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网络投资范文

金融网络投资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金融网络投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金融网络投资

篇1

关键词:金融网络;系统性风险;综述

一、金融网络的定义

现代金融体系越来越表现出了相互之间的依赖性,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将银行联系成一个复杂的金融网络。金融网络理论对于金融体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评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解释系统重要性机构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解释系统性风险是怎样在金融体系中传播的,解释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短缺时怎样形成的。一个网络可以被描述成由节点和连线构成,在金融网络中,节点就是各个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连线的形成是银行持有相似的资产组合或者拥有共同的存款者等。

二、金融网络的形成

Babus提出的模型探讨了金融网络的形成问题,在这个模型中金融网络的形成被认为是降低风险传染的保险机制,联系越紧密的金融网络更不可能发生系统性危机,同时这个模型给出了一个临界点及金融体系如何达到这个临界点,高于这个临界点的金融网络不会发生风险传染,代价是银行不能与这个金融体系构成比临界点更多的联系。Castiglionesi认为一个分散化的网络结构对于社会来说是最优的,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存款者进行投资,这使得投资具有了正的外部性,在破产概率较低的情况下,分散化的网络结构式最优的选择。

三、金融网络的风险传染效应

目前的金融网络理论严重主要侧重于金融网络的传染效应,网络中的传染效应可以分为直接传染和间接传染。Alien和Gale对直接传染的研究指出了在不同的网络结构下银行体系是怎样对系统性风险做出反应的。Diamond和Dybvig指出,在消费者具有流动性偏好并且对流动性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相互交换存款来增加流动性,但是增加了流动性的代价就是使银行体系具有了传染风险的可能性。他们以一个不完善的网络为例,证明了一个银行的破产会引发整个银行体系的失效。

Leitner构建了一个模型研究最优的网络结构,一个银行的投资收益取决于与它有联系的金融机构。由于损失的金额在系统内是随机分布的,一个投资者可能没有足够的准备金来弥补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网络可能会剔除没有偿付能力的机构来保全整个金融系统,最优的网络结构要求在风险承担和危机的潜在可能性之间进行权衡。Vivier-Lirimont将最优网络结构归结为能使存款者福利最大化的结构,他发现只有业务联系非常紧密的网络结构才最接近帕累托最优。还有一些人用数学和理论物理模型来研究金融网络和风险的传染,Minguez和Shin利用图论计算机算法研究在支付系统中的系统性风险,他认为一个体系的脆弱性取决于银行资本金充足率、银行参与金融市场的程度以及破产银行清算资产的流动性,银行间市场的联系越紧密,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越低,但是一旦发生,对金融体系的破坏力将非常大。

篇2

作者简介:巴曙松(1969-),男,湖北武汉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主要从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研究。E-mail:

左 伟(1987-),男,云南大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E-mail:

朱元倩(1984-),女,安徽六安人,中国银监会博士后,主要从事风险管理与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研究。E-mail: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利用金融网络解决金融传染问题的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笔者在简单回顾了金融网络的结构特征、描述性指标及几大典型结构之后,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最优金融网络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现实金融网络的拓扑结构,研究了网络结构在金融传染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基于此从金融网络的角度提出了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的相关措施,为预防危机的传染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金融网络;金融传染; 微观最优结构特征; 宏观拓扑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2-0003-09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金融机构通过相互持有资产、资产价值相互关联等关系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大大小小的金融网络。许多经济金融学家开始利用生态系统、物理系统和社交系统等领域发展成熟的网络理论知识以及数学、工程学等研究工具,通过金融网络研究金融学和经济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关于金融机构破产导致的多米诺骨牌传染效应。早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就有学者开始利用金融网络研究危机的传导机制。而随着网络理论、网络动态学以及图论等知识在其他领域的不断发展完善,人们有了更加多样化和深入化的工具对金融网络进行分析和学习。而近年来,CDS、CDO等许多金融衍生工具的引入使得整个金融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也加剧了金融传染的发生;再加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后续的欧债危机的陆续爆发,人们对于金融传染的危害性、研究金融网络的必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金融网络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近年来,利用网络研究金融传染的路径主要包括如下两种:一是微观层面的路径,利用风险管理、复杂网络和网络动态学等领域的理论知识,结合金融传染的发生机制、市场参与者的决策行为等,得出最优的金融网络应具有哪些重要微观特征,从而为金融体系及其结构的顶层设计给出设计蓝图;二是宏观层面的路径,研究金融网络的宏观拓扑结构,结合图论知识判断其属于哪一类网络宏观结构,在传染过程中起到怎么样的作用,从而对当前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传染路径及其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除了运用网络研究金融市场的传染问题之外,还有学者利用网络研究资产组合以提取相关性等重要信息,或者利用网络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难题,如最优化问题、动态均衡理论等。本文将对运用金融网络度量金融传染,并基于金融网络的相关理论解决金融稳定的研究进行回顾,从金融网络的角度给出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建议。

一、金融网络的概念及相关指标

所谓复杂网络,是指将一个系统内部的各个元素作为节点,节点之间通过边、并在一定的规则之下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网络。在现代金融系统中,银行以及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作为节点,金融机构之间通过信用拆借、资产负债等关系作为边而相互连接所形成的价值网络,就叫做金融网络。与传统网络相类似,金融网络主要由节点和边构成。所不同的是,一方面,金融网络节点数通常很多,往往构成较为复杂的网络关系图;而另一方面,每条边度量的是两个相连节点之间的资产负债关系,边有时还具有方向性,一条从起始节点指向终了节点的带有箭头的边,通常意味着起始节点对终了节点存在负债关系。

1. 金融网络的结构特征

金融网络的结构特征,主要反映了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关系。金融网络的结构特征通常有群体结构(Community Structure)和层次结构(Hierarchy Structure)两种。群体结构是指由于各个节点连接的紧密程度不同,在金融网络中往往会形成几个不同的群体,群体内部的连接较为密集,而群体相互间的连接则相对要稀疏得多。类似现实的人际关系中,人们按照兴趣、职业和年龄等方面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群体。而层次结构则是指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由于规模大小、信用拆借能力等不尽相同,因此在金融市场中所处地位不同,并呈现分层的结构特征。

2. 刻画金融网络的三大指标

用来刻画金融网络特征的描述性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平均最短路径长度、聚类系数和节点的度。其中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刻画了金融网络节点相互连接的紧密程度,平均最短路径长度越小,则节点之间连接紧密程度越高。两个节点间的最短路径,是指将这两个节点相连接的各条路径中,包含边数最小的那条路径。假设金融网络中有两个节点i、j(i、j=1,2…n;其中n为网络中的节点总数),则这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dij为连接这两个节点的最短路径所包含的边的数目。而金融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L则定义为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距离的平均值,假设该银行网络中有n个节点,我们有:

L=112n(n+1)∑i≥jdij

聚类系数刻画了金融网络的结构特征,聚类系数越大,则金融网络越倾向于群体结构特征,层次结构越不明显。聚类系数可分为节点的聚类系数以及网络的聚类系数。假设金融网络中的一个节点i有ki条边和其他节点相连,在这ki个节点之间最多可能有[ki(ki-1)/2]条边相互连接,我们定义节点i的聚类系数Ci为这ki个节点之间实际存在的边数Ei和最多可能边数[ki(ki-1)/2]之比,即:

Ci=2Eki(ki-1)

对所有节点i的聚类系数Ci取均值即可得到整个金融网络的聚类系数C。

节点的度刻画的是该节点的重要性,一个节点的度越大,就意味着该节点与其他节点的连接越多,该节点越重要。与某个节点i相连接的其他节点的数目称为节点i的度ki,金融网络中所有节点的度的平均值被称为金融网络的平均度。而节点的度分布P(k)(k取自然数)则是指金融网络中度为k的节点占所有节点数的比例,即随机选取一个节点,该节点的度为k的概率。

3. 金融网络的宏观拓扑结构

在现代图论理论中,网络的宏观拓扑结构通常包括如下四种:规则网络、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以及无标度(Scale-Free)网络。其中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是两种网络理论研究中较为极端的特例,而现实的金融网络多具有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的特征。金融网络结构比较如图1所示。

图1 金融网络结构的比较

规则网络是学者们假设的最简单的网络模型,其每个节点都具有相同的度k。20世纪50年代末Erdos和Rényi提出的随机网络模型,其每个节点都以相同的连接概率p与其他节点连接。虽然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具有容易模拟并进行相关分析的特征,但其并不能很好地刻画现实世界的网络结构。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的真实网络具有较小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和较大的聚类系数,据此Watts和Strogatz于1998年提出了小世界网络模型[1]。

小世界网络模型介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之间,通过将规则网络中的每条边以一个给定的概率p连接到一个新节点上构造而成,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同时具有较小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和较大的聚类系数。尽管小世界网络能很好地刻画真实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及聚类系数的特点,但是其节点的度分布仍然服从泊松分布。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真实网络的节点度分布用幂律分布进行描述更为准确。Barabási和Albert把这种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的复杂网络称为无标度网络,并提出了著名的BA模型以解释无标度网络的形成机制[2]。

四类网络模型的三大指标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小世界网络的随机性介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之间,但具有聚类系数较大、路径较小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结构特征也决定了它们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完全不同的传染路径。从表1可以看出,在现实金融网络通常表现出的小世界网络中,危机传染的速度远比随机网络更快,而在无标度网络中,其中中心节点(在金融网络中通常体现为大而不倒机构)对于金融网络的风险传染更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1金融网络结构的指标及传染性比较

二、金融传染的概念及其度量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和金融体系的愈加复杂,金融传染的危害性也日益增加。与此同时,网络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在生态学、物理学和社会学中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因此,经济学家借鉴了网络理论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希望运用金融网络研究如何防止金融传染的发生。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决定了危机爆发时其在金融体系间的传导方式和速度,不同构造的金融网络在传导危机时所起的作用也会不一样。一般以资产损失大小作为衡量金融传染的危害程度的标准。

1. 金融传染的发生机制

目前的研究文献,主要从金融机构间的直接传染与间接传染这两种作用机制入手进行阐述。金融机构间的直接传染,主要是指一旦某个金融机构破产,与该金融机构存在直接连接关系的其他金融机构将遭遇债务违约损失,从而导致破产危机的进一步蔓延。而间接传染则包括除了直接传染之外的其他传染机制,主要由于市场信心的缺失和资产价格的螺旋下降等因素造成的。

金融机构之间通过支付系统以及各种各样的头寸(例如直接贷款、衍生产品和回购协议等)构成直接连接。较常见的直接传染机制由Kiyotaki和Moore提出,他们认为,一旦某个金融机构违约或延期支付债务,由此产生的损失超过一定限额时就会导致其债权机构破产,类似的破产一旦蔓延有可能最终引发系统性崩溃[3]。在直接传染的度量中,金融网络的结构特征至关重要,聚类系数较大、平均路径较短的网络往往产生的直接传染更迅速,关联性更强。

间接传染的形成机制则更复杂,早期的研究主要考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的蔓延。Diamond和Dybvig提出,当某个银行遭到存款者的挤兑而破产时,恐慌的情绪很可能使得挤兑蔓延到整个银行系统,从而使那些本来具有偿付能力的银行也出现破产[4]。

而近些年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传染对于资产价格的影响。Giesecke和Weber认为,由于各个金融机构面对共同的基本面因素(如资产的价格,产品供给与需求等),因此,如果破产的金融机构规模大到足以影响资产价格以及产品供求关系等因素时,这些因素的恶化将会使得其他机构的资产价值下降,从而使得传染蔓延[5]。Kodres和Pritsker则从投资者的角度考虑传染对资产的贬值作用。他们提出了“跨市场的投资再平衡效应”,这种效应是指一旦某个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投资者会最优化地调整他在其他市场上的投资组合[6]。Kodres和Pritsker认为,投资者在调整投资组合的同时会把冲击转移到其他市场上,造成其他市场的资产价值下降,从而使得危机蔓延。他们发现,该种传染主要取决于市场对于资产价格的敏感程度,以及在各个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2.金融传染导致的资产损失

