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网络通信的概念范文

网络通信的概念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网络通信的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网络通信的概念

篇1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传播;传统新闻编辑;理念改变

网络媒体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媒体形式,它集合声音、图像、文字、动画、智能AI等多种形式和功能,被誉为第四传媒形式。由于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编辑过程中的载体不同,因而其发展方向和细节差异化也比较明显,在网络发展日趋完备的背景下,网络新闻也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因此传统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对现有的新闻编辑工作进行调整和创新,注重于网络的融合深度,实现传统新闻媒体的时代性转变,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目标。

一、网络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的影响

(一)对传统媒体新闻编辑方式的影响互联网在讯息的传递方面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尤其编辑行业需要与其他部门有着密切往来,依托于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有效提升了编辑体系的高效运转性。传统的新闻编辑工作由于是线性工作方式,需要编辑本人对主题和目标对象进行资料收集,为了相关的详实报道必须要四处寻找有价值的问题、数据、图片、文件等等,然后再对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一系列的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此才能得到想要的新闻报道。而新媒体则是构架了一个编辑体系框架,编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完全颠覆了传统线性新闻媒体编辑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工作成本[1]。

(二)对传统新闻媒体传播方式的影响传统新闻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受到了技术的限制,观众只能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也就是说编辑的“作品”没能和观众形成互动,编辑并不知道观众的喜好,而作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也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全盘接受新闻信息。而互联网新媒体则改变了现状,观众与编辑的距离更加紧密,传播方式变成了双向化,观众可以对于新闻进行个性化设置和选择,而编辑也可以得到有关于新闻方面的反馈数据,对于新闻的传播效果有了更加明确和可观的判断,而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即便是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新闻传播媒介也开始不断改革,依托于互联网基础寻求双向交流的措施,力图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2]。

(三)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垄断形式的改善传统新闻传媒大多数是在少数的传媒集团旗下,因此话语权也就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群体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观众们更加需要丰富化、多元化的新闻接受途径和传播形式,这就是要求我们打破传统新闻媒体的垄断形式,重新构建多元化发展的媒体市场的原因。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PC、智能电视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同时也能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新闻内容,因此互联网也促生了诸多的自媒体,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建立了全新的媒体交流通道。但是传统新闻媒体的优势还非常明显,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的专业性更强、威信力更高,同时也具备更加专业的突发事件、大事件的传播能力。

二、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编辑的不同处分析

(一)网络新闻的相关概述新时代下网络传播新闻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同时兼具速度快、形式多、互动强等诸多特点,改变了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路径,同时也基于传统媒体进行的创新和突破,极大的丰富了原有的新闻形式,在感官上更具有冲击力,不仅可以让观众的眼前一亮,对于一些深度新闻报道还能提供更多的数据以及资料展示[3]。另外由于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的主体发生了改变,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新闻传播的发起人,网络新闻更像是一个平台,为人们的互动和讨论提供了一个环境,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可以亲自参与分析,而且当前的网络新闻正向着深度化、层次化、时效性、多元性等方面前进,可以说网络媒体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时也给新闻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编辑的区别首先传统媒体受到传播媒介的限制,例如报纸需要考虑排版问题,每一天的新闻的数量不是对等的,但是报纸的版面是有限的,需要编辑根据新闻的不同进行相关数据和信息量的调整,因此有的时候就会造成在信息传递上不得不取舍或者放弃,但是网络媒体没有这个问题,所有新闻在理论上都可以进行无限延长,还可以根据检索进行内容扩充,方便观众们或读者进行深入阅读。其次,网络新闻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个性化定制,而传统新闻报道都是统一化的标准进行印刷,信息化时代由于信息量巨大,加上网络传播速度很快,需求者可以按照个人喜欢进行个性化定制,屏蔽部分没有兴趣的,防止信息量过大占用时间,仅挑选自己想看的新闻即可[4]。

三、新时代下网络传播对传统新闻编辑理念的改变

不可否认网络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新闻行业有着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需要客观,我们正处于时代的洪流之中,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需要抓住时代的发展机遇,改变传统新闻传播渠道固有观念,不断摸索创新才是新闻编辑的重要出路。

(一)新闻传播区域限制的理念改变新闻的重点就是“新”,要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和传递消息,才能最大程度上吸引观众和读者,这也是一直以来新闻行业中的铁律。传统新闻受到技术的限制,需要编辑整合资料、收集信息,继而排版第二天才能发表,但是依托于网络的新闻媒体传播不再受到传统形式的新闻传播区域限制,具有高效的信息传播效率,所有的新闻内容可以持续报道并进行不断更新,对于新闻传播的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另外,传统新闻编辑大部分都是针对当地区域进行新闻报道,因为本地群众更加注重当地的新闻消息,因此不同地区的新闻在不同地区的传播具有明显的价值化差异,采用传统新闻传播模式报道异地新闻会让新闻的价值大打折扣,但是网络传播在同样的信息成本下可以将所有消息瞬间传遍世界各地,不再受到区域化限制。

(二)新闻传播时间限制的理念改变新闻的时间是传播途径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传播速度越快、发现时间越早,那么新闻的价值也就越高,可以在第一时间抓住市场和观众,并能够有效的引导受众群体跟踪阅读,从而发挥新闻的时效性和连续性。但是如果没能将新闻的传播速度跟上,那么受众群体可能已经失去了耐心,或者失去新闻兴趣,从而导致了新闻价值的下跌,所以说时间限制是新闻的重要影响因素,编辑要争夺报道的第一时间才能提升新闻的内在“含金量”。网络传播恰好具有快速传播的特点,并且可以根据新闻的发展动态不断进行推送跟踪报道,让新闻充分发挥除了潜在价值,也能够让受众群体不断的保持好奇心。另外,网络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化,编辑可以直接进行链接引用,让新闻的拓展信息外挂在新闻后方,并能够加入对应的图片、文档、视频等,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增加新闻深度[5]。

(三)新闻传播方式和总量的理念改变不同的受众群体对于新闻有着不同需求,而且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选择更加挑剔,传统新闻报道虽然已经尽力为人们提供更多样化的新闻形式,但是依然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网络传播形式更加丰富,集合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有的新闻软件还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换,人们不再需要每天等待新闻,而是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着接收新闻,还能根据自身的时间调整接受新闻的时间段,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在传统的新闻传播中无论报纸还是电视,一般都在用固定时间进行播放,因此也就限制了新闻总量,无论信息量大还是小都对编辑是一种考验。网络传播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消息量小的时候可以进行信息的拓展阅读和深度报道,信息量大的时候,可以将信息整合分门别类进行标题传递,也给了人们更多选择、接收的权利。

篇2

关键词:EIP-CDIO;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改革

20世纪末,在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工作的工程师,综合考虑当时工科毕业生的水平,提出了一系列理想工程师应该具备的特征,并开始强调教学改革的必要性。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瑞典皇家技术学院四所大学,共同创立了一种新型的工程教育体系,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1]。2005年,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教授将CDIO理念引入汕头大学,汕头大学工学院在CDIO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创新性地提出了EIP-CDIO培养模式[2],即将道德(Ethics)、诚信(Integrity)、职业素质(Professionalism)与CDIO有机结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计算机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并已入选汕头大学精品课程,课程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并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该课程融网络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原理于一体,具有理论基础性和实践操作性,并与公共基础课及其他专业课紧密衔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网络通信的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

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课程内容抽象,教学难度较大;教材资料分散滞后,跟不上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授课方式单一,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缺少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的机会。引文[3]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方法,但是改革的目的不明确,没形成一套体系化的教改方法;引文[4]介绍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与考试的改革事项,但是没有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措施和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描述。针对以上现状,我们把EIP-CDIO模式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调研和改革。

1CDIO与EIP-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汕头大学在引进CDIO理念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提出了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

1.1CDIO教学理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把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4个生命周期: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引入到工程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课程知识,并以团队的形式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CDIO教学大纲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学生的能力分为4个层面,包括:1)技术知识和推理;2)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3)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4)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系统。该模式符合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规律,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5]。

1.2具有中国特色的EIP-CDIO培养模式

我国近年来的工程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各类高校在急功近利地给学生灌输科学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对人文科学、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致学生进入社会后缺乏全面的认知观、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不符合现代企业的用人要求,导致了“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汕头大学工学院在CDIO理念的基础上,综合我国工程教育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EIP-CDIO培养模式。EIP即道德(Ethics)、诚信(Integrity)、职业素质(Professionalism),EIP-CDIO将职业道德和诚信与CDIO进行有机结合,强调做人与做事相结合,注重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2]。

