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音乐课教学范文

小学音乐课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音乐课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音乐课教学

篇1

一、进行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节奏性活动是他们喜欢的活动。针对这一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等动做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节奏的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活动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兴趣爱好。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让有舞蹈专长的学生上台即兴表演,让节奏感强的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二、在歌唱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歌曲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生锻炼少见识浅,所以他们往往想唱而又怕唱,那么怎样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和热情呢?首先让学生减轻身心负担,引导学生用科学发声方法进行轻唱,避免喊唱而造成嗓音过度疲劳。其次对歌曲认真分析,挖掘其含义,尽量用故事、等方法激发学生学唱歌的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学《小小蜡笔》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小朋友们,多么欢喜,画个图画比一比。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你画太阳,我画国旗,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结合歌曲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

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篇2

写教学反思可以有意识地及时总结教学中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分析原因,研究改进措施,以作为今后改进教学的依据。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一)音乐教师,首先就应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用心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透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透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潜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透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潜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二)我在网上看到过金彩云老师讲到的“识谱集中教学法”,我觉得很有道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都是把识谱随课文分散教学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在初中阶段基本完成五线谱识谱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首先,这种过分分散的识谱教学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简谱。

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初中一年级,用二到三个学期学完。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当然,运用“集中识谱教学法”,必须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老师任教。同时,音乐教材要按“集中识谱法”的要求重新编写,在时间分配上也要适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为过分集中会使难度增大,学生接受不了。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依__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三)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告诉我,现在的音乐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和交流情感,并获得创造、表现、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组合、运用、创新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己也有很大的收获。

1、弃传统的苦学,推行“乐学”

整个教学始终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我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方法上变繁为简,变厌为趣,变深奥为通俗易懂,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富于创造,充分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2、音乐课,多媒体电脑其乐融融。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课中大有用武之地。利用其色彩鲜艳,图形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深厚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把静态的歌曲内容作动态处理

在处理歌曲《大雨和小雨》的过程中,把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把静态的歌曲内容作动态处理。用声势节奏练习、师生对唱、模唱等活动架起主客体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发现,在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素质。

反思这节课,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教案设计容量太大,导致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其课堂的精华没能展现,在四把不同颜色伞上旋律戏雨后,我悄悄看了一下时间,呀,只有三分钟了,因此,我就慌慌忙忙让学生听了一遍歌曲踩雨,就结束了此课,给人以没有完成教学内容的感觉。

二、如果能把教学环节组织得更周密一些,教学效果会好一点。我认为歌曲处理上所花时间偏长 ,应精减精练。

三、对于学生识谱能力的估计,不能准确到位,也就是说,了解学生的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给老师提了一个小小要求,“老师,你可以不给我弹琴,我相信我会唱好的。”具体说:在戏雨视唱《踩雨》第二乐段的旋律时,因歌谱节奏复杂,高音较少,我担心学生唱不好,总用风琴帮着学生,其实这个环节在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是很好的,应该放手给学生。

篇3

关键词:分析;思路;策略;设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202-02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体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 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对运动员文化学习的重视,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不断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体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音乐教育已成为体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体校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在体校的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下的挑战。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体校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以后,体校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式”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体校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体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体校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体校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不同普通中学,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体育后备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体校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体校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体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体校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我们可以将这些体系的教学模式简约为如下:

奥尔夫教学模式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

曼哈顿维尔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

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体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体育后备人才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运动员“学会做人”。

2.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3.传授与创造

体校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而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要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4.静态与动态

传统的体校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体态律动学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

5.单一与综合

体校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有多种,主要为声乐(歌唱)、器乐、欣赏、音乐常识与基本训练。作为普及的学校音乐教学,“综合”是它的主体,而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综合”更为适宜。

