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工程项目优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企业要把握好三大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它们的制衡机制,掌握它们的控制方法,寻找三者之间的平衡点,确定合理的质量目标、工期目标、成本目标,合理运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对三大目标实施有效的优化控制。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合理降低施工项目的建造成本,确保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取得更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把握好三大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
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是施工项目的核心要素,把握好这三大目标的辩证关系是实现项目有效管理、保证顺利完成建设任务的前提。三大目标之间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对立的辩证统一体,不可孤立的看待某一问题,如果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三者关系的整体平衡,给项目带来不利影响。
在三要素中,工程质量是第一位的,质量的好坏必然影响进度和成本,只有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质量等级标准的工程质量才是合格的质量、经济的质量。根据有关规定,工程质量的等级标准可分为合格和优质两种。在工程建设中,不应随意提高或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对质量要求越高,施工成本上升越快,当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再需进一步强化时,其成本将成几何倍数增加,但也并不是说对质量要求越低,成本就会越低,因为不顾质量,一味追求进度或利润,势必造成质量低劣,凡不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质量等级标准的建筑工程是不允许交工的,势必造成返工,既增加了成本,又延误了工期。而事实上,人们对质量并不是无限要求的,而是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在这个范围内,质量和成本呈近似的正比例关系。
质量和进度之间也呈近似的正比例关系。一般情况下,若工期过短,要么需要采取特别的施工组织保证措施,比如:增加劳动力、增加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等,增大了资金的投入;要么使员工、机械超强工作造成员工疲劳、机械维修、材料供应紧张、必要的工作持续时间被强行压缩,改变了施工条件,影响了工程质量;若工期过长,则会造成人员窝工、机械设备闲置、资金占压、材料价格上涨等不稳定的因素影响,造成成本的增加。
在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工程进度是实现利润的重要手段,工程成本是随着工期的长短而变化的,工期过短或过长都会造成施工成本大幅上升。在通常情况下,直接费是随工期的缩短而增加,当工期缩短到极限值时,直接费达到最高,间接费则随工期缩短而降低,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上述两种关系的叠加,直接费和间接费的叠加和为最小值时的工期,就是施工项目成本最小的最优工期。
一般来说,工程项目的高质量必然会产生长工期和高成本,进度过快会产生低质量和高成本,过低成本会出现低质量和长工期,而高成本也不一定就会有短工期和高质量。不能离开工程质量讲节约,而应在搞好工程质量中求节约。要把握好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均衡优化,以满足合乎质量标准和最佳工期与最低成本的统一,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也是施工项目成败的关键。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优化配置施工生产的诸要素,使施工组织管理及施工方案更加科学、经济、合理,对工程施工更具操作性、指导性。可以利用价值工程的方法,经过系统的分析论证,比选出最佳的施工方案。例如:在某办公楼施工前,选择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应采用的模板施工方案时,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比选了两种模板施工方案,即钢木组合模板体系和小钢模体系。从模板总摊销费用、楼板浇筑质量、模板人工费、模板周转时间、模板装拆的便利性等五个技术经济指标对该两种模板施工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核算两种模板施工方案的功能指数、成本指数和价值指数,由于本案中钢木组合模板体系的价值指数优于小钢模体系的价值指数,所以,最后确定选用钢木组合模板体系,这样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又能加快施工进度,也节约了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3.优化网络计划:
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按既定目标对网络计划进行不断的改进,以寻求满意的方案。对网络计划进行的优化控制,包括工期优化、工期-成本优化、资源优化三种。
3.1.优化工期:
要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有步骤的进行网络计划工期的优化,计算出网络中各项时间参数,确定出关键工作与关键路线,利用不同分配资源产生的时差来调整与优化网络,以求得最短的工期,不能将关键工作压缩成非关键工作,严禁随意压缩工期,否则,必然会带来重大质量问题和成本增加。在优化工期的同时,要综合考虑资源的配备量、费用的增加额以及对质量安全的影响等因素。尽量在不增加额外资源投资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要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施工顺序,确保施工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均衡和有节奏地进行,使相邻两专业队能最大限度的进行搭接作业。
3.2.优化工期-成本:
可以采用最低费用加快法进行工期-成本的优化,寻找与缩短后工期相对应的最低成本。要认真分析网络计划中各项工作的费用与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它是网络计划工期成本优化的基础。根据费用优化的基本思路有步骤的进行工期-成本的优化。
3.3.优化资源:
虽然完成一项工程任务所需的资源量基本上是不变的,但是可以通过改变工作的开始和完成时间,使资源按照时间的分布符合优化目标。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它包括“资源有限,工期最短”的优化,“工期固定,资源均衡”的优化。前者是通过调整计划安排,在满足资源限制条件下,使工期延长最少的过程;而后者是通过调整计划安排,在工期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使资源需用量尽可能均衡的过程。可以采用满负荷匹配工作法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人力、机械、材料和资金等资源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在满足合同规定工期、确保合同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情况下,选择在相同条件下的投入资源组合最小的施工方案。比如:①优化施工劳动力计划,各工种人数及其高中低技术级别的搭配要合理。②优化施工材料供应计划,施工材料的供应应在不影响施工进度计划的同时,尽量减少其运输和管理的费用。③优化施工机具、设备计划,合理确定它们的进场、退场的时间,避免因为进场后长时间闲置带来的施工成本的增加,在充分发挥主机效率的同时合理配置辅助机械,减少非生产工时,达到施工工序的连续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4.优化施工现场的规划与布置:
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经济合理的规划布置方案,为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条件。比如:①科学合理的规划施工平面可减少临时设施和施工用地。②临时设施的修建标准要根据工期的长短及工程规模而定,力求费用最低。④临时道路的布置要做到永临相结合,保证场内外运输的畅通。③要考虑方便的材料运输,尽量减少二次搬运的现象。⑤要使平面布置尽量满足施工方案中的施工顺序的安排,尽可能的减少因平面布置不当所增加的施工成本。⑥要保持一个清洁、堆放有序、整齐、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
5.做好管理目标的同步控制:
影响工程管理目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材、机、方法、环境等等,要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控制,减少或避免其对工程的负面影响,要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做好管理目标的同步控制,提高项目管理的整体效益。
5.1.建立健全管理目标控制体系和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目标控制体系和制度是实现控制目标的重要保证,要采取适当的组织措施,明确和完善目标控制的组织工作,以取得良好的目标控制效果。
5.2.加强质量管理:
要从宏观到微观方面做好质量控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施工中可能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从源头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的质量损失(内、外部故障损失)、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尤其是对影响质量成本较大的关键因素更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要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落实质量保证措施,保证“PDCA”循环。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量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优质的产品有利于提高企业信誉,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而企业信誉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足以抵偿部分成本的增加额。
5.3.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建筑业是安全事故的高发行业,历年来国内外建筑业所发生的惨痛的质量和安全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标准规范,贯彻落实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
5.4.加强工期管理:
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合理安排工程进度是工程项目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进度控制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管理过程。可以采取挣值法综合控制进度与成本,也可以采用工期-成本同步分析法控制进度与成本,对拟采取的措施要计算经济效果,要根据网络进度计划合理组织施工。采用流水施工方法,把每一道工序分配给专门的劳动者进行加工,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以达到作业的连续性和节奏性,进而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节约了经常更换工具的时间,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要采取措施做好冬雨季的施工,跟踪检查实际进度情况,出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纠偏。
5.5.做好成本控制:
项目的成本控制应强调动态控制的原则、遵循目标管理的原则。要切实把握好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将成本、工期、质量和安全目标高度统一,力求实现三大目标的最佳匹配。形成以项目质量管理为核心,以施工网络计划和成本计划为主体,以人工、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准备工作计划为支持的项目计划体系。在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分析工料机消耗,制定节约措施,做好成本核算、分析、考核工作,实现成本目标。
5.6.加强材料管理:
工程材料消耗量约占工程总成本的60%~70%,在整个工程成本控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降低材料成本,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
5.6.1.做好材料的量价控制:
对材料计划的编制要进行适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的控制。要坚持货比三家的采购原则,坚持“质量择优而买、价格择廉而购、路途择近而运”的原则,提高信息采集能力,做到优化采购。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争取材料直拨,减少中转环节,做好经济库存。严格控制材料的购进、保管和使用,确保材料质量。
5.6.2.组织好材料的进出场:
一项工程往往有成百上千种材料,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合理安排材料的进出场,保证施工的有序性。
5.6.3.节约材料使用成本:
节约资源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主要的基本原则。要采取措施科学管理,把节约材料使用成本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5.7.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根据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加强预控管理,防止合同外用工现象的发生,安排好各工序的衔接,加强现场人力、材料、机械设备等资源的管理。
