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业生产的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我县农业生产潜力很大:一是土地后备资源丰富,现有宜农荒地30多万亩;二是人均占有耕地较多,适于大中型农业机械联合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潜力很大;三是中低产田较多,提高单产的潜力很大。
克东农业生产的现状:一是水资源短缺,水土污染严重。我县属半干旱地区,春季十春九旱,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植被恢复缓慢,农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且水体受化肥、农药、农膜白色面源、点源污染严重,加剧了水危机。二是水利设施不足,防洪排涝能力低,全县仅有三个大型水利塘坝且都属病险水库,急待消险加固;三是农业组装配套技术不到位,财政投入不足。我县农业组装配套技术不到位,粗放耕作,掠夺经营的增长方式仍然存在,导致农业产量低,综合效益不显著。特别是农业推广制度不健全,目前农业事业单位受国家机构改革的影响,基层农技人员面临分流、转岗的冲击,出现了“网破线断”的现象,乡镇农技推广工作处于瘫痪半瘫痪的状态,新的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推广就难以到位,影响了粮食安全。四是农民科技素质低,干群生态经济意识弱?。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施农业粮食安全的前提,而提高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又是实现三大前提的基础。而全县农民中初、高中的比例还很低,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农业比较利益低,加之部分农户欠收,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向城市务工经商,在家务农者多为老叟和妇女,导致粗放耕作,广种薄收。由于劳动者素质差,干群生态经济意识弱,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粮食产量难以持续提高。五是大中型农机严重不足,全县现有大型农机保有量还不足100台套,而且很多农机年久未进行过更新,更新速度缓慢,不能满足规模化农业生产的需要;四是受气候条件制约,种植结构比较单一,全县目前还是主要以大豆为主,其他作物的种植比重仍然很小。
为了尽快扭转我县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结构单一、循环不良的现状,我个人觉得克东农业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县域经济的迫切需要。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补贴机型和范围。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力度。
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思路要本着发挥比较优势原则,促进农产品品种改善和质量提高,增加科技含量,以增加经济效益为根本,并注重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要紧紧把握飞鹤乳业落户克东的有利时机,做大做强全县畜牧业,大力发展青贮种植,实现以农养畜,以畜补农的良性互补。
三、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
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要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加快大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完美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尤其是抗旱水源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强化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合理引导农村节约用地,切实防止破坏耕作层的农业生产行为。加大整治力度。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粮田。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生态发展还面临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污染和次生污染严重,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不合理,生态理念淡薄、市场化水平较低等诸多问题。为此,要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生态化面临的困境,实现土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推动农业现代化、生态化发展。
关键词:
土地流转;农业生产;生态化发展;实施路径
自古以来农业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稳定与否关乎百姓生活国家命运。当前,我国正面临改革开放的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整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期,作为国家发展之本的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生态化,直接影响到国家建设水平。为此,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都提出要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建立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此外,党的十还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可见,未来国家将更加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农业生产的生态化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适应国家发展规划,适应历史发展潮流,遵循农业发展自身规律的具体体现。在实现农业生产生态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统筹兼顾、合理有序、逐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
一、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含义
(一)土地流转的含义土地流转全称是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其内含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实现承包权和使用权分离。主要实现形式主要有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分红等形式出让经营权,国家更加鼓励农户将土地的向专业大户和合作社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1]。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农村提地改革,以为一关键节点,将土地的所有权从村、组两级集体所用逐步转向土地承包到户,农民自主经营,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这种经营方式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90年代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户间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就已经开始出现,但多以口头约定实行进行,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截至2013年底,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3.4亿亩,是2008年的3.1倍,流转比例达到26%,比2008年提高17.1个百分点。[1]可以说土地流转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然要求。