四、体校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

1.根据体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①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 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一方面积淀为具备审美情操的基石,从而成为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唱游课的指导思想:“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③唱游课的相关策略:a注重兴趣;b人人参与;c创设情景;d加强表现;e加入竞赛;f即兴创作。④通过归纳,初步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让儿童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游戏中去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游戏模式既是唱游课的教学模式,也是唱游教 学的过程,这模式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紧扣,循环发展。这一模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还可引伸到中年级。⑤唱游课教学评估,采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会”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审美情趣进行测试,并评定“优、良、中、差”。

2.小学的中、高年级及初中,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模式可以从低年级的游戏模式逐步过渡到游戏、活动模式活动模式:

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

“导入”包含复习及基本训练,如节奏游戏、听觉训练、识谱练习等。“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及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应随着年级的递增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通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活动,逐步扩大培养学生的自学、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创作”是指在新授的教学内容 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去进行创作,包含二度创作及一度创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还应在“导入”及“活动”中得到体现。“表演”、“评议”是指将创作进行交流汇报,并进行评议、评价。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篇4

明确教学目的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时期步入学习时代,难免不习惯,对自我的约束能力差,对行为准则的认识相对浅薄,所以课堂常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对学生基本行为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外,笔者经常会用一些音乐形式来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动作,让学生真正感受什么是音乐课。

例如:用童趣的语言让学生聆听音乐进入教室,笔者会对他们说:“好学的小杜鹃来呼唤我们上课了!”笔者还用音乐的问好歌来进行师生问好,比如设计了一些听节奏“我来拍,你来学”的环节,让学生坐好,来达到用音乐说话的常规训练。这些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练耳能力,还进行了常规训练,以及形成音乐课堂的特点。同时,笔者在教学中会给学生奖励:平时记录每个学生的情况,一个单元结束后会进行单元检测,以此来评定每个月的“音乐之星”,以及每学期的“艺术之星”,并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被评到“艺术之星”的小朋友还会收到关于音乐的小礼物,笔者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保持对课堂的热情,对音乐的热爱。

丰富音乐实践

在新课标里,一年级音乐课的内容设计是非常丰富的,一旦教师把握不好,课堂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所以教师应该抓住教材的这个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笔者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是音乐课上最好的应用方式。笔者在课堂上贯穿游戏活动,融入他们,同他们一起去学习、去感受,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悟传递给他们。如学唱一首歌突破难点是关键,因此,笔者为了避免生硬的传统教学,借用了一些“奥尔夫”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节奏教学中,笔者用“杯子游戏”入手,用三种颜色的杯子代表不同的音符,分别是蓝色的杯子代表“四分音符”唱“ta”,躺下来代表它的延长拍;绿色的杯子代表“八分音符”唱“ti”;粉色的杯子代表“附点”。然后进行节奏组合,以此来进行节奏学习,学生们对于这个游戏特别的喜欢,学得也特别扎实。因此,笔者在每节课的开始都和学生玩“杯子游戏”,通过“比一比”“念一念”等环节来巩固节奏。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校还不识谱、不识字,因此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直观教学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新教材里,笔者经常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简洁明了的图谱来创设轻松活泼、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音乐课不是负担,而是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一起娱乐、一起学习的课。如一年级第一册《小树叶》中,图谱依据歌词的内容,采用小树叶的图形,展示音的高低,使歌曲旋律的走向一目了然。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解读图谱,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体验中感受音乐蕴含的美。

多媒体的介入也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动感,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参与歌唱活动。

提升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课堂内,音乐的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如在《堆雪人》中,笔者大量采用意境教学,先从“谈话导入”讨论冬天,然后进行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下雪,感受雪天的魅力,仿佛置身于其中,使他们自然而然的通过下雪想到堆雪人。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接受知识的同时,笔者也把课本中心思想传递给学生。学生看到洁白无瑕的雪花飘落在地上的时候,歌声也像雪花一样优美轻巧,然后循序渐进地进行歌词教学。不需要过多讲解,只需用音乐告诉他们,从头到尾让学生感受雪天的纯净轻盈。最后,学生很享受这节课,主动地去学习,欣赏水平得到了锻炼,歌唱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效果。由此可见,创设美好的意境是音乐课的核心。

