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语文的教学方法范文

语文的教学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语文的教学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语文的教学方法

篇1

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样性。正因为语文教学内容、目的呈现出多样性,所以,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诸如: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研究法、观察法、练习法、复习法、独立作业法、电化教学法、欣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语文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单一的教学方法只能遏制学生语文的积极性,使语文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首先,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育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l、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主要用导语、指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提示重点,阐明事物和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

2、串讲法。这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段、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

串讲法应用有利于发挥教师“讲”的主导作用,保持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变单方面的教师讲为师生双边活动,避免繁琐,兴之所至,信口开河,而有利于提高讲的艺术性,抓住重点,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防止教师唱独角戏,主观注入,平铺直叙。

其次,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1、讨论法。这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再次,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

1、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颖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释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的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篇2

一、领悟课文内涵。把握文章尺度

依据教材编排的目的,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要求多于内容的要求。所以,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还要注重方法的运用和习得,鼓舞、引领学生熟练地掌握读书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二、重视培养阅读能力和课文预习

教师应逐步增加略读课文的预习量。三年级起,为学生安排课内预习,鼓舞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不同的字词,诵读课文;四年级时,引领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领会表达方法;五六年级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预习,应用“摘抄积累、审题读文、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阅读略读课文,训练学生喜爱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略读课文的效率。

三、从整体入手,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

关于略读的整体评价,课程标准要求:重点在于学生是否能掌握阅读教材的主旨大意。其他老师指出:课堂教学结构要“简单化”;略读课文就是最好的“例子”,要分清不是课文的略读或精读,而是课堂上的表现方式为略读与精读。学生应学会“粗读、略读、精读”的方法。

四、适当地延伸阅读范围。积累运用

一是延伸阅读。应当在学生阅读好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课文范围外的相关资料。阅读大量的课外书,有利于学生夯实自己的语文基础,提高文化品位,铸就健全人格,提升语文素养。 二是拓展实践机遇。老师应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给学生,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打造平台,让其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三是积累语言知识。老师在课上引导学生自习阅读,积累名人名句。运用读书笔记、做书卡的方法,引领学生积极地进行语言积累。

篇3

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西郊初级中学716200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所以要探讨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必需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这不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因材实教 积极性 验证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因素,由其在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1.“知已”,教师是教学方法的主导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曾这样写到:“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熟善熟寡效,贵能验诸身。”这就是说,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有些教师却出现一味模仿、生搬硬套的做法和现象。

1.1因材实教,结合学生实际

我们必须在执教之前,深入地研究自我、发现自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性质及内容去进行教法上的深层和广阔的思考选择。避免落得“东施效颦”的结果。因此教师对教学方法掌握得越多,就越能找出适合特定情况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学设备的多样化、现代化也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能。

1.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的。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在启发学生内在动力上发挥主导作用,直接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好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精神。

2.“知彼”,学生是教学方法的验证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只有通过了解学生情况,才能适宜地选择教学突破口,灵活运用教法,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1讲授学习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可以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要讲到位。

2.2讨论学习

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3问答学习

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互为对象和前提的。教师无论是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还是对学法的指导与实践,都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的过程既传授知识又教给方法,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方法变成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将二者统一起来。它将会不断地推动教学方法系统的完善与发展,及时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同时也要将认真研究教材作为重点。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是一种深深的理解和接受。教师也只有运用好“爱”这把金钥匙,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才能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收到教育与教学的双赢。

?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学》曹明海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理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20

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开始系统的接触学习语文。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指导,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不容易入门,这样对他们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就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小学生的成长特性,根据他们的心理成长特点进行教学。现在的教育提倡创新教学,以前的授课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讲的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课堂了,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快乐,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一个板块,需要教师多花心思在这上面,小学语文阅读注重基础性,很多答案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教师可能觉得很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小学生刚接触语文,对一切都是陌生的,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不深,所以需要教师仔细讲解,在不断地讲解和练习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方式技巧呢?教师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我的教学实践反思,在此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分析学生的特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W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成长,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感知能力发展的非常快,所以教师选择教学方式时要注意学生的发展特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对学生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如果教师没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只顾创新,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就会造成学生学不懂所讲内容,他们的各方面也不会得到提高,也会阻碍学生的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成熟,逻辑思维也没有发展成熟,每个学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擅长的方面也不一样,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会不同的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到更多的信息,让他们锻炼自己的思维,慢慢的学会自学。