(二)农业生产生态化的内涵农业生产生态化的更加宽泛的理解就是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结合土地形态制定更加适合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系统工程体系。将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相结合,继承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技,打造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解决经济、生态与社会三者之间发展的矛盾,将三者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生态化,一方面是继承了我国传统农业很多精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避免作物单一连作,使用生态肥料,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通过立体种植与生物防治病虫害方式改善农业生态体系功能。另一方面,与科技相结合,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农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与实践利用,加快推进农业种植管理机械化水平,转变生产方式与生产理念,融入市场机制,建立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立体营销模式,实现农业生产生态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的生态化之间的关系
首先,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生态化二者在资源合理利用与分配,建设和谐社会上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土地流转的是实现农村土地利用,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有利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开发,能够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产品供给提供保障,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中国13亿人口9亿农民,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主体,要求我们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更加更加细致,对农民的保障工作更加具体,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就是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而农业生产生态化的最终目的也是为实现土地资源在资源配置中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够相互衔接,节约成本,实现农业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生态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次,二者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之中。当前我国生态建设不容乐观,资源使用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这些因素严重制约国家的发展和人民幸福,在国家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保护自然、尊重生态规律的文明生态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样重要的位置,不断调整产业机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的总体目标。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土地集中到一起,实现集约化经营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土地污染,实施农业生产生态化管理,最终达到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寓意深远,内容广泛,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实施生态化正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指导下才得以实施和发展的,二者统一在生态文明建设之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流转是农业生产生态化的实施手段和目的之一,而农业生产实施生态化反过来能够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二者联系紧密、互有补充。[3]
三、农业生产生态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生态理念淡薄,污染和次生污染严重我国的农业历史已经长达八九千年的历史,当时的原著居民已经开始进行了焚林开荒和刀耕火种的农业种植,由于当时人类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自然因素限制,种植业多分布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种植的种类和范围较为集中,但对自然索取较少,基本没有产生相应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但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人口数量的激增,大量土地资源被开发利用,相应的化肥、农药被使用到农业种植当中,出现土地农药残留过高,土地办结;为了达到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新的种植技术不断应用,特别是塑料薄膜技术的应用使得污染加剧。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很多工业企业就建在耕地旁边和江河沿岸,由于管理方式相对简单粗放,制度执行不力,部分企业将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水或耕地灌溉用水之中,这些污水直接用于农业灌溉,导致的次生污染严重程度远远要高于我们的想象。[4]这些污染和次生污染在相当长的时间段都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课题和内容。用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做法已经被证实是不可取的,未来国家治理农业环境污染方面一定要下大力气,从污染根源入手加大科技投入减少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的使用,改善耕地质量;从治理灌溉水源头入手,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对企业实施严格管控,减轻次生污染。
(二)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目前我国的耕地红线是18亿亩,国家为了保障耕地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从地理环境角度看,我国人多地少的局面没有改变,地势多以丘陵和山地为主,特别是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和新疆荒漠地形很难进行资源开发,土地可利用资源分布不均衡。从供需关系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城市打工者身份向城市转移,农村土地闲置情况有所加剧,城镇发展占用耕地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供需矛盾一直较为尖锐。从生态环境看,土地沙漠化、荒漠化日趋严重,东北地区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利用不平衡等等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生产。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市场秩序混乱,制约了国家经济的前进步伐,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百姓幸福。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开发土地资源刻不容缓。
