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国家档案管理范文

国家档案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国家档案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国家档案管理

篇1

一、档案机构的主要类型

法国档案机构分公共、非公共和档案学术与教育三种类型。公共档案机构是按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建立的,有统一行政隶属关系并且符合行政区划结构的国家档案机构体系,包括法国档案局、法国国家档案馆、95个省档案馆及其所辖的30多个省文件中心和3.6万个市镇档案馆以及医院档案馆。非公共档案机构系统是指国家档案系统之外的大量私人档案馆、教会档案馆、大学和科研机构档案馆等。这些非公共档案机构与国家和省档案馆没有上下隶属关系,也不受法国档案局的统一领导,彼此之间互为独立。档案学术与教育机构则主要有法国档案工作者协会和法国国立文献学院。

(一)法国档案局

法国档案局是法国档案事业最高行政管理中心,成立于1884年,最早隶属于教育部,后归内政部,1959年以后归属于文化部。自2010年1月1日起,为适应档案数字化发展的形势需要,法国档案局调整更名,但仍隶属于文化部,继续保留原有的绝大部分职能。

法国档案局作为文化部下属负责掌管全国公共档案和公共档案建设的机构,以指导和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档案馆工作为主要任务,主要职责包括审议和研究档案工作的重大问题,协助起草档案工作计划、条例、办法,以及负责互联网条件下档案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等。由于法国非常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法国档案局承担着法国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功能,因而不仅在法国档案界享有足够权威,而且在法国社会各界赢得良好声誉。

(二)国家档案馆

法国国家档案馆是中央级综合性档案馆,成立于1790年,其前身是1789年成立的国民议会档案馆。法国国家档案馆的名称先后几次发生变化。1804年更名为“帝国档案馆”,并于1808年移至苏比兹宫。1814年,“帝国档案馆”又改名为“王国档案馆”,1871年又复名为“国家档案馆”。从1959年起,法国国家档案馆属法国文化部领导。

作为掌理国家档案事业的中央级档案馆,法国国家档案馆主要从事全国性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编排描述、保存维护与传播等工作,以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利并提供研究所需。法国国家档案馆由四个部、六个处以及在巴黎总部外分设的档案中心组成。四个部分别是:保存1790年之前档案的古代档案部,保存179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档案的近代档案部,保存二战以来档案的现代档案部,以及科学、文化、技术活动部。六个处分别是:历史研究与资料处、照片与缩微胶卷处、信息处、书刊档案与地名处、培训处及出版处。档案中心包括枫丹白露现代档案中心、埃斯佩朗缩微胶片保管档案中心、海外档案中心和劳工档案中心。

(三)省部级档案馆

从1796年起,法国各省在行政区档案馆的基础上开始建立省档案馆。到目前为止,法国各省都建立了档案馆,共有95个。此外,作为过渡性的档案保护机构,一些地方还建有省文件中心,目前这些隶属于省档案馆的省文件中心已达35个。

与此同时,法国一些重要机关如外交部、国防部、司法部等根据所承担的不同政府职能均设有自己的档案馆,这些档案馆的属性是非公共档案机构,并不隶属于法国档案局。例如,司法部档案馆的工作任务为:第一是与法国国家档案(局)馆共同制订司法系统的档案整理规则;第二是做好司法部档案馆所保管档案的收集、移交、保管和利用工作;第三是对法官、书记官、民事、刑事案件文件的汇集进行协调;第四是对司法部档案的开放、鉴定做出规定;第五是做好内部服务工作,为各个部门制定相关的归档制度;第六是对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

(四)教会档案馆

教会档案馆大多是从封建社会留存下来的,藏有大量历史档案,内容丰富、数量众多,是研究中世纪宗教史和文化史的宝贵史料。

法国教会档案馆收藏有相当数量的与中国相关的档案资料,包括大量的十七、十八世纪有关中国的文献,这与当时的传教士们在中国的活动密切相关。比如17世纪末路易十四选派第一批来华的耶稣会士,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抵达中国后,留心搜集有关中国的各种资料,将中国文化有系统、大范围、多方面地介绍到欧洲,先后出现白晋撰写的《图说中国现状》、张诚撰写的《鞑靼纪行》、李明撰写的《中国现状新志》等,这些著作推动了欧洲汉学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编纂出18世纪欧洲汉学的“三大巨著”,即《耶稣会士通信集》《全志》和《中国杂纂》。其中,《耶稣会士通信集》是欧洲旅居中国和东印度传教士们的书信和报告集,1702年至1776年共刊出34卷。1843年在巴黎重新出版,记载了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白晋、马若瑟等众多法国耶稣会士的通信,现保存在巴黎耶稣会教会档案馆中。

二、法国国家档案馆及四大档案管理中心

作为法国档案局的直属机构,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综合性国家档案馆,法国国家档案馆主要收藏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历史档案和法兰西共和国各中央机关的档案。2013年,法国国家档案馆新馆大厦于在塞纳河畔的皮埃尔菲特镇建成使用。大厦占地4.5公顷,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其东部是库房和阅览大厅。西部则是接待大厅和办公室。新馆内共有280个库房,每个库房200平方米(为法国档案库房最大隔离面积),设计馆藏量为320千米排架长度,建材以钢和水泥为主,其中保温隔热水泥墙体特意设计为30公分厚。阅览大厅拥有310个座位,整个大厅和通道外墙以灰色铝皮包裹并饰以菱形图案,恢弘大气。

(一)法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概况

在法国国家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中,1841年以前的档案按事由原则分类保管,共分为24大类,综合概括为立法文件、行政文件、历史文件、地形测量文件、财产文件和司法文件六部分;1841以后的则逐渐改为按全宗原则分类保管即“尊重全宗原则”,该原则明确规定:一是来源于一个特定机构(包括行政机关、公司、家庭、个人等)的所有档案组成一个全宗,二是全宗内的文件按主题类别整理,三是主题类下的文件按照年代、地区或字母顺序排列,四是同一全宗的文件不得与其他全宗的文件混淆。

法国国家档案馆老馆的馆藏档案存放的主要是从7世纪至1790年以前形成的最高当局、法院、监察院、财政机关、寺院等各种机构的档案,仅法院1254~1790年的档案按排架长度就有7千米,馆藏档案约3亿件,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最古老的档案是公元627年的莎草纸档案,内容是某商人将财产赠给圣丹尼修道院的遗嘱,以及公元780年的查理曼大帝即位诏(莎草纸)。还有一些比较古老的档案,如7世纪以来记录国王生平和活动的羊皮档案、路易九世的内臣于1256-1257年建立王宫财务机构的蜡版档案、波斯蒙族王阿尔贡1289年致腓力四世的信及商人要求到东方经商致查理六世的信。

法国国家档案馆新馆中的馆藏档案主要是1790年后形成的档案,如:1791年警察总署档案中关于法国驻广州行的文件,1835年法国文学家雨果曾来馆研究过的财产账簿、支付清单等财务文件,1871年巴黎公社档案、路易十六亲自批阅的《人权宣言》原件、巴士底狱的钥匙以及大革命时期各机关的档案、拿破仑帝国及其后历届政权的档案等,1887-1891年教育部档案中的19世纪末法国学者在中国的考察,1900年以前档案中关于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1907年关于日俄战争时期的日本军队的档案以及第二次中的法国人员与物资问题的档案等。此外,还有现代技术产生的声像档案和机读档案。

(二)法国国家档案馆的四大档案中心

现今一些私人档案和民间组织机构的档案也相继存入国家档案馆,因此法国国家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数量极为庞大。由于档案日益增多,国家档案馆在巴黎以外还分设了几个档案中心即枫丹白露现代档案中心、埃斯佩朗缩微胶片保管档案中心、海外档案中心以及劳工档案中心,以满足档案收藏的需要。

1.枫丹白露现代档案中心

现代档案中心位于巴黎近郊的枫丹白露,于1977年建成,建筑面积为8.9万平方米,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为该馆的主体部分,包括10个面积相等的库房,每个库房可容纳80千米排架长度档案。馆内还安装了电子计算机系统,用于监测库房的恒温、恒湿以及库房管理。

现代档案中心作为法国国家档案馆的分馆之一,馆藏主要是1958年以后中央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归档材料,例如农业部、环境部、交通部等档案资料,但外交部和国防部的档案不在此处。另外,该中心每年还要接收大批量档案,内容涉及政府机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部门的行政档案以及相关的公告、地图、照片、微卷、录音数据、视听数据与电子化等各种形式的档案数据。

该中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计算机,对接收的档案,该中心都要通过计算机进行登记,输入立档单位、编号、案卷名称、入库时间、保管期限和存放地址等。此外,该中心还建立了专题数据库,如公证材料数据库、议会材料数据库、受勋人员数据库、19世纪行政机关数据库、古代人名和地名数据库等。

2.埃斯佩朗缩微胶片保管档案中心

缩微胶片档案保管中心位于法国南部加尔省的圣吉尔,是由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堡公园改建而成。当这座建于14世纪的古堡由埃斯佩朗家族于1964年无偿捐献给国家后,法国从1970年开始对埃斯佩朗城堡进行改建。除主楼和副楼外,该城堡还建造了一个地下洞库,使用面积为610平方米,分为4个地下密闭式库房,有空调、检查和监控自动化设备。1973年9月,作为法国国家档案馆分馆之一的缩微胶片档案保管中心正式成立,主要负责保管国家档案馆和省档案馆的缩微品档案正片(母片),并承担缩微复制任务,还出售、交换、出版发行缩微档案复制品。