为了使学生了解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汕头大学工学院根据EIP-CDIO理念将“工程师职业道德”课程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教导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始终以工程师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汕头大学工学院EIP-CDIO工程教育模式通过实践性和探索性的项目设计来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团队能力、系统调控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人格健全、良好职业素质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2]。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创新、团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感和责任心。而这些能力培养完全符合EIP-CDIO教学模式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引入EIP-CDIO的能力培养模式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融入EIP-CDIO理念的教学改革

2.1学生对CDIO理解的调查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起着引导地位的是从事教学工作的研究者和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在校的工科学生。学生是整个教学改革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对CDIO的理解程度影响整个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因此,为了使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就学生对CDIO大纲和培养目标的理解程度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本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发出65份,收回65份)。并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条目,学生对这三个具体点的理解程度如图1所示。

图1学生对CDIO典型条目的理解程度分布图

可见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理解“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这条大纲,而学生对“解决方法和建议”这点的理解就不是很充分,“带有不确定性的分析”这条大纲比较抽象没有具体的含义,很多学生对于此条标准的理解很模糊。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参考学生对CDIO理解程度的调查统计,调整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和导向性。类似“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这种学生能够理解的大纲点,只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发挥的条件,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自我加强这方面的能力。而对于后面这两类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式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2.2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参考CDIO教学大纲,融合EIP-CDIO理念,综合制定了一整套教学改革方案,目的在于加深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团队合作经验、训练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综合素质。EIP-CDIO模式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如图2所示。

图2EIP-CDIO模式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根据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图,课题组从4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1)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网络课程知识的需求,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鉴于此,针对该门课程主要采用以下各种教学形式:

① 课堂讲授。课堂讲授虽然是最传统的教学形式,但是对于新的、有一定难度的理论知识来说,课堂讲授的确是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并且这也是贯彻CDIO教学大纲,学习基础知识的主要教学方式。但是课堂教授也不能只满足于灌输式的讲授,而应认真规划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穿插案例,设置问题,在老师的主导下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 开放课堂讨论。开放课堂讨论是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有效补充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少参与的缺陷,形成教与学的互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为大家的互动交流提供了条件,能够让学生体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③ 网络教学平台。为了丰富课堂所学知识,扩展学生视野,我们建设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精品课程网站。网站提供教学视频、授课课件、教学资料、实验资料的下载;介绍业界最新技术、前沿知识和优秀技术网站;解答学生的课后问题和疑难知识点。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方便了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了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2) 拓展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依照课本上的内容来安排教学活动,但课本上的知识一般比较陈旧,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CDIO教育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敏锐的职业触觉。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把与此相关的学科前沿技术和热点应用穿插到课堂上,引导学生课后主动学习和探索,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强化实验教学。

CDIO大纲要求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才会更加主动地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验证方案正确性、创造性地提出新想法。因此,课题组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实验课程,根据现代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并结合CDIO理念,规划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体系,其中包括网络原理、路由协议、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网络新技术等。学校配置了设备齐全的网络实验室,本课程开设了20个课时的上机实验,学生在合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网络基础知识,实现知识的实际应用,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体验“做中学”[6]的乐趣。

4) 引入项目教学。

以前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内的实验外,再没有其他的实践形式了,这使学生难以体验到工程中“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全过程,不符合CDIO大纲的要求。为此,课题组引入了针对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的Ⅲ级项目,并将学生在此项目中的表现作为该门课程考核的重点。

① Ⅲ级团队项目。三级项目(Ⅰ级、Ⅱ级和Ⅲ级项目)是汕头大学工学院结合CDIO理念和学科特点设计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Ⅲ级项目是以单门专业课程为基础展开的小规模团队项目,内容涵盖课程基础知识和拓展技术,并使用多元评分体系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目的在于加深和强化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希望通过Ⅲ级项目的开展来提升学生的系统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实践项目的开发经验,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培养工程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② 创新型评价体系。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只重视终结性评价,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收获,这与社会要求的人才标准不符合,也有悖于CDIO的评价标准。因此我们建立以学生的最终成绩为核心的终极性评价模式,同时引入多项考核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内容,包括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实验、课堂表现等,而学生在Ⅲ级项目中的综合表现将会作为考核的重点。这种综合能力的考核方式不仅能直观地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促进学科教学更健康、更科学的良性发展。

3教学改革实践及效果

3.1教学改革案例

课堂内容拓展案例:教师在讲解网络体系结构理论知识的时候,联系实际介绍了本校校园网的拓扑结构,引导学生课后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中国教育网的结构和组成,并要求学生最终以报告的形式提交自己提炼总结的知识内容。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有了更多的收获,比如了解从以前的中国教育网的网络设计方案到新时期的网络设计方案的发展历程,并能从中掌握今后网络的发展方向,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一个层次。网络知识的延伸、前沿技术的介绍和实际应用的拓展,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精神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课程Ⅲ级项目实例:学生通过参与网络游戏和即时聊天,借助抓包工具分析底层数据包的内容、协议和服务类型,从而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网络交互通信的方案。项目要求学生以3~5人为一组,由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以及安排整个项目的进度,最后全组同学共同进行答辩,项目成绩由教师评分、组间互评、组内互评和学生自评共同决定。此项目的完成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构思阶段。学生在分析完数据包,了解网络通信原理之后,构思出一个能充分体现网络通信原理的项目,例如,一个小型的网络游戏或是一个简单的即时聊天工具。2)设计阶段。在项目构思确定之后,明确项目设计的内容和思路,把握项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难题。3)实施阶段。项目设计完成后,各小组开始进行讨论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任务,共同协作完成此项目。4)运行阶段。在项目实施后,要做好项目的展示准备工作。各个小组推选主讲人,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项目的课堂演示,对项目的设计思路、创新工作、关键问题及不足等进行汇报。Ⅲ级项目的开展能使学生充分体验“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全过程,有效地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系统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学生实践项目的开发经验,为以后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3.2教学改革效果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融入EIP-CDIO理念的教学改革对学生有效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和进行项目实践有显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再局限于课堂讲授的多样化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改变了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强迫学”变成了“愿意学”,明显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

2)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融入CDIO理念的教学改革,传输式授课已不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工作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研究资源、动手实践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过程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 积累了项目实践经验。

改革后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在工程规模条件下进行项目实践的机会,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与实现中来。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并体验了公司实际开发的基本流程,对于以后走向社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以小组合作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团队交流、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来集体面对问题、克服困难,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意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责任感。

5) 学生课堂教学评估。

在学校的期末课堂教学评估中,本课程均达到94分以上,高于本课程往年分数;在期末的教学调

查问卷中,学生对本课程的满意度高达95%。结果表明,本次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学生的基本利益,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结语

EIP-CDIO教学理念以工程实践为核心,综合了专业基础知识、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鉴于我国目前的教学环境,融入了人文科学、道德修养、责任心的思想,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工程师的标准和社会对工科毕业生的要求。

将EIP-CDIO理念引入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课程改革中来,既适应现代教学模式的要求,也符合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需求。成功地实施教学改革,不仅能够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为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John Malmqvist. The Application of CDIO Standards in the Evaluation of Swedish Engineering Degree Programmers[J]. World Transaction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2006,5(2):361-364.

[2] 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 从CDIO到EIPC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1):12-20.

[3] 纪威. 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77-280.

[4] 王永会,王守金,许景科.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及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C]//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64-269.

[5] E.F. Crawley. Creating the CDIO Syllabus,a Universal Template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32nd Annual Frontiers in Education,2002,3(5):8-13.

[6] 查建中. 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

The Course Teaching Revalu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Bleed into EIP-CDIO

CAI Weihong, LI Shanshan, LIU Li, LIN Zeming, XIONG Zh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51506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introduces EIP-CDIO educational ideas, through a series of investigations, we present and build a complete set of course teaching revaluation system. Aimed at Computer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course, this system design the EIP-CDIO mode of teaching reform from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content, student ability and so on. This practice of teaching revaluation proves that this course teaching system can promot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studying on students own and innovation, set up an elaborate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students.

