的通力协作,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才能保证手术顺利高效实施。通过团队建设,增加了手术室内部的凝聚力,笔者所在手术室护理成员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同事亲如姐妹。工作质量也不断提高,得到了病人的好评,近年病人投诉大为减少。手术准备工作以及配合也得到了手术医生的肯定和尊重,医生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魏革,胡玲,李桂兰,张贵智,吴波,手术室护士长在协调医护关系中的作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A):61-62
[2] 冯天元,创新教学建设培养医学专业精英人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23-25
[3] 曾祥玉,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风险及管理与控制措施,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252―253
【关键词】PDCA循环;基层医院;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41-02
风险管理就是让医护人员对潜在的危险有所警觉,并在风险可能导致损失之前采取预防性措施,其目的是识别、评估和区别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后果。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医疗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和安全因素已引起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医院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由于手术室的特殊工作环境、工作性质、跨部门多学科的相互协作、团队队员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手术和麻醉的不可预知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而基层医院手术室在护理人员配置和仪器设备设施方面及开展手术等相关因素的限制使得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必须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
加强基层医院手术室的护理风险管理极为重要,不仅是手术室组织机构鉴别、评估、减轻患者、手术室工作人员及机构资产风险的过程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可有效降低手术危险因素,保证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
1 PDCA循环管理法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
PDCA循环管理法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能使工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是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英文缩写,因其周而复始地运转而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手术室风险管理其目的是引导护理人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改进目标与措施,使护理质量循环上升。
1.1.明确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目标
1.1.1认真解读患者安全目标 2007年美国首先提出病人安全管理目标,倡导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的医疗卫生保健系统;同年中国医师协会颁布中国《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随后于2008年和2009年相继完善《2009-2010年中国患者安全目标》---要求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发生错误;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1.2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目标 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严防病人意外伤发生;手术安全舒适;提高用药安全;严防手术患者低体温;手术植入物安全;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防手术室的医院感染;安全使用电外科设备。
1.2不良事件的分析和风险评估 手术室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统计资料及原因分析。
1.2.1手术室常见不良事件
1)接错病人 同一病区连台手术时,没有按时间顺序接台时易出错。
2) 弄错手术部位 书写不规范,辩认困难,手术时未反复确认。曾有行肾切除时左右位置弄错。
3)手术安置不当 特殊手术安置时,皮肤、神经、血管等长时间受压,如膀胱截石位时腓总神经的损伤,上肢过度外展时或头低脚高位上肩托不当致臂丛神经的拉伤,后颅凹手术时面部皮肤被压伤,由于护理人员对标准未掌握或者重点细节忽视评估和检查流程所致。
4)电外科伤害 曾发生负极板未粘贴的情况下使用电刀,输出功率过大,手术病人身上带有金属[如金属假牙,安有心脏起搏器,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烫伤],术中病人皮肤与金属接触[1]。曾有报道未对病人负极板的完好粘贴便使用高频电刀,导致病人局部皮肤及组织烧伤。
5)仪器设备未处于完好状态 术前没有对仪器设备进行开机检查,未及时发现故障。常见于吸引器无负压,电刀无功率输出,气压止血带漏气等。轻者延误手术时间,重者造成出血过多,甚至危及生命。
6)物品清点有误 胸腹腔和深部体腔手术,手术缝针、敷料、手术器械等小件物品的清点有误或术中缺损不完整,没有及时发现,遗失于胸腹腔;或操作不当、缝针弹出,寻找困难等。
7)器械准备不足 手术配合经验不足,术前未有效与主刀沟通,如器械、缝线、等因此延长了手术,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8)用药有误 药品摆放不规范,业务不熟悉[如对药品名称、作用机理、配伍禁忌不明了,尤其是有过敏史者。
9)病理标本丢失 由于器械护士工作疏忽,将术中取下的标本遗失,术中快速冰冻结果的错误告知,未征得家属同意已经焚烧的手术截下肢体等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10) 无菌观念不强 未掌握无菌技术和术中无瘤技术操作 ,术中涉及空腔脏器手术或污染手术未有效隔离,术中接触癌组织时未注意隔离,容易导致切中感染和癌细胞的种植。
11)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手术记录描述不准确,尤其是手术名称、术殊情况的记录不准确,一旦产生医疗纠纷,不利于举证。
12) 感染的风险 违反无菌技术操作,术中隔离意识差,尤其见于特殊感染病员行急诊手术时,相关血液检查不完善所致。
13) 其他意外受伤 如病员的跌伤。
1.2.2原因分析
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技能差、缺乏慎独和协作精神等。
2)管理上的因素:制度和流程不完善、各类培训过少、监管力度不够、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等。
3)环境因素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一个需要多部门多人合作的地方,因手术功能的条件限制医护人员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工作,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大,各类干扰和有害因素集中使护理人员容易疲劳和精力不足。
2.风险管理 PDCA循环管理法
2.1实施前馈控制 通过相关课题的学习明确手术患者安全目标,完善相关制度和操作流程。
2.1.1完善各类制度 手术病人交接和运送制度、手术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安置管理、手术病人压疮风险评估制度、植入物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抵押评估制度。
2.1.2规范各类流程 手术病人查对和交接流程,手术安置流程,手术物品清点及管理流程和各类手术风险预案处理流程。
2.2认真分析科室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及时予以改进和完善相关规范。
2.2.1科内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并明确成员职责和工作制度。
2.2.2科内护理质量安全小组每月定期对科室护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护士长重点对新开展手术、手、重点手术以及高风险护士手术配合情况进行及时检查,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以手术作为护理业务查房学习内容,及时完成系统性的学习,从经验不足上升到具有一定深度理论知识的掌握。
2.2.3每月定期汇总科内所发生不良事件:归类、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
2.2..4晨会交班及时反思工作中的不足。手术护理安全工作作为护士长工作重点,充分利用晨会时间沟通和学习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启发低年资护士和带动高年资护士护理安全意识和其风险管理经验。
2.3 强化各项培训 业务学习个人讲课(全科每名护士均参与讲课,以促使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业务查房管理、手术室专科操作培训、各类新手术仪器设备进入科室时的规范化培训,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安全文化理念的引入,充分利用媒体报道相关案例学习其经验。
4 体会
4.1护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的提高 通过不良事件的统计分析结果其发生概率逐年下降,通过晨间的反思提问和讨论,护士长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全科护士均参与其中。
4.2手术用物的完好率明显提升 通过不良事件的统计和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调查要手术用物准备完好上得到较高评价,在此过程中各班护士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落实仪器检修和自身业务学习。
4.3手术医师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4.4患者满意度调查 通过实施前后的比较,患者满意度由2010年的90%逐次上升到98%。
5 讨论
通过以PDCA循环管理方法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护士主动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提升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从真正的意义上解读了手术病人安全管理的意义。所以有必要对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方PDCA循环管理法。
手术室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改变了我们针对发生的缺陷予以批评和处理的“事后问责”的方法,而是以“预防”为主,在平时的工作岗位和各种检查中及时发现、识别、评估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隐患,并借鉴媒体报道的护理案例的经验教训,制定并实施预防性管理措施,从各个环节保证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得以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邱惠琴, 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防范手术安置中的风险因素,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7卷第24期141-143。
[2] 朱家英, 手术室风险管理实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年1月第12卷第2期446-447。
[3] 夏艳、孙兆贞、罗惠等。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第17卷第3期11-12。
[4] 赵俊智 手术室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求医问药2012年第10卷第3期 619-621。
[5] 李晓萍,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学杂志2006年10月第21卷第20期 61-62。
[6] 李学平, 前馈控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 , 2011.vol9.No12A 3174-3175.
