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的作用范文

企业管理的作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企业管理的作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管理的作用

篇1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地位;作用;措施

引言:

伴随我国不断深入发展的市场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企业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如何建立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都贯穿着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财务运行机制,这是一个值得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深入思考的课题。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需求的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科学管理、政企分开的企业制度,它是让企业变成面向全球市场竞争主体和市场法人实体的一种新型企业机制。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中心,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企业财务工作因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提出更高的要求。依据现代企业所具有的要求和性质,建立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特点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同时,我们要在实践中和理论上不断的完善和探索。

一、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地位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财务管理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和提高中,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发展,就需要财务管理,企业要想生存发展的更好,就需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中心,企业整个经济活动中都贯穿着财务管理。企业要想保持长期生存,就需要保持长期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使破产风险降低;企业要想最求发展,就需要筹集到能够支持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金;企业要想获利,就需要充分有效的运用资金,使资产创造出超额价值,这些都是对财务管理提出的要求,或者说,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就是基础。

1.从企业筹集资金的角度看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在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筹集资金,它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着重点。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就必须要筹集到满足需要的资金,但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管通过何种方式去筹集、运用资金,都需要支付相应的成本。资金成本指的是企业为了运用资金而付出的各项费用,包括:资金使用费与资金筹集费。就企业筹资角度而言,选择资金的渠道和确定筹资方案所考虑的重要依据就是资金成本。为了方便比较分析筹集资金时在不同条件下的资金成本,一般不会使用绝对金额来表示资金成本,而是用相对数(资金成本率)来表示。在现实中,如果企业的筹资方式单一时,只要对单个资金成本进行比较,即对普通股、债务、长期借款及保留盈余等成本分别计算,开展对比分析,最后选择的筹资是最低的资金成本;但是在实际中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所需资金通常需要使用各种方式筹集,这时就要将资金的加权平均成本计算出来,合理确定在全部资金中单个资金所占比重,以便对资本结构进行决策;企业不可能以单一的固定成本来筹集无尽的资金,企业要想增加筹资时,就要知道筹集数额在多大范围内对资金成本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这就需要计算出资金的边际成本,并将计算的结果绘制成图表,企业以此来规划追加筹资。

2.从企业投资角度看财务管理

投资是一种现金流出,是以现金收回和获得收益为目的。企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投资决策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决策的具体方法因投资类型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例如间接投资又叫证券投资,是通过证券进行分析、评价,企业在证券市场中选择满足自身需要的债券、股票,并且形成投资组合。直接投资指的是先制定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通过分析、评价这些方案,在其中选择一个最优投资方案。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也有不同的决策方法,如长期投资由于涉及到的风险大、时间长,决策时更好注重计算投资风险价值和货币时间价值。因此,就企业投资而言,财务管理在企业能够帮助其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决定是否投资。

3.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财务管理

在正常的企业经营中会产生大量的资金收支,这时企业的进货销售、调配库存、生产经营每个环节都需要财务进行控制和反映。企业的经济监督和财务核算,也同样对企业经济活动产生有效的制约作用。在企业所有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是基础。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就决定了强化财务管理必然能够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4.从企业分配的角度看财务管理

只要企业经营有方,在经营过程中就能创造利润,另外对外投资成功后也会创造利润,这就说明企业获得了资金增值或投资回报。年终就要对本年累计利润进行分配,即计提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公益金,然后支付股利。在实际操作股利分配时,企业通常会使用一些鼓励政策,例如固定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等,它们各有优势,企业应依据其基本思想,制定出最适合自身要求的股利政策,以便吸引股东。

二、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作用

1.通过强化财务管理降低市场风险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先进行的是筹资活动,企业投资失败就会造成筹资的不确定,进而导致筹资风险。筹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利率的浮动就会增加筹资成本的风险,一旦企业筹集的资金所付出的成本要比平均利息高,企业就可以考虑提前还债,以便使筹资成本降低。企业在筹集到资金后,主要有三个投资方向:一是用于扩大生产规模;二是用于投资商业活动;三是用于投资证券市场。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投资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有时可能还会导致偿债能力下降,引发财务风险,例如因受到某些原因的影响所投资的项目无法按时投产,就不能获得预期收益;即便按时投产经营,但是因盈利不足,造成亏损,这就必然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即使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微薄或没有达到预期收益,利润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或者是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但又比企业当前资金利润率水平要低。这就要求在投资决策时,企业需要依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既能适应整个市场环境,勇于投资获取利益,又能防范盲目投资避免风险。

2.财务管理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财务信息能够综合、迅速及客观的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效果。例如从管理者的角度看,他们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查阅,能够掌握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给出合理有效的投融资决策,使企业能够提高获利水平。从投资者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向证券市场提供的财务报告将公司与广大投资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投资者通过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可以获得企业赢利状况与经营状况等各种信息。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对财务报告进行详细分析让投资者获得其他所需信息,帮助他们做出重大投资决策。显而易见,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通过财务信息了解企业具体情况,所以财务信息是企业基础的信息来源。

3.加快资金回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企业通常都会存在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逐渐增加的现象,直接造成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放缓,甚至出现停滞,致使企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损失,所以需要科学有效的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账款进行管理。首先,在开展清账工作时要将分散与集中的办法结合起来,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等方式来催还一般欠款客户,在账目清单上列出重点客户进行集中清账,一旦清账工作中碰到困难需要及时上报领导,经过研讨后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严防资金流失。其次,在清账中碰到收回现款无望的情况下,要善于寻找债务链,通过多家相互串联抵消欠账或是实物抵账等方式来给债务链解套,尽量避免坏账的产生。万不得已时可以采用诉讼的方式来挽回损失。对于处理货款回收难问题来说,制定出一套完整系统的清账奖惩制度是一种必然选择,以便促进销售人员提高清账的积极性,尽量使应收账款缩短收回时间,从而减少贷款和利息成本。

4.做好财务预算平衡各方关系

财务预算的任务是制定企业生产计划指标和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工作计划指标,以及针对增产节约拟定相关措施。环境因素在实践过程中对财务预算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是对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如金融、法律、经济等因素,企业内部微观环境更应引起重视,如组织形式、生产与销售及结构设置等,这是正确的财务预算被建立的基础。二是对企业的财力、人力及物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做到资金运用与来源之间达到平衡,财务支出与营业收入之间达到平衡。并且对企业各环节的开源节流要充分考虑,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并且给生产经营提出目标。三是以价值目标为中心,以现金定额为前提,与实际工作的需求密切结合,制定出完整系统的预算方案,并且对各项指标密切衔接程度进行检测及各项指标是否协调平衡,以达到企业目标。

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树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念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财务管理不仅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还服务于新兴管理会计及外部利益主体,它具有双重功效,对整个资金运动的过程,包括:筹资、投资、企业兼并、收益分配及资本经营等展开全面的组织、策划、控制、评估与分析,对内外财务关系进行全方位协调与处理,追求动态平衡的最优化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处于整个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包括价值管理系统、使用价值管理。为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树立明确的全员理财观念。长期以来人们受到传统的支配观念影响,使得财务管理一直处于服务于生产的次要位置,以计划为主,财务为辅。现在必须要做好解释宣传工作,将误解消除,达成共识,思想统一,真正转变财务观念,让企业全体员工对资金运动引起重视,将资金真正看成企业的血液。财务决策不但是财务部的事情,更是企业高层的事情;在企业管理中树立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不仅仅是要求将财务人员的地位提高,重点是在于树立全员财务观。如果不能从观念上实现统一,在实践工作中财务管理就会感受到阻力重重。

2.强化预算管理工作

企业经营活动直接受到预算编制的影响,关系到企业经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所以必须对企业的预算工作加强管理。首先,对相关资料的取证必须严格监控其过程,以便确保资料的真实性,使得预算工作能够更加满足实际需要。其次,审核通过的预算不能随便更改,以便保障预算编制提高权威性,企业领导者需要在这方面把好关。再次,对预算编制要保证其严肃性,相关部门和人员存在虚报预算现象的要严惩不贷,企业预算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它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资金的分配一定要按照预算来执行。最后,要细化预算编制的指标,同时要有详细、清晰的记录。这样就有助于企业随时进行核对,管理者对工作进度也能够了如指掌,从而能够有效指导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做好资金管理,保障资金投入效益