篇3

关键词:4G;移动通信;网络通信;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

4G的概念来源于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与2G、3G技术相对应而存在,是现今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与主要潮流。4G技术可以提供强大的数据、信息的传输,而且速度更快、涵盖范围更广、质量更高。在4G风起云涌发展的大背景下,研判未来网络通信的发展走向,无疑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1 4G背景下网络通信发展的利好趋向分析

4G技术能够彻底变革传统的移动通信服务,改善移动通信的起点到终端的数据链,催生出全新的利益增长点,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支撑。也就是说,运用4G技术开展移动通信服务,无论是对消费者还是商家而言,都是一大利好消息,这也就是不难解释当电信4G手机上市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万人空巷”的壮观场面了。总体而言,4G之于网络通信的利好有如下方面的表现。

首先,4G技术为网络通信提供了更为宽广、高速的通道,网络通信的跨越式发展令人期待。4G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火热应用与超高的人气,都说明了4G状态下的移动通信具备功能强大、速度超快、应用范围广等基本优势。由于网络通信是基于网络协议的虚拟信息传递与沟通,因此对于网络状况、传输通道的要求很高。在4G条件下,网络通信的通道似乎变得更宽、更大、更快了,这其实恰恰正是4G技术的优势所在。所以,未来的4G基础上的网络通信无疑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也是全体网络通信用户的重要期待。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临近,以智能手机、移动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网络终端正在成为移动网络通信的主要载体,这也是4G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核心渠道。以智能手机为例,将传统移动通信与网络通信相结合,最佳的选择就是4G。在4G网络下,智能手机的通信状况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吗,这也是4G必然成为通信市场主流的根本原因。

其次,4G催生了全新的移动网络通信的产业链,改善了网络通信的环境与氛围。正是由于4G技术支撑下的移动通信能够实现超越传统通信模式的高速、高质量通信,才使得网络通信的变革成为可能。一方面,现代意义上的网络通信虽然依靠计算机完成,并且对传统的网络类型有限制,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改变这一点,4G技术也将改变这一点;另一方面,网络通信正在微小化、移动化,这就是4G技术必将大行其道的原因。4G催生了全新的移动网络通信的概念和产业链条,为整个行业的变革与快速发展提供了预期的目标。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移动网络通信与传统移动通信的结合必将引发一场新的通信技术革命,而最终收益的将是市场与用户。

此外,通信质量与效果的极大改善也是4G条件下网络通信发展的一个可预见走向。这是因为,4G技术存在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可以提供高质量、稳定的通信服务,自然也就包括移动网络通信的服务。更重要的是,4G必须要满足多媒体的传输需求,当然还包括通信品质的要求。总结来说,4G网络通信首先必须可以容纳市场庞大的用户数,改善现有通信品质不良,以及达到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

综合来看,4G背景下网络通信的走向十分明确,即与移动通信相结合,通信质量与效能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以适应市场与用户的剧烈增长的需要。

2 4G背景下网络通信发展走向的不利因素分析

有好就有坏,有利自然就有弊。对于4G的迅猛发展,网络通信领域似乎看到了更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隐患或者弊端。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方面的问题。

首先,4G技术十分复杂,从研发、应用到投放市场甚至民用化都需要高端技术的保障,因此面临诸多的困难。尤其是,将4G技术与网络通信应用相结合,创造全新的移动网络通信的应用链条,在世界各国都是技术难题,在我国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至于进一步的应用与扩大,仍然需要时间。

再者来说,就目前我国已经颁发的移动4G拍照的市场应用现况观测,流量、资费等问题困扰着大多数用户。相比于2G、3G通信,4G通信耗费的流量与资费十分惊人,这也是广大用户最苦恼的地方。将4G技术应用于网络通信,也需要考虑带宽、储存、流量等多个技术难点问题。倘若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4G基础上的网络通信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此外,当前3G移动通信正在逐步占领整个市场,预计3G市场份额超越2G份额尚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更何况4G通信技术的“攻城掠地”。简言之,市场的适用需要一个阶段,加之4G网络通信的复杂性与应用标准的不一致,更为这一应用的发展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综上所述,4G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为4G背景下网络通信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户,但是面对的问题仍然十分复杂而严峻。因此,如何在4G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出网络通信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模式,仍然是广大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宋雷震,吕东芳.4G技术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与发展初探[J].无线互联科技,2012(01).

篇4

【关键词】数字签名技术 网络通信 安全

数字签名技术提高了网络通信的安全性、扩充性、可靠性、高效率、方便性、共享性,数字签名技术关系到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尽管科技界、产业界、政府部门以及广大普通民众基于各自不同的背景对网络通信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但有一点是共同期待和永恒坚持的,即“没有安全就没有应用,没有应用就没有发展”,在越来越强调生命尊严和生活质量的今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通信的安全尤其重要。数字签名技术就是一种较好的网络通信安全防护技术,本文就数字签名技术及其在网络通信安全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网络通信面对的安全问题

(一)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

核心网络所具备的安全保护能力相对较为完整,但是由于网络通信节点都是以集群方式存在,且数量庞大,这样一来,就很容易使得大量的网络通信终端设备数据同时发送而造成网络拥塞,从而产生拒绝服务攻击。与此同时,目前网络通信网络的安全架构往往都是基于人的通信角度来进行设计的,并不是从人机交互性的角度出发,这样就将网络通信设备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剖裂。

(二)黑客很容易窃取和干扰网络通信信息的传输

由于在很多场合,网络通信的传输方式都是依靠无线传输,而无线传输若没有适当地加以保护,那么很容易被黑客所窃取和干扰,这样一来,就会对网络通信网络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网络通信能够取代人来完成一些机械重复、危险、复杂的工作,因此,网络通信设备很多都是设置在无人监控的地方,黑客可以通过远程操作更换网络通信设备的软硬件,或者直接破坏设备,给网络通信设备的本地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二、数字签名技术的概念

数字签名技术实际上就是利用某种加密算法来生成一系列的代码和符号,然后再将其组成电子密码来代替印章签名或者书写签名。与此同时,数字签名技术还可以进行技术验证,其准确度是图章签名和手工签名所无法比拟的。数字签名技术采用了科学化的方法和规范化的程序,是当前网络通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中操作性最强、技术最成熟、应用最普遍的电子签名方法。它能够对传输过程中电子文件数据是否有所改动进行准确验证,可以用于认可电子数据内容和鉴定签名人的身份。数字签名就可用来防止收件人在收到信息之后又加以否认,或发送伪造信息;或修改信息等情况的出现。

数字签名技术有多种算法,目前来看,RSA签名算法、DSS/DSA签名算法、Hash签名算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无论何种算法,其技术基础都是公钥算法体系,用户若要创建数字签名,只需要利用私钥来加密信息即可。然后,再将这种加密信息附加在所要发送的信息上,即可放心发送。

三、数字签名技术的原理

数字签名技术可以有效地验证和辨认所接收到的信息,是网络通信安全的重要防护技术。它在保证数据的不可抵赖性、私有性、完整性方面会发挥出极为积极的作用。数字签名技术为了实现数据抗否认性、数据完整性认证和网络通信身份鉴别的功能,就必须要满足以下要求:(1)任何人都不可以伪造他人的签名;(2)接收者可以对签名者的签名进行证实或者确认,但是不能予以否认;(3)签名者一旦将自己签名的信息发送之后,就不能再否认;(4)第三方不能伪造双方之间的信息传送,只能确认收发,一旦网络通信双方由于签名的真伪性出现争执时,可以由第三方来进行公正处理。

四、新型的数字签名方案

(一)面向流信息的数字签名

为了确保网络通信安全,数字签名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安全处理技术,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专家在研究新型的数字签名方案,面向流信息的数字签名与传统的签名方案完全不同,流信息有可能是那种无限长的位序列,接收者不能有丝毫的延迟,必须一边获取消息的内容,一边接收消息。流信息主要包括Java Applet程序、数据流、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等。这类签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证明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发送端是不知道信息有多长;另外一种是发送端在事前已经知道信息的长度,高效的签名策略可以通过这种约束条件来设计。实现符合PKCS#1标准的数字签名和验证功能、符合PKCS#7标准的数字签名和验证功能,包括Attached签名和Detached签名两种,签名格式符合PKCS#7中定义的SignedData数据类型。

(二)高效可验证的安全数字签名方案

高效可验证的安全数字签名方案可以防止基于猜测RSA算法的变量攻击,它是利用“标记和散列”的范式来建立起安全性。这种安全数字签名的假设是其唯一性的重要保障,它的安全性可以分为三步来进行证明,第一,构造一个预测模型,这个模型是随机建立的,且务必保证这个模型是可靠的;第二,用一个散列函数可以来代替这个预测模型,值得注意的是,散列函数可以满足特定计算特性;第三,证明这些散列函数是可以存在的,进一步来对假设的合理性进行论证。

参考文献:

[1] 蒋文超. 通信安全认证与保密协议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5):120-123.