通常认为,金融传染是发生的概率较小、但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的事件。在衡量金融传染所带来的资产损失的研究中,部分学者对损失函数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更精确地估计损失大小;也有部分学者通过实证分析直接估算传染所造成的具体损失大小。

Elsinger等主要研究了损失函数的统计特征,通过对奥地利银行系统的实证分析发现,该体系传染的概率较小但影响较大,只有6%的破产事件是由于传染效应造成的,因此损失函数的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是它服从薄尾分布[7]。而它的另一个统计特征则是服从正态分布,研究发现,经济基本因素的波动大小决定了损失的均值,波动越大则损失越大;而公司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决定了损失在均值附近的波动程度,连接越紧则损失波动越大[5]。在Elsinger和Giesecke的研究基础上,Eisenberg和Noe给出了一种能够衡量金融传染损失大小的算法,该算法给出了某个给定金融机构对于其他机构的风险暴露,一旦该金融机构出现违约,我们可以通过该算法得到其他机构遭受的损失[8]。

估计金融传染所造成的损失还有其他一些途径。Upper和Worms运用最大熵方法得到了非常细化的估测数据并实证分析了德国银行系统,发现单一银行的破产最高能造成银行系统总资产15%的损失[9]。也有学者对这一损失程度提出异议,Angelini等并没有利用最大熵方法进行数据估计,而是模拟一家银行破产时对整个系统带来的冲击。他们对意大利银行间市场网络的实证分析发现:由于金融传染所造成的资产损失只有每日货币流动量的3%。这个结果显示传染的影响偏小,Angelini等认为这是由于意大利银行系统的资金流动量较小以及银行网络的结构性差异所造成的[10]。

事实上,对于金融危机的预测离不开金融传染及其导致资产损失的估计,然而无论是上述何种研究都离不开对金融网络的构建和金融传染的假设与模拟。因此,对于金融网络结构的认识和传染性的度量就显得异常重要。

三、金融网络的最优微观特征

目前,学者们在对金融网络的研究中,一方面从理论入手,研究什么样的微观特征的金融网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则从实际入手,研究现实中的金融网络具有什么样的微观特征和宏观结构,从而结合理论研究的成果对现实金融网络的稳定性实现判断。

关于金融网络最优微观结构的研究,主要是运用风险管理、复杂网络和网络动态学等领域的知识,并结合金融传染发生的机制、市场参与者的博弈决策行为等,定性或者定量地得出最优的金融网络应具有哪些重要的微观特征。该领域的早期研究主要考虑的是外部冲击的发生机制,并且研究主体多为银行系统;而随着复杂网络理论知识在统计物理学、生态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应用的日趋成熟,许多学者开始借助于复杂网络来研究,研究主体也逐渐扩大到其他金融系统。近年来,对于金融网络的研究热情逐渐高涨,网络动态学、统计学等作为研究工具均从不同的角度对最优金融网络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到了相同或相似的研究成果。

1. 基于外部冲击发生机制的研究方法

由于外部冲击主要通过金融机构之间的连接而传导风险,因此,基于外部冲击的发生机制进行的研究多关注的是银行系统内各银行间的连接方式以及连接的紧密程度。Allen和Gale于2000年发表的文章是该方面研究的基石。他们基于Diamond和Dybvig所建立的D-D模型[4],假设(完全信息条件下)流动性冲击来自存款者取款时间的不确定性,通过一个包括四个银行的模型证明了传染的蔓延主要取决于银行间的连接类型。当网络是完全连接的(如图2所示),即每个银行都与其他银行连接在一起,使得某个银行的负债几乎完全均匀地分布在其他银行时,冲击的效果会被很好的淡化。然而,当网络是不完全连接的(如图3所示),即每个银行只和一部分银行有负债关系,系统会变得较脆弱[11]。从图2可见,Allen和Gale提出的“完全连接”的网络正是拥有四个节点的规则网络。

图2完全连接的网络 图3不完全连接的网络

完全连接网络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怎样的连接方式最优”这个问题;而“怎样的连接紧密程度最优”,则由Freixas等率先给出答案,他们的研究同样基于外部冲击的发生机制。

Freixas等的研究模型与Allen和Gale相似,但是他们假设流动性冲击并不来自于存款者取款时间的不确定性,而是来自于存款者取款地点的不确定性。他们认为高度连接的银行间市场,虽然降低了持有流动性资产的成本, 但同时也产生了低效率和不稳定性:虽然银行间市场提供的流动性保险可以帮助银行抵消债务,但是这种系统稳定性是以这个资不抵债的银行继续运营为代价,这破坏了市场法则,最终系统很有可能因承受了过多的不良债务而崩溃[12]。因此,过高的连接程度损害了系统的稳定性,最优金融网络需要适当偏大的最短路径长度。

同样是在D-D模型的基础上,Brusco和Castiglionesi建立一个包括四个银行的模型,他们的研究支持了Freixas等的结论:银行间更紧密的连接会增加传染的风险,这是因为银行间互助系统所提供的后盾支持可能会使得某些银行做出更鲁莽的投资,从而增大系统风险;并且,如果连接过于紧密的话,某家银行的破产会导致传染的范围变广[13]。

2. 基于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

复杂网络理论在2000年左右逐渐成熟,其应用领域也从物理学、信息学逐渐扩大到生态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复杂网络理论对金融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尽管不能做出对金融机构行为的动态分析,但是它可以反映出金融网络的构建过程,并能与现实世界的网络相匹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是Gai和Kapadia于2010年所做出的研究工作。

Gai和Kapadia[14]借鉴Strogatz以及Newman研究复杂网络的数学方法,通过模拟金融网络的形成过程而建立了一个能分析传染效应、并适用于现实世界中不同类型金融网络的模型。他们的分析结果与Brusco和Castiglionesi以及Freixas等得出的结果一样,即最短路径长度应适当偏长。他们认为,连接程度和风险分担程度越高,传染的概率越低;但一旦发生传染,影响范围将更广,从而极大地损害系统稳定性。在设计最优网络结构时,对连接程度和风险分担程度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传染概率及影响范围的一个权衡取舍。

3. 基于网络动态学的研究方法

网络动态学,主要通过分析行为人的决策心理并建立动态模型,研究由于时间、空间及环境等动态变化所造成的行为人的决策变化及网络结构的演变过程。复杂网络理论的研究缺陷主要在于无法模拟出金融网络的动态变化,而面对复杂的金融市场变化,金融机构的动态决策行为对于金融传染过程显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一些学者开始运用网络动态学的研究成果,对金融机构的这些动态变化加以研究,并用图像表示出外部冲击以及传染蔓延的动态过程,通过分析复杂的决策行为来了解网络的形成机制和过程,从而设计出最优网络结构。

Goyal和Vega-Redondo是较早运用网络动态学对金融网络进行研究的学者[15]。他们在2004年发表的文章支持了Allen和Gale以及Freixas等的研究结论。他们认为,两方建立债务关系的过程就是一个博弈以达到最优均衡的过程,而整个关系网络的建立正是许多债务关系的动态建立过程;两方建立债务关系,就是在风险及收益之间选取一个最优纳什均衡点的动态博弈。根据这个网络构建模型,Goyal和Vega-Redondo在考察了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费用以及不同的相互作用模式对风险传染起到的作用之后,得出结论:“完全连接”模式(即规则网络)与较长的最小路径长度可以有效地减小金融风险的传染。

4.基于运筹法的最优微观结构判断

定量分析的研究目前相对偏少,研究方法也多为运用运筹学方法解决最优化问题,Leitner在2005年给出的“每个小群体的最优节点数量”在这方面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Leitner建立了一个不仅能相互传染、也能相互救助的金融网络,流动性较好的银行会因为担心受到传染而救助流动性不足的银行。该模型说明银行间的相互连接对于减少破产危机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允许银行间相互救助;然而整个网络也可能因为过度连接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当流动性限制在一小部分银行中时)出现传染蔓延并最终崩溃。基于对网络连接带来的好处(允许银行相互救助)以及坏处(危机可能蔓延)的取舍,Leitner运用运筹学知识,通过求解一个带有约束的规划问题给出了最优金融网络的规模——每个小群体内的最优节点数量为5[16]。

5. 其他研究方法

还有学者通过统计学和传染病学等其他理论工具,对金融网络的最优微观特征的研究做出了贡献。Gai等利用传染病学以及统计物理学的知识,与其他学者再次对金融网络的最优微观特征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仍然坚持“最优网络结构具有适当偏长的最小路径长度特征”的同时,Gai等又得出了“复杂度较低也是最优网络结构的重要特点”的结论[17]。Iori等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单个银行的风险与整个银行间市场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发现,较低的聚类系数可以有效提升金融网络的稳定性[18]。这与Simon在1962年所著的“The Architecture of Complexity”中的观点相吻合:在复杂系统中,只有最简单的层次结构才是最优的。Iori认为,银行间拆借虽然降低了单个银行的破产概率,但也增加了整个系统崩溃的机会。当银行间网络的聚类系数较高,即系统内的银行都是同种类型时,系统崩溃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当聚类系数较低,即银行的类型不相同时,崩溃发生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较低的聚类系数可以有效提升金融网络的稳定性[18]。也有学者把金融网络与其他网络系统(如生态网络系统)进行类比。Haldane和May所做的这方面研究支持了Gai等的关于“最优网络结构的复杂度较低”的结论。在经过对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以及金融网络的对比分析之后,他们认为金融系统和生态系统一样,复杂程度越高,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就越差[19]。

尽管所用的研究方法各不相同,但是目前所得到的关于最优金融网络的微观特征的结论非常相似。总的来说,具有“完全连接”、较低的复杂程度、适当偏长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以及较小的聚类系数是最优网络结构的几个主要特征。Nier等对金融网络的特征做了较为完整的界定。他们利用网络理论知识,认为银行体系网络结构的关键参数一共有四个:银行的资本化水平,网络的连接程度,银行间的借贷规模,银行系统的集中程度。他们通过建立银行网络系统并加以模拟的方法得出结论:资本化水平越高、借贷规模越低、集中程度越低,则银行系统的稳定性越高;而连接程度则与稳定性呈非线性关系,当连接程度超过阈值之后,连接程度越高,稳定性越低[20]。

四、金融网络的最优宏观结构

基于描述金融网络的三大基本指标,上文总结了前人对于较为稳定的金融网络应该具有的指标特征。基于这些基本的指标,整个金融网络将会呈现一定的宏观结构,如前文指出的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这些基于多个基本指标共同呈现出的复杂的拓扑结构,构建出了金融网络的整个宏观拓扑结构,结合图论知识不仅能判断某一现实生活中的网络属于哪一类网络宏观结构,同时能够对其在传染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做出一定的判断。

Watts和Strogatz与Barabási和Albert相继于1998、1999年提出了“小世界网络”模型以及“无标度网络”模型,这标志着复杂网络理论的逐渐成熟。许多学者开始以这两个模型为衡量标准,通过实证结合统计分析等方法来研究现实中的金融网络所具有的宏观结构特征,并结合复杂网络理论探讨如何设计宏观网络结构才能更有效地防止金融传染。目前大多数研究都表明,金融网络兼具小世界网络以及无标度网络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显著地影响着危机的传染过程。

金融网络最典型的宏观拓扑结构特征之一,就是平均最短路径长度较短,这正是小世界网络所独有的典型特征,这已经被包括Soramaki等和Boss等许多学者所证实。Soramaki等利用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了美国商业银行的银行间支付系统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与网络稳定性相关的性质,发现该银行间网络具有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21]。Boss 等对奥地利银行间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后也认为,奥地利银行间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较小。Boss等还得出了另外一个结论:银行间网络的聚类系数较小。他们认为,因为银行之间保持连接需要一定的费用,所以当两个较小的银行都与一家较大的银行存在价值关系时,这两家小银行之间没有互相连接的动力[22]。