目前许多企业的资金运行是困难重重,对资金的管理往往财务部门处于无钱可管、有钱难管的尴尬境地。所以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从资金管理上寻求加强财务管理的突破口,以资金运行这条线,对企业各个生产经营部门强化财务管理的调控力度。财务部门需要转变当前企业进行综合评定只是从内部价值信息入手的做法,需要多搜集企业外部的一些有用信息主动进行市场研究,企业要积极参与到投资项目的论证和测算中;充分考虑风险价值、时间价值,详细计算出项目的筹资成本率与投资回报率,做好项目预算这道关。假如企业是以产值、产量等为中心,而不是以财务为中心,那么市场机制必然失灵,必将扭曲资源配置。例如某企业没有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惜以高利贷为途径,项目盲目上马,建设大量的厂房和机械设备,使得自身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因经营不善造成严重亏损,致使强制拍卖大量资产,导致资不抵债。可见,有些企业不以市场需求为准,而是一味追求规模化,生产出过量的剩余产品甚至是劣质产品,导致大量库存积压,致使企业流动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同时对社会资源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所以企业的资金必须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集中调配,在企业内部进行资金的统一结算和管理,改变当前只计单利、现值,不计复利、终值的现象,使资金成本拓展核算内容。此外,企业对筹资结构必须保证合理性,根据自身实力量力而行开展负债运营,形成“鸡下蛋”――“蛋生鸡”的循环结构,避免企业经营效益背负过重资金成本的压力,有助于促使企业提高偿债能力。

4.企业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长久发展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根本保障,也是保障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外在条件。毫无疑问,不完善的制度使得财务人员开展财务工作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企业内部拥有各项完善的规章制度不仅仅是财务人员,同样也是其他人员开展工作的基础。特别值得一说的是,确保企业经济资源的完整和安全及保障拥有正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在内部建立控制制度的目的。它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协调各种经济行为,利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企业内部分工,保障内部控制的目的得以实现。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备控制职能的程序、措施、方法,并且使其系统化、规范化,保证切实贯彻执行经营决策和方针,推动经营目标和经营活动的效率性、经济性及效果性的实现。同时,企业需要聘请一些专业性强的外部专家,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制定出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促进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水平。

5.注重建设财务管理队伍,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对会计从业人员要完善资格审核制度,把好源头关,保证会计部门相关人员拥有较好的基础,提高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其次,对会计从业人员要健全资格确认制度,以目前会计行业资格认证制度为基础,企业可以对资格认证适当提高条件,例如:学历证书及其他各类资格认证等。最后,对财务管理人员要完善培训制度,不断强化宣传,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创建学习型队伍。为了能让财务管理人员切实提高素质,可以开展定期的培训学习,并且定期进行考核,为他们提供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业务知识。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擅于把理念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如处理掌握财务知识外,还有金融、法律、证券、管理等方面的经济管理知识。

结论

综上所述,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具备综合,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为企业管理提供的服务水平。只有企业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才能为企业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打下基础,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可靠动力。

参考文献:

[1]姚梅炎 《企业财务管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11

[2]张文红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J] 河北煤炭 2005(5)

篇2

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执行力对企业的兴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企业中有许多工作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执行力不强是其根本原因。在进行企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如果执行力不强,会产生很多的弊端。加强企业的监察工作,强化监察管理过程的监控,可以增强企业的执行力,提高企业管理层的责任心。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对违规违纪行为严格处理,发挥领导的管理指挥职能,不能盲目随意地进行管理,要遵循科学有效、程序清晰的原则。这样才能将企业管理工作做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企业管理的优化运行离不开监察工作。开展企业监察工作,强化管理过程监控是检验企业经营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漏洞的很好的方式。企业经营是以盈利为根本目的的,如果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管理工作做不到位,运行出现某些方面的阻碍,会直接导致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减弱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加强企业监察工作的有效性,可以使企业在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等方面预防问题的产生,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可能性。通过对企业的监察工作的实施,能够及时地对监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优化企业的管理运行流程,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如何发挥监察工作对改善企业管理的作用

1.领导重视和提高企业监察工作执行者的素质。企业监察工作的管理并不是单一性质的工作,企业管理的每个方面都离不开监察工作。监察工作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企业领导的重视,如果领导将监察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能够调动企业各部门对监察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利于监察工作更好地执行,发挥监察工作对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监察人员的自身素质将会对监察工作的执行有直接的影响。监察工作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广泛学习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并努力将之灵活运用;增强管理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能力。监察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了,在执行检查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会提高工作的效率,还会使监察工作在改善企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提高监察工作执行者的自身素质,是做好企业监察工作的必然要求。

2.企业各个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企业管理工作很多方面都离不开企业监察工作的支持,因此在企业开展监察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工作的格局。企业应该首先提高监察主管部门对工作的积极性,还应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对监察工作的协调配合能力,努力增强各部门对监察工作积极配合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容易发挥监察工作对企业管理优化的积极作用。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作用分析

1企业文化特征

企业文化的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石油危机背景下,由美国人首先提出的,并且被作为现代企业文化诞生的标志。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需要在当前企业发展基础上,为企业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完善人格健全发育,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建立全新的人文道德观念,包含新的企业眼光、新的企业精神及其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都可以作为企业文化的范畴。企业文化的诞生,也标志着企业若想取得蓬勃发展,不仅与企业内部的员工技术、设备水平、销售系统有关系,主要在于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合理发掘和有效利用。企业文化能够在当前企业基础上,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生存,规范企业员工的职业操守、工作自信心及相关价值行为取向等,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定运行,并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

2建设优质企业文化的相关措施

优质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理念。企业文化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员工,而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经济利益的主要贡献者,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优质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以着力保障员工的幸福和利益为前提,并注重培养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并且根据当前企业发展现状作出相应调整,不断吸收适应时代先进生产经营理念,融合时下良好的发展观念、创新观念,强化与员工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推动企业不断发展进步,最终促进优质企业文化的建设。

2.1企业领导阶层的带头作用

企业领导阶层作为企业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亦作为企业行为及企业发展的代表性人物,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我国企业的发展道路中,由于受到多种老旧思想观念及传统道德标准的影响,使得企业文化的发展树立遭受到了阻碍,究其原因,是由于企业领导阶层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好带头作用。企业领导阶层作为企业精神文明树立的实践者,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领导阶层必须以身作则,为员工树立精神文明楷模,为员工做好榜样示范。由此可见,企业领导阶层的具体意义在于是否为企业员工做好模范榜样,其模范带头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企业员工树立正确职业观念,完善良好道德思想标准的双重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端正行为标准。领导阶层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个人发展,这种行为性的文化引导,需要领导阶层做好模范作用,以带动周边企业员工树立企业文化观念,利用自身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操守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完善企业持续发展。总的来说,当前时代背景下,需要企业领导阶层通过践行企业文化,积极引导企业员工服务企业发展,发挥推动企业特色发展中流砥柱的作用。

2.2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理念

任何企业内部往往都蕴藏着其独特的文化发展理念,能够渗透到每一名企业员工心中。例如,有些企业员工在进行工作时,十分爱护使用的设备设施;有些员工在工作之余会通过相关途径完善自身发展,促进自身良好技巧技能的掌握提升;还有些员工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要求,不存在早退迟到的现象。这些文化现象的产生,往往被当作企业在发展道路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放大到每个员工身上就是一场良好的企业文化变革。企业管理者往往不会注意到这些事件的发生,并且没有给予应有重视,但恰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构成了良好企业文化的坚实基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企业文化成长发育,最终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氛围。所以当前企业管理阶层,需要擦亮眼睛,积极投入到良好的企业文化价值发展工作中。此外,企业内部文化因素作为企业管理者维持企业内部的良好运行,强化企业外部配合发育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孕育而出的。部分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企业管理者需要善于发现能够促进企业积极发展的良好文化因素,从而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强化企业发展。

2.3企业文化需要与企业管理相互结合

优质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需要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利用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有效管理。企业文化的建立并不能只谈文化不谈制度,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就无法激活企业潜在的文化氛围。反过来说,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对于企业的管理仅仅局限于部分活动,不可能涵盖企业的所有活动,更不能从根本上完善企业员工的行为意识。企业文化则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约束力量,能够形成一种无形的管理规范,从思想上管理员工的行为规范,而这种管理恰恰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做不到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实际贡献意义就在于,能够对企业规章制度进行有效指导,强化企业管理内涵,利用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提升企业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通过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相互有效结合,能够促进企业员工形成正确完善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工作素养,从而强化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使企业不断提升发展规模,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3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良好的企业管理关键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因为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层的最高准则,所涉及的领域和具体范畴比较广阔。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管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指引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促进企业综合发展。