5.8.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中,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就会伴随着某中损失。要建立风险预测机制,按照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去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系统的、循环的管理,合理地使用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等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项目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5.9.规范合同管理,提高索赔意识:
5.9.1.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施工合同管理制度以及合同信息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管理。对合同的履行要进行跟踪、监督和控制。按照合同要求保质、保量、如期交付产品,获得工程款,是施工企业的最终目的。
5.9.2.要建立索赔机制,提高索赔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造价管理就是索赔管理。工程索赔是保护自身正当权益、补偿工程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和有效的手段。
5.10.打通“PDCA”循环,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对各项管理目标要坚持做好“PDCA”循环的全过程控制,不断的发现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不断的总结经验,克服缺点,使企业在市场中赢得竞争。
总之,工程项目三大目标的优化控制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特别重要的系统工作,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综合效益。要有统一的思想、明确的目标、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控制管理目标,及时预防、发现和纠正偏差,做到事前计划预控,事中过程控制,事后纠偏控制。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真正做到严格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立鳌头。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优化,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近几年来,施工企业工程成本呈不断上升趋势,经济效益滑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亏损或面临亏损。可见,根本转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施工企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及竣工决算达到以收抵支,并有所盈利,这正是施工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施工项目管理的一切活动同时也是成本活动,没有成本的发生和运动,施工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随时都可能中断。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一准则而展开的,所以说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基础和重点,建立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对施工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成本控制的优化
2.1 优化施工项目机械设备,减少机械费的支出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业化、机械化水平正迅速提高,机械设备的数量、种类、型号在不断增多,在施工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优化工作日益重要。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优化,就是按照优化原则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选择,合理使用与适时更新,做到正确选择施工机械,保证在使用中处于良好状态,减少闲置、损坏,提高使用效率及产出水平。笔者认为,减少施工项目机械使用费的支出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不贪多求全,在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上,不能只求品种多,需讲求机械设备的功能,追求功能效应。
(2)不贪大求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产的施工机械质量也越来越好。进口的机械设备价格高,往往是国产的几倍成十几倍,在性能满足的情况下,需提倡使用国产机械。
(3)不要糟烂,有些机械设备要经常更换,不等到报废年限就要出手,否则,平时的维修费、大修费也是高得惊人,机械设备到了一定使用年限,就像人步入老年阶段一样,各个部件都已老化,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所以这个时候就要采取补救措施,对于机械来说,就好的办法就是没有达到大修的时候处理掉。
(4)以租为主,以买为辅,尤其是特型机械,一个工程可能只用一次,或几年才能用上一回,使用率很低,这种情况,租赁就比较合算,对那些价值比较低,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机械可进行购置,用起来比较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5)要统一于理,统一调剂,尤其是大型机构设备更是如此。施工企业大都是几个现场在同一时间内施工,其重点、内容往往是不一样的,使用的机械设备也不可完全一样,对施工机械就需要分轻重缓急统一调剂,统一使用,避免闲置,减少浪费。
2.2 加强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减少浪费,节约开支
施工项目材料管理的目的是节约材料费用,降低工程成本。从施工企业来看,材料费占施工产值的65%左右,如果材料管理不好,材料费支出就要加大,工程就没有利润可赚。所以,必须下大气力,加强材料管理的力度。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1)、强化计划管理,减少库存,项目开工前,向材料部门提出一次性计划,作为供应备料的依据:在施工中,根据工程变更及调整的预算,材料部门提出调整供料计划,作为动态供料的依据;根据施工图纸,施工进度,在加工周期允许时间内提出加工制作采购计划,作为供应部门组织加工和向现场送货的依据;根据施工平面图对现场设施的设计,按使用期提出施工项目用料计划,作为供应送料的依据;按月对材料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不断改进材料供应。同时,要定期对库存情况进行盘点,做到帐卡物相符,调剂余缺,使库存量达到最少,减少库存积压、浪费、工程结束后,将库存情况作为考核计划员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