[7] 高文江, 风险评估会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2011.12月第9卷第12期上旬版2631-2632。
[8] 黎彩玲,戴红霞,钟爱玲。手术病人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7,1〈7〉35-36
关键词:绩效考核管理;手术室护理;手术室护理管理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Operation Room of Basic Level Hospital
WEI Hai-hua
(Operation Room,Liuzhou Tanzhong People's Hospital,Liuzhou 545000,Gu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management method and the effect of the grass-roots the operating room. Methods January 2011~January 2015, a total of four years in the operating room, 4806 cases of surgical patients, in January 2011~January 2013 adopts the traditional way of working as a control group, the comparison in February 2013~ January 2015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two groups of surgery nursing quality effect. 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punctuality rate, began surgery instrument processing pipe, the normal standby mode frequency for the operating room, operating room visit rat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written correctly,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quality to carry out a variety of form and so on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The operating room for performance appraisal management, give play to the employees' subjective initiative,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and work efficiency in our rapid development provid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Key words:Performance appraisal management; Operation room nursing; Operation room nursing management
绩效考核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的评价、绩效结果的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1-2]。在手术室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引导医院各手术部门及员工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绩效,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月于本科进行的手术室全面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分析比较,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作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5年1月作为观察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严格落实手术室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岗位规范,说明岗位目的、岗位职责,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以岗位说明书为依据,确定岗位方案,手术室层级护理等方面的学习,进一步做好手术室各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
1.2.2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措施,做到每个手术患者做到访视、在手术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期间麻醉开始前给予听轻音乐以缓解紧张心理,据不完全统计,进入手术室的手术患者估我们手术室护理人员给予听耳麦,大部分手术患者紧张心理引起的心跳加速有所缓解,能让其放松心情,抑郁不良情绪得到了有效改善最终能积极配合手术室各项操作。
1.2.3利用计算机制定各种表格及统计 手术室手术患者质控登记本;手术室护士加班登记本;手术室护士考核登记本;手术器械处理清点完好准确交接登记本;手术患者访视登记本。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为了更好顺应医院的发展和积极配合手术医生完成各项手术,顺应患者生活质量的要求,传统的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发生了改变,护理工作的中心以转变为"以人为本",在手术室更加关注如何给予患者舒适、人性的护理而制定和实施在手术室开展的优质护理工作能更好的持续有效发展。绩效考核管理在基层手术室实施以来,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更高,个人的专业手术进步发展得到有效提高,解决了医院手术间接台手术的效率,和各科室手术医生更加有效的配合减少矛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卫国.浅淡事业单位人员激励问题[J].医学信息,2014,4(27):34-35.
关键词 柔性管理 手术室护理 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3-0043-02
随着医疗体系改革的纵深发展,传统医疗管理的整改与转型加速进行,手术室的运行效率、效果与质量成为卫生管理改革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是集聚高危性、高压性与传统性于一体的特殊场所,其日常管理与病人的安危、护理质量密切相连。因此,必须加强手术室的管理规范,根据相关情报不断改进与升级。
柔性化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将组织意志思想变为一种人们自觉行动的管理方式[1]。柔性化管理重视“以人为本”及“人性化需求”,通过激励、引导与感召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融洽的合作氛围以及良好愿景进行人性化管理。
1 柔性化管理的特征与功效
柔性化管理与“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不同的是:① 强调非强制性;② 注重个性化需求与人本性要求;③ 具有驱动性、激励性、关怀性的管理方式;④ 个体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需求。柔性化的管理能够使组织意志变为个人自觉行为,在人们心目中形成强大的说服力与认同感,在迎合共同价值观与共同文化的前提下从事组织配置的相关工作。柔性化管理具有以下3个特征:
1) 内在驱动性。柔性管理摒弃以权力为基准的命令式与权威式的管理方案,运用集约化与民主式的约束方式实施组织意志的传达,通过目标分解、项目说服以及集体约束,形成潜在的驱动力。
2) 持久性。柔性化管理是一个持续迈进、周期性循环的过程,有效地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融合组织愿景与个体差异。一旦组织成员接受柔性化管理的组织理念、文化与系统流程,柔性化管理就转变为一个持久运行、不断反复的过程。
3)激励性。柔性化管理自始至终关注个体的情感需要,管理的出发与落脚点基于“人本的延伸”。柔性化管理在于激发人的潜能,注重人文关怀与呵护,增强组织成员工作的主动性、潜能性与创造精神,自发投入到组织任务与状态中,提高工作效能。
2 柔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技术与心理的充分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以促使护理人员价值观、职业认同感以及工作效能的最大化,柔性化管理中的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等可以提高护士的奉献精神与自我约束。
2.1 构建柔性化管理理念,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
1) 拓宽多种路径,加强沟通与交流。通过培训班、研讨会、拓宽活动以及学术交流的方式加强护士群体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护士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在互访互动中,了解护士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2) 坚持以护理人员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利用柔性化方式促使护士了解管理者的目标,自觉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工作环境[2]。针对目前护士群体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风险高的现状,提高对护士的关注度,根据护士的特点分配工作与任务,提高其工作效率。
2.2 实施人性化管理方案,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在手术室护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环节中,要充分发挥民主与公正,尊重护士的科学化建议与对策,防止决策的单一性与片面化,增强护士心理上对于科室工作的满足感与认同感,增强工作的激情与团队精神。
1) 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综合待遇。医院岗位设置中,护士的工作负荷大、时间长、地位低、职业风险系数高、晋升及深造机会少等问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承受来自家庭、病人家属和自身心理上的多重压力,对护士群体而言,提高护士待遇与社会地位、减轻工作压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营造和谐工作环境,加强情感交流。当前医患矛盾较为尖锐,护士的职业角色使其首当其冲。护士群体呈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特点,在临床实践与岗位轮换中难免发生一些失误与差错,对于她们应当抱以宽容、谅解的态度,给予其时间进行改正,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惩处与批评。应加强与护士情感上的交流,通过了解其家庭与情感,帮助其调节心理状况,建立起和谐关爱、支援互助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与工作动力。