截止到1970年,法国的档案馆保存着自1941年以来历年积累的长度为2500千米的缩微胶片。到2007年底,埃斯佩朗档案中心保管的缩微胶片总长度已达5000千米,为了延长缩微胶片寿命,中心还优先采用铝和不锈钢等金属材质的档案盒来保存胶片,并严格按照国际标准保管。

3.海外档案中心

海外档案中心位于法国南部的大学城――普罗旺斯,1966年建成使用,是一个集中保管殖民地档案的机构,收藏了旧帝国时期许多有价值的公开或私人档案,以及17世纪到20世纪殖民事物的相关档案文献。海外档案中心于2007年更名为海外国家档案馆,并先后经过两次扩建,库房可容纳排架长度为43千米的档案,同时又新建了一个摄影实验室、一个修复装订室、一个缩微胶片阅览室,扩大了公共服务区域。目前,该中心拥有馆藏档案的排架总长度38千米,有照片150000张、图片和地图60000张,还设有一个拥有120000册(份)图书、杂志、报纸的图书馆。

4.劳工档案中心

劳工档案中心位于法国北部传统纺织工业城的鲁贝市。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鲁贝市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旧城改造。如同在其他地方因地制宜将很多闲置的古建筑改建成档案馆一样,法国人将1843年建成的纺织厂改建成为现在的法国劳工档案中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收集、处理、维护、存放有关劳工的所有档案。该中心于1993年落成并对公众开放,其馆藏档案内容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工业界、商业界、建筑界、银行保险业、职业团体、职工会等各方面的档案。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大部分档案是来自私人收藏的。

三、结语

法国档案管理机构与国家档案馆建设,既体现出法国政府对档案事业的重视与扶助,也反映出法国社会各界对档案事业的关注与支持,并激发出档案事业特有的社会影响力。目前,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在争取社会支持与提升社会影响力方面,与法国这样的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种差距,认真总结分析并从实际出发予以借鉴,一方面继续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助,另一方面努力让社会各界力量更加关注和支持我们的档案事业,进而为全面促进和整体提升我国档案事业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增强.法国国家缩微胶片及数字档案中心[N].中国档案报,2015-05-11(3).

篇2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的特色以及良好的发展条件和较强的发展潜力,领导能力、综合办学水平得到各方面的高度认可,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社会服务方面在职业教育领域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遵照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优秀的高职院校应密切结合实际,将档案工作应该纳入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进行档案理论研究并积极实践,促进完善高职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院整体工作同步创新发展,增强档案的服务育人功能。

一、高职档案管理工作的制约因素

1.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档案工作从主观理念上不被重视,决策上没有给予足够支持。高职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大多停留在维持档案日常的简单管理上。学院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大,广大教职工参与意愿淡漠,档案资料收集与利用往往得不到认可和理解,同时也缺少对档案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2.基础薄弱,制度不够完善

学院重视校园基础设施、专业设计、教学科研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和档案数字化设备的资金投入很少,馆藏结构单一化,行业特色不突出。缺少标准的档案管理软件,文件资料进行调整和编目摆脱不了初级的手工作业的方式,导致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大量的电子文件难以系统化归档处理。在检索时,档案管理人员也是通过人工翻阅查找所需资料,费时费力,工作效率底下。国家已经出台了档案管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高职档案管理没有全面进入法制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轨道,档案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3.人才缺乏业务相对落后

高职档案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专职档案员视为文件整理员的角色,档案管理知识尚且不够,严重缺乏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总体素质不高。急需懂专业知识又能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学院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跟不上。

二、高职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策略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职档案工作提出了高标准和新要求。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才能适应和服务高职学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1.强化创新意识转变工作观念

以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效果为中心工作环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拓展档案工作思路,根据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积极的、超前的、有预见性的服务。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挖掘高职档案的文化价值,开辟高职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标准化水平

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管理”。依据国家档案管理法规制定适合学校贯彻执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创新档案管理机制,制定《档案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档案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档案利用管理制度。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

3.创新技术手段精细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将将逐步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档案,档案也由单一的纸质载体变为磁带、磁盘、胶片、光盘等多种形式。档案馆应加大投入,配齐硬件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从研究解决档案现代化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的衔接问题入手,加强档案管理软件开发,运用网络、数码等先进技术和手段,使档案管理手段由旧变新、由慢变快,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提升业务素质打造专业团队

高职院校档案工作者应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用现代管理的新技术、新理论武装自己,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鼓励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定期请专家或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对兼职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档案人员专业素质,适时地编纂、出版各类档案史料、文件汇编和画册,增强档案人员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地收集整理、检查核对、鉴别归档、转递移交,确保档案的真实和完整。促进高职院校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也实现高职院校档案服务于学院中心工作的追求。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渐深入,档案价值越来越被重视和借鉴,围绕教育改革需要,树立档案服务创新意识,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更新观念,全面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高校档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焦江福,唐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史志,2014(03)

篇3

关键词: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对策

当前,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大大落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在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对国家人事工作的开展也造成了一定影响。不久前石家庄团市委副书记王亚丽档案造假骗官案,当事人档案中多处造假,而多年来历次升迁考核中竟然一直未没被发现,这给我国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的管理需要站到国家人事工作的全局上去考虑,必须对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如若不然,干部的人事档案就成了一种摆设,不仅无法起到知人用人的作用,反而会成为一些人利用的工具。本文对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作一探讨。

一、当前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人事制度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相比而言,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步伐则明显滞后[1],尽管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也作出了一些调整,但是整体上仍在不断的探索和调整之中,人事档案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1.档案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公民诚实意识有待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固然需要法律体系和必要的制度安排,但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者和公民诚信意识的培养。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责任意识和诚信环境并不乐观。如一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弄虚造假;而一些档案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人事档案鉴定工作把关不严。人事档案的鉴定工作是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工作是审查档案材料,鉴别档案的真伪以及是否完备,以判定其保存价值。鉴定工作是保证人事档案真实性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由于人事档案涉及干部人员的考核和升迁,一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弄虚造假,甚至伪造文件,伪造印章。而一些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把关不严或者是受利益的驱使,没有严格按照人事档案鉴定工作的要求和步骤,采取了放任的态度,也导致了人事档案中掺入了一些虚假信息,给人事档案的公信力造成了不利的影响[2]。

2.规章制度不健全。我国在人事档案鉴定制度的设计上,也缺乏针对档案造假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人事档案的科学性和公信力的保护力度不够。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背景下,人事档案开放程度不高。在人事档案的公开上,我国沿用的依然是1990年中央组织部颁布的干部档案工作条例,采取严格保密的方式。一些人一辈子甚至都没有见过自己人事档案的内容,对于里面写了什么,档案里面对自己反映的情况是否正确属实,个人失去了必要的知情权和发言权,这也对人事档案的真实性造成了一定的矛盾[3]。

3.人事档案的收集内容不够全面。人事档案的收集决定着人事档案内容的全面性和广泛性,也是做好对干部全面考察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国家机关人事档案,更是考察一个官员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的收集渠道不够广泛,收集内容不够全面。传统意义上干部人事档案一般由个人履历考核、政审、党团、奖励、处分、工资晋升及出国其他材料组成。这是构成人事档案的基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档案也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而不能一直沿用过去的一套方式去收集。同时,传统人事档案呈现出内容单一、空洞,政治历史材料多,业绩材料少,老材料多、新材料补充不及时等老问题。这些档案内容在干部的考核和升迁过程中很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既不能反应他工作的现状,也不能反应出他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档案中缺乏一些具体的数据信息的支撑,多是一些官话、套话,难以对个人作出准确客观的定性。这也给一些真正在平时的工作中有能力的人造成了不利,即个人的综合情况不能在档案中反应出来。

4.缺乏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档案收藏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应用的需求,而当前我国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为了收藏而收藏。把辛苦收集而来的人事档案材料,收藏起来了之。人事档案的信息资源开发,主要是发掘人事档案中蕴藏的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通过鉴别筛选、加工整序、编目汇纂,寻找和获取较为集中系统或者有特定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通过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将一些人的经验教训,或者独特技能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可以很好的体现出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也可以为国家机构对于干部的考察和培养管理提供大量的现实的素材。

5.新技术应用与传统理念的冲突明显。当前,许多国家开发了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为人事档案电子化提供了便利。但是我国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限制了新技术作用的发挥。开发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对人事档案进行电子化的管理,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单位仅仅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了电子化处理,而在人事档案的传递过程中,管理人员依然在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方式方法,这种新技术与传统管理理念的冲突,不仅影响了新技术的作用的发挥,也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

二、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对策

在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模式中,行政人员的人事档案往往被当作人事工作开展的有力工具,在促进人才的选拔和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我国政府机关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过程中,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思想认识、规章制度、信息化建设等层面上,采取相应对策。

1.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思想觉悟和执行力。《干部档案工作条例》指出,干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由政治上可靠,党性强,作风正,能够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同时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文化水平的党员干部担任。当前,我国机关档案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与档案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思想觉悟有关。因此,在开展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也要对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的认识教育和培训,使其认识到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提高人事档案鉴别能力,确保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国家公务员人事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产,也是国家选拔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人事档案的鉴别,消除人事档案内容失真现象。