(2)、强化采购管理,减少中间环节。采购是材料物资供应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大管理力度。采购过程中要比质、比价、比运距,要货比三家,取优舍劣,减少采购成本。同时还应减少采购中间环节,大宗、大额度的采购要与厂家联系,直接受购。要推行材料采购的招标制度,增加采购的透明度。如某公司规定,凡是采购额度超过20万元的,都要邀请三家以上的厂商,到施工现场谈协议,签订合同,各有关部门,如计划、质检、审计、用户等参加合同谈判,这一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强化仓储管理,实施总拉制,进库的材料应验收入库,建立台帐:现场的材料必须防火、防盗、防雨、防变质、防损坏;施工现场材料的摆放要位置正确,保管处理得当,合乎堆放保管制度:要日清月结,帐物相符:用料实行定额发料,以用料计划进行总控制。
(4)、强化材料管理的监督机制。监督的内容包括:是否按材料计划合理用料,是否严格执行配合优劣,是否认真执行领发料手续,是否做到谁用谁清、随清随用、用完料退场地清,是否按要求保管材料,是否按规定货比三家采购材料。
2.3 优化劳动力配置
合理配备劳动力,降低劳动力成本下在保证施工计划按期实现的前提下,优化劳动力的配置,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降低劳动力成本,进而降低工程成本。施工企业人工费大约占施工产值的20%左右,所以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潜力是很大的。
(1)、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生产人员,使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的配比趋近合理,国外先进企业的非生产人员占全体员工的3%左右,而我国企业的非生产人员要占到20%,这里面包括企业办社会的因素。
(2)、要对劳动力进行动态管理,劳动力的动态管理是指根据生产任务和施工条件的变化对劳动力进行跟踪平衡、协调,以解决劳务失衡、劳务与生产需求脱节的动态过程。它的目的是实现劳动力动态的优化组合。根据施工任务的需要和变化,从内部或社会劳动市场招募和遣返劳动力。
(3)、要减少计划外用工。当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人多超编的现象,一边是职工没活干或不愿干,一边是一些岗位还大量使用计划外用工,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要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扭转。
(4)、要推行满负荷工作法,要制定目标,明确职责,不能因人设岗,人浮于事,要明确岗位任务不足70%的不准设专人。
3 结束语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化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换,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或企业要增强其竞争力与活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搞好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取得好信誉和好的经济效益;要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搞好施工项目成本,搞好施工项目成本必须树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和施工项目成本目标,把施工项目成本和有关各项工作组织起来并与经济责任制挂起勾来,形成一个严密的成本管理工作体系;搞好施工项目成本必须认真做好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验查等工作,加强对影响施工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的管理,使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预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要使计划成本目标的实现或进一步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就必须认真做好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工作和采取各种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志正.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几个要点. 会计之友 , 2005, (06)
我国一些企业仍然对电气工程未给予重视,与发达国家比较仍需进一步普及和完善。一些企业虽然在电气工程项目方面取得了有效成绩,旦在施工中的问题并没有及时解决,导致企业效益受损。例如:在前期已设计规划好该项目具体步骤及资本预算,在工程实施开始后发现所计划的内容及资金与现实有一些出入,致使工程出现短暂的停顿整改直至解决当下问题。又如图纸设计从最初就不合理或是与客户要求的有些偏差,这种情况可以直接导致整个项目重头再来一遍,不仅消耗了企业与客户的时间,也间接损害了彼此再合作的信任度。
1.1有关部门和企业没有对电气工程给予高度重视
很多企事业单位无视了电气工程在项目进行中的重要性,相关负责人并未对安装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监控和风险把关,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再加上施工队人员素质不高,施工材料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产品在项目中不计后果的使用,虽然在验收项目的时候查不出问题,但逐年过后安全隐患陡然上升,如某施工队用劣等砖瓦建楼,少用钢筋甚至并未添加钢筋,致使某办公楼二楼整体塌陷到一楼,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
1.2施工前并未对项目进度有效规划
在实际中用工单位总是遇到施工队伍计划外延期,虽然有提出相关的规条来约束他们,但真正实施起来却不易。一方面项目施工负责人极力否认自己的失误并拒绝改进或解决眼下问题,没有真正有效手段管制他们,久而久之,致使其越来越肆无忌惮。
1.3施工前对图纸的设计欠缺考虑
施工前设计师需要设计出此次项目的图纸,既要保证质量,又要节省成本,个别还需要考虑外观美观等因素。以我国目前为例,有些设计人员专业性不强,且存在一些人员跳槽换陌生的环境上岗,旺季接单过多导致难以兼顾各方面,再加上管理审计员不认真的工作态度,难免会出现问题。
2科学优化电气工程项目
2.1提升项目负责人电气工程认识度,充分了解彼此需求
设计方、建设部门和施工方相互沟通透彻,了解彼此的需求及技术能力。如施工方需要结合自身能力了解项目所预期达到的标准,建设部门要准确无误的说明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如何,设计方需要了解项目工艺流程,结合建设部门的要求,设计出相应图纸且预算在建设部门规定范围内,如在施工中某两种材料性质相近或是一致,这样设计师可考虑节省资金的材料设计规划。
2.2细节强化了电气工程技术
如果施工项目的展开毫无计划且随意粗放式的管理,会使展开此项工作的企事业单位施工日期无限滞后,浪费的不仅仅是资金本身;若是仅仅考虑加紧施工日期而全然不理工程质量及所超出的预算,将会造成更加无法挽回的后果。在处理施工细节方面,繁琐的一系列流程成为电气工程施工监管的重大难题。电气技术员及相关专家既要全面分析图纸是否符合要求,又必须评估可能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施工作业时需要当天值班人员仔细校准,争取做到遇到问题马上提出整改策略,并做好交接工作,发生问题都要详细记录以确保再次发生同类问题如何处理,能确保事无巨细,有据可查。这样便达到了压缩施工时间的目的,与此同时也保障了施工质量。再有就是在竣工后期如果检查出问题,需要及时上报并制定整改方案,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分析处理。