2.3 构建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运行模式与评测机制,增强护理质量与水平
通过构建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决策机制、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激励机制、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评测机制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1) 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决策机制。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决策机制是指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与结果体现民主性与全员参与性,避免对相关决策的单一性与偏颇化。柔性化的决策机制强调护士在护理政策与规章制度中的全面参与和充分知情,广泛吸取护士的科学建议与管理意见,民主、公正与公开[3]。
2) 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激励机制。在传统的激励方案中,以加班时间为基准的物质奖励成为护士群体唯一的奖励方式,而精神抚慰与情感激励则较为匮乏,对于加班时间长、手术数量多、重视科研学术交流的护士,要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在一起,强调精神支持与情感交流互动。
3) 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评测机制。对于护士绩效评估而言,首先要围绕科室任务目标和医院整体规划开展,根据护士的岗位、职称、学历、业绩等方面,综合考虑护士的品德、能力及特殊困境来进行考评。切莫用传统的“数量为中心”的定量考核方式,而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匹配的方式进行评测,让护士群体感受到绩效评估的客观、公正、全面与合理。这种科学化的应用方案可以扭转对传统绩效考核的抵触意识与错误定位,提高日常工作效能。护士群体则可以通过自我总结及横向比较,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取长补短,把外在要求变成内在动力,激发出努力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4]。
参考文献
[1] 郑其绪. 柔性管理[M]. 东营: 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
[2] 程宗燕. 浅析手术室柔性管理的应用[J]. 临床护理杂志, 2011, 10(5): 56-57.
[3] 韩锋, 吴雷鸣.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在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应用性分析[J]. 科技与管理, 2011, 13(2): 131-134.
1.1通过安全文化宣传、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护士素质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手术室护士不仅是手术安全的保护者,安全隐患的排查者,更是患者心灵的慰藉者。自2013年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以来,按二甲评审标准制定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如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安全用药制度,制订和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定期举行安全文化知识的相关讲座,促进护理人员对安全文化的交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对低年资、理论及操作水平差的护理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护士长在日常工作安排中注意护理人员新老搭配和优势互补,合理安排护理工作。
1.2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对手术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提出安全文化的靶向目标,设定目标管理。护理部每月进行“三基”考试,并归入个人档案,科室每周组织业务学习,建立自愿性的报告系统,缺陷分享,采用非惩罚性的奖惩制度,当月兑现,增强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团队凝聚力的作用,营造安全、高效的手术室,同时建立不良事件上报系统。
1.3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在手术室成立质控小组,根据职称、职务分成护理文书组、消毒隔离组、贵重仪器使用组、护理安全检查组4个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组员2名,护士长全面负责。各小组每月至少活动1~2次,活动由组长主持、护士长和组员参加,活动内容记录在“护理质量控制检查表”中。每月初召开全体护理人员质控会,汇总上个月检查出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确保质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结果
2.1手术室护士安全护理意识全面增强通过制度建设和有效的教育督促,在手术室形成了浓厚的职业安全氛围,全体护士树立了安全护理意识,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敢于认识,敢于承担,及时分析,主动报告,主动承担起传递信息、防治错误的职责,对减少差错产生了积极、长效的影响。
2.2提高了护士识别护理风险的能力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际操作,全体护士对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有了系统的认识,并提出可操作性的预防措施,人人提建议,人人遵守规定,提高了护士的抗击护理风险的能力,有效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有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于医患、护患矛盾的缓解和减少起到了促进作用。安全文化实施2年来,手术室共完成手术5919台,一般护理差错从2013年的5%起下降到2014年的2%。
2.3手术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综合能力提高通过共同参与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全科护士对护理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了工作自豪感,护士之间的配合度提升,对于工作的目标设定、实际执行、监督反馈的管理模式也产生了认同感和责任感,手术室的工作综合能力有了提升。
3讨论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25-02
1.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应是以手术病人为中心,手术病人的需要作为护理目标,贯穿于手术前、中、后的全过程,它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主要部分,可通过术前访视,术中、术毕的关怀,术后的随访来分时分步进行,也是对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还是对手术患者实心理护理的体现。
1.1 术前一天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病房,通过查阅病历和与主管医生护士联系等方式,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手术种类、病情等情况与其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交流。首先作自我介绍,同时认真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其心理反应。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麻醉方式等,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以恰当的解释和安慰。关心、安慰、鼓励患者,减轻其紧张的心理,保持良好心态。主要介绍与手术室护理相关的问题,如:术前的禁饮、禁食,术前准备工作的配合(穿病员服,个人的卫生,保证睡眠,脱去戒指、手表、义齿等)。再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认真填写《手术病人术前访视单》并保存。和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5分钟以内,不要打扰患者的休息时间。
1.2 术中始终把患者的利益和感受放在第一位,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针对手术患者的实际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把真心、爱心、细心、耐心、温馨和责任心融入到手术护理中去。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细节都可体现对病人的关心、关爱。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受重视,获得满足感。对清醒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可以提前告之,并告诉其缓解方法,以减轻其恐惧,紧张。术中尽量陪在患者旁边,以温暖的语言安慰患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顺利度过手术期。
1.3 在手术结束后,及时擦干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包扎好伤口。穿好衣裤,盖好棉被,注意保暖。对清醒患者随时询问其感受,并告之手术的基本情况安慰患者。护送患者搬动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切口及引流管,尽量减轻病人痛苦。回到病房时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与家属交待术后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和家属从分体会到关心和重视。
1.4 术后2到3天亲切回访手术患者,了解其术后恢复的情况,给予鼓励和相应的指导,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固定完善。同时征求病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人性化的服务,加大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好感和印象。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大的提高。让手术患者感到被尊重和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体现了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
2.存在的问题
