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会综合治理措施范文

社会综合治理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社会综合治理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会综合治理措施

篇1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和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深化平安__建设为主线,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为重点,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问题导向原则。针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从改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进一步强化治安基层基础工作。

综合治理原则。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原则,整合资源、综合施策,合力解决社会治安存在的普遍问题、难点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科技支撑原则。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拓展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整合现有综治信息资源,加强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

重心下移原则。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搭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落实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责任务,基层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20__年,科学规划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加强,严密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满意度和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20__年底前,平安__建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形成,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和关怀帮扶体系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大调解”体系完善。

2016年底前,平安__建设深入开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基层服务管理水平提升,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一)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1.集中部署开展反恐防暴工作。按照市统一部署要求,调整领导小组及成员,组建专门工作力量,配备制式武器和防暴装备,在全区车站、码头、景区、饭店、集贸市场、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武装巡逻,力争做到暴力恐怖案件“零发案”。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区维稳办、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2.严厉打击刑事违法犯罪。针对入室盗窃、扒窃拎包、“两抢”、盗窃车内财物、电信诈骗等多发性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压发案、打现行”等专项行动,毫不动摇地推进严打斗争,有力震慑违法犯罪分子,进一步降低刑事犯罪发案率,提高群众安全感。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0月底

3.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组织开展治安重点区域、复杂场所、突出问题排查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整治“黄赌毒”和打击犯罪工作,对排查出的突出治安问题整治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1月底

4.做好大型活动安保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积极做好全市系列重大活动、全区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重要敏感时期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区维稳办、公安__分局、区局、交警__大队、交警四方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5.推进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建设。全面整合、维护原__、四方两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实现对全区主要干道、重点要害部位的全覆盖。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公安__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中旬

6.加快社区警务室建设。筑牢“守土有责”意识,扎实推进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按照市要求打造5个社区警务示范派出所和__个示范社区,进一步推动基层警力下沉。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7.加强社区安全防范。推动社区安全防范分级分类治理,深入组织开展“无命案街道和无刑事案件社区”综治主题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社会治安满意度和人民群众安全感。

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公安__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8.创新社会治安防范社会动员机制。发展壮大专业化的治安联防队伍,大力发展保安队伍、社区辅警队伍和治安志愿者、治安信息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加大社会面巡逻防控力量,提高见巡率,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规范见义勇为协会、治安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

作,增强基层治安防范能力。责任单位:区综治办、公安__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二)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9.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居住证制度,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0.推进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工作。进一步整合社区民警、综治、计生、劳动等多平台资源和力量,提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水平,互联网采集流动人口信息达到采集总量60%以上。

责任单位:公安__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三)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

11.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完善调处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排查调处活动,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员,组织开展不间断的排查活动,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调度会议,全区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95%以上。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局、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2.加强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规范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民事审判衔接联动工作制度,推动设立驻法院(法庭)人民调解室,提高调解水平,增强工作效能。完善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指导推动在各公安派出所、交警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建立联合调解室,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__分局、交警__大队、交警四方大队、区综治办,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3.健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网络、人员队伍、工作制度、基础保障建设,再培育推广1-2个以资深人民调解员命名的“品牌化”调解室。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1月底

14.加强司法工作室建设。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向社区延伸,在全区各社区深化社区司法工作室建设,推进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1月底

(四)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帮扶

15.推动社区矫正机构建设。积极开展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搭建平台,强化工作措施,完善管理服务功能。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6.强化重点人员管理措施。利用社区服刑人员电子定位系统,对重点人员实行电子定位管理,防止脱管、漏管,再犯罪率控制在0.06%以内。

责任单位: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7.规范社区矫正工作。落实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监督管理、教育帮扶、档案管理“四个规范”,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基层司法所长业务技能、心理知识培训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基层社区矫正工作水平。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8.深化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刑释解教人员社区就业援助(安置)活动,

帮助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融入社会,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内。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19.开展帮扶救助活动。联合团区委、妇联、区关工委等部门,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帮扶救助活动,解除服刑人员后顾之忧。

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团区委、区妇联、区关工委,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中旬

20.开展“阳光起航”青少年爱心帮教工作。以教育矫正和帮教服务为重点,积极推进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关爱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

责任单位:团区委、区司法局、公安__分局、区人民检察院、区人民法院,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限:20__年12月底

(一)统筹社会力量资源。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化工作机制,完善社区自治功能,发挥社区培育社会协同主体作用,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计划,安排专人负责,加大资金以及后勤保障力度,从人、财、物等多方面对工作给予支持和保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加强综治队伍建设。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加强综治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建立完善综治干部学习培训制度,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辅导、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综治干部工作能力。

篇2

根据新的形势,继续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两个《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的意见》,全面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继续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切实承担起保学校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二、工作目标:

继续加强以学生安全为本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学校综治工作领导到位,工作目标责任到位,工作制度措施到位,保证学校一方平安、稳定、安全文明。

 

三、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制度。

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学校继续坚持把综合治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并把它作为学校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工作来抓。务实创新严管理,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工作制度。

(1)坚持校长亲自担任学校社会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2)认真落实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学校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管理。

(3)继续完善、健全学校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管理网络,明确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职能,明确综合治理工作的职责。

(4)严格学校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管理制度、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做到谁失职,谁负责。

2.整体优化,落实措施。

学校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要承担起确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学校要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学生的预防违法犯罪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工作机制,规范、落实综治工作措施,保证学校平安。

(1)全校各层、各部门加强责任制,严格执行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分工负责,层层落实,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安全进行,落实学校综合治理工作防范措施,形成“综合治理综合抓”的局面。

(2)严格综合治理工作教育与管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坚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3)细化综合治理工作管理,注重防范,切切实实做好教师的护导值日工作,做好对学生的活动监护工作,并积极开展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治理、警民共建、群防群治等活动,保证学生的安全。

(4)严控学生进入社会网吧行为,致力提高学生对网络有害信息的防堵能力,积极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5)严密组织师生外出活动的可行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并报教育局同意后方实施。

(6)严格落实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现象的出现。

(7)切实做好综合治理月报工作,不断推进综合治理工作的整体优化。

3.积极争创,安全文明。

综合治理工作管理是动态管理,循环往复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按照综合治理工作制度规定和内在规律,从长计议,抓好落实。在经常性上下真功夫,花力气,积极争创安全文明单位。从明确领导和部属的责任入手,并且忠于职守,履行职责,树立在其位、谋其职的良好风气。

