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无形资产的价值范文

无形资产的价值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无形资产的价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无形资产的价值

篇1

一、无形资产在当今社会的地位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无形资产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商誉外,还有更多的无形资产种类如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质量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而且同一种类的无形资产数量也大大增加,在企业里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无形资产价值在所在企业总价值中所占比例更大大增加。这些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了我们的经济,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已成为决定企业未来命运的主要因素。

二、无形资产价值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产生的影响

过去,由于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许多无形资产在企业账面上不予以确认,有的虽予以确认,但计价不准确,难以反映真实的价值。在我们老的国有企业创建的王牌品牌(如:自行车的永久、凤凰,手表的“上海”等),正是由于无形资产没有得到正确计价,导致在企业合资、交易等活动中,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最后给企业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知识及智力成果商品化的时代,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价值中所占的比例日趋增加,这就对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行无形资产会计核算遵循稳健性原则,对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所发生的开发费用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中,仅以依法取得时注册费、律师费等来确认无形资产入账价值,这就使企业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发生巨额差异,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笔者认为,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应该被创新。

三、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的创新

无形资产的取得方式包括购入、投入,接受捐赠,自行开发,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取得方式的不同,其初始计量也各不相同。但是除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外,其他所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都有一个协议确认的入账金额,这个被确认的入账金额的依据,与各自最初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有关。所以笔者在此专门对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进行探讨。此处所指的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是指自创的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如自行开发的专利权、商标权等。

篇2

关键词:无形资产;企业价值;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企业更加重视技术、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企业对利润的追逐是必然的,而无形资产可以促进企业的利润提高,因此,大部分企业会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入。随着整个世界范围内技术的发展,企业中无形资产的占有量和占有率会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会从原来的实物资产转向无形资产。所以,企业需要改变资产各部分的比重,加大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投入和监管力度,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确定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通过对定义的理解,可以发现,无形资产是指由企业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的可辨认非实物资产。本文认为无形资产是没有实体的、可以辨认、具有独占性、价值不确定,能够为使用无形资产的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收益的流入。通过“无形资产”这个名字也会发现,它是无形的,没有实体。但是又可以被清晰的辨认出来,比如企业文化,虽然看不见,但却无处不在,通过接触就会感觉到它。无形资产由企业控制或拥有,是企业独占的,别的企业不能分享,若想使用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收益,但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它的价值的不确定性非常强。

二、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价值的贡献

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具有提升作用,但是无形资产从哪方面对企业价值进行提升,各学者的观点并不一样。主流的观点有三种:第一个观点是汤湘希提出的财务效益观,这个观点认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无形资产,会使企业的效率提高或价值增加,从而使产品成本降低,销售收入增加,致使公司的总利润额不断上升。第二个观点是傅元略提出的超额盈利观,他的基本观点与汤的观点一致,但他认为无形资产对会计盈余的贡献就是单个企业运用无形资产后,利润超出同行业平均利润率的那部分价值。第三个观点是核心竞争力观,认为评价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有多少关键是看无形资产是否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帮助。企业运用无形资产,可以提升企业价值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企业价值的首要资产就是无形资产。现在企业的比拼已经从有形资产转到了无形资产的比拼,拼技术、拼人才、拼企业文化,现在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都是高新技术企业或者创新型企业,他们以技术作为企业的发展支柱,企业的价值多为技术带来的,无形资产是他们的最重要的资产。

(二)无形资产关系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融于组织之中,被竞争者模仿和替代的可能很小,是企业获得长时间竞争优势的保障。企业的无形资产组成了核心竞争力的大部分,核心竞争力的比较就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比较。一些企业拥有了一项技术是其他企业所没有的,那么它就有可能实行垄断,市场需要这项技术,而只有一家企业有,无异于为垄断开了大门,利益自然源源不断。

(三)无形资产是企业筹资和投资的重要手段。我国《担保法》中有明确说明,土地使用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可以作为抵押财产,这是企业筹集资金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当企业认为债务等方式不能满足自身要求或成本较高的时候,可以通过卖出专利等方式获得一定的资金。而且,在国际上无形资产也可以作为资本投资入股,我国有关法律对此也有着明确规定。无形资产既可以满足投资的要求,又可以满足筹资的需要,是企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价值的不利影响

(一)受益的非独占性。无形资产虽然是企业独占的,可以为企业提升价值,带来巨大的收益,但当投资企业将无形资产商业化,将生产的商品投入市场时,没有技术的商家不能从中获利,他们就会想出其他的方法,从中分一杯羹,比如制造模仿品,模仿品制作成本低,可以抢占一部分市场,并从中获得利益。而又没有一套完善的相关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正版商品企业的利益就会被模仿的企业分区一部分。

(二)受益的短期性。无形资产具有高附加值,许多企业会争相去研发同一项技术,占得先机的企业利益会最大,但是持续时间并不会长,其他企业会抢占一部分市场。知识经济时代,产品更新换代的太快,企业花费许多时间和经历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但是它的收益期却很短,很快就会被新产品取代。

(三)交易的困难性。无形资产自身的一些特点给其交易带来了困难,比如不稳定的价格、不对称的交易信息、不明晰的产权等。无形资产没有形成交易市场,它的价值无法精确的估计,价格就会不稳定,未来的利益就会无法估计,加之它是无形的,产权的拥有就会更加的不明晰,双方的信息又不对称,风险就会加大。风险大,收益不确定,交易就会变得困难。

(四)研发的高风险性。无形资产的研发普遍都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前期投入很大,但见不着成效,结果又无法预估。只有少数创新可以成功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他大多数企业在基础研究或应用阶段就会失败,前期投入无法收回。所以许多企业就会因为风险高而放弃创新,或者因为资金的缺乏而不进行创新,对整体经济的发展不利。

四、提高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建议

有许多因素导致了无形资产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了使无形资产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建议企业和政府都能更加关注无形资产,降低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创造的阻碍。首先,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大对正版产品的保护力度,严厉处罚盗版的企业,完善相关法律;保护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从资金到政策,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其次,企业自身要注重保护自己,在前期开发时,对项目的选择要慎重,对风险过大的项目要勇于放弃,或者分散无形资产研发费用,以降低如果后期失败,将会产生的损失。对于无形资产的交易市场应该尽快建立起来,使无形资产走人市场交易,无形资产交易活动规范了,交易才会变得顺利,企业才会更有热情投入进去,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敏,徐文超.行业无形资产企业价值贡献的差异分析――基于2009年上市公司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1(11).

[2]苑泽明,刘静,张旭.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体系[J].会计之友,2010(2).

[3]张学峰.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12).

篇3

关键词:无形资产 价值贡献 实证分析

一、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贡献中的作用

无形资产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资源,作为企业筹资和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武器。统计资料表明,相对于企业市场价值的增长而言,企业有形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的增长相对较慢。例如,美国非金融公司研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1989年的平均2.2%上升到1990-1997年的平均2.9%,有形资产投资比重从14.1%下降到12.6%。与此同时,反映美国主要公司市场价值的S&P500指数却从1980年的135.76点上升到2000年11月20日的1342.62点。增幅近10倍。如果再考虑在此期间公司发放的现金红利,公司市场价值的增长更是远远超过有形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的增长。上述不平衡现象说明,除了有形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之外,企业在其他无形资产的投资在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无形资产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为便于数据的统一,实证分析所研究的无形资产仅指上市公司在其财务报表上披露的无形资产。由于各行业的资产结构存在诸多差异,不同行业对无形资产的数量及种类等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其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也大小不一。因此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行业分类中的电子行业2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其2005-2006年的年报为基础,分析该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在资本结构中的比重,评价与无形资产经营状况相关的指标。从而,分析我国电子行业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

三、无形资产价值贡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无形资产比重偏低,其结构也不尽合理。无形资产的无实体性决定了其功能不能在感性上直观反映出来,只能存在于观念中,因而无形资产极易被忽视。其次,缺乏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管理方法不科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尽管无形资产得到了初步认识。但是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还缺乏系统的经济管理理论和资产管理经验,缺乏无形资产投资管理意识,不了解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内容,更没有无形资产应用和保护的经验。如何保护无形资产,防止无形资产流失,提高无形资产的竞争能力和水平,是每个企业都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再次,对无形资产保值增值认识不足。尽管不少企业已意识到无形资产对企业绩效的重要性,但对其采取的措施则并不利于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后,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充分。造成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披露方(如管理层、注册会计师等)具有不同的动机,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担心不当的披露可能会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篇4

中国城市近30年所走过的路,比西方国家300年走过的路都快得多。以至于中国城市的演变过程,充满了非理性的意味。土地经济时代,从南到北,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各地都执着于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大肆修建着高楼大厦、高速公路、大广场、大马路……彷佛只有这些有形资产,才能体现城市的价值。实际上,城市的资产不仅仅局限于有形资产,城市的文化、传统、习俗、建筑格局、景观……这些无形资产,是城市文明的积淀,一样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收益和价值。