2.1 手术通知单未按要求提前一天下午提交到手术室,手术室护理人员无法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的访视,使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大打折扣。
2.2 一些医院对患者的管理及宣教欠缺,患者随意外出,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到病房找不到患者。
2.3 基层医院的病人大多来自农村,文化素质不高,对护理工作特别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了解,重视程度低,容易导致术前的访视效果差。
2.4 由于医院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加上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侧重于手术的配合而对手术患者的术前的访视及术后的回访工作重于形式,真正落实的情况欠佳。
3.对策
3.1 手术室督促临床科室须按医院要求于手术前一天将手术通知单交到手术室,以便手术室及麻醉科的工作开展。
3.2 手术室与临床科室多沟通,共同加强对患者的入院宣教,出院宣教及术前宣教,使患者真正深刻体会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关心,使其主动配合我们的护理工作。
3.3 手术室的护士长要将手术患者的术前访视及术后的回访工作落实到人头,并随时抽查,奖惩分明,使手术室优质护理工作全面开展起来。
3.4 医院要加快临床护理人员的配置,只有足够的护理人员才能保证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质量。
3.5 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学习和提高。
4.体会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全社会都在提倡优质服务,作为护理工作者的我们应当按国家和卫生部的要求把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这样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还可以增加病人的满意率,同时也可以增加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可以使自己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生活也就更加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关键词:手术室 管理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236-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手术治疗有与其它治疗方法所不及的重要性,手术室护理质量按理是保证手术安全、顺利通过、有效控制手术室职业风险,预防不良因素发生的关键。因此,加强手术室的科学及规范化管理,完善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和质量的持续改进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责任。
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
1.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名合格的手术室护士,不但需要具备其它科室护士应有的共同素质,还必须具有多方面特殊品质和能力,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对患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工作态度严肃认真,注重与协作者的人际关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1.2 精湛的业务素质。①科室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分级进行培训,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分别由科室业务骨干讲课,每次讲课有记录、有讲稿,学员有业务笔记。②科室每周进行“三基三严”理论考试,并要求有记录有成绩。③结合实际工作,每周抽查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并按标准考核。配合好每台手术,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对每个手术患者,从患者的术前访视到手术用物的准备及术中的积极配合着手,不断提高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对新开展的手术和新业务进行重点学习。近年来,我院更加注重护理人员的培训,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分别被选送到上级医院进行专科知识的学习,使护理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 质量管理原则和体系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标准的措施和质量的持续改行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
2.1 质量控制组织结构。为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行,科室共成立了三个小组,即:质量控制小组,安全控制小组和院内感染监控小组。分别由工作能力强,业务熟练,工作细心,技术操作规范的护士担任组长,全面进行护理质量的监控,改行和落实工作。
2.2 明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细则,制定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是衡量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根据医院管理标准,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标准。①护士长管理质量标准。②护士工作质量标准(责任护士质量标准,巡回护士质量标准,洗手护士质量标准)。③消毒隔离质量标准。④仪器质量管理标准。⑤标本及污物处理质量标准。
2.3 督促检查质量,保证医疗安全。①质量控制小组每周重点检查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包括查对制度,巡回、洗手护士职责执行情况,防止接错病人,弄错手术部位。凡进入体腔、深部组织的器械,敷料、缝针等用物都应有巡回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共同清点、完成三次清点过程,即:术前、术中、术后,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确认。②安全控制小组每月组织护士进行安全知识学习,科室聘请院内相关部门进行防火、防盗等知识讲座培训。每日由责任护士检查科室水、电、空调、氧气及门窗的关闭,检查 各种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联系有关科室进行解决,保证每台手术均能顺利进行。③院内感染监控小组,每月组织学习院内感染知识一次,随时抽查科室保洁执行情况,随时抽查垃圾分类,污染手术后器械、用物及空气物体表面的处理消毒并有记录,每月做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一次。无茵物品灭菌效果监测一次。各项监测必须达标,并有记录。
2.4 护士长和质控员每日有重点检查,根据各级人员职责进行不间断的跟踪检查,不断了解服务态度、技能落实情况,在护理部组织协调下,每月对手术病人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服务的环节质量,寻找现存的和潜在的质量问题分析总结,并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制定整改措施,使质量得到持续改行和提高。
3 注重与协作者的人际关系
手术工作是群体劳动,工作有共同目标,有分工协作,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涉及到多个手术相关科室,因此,必须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作,我们做到每月召开一次手术科室座谈会,听取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共同解决,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4 效果与体会
我们通过从2006年对护理质量管理不断完善与持续改行的实践,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建立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目标。量化考核内容,理顺报务环节,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不断提高,使手术患者满意率达98%,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无菌切口感染率≤0.3%,护理差错事故为零。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的形象。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应该积极发挥质量控制、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做好质量管理中重点管理工作,增强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并将质量意识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小组进行质量检查,要涉及到科室每个成员的每项工作,护理人员形成相互约束、相互监督、相互检查,使每位护士思想上重视,行为上落实,实行自我控制,不断改行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 护理管理;规范化;门诊手术室;护理指标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c)-118-01
为了使门诊手术室得到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笔者2006~2008年对门诊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进行了探索性的改进,现将本院门诊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工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门诊手术室每日可开展手术40~50台,在门诊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手术间相对较少,管理相对混乱,手术器械及物品摆放欠规范,患者等候时间长,医护人员常需加班工作,劳累、忙乱增加了门诊手术潜在隐患的发生概率。为此,笔者对手术室的护理管理进行了规范。
1.2 方法
全员树立给医生最满意的配合,给患者最满意的服务的信念。全员培训,不断学习各项护理专业技能,掌握规范化护理原则,以提高门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制定手术间、敷料间、库房、办公室等的各项规范化审核标准[1],该审核标准具有可操作、可重复、科学、规范的特点。
1.2.1 发现问题,寻找原因笔者对门诊手术室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全员参与讨论,根据本院、本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2]。每一次发现新的问题,都要把相应的有效对策补充到原定的审核标准之中去。不断修订,直至达到门诊手术室管理科学规范的目标。