金融网络还体现了无标度网络的两个重要特征:节点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以及中心节点的存在。Soramaki等的研究证实,美国商业银行的银行间支付网络的节点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同时该银行间网络还包括一些节点度数很高的“中心型”(Hub)银行[21]。Iori等则运用复杂网络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意大利银行的隔夜拆借市场的网络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节点的度分布服从一个比随机网络更为厚尾的分布[18]。这也意味着,存在数量很少的几家较大的银行,与非常多的小额贷款者保持债务关系,这些规模较大、节点度较高的银行就是典型的中心节点。更进一步地,Boss等不仅证明了奥地利银行间的节点度分布服从幂律分布,他们还精确地计算出该银行间网络分段服从的幂指数分别为0.62和2.01[22]。

金融网络的这些宏观特征对于分析金融系统的传染性是非常重要的。Albert等在2000年的研究表明,当中心节点受到冲击时,无标度网络将会变得特别脆弱,且很容易造成传染蔓延。尽管小世界网络在单个小型金融机构破产时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是,一旦少数节点度数较高,也就是负债规模较大的(中心节点)银行破产时,银行系统受到的冲击将会很大。

金融系统的这种风险特点也与损失函数服从薄尾分布的特性相吻合,当发生危机的是一般的小型金融机构时,金融系统拥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但是一旦关键的大型金融机构(中心节点)发生流动性危机时,金融系统将会变得非常脆弱,从而极有可能造成金融传染的蔓延以及严重的资产损失。

五、金融网络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金融网络中存在数量众多的节点以及纷繁复杂的连接关系,这使得要构造一个完整的金融网络就需要大量的数据,然而,金融机构之间较为可靠的借贷关系数据是很难获得的。目前应对这个难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只研究信息完全的那一部分金融网络。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以偏概全”,把局部网络所具有的特征当做整个金融网络的特征。例如,Furfine只采用联邦储备市场的数据(该市场仅占整个银行间市场的10%—20%),造成最后所得结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低估了金融传染的危害性[23]。二是用某些合理的假设和方法去估计数据。目前大部分文献使用最大熵估计方法,但最大熵估计方法的缺陷主要在于,在满足特定的约束之下它假设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是均匀分布的,这显然与事实不太相符。Mistrulli分别用最大熵方法和基于完全数据的方法对同一市场做了分析,研究发现,最大熵估计方法可能会高估传染的扩散范围,从而造成对传染损失的错误估计[24]。这两位学者的研究表明,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能将这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或者运用创新的研究工具解决金融网络数据获取难题,我们将能构造更为真实、更为完善的金融网络。

另一个难题则是如何将宏微观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微观方法能清晰直观地解释网络的连接方式以及传染的传导过程,但是其对于网络宏观结构的假设过于简单,也无法在整体上把握金融传染特征;而宏观方法虽然能较好地解释金融网络的拓扑性质,但很难对金融机构的决策行为做出分析,也很难把握金融网络的动态变化。

若能将宏微观分析方法相结合,则可以对金融网络的形成过程、传染特点等都得到更为清晰、更为全面的认识。Schweitzer等认为,这需要从五个方面做出更大的突破:大数据量的分析,即分析金融网络中每一节点的动态发展过程,这对编程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研究扩展到更广的时间和空间上,动态分析整个冲击以及传染过程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即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网络动态学;更精确地界定网络结构,并引入一些全新的概念,例如描述性指标的复合指标(如网络的k-核结构、支配力等),还有银行网络的Motif结构等,以使得对金融网络的描述更加细致;修改某些外生假定以得到更加贴近现实的模型,例如取消对资金流动范围的限制并允许金融传染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借助于系统工程学的稳定性研究,通过建立反馈机制考察金融网络的稳定性[25]。

综上,从金融网络的宏微观结构特征来看,最优金融网络具有完全连接、较低的复杂程度、适当偏长的最小路径长度以及较小的聚类系数等几个主要的微观特征。而现实中的金融网络通常具有小世界网络以及无标度网络的典型特点。要想防止金融传染,我们应该设计一个具有“完全连接”、较低的复杂程度、适当偏长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以及较小的聚类系数等微观特征的金融网络,同时必须提高对金融网络中中心节点的监测和救助。

参考文献:

[1] Watts, D. J., Strogatz, S.H. 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Networks[J].Nature, 1998, 393(6684): 440-442.

[2] Barabási, A. L., Albert, R.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J].Science, 1999, 286(5439): 508-512.

[3] Kiyotaki, N., Moore,J. Balance-Sheet Contag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2, 92(2): 46-50.

[4] Diamond, D.W., Dybvig, P.H. 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3, 91(3): 401-419.

[5] Giesecke, K., Weber, S. Cyclical Correlations, Credit Contagion, and Portfolio Losse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4, 28(12): 3009-3036.

[6] Kodres, L. E., Pritsker, M.A. Rational Expectations Model of Financial Contagi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2, 57(2): 769-799.

[7] Elsinger, H., Lehar, A., Summer, H. Risk Assessment for Banking Systems[J].Management Science, 2006, 52(9): 1301-1314.

[8] Eisenberg, L., Noe, T. Systemic Risk in Financial Systems[J].Management Science, 2001, 47(2): 236-249.

[9] Upper, C., Worms, A. Estimating Bilateral Exposures in the German Interbank Market: Is there a Danger of Contag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4, 48(4): 827-849.

[10] Angelini, P., Maresca, G., Russo, D. Systemic Risk in the Netting System[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6, 20(5): 853-868.

[11] Allen, F., Gale, D. Financial Contag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0, 108(1): 1-33.

[12] Freixas, X., Parigi, B., Rochet, J.C. Systemic Risk, Interbank Relations and Liquidity Provision by the Central Bank[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0, 32(3): 611-638.

[13] Brusco, S., Castiglionesi, F. Liquidity Coinsurance, Moral Hazard and Financial Contagion[J].Journal of Finance,2007, 62(5): 2275-2302.

[14] Gai, P., Kapadia, S. Contagion in Financial Networks[J].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 2010, 466(2120): 2401-2423.

[15] Goyal, S., Vega-Redondo, F. Network Formation and Social Coordination[J].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2005, 50(2): 178-207.

[16] Leitner, Y. Financial Networks: Contagion, Commitment, and Private Sector Bailouts[J].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5, 60(6): 2925-2953.

[17] Gai, P., Haldane, A., Kapadia, S. Complexity, Concentration and Contagion[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11, 58(5): 453-470.

[18] Iori, G., Jafarey, S., Padilla, F. G. Systemic Risk on the Interbank Market[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06, 61(4): 525-542.

[19] Haldane, A. G., May, R. M. Systemic Risk in Banking Ecosystems[J].Nature, 2011, 469(7330): 351-355.

[20] Nier, E., Yang, J., Yorulmazer, T., Alentorn, A. Network Models and Financial Stability[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 2007, 31(6): 2033-2060.

[21] Soramaki, K., Bech, M. L., Arnold, J., Glass, R. J., Beyeler, W. E. The Topology of Interbank Payment Flows[J].Physica A, 2007, 379(1): 317-333.

[22] Boss, M., Elsinger, H., Summer, M., Thurner, S. Network Topology of the Interbank Market[J].Quantitative Finance, 2004, 4(6): 677-684.

[23] Furfine, C. H. Interbank Exposures: Quantifying the Risk of Contagion[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3, 35(1): 111-128.

[24] Mistrulli, P. Assessing Financial Contagion in the Interbank Market: Maximum Entropy versus Observed Interbank Lending Pattern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5, 35(5): 1114-1127.

[25] Schweitzer, F., Fagiolo, G., Sornette, D., Vega-Redondo, F., Vespignani, A., White, D. R. Economic Networks: The New Challenges[J].Science, 2009, 325(5939): 422-425.

The Influence of Financial Networks and Contagion on Financial Stability

BA Shu-song1,2,ZUO Wei1,ZHU Yuan-qian3

(1.Management School,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3,China;

2.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Beijing 100010,China;

3.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Beijing 100140,China)

篇3

中国已经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网络金融时代。20年前,没人相信可以从网上购物,阿里巴巴创办的支付宝;却让网上购物成为了现实。今天支付宝销售额已经超过了一万亿元人民币。

目前,国内外网络金融出现了很多的新动态,如阿里网络银行已正式向金融监管部门提交拟设立阿里网络银行的申请。如获批准,阿里网络银行将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银行。互联网金融大潮初起,经过几轮洗牌之后,有望形成一个巨大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网络金融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及主要研究方向,国内有研究机构和企业正在探索和尝试,这为云南金控基金发展网络金融提供宝贵的经验。

云南金控基金拟成立“云南金控金融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控金融网络)”,拟定注册资金为500万。公司以现金入股的方式控股,将来的合作公司以技术+现金(技术入股部分待评估价值)的方式进入参与。

成立金控金融网络的初步构想在于:首先,网络金融将是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方向。建立网络金融融资平台,可使公司的管理和业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快速和国内先进金融理念与模式接轨,通过整合企业信息,资金流和信息流,提升企业科学决策能力,提升本企业竞争力,通过网络金融平台的建立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投资信息资源,可以为云南更多的企业提供网络金融融资的服务,解决更多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更好更快的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瓶颈。打造全新的网络金融服务理念。第二,为未来的民营银行网络创新打下基础。设立云南民营银行的目的就是要区别于传统银行,网络金融公司的设立,可为未来的民营银行在技术的发展与研发过程中提供实体支撑;通过网络金融公司在与市场运作对接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和发现一批为设立银行所用的人才储备;能够在经营过程中,实现客户信息沉淀,发现和储备一批优质客户,为以后的银行业务开展提供有用的数据信息并达到共享;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通过网络金融公司的运作提炼,可以不断研究和探索出具有创新性的经营模式并对传统金融运作模式体系加以优化与融合,扩大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云南民营银行未来的战略发展奠定基础。第三,覆盖面广泛,有利于公司业务拓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网络金融业务拓宽了服务的受众面,使得其服务能够接触的客户群更大。通过逐步收集整理云南全省十几万民营企业的信息资料,建立起一个覆盖面全、信息面广的客户数据库,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更为精准,更为高效的网络金融服务的平台,同时引合全省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投融资公司等,通过网络金融平台,为更多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第四,加速金融服务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在网络金融平台下,中小企业可以快速地通过平台上的各种金融服务来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网络金融平台所提供更快更好的信息服务。网络金融以数字化的网络和设备代替了传统纸介质,从而形成一种新型金融贸易服务方式。公司可以通过对网络金融平台系统实现异地审批、资金结算、转账、信贷等活动。加快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可以为中小企业更好的服务。企业可以通过网络金融平台实现快速的综合金融服务。第五,提高金控基金的知名度。网络平台的搭建是现在企业提高知名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更好的体现金控基金的活力与创新,让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网络金融来了解金控基金;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整合中小企业的各种优质资源,利用网络推广来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通过这个网络平台,中小企业可以了解金控基金的最新信息和各项服务,树立了金控基金在业界的不可取代的地位。这个网络平台的搭建在云南省乃至全国都将会有一定的影响力,对金控基金的发展会提升一个更高的台阶。