艺术的启蒙教学对学生是相当重要的。时间太早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不够,被动的填鸭式接受教学,无法有效地展现成果;时间晚了,学生的习惯养成,吸收知识的方式固定,再去学习会事倍功半,所以,正确的引导能促进学生全方面的成长,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学生是责任,是挑战,也是荣誉。

结束语

篇5

    一、回顾与分析

    1.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50年代前后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 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 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2.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 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3.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 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 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 式”的。

    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 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 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 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 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 ;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 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 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的思路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 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 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 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研究、总结国内的经验及其模式。

    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音乐教研网络相继建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同时也涌现了大批音乐 教学的有志改革者,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方面进行单因子改革或整体改革的实验,他们的思路及经验, 在各地的刊物上都有报导,我们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3.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 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 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 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 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 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 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 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上这些体系与流派,共同的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环境上都以宽松的形式,在没有课桌椅的宽敞教室内进行音乐实践与活动 。我们可以将这些体系的教学模式简约为如下图式:

    奥尔夫教学模式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

    曼哈顿维尔课程的五个教学环节:

    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

    综合音乐感教学活动模式为:

    附图{图}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 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 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2.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 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 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 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3.传授与创造。

    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 。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 个性发展。因此,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而我们的音乐教 学过程中,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要贯 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4.静态与动态。

    传统的音乐课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音乐本身是非语义 性的,体态律动学的诞生,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 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

    5.单一与综合。

    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有多种,主要为声乐(歌唱)、器乐、欣赏、音乐常识与基本训练。作为普及的学校 音乐教学,“综合”是它的主体,而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综合”更为适宜。

    四、音乐课基本教学模式研究的初步设想

    1.我们对唱游课进行了初步总结:①唱游课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性,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 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提倡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它以激发儿童学习音乐艺术的兴趣为 目的,以培养他们审美情趣为核心。实施唱游教学,一方面为进入中高年级学习音乐打好基础,一方面积淀为 具备审美情操的基石,从而成为完善学生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②唱游课的指导思想:“动中学,玩中学,乐 中学”,一切从学生出发。③唱游课的相关策略:a注重兴趣;b人人参与;c创设情景;d加强表现;e加入竞赛 ;f即兴创作。④通过归纳,初步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

    附图{图}这一模式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让儿童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从游戏中去学习音乐,在 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 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游戏模式既是唱游课的教学模式,也是唱游教 学的过程,这模式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层层紧扣,循环发展。这一模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 ,还可引伸到中年级。⑤唱游课教学评估,采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会”等形式,对学生的表现能力、 审美情趣进行测试,并评定“优、良、中、差”。

    2.小学的中、高年级及初中,由于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模式可以从低年级的游戏模式 逐步过渡到游戏、活动模式活动模式:

    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

篇6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做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坐过火车?能说一下自己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到你非常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像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浸染着美的色彩。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备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其学习兴趣。

四、图、讲、演结合,诱发欣赏兴趣

篇7

一、分析与回顾

1.五六十年代,音乐课受其他文化课的影响,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学法,凯洛夫的教学模式引入音乐课,其模式为: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

2.以后,音乐教育开始出现了生机,音乐教学改革逐趋活跃。如:为了改变大声喊叫的唱歌,开展了童声训练的研究;为改革枯燥的乐理知识教学,出现游戏教学;为改革单一的歌唱型教学,增加了器乐教学。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重知识传授上,其教学模式还是属于“凯洛夫式”的。

3.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音乐教学法开始传入我国,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及达尔克洛兹教学法的传入,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国外音乐教学法强调即兴创作,从观念上促进我国的音乐教学改革,使音乐教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

但从现代教育论上分析,一个时期内课堂音乐教学的主要模式仍属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其教育理论基本是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论。在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反感情绪增加;对作品(绝大部分是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思考与探究