3.1引导企业发展的具体方向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能够促进企业形成完善的管理战略基础,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价值引导作用。例如,一个企业只有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才能在良好的文化观念带领下不断促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完善企业创新发展内涵,从而在市场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此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能够促进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综合来说,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要与其发展战略和管理制度相互融合,才能够有效规范企业员工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从而逐渐发挥企业文化的实质性内涵。此外,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利用,能够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为企业提供更多经济利益,不断推动企业经济发展。

3.2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道路中不断积累经营形成的,而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达成高度一致,从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发育。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激励员工,鞭策员工,进而成为约束员工的具体行为规范。当前我国企业的约束力度主要体现在各种规章制度及道德压制上,而企业文化则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员工的行为准则,来督促员工树立正确发展观念,不断鞭策自身前行,进而提升企业员工形成良好的自觉意识。此外,在企业文化的引导约束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员工形成自我履行义务,从而为企业的良好发展贡献属于自身的力量,将企业发展当成自身的一部分,强化自身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员工凝聚力,塑造一个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进步的良好企业工作环境,以激励员工不断完善前行,共同发展,强化了员工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价值。从企业发展的历程中不难看出,唯有企业高层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企业工作环境,才能够带领企业员工共同发展进步,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念。

3.3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力量,企业应利用企业文化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广企业品牌效应,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能够促进企业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有利于二者相互协调进步,企业品牌形象能够有效赢得社会关注,强化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和归属感,从而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为企业打下良好竞争基础,不断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和竞争力。

3.4对企业管理的辐射作用

企业形象作为企业外在的文化溢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交际传播的映像,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良好的企业形象作为企业成功的标志,能够有效塑造企业形象,在企业管理中形成辐射作用。企业内部形象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强化其良好的工作素养形成;企业外部形象能够反映企业发展的文化特色及内涵,企业形象的良好树立,不仅会促进自身企业发展,还能够带动周边企业实现共同进步,这种企业形象会辐射转移为竞争要素,从而向社会各界传播发扬当前企业优质的企业文化。

篇4

    关键词:企业管理;情感管理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首先必须理解情感管理的含义,并不断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员工要尊重。首先是管理者拥有一颗平常心,不居高临下,对员工不分高低贵贱,不分亲疏远近、不欺弱惧强,靠威信而不是靠权力来管理。其次是管理者宽厚待人,对员工不恶语伤人,不讽刺挖苦,不揭人隐私。再次是管理者作风民主,善于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对合理化的有益于本单位的建议及时采纳。

    对员工要理解。管理者要和员工进行情感交流,首先是管理者能够做到了解人。对员工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业务技能、生活习惯等方面了如指掌。其次是管理者能够做到体贴人,能够经常深入到员工中去,善于与员工沟通思想,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理解他们所急、所想、所愿。再次是管理者能体谅人,对员工不求全责备,不吹毛求疵。对员工偶犯小错,能善意指出,帮其改正错误。

    关心呵护员工。首先是管理者能够换位思考,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把决策的出发点放在有利于单位事业,也有利于广大员工上。其次是管理者善于听取员工的心里话,让他们敢于并愿意向自己诉说忧愁、埋怨或牢骚,从而让员工有信任感。再次是管理者乐于助人,能够积极为员工谋福利,为他们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员工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关爱之手,雪中送炭,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企业管理者要具有人格魅力。吸引员工是情感交融的结果,管理者要靠品格吸引人。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深的专业技能,遇事冷静、充满信心、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格。

    一、企业管理者实施情感管理的深远意义

    (一)培养员工要有高度的责任性及爱岗敬业的精神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科技大发展、大交流的动态社会。其中人才流动频率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增加。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除了员工个人主观原因外,客观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一些企业管理过程中,以职务压人、上行下效、唯权中心的行政管理做法经常存在;简单的以罚代管、效益至上、忽视员工情感需求的管理思路仍唱着主旋律。企业忠诚于员工的意识淡薄,没有把员工当作一种潜在巨大的人才资源来对待;也没有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长久下去,导致员工情绪低落,产生消极、抱怨、不思进取等负面效应。

    (二)提高企业自身管理素质

    企业管理的手段与方法愈来愈先进,原有的强调制度管理模式正逐渐削弱,取而代之是更为人本柔性的情感管理模式。现代企业汇集了一大批贤士能才,他们都渴望得到管理者的赏识,希望有充分的自主性和愉悦的工作环境使自身价值得到实现。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的情感管理模式,对建立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大有裨益;同时它也是抑制官僚主义、小团体主义的管理方法。当然,完全抛弃原有制度管理模式也是片面的,而是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实施情感管理,做到两者有机统一,这才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

    (三)建立和谐团队,形成国内外着名的企业文化

    情感管理的实质是管理者有意识地激发员工人性中善的一面、优的一面,在管理团队中营造出一种良性的情感氛围,在同事之间、伙伴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相互赞扬、相互欣赏、相互帮助,而不是指责、挑剔、埋怨与勾心斗角。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激情及潜在能力,能够引导和培育好的、忠诚的客户,形成团结友好的企业企业管理和市场氛围,也有利于企业管理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这样,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基础。企业管理理论表明,不同的个体及团队会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调整个人及团队目标,与企业管理总体战略目标一致,并为共同的发展愿景而奋斗。企业管理成员目标的一致性有利于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

    (四)增强企业的号召力

    情感管理能够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密度,能够提高员工情感调适能力,消除情感障碍,减少人际摩擦,形成和谐、奋进、民主、平等的环境和氛围,使员工真正形成凝聚力。所以说情感管理是形成企业管理凝聚力的源泉,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当积极情感在企业内得到公认并成为共同需要时,便能紧紧地抓住员工的心,企业因此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企业员工就会空前团结,成为一个极具战斗力的团队。日本经营之圣稻胜和夫说过:在管理中人心比什么都重要,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人心的结合更牢固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心也是资本。管理者要用“心”才能管好心。

    二、企业管理者实施情感管理的方法

    (一)体现尊重

    尊重员工作为一种有效的零成本激励方式,是情感管理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在现代管理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认为:如果员工对领导过分依从,过分尊重,就会丧失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员工的人格一旦受到尊重,往往会产生比金钱激励大得多的效果。现在好多企业都在企业文化中强调“以人为本”,其实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所有的人都视作公司大家庭中的一员,要公平地对待他们,要爱他们,要让员工感觉到被尊重。日本松下公司的总裁松下幸之助先生的管理理念值得借鉴:他要求管理者必须尊重员工,对员工心存感激之情,这样使员工觉得公司重视他,满足他人格受重视的需要,激发员工内心对企业的亲和力,因而更加努力工作来回报公司。

    (二)体现信任

    “信任”是人才管理最基本的方法。只有信任才能取信人才,打消其顾虑,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主动性,甚至超水平地发挥才能。惠普公司不但以其卓越的业绩跨入全球百家大公司的行列,更以其对人的重视、尊重与信任的企业精神闻名于世。威廉·休利特是惠普的创始人之一,他这样总结惠普的精神:“惠普之道,归根结底,就是尊重个人的诚实和正直。”惠普相信员工都想把工作做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得更好。

    (三)体现关心

    关心员工的企业必将使员工满意度上升,工作热情提高,使员工安心地在企业内工作。但关心不是只作到表面上的,而是要真心真意地去关心员工,这是成功的管理者所必须做到的。马狮是英国最大且盈利能力最高的百货零售集团,它致力于发展与员工的良好人际关系,经理人员必须了解员工的困难并做出反应,高层管理者应该知道员工工作环境和各项福利措施的优劣程度,更重要的是给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同时要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这样既能使员工得到满足,又能保证企业所需的人才。

    (四)体现赏识

    赏识能赋予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能从内心激发员工对事物的热情。因而,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多选择机会赏识员工。对于他们,管理者不应吝啬赞美的词语,应当自然大方地去赞美他们,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成功。

    (五)激励作用融入情感因素

    在激励员工的各种方式中,物质激励是最常用的。但是随着员工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物质激励就不能一成不变,只有充分把握员工的不同需要,选择员工感情上最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奖励,才能让奖励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