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不断的积累,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但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每个人喜欢的阅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除了必要的阅读资料要求学生阅读外,其他学生的阅读不应该强加干涉,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就被培养出来了,这对学习语文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语文的感染作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感受语文的美,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评价能力,这些都要求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关系到学生取得怎么样的学习效果,正确合适的教学方式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内课外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要想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光是教材的知识是不行的,这样学生的阅读量就太少了,肯定是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所以教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本知识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再让他们把这种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在教授新课的时候,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转变自己的主体角色,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解决文中的难题,然后还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最后再由教师统一讲解其中的重要部分和学生不理解的部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以及难点,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其他同学的优点,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当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时,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变得容易很多。以前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多时候都没主动的思考,这样学到的知识不全面也不深刻,过一段时间学生就很容易忘记。而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的方式,学生自己融入到了学习的氛围中,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激发自己的学习心理,因为小学生的虚荣心较强,希望自己比别人优秀,当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时,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超越别人。

通过在课堂中让学生集体讨论阅读的方式,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阅读量完全不够,他们就会从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用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样他们的阅读面也才能得到提高。在平常的学习中,教师也应该要去学生多阅读,多思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机会,告诉他们可以在哪里阅读,也要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及时推荐给他们。现在是科技社会,阅读其实很方便,阅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网络、书店等,教师要和学生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在家里监督学生的学习,也要让家长了解哪些是必读书籍。

三、读写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阅读理解不光是要读,也要学会写,写是阅读的进一步提高,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把读到的知识变成写的知识,能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写中来也可以证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提高。小学低年级要求写句子,中年级要求写片段,到了高年级以后,学生就要学会写人物事情,这些都需要日复一日地锻炼和积累才能把写作能力提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需要老师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教会他们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逐渐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篇5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基础教学

中学期间,学生已经对语文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对语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一旦学生心里对语文有了抵触心理,那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起来就会比较困难了。另外,中学语文相对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他们就很有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严重的甚至会放弃语文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观察他们的心理活动变化,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会事半功倍。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情景式教学

经过小学的基础学习,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语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语文知识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进入中学后如果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没有学好,在中学对语文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学生就会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特别注意情绪低落的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心理变化,及时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传统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多采用讲授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昏昏欲睡,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浓厚。教改后,教师应该意识到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让他们有机会多参与到课堂中的学习和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应该是相对的,教师不能把所有时间都给学生自主探究,因为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智没有发育完全,自控能力差,所以他们对于合理安排时间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规划学习时间。

情景式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就准备充分,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完美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对课本充分的理解,对重点知识充分掌握,对素材的充分积累才能利用好情景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羚羊雕木》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来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融入到课文中的情境中去,让他们去感受文中所包含的情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二、注重基础性的教学

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不仅应该教会学生书本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要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学好语文不仅仅只是为了成绩,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升学,学好语文是对我们终身受益的一件事情,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它由很多板块构成,其中基础知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讲解的。

新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一些教师把这理念理解成为完全把学习交给学生,在课堂中花大量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忽视了对语文的基础性的教学,而语文知识是杂而多的,特别是基础知识方面,教师必须花时间来让学生掌握,只有学好了基础知识,学生才有信心更深入的学习。

语文基础知识是学习语文其他知识的基础,只有让学生认识了最基本的字、词、句、篇,学生才能去认识理解其他的知识,就像学生刚开始在学习汉字时教师会教会孩子认识拼音,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会强调字的笔顺,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记住这个字,笔顺记住了才能更好地把字书写工整。同样的,在中学阶段学生会学习比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知识,只有理解了这些知识的基本含义、基本特点,学生才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这些都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学生要理解其含义,掌握其意思,为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三、创新意识,把握课堂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课外延伸的知识很少,但在当代社会中,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所以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要具有创新意识,把握当下热点,这样对丰富学生的视野,教好语文都是很有帮助的。在课堂中注意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心得,让学生感觉学习语文是快乐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语文知识网罗方方面面,大到科技卫星,小到芝麻蒜皮,这些都可以转化成语文知识,中华文化两千年的历史,一个人一生是学不完的,所以学习语文是终身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让学生充满正能量,对于学习有冲劲、有耐心,特别是对语文的学习。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主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思维,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学生合理的问题应当及时解决,对于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教师不应打击,而应多鼓励学生思考,多提问,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另外,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在课堂中教师讲话要有逻辑性,要把知识点讲明白、讲清楚、讲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教师分析有条理,能用简明的语言把发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知识讲得生动形象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这样的讲解容易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高,学习信心也会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学习成绩随之也会提高。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拼音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23

语文是所有课程学习的基础,是进行知识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对语文的启发为今后语言的学习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初次接触系统的语言学习,开展教育工作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拼音是儿童学习汉语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首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需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在帮助学生正音、识字、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如果把小学语文比作一课小树苗,那么,拼音就是小树苗的根,只有一点一滴扎好根,才能够尽情的吸收阳光雨露和土壤里的养分,才能茁壮成长。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善于形象思维、观察和记忆能开始萌芽发展,而拼音字母比较抽象、枯燥。学生不喜欢死记硬背,加之容易被有趣的外界环境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困难。