1.2.2清理物品,合理安排对手术间的物品摆放进行规范,将不需要的物品进行清理,对所有物品进行分类,固定其位置,做好标识[3]。手术操作中能快速的取用所需物品,节省手术时间,尽可能减轻手术创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所使用仪器标注使用说明及其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少或杜绝错误操作和不规范操作的发生。
1.2.3 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门诊手术室手术量相对较大,笔者要求护理人员根据具体手术,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前后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做好手术器械、垃圾分类工作。避免交叉感染、院内感染的发生。
1.2.4 定期学习,提高素质全体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包括各项手术护理的操作技能,各类手术对手术室环境的要求、手术原则及原理[4]。学习医患沟通技巧,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业务护理和心理护理。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手术氛围,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手术。术后为患者提供合理的卫生宣教,为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5]。
1.2.5 爱岗敬业,自省自律要求全体护理人员养成遵守医院、科室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树立爱岗敬业、自省自律的坚定信念。护士长要以身作责,带头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履行职责。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全体护理人员自省自律,对自身出现的问题及时反省,及时改正。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护理管理实施后各项指标与护理管理实施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门诊手术室手术数量大,护理人员工作繁忙,如不进行规范化管理,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从而导致门诊手术室手术效率低,手术时间长,交叉感染发生率高,护患关系紧张,患者满意率低的情况的发生[6]。
本院经过对门诊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规范,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人格素养。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门诊手术的工作效率,手术室的环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有效地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情况的发生。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医患关系、护患关系的改善,医院形象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辛虹,王兰素,王华芝.整体护理在门诊手术室的应用[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5):844.
[2]吴清香,丁小容,刘远新,等.“五常法”在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5,11(15):1235-1237.
[3]王桂珍,张丽岚.护理管理在规范门诊手术室中的作用及效果[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1):2610-2611.
[4]韩琳,李继平.人本原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5,11(1):34.
[5]翁琦.当代护理管理的若干方法与思考[J].现代临床护理,2003,2(3):28.
关键词:手术室;实习护生;实际分析能力
实际分析能力是指对事物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的揭示能力。事物的现象是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只有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才能从这些现象中找出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在手术室临床实习阶段,如何在带教中引入先进的护理带教方法,在教授护理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实习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分析能力十分重要[1]。手术室工作专业性强,无菌要求严格,突发事件多,对护理工作能力要求很高,容易使刚进入手术室的实习护生产生畏难情绪[2],无法进行相关实际问题的分析。因此,如何在传统的手术室临床带教中进行改革与创新,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将是我国护理学带教需要探索的问题。
1 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实际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1.1传统带教方法的不足
邱瑞娟等[3]将临床带教模式归为两大类,即经验型临床教学方法和教育学理论临床教学方法。这两类方法又可各自细分为多种带教方法。虽然目前各医院手术室的带教模式多种多样,也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教科书及个人经验仍是这些模式主要依靠的知识基础,而教科书更新缓慢、个人经验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待商榷。其次,这些带教模式过于重视临床带教中知识的掌握,却忽略了护生实际分析能力的提高。
1.2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实际分析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实际分析能力使广大师生能够摆脱教科书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其次,避免了“书呆子”型临床护理学生的产生,对于护生未来护理工作的开展颇有益处。
2 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实际分析能力的方法
2.1多媒体教学
对于手术室中的技术操作,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前的无菌准备,术中无菌物品的传递,常见手术的摆置等。带教老师通过将这些操作制作成教学录像带,集中向实习护生展示,并重复观看研究细节。有利于护生理解、记忆,并牢固掌握知识要点。
2.2制定带教目标
总带教老师可以提前制定每期手术室实习带教目标,并向所有实习护生展示,从而使整个实习教学有章可循。如此,各手术室带教老师和护生便可以自己明确实习的要求和目标,减少实习的盲目性和跟随性,提高护生的主动进行分析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3实际操作模拟训练
在真正进入手术室前,集合全体师生进行操作模拟训练。训练中,学生作为主体,对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常见问题等进行独立分析。老师只负责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和答疑。周丽萍等[4]进行的情景模拟与实践结合的手术室带教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首先,她们提前一天对护生必需参加的手术项目及工作内容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一方面,由总带教老师集中示范讲解配合手术的目的、配合要领、注意事项、常见问题等;另一方面,各手术室不同带教老师分别模拟术中的角色(包括病人、主刀医师、第一助手、巡回护士等),帮助护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准备器械台、配合铺巾、消毒及手术物品的传递配合等,直至熟练。其次,第二天,在模拟训练结束后,按照实习计划安排,由各自带教老师带领实习护生参与到实际手术护理操作中,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其快速进入手术室的工作状态。这种情景模拟与临床实习相结合的带教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带教质量,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4分阶段教学方法
前期熟悉阶段:在进入手术室第一天,由总带教老师带领全体实习学生熟悉手术室环境,并初步学习各种消毒、灭菌方法;理论知识学习阶段:介绍常用手术器械相关知识,围手术期护理内容等;练习阶段:由老师示范讲解,学生模拟手术操作;实践操作阶段:护生实际参与手术配合。
2.5循证护理理论的运用
循证护理是指综合分析当前的相关研究依据,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的,结合不同护理人员的技能和经验,将这三者相结合,综合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5]。手术室不同于其他科室,实习护生需要面对多学科、多层次的手术医生,因而对其专业素质及术中配合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带教过程中,教师可以具体结合手术中的发现的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包括期刊文献、科技期刊、各种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网络等,并引导学生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结
临床实习是将护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过程,也是培养护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际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手术室工作更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其工作节奏快,抢救过程紧张,人员复杂,器械设备繁多,无菌查对严格,使实习护生感到无所适从[6]。而这要求带教老师能够结合本院手术室护理实习的实际,对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带动实习护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索,提高其实际分析的能力。
作为21世纪的新型护理人员,我们必须学会驾驭信息、重视培养实际分析的能力。因此,在学生进入手术室临床实习之初,就应当重视培养他们的循证护理能力,并进行相关训练。
参考文献:
[1]张立新,王超虹,苏淑梅.手术室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方法探讨[J].吉林医学,2007,28(4).
