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劳动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劳动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劳动教学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劳动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一次函数 教学设计 教学思想

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要回归学生主体,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形式上注重个体化,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意见的机会,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正确的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的本质认识,是体现在基础学科中具有奠基性、总结性的内容,它含有创痛数学的精华和现代数学的基本观点,并将继续发展完善。

一、一次函数教学中体现的数学教学设计

一次函数时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一次函数提出了六点教学要求,其中对一次函数图像提出的要求是: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达式y=kx+b(k、b为常数,k≠0)探索并理解k>0时和k

笔者根据这一要求,在一次函数定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来探索一次函数图像的规律。学生们都曾学过描点法作图,一次函数也可以用此方法来完成,而一次函数又与前面学到的函数的图像不一样,就是只要确定坐标上的两个点就可以做出图像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抽两三个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般的学生是根据一次函书,任意地确定出五六个点的坐标从而得到了一次函数图像。事实上,在学生在确定第三个点的坐标时就已经能够猜想出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根直线,这样的直觉就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思维基础。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通过描两个以上的点到两点确定一次函数图像这一过程,从而认识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规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把表达式和图像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这一规律。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有的学生自己就可以掌握到的知识和规律尽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有些则需要教师的一步一步的引导,这都需要教师能够准确判断。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以便解决“突发事件”,否则,自主学习就会沦为形式主义了。这一设计能够为学生以后的代数和解析几何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的基础。

二、一次函数教学中体现的数学教学思想

在学习初中一次函数时,大部分学生都会感觉一次函数比较难。事实上,只要能够把握数学思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根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与“形”反应了事物两方面的性质,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形解数”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达到优化解题途经的目的。纵观多年来的中招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一辆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由赣州匀速驶往南昌,下列图像中能大致反映汽车行驶路程s(千米)和行驶时间t(小时)的关系的是( )

为了鼓励小强勤做家务,培养他的劳动意识,小强每月的费用都是根据上月他的家务劳动时间所得奖励加上基本生活费从父母那里获取的.若设小强每月的家务劳动时间为x小时,该月可得(即下月他可获得)的总费为y元,则y(元)和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请你写出小强每月的基本生活费为多少元;父母是如何奖励小强家务劳动的?

(2)写出当0≤x≤20时,相对应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若小强5月份希望有250元费用,则小强4月份需做家务多少时间?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数形结合的例子,都是从“数”到“形”的思想的应用。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在图像上由相应点得出对应的坐标,形成由数表形,由形反应数,数形相统一的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主线之一,可以帮助师生解决函数问题、方程与不等式问题、三角函数等后期数学遇到的较复杂的问题。

数形结合具体思想简而言之就是把数学中的“数”与数学中的“形”结合起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通过数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在中学数学的解题中,主要有三种类型:以“数”化“形”、以“形”变“数”和“数”“形”结合。首先以“数”化“形”中,“数”和“形”是一种对应,有些数量比较抽象,难以把握,而“形”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能把具体的思维表出来,对解决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只要把“数”的对应---“形”找出来,利用图形就能解决问题。其次以“形”变“数”中,要正确地把图形数字化,仔细观察图形的特点,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充分利用图形的性质,正确把“形”化成“数”。最后“数”“形”结合中则要把“形”直观与“数”的严密结合起来。要想提高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能力,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学会联系数形结合思想、理解数形结合思想、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掌握数形结合思想。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既易且难的过程,说其容易,是因为其知识点多是基础性的。而一次函数教学又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转折,不仅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同时奠定高中数学的思维基础。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很多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对传统的审视与选择,需要教师对自身原有的教学习惯作出革命性乃至颠覆性的判断,简单的数学知识如何教的有滋有味,永远是初中老师思考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张战强.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的思想[J].师者,2013.6

篇2

一、数学学科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情分析缺失

学生现有的知识距离学习目标知识的差距就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就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据,而教学设计需要在对学生的认知特征等因素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展开。但在实际中,多数教师却没有准确地定位设计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以及记忆规律,导致没有突出重点、活动无序的现象出现。没有准确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必定导致数学教学设计的低效产生。