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生动好看的优势,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积极配合教学实践,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给学生愉快的学习体验。

学习拼音是促进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启蒙开发学生智力的基础环节,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情况可知,拼音的教学不能采用“灌输式”、“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低龄小学生的天性比较贪玩,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心,思想不成熟,思维还不成体系,因此,“填鸭式”的灌输会使学生感到拘束、抗拒、无趣,自然是不情愿学的,学到的知识也是不容易被理解和消化吸收的。

因此,为了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哪些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弥补课堂的缺陷,让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成为孩子们愉快学习的海洋呢?凭借我的教学经验,体会如下。

1.充分解读教材,发挥教材的主导作用。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语文教材上的彩色插图、有趣的活动都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教材,把书本介绍给学生做朋友,通过与课本的对话,潜移默化的将隐含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从拼音的基础知识结构来说,汉字拼音分为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例如,在讲到a、o、e这三个单韵母的时候,书本上有一幅彩色图画,描绘了:清晨,一个小女孩在小河边练习唱“啊啊啊”的情境,图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女孩儿的头和小辫子构成了韵母“a”的形状,有趣的图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记忆。同样,“e”音的插图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她在水中的倒影构成了“e”的形状,也能够帮助学生记住“e”的读音就是天鹅的“鹅”。我们将它编成小的歌谣在孩子们中间传唱,“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 a a;太阳公公红彤彤,公鸡一叫o o o;清清池塘白天鹅,水中倒影e e e”。

2.创设趣味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差、容易分心走神,认知思维发展处于萌芽的初级阶段,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给小学语文的启蒙教学带来了困扰和阻碍。根据小学生喜欢参与活动、喜欢得到老师认可和表扬、富于想象的特点,可以组织表演活动,可以编故事、唱儿歌,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令学生在活动中体味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声母“g k h”的时候,我编了一首儿歌“小鸽子ggg,小蝌蚪kkk,靠背椅子hhh”。通过顺口溜学生能够很容易的将“g k”记住,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画出一把小椅子,形状和“h”很相似,然后引出“he”喝的读音,“h”“e”的组合就像一个这样小朋友坐在小板凳上喝水,就能够记住“h”的读音。利用儿歌、组织学生表演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另外还可以采用编故事的形式,寓教于乐,小朋友由于心智很幼稚,小故事总是对他们充满了诱惑,因此,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集中精神到课堂中来,又能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质量。老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声情并茂,有丰富的肢体活动、跌宕起伏的语气和语调,这样更容易将学生们带入适当的情境,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3.开展丰富的活动,寓教于乐。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是主动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初级阶段应该格外重视的问题,学习首先要有主动性,只要学生能够养成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的好习惯,那么,学生就会努力的参与学习,把学习当作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而不是负担,教学过程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尽可能的开展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习参与热情的活动来满足小学生对知识的需要。

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给学生生动的感官和想象体验,因此,将有趣的游戏嵌入到教学策划中是在低年级学生教学任务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组织学生开展小游戏,使学生们学习起来轻松愉快,在老师的精心组织策划之下,在学生们积极的参与之中,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了很有趣的事情,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接受了相关的知识。

篇7

一、当今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处于僵化状态,学生兴趣不高 

首先,小学语文老师受传统观念影响颇大,不能随着时代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学手段流于形式,只是将平时积累的优美语句、名人名言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并且过于注重写作的数量,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其次,小学生受其年龄与理解力的限制,不能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而老师也不能通过灵活而充满趣味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2.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知识积累不重视 

拥有丰厚语文知识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基础条件,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视。首先,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盲目加强写作强度,而忽视对写作质量的考量,没有预想的教学效果。其次,小学生缺乏足够的自制力,不能主动地去充实自己的语文基础,而是机械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没有使自己的写作能力真正的提高。 

3.写作内容与现实脱节,缺乏情感流露 

小学生的写作内容大部分都是在作文书上生搬硬套的,没有自己来自生活的感悟。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第一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小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能力的培养,不能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第二是小学生自身的阅历不够,生活经验较少,只能在自己较小的生活范围内选取材料,并且对自己的生活事件的归纳、加工、重组的能力低下。 

4.教学过于注重课本,迂腐和沉闷 

首先,一些语文老师都是遵守教条,盲目按着教学大纲的思路,沉闷地进行语文教学,不能大胆创新,展现自己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其次,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课本内容讲授过多,留给学生自由写作时间较少,更不用说留给学生感悟生活的时间了。写作教学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需要老师将更多的内容融入课堂,赋予学生。 