金控金融网络成立后将以两个主要开发方向为主:一是建立“云南中小企业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结合网络金融的思路模式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总体规划采取三个步骤来实现企业的金融网络化目的。首先建立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加强自身网站功能。利用云南省中小型企业网为基础的平台背景与全国30多个省市的中小企业网、省内16个州市及128个县市区中小企业网紧密合作,共享服务资源,设计一套全新的综合性网上投资融资体系,直接面对借贷者和投资者,为其搭建一个全新的网络金融投融资服务平台,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较少成本,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金融投融资平台。其次,改善内部管理机制,形成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变自身的管理机制,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对新经济的瓶颈效应,以此适应电子信息化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切影响,同时整合企业所有的资源,使其成为信息化的资源储备,以网络应用来整合改进各项管理程序,推行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全方位电子信息化金融交易管理模式,通过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将线下业务与网络完美的结合,让更多投资方通过网络金融平台看到合适的项目,更快的拓展市场份额,打造全新的投资平台。再者,金控公司已具备庞大全面的基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模式;若与云南中小企业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相架接后,则会产生具有企业级的网络金融交易规模,能带动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其中,以此形成巨大的市场惯性,以此获得更多、更为广泛的盈利模式。

二是投资建立“中国―东南亚南亚国际电子商务港”。“中国―东南亚南亚国际电子商务港”是依托中国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建设的一个辐射东盟及南亚地区的国际电子商务及企业服务平台。平台整合了GMSEB及中国发改委主办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全国1000多个省市分网的相关信息资源,将发展来自全国及东南亚、南亚区域的中小企业成为平台会员,并在曼谷、仰光、河内、万象、新德里、达卡等城市设立办事处及分支机构,全面打造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最权威的国际电子商务平台,这为云南省及全国企业提供了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网络金融、电子商务、投资、旅游、人才等全方位服务。目前已初步开通英语、中文、泰国语、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七个语言版本,为区域中小企业提供跨国的网络金融、电子商务及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以统一的多语言版本电子商务服务网站建立为核心,积极探索跨区域的国际网络金融、电子商务交易及服务模式,目前平台每天中国及东南亚、南亚区域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行业经济信息,已有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注册企业用户8万余家,企业用户每天自行的商业信息5万余条,网上展销企业商品6万余种,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区域规模最大、信息最全、企业最多的大型国际网络平台。

篇4

淘淘谷不远千里进行海外融资,而出让股份不过区区0.3%。TTG创始人熊强告诉《创业家》:“我们不是去融资,费用够(打平)就OK了。”

既然目的不是融资,为何公司成立不足两年即上市?熊强的解释是便于规范公司运作,“成为一个公众公司,更开放地接受管理。”银联内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评论称“不可全信”。而熊强并不认为公司市值被高估了,他甚至说,“我们所有的团队都将股票锁定了,未来TTG一定是超百亿美元的公司,现在不愿过多稀释股份。”

谈及自己的商业模式时,熊强说,“金融收单网络是一个封闭的网络,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我们实际上是将封闭的网络和开放的网络接通。在全世界没有人把它当成商业模式去做。这完全是中国自己创新的一个互联网玩法和规则。”

很多优惠券公司的困扰之一是支付环节缺失,导致无法确切掌握消费数据、向商家收费成本较高,即“无法闭环”。TTG则称自己实现了闭环,其最关键因素在于直接将业务嫁接在银联的支付体系上。用户提前将优惠券和银行卡绑定,刷卡消费时直接享受折扣优惠。这一过程中,消费者和商家交易习惯都没有改变,后台系统自动完成商家、平台等参与方的清算、分账。

外界一度传言TTG与中国银联签署了排他性协议。事实上,TTG是与深圳市银联金融网络有限公司(下称深圳银联金融网络)签的独家协议,该公司是银联子公司的子公司。但无论如何,TTG这个小公司成功打入了金融巨头系统,它有何能耐?

优惠券的演变

熊强曾经创办众恒广告公司,从事移动互联网多媒体内容的开发、制作。2006年,做过手机通讯产品营销顾问的熊强创办播播网。他称播播网做到了年营收1.8亿元,是中国最大的手机零售垂直电商网站。后来,他发现很多手机用户看到手机实物才会买,为了让用户去线下看手机,便萌生做优惠券的想法。2009年,他注册TTG商标,意为“可信赖交易圈”(Trustable Trade Group),并在随后一年,把广告、短信、点击、反向团购等几乎所有的主流优惠券模式试了一遍。

传统的优惠券模式有个瓶颈:一旦优惠券合作商家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仅向商家收取佣金需要的人力就是一笔巨大开支。能不能把佣金收取与银行卡结算一体化处理?商家刷卡与清算的系统都由收单机构铺设,而国内最大的收单机构是中国银联旗下子公司银联商务。在深圳,深圳银行金融网络是银联商务旗下从事深圳地区银行卡收单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货币银行学专业的熊强,找到了深圳银联金融网络。

双方于2011年10月敲定合作,共同开发“U联生活”商业模式:用户通过将商户电子优惠券与银联卡关联,在商家消费后直接刷银联卡自动打折,无需预付任何款项。而商户不用像传统团购网站或者电子优惠券网站一样为宣传广告或者优惠券的下载量预付广告费,刷卡交易的同时,佣金自动清算。“U联生活”前期平台建设过程中,TTG没有对深圳银联金融网络收费,相当于带资建设。这种情况下,当双方合作到一定程度时,第三方很难插手该平台的维护和运营。

熊强回忆,开发这套系统的最初想法只是为自己完成交易闭环,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商业模式去做,“2011年9、10月份,出现了一个问题,做完以后是TTG来做,还是变为一个开放平台向全社会来开放?”最终,双方商定将此作为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开放。“苹果的iOS你知道吧?我们就想做一个类似的生态系统。”熊强说,“互联网网站、金融机构、运营商、广电体系、芯片厂商等,只要涉及到O2O支付部分,都可以在U联生活平台上开发自己的应用。”

这类模式在国外并不新鲜。例如,全球最大的在线优惠券网站 RetailMeNot 2012年即宣布与支付网络平台Cardspring合作,让用户把自己的信用卡信息和优惠券集成起来,不用打印任何东西,也不用展示虚拟优惠券,就可以在实体店使用。目前国外模式类似的公司还包括与信用卡组织万事达合作的Linkable network、刚获得1500万美元融资的Edo等公司。不久前,PayPal总裁David Marcus预测2013年移动支付趋势时就认为,支付积分和优惠券会兴起。

“我们只管修路”

2012年5月,TTG为深圳银联金融网络开发的“U联生活”平台正式上线。 TTG的主要收入来自与对方分享的商户佣金,熊强称,更准确的说法为服务费。以餐饮行业为例,店铺支付的服务费为实际支付金额的2%~5%。优惠券公司(交易促成方)拿走70%,剩下的30%,“U联生活”获得19%,TTG获得11%。“U联生活”上每实现100元交易,TTG将获得0.22~0.55元。另据熊强介绍,其他行业的佣金水平较高,美容美发行业8%~20%,摄像行业为10%~25%,家居建材行业为5%~15%,服装行业为8%~15%。

熊强表示,“U联生活”开放平台商家超过1000户,集中在深圳市,2012年12月中旬创造的单日最高交易纪录为订单931笔,金额60多万元。参与的商户中,U联生活带去的订单交易笔数占到店面的10%,用户绑定优惠券后转化率为20%。熊称,除深圳外,北京、杭州、厦门、东莞、惠州等5个城市正在或已经调试完毕系统。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TTG这个模式核心要素包括:一、商户资源拓展;二、继优惠券之后其他功能的开发;三、与银联商务之间的关系;四、竞争对手没有快速模仿进入,移动支付没有快速形成规模。未来几年,无论是银行、收单机构、银联都会开放自己的交易数据和POS终端,与优惠券公司、广告公司、互联网公司一起为消费者打造多种多样的优惠措施,优惠券、积分等模式会大范围出现,银联商务不是收单市场的垄断者,TTG模式完全可以被模仿。“央行发了100多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很多公司都有线下POS收单资格。银联商务占有的市场份额最大,然后就是通联支付、汇付天下、杉德、快钱等。在TTG把商家和用户数量做成一个壁垒之前,如果大众点评联合其余的支付公司来和TTG抗衡,市场格局也会有一些变数。”

在商户资源方面,该人士称,团购模式能够提前锁定消费,对商家吸引力大;绑定优惠券模式是消费后打折,会让商家心理上难以接受,价值有待验证。“U联生活”最直接的合作方是优惠券公司,一位优惠券公司负责人说,TTG最初和其谈判时称需要更换POS机,但大面积更换难度非常大,“他们的产品本身对我们有好处,不用通过商家结算,直接通过银联或者一个单独的第三方。但是要我们帮他们推广,这个就比较难。所以我们持观望态度。”

已经与TTG签订合同的交易合作方据称有60多家,其中包括新浪微博、手机QQ(目前仅在深圳可用)、凯立德地图等;之前曾传言其和微信达成合作,不过,腾讯生活服务电商部总经理戴志康予以否认。记者注意到,其和新浪微博的合作参与用户仅300多人。“最关键的是,这种方式对商家的价值是什么?不像优惠券可以给商家带来很多客流量。他们这种打折方式,很多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已经在做,比如招商银行信用卡在很多商家消费直接就可以打折。信用卡有银行方面的投入来做推广,有的是银行购买礼物赠送给用户,或者直接买断商家的产品,这对商家而言是有利可图的,而他们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前述人士补充说,“所以说他们这种方式迎合渠道,但不迎合商家。”

而熊强称,平台搭建好之后如何发展商家和用户并不是TTG要考虑的事情。他把TTG比作O2O的施工单位:“就像修高速公路,我们只管修路,什么样的车在上面跑是别人的事。”

著名天使投资人蔡文胜是TTG的投资人之一。2011年年底到2012年8月,TTG曾“闪融”三轮资金,投资方分别为来自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融资总额接近1000万澳元(约合6463万元人民币)。

2012年11月27日,TTG在悉尼交易所“神奇”上市,但其出让股份只有0.3%。为何选择悉尼上市?熊强称,在美国银联遭visa打压严重;在澳大利亚则接受度很高。12月18号,TTG股价上涨了3.09%,交易量则为1000股。一个月间,其股价从发行价0.6澳元涨到最高1.2澳元。

篇5

关键词:网络时代;金融安全;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F49;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300(2000)01-0050-04

在传统条件下,金融是指货币的制造、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在那种条件下,金融活动的监管易于操作,金融安全的表现比较直观,并且通过审计跟踪等手段,也能很好地实现金融安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网络的出现,使得整个世界成为“地球村”。与此同时,传统的金融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电子货币、网络银行、电子商务为特征的新的金融营运体系的出现,给我们如何确保网络时代国家的金融安全提出了新的课题。

20世纪90年代机构性和区域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和金融一体化趋势有重大关系。金融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国际贸易发展和生产一体化要求便利的跨国界服务,如资金融通和全球化资本自由流动;通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期权、期指等金融衍生工具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为资本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技术条件。由于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缺乏对跨国界资本流动的有效约束和监督,特别是对金融科学管理工具和银行表外业务的管理,投机金融机构很容易利用保证金交易,集中大量资本蓄意攻击某个薄弱环节,从中攫取巨大利益。

一、网络时代的金融活动的基本特征

网络时代的金融电子化,能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与设备,提高金融活动的效率。新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可以大大降低融资成本,据美国有关部门测算:同样一笔交易通过银行柜台交易成本为1.02美元,通过电话交易成本为54美分,文传成本为26美分,而通过互联网只需13美分。可见,网络在金融业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总起来说其主要特征有:

1.虚拟性

网络时代的金融机构通常表现为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而只有网址,营业厅就是首页画面,所有交易都通过因特网进行,没有现实的纸币乃至金属货币,一切金融往来都是以数字化在网络上得以进行,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机构的运作成本,同时也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降低,提高金融服务的速度与质量。

2.直接性

网络使得客户与金融机构的相互作用更为直接,它解除了传统条件下双方活动的时间、空间制约。另外,网络为资本的国际流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储蓄和投资会划拨变得更有效。需要大量投资的穷国已不再受制于缺乏资本,存款已不限于本国市场,而能在世界各地寻求投资机会。“由于投资者能把自己的有价证券更广泛地分散到各地,风险也随之多样化,使得化解金融风险的难度更大”。[1]