由于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个别人出于个人私利,弄虚作假,使一些人事档案材料失去真实可靠性。因此,有必要对国家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内容进行一次严格认真的鉴别,做到不经审查的材料不归档、手续不全的材料不归档、内容不实的材料不归档,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人事档案材料的完整、真实。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高科技档案造假,人事档案工作部门要有相应的应对手段。对于在干部人事档案中造假的人员,一定要加大打击惩处力度,坚决杜绝这一现象。同时,要通过建立国家工作人员人事诚信档案,对于涉嫌造假的人员,要在人事档案中如实记录下来,并且在人员的升迁和考核中,增加诚信档案的比重。

2.完善规章制度。针对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应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三个基本环节,即鉴定、披露和查询,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要加快对政府监管制度的建设,修订与现行人事档案管理不适应的法律法规。

适当开放与保护个人隐私相结合。档案管理的本质作用在于利用,如不积极加以利用,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作用。而要对人事档案进行充分利用,对档案信息内容的公开是前提和保障。但是,人事档案中又包含着很多涉及个人隐私性质的内容,如健康状况、婚姻状况、财产收入状况、职业经历等不适宜对社会公开的内容。这就要求档案公开要适度,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国外在这方面严格遵守保持公民知情权与隐私权有机结合的思想,一方面遵照信息自由法的规定,积极提倡保障个人的知情权,对人事档案采取了依申请公开的方式,只要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人事档案必须向符台条件的利用者开放;另一方面,他们又严格遵守隐私法的规定,人事档案的提供利用必须以尊重个人的隐私权为前提,不能开放的内容将坚决受到保护。如美国所有的人事档案只对本人或经过本人授权的他人开放,每个员工都可以上网查询自己的某些人事档案,如工作履历、提薪情况等,如果要查阅更隐私的信息,如工作申请、奖惩情况则要去单位的人事档案室查询。在美国,未经人事档案主体授权的人看他的档案是违法的,对执法部门也不例外。此外,对于上级领导对员工的工作鉴定,本人可以查看鉴定结果,如本人对鉴定结果不满,可向更上一级领导反映,以取得公正的评语,从而保证人事档案的科学性[4]。

强化领导负责制,对于档案工作者出现的失误,相关领导要承担连带责任,只有通过制度上的完善和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才能最终提高我国国家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的质量。

3.加快国家公务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人事档案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更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在美国,公民个人档案已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在公民的网络档案中包含着公民的学校学习、工作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个人的信用记录、驾驶记录、司法记录等多方面内容。并且通过类似于身份证号码的社会保险号码可以对档案的内容进行查询,比如司法部门可以通过这个社会保险号码调查每个人的司法记录,公民个人也可以通过特定的密码在网上进行查阅[5]。

当前,随着我国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扩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和利用需求增加。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积极的开发国家公务员人事档案网络化系统。一方面,可以全面收集人事档案信息的内容。通过国家公务员人事案信息数据库,进行公务员人事信息的查询、检索和统计分析,并且将个人信息以各种图表和表格等直观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组织人事部门选拔考察干部时可以以更加的明确和对比的方式呈现每个人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大型扫描仪将个人的简历、政历、组织鉴定、考核材料等内容都进行扫描,建立一个国家公务员系统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利用者通过网络就可以方便地查阅人事档案信息,不仅可以实现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的电子化管理,还可以实现部门单位之间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全国公务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 蔡啸. 国家机关人事档案管理改革之我见[J].档案学通讯,2008(6)

[2] 李卫华. 人事档案信息失真现象探讨[J].兰台世界,2007(9)

[3] 唐高计. 揭去人事档案的神秘面纱,增加档案的透明度[J].档案学研究,2005(6)

篇4

妥善保管档案和积极提供应用加值服务是档案典藏机构的两大基本职责。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档案价值为各界所利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献征信功能和文化智识传播。档案本来只是存放在各种典藏机构的文献资料,但是通过各种加值服务,如影印复制、编辑出版、主题展览、目录检索等方式,让更多的人阅读和利用,从而超过档案的原有价值,这就是档案的应用加值服务。说的再简单些,档案应用加值服务就是增加档案的附加价值。具体一点说,就是通过各种创意,创造出大于档案原本价值的过程。那么,数字档案应用加值服务是指对原始档案的内容、服务或技术利用新的数字化方式加以整合或改善,并以多元媒介呈现,从而赋予档案新的生命,产生更高的文献价值和社会影响。

数字档案应用加值服务不仅是档案馆的重要工作,也是档案价值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在档案数字化之后,如何利用数字化档案的特性,提供应用加值服务,以利于档案的快速传播与普及应用,已成为各国档案典藏单位亟须思考的课题。放眼国际,许多发达国家,诸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与新加坡等,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档案数字化工作,并同时着手数字档案的应用加值服务创新。下面我们以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为例,就该馆在档案数字化后所提供的档案应用加值服务方式加以概览。

二、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数字档案加值服务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 of Aus tralia)隶属澳大利亚通讯信息技术及艺术部(Depart ment of Communications,Information Technolo gy and the Arts),担负着政府档案管理政策顾问及文化组织的双重角色。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下设公众及读者服务(Public and Reader Services)、政府文书档案管理(Government Recordkeeping)、馆藏管理(Collection Management)及综合管理(Corporate)等四个部门,由助理馆长督导。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负责联邦档案管理法规,标准订定以及档案文化推动,并在各地设立分馆,负责各省国家档案相关业务。

(一)数字档案应用加值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非常重视数字档案应用推广服务。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于1995年完成了数字档案管理的初步规划与系统建置工作。自2001年4月起,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已经开始提供数字化服务,使用者可通过数据库搜寻浏览或付费得到数字文档。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与广泛运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积极开放其馆藏档案。通过互联网与档案数据库,读者能够跨越国家与地区的地理隔阂,使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开放的数字档案。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经常举办各种网络展览活动,这些活动多以数字化影音媒介展出。为提供进一步服务,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编制了100多种单张或数张的概要说明(fact sheet),指引研究者开放时间、各项服务与设施及馆藏特定主题或人物提供简要说明,置于网站以便参考。[1]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还运用馆藏数据主题式方式,制作及编辑或诠释档案。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目前已建立了SODA数字档案馆。这些SODA主题数据是从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精品中重新诠释产生。2013年国际档案日这天,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隆重向世界推出SODA。SODA数字档案主题丰富,包括居民生活、旅行照片、移民材料、历史纪录等等各个侧面的澳大利亚社会历史档案。SODA为那些对特定主题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参考。[2]更值得一提的是,SODA数字档案还充分发挥当今人们喜爱的社交媒体的传播功能,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喜欢的SODA数字档案分享到Twitter和Face book。

(二)档案目录整合加值

档案整合目录检索系统是利用单一接口检索多种档案数据库,旨在于鼓励大众能更普遍地了解档案价值并起到档案应用加值服务的目的。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编制各种档案目录检索工具,如研究指引(re? search guide)、Fact sheet和在线档案目录检索。其中在线档案目录检索主要包括查询文书档案的Re? cord Search和查询照片的Photo Search。

Record Search大约收录六万个系列文书档案、九千个档案产生者和寄存者(包括机关、个人和组织)的详细数据、800万个档案项目(案卷、地图、海报)及120万个数字影像。Record Search提供的检索方式有简易检索及进阶检索两种,简易检索主要提供关键词(或名称)、日期、典藏地、参考号和查询层次等字段,进阶检索则是在联邦政府档案系列系统(Commonwealth Record Series(CRS)System)架构下提供组织、机关、系列、项目或所有层级的检索。Record Search检索结果以三层格式呈现,第一层的检索结果告知使用者,符合检索值的数据数量,仅列出层次和符合的项目数量。如果要更有效率检索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有关个人的馆藏档案,可以使用Name Search进行搜寻,读者可输入家族姓名后,再选择档案类型后进行检索,其检索结果则从Record Search中检索而来。

Photo Search是检索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馆藏照片的检索工具,目前该数据库收录有16万张照片影像供在线浏览。其检索方式可采取简易查询及浏览查询两种。简易查询以照片相关的关键词、词组、系列号码、影像号码及条形码号等来查询,亦可同时以照片日期来查询。浏览查询则是以主题来浏览图片的查询结果,约可浏览从1860年到1996年澳洲国家及城市人民生活的照片5万5千张。Photo Search检索结果则显示照片的相关信息,包括题名、日期、主要主题、次要主题、影像号、条形码、典藏地、其他系列相关案件及系列编号等,使用者并可直接在在线浏览影像。[3]

近年来,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十分重视档案目录检索系统的整合。2008年7月8日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宣布,在未来的几年内,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将建立一个移民记录在线查询系统平台,即“共建澳洲家园”(Making Australia Home-Your family migration re? cords),目前该平台已初步建成。

(三)数字档案教育加值

数字档案自从上世纪90年代美国推动“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数字档案计划以来,即因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提供多媒体馆藏及馆藏信息经过组织整理与分析等特质,使其成为教学的新场域。数字档案教育加值是指档案馆藏机构将数字化后的各项档案文化素材放置在网络上,提供使用者查询及欣赏或作为教育的教材,从而大幅提升档案文化传播、教育与研究的档案加值活动。[4]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在其主页设置有教育资源专区,提供联邦、移民、国防、情报、外交政策和土著等六大主题的教育资源,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澳大利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历史。上述各类主题下又分别提供数个主题教育网页,用户可以点击这些网页进入,从而看到百年以前的原始档案。此外,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主页还专门为5-12年级的学生设置有Vr-room(Vir? tual Reading Room)在线教室,内容包含艺术与娱乐、健康与福利、国际关系等9大主题。Vr-room在线教室的每一件馆藏都有属于它的描述,内容包括标题、日期、产生者、媒体形式及版权声明等信息,该馆亦针对每一件馆藏编写学习内容,学生可通过学习内容的信息了解馆藏内容及其教育价值。为便利使用者利用此教育网页,注册登入该网站后,还可针对各馆藏纪录进行储存并标注学习心得。[5]