[2] 王娟. 浅析高校内部网络通信安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2):133-135.

[3] 李捷,温聪源. 基于RSA公钥体制的数字签名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 内江科技. 2006(04):109-113.

篇5

【关键词】网络通信平台 设计 规划

在一个企业中,员工之间主要通过网络通信平台进行沟通交流,是各个部门组织之间进行沟通、合作的重要途径。总理在最近的讲话中强调,互联网+的概念是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机遇。企业中的网络通信平台不仅可以促进员工交流营造和谐氛围,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重复工作,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对企业内部网络平台的设计规划,本文进行如下分析。

1 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目标分析

基于网络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之上,为了保证用户有一个良好稳定的网络通信平台,保证企业内部网络平台结构稳定发展,需要对网络通信平台进行设计规划,推动网络基础的发展。目前而言对网络通信平台进行设计规划需要成熟的科学技术作为基础,从而促进未来网络的发展。对网络设备进行选择时,要从多方面入手,选择结构化强,扩充空间大,功能多样化的产品。这种选择方式是为了保证网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运行中,能够承受信息快速发展的考验,立于不败之地。另外,网络通信平台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网络管理分层的特点,全面准确的掌握网络结构,便于对其进行管理维护。

2 网络通信平台设计方案

2.1 路由交换技术

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良好的网络基础,在面临突发问题或随机事件时必须能保证及时的对链路信息进行完整性检查,这是企业内部网络环境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在对网络通信平台进行设计时选用增强型内部网关协议。动态路由协议可以供多个路由器使用,从而使路由器通过不同路径来分担负荷,实现负载均衡,并且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使用路由重分技术。为了减少宽带使用空间,企业还可以通过路由修正算法,取消定期路由更新信息的发送。同时可以使用限制广播流量的方式对网络进行加速,控制广播流量范围。这一方案的设计原理是将虚拟局域网划分为不同的小区域,这些小区域就是所谓的广播域。在广播域内可以进行数据传递,但是传递数据的传输需要在虚拟局域网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设计可以增加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同时,广播域的划分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息安全性,避免出现外泄情况。

2.2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的本质是能够进行互联网接入和传递的宽带局域网,而局域网是特定区域内,彼此相互串联的多台计算机,如学校、公司、机关等,都可以称为局域网,都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1)便于安装、管理,局域网可实现内网配置的管理。

(2)操作方便,可以连接打印机或相关外设进行操作。

(3)广阔的工作范围,能够进行电子邮件邮寄、传真文件接受发送等通讯功能。

2.3 网络设备选择

合理正确的网络设备选择能够保证网络完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对网络设备进行选择时,首要条件是保证该设备能够适应网络环境。基于网络环境的整体条件,建立网络结构最主要的是如何保证其各项功能的长期无障碍使用。本文中通过核心设备使用虚拟化的方式实现快速交换,取得了较高的稳定性和交互性,并保证系统的容错性和可扩展性。综上,通过在局域网中使用基于SDN等软件定义网的虚拟智能交换机,可实现灵活划分不同层次,从而实现性能的提高。

2.4 网络管理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也得到极大的促进,使网络通信变得丰富且复杂。基于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通信已经成为个人、企业进行沟通的主要手段,对其进行正确管理也变得极为重要。有效的网络管理能够保证网络环境的通畅和安全,在进行网络管理时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妥善处理。针对于本文中的网络通信平台设计,选取的设备主要是思科设备。

3 方案分析

3.1 边缘层设计

本文的方案中,主要是通过虚拟路由器来完成对边缘层的设计:进行边缘层配置时要使用到两个功能作用不同的路由器[3],采用光纤进行不同路由器和网络之间的衔接,建立路由表。通过对企业内容的转换,得到完整的路由配置信息。

3.2 核心层设计

想要在网络条件下进行快速交换,就必须将核心层中的分布层连接。因为本设计中使用的是思科设备,所以在进行核心层中的分布层链接时使用的是Cisco6500交换机。对核心层进行设计能够对网络和各项配置实现有效管理,从而降低宽带占用率,减少网络资源的浪费,确保网络环境平稳运行。

3.3 分布层设计

局域网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即使是同一地点的两台计算机进行连接也属于局域网,公司内部成千上万台电脑进行连接形成的网络也称为局域网。同时,局域网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拓扑结构稳定,比较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树形结构、星形结构、闭合环结构和总线结构。虚拟局域网中对分布层进行设计,主要作用是促进层与层连接,使路由器作用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同时将设计过程以及网络运营中涉及到的策略功能显示出来。本设计中通过这种分布层设计,使网络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减少浪费。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一批新技术的产生,使得网络通信成为各行各业工作、学习的重要基础平台。构建低风险、高效率的平台模式,实现企业传统交流模式的转变,为其提供全新的网络沟通平台,成为必然选择。网络通信平台安全、平稳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冯海祥.计算机网络安全及企业网络安全应用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3):229.

[2]黎桂兰.网络通信平台的规划与设计[J].煤炭技术,2013(01):198-200.

[3]王茜,赵慧玲,解云鹏,王岩.SDN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方案探讨[J].电信网技术,2013(3):23-28.

篇6

 

0 引言

 

电力线通信技术的研究由来已久,只是受带宽条件的影响,早期的电力线路通信仅能实现语音通信或者仪表数据的远程传输,并没有得到普及。最近几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线局域网通信技术也得到了新的突破,并且逐渐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电力线局域网通信技术的概念和原理

 

电力线局域网通信技术,或者说电力网络通信,属于电力载波通信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既有的低频电力线路,进行宽带网络信号的传输,实现网络通信。在2010年,电力网络通信协议正式颁布,即IEEE1901,该协议被定义为高速网络通信的标准协议,针对以电力线进行网络通信的标准进行了规定,在该标准协议下,设备的理论通信传输速率能够达到500Mbps。

 

电力网络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现有的电力线网络,进行高频信号的可靠阐述,通过电力网络调制器,能够将载有待传输信息的高频信号加载在电流中,通过电线进行传输,而接收端的解调器则会将高频信号从电流中分离,传输到终端设备中,从而在不需要重新布线的情况下,实现网络通信。不过,相比较传统的网络电缆,将电力线路作为数据传输媒介时,会受到各种电气设备的干扰,从而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对此,在电力线网络通信中,需要应用正交频分复用、频移键控、多载波调制等技术,尽可能消除信号波形之间的干扰[1]。

 

2 电力线局域网通信技术在弱电工程中的应用

 

事实上,对于电力线局域网通信技术的研究,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不过受带宽问题的限制,并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撑,也使得其真正能够与传统的以太网络一较高下。

 

在进行电力线通信局域网的构建时,基本上可以参照传统以太网的结构,只是将原本的通信电缆转变为既有电力线路,同时增加相应的电力网络桥接设备,以实现网络信号的转化和加载。以电力线路进行网络信号的传输,有效距离可以达到200m,还要超过传统的以太网。因此,在高层建筑中,只需要于底层设置相应的网络交换设备,整栋建筑的网络通信需求就能够得到满足。在电力线局域网中,单根电力线路最多能够同时支持16个用户的网络使用,同时由于信号不能跨越电能表,在进行网络构建的过程中,可以将每一户的电力局域网线路分别接入电表之后,从而实现线路容量的充分利用,不同的用户之间也不会产生相互影响。通过这种形式,用户可以直接利用电源插座,进行网络访问。

 

从网络安全性分析,电力线局域网设备中采用的都是56位加密,而且每一台设备都具有独有的机械密码,配合相应的驱动软件,可以设置不同的工作组,以实现对于非法用户的隔离,保障信息安全。而从电气安全性分析,电力线局域网通信技术实际上是利用线圈的耦合原理,在电力线上加载高频信号,电力线路实际上并不会与数据传输线路直接相连,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触电问题。通过强弱电路分开设置的方式,保证了弱点信号线路中电压的稳定,加上过压保护装置的存在,能够杜绝感应或者短路问题所引发的安全隐患[2]。