3.电子化

国际金融体系由全球各地的数十万部电脑显示器组成,它是第一个国际电子市场。电子货币是建立在计算机空间而不是地理空间上的全球性经济的一种表现形态。电子货币造成的管理方面的根本问题源自电子市场与政治地理之间的脱节。例如,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个概念本身就假定地理能够提供确定市场范围的有关手段,它假定经济边界是有效的;货币的跨边界流动是可以监视和控制的;一个固定的地理区域内的货币总量是重要的。在数字化的世界经济中,所有这些假定都变得越来越成问题了。

4、风险性

电子货币和数字市场的日益重要性给中央政府对经济和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控制带来了难题。它们还会使国家市场和民族国家周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容易渗透。由于电子货币发行者的多元化(既有中央银行又有民间组织)使得对参与网络交易的行为具备潜在的更大的风险,必然使我们面临诸如在电子货币发行者破产、系统失灵或智能卡遗失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客户的权益问题。另外,在网络经济中,舞弊和犯罪活动将变得更加隐蔽。

二、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网络化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加上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了我国的金融业也必将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来。当前我国的证券交易基本实现了全国联网,网上炒股日益发展,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都建立了各地的局域网,其中中国银行已建立了以总行数据处理中心为核心辐射海内外的全辖网络化应用体系。这些新生事物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可以大大降低金融营运成本。但是,网络化的金融体系如其他一切事物一样是“方便往往与安全针锋相对”,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开放金融市场,但仅在当前的低级网络化进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不少关系到金融安全的问题。比如,非法入侵金融机构的网络系统,攻击金融组织的数据库,通过网络盗取他人股票、金钱的行为也开始出现,利用职权之便,改动网络数据为己谋利。凡此种种行为都给金融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使得国家的金融安全受到很大威胁。从整个世界金融体系来说,我国所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依靠从美国IBM等公司进口,由于美国对其他国家实行技术上的歧视性政策,而我国目前自己的加密技术和密钥管理技术及数字签名技术相对落后于金融电子化发展的需要,加之不断有报道指出从国外进口的软件技术都有明显的秘密通道,所有这些都成为网络时代金融安全的隐患。

三、面对网络时代为确保我国金融安全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金融服务网络化程度的提高乃至我国金融交流的国际化,金融安全问题必然成为国家经济安全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可以想象,在未来网络时代,任何人可以在网上自在漫游、查询、申请贷款,在实际交易中就有可能引来网络入侵者。不管是盗领还是更改电子资金资料,对于信用重于一切的银行都是极大的风险,而对于国家都是巨大的损失。

任何经济安全问题都能找到应对办法,但对现代金融市场的运转方式、运作技巧等,我国金融业还不太熟悉甚至不理解。亚洲金融危机充分显示了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在这方面的实力。应当说,这方面的较量是冷战后国家力量、国家意志博弈的重要体现,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后者最具有优势的领域进行的较量,这种较量将持续相当长时间,直至与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国家真正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相始终。因此,现代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与经验的获得,对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基本做好人才和知识的准备之前,要把握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目前全球游资已达7万多亿美元,每天流动量达1万亿美元、每天金融交易中与实物经济有关的仅为2%,[2]在虚拟经济已大大脱离实物经济发展需要而存在的今天,我们应当在开放金融市场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有对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的金融商品、金融机构、金融经营方式说“不”的勇气和决心,在此基础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国家金融安全的意识

在未来网络时代,在我们与国外的金融交往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差距势必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注意捍卫国家的金融安全。网络化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国家的概念,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东、西方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不会因网络化而消失,恰恰相反,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推行新经济政策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我们在目前不利的情况下,既要充分利用网络化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又要高度警惕它对我们不利的一面。

2.确保金融机构信息体系的安全

据美国能源部和航天局估计,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具备了发动信息战的能力,还有成千上万的电脑“黑客”可能对信息系统进行攻击。“1994年美国国防部特意组织一批‘黑客’对国防部的计算机系统攻击,结果在被‘黑客’攻击的8900台计算机中竟然有88%被‘黑客’掌握了控制权”[3]与美国相比,我国的信息系统显得脆弱得多。因此,在推进金融网络化的进程中,必须把确保我国金融系统的信息体系的安全尤其要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要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安全防御能力。具体地讲,必须建立完善的防护设备,这其中包括客户端的乱码处理技术、防火墙。以及保护交易中枢不被入侵的可信赖作业系统,使得从用户的电脑端开始,资料传送就受到层层保护。对所有金融数据进行加密传输,使用户经过多级认证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金融系统计算机设备要把防电脑病毒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建立严格的业务操作规程,尤其是要加强对金融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杜绝利用金融部门计算机系统进行与业务无关诸如玩电子游戏、修改相关数据等活动。定期彻底清除金融网络系统的安全隐患。在这个问题上更要强调开发研制我国自己的电子技术产品,在硬件设备上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金融网络化进程中掌握主动权。

3.提高摄取金融市场运行信息的准确度

在完善网络监管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对金融市场运行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掌握,从而更准确地化解金融活动的风险,平滑金融振荡,以实现减少金融波动的目的。因为,网络信息往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虚假信息经常充斥其间。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网络原始资料的判别整理,以尽可能地掌握更多、更准的信息,具体措施就是建立严格的网络金融的认证体系,扩大宣传力度,使广大社会成员知道哪些网上银行符合网上金融经营的标准,从而保证网络金融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

4.建立电子资金转移的相关法律

篇6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审计;挑战;突破

2013 年,在中国金融大变革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全民热点话题,余额宝、团购理财、P2P 等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开始逐步重视互联网金融部门的设立。但是2013 年后半年也有不少风头强劲的 P2P 行业也出现了不少“昙花一现”的公司———倒闭或者跑路,反映出互联网金融先天的缺陷。对于投资者,由于互联网处于虚拟状态,可能将原本极小的风险予以放大,客户信息、资金等的安全性难以保障;对于互联网金融经营者,由于入门门槛低,加之发展迅速监管制度相对缺失,出现超范围经营、踩监管红线,造成经营风险加大。互联网虽然提供大量数据供金融机构做审计决策以及风险管理决策等,但是其本身并不具有提供防范风险管理的功能。为了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以及客户资金的安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金融审计业务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审计面临的挑战

(一)风险审计方法有待运用

金融风险和互联网行业本身都是高风险的行业,互联网金融作为两者相融合的产物,其高风险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金融审计重点在于审查各项操作业务流程是否设置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是否能够得到真实的反映等内容,主要是采用制度基础审计的方式监控金融机构经营的各个方面。但是,正如前文所述,面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过程中潜在的巨大风险,金融审计应当侧重于风险审计方法的运用。通过风险审计方式,降低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风险,维护客户资金安全以及经营稳定。

(二)金融审计范围有待拓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市场结构日益复杂化。我国互联网金融吸收资金所占比例越来越高,2013 年达到金融市场的13%,对传统金融机构有着一定的冲击作用。目前,金融审计的范围主要是针对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以及中间业务等进行审计。但是,互联网金融借助网络平台使得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极低,让券商、交易所等信息中介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反而增加了对于金融机构网络信息平台的需求以及监管控制的需求。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审计就要调整审计对象,将网络平台的审计纳入审计范围,以满足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规制的需求。

(三)金融审计技术有待提高

目前,投资者在投资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时,无论是开户还是办理各种金融产品业务均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因此,互联网金融审计不仅面临着传统金融审计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有效的辅助审计,还面临着如何对互联网下的金融交易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审核和管理的挑战。

(四)金融审计法规有待完善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活力,但同时由于其发展过于迅猛而使得金融审计产生了一片空白。传统的金融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审计的需求,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金融审计的法律法规,对互联网金融审计的工作做出明确的规范指引。

二、互联网金融审计面临挑战之突破

(一)完善风险审计方式的运用

金融审计机构应当量化互联网金融的相关风险。审计机构可以运用定量风险分析、趋势分析以及比率分析的方法,结合互联网金融内部控制的结构、目标、控制体系等指标,抓住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的重大以及可疑业务,对相关风险予以量化。然后,根据量化的金融风险标准设置互联网金融风险阀值。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的财务风险、客户资金运作风险进行阀值设置。通过这样一个标准划分,金融审计机构在对互联网金融活动进行审计时能够得到一个量化的标准。一旦超过该标准,审计机构能够迅速发现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所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发生。

(二)调整金融审计范围

互联网金融中,证券公司、协会等信息中介机构的作用被弱化,互联网金融网络平台在沟通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与协会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应当调整金融审计范围,将对金融网络平台纳入审计范围内。一要增加行为审计。包括网络发帖审计、收发邮件审计、网络聊天审计、文件传输审计以及页面信息传递审计等内容。二要增加流量审计。审计机构要对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所使用的流量进行监控,通过监控金融机构使用流量的异常与否,发现可疑交易或者监控重大交易。三要增加权限管理审计。审计机构要对金融网络系统的系统权限、外发数据系统权限以及普通用户权限进行审计。

(三)提高金融审计技术

互联网金融均通过电子计算机开展金融业务,因此对于金融审计技术要求较高。一方面,要加强审计人员关于互联网金融审计有关的计算机知识。金融审计人员应当在加强自身审计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知识。此外,审计人员还应当对互联网下金融业务的操作模式进行相关了解,作为金融审计工作的辅知识。另一方面,要完善互联网金融审计计算机系统。审计机构应当根据互联网金融审计自身的特点进行计算机审计系统的开发,尤其是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审计系统方面的开发。

(四)完善互联网金融审计法规规制

对于互联网金融审计的规制主要依靠政府以及行业自律两个方面。对于政府而言,应当建立金融监管部门与互联网监管部门跨部门的审计监管制度,尽快建立相关存款保险制度,探索出能够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审计法规体系。此外,要制定相应的审计法规规范互联网金融利率以及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过程,并且加强客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对行业而言,应当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对于损害投资者利益以及导致行业恶性竞争的市场主体形成行业惩罚机制,充分发挥金融行业协会、互联网行业协会的作用,自觉规范审计风险、接受社会监督。

三、结论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崛起对于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发展,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机构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只有通过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审计的各个方面,规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才能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

[2]赵圣伟,赵文发.深化金融审计研讨会综述[J].审计研究,2013(01).

