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范文

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28-01

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堂课中的语言及表情、“三主”原则、辅助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三维目标的统筹考虑、板书设计等方面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健环节,必须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以达到课堂教学优化的目的。

一、优化好教师的课堂语言

教师的课堂语言很重要。从走进教室开始一堂课起,教师就要面带微笑,语言和表情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是一堂课“教”与“学”有机结合的感情基调,能有效地形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师生自觉与不自觉地进入课堂角色。对学生回答问题出现的错误和违犯课堂纪律的现象,教师的指正方法及方式要恰当,要在既能纠正、又能使学生愉快的原则内进行;对回答问题正确、教学配合较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其他同学也有鼓舞作用。这些既能使一堂课轻松愉快,又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多用“学生语言”。所谓“学生语言”,就是适合学生年龄段腔调的语言。教师的语言过于成人化,过于深奥的哲理化、书面化,过份地严肃化、个性化,难免教师和学生的兴趣脱节,不能产生共鸣。我们在从事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掌握学生的语言特征,用学生语言教学。教师语言尽量学生化、贴切化,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正确把握“三主”原则

所谓“三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这个“三主”原则是很早以前就提出的,我们有很大一部教师也知道,然而还有一大部分教师没有真正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以教师为主导中的“导”,是引导、指导的意思。教师的“导”,是教师要“导”好一堂课的整个过程,包括各环切的衔接、学生的学习活动状况、整堂课的纪律,等等。上一节课是为了在一节课之内完成一项教学任务。可有的教师为了讲完教学内容,唯恐时间不够、学生听不懂而满堂灌,把教师自己当成是这堂课的主体,忘记了教师自己“导”的身份和作用,这是错误的。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指在一堂课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来消化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是一堂课的主体,上一堂课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如何掌握一定的知识,也就是教学生任何学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精心设计,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来完成教学任务。

“以练习为主线”是指教师在言简意赅地把一堂课的教学任务讲授完后,要安排习题来巩固、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当堂课的所学内容。“练习”是一堂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能忽视,更不能没有。“练习”可以安排在讲授完知识之后,也可以贯串在知识讲授之中。“练习”要切题,要难易适中。

三、着力处理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一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二是教学过程安排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三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1、关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问题中的“知识的传授”,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质与量,“质”是指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和积极意义,有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很凸显,有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不凸显,甚至没有积极作用和积极意义。不凸显的,教师要给学生挖掘;没有积极作用和积极意义的,就略讲或不讲。所谓“技能培养”,是指教学生会学习,怎样学习。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来完成教学任务,不能是只让学生知道、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掌握这些知识,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2、关于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是要统筹安排好整堂课的全过程。重点是要把握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的“三主”原则。

3、关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问题,不能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只停留在所讲内容的知识点上,而是要着力点拨,使主题得以升华,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迁移、升华,有所教益。如讲授《田忌赛马》一课,田忌赛马的经过讲得非常清楚,但没有点拨和强调,在以后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要想到“田忌赛马”取胜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从事的活动得以取胜。

四、适当利用辅助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

首先要考虑到教具的“新、奇”。这里所指的“教具”不只是象三角板、直尺等一些常规教具,而是指一些自制的辅助教具。所制的辅助教具要从“新、奇”上下功夫。新奇教具的浓厚趣味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趣味,从而予教与乐,予教于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玩乐中掌握所应掌握的知识。

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作为高中阶段理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学科的学习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历来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新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优化原因分析

1.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化学由于其“繁、难、乱“的特点,是许多高中学生感觉较难学习的科目,同时也是教学效果较为不理想的课程。一方面,高中化学引入了大量的学科语言,如基本的元素概念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化学定律及相关理论,这些引入的学科专业语言方便了化学专业的研究和交流,但同时有比较艰涩难于理解,容易令学生望而生畏,阻碍了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提高;此外,高中化学研究的内容,比如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这方面的知识,大部分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对于偏向于接受形象思维的学生,抽象的事物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使得课程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2.传统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依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双基知识的教学,教学形式单一、思维陈旧。重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的方式,学生只学会了理论上的知识,实际动手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教学考核无法突破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分数衡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无法体现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依照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只是技能的胜者而非是人才的强者。由此又导致了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抵制和反感。

二、高中化学课堂优化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应当从传统的讲授方式转变为以采用讲授、讨论、合作、探究性、网络多媒体等各种各样的适合于高中生成长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出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高中化学课堂优化教学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学会与他人、团体合作,掌握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地说,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贯穿整个高中时期的长期过程,化学课程枯燥、抽象、繁杂的学习内容极大影响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当注意做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优化,根据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该年龄段学生思想、心理特征,探寻解决的方式方法。一般认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是其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只有把这个重难点解决,才是抓住了化学教学的关键。

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首先要做好课堂导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能够根据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出合适的课堂导入情境。情境的选择可以通过科普书籍、新闻、杂志、电视、网络等信息传播渠道,选取新奇的、有意义的事件与课堂讲授的内容相结合,引出课程需要探讨的问题,然后切入课程内容。

2.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作为一门理论相较强的学科,必不可少地具有各种概念和理论。新课改对此并未否定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对这些概念和理论的教学要求更为生动,力求能把枯燥的理形象化、通俗化、生活化。由此延伸,整个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应当整合学校教学资源,结合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思想、个体的特点,探索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化学教学应当以实施素质教育文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对化学学习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其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好牢固的基础。