1.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对国外音乐教学思想与模式的研究

21世纪以来产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流派,对世界音乐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瑞士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独创的体态律动教学,具有划时代的作用,首次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论上开拓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研究视野,在实践上推动了近现代音乐教育的进步。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创造的柯达伊教学体系,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采用首调唱名法,柯尔文手势、节奏唱名等手段,有效地造就出大批热爱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德国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育体系,一切从儿童出发,提倡学习“元素性”音乐,注重培养创造力,使儿童能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美国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强调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以及螺旋型课程等,为音乐教育的研究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育,强调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表演、听赏、创作等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音乐态度和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音乐教学策略

1.德育与美育

“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远远超出艺术的范围,是陶冶高尚情操的有力手段,而德育与美育是它的灵魂。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完善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2.生动与主动

“生动”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形式的生动;二是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三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3.传授与创造

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国外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而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这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要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篇8

一、教材简介

《音乐会》一课选自人民音乐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第四课,包括聆听歌曲四首、学唱歌曲两首,它们分别是:

(一)《游击队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所作,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

(二)《苗岭的早晨》是由作曲家陈刚根据同名口笛改编的歌曲。乐曲以明朗的旋律,展示了一副苗岭山寨山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绚丽图景。

(三)《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五首,它原本是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

(四)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段曲式结构。

(五)《我是小小音乐家》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小音乐家。

(六)《嘹亮歌声》这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富有意境的日本儿童歌曲。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授课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生对学習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具备了基本的识谱技能,但对轮唱的把握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有所欠缺,所以轮唱的把握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应成为本阶段学生的训练重点。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内容,围绕音乐课程标准,本节课制订了以下三个维度课程总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创编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长笛等乐器。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四、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通过感受、体验、探索、实践等多种形式,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情绪,能听辨独奏乐器的音色,这是教学中的重点;能够带着美的情绪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并能够较好的完成轮唱歌曲的演唱,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五、教法说明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通过以下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具体做法:情境法、教唱法、演示法、实物教学法。

情境法:通过电子设备和有感情的语言,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探究心。

教唱法:语言精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通过教师正确的范唱,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听唱法:通过让学生直接欣赏、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后再歌唱,歌曲的难点就更容易解决,增加学生信心,更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图片、教具演示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学习内容,使课堂节奏更加紧凑,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实物教学法:播放视频文件,让学生模仿文件中的舞蹈动作,从情绪、韵味上着手完整并完美的学习该作品。

六、学法指导

在合理安排教法的同时本节课还十分注重学生学法的引导,使学生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具体做法设计为: 模仿法、教唱法和听唱法。

模仿法:模仿视频、置身情境、更完整的学习歌曲。

教唱法:通过老师的教唱,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给能更加生动的认识到歌曲,了解歌曲旋律以及歌曲的情绪。

听唱法:通过听、能够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中随音乐歌唱,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

七、设计理念

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定位是让学生会学,即自我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始终坚持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教育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发现、创造等活动过程中享受、掌握并创造音乐的美。通过聆听以及歌曲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音乐会愉快的场面,感受人们的愉悦之情,还能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歌曲。这样一来,既在无形当中也打破了以往枯燥的学习歌曲、记忆歌词的教学模式,又体现了学生自主,师生合作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过程

篇9

一、依据教材、联系实际,进行形象教学

所谓的形象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把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充分运用小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文字、图画和符号进行归纳总结并描绘出来,使小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接受和掌握,在这类教学方法中,最直接、直观和容易的做法就是讲故事、顺口溜和简笔画。

(1)讲故事。故事由于具有趣味性和情节安排总是引人入胜,尤其是天真、好奇、兴趣浓厚的小学生,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采取引用故事导入新课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生动、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会仅仅抓住小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好奇心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在综合练习中,读谱知识和乐理知识的学习也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和教学。这样,不仅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音乐教育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学读谱知识“休止符”时,我们就设计和编排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小白兔在家里练琴,弹着弹着,突然发现旋律中出现了一个“0”。它就想:“咦,数字中的‘0’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这应该怎么弹呢?”。正在它苦思冥想不知道怎么办时,好朋友小猪猪来了,不愧是小小音乐家,三下五去二就帮助小白兔解决了问题,小白兔又高兴地练习起来。讲到这里,教师就会因势利导,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猪猪是怎么样帮助小白兔解决问题的?”,小学生会急切地知道。小学生这时候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就变得极度高涨,小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就会变成主动性,教师就会顺势引导,帮助小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所以,故事的运用和恰当的编排,不仅会促进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会产生巨大的、积极的精神力量,促进思想意识的再发展。