5.忽视学生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写作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小学生的生活范围小,阅读量较小,视野狭小,很大程度限制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更要注重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实行针对性的措施,改变以往缺乏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现状。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1.打破僵化教学体制,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老师要认真对待在小学语文写作传统教学理念出现的问题,对原有的教学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教学为理念的现代化过程。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其中的相关制度,并且加强实际生活的教育,比如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春游活动,感受大自然魅力;举行感恩父母的相关活动,感受亲人的关怀。 

2.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首先,小学语文老师要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加强关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老师要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积累语文知识。比如可以学习查字典,多读一些课外读物,看古典的四大名著,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最后,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还要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3.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表达真实的情感 

首先,老师要打破原有的传统观念,大力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多思考、多观察的习惯,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做到下笔言之有物。其次,学生自己也要有意识留意现实生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断提高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归纳、整合、重组的能力,从而可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最真实的情感。 

4.打破学生思维困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首先,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给学生设置可以发表自己想象力的空间,设置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老师要开展趣味课堂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比如可以开展成语接龙游戏,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又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提高其思维能力。 

篇8

关键词:语文;创新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要想不断进步与发展,必须依靠前所未有的创新精神,没有了创新能力就不会有新的科学技术,就不会有新的发展。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语文的创新教育在所有的学科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是一门极具感情的学科,可以充分激发人们的感情世界与想象力,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语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描述语文的客观现象,还要对社会现实给予一定的表达,我国现阶段提倡的是素质教育,所以要不断地对语文的创新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语文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其中扮演的是知识的引导者、内容的复述者,教师要依据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与复述,若学生对其教学的内容理解得不够透彻,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便无法得到相应的开发。在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如果学生一直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那么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便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非常不利于语文语言的学习。另外,文言文、诗歌辞赋中的词句大部分不是白话,词句相当拗口,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烦躁的心理情绪。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转换自己的角色定位,逐渐将自己的主导地位转为辅助作用,语文的课堂教学重点也要由教师的传授转换为学生的学,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接受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的探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在课下收集的资料进行展示,从而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无限放大,为语文的教学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将学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巧妙开展情美交织的情境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要求,而创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过程必须生动形象,并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所以情境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全面感觉到语文教学的多样化,也更容易理解文言文、散文诗歌。

例如,在学习描写景色的文章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图片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视觉的基础学习,根据相关资料对所学知识有较为真实的感受,然后再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一些小说或是情节类的文章,教师还可以设定情境,通过提问让学生充分思考。语文的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设定情境,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激情,从而和作者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共鸣。

三、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发散性思维,要求学生拥有敢于探索答案的意识,学会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学习方法,解决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当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时,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鼓励与表扬,因为只有学生有了发散性思维能力才会对问题产生想法。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是语文创新教学方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例如,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方法就是教师一遍一遍地领读,一遍一遍地翻译句子,但是,学生的思维是没有边际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可以发现诗歌有时可以通过唱、朗诵的方式表达,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语文文本,生成自己新的知识结构,与作者、语文文本对话,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一直以来被人们诟病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虽然在教学初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不断显现出来,所以语文的教学模式要不断尝试创新,本文从“自主学习、情境式学习、打破常规”三个方面对语文进行创新。中国语文的教学模式一定可以走自己的创新之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诗歌 教学方法 诵读

中国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无数代中国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 三千余年前孔夫子这样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该学诗,今天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初中阶段不少于50篇。

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学生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吸收,并且掌握学习古诗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 熟读成诵的技巧

课堂诵读的形式,除了通常的范读、跟读、齐读、轮读、重音朗读之外,还有定时背诵,小组背诵、背诵接力、小组评优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这些方式方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诵读对象的记忆和理解。

学生的诵读应不拘于形式,只要学生觉得他选择的诵读形式有助于理解与体会,就是最好的诵读形式,在不拘一格的个性化诵读中,学生可随时中断诵读,品味诗中的精彩之处。一般而言,经过教师的讲述、提示,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和认识,对诗文的背景知识也有了相当的理解,此时进行诵读,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个性化的诵读要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要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反复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成为随时可提取的有用材料。在反复诵读中,学生自然会不断有新的感悟。在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指导学生低声漫语吟读诗句,仔细品读赏析诗中的意境,在低声诵读中感悟,在感悟诗情意境后再品读,读出诗文抑扬顿挫回旋曲折之美,悟出诗中所写景物的情趣。