3、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吸引的关键是教师启发得当,学生活动积极有效。三看精彩的回答是否从学生嘴里表达出来,动人的场面是否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学生是否是生动活泼的学习的主人和学习过程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重组教学内容,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思维规律的相应的教学序,使知识与能力的发生、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序进行,使教学内容真正成为一条螺旋上升的知能链,使学生的思维有序的展开、发展、收敛。这样的教学过程就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教学过程中,还要随时反思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生成的有序进行,促使学生学会建构、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因为,“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才是“活”知识的源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3

一、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得到优化的前提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学习目标是自觉的,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监控的。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得想方设法使学生想学、会学、能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应设计真实、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这类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事先设计好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应用题,如调查自家的年总收入、月平均收入、一家人的平均年龄等,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对自家的收入、平均年龄感兴趣,所以都会有目的地找方法与答案。

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得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做,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让学生习惯动脑子想问题,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形成独立思考能力,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质疑。

二、要让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学生课外合作学习必不可少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不是教书,也不是在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在工作中,笔者把陶行知老先生的这一观点进行了扩展,也就是让学生在知道学的同时还要和别人分享。用这样的方法需要知人善任,选出“小助手”扮演“老师”的角色,扶苗就得先整土。美国的威廉・詹姆士说过:“一个人最殷切的希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让学生当教师的小助手,学生也乐意。让他们都有苗可扶,让扶苗活动(与教学有关的活动)走进他们的生活。例如:“小助手”把自己的“苗”叫到室外,以做游戏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辅导,当然这些方法开始时教师还得亲临指导,以后就可放手让他们自行去组织。其中有一个游戏,它的规则是:“小助手”让自己的“苗”带着提出的问题轻盈地、慢步地走完一段距离,当然问题是当天书本上所探究的问题。就在这段时间里思考解决一个问题,谁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正确完成就是哪一对搭档胜利,接下来是“小助手”根据回答情况对问题答案作必要的补充。看着他们开展得有声有色、各具特色,笔者心里如蜜一样甜。他们团结奋进、共同进步、取长补短,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的合作和交流,让学困生日有所进,“小助手”们有所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了,培养了学生合作、协调、团结互助等方面的能力。

三、课堂要得到优化,也要依靠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学生体验知识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14-01

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最终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积极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打好数学基础,达到真正的理解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如何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得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得到优化。

一、认识小学数学教学的特殊性

1、小学数学学科自身的特异性: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相比,没有生动的词语、优美的语句、更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大大小小的数字、不同的运算符号、需要记忆的定律以及烦人的公式等。数学的这些特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容易分散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想方设法使课堂教学方式新颖且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数学知识的严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不像语文知识的应用有很宽的灵活性,如:语文知识在表达某些意思时,有好多同义词、近义词进行选择,句子、段落可长可短,表明意思即可。数学却不然,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选择性,必须准确的表达出来。如:用错一个运算符号、少写一个小数点、错误理解字母表示的数量和式子的含义等,都会出现错误的结果。

3、与生活的相关联性:大家都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而运用数学知识的地方更是比比皆是。因此,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时候,不能盲目的照搬课本知识,而要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恰当地应用知识,正确完整地解决问题。

二、教材情境图的深度发掘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数学教材配备了很多的情境图,这些图是对小学生理解题意的一个有效的补充,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情境图的功效,针对题意对这些情境图有一个详尽的解说,引导学生去进行细致观察,让学生发现图中的内在含义,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拓展。例如:有一副这样的情境图,画面上是田野间有一条笔直的马路,路上有一辆汽车。我们不能只让学生去理解汽车以多大速度行驶在马路上,要引导学生注意这里面所包含的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速度=路程÷时间,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这样的相关式子转换形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从深层去理解图意。

三、要巧妙运用自己的行为动作

课堂上,教师会采用很多有效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教师本身就有好多可以利用的资源,诙谐的言语、多变的表情、简单的提醒、肢体动作、小故事等都能够唤回学生走神的意识,使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这样就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起来,就会在无形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我在讲圆柱的认识一节时,发现部分学生不注意听讲,在课下做小动作,这时我就做出了一个简单的提醒:谁能说出自己家都有哪些圆柱型的物体。当学生听到我说的话以后,兴趣一下子全来了,有的说自家用的做饭锅是圆柱型的;有的说自己刷牙用的茶杯是圆柱型的;有的说家里有一个以前坐过的木墩是圆柱型的;房子的立柱、木桩、旗杆、钢管……。学生一下子说出了好多见过的圆柱型物体,接着我又问:“大家是不是想了解这些物体”?学生的回答当然是“想”,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提醒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课堂上,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四、现代教学资源的应用

篇5

一、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产生的影响

1.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提高了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根据当前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可以明确知道,教师更加注重对基础数学知识的巩固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课堂学习效率.其次,由于课堂教学策略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比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之后,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了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使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得以贯彻和执行.尤其是当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后,教师就不需要像以往那样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反复的讲解,同时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打击.