(1)学校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各条线领导经常性检查各层,各部门设施的安全使用和防范工作,做到时时警惕,每次使用重视,每月自我检查,保证校内设施的正常安全使用。

篇3

关键词: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影响因素;措施

油区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断变化因素的影响,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破坏和攻击,特别是近些年,油价一路攀升,一些受利益驱使的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偷盗油田及油田物资,严重影响了油区治安的综合治理,扰乱了油区正常生产。因此,加大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势在必行。

油区开放、野外的经营特点决定了其治安综合治理影响不利因素是复杂多样的,这些不利因素归结起来包括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三大方面[1]。人为因素主要指那些受利益驱使的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偷取油田物资,截取油品运输车辆,扰乱油区治安管理,导致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受到严重不良影响。自然因素主要指大多数油区基本上都是位于人烟稀少的、地理位置偏僻的交通设施不便利的区域,油区看管人员少,监控防范设备与措施不齐全,这种自然环境给不法分子创造了便捷有利的条件,增加了油区犯罪率。据有关资料报道,平均每年油区盗窃案、油区窃电案件发生次数高达2000多余起,既给油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2]。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指原油价格近几年始终居高不下,并由进一步上涨趋势,在这种高利益的诱惑下,盗油犯罪发生频率也随之而大大增加。

一、加强油区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日常防范

在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做好日常防范工作非常重要。油区日常防范工作包括常规化的人员动态巡逻,先进监控系统的实时监控,包括对不法分子窃取油田物资的全面预防和严厉打击。要想加强油区日常防范,就要充分做好日常防范工作的每一项内容,首先根据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实际需要,加强油区内部治安保卫体系构建,保证内部治安体系完整、切实可行[3]。其次,大力推广先进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法与各种防范措施,强化管理人员防范意识,提高内部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与防范力度,将人防、物防与技防三者有效融合起来,使之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整套治安防范责任体系,共同为油区内部治安综合治理提供多层可靠保障。

例如,在物防方面,可以借鉴孤岛采油厂的做法,该厂在油区治安综合治理方面,采用焊固变压器、改装防盗闸门等多种物防措施,在实际治理中取得了良好的防范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其自身的治安治理水平。除了物防之外,该油区还对每辆巡逻车配备了一套先进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所有联合站配备了红外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并在重点防范区域安装了多个摄像头,确保油区治安无死角。

(二)重点整治治安混乱油区

混乱油区是影响油区治安综合治理水平的关键因素,若混乱油区治安综合治理得到了严厉的打击与整治,必定会起到一个良好的警戒作用。所以,在油区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中,重点整治治安混乱油区尤为重要[4]。混乱油区是不法分子作案的首选对象,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油田企业与公安部门积极配合,加大对混乱油区的巡逻与治理,协同开展治安整顿工作,扩大监控范围,加强治理力度,集中一切可集中的力量,打击一切不法犯罪行为,全面追踪盗油逃犯,加强组织严密性,重点打击大型犯罪团伙,切实改善油区治安混乱现状。

(三)普及法律教育,增强群众法律意识

构建法治社会,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普及法律教育,扩大法律宣传范围,增强群众法律意识是基础,也是油区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5]。采油厂应借助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以及悬挂条幅、广发宣传单等方式将与治安方面有关的法律向人民群众普及开来,加强普法教育,提高群众法律知识,强化群众法制社会意识,广泛传播举报电话,构建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油区治安综合治理模式,营造强大社会舆论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油区治安综合治理一支强大的监督队伍与举报队伍,让不法分子无从下手、无处可逃,从而大大提升油区治安综合治理水平,提高油区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总结

综上,油区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它不仅仅是油区自身的工作,更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内容之一,是全社会人民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油区治安综合治理过程中,应统筹与协调各方力量,通过充分、集中发挥各方力量来达到维护油区治安、维护社会治安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海龙.浅析企业治安综合治理方略与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2,02:155.

[2]邹本辉,李相杰.胜利采油厂综合治理工作情况调查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1,13:102.

[3]刘晓葳.浅析如何加强油区综合治安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2,26:349.

篇4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各项措施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集诸多纷繁的工作于一体。企业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要坚持以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维护内部稳定为工作重心,认真贯彻落实综合治理工作“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制”、“重大案件责任追究制”和“一岗双责”落实制等的基本要求,通过抓领导责任制,把落实综合治理措施,维护企业内部稳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分解为操作性强的具体指标,层层签订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和“一岗双责”的目标管理责任书等,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体系。

二、当前影响企业的不稳定因素较多,是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绊脚石

影响企业的不稳定因素,有少数违法职工个人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企业周边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这些因素往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极易衍化成民间纠纷、刑事及治安案件等。因此,企业综合治理工作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多种措施,多种手段和“对症下药”的多元化方式进行。

第一,确实深入地开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专项整治斗争。严历打击严重违法犯罪,既是对违法犯罪分子的制裁过程,也是进行教育企业职工遵纪守法的过程。企业应积极配合政法机关,对发生在本企业的严重危害治安秩序的犯罪分子予以坚决打击,震慑犯罪。本着企业、社会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的原则,对突出问题进行统一整治;打击违法犯罪不全是公安机关的事情,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

第二,以法制和道德教育为中心,大力开展法制、道德宣传教育工作。按照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相结合的要求,加强普法工作和道德教育,要结合企业改革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抓好法制和道德教育,以促进企业的法制建设,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水平,使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步入法制轨道。弘扬企业文化,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人人知法守法,勇于同各种违法犯罪做斗争,敢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强厂纪厂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使遵章守纪成为职工良好习惯,确保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顺利进行。

第三,加强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工作。加强内部治安防范,预防各类案件的发生,是企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企业要广泛发动职工群众,采取各种措施,搞好防火、防盗、防爆、防治安灾害事故等,消除不安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尤其是大力疏导调解各种社会矛盾和民事纠纷,避免激化,努力做到无刑事案件和无重大治安案件事故发生,以利于企业内部秩序的稳定,职工家属安居乐业。

第四,综合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坚持把综合治理工作与企业改革,安全生产、公司发展放在同样重要位置上,做到与企业改革和发展计划、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建立一套明确的目标治理责任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与企业所属单位的经济利益紧紧结合,使之有效地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工作。