土地经济时代,大建设与大破坏往往并存,快速而无序的建设,过度而庸俗的开发,以及保护工作的不力都使得城市遗产支离破碎,甚至使得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如临刑场”,朝不保夕,随时可能遭遇毁灭性的破坏。在后土地经济时代,我们需要反思大拆大建对城市无形资产造成的破坏,把重心转向对城市无形资产的利用。

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文明经年累月的积淀,然而,我们却在以一种割裂的方式建设着城市,承载城市文化的街区,经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往往街道狭小、基础设施匮乏、房屋破败……这些通常成为大拆大建拆除老街老屋的理由,因为简单粗暴的拆除,往往比精心规划利用更省心省事省资金。

实际上,成功的商业开发会在充分尊重历史遗产的基础上,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以深厚的城市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使地段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就是将商业开发和历史文化保护相融合起来的典范,使历史街区焕发了新的活力。

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文化街区保护的主要问题,很多地方政府都会以资金欠缺为借口,对城市文化资产要么听之任之,要么一拆了之。实际上,只要我们仔细梳理,就会发现许多可供挖掘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项保护基金、银行贷款、国外援助资金等等。这些投入对于城市品牌、城市特色和城市长期收益来说,是非常值得的,因为这些老旧街区、传统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效益是综合而多元的,不仅有极高的商业价值,还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

传承城市文化的老旧街区一般都处在老城的中心地段,区位条件较好,保护整治工程实施后,街区整体环境将得到很大的改善,必然会抬升其所在地段和周边地区的土地价格。因此,在不违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原则和目标的基础上.利用市场经济法则和手段,在保护区及周边地区进行适度的商业、旅游、房地产开发,争取部分资金来平衡先前的投入,弥补严重短缺的保护资金,达到历史文化街区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首先,是多元的经济价值。传承城市文化的老旧街区,具有丰富的价值,包括历史的价值、城市规划的价值、建筑美学的价值、艺术情绪的价值、科学修复的价值和功能的价值……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保护这些价值的总和,这些价值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转化为经济价值,并随着整治后街区环境的改善和历史风貌的保存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间接地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旅游收入、会议收入、主题节庆收入、商业收入等等。

其次,是租金和税收的回报。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使街区环境改善从而带动房屋租金的上涨、这是必然的结果。

第三,房屋买卖与适度开发也可带来收益。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带来了土地的增值和社会效益的提升,政府进行适当的房屋交易,在保护区周边进行适度的房地产开发,将有利于保护资金投入的产出,改造和整治后的部分住宅,也可用于出售或拍卖,丽江的当地人的宅子,原本仅仅以自住为主,整治后就被出售为商铺,商铺的租金、商店的税金、游客的消费……都是当地政府获得的综合收益。

最重要的是,城市无形资产是城市的灵魂所在,是这个城市区别于那个城市的本质所在,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成都的宽窄巷子、丽江的小资生活方式、大理的风花雪月……这些传统建筑和生活方式,才足以成为这个城市吸引世界眼光的理由。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的和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各地城市都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尤其对于那些既拥有千年历史文化、又在全面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大中型城市。必需要解决好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历史街区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同时,保留遗产的精神实质。实现文化的有机演进,使城市文脉得以传承、延续,发挥其巨大价值。

篇5

关键词:无形资产;研发;入账价值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的规定,无形资产的研发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全部费用化;无法区分是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从表面上看,这一规定会使企业前期费用增加,无形资产入账价值减少,似乎与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相背离,因此,一部分人认为归属于该无形资产的支出应全部资本化。如何理解准则的这一规定,该准则主要关心和保护了怎样的会计事项。

主张全部资本化的人认为:1.配比原则要求,收入与其相关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配比。有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二是时间上的配比。企业把无形资产研究支出在当期列支,而当期并没有因为这项支出而产生的收入,显然是多记了当期的管理费用,把研究阶段的的支出在当期管理费用列支在因果上和时间上都不配比。2.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这主要是因为历史成本是实际发生的成本,有客观依据,比较可靠,容易确定。取得一项无形资产的价值应当包括属于该无形资产的全部支出。3.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很显然,无形资产研究费用并不是为了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年度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结果很可能形成企业的一项资产,是一项资本性支出,把研究阶段支出列入当期管量费用,明显是作为收益性支出处理,而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把原本属于资本性支出计入收益性支出就会低估资产和当期收益。

但是,遵循会计原则必须是与原则有关的会计要素可以确认,上述会计原则除了可以确认的要素外还应各自满足以下要求:与相关成本相配比的收入在时间上是确定的;资产确认的其中一个条件是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支出归属于哪个会计期间是明确的;是资本性支出还是收益性支出是可以划分的。对于这些,企业在无形资产研究阶段是不能确定的,理由是:企业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使与研发的无形资产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能够证明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自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完成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因此,上述会计原则缺乏约束的依据。由于研发结果的不确定性,与研发支出相关的未来收益只是一种期望并非一定产生,在无法确定该无形资产将来能为企业带来收益时,也就是说研究阶段支出将来是形成企业的资产或是形成企业的费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将研究阶段的支出在“研发支出”归集,而不列入当期费用,一旦研发失败,其累积的“研发支出”将给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产生较大波动,这是无形资产准则最关心的问题。

客观、真实、准确地发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护企业稳健的财务状况和资本完整,维护健康的经济秩序,使企业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下运行,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是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主要任务。

1.谨慎性原则

企业在进行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由于无形资产研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才有了准则对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入账价值的严格规定:自行研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资、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发费用,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开发阶段符合条件的进行资本化。准则把研究阶段的支出摒除在外,使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比实际成本少,是低估无形资产的价值,但是,无形资产的真正价值并不是入账价值的多少,在历史成本原则下,入账价值只是取得该无形资产实际成本,其实际价值体现在与该资产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公允价值。虽然企业核算是以持续经营这一假设为基本前提,但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谨慎性原则贯穿于核算的全过程,要求企业面临不确定因素时尽可能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损失,不计或少计任何可能获得的收益;资产的计价只要有一定的依据则“宁低毋高”;对于难以具体确定其有效期限的支出,即使明知其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一次计入当期费用而不作递延项目处理。把研究阶段的支出列入当期管理费用,可以使企业少记前期利润而后期有较大的盈利潜力,企业客观上在前期是可以少交所得税,但准则并不是为了替企业挡税,这样做可以使企业各期财务报告的收益和资产计价“宁低不虚”,更有利于企业或财务报告使用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持有谨慎的判断,保持企业稳健的财务状况,制订较为稳健的经营策略,这才是无形资产准则关心的问题。

篇6

关键词:无形资产 有形资产股票价格

一、引言

已有研究表明现代企业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无形资产的价值贡献观点:财务效益观点,汤湘希提出无形资产价值贡献包括企业运用无形资产而引起的企业产品成本降低或销售增加。超额盈利观点,傅元略认为,任何无形资产所产生的贡献都会最终反映到企业的利润上来,无形资产对会计盈余的贡献就是企业超出同行业利润率的那部分价值。核心竞争力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大小在于无形资产是否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本文将无形资产的价值贡献定义为: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无形资产单独或与其他资产共同作用,为企业带来的超额利润或竞争优势。由于无形资产本身的特殊性,无形资产的价值贡献也不同于有形资产所做的贡献,主要区别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无形资产进行价值创造是间接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与战略环境有关,无形资产的价值取决于它与公司战略的协调程度;无形资产价值创造是潜在的;无形资产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必须与其他资产相结合。无形资产本身很少直接创造价值,脱离了企业背景和战略,它们并没有多大价值。当无形资产有效地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时,它们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总之,无形资产的内涵和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强大的价值创造功能,企业价值增长越来越多地来自于无形资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相关性的强弱存在各行业之间的差别,另外企业内部无形资产的构成情况也会不同的影响企业价值。目前国内对无形资产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研究没有考虑不同行业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不同行业企业的资产结构存在差异,不同行业的企业对无形资产有不同要求,不同行业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无形资产强度。同时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大小不一,因此,按行业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以下问题做出回答:我国目前各行业之间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状况存在哪些不同,无形资产的构成情况会对对企业价值造成哪些差异影响,以及无形资产的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有哪些。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Ely和Waymire(1999)研究发现已确认无形资产具有价值相关性,只不过在投资者眼里,资本化的无形资产的分量比不上有形资产。Amir和Lev(1996)研究发现,在移动电话行业,诸如成长性、未入账的无形资产(如客户资源)之类的非财务变量具有价值相关性。这些非财务变量与传统的财务变量相结合,将增强对企业价值的解释能力。Barth和Clinch(1998)发现品牌价值与公司股票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该相关系数是已确认资产(recognized assets)相关系数的一半。Ittner和Larcker(1998)发现客户满意无形资产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以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检验度与企业价值具有相关性。同时他们还发现该相关系数不如已确认资产显著,而且对于不同行业,得出的结果差别很大。