二、情感意境的理解

1.创设情景,直观感受。教师通过CAI课件、挂图、书面文稿等形式展示有关资料,学生通过欣赏、阅读这些资料,获得初步的认识,以便读顺诗文,读出诗句的轻重缓急。资料内容可以是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可以是诗中蕴含的画面,也可是与其相关的背景音乐。比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就可以播放琵琶曲《阳关三叠》,使学生通过音乐的形式获得直观的艺术感受。

2.知人论世,深入理解。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诗歌学习,必须让学生做到知人与知世,否则就很难真正准确理解作品的含义。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无非是写三峡水流湍急,船行之快,是一首山水诗,但是如果这样理解,此诗就不会成为千古绝唱了。这首诗还有更丰富的含义,那就是表达了诗人轻松喜悦的心情。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途中走到三峡,遇赦而返回时所作,因为有不久之前逆水而上的艰辛,所以遇赦归来顺流而下,才感到格外轻松喜悦。这种感情在诗里并没有直说,而是以轻松的节奏流露出来的,如果不了解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和心境,恐怕很难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3.品味诗句,作发散性思考。如教学杜甫的七绝《江南逢李龟年》,对“落花时节”的理解就可以作发散性思考:可将“落花时节”与诗中的“江南好风景”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当是指春天;可将“落花时节”与李龟年的经历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是说李龟年昔盛今衰的境况;可将“落花时节”与杜甫的经历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应是杜甫自身不幸的慨叹;可将“落花时节”与唐代的状况联系起来思考,“落花时节”可视为对国家命运的感叹。

三、鉴赏能力的提高

前面我已说过,诗歌的背诵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考验人的意志的过程。一时的冲动是背诵不了多少诗歌的。没有一定量的诗歌积累,任何快捷的方式也很难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如何才能达到我们要达到的目标,开展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虽然,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一些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是很难开展起来的。古诗文的教学一定要有活动,可以这么说没有活动,学生的古诗文鉴赏水平是永远提高不了的。活动可以复习所学过的内容,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可以交流学生彼此对诗歌的感受。如何开展活动,没有现成的模式,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不同。

古诗歌的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次数。我们现在进行的活动都是一些象征性的,为进行普通话的宣传,我们就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活动,为纪念什么节日,我们找几个学生朗读一下诗歌,这样一个学期也不过一次两次,这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古诗歌的教学活动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可以让学生看一组图片去联想所学过的诗歌,我们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让学生背诵几首以前学过的诗,我们可以在课前的两三分钟让几个组选出代表去背诵另外几组学生抽出的诗歌……

古诗歌的活动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的检查是有限的,只有把学生发动起来,活动才能长久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农训之;诗歌教学不可忽视两个重要环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4年Z1期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00-01

一、教学方法及其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与语文教学方法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我们要讨论语文教学方法,首先应该明确教学方法的含义。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整套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首先,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和相应的教学任务之后,就必须有相应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否则,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便成了一句空话。其次,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对于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榜样。教师的教法制约着学生的学法。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乃至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的成败、教学效率的高低以及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等问题上有重要的意义。再者,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究,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也一直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既然教学方法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最优化”理论及其在语文教学方法中的运用

“最优化”原为数学术语,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和生产管理部门,其含义是按照一定标准设计最佳方案,以求获得人力、物力消耗最低,经济效益最高的结果,这一原理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达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那么,我们应如何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最优化呢?

1、我们应正确对待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语文单独成为一门学科以后探求语文教学方法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息过。由此,也就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学方法,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历史上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方法,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新鲜经验,使我国的语文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下面先谈谈几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以备对其进行优化组合:

(1)讲授法:讲授法又称评点法、串讲法、讲述法、讲解法。是教师通过语言(主要是口语),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潜能、陶冶学生情操的活动方式。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以教师为中心,能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的系统的语文知识。仍不失为一种最有效、最经济的教法。它要求注意讲授的启发性克服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由于这一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因此,教师得到的反馈就少,教师难以恰如其分地调节教学过程;又因为教师讲的多,学生及时消化困难,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刍和巩固的过程;再者,由于主要是教师讲授,如果教师忽视启发学生的思维,就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形成“满堂灌”,成为“注入式”。因此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

(2)提问法:提问法又称谈话法、问答法、释疑法等。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得出结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师生的相互问答为主要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这种语文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在课的始阶段,提问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紧张状况,同时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当然,教师在提问时也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提问时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提问的时机、方式不易把握,教师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要有足够的灵活应变能力等。另外,教师提问要防止进入另一个误区,即“满堂问”。“满堂问”貌似启发式教学,其实实施的意义并不大。关于提问法的运用。

(3)讨论法:讨论法又称议论法、研究法、研讨法、座谈法等。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集体组织形式,围绕某一论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借以获得和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共同组成。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烈的讨论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增长知识。