2.颠覆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颠覆.尤其是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都遵循一定的模式:主题确定-概念学习-模仿解题.这样的教学形式,虽然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并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以及学生学习的难度,但是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重新的设计,除了让学生学习到最基本的数学概念、记住相应的公式和结论外,还使学生通过对练习题的实际操作,进一步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1.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只要留心,便会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如果教师能够把数学知识的讲解变得更加生活化,那么对于中学生而言,将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并由此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如果直接设未知的内容为x,就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反之,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案例进行讲解:小明家和学校相距20km,如果坐公交车的速度是40km/h,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km/h,那么选择坐公交车比骑自行车快多少分钟?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也属于情境教学.学生一旦将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那么解决问题就会变得得心应手,并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2.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了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在教学策略的设计上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是必然趋势.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经常涉及路程距离、时间问题的相关题型,教师如果借助多媒体给交通工具进行适当的配音,那么必定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尤其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会更加明显.同时,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自然就使每节课上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容增多,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篇6

关键词:课堂体验;职业教育;教学策略

一、“课堂体验”: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应有的视角

“课堂体验”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看法和态度,是从学生视角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课堂体验”不是我国本土化概念,但我国学者已经开始了“课堂体验”的本土化实践。厦门大学史秋衡教授的课题组对中国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对课堂教学环境的体验主要有四个维度: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师生缺乏交流、同伴关系和教学组织。[2]这为我国开展课堂体验的调查和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也使课堂体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变量受到关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推进,职业教育学员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影响。因此,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除了职教院校的常规招生外,职业教育未来的生源可能主要来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等职后继续教育群体,他们的教育需求从学历补偿逐渐转向能力提升,对知识的需求更注重实用性。故而,当前的职业教育学员对课堂教学的体验与以往相比会更加重视。好的课堂体验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那么,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引入“课堂体验”何以可能呢?

(一)终身学习理念要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关注学员的“体验”

从知识的学习理念角度来说,新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传统僵化的知识观念急需改变,职业教育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不是僵化的。国际上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已经对大学的知识观提出了挑战,大学毕业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终结,大学生在“象牙塔”里学习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学习伴随着个体整个生命的进程。随着社会就业岗位对专业化水平要求的提高,学校中的任何一门专业都不可能完全对应社会中的某个职业,社会知识需求的精细化对个体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作为提供知识的学校来说,面临着大批走出高校后“返回”学校接受“再教育”的人员,作为职业群体对课堂效果会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从知识的需求角度来看,社会上各行业的新学员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需求量在不断提高,这要求学校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来获得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信任,而学生的认可是从良好的课堂体验开始的。因此,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直接指向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为“课堂体验”介入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能性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重塑职业教育质量观需要从学生体验的角度着手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仍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技术型人才的缺乏已经影响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当今高校毕业生无法满足产业经济转型需要,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企业所需的管理人才存在结构性矛盾,高技能应用人才数量与质量都无法满足社会需要。”[3]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就业市场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与市场“用工荒”的现实矛盾,这需要从人才培养的“供给侧”进行改革,将我国当前的人力资源转换为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本,让学有所成的人能够学有所用。职业教育面向市场的特殊性无疑具备这种转化能力,对化解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有极大的帮助。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方面的诸多限制,职业教育在面向市场需求上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一些市场上急需的专业人才职业教育都能够及时的予以回应。但是,受制于职业教育质量不高而导致的市场认可度不高的问题内在地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要通过职业教育化解人才市场上“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现实矛盾,必须实现从课堂知识到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进而重新塑造职业教育质量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形成积极“课堂体验”为重塑职业教育质量观提供了具体路径。

(三)职业教育的交互性特点使“体验”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现代职业教育是从传统的“学徒制”演变而来,教育活动是老师与徒弟在既定的场域中发生的互动行为,互动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职业教育课堂与普通的高等教育课堂不同,它不仅要传授传统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基础知识,还要提供基于求职学生现实需要的实践知识,这需要学生在情感层面对课堂所学产生足够的信任,这样才能够提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学生的互动性参与程度。基于此,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不是照搬经典的教学理论或照抄一些现成的教学模式就能完成的,职业教育的课堂在师生互动中更加具有生成性特征,教师和职业院校学生在互动的基础上完成知识的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缺乏师生之间的理解、沟通或配合,则无法实现课堂良性互动,而好的课堂“体验”正是这些互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以“体验”为切入点进行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策略优化,可以为改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基于职业“课堂体验”的教学维度分析

结合我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提升职业教育学生“课堂体验”的教学策略,可从“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互动、同伴互助以及教学监控”这四个“课堂体验”的维度入手。

(一)学生主体维度

课堂体验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切身经历,这是学生对课堂教学诸要素的一种综合感知和评价。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课堂体验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高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结果都有显著的影响。可以说,课堂体验的视角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在普通高等教育过程中具有普遍的意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形式,由于职业教育课堂感知的主观需求,职业教育学生课堂体验关系到其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满意度,甚至课堂体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是否有人真正“上课”的问题,即所谓的个体真实“在场”。因此,职业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强调学生主体性理念,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评价的实效都要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以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为核心,让因材施教的理念在职业教育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

(二)师生互动维度

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人际关系的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源于人际互动,而互动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避免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关键环节。良好的课堂体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一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在课堂场域内的每个个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因良好互动而产生积极的课堂体验。在现实中,职业教育学生往往是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来学习的,与教师良好的互动不仅会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而且为学生积极的课堂感知奠定情感基础。因此,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课堂互动在教学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保证师生之间进行良性互动,使职业教育的课堂成为知识与情感并重、态度与价值观兼收的过程,让职业教育学生在更新知识的同时也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对课堂教学的认可度。