(二)国内文献我国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大多是对无形资产总额(净额)的考察,近一两年开始有学者拓展到对无形资产净值的相对值、无形资产的明细分类信息等的考察。薛云奎和王志台(2001)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并检验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表明,无形资产与股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有形净资产对股票定价影响不显著,同时发现无形资产的相关系数大于有形资产的相关系数。王化成、卢闯和李春玲(2005)认为,薛云奎和王志台在变量选择上存在问题,比如用无形资产绝对量来替代无形资产增量“有失偏颇”。另外,他们认为薛云奎和王志台在价值相关性研究中仅采用股价模型是不够的,还应当结合回报模型来分析,他们 以1998~ 2002 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结果发现无形资产存量与股票价格显著相关,即无形资产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并且投资者对无形资产信息的反应存有滞后性的结论。李寿喜、李若山和洪剑峭(2005)认为,薛云奎和王志台的样本局限于沪市公司,且未作分年度的考察,仅仅将修正的Ohlson 模型的解释变量净资产分解为无形资产和有形净资产进行分析,缺乏控制相关变量进行多角度的比较,所得结论证据不够充分,研究存在一定缺陷。因此,将样本扩大到深沪两市,并分年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国企业无形资产与股价呈显著正相关,除个别年度外,无形资产定价乘数大于有形资产的定价乘数,研究结论与薛云奎和王志台一致;并且伴随着无形资产投入比例的降低,企业利润和净资产与股价的综合相关性在下降。邵红霞和方军雄(2006)区分技术性和非技术性无形资产考察了无形资产比重与会计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及无形资产与公司的每股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发现不同无形资产的构成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无形资产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土地使用权和其他无形资产,主要体现在非高新技术行业;在高新技术行业并不明显。技术性无形资产和其他无形资产均与股票价格显著正相关,并且高新技术行业的公司技术性无形资产更加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Ohlson模型,也称为剩余收益模型,作为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通过与会计比率结合使剩余收益模型更具有了客观性、可验性等特点,使得公司价值评估具有了客观会计计量的基础。Ohlson模型并不复杂,因为变量比较简单,可以模型为基础进行修正,验证上市公司某些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实证关系。陆宇峰(1999)使用Ohlson模型,用A 股市场上市公司1994年至1998年每4月末的股价数据和相应的1993年至1997 年年报会计数据进行检验发现Ohlson模型在具有可验证性。在国内利用Ohlson 模型进行研究,一般会对模型进行一些修正,将得出的结果对假设进行验证。本文以Ohlson 模型为基础,建立Ohlson修正模型研究无形资产在不同行业对股票价格的影响。Ohlson模型假设影响股价的变量主要有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为了考察无形资产对于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还需要增加每股无形资产和每股有形资产两个变量,并检验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即修正模型的解释变量有四个,分别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每股无形资产和每股有形资产。为此提出以下假设:

H1:上市公司的每股盈余( EPS ) 和股票价格呈正相关;

H2: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 BPS ) 和股票价格呈正相关;

H3:上市公司的每股无形资产( INTGAPS ) 和股票价格呈正相关;

H4:上市公司的每股有形资产( TGAPS ) 和股票价格呈正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CCER数据库搜集2009年10个行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将上述四个指标为0或者为负的公司数据剔除,并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的样本数据,得到总样本数据1146个,见(表1)。使用Eviews 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行业样本数据统计如下,其中传播与文化产业样本过小,不做行业分析。

(三)模型和变量定义根据上述方法及假设建立如下的模型:Price=α0+α1EPS+α2BPS+α3INTGAPS+α4TGAPS+ε

其中price 为股票价格,采用股票在2009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EPS 为每股收益;BPS 为每股净资产;INTGAPS 为每股无形资产;TGAPS 为每股有形资产。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总样本回归分析 (表2)显示,R-squared系数为0.62,P值基本为0,模型选取的几个变量的t 检验值都是显著的,表明修正模型对几个变量和股价相互关系的解释力度比较强。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与股价呈显著正相关,同时EPS 的系数大于其它解释变量的系数,说明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基本围绕经营利润为标准。第二,每股净资产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小于EPS对股价的影响。一般而言,模型中的BPS会维持在1.1左右,本次实证检验BPS系数为2.19,说明当时股票市场存在大量风险。第三,每股无形资产的系数为负数。正常情况下,每股无形资产的系数应该为正。此次检验中,系数呈负相关。这是2009年的金融危机下,部分无形资产积累的市场预期价值灭失,导致公司价值下降。我国部分企业的的无形资产的形成依赖于外国,因此对外部的经济危机的抵抗力较小。追究其他原因,还有部分上市公司为使股票价格上升,或借机将积年以来的会计虚假数据释放到财务报表中去,对会计报告作假,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数据的信心不足。我国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质量历来不高,所以投资者并不信赖上市公司公布的无形资产的数据。第四,每股有形资产的系数为负,这是特殊情况。金融危机下靠出口拉动的我国经济遭到严重打击,出口下滑给企业带来严重影响。每股有形资产表示企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因此系数为负。一般情况下每股有形资产对股价的影响较小。

(二)分行业样本回归分析从(表3)可以发现:(1)每股无形资产系数的比较。不同行业每股无形资产的相关系数并不相同,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不同行业的无形资产构成情况不同,披露信息不同。我国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中权利类资产披露较多,知识技术类的无形资产情况披露较少。这些无形资产价值特性并不相同,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也不同。这种现状对交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采掘业行业来说有利(无形资产系数为正),而对其它行业则有负面影响(系数为负)。第二,同一类型的无形资产对不同行业的公司价值影响存在差异。这是因为同一类别的无形资产在不同行业中对价值的贡献是不同的。以土地使用权为例,有研究者指出土地使用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非高新技术行业,在高新技术行业并不明显。(2)每股收益与每股净资产系数的比较。通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个行业每股收益的系数都远大于每股净资产的系数。两者系数差异最大的为信息技术产业,最小的为建筑业,这样符合现实情况。(3)各行业每股无形资产系数存在显著不同,包括正负差异。不同行业每股无形资产系数差别很大,其中农林牧渔、制造、建筑、信息技术、批发和零售贸易、社会服务行业的每股无形资产系数为负数,其余为正数。这是由不同行业无形资产构成和信息披露情况不同造成的。无形资产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权利型无形资产(主要包括特许权利和可盈利条件的关系),这类无形资产披露质量较高,是我国无形资产披露的重点,在整个无形资产披露中比例最大,比如采掘业的采矿许可权、交通运输业的道路运营权、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这类无形资产形成的价值泡沫较小,基础稳固,在金融危机下所受的冲击较小。第二类为知识型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专有技术、驰名商标),这类无形资产的价值中除形成资产时所付出的研发支出之外,还有市场对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预期。因此市场景气时,知识类无形资产累积的价值泡沫较多,在2009年金融危机下无形资产价值中的泡沫破碎,形成对公司价值的损害,因此2009年多种行业的每股无形资产的系数为负。其别是信息技术业,属于无形资产最密集的行业。在美国这类公司的无形资产通常达到60% 以上,但我国这类行业的无形资产数量在总体上并不领先。其原因是我国技术类无形资产披露并不充分,企业不愿意在会计报表中披露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秘密;更多的尖端技术依赖国外企业,这样的情况造成我国信息技术价值“泡沫化”严重。所以在2009年股市上高新技术企业股票的表现并不好。另外我国特殊行业无形资产的披露面很小,很多属于特殊行业的上市公司无法分清企业所有的特殊无形资产,不知道如何或者没有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比如农林牧渔业、社会服务企业、综合类企业,在无形资产辨认上存在困难。这样导致数据搜集的局限会给无形资产的实证研究带来困难。

五、结论

本文以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各行业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企业盈利(每股收益)对企业价值有很大影响。股票投资者在投资时应注意分析上市公司的利润,通过资产负债表分析其利润的质量,分析其利润的构成和变化趋势。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关系。在经济上行时,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正向的,在经济下行时这种影响是负向的。投资者应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作出判断时应注意经济运行的周期。投资者也应注意无形资产的构成情况,并恰当分析权利类无形资产和知识类无形资所占的比例与构成情况。不同行业中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不同的,投资者应分析企业无形资产与战略背景的契合关系,分析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情况,注意企业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质量,与研发费用和研发支出情况,并进行与同行业企业的比较。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启示:由于无形资产会向市场传递企业利润持续性的信号,企业在报表附注中适当披露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有利于市场更好地评价企业价值增长,塑造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经济上行时,无形资产的影响显著高于有形净资产;经济下行时,有形净资产显著性提高,企业在不同行情发行股票筹资时,应选择不同的估价策略。有些企业只披露无形资产总数,没有披露无形资产具体构成和其他详细情况,无法使企业盈利能力得到恰当表达。因此要加大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力度,重视企业无形资产中的专利、商标或品牌等在会计报表中的披露。上市公司应加强研究开发的投入,培育、创新无形资产,以提升企业价值。同时应重视证券市场的放大效应,完善无形资产管理与信息披露,以使公司价值得到最大提升。一些行业在无形资产辨认上存在困难,应该给予这些行业无形资产确认和披露的相关指导,以保证这些行业企业价值完整,信息完善。