2.3合理、有效的施工设计方案及员工专业技能的提升
在选取施工技术时需考虑到相关系统日后的升级,也会涉及到新型资源及应用技术的开发,这一过程需不断完善和改进。电气工程项目负责人在管理施工队伍及其他有关联责任人时应专业性的描述施行过程,避免出现计划和实施现场难以协调统一的问题。此外,相关项目电气工程负责人必须具有专业的综合素质,能给施工队伍充分的理论指导,先进技术和丰富的工作阅历。首先他们必须具备对工作积极乐观的态度,具有对本质工作的高度使命感,并认清该行业需要在不断充实自我的情况下才能全速前进和稳步发展。随着电气工程技术的日新月异,相关专业技术此消彼长,这首先要求电气工程师队伍具有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不断学习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结合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便日后的施工顺利进行。
3结论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1、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现有方法
一般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是:
1、1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
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中,按施工图预算,实行以收定支,或者叫量入为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的处理方法如: (1)人工费的控制。(2)材料费的控制。(3)钢管脚手、钢模板等周转设备使用费的控制。(4)施工机械使用费的控制。(5)构件加工费和分包工程费的控制。
1、2以施工预算控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消耗
资源消耗数量的货币表现就是成本费。因此,资源消耗的减少,就等于成本费用的节约;控制了资源消耗,也等于是控制了成本费用。
1、3建立资源消耗台帐,实行资源消耗的中间控制
资源消耗台帐,属于成本核算的辅助记录,一般注意:(1)材料消耗台帐的格式;(2)材料消耗情况的信息反馈;(3)材料消耗的中间控制。
1、4用成本与进度同步跟踪控制分部分项工程成本
成本控制与计划管理、成本与进度之间则有着必然的同步关系。即:施工到什么阶段,就应该发生相应的成本费用。如果成本与进度不对应,就要作为"不正常"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加以纠正。为了便于在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中同时进行进度与费用的控制,掌握进度与费用的变化过程,一般按照横道图和网络图的特点分别进行处理、同步控制。
1、5建立项目月度财务收支计划制度,按计划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1)以月度施工作业计划为龙头,并以月度计划产值为当月财务收入计划,同时由项目各部门根据月度施工作业计划的具体内容编制本部门的用款计划。(2)项目财务员成本应根据各部门的月度用款计划进行汇总,并按照用途的轻重缓急平衡调度,同时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经项目经理审批后执行。(3)在月度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项目财务成本员应根据各部门的实际用款做好记录,并于下月初反馈给相关部门,由各部门自行检查分析节超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对于节超幅度较大的部门,以书面分析报告分送项目经理和财务部门,以便项目经理和财务部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6以项目成本审核签证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审核成本费用的支出,必须以有关规定和合同为依据。主要有: (1)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2)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费用开支标准和财务制度;(3)内部经济合同;(4)对外经济合同。由于项目的经济业务比较繁忙,如果事无巨细都要由项目经理"一支笔"审批,难免分散项目经理的精力,不利于项目管理的整体工作。因此,从实际出发,在需要与可能的条件下,将不太重要、金额又小的经济业务授权财务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代为处理。
1、7注重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项目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一切损失费用之和。质量成本主要是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工程质量越高,故障成本就越低。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即:工程质量越高,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就越大;故障成本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成反比关系,即,工程质量越高,故障成本就越低。控制质量成本,首先要从质量成本核算开始,而后是质量成本分析和质量成本控制。
1、8坚持现场管理标准化,堵塞浪费漏洞
现场平面布置管理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浪费和损失。(1)现场平面布置管理。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是根据工程特点和场地条件,以配合施工为前提合理安排的,有一定的科学根据。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执行现场平面布置,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的情况。(2)现场安全生产管理。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目的,在于保护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强调按规定的标准去管理,不允许有任何细小的疏忽。否则,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1、9定期开展"三同步"检查,防止项目成本盈亏异常
项目经济核算的“三同步”,就是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的三同步。开展三同步检查的目的,在于查明不同步的原因,纠正项目成本盈亏异常的偏差。三同步的检查方法,一般从三方面入手:(1)时间上的同步;(2)分部分项工程直接费的同步;(3)其他费用是否同步。
1、10应用成本分析表法来控制项目成本
作为成本分析控制财务手段之一的成本分析表,包括月度成本分析表和最终成本控制报告表。月度成本分析表又分直接成本分析表和间接成本分析表两种,涉及三个表:月度直接成本分析表、月度间接成本分析表、最终成本控制报告表。