(三)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不合理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生态系统建设也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农业生态系统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取决于系统内部资源配置是否科学。然而,由于农业生产在地域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一些地区土地流转的规模不足,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较为分散,导致当前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少系统的规划和合理安排。农业生产缺少多数只注重眼前利益,较少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去考虑和设计,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不合理,因而不能构成合理有序的层次系统。现代农业发展应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为提升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和经济效益,如果没有从宏观上系统规划,很容易导致生产结构的不合理,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的不合理利用又会引起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不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的利用率低等,严重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现代农业生产实现生态化发展实施路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生态观念农业经营主体的生态意识是农业生产实现生态化的关键,农业生产的经营者和决策者的生态意识不足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生态化的实现。为转变农民的生态观念,树立生态意识,应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重点宣传以下几点:一是,合理开发资源。减少过渡开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应充分意识到,土地的过度耕种会影响其可持续生产能力,导致水质恶化,甚至严重污染水域;[5]二是,杜绝资源浪费。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中间产物,如果不科学处理会造成农业生产环境的严重污染。此外,除了让农民们意识到合理利用资源和科学处理生产垃圾以外,还应加强对生态学知识的教育。具体措施有:一是,基础教育中就要灌输生态知识;二是,尤其对生态知识不足的农业管理者,要加强培训,增强其生态环境保护的技能;三是,树立生态农业典型,发挥其激励和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指导,切实贯彻生态农业理念。
(二)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资源利用为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我们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开展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和手段应用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农业土地流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有些地区,尤其是土地资源不适宜集中连片经营,或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地区,仍需进一步加强流转工作。尤其是,当前一些偏远农村出现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当然原因是有多方面的。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政府加强引导,真正让农民认识到土地规模经营的好处,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其次,切实为农民考虑,搞好新农村建设,切实增加农民受益;再次,设立专门的土地流转部门,负责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当然以政府为主导的土地流转工作,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只要真正了解农民、关心农民,知道农民心里想什么,才能提高为民办事的效率,才能更好地为现代农业建设做贡献。为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我们要做好农业生产的规划工作,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既要考虑农民的经济收益,还要考虑生态环境建设;既要满足当前现代农业开发的需要,还要考虑土地资源利用的持续性。[6]做好农业生产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手段,规划的制定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各地区的资源和地域特点,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或品牌农业。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是农业生产生态化发展的要求,为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应合理规划并利用每一寸土地,将土地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优,逐渐推进现代农业生态化、特色化与规模化经营。
(三)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科技水平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科学有序进行,应坚持战略性眼光,分析农业的资源条件、地域特征等实际,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学的整体性原理和动态平衡原理,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为促进现代农业的生态化,首先,要将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农业高新生产技术相结合。作为农业大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农业生产经验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些陈旧的生产工具被取代,但是一些长期累积的生产经验是不能被遗忘的。现代高新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农业进步的良方。其次,将农业生产机械化与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现代农业要求机械化的生产方式,然而在大力开展规模经营与机械经营的同时,不能忽略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再次,将农业产品的品牌化与安全化相结合。食品安全近年来成为困扰人民的重要问题,随着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展,营销渠道的不断优化,人们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农产品的安全是农业生态化的重要方面,应密切关注农产品的安全化生产。最后,将区域资源特色与农业多功能性相结合。换句话说,应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的特色优势,挖掘其不同的功能,结合生态系统的建设,发挥其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流转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生态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家历来重视农业问题,出台多项措施促进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加强合作社建设,试图用土地集约化经营方式来完善现有土地政策。土地流转能够实现土地连片经营,稳固经营主体,实施农业软硬件建设升级,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分配,进而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从宏观层面上讲,依据生态学原理,结合系统工程,对于农业生产各系统之间的构成要素进行深入分析。从整体上设计并把握生态农业建设,完善农业产业链,实现产品的增值和废物的资源化。从微观层面上讲,结合现代农业生产的高新技术,如生物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病虫害防治等,促使农村资源得到综合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方淑荣,游珍,蒋慧,赵力,姚红.生态化: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1):43-45.
[2]黄和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新视野,2009(2):23-25.
[3]尹昌斌,程磊磊,杨晓梅,赵俊.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J].中国农业资源与规划,2015(2):15-21.
[4]毛飞,孔祥智.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态势和未来取向[J].改革,2012(10):9-12.
[5]刘海金.生态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J].湖湘论坛.2008(6):123—124.