第五,抓好个别主要领导(第一负责人)对综合治理工作不重视,各项治安管理制度和措施不落实,基层管理人员无强烈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从思想上改变职工缺乏主人翁的意识,认为公家的东西没人管丢了就丢了,丢失之后有公安部门破案,对自己的收入没有影响的状况。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以组织开展“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统揽政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全局,建立完善“打、治、防、控”一体化的工作体系,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全面规划,分布实施。经过三年的努力,建立起全方位、全天候,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反应快速、打击有力、治理及时、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的适应形势要求的新型治安格局。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的目标,确保全镇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

二、工作目标

在“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为巩固“严打”成果,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保障社会治安持续平稳的长效机制,针对我镇当前的治安形势,我们要在全镇实施以建立新型的“打、治、防、控”机制为主要内容,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实施“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逐步实现“四个转变”,即在工作方针上由以打开路、侧重打击向预防为主、重在治本转变;在工作范围上由单纯解决治安问题向排查消除不稳定因素、全面维护社会稳定转变;在工作方式上由依靠政府、依赖专门机关向防范工作主动化、市场化、有偿化转变;在工作模式上由静态控制为主向动静结合、以动态控制为主转变。全面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新型的治安防控网络和保障机制,使我镇社会治安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三、任务要求

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是一项民心工程,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关系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要充分认识实施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各行政村、各单位、各部门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抓紧抓好。

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要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提高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要坚定不移地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要坚持以“破大案、追逃犯、打团伙、治乱点”为主攻方向,加大破案追逃的工作力度,争取做到重特大积案破案率达到90以上,现行重特大刑事案件力争发一破一。

(二)、要妥善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各行政村、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化解,并通过多项措施的建立和完善使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三)、要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城区安全创建活动要与即将开展的城区建设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完善群防群治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创建活动。农村安全创建要通过抓组织、抓制度、抓巡逻防范、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农村创安水平。

(四)、要强化动态控制,建立“打、治、防、控”一体化的防控快速反应体系,做到“反应快速、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要建立完善“四个体系”,即以专门机关为依托的打击犯罪体系,解决“打得狠”的问题;以公安部门为依托的动态防范体系,解决“控得住”的问题;以社区为依托的基层防范体系,解决“防得牢”的问题;以有关部门为依托的重点管理体系,解决“管得严”的问题。

四、方法步骤

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分三步实施,即一年打基础,力争有进步;二年抓规范,整体见成效;三年抓巩固,全面上台阶。

20__年为基础年。工作上要强力实施四个突破,即城镇在健全“打、治、防、控”网络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广大乡村在安全创建,抓好群防群治网络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城乡结合部,交通干线在整治治安乱点上有新的突破;“严打”斗争在打击乡村流氓恶势力和盗、抢等侵财型案件上有新的突破。

20__年为规范年。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推广典型,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全面达标,不留死角,使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各项目标基本得到实现。

20__年为总结评比、巩固提高年。要在总结,评比,完善,提高,巩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建立完善以下保障措施,确保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顺利实施。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为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多渠道筹集综治工作资金,为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经费保障;三是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为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人力保障;四是严格奖惩,通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的落实,为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高效的激励机制;五是广泛

宣传,为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浓厚的舆论范围。

篇6

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以组织开展“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统揽政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全局,建立完善“打、治、防、控”一体化的工作体系,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全党动手,全民动员,全面规划,分布实施。经过三年的努力,建立起全方位、全天候,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反应快速、打击有力、治理及时、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的适应形势要求的新型治安格局。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的目标,确保全镇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

二、工作目标

在“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为巩固“严打”成果,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保障社会治安持续平稳的长效机制,针对我镇当前的治安形势,我们要在全镇实施以建立新型的“打、治、防、控”机制为主要内容,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实施“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逐步实现“四个转变”,即在工作方针上由以打开路、侧重打击向预防为主、重在治本转变;在工作范围上由单纯解决治安问题向排查消除不稳定因素、全面维护社会稳定转变;在工作方式上由依靠政府、依赖专门机关向防范工作主动化、市场化、有偿化转变;在工作模式上由静态控制为主向动静结合、以动态控制为主转变。全面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网-找文章,到网]新型的治安防控网络和保障机制,使我镇社会治安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三、任务要求

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是一项民心工程,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关系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要充分认识实施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各行政村、各单位、各部门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抓紧抓好。

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要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提高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要坚定不移地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要坚持以“破大案、追逃犯、打团伙、治乱点”为主攻方向,加大破案追逃的工作力度,争取做到重特大积案破案率达到90以上,现行重特大刑事案件力争发一破一。

(二)、要妥善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各行政村、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化解,并通过多项措施的建立和完善使这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三)、要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安全创建活动要与即将开展的建设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加强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完善群防群治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创建活动。农村安全创建要通过抓组织、抓制度、抓巡逻防范、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农村创安水平。

(四)、要强化动态控制,建立“打、治、防、控”一体化的防控快速反应体系,做到“反应快速、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要建立完善“四个体系”,即以专门机关为依托的打击犯罪体系,解决“打得狠”的问题;以公安部门为依托的动态防范体系,解决“控得住”的问题;以社区为依托的基层防范体系,解决“防得牢”的问题;以有关部门为依托的重点管理体系,解决“管得严”的问题。

四、方法步骤

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分三步实施,即一年打基础,力争有进步;二年抓规范,整体见成效;三年抓巩固,全面上台阶。

年为基础年。工作上要强力实施四个突破,即城镇在健全“打、治、防、控”网络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广大乡村在安全创建,抓好群防群治网络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城乡结合部,交通干线在整治治安乱点上有新的突破;“严打”斗争在打击乡村流氓恶势力和盗、抢等侵财型案件上有新的突破。

年为规范年。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推广典型,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全面达标,不留死角,使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各项目标基本得到实现。

年为总结评比、巩固提高年。要在总结,评比,完善,提高,巩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建立完善以下保障措施,确保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顺利实施。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为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多渠道筹集综治工作资金,为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经费保障;三是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为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人力保障;四是严格奖惩,通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的落实,为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高效的激励机制;五是广泛宣传,为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浓厚的舆论范围。