    三、在对员工实行情感管理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一)公平、公正

    管理者不能不讲情,但也不能只讲情。只讲情的管理,容易使管理者丧失原则性,最后会导致混乱和矛盾,导致感情的涣散与破裂。一个好的管理者,任何时候都不可失去理智,否则做事就会陷入盲目性。如对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把握不清,在行动时优柔寡断,在分析问题时抓不住要害,怀有偏见,执迷不悟等等。实施情感管理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尺度,将情和理恰到好处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既定目标。

    (二)情感管理要讲究度

    情感本身属于感性的范畴,不能进行精确的量化,所以对度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的尊重、信任、沟通、鼓励都应建立在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尊重和贡献的基础上,如果这些因素一旦过度,就会造成管理的失度。或者使员工认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不严、有空可钻,从而违反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或者使员工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依赖企业管理来加以解决,丧失自身独立性与主动性,过分依赖企业管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的关系,从而阻碍了企业管理的发展。

    (三)运用沟通技巧

    表达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重点在于管理者如何让员工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如何让表达情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力量。如利用生日和节日之机表达情感就产生加倍的效果;学会关心员工的家人,必会换来员工发自内心的感激;尊重员工的时间,可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管理的关怀;经常到员工的工作场所去走一走,了解员工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并加以解决,可使员工真正忠于和服从企业的管理。

    总而言之,情感管理是现代管理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同时它也是一门管理艺术。充分发挥好情感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管理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经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经营人心。管理者要用情感这根红线,充分贯彻“以人为本”原则,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紧紧地把员工与管理连接起来。此外还应加强对企业管理者情感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情商和情感管理的技能,充分利用这种方式来实现管理的预期目标。

篇5

关键词:企业管理;经济资金;财务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

财务管理是指:即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就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要明确,主要是围绕在资金管理为中心,而且资金管理又要把内部财务控制作为核心,而这就是由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决定的。

社会经济活动之中任何的企业都是为了盈利而出在当今社会经济活动之中的,所以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无论哪个企业无不例外想获得最大的利益。企业在追求价值增值的同时,就是在追求社会财富的极大化。在政策大纲的指引下保持合法经营,企业做到依法纳税,那么企业盈利越多就会对社会的贡献也相应的越大。

依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及管理科学的特征,企业想要突破是发展,必须首先要解决面前的困难局面。首先要从管理层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入手。即向现代化转型改变计划性企业制度。就是要求企业转变属于资本体系组织以生产经营为中心转换成以资本经营为中心。那么应该怎样做呢?即加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这是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企业贸区最大利润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与应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宗旨所在。

二、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俗而言,企业对资金进出过程的管理称之为企业财务管理。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货币表现就是资金运动。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一下,首先从实物形态表现出来的,即为物质财产的活劳动不间断的购进和消耗,转化和售出。然后从价值形态表现出来的,即随着物质财产的活动的不断购进,消耗,转化和售出,表现为资金的不断运动,和利用价值形态进行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一系列活动。最后,财务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因为财务管理这是一种价值管理。对管理对象的价值形式表现企业经营的全部过程。然后,由发展方向来看企业管理,总的来说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财务状况和成果的最大化,为了这个目标出发,围绕这个目标可以展开所有的工作,而为了达到目标企业运营中任何一个环节比如财务管理可以把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评价以及信息反馈工作完成,并且通过财务管理是实现工作完成的重要手段。这就表明唯有财务管理,才同时拥有综合管理和价值管理的性质,并具有这种职能。就通过财务管理办法,最大限度激发企业活力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益,为了这个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提高效益,和提高生产力。综上所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前进步伐上,建立一个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地位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三、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在企业的作用

要为企业管好资金通过财务管理能确保资金的安全与正常流通。现在,多数企业中有关于资金管理的三个问题:第一是表现为存在资金缺口,资金入不敷出。第二是资金被挤占、被随意挪用。第三是最叫人头疼的“三角债”。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增加收入,节省开支。第二要通过筹款和投资来调节资金缺口,第三要为防止资金乱被挪用,做到专款专用。员工的工资,按施工定额兑现到位发放。材料费用要按要求分配得当到位,切不得挪用挤占;管理费,要按规定分解到位使用,不得拖欠;再是国家的税收,按税法预留到位使用,不得违规。财务管理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财务风险就为其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和资金运营风险。中国的投资风险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长期的资本构成关系比例的不合理将造成企业财务的沉重负担,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产生,通过调查中国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多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很大。试想一下,如果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因此,中国当前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2.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之间存在的商务信用。部分企业以增加销量,扩大消费者市场,进而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角度算,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是在信用销售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的不了解,盲目赊销必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轻则造成收账失控,重则账款长期无法收回,最终成为坏账。还有,很多企业存货所占的比率大,甚至积压存货,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3.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篇6

档案管理工作的好与差直接关系着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标志着一个企业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由于档案管理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部分单位负责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能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重要位置,认为只要保管好不丢失不损坏就万事大吉了,某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错误,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无法体现自我价值,因此无法端正工作态度,缺乏责任感,无法做到耐心细致,缺乏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更不具备扎实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以及广泛的科技知识,因此无法正确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所产发挥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由于缺乏责任心,工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失位现象,以至于造成档案管理工作基础不牢固,利用率不高,创造的价值不大。再加上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力度不够,使档案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被忽略,没有提到议事日程,像抓生产经营那样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实施,尤其在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制造出重视、关心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以至于整个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都非常淡薄,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飞速发展管理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的当下遇到诸多的障碍,处于企业发展进程中的边缘化。

二、档案工作的管理与创新

目前档案管理的模式几乎都是一台计算机一套软件的办法,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根本无法适应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方式的落后,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最根本的原因是档案管理技术的落后无法适应日趋增大的利用需求。导致档案技术落后有几点原因:1、部分企业的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知,投入力度小;2、某些单位领导虽然有这方面意识,并且购进了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人才匮乏虽有设备但没有熟练操作设备的人员,无法做到物尽其用,以至于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3、管理力度重视程度不够,虽有计算机和档案网络,但是工作人员并没有录入电脑,依然按照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进行工作,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管理的步伐,不利于服务企业和提高工作效率,那么档案管理工作有何谈创新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创新观念,使得的档案在服务中发挥经济效益。首先要做到管好档案,合理的用好档案。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企业不断的优化重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也要为接收和管理好这一类科技档案而转变观念,要深入施工一线,懂得施工的工艺流程,深入了解技术档案的内涵和保存的价值意义,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各种科技资料档案做到“胸中有数”。其次要在全员心中树立起档案就是资产的理念,在企业中无论是科技成果,会计档案、还是书、文、声、像,全部都是企业全体员工智慧的结晶企业的财富积累,它们是企业辉煌发展的真实写照和鉴证。(二)改革创新体制,使得档案工作顺应现代企业发展需求。企业在不断地发展企业制度在不断地完善,档案工作也要紧跟企业的发展步伐,适应现代企业的制度,因此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机构、机制、制度创新迫在眉睫。第一点是机构创新其核心在于将档案工作进行深化和拓展,将以往单一的档案管理工作扩大为集档案、资料、统计、情报、信息等等为一体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第二点是机制创新的关键是高效。企业的档案工作管理机制要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转换而创新,从单一的档案管理机制向着档案、资料、情报、信息、科技一体化的管理机制转换。第三点是制度的创新,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详细的制度,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制定出明确的阶段方针以及目标,考评方式以及方法,制定考核办法进行总结考评。(三)管理创新,有效提升档案工作。企业发展的同时档案工作也应跟上发展的步伐,不仅要高标准,还应高水平,上规模、上档次,要坚持依法治档,确保管理的集中和统一。随着近年来办公自动化的进程加快,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在推行无纸化办公,所有的岗位都建立了电子文档,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应熟练地掌握以及操作计算机的文书处理,以及归档的所有程序,认识纸制文件与电子文件归档的关系,明确在文件归档、整理、以及资料的形成、积累等各项工作中每个人应付的责任。计算机在企业内部进行联网以后企业档案利用率在不断地攀升,企业的各个部门对档案信息实现了共享。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针对信息再利用以及保密问题,可以通过制定新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法进行解决。