2、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优化改进
2、1优化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资源配置
项目必须在工程上场后,对标书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或者根据现场实际变化情况,重新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使施工组织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完全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尽量避免无效的工作量和重复劳动。采取先进的劳动组织形式,合理配置劳动力、材料、设备和资金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消耗。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并在不降低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改变一些传统落后的施工方法,使用可替代的工程材料和机械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进度。
2、2科学分解预算成本来确定目标成本
预算成本是对施工图预算所列价值按成本项目的核算内容进行分析、归类而得的。其中有直接成本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是根据工程量和预算单价计算求得,其他直接费、项目间接费、管理费、工程税金、财务费用是按工程类别、计费基础和费率计算求得。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确定计划成本,如在确定分解材料费成本时,可根据预算材料减去材料计划降低额求得,材料计划降低得的计算分析价差和量差两方面进行,价差是根据材料预算单价和市场采购价的差额计算综合材料采购降低率,然后乘以预算材料费即可,也可采用几种用量大的主要材料的采购降低率代替综合材料采购降低率,计算材料价差的降低额。量差是根据以往的经验、采用的工艺方法推算出可节约的重要材料用量比例,再乘以主要材料用量,便可以计算出材料量差的计划降低额。人工费计划成本是根据预算总工日和职工平均实际日计算,还可以按照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和单位工程量人工费支出计算出计划成本。
2、3系统实施质量管理来控制工程质量成本
在施工中,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工程项目技术质量检验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要切实加强质量管理,严把各道工序质量关,提高工程质量一次合格率,避免返工及质量事故的发生,降低质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模式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和发展历史比较短,大部分是在学习借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管理体系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创新出来的。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反映在质量安全标准和精细化管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规范制定、创新培养工程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深化市场竞争、诚信体系。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我国重要组成部分的工程项目管理也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在逐步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现状如下:
1.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进度不协调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与进度、成本(投资)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现象,重进度、成本而轻质量。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浪潮中,很多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过分注重短期经济效益,不仅没有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和优化施工组织来提高经济效益,甚至过度压缩工期,过度控制成本使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施工配套措施缺失等现象已经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质量意识薄弱,没有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质量诚信、用户满意的观点,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的经营思想不端正,缺乏职业道德,只看重本企业的经济收入,不注重全社会的效益。
1.2偏重表面质量,轻视隐蔽质量
一般情况下,工程表面质量问题大家容易发现也容易纠正,但很多表面问题实际是隐蔽质量问题的外化,而且隐蔽工程往往是决定工程安全性的关键因素。比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往往会造成漏筋、腐蚀,穿线钢管没有做防腐措施容易锈裂;排水管的坡度不够,倒坡容易造成堵塞。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有问题要及时整改。
1.3偏重施工阶段现场质量管理,轻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管理
军事上常讲,不打无准备之仗。同样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也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大量工程因为工期紧、任务重,往往是边想边干,边干边想,边干边犯错,边错边纠正,缺乏正确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执行不到位,不能未雨绸缪,当然也就无法防范质量隐患的出现。例如:为降低人员配置成本,项目组成员有的既是施工员又是质量员,致使工序自检流于形式;图纸未审核,不做技术交底,干错了再去返工或进行设计变更;施工机械不能认真保养和维护,材料供应缓慢造成窝工和质量问题。可见,施工准备是施工实施的前提和保障,是防范质量隐患的重点环节。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模式