2.教学策略设计缺少选择

在初中数学的教授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设计数学教学的内容包括组织课堂教学形式、约束和管理学生行为、调节课堂气氛等等方面。通过观察各种课堂教学,发现教师在组织初中数学知识和课堂活动中随意性较大,往往出现脱离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的情况,不能有效约束和管理学生的行为,课堂失控的现象也时常出现,这对课堂教学的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

3.教学过程设计以教为中心

教学既包括教的内容又包括学的内容,是在师生之间展开的交往互动,是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验证认知过程,也是学生与教师在互动中实现自我展示、自我发现以及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在目前初中数学的课堂设计上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自主性匮乏,合作探究以及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标准还是流于形式。

4.教学技术设计不切实际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其合理性,切忌滥用。首先应对不同媒体的特点进行了解,掌握其优势与不足,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选择做到有针对性地应用。为使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发挥最大化作用,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实际情况,整合优化地选择媒体。

5.教学设计评价形式化

在教学设计中,评价具有重要地位,也是确保教学设计得到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价的实施可以把教学设计的缺点找出来,从而对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但在实际中,评价教学设计却很少进行。即使存在,也只是运用形式化的语言应付这个环节,对共性理念的反思、反映欠缺。因此导致不能优化教学设计,不能顺利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教学策略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持不同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其内心体验也很复杂。学习任务顺利完成时,就会产生愉悦的心情;如果学习失败,则会沮丧和憎恨;找出了新奇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就会感到欣慰,信心倍增。因此,情感教育有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可助推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是一种枯燥单调的劳动,如果能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学生就会主动、愉快地学习,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及时的鼓励会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领路人、引导者。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掌握有效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的历史重任。

3.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被动接受和主动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两种途径。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这是我们所倡导的。教学的艺术性很强,教法没有一定的界限,但方法得当是最关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材的重难点,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教学方法要做到灵活有效。课堂教学后的反思与研究也很重要,有利于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优化。养成习惯,在每节课后主动进行反思:哪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启发作用较大?教学的亮点在哪一部分?学生喜欢回答什么样的问题?教学效率最高的是哪一部分?如何改进下节课?从而在教学工作中实现真正有效落实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反思 提升

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教学反思具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等价值。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初中地理教学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之下有了本质性的变化,其一,是要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的回顾;其二,要唤醒教师的自我意识,从更深的层次、更大的层面,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反思。

一、在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方面的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基本上四十五分钟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很难参与进来,只是被动的接受。长期下去,被动的教育模式形成了被动的教育思想,教师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逐渐淡化直至消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成了一个体力劳动者,而非一个脑力劳动者,这样一来效果极其不好。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全面、系统地学习新课程理念,仔细思考其中所渗透的先进理念,而后积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

二、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反思

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引起各位教师的注意。在这里必须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我们要对以往的教学设计或者别的教师对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反思。

三、在教学过程方面的反思

现实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的反思大多数是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的。譬如,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是否恰当,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是否得当,以及对某一知识点讲解的是否到位。这样反思之后,用获得的收获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教学与研究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如果坚持下来,那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现在为许多教师所推崇,学生所欢迎的“探究式学习”的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这种“探究式学习”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

四、在自身教学行为方面的反思

教学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这种相互性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符合教师的规范,现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是民主而平等的。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他是优等生,还是差生,我们应该一视同仁,将自己的爱无私地撒向他们,在课堂上与他们平等的对话、交往。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修炼自己的德行,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在提倡个性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允许学生个性的存在,因此,我们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奇思妙想”、质疑不要回避、压制或者冷处理或者搪塞,甚至简单否定。殊不知,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抹杀了个性。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的想法,引导他们的思想。

五、在教学方法方面的反思

教学方法对于整节课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学反思中应该有这一方面的内容。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的、固有的、守旧的方式方法,掌握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等。内容是不变的,但是方式方法可以多变。随着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知识面不断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都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要求。因此,要适应课改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展性、形式新颖性前提下,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