数字学习已被视为是提升档案教育质量、改善教育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重视并积极发展数字学习;数字档案是针对档案文化资源进行组织整理,所具有的优势及多元特质,使其成为建立数字学习环境的最佳组件。[6]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网站的数字档案教育加值应用融教育和档案为一体,将原始的档案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并完整地融入在线课堂服务之中。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重视档案教育和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广档案文化知识的思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三、数字档案应用加值服务展望

档案为人类知识的累积,隐含着价值无限的知识和文化信息。数字档案应用加值服务是实现我国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加速数字档案应用加值服务是信息科技时代的重要课题。数字档案应用加值服务应积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持续推广国家档案应用、深化档案内容研究、开发加值产品。电子商务、虚拟实境、娱乐学习、创意产品等,均是未来数字档案应用加值服务的努力方向。

篇5

公共管理公共性的构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与行政管理由统治向管理、再向服务的渐次转变密切相关。公共管理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治理社会化的趋势,但其公共性要素则已历经近200年的演化,在不同的行政管理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按照张康之教授的观点,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西方政府的行政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的强化政治统治的“统治行政”阶段,19世纪80年代前后加强管理职能的“管理行政”阶段,以及近20多年来加强公共服务职能的“公共行政”阶段。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在这三个阶段,公共性的具体表现如下:

1.“统治行政”阶段:资产阶级政权以集权方式独占公共权力,政府作为单一治理主体总揽所有的公共事务,社会公众没有机会参与其中,国家统治职能强大,公共服务职能微弱,公众——特别是平民和工人——的基本权益甚至受到严重的侵蚀,社会治理的公共性极大缺失。

2.“管理行政”阶段:政府依然掌控社会治理权,但开始响应社会公众的权益诉求,民众有机会参与公共事务。但总体上看,公众的力量薄弱,社会公众的政治、经济权益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但是依然处于受压制和受管制的状态,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只得到部分体现,民治、民享的局面远没有形成。

3.“公共行政”阶段:政府改变独揽社会公共事务的做法,遵循“小政府大社会”的宗旨,弱化政府职能,将许多公共事务——特别是社会公共事务交给社会与市场来解决,政府与非政府主体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公众能有效主张和维护自身权益。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在社会公共事务领域得到了较好的构建。公共管理公共性的构建是与社会公众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加强,以及政府权责的让渡密切相关。当然,这个过程充斥着国家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权益博弈,即使到了今天,西方国家也并没有在所有的公共事务领域实现充分的公共性,在国家公共事务和政府公共事务领域,公共性的缺失比较严重。今年6月的“棱镜门”事件,美国政府通过网络公司的中央服务器秘密提取包括个人数据在内的大宗数据来对社会实施监控,实际上就是国家利益对公民权益的侵夺,可见公共性在所有公共事务领域的充分实现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二、作为公共管理系统构成的国家档案馆

(一)作为公共管理机构的国家档案馆

国家档案馆是政府为了履行公共档案管理职能而设置的专业性机构,其“集中管理政府档案”、“依照法律授权、代表政府从事公共档案管理活动”,是社会治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它既是辅助国家统治和政府治理活动的重要工具,又是能够对公众的档案利用需求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机构,其职能涵盖了公共管理所有的三大领域:国家公共事务领域、政府公共事务领域和社会公共事务领域。社会治理的任何变革都会传导到国家档案馆,引起相应的变化。我们看到,公共性的演化总是会引发国家档案馆机构及其功能设置的变动。例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家档案馆开始突出社会利用服务的功能建设,这实际上是政府加强管理、开始响应公众权益在档案管理领域出现的反应。进入21世纪以来,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成为新世纪的主题,国家档案馆也随之进行了改变,其功能在2003年拓展为“两个基地,两个中心”,2009年再拓展到“两个基地,三个中心”,这种拓展“是把国家档案馆放在‘公共服务’这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上来思考”。欧美国家档案馆的变革历程同样能让我们看到来自公共性演化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公共管理三大领域的公共性构建并不一致,一般而言,社会公共事务领域由于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公共性的构建较为容易,而国家和政府的公共事务领域由于远离公众日常生活,公共性构建较难。因此可以看到,当社会公共事务领域已经表现出高度的开放性,积极推动公众参与治理,而国家和政府公共领域却依然对公众紧闭。由于国家档案馆的职能涵盖所有公共事务领域,因此就会出现两种迥异的运行理念同时作用于档案馆,从而产生内部运行的矛盾冲突。很多时候,这种矛盾的根源是国家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权利冲突。公共档案保密与公开的矛盾就是一个典型表现。对欧洲档案利用的研究表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府通过引进档案利用限制的禁令或法规,以法律手段来阻碍甚至限制不断增长的档案利用”,“即便是民主国家的档案馆,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常常还是为政府利益而非公民利益而服务”。因此,公共性构建产生的矛盾冲突也会在国家档案馆中表现出来。

(二)作为权益保障制度安排的国家档案馆

国家档案馆不仅仅是机构,而且还是一种制度安排。制度安排既包括“规章制度的确立”,还包括“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要素关系的确立”,因此,“组织是制度安排的集合”,其规定的是关系、规则和规范。但正如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指出的那样:“一个组织的价值系统是通过组织与不同功能背景中的各种主要制度模式相联系而得以合法化”。也就是说,制度安排的作用在于从根本上将一种“价值系统”给予“合法化”,对于国家档案馆来说,这种价值系统是围绕公共利益的一种设定,因此,国家档案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维护公共利益的一种合法化的方式。但是,在不同行政管理阶段的不同时期,对公共利益的内涵有不同的解读,从“统治行政”到“管理行政”、再到“服务行政”的过程,是公众权益从被排斥于公共利益性之外,到被包含,再到被强化的过程。国家档案馆制度安排的发展走向正好反映了公众权利从被排斥到逐渐得到尊重的公共性演化进程。以美国为例,来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理事会的一项研究认为,都市政府在档案管理领域将会采取更加集权的方式。很显然,在当时看来,对政府权利的保障是档案馆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集权管理实质就是对公众权利的排斥和弱化。但是到了21世纪,美国公众的档案权利较之于30年前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和丰富,比如档案文化权利的提出并落实,为此美国国家档案馆改变了以前的集权封闭的管理理念,为了满足公众文化生活需要,开放管理系统,引导公众参与档案文化项目的合作共建。而且,目前欧美许多国家明确了国家档案馆对公众权益的重要使命,为此,构建了体现公众利益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其考核结果与国家对档案馆的投入直接挂钩。在这种价值理念的作用之下,国家档案馆不但从经营管理的很多方面深化了与公众的利益交流,而且还通过与诸如媒体、企业等的合作来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可见,对公共利益的不同解读会影响国家档案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对关系、规则和规范的构建。

三、国家档案馆的公共性

(一)国家档案馆公共性的涵义

从上述分析可知,社会治理的变革会给国家档案馆带来深刻的影响,而且公共性演化的深入将会推动国家档案馆治理公共性的系统构建。因此,不能仅仅着眼于公有、公用的特性来理解国家档案馆的公共性,国家档案馆的公共性更应该是档案馆治理对公共管理的管理价值的公共性、管理主体的公共性、管理手段的公共性、管理对象及目标公共性的落实。其具体表现有:

1.遵循表达公众意志、维护公众权利的价值理念

公众的权利包括公众对公共档案的共享权和对档案馆的共治权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馆藏档案最大限度地对公众开放,后者指的是公众参与国家档案馆的治理。其中,共治权的提出是公共管理的民主民治思想在国家档案馆治理中的落实,它体现了公众共创利益、实现社会价值的一种需要。而政府出于追求社会效益的需要,也希望通过公众参与共治来提升档案馆的运行能力,因此,公众对国家档案馆的共治权是档案馆治理的发展趋势。

2.以社会公共事务为其主要服务领域

社会公共事务与公众的利益更密切,公众的许多直接利益集中于此,因此,社会公众事务领域自然成为公众权利表达的主要领域。由于公众的群体规模庞大,权利类型和需求表现多样,因此与面向政府的服务相比,国家档案馆面向公众的服务具有更高的难度和复杂度,这也决定了国家档案馆需要在服务公众的过程中投入更多。

3.形成多元共同治理的格局

在“统治行政”和“管理行政”时期,国家档案馆采取政府单一主体的管理模式是合理的,但是到了“公共行政”时期,政府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对国家档案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社会力量已经有能力而且有愿望投入到国家档案馆的建设中,这时,采取政府与社会力量对国家档案馆的合作共建是必然趋势。目前,欧美许多国家档案馆的实践已经形成多样化的合作共建方式,其中以项目合作开发最为常见,而最为深刻的表现为国家档案馆治理中政府与有关社会力量在决策和管理等领域的权力分享。