[2]扈树桂.浅议手术室护生的带教体会[J].海南医学,2009(1).
[3]邱瑞娟,梁桂兴.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86-189.
[4]周丽萍,周俐.情景模拟与实践结合的手术室带教模式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2):52—5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2010年我院住院择期手术患者100人,年龄25-70岁,神志清楚,言语流畅,文化水平初中以上,能配合完成临床调查者,分为改良组和标准组,每月每组20人。实验组50人,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5.3岁;对照组50例,男23人,女27人,平均年龄56.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疾病种类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改良组以改良的PBL模式渐进式引导患者了解手术治疗及护理过程,掌握访视内容;标准组按照目前常规访视模式进行手术前后访视。
1.3 访视人员的选择 为保证不同访视人员健康教育、人际沟通和引导能力的差别造成问卷调查数据偏差,由经培训的手术室护士专人负责所有患者的访视宣教工作。
1.4 访视时间的选择 术前访视为手术前一日,术后访视一般选择手术后一日且患者能清醒记忆并回答访视内容和相关问题。访视时间10-15分钟。
1.5 评价方法和指标 由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在手术前一日、术后访视时向手术患者进行宣教内容掌握程度的考察;出院前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将改良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1.6 访视效果评定标准 优良:目标实现,患者及家属能复述访视内容>80%,完整演示所教的方法;一般:目标部分实现,患者及家属能复述访视内容60%~80%,部分演示所教的方法;差:目标未实现,患者及家属复述访视内容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复述访视内容效果的比较
组别
n
目标实现
目标部分实现
目标未实现
实验组
50
38
8
4
对照组
50
26
13
11
X2值
6.707
P值
0.03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组别
n
很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实验组
50
40
8
2
对照组
50
25
14
8
3
X2值
11.698
P值
0.008 转贴于
3 讨论
3.1 PBL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3],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寻求信息和知识的空白点,起到加强自学、团结协作、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4],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及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行“一对一”健康宣教,患者往往以听为主,这种“灌注式”“填鸭式”健康教育方法并不能真正使患者掌握技能,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使患者主动参与到健康教育中,增强了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患者可以将难以理解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讨论、讲解转变为实用的康复技能[5]。
3.2 表1、表2显示,实验组患者对访视内容的掌握程度(P
4 小结
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规定: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主动配合临床开展术前、术后访视评估工作,体现人文关怀、择期手术访视率≥70%[6]。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7]。由此可见,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改良PBL教学法使其能适应手术前后访视的特殊性,建立和规范有中医特色的手术前后访视内容与模式,而规范化的访视内容和模式能避免与病房护士宣教内容重复,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健康教育的综合素质和对手术访视的重视程度,提高手术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刘彦玲,唐珊珊.术前访视国内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6):109-110.
[2]杜媛华,郭垂芸,吴丹云,等.术前访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09,7(4):1055-1056.
[3]金吉平.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2:25.
[4]郑捷,郑小敏.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见习中的应用探讨[J].广西医学,2006,28:147.
[5]井永敏,张瑞霞,等.PBL教学法在截瘫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河北医药, 2009年 16期
随着医疗体系改革的纵深发展,传统医疗管理的整改与转型加速进行,手术室的运行效率、效果与质量成为卫生管理改革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是集聚高危性、高压性与传统性于一体的特殊场所,其日常管理与病人的安危、护理质量密切相连。因此,必须加强手术室的管理规范,根据相关情报不断改进与升级。
柔性化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将组织意志思想变为一种人们自觉行动的管理方式[1]。柔性化管理重视“以人为本”及“人性化需求”,通过激励、引导与感召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融洽的合作氛围以及良好愿景进行人性化管理。
1 柔性化管理的特征与功效
柔性化管理与“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不同的是:① 强调非强制性;② 注重个性化需求与人本性要求;③ 具有驱动性、激励性、关怀性的管理方式;④ 个体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需求。柔性化的管理能够使组织意志变为个人自觉行为,在人们心目中形成强大的说服力与认同感,在迎合共同价值观与共同文化的前提下从事组织配置的相关工作。柔性化管理具有以下3个特征:
1) 内在驱动性。柔性管理摒弃以权力为基准的命令式与权威式的管理方案,运用集约化与民主式的约束方式实施组织意志的传达,通过目标分解、项目说服以及集体约束,形成潜在的驱动力。
2) 持久性。柔性化管理是一个持续迈进、周期性循环的过程,有效地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融合组织愿景与个体差异。一旦组织成员接受柔性化管理的组织理念、文化与系统流程,柔性化管理就转变为一个持久运行、不断反复的过程。
3)激励性。柔性化管理自始至终关注个体的情感需要,管理的出发与落脚点基于“人本的延伸”。柔性化管理在于激发人的潜能,注重人文关怀与呵护,增强组织成员工作的主动性、潜能性与创造精神,自发投入到组织任务与状态中,提高工作效能。
2 柔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技术与心理的充分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以促使护理人员价值观、职业认同感以及工作效能的最大化,柔性化管理中的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等可以提高护士的奉献精神与自我约束。
2.1 构建柔性化管理理念,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
1) 拓宽多种路径,加强沟通与交流。通过培训班、研讨会、拓宽活动以及学术交流的方式加强护士群体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护士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在互访互动中,了解护士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2) 坚持以护理人员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利用柔性化方式促使护士了解管理者的目标,自觉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工作环境[2]。针对目前护士群体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风险高的现状,提高对护士的关注度,根据护士的特点分配工作与任务,提高其工作效率。
2.2 实施人性化管理方案,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在手术室护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环节中,要充分发挥民主与公正,尊重护士的科学化建议与对策,防止决策的单一性与片面化,增强护士心理上对于科室工作的满足感与认同感,增强工作的激情与团队精神。
1) 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综合待遇。医院岗位设置中,护士的工作负荷大、时间长、地位低、职业风险系数高、晋升及深造机会少等问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承受来自家庭、病人家属和自身心理上的多重压力,对护士群体而言,提高护士待遇与社会地位、减轻工作压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营造和谐工作环境,加强情感交流。当前医患矛盾较为尖锐,护士的职业角色使其首当其冲。护士群体呈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特点,在临床实践与岗位轮换中难免发生一些失误与差错,对于她们应当抱以宽容、谅解的态dylw.net 度,给予其时间进行改正,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惩处与批评。应加强与护士情感上的交流,通过了解其家庭与情感,帮助其调节心理状况,建立起和谐关爱、支援互助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与工作动力。
2.3 构建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运行模式与评测机制,增强护理质量与水平
通过构建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决策机制、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激励机制、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评测机制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1) 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决策机制。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决策机制是指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与结果体现民主性与全员参与性,避免对相关决策的单一性与偏颇化。柔性化的决策机制强调护士在护理政策与规章制度中的全面参与和充分知情,广泛吸取护士的科学建议与管理意见,民主、公正与公开[3]。