六、在教学反馈方面的反思

教学过程很重要,然而如何得知学生对课堂的讲解掌握的程度呢?这就必然涉及到教学反馈。我们知道,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看他们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看他们的表情是否对哪方面的内容还有疑惑,还没有听懂。总之,我们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通过课堂练习,获得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进而全面分析、评估学生对于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传授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其一,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育人,传授方法,还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索、思考,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作为一门理论性以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完成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方面要靠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课堂练习以及作业练习。相对于直接的课堂组织教学学习过程,作业练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它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总之,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总会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教学任务完成后,对自己上过的课进行回顾与评价。教学反思是一种教育教学常态下,教师应当具备的内在的自省、自纠、自励行为。因其涉及思想观念和方法论的方方面面,故而应当将其放在以学论教,以思促教的大氛围中加以实践和探索。实践表明,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等诸多信息的获得,无不源自教师理智而有见地的教学反思活动。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课改任务重、难度大,尤其应当强化教师教学反思行为,使之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改变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提高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篇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日益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教学手段现代化、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化、教学案例兴趣化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知识内化能力等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给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有力推动了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但是,教学中也再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顾此失彼、矫枉过正的现象。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现象,简单总结为以下三点。

1.注重形式,忽视人本

新课程理念要求“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活动中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再加上基层教学的管理者一味的要求求新,导致一线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及执行的过程中之注重简单的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奇”的思路,往往忽略学生实际的学情。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通过自己的设计活动落实知识的传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采访感受劳动者的艰辛,以达到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的目的。但是却忽略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采访难度较大,因为实际操作中要求访问者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等,而初中的学生往往与成功的采访的要求相差甚远,让他样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的活动,难度较大。从课堂的实效来看,学生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问题比较简单,不能有效的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更不能将劳动的内涵引发出来,使教学活动仅仅浮于表面。因此学生很难通过简单的对话,把握普通劳动者身上可贵之处。而且,在课堂的交流中也容易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采访活动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课堂的执教者没有从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高估其能力,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注重主体,忽视主导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自主的实践中进行道德的体验和知识的感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确实努力进行角色的转变,但是有一部分教师未能真正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怕担“越俎代庖”之嫌,导致该讲时不敢讲,有时也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讨论,怕染上“不尊重学生”之名。而在正确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矛盾的,特别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困难时和教材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时,更需要教师的倾情参与。本节课教师设计学生采访活动具有较大的难度的现实,教师就要学会调整思路发挥主导作用,如:对于采访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深度,而且当遇到冷场时,教师要对问题作一些引导性的提示,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课堂提问的方向,可以避免课堂的无绪。也可以转换方式,教师适时地参与共同采访,作必要的引导和示范,甚至必要时由教师进行采访,从一定的高度全面展现优秀劳动者的思想境界,以保证最大限度地用好劳动者这一“课程资源”。否则,简单的任学生信马由缰、漫无目的的去讨论、采访,教师撒手不管,让自主成为“自流”,最终的结果会使教师的主导作用欠缺。最终会导致学生采访不是十分的成功。

3.注重生成,忽视预设

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家都在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成、合理的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因此部分教师在接受这样理念的时候,过度追求学生的“随意生成”,轻视教师的“课前预设”。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远离文本、任意生成的局面会有之;旁逸斜出、无谓争辩的局面会有之;陷于一点、纠缠一点的局面会有之;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的局面会有之。纵观本节课的活动,学生采访时,课堂的组织形式是开放的、自由的,但问题是,由于是小组活动,学生的意见很难一致,导致结果不是十分的理想。如果教师在课前能够充分考虑到课堂上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并提前拿出引导、矫正的方案,精心设计活动程序,可能在课堂上就会规避部分尴尬场面。

篇5

【关键词】浅议 初中思想品德课 情感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情感教学,在考虑学生认识因素的同时,积极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以达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努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情感”含量,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情知交融”极为重要,使学生乐接受主动学习,从而实现使学习从意犹未尽至乐此不彼。

初中学生由于认识水平的粗浅,其学习主要靠情感的导向,突出的表现是:本身感兴趣的学科及任课老师,即使不加压制,他们也主动甚至花十二分的精力去学习,去钻研。而对本身不喜爱的学科,任课老师即一再强调,甚至严格的手段,他们也不想学。一句话,讨厌学科也讨厌此学科老师,为了应付考试,他们会临时抱佛脚,事后也很快从他们的记忆中消失。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智能和思想道德情操,纪律和法律法规教育的重要课程。“情”之一字,可以说是与知能一样具有终极目标的意义,甚至比知能更具有终极意义,因此重视和运用创新情感教学,着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感”含量,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情知交融”极为重要。