三、结语

篇7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在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的基础之上,以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在、预测企业未来为目的,运用趋势分析法、同行业对比分析法等方法,有效地分析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状况,进而,针对于现行企业存在的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实现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有效分析对充分掌握企业财务整体状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探讨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即资产负债表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利润表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现金流量表分析在企业管理中作用。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能够有效的反映出企业会计期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企业投资是企业进一步强大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有效分析有助于帮助企业管理层准确的分析资产类项目,了解企业投资活动的结果。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投资和企业融资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导因素,而企业融资为企业投资提供了基础保障,为推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现行企业投资包括两部分,即对外的资金使用(购买债券、股票以及并购投资等)和对内的资金使用(购置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以及对外投放资金等)。

(二)利润表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利润表能够有效的反映出一定期间内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由于企业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均是围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为中心进行,因此,应切实做好企业利润表的有效分析。企业利润表不仅仅反映出了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且还充分记录了企业的各项收支费用等,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利润表中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还有助于预测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和获利能力,为企业经营者更好的做出未来经营计划提供了基础保障。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能够有效的反映出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状况。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量的状况最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因此,应切实充分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种种状况,进而,有效的掌握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和通过外援筹资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总结来说,把握好了现金流量这一“血液”,才是企业维持、发展、壮大的根本。

三、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管理也不是一定起到正向作用,它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财务报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成熟。即财务报表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之上制定,因此,受会计假设、会计假设、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的影响较深。

(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

现行财务报表主要是针对于已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财务信息的有效记录,难以为使用者提供有关未来的财务信息,信息使用者只能够按照过去的财务发生规律,根据自身的经营进行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做出决策,此行为存在着较大的假设性,例如,行财务报表主要是反映能用货币计量的信息,难以充分反映出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信息。同时,在现行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传统的财务信息已经不能够满足现行企业的发展需求,若仍一味不变的坚持过去是预测未来的合理基础,极易于导致夸大费用、少计资产和收益,进而,给予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在全面掌握现行财务报表局限性之后,不断完善现行财务分析报表,深入到财务报表之中,积极借鉴和汲取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相关经验与知识,结合我国企业财务报表的需求与特点,不断完善与创新,构建起能够促进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报表。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评价标准

财务分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共同的比较基础。财务比率是财务报表的一次创新与完善,该比率虽能够有效的揭示出财务报表中的缺陷,但不能独自查寻出导致问题的原因。财务比率只有在特定的标准之下才能够对其缺陷做出有效的判断,总结来说,现行财务分析标准包括两部分,即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这两种标准有效融合,共同构建起财务分析的标准体系。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企业生产经营环境趋向于复杂化,导致传统的财务分析标准体系不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因此,应将其不断完善与成熟,结合现行定性标准的应用优势,进一步有效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进而,为未来决策获取有用的信息。

(三)财务报表分析需区分正常经营事项与非正常经营事项

正常经营事项是指伴随着企业持续经营而持续发生的事项,隶属经常性、持久性,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等;非正常经营事项是指伴随着企业持续经营而偶然发生的事项,隶属偶然发生性、暂时发生性,即自然灾害、接受捐赠等。这两种事项将会给予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切实注意这两类事项对企业产生的不同程度影响,进一步确保企业得以实现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

四、结论

有效的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者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可靠保障,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要求。而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向报表使用者传递财务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财务报表分析已介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现代企业经营要求其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熟知经营主体及市场的情况,这就涉及到对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因为企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经济信息最直观、概括的记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一体的进程,财务报表分析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庄维新.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浅析[J].长三角.2009

篇8

关键词:效能监察;企业管理;重要作用

我国行政监察体制恢复后,效能监察才被正式提出,通过学习国外丰富的效能监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管理特点,提出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效能监察体制。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方法,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下面对效能监察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效能监察主要工作内容

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监察管理部门通过对企业效能业务的监察和监督工作,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工作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企业经营工作的高效性,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不足,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效能监察是由企业领导主导,由企业监察部门执行,主要对象是企业所有员工。效能监察的主要目标是监督管理,保证企业内部人员工作行为符合法律和公司规定,依法惩戒、纠举监督对象违反职责和行政法规制度、命令、工作程序,并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或工作程序紊乱的问题。效能监察主要工作内容是监督审核企业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和工作程序等,对企业经济合同、方针政策进行监督,严格按照程序完成工作,保证各部门人员履行工作职责,切实保证企业经济利益。

二、效能监察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效能监察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党风建设,保证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思想和行为端正,依法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和工作效率。通过效能监察还能够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完善企业体制建设,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其次,效能监察为企业发展提供纪检服务,保证企业发展中强有力的政治性和纪律性,将纪检工作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为核心,对企业管理的漏洞实现再补充、再监督、再优化的过程,效能监察是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的切入点,更是企业纪检工作的任务核心,是服务于企业更好发展的重要途径。最后,效能监察是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强化的有效方式。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效果、质量、效率等都能通过效能监察进行监督管理。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为核心,坚持保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证各级干部素质不断提高,都可以通过效能监察实现。在企业运营和发展建设中,效能监察可以保证资金来源、资金运转上合理安全,发挥监督管理制约作用,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安全效益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当前企业管理效能监察现状

随着我国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营机制的不断转变,效能监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但是,当前企业对效能监察的认识还不全面,效能管理进程发展不完善,没有发挥更好的作用。首先,思想认识问题。企业对效能监察方面重视廉政建设监督,忽略效能监督,难以实现对企业工作效能管理工作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改革,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企业重视短暂的经济利益,忽视效能监察在各项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认为效能监察限制的企业经营发展,在管理过程和关键环节上限制效能监察作用的发挥,影响效能监察工作发挥成效。其次,效能监察工作体制不完善,效能监察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纰漏,没有发挥效能监察的真正作用,而且效能监察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不全面,专业性较差,没有建立好科学效能监察的基础。再次,效能监察方法和途径落后,不能深入了解问题所在,将纪检监察与效能监察混淆,忽视效能监察的全面性,不能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察,无法发挥监察的全部功效。最后,效能监察缺乏有效的奖惩制度,许多企业效能监察惩罚制度不健全、不明确、不规范,限制了效能监察发挥作用。

四、提高效能监察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效能监察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企业宣传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首先,企业领导要重视效能监察的作用,党政领导组织要加强效能监察思想工作的落实和宣传,只有思想认识有所提高,才能从根本上给予效能监察工作保证。其次,企业管理者组建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在领导机制和工作体制上予以支持,形成行政领导负责,监察部门组织协调的工作形式,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监察体制,为效能监察提供坚强的后盾。其次,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活动,让效能监察重要性深入每位员工的心,有利于企业各层机构和员工配合效能监察工作,帮助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改善工作。最后,做好效能监察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效能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效能监察不能仅停留在纪检监督方面,还要深入到效能监督方面,推进效能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2.完善效能监察体制建立完善的效能监察体制,企业内部重点确定立项重点,制定立项标准和相应规范,完善机制建设的同时确定效能监察工作任务,减少效能监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完善效能监察考评机制的建立,为了激励员工更好的完成效能监察,制定科学合理的效能监察绩效考评方法,考评结果与工资挂钩,调动员工积极性。企业干部考核机制也要与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正确运用监察结果,划分责任,严格实行奖惩机制制度,达到效能监察目的。此外,效能监察要与企业性质紧密结合,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要求,本着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公正性的原则,补充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监察效能工作体制,推动效能监察工作向纵深发展。3.建立完善的效能监察网络建立完善的效能监察网络,确保效能监察工作推进落实。一方面,建立群众监督体制,提高效能监督的整体力量。另一方面,开展多渠道监督渠道,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成立体监督网络,结合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内部与外部联合监督,真正体现监察网络建设的重要意义。建立监督意见反馈体制,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发动群众的力量和民主监督的力量,提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意见,查找原因、分析问题、及时解决,并建立奖励机制,对提出好的建议的员工实行奖励,鼓励更多的企业员工献计献策。此外,完善效能监察的途径和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围绕企业内部状况采取有效途径开展效能监察,严格落实制度,规范管理行为。4.提高监察质量,提高监察队伍建设企业效能监察应贯穿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加强监督力量的整合,在组织协调和人力资源整合方面充分发挥优势,将效能监察部门与企业内部的审计、财务、人事等部门加强联系与配合,建立监督、协调、合作处理机制,增加效能监察部门人员权限范围,提高纪检监察部门的人力力量。加强监察队伍建设,可以整合各部门信息,更高效的协调管理工作,减少管理成本,在企业大局上做到整体思考、全面研究和推进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效能监察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强化企业监督制约机制,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的有效途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效能监察的可靠保证。因此,企业内部管理中必须提高对效能监察的思想认识,完善效能监察体制,强化效能监察网络建设,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志峰.浅析如何发挥好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低碳世界,2016(7):221-222.