(三)同伴互助维度

“体验”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但也受到一定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制约。从物理环境来看,高校职业教育的课堂与普通本科生的课堂没有明显的差异,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使得学习经常在教室之外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不像普通本科生那样集中,往往是小组或几个学生一起共同实施某个教学实践环节,这为同学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知识获取以及价值养成搭建了桥梁。从心理环境来看,职业学生主要接受面向工作岗位的技能型教育,技能的学习要通过不断的沟通、模仿和练习来进行,这就形成了职业教育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心理基础,而积极的课堂体验有助于职业教育学生构建相互沟通的良好心理环境。因此,从同伴互助的物理和心理环境入手,发挥学生同伴群体之间的相互积极影响,可以为职业教育学生形成积极课堂体验奠定基础。

(四)评价监控维度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的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在观念上对职业教育学生存在“不学习、底子差、混学历”等思想认识,这种观念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投入度不够,缺乏应有的教学激情。因此,要提高职业教育课堂体验需要对职业教育课堂进行监控,把课堂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绩效挂钩,激励教师主动改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对职业教育课堂的评价监控,既是改善职业教育松散课堂的现实需要,又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规范进行监督的有效手段。通过外在的约束机制确保课堂的良性运行,进而为学生形成积极的课堂体验提供保障。职业教育生源与普通高等教育生源相比的多样性、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受教有别于普通高校学生的期待,因此必要的评价监控亦是对学生的一种“规训”手段。

三、积极的“课堂体验”: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基于“课堂体验”的视角,发挥课堂体验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课堂体验的产生,可以为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注入新的活力。从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进的具体策略来说,可以从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互联网+”式师生互动以及教学的过程性监控三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进而形成职业教育学生积极的课堂体验。

(一)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性体验:基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

“社会义务性”决定了职教学生相对于普通本科生有着更加明确的学习任务,他们知道自己通过学习要获得什么知识。因此,在职业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为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是明确课堂教学目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要开门见山,直接瞄准知识的要点,不要“旁征博引”式地任意发挥,毕竟他们的知识需求注重实用性而非学术性。二是要及时处理学生的课堂提问,职业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职业课堂的知识必须和社会紧密结合,有些问题就是学生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往往也能激发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深入探索,而及时处理学生的课堂反馈也会赢得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积极回应。三是要强化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来自于课堂内容对学习者求知动能的激活。因此,教师务必要把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强化课堂知识的生活“带入感”,帮助学生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进程的自然化。

(二)改变师生互动的交互式体验:基于“互联网+”的师生互动策略

课堂互动是师生双边活动,是积极课堂体验形成的重要环节,而职业教育课堂互动因其授课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不够充分,授课结束后师生难以在一起进行当面交流和探讨,而“互联网+”为打破师生互动的这种时空限制带来了机遇。首先,“互联网+教师”可以打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问题解答平台,教师可以采用在线答疑解惑(如:微信群、QQ群等),安排学习任务,观察学习进度,也为师生在课堂知识以外的情感培养提供了条件,进而为积极的课堂体验奠定基础;其次,“互联网+学生”可以为学生之间相互沟通搭建平台,不仅可以发挥学习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还可以共享课堂上的学习体验,进而通过互联网链接起学生之间情感细带,让课堂从物质形式延伸到情感形式;第三,“互联网+”的虚拟性也可以帮助部分职业教育学生克服现实交流的心理障碍,当大家都以匿名的身份加入到互联网空间时,这个平台就实现了一种“脱域”功能,个体“不在场”发表意见也就不会有心理负担。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课堂的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激发职业教育学员课堂参与的主动性。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42-01

在课堂冲突面前,教师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积极支持和鼓励,不能置若罔闻,更不能讽刺打击。其实,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矛盾应该是重要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巧妙设计,或借力打力,或设置故障,或有效保护,这样才能创设多元互动情境,激发课堂教学活力,促成课堂教学正能量。

一、借力打力,创设多元互动情境

小学生认知能力较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历少,容易对教学问题产生质疑,甚至提出一些幼稚问题,这都属于正常现象。教师面对学生给出的个性意见和建议,要有正确认知,不能粗暴拒绝,要注意巧妙设计,借力打力,形成教学互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品质高低,一个最重要指标是看师生互动指数。学生能够大胆提出独特见解,引起课堂波澜,教师利用学生独特创意展开多元讨论、争论,课堂互动品质自然处于高位。

“借力打力”是一种灵活操作技巧,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是教师抓住课堂思维启动关键因素,引爆课堂教学气氛,形成重要学力。在学习《月亮湾》时,课文学习进入朗读训练阶段,一位学生朗读后,有不少学生提出质疑。有学生说:“他读得没有感情,月亮湾是作者的家乡,是非常美丽的地方,应该用亲切的热爱的语气读,不能只追求声音响亮。”有学生提出不同观点:“朗读就需要讲究声音清楚、响亮、有节奏,如果声音太小,这还叫朗读吗?”教师针对学生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展开大讨论:朗读声音究竟需要达到什么程度?学生对声音大小展开了激烈讨论,教师跟进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认知。教师根据学生对朗读声音大小的不同看法,激发课堂大讨论,促使学生通过多元互动,在激烈争辩过程中形成正确学习认知。

二、巧设故障,激发课堂教学活力

学生思维启动的快慢,关键要看教师给出的启动力大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权威性,学生大多跟随教师意志而动。教师说什么学生就会信什么,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课堂教学定势,教师随意灌输,学生被动接招。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关键要看教师如何发动。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思维现状有充分了解,便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在故障面前展开思维运动,形成个性问题见解,引发认知冲突,自然唤醒课堂教学主动因素。教师在设置认知故障时,需要关注学生思维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思想过于单纯,对学习内容难以形成独特认知。