篇7

关键词: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水土流失及水源污染已经成为城镇一体化、农村环境改善、乡村经济振兴的关键阻滞因素。据人民网2020年8月16日消息,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71.0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8.73%。虽然相对于上一年度而言我国重点生态保护及修复区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但我国水土流失分布呈现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特征,水土流失治理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峻,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为此,需要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以水土保持为核心目标,遵循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提升农村水环境承载力,从而为新农村建设、乡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生态环境基础。

1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基本概念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指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提升水环境承载力、恢复自然水环境为核心,同时兼顾人工修复及自然恢复的现代化、综合性水问题治理理念与技术方法。我国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截至202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944m3/人,略高于中度缺水线(2000m3/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第82位,是联合国认定的缺水国家[1]。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会导致农业生产力不足,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愈发严峻的水污染问题也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威胁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为构建“生态防线”,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理念应运而生,对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恢复水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

2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要点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水环境为核心目标,按照农村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新农村建设需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农业现展基本内容等对小流域农、林、水、草、田等水土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进行统筹规划,紧抓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地构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其实施要点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生态修复防线

生态修复防线建立在农村地区坡度超过25°,或土层厚度低于25cm的区域。通过在林草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较低区域周边设置禁止出入警示牌、防护栏等,对该区域目的树种进行补种等方式避免该区域受到人为干扰,以生态环境自然恢复为核心保持水土、减少污染。

2.2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生态治理防线

生态治理防线建立在农业种植区等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人类活动对周边生态及水环境造成干扰,导致此类区域生活垃圾堆放多,加之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水环境十分脆弱。此类区域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建立水土保持林及经果林,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及土质特征种植栽培适应性强、附加价值高的果树,既可以作为生态屏障防线,又能扩大经济效益;修建水利工程,以综合治理理念为导向,保证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水资源调配及利用、农业生产与生活等相协调,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水源调度、农田灌溉等综合功能,解决用水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建设,采用农业高效生产技术,以科学灌溉、田间管理强化农作物长势及病虫害防御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修复被破坏的水环境与土壤环境[2]。

2.3建立小流域水土保持的生态保护防线

在水库周边、河道两岸、主要沟道等区域进行护岸护坡、河道清理并建设绿色景观,形成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保护防线,可以解决湿地萎缩问题、减少水体污染。

3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1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打造农村宜居空间

打造宜居空间是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保目标之一。我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价值导向,从生态环保角度审视农村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致力于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饮水质量偏低、生活垃圾难处理等问题,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夯实农村经济基础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发展是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作用之一。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水资源保护为核心,采取多元化及有效性措施恢复遭到破坏的水环境与土壤环境,在推行相关政策方针时注重调动农业生产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认识到农业与水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通过完善农田灌溉基础设施、水资源调蓄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林等保护农业现代化发展所依存的水土资源、水土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对农业现代化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振兴乡村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大有裨益[3]。

3.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对农村水土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合理利用的统筹规划与细致安排,其治理范围包括农村的林、田、湖、草及相关产业,坚持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为主,因地制宜采取造地适树、植树种草、因害设防等治理措施,实行“山顶戴帽,果树缠山腰,山下养殖,护坡种草”等政策方针,在保护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遵循治用并举的基本原则,对水资源及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其利用结构,将宝贵的水土资源应用于高附加值、低成本高回报的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之中,通过科学配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及工程措施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同时显著提升农民收入,践行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增收”基本要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4.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新农村建设中若想发挥积极作用需率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整理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新农村规划建设宏观战略、小流域综合治理需求、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在此基础上协调好生态保护与水土治理之间的关系、小流域治理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治理效益与村民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多层次利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资源,实现统一治理、综合规划、全面发展的目标。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小流域水土保持实况科学确定新农村生产发展方向,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出发点合理安排牧用、林用、农用土地的比例与位置,积极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农田优产高产目标,加大陡坡退耕力度,为林草种植提供有力条件。为了使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助推新农村经济建设需将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商品生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关联在一起,同治沟措施、治坡措施、农耕等措施相结合。在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开展前需考虑人畜饮水、粮食高产等实际问题,以提高新农村建设实效性为导向合理规设治理方案,保障小流域综合治理能事半功倍。

4.2从实际出发推行技术措施,落实小流域综合治理目标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主要有3个:一是农业耕作措施;二是林草措施;三是工程措施。其中,工程措施指的是通过修建梯田、涝池、水窖、山坡截沟、拦沙坝、泥石流排导等工程达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实践证明,山丘区水土保持需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为了使技术措施可以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发挥作用,需专职部门立足农村当地深入调查分析,了解小流域组成要素及经济系统,将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要素视为时空分布探究的着力点,同时调查分析农村当地的生产资料、人口、技术水平、生活方式等方面,明确小流域的人口承载力。以土地资源科学利用为主合理规划治理方案,从宏观上讲,科学规划农村生产用地,使小流域生态能在农村经济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从微观上讲,根据农村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灵活实施技术措施,规设详尽的实施计划,使小流域治理能高效展开。不同地区所采取的规划治理手段存在差异,以黄土高原为例,在治理初期采用了多目标规划法、线性规划法、经验规划法、非线性规划等方法,使小流域综合治理目标得以贯彻落实。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基本单元为小流域,从实际出发合理使用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建成具有综合性的防治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上述技术措施的同时需明确治理目标,以农业措施为例,需加强土壤抗蚀力、追加植被覆盖率,达到改良土壤、保肥、保土、保水的目的,继而充分发挥多种技术措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优势。

4.3注重监督反馈,持续提升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平

相关部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治理问题,注重监督反馈,定期归纳总结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立足实际,不断调整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新时代数字技术成为提升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平的条件之一,利用数字技术亦可提高治理效果监督反馈质量。例如,在推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时可引用BIM技术,立足坡面蓄水、泥石流排导等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规设5D模型,增强相关工程监督反馈的可视性,同时各部门要基于BIM系统进行高效协调联动,在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形成合力,有效落实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再如,利用大数据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大数据具有持续膨胀的特点,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发挥数据搜集等作用,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开发、管理提供参考。

5结束语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加大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能够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推进农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邢梦雅,刘娅莉,杨小妹,等.基于生态红线划定的小流域生态保护开发研究[J].人民黄河,2021,43(7):120-123+140.

[2]焦爱玲.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6):8+11.