【关键词】农机作业委托 农业 机械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只有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才能够使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而质量提高。要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应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而技术的进步与制度革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行农机作业委托会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产生诸多有利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的观察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一、农机作业委托概述
1.农机作业委托的概念
什么是农机作业委托呢?农机作业委托主要指的是农民依据一定规则要求把部分或者全部自己应该承担的农作业委托给农机经营组织或者农机户来完成。这一农业组织制度是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的产物,对于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
2.实行农机作业委托的意义
农机作业委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对新的农机经营模式的开创以及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三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下进行一一分析。
2.1有助于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在农业作业委托制度下,联合收获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为农业和农民服务,它的制造成本和性能参数都能够与农村的生产规模以及农民的承受能力相匹配。农机作业委托的实行和农业收获机的使用既能够解决农业机械投资高、利用率低的问题,也有助于解决农民单独作业购买机器有困难的问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2.2有助于新的农机经营模式的开创。实施至今,很多地区的农村都是实行个体经营,农民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农业生产。在实施了农机作业委托之后,农村的农业生产开始重新走向联合。农机作业委托通过建立承包公司、联合体等新的农业服务组织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经营模式。这种新的经营模式有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
2.3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在农机作业委托制度下,农业机器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这就大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节约了农业生产的时间,从而有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先进农业生产设备给落后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有助于促进其农业的机械化发展。
二、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农机作业委托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具有积极的影响,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促进农机行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通过农机作业委托的方式,那么农村对于农机的需求会不断增长,这对于农机制造行业等于农机生产相关的行业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小麦联合收割机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以来,其生产数量大为增加;小麦机动收割机1997年的生产数量是其1985年的11倍。这些都与农机作业委托有着密切的关系。
除了生产数量的增加外,农机作业委托还助于促进农机生产制造行业的技术发展与更新。农机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激烈的农机市场竞争,这就使得某些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的农机生产企业不得不被淘汰。与之同时,农机的市场潜力也给该行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投资,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也流入中国,这对于推动我国农机技术发展与更新具有积极作用。例如,韩国企业和日本企业都曾在我国的浙江省与江苏省办厂进行水稻收获机的生产。这些都对于繁荣农机市场具有一定的作用。农机市场的繁荣在某种程度上又推进了农机作业委托制度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有助于实现生产资料的市场化配置
农机作业委托是农业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化配置是其影响的一个重要体现。农机作业委托主要面向市场,对于提高行业市场化的水平,对于促进农业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具有一定的作用。农业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与合理流动,对于农机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具有推进作用,从而有助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3.有助于改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受农村组织制度的影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比较缓慢,农村的农业机械普遍廉价、小型且功能单一,大型的农业机械在农村还没有市场,得不到发展。实行农机作业委托之后,我国农村的农业发展方向就会发生变化,首先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会受到影响并发生相应的改变。农机作业委托实施之后,大型的农业机械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我国的农业发展不仅仅依靠小型的机器和重复性的人工劳动,而是通过操作功能多元化的机器就能完成。农机作业委托在农业生产中不断扩散,原来的小型农机和农具占主导的格局会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大功率、现代化、联合化的大中型农机以及农具。农业机械的朝着专业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必然会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中型农具的发展会带动农机作业委托的发展,也会推动农业生产其他环节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发展的联合化、大型化以及现代化,从而符合农业发展的方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机作业委托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开创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力。其对于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农机行业发展,实现农业资源市场化的配置以及改变农业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秦海生.浅论我国农机经营体制第三次创新[J].中国农机化,2000(05).
[2]陈晓红,高原康彦.一种新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方法――层次模型法[J].系统工程,2000(04).