4.构建民主透明的监督机制

公众的有效监督是维护公众权益免受来自政府权力侵害的重要方式。作为国家举办的事业,国家档案馆的运行以政府权力为后盾,即使在多元共同治理的背景下,政府权力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公众监督的短缺会出现不合理的集权专权和自行裁定等政府权力“异化”现象,从而损害公众利益。因此,公众监督对国家档案馆的运行十分必要。有效的监督依赖一套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以制度化为基础,以法的形式规定,其中不仅要规定公众监督的方式方法,而且还需要规定监督的目标任务和标准规则等内容。

(二)国家档案馆公共性的协调

篇6

一、档案价值鉴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意义

美国的一位相关工作者曾经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即在关于档案的所有工作中,档案鉴定是很重要的一点,它决定了之后的工作。鉴定是档案工作整个系列中第一关键性决定,在其后的所有档案管理工作都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从这里就已经可以看出在整个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档案价值鉴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整体上来讲,档案是对各种信息的原始记录,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不过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份档案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一份文件的价值都是不尽相同的,文件的价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其所包含的价值。档案价值鉴定的工作就是对每一份档案所具有的价值进行甄别。

档案价值的鉴定将会直接决定档案的存亡。当档案价值鉴定判定档案已经没有保存价值的时候,档案就会被销毁。所以在进行档案价值鉴定的时候需要慎重。通过档案鉴定可以让所保存的档案在整体的价值上面有质的提升,是提高档案质量的重要途径。

当今档案不仅有纸质的,还有电子的。对于纸质档案,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会导致库房的紧张,设备短缺,经费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档案价值的鉴定,有利于档案库房、设备人员的合理和有效利用,提高档案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实现优质服务。

二、档案价值鉴定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客观上讲,我国的档案鉴定工作受到国家的重视,也有所发展,但是由于政策理论和法规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价值鉴定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研究混乱

在我国几乎是没有对档案价值鉴定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义。在某些相关教材里对于鉴定有一些相关的描述,但是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只是对于文件的部分相关鉴定提出了粗浅的方法。这样通常就会导致文件的鉴定出现问题和一些失误,最终文件的价值鉴定出现混乱的局面。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有的将“文件”与“档案”两个概念相混淆;有的弄不清档案价值鉴定的起始点和终止点;也有的将档案价值与档案价值鉴定混为一谈。

(二)档案价值鉴定队伍建设急需改善

我国的档案工作队伍存在着不稳定,缺少档案价值鉴定人才的现象。档案价值鉴定人才的缺少导致了档案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判定,从而对档案管理的后期工作形成障碍。此外对于现有的档案价值鉴定人员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点:(1)档案价值鉴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有着很强的“困惑性”和“疑难性”,有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存在着畏难情绪、怕担责任的心理,使得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2)档案价值的相关鉴定标准难以达到,不具备可操作性,这也带来了很多的弊端;(3)相关鉴定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对相关的鉴定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三)档案价值鉴定质量不能够令人满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变化,档案的价值也会进行改变。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档案价值鉴定的重点也会进行变化。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很难准确的对档案价值鉴定的重点进行准确的把握。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缺乏重点,导致工作的质量不能够让人满意。在现在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有些已经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仍被继续保存,原有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不清的现象。形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不到位。

三、加强档案价值鉴定的措施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问题却不知道进行改正。对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也是如此。为此,针对上述问题,个人提出以下几个改善当前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意见。

(一)加强理论研究

做任何事想要成功都必须要靠理论来进行支持。对于档案鉴定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对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应该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工作,并组织专人进行攻关。既然我们国内的档案价值鉴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那么我们可以先借鉴、吸收国外在档案鉴定方面的先进思想与优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鉴定的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档案鉴定实践。此外我们还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利用现有理论,积极开展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创造经验,为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实践材料;此外,相关的研究人员不应该脱离实际,应从实际入手,多多调查研究、收集材料,做好理论上的研究,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终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二)完善档案价值鉴定队伍

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出专门的档案价值鉴定人才,然后是各级档案局、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专门的档案价值鉴定机构。档案价值鉴定机构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内容:提出职能范围内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总的规划和“永久”档案进入档案馆的比例,协助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及标准,监督检查和指导所辖各类档案的价值鉴定,并负责鉴定业务咨询。

(三)提高档案价值鉴定质量

篇7

一、建立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

加强对国土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国土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要遵照统—领导、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原则。各级国土管理机构应该成立国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基层工作人员,兼职国土档案员,在上级专职档案员的帮助下,形成全系统的档案管理统一模式。同时,完善档案制度建设,修订档案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无论是在上级国土局发的文件,都能从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转变观念,超前管理

长期以来,我们对国土档案内容和工作范围的理解偏于狭窄,思想不够开阔,工作不能创新。对于各类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种超前管理的意识、没有很好地和上级档案员联系。没有将国土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各类业务和档案管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由于以前档案整理归档不全,造成现行档案利用中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纠纷。新时期的档案工作,应充分认识到到档案工作不是临时性工作,要逐步转变观念,制定措施,对国土档案进行超前管理。

三、国土档案特点,拓宽档案收集渠道

从实际情况看、国土档案是比较复杂的。它分类为九大部分,从每个部分的内容比较来说层次不齐。建设用地类的报批经历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声响材料类形成的文件数量不多,不易引起档案人员的足够重视。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档案管理人员首先了解各类业务工作存档的分类程序和流程,对哪些档案资料、资料的内容、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建立文件档案档案收件簿。并对各相关部门制订档案收集上交制度,拓宽档案收集渠道,确保档案齐全完整。

四、制定规范,及时立卷

根据国土资源档案的实际情况,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档案整理归档制度》、《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制度》等。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加大依法管理档案的力度,以此带动其他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将档案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考核奖惩,调动从事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对需归档的文件资料,及时立卷归档,并建立起档案管理分类大纲。根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业务内容、档号分类方法等,将国土档案共分为九大类:(1)综合类;(2)计划财务类;(3)地籍管理类;(4)土地利用规划类;(5)建设用地类:(6)土地监察类:(7)宣传科技类;(8)声像材料类;(9)矿产资源类;并在每一类中确定了基本归档范围。把应该收集归档的文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可以装订成正规卷的、及时把它们装订成正规卷、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五、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的收集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利用。为达到国土档案整理规范化的要求,客观上对国土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上:一要进一步加大招考力度,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的方式,把那些出身于档案专业,把那些懂法律、精管理,会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的复合型年轻人才,优先充实到国土资源管理档案队伍中来,迅速改变目前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老化的状况。二要继续加大在职培训教育力度,通过培训让档案员不仅精通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还要熟悉掌握档案业务管理知识、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适应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三要对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一次正规的培训、讲解了国土档案工作中会形成哪些类型的文件材料。哪些是属于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今后需归档、并讲解了具体的归档范围。同时,按照国土档案管理要求,对文件的起草、书写要求和制成材料的规范化、作详细的讲解。使大家对国土档案内容提前了解,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注意积累资料。为今后建档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利用档案有切实的保障。

在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方面,要快速转变职能,加强开发利用。要迅速扭转档案开发利用跟不上国土资源管理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大从收集保管向开发利用服务转变;从为本单位服务为重点向为社会服务为主转变;从被动、单一、封闭型服务向主动、多领域、开放型服务转变;要加大从靠行政手段微观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平时,尤其要注重珍贵资料的收集、开发、利用,特别要潜心开发那些对经济发展有带来效益的,或能反映单位特色和职工精神风貌的档案资源。

六、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

做好国土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积累贮存国土档案是为了利用、而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反过来也会促进国土档案管理工作。国土档案的形成是为以后利用起到查询的作用,通过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将其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又通过档案工作者提供给工作人员利用。在近几年来实施电脑化管理、将国土档案资料及时输入电脑,随时为各类业务提供依据,每当业务人员从利用档案中获得信息时、更积极主动地向档案室归档文件材料、从而保证了国土档案的完整性,促使国土档案管理更上新台阶。

七、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篇8

关键词 高校科研档案 科研活动 管理途径

0 绪言

由于科研档案是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记录整理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归档与管理的规范。我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与档案局在1987年就颁布了《科研技术研究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这一规定的出台,对我国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科学有效的规范。随着我国高等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成为我国科学研究工作的主阵地。然而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

1 高校科研档案的重要性

首先,高校科研档案是院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由于我国高校科研档案记录了院校科研人员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过程的原始资料,是最客观可靠的情报资源。所有科学技术进步都是继承前人基础上的创新与借鉴,而高等院校进行科研活动也是这样,我们能够通过高效科研档案去了解过去国内外对某项科学研究的情况,进而实现创新与发展,所以高校的科研档案是保障科研工作的基础。

其次,高校科研档案是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保证。我国高校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作为专业课教师,不但要自身及时去掌握专业领域的最新动向,还需要不断更新专业课教材,可以通过院校的科研工作档案,将一些新技术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传授给高校学生,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最后,高校科研档案是院校检验科研工作、考核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由于高校科研档案客观地记录了专业教师、科研部门在院校科研过程,用文字、图像等形式保存了资料。而一所院校进行的科研工作效果如何,可以从科研经费、科研技术人员投入、成果等方面进行体现,而所有的因素可以从高校科研档案中寻找到,进而可以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并且,高校科研档案也是院校科学研究人员付出辛苦劳动的成果,对教师等教职工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