篇8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总体思想,以指导、督促村(居)两委、保洁人员切实履职,使全镇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对综合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完善制度,增添措施,进一步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建立健全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二、工作措施及重点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做好该项工作,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机关各部门、驻镇相关单位和各村(居)两委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镇政府: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施环卫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镇财政年度安排一定专项资金,对各村(居)垃圾清扫、保洁、清运进行补助,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保洁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镇治理办:对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清扫、保洁、清运)的正常运行进行监督、指导,并每月对各村(居)进行考评,采取督查和不定期暗查的方式进行,考评情况向全镇通报,并纳入考核。

村(居)委员会:在镇治理办的指导下,负责本辖区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同时制定“村规民约”;负责环卫设施的管护工作,对破旧毁损的环卫设施、设备进行修复。

(二)注重平时,强化检查

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反复性强,镇综合治理督查小组将加强对各成员单位的指导、督促、检查。并将每月一次的暗访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对平时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明显的村(居)两委和驻镇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

(三)协调配合,各司其职

我镇农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主要由镇治理办督查、指导,各村两委具体负责实施,为此,镇治理办和村两委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协调配合。各村两委要进一步合理分配清扫、保洁、分类、清运人员,按照作息时间“一日两保洁”,每周对全镇主要垃圾池内的垃圾进行清理分类处理,管好用好保洁清运人员,配备必要劳保用品,加强培训和安全教育。同时,村两委要负责对村民参与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引导、教育、督促、检查,要加强对保洁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对不履职的保洁人员要及时予以更换,并按“属地管理”原则对行政区域内的垃圾池等环卫设施加强管护,对损毁的及时进行修复。

(四)搞好重点区域治理

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部位是场镇、各村主要交通要道、村委会驻地、大型院落、景区和建筑工地。居委会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场镇水、电、气、光纤电视线路的规范、整治工作;要加强对场镇住户及商户的宣传、教育、监督和管理,切实履行好“门前五包”的职责,管理好流动商贩遵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关条例及规章制度;管好清运保洁队伍,按时进行清扫保洁;积极组织开展“低保尽义务”和镇上组织的重大卫生突击活动;协调好驻镇单位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村两委要重点加强对村内重点部位、地段的村民的宣传、教育,协调配合做好上述区域内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五)进一步完善巩固“七进”机制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涉及面广,各村(居)两委、驻镇单位要在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按照各级要求成立机构、落实人员、增添措施,推进治理工作“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景区、进村组”。不断完善和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长效机制。

(六)加强示范村建设

村、村年成功创建了省级“五十百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村、村、印台村年成功创建了市级“五十百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村年成功创建省级“五十百千”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示范村的创建是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创建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对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工作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为此,各示范村要认真总结经验,做好巩固,其它村和单位要学习借鉴示范村的先进经验,积极争创示范村。

三、有关要求

(一)各村(居)两委、驻镇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成立相应的村(居)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做到人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治理措施得力,取得效果明显。

(二)各村两委积极组织村民签订村民卫生公约,居委会要组织场镇住户和商户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教育群众自觉履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义务。

(三)各村(居)两委、驻镇单位要充分利用会议、广播、宣传栏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意义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四)为确保整个治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镇政府各部门、各村(居)两委、驻镇各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通力配合、协调工作,进一步完善适合本辖区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镇党委、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重点工作进行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严格奖惩

篇9

今天,我们召开县综治委年第二次全委会,主要是对前段时间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对下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是实行“一票否决”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各乡镇、各部门(单位)特别是县综治委成员单位要切实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全县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安康。下面,结合实际,就如何抓好我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活动

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参与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我们的工作才能成效明显,全县长治久安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二、严格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过程考核督办,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确保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

今天,县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向县综治委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坚决杜绝履职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县综治委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对照目标管理责任状的要求,要将目标管理责任状的要求与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安排部署,与上级党委、政府的系列安排部署相结合,切实抓好本部门、本系统和本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情况发生。

篇10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措施

一、前言

**区丘陵山地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这些地区山溪性河流众多,形成相对独立的小流域。山区小流域由于雨量丰沛,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台风暴雨及形成的突发性山洪易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农田土地等损毁,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山区小流域山洪防御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的公共安全,针对**区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措施,为科学治理小流域提供参考。

二、小流域概况

**区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形态呈马鞍形。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km2,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m。**区内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小流域共10条,分布人口81464人,耕地51472亩,其中横溪小流域已经完成综合治理建设,东钱湖地区上游溪道合并为1个小流域。

三、存在主要问题

由于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到目前为止,全区小流域治理进度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讲,全区80%以上小流域的过乡镇、村庄段都进行了简单的治理,但是防洪标准较低,除部分乡镇段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外,一般仅能满足2~5年的防洪标准。目前,小流域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防洪标准较低。小流域整体防洪标准较低,一般在二~五年一遇,有的仅为两年一遇以下的防洪标准,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很低。主要表现在:防洪堤标准低、不连续。现有河道防洪堤高度不够,基本上为村镇自发修建,大多数堤防只修建于村镇附近,并且堤身单薄,遭遇洪水时易损毁。溪河蜿蜒曲折,排水不畅。由于缺少全面统一的科学治理,部分溪道淤积,部分河段冲刷严重,受水流顶冲影响,弯曲河段遇大洪水时易漫顶溃堤。许多小流域上游虽建有山塘水库,但众多水库、山塘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一旦遇到大洪水,容易出现溢流堰毁坏,下泄流量急剧增加,给下游造成威胁。同时,由于一些水库溢洪道出口缺少配套河道或下游河道建设标准低,也易形成洪灾。

3.2环境脏、乱、差。山区小流域非村庄段一般地面植被较好,山泉错落,水质较好,但穿镇过村段沿岸倾到生活垃圾多,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水体悬浮物、COD污染物严重超标,部分河道水质发生恶化,臭味较浓,呈黑色混浊状态,河中生物濒临绝迹。

3.3溪道大量被填被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大规模的村镇建设,各地填溪、堵溪、缩窄溪道等现象普遍,造成河床淤积,行洪断面越来越小,洪水出路变窄,洪水漫堤,形成洪灾。部分滩地上乱搭、违建房屋现象严重,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同时,由于缺少系统的规划,各村镇修建防洪堤时未考虑河道的行洪能力,仅根据自身条件与利益修筑堤防,加剧了河道岸线的曲折程度和局部冲淤变化,致使河道行洪受阻。