2) 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激励机制。在传统的激励方案中,以加班时间为基准的物质奖励成为护士群体唯一的奖励方式,而精神抚慰与情感激励则较为匮乏,对于加班时间长、手术数量多、重视科研学术交流的护士,要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在一起,强调精神支持与情感交流互动。
3) 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评测机制。对于护士绩效评估而言,首先要围绕科室任务目标和医院整体规划开展,根据护士的岗位、职称、学历、业绩等方面,综合考虑护士的品德、能力及特殊困境来进行考评。切莫用传统的“数量为中心”的定量考核方式,而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匹配的方式进行评测,让护士群体感受到绩效评估的客观、公正、全面与合理。这种科学化的应用方案可以扭转对传统绩效考核的抵触意识与错误定位,提高日常工作效能。护士群体则可以通过自我总结及横向比较,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取长补短,把外在要求变成内在动力,激发出努力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4]。
参考文献
[1] 郑其绪. 柔性管理[M]. 东营: 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
[2] 程宗燕. 浅析手术室柔性管理的应用[J]. 临床护理杂志, 2011, 10(5): 56-57.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精细化管理源自企业管理理念,通过对社会分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强调精与细的特征,以期实现对服务质量的控制,并在管理过程中力求精益求精,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所耗的资源与减少管理成本为目标的管理方式[1-2]。手术室是医院的主要部门,担负着医治患者、抢救生命的重要作用。因此,有效的护理管理方式对于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作用重大,而且科学、规范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也是医院良性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3-4]。2015年1月,我院将精细化管理引入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4年1~12月行择期手术的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男83例、女67例,年龄(43.27±5.02)岁;将2015年1~12月行择期手术的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男93例、女57例,年龄(42.75±4.3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管理,术前由护士常规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并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使其了解手术流程,以减少紧张情绪。术前进行手术室消毒,准备好手术用品,并调整手术室的温度、湿度,手术时尽力创造安静的环境,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清洁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常规病房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1.2.2观察组
采用精细化管理。①精细化管理培训: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必然要求,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学习精细化管理内涵,养成精细化管理理念,手术室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特点为精、细、准、严。“精”是将手术室的服务、管理做到极致,力求精益求精;“细”是指手术室的各项服务执行要尽可能细化;“准”为相关准备及操作工作应准确无误;“严”即从严控制失误偏差。通过培训,使手术室人员将精细化贯穿到手术护理中,工作上追求精益求精。②健全完善手术室的工作指引:标准化是精细化管理的最大特点,而制度化与程序化管理是标准化的重要手段。通过进一步完善手术室现有的管理制度,细化手术室的操作标准,获得对手术室人员与手术器械仪器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强调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摆放、吸氧吸痰、输血输液、导尿等易出现护理缺陷的环节中,重新细化制订手术室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尽可能地降低护理操作中发生差错的风险。制定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对手术过程中患者可出现的风险进行细化分级,也规范了危重症的抢救标准与程序,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细节意识,加强了手术护理的可控性,确保手术室的护理安全。③术前心理疏导:手术是一种特殊的创伤,患者多有紧张或焦虑情绪。手术实施前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行心理疏导与安慰,尽量解除患者的疑虑,消除其负性情绪,增强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心,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④制定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前1d使用明确无误的记号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并让患者参与该过程,使用统一的“YES”记号,在患者有意识和清醒时,由主刀医生进行手术标记。手术开始前进行“time-out”即患者安全核查。“time-out”于手术即将开始前在手术室进行,包括医生、麻醉师、护士等整个手术团队全体参与,核对患者是否正确、手术部位是否正确、操作是否正确。核查结束后主台护士将核查团队人员姓名及核查具体时间登记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⑤强化消毒灭菌:对手术需要使用的器具必须由专人进行消毒及管理,并每月采用科室自查与感染管理科抽查的方式对手术室内空气、医务人员双手、呼吸机管路、消毒后体温表、物体表面、氧气湿化瓶、使用中消毒剂等采样检测病原微生物。⑥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手部卫生是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手术室设置感应式洗手水龙头,洗手池旁配有充足的洗手液和干纸巾以方便医护人员使用,水池上方张贴洗手指征、七步洗手法及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手术室每个房间门口处均放置悬挂式快速洗手液。洗手的正确性和手卫生依从性纳入手术室的监测指标。⑦加强目标成本管理:加强手术室内部管理,围绕降低可控成本,实施全员目标成本管理。对于手术室的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办公用品等由专人登记管理,护士长依据每日使用量提前做好物品耗材的申请,出库时由领用人与管理人双签字,保证出入一致,实现全过程的动态跟踪管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3观察指标
①疼痛评分[5]: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由患者自我评估术前、术后24h、术后48h的疼痛评分。在白纸上画一条线段,分成10段,分别以数字1~10标注,0代表无痛、10代表强度最高的疼痛感,患者按照其自我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在线段上标出相应的位置,对应的数值即为评分值。②护理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于患者出院前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包括沟通能力、操作技能、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舒适程度等5个项目,各项目满分为20分,总分为100分,91~100分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0~59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③护理质量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问卷于患者出院前进行调查,包括药品器械管理、手术室环境及安全、卫生消毒、护理记录、职业素质,各项目满分为20分,总分为100分,91~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60~79分为一般、0~59分为差。④手术效果:差:手术出现差错或者出现术后感染;有效:手术成功,但手术时间延长,未发生手术差错或术后感染;优良:手术成功,且手术时间明显减少,未发生手术差错或术后感染。总有效率=(优良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9.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两组间多个时间的疼痛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疼痛自评评分比较见表1。2.2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见表2。2.3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见表3。2.4两组手术效果比较见表4。
3讨论
通讯作者:赖碧清
【摘要】 目的 探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方法 针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6671例手术患者,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一落实到手术的全过程。结果 6671例手术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无差错事故发生,手术患者满意度达99%。结论 把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落实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保证手术的成功,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
【关键词】 手术室;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实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是进行手术及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跨部门多学科的相互协助,团队成员的多样性、复杂性,手术和麻醉的不可预知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1]。因此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2009年1月~2010年12月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一落实到手术的全过程。把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落实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保证手术的成功,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