由于样本数据量大,时间仓促,数据未能足够详细,没有收集到企业没有确认为资产的非货币性项目的信息。另外特殊的无形资产,企业在年报附注中没有披露或者极少数企业只进行简洁披露。本文没能将这一部分无形资产项目的信息纳入到实证统计研究模型的每股无形资产自变量中。而且关于特殊行业的无形资产的信息,我国企业披露并不全面,并且归类比较混乱。数据收集的局限性决定了无形资产研究的局限。此外,本文实证中缺少上市公司研究开发费用的数据,只考虑了无形资产计量与股票价格的关系,没有考虑公司在创造无形资产过程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限制了本文研究的深度。且关于行业分析,本文虽然按行业进行分类,但因为各行业信息收集不细致,导致行业分析比较笼统。再者很多公司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难以直接将其划入某一行业,所以对行业的划分可能并不科学,实证结果可能混有行业特征和行业情况的差异。

参考文献:

[1]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会计研究》2001年第3期。

[2]王化成、卢闯、李春玲:《企业无形资产与未来业绩相关性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0期。

[3]邵红霞、方军雄:《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12期。

[4]Lev,B.,and EZarowin,The Bundari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How to Extend Them,Journal ofAccounting Research,1999.

[5]Amir,E.,and B.Lev, He.Relevance ofNon.financial Informafion: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dustry.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6.

篇7

【关键词】 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制造业上市公司

无形资产是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新纪元。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目前发达国家一半以上的经济已构筑在知识的基础上。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以其独特的价值创造方法, 以收益递增的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美国许多高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已经超过了总资产的60%。无形资产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又是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和增强企业技术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尽管中国经济发展现在还处于工业化的进程中,但是知识经济已经是全球的发展趋势,我国的企业也逐渐经历着知识、智力因素的渗透和改造过程,无形资产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对无形资产的研究是一个新型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

一、无形资产的特征

(一)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它不像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有形资产那样,使人们能一目了然的证实它的存在

无形资产的无物质实体性是人们对无形资产表面特征的认识,是区别于其它资产的显著特征。但无形资产的无形性是相对的,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

(二)无形资产包括的内容项目比较广泛

无形资产表现形式多样化,例如专利权、专有技术、经营秘密、配方工艺、商标权、特许权、商誉、著作权、计算机软件权、网络资源、研发能力、企业文化、市场资源等等,它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同有形资产一起为企业的价值创造做出贡献。

(三)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带来长期超额的经济利益

这也是对资产作为经济资源这一本质属性的突出强调,无形资产引起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包括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收入,节约成本或企业使用该无形资产引起的其它超额利益。

二、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企业价值创造是指企业资本投入的回报高于资本成本时创造的价值。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源泉来自企业拥有的各类资产。企业经营的资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形资产,包括土地、厂房、 设备等;一种是无形资产,包括特许权、专利技术和非专利技术、商誉、客户资源等。有形资产是硬件资产,看得见,摸得着,每天都在发挥作用,容易为人们所重视;无形资产是软件资产,蕴藏在企业内部,发挥着潜在的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无形资产的积累越来越显化,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步成为经营企业的主导资源,企业经营无形资产已势在必行。严格地讲,无形资产是会计学的定义,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则往往称其为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它泛指各种非物质形态的未来收益要求权。正如美国巴鲁・列弗教授在其所著的《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呈报》一书中指出:“无形资产、知识资产和智力资本这几个词是可以互相替换的。这三个词使用的非常广泛,会计学的文献中一般使用无形资产的概念,经济学家一般使用知识资产的概念,管理学和法律文书中一般使用智力资本的概念。”

智力资本是为解释企业的市场价值同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异的各种无形资产的总称而提出的。斯堪迪亚公司首创的智力资本模型体现了智力资本的构成和价值表现:即智力资本为企业的市场价值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距,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的耦合。20纪90年代末美国公司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比大约是2比1,这个数字相当于1945年到1990年间公司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比平均值的2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有价值的前五位公司中,其市场价值大约是其账面价值的13倍,位居前两位的微软和可口可乐市场价值分别是账面价值的21倍和26倍(1997年6月数据)。企业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间的这种差距就是市场赋予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

总之,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现有的无形资产存量决定了企业当前发现市场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企业无形资产的增长、更新速度及其作用的发挥程度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换句话说,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能量来源,其直接或潜在地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制造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发展状况

由表1可看出,2003年到2007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披露无形资产信息的公司数目和无形资产总额是逐年增加的,2007年披露无形资产信息的公司所占比例几乎达到96%,无形资产净值总额的增长幅度较之2003年更是惊人地达到了162.25%。从均值上看,每所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的数额也是逐年增加的,2006年、2007年的增长幅度较之2003年分别达到了46.82%和100%。制造业上市公司中中间位置的无形资产数额也在逐年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制造业公司对于无形资产的重视在提高,尤其是近两年公司较之以前也愿意更多的披露无形资产信息。但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还是很小的,每年的增幅也很小,说明制造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还未达到一定的规模。

四、制造业与其它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状况的比较分析

根据2001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分成了13个大类。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状况如表2。

从表2可看出:一是制造业的规模最大,公司数目最多,占到所有上市公司的58.23%,这也导致了制造业的无形资产总额高居榜首;传播与文化产业的公司数目最少,只有11家,比例为0.72%,而它的无形资产总额也是13个行业中最少的,只有63 692.33万元。二是采掘业的无形资产平均值最高,为214 370.99万元,是传播与文化产业的36倍,金融、保险业无形资产平均值位居第二,数值超过10亿元。三是至于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13个行业均不高,最高的也没能超过7%,这说明无形资产规模还太小,远远赶不上总资产的扩张速度。四是制造业主营业务利润作为制造业的核心利润来源,是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共同关心的主要问题。无形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是各行业的主营业务利润与无形资产的比率,衡量的是各行业单位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程度。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在2007年度,金融、保险业的无形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最高为17.92,说明该行业单位无形资产对其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程度最大;其次是房地产业,为9.47;社会服务业的无形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最低为1.68。行业之间差别较大,金融、保险业与社会服务业的差距为11倍左右,制造业的单位无形资产对于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处于各行业的中间水平。

五、提高制造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要提高制造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造业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加大对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

尽管制造业上市公司对于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不断增长,但是就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来讲还远远不够,无形资产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有着显著的贡献,所以企业应当在发展有形资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另外,从制造业资本市场对无形资产能够做出及时、恰当的价格反应这一点可以看出,加大无形资产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公司融资规模的扩大,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二)扩大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范围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的增加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除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的七个具体项目构成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细化无形资产,譬如客户关系、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网络资源等,但是所占份额很少,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过窄,导致大量的广义上的无形资产游离于账外,使得无形资产的信息含量被低估。可以进一步扩大项目分类的构成,便于指导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更好地进行归类,从而正确地估计无形资产的价值。

(三)加强和规范制造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披露情况

制造业上市公司对于无形资产的披露情况各异,有的公司没有披露无形资产的任何情况;有的公司只披露了无形资产的净值总额,而没有披露无形资产的具体构成情况;另外大多数制造业上市公司对其无形资产明细构成的披露的较为混乱,例如,很多具体的事物名称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大类并存,没有认真地将具体实物归类;或者将几大类合并记账,造成理解和统计的困难,不利于准确的细化研究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

(四)在充分利用和发展现有无形资产的基础上,加大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等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投入

占制造业无形资产绝大部分的是以土地使用权为主的权利类无形资产,而可以为制造业上市公司带来高附加值,超额利润的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数额比重偏低,尤其是现在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劳动成本增加、人民币汇率上升、银行利率上调、出口政策调整,制造业的微观和宏观环境正经历一场大的变化,如何顶住压力,生存下来乃至成功实现转型,拥有自己的研发能力和知识产权是关键。提高无形资产的含金量无疑会对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提高制造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价值需要制造业上市公司做多方面的努力,加大对无形资产的投入,加强自己的研发能力并拥有知识产权,从而使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价值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于玉林. 无形资产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新红,师萍. 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管理研究[J].西安电子科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5).

[3] 景莉.智力资本与公司价值[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 陈洁,苑泽明.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竞争优势研究[J]. 现代财经, 2008(6).

[5] 薛云奎, 王志台. 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1(11).