2 现阶段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部分高校的科研档案收集不够完整。许多院校的科研管理人员缺乏对于高校科研档案的重视,对日常的档案资料积累工作只是走个形式,认为是档案部门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这导致高校许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出现困境,落实工作不到位,资源缺失损坏等状况频繁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部分科研工作人员的心理上受到伤害。

第二,高校科研人员缺乏档案意识,由于个人原因影响到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及时性与完整性。一些人员认为将科研档案与其放到档案部门不如自己拿着方便,于是一些人员就借着核心技术资料保密的原因作为借口,在科研工作结束之后不愿将档案上交。而高校科研工作本身就具有潜在的内部竞争性质,一些科研工作人员由于为了自身利益、知识产权等原因考虑,将科研工作中一些资料私自保存起来,没有上交到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这导致应当共享的科研资料难以及时归档,导致部分高校的科研工作中的数据资料难以完整地被保存,进而影响到高校科研档案归档工作的及时性与完整性。

第三,高校科研档案工作宣传力度较小。我国部分高校的档案部门并不能对高校各职能管理部门与科研机构进行培训,并且没有开展针对档案工作的学术报告与其他相应的宣传工作,这导致高校科研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管理人员对于应当及时归档的科研工作档案并不清楚,而归档的材料也不够完整。

3 加强我国高校科研档案管理途径思考

第一,在高校建立起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高校科研人员的档案管理责任意识。由于科研档案是高校进行科研工作的整体过程的客观反映,是介于课题、研究成果与专业之间的综合反映形式,因此形成了高校科研档案的特点:专业性、整体性与时期性。而为了规范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就需要遵循国务院颁布的《科研档案工作条例》所规定的要求,尽量避免科研档案丢失在外的现象出现。高校要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科研档案的法制意识,将管理科研档案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

第二,保证科研档案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随着高校新的科研机制运行下,高校部分科研项目都增加了研究周期,并且有许多人员加入,这对于原有材料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造成了阻碍作用,经常会出现核心技术文件缺失、电子文件缺失等现象,会给科研档案利用带来阻碍的作用,对高校的教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难以起到作用。

第三,高校要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由于高校一些科研项目会涉及到国家尖端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在管理与开发档案信息时,需要加强课题项目档案的保密工作。有些会涉及到我国纵向课题研究信息含量与科技含量较高的档案,容易被互联网迅速传输,所以科学研究项目中,我们必须要严格恪守科研项目的保密源自然与知识产权的规定,对科研档案的管理务必要加强防范工作,对保存管理科研档案的计算机有效监管。这些保密工作能够解除了科研人员的忧虑,并且也是提高科研人员归档主动性的重要途径,不但能够提升了高校科研档案信息数据的利用效率,也能够提升了高校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效率。

篇9

(1)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电子化管理工作现状。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已经开展了电子化文件管理的实用化应用,为公司电子文件管理试点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功能上涵盖了电子化文件的上传、下载、查看,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营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营销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营销电子文件管理的工作进展情况。随着公司“十二五”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大营销”体系的推广建设,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电子化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按照公司“大营销”体系建设及公司2012年营销信息化工作要求,营销电子档案管理要覆盖到营销系统所有业务环节,真正实现营销电子文件管理的稳定、保密,为营销业务高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1.1意义

(1)可以充分保障营销客户档案信息安全存储。

(2)可以有效建立营销文件档案资源共享利用机制。

(3)有助于提升营销业务的综合管理水平。

(4)能够有效支持公司电子文件管理工作。

2复杂性表现

2.1业务项目类型繁多

随着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推进,对信息化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营销部门承载着业扩报装、电费计费、电能计量、用电信息采集等关键业务以及95598电话语音、互动网站、银电联网等对外服务工作,营销档案项目日趋复杂。

2.2流程复杂、变动性大

营销档案以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为依托,具有步骤流程较多、与客户交互文件多等特点。因此实现电力客户档案的生成、收集、归档、更新等全过程与营销各项业务办理流程的紧密关联,以确保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逐一对应,并保证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与实时性,有较大难度。

2.3与原系统接轨问题

营销档案管理业务主要包括2大类10大模块,分别是档案监控与利用、电子文件采集、电子文件生成、文件流转、文件归档、档案建档、档案保管、变更与借阅、档案室管理、档案管理的检查与考核。涉及到多个系统,保证其对接与兼容可靠性极其重要。

3处理方式

3.1业务架构

档案的监控与利用:档案监控基于档案的全生命周期对档案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文件缺失预警与业务过程紧密结合,对业务过程中未及时登记与缺失的过程文件进行提醒与告警;档案智能化检索、档案情况统计、档案利用与信息是对档案利用开发。

营销档案业务:依次为电子文件采集、电子文件生成、文件流转、文件归档、档案建档、档案保管、变更与借阅、档案室管理、档案管理的检查与考核,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如图。

营销档案管理业务与营销业务紧密结合,在营销业务的处理过程中,进行电子文件的采集、采集完成后各个流转环节基于电子文件进行无纸化业务操作,在审批与协同工作环节进行电子文件的调阅,对电子化业务资料进行审查与更新,并在业务归档环节进行资料的归档与电子文件的封装,保证了档案的闭环管理。

3.2流程架构

营销业务系统处理时进行纸质文件采集同时获取元数据进行电子文件的生成,对于数据捕获生成的档案自动获取系统数据按照模板生成电子文件。

营销业务工单流转过程中,需要对电子文件进行调阅,进行电子文件的在线浏览。同时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业务权限对电子文件进行审查与更新。

在档案移交时,应进行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的核对,核对通过后进行档案的接收,对于存在不符的情况,应将文件退回重新处理。

文件接收后,进行档案的入库与定置放置,进入自动库房与指定档案柜。电子文件应按照规定进行备份保管。

对于存在档案补充的情况进行档案出入库处理,并定期对电子档案、纸质档案进行鉴定,转为长期保存或销毁。通过以上业务交互,从而在营销业务处理过程中实现对档案管理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3.3系统对接

(1)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负责对电子文件业务数据/元数据的采集,对扫描资料进行文件的上传,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可以对电子文件进行调阅、核对、更新。并将采集的文件进行电子化、压缩、转换、封装、加密、入库存储,对营销档案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监控和管理。

(2)与自动化档案存储系统的集成

自动化档案存储系统,负责对档案室的存储规划、对档案资料与档案柜存储位置的对应关系,将操作界面集成于营销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档案的出入库操作与存储。

(3)与电子文件采集系统的集成

为实现纸质文件的电子化,统一文件电子化的数据格式,建立电子文件采集系统,对高拍仪、高速扫描仪与其他录入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自动进行文件的识别、索引生成与存储,同时进行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与转换。

结束语

篇10

2006年2月1日在我院随机抽取110名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愿的原则,比较在建档前、后的自身对照情况,并进行问卷调查。

研究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试验研究,对此110名研究对象进行医学强化干预,定期随访并观察1年;采取统一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评价指标:①患者在健康档案建立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②患者在健康档案建立前后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情况;③健康档案建立前后患者治疗糖尿病的费用。

干预方法:①定期进行随诊监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并指导患者调整药量;②定期开展讲座,讲述糖尿病的注意事项及用药原则;③患者之间,病友会交流经验;④对每个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病情设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⑤进行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动态监测,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统计学方法:数据由专人输入计算机,查对无误后进行描述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主要有t检验,X2检验

结 果

建立健康档案前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建档前糖化血红蛋白>6.5%者88例,糖化血红蛋白<6.5%者56例,建档后糖化血红蛋白>6.5%者64例,糖化血红蛋白<6.5%者56例,建档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建立健康档案前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建档前后患者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了解情况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治疗糖尿病的年均费用:建档前患者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费用为3200±145元,建档后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费用为3100±123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讨 论

建档前后医疗费用无明显差异的原因:①经过建档后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重视病情,依从性好,坚持服药的结果;②对患有并发症的患者针对个体加用药物治疗,增加一部分医疗费用。③此研究的观察期限较短,因此对糖尿病这种慢性疾病的花费不足以明确说明。

在糖尿病的控制方面建立健康档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医生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过程,同时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延缓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节省开支。对民众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教育,包括让民众了解发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等,使自己的健康问题;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并及早得到正确的干预措施,如锻炼、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对民众的教育应着重放在糖调节受损和未诊病人的发现。一般而言,教育往往比人群筛选更为经济。一部分糖尿病病人被确诊后,未得到医生和护士的教育,认为糖尿病并非是严重疾病,更不知道即使是轻微的血糖异常,也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往往造成治疗上的不配合。从而贻误病情。另外,传统的观点认为,临床医生的责任是治病救人,有关个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咨询不属于他们的责任,而现在对待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临床预防服务的态度信念认为临床医生除了诊断、治疗疾病外,还应承担起临床预防的任务。临床预防服务的提供能更好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本研究中心梗、脑卒中的知晓率在建档前后有明显差异,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陈虾,邓晓燕,莫瑞豪,等.深圳市居民对社区健康教育要求的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6,7(4):574-577.

2 周晓伟,袁丽华,杨郄,等.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心脑血管疾病临床预防服务现状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6,7(4):597-599.