(4)练习法:练习法又称总结法、复习法、智力竞赛法等。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口头作业或书面作业的过程中阅读和理解课文,从中获取知识,并把知识迁移转化为纯熟技能和熟练技巧。练习法的主要方式有朗读、背诵、默写、填空等。一般地,篇章教学的检测阶段、巩固阶段或运用阶段、单元复习或学期复习,都经常采用练习法。练习法使学生在耳、口、手、脑的有规律运动中强化训练结果。练习法是以学生的独立活动为主,但并不排除学生之间必要的研究讨论,也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但练习要注意数量和质量,以使练习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76-01

美国教育家克拉克认为:教师如果“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便于传授知识,使学生易于形成技能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1]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过程事半功倍,语文教法的选择首先要符合一般学科教授的共性,但同时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其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有其独立性。

一、教学方法相关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遵循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发挥专长的原则

每个教师的思想、气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教学能力不同,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在从事教学活动时,在方法上都有自己的选择和侧重的角度,都要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方法,如有的老师擅长讲故事,在教授过程中可以通过形象的语言直观加深学生的印象;有的教师擅长画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图示直观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擅长组织,那他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等。总之,教师的教学应充分结合自身的特长,调动起学生乐学的积极性,扭转当前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探索出适合自身教学的方法。

3、不偏离中心的原则

教师所有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形式的选择不能脱离或背离实质。有的教师单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课堂上讲授一些与课本及学生发展毫无关系的话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就违背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

4、与时俱进的原则

教学方法的选择除了要根据学生、教师、目标等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同时还应结合时代不断发展和创新。如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发展的今天,老师的思想不能停留在过去两支粉笔一张黑板就撑起整间教室的层面。终身教育的学习理念不仅是学生者,对教育者而言更要不断充实,不断完善。

二、初中语文教学法的特点

语文教学方法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存在着本质区别,这与语文教学的独特性有关,语文教学除了要具有与其它学科相似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以外,还应该具有人文性。一个民族的文字语言不仅仅是孤立的语音和符号系统,更是积淀了这个民族的睿智文化和精神。母语教学不同于外语教学和日常会话训练。教授母语,同时也是在教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感情。语言学家洪堡特把这个问题说得非常清楚: 民族的语言即为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也即为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像。因此,语文教学方法也同样具有自身的特征,对语文教学方法中的基本特征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我们改革和创新选择和运用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更是我们提高语文教学的首要条件。[2]

1、依存性

如果单纯通过语文讲语文,这会十分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应适当联结相关学科,以丰富课本知识。如在讲授曹操的相关诗集的时候,可以适当结合历史讲解一些曹操的事迹,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2、灵活性

语文教学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和程序,教师应根据实际的课文来旁征博引。如上文提到结合历史来讲授语文,但有些语文课本则可以结合地理或者其他学科来讲解。如在将徐霞客游记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普及一些地理方面的知识。

3、交互性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言为语,写为文”。语文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会说会写,因而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做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诚然,无论是一般的学科还是语文这门学科,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有以语言直观为主的讲授法;有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演示法;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练习法,以及以陶冶为主的情境教学法等。而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也多种多样,既要满足学生的兴趣,又要符合教师的特点以及要遵循课程标准等。然而“因材施教”、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亘古不变的真理。本人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以下语文教学方法。

三、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1、音乐与语文的配合

“寓教于乐”是很多教育学家所倡导的一种教育方法,当然,这四个字不仅仅体现在与音乐的搭配,然而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的添加音乐元素,能帮助学生记忆同时开发智力。将有些课文教给音乐教师谱曲,学生以歌唱的形式记忆课文,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可以作为语文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和探索。茹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方法。

2、表演与语文的配合

篇12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02-01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从而实现自身的教学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所采用的措施或是方法。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会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得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成功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同样能够使得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喜欢上语文这个科目。教学方法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教学方法沟通着教师和学生,是学生接受教师发出信息的重要途径。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语文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多种多样,不能确切的说,到底哪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所以笔者在此与大家分享自己关于语文教学的一点方法和看法,希望和大家进行探讨,共同进步。

1.认清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无论是哪一科目的学习,都需要有合适的学习方法。而对于老师而言,无论是哪一科目的授课,都是需要好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于语文这个基础工具学科而言,因为语文这个学科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终身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关于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就显得更加关键。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可以让学生受益一生。没有一种理论是可以完全合适的运用于实际之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也是这样,但是没有完全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代表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之中结合理论,活学活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