[2]赵俊刚.如何发挥好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华章,2010(11).

[3]李妍.浅谈如何发挥效能监察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8):67-68.

[4]王馨雨.企业管理中效能监察发展方向研究[J].经济,2016(8).

篇9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作用分为多种,通过企业财务的状况能够看出开展业务和对业务进行分析是紧密相关的。把财务分析分成外部和内部数据分析,是根据业务联系来分类的。1.外部分析(1)关键客源:为了确保能够和企业长久合作,需要利用财务指标的分析来知晓有关企业以及企业固定还贷的实际状况。(2)政府方面:通过财务分析能够知晓企业是否遵纪守法以及市场运营的状况,以及企业的收益和工人的工作情况。(3)完善的会计事务所:可以结合审计报告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的报表,各个会计师能够为用户提出专业的分析。(4)投资:能否进行投资,应当对企业的管理和收益进行分析,保证所有权能够转移,对企业的业绩分析,需要分析企业收益和竞争能力,同时了解企业的收益能力以及股票的发展趋势。2.内部分析(1)员工和工会:为了了解企业方面利益以及涉及员工的收益、保险、福利,可以利用财务报表的形式进行分析。(2)经营者:各个外部客户和内部员工所关心的共同事情,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预算的分析来获取相关信息。

二、财务分析对于企业方面的作用

1.企业的科学管理需要财务分析的协助通过财务分析,能有效确定对企业管理如规划、监控、评估、决策和判定的关键影响。为了让经营者了解几年来企业的财务收益亏损状况,以及企业各种资金流向的问题,可以利用财务报表的形式让其明确资金的盈亏状况,有利于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有利于每个部门的工作,未来推进企业财务体系的迅速进步,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于企业每个部门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具体的统计分析,从而利用各个部门的工作要求来进行合理的分配、调整,这对于企业的整合有些显著的效果。在企业管理方面生产和运营的发展中,对于企业体系方面的整改在某种意义上,不但能够加强企业在市场方面的竞争能力,也能够改良企业的经济状况。为了迎合残酷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应当运用科学、稳定的金融理念来对财务进行分析。2.企业策略精准程度的提升需要财务分析想要得到明确的策略和运营方法,人们需要根据财务报表和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财务分析,运用专业的技术和评估对于企业的活动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得出精准的信息。企业的经营者应当依据财务报表列出的财务职工,并对于公司的部门进行详尽分析和了解,结合金融部门的材料和财务部门的材料进行综合的研究从而做出判定。对于业务的管理和运营者财务报表也能够显示出更为周全和精准的分析内容。3.财务经营的体系受到财务分析的影响为了能够使公司取得迅速的进步,企业需引进或提升财务分析技术。在选择财务分析师时就要求其对于企业特征、要求做到娴熟的地步,能够了解企业全面的实际运作,财务分析师在进行分析后若要取得影响运营的审核允许,应当结合企业的财务分析的结果,以及企业的各个体系的制定标准,从而做出更为精确的运营策略。企业在现实的实施中,许多只是表象的问题,通过数字结合就能够处理好实际的状况。因此,为了获得更具意义的信息,财务分析师就需要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的业务活动方面进行实际的考察核实。对于财务分析体系的具体实施应当进行规范化,财务分析师应当明确其职位责任,企业的财务方面想要彻底的进行改良,并使财务分析起到重要的影响就需要财务会计师运用科学有效的分析手段进行规范的操作。俗话说“态度决定成败”,对于财务分析师来说,重要的是应当用勤奋和积极的精神面貌来从事这个工作,只有员工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企业的进步也会与日俱增,从而事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得到提升。因此,企业的管理需要财务分析的运用,为了能够使企业制度的推进,应当设立健全的制度,从而使财务管理水平提升。4.企业的财务和实际状况有明确的显示总之,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显示出各个企业的生产模式、科技水平、科技人员以及支出的数量,对于本身经济水平都有所表现。有关企业盈亏的预算和判定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都能够利用财务收支的来源进行分析;有关企业的具体支出,可以利用成本来进行分析,以便于提高利益节省成本;为了能够掌握好资金问题,可以利用对于企业融资的方向和资金,以及资产的还贷情况等根本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为了确保经济收益,可以通过减少财务风险组合,利用调整收益和销售的能力进行协调,以便于工作的改良和策略的正确实施。

作者:吴翔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篇10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文化”一词,从广义上说,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企业是构成社会经济实体的基本单位,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然产生一系列文化现象。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特点,而不同企业的文化也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凡企业都有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共同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

实践证明,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获得成功。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企业文化理论成为发源于美国,风靡世界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潮。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不准,表现为存在宽泛化或狭隘化现象。目前有些企业接受了企业文化管理的思想以后,感觉应该将目前的企业管理模式直接转变为文化管理,似乎实施文化管理才能表明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进步、上了台阶。在推进过程中直接表现为内容过于宽泛,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让人感觉企业文化似乎成了无所不包的概念,比如员工的午餐也被赋予“午餐文化”的称谓,直接导致了企业文化的庸俗化。

企业文化推进的方式不完善,表现为企业文化部门化。企业文化一定是在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确立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没有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执行,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三、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地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必须由高层管理者自始至终的推动。

企业管理文化的关键要素取决于企业家。领导高层在企业管理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发挥以下几项作用:一是帮助培育树立企业的理念、使命和核心价值观。在实践过程中,公司高层便有意识地去创造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多次举行公司内部企业管理文化研讨会,不断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管理理念,较好地完成了引导和创造优秀企业管理文化的过程。二是完成企业战略性系统思考,并明确传达给员工。对于“企业向何处去?企业未来战略发展方向是什么?核心能力是什么?关键业务领域是什么?未来的商业运作模式是什么?”等问题,企业高层领导深思熟虑,形成清晰的脉络,及时传达给员工,让每位员工对企业的战略定位都清楚明了,并逐渐认同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三是公司高层始终是企业管理文化的忠实缔造者、传播者、管理者、推动者和示范者。每一条理念、每一条价值观的形成,公司高层都亲自参与总结、归纳、提炼和加工。公司高层成为庆昕企业管理文化的活水源头。

第二,企业管理文化的建设必须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企业管理文化的建设主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尊重历史的原则。每个企业都有其特定的发展经历,会形成企业自身的许多优良传统,这些无形的理念己经在员工的心目中沉淀下来,影响着平时的各项工作。因此,企业管理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不断地对企业的历史进行回顾的过程,从企业的历史中寻找员工和企业的优秀精神,并在新的环境下予以继承和发扬。二是个性化原则。每个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等方面,都会不同于其他企业,在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借鉴、吸收其他企业管理文化的优良之处,又要突出本企业特色,把企业的行业特点、地域特点、人员特点等体现出来。三是一致性原则。企业管理文化是一个庞大、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管理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和形象层要体现一致的管理理念,五个层次要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四是前瞻性原则。企业的竞争是综合的持续的激烈竞争,企业必须站得高、看得远,使企业具备更深邃的目光、更长远的考虑。

第三,企业管理文化建设必须团队运作、全员参与。

篇11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崛起中意识到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即人的因素逐步成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以越来越迫切的态度关注和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利用,并在新形势下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企业吸引、保留和激励人才需要借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进而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将人力资源管理放在战略的高度,同时将其部门视为企业的战略伙伴。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扮演者传统守门人的角色,而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相结合,使之由传统角色转化成为企业主管的策略伙伴。将企业的运营目标与人力资源的功能相结合,其工作的主要范围也应整合到企业的运行、战略等流程中。管理层和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共同商量来决定企业的预期目标和经营方向,而人力资源管理制定的计划和采取的措施不能违背企业的整体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获取、维护、激励、运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目前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异常的激烈,人力资源管理应该能发现、培养和激励人才,引导企业革新,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极大地推动企业实现商业目标。

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深刻认识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之后,人力资源管理揭示了人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因此应该重视和加强个人的精神健康培养,考虑个性需求并尽量满足合理地需求,同时在实践中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具体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含义:

第一,企业的最高经营宗旨是表示对人的尊重。因此衡量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需要结合员工的满意度,而不是单纯分析财务报表。

第二,人进行着所有的经济行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是由人的活力来决定的,因此社会经济活力的主体是人,即人在社会经济活力中占主导地位。

第三,企业将人的内在潜能开发作为主要的管理任务。人才决定着企业的兴盛与衰败,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因素,并且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因此,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是本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

第四,组织成功的基础条件是塑造具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员工,因此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培育人才,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是企业的一项经常性任务,因为提高员工素质能够维持并壮大企业的生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管理的重要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所处的位置。简单说来,企业管理是为了实现已经设定的规划和目标,对企业所拥有和投入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而企业拥有和投入的资源是由技术资源、物质资源、资金源、客户资源和人力资源等不同种类构成的,因此这些不同资源的管理包含在企业管理中。从这方面来考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存在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且人力资源管理处在各项管理的中心位置,将其他各项不同的管理紧密的结合起来,而企业对各项资源的管理也是需要通过人力资源来实现有效管理的。在这个前提下,应该以辨证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所处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的组成部分,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不能解决企业管理遇到的全部问题,也就不能代表企业的管理。在企业目标和企业管理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都必须通过人来制定和执行企业业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市场有关系,而且与企业中人的因素有密切联系,甚至企业在没有人力资源投入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正常运作,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也无法开展正常的工作;因此有效与合理地管理人力资源科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目标更好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正是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见和解决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对一系列技术创新、营销策略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相关的如招聘、培训等方法起到一定辅助作用。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企业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对企业发展有明显、有效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一,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能激励和鼓动处于一线的管理人员主动、自主地参与战略的规划和制定;第二,为了促进企业管理者能够有效地识别、分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局限性,企业应当针对自身的目标对各层管理者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使其能够在上下级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第三,企业管理者通过发展独立性、广阔性、有弹性的思维来帮助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充分认识企业的当前状况和未来的规划和愿景之间的差距,从而根据此差距来更加有效的制定计划,规划未来,进而逐步缩小此差距;第四,激发和鼓励企业的领导事先、主动的进行战略性思考,培养其对于企业未来的谋划思维。

3.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首先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来改进企业管理制度。

3.1人力获取与招聘人才的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获取职能。在传统人员招聘时,往往将人看作无判别的同一类,几乎忽略了应聘人员的工作态度、价值取向、兴趣爱好、激励方式、个人成功标准等各种文化价值因素,而只是一味地看重其品德好坏与学历高低。当受聘人员进入企业、组织以后,再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对其进行行为上的塑造和组织文化的灌输。但是组织文化并不能保证每个受聘人员都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如果整合失败,不但会将组织文化的核心力量瓦解,阻碍组织文化的正常传播和渗透,而且又会阻碍受聘人员在组织中的正常发挥,不能提供给受聘人员合适的生长环境,导致受聘人员以消极、被动的态度来对待日常工作事务,最终会因在工作上非良好的表现遭遇组织解雇或者自动辞职。所以,在人力获取这个环节,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文化价值因素,以使人的才能得到有效发挥,企业才能高效运转。

3.2控制和激励当今时代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组织间的竞争归结到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人力资源因素成为组织兴衰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大部分的组织面临的一大挑战是通过何种方式和手段来将核心人才引入组织以及留住组织的原有核心人才,并培养核心人才对组织的忠诚度,鼓励他们勇于奋斗和创新,做到与组织共进退,共成长。为了增加组织成员的满意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并使之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工作,组织必须将薪酬方面的管理、人员的升迁、调动、选拔与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结合起来。组织实施的这一举措在体现组织文化的同时也促进和加强了组织文化的形成,并巩固了组织文化。

篇12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经济学;运用管理

经济学是对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方法和技巧引导的学科,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管理经济学中的需求规律、价格规律、价格弹性、成本分析等方面的原理和知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导向性作用,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现状,管理经济学是把握企业发展方向、正确制定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可以引导企业决策者遵循经济规律、制定科学决策,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现阶段企业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转折,我国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决策者的决策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对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现阶段企业管理却面临着等多方面的问题和缺陷。第一,决策失误。企业管理者由于前几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效应,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状况良好,而失去了对企业具体情况的准确了解和掌握,导致企业对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存在缺陷,例如组织臃肿、信息传达延迟、决策信息不全面、企业闲杂岗位较多等问题,导致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有效决策。第二,管理模式杂乱。企业管理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无法按照既定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和规划,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越级干预、越级管理的现象严重,这些越级管理、跨部门管理长期以来使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运行程序陷入混乱,不仅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更助长了企业的不正之风。第三,人员关系复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风险与机遇并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层以及股东之间的决策就会出现争议,由于不同股东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和人员组织,因此企业一些重大决策无法顺利执行,造成企业整体工作效率低下,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发展。由于我国企业大多数是改革开放之后建立和兴起的企业,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传统的管理思想和决策思路依然存在,这就是导致企业管理出现问题和缺陷的重要原因,另外在大型国有企业中,由于人员关系和利益群体的复杂性,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明显打折,因此,总体来说我国现阶段企业发展主要以管理较为混乱、矛盾较多、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杂乱等方面为特点。

二、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管理内容

管理经济学是依据科学、合理的经济学原理对企业生产对象、生产方法、生产计划以及产业分配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决策,助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生产对象方面,经济学研究的是企业发展目标是以最小的资源量来生产企业产品,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如何通过有限的成本和资源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同时这些所生产的产品还能够被消费者最大限度地接受,这是管理经济学所研究和实践的内容之一。生产方法方面,由于不同企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同,不同的企业由于地域限制和科技水平的约束,其生产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企业生产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对企业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不同的生产方法有着不同的生产效率,因此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进而推动企业盈利能力,则必须依照管理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制定科学的生产方法。生产计划方面,企业的生产计划是依照一个时间段内企业产品供应量与市场消耗量的具体数据来制定下一个阶段的生产量,即生产计划。如果企业生产产品过少,则供不应求,无法达到企业利润的提高,而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过多,则又会导致滞销或者价格下跌,也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因此合理制定生产计划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管理经济学是指导企业科学、合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经济原理,对企业的发展和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管理经济学可以解决企业生产对象和生产计划这两方面的问题,由于企业在生产对象的制定和生产计划的制定关乎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最终效果,因此需要遵循管理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合理进行资源的利用和配置,科学地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产品生产效益和销售效益的双重最大化;其次,管理经济学可以为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通过科学的资源配置和人员管理,调动企业资源和员工积极性,可以为企业效益最大化提供应有的支持和促进。

四、管理经济学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管理经济学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的管理思想和思维能力,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方面来说,管理经济学倡导利用企业生产函数,通过企业的生产函数准确找出各项边界值,从而制定合理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计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2.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企业的生产成本是通过企业边际产量来计算和规划的,通过对企业产量与企业产品价格的边界值可以对企业生产成本和生产数量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达到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数量的合理,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度。

3.合理定位产品价格

产品价格的合理制定是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方式。企业管能力者可以通过管理经济学中的价格原理,都对不同价格的市场占有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对产品定价之前准确了解市场中的价格弹性,首先进行较高价格的制定,然后根据市场反应进行调整,最终确定利润、价格、销量、成本的最优值的价格确定,这也是管理经济学的管理思维。

五、结束语

管理经济学是通过对企业管理者管理思维的引导和管理方法的优化,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对象、产品数量、产品规划、产品价格以及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严密的计算而得来的企业管理规划方法,因此将管理经济学的管理原理和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去很有必要,不仅可以推动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也可以引导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秦秀兰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大英县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高强.企业管理中管理经济学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6,(4):122-123.