(2)顺口溜。所谓顺口溜就是一些押韵、顺口的小段子和小诗歌,虽然很短,但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且概括力强。在教学音乐过程中,只要合理运用、不失时机地利用好顺口溜就会给教学音乐知识和歌曲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常用音符时,我们就编排了几句顺口溜来帮助小学生识记抽象的音符名称。“祖宗五代聚一堂,身后三线是全音,身后一线是半分,孤零一人是四分,脚踩一线是八分,脚踩双线十六分”。这样,五种常用音符的形状和名称就形象而清晰地记忆在小学生的脑海里。

(3)简笔画。简笔画的合理运用和恰当地使用,不仅会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会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有关的乐理知识、感受音乐的情感。简笔画是教师教学基本功之一,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意义。所以,音乐教师也必须具备简笔画的基本基础和运用能力,只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选择适当的知识和内容,用简笔画的形式形成基本的音乐画面,就会给教育教学和音乐知识的学习带来不容质疑的良好效果。因此,简笔画的运用不仅有助于音乐歌曲的教学,而且会增加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和活动中。

二、充分利用教学模具,加强音符、旋律的记忆

在农村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条件、设施和学校经济的限制,小学生记谱、识谱和学习音符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针对农村这种现象,将音符和旋律教学分三步走不失为一种切合农村实际、又会完成音乐课程教学任务的好方法。

(1)卡片认读。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直接性和可视性相结合。把以前学习的知识中的每一个音符或符号,每一种旋律的形式,用卡片的形式记下来,让学生抽出来一张一张地记忆和回顾。在记忆和学习过程中,要把次序和顺序打乱,随意抽取。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强小学生的知识机械性记忆,有助于加强知识的记忆性。随着卡片的抽取和记忆,全班的同学也会随着知识卡片的不断学习而进行复习和巩固,从而达到全面复习和全体复习的目的。久而久之,那些不容易记忆的音乐知识就会在不自觉地学习和潜移默化中在小学生的脑海里形成固定的、正确的印象。

(2)分组监唱旋律。尽管小学生在卡片练习和记忆中得到了知识,但是,学生的整体音乐旋律意识海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在加强音乐知识学习的同时,让小学生分组式的互相监督的进行旋律的试唱和朗读,有利于小学生形成音乐旋律的总体意识。为了使小学生在试唱中不至于出现“卡壳”的形象,在教学音乐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于旋律的朗读也是很重要的。

(3)成立音乐活动兴趣小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和提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成立音乐兴趣活动小组,有利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推广,也有利于乐理知识的提高、试唱的训练和音乐技能的提升。在活动中,一方面可以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回忆,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课堂教学知识面进行延伸和拓展,使小学生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升华,为学好音乐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在竞争中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竞争意识

小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殊性,使得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和好强心理极其高涨,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恰当地时机引入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辱感,形成团结、齐心和步调一致的学习品质。竞争的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形式可以千变万化,只要有利于音乐教学就可以。

篇10

关键词 音乐教育 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如何把握整体的教学质量,迫切需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切入点,从音乐教学的方法上入手,从教学方法上进行研究。

1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1.1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导致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二是违背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导致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三是只管教学,缺少趣味性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用能力。教中小学生学习器乐,并不是最终目的,在教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材,这才是最终目的。

1.2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1.2.1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音乐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当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一是需要得到全社会更大的支持与教育部门更多的投入;二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转变教育思想,更加充分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格健全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为培养 21世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作出贡献。