控烟到底难在哪里(2)

最大难点:文明习惯尚难形成

我国约有3.5亿吸烟者,是全球最大的烟草消费国。我国每年归因于吸烟的死亡人数为100万,在全球位列第一。

让很多控烟界人士头疼的是,“在一些城市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禁烟标志形同虚设,甚至在一些星级酒店的大堂、电梯内还是有人抽烟”。

有人测试,“在公共场所你是否敢于劝阻吸烟”。仅三成人士回答“敢”,而其中有一半的人承认“失败过”。

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71%的人希望在“无烟餐馆”进餐,75%的人希望办公室是“无烟环境”,89%的人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仍有52%的人在公共场所或家里“被动吸烟”。

调查显示,困扰人们的最大问题是,不吸烟的人没有充分的理由阻止他人吸烟,而吸烟的人没有良好的不在他人面前吸烟的习惯。专家解释,国人良好的文明习惯尚未养成,吸烟者没有形成尊重他人健康权利的意识。

最迫切问题:税收该如何取舍

有人说,中国控烟面临的最难办的问题是税收问题。因为烟草业提供的税收一直是政府的一大经济支柱。

篇11

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和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概念

数字档案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现阶段对数字档案馆的概念界定尚无统一,但是基本上都认为数字档案馆有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单个数字档案馆,几乎是传统档案馆的数字化,亦称为狭义的数字档案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所有的单个数字档案馆将连结成一个超级数字档案馆,这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第二阶段,也称为广义的数字档案馆。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因素影响,我国现阶段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尚处于第一阶段。

信息资源必须满足人的需求,具有可获知性、可用性。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复杂,从其来源看,有传统馆藏的数字化资源,有无纸化办公背景下接收的电子档案,也有网络上采集的具有档案价值的数字信息,同时也包括了数字档案馆自身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原始信息。从信息的状态来看,有在线信息,这些信息是在网络中流动的动态信息;也有离线信息,因其价值或者是密级原因而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目前国家控制力的实施范围主要分布在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如数字化档案信息、立档单位移交的电子档案以及网络采集的重要档案信息,其他如数字档案馆员工、设备信息等在国家控制过程中暂时居于次要地位。

国家控制力即国家控制能力,是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现代政府在文化管理中应具有以下职能:保存和发扬已有民族文化,促进新文化产生以及提高公民创造、获取文化和信息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些职能,政府被赋予权力对相关条件进行控制。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是指政府对数字档案馆建设、运转过程中的相关变量进行协调、组织从而达到政策目的或者与目标相近程度。政府采用的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政策能够又好又快实现目的,控制力强,反之则小。

影响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因素

1 布局结构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储保管必须有一个空间载体和虚拟载体,国家实现对这些资源的控制也必须通过这些载体来实现。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分布存在以下不足:建设主体单一,区域建设不平衡,资源特色欠缺。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数字档案馆有深圳数字档案馆、青岛数字档案馆、杭州萧山区数字档案馆、浙江省数字档案馆、胜利油田数字档案馆等。这些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数字档案馆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建设主体以政府牵头为主,对传统馆藏数字化、接收立档单位电子档案以及有价值的网络信息采集,主要目标是建立综合性数字档案馆。作为科研、教育单位的高校和以效益为目的的企业在这次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缺位,西部地区缺乏可借鉴的符合不发达地区实际的数字档案馆建设经验。虽然实施控制的主体是国家,但是没有相关部门的合作,谈何控制?西部地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没有一个成功实践的参考,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载体失控,谈何资源控制?

2 国家控制手段

国家对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控制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控制手段直接影响控制的效果。以国家为主导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就能对其信息资源进行直接有效的控制;如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第二历史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档案事业管理采取集中分布式制度与我国等第式的行政机构划分相适应,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各级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协调相关的利益关系,为数字档案馆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数字档案信息级数增长,各地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都以国家为主体并不现实,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宏观调控方式将被更多应用于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控制。从影响范围和效果来说,这些宏观调控手段的渗透力最强,作用持久。在我国的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政府都或多或少进行了直接参与,但是在法律法规建设、经济投入方面还有待加强。

3 经济基础

数字档案馆建设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其信息资源的接收、采集、保管、安全、共享、利用等都必须有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也对档案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新的技术背景下国家对档案的控制方式以及力度也随之变化。传统档案的国家控制主要是通过行政机构的划分对档案实行分级管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行政机构在信息获取上一改以往上下行文的金字塔结构,变为扁平化组织,更有利于加强国家对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控制。

4 思想基础

现代复杂的国际竞争中,数字档案成为新的竞争情报。维基解密网站公布了美军的相关机密档案,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变动。因此,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控制这些数字资源,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政策,《档案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0年6月17日,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提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目标是逐步实现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社会共享服务。此外,数字档案馆国际学术研讨会、《加强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战略思考》研讨会分别召开。

5 组织基础

数字档案馆是动态、发展中的事物,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多个部门持续协作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必须有一个中间机构予以协调,所以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必须有一个专门协调、指导、负责数字档案馆的行政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数字档案馆建设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需求法则,但是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社会对文化的需求有时候并不在当代就能体现出来,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必定会有大量人类遗产被遗失在当代。为避免这些损失,必须由国家行政机构弥补这些缺陷。国家意志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国家职能的实现也不能没有档案,尤其是在这个“谁控制了网络谁就控制了世界的时代”,也需要设立一个统筹全国数字档案馆事业的行政机构,充分发挥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增强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有效途径

1 适当调整数字档案馆布局结构

经济发展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

成为西部地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典范。但是,毕竟经济基础不同,依靠市场调节,东西部地区的数字档案馆水平差距会越来越大,西部地区没有实践参考价值的数字档案馆,依靠各地方摸索,其质量良莠不齐,并且缺少足够的资金投入,在设备、技术的选用上很难实现先进性和适用性的结合,最终是对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数字档案馆布局不利于国家控制。在已有的国内实践和世界实践过程中,经验都表明不能没有示范馆。在我国,继深圳数字档案馆建设成功后,各地以其为参考模型,兴起一股数字档案馆建设热潮。美国的911数字档案馆、日本关西数字档案馆建设为世界数字档案馆功能定位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在全国各类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如企业数字档案馆、高校数字档案馆、专题数字档案馆、地方数字档案馆都面临经济因素、经验教训的示范问题。因此,国家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探索数字档案馆建设,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也要适当增加对西部地区数字档案馆的投入,启动国家为核心的示范馆建设计划,为东西部地区、各种类型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科学的管理办法和系统实施方案,通过示范馆的作用,从制度、技术、设备、人才、标准等方面影响各地、各类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以影响力实现控制力。

2 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

数字档案馆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控制的新工具,主要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达到控制目的。

经济手段是指国家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实现资源的配置。数字档案馆建设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数字化档案的输入输出设备、数字档案的接收、管理系统、网络档案的采集系统以及这些信息资源保管的数据库、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流通、利用系统等购买和维护都需要不菲的成本,国家通过财政支出方向,调控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各馆根据资金状况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级保管和利用。

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法律配置资源。法律必须明确数字档案的所有权、处分权、收益权。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减少我国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所有权、处分权、收益权争议,但是,因为模糊的公权,降低了这些权利的效力,容易与个人利益相冲突。因此,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控制,不仅要有法律明文要求,更重要的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行政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构通过行政命令、指标、指示等方式来实现调控目标。数字档案馆是21世纪档案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相对传统档案馆来说它还是个新事物,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也会遭遇到排斥或敷衍了事,所以,国家必须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督促各地方认真完成建设任务,贯彻执行、完成国家制定的各项相关的指标、指示。在行政机构的设置上,应该设立一个专门负责数字档案馆的小组,制定数字档案馆发展规划,促进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

3 继续完善相关思想体系构建

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国家控制力的加强必须建立在相关的基础理论、标准研究、法律体系、政策制定的基础上。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具有电子文件的特征,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全程管理、风险管理原则为国家控制力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都伯林元数据标准、档案信息著录、标引标准、主题词表等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统一性。法律是国家控制的另一重要工具。此外,国家在制定发展规划之时必须把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纳入预算,从政策方面施加控制。

4 纳入电子政务建设规划

篇12

关键词:林场;档案;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S339.2 文献标识码:A

1.林木种子科技档案的重要性

国有林场林木种子科技档案在林业生产中的地位是由它的内容和价值所决定的,是良种的选育、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种子事业发展水平标志的具体体现。

1.1 种子科技档案的内容表明了它的重要地位

种子科技档案客观地记载了良种的试验、示范、繁育、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全过程,反映了制种技术、生产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生物及遗传工程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种子科技档案的内容也愈加丰富和广泛。尤其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品种、新成果不断出现。林木种子科技档案是育种、制种技术知识宝库,也是种子资料信息库。不仅在制种规化、繁育推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为之所利用,而且为后代积累知识,提供借鉴和启迪。

1.2种子科技档案的性质和特点显示了它的重要地位

种子科技档案的性质和特点与种子事业的性质和特点是分不开的,是种子事业的具体反映。它既有科技档案的共性,即科学性、服务性、准确性,还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即自然规律性、政策性、区域性、综合性较强。

2.国有林场林木种子科技档案的类别划分

2.1通过参加档案信息联合目录编制而加人到档案信息开发网中,获取相关资料交流后进人信息市场传播,即便不能成交,也能为本行业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促进林木种子科技信息更好地满足于本行业、本部门的服务需求。

2.2对一些有待研究开发的林木种子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可由用户参与投资合作开发利用,也是一种促进林木种子科技档案信息进人市场的快捷方法。

3.林木种子科技档案管理的作用

3.1为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由于林业生产发展和国有林场改革结构调整的需要,生产上使用的品种越来越多。将品种的选育率、特征特性、适应范围、产品质量等应用信息收集建档,既有利于使用者查询选择,也有利于档案完整管理,更可防止未经审定品种在市场上销售,使种子档案充分发挥其服务功效。