篇7

1.市场环境金融套利作为现代金融经济中一种普遍的投资活动,它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金融套利行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金融套利行为是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首先,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了我国当前金融投资工具日益多样化,它不仅改变了金融套利的运行方式,同时也为金融套利者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其次,市场的一体化和金融的自由化促进了市场的整合,消除了资本流动的障碍,放松了金融管制,市场摩擦大为减少,交易成本下降,套利机会得以增加。市场的扩大和管制的放松加剧了金融竞争,这不仅表现在金融企业的生存上,也表现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制度竞争上。竞争的加剧使市场主体更有动力去发现和利用套利机会。

2.科技在金融套利行为中,科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金融套利行为提供了物质条件,套利者在进行套利活动的时候利用先进的科技对金融套利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对金融工具进行分解和组合,进而降低套利成本,反之,套利者缺乏科技依靠,必然会增加更多的成本投入来保障自己的利益。

二、加强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的管理

1.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套利作为金融经济活动中一种普遍行为,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我国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就必须重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系统建设,为金融套利行为提供物质基础。另外,在金融网络系统中还要做好金融网络管理工作,实时更新,确保金融网络安全,通过高效的网络系统来减少金融交易的时滞,降低资金流动成本。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就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而言,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金融套利行为受市场经济影响较大,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完善我国金融法律法规非常重要。在这个国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金融套利行为需要法律来提供保障和依靠,只有健全的法律体系才能促进我国金融套利行为发挥正面作用。首先,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金融监管法治体系,确保金融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要完善金融立法,使法律能够有效地运用于金融经济活动中,规范金融套利行为,保障资金安全。另外,金融监管机构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制度套利活动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提高对金融套利活动的敏感性,逐步减少现有的金融管制,在确保我国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的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实现资金在市场内部和市场间自由流动,使市场机制发挥真正的作用,降低整体市场运行成本。

2.加强市场主体建设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金融套利行为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产物,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想保持着优势地位,就必须提高加强市场主体建设。就目前来看,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着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会破坏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为此,适当提高非公有制银行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积极推进国有金融机构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加大人才的培养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金融改革开放进程越来越快,现阶段阻碍套利活动的因素将逐渐减小,金融套利活动将逐渐活跃,为了充分发挥金融套利活动的正面作用,避免其负面影响,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极其重要。首先,要加强金融监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他们在金融套利行为中的风险意识。其次,要加强金融监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与教育,进而保障金融资金安全。

三、结语

篇8

1.20世纪后半期国际金融技术进步的显著特征——化与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技术与世界全球化趋势迅猛,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并引发了其根本性变革。世界范围内以金融变革和创新为特征的金融技术进步不断深化,使得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发展势头。

金融业通过信息技术的提高了竞争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金融业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发新的金融工具,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高金融资本效率和金融竞争力。(2)信息技术改变了金融机构的营销理念,促使其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向高要效益。(3)面对信息技术引发的金融创新浪潮,银行开始转变经营方式,从存放款的中介机构变成投资理财机构,从产品导向转变为客户导向。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机网络技术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电子化朝着网络化方向快速发展。1995年以后,网络银行的出现,标志着当代金融技术进入了网络金融。

2.我国金融技术进步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金融技术进步的发展历程是与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进入金融领域,改变金融行业落后、过时的结算手段的努力紧密相关的。70年代中期引进国外小型机进行银行电子化试点,拉开了我国银行电子化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建设按照“六五”作准备、“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电子化的发展战略,金融电子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总体上看,我国金融技术进步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57年起到70年代末期的单机处理阶段;80年代的联机实时处理阶段;80年代末期至今的金融电子化联机网络阶段。

我国金融技术进步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基本实现了业务操作自动化、信息处理网络化、服务多元化、客户结算电子化。

3.我国金融技术进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

我国金融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迅速发展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相比,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金融事业的要求相比,与金融业务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而带来的对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缺乏总体规划和标准的约束。我国金融电子化是在一无规划、二无标准的情况下起步的。由于缺乏对大规模事务处理系统开发的经验,标准化意识不强,开发的各类业务系统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和信息格式标准,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

(2)内控机制不健全或执行不严带来的风险。一是在金融业务电子化的推广过程中,因没有严格的内控配套措施及时出台,为风险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是在电子化程序的运行过程中,违章操作和违章维护也为风险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3)网络安全防范不力带来的风险。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我国金融系统绝大部分涉及资金的重要网络都缺少完备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如有的没有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局域网络未设置防火墙;在无完备的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资金清算等重要业务处理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共用一个网络;内部局域网的工作站可随意访问互联网站点;远程客户机可通过拨号方式无限制地访问主机系统等。

(4)缺乏整个信息系统安全审计体系。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网上银行业务的最大特点在于其风险的非行业性和外生性。而由于缺乏安全审计系统,所以很难发现各种潜在的安全漏洞,特别是因系统配置的不断变化造成的漏洞和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

(5)金融装备落后,国产化程度低形成金融安全重大隐患。我国金融电子化的平台软件和电子设备的核心技术大都是从国外进口,在金融设备引进过程中,主要是以消费行为方式引进,金融机构关注较多的是消费技术,而非研制开发和设计技术。造成金融系统核心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导致我国金融安全的基础极为脆弱。

(6)缺乏复合型高级金融管理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用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设计、开发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开拓金融市场,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金融电子化发展的新方向。而在我国金融系统中,缺乏既有组织建设大型金融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实践经历,又熟悉金融业务运行和管理决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金融网络化对金融监管提出的挑战以及网络化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

1.金融网络化对各国金融监管提出的挑战

金融网络化的发展对各国金融监管产生了显著影响,使各国监管机构的业务及功能发生了变化。

(1)网络化将使金融业经营环境发生根本性变革,比如经营方式、业务、竞争力等。特别是网上银行突破了时空局限,引发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传统银行一部分业务转向依托无边界的互联网,网络银行能够获准在其注册的地区以外经营业务,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是其潜在客户。如果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一旦该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则会因网络的普遍性与连动性,将金融风险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产生积聚效应。不难发现,网络化对传统金融业的监管带来的挑战日显突出。

(2)网络化对金融监管方式与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网络化对金融监管的挑战,必须实行金融监管电子化即电子中央银行的监管方式,实现对网络银行的有效监管。电子化监管,是指中央银行将监管内容量化为系统的、分层次的指标体系,运用计算机对报送资料和稽核情况进行对比,归纳整理,并依此监督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及其风险程度。与传统监管方式相比,电子化监管具有突出的优势。有关部门应在“保护竞争、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就市场准入、通讯安全、控制权的责任、存款保险等保护措施和争端解决的适用程序等问题加以立法,确保监管制度能够配合金融体系因科技发展而出现的转变。

(3)网络化使金融监管体制面临严峻挑战。网络银行能够融合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减少各类金融机构针对相同客户的重复劳动,提供全能型的金融服务,从而使金融业朝着证券、保险、支付结算等多层次、全方位发展。网络银行从事的金融业务日益多样化、混业化,对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提出严峻挑战。

(4)监管当局需加以适当引导以化解金融网络化带来的风险。金融网络化带来的风险,包括网络技术形成的新的风险,以及经营金融业务所固有的风险,比如投资战略风险、体系风险、法律风险和业务运营风险。投资战略性风险源于网络银行的投资时机、投资规模、投资方式等选择的不确定性;体系风险产生于网络安全、体系完善、信誉和消费者信心等;法律风险是网络银行开展业务时所面临的法律法规上的不确定;业务运营风险,既有技术、安全方面的风险,也有传统的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外汇风险等。为此,金融监管当局需要对网络银行的发展实施适当的宏观引导。

2.网络化金融监管国际经验

(1)国际金融组织方面。巴塞尔委员会的监管性指引一直受到各国监管当局的重视,1998年3月,该委员会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形成了《关于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交易的风险管理》初步报告,报告仅就对私银行业务领域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了。报告的总体结论有3个,一是肯定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交易的良好前景和对传统银行业产生的巨大影响;二是指出新业务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建议银行业应该审慎、积极从事,从制度和技术上使传统银行业务和新兴市场手段结合起来;三是建议监管当局在加强关注的同时,其所采取的措施应该能够保证银行业在电子银行和电子货币交易方面的创造性和审慎性的平衡。

(2)发达国家及地区监管政策与体制的调整。国外经验表明,给予适当的金融监管,不仅有利于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而且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在网上银行业务的市场准入方面,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将其视同其他银行业务进行监管。一般做法是:对有组织机构框架下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不进行审批,由银行自行发展;对设立独立的开展存贷款的网上银行法人机构,则需要审批。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当局大都针对网上银行业务制定了系统的监管法规、风险监管指引和监管手册。一般来说,这些法规、指引都是在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制定的。

香港金融管理局认为:与传统银行相比,网上银行在吸纳存款及发行信用卡时面临较高风险,但要实施网上监管非常困难。而且,要评估网上银行的价值与可信度,就更无一套标准。因此,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防范网上欺诈及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香港金管局针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了专门的法规和指引,要求网上银行详细列明其面对的各种风险及保安措施;网上银行的设立,要求必须在香港相应设有实体办事处;对于香港银行设立独立的网上银行,要求需事先咨询金管局;与外资合作设立的网上银行,需得到金管局许可;欲在香港设立旨在吸纳存款的新银行,须遵守香港银行业条例。

三、我国化监管及相关政策建议

1.我国网络化金融监管的难点

我国的网络银行是在相关法规几乎空白的情况下,迅速出现并不断演进。监管部门面对快速变化的情况,在保持慎重态度的前提下出台新的管理措施。,虽然各商业银行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各自制定了一些办法,但监管部门对网络银行的管理规则仍然较少,管理体系也不明确①。为此,很有必要加强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原因在于:①网络银行的概念、范围及方向等,需要监管部门有较明确的规定或表示,特别是关于是否允许银行经营证券交易平台、券商和保险公司在网上开展类似储贷的业务等;②规范网络银行的基本服务行为,以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扩大市场,避免交易摩擦;③适当的监管规则有利于形成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中小银行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一个机会,降低金融体系的总体风险。

目前,我国对网络银行进行监管还面临以下难点:

(1)金融业竞争力提升与监管抑制。我国实行分业监管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到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如何提升竞争力,是金融机构面临的紧迫课题。对网络银行实施较为严格的监管,虽然可以有效降低网络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但却会对网络银行的发展以及银行业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2)金融创新与标准统一。监管的“公平性”要求被监管者遵守同一规范和标准,但因各个网络银行本身发展方向和阶段的差异,强制执行某一规范,会使一些网络银行丧失创新的主动性和热情,同时还可能加大竞争者的进入成本,导致市场竞争的减弱。

(3)监管成本与监管效率。如果建立不适当的规范和标准,有可能造成高昂的监管成本甚至无效监管。

(4)国内银行保护与福利损失。有表明:网络银行的模糊疆界性和相对较低的转移成本,使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形成一个竞争性的市场。比如,网络银行中的资金和客户,会向“软”规则国家或地区迁移,侧重于保护本国市场的监管政策会造成一定社会资源和福利的损失。

2.我国网络金融监管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金融业发展状况和互联网使用现状、发展速度等客观条件,网络银行监管的基本应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制度框架。对于网络银行的监管,应根据网络银行的不同方面制定不同的规则或条例,这是国际上较通行的做法。我国监管部门对新机构或业务,通常习惯于制定一个包含各个主要方面的全面条例或规则,这种做法可能不适合于网络银行的监管方式。

(2)市场准入。目前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对分支型网络银行的设立,按新设分支行或营业部的管理规则进行管理,一般不要求重新注册或审批。纯网络银行的设立需要审批注册,并要满足其他一些特定要求。由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着银行业的主导地位,且对风险、利润的敏感性要远低于对“创新”的追求,不难预见,如果没有相对严格的审批制度,有可能导致盲目性发展。对于使用同一交易平台的金融机构,某一分支机构技术和管理上的薄弱,会转化成系统患,进而增大整个体系的风险。但是,较严格的审批制度会提高市场的进入成本,使得已设立的网络银行可能利用先发优势形成市场垄断,影响业务创新与技术进步,最终降低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3)日常监管。我国网络银行因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技术相关风险的监管应成为日常检查的一个主要内容。由于中间业务在网络银行的总体业务和盈利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并对网络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对这类业务的监管是网络银行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

(4)市场退出。目前发达国家对网络银行的退出设计非常谨慎,一般要求网络银行要参加储蓄保险计划,制定可靠的信息备份方案,以市场兼并作为主要的退出措施。这是考虑到网络银行的市场退出,不仅涉及存贷款等金融资产的损失或转移,而且积累的客户交易资料、消费信息、个人理财方式等,也面临着重新整理、分类和转移。当出现意外时,还有可能发生损失。