1.2.2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目前各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大都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目推崇或对本民族音乐的固步自封,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像日本音乐教育就较好地融合了东、西文化;美国《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九项音乐学习领域中也特别包括了“理解世界各类音乐”。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如南非认为,其音乐课程必须摆脱以欧洲为核心的传统模式;韩国音乐教育也意识到音乐教育迫切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将正宗的韩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及其他文化的音乐融会贯通。

1.2.3不同音乐教学体系走向融合

半个多世纪以来,多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体系相继创立并得到推广普及:包括奥尔夫教学法(德国)、柯达伊教学法(匈牙利)、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瑞士)、卡巴列夫斯基教学法(俄罗斯)、铃木教学法(日)以及DBME教学法(美国)等。这些教学法体系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它们往往是强调音乐教学的某一方面,解决的只是一些局部问题,因此,在普及推广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的局限性。为此,上述各种教学法体系都在努力完善自身,正是这种自我完善导致了不同教学法之间寻求互补、走向融合的趋势。强调教学必须以激发音乐兴趣与培养良好态度为基点并视之为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等。

2怎样进行教学方法创新

中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在新时期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呢?

2.1根据中小学生音乐接受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教育同人的心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中小学生音乐接受心理同成人的音乐接受心理又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然后,实施开放性的音乐教学。过去我们的音乐教学基本上是封闭式的教学,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必须实施开放性的教学。开放性教学有多种形式,如开放性的教材、开放性的教法、开放性的学习、开放性的课堂等。要提倡个体与集体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相结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2改灌输性教学为创造性教学

创造性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表现能力为目标。音乐创造性教育的内容包括:

(1)探索音乐的构成。音乐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艺术,过去是由教师告诉学生这是什么,现在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探索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2)培养联想和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音乐欣赏的作用,要不断改革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从专业化的欣赏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对音乐的感悟入手,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3)培养组织信息的能力。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不仅要学会搜集信息,而且还要学会根据需要组织信息,这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4)音乐创作。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广泛的创造意识;另一个就是音乐创作。用音乐的手段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表达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悟。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探究教学法和参与教学法两种。

2.3兼容、消化外来音乐教育模式,提倡多种音乐教育模式

在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界,也早已开始引进外来的先进音乐教育模式与方法,但成效甚微。外来的音乐教育模式只是教学上的某种观念、方式与方法,它还并不会有损于中国音乐的内容与风格,我们更应该能够接纳它,用之服务于我国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当今的世界已迈入信息时代,地球早已缩小为一个“村”,“邻居家”的好经验、好方法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呢?当然,我们在学习外来音乐教育模式时,不要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本国实际,象有些国家对外来音乐教育模式那样能兼容、消化,变为自己的东西。在此方面,我们应好好思考。

3结语

总之,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去体验音乐,探究音乐,表现音乐。

参考文献

篇11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一、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三、对于五、六年级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识谱能力,自制力也相对提高,我采用“视唱教学法”,让他们在范唱的过程中体验歌曲的旋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识谱训练,让其在自学的形式下来完成教学,此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篇12

一、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

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如我在上《唱脸谱》一课时,当学生一开始听到是戏歌显得都没精打采。然而当我运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许多生动的脸谱图,一下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又给学生范唱A段的旋律,学生一听歌曲中还有英语单词加之歌曲变化的节奏,在我范唱第二遍时大多数学生就跟着模唱了。在表演这一环节学生更是争先恐后将本节课推向了。总之,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入手,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

我在引导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中我利用讲故事、猜谜、游戏等,加强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适时的让学生编一编故事,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求异思维。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首先,我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自主深入课堂学习。其次,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谈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最后,我有效组织课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进行表演创作、节奏创作、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三、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