在学习《蜗牛的奖杯》时,教师带领学生对文本展开多元解读,学生很容易形成学习共识:蜗牛被奖杯所累,成为奖杯的奴隶,翅膀退化,只能萎缩在坚硬的奖杯中慢慢爬行。为激发学生想象力,教师提出另外一种假设:如果蜗牛当初没有盲目骄傲,而是把奖杯当成前进的动力,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呢?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假设条件,发挥想象力,做出个性推断。有学生说:蜗牛如果能够将荣誉化为动力,它依然会保持有力的飞翔能力,继续赢得冠军奖杯。也有学生说:蜗牛如果保持健康心态,不仅能够打败所有对手,还可以创造更大的奇迹。很显然,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对文本内容展开了多维探索,形成的个性认知自然是高品质的。教师巧妙设置思维障碍,不仅不会给学生思维造成障碍,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内驱力,形成重要学习切入点,为全面提升思维品质创造良好条件。

三、保护个性,提升课堂和谐频度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阐发个性见解,是一种主动性的体现,教师要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认可和鼓励,保护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索精神。学生认知水平不高,提出的个性见解一定存在很多不当之处,甚至有一些学习主张非常幼稚,但学生思维是活跃的,学习主动性是不可置疑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展开主动探索分析,保护学生纯真心灵。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主动认知力量。学生学习思维进入良性轨道,课堂教学气氛是和谐的,学习自然是高效的。

学习《猴子种树》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自主学习,学生很快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认知。教师设计思考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猴子听信了哪些建议?从小猴子身上,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如果你是旁观者,你打算对猴子说什么呢?在具体操作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猴子是最聪明的动物,从小就和果树打交道,它应该知道各种树木生长特征,如何听其他动物的建议呢?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已经超出课文学习范围,也让教师感到意外。为保护学生个性见解,教师并没有采取忽视态度,而是进行了方向引导:这个问题提得太有价值了。人都说“精明像个猴子”,猴子如何不知道果树生长特点呢?大家课下可以好好讨论,也许会有更多新发现。

教师要珍惜难得的教学契机,用教学智慧加以应对,通过讨论、分析、疏通、改造、整合、优化、归结等手段,在有效消除课堂教学矛盾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素质。

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以学促教,优化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格局,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 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对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观,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优化谈三点体会与心得.

一、关注学生,因生施教

了解学生是基础,只有知道学生掌握了什么,没掌握什么,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可以发现的,什么是需要传承的,我们才可以正确地处理教材. 新课程下的数学与生活是联系非常紧密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很有关系. 对于新课就可以知道哪些部分可以给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讨论,通过学生的自学、发现、探究,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探究能力,还使他们知道该怎样去点拨、讲解. 对于学生发现不了的问题,我们要进行有效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按教师画好的线路走,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参与课堂,能感受知识、体验知识、发现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去括号”这一节课时,先出示“自学指导”:

① 边看课本内容,边动手拼图. 你还能拼出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② 注意看例2的第一步,为什么加括号?

③ 想一想,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以下的程序是学生看书,相互交流,拼图展示,教师点拨,训练板演,思维检测……

在这里,我出示自学指导后,先让学生看书,让学生在看书中领悟,然后个别板演和当堂训练,试着运用,放手让学生自己走. 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互相解决,学生多练、精练,教师少讲、精讲,只作重点性、难点性、技巧性地点拨性引导,如本堂课中只讲例题中的如何加括号,至于添括号后如何去括号及化简计算这些学生会的步骤就不讲,并补充例题中的其他技巧性解法,从而拓宽了书本,开阔了解题思维,培养了解题能力,整堂课都是在紧张高效中完成的.

二、关注互动,体验成功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人的、数学的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数学是动态的,我们要把“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 课堂上,要给学生准备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地去做,去动手,让每名学生都在参与,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索,在疑问中继续动手,使学生在动手中发现知识,发现疑问,进行思考,发展思维.

例如,给出问题:任意剪一个梯形纸片,利用对折的方法找到两腰的中点E,F,按图中所示的方法过两腰的中点分别将含∠A,∠B的部分向里折,得到两个折痕(如图所示),沿折痕剪下①②,分别绕点E,F旋转180°,你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四边形?由此,你能发现关于线段EF的哪些特性?这样的处理,能改变以往教材中直接给出定理并证明的抽象性,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因此,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过程,而不仅仅是重结果. 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从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索. 它对教师的素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关注氛围,优化教学

传统的数学课堂,大多数比较注意保持教师的尊严,保证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有疏忽就会受到训斥,学生精神长时间紧张,就会抑制智力、妨碍学习.