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做好的事情,而在完成任务之余,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教会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学习则是教师教学之中更加成功之处。关于教学方法的探究,教师应该从自身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进行综合型的研究,中国的教育处于不断的改革之中,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适应改革的需要,迎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在实践运用之中不断改善和提高教学方法。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语文的这个学科对于学生日后的终身性学习和生活都有所帮助,所以语文教学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切莫让学生对于语文这个学科产生厌烦心理,这个时候教师的教学方法极为关键。有的学生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十分不重视,认为语文的内容十分简单,没有多大的研究必要,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也就毫不上心,因为觉得就算是自己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语文成绩也没有多大的变化,而就算是自己不用心学习这个科目,语文的成绩也还是那个样子,所以也就极其放松语文的学习,毫不关心语文的成绩。这种对于语文的学习态度是极为的不正确,需要教师的纠正。语文这个基础学科的学习是需要日常的累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之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这个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日常的累计学习对于成绩有多大的影响。同样教师应该从兴趣方面着手,让学生喜欢上语文的学习,热爱语文,让自己的课堂变的丰富有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于一个学科有兴趣,那么在学习这个科目的时候自然是信心十足,勇往直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愿意自主学习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在教学之中旁征博引,引用一些国内外知名人士的例子来督促学生的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自身方面也要做好教学准备,同样具有极高的语文素养,在语文上面拼搏进取,在专业领域获得一定的成就,这样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效仿。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师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语文虽然不是理工科目,问题的答案变化无穷,但是只有严谨的态度才能够做出真正的学问,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崇敬之情。

3.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语文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条件还有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制定出适合自己使用的一套教学方法,在最大的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中收获知识亦或是能力。在课程改革之后,语文的教材多种多样,教材之中的内容也是变化多端,所以教师应在平时多多累计,积累教学经验,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使用不同的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的特长,同样也是对于学生最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引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方法的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和学生的沟通上面,教师应该平易近人,亦师亦友,及时和学生沟通自身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改变自身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教学之中收获的最多。

4.把握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之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篇13

【关键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重点;教学目标;自主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引言:注重专业课学习,忽视语文课,已成为技工学校普遍存在现象。在语文课程当中,学生上课不听现象屡见不鲜。然而,语文学科却承担着对“人而为人”的培养,对道德修养素质培养有着重要责任。故而,如何提高技工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激发技工学校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就成了笔者孜孜探索的内容。

一、教师问题

1.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多数语文教师认为,技工学校主要是为学生传授职业技能知识,掌握了职业技能就有了就业的本领,至于语文的学习、培养人文的素养的目标不明确,升学、就业的压力不大,甚至根本没有压力,他们无法从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因此产生“敷衍教学”的思想,无心探究语文教学蕴含的人生意义,对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提高缺乏任务感、紧张感和责任感。

2.教学内容和教W方法陈旧单一

技工学校语文教改步伐缓慢,语文教材版本厚古薄今,陈旧空洞,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大多数学生很难在语文教材中获取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而教师仍局限于教材,照本宣科,自说自话,想灌输多少就灌输多少,课堂互动性差,气氛沉闷,教师上课就如给学生播放催眠曲一样。也有少数教师上课不扣主题,谈东说西,哗众取宠,用无谓的笑话来获取学生的欢心,课堂气氛过于活跃,真正的教学效果却一笑而过,学生毫无收获。还有一些老师过于脱离传统教学方法,滥用多电教手段,上课以播放教学视频为主,缺乏师生言语交流,教学过程死板生硬,缺乏灵活性和互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他们的思维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突出趣味性

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倡导以技校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上好每一堂课的终极目标。孔子教授诗三百,有音乐,有舞蹈,可见古人早就提倡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好奇,喜欢直观和多色调的东西是年轻人的天性,教师应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实行开放式教学。

教学内容要突出趣味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讲深、讲透,语言表达力求诙谐风趣。教材中的范文都是情文并茂的名家名作,都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但又不可能是大千世界的全貌,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具有适应时代的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

三、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

一位教育家说过:“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同样肩负着培养企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更要突出技工学校学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充分发挥应用文的实践性和实用,体现应用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助。对应用文的学习,学生们经常说,应用文看似简单,但一写就错。在机电班的“求职信”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出格式,内容符合要求的“求职信”,笔者做了一个写作练习,给出的条件是:一家国企到学校招聘维修电工,请有意到企业工作的同学递交一份求职信和个人简历,该企业将从求职信和个人简历中选取面试人员,通过面试择优录取。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从教材和参考书中找出求职信的相关理论,参照例文,认真写作求职信。然后由笔者做考官,所有同学做应聘人员,让同学们进行现场模拟面试。这样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写作能力,还充分展示学生的口才和社交能力,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计算机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图画展示、幻灯片、视频和语言描述等现代教育技术,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