一、在教学设计时实施情感教学要体现出情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激活者。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的情感状态就是课堂的情感状态。教师情感激昂,学生亦会受到感染而情感激昂,整个课堂就会情感激昂;老师情感萎靡,学生受其感染,亦会情感萎靡,整个课堂就会情感萎靡……所以,要想实施好情感教学,让学生享受情感之乐,进而实现“情知交融”。

二、实施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丰富手段落实“情”

如果说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就是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结合,是情感教学的实践展开。

(一)利用课前闲聊为情感教学做好铺垫

真正的课堂教学不是从教师进入课堂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在教师接近教学区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啦。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会利用这一短暂的时刻,营造轻松的氛围,挤到学生中间,放下教师的架子,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和学生平等地“闲聊”———聊电视节目、聊班级的同学、聊新闻、聊家庭……在闲聊中搜集信息,把握学生的情感脉搏以及学生的兴趣和对课堂的预期,进而为情感教学的实施做好铺垫。比如,在《做情绪的主人》一课教学前,有学生就在和我闲聊时发问:老师,昨天你让我们收集照片干嘛?“照片秀”是什么啊?还有同学情绪激动地说,老师,我们刚才在看某某的照片,太好笑啦,某某双手叉腰,而我也开玩笑地说:照片秀吗?保密!你告诉某某,等下要展示他的照片啊!学生开心地笑着一溜小跑就去通风报信啦。

课堂,在铃声响起之前,已经开始,情感,在铃声响起之前也已经开始……

所以,实施情感教学,教师应该主动将课堂前移,充分抓住课前闲聊这一短暂的时间,强化沟通,掌握信息,为实施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二)丰富教学过程弹奏“情知”协奏曲

课前“闲聊”的情感铺垫也好,新课导入的情感激活也好,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服务于教学过程,使“情、知”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高度的融合。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客观上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展开,智慧地选择和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弹”好“情”和“知”两根弦,奏出最完美的协奏曲。具体来说,可采用以下技巧:  第一,用体验来实施情感教学,融聚“情”“知”。即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将文字的、理性的知识转换为学生的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升华认知。如教学《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模仿家长进行“当家一日”的活动,列出一日内的生活、学习、人情费用等开支清单,计算每周、每月直至每年的累计费用,然后将该累计费用与家庭的收入进行比较。惊人的消费数字与家庭的有限收入一对比,学生一下子就真切地体验到了父母要求自己合理消费的心情,体验到了父母的辛苦,学会合理消费加深对父母情感的教学目标也就在活动中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头脑。

第二,注重情感性评价,让差生也在评价中享受学习之乐。情感评价不同于一般的认知评价,它更多的关心的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它要求教师在评价时,更多地关注学生内隐的因素。

本学期由于工作需要我接替了另一个班级的思品课,教学中我向学生发问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这是在举手的同学中也包括了一位“低保”且残疾的学生,由于平时学业差和走路“双拐”,确实在学生中被歧视和被老师忽视的差生。今天我看到他也缓缓地举了手,我就马上手势提示他来答,但由于平时发言的少,红着脸结巴地勉强答了,期间学生们笑了,其中调皮学生说“双拐给力。”这时我等这位学生答完进行评价,我真诚对全班学生说:这位学生刚才很用心回答了,虽不完美,但他能举手也是最完美了。我们同学不能随意叫他人绰号,刚才回答中不是有公民的平等权利和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吗?在这些权利中即使生理缺陷,成绩好差在人格上不是平等的吗?不是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吗?叫人家的绰号是侮辱人家,侵犯了人格尊严。讲这些话后我发现这位残疾生好像自信多了。时常不交作业的那天也圆满了完成作业。在这段时间里,班主任反映,那位残疾的学生各科学习态度都有了很大的好转。

我通过这事例深深地认识到,正确使用情感评价不仅是对好生,而对“差生”鼓励更是大于好生,“差生”身上受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三、用情感教学让学习“意犹未尽”,在课后延续“情”

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课后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自主学习习惯更会重要。怎样使课后仍意犹未尽呢……不妨采下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