 

因此,电力线局域网通信技术是在传统以太网络的基础上,利用既有电力线路实现网络通信,不仅提升了信号传输的距离,而且不再需要额外敷设线路,也不需要预留网络插座,在当前无线网络尚未完全取代有线网络的背景下,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电力线局域网通信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性远不止这样,利用现有电力线路和以太网设备的网络结构,能够对所有接入的信号进行整合,实现数据网络、有线电视以及语音网络的三网合一,在没有全面实现光纤到户的现在,作为一种过渡手段,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建筑智能化,用户可以通过电力线局域网,实现对于家中各种设备的统一管理和智能化控制[3]。

 

3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线局域网通信技术属于一种新兴技术,在完全实现光纤到户之前,以此来作为一种过渡手段,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对于新建建筑而言,可以节约以太网线路的敷设成本,而且信号传输的距离有了很大的提高,理论传输速率也基本可以满足用户的日常所需,利用插座直接接入网络的方式在便利性方面可以说仅次于无线网。不过,电气设备的存在会对数据的传输造成一定干扰,需要技术人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软件工程 设计模式 通信监测系统 探究

中图分类号:TP39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1-0016-01

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令我国顺利进入信息化时代,实现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向集成技术发展的趋势转化。但由于网络通信的开放性、自由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网络的复杂度,为此研究与开发通信监测系统十分必要。不过,网络通信监测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复杂性的软件工程,传统的软件开发思想与方法难以满足当前网络发展对通信监测系统的高要求,因而将软件工程思想、理论与技术引用在网络通信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中,运用软件设计模式分析与开发通信监测系统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1 通信监测系统

NGN(下一代网络)的出现是Internet技术发展的产物,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从而实现了网络的语音、视频、数据等功能服务。但网络通信功能强大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在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网络通信监控与管理的难度,因而需要构建一个多层性、功能强大的网络通信监测系统。这个通信监测系统的运行原理是,采集网络上的传输数据,并利用数据处理平台来分析与处理这些采集数据,从而产生统计数据、性能数据、CDR数据,并形成告警,将其统一到数据库中存放。而后,通信监测系统中的前端业务分析应用平台在进行业务分析的过程中,可通过调用数据库来提供数据分析参考依据。而利用软件工程中软件设计模式思想来设计通信监测系统,能够为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提供有效保障。

2 软件设计模式的概念及其优势

关于软件设计模式的概念,即将软件设计过程中的问题集合成一个可复用面向对象的解决方案,从而便于其他软件开发者参考借鉴。在具体应用中,软件设计模式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

(1)提供经过验证的设计经验与技术,利用文字表述将其转化成设计模式,从而为软件开发者提供借鉴依据,以减少不必要的试验失误;(2)在设计模式中提供重用面向对象代码,开发者可重复利用已有成功的设计与结构,进而提高设计速度与软件质量;(3)分离程序中的可变部分、不可变部分,以减少耦合现象,既利于扩展与维护代码,又减小程序理解难度;(4)设计模式中提供清晰的表述,以及对象关系的意图,开发者还可以对设计模式中的系统文档进行维护与改进以便完善设计模式,提高设计模式的作用。

3 基于软件设计模式的通信监测系统探究

以通信监测系统中的ADAPTER(适配器)模式设计为例,根据软件设计模式原理,通信监测系统中的协议监测模块并不需要全部都重新开发,而可以借鉴和复用已有的、成功的协议监测模块,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协议监测模块的开发。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设计新旧模块的统一接口,以实现新旧模块的融合,进而完成通信监测系统中ADAPTER(适配器)模式的设计。

如图1所示,对象匹配器是Adapter适配器的主要部分,其中COldProtocol是设计模块中提供的已有可复用协议模块,而GetParameter与SetParameter是该协议模块的两个接口,分别负责获取与修改参数的操作。在ADAPTER(适配器)模式的设计,可复用已有的协议,而在新的协议中合并获取与修改参数步骤,通过修改为RemoveParameter使之成为可一步完成的操作。而后,进行适配器统一接口的转换,使原有接口满足新系统的接口要求,如:

要完成新旧协议模块的整合,还需要将COldProtocol类的一个实例传给CAdaptedProtocol类的构造函数,如此就可以实现对象适配器版本CAdaptedProtocol与COldProtocol类协同工作,以实现通信监测系统对所有协议模块的统一管理。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软件设计模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对成功系统设计进行分离,从而实现优秀设计经验与技术的可复用。而将软件设计模式应用于通信监测系统设计中,就可以复用已有的设计经验与技术,进而更好的完成通信监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变革

1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的影响

1.1感知层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大数据时代下,我国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也在逐渐的变革,而感知层是网联网生存的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所需的信息传输到相关网站,并且感知层可以处理信息以及分类信息。为了确保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性,必须要保证信息的稳定性。此外,在目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下,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网络技术,无时无刻都在应用互联网,并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各行各业信息的及时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各行各业的效益,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也在逐渐增加。目前,互联网的告诉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相互联系。

1.2传输层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影响

在计算机通信中传输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输层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影响是巨大的,传输层主要负责的是计算机信息的传输,信息网络的稳定性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效率,并且也可以确保各个方面的需求。在大的互联网下,为了确保互联网信息的质量,必须要优化互网络的整体结构,完善互联网的漏洞。与传统网络相比,物联网具有更好的独立性,在信息交互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操作,其中传输层也可使得信息更好传输,其主要的作用在于促进不同主题之间的传输与交换,在不同的环节下使用不同的方法。

1.3应用层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影响

应用层主要负责信息的后处理。通过结合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相关的数据要求,信息被传输到需要的地方,从而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并使每个人都可以更容易地访问物联网。通过结合计算机的研发链接,应用层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需求提供更准确的服务,同时确保信息系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信息通信的效率,应用层可以促进不同网元之间的互连和协调发展,并根据不同需要设置不同的参数,以实现物联网的长期协调发展,确保信息传输的高效率和高协调性。

2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的改革

2.1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系统的低安全性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以便犯罪分子可以使用它。网络系统的不安全性也将影响计算机设备,并且将难以正常工作。会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在大数据时代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这要求打开防火墙并在个人计算机中安装防病毒设备,以防止病毒出现在计算机中并影响网络的传播。另外,使用计算机时,请勿随意单击某些链接,并在浏览网页后及时清除记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信息泄露等问题,可以有效提高网络安全性。

2.2提高网络传输速度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对于计算机的远距离传输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数据时代,一些数据过大,导致传播缓慢,这会影响效率并增加风险。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和被盗。因此,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非常重要。您可以更换速度更快的光缆,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并压缩数据以减少数据量。允许更快的数据传输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并使工作更安全。在此阶段,您还可以增加计算机的硬件以提高传输速度。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是扩展带宽,加快网络速度并能够快速传输大量数据。

2.3利用云空间

在大数据时代,云空间的概念应运而生。云空间的出现完全解决了数据过多的问题。首先,它可以存储大量数据。因此,用户可以在云空间中存储一些数据,并且需要使用这些数据。可以下载和使用此数据。二,云空间数据可以共享。

篇9

关键词:套接字;嵌入式Linux;网络通信;TCP/IP协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274-02

一、引言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嵌入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各类产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各方面,成为引人瞩目的热点。为适应嵌入式和网络应用需求,标准的一种或多种网络通信接口成为嵌入式系统的必备需求,需要TCP/IP协议支持。而socket是TCP/IP网络最为通用的API,计算机可以通过这个端口与任何具有socket接口的设备通信。

二、socket简介

TCP/IP是一组支持网络通信的协议系统,其协议参考模型分4层: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网络通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套接字(socket),它是介于网络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编程接口,在Linux网络层次模型中的位置如图1所示。套结字利用IP地址与端口号与Internet中的网络进程一一对应,进而实现网络通信。最常使用的socket有两种:(1)数据流式socket(SOCK-STREAM),使用TCP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通信流;(2)数据报式socket(SOCK-DGRAM),使用UDP协议,提供无连接的服务,并且不保证可靠、无差错。本文所使用的是流式套接字。