篇8

企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没有实物形态、能给企业带来经营效益的资源。作为特殊的资产形态,企业无形资产不以实物形态来彰显自身的价值,而是以某种特有权利和技术知识等经济形态存在,非实体性、垄断性、超额盈利性、长期获利性等是其不同于有形资产的显著特征。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商誉等。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无形资产的内容愈加丰富,其范畴延伸至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运作模式、企业家创新能力、企业学习能力、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营销网络等难以确指的无形资产。大量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无形资产实乃当今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不少企业依赖无形资产获得了巨大发展,它对企业的贡献已超出有形资产。

二、企业无形资产对企业的重要价值分析

1、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创造超额收益。一般而言,有形资产不具备使其价值无限增高的能力,而无形资产多是科技人员和管理者脑力劳动的结晶,其在生产经营中的使用是抽象劳动的潜在价值进一步释放和制造的过程,会产生一种大于其预付价值量的扩张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远高于其成本的巨大经济效益。如可口可乐在世界饮料业、耐克在制鞋业、Intel在计算机芯片业、海尔在家电业等,他们的获利能力都超出同行,其实都是无形资产的超额盈利性发挥作用的结果。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必须充分依靠无形资产。

2、无形资产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难以被竞争者模仿和替代的、能够支撑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复杂和多元的系统,北京大学的史东明教授认为核心竞争力由多种能力复合而成,包括核心价值观、组织和管理能力、知识与技能能力、软件与硬件能力等四个方面。从这些构成要素来看,多属于企业特有的无形资产范畴。因此,无形资产已经担当起构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核的重任,企业要拥有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无形资产就成为关键。

3、无形资产在企业筹资、投资方面具有重要功效。筹资、投资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筹资对企业发展影响很大,不少企业因为筹资渠道不畅而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进一步发展,而根据现有法律,企业许多无形资产,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等均可以作为抵押财产,这无疑拓宽了企业的筹资渠道,使得无形资产具有了筹资功能,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盈利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企业投资方式多种多样,而无形资产则是企业对外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可以将自已的知识产权、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对外参股,或者转让,进行低成本扩张,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三、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无形资产意识,健全无形资产管理组织体系。首先,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认识到无形资产在当前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把无形资产切实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日程上来。其次,要健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组织体系。企业要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合格的管理人员,负责无形资产的研制、投资、开发、申请、注册、维护、考核与评价等全面管理。管理人员应具备无形资产法规知识,掌握无形资产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管理理论,善于处理无形资产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和复杂问题。

2、完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是进行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有利于从动态上掌握企业的无形财富。目前企业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存在核算范围过于狭窄、核算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为此,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法规的要求,规范企业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制度,使无形资产在企业会计账簿中得到合理的计量和反映。同时,应当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披露,及时、完整地传递企业无形资产的相关信息。

篇9

【关键词】会计准则;资产评估;无形资产价值

一、引言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对于知识型、权力型等无形资产的加大投资,无形资产无疑在现实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发展也逐渐依赖于无形资产。在此,对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的探讨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当前会计准则对于无形资产的规范也存在些许问题,本文将从会计和资产评估角度来对无形资产价值确认、计量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结合两者,寻求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最佳确认、计量。

二、会计准则和资产评估准则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的差异比较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而在《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中规定:本准则所称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显然从两者对于无形资产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其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存在着不同口径,主要表现在:1.确认标准的不同。从上面的定义中可知道,两者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标准不同。2.无形资产价值计量、评估的不同。在准则中,初始计量采用了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双重计量属性标准。而在资产评估中要求无形资产价值的价值属性是公允价值,在评估师评估业务中,要求评估师关注评估对象的产权因素、获利因素等相关因素,采用合理方法对无形资产价值做出公允判断。

三、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确认存在的问题,从准则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无形资产确认项目的范围过于狭窄。

2.无形资产计量中的问题。准则中规定,只能满足资本化支出才能计入到无形资产账户。此种做法不能真实完整的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也不符合收益和费用的配比原则。如此造成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和所耗成本无关,引出成本不完整,成本的不对应性,成本的不合理性。

3.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披露不够全面,在表中只反映了无形资产的摊余价值,没有披露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及其在成本费用中所占份额,这样使得外部投资者无法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得有利信息,对该企业的真实情况作出公允判断,特别是对于无形资产占主要份额的企业。

四、关于完成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中问题的解决方法探讨

针对上述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结合资产评估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解决,从而寻求两者的契合点,使得无形资产确认、计量和信息披露满足内外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1.结合资产评估准则扩大对无形资产确认范围

企业在根据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定义、确认的规定中扩大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在此,可参照资产评估准则对于无形资产的定义,将商誉、客户关系等不可辨认的对企业经济利益息息相关的无形资源囊括于无形资产中。提高对新出现的无形资产的辨析度和确认力度,力求将与企业经济利益相关的无形资源准确定位。

2.利用资产评估方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计量

首先,针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笔者认为,会计准则中将研发阶段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是为了防止企业自主研发产品失败后企业仍肆意的计入无形资产中,虚报其自身资产。若全部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计入资本化就可能助长企业这种虚报资产的违法行为,但如若研究阶段支出全部计入费用,也会造成研发成功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不完整。所以在当前的会计环境下其分段设立、分段计价的模式是有利于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真实体现的一种做法。在此,笔者认为可以对研究阶段采用打分法的形式,对于研究阶段的支出可以通过四六比例分开计量,将其60%的支出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其余部分作为当期损益,这样既能保证研究阶段能够有大部分费用与收益配比,较好的做到成本的完整,也能防止企业肆意的将费用支出计入失败的无形资产中。待企业做到开发阶段时,说明企业研发已接近成功,所以对于此类支出照旧计入无形资产。

其次,对于一些特殊无形资产,例如客户关系、销售网络等,我们可以通过资产评估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估计入无形资产,这些对于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抑或能影响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可以通过聘用评估机构对其评估,将其评估价值作为入账依据。

最后,利用无形资产的非货币性进入价值计量,这样就可以避免过分的使用货币性计量而忽略无形资产的一部分潜在价值。对于一些项目如客户关系网、销售网络等通过一些非货币性的指标结合其计量的货币价值,从而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真实了解无形资产价值在当前经济环境中的作用。

3 丰富完整无形资产信息披露

首先,加强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内容及其披露方法的规范。资产负债表中对无形资产科目下设例如“无形资产摊销”等科目,在报表中明确列出无形资产原值、净值等情况,必要时可编制相关摊销明细表、自主研发等的无形资产价值形成的公正阐述,同时结合资产评估报告对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再者,企业内部可建立无形资产信息系统,通过加强收集、整理、汇总、分析等程序建设,从而做到有效、及时对外信息披露,避免模糊、混乱信息。最后,加强完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规范,提高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完善透明化、有效化、及时化、完整化的信息披露系统。

篇10

一、虚拟经济与财富观念的转变

经济学是研究关于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科学。但对于到底什么是财富,经济学家却有不同的看法。财富是否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或是实实在在的金银?历史上,不同的经济学派都提出了他们的财富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财富应该是物质的。现今主流西方经济延承了这一传统,认为把效用作为财富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认为财富具有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二重属性。在商品社会,商品就是财富的基本存在形式。商品一般具有物理形态(更一般来讲具有效用)和社会价值形态。在马克思看来,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价值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存在的。因此,财富在马克思看来更多的其社会属性决定的,可以是无形的、虚拟的。

马克思的财富观无疑是正确的,这与现今社会经济出现的“财富倒金字塔”现象相一致。从个人角度看,家庭所拥有的资产中,金融资产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据统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金融资产在一个家庭财富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50%。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正经历着个人家庭财富从价值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股票、存款、债券、房地产等占重要地位的变化。从宏观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进入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经济中出现了大量的虚拟资产。这些虚拟资产的增长速度惊人,数十倍高于实际资产或物质产品。不断形成以实际资产或物质资产为底部,上面是商品和真实的贸易,再上是名义的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等,最上面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头重脚轻的“财富倒金字塔”。

财富观念的转变与虚拟经济的兴起紧密相关。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它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的高级形态。它产生于实体经济,又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运行。虚拟经济下,资本增值的本质得到最彻底、最直接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中的虚拟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纯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财富形式相对实物形式的财富更能体现市场经济下财富的本质属性,即财富的社会性。事实上,我们持有的“股票”等金融资产可能只是一张纸,或一个符号,但是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我们相信它的存在是依据市场的存在而存在。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可以交换,可以被认可,它可以带给人收益、地位。虚拟经济以虚拟财富为特征,以虚拟资产作为经济运行的要素。

二、“投入——产出”与“报酬递增”经济模式的转变

这里的无形资产是相对实物资产而言的,也可称之为虚拟资产,指那些所有外在无形的财富形式,包括金融资产,还包括各种知识、技术、获得收益的权利等等。从价值确定上来看,所有这些无形资产价值确定都可以采用一种“资本化”的方法,即根据预期未来收益的折现计算其内在价值。这些资产的价格都是建立在人们的观念或信心之上。这明显区别于以投入成本为基础的传统价值确定方法。成本为基础的价格体系逐步让位于心理支持的价格体系。