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完成6671例手术,其中骨科手术1080例,普外(胃肠、肝胆、腺体)手术1513例,泌尿手术769例,神经外科手术372例,心胸手术131例,产科手术987例,妇科手术912例,五官科手术710例,口腔科手术197例。手术顺利进行,无差错事故发生。
2 手术室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
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1.1 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所有的手术患者必须配有身份识别的腕带标识。接手术患者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不得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对于清醒的患者,请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对意识不清、虚弱、重病、智力不足的患者可由家属或陪伴者叙述其姓名。手术室护士认真核对手术患者腕带标识信息、手术通知单、病历医嘱单,确保无误。
2.1.2 建立健全手术患者交接制度,所有手术患者都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认真做好交接并记录。交接内容包括:识别患者方法、种类,手术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病情、输液输血、特殊管道、皮肤情况、患者用物等。
2.2 确保用药安全
2.2.1 建立药品存放、使用、领取、登记、定期检查等规范制度,毒、剧、有专人管理及登记制度,符合规范要求。高危药品单独存放,标识要醒目。注射药、外用药、皮肤消毒剂要严格分开放置。
2.2.2 术中用药严格执行两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做好输液安全管理。
2.3 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2.3.1 手术患者术中医嘱大多数是口头医嘱,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护士要大声复诉一遍,准确无误后,两人再核对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2.3.2 大部分急诊手术都是电话通知,护士接到通知后,要立即报告护士长或相关人员,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急诊手术顺利进行。
2.4 建立临床实验室“急危值”报告制度 建立临床实验室“急危值”报告登记本,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患者“急危值”或其他重要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诉,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给医生使用。
2.5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2.5.1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接手术患者时,与病房护士认真核对手术患者;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准备等,将所需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用药等)备齐,进入手术室与麻醉师核对手术患者、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准备等,麻醉开始前,麻醉师、手术护士、手术医生共同核对手术患者、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开始前,麻醉师、手术护士、手术医生再一次核对手术患者、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2.5.2 术前由手术医生在手术部位作标识,主动邀请患者和家属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患者、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2.5.3 正确摆放手术,特别是对称器官的手术,摆放手术后,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手术部位,防止安放方向错误。
2.6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制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2.6.1 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手术人员手污染是造成手术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预防手术感染应贯穿手术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规范洗手对控制感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医院每年进行手部卫生专项培训2次,培训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在职护理人员,还包括新毕业、转科的护士、实习生以及护工、卫生员等,并将其纳入职工技能考核评价中。考试不及格者,将取消其晋职、评先进的资格。加强对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的监测,每月对手术医生和护士手做一次细菌培养;将培养结果反馈到每个人,对不合格者,要求其限期整改。
2.6.2 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以及手术后的废弃物处理应当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手术后废弃物的处理,科室所产生的垃圾必须分类包装。医疗垃圾外包装必须有黄色警示标志。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登记以及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登记本必须记录医疗垃圾产生地、种类、数量和运送时间。
2.7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接送手术患者均用平车,并加护栏。协助麻醉师进行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穿刺时,巡回护士需用身体拦挡患者,变换手术时要协助患者,并将患者固定牢靠。
2.8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手术时间超过2 h,都有预防压疮的措施,手术患者皮肤受压处、骨突处都放水袋或棉垫加以衬垫。遇有手术时间过长、瘦弱、慢性消耗患者时术中应采取局部按摩等方式,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正确摆放手术,尽量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2.9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本院制定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运作流程,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责任人,免于处罚,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给予奖励。对于隐瞒不报责任人,一旦发现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扣款外,还给予通报批评。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文化的教育,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作为管理者,必须提供员工安全生产必需的一切条件。
2.10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2.10.1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并请患者、家属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
2.10.2 告知患者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的重要性。
2.10.3 手术护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应告知如何配合及配合手术的重要性。
3 结果
6671例手术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无差错事故发生,手术患者满意度达99%。
4 体会
4.1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术前由手术医生在手术部位作标识,多重核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有效防止错接患者(送错手术间)和开错手术部位,特别针对神志不清、虚弱、重病、智力不足的患者。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和防范安全隐患,除了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责任意识外,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4.2 落实三方核对,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需密切合作,认真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各阶段、各环节、各项目清点核查无误,保障手术安全。
4.3 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都要“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手术患者服务。在紧张的手术进行过程中,要做到各尽职责,将各个环节工作衔接好,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手术患者的安全,是医护人员追求的目标。手术患者安全目标的实现,是医护人员努力工作的回报;是给手术患者谋的最大幸福。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也是保障医护人员自己。
4.4 患者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患者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2]。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就是提高了护理质量。
4.5 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3]。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呼吁各成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提出全球共同努力,开展保证患者安全的行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足见对医疗安全、患者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
4.6 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一落实到手术的全过程,保证手术的成功,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手术患者满意度达99%,增强了护士自身的成就感。
参 考 文 献
[1] 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5.
[2] 曾龙英,黄婕.护理警示标识与患者安全管理.护理研究,2009,23(7A):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