2.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语文是人们日常交往的一种工具,它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告诉学生,语文知识不仅仅是课堂上所学习的这些内容,生活中处处都能要用到语文。如草坪上的警示牌、家用电器的说明书、旅游景点的路标等等。这些都是语文知识应用的范畴,都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将学习融入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语文教学渠道

为了加强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语文教学渠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教学不失为一条捷径。当前,技工院校语文教材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不少当前热播的电视剧、专题片等被编入了教材,对于这些课文的处理,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电视、DVD 光盘等了解剧情,促使学生产生期待老师讲解的愿望。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再现课文节选部分的情景,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设计相关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网络环境中学习语文,在浓浓的兴趣氛围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五、适当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新的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十分重视职业活动中的文化素养。因此,技工院校语文教师应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选择第二课堂活动,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文学社团活动,可以借助学校开办文学社、书画协会、记者站、广播室等,以此来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一、注重在教学中全面融入创新性思维

正如所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用乐观积极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如陶行知说过——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二、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授之以渔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多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自己的思维以及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和升华程度。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逐步演变为灌输机,形成一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讲课”为中心的“三中心”,犹如柏杨先生笔下的酱缸,学生只顾接收老师传授的课堂知识,放在那里不断搅拌,从然是多活跃的思想,一经教条式的传输,所有特色都消失,只留下一缸浑浊的东西,用来应对冷冰冰的应试教育制度。应对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唯有转变教学观念,注入新的教学模式,淡化教师与学生的界限。如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的语文导读法,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培养,让学生同老师一样用自己的观念审视分析问题,达到理解升华知识的效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本身是学生接受思想文化薰陶的一门课程,而学好语文更重要的是学会一门技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三、注重教学方法民主化,教学内容时代化,教学思想进步化,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古往今来,教学的形式百年不变,学生在下面坐,老师在台上教。当一个老师形成一套自我理论的时候,一种强大的力量将会使学生无条件接收老师的传递的信息。多元文明仅以一种形式一种角度一个观念出现在学生视线和脑袋时,单凭这固定的形式足以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学生只会迎合老师的口味。我们学习并不是把知识装在脑袋里,而是应该把装在脑袋里的知识形成自己特有的体系,形成思想。给学生一个平台,尝试一下学生将老师听的形式,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去思考,去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打破思维的束缚。另一方面,语文是与时俱进的一门课程,因而一套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里面更应注重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结合,这不仅要求教学内容的时代化,更要求教学思想的进步花化。唯有将时展的需要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才能更新学生的各种观念,提起学生兴趣。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主张:“调整语文教学内容是改善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课本是死的,思维是活的,唯有多角度,多形式的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才能突破传统模式。推陈出新。

四、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教育就是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然而,现今的一些学校收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往往只是倾向于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开发,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掘和成长。特别是随着“智力教育”转向’人格教育“的变化,人们对人文人性知识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只会更加关注情意性的教学。比如于漪老师的情感教学,她认为“语文教学要直面于‘人’,根植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因此,如何使学生智力于非智力协调发展,实现理智与情感的统一,是今后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一大课题。

五、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时代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科技的时代。因而,新时期下的教学少不了现代化工具。现代教学手段的各种视听设备日趋自动化,微型化,智能化,专门化,更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范围日趋广泛。例如投影仪,幻灯机的使用,语音实验室的使用。在提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也通过网络的力量矿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提高率教学的上课效率,教师上课的灵活性,同时提高教学的质量,达到教与学的双收,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东西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

六、追求教学方法民主化

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师生都能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互相认识,互相合作,将对教学方法的实践和应用起决定性作用。主体间的互动性使师生更加配合默契,合作和谐,才能实现有效的“教学相长”。而这种相互合作和谐,默契配合则表现为教学民主性在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即师生主体间相互尊重,互相信任,相互配合,共同进步。这种民主教学精神如果得以发扬,能促进学生创新和探求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探求民主化教学方法,如何建立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创设融和的课堂民主气氛,追求师生关系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效果,将是未来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趋势。

七、结束语

论述教法又必须论述学法。因为教学就是“教师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以掌握知识体系、技能和技巧为目的的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的活动的总和”(谭惟翰《教学中谁为“主体”》)。以我之见,新时期下的语文教学方法应往多元化,综合化,现代化,民主化方向发展。

现代化资源、最广阔的精神自由的人。语文阅读教学在此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在新观念的基础上,改变原有教学方式,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创新”“民主化教育”

“现代化教育”等植根于各科教学当中,适当地在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知识等等其他学科知识,

这在教学方面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体现。现代的教育趋势要求教师不仅掌握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懂得从学生的角度去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只有不断地加强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教育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