三、socket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1.socket通信过程。网络程序具备Client/Server结构。下面分TCP Client端及TCP Server端为说明TCP网络程序的流程,如图2所示。

Server端启动后,先调用socket()函数建立socket,其次通过bind()函数绑定socket和本地IP地址,然后调用listen()函数做好侦听准备,再调用accept()函数进行接收。Client端建立socket后,通过connect()函数和Server端建立连接。之后即可调用send()和recv()来实现发送和接收。关闭socket通过调用close()来实现。

2.socket通信的实现。本实验PC机上安装的是Redhat 9.0版本的Linux操作系统,嵌入式实验平台采用三星S3C2410微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版本为2.4.18。分别编写服务器端应用程序server.c和客户端应用程序client.c,实现网络通信,程序流程图如图3、图4所示。

四、结果分析

设置PC机和目标平台的IP地址分别为:192.168.1.20和192.168.1.22。PC机Linux终端和目标平台分别运行Server和client程序,通过超级终端观察到运行结果如图5所示,可见PC机与目标平台成功建立连接,实现通信,达到了预期目标。

五、结语

研究socket通信对开发具有网络功能的嵌入式产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的实现对于嵌入式产品的网络应用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对于同类系统的设计具有实际的参考和推广价值。嵌入式系统与网络的结合,必然使其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峥嵘.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详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94-433.

篇10

关键词:无线通信网络;个人信息保护;信息管理效率

引言

大数据是指大量信息数据的集合,其中包含着非常多的价值信息,利用价值非常高。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成为了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正在以迅猛地势头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无线网络通信的受众范围,每分每秒都在扩大。可以说,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沟通条件,搭建了信息之间传递的高速公路,这也是今天所提倡的信息共享概念的由来。但任何一件事都是双刃剑,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在为广大人群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其信息的不断外泄,从而导致的信息安全以及信息保护也成为当下比较关注的话题。

1无线通信网络的内涵

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是一种正在不断成熟的技术手段,主要通过电线、电缆等介质媒体,实现远距离的信息传递。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当中,有两个关键的技术点,首先是射频能力,即传送电磁波的能力;其次是无限传输媒介,说白了也就是信息传递的高速公路。到目前为止,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已经形成了无线局域网等多种技术,完全可以在不同的信息环境下实现24小时全天候信息传递。

2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中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威胁

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是有区别于有限网络通信技术的,所谓有限网络通信技术是指借助光缆、网线等设备所进行的信息的传递和信息的共享,而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则是指不需要借助光缆、网线,就能够实现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的技术。对比两种技术来看,无论是功能,还是资源管理方面,无线网络通信技术都具有优势。此外,无线网络通信技术所能够覆盖的范围较大,也不断应用在各个方面。但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存在着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无线网络通信环境下,个人信息存在外泄,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第一,信息传递存在问题。所谓信息传递,就是各个远程终端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以及各个远程终端和服务商、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但就是在这样的环节当中,信息很有可能会被第三方所截获,如果第三方恶意对信息进行修改或盗取,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服务商、用户往往会对这种情况进行防止,但会付出巨大的成本。第二,用户的信息安全存在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达,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网络黑客,利用软件就可以进行违法行为,而所盗取信息的背后,往往是个人家庭、银行账户等关键信息。第三,通信系统存在的问题。通信系统存在问题,主要是指通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遭到黑客等恶意破坏,它不仅仅影响了广大用户之间正常的生产生活,也使得整个信息系统彻底瘫痪,严重制约了通信工作的开展。在当前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无线网络通信的安全维护工作,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整个社会要对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信息安全维护工作处产生足够的重视,务必要做到建立完整健全的信息安全统筹机制,最终全面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与完整。

3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中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要想建立信息安全的维护机制,必须要对现有的信息传播机制加以整合,从而达到时时传递、时时监控的目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全面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水平,而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就必须要对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下的信息共享过程进行全面的安全监督,要从根本上维护客户的信息安全,这样才有可能提高信息传递的管理效率。

3.1建立安全服务机制

维护个人信息的安全,首先要在现有的无限网络通信体系,建立安全服务机制,这样才有可能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有关部门要对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机制产生足够的重视,要从根本上提高效率。当下,关于无限网络通信的安全服务机制包含内容较多,主要有各类认证服务、访问服务、机密服务,以及一些不可否认的服务。具体分为以下两种措施。首先,在无线网络通信体系当中,要对所有的数据源进行甄别和处理,进而确保验证信息的真实和有效。待双方及安全管理工作结束之后,对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一系列完整性的服务,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当中的一致和合理。其次,鉴于现有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中,个人的信息安全系数较低。因此,要对个人的信息安全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系数提升,并建立密钥对整个无线网络通信进行管控。总之,在建立安全服务机制上,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提升信息传递的水平,确保信息不被恶意盗取或者篡改。

3.2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信息之所以在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中,不断被恶意修改、恶意盗取,就是因为现有的无限网络通信技术中,没有建立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机制,根本无法维护信息的安全。因此,无线网络通信应该建立自上而下的全面安全管理机制,进而确保信息的传递水平,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安全需求,保证控制机制和运营管理水平都能满足预期。在安全需求方面,管理层作为主要层级,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承担起网络连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监察作用。对于一些有可能影响到个人信息的威胁,要建立保护机制,最终实现标准化的管理,也为后续的监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安全管理机制不仅仅约束着管理层,也会对个人用户进行制约。因此,要实现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性,就要从信息传递的结构上进行改造。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不断扩大范围的当今,必须要对整个网络环境进行全面监控和监督,这样才有可能确保安全性的实现。

3.3建立安全域

随着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有一个关键的理念被推出,即安全域理念。所谓安全域,就是早所有包括服务商在内的用户、网络通道、接入域等领域中全面构造安全域,进而确保信息安全。在构建安全域时,不但要大力建设安全性,更要对信息技术进行提升,比如提升信息接入的全面性以及处理信息的效率,最终对所有在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进行认证机制。只有上述的安全域理念得以落实,才能够保障信息传递既高速高效,又安全保密,也会阻止外界感染因素对信息进行截获等不正当处理。这就形成了用户与安全服务之间的安全认证机制,为后续信息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提升信息保护意识

无线通信网络环境下,无论如何进行个人的信息保护,除了建立安全服务机制、安全管理机制、安全域以外,还有一个必须要做的即为提升个人的信息保护意识,这是一切个人信息防止泄露的前提。因此,在无线通信网络时代下,该如何提升信息保护意识。首先,广大网民要全力提高基于互联网的操作水平和操作技能,尽可能熟悉互联网技术。只有广大网民彻底对网络技术有所熟悉,才能够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而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其次,公民个人要积极学习法律,一旦发生有合法权益被侵害的行为,就立刻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全面抵消与网络环境中所带来的危险。关于法律,网民中的学生以及老人尤其要重视学习。再次,广大公民要对个人信息隐私产生足够的重视,公民对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不加以保护,也是造成信息大量外泄的重要原因。所以,公民要对个人信息以及隐私产生足够的重视,要深刻认识到个人隐私信息一旦泄露,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危害。部分网民在面对自身信息泄露时,也显得毫不在意,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信息泄露的危害。因此,公民要及时接受信息泄露对于有可能造成的危害。只有这样,在公民个人信息外泄时,才有可能将信息泄露扼杀到摇篮当中,最终确保自身的财产安全。最后,要对所有网络用户进行必要的网络教育,比如使网络用户形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倡导网络用户浏览正规网站,对于一些对公用的软件,务必使用正版软件,对一切非法网站说不。此外,在网络用户的手机与电脑上,应该安装杀毒软件,比如腾讯手机管家等等。用户要利用这些杀毒软件,定期进行杀毒处理,确保手机的安全性。有数据表明,我国各类电脑杀毒软件等下载率正在不断上升,这正是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教育;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网络;网络通信

一、基础概念理解

所谓多媒体教育技术,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技术。与传统的“黑板,白粉笔式”教育不同,多媒体教育更多地是要求教师利用可视化、可听化的文字、图形、音视频等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可以说,多媒体教育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师的教育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所谓网络通信技术,是指操作者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数据通信系统实现对数据、文字、图形、音视频等资料的采集、存储、处理与传输,进而使信息资源达到充分共享,能够对共享资源集中管理与处理的一种技术。就目前来看,在网络通信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