3.关于我国网络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网络金融的迅速发展,向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对此,戴相龙行长提出:网络金融的监管要纳入网络、商务整体管理框架中考虑;网络银行监管的国际性标准、国际化合作日益重要,过分强调一国金融业的特殊性,有可能成为全球金融一体化外的“孤岛”而在竞争中失败;在存款人利益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适当降低银行开展网络业务的市场准入要求,将有利于金融机构降低成本;严格控制网络银行已办业务的终止和市场退出。为此,我国网络金融监管应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网络银行监管的法规框架。我国银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已有6年多,但国内法律法规还未给网上银行业务发展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目前除了《安全法》、《保密法》以及近期出台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外,有关的法律法规非常有限,如不及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无疑会妨碍网上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包括:①管理条例。用以界定网络银行的要领和范围,市场进入的基本要求,交易行为的基本规范,一般的风险管理和站点管理、客户保护措施、信息报告制度等。②指引公告。对已基本认定但仍未成熟,或者可推广的技术操作系统、标准、系统设置、风险管理手段等,或有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的业务流程、项目和规范,以及计划的检查项目、检查手段等,以指引公告的方式,随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③风险警示。对于一些偶然性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一些潜在的、有可能扩展但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以警示的方式向网络银行输送必要的信息。

(2)强化网上银行业务审批制度。审批制度对提高银行业整体风险管理能力、防止盲目扩张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银行开办的网上银行业务,大部分是在网上提供传统银行业务,但因业务载体发生了变化,风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也相应发生变化,似应视为新业务品种。因此,商业银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应获得人行的批准,在审批中应予以优先考虑:①遵循审慎性原则。必须严格监督网络银行公示、信息、交易风险揭示、系统安全机制设计等制度性安排。对于设备装备、技术投入、系统等技术性标准,宜采用较为灵活、宽松的策略。②要求网络银行具有较为完备的风险识别、鉴定、管理、处置方案和计划,应急处理措施及辅助替代手段等。③严格跨境业务管理。这既与我国目前的监管水平、外汇制度相适应,也为网络银行将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篇9

【关键词】少数者博弈模型  ;金融市场  ;仿真实验

一、少数者博弈模型

少数者博弈(Minority Game):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人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也就是有许多决策人同时面临两种选择,如果决策人的选择是较少人选择的,就将获益;否则肯定会失利。少数者博弈起源于经济学家阿瑟(W.B.Arthur)提出的“酒吧问题”,在此基础上,张翼成以博弈论的形式将少数者博弈正式提出。它是一种研究有限资源下复杂性竞争系统的博弈模型,此模型在金融、交通等方面有很大作用。

一个形象的例子是:有A和B两个房间,我们让N(N是个奇数)个人独立选择进入A或B房间。之后每个人按自己选择进入房间,如果A房人数少于B房,那么进入A房的人就赢了。假设你知道了前几次A房的人数(当然,B房的人数是N减去A房的人数),你如何决定下一次去哪个房间才能使你赢的机会最大?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面对这样的选择,比如,在岔路口决定走那一条路才不堵车等等。这个例子可以充分的说明,少数者博弈模型的规则非常简单,但其具有较高的应用性,是研究经济个体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的复杂行为的有效工具,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应用效果更佳,被认为可以描述经纪人在理想情况喜爱通过适应性竞争有限资源的集体行为的简化模型,更被认为是复杂策略场合下,能够描述真是经纪人如何行动、如何相竞争而又彼此适用的一个合理的实际模型。

总之,少数者博弈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性,不仅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还能够作为金融领域中描述经纪人之间行为,对于分析和理解真实金融市场中的自适应行为和许多特征性现象有很大帮助。

二、复杂金融网络少数者博弈模型的建立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与市场价格之间相互影响。通常,投资者们所获取到的公共信息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投资者的认识、想法、思考方向等方面会存在一些差异,使得投资者们会做出不同的预测和决策机制;每个投资者在已有的信息下做出的预测及投资决策会影响市场价格,使市场价格不断调整。相应的市场价格所包含的信息,传输给投资者,投资者会结合市场价格相关信息,调整自己的预测和决策。这样每个投资根据市场状态变化即学习成功者的经验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投资策略,形成新的预测规则,并验证和修改预测规则。在投资者不断改进的投资策略的内在驱动下,形成一个不断进化的市场。

(1)基本假定。为了确保复杂金融网络少数者博弈模型具有实用价值,本文需要作出以下假定。人假定:①假定人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作出反应。并将自己的反应融入到自己的行为中,而非仅根据理性预期理论来决定自己的行为;②假定人的风险是中性的;③假定人具有足够的资本;④假定人的投资行为可以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

市场假定:假定市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会因人的决策或自己对决策的信任而改变。

市场运行微观评价准则:假定本文一少数者博弈准则为市场运行的微观评价准则。

(2)环境和属性的明确。要想保证少数者博弈模型在金融环境中具有良好的运用效果,首要的工作就是设定金融环境,促使少数者博弈模型具有金融属性和特点。可以有效运用。基于此点,本文对金融环境的确定是证券市场,并且在证券市场中只有一种证券。在证券市场中不进行交易的买卖双方是不会影响市场价格的。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证券市场环境属性表示为人所处环境及人员结构,这使得环境属性变化性较大,在运用少数者博弈模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环境的属性参数。

另外,为了确保虚拟的金融市场环境与真实的金融环境相符。在这里一定要明确证券市场交易规则及价格机制。

首先,假定金融市场是由N个人构成。

其次,人在证券市场中买进或卖出的决策基于以往的股票价格波动及更新的公共信息。为了保证证券市场具有一个稳定的、适合的状态,规定当所有人都提交了自己的定单时,N_Yes及N_No分别代表买进和卖出的人数。过度需求的定义为N_Yes―N_No,则市场交易价格可以定义为:Pt+1/Pt=1-(N_Yes―N_No)N,N表示为投资者总人数。

(3)学习机制及学习结构。学习机制:假设人在交易中发现自己亏损。人通过向有经验的成功者求助,学习了投资策略,促使股票交易由亏转盈。因此,设定这一学习过程是通过网络学习结构进行的交互。

网络学习结构:由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构成的网络学习结构,可以促使者有效的进行相互学习。

持续期策略:持续期策略表示的是投资者保持市场看法的时间长度,其手市场表现和投资者的成熟度影响。本文将持续期的上限设置为10,持续期策略游20种。

三、仿真实验

(1)人工金融市场模块的构建。结合实际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及特性,将人工金融市场分为五大模块,即通讯模块、信息模块、学习模块、策略模块、资金模块(如图1)。①通讯模块。通讯模块主要是证券市场中的信息,即获取到的信息和市场内部更新的信息。通讯模块所接收的信息主要应用于市场价格调整,而的信息主要是为投资者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所提供的依据;②信息模块。信息模块是人的信息收集,包括证券市场股票历史价格波动信息及买进卖出的相关信息;③学习模块。学习模块是人所接收的有价值的信息或策略,有利于提高人的收益;④策略模块。落模块中收录了很多历史策略信息,可以作为辅助信息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⑤资金模块。根据策略提供相应的资金。

图1  ;模型框架图

(2)人的经纪人的主要属性和行为。人经纪人主要负责处理人证券交易的相关事宜。

人经纪人的主要属性包括:①策略集(S):表示经纪人为了促使人在证券交易中获利,在策略库中所选的策略的集合;②历史信息(M):表示经纪人掌握的证券相关的历史数据,如证券价格波动数据、证券市场内部公布的信息等;③买入(Yes):表示经纪人负责的准备买入股票;④卖出(No):表示经纪人负责的准备卖出股票;⑤获利(gain):表示经济人负责的买入股票或卖出股票所获得的财富;⑥价格(price):表示当前资产价格;⑦积分(score):表示经纪人所持策略每轮的准确率;⑧人数(total Population):表示经纪人的总人数;⑨环境(environment)经纪人所处的环境及人员结构;⑩编号(ID):识别经纪人唯一验证。

人经纪人的行为:①准备交易(before decide):结合证券市场所更新的公共信息及相关概率论知识,分析股票的走势,选择与当前市场状态相配的投资策略;②决策(strategics):根据各种策略的应用情况,选择最佳的、最适合的策略作为本轮交易决策。

图2  ;人的经纪人的主要属性和行为

(3)仿真流程。为了充分发挥少数者博弈模型的作用,促进每一位投资者的预测规则能够与市场是协同的。相符的,在构建基于少数者博弈模型的仿真程序时应当利用Any logic建模和仿真工具,合理的进行仿真流程编制。具体的内容为:

首先,创建Action Object Class,并将其封装到建模环境的类中。

其次,结合主体属性参数和定义参数,以主体所在的同一个活动为准,设置主体的策略集、历史信息、学习机制、环境、策略等,确保主体可以进行股票交易活动。

再次,定义主体的行为。由于主体的行为是通过状态图定义的,所以,在具体定义主体行为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经纪人的每一个行为进行合理的设定,确保经纪人的行为符合人的意愿。

最后,利用Any logic自带的统计工具,对每一次股票交易买进卖出人数进行统计,从而分析股票价格波动情况,画出股票价格走向图。

(4)仿真结果。基于复杂金融网络的少数者博弈模型的仿真结果是有多种可能的,具体表现为:①假设不考虑投资者的持续期策略和相关学习机制的辅助,仿真的股票收益情况如图3;②假设投资者只通过学习机制而进行股票交易,所仿真的股票收益情况为图4所示;③假设投资者采用持续期策略,但没有通过学习机制学习,投资者股票交易,仿真的股票收益情况如图5所示;④假设投资者财务持续期策略,并且通过学习机制学习,投资者股票交易的收益情况如图6所示。

图3  ;无持续期策略和学习机制下的股票时间和股票收益分布图

图4  ;无学习机制下的股票时间和股票收益分布图

图5  ;采用持续期策略,无学习机制下的股票时间和股票收益分布图

图6  ;采用持续期策略和学习机制的股票时间和股票收益分布图

四、结论

通过以上基于少数者博弈模型的金融市场的仿真实验,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基于少数者博弈模型的金融市场的仿真实验可以观察到金融异常现象。基于少数者博弈模型的金融市场仿真实验过程中,历史策略的借鉴和学习、信息结构的分析和调整、投资者之间的网络学习机制的建立,可以充分体现出金融市场最真实的动态,如若金融市场存在比较常见的异样,就会与金融市场仿真不符,致使金融市场的异样被发现。

其二,在无持续期策略和学习机制支持的情况下,金融市场仿真实验所体现的股票收益情况真实的反应了最原始金融市场的股价时间序列及投资者的收益分布情况。

其三,在投资者不采用持续期策略,但进行学习网络机制的情况下,投资者的股票收益差距依旧很大,持续增长和持续衰减的情况时有发生。

其四,对比有无学习机制的仿真结果,再无持续期策略支持下,启用学习机制进行股票交易的收益比未启用学习机制的收益多,这充分说明,做好投资决策准备工作,对于提高股票交易效果有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曹宏铎,邢浩克.基于复杂网络少数者博弈模型的金融市场仿真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09).

[2]汪寿阳,张维,李心丹,部慧.复杂金融系统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的新进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04).

[3]张维,赵帅特,熊熊,张永杰.计算实验金融、技术规则与时间序列收益可预测性[J].管理科学,2008,(03).