[3]鞠卫平,张建明.契约机制下农机作业委托利益主体行为的策略均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1).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引言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循环经济在农业方面强调的比较少,主要是应用在工业生产方面。农业发展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好农业的生态环境,既有利于农业的远期发展,也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农业中实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一种非常合理的经济模式。
一、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并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科技化,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农间作业方式与现代科技的相结合,实现节地、节水以及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应用比较成功的是珠江三角洲种桑养蚕―养猪―养鱼的良性循环模式,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传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其他地区也有相关成功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山东的玉米收获与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浙江的“无水层灌溉水稻技术以及上海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都是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1]。这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涌现,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节省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
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现状的要求
我国农业发展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的相关应用,使得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生产总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在农业的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过多的使用农药、化肥造成土壤的营养价值下降,农业机器使用产生的废气污染以及农药残留对食品的危害等。这些不好的因素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然要求。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来说,比较的匮乏,而且我国的农业人口比较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相对比较的严重。这种有限的资源以及农业人口较多的不和谐关系,直接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时刻面临着考验。因此,必须改变以往的农业经济发展套路,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才能够保障我国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农业经济的合理发展。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四个原则
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的四个原则。在这四个原则中,首先要做好减量化,这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它要求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再利用原则,就是要求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农产品的生产,尽可能多的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再循环原则,就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废弃物重新返回工厂进行相关的提炼,并将提炼物应用到新的产品中。再思考原则,就是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总结与思考,找出更多的有利于农业循环发展的路子[2]。
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上,我们应当遵循一定的思路进行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应用循环经济的运作规律,来防治农业点源和面源污染;其次,要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经济的工业化,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此,在以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坚持以下方向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1.传统农业朝着工业型大农业发展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科技化的应用较少,因此在以后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上,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农业工业园建设的问题上,主要做好农副产品与加工企业的聚集,使相关的农副产品在指定的加工企业进行封闭式的生产,从而减少环境的污染[3]。
其次,在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园区的建设上,做好场地的选择以及实现农产品的清洁生产,从而保障农副产品的食用安全。