3.4管理十分薄弱。**区小流域大多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小流域管理范围不明确,堤防建设标准不一,人类不合理的涉河活动没有受到应有的制约,造成河道缩窄,溪流淤积,水环境恶化。

四、治理标准及对策措施

4.1治理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当防护区人口<20万人时,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20年。人口密集、乡镇企业较发达或农作物高产的乡村防护区,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据此,我市小流域防洪标准宜为:防洪堤:保护农田达到5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村庄达到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乡(镇)达到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保护县城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4.2对策措施。山区小流域治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要求,根据山区洪水和溪道的特点、防治现状及其要求,因地制宜的采取拦挡、疏浚、排导与加固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4.2.1拦蓄措施。对不同类型的山区河道,根据特点与需要,在上游修建或扩建水库,拦蓄洪水。对已建水库针对20年一遇的洪水进行优化调度研究,充分利用水库的防洪库容,减少下游小流域洪水灾害。

4.2.2河道整治工程。对于淤塞的河段,通过疏挖和清障等,扩大行洪断面;对于岸坡垮塌严重的堤防采取护岸措施,同时清除各类阻水建筑物,确保河道行洪顺畅。

4.2.3堤防工程。根据流域防洪总体规划,在规划布置防洪堤的两岸修建防洪堤,堤防标准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确定。堤防工程是小流域治理的重点。

4.2.4排洪渠修筑。为防治山丘区坡水危害农田和居民,应结合防洪工程,可以修建排洪渠,将洪水撇出农田区和居民区。

5、建议

5.1根据规划,分期实施方案应坚持以下原则:“先突出、后一般”的原则,“先乡镇、后村庄”的原则,“先众多、后稀少”的原则,“先附近、后周边”的原则。

5.2以点带面。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根据财力逐步实施。近期,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筛选灾情严重、影响大、急需治理的小流域,开展综合治理试点,试点成功后逐步推开小流域治理。对列入综合治理试点的,要将综合治理区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并将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明确各自的工作重点,各司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小流域特点,科学地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5.3强化管理。要提高小流域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命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落实以防为主,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清理“三无”小水电。切实加强沿溪沿河森林植被保护和培育,引导农民科学山地耕作和营林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

5.4加大投入。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小流域综合治理又是公益性工程,主要体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难以按市场化运作,因此,必须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例如对接中央国债项目,争取中央国债项目支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接省市项目,如新农村建设、“强塘固房”工程、生态林保护工程、山地综合开发、平整土地、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要落实各级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重点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要鼓励群众参与,鼓励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参与建设。要用政策支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如在用地、税收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

参考文献:

1、宁波市山区小流域治理规划,[R],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7。

篇11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宁强县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1 宁强县概况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角,地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地形多呈“V”形构造,海拔520~2103.7m之间,分为谷坝、谷地、低山、中心和高中山5个地貌类型。属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2.9℃,年平均降水量1178mm。全县幅员面积3246.8km2,辖21个镇,269个行政村,地形地貌复杂多变,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农业污染等也正在不断地破坏着生态环境,使灵山秀水的宁强局部环境不断恶化,阻碍着宁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

2 宁强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历程

自1989年开始,水利部正式批复将宁强县增列为第一批重点防治区(以下称“长治”),至此拉开了宁强治理水土流失的步伐,至2007年共实施了五期工程,共规划治理63条小流域,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97.17km2,完成总投资19062.4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619.57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92.24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6150.60万元。

“长治”工程建设由起初的抓认识、理顺关系,治理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目标,到后期“长治”项目不断深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不断丰富,工作中将工程、生物和耕作三大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对小流域内的山、水、田、林、路多元素开展了综合治理,在不同部位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实施了梯田、拦水坝、谷坊、排灌渠、生态林、经济林等各项措施。小流域治理的投入形式反映为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的模式,地方配套主要反应为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和群众投劳相结合,大部分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依靠群众的投劳投工来完成,占总投资的90%左右。项目实施中政府财政资金往往向个别典型流域倾斜投入,以起到资金集中投入,提高治理标准,发挥典型治理的示范带动作用。

3 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

多年来,宁强县以“长治”项目建设为支撑,整合各类生态建设项目资金,积极开展水源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截止目前,累计开展重点治理小流域70多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0km2。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了治理规模,有效地保护了水源区的水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现阶段的小流域治理,正在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措施配置体系以保水、保土、保生态安全为目标,正在向更加科学合理、丰富完善的全方位综合防治方向前进。

4 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通过近年来的长治、丹治等工程项目的实施,水源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宁强县地处秦巴山区,耕地资源较少,许多流域还未进行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解决。当前宁强县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4.1 面源污染严重,小流域防污治污基础薄弱

当前小流域建设过程中,防污治污措施体系配置研究及应用不够深入。从环境现状来讲,存在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地膜、秸杆等农资废弃物随意乱扔,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配置不到位甚至空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随意堆集排放的现象,同时畜禽和水产养殖也不同程度地造成环境污染。其主要的原因是非点源污染没有得到控制。

4.2 防治标准偏低,治理投入不足

当前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一般河堤、塘坝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设计年限为10a一遇的标准,治理标准偏低;水保工程设计定额标准偏低是导致小流域综合治理标准低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宁强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有限,导致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难度。

4.3 管护不到位,存在重治轻管问题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治理区的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然而在现实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往往存在着重治轻管的现象,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多样,能够体现经济效益的措施如坡改梯、经济林果等实施后都移交到农户,其养护管理能够得到落实;而生态效益显著的措施比如塘、渠、坝等工程,竣工后一般归乡镇或村集体所有,因为后期的管护需要一定的费用,而其效益的发挥是属于集体享受的,这种现状对于个体来说无利可趋,如遇强降雨等天灾对设施的破坏就会严重影响设施效益的发挥,而地方政府往往拘于“吃财政饭”而无力维护,没有能力提供完好的公共产品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因而这些地方就会形成公地悲剧,导致了“轻管理”的结局。

5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几点建议

小流域综合治理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关系复杂,本文针对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宁强县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5.1 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科技为支撑提升防污治污水平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以水源保护为核心,在涵养水源、清洁水质方面保护了水资源质和量的安全,同时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5.2 积极探索治理体制创新,加大治理投入,提高治理标准

宁强县小流域综合治理需从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投入体制和建管体制的创新几个方面来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5.3 在运行管理方面界定权属,发挥各方能动性