篇13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源也成为各企业竞相争夺的重要资源。企业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离不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使其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管理。传统的观念认为人力资源只是一个守门人的角色,为企业管理人才,但是在新的时期,将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目标进行结合,使得人力资源从传统的角色逐步转变为企业管理人员的策略伙伴。对人才的管理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管理,使企业的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提高,推动企业高效地达到自己的商业目标。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人才,人才是一个企业最重要,最宝贵也是最难得的财富。企业要想使人才各尽其用,发挥才能为企业服务,就要重视人才的个性需求,加强对其进行个人精神健康的培养,尽量满足人才的合理需求。具体来说,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以下四个内涵。一是以人为本,对人尊重。人们在企业中所想获得的不只是金钱,还包括个人的成就感等一系列的主观感受。因此在衡量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的过程中,不能只单纯地分析财务的报表,还要考虑到员工的满意度。二是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是由人来决定的。人在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三是人的内在潜能的开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兴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一个企业所要管理的主要对象,人才是企业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较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使人尽其才,在企业竞争中增加优势。四是为企业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并且不断在工作中增加培训员工的机会,使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不断适应当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这样公司才能不断地壮大并且保持活力,使公司有较的竞争力。

2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管理的重要关系

对一个企业进行管理就是要综合利用企业的资源,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达到企业预定规划和目标。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体来说有技术资源、物质资源、客户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企业的管理涉及到对这些资源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部分,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不同于其它资源,它在所有的资源管理中是处于中心的地位,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其它资源的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另一方面来看,企业对其它资源的管理也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实现的,这样人力资源管理就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策略伙伴。企业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而这些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人的执行,且执行的效果除了市场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业绩的好坏。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充分地重视和管理人力资源,那么是根本无法正常运作的。一个企业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促进企业更好地完成预定的规划和目标。人力资源所做的工作是要预见企业人力资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保证人才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支撑动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可代替的。但是也要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并不能解决企业管理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也就能代表企业管理。但是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能够促进企业的管理的。

3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结合公司的培训理念设计合理的培训内容。一个企业中需要各层次的,不同部门的各种人才。因此在对人才进行培训的时候也要根据对其要求的不同来设计培训的内容。因此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内容。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将公司的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渗透进培训的内容中。并且组织不同类型的培训项目,如基本素质培训、管理领导培训以及出国外派培训等。

改革考核体系,建立公正的晋升机制。一个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努力工作,如何激励员工工作,激发其潜能是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想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首先要有公正的考核机制。晋升对于公司的每个员工都是至关重要的,晋升不但关系到薪资问题还是对一个员工工作能力的肯定,因此建立公平合理的考核机制才能使员工对公司更加信任,更愿意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强化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激励的作用。企业的文化是一个公司长远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文化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精神的凝聚力。人力资源管理要不断地强化公司的文化,使其深入到员工的观念中,它具有着强大的目标导向与精神支柱的作用。

4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

人力获取与招聘。人才的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在传统的招聘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往往只看重单一的一些因素,如品德以及学历,对于应聘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价值取向等主观的文化价值因素并没有考虑在内。这就会导致所聘人员并不一定认同公司的主流价值观或者公司文化,最终导致人才与公司的整合失败,导致人才的流失。因此有效的人才管理方式是在招聘的时候更全方面地考查人才,对其兴趣爱好以及激励方式等进行考查,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所聘人员更好地适应公司的模式,在其适合的环境中工作,更好地发挥其潜能,激励其上进。因此在人力获取的时候充分地考虑到文化价值的影响,使人才有较强的意愿为公司效力,才能使得公司的运转更加高效。

控制和激励。当下的社会是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人才的竞争。只有掌握了人才才是把握住了机遇,保持公司的竞争实力。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就要有针对地出台一些能够控制和吸引人才的机制,通过一些方式能够将企业的核心人才留住,并且使他们保持对企业的忠诚,采取一些激烈的手段,鼓励人才进行创新,给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使自己的发展平台更加宽阔。人力资源管理要保证增加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归属感以及对个人的成就感。这使得人才更愿意为企业服务,能够为企业留住人才。公司要将人员的薪资、升迁调动与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结合起来,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巩固企业的文化,使员工对企业的文化价值更认同。

培训和开发。公司要为员工提供一些培训的机会,培训既是使员工工作能力提高的一种方式也是为员工提供的一个发展的机会。使员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所长以及自己的欠缺,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工作业绩。在培训的过程中,新加入企业的成员会受到公司文化的熏陶,使公司的理念和文化更好地被员工所认同。将企业的文化贯穿到人力资源培训中能够潜移默化中强化公司文化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协调发展。

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就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所在。一个企业只有掌握了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使其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活力,得到发展和壮大。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参考文献

[1]唐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策略探究[J].卷宗,2012.

篇14

关键词:绩效评价激励管理企业

现代企业发展中,绩效评价与管理激励慢慢显现出重要性。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也有利保障企业健康平衡发展。企业绩效评价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管理手段,伴随着企业发展而变化进步。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企业,其绩效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方式和手段是不同的,而愿望和达到的目标是相同的。管理激励现代管理的核心职能,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企业管理对新知识经济时代环境变化挑战的要求。企业绩效管理是实施管理激励的有利保障,可让管理激励有更大发挥空间;而管理激励又是绩效评价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一、绩效评价指标内容

2006年国资委下发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4号),及《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更加确定了绩效评价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明确了绩效评价的评价内容、标准和方法。企业绩效评价分别由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企业盈利能力状况以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两个基本指标和销售(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收益率四个修正指标进行评价,主要反映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投入产出水平和盈利质量。

2、企业资产质量状况以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两个基本指标和不良资产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现金回收率三个修正指标进行评价,主要反映企业所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

3、企业债务风险状况以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两个基本指标和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四个修正指标进行评价,主要反映企业的债务负担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

4、企业经营增长状况以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两个基本指标和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三个修正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的经营增长水平、资本增值状况及发展后劲。

5、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八个方面的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其管理成效。

二、绩效评价实施

先进的绩效评价标准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无论是作为国家出资人代表的国资监管部门,还是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保障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都很关心企业综合实力。因此,如何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对企业综合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到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呢?

我认为绩效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相关性原则。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2、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3、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4、系统性原则。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5、经济性原则。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三、激励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发展态势就是将人性化融入管理,注重人的潜能开发,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激励管理,作为在企业管理中的一种常用职能,是根据其工作目标,为满足员工心理愿望、兴趣、情感的需要,通过有效启迪和引导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动机,挖掘人的潜力,使之充满内在的活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这是一种目地性很强的管理活动,激励管理的过程是:“激励――需求――动机――行动。” 激励机制首先要保障的是公司利益,通过公司利益的实现来保障个人利益。这就必然要求:对符合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奖励,对违背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惩罚,对员工如此,对管理层如此,对股东也是如此。

激励管理具有双面性,用得好,就会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不好,就会伤害职工的积极性,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激励管理有正、负激励之分。物质奖励就是典型的正激励,而赏识是精神激励,也是“正激励”,批评、惩罚常常是一种“负激励”。企业管理亦是如此,“赏识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要认为每一名职工都可能成为优秀的职工,对职工要多用表扬、鼓励这样的正激励,少用批评、惩罚这样的负激励,让职工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工作,这样就能提高工作效率。但真正做好管理层激励并不容易,调查中发现许多企业在实施激励管理方面有以下问题:

1、激励原则不确定,即使制定了原则也不落实不到位,很多情况下由管理层自己定,这种做法带有个人独断性。

2、有了激励原则,但是激励原则与公司业绩不挂钩。个人经常会将自己的付出与所得比率同相关他人的比率进行对比,若感到二者之间不公平,将会影响到个体的努力程度,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

3、高级管理层薪金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企业业绩的增长速度。

4、只重激励,不重问责,强化了管理层“负赢不负亏”的局面。

5、负激励运用过多,不懂得鼓励才能更加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现代企业如何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并实施运用到位呢?我认为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原则,才能使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1、激励管理和约束管理的一体化建设原则

从管理程度上说,激励管理和约束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约束的激励会加剧管理层的管理问题;而没有激励的约束又会降低管理层的努力程度。只有将激励管理和约束管理有机地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之中,才能有效发挥激励的作用。这里尤其重要的是竞争机制,高水平的报酬激励应该对应着高强度的竞争。一方面,高的报酬激励可以刺激管理层的竞争,使企业获得优秀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从长远看,竞争机制可以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2、激励管理合理性原则

企业因为性质、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的不同,激励的目标和激励对象存在差异,因此,激励模式也应有所不同。应该结合企业特点,建立与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企业自身特点和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宜的激励模式。

3、激励公正性原则

激励的公正性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与行为。结果公正性、程序公正性与 交往公正性是预测员工工作满意感、归属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因素。科学公正的激励政策会增强员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感,进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更专心为企业服务。

4、激励的创新性原则

我国资本市场日趋完善,股权分置改革解除了股权流动性约束,企业具备了实施股权激励的基本制度条件。但是,不可否认,国有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还存在不同层面的限制,为了企业的发展,必须改革激励的创新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