现代主流的经济分析模型以及公司营运的会计体系都是建立在投入——产出的基本逻辑基础之上的。这些模型反映了某个生产过程的投入及产出。传统的计量方式在衡量产品生产部门(如农业、采掘业、制造业甚至运输和公用事业)的经营表现时,有很强的反映能力。然而,当它们被用来提供经济中的服务和信息部门(如健康护理、法律服务、金融服务、个人服务、教育、娱乐、媒体、软件)的信息时,其反映能力就显得十分无力。因为这些服务或信息部门中,对“投入”和“产出”进行量化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其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完全不同于产品生产部门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信息和创意,不会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耗尽,相反却可以多次重复运用。有些服务(如法律或医疗服务)服务的质量远比服务的数量(服务提供者所花的时间)重要。另外还存在“网络效应”或互补效应:如果某个客户使用的“产品”(如电脑操作系统)其他人也在使用,那么该产品将给客户带来更高的价值;或者如果某产品与其他产品配合使用,那么,此时的产品价值高于单独使用时的价值。虚拟经济的特征很多已经完全不同于工业经济的情况。

无形资产逐步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最重要的因素。这些“无形资产”或“非实物资产”,如智力资本、研究开发、品牌、人力资本等,将是推动“新经济”最为重要的要素。在这样的时代,对有形资产,如工厂、机器、办公楼、矿产资源等投资和经营的重视,将被智力、组织、制度和良好信誉等无形要素所替代。市场广泛的普遍性以及极强的渗透力,与无形资产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是密切相连的。

三、公允价值计量与“公允价值域”(FVM)模型提出

关于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争论,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期末资产价值的再确认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当期收益的重新计算问题。历史成本,以资产的原始价格作为资产的价值,在各期末不进行调整,直到资产被处置(清算)时,资产的价格变动才被记入损益。这样势必造成期末资产的账面价格与市场价格发生背离。支持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使用公允价值可以减轻这种背离,从而使会计上记录的资产价值与市场价格接近。

FASB在2006年9月颁布的SFAS 157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支付的价格。”IASB在2009年的公允价值征求意见稿中也有同样的定义。可以看出在准则中定义的“公允价值”与“价格”有关,而其中的“价值”含义却被隐藏起来。原因可能是在这种“有序交易”中,价格最能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在现今的经济学理论中,这种价值是用未来预期的现金流折现计算出来的。所以,会计上公允价值计量虽强调市场价格,但本意应该是追求资产在经济上的内在价值为根本。在市场经济高级阶段,价值和价格正逐步趋向统一。

资产的内在价值如何实现?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只有人和物的结合才能创造价值。对处于经营过程中的资产最能体现这一点。下面,我们重点考虑这种资产的内在价值。这样的资产可以出售,也可以使用。出售可以直接换回货币。如果使用,还应该考虑到资产的使用效率问题。同样的一项资产,比如一把锄头,在张三的手里和李四的手里使用效率是不一样的。根据经济学效率原则,资产从低效率者手中转移到高效率使用者便可以增进社会整体的福利,因而这种转移的机制对人类整体物质富裕程度具有重大的意义。市场被认为正是这样一种机制。因而,资产通过市场交换就可能达到最好的人物结合,从而产生最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假设前面经济收益计算的资产价值已是整个市场中最优的资产使用方式,这种资产使用方式可以在市场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即资产可以转移到最优使用者手中。

我们把上面计算的不同资产价值绘制到图表中,由此得到下图:

其中,β线为资产最优使用时得到的资产价值曲线。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资产的预期价值与资产原始价值之间的差额是主观商誉的部分,即图2中的AeA0线段的长。主观商誉其实是企业所拥有的实体资产之外所有无形资产部分,包括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组织协调力、专利、技术等各方面的能力。主观商誉可以用SG=fx(t,e)表示,其中t、e分别表示时间和企业知识积累等特征。主观商誉应该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所以一般有:SG'=ft'(t,e)>0。γ线为初始资本的市场利率线,它是资本最低回报线,可以通过转换为货币资本的利息实现。其实,通过上图可以看到企业的收益由利息和主观商誉两部分组成。

图中的线Ⅰ、Ⅱ、Ⅲ、Ⅳ分别表示传统历史成本会计、脱手价值会计(EixtVA)、剥夺价值会计(DVA)和现行成本会计(CCA)下资产在不同时段的价值曲线。很明显,脱手价值会计线、剥夺价值会计线和现行成本会计都是对传统历史成本资产计价的偏离。从理论上讲,它们更接近理想的资产经济价值线。稳健性原则是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的基础之一,所以,当资产的原始价值低于市价时而被确认,所以线Ⅰ可以替代γ线成为最低界限。

当资产的市场价格高过β线或跌破γ线时,资产就可能被转移出企业,这样资产从高效率使用者手中转移到低效率者手中,造成社会福利的降低。

资产的公允价值应该落在AeA0EA围成的区域,即图中阴影部分,我们称这个部分为“公允价值域”。“公允价值域”意指采用非历史成本会计计量资产价值可能落入的区域,它表示资产计价对传统历史成本会计计量的偏离,以及对资产内在经济价值的趋近。

四、公允价值计量与无形资产价值发现

公允价值计量体现了市场对资产有效使用的竞争,代表了市场对资产价值的发现。资产的价值基于实体资产的效用之上,越来越多的是所注入的无形资产的价值。确实,无形资产将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财富最重要的因素。

公允价值计量为什么会在新时代成为为人瞩目的计量属性登上历史舞台,这与市场深化带来的财富创造过程和财富投入要素变化有关。无形资产、无形财富逐渐成为新经济的主角。这些无形的要素,看不见、摸不着,它们是真正的“幽灵”,无时无处不存在,并越来越左右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我们觉察到它的存在,但我们却无法准确捕捉和计量。由于无法入账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越来越多,造成了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巨大差异。这使人们日益感觉到建立在工业社会经济模式之上的历史成本会计不能满足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公允价值计量可以看为是应对这种挑战的最初一步。正如前面分析的,采用市场价格的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市场发现价值,而这些价值更多的是那些粘附在有形实体上的无形资产的价值。 “股票和债券的价格提供了一种计算公司市场价值的方法,而公司的金融索取权(债务加股东权益)正反映了公司的市场价值,并且公司的市场价值可以看作是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价值与无形资产的价值以及无形资产给公司带来的未来价值增值的总和”。无形资产可以分为需要与物质生产过程相结合,间接产生收益的无形资产,以及直接通过交换获得价值实现的无形资产。我们先来看参与经营过程的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包括:知识、技能、专利等等。它们通过与物质要素结合,通过生产过程实现其价值。在会计上,通常我们可以把这些无形资产称为“主观商誉” (subjective goodwill)的部分。如图3所示,即:线段AeA0(或bd)之间的部分。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式,我们无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虽然,在传统历史成本会计中,分为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对于可辨认无形资产可以根据其获得的成本入账。但是这个价格与该无形资产带来的未来收益无法相比配,它远远低于无形资产所带来的未来价值。如图所示,根据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系统在t2时点,我们只能确认资产的价值到D点。但是,此时由于无形资产的存在,企业资产的价值确远远高于D点。D价值点之上的广泛区域,在历史成本会计系统计量方式下,被忽略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虚拟经济逐步替代了实体经济,人们对财富的观念逐步由实物财富转向虚拟财富,以无形资产为特征的虚拟资产逐步替代了实体资产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要素。这造成了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传统会计上确认的历史成本价值越来越分离。我们需要采用新的计量方式,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发现无形资产的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实现了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发现,是对传统会计计量方式的重大革新。公允价值计量其实质就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计量,它采用资产的市场交换价格作为资产的价值。无形资产、虚拟资产作为一种纯粹的价值社会存在方式,它们的价值采用市场价格是合适的可行的。在市场经济的价值体系中,物质财富占的比重越大,个体对社会的依赖程度越小;虚拟财富的比重越大,个体对社会整体依赖度越大。资产的无形化、虚拟化,使人们越来越紧密地通过市场联系在一起。市场价格已成为人们行动的指标,人们据此判断他所拥有的名义上的财富。资产的价值越来越直接体现为它的市场价格。以市场交换价格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直接体现了财富价值观念的变化和经济模式的转变。

如图3,B点是企业资产在t2时点资产的市场价格。这个市场价格包含了资产的物质价值量,更包含了粘附在物质形态之上的无形资产的价值。线段BD表示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上确认的企业资产价值的增加,它表示了公允价值计量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发现。而对于体现为直接交易的无形资产,如金融衍生资产,它的价值唯一客观的确定形式便是它的市场交换价格。