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上《牧场上的家》一课时,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最多的是“老师听到几句唱得很不好”“还不太好”“你们想不想再唱一遍”,学生在这种语言的引导下变得有些失去信心,对一遍遍重复欣赏音乐产生了审美疲劳,最终导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课下来,不仅歌曲没学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因此在上人教版第12册《三拍子舞曲》一课时,教师充分就了解六年级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教师通过“谁敢来试一试”、“老师想请一个舞伴”等各种引导和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最终,学生放下了羞涩跟着教师一起舞起了三拍子的华尔兹,学习欧洲宫廷中王子与公主的礼仪,感受不同三拍子舞曲的风格。整堂课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自然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我总是面带微笑和学生共同参与歌舞表演或音乐游戏,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自我力量以及存在的价值,这样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们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的学生在歌表演或者律动中,动作笨重、呆板,便引起学生哄堂大笑,我及时制止其他学生的取笑行为,并给予学生耐心辅导,纠正动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还有,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回答得好的学生要肯定性语言进行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被赞誉的喜悦,回答得较差的学生,尽量不用否定性语言加以评价,而是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并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热切期望。

篇13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能够对儿童的内心世界进行反映,将游戏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为儿童的学习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儿童的学习。在游戏中能够调动儿童的多种感官,促进儿童感知记忆力的发展。因此,将游戏应用到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提升音乐课教学效果,在充分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章在阐述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引入音乐游戏。

一、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能够将抽象的音乐符号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视唱歌谱对于孩子来讲,学习过程是枯燥乏味的,音符看似简单,但孩在子掌握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困难。音乐游戏在视唱歌谱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通过歌名引导学生联想到游戏,将写满音符的头饰戴在学生的头上,让他们围成圈来找自己的好朋友,经过几个回合之后,再回到课本乐谱教学,学生就会更好地吸收课本知识。

2.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

在音乐游戏中每名学生都会成为音乐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通过自主化参与提升音乐学习效果。同时,在音乐游戏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

一年级学生由于认识的字不多,在音乐歌词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困难,为此,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采取他们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歌词内容。比如以人民 音乐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五课《火车开啦》学习时,教师可以应用“开火车”游戏,让学生将小凳子摆成一列火车,让学生分别坐在上面,之后找一名学生扮演货车司机,其他学生扮演乘客。在角色安排好之后,教师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开起来的喀嚓、喀嚓的声音,之后教师说出“喀嚓、喀嚓、火车开了”这句歌词内容。紧接着提问:“谁开着火车?要带我们去哪里?”在提问之后向学生抛出歌词“火车司机,开着火车,喀嚓、喀嚓、咔喀嚓、喀嚓向前奔跑。”经过反复游戏,学生在游戏中记住了这句歌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再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的歌曲《母鸡叫咯咯》,这首歌曲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歌曲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生动的模仿了母鸡生蛋时的啼叫声,非常形象和有趣。歌曲只用了dol、re、mi、fa、sol、la六个音,易唱易记,是一首能让学生喜爱的外国民歌。歌曲的重难点在几个“叫咯咯”的音准,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动作手势表示音的高低的方法,让学生唱准这个几个音,学生一边用身体做动作,一边用心感受音的高低变化,学生体会到这种变化之后很自然的就能把音唱准确。具体在做得时候,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做个示范,比如歌曲第一句:

3 3 3 3 3 5 5 2 4 43 5 5

母鸡母鸡 叫咯咯!叫咯咯!叫咯咯!

老师用手势表现出每个音的高低不同,特别是2 4 4和3 5 5这两句的高低变化。后面的,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音高的变化,自己创编出合适的动作。这样学生就会在游戏动作中逐渐掌握音高的概念。

2.在音乐游戏中融入音乐德育教育内容

音乐游戏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为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能够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并应用美妙的音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启迪学生的情操。比如在《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听自己的讲述,之后根据音乐中所展示的作品形象,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在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谈话的形式引入新课:“学校每周一早上举行的是什么仪式?同学们参加升旗仪式之后有什么感受?”之后教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国旗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国旗的含义和重要意义。在学习完歌曲之后,教师提问学生还能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国旗的热爱,这个时候会想出动作创作编写、歌曲伴奏等方式,在音乐游戏开展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切地意识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恩。

3.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孔子认为音乐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能够促进学生个人情感、个性品质的提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音乐游戏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情感教育。比如在《好朋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手拉手、让我们一起走”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拍手唱歌乐呵呵》的歌曲音乐中,自己制作音乐卡片给好朋友。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音乐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对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领悟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音乐游戏的选择和应用要和音乐教育统一,不能在音乐游戏中只注重玩乐,要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寓教于乐,从而更好地开展小学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贾蓉静. 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彭宪发. 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北方音乐,2014,13:127-128.