二、多媒体教育技术与网络通信的结合

1.结合内容

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往往是在离线状态下进行的。在这种状态下,教师通常要提前在办公室制作多媒体课件,随后在上课时用U盘或其他便携存储设备带到教室,然后插入教室里的计算机设备,最后在计算机上操作使制作好的课件通过大屏幕(投影幕布)放映出来供学生观看与学习。然而,多媒体与网络通信结合之后,教师可以将计算机的交互性、网络的分布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全新的信息服务方式,如远程教育、电子邮件、实时视频、远程监控等。

2.结合要点

从表面上看,多媒体教育技术与网络通信结合是技术与技术的结合,但实质上是教师与网络通信服务的结合。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将多媒体教育与网络通信结合起来,若发生问题,教师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改进,而网络通信服务有较高的延迟。这也就是说,多媒体教育技术与网络通信结合,若要达到教师既定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网络通信传输多媒体信息,让大流量的联系媒体在网络上实时传输,必须要求网络宽带与包交换协议相适应。同时,教师还要对多媒体技术本身的数据压缩,各媒体之间的同步率、同步质量、同步速度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教师要实现多媒体数据的网络传输,必须要求网络通信系统具有非常强的支撑能力。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网络通信技术已经实现了多媒体、多业务的通信系统格局,已经构建了大数据实时、快速传输的“信息高速公路”。在这个良好环境下,多媒体教育技术与网络通信结合开始逐步向高交互性、高同步性、高集成性方向发展。

三、多媒体教育技术与网络通信的创新发展

随着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通信技术、服务与质量的提高,多媒体教育与网络通信的协同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尤其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又给多媒体教育技术与网络通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新时期,多媒体教育技术与网络通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创新发展。

1.基于网络通信,教师实现多媒体远程监管

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倾向于用一些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教育方法。而多媒体教学正好可以实现学生这一目的,多媒体灵活多变的文字、图像、音视频等能够给学生思考。但是,很多学生在堂下并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或看网页,或看电影,或玩游戏。与网络通信结合后,教师可以直接在自己的计算机屏幕上看到堂下每个学生的屏幕信息,并且对学生的每一步计算机操作都能及时掌握,若发现学会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问题及时纠正。

2.基于网络通信,学生实现多媒体线上互动学习

在传统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讲台上一直对着计算机屏幕“讲”,而学生只能在堂下看着讲台上的投影幕布“听”。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教师也会即兴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耳机和话筒进行回答。但是,这个提问与回答的过程终归是单向的,很大主导权依然是教师。因此,为了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我么有必要建立一种“弹幕式”的多媒体教育方法。教师讲台上依然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而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可以随时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提出疑问,这个译文会实时出现在教师的计算机屏幕上,也会出现在讲台上的投影幕布上。其他学生看到这个疑问,也会考虑自己是否有此疑问。教师可以自己对学会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其他学生也可以进行解答,并且教师的解答与学生的解答都会实时出现在幕布上。这种方法有非常强大的互动性,易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但是,教师一定要做好弹幕管理工作,若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无关或学生鼓励扰乱弹幕秩序时,及时对其采取禁言处理。

3.基于网络通信,实现多媒体对校园网信息的查询与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都建有系统完善的校园网络。在校园网中,学生可以在线阅读学校图书馆的电子书,可以观看学校近年来重大节庆与比赛的文字资料与视频资料,还可以进入教学资源库观看、下载名师的教学视频与习题资料等。因此,学校应当将多媒体教学与网络通信结合起来,尤其是校园网,以便让学生在多媒体课堂学习过程中,或在课堂外(如宿舍里、家中、图书馆内、操场上)利用计算机设备或其他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进入校园网查询需要的各类信息。

作者:池明文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青.网络多媒体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6).

[2]王巍.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教学深化改革措施研究[J].教育艺术,201(53).

篇12

[关键词]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 现状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337-01

一、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及问题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

目前计算机网络大为盛行,它能够给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娱乐的方式。计算机网络不仅能提供给人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同时也能将全世界中所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分类,以满足人们相互交换和寻求帮助的需要。计算机网络从技术上分析,它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的网络,从最初的网络中演变成2G、3G直到当前的4G网络,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全面覆盖,网络更是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手段。而随着2015年“互联网+”既“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概念上升为国家策略,使得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平台之间的融合更加深入,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将计算机网络创新下的各种成果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从通信技术来看,人们对数据的传输以及处理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线路传输早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而目前光通信技术大行其道,它包含了光纤、光缆、光接入、光节点以及光传输等多个领域,在满足了人们的传输以及处理需求的同时,也充分应用到其它领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此外,移动网络成为了网络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通信技术进行语音、视频的交流,方便信息的及时交换。而且随着多媒体的发展,无线技术、海量存储等技术的运用,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记录。

(二)计算机网络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目前发展迅速,但一些硬件或软件技术的不能及时匹配更新也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如通讯安全、技术方面故障等问题。在网络技术故障可能是硬件和软件在设置以及网络连接的问题,而在网络通信方面的信息安全问题会出现在很多方面。

在网络技术故障方面,通过运行网络诊断的命令可以发现一些基本常见的网络故障,如使用浏览器无法上网的现象等。还有一类,是由于计算机设置而产生的网络无法正常的运行和操作。这些问题目前不是计算机网络问题的关键,网络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问题。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广泛利用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显现。目前的网络信息系统不完善,存在易受攻击性以及开放性等弱点,从而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网络通信安全上主要会出现信息泄露、非法使用网络资源、信息篡改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最近社会上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也都是由于个人信息的泄露,被不法人士进行利用,而发生的种种悲剧。所以,如何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成为技术人员日后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新时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针对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相关技术部门也加大了整改力度。从技术部门来说,为了使得网络通信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将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最大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功能,为广大的用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可以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电信网以及广播电视网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兼容以及渗透,弥补全球网络通信的不足之处,更好地实现全网络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不仅如此还能提高计算机网络工作状态下的实用性、高效性,并进一步促成网络通信的稳定性、减低运行成本。在网络信息方面系统还可以提供一些诸如服务器限制登录的功能,这样安全防范多一些,对于在网络通信中存在的问题就会有所减少。

我们个人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对个人操作和信息进行处理保护。对个人的登录账号和密码进行保护,不要随意泄露密码,在平常也要注意日常网络的维护,经常对电脑进行杀毒、防护,注重对防火墙的使用。目前防火墙的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防护的能力更是通过三级过滤并且与其他方式共同防范,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安全问题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优化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

当前计算机网络成为人们日常使用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优化计算机网络势在必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设施开始向着自动化、职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不仅在生活学习及娱乐方面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样也促进了我国企业快速的转变发展,计算机网络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给国家的国民经济也带来了更加直观有效的上涨。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它是为了通过将开放、平等、互动等网络特性在日常产业中的运用,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整合,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内容,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升效益,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所以在这种形式下,无论是技术部门还是用户个人都要更加注重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不断完善其中的漏洞,对相关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升级,满足新时期对计算机网络的需要。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大力发展如今已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可以说,网络无处不在。而随着“互联网+”的概念进一步普及,行业之间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沟通交流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这也对日后人们在求职工作中提供了新方法和新要求。相信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精进,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便利,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今后社会的改革创新及发展方向提供更加广泛的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吴尚. 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与趋势分析[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4:196-197.

[2]程竹.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J]. 科技展望,2015,11:5.