工程项目必须熟悉并掌握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规则,不断加强竞争实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才能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提出工程项目管理优化理念,通过采用系统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建立一套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进而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2.1优化管理理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者只有改变管理理念才能真正实现优化,推动项目管理者的理念优化,为项目管理优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了在建筑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在确定每个目标时都要考虑其它目标的影响,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比较,做到目标最优化。并通过动态调整使整个目标系统最优,满足确定目标值的相对满意原则。最终目的要使工程达到优质水平,让业主、社会满意,为企业在建筑工程市场竞争中奠定坚实基础。
2.2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风险管理是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商务、安全、合同、经济、融资等风险的管理,是成功实施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关键和基础。风险管理的过程通常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应对三个阶段。风险应对通常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风险自留等方法。针对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常见风险,要采取具体的、科学的、可行的风险应对措施。
2.3建立健全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项目管理体系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了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并开拓源源不断的市场。为推进项目管理模式的转变,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推动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规范项目管理行为,根据建筑项目的特殊性,编制了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项目管理规划大纲、项目质量管理办法、项目安全管理办法、项目诚信文化建设管理体系、项目劳务管理体系、项目信息管理体系等一系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保证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完工。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优化
在编制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过程中坚持“标价分离、风险抵押、过程控制、目标考核、奖惩兑现”的总原则,为建筑市场的开拓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主要针对质量、工期、成本、安全四大目标管理体系优化综述:
3.1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优化
⑴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规定各级质量职责。并在项目总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明确质量分管领导和质量管理人员。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企业项目质量管理方面的制度,制定本机构质量管理细则。⑶组织制定各机构年度质量目标分解表。⑷监督、检查、指导、考核、评价和服务各机构质量管理工作。组织和开展与质量有关的培训、创优评奖和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指导、监督工程质量过程控制,审核并保存项目的竣工资料,组织和指导重大项目质量事故的处理,兑现质量目标奖罚。具体质量管理流程包括:质量目标分解表、过程策划、实施、监控、竣工验收、考核评定。
3.2项目工期(进度)管理体系
⑴建立健全工期管理制度。设立工期管理部门,负责本机构工期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本机构生产调度体系。⑵负责管理建筑工程机构工期管理信息平台。对项目工期管理工作实施监控,全过程动态检查、指导、协调和监督。⑶对重点工程、合作项目以及工期管理问题突出的工程实施重点监控及分析,建立主要工期控制点预警机制,实施动态监督管理。具体做法: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重难点工程的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在已经确定的工期内,编制出最优的施工进度计划,并找出控制点,及时检查施工实际进度情况,与计划内进度相比较,若出现偏差,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找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不断地如此循环,直至工程竣工。项目进度控制的总目标是在保证施工质量和不增加施工实际成本的条件下,适当缩短施工工期。
3.3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全面性
一个项目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成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绝大多数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成本而展开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项目成本的高低。因此,要切实转变观念,从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变。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环节,加强项目财务、现场、分包和设备管理,规范管理行为,有效降低成本,优化管理提高效益。
3.4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措施
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明确安全分管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每月考核项目专职安全员的工作绩效。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企业、本项目部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制定本机构安全管理细则。负责所在工程安全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收集、上报。将年度安全目标分解至各项目部,组织对所辖项目部的工程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和服务,负责项目安全管理过程监控,做好项目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