首先加强宣传, 提高群众对水保设施管护重要性的认识;其次从经费是予以保证,切实起到对水保设施的管护责任。

篇12

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动员、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检查督促、狠抓工作落实,深入开展了集镇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和交通、河道专项治理行动,广泛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村社、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通过各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共同配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公共道德意识大幅提高,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并落实,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正向纵深推进。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我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1、人民群众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普遍较差。在集镇、社区和农村居民中,大部分家庭环境卫生较差,室内外不整洁、乱扔乱倒垃圾、人畜粪便污染,物品摆放零乱,污水随意排放等现象较为突出。部分群众没有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甚至有故意破坏环境、损害公共卫生的情况发生。

2、少数机关单位、部门和机关干部职工认识不统一、工作不到位。少数机关单位、部门未能认真履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职责,工作不积极、工作措施不力、任务落实差。少数机关干部职工不积极参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消极被动的情况时有发生。

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由于村(社区)和机关单位工作较多,任务繁重,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时间不够充分,制度坚持和落实不好,有的地方和单位甚至流于形式。

4、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尽管镇党委、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我镇过去公共设施基础薄弱,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涉及面宽、项目多、投入大,目前的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求,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5、保洁人员待遇较低,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由于保洁、清运人员每月仅有600元工资,且包含养老保险、工具等费用,每天人均工资不足20元,而保洁、运输人员工作条件艰苦,环境污染较重,影响保洁、清运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6、“五乱”现象较为严重。企业和个人随意向河道、公路两侧倾倒垃圾、煤硫矸石、建筑废弃物、木料加工废弃物等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加强综合治理。

二、解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面临困难的对策。

1、强化宣传、形成氛围。各村(社区)、学校、老年协会、企业等组织,要采取召开群众会、职工会、学生大会、举办专刊、书写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宣传保护环境、爱护卫生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宣传改善发展,树立对外开放良好形象,对于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宣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标准。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公德意识,形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户户参与、个个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2、严明纪律、严格问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涉及面宽、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必须齐抓共管、落实责任。要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责要求,严明工作纪律、强化督促检查、严格问责处罚,对工作不力、任务完成差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予以处理,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以增强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真抓实干、共同落实的工作格局。

3、落实制度、常抓不懈。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立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做到常抓不懈。此项工作要做到经常性开展、经常性检查、经常性评比、经常性曝光,通过经常性工作的开展,形成工作常态,变压力为动力,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逐步改变群众的不良习惯,逐步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4、加大投入、完善设施。采取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争取上级支持、单位村社筹措、协调企业资助、收取卫生管理服务费等多渠道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提高保洁人员、清运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发挥服务功能,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篇13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相关研究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困扰着社会各界,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能够有效避免水土流失灾害,降低出现山洪的概率,使民生工程建设水平得到切实提高,因此,很多地区都已经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重要工作。

1 小流域综合治理需要关注的问题

1.1 结合实际情况,恪守自然规律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需要对自然河道进行改造,因此,必须秉承自然生态保护的原则对河道实施科学的改造,避免自然环境遭到破坏。首先,要对自然环境进行科学的研究,并根据客观环境的实际特征对综合治理技术进行管理,例如,我国陕西等地区农田道路和河道的搭配比较完善,因此,对这些地区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必须采用较为常用的技术,不能为节约施工成本或缩短施工时间,擅自改动施工方案,尤其是不能对技术标准和相关参数进行过大的改动。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要做好应急准备,不必为自然灾害设置较高的防范标准,避免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费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要对需要进行设防的流域和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的严重性进行分析,并在进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之前,对相关技术标准进行设定,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具体实施,实施过程必须遵循该地区客观条件,并且在保证流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成本的降低。

1.2 实施多项施工技术搭配

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分为很多种类,只有将各项技术和方案进行科学的搭配,才能够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平的提高,要将沟道同坡面综合考虑,实现河道治理效率的提升。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还需要将植物栽植作为重要的措施,将施工工程配合植物工程进行实施,在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提升小流域治理水平。如果需要进行治理的流域存在较多耕地或者存在生活密集区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稀土整治等级进行提高,在这一阶段要尽可能高的提升工程资金成本,在工程竣工之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可以对周边的耕地进行妥善的维护,避免水土流失灾害影响耕地的质量,并且提升当地居民的安全等级,提升当地自然环境的美观性,促进当地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果需要对小型沟道进行治理,则需要对周边是否存在居民生活密集区和是否存在大面积耕地进行植物栽植前的调查,使植物可以替代人工工程起到加强沟道坚硬度的目的。植物措施的实施还能够降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济成本,并且植物的生长相比于人工工程有更多的优势,可以从提升植物栽植比例的方面提升植物的栽植率,保证小流域综合治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2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预防举措

首先,要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必要的宣传,使相关人员都能够掌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要将预防措施制定成视频资料和图片并通过网络媒体的方式扩大宣传范围,要增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周边地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意义的认识,并且对相关管理责任实施科学的配置,要重点保护河道周边的经济作物,并且邀请植物专家对小流域治理工程进行分析,制定保护经济作物的方略。

其次,要制定详细的农田小型灌溉设备管理制度,尤其在降雨量较大的季节,要提高农田小型灌溉系统的质量检查频率,并对存在问题的环节进行及时的修缮,水源区域的保护等级必须随着小流域治理工作的推进而提高,要制定水源地周边地区工程废料处理制度,保证废弃土壤和废弃施工原料不会影响水源质量。

最后,要强化管理,加大投入。要提高小流域的生态质量,维护小流域的生命健康,不仅要治理,更要重视管理,落实以防为主,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管理,严禁在河道弃土弃渣和在河道内占地建房,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清理“三无”小水电。切实加强沿溪沿河森林植被保护和培育,引导农民科学山地耕作和营林作业,从源头上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植被质量。而且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小流域综合治理又是公益性工程,主要体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难以按市场化运作,因此,必须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例如对接中央国债项目,争取中央国债项目支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接省市项目,如新农村建设、 “强塘固房”工程、生态林保护工程、山地综合开发、平整土地、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要落实各级财政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费,重点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要鼓励群众参与,鼓励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参与建设。要用政策支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如在用地、税收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投入。