篇13

关键词:物联网 关键技术 发展现状

一、 前言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顾名思义,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IoT在信息产业领域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本质上就是互联网的一部分,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系统、GPS、智能扫描仪、气体感应器等,按照一定的网络协议,赋予物体感知能力,并通过接口将互联网与大量物体连接起来,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物体识别、定位、跟踪以及监控和管理,甚至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早在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到2012年中国第一个物联网五年规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颁布,物联网已经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其关键技术已经被深入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但缺乏总结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了物联网系统架构的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论述了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和挑战,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作为当今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热点,具有海量信息,多种接入设备,智能化物物交互的特点。物联网的成功依赖于多种技术的融合,主要包括物联网的系统架构技术,统一识别与识别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安全隐私保护技术。

1、系统架构技术

物联网的系统架构技术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它要求用户网络服务器具有可扩展性,可靠性,自组织性和用户公平性。感知层即利用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识别物体并读取该物体的相关信息,读取的相关信息反映物体自身的特点。网络层是物联网实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服务质量优化的重要环节,并通过与移动通信网,互联网或其它专网相结合,将物体的信息准确地实时传递出去。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终端提供服务,把感知层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智能化物体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2、统一识别和识别技术

物联网的一大特点是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即每个物体都应该是独立的,因此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应该能够反映每个物体自身的特点。统一识别和识别技术应该包括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射频识别技术类似于条码扫描,RFID的主要功能是非接触式识别,即不需通过机械或光学在识别系统和识别物体之间建立接触,就可以通过无线电技术识别物体并读取其静态信息。对于物联网的发展,了解特定物体的动态信息也很关键,因此依赖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探测物体的动态改变,也缩小了生活实际与网络虚拟之间的差距。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微型化技术和纳米技术也将快速融入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这意味着越来越小的物体将与互联网实现连接。

3、网络通信技术

物联网的网络通信具有通信量大和范围广的特点,它为各种硬件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系统的控制提供操作平台,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等方式实现识别系统和需识别物体端到端的连接。在网络通信的基础上,方便用户对物联网进行有效的管理,降低用户操作物联网的复杂度,且实现了物联网服务质量的最优化,满足了海量通信的需求。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还引入了云计算技术和自组织组网管理技术,在网络层协调各个部分的任务管理和分配,提高网络传输数据的速度和质量。

4、安全隐私保护技术

安全隐私保护技术可以为物置信息或数据提供安全性和保密性,阻止用户未经授权信息的访问,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等内容。安全隐私保护技术的实现还需要其他技术的支持,如云计算保护技术,数据加密和保护技术,用户身份验证技术等。

三、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2010年我国将物联网写入发展战略和第十二和五年规划,物联网产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到2012年第一个关于物联网的五年计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颁布,物联网的发展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完善。

物联网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让物联网真正地实现在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畅通无阻的交流,目前应用在物联网的技术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物联网缺少物联网的统一技术标准。我国各行各业都积极加入到物联网的发展中,但各领域发展产业分散,不能实现互联,这都是国家没有统一物联网技术标准的结果,且物联网想要实现海量信息的处理和物物相连,也需要统一的编码和统一的寻址。

2.物联网的发展技术问题。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多技术融合和多学科交叉,因此容易遇到技术瓶颈。物联网的技术核心是异构网络,如何实现异构网络的协调和融合,以及如何处理和储存海量的信息,都是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物联网的安全性问题。物联网涉及范围无处不在,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甚至于国家政治军事等信息,如果被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如何保证信息安全问题也是我国物联网发展要面临的挑战。

4.物联网的商业可行性。物联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用户的接受度和投Y回报等问题都是无法估算的,且如何使用户自觉维护物联网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四 、物联网的未来发展理念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应该在物与物互联互通的共性上及时制定统一的标准,采取开放的态度,完善国内物联网与国际物联网的互联,实现快速与国际物联网对接。循环物联网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可以把握物体和资源在配置上的合理性,从而实现物联网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物联网的智能化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物联网的深入,各个行业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实现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且提出了物联网的未来发展理念。物联网实现了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传递方式,实现了海量数据的处理,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便捷性。我国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也处于世界物联网研究的前列,因此我国物联网技术研究人员应该抓住此时的机遇,争取突破物联网目前发展遇到的问题,从而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志鸿等.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12年,40(5)

[2]刘锦等.我国物联网现状及发展策略[J].企业经济,2013年,(3)

篇14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网;通信技术;光纤通信

中图分类号:TN913.7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通信网中通常会用到很多交换设备,这些交换设备的使用目的就是为了在缩减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网络的畅通可靠性和系统维护升级的能力,这有助于满足现代科技所要求的网络智能化的特点。数据传输的概念非常简单,仅仅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了解,它是一方数据源的数据通过传输信道传送到另一方的接受设备上的一种通信方式;由于数据传输具有真实性、直观性、快速性,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

2 我国计算机通信网现状

根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用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2.46%。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我国成为移动终端用户最多的国家,同时3G 网络技术的更新以及现在五花八门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使3G 用户人数激增。

3 通信网概念

通信网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用户终端设备通过交换、传输设备连接起来,以达到可以通信和信息交换的一种系统形式;通信和通信网的概念有区别,通信最基本的形式只是点与点之间的对接建立通信系统,而只有将众多的通信传输系统通过交换设备的中间介质,组合成拓扑结构才能把它称作通信。换而言之,必须要产生交换系统这个中间介质,把不同区域的任意终端客户相互连接,这才能组成有效的通信网。通信网的基本组成就是由三个部分,一是用户终端设备;二是交换设备;三是传输设备,三者缺一不可。

4 网络通信的主要内容

4.1 网络通信形式

网络通信的形式目前有三种,一是单工通信,数据只能单向传输,有固定的发送者和接受者,如:遥控器;二是半双工通信,数据可双向交替传输,但不能同时作用,如:对讲机;三是全双工通信,数据可同时双向传输,双向作用;如移动电话等。

4.2 网络通信内容

4.2.1 数据通信。数据通信的主要功能是借助可靠手段来实现传输信号;数据通信的发展,不仅使得包括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也使得全球技术综合体有了进一步的飞跃,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航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资源探测开发、遥感技术、甚至是军事技术方面;其数据通信是软硬件的结合,包含内容有信号传输、传输媒体、信号编码、接口、数据链路控制以及复用等项目。

4.2.2 网络连接。网络连接是指将各种通信设备技术,通过某种方式和连接介质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相互关联、相互组成、相互影响,具有协调统一性和分类多功能性;连接介质通常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连接介质在功能上要具有独立的特点,能够保证网络连接的可靠性;目前连接介质的发展相当受局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找到更好的连接介质。

4.2.3 协议。这里所说的协议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文字合同;它是在通信过程中,对不同体系总体结构以及各不同层次分体结构的一种具体分析和解析,通过解析的“密码”来实现结构的开放性和融合性;计算机网络通常就是按照网络协议,将不同个体、不同位置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的一个分散集合体。

5 光纤通信技术

5.1 光纤通信技术介绍

科学发展使人们对光纤技术有了进一步认识,基于通信领域,光纤本身具有比一般金属或其他电缆较强的传输性能,进而能产生数据较大的传输宽带,如散波长窗口, 单模光纤具有几十GHz km的宽带;光纤通信系统利用的是光源的调制特性、调制方式和光纤的色散特性。这里存在一些问题,在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中,由于终端设备不能发挥光纤带宽大的优势,借助其他技术扩大传输容量;据现代科学证实,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是目前最实用的技术之一,从效果和数据来看,传输容量可达单波长光纤通信的数十倍,可将单波长光纤通信的2. 5Gbps 到10Gbps的数据最高增加至100Gbps。

5.2 光纤材料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写,是一种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而达成的光传导;玻璃制成的普通阶跃型光纤是最基本最普通的。各种硅的合成物做成的光纤、晶体掺杂制成的光纤等多数是光子晶体光纤,这种光纤是晶体内部打上空气空洞。目前最实用的光纤通信系统的材料,多数采用石英材质,石英材质损耗很低,在0.21dB/km以下;由此产生比其他介质结构较远的中继距离。

6 通信信号的衰弱和再生

6.1 通讯信号的衰弱

通讯信号在“长途跋涉”的路途上,不免产生光波能耗的损失,因此信号放大器成为组成光纤系统的必要组成元件。光波能耗损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物质吸收、瑞立散射、米氏散射以及连接器造成的损失等。即便是石英的性能的优越,也不免内在杂质会让吸收的可比系数加大。光纤变形、光纤密度不均衡,接合技术也是通讯信号衰退的其他原因。

6.2 通讯信号的再生

通讯信号的衰退使得通讯传输受到阻滞,可能会造成恶劣的后果;为了避免此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现代光纤技术采用众多技术来弥补通讯信号的衰退,由此产生了通讯信号的再生技术,再生技术的发展,使得光纤通讯系统成本大幅降低;体现出最优越的就是海底光纤,老式海底光纤传输借助中继器,而中继器维护成本高,再生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

结语

计算机通信网及光纤通信的发展依附于高科技,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计算机通信网及光纤通信将会更紧密融合在一起;推动通信事业不断发展,给人类文明谱写更美丽的篇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