数学课堂应该是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是这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师应该“蹲下去”与学生交流,要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样数学课堂就能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教师要运用教学技巧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概念、定理等的教学变成具有创造性的探索活动,让数学知识在谈话中得以接受,在趣味操作中培养能力,在游戏中发现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控制好讲授时间,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质疑、寻求解答,使学生情绪饱满,在愉快、兴奋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求知欲强,变课堂为学堂. 这样就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课堂上应该使学生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能听到的东西用听觉,有气味的东西用嗅觉,有滋味的东西用味觉,能感触到的东西用触觉. ”那么学生就会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求知的课堂就会变成奏响智慧的乐符的乐堂.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

我国的教育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在以前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大都是“满堂灌”式的教学。大多学生在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时,脑海里是大量的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几何的证明题,还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题型,传统的题海战术异常泛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个阶段的数学应该把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融入到日常学习中,因为学生要对知识点加深理解,并且要加以渐进式延伸问题的思路。这个环节很重要,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与思考才能完成。在面对新知识的教学时,数学教师要把其中的逻辑思维整合清晰,告诉学生学习目标,也要加深对某个数学问题相关的知识融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面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要适时给予正确的评价

面对数学教学改革,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形势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观点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继而在此基础上去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解题方法。如面对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时,除了一些最基本的证明方法,还有没有新的证明思路可循。在这一过程中,数学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以点拨引导,启发学生学会用新的证明思路去解决问题。又如学了相似三角形后,教师可以提问: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到旗杆处进行实地观察、分组计算、总结测量,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写出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感受,在课堂上进行总结交流,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结果,这样收到的效果就十分明显。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生活实践中给学生提供机会去思考,锻炼自己的思维意识,能够真正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数学的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发展

在初中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要把义务教育放在首位,并体现出义务教育的特点。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变化。我们初中的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去实施自己的教学目的。给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针对他们启发引导出一些新的思维点,帮助这样的学生延伸或者把一些生活实践中数学知识引进给他们;面对一些基础性差、逻辑思维低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学生要有更大的耐心,面对数学问题时,要给他们加以引导和指点,最大程度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先学会认真分析问题间的关系,慢慢积累在实践中获得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兴趣,并且有兴趣去积极发现问题,进而产生乐于学习的学习态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加以鼓励,给予他们更多信心,让他们走入到数学殿堂中。但是,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一定要体现出义务教育的特性。

三、平时的测验与考查要体现公平公正,评分标准要适合不同的解答方式、表现形式

在初中数学讲解到一定的阶段以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检测与考察。在检测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平时的教学制定出合理的试题,试题的题型要体现出公平性,一定要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参考答案时要体现出科学性,评分标准要适合不同的解题方式与表现形式。试题要体现出本阶段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同时还要体现融会贯通的特性,只有这样,学生在解题时,他们的阶梯思维和解题方式才可以体现出多样性,制作出的标准答案才更具科学性、灵活性。有时候一些新鲜的解题思路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最为简便的解题方式。面对一个问题多个解题思路引发的多种解题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在评卷时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坚持下去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灵活地发展自己,在数学的天空自由飞翔。

四、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

初中数学的考察,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察。数学试题的命题过程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在平时的试题练习过程中,要选择灵活性大,基础知识考察准确的试题给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的解题思维体现在练习题中,从中发现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特征,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思维方式,竭力提高思维水平。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尽情地发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意识,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中掌握运用数学的能力。数学训练的背景要具有现实性,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面对学生的需求,教师要让自己教学理念适合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提升教学的效果,还要重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并及时地给予他们肯定的评价,通过这些方法来优化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永周.浅谈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看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4).

[2]丁晓梅.浅谈新课改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7).

篇10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化学是初中入门学科,也是公认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科目。如何让学生学好化学,是每个化学老师都在追寻的目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组织教学过程,有计划地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方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一、优化课堂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教学化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掌握概念、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等。但就学生获得正确结论的过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重视不够。在新理念下,教学方式已有较大的改变,不仅重结论,而且重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制取氧气”教学中,不妨尝试这样的方法:分组讨论组装装置动手实验汇报成果发现错误总结经验,教师事先没有指出实验装置中的细节问题。实验结束后,学生开始汇报自己的实验情况:有的学生观察到导管内有紫红色物质溅出,使水槽中的水变红色,从而想到试管口需要放置棉花的道理,学生们还提出了形形的棉花代用品如卷筒纸、玻璃丝,等等;有的学生观察到在实验结束时插在水槽内导管中有水在倒吸,从而认识到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说自己一开始时没能收集到气体,原来是忘记在实验开始前检查装置气性,等等。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不仅掌握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在亲身体验中悟出了道理,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重结论,更注重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结合实验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知识一般都是通过实验证实的。在化学学习中,实验往往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能更加深刻地掌握化学相关知识的应用。例如: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首先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再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这些选择,需要学生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掌握及收集气体装置的运用理解。通过实验,学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特点。即使实验失败了,也可以从中吸取到教训,并分析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收集气体装置漏气了,是因为发生装置有问题,还是因为在选择反应物上出现了问题?通过对实验失败的分析,学生更加了解实验步骤的严密性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实验中还可以对比二氧化碳与氧气收集装置的不同点和不同的原因,通过对实验的体验,学生会更加牢记化学知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生活中处处是化学,要把化学知识巧妙地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一起,用具体的事例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体会化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任何事物都是由不同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人体都是由各种不同元素构成的。化学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我举了这样的例子。上个世纪的比利时的哈塞尔特城,当时的零下15℃的严寒,一座钢桥横跨在阿尔伯运河上,有一天突然发生断裂,全部坠入河中。究其原因,原来是钢铁中的磷元素的缘故。磷是钢中的有害元素,它能使钢产生冷脆性,在常温下轧制的纲容易断裂,虽然它能提高钢的硬度,却降低了钢的塑性和韧性,因而造成断裂。人们生活活动中离不开化学,如洗涤剂是由含磷的化合物组成的,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各种清洗器具、造纸、农药等部门。用磺铁矿燃烧制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王水”检验金子是否纯;用酸洗去水垢;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用二氧化碳加压溶解制爽口的汽水;用小苏打制成可口的饼干;用腐蚀性药品清除管道阻塞等。化学在生活中的频繁使用处处皆是,举不胜举。