五、结论

总之,市场深化带来的经济虚拟化与财富价值观念的转变,使价值的社会属性凸显。市场价格作为一种价值最直接的体现方式,成为市场经济中最基础的价值衡量指标。以市场交换价格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适应了这种新经济模式的转变,利用市场实现了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发现。

参考文献:

[1]徐鸣:《企业中的虚拟资本及其管理创新》,《财经科学》2013年第1期。

[2]宋琰:《无形资产评估中的问题与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16期。

[3]刘强安:《虚拟资本与公允价值关系初探》,《财会月刊》2009年第9期。

[4]刘晓欣:《虚拟经济与价值化积累》,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篇11

关键词:知识经济;自创无形资产;价值计量

无形资产是企业为了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按其来源渠道,可分为外来无形资产和自创无形资产。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日益突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不断地创造和更新无形资产。整个会计环境较之以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适应新的会计环境,探索知识经济条件下自创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方法是会计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知识经济对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提出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产的组成由以有形资产为主转变为以无形资产为主;企业的投资也由以物力投资为主转变为以智力、人力投资为主。企业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进行无形资产的研发。会计核算的新环境,必定对自创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提出新的挑战。

(一)知识经济要求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尺度一致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无形资产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企业间的业务交流也更加频繁。企业根据对方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来决定是否与其发生业务来往。这就对企业编制会计报告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类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尺度必须一致。对于同行业的两个对无形资产投资基本相同的企业,如果价值计量的尺度不一致,很容易出现最终报告的无形资产信息存在很大差距的现象。这样不利于投资者进行比较、决策。

(二)知识经济要求客观合理地核算研发中发生的全部费用

工业经济时代,企业投入到无形资产研究开发当中的费用很少。因此,能否客观合理核算研究开发费用将不会对企业的经营利润产生太大的影响。然而,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企业资产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部分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超过了有形资产。企业投入到无形资产研究开发当中的费用在全部耗费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能否客观合理核算当期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将会直接反映企业当期经营利润。

二、我国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现状及存在的缺陷

由于研究开发的不确定性和自创的不易确认性,现行的自创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遵循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然而,仔细分析很容易发现:对于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不仅《企业会计制度》与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研究开发费用的处理不一致,而且不能应对知识经济条件对自创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提出的挑战。

(一)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最新的无形资产价值计量规定,企业自创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包括研究过程中的耗费。而企业外购的相同无形资产的价格确是依据所购单位耗费的研究与开发费用确定的。这样相同的无形资产在不同企业的会计报表中,由于来源不同入账价值也就完全不同了。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也就失去了相互比较的价值,不利于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比较同类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影响了投资决策,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原则。

(二)违背了会计核算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研究开发费用与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相比注册费、律师费,研究与开发费用都是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经济实质部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自创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应当以研究开发费用作为价值计量的主体,而不是仅仅依据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计量。然而,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计量原则却恰恰相反,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也忽略了研究费用,都违背了会计核算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歪曲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

(三)违背了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中的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凡支出的收益仅及本会计期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收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自创无形资产过程中耗费的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受益期是无形资产的整个有效期,一般涉及到几个会计期间,而不仅仅是当期。因此,研究开发费用都应当划为资本性支出,计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然而,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却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划为收益性支出,《企业会计准则》也将研究费用划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发生当期损益。违背了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不利于企业正确核算当期的经营成果。

三、完善我国企业自创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具体思路

结合知识经济条件对自创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要求,完善我国现行的自创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方法,有利于客观正确地核算无形资产价值,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利润,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一)设立与“管理费用”并列的“研究开发费用”科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资产和投资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企业的资产从以有形资产为主体转变为以无形资产为主体,企业的投资从以物力投资为主体转变为以智力投资为主体。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在于其拥有多少有形资产,而在于其拥有的无形资产的多少。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和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开发费用在企业管理费用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研发成功,将会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的占有比例,完善企业的资产结构,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营效益。为了使会计信息能够间接反映企业发展战略,就必须要求正确合理的确认和计量企业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因此,应该将研究开发费用从“管理费用”当中分离出来,设立与其并列的“研究开发费用”科目。

(二)以价值计量反映企业研发能力为出发点,借鉴自建固定资产价值计量模式

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量能够间接反映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能力和企业人力资源水平。结合企业自建固定资产的价值计量模式,设立“在研项目”中间核算科目与“研究开发费用”费用核算科目。通过“在研项目”与“研究开发费用”科目,合理计量自创无形资产的价值,反映企业高科技研发资金投入量和研发能力。企业进行专利、非专利技术或商标等某项无形资产的研发时,将研发过程中投入的相关资金全部计入“在研项目”科目借方核算。研发成功了,将申请无形资产产权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直接计入“无形资产”科目借方,作为入账价值的一部分。同时,将“在研项目”借方发生额全部转入“无形资产”,作为入账价值。研发失败了,将“在研项目”发生额全部转入“研究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通过计量“在研项目”借方发生总额以及“研究开发费用”期末余额,能准确了解企业在高科技研发上的资金投入量,掌握企业研究开发的成功率。最终,较为客观地计量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价值,解决当前价值计量存在的缺陷。

参考文献:

1、毛洪涛,万云.会计最新制度、准则――深度阐释与案例分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于玉林.会计基础理论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李百兴.论知识经济下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及计量模式[J].四川会计,2000(4).

5、令媛媛,张粟.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5(7).

篇12

一、职业道德要求

RICS会员必须证明自己是一位拥有专业地位、符合社会期望、技术熟练的从业者,同时,要求会员必须理解执业所在国的法律及法律体制的一般原则。职业道德共包括12项:行事光明磊落、诚信执业、透明公开、勇于承担责任 、明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保持客观、尊重他人、注重形象、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遵纪守法、申明可能的利益冲突 、保守机密。

二、专业能力要求

会员级别共分为三级,专业能力要求共涵盖以下10项。申请者可根据本人专业水准和不同级别所要求达到的专业能力选项,申请不同的会员级别。

(一)会计原则与程序(M001)

这项能力涵盖会计基本原则及公司账目分析,以向客户提出合理的评估建议。各级别可能涉及的知识、技能及经验:

(二)资产识别与评估(T086)

运用知识识别和评估一个或多个类型的资产并报告结果,以支持所提出的合理评估建议。资产类型包括企业交易、企业资产(包括股别/股权、期权、知识产权、研发、金融工具)、负债和其他证券、无形资产权利。各级别可能涉及的知识、技能及经验:

(三)融资策划(T008)

这项能力要求掌握财产和其他有形、无形资产相关的税收激励/资本减免知识,申请者应注意在不同地理区域资本减免相关法规下可行的资本减免类型,并对实际工作中资本减免类型的选择问题有透彻的理解。各级别可能涉及的知识、技能及经验:

(四)强制购买及补偿(T011)

这项能力强调理解并实际应用有关强制购买权的合适法律框架,包括企业价值评估在立法和索赔方面应如何估算。即使只服务于其中一方,申请者也需要站在购买方和所有权人两方的立场进行考虑。各级别可能涉及的知识、技能及经验:

(五)企业财务(T018)

企业财务专门研究企业在商业世界中利用何种渠道及分析方法来做决策及做何种决策。各级别可能涉及的知识、技能及经验:

(六)企业复苏及破产(T020)

此项能力涉及当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时为有关各方提供合理的评估建议。这可能需要与固定抵押接管人或破产顾问或周转专家及债权人等方合作。提供的评估建议涵盖多种资产,包括商业资产、无形资产、研发、负债,以及交易相关的房地产和经营场所。各级别可能涉及的知识、技能及经验:

(七)购买与出售(T073)

这项能力涉及企业的购买和出售、企业组成部分和其他有形及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股票、衍生工具及期权。涉及范围包括所有设押资产与无抵押资产。

申请者应该考虑到所有市场、替代用途与标准。处置涵盖所有方式,包括私人协议、招标和公开拍卖方式。各级别可能涉及的知识、技能及经验:

(八)企业价值与无形资产评估(T087)

这项能力涉及准备并提出符合相应评估标准的、经过适当研究的评估建议,使客户能在企业价值和无形资产方面做出明智的决策。各级别可能涉及的知识、技能及经验:

(九)评估报告与研究(T088)

这项能力涉及准备正式的评估报告,使之满足使用需求并能结合背景提出合理、明确的评估评论和分析。各级别可能涉及的知识、技能及经验:

(十)税收(T089)

篇13

【关键词】智力资本 无形资产

随着以知识带动的无形经济的出现,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显得越来越重要。价值创造的过程已经由传统的依靠物质资产向依靠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转变。就连以资金为基础的制造业都在向依靠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转化。

之前的研究主要在定义和测量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这些理论使我们意识到企业资产结构基础在发生改变,无形资产作用日益重要。然而,现在的理论很少涉及支持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的驱动力,包括那些驱动力的动态因素。这也是现在的关于无形资产促进价值创新的科研成果不能为实践所用的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学术研究没有尝试用新的方法去研究企业资产基础,本文我们将用分类法的思想来分析无形资产。