2.传统农业的理念实现向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必须进一步的强调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实现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3.加强农业经济发展节约成本、增加收益的新路子
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主要是粗放型的农业,在以后农业发展道路上,必须实现粗放型的农业向精准型的农业发展。这就要求要不断的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优势农业的发展;加强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采用滴灌技术;在农业经济的建设上,,不断的进行集约种植并发挥其优势,从而提高规模效益。
五、结论
总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增加农业经济产量以及加快农业经济发展补发的必然选择。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改变传统农业理念,特别是要通过政府的作用,加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为农业经济的健康、合理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在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面对新问题、新现象,要及时的总结经验和采用新的方式方法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正晓,艾平.农业循环经济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J].2009,(05)
右玉县地处山西北部,约古北纬39041‘8“一40017,54“,东经21206‘33“一122“38产35“,东西宽45.7km,南北长盯.7km,总面积1964km’,人口9万多。所在地属黄土高原丘陵缓坡区,系森林草原向千草原过渡的区域,年平均气温3.6℃,最冷月(1万)平均气温‘1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4℃,绝对最低气温一40.4℃,年雨量442.8mm,多集户在7一8月间降落,「无霜期100天左右。天然森林早已采伐殆尽,大面积地区早已开垦,荒废地为退化草原所占,是一个农牧交错区域。过去全县天然植被覆盖稀疏,风沙大,土壤冲刷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艰苦。从1952年开始,大抓植树种草,至今已控制了水土冲刷和风沙的危害,涵养了水源,减轻了霜雹灾害的影响,农牧业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是摆在全县人民面前急待解决的间题。笔者等1988年7一8月间应山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和雁北地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的邀请,专程到右玉县作了短期考察,在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学习到了不少东西,现把考察的结果整理出来,供有关方面参考,错误之处,请予指正。
一、右玉县综合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1.林业:刚解放时右玉县根本没有森林存在,只在河滩地零星生长一些沙棘、乌柳灌木丛林,覆盖率可勉强计算占0.3%。经过连续30多年的大规模造林,至今全县森林已郁郁葱葱,均匀分布。根据1987年统计材料,林地面积为1214414亩,覆盖率达到48%左右,主要是本地种小叶杨林,大大改变了全县的生态环境,成为保证农牧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既起到了防护林的主要作用,也有一定的直接收入,单是整枝一项就解决了230多个村庄15000户人家的燃料问题,每年节约煤炭3x10‘t,每年还生产木材2500多m”,可供民用建筑之用;生产树叶饲料300x10咭kg,有利于牧业的发展。1987年林业收入26万元,占农业总收入1.8%,占工农业总收入6编,收入是不多的。但是,应该明确,在森林草原地区这种半干早气候条件下,发展林业不能仅着眼于速生丰产的用材林,更多地要考虑其间接效益的防护林性质,如果把其换算成经济数值也将是十分一可观的,其实其直接效益也是明显的。当前,林业生产发展上一个最重要的间题在于,大片小叶杨林由于所在地的气候和过去种植技术以及管理跟不上的种种原因,生长并不理想,大多成为所谓小老头树,而且多为同龄纯林,林内的植株叶片面积明显小于单株单行植株叶面积的25%,叶色带黄,枯株较多,主梢年生长量一般10一20cm,肥大生长停滞,说明同化的物质只能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最低的代谢,没有剩余的营养物质来建造自身的躯体。显然,其老熟期即将降临,届时就可能出现大片衰亡的趋势,如何及时地对其进行更新改造,使其既能持久地维护环境,又能促进农牧业的综合发展,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保持右玉县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农业示范点,就成为当前全县总体规划上急需首先解决的问题。
2.种植业:1987年右玉县的种植业收入为801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55.6%,占工农业总收入的20.2%,说明它在农业生产中仍占据主要地位。右玉县的种植业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四大优势作物(筱麦、马铃薯、豌豆和葫麻)一般说产量高品质好,发展潜力大,能提供足够优质的加工原料。近年来,全县粮食平均亩产lookg左右,油料49.5kg,人均粮食650多kg,油料90多kg;过去曾发展过甜菜,生一长还不错。这种粮油糖料作物的配套发展,对保证人民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种植业上抓住这几大作物的生产,不断发展和提高,再辅以其它必需的作物和果蔬生产,就可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关键在于如果不注意发展畜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那么种植业发展的条件和需求就要受到限制,难以再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马铃薯是一种优良高产作物,应该把它的种植和加工看为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关键来考虑,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习惯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下决心来圆满解决。