参考文献:

[1]刘知新,王祖浩著.化学教学系统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262-01

初中英语教学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科目,英语教学不仅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关系,还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增长以及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学生就会产生怎样的学习态度,因此,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成为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研究中的重点内容。

一、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1、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水平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教学策略的使用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使教学效果凸现出来,教师有必要先从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开始,使学生在课上的40分钟就能够获得知识并在语言能力上有所发展。

2、实现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实用性”的要求,而目前大多数初中英语课堂还相对刻板,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并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不佳。因此,要实现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也有必要从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方面入手,使学生真正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所使用的策略有很多,根据课堂进行中的各个要素,本文列举三种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第一种即是课堂管理策略,是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秩序、保证教学正常进行时所用的策略,但在该策略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常常出现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纪律,浪费教学时间的情况;第二种是提问策略,教师提出怎样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怎样的思考,而目前初中英语课堂上的提问出现太简单或者太难的情况;第三种是探索性学习策略,这是最容易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课堂策略,但在该策略应用时,经常出现课堂大讨论的混乱现象或者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探索的现象。

三、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方法

1、进行师生互动型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的评定,可以通过各种言语行为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评价,实际上就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起到了控制作用,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造成影响。建议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评价上不仅使用“答对、答错”的评价,还应该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行为本身进行评价,以此来实现师生的互动,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和谐,使学生的上课本身的排斥感降低,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维护课堂纪律。例如,一个不经常主动发言的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对他的评价应该是:虽然答错了,但是主动回答问题本身就是勇敢的表现,老师给予表扬。另外,课堂评价还应该是双向的,学生也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在临下课五分钟的时候对学生提一个问题,如,用学过的单词表达你对这节课的感受。并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客观地总结教学效果。

2、采用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提问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提问策略,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开动脑筋、活跃思维,或者为学生回忆起已经拥有的知识提供线索,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建构。因此,教师在应用提问策略的时候,不应该只是将问题抛给学生,而是应该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通过提问使学生对所学进行加工和内化。例如,在进行陈述句改为疑问句的语法学习时,先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汉语的陈述句和疑问句的语法转换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请学生试着对一个简单的英语句子进行语法转换,在学生转化之后,给学生正确的答案。这时学生会发现他们做错了,此时再提出一个问题:英语的陈述句和疑问句的语法转换与汉语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出这个问题,自然也就对陈述句改疑问句的语法知识获得了理解。

3、重视先进教学工具的使用

探索性学习策略的效果高低,与教师的教学技术有关,也与教师的教学思维灵活性有关。教学思维灵活的教师能够组织一个活跃的课堂,使课堂中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探索性学习的效果就更好。但是,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受到教师本身的性格影响,比较内向、严肃的教师在教学活动力上的作用能力较低,探索性学习策略很容易变成“教师提难题学生想办法回答”这样老套的学习形式,因此,建议这些教师积极使用先进的教辅工具,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使探索性学习策略的应用对学生的帮助效果更大。例如,在复习英语单词的课上,可以使用多媒体教辅工具,播放英语中的“口误”笑话,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重视记单词的精准性,而且能够放松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提问,在这种背景下进行探索性学习,学生的主动性更强,对学习结果的记忆效果也更好。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目的的达成都需要以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使用的策略有课堂控制策略、提问策略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的策略,为了使这些策略的应用得以优化,建议初中英语教师以实现师生互动为目的进行课堂评价,采用引导的方式展开提问并以先进教辅工具的使用来使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更有效。相信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必将带来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 娟.活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探微[J].学苑教育,2014(10):101-103.

[2] 张瑞芳.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运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4(5):10-12.

篇12

一、教学培养目标

信息技术要求教师要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探究和初步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把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情感目标。

二、信息技术优势

1.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由模块组成,任务驱动内容十分丰富,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立体感、动态感、能见度差的特点,直观地再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直接参与操作,在做中学,在做中体会到求知的乐趣,营造了活跃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练习中轻松的学习,通过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激发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2.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可以更多地参加到某项任务制作中,让大家一起合作地完成某一具体特定的任务。例如,学习用Word制作板报、网页,学生可分组操作,根据版式的不同,学生分工不同,根据爱好可分别选择文字的处理、插入图片、声音排版等任务,由小组中的同学分别来完成,使每位同学根据自己对软件的掌握程度、各有所长,选择任务,共同完成作品制作。同时教师可以有的放矢的教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自然会向教师质疑,向同学请教,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促进了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互进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3.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有创新意识,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发挥创新潜能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智力活动的过程,它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气。信息技术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是培养学生多向、逆向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自己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让学生体验完成任务的快乐,使学生热爱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挖掘一些应用实例、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显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自己去想象、去思维、去设计、去创新,在高中阶段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优化教学策略

作为新时代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导适应学生生理、心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时效。

1.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课堂。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不同心态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的情感影响,教师要带领学生共同去探究新知,就必须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自觉地领悟知识,理解原理,发展能力。

2.精心设计课堂,了解学习差异。

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尊重这种差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把最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所以做到课前精心设计,课上了解学生学习特点,课下及时与中差生交流。

3.设计活动主题,实现各科整合。

篇13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途径分析

初中物理是一门较难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性教学,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如,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引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等,现进行具体的分析。