依靠两个标准解构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即它们是嵌入“单个实体”中还是“系统和结构”中;它们是在“非市场关联”中还是“市场关联”。

智力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分类是将提供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使我们对现代企业资本基础和它的价值和运行有个更好的理解,这种理解对于我们设计管理和政策都是很有必要的。

一、人力资本

在人力资本理论中,资本嵌入在每个个体中,我们暂时不考虑嵌入在团队,社会关系和组织管理中的人力资本。新古典理论强调:学历和职业资格是人力资本中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可以看做“知识产权”,它不能进行交易,可以看做企业的一项资产,隐性知识是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进行分享和学习的。主流新古典主义学院孤立地看待知识资源,然而其他分支强调可以产出,应用和使用的重要性,这些不同的观点解释了为什么主流新古典主义主要关注显性知识。然而,制度经济学家,进化经济学家和组织理论家强调隐性知识是最重要的资产。

Schumpeter 创立了经济发展和通过技术改革和创新进行新的价值创新的理论。他关注企业家个人对创新的贡献,这种创新是对资源的新的配置。这种创新精神要应用于实践中“建立新的实践”才能产生优势。传统的熊彼得观点认为企业家精神不能只是理解成根本性的发明和创新活动。重点是企业中每个单个个体能想出好主意来帮助企业改善某些方面,这些主意一定要给企业带来价值创新。因此,灵活的组织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企业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资产定义为那些能使组织发挥作用的技术,网络,方法和过程。它嵌入在人们系统或组织的关系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

主流组织理论强调管理和组织的结构对价值创新的重要性。Nelson and Sampat 认为我们需要把“机构”理解为组织实体,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延伸了管理理论,制造企业流程应如何适当的进行。组织因素作为资产的特殊性,不确定性,复杂性,信息不对称性和交易环境都对传统成本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创造了一个新“社会技术”,技术帮助我们建立和管理的内部和外部的网络和系统的方式是一种资产,但如果我们不懂得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为价值创造服务它将没有任何意义。

社会资本常常嵌入在“网络”和“社会共同体”中,网络可以看做一个正常的或者结构性的关系。一个社会共同体是规范、价值观和共同的理解关系的反映,经济中的行为是嵌入在网络和共同体中的。这项资产关系到人们如何互相交流和彼此帮助,有助于提高企业战略网内企业间关系的稳定性,战略网络能够使用和控制信息、市场和技术。

三、市场结构资产

市场结构资产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组织所拥有的潜能,这种潜能归于与市场结构相关的形资产。广泛的战略管理和制度升级方法已经集中在各种各样的市场结构资产上,市场结构资产被认为是公司获得和维持市场份额的途径的重要因素。

在波特的“五力模型”市场竞争力分析方法中,如果公司从事战略投资,并在他们的产业结构中找到一个战略地位, 在要素市场或产品市场是某种能够抑制竞争力量,推动经济回归到零,那么这样的公司将会是优胜者。因此,关键就是阻止新进入者并且将价格提高到高于长期成本。根本上,产业结构中的市场定位是关键的资产。

四、品牌

品牌可以被看做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它们不属于任何结构和系统性的市场关系,它们只是资产本身。品牌表示商品和服务的所有权和身份。商品品牌用来区分产品。服务品牌向我们描述服务,着重表现它的质量,可靠性等而不是该服务如何实行的。公司品牌(或标识)是那些公司名称已经存在,有意义并且因此在市场中存在价值的东西。市场营销研究关注于品牌对于顾客忠诚度的产,品牌可能是最明显的市场资产。企业收益的增加可以适当的从品牌的额外价值中获得,不论品牌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帮助企业获得市场份额还是通过在广告方面的巨大耗资来获得,品牌对企业在产生顾客忠诚度方面来说是巨大的资产。

五、专利和版权

在大多数成熟经济体制下,体现在产品和工艺的创新中的知识的开发,新理念,或与之相关的无形资产和象征性的材料,都是通过知识产权的使用来保护的。知识产权是从财产权、资本、劳动力自然演化而来,它们提供法律机制来保护许多公司资产。自1890年代以来,专利权在所有技术领域已经稳步增加,包括化学、电子学、机械、运输和非工业的,唯一的例外是某一时代的背景而且仅仅是二战之后。这刺激企业、个体和公众把知识财产归于私有,尽管我们当然需要认识到影响的知识产权制度对许多公司和行业,社会和经济来说是好坏参半的。

篇14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原则、确认范围与计量模式之不足

1.确认原则不足。目前我国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原则以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以下简称《无形资产准则》)为依据,规定无形资产必须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①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按照这个原则,自创商誉成本的不确定性导致会计上对其不予确认。由于商誉是由各种因素(如所处地理位置、品牌知名度、经营管理人员能力或售后服务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没有哪一笔支出能够确定是为创造商誉而支出的,同样也难以确定哪一笔支出创造了多少商誉以及这些支出的受益期为多长。因而,在会计实务中,一般只对企业外购商誉即并购商誉加以确认入账,而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入账。当一个企业购入另一个企业时,其购入成本超过被购企业净资产的部分就是商誉的价值。事实上商誉并非并购时才产生,自创商誉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企业的一种独有的可能在未来带来超额收益的经济资源,是企业为创造知识产权而不懈努力形成的。自创商誉与并购活动没有必然联系,在并购之前就已经存在于被并购企业,只是由于建立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基础上的传统会计没有反映而已。显然,对外购商誉计价入账而对自创商誉不予以确认,有悖于一贯性原则。

2.确认范围过窄。按《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无形资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有权、特许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包括计算机软件、专利、版权、电影、客户名单、抵押服务权、捕捞许可证、进口配额、特许权、客户或供应商的关系、客户的信赖、市场份额和销售权等,其范围明显较我国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软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互联网上的域名、质量认证体系、绿色食品标志等不断产生,这对我国无形资产过窄的确认范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计量模式的局限。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计量的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国际会计准则提出了五种不同的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场价格、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其中传统惯例是以历史成本计量资产。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的提高,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的计量模式开始使以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的计量感到力不从心。根据《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此种计量模式虽简单易行,但缺乏合理性,不能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这样处理使得企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不能得到全部确认,同时也不符合收益和费用配比的原则。大多数无形资产在尚未开发成功的会计期间里可能不产生任何收益,却要负担大量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而在开发成功以后,受益的会计期间仅负担少量的申请、注册费用,这显然很不合理。因而,忽视这类商标、品牌、商誉、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计量显然是失策的。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主要是面向过去,而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誉、人力资源等主要是面向未来,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一切都要求改变现行滞后的会计计量模式,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前瞻性与信息披露的充分性,降低决策风险。

二、知识经济时代自创无形资产如何确认、计量

1.扩大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对于企业的无形资产,不论是外来的还是自创的均应确认入账,以满足一贯性原则的要求,尤其是自创无形资产不要仅局限于《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而要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出发,对自创的商标、品牌、非专利技术、质量认证体系、绿色食品标志、环境管理体系等新的无形资产均进行确认,以全面反映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

2.对自创无形资产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计量。目前资产评估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三种:①成本法。将历史成本按照评估基准日的计价标准计算,再减去应扣损耗和贬值来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这种方法比较客观,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随意性。但是有些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难以确定甚至与实际价值相去甚远,因此,该方法在无形资产的评估中用得并不多。②现行市价法。以现行市场价格为计价标准,据以确定无形资产的价值。这种方法要求有一个充分的市场条件,而目前我国的交易市场还不够活跃。同时,无形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来说有很强的个体特征,这在客观上限制了这种方法的使用。③收益法。通过估算被评估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并将其折算成现值,据以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这种方法比较能体现无形资产的意义,只是评估过程中的未来收益需要预测,内含报酬率也需要操作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因此收益法的主观性比较强,但在实际的无形资产评估中使用得比较多。以上几种方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无形资产。对于自创无形资产,应根据不同种类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计量:

(1)专利权、商标权等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确认的无形资产,可采用成本法,其最终入账价值不仅包括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登记费、律师费等相关支出,还包括研究与开发费用。在会计处理时,为防止开发项目可能遭受的失败,在相关无形资产没有正式取得之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可以设置“研究开发费用”科目,用以核算为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等所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注册登记费、律师费等全部费用,待开发成功后再予以资本化,转入“无形资产”科目;开发失败则予以费用化,一次或分期转入当期损益。

(2)对于非专利技术,由于无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承认,因此最初入账价值应以研究与开发费用为准,具体操作可参照(1)的程序。

(3)对于商誉,由于其与企业整体资产不可分割,对其成本费用也无法单独准确划分,但商誉的本质是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资产,因此可比照收益法估价入账,也可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量:企业商誉=(企业年利润总额÷行业年净资产利润率)×预计使用年限-企业账面净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