3.畜牧业:按照右玉县的自然环境,应该把畜牧业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但是,按照1987年的统计,畜牧业的收入为558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8.8%,占工农业总收入的14.1%。所以,应该加速发展畜牧业,至少要占到农业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发展畜牧业首先要解决饲料问题,近年来不少耕地退耕还牧,人工种草面积已达27万亩,林地也可放牧,可见草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完全能够满足畜牧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以摆脱单纯依靠作物的收入来发展经济。
4.农牧产品加工业:这方面刚刚起步,虽然已建立了榨油厂、葫麻秸秆压板厂、配合饲料加工厂、沙棘系列产品加工厂、皮件厂、皮毛厂、肉联厂、罐头厂、血粉厂、骨胶厂等,还打算建立燕麦片厂、柠檬酸厂和奶粉加工厂等,但1987年的工副业收入仅55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8%,占工农业总收入的1.4%,显然,还需要下功夫来发展。关键在于从解决人才、技术、资金、设备、信息和贸易方面入手,做到胸中有数,才能下决心抓准抓好,不然也难以坚持下去。
二、关干右玉县综合农业生产布局的调整问题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右玉县的农业生产成就是巨大的,但是,要进一步的提高,首先必需要适当调整农业结构,抓住几个重点建设,带动全面发展。
1.加速畜牧业的发展:要使其收入至少占农业总收入的50一70%,重点发展草食畜。据1987年统计,大牲畜27663头,羊78539只,兔6982只,这就显得数量太少了,应加倍发展,奶牛要放在较重要的地位来考虑。1987年猪的存栏数仅11751头,也要加速发展。边鸡是本县的特有品种,应加速培育纯种,进一步发展,扩大销售。畜牧业的发展必然进一步促进草业、种植业、加工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2.大力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要进一步促进种植业、林牧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积累更多的资金,大力发展•加工业是关键。右玉县四大优势作物和沙棘都有足够的原料提供系列产品的加工,诸如麦片、淀粉、粉条、粉丝、酒精、葡萄糖、维生素C、马铃薯和豌豆食品、葫麻杆人造板和亚麻等。畜牧产品目前产量较低,但加速发展的可能性是具备的。这样,奶制品、肉制品、毛皮制品、驴皮阿胶等都是值得考虑的。当然,质量是首要的,达不到相当的水平,就无法发展。这就要抓住自己的优势,一项一项的攻克,.不要普遍开花。如果条件暂时不够,也不要气馁,要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派出去,请进来,争取外援,掌握国内外的销售信息,不要被困难所吓倒,这是至关重要的。#p#分页标题#e#
3.种植业的进一步提高:当前种植业在农业总收入中占首位,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生产已经到顶,无论从产量和质量方面都有待提高,而且潜力相当大,要做的事很声。这要根据畜牧业和加工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来安排生产和开展研究。可能种植面积要减少,但产量要增加,品质要提高;收入和其它各业的比例可能要减少,但实际产值将是提高的。
4.大力发展野生经济动植物的种养事业:野生经济动植物的种鑫事业是开辟本县生产的一个新途径。右玉县野生动植物资源虽然比较贫乏,但它的自然条件能够适应许多经济动植物的发展。首先,本地的特产沙棘应该进行广泛的栽培,选育更多更好的品种,以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单靠野生的资源是无法满足实际要求的;其它如玫瑰、黄茂、麻黄、黄花菜等都值得大力发展。经济动物方面,.发展养鹿和毛皮兽(狐、貂、貉、翩等)是非常有前途的。本县的气候适宜,地广人稀、坏境安静,又有大片人工林地供选择饲养场地,饲料有足够保证,只要人才、技术得到基本解决,就能发展。这两项工作搞得好,经济收入将是极为可观的。
5.林业建设和林分的改造:林业是右玉县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要当作一项长远的事业来经营,保证持续的发展和提高。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L对大片小叶杨同龄林分的改造,过密的地段作适当的疏伐,砍小留大,以促进林木的生长。同时,要开展带状或小块状的混交林试验,根据不同坏境条件和需要,可选择樟子松、落叶松、榆树、沙棘和柠条等混种;在条件较好的适当地区,可营造小片用材林,目前试种的北京杨和合作杨等是成功的。还应引种更多的树种进行试验,以丰富造林树种的多样,像桑树(Morusalba)、蒙古桑(M.二-o,901艺ca)、甘肃山植(Crataegu:ka,:入u。-:sfs)、ilJ桃(Pr。。。5da,idiana)、山杳(P.s了么f:fca)、青海云杉(Piceacra:sffolfa)、祁连圆柏(Sa石inaPrze拟alskii)、兴安胡枝子(LesPedezada:urfca)、苦参(SoP入。-raflaue:e。作:)、沙枣(Elaeag九usangustif-olia)、拘祀(L,51:me无ine,se)等都是值得考虑的,可因地制宜地试验和发展,使整个森林由不同树种和林种,例如防护林、饲料林、混牧林、经济林、用材林和薪炭林等组成,以适应各方面的需求。
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包含的范围很广,根据本县当前的现况和要求,可先从下列各方面做起,不断发展和充实:
1.林中有草,林收结合:这是对现有林分改造的一个途径,除了上述发展混交林,增加不同的树种,提高种类多样性外,发展林牧结合也是重要的一环。在适宜的区域,划出2一3ha范围,形成林网,网格中种植牧草和灌木,构成禾本科、豆科植物组成的放牧草地,使森林牧地和林中牧地镶嵌分布,使林牧发展密切结合哒来。1门样,在林中建认养鹿场和乙皮兽繁效场,毯功旨做到林牧彼此促进。
2.草中有林,林牧结合:在一些海拔较高的沟壑地区的壕地或其它退耕还牧区,可封山育草,让天然的草原迅速恢复,一再在边缘和适当地区营造林网或小块灌丛,使放牧地既有丰富的牧草,又能保持水土,调节坏境,更加适合牲畜觅食和休息的要求。
3.农中有林,农牧结合:在河滩地农业_面积较大的区域,应大力建立和完件防护林网,既能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又可提供一定的木材。这种地方林木生长一般都较好,必要时还可选择适当地区,建立速生丰产用材林,使农业区域既有林网,也有小片森林,形成农林结合,彼此促进。次地‘一卜‘应发挥作物轮作、间套作的作川,像豌豆茬后对马铃薯和筱麦的生长都是有利的。同样,实行草田轮作制更能起到以地养地的作用,像各种作物与豆科牧草(沙打旺、紫花首拾、各种草木梅等)进行轮作是特别值得提倡的。这种割草场的建立对畜牧业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