篇14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入,诱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它利用声、光、影等多种要素,使教学过程变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教师既可以直接在多媒体中播放、演示各种相关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有组织、有目的、有意识地编排整个课堂。

如在欣赏《听音乐找动物》时, 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当孩子们一听到小鸟那清脆悦耳的叫声和狮子低沉凶悍的吼声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学起它们的样子来了。接下来让孩子们安静地欣赏与分辨,让孩子们判断几种音乐反映的是什么动物,孩子们都能较好地区别出来,“老师,这段音乐是鱼,因为音乐里有流水的声音,是鱼在水里游。”“这是乌龟的音乐,因为音乐很低沉,很重。”孩子们已经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2 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能让音乐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如学习唱《小小少年》这首歌时,我首先设问:你是否有烦恼?都有哪些烦恼?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你的烦恼是否增加了?让生互相交流,就可引入到歌曲当中来。

二、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 运用游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在玩中学,在乐中学,通过游戏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小学生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是小学生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唤起好奇心与联想,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 在《小青蛙找家》一课中,我设计了节拍游戏,启发学生扮演小青蛙,运用他们的叫声和动作模仿老师的节奏,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从而掌握歌曲的节奏难点和强弱规律。

2 听音乐,让学生跳舞蹈,提高学习表现音乐的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其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音乐与舞蹈有着天然的共生性,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以音乐的节奏为基础,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

欣赏《青春舞曲》和《大阪城的姑娘》时,由于是我们维吾尔族歌曲的典型风格,歌曲轻快、活泼,很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它的节奏极具舞蹈性,在学唱完歌曲后,我让学生听着歌曲,跳我们维吾尔舞蹈,小学生非常喜欢,而且更容易理解音乐的节奏特点,加深对歌曲的印象,进一步把握歌曲的情绪。

3 结合教材,进行审美教育。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

如:《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是一首具有我们维吾尔民歌风格的歌曲,歌曲热烈、活泼、开朗,充满童真、童趣,内含舞蹈韵律、切分节奏及衬词“亚克西”的运用,突出了歌曲的维吾尔歌的风格,我在教学中,让小学生借助肢体的动作体验我们维吾尔族音乐的节奏及旋律特点,感悟祖国多种文化的丰富性,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播放国歌,同时展示国旗在世界各地高高飘扬、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登上领奖台,热泪盈眶地望着国旗升起情景,然后再学唱歌曲。教学效果表明,这不仅是一堂音乐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音乐课教学被激发出来。

4 引导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生天生好动,在课堂中让他们跟随音乐的节奏、节拍动起来,用体态来表现音乐,是他们最乐意的事,课堂气氛也会随之而变得活跃。

例如在学习各种音符这一课中,我和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放着轻快的二拍子音乐,学生随老师做滑步、踏步和跑步,孩子随音乐轻松而正确地迈着步子,则兴趣盎然。到学生情绪时,再将音符对号入座,二分音符就像滑步,四分音符就像踏步,八分音符就像跑步。这样,既生动又亲切,并从“动”中掌握了三种音符的节奏。另音乐教材上也编有多种生动的节奏教学法,如“拍电报”、音乐游戏“走走停停”等,都是通过在“动”中学习,在形象中理解。这比枯燥地讲解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效率更高得多。

5 在合作学习中,感受音乐的快乐

在《编花篮》一课中,在学生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学生自由分组成若干组。然后以“星光大道”的形式小组汇报演出。

歌舞组:利用红头巾、花手绢创编出优美的舞蹈;

演唱组:有领唱、齐唱等多种形式来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