1.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性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再加上物理本身就是以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科目,单纯的对学生实施理论性教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现阶段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硬件条件不足的现象,例如,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方面的缺乏,使得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无法顺利进行,因此,要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首先,应加大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设备、材料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要保证实验课程教学的开展有着足够的材料、设备以及场地的支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次,要鼓励学生自主的制备简单的实验器材,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资源,更能提高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例如,在《电流》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电流知识,可以对学生开展实验教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给学生做示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相应的材料。一般情况下,为了不给学生带来负担,确保学生都能准备出相应的材料,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电流实验材料,如,导线、存有余电的电池、小灯泡等,通过导线与电池的连接,再分别将电池正负极的导线与小灯泡连接,这样小灯泡就会发光,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电流知识的认识,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2.引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也极为广泛,在教学中更是一项辅助教学的重要设备。然而,在现阶段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设备的引用还不够广泛,很多课堂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黑板式教学,一些物理实验也是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图来代表的,这个过程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还不能保证学生都能看懂,而且,单纯的以黑板教学的话,势必会让课堂教学氛围枯燥,因此,要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更好的优化。通过引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出多媒体图文并茂、声音、视频等方面的优势,将教师本应该在黑板上的教学全部转换成多媒体设备教学,通过视频、图片、文字以及声音等方面来反映出实验的整个过程,而且,在这个新颖的教学模式中,也会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探究电路》的教学中,由于电流是一个抽象概念,更无法看到实物,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会让很多学生对电路产生困惑,不利于学生对电路的探究。而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引用,可以利用图片的形式来将电流的流向路线清楚的标注出来,也可以利用简单的视频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电路,掌握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之后,让学生来探究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之间电阻的区别,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也会处在亢奋状态,这样对激发学生的思维性、探究性有着极大的作用,教师再配合后面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以上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途径的分析了解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势在必行,否则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是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还是引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①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彻底打破传统的约束性教学,开放学生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作为一名引导者,把握时机对学生做出正确而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快速的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②要求教师必须熟练的掌握课本知识,由于经过优化后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为主,如果教师依旧照本宣科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此,经过优化后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尽量脱离课本的束缚,同时也不能偏离课本知识,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是一门较难的学科,而且还包含很多抽象知识,例如,电流、电压、电阻等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更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关。通过本文对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途径的分析,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多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重要性的认识,作者主要提出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引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等两方面的优化策略,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给予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庆.构建积极心理场 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09)

[2]陆水明.关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几点思考――从生活的“浅出”与“深入”谈如何进行物理教学的灵活设计[J].新课程(中学).2014(06)

篇14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优化策略 师生关系 学习热情 问题意识

新课改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他既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者,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那么,初中物理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做好课堂教学的优化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如果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他上的课,上课的时候就会积极地配合老师。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某个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有事请假几天,学生就会盼望老师早点上班;假如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好,学生见到这位老师来上课,就想请假回家,躲避他上的课。老师要主动地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真心朋友,不要高高在上,让学生感觉有很大压力。师生关系密切了,和谐了,教师就会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从而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装进学生的脑子里,而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同时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很高的热情,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1.创设物理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用到物理,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的时候,可以这样创设计教学情境:将一些小纸片放在一个较大的音响喇叭上,然后开启音乐。此时老师问学生: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然后请学生触摸一下喇叭,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听、看、摸,感受到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整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快乐的探索过程,感觉学习物理就像在玩。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大力提倡的。初中学生所探究的物理问题在科学界早有结论,那为什么还要让学生进行探究体验呢?怎么不直接告诉给学生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呢?因为,知识是在不断发展的,学生虽然能记忆一些知识或者物理概念、原理,但他们离开学校后,面对新的知识就无法获取了,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探知的方法,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新课改特别重视体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在探索中发展能力。从另一方面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方法,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只凭老师讲解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是无法做到的。显然,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目的并不是指望学生解决人类还没有弄明白的问题,而是借助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探究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并不是物理学上不知道结论,让学生去探究,而是通过探究,让学生开动脑筋,猜想相关原因,设计实验:然后探索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关系和能与速度的关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认真观察、记录,并通过小组交流、分析,最后得到结论。整个过程与科学家研究科研问题是一样的。当学生掌握了探知方法以后,就会形成终身再学习的能力,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能立即适应时展的需要。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课前进行充分备课,预想学生可能不懂的问题。事实上,学生听到的没有什么疑问了,就意味着他们无需再思考了,更不会产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像接受知识的容器那样,只顾盛知识,而不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只有当学生发现了问题,才会积极地思考,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才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学习液体压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帕斯卡用茶杯向空竹竿里灌水,看得木桶炸裂的动画。学生看了视频后,会产生疑问:几茶杯的水,能将这么结实的木桶压炸?从而产生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欲望。又如,在学习物体沉浮条件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做这样的实验:先将薄铁皮轻轻地放在水里,学生看到是沉底的,然后将薄铁皮弯曲成船形,再轻轻地放入水中,学生会到看它是漂浮的。学生自然会思考:同样是铁,为什么一个是沉的,而另一个是漂浮的呢?学生有了疑问,产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究的动机,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优化教学用语,强化教学效果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工具,幽默、生动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快乐的学习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机械能有关知识的时候,老师这样问学生:假如七仙女匀速下凡到人间,请问她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大小是怎么变化的?学生听了感到很有趣,也愿意积极地思考这个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老师的语言生动,又能引人入胜,再配合适当的眼神与手势,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学一线老师的追求,也是新课改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应该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凡是对提高教学效率不起作用的,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帮助的,都要革新、优化,努力探索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