3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施工措施

3.1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截排水沟渠施工措施

要根据坡面的长度对截排水沟渠进行处理,不同截排水沟的间距对提升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平至关重要,要将不同截排水沟渠间隔设置为20m-30m之间,要使用沉沙的方式对渠道底部进行处理,并且将比降控制在5%以上,要将U形渠作为重要的排水管线,并且着重在乡村和人员密集区域进行U形渠的设置,保证截排水管线能够在U形渠的控制之下进行水资源的有效控制,要将截排水沟渠的应对暴雨能力作为检验质量的关键因素,必须保证截排水管线的整体控水能力在24h以上,保证流域周边居民的安全。

3.2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道路建设的具体措施

流域治理工作必须配合道路建设工作进行,在梯田密集的区域和流域所在村庄之间,要进行村庄之间交通路线的设置,要在田地之间进行人行通道的建设,并且保证与灌溉和排水渠道保持联系,管线的宽度要保持在3m以上,并将比降控制在15%以上。要将砂石作为路线的主要施工原料,保证农业生产所需用具可以在砂石路面上通行,农田之间的人行通道宽度要保持在1.5m以上,并且科学的配置路面的砂石和田坎施工所用的浆砌石,如果流域所在的客观条件允许,可以适当使用混凝土材质进行渠道施工,切实保证渠道具备良好的灌溉性能,保证农田之间道路施工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是避免水土流失灾害,保证流域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的重要工作,深入的分析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制定出治理工作具体实施的策略,对提高流域治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卜崇峰,蔡强国,袁再健.三峡库区等高植物篱的控蚀效益及其机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4(4):14-18

[2]焦居仁,史立人,牛崇桓,等.我国东中西部水土保持发展战略[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4(5):1-6

[3]朱保华.欠发达地区振兴县域经济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4,266(1):33-35

[4]党维勤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小流域综合治理[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28-36.

篇14

关键词: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意义

水资源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何保护好水资源,治理和改善水环境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世界性课题。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水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支柱。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因此水资源紧缺程度不断加重,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和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水资源短缺已演变成世界倍受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不足的农业大国,也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02年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的1/4,居世界第109位,许多地区同时面临着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的双重压迫。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水资源问题,结合水土流失的特点,打破以往传统的观念,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系统论、景观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结合流域地形地貌特点,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流失特性等,将小流域划分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以“三道防线”为主线,紧紧围绕水少、水脏两大主题,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治理与开发结合,拦蓄灌排节综合治理的新理念。达到控制侵蚀、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的。

二、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思路、目标及原则

被列入综合治理的小流域须是存在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灾害,具有水土流失危害中的一种或几种灾害威胁,且位于丘陵山区,是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闭合集水单元。流域面积原则上在200 km2 以下。总体来说,小流域综合治理要解决流域内存在的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

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湖南省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进行统一规划;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防洪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中心,依据小流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通过防治洪水灾害、地质灾害,治理水土流失和开展生态建设,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发展区域经济,使小流域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目的。

2.2 治理目标

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湖南省“安全、生态、发展、和谐”确定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安全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保障人居安全和财产安全;生态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特征,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发展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要求,就是区域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和谐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根本目标,就是小流域内要达到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2.3 治理原则

小流域综合治理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控制洪水与给洪水出路相结合;灾害治理与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人工治理和自然修复相结合。

三、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的主要措施及经济效益

3.1 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的主要措施

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具体任务实行分解,各部门、各司其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明确了洪水灾害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由水利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由国土部门负责,生态公益林建设由、林业部门负责,公路交通建设由交通部门负责,学校的整合重建由教育部门负责,供电、通信设施的恢、复和管理由供电和通信部门负责,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及经济发展规划由农业和民政部门负责。

(1)防洪工程

扩大河道行洪能力,以清淤疏浚为主,以护坡护岸和堤防修建为辅。乡镇人口集中居住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集中连片基本农田面积超过33.3hm2的,其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其他设施和零星居民点以防冲保护为主,不设防洪标准。河道清淤疏浚后能满足设计过流能力的,不修堤防。过流能力不满足要求时,在乡镇所在地人口居住密集区考虑修建堤防;两岸为零散农田时,适当护坡护岸,维持原生态。

倡导“保持河流的天然属性、维持河流的天然状态”,不影响河道行洪排涝的河滩地以及两岸植被将尽量保留。避免随意裁弯取直、缩小河道断面,严禁河道渠化,减少河岸硬化。常水位以上宜采用框格草皮、生态袋等生态型护坡形式。尽量选择生态堤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建土堤;有条件的堤防鼓励设置亲水平台。

(2)水土流失防治工程

要求分区防治。根据项目区地形地势、水土流失类型与强度、人类活动情况,以及主要防治对策等,将小流域划分为生态保护区、治理开发区和重点整治区。地形坡度大于25°或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划定的各类保护区及现状天然林分布区列为生态保护区;地形坡、度小于25°至坡脚地带,除天然林分布区外,适宜农林、业开发利用但存在自然和人为水土流失的区域列为治理开发区;沟道下游和河道两侧至山脚的平缓地带,是小流域农业生产以及人居的主要区域,应列为重点整治区,并加强防洪安全设计、人居环境整治和监督管理工作。治理目标要求土壤侵蚀强度降低到轻度以下;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90%;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微度、轻度侵蚀区域进行封育治理;中度侵蚀区域、以生物措施为主,以工程措施为辅;强烈、极强烈和剧烈侵蚀区域以工程措施为主,以生物措施为辅。

(3)人居环境整治

包括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固体垃圾的收集与处理等。

3.2 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的经济效益

通过大力推进生态自然修复、退耕还林、营造水土保持林等一、系列治理措施的实施,林地面积新增110.56hm2,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9.0%增加到12.3%。山水田林的综合整治形成乔灌草、网带片相结合的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地面小气候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大范围减轻,提高了流域防御灾害的抗逆能力,随着水保措施的有序实施,坡耕地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农田面积逐年扩大,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能方面,各项措施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广辟肥源、保土耕作,结合工程措施、林草措施治理流失,使土壤养份及土体结构得以保蓄并逐年改善。流域的生态平衡机制重新转入正轨。

结束语

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采取“防治并重,治管结合,因地制宜,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因害设防,合理布局。实践证明,这一治理模式是可行的,其效果显著,对条件类似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建.广东省安全生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SWCC,2011(03).

[2]姜明武.农安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分析与思考[J].吉林水利,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