3.2 种子技术档案的收集更显重要随着我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加强,关于林木种子的技术文件、资料和信息的收集都十分重要,为种子市场的占有,种子技术的引进,种子的质量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等都会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服务作用。

4.健全国有林场林木种子科技档案的方法和措施

4.1构建种子档案管理体系

种子档案是种子工作历史轨迹的真实记录和缩影.因此要运用种子从生产到发展至消亡各阶段的规律.总结各阶段种子工作的经验.按照各类生物种子的整个生命历程的科学发展规律和人们围绕这种生命历程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有计划地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推广和利用种子资源。

4.2建立健全种子生产档案体系根据种子生长特点.建立健全种子生产单位档案载明生产地点、地块环境、前茬作物、亲本种子来源和质量、播种期、播种量、密度、施肥用药、技术负责人、田间检验记录、产地气象记录、种子流向等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档案定期审核生产者有无繁殖种子的隔离和栽培条件.查看种子生产相适应的资金、检验设施、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等情况,建立专业、统一、成套的种子生产档案新体系,切实保证种子质量。

4.3加强流通监督.建立健全种子经营档案体系对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资质、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生产经营品种真实名称、品种审定证书、品种授权证明或转让文件、生产经营档案、分支机构分布情况等重要信息全面详细地编录入库,有效地规范种子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使种子管理逐步实现统一化、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的新体系。

4.4运用现代化手段.建立种子档案资源共享网络体系运用计算机、扫描仪、摄像机、数码机等现代化设备把种子档案制作成光盘和电脑软件等缩微型.将所有的种子档案信息资源制作成电子版数据库建立统一的网络“种子档案信息网”服务体系.提供种子档案资源目录。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覆盖性、高速、便捷等功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现有系统协作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标准法规,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分工建设、共建共享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林木种子档案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极大地提高种子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效率。

4.5加强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服务水平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种子档案工作所面临的任务、工作环境、管理模式都在发生变化,高科技也应用到种子档案管理工作中这就要求种子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和研究种子档案的形成规律及其特点.也要结合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现代化业务管理水平。

篇13

1、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提高的必要性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既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也是文化强国的战略的时代要求,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其主要的内涵在于以科学化的理论指导、不断加强档案工作时代化的建设,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利用现代科技不断促进档案管路的效益和质量。

乘着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春风,将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推进,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不但影响决策的制定,也切实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及各国不断高科技化的档案管理现状,迫切需要提高我国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1.1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新形势下文化发展的需要

目前,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创新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档案是历史记忆的保留的有机介质,是不可或缺和部可多得的精神文化财富,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有独特优势和作用。档案具有最原始记录的自然属性,能够真实客观地记录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的痕迹和路径,和其他信息记录载体相比较,档案具有更大的可靠性、真实性、排他性。对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重要遗留价值。档案工作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优秀民族文化和历史文明的集中体现,保留着社会文化发展的有效资源,是推进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1.2 切实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促进经济发展有效途径

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以及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档案忠实的记录着这个国家、社会及单位发展的先进成果和经验教训,对研究国家、社会及单位的科学发展和英明决策提供了借鉴。现代单位经济发展对档案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努力探索和创新新的档案管理方法,以全面、科学、真实地反映本单位整体发展历程,是提高单位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单位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进而带动整个国家及和社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有着重要的意?x。

1.3 我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信息化是世界以及我国社会现在乃至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所代表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极大的充实了档案管理的载体、介质及渠道。这给档案的收集管理及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代表着档案管理的又一次变革,档案管理已经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

2、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需要在深入的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档案管理的发展规律。以社会主语新时期的文化发展理念为指导,扎实推进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发挥创造力,积极探索新理论,新方法。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适应时展趋势,更加富有时代性,科学性。因此,在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路径选择上,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2.1 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服务理念

“利用”作为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档案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受重视程度应当是不言自明,‘便于利用’历来都是我国档案工作基木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档案管理最重要的理念就是服务,就是在历史载体之上的信息化利用。为国家,社会及人民群众服务。同时档案管理也要要注重把握形势的发展变化,要站在社会及国家层面的高度来考虑和谋划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工作中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2.2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是指从事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存储、服务利用等档案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是档案从收集到服务一系列过程中的责任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整体而言,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首先,应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感性;其次,应具备较强的档案意识和法律意识;再次,应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最后,具备全而的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

2.3 增强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

科技的创新发展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进步发展的动力,科技的发展不但可以未档案管理提供新的手段方法,也能不断的促进档案管理的自我创新。现在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再是以前的依靠纸质,实物记录为主的采集手段与输出手段,取而代之的是网络多媒体,数字储存,大数据及云端等高科技产物。科技含量随着社会发展演变的越来越高。寰宇世界,各国均把档案工作数据化、信息化,从采集到检索相比以前更加直观简便。这就要求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加强档案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便捷化水平,更要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全面提高档案管理的科技含量。

2.4 完善档案管理的制度体系

为加强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首先要规范国家,社会,企业的档案管理,在制定的关于档案安全保护、档案馆查阅、档案保管、借阅档案 (文件)、档案统计工作、档案销毁、档案保密等有关工作中切实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形成推进工作创新、促进科学化水平提高的制度约束和政策导向,还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的软、硬件建设,创建必要的物质条件及质量管理监控制度。要进一步发挥好档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切实把档案工作置于全局来谋划和推进;还要进一步发挥好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作用,突出围绕工作重心,加大相关档案的管理与指导,要把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档案管理从业者建立奖惩机制,通过不同手段激发干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篇14

社保档案就是社会保障档案,是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近几年的努力奋斗下,我国在社保档案的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与许多部门积极合作,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了适合社会主义社会民生发展的独特体系。现如今,由于电子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社保档案已经实行了电子信息化,很多信息百姓们利用计算机在网上就可获知。使得行政部门和一些社会保障机构节省了很多的工作步骤,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们国家实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的部门,大家各司其职,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但因为部门的多样化,使得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分散型的制度。养老的归一个部门管,发福利的归另一个部门管,发保险还有自己相应的政府部门去负责,这样如此多的管理机构,对于公民来说只有一个人,当公民使用自己的档案去办理相关事务的时候,各种问题和矛盾就会浮出水面。例如:因为我国的管理机构分化的过于细致,导致我们在了解一个公民档案管理情况时就需要跑多个地方,许多部门,这样不仅会给政府部门增加工作量,也会给许多公民,带来许多麻烦,并需要付出许多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档案管理工作过于分散,也会给国家对人才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一些下岗职工就会在就业问题中引发问题,这是由于工人或职工下岗以后,国家为了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标准,就会按照国家规定,对每一个下岗职工,每人发放一笔保障金,使他们在生活上得到基本的保证,以免出现问题。但是,也会有一些职工下岗后,他们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经过努力奋斗,他们又可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下岗的职工又有了工作,也就是说他们又有能力可以保障自己的生活,那么国家通过认证调查以后,就应该停止继续对这些职工发放生活保证金。可是,就是因为这种分散性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办法及时的反映他们的这种情况,因此也没有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就使再就业的职工们,依然可以拿着国家的保证金,邮政的另一份工作的薪酬,这样,就会使国家财力受到损失,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真正需要的人又会因此被耽搁,这样就会影响他人利益,也会使民众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这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因为我们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时间较短,因此,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就会导致一些行政主管部门对社保档案的忽略,就会使一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得不到重视,使档案管理者没有信心,没有足够的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再就是由于档案管理工作量大,尽管管理人员的工作环节得到改变,但是,虽然在计算机的调节下得到变化,但档案管理工作仍然显得很繁琐。因此档案管理人员依然会感觉到枯燥,乏味,而且工作任务也很烦累。又因为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国家没有给出一定的评判标准和绩效,档案管理机构又过于细化,因此,尽管档案管理工作者会对工作要求严格,但由于行政部门的不重视,使档案管理工作无法更好地为社会稳定作出较大的贡献。

(三)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计算机的使用,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保存和存储。但是,即使计算机,互联网已经达到普及的阶段,但档案管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形成的原因很简单,依然是政府机构的分散性。因为各个政府机构都有自己的组织和行为准则,行为规范,彼此间很少有能资源共享的系统。分散的部门间互又缺乏信任,这就使彼此间的系统筑起堡垒,难以使得资源智能交换或共享利用。

(四)对档案管理统一管理

由于没有对档案管理进行统一的管理,对档案管理也没有给出固定的要求。国家在档案管理的这一方面出现了严重的缺乏管理。我们国家曾在1992年制定过《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国家的制度中的条款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了,因此,在地方的一些机构中,他们自己制定了一些档案管理的标准,这就使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加混乱,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制定统一国家档案管理标准

应该制定统一国家档案管理标准,要由国家出面制定统一的标准,把一些没有必要存在的机构及时撤销,节约资源,让资源可以高效的利用。同时,也应该引进国家的法律法规,使档案管理的各个层级可以有序工作,减少出现混乱情况,让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标准化,规范化。同时,也应该自觉的接受政府、民众和舆论的监督,使档案管理的工作更加科学化,透明化。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积极宣传档案知识

应积极的对民众宣传关于档案的知识。在计算机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政府可以通过报纸,报刊,电视新闻以及网络上的微博、贴吧等,进行大力的宣传,让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深入民心,这样就可以加快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