篇10

[关键词] 网络金融信用支付配套支持

一、网络金融服务种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加速前进,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如今,很多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与金融的产物――网络金融也逐渐发展成熟着。由于网络的便利性,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享受足不出户而得到银行保险证券各项服务的生活。常见的网络金融服务有:网上银行和贸易,会计账务管理;保险业的服务、网上报价、理赔管理;投资理财业的网上证券交易、委托投资、财产管理;金融信息服务业的与统计信息,咨询、评估与论证管理。同时,因为网络而新兴的金融业务有:安全电子交易系统服务;企业、个人理财管理;委托投资管理;网络证券交易与管理;网络外汇交易与管理。网络金融脱离了实体的地点约束,它的成功推广离不开各种基础配套设施的支持。

二、网络金融的配套支持

1.国际互联网络。网络金融活动的载体是互联网,所以要使各种便捷的金融服务更好的发展,互联网更全面的普及必不可少。事实上,我国目前的互联网工程比较乐观。从广域网到城域网再到局域网,短短几年时间内,互联网网线已经像当初电话线一样,走进了千家万户。

网络金融的平台是电子商务网站。中国目前较著名的B2B网站是阿里巴巴,B2C网站是淘宝和易趣。其中,淘宝属于阿里巴巴旗下。这几个站点无论从网页设计、相关服务、商品信息搜索等方面都做得不错,预示着今后我国网上交易的繁荣发展。

2.安全信息传输。公共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依靠用户、商家的认证,数据的加密及交易请求的合法性验证等多方面措施来保证。网络金融活动过程中必须确认用户、商家及所进行的交易本身是否合法可靠。一般要求建立专门的电子认证中心(CA)以合适用户和商家的真实身份以及交易请求的合法性。认证中心将给用户、商家、银行等进行网络商务活动的个人或集团发电子证书。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成立至今,通过该中心的注册审批机构数量还较少。并且由于在信息技术上的贸易壁垒,中国的认证体系所采用的知识512位的RSA密匙,且国内的SSL通信设备只能产生40位对称密匙。相对于国外证书需要1024位RSA密匙,SSL的加密强度应达到128位对称密匙,目前国内的认证体系急待完善。

3.电子货币。电子货币与网络金融服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网络金融中,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其中,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网络金融的发展。在金融活动中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利用电子货币可以安全、灵活地把货币采用匿名的形式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上,并在支付过程中使用。

在网络金融中,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与传统的货币支付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优势。首先,在同样的空间内,电子货币可以存储的面值是无限的;而传统货币面值是有限的;其次,电子货币受时空的限制比较小,能够通过通讯系统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传递;再次,电子货币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弥补了传统货币管理成本高的缺憾;最后,电子货币的匿名性比传统货币要强,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易。

4.社会信用程度。由于网络金融活动开展的空间是虚拟的,这样信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当一个社会的信用程度比较高时,其网络金融才能发展得比较完善。

在进行电子商务时,淘宝和易趣都有自己的信用认证体系。淘宝网之前和公安部门合作推出了会员实名认证制度,目前又推出了信用分级制度,即买家信用度和卖家信用度分开展示。为打造一个对淘宝会员更有指导性的诚信体系,经过很多次的调查和论证,淘宝将依据买家和卖家各自在交易中的特性,来解决以往交易中买卖双方碰到的一些问题。

5.社会信息化发展状态。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仅有网络技术方面决定,消费的观念心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金融是否繁荣。要从千百年来使用的货币形式变化到看不见的电子数据流中0和1 这种数字化货币的形式,人们都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无疑是一种革命性的,开始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为了争取潜在的广大客户,淘宝和易趣都为客户提供了一系列的教育帮助服务。不仅主页上有帮助演示链接,还通过新手上路论坛、电子报纸等方式指导客户进行网上交易。总之,各运营商都会客户提供了全面周到的服务,一方面在争取使用面的扩大,另一方面,也代替国家政府做了知识宣传教育,有助于社会尽快接受信息化革命。

6.金融支付安全。不管是网上银行还是网上购物等活动,在支付时都要考虑其安全性。商家也针对不同的产品设计出了让消费者能够放心的安全措施。例如:淘宝网的“支付宝”、易趣的“安付通”,能够保证客户在收到商品并且满意之后再将钱给卖家,极大地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

7.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任何活动都必须要有法律的约束,才能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司法部门及金融监管部门尚未对网络金融采取法律及法规方面的行动。原因在于该活动还正处于发展之中。法律及法规制定者们要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一体化的角度,全面分析它们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通过一定时间酝酿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网络金融系统的健康发展。

8.政府管理支持。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为了让经济更好的发展。由于网络金融会带来金融的高效率改革,有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政府一直给予的是管理上的支持。

三、总结

综上所述,从社会、政府到个人,每一部分都对网络金融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虽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各项配套支持实施的效果还比较明显,对网络金融的进一步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梅绍租:电子商务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11

论文关键词:武汉;金融竞争力

1 培育有竞争力的金融市场

1.1 完善金融交易市场

武汉是老工业基地,其工业基础相对较好,这就为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实体依托。但是,由于在武汉的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那么武汉产权交易市场这一平台的建立与改革和金融交易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就不应是特立独行的。因此,如何作好武汉市产权交易市场与金融交易市场的分层和分步建设,应是当前的需求之重。

1.2 加速金融市场国际化

从引进外资货币经纪公司入手构建外汇拆借市场和货币市场;从组建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入手发展证券市场;从外汇市场引入外资经纪商逐步实现国际化。其中,外汇市场的建设十分重要。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外汇市场是一个规避汇率风险,增强资本流动性满足投资需求的重要市场。随着武汉市对外经贸事业的不断发展,银行和企业对更多地参与外汇交易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果在武汉建立自己的外汇交易中心,将使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外汇买卖更加方便,这对加速金融市场国际化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3 促进金融市场多元化

为了在金融发展上有特色,并保证武汉在金融创新过程中的稳定性发展,需要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多元化经营模式。应积极培育和完善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其中,应着力注重以郑州商品期货交易市场为依托的金融期货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使其成为一种品牌,发挥期货交易的多种功能。尤其应创造条件,尽快进行金融期货品种的研究开发和设计,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加大金融期货的市场规模。为武汉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应积极创建和完善其他市场,如黄金市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等,以建立多元化金融市场体系。

2 完善金融法规制度,规范金融运行环境

2.1 培育地方金融法规

金融法规赋予了中央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独立开展金融业务、以及独立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可能性。但是,在其执行过程中,来自行政方面的干预却难于避免。再加上我国根本就没有独立于地方政府的金融司法体系,所以这对于地方金融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

2.2 强化金融信用观念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特大城市,其在金融行为上不管是将要扮演中转站的角色也好,还是出于“中部金融中心”这一战略目标的驱使也好,这种金融资源配置背离偿还性原则的信用观念一再弱化现象的存在是极为不协调的。近几年经过多方努力,虽然有所改善,但总体上信用环境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对称、不协调矛盾依然存在,影响到市场的有效运作,阻碍着武汉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武汉市金融信用网络的建设自然也就成了当前所要加紧完成的金融工程项目之一。

2.3 明确金融监管重心

目前,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的地区办总部均设在武汉,为完善武汉的金融监管体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全国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武汉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就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创新监管的方式,在现有的情况下,真正做好监与管的结合。在提升自身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的同时,注重金融运行潜在效率的实现。

3 调整金融科技战略,加速金融网络化建设

众所周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要建立现代化的金融管理体系。

因此,金融科技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大力发展金融电子化建设,积极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其“服务、保障,促进、发展”的作用,以最大限度的保证

我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顺利完成。

3.1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量,确保金融电子化的持续高速发展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靠的主要是金融科技水平的发展状况。而金融科技的发展归根结底仍是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程度,即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程度。所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则成了区域金融发展首要的任务之一。武汉在金融基础设施竞争力上排在所选城市中的第十位。可见,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各类金融网络基础设施的建立就成为了当前武汉市网络应用发展的适时所需。因为,只有有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和运行环境,才能有效保证系统的可靠与安全,才能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通过网络改造,不但能提高网络传输速度,缩短交易时间,提升服务效率;还有助于增强金融系统在客户中的信誉。而金融信誉的提高显然对客户消费观念的转变是有正的促进作用的,一旦人们养成了这种网上的消费习惯,也就是金融电子化大发展机会的到来。

3.2 注重金融网络的应用,加速现代化客户服务中心的建立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支柱产业,就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大力推动金融网络应用和金融服务方面的创新。要充分利用已有的Interact技术架构、以Web为平台的客户服务与营销中心,并提供多元化金融电子服务。如企业

理财和家庭理财服务,B to C支付服务,B to B支付服务等。

这不仅是金融体系优质化服务的充分体现,而且也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应对入世后的挑战,转变经营理念,提升服务手段的重要保证。更主要的还在于它确立了一种新的服务和营销体系,一种当今现代化金融体系所必需的经营手段和服务方式。

目前,武汉的金融电子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金融交易甚至还保持着点对点的老模式。但是,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其自身逐步建立电子化服务网络,规范服务的规则和程序,建设和完善新的金融服务系统,显然在强化自身金融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会有利于与周围地区及全国金融中心的服务系统实现对接,从而增强其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

3.3 积极开发金融科技新产品,实现金融监管的电子化转变

寻求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从体制和经营机制入手,以期真正建立以金融电子化为依托的全新体系,进而以科技创新推动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力争实现监管手段现代化、业务品种多元化、经营运作网络化、服务方式电子化。最终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

武汉目前要做的就是:其一,建立一个稳健、公开的金融监管网络,把银行、证券、保险、产权等网络连接起来,以促成完善的金融信息交流平台的最终建立。通过这一信息网络平台,就可及时有关金融信息,公示有些企业的信誉资料。其二,建立综合风险报告制度,及时将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向企业和金融相关部门反馈,以便尽量避免非系统风险的滋生。其三,完善市场风险监控体系。逐步建立完整的市场监控体系,发展金融行业的自律体系,风险监控、评价、预警指示体系,现代化的技术保险体系,预防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加强市场安全运行化解市场风险。

3.4 加强网络安全,确保网上金融操作的稳定运行

篇12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网络金融;发展趋势

目前,随着互联网与通信技术的普及,许多互联网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等跨界探索了金融服务,产生了一股巨大的金融创新力量。同时,随着银行业的不断进步,使得以往的金融服务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从而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促进了金融行业的良好发展。

1网络金融概述

1.1网络金融定义

网络金融从狭义上理解就是在国际互联网中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包括各种网上银行、网络证券、保险等;从广义上理解网络金融就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活动的总称,它除了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了网络安全与网络监管等多方面的内容。网络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活动不同,它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的活动,采用网络化运行方式,形态是虚拟的。网络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融合而产生的,适应了目前的网络时代。

1.2网络金融的特征

网络金融结合了传统金融服务与现代互联网技术服务,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金融实现了业务上的创新。网络金融的宗旨是竭力为客户服务,这决定了其应当不断创新。为了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应当努力拓宽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网络金融必须展开业务创新。网络金融在管理方面进行了革新。管理方面的革新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金融企业抛弃了以单个机构的实力去发展业务的战略管理原则,把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放在首要地位,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从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1]。第二,网络金融企业的治理模式也融入了网络元素,以往的垂直条线式管理策略逐渐被网络化的管理结构所取代。(2)网络金融实现了市场革新。由于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金融市场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以及实现网络金融竞争的新形势,相关市场逐渐向国际联合的方面发展。此外,由于受到较大的竞争压力,有的证券交易所不得不逐渐改变公司的战略。(3)网络金融实现了监督与管理方面的革新。由于相关技术的良好发展,使得网络金融的监督与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并且网络金融业务深入到了国际市场。以往的分业经营与防垄断的传统监管政策被相关新模式所取代。随着在网络上进行的跨国金融交易量不断增大,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已经很难有效掌控本国的金融活动。(4)网络金融的虚拟性。网络金融的虚拟性主要表现在服务机构、金融业务以及交易载体的网络化[2]。服务机构网络化指的是利用网上银行等相关机构进行的金融活动,减轻了对传统银行的依附。金融业务网络化指的是所有的金融交易活动都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载体的网络化指的是网络支付方式代替了传统货币的支付方式,以相关的网络支付方式作为网络金融的交易工具。(5)网络金融的开放性。此特点主要是指经营环境的开放。通过网络,可以打破空间上的约束,冲破以往金融交易的诸多条件限制,能够为客户带来极大的便利,吸引更多的客户。只要金融企业通过网络进行经营,全球所有网民都可能成为其客户,并且能够为客户带来优质的服务。

2新经济背景下网络金融的发展历程

2.1网络支付发展

1996年在美国诞生了全球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并且第三方业务在美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以PayPal为代表的一大批第三方支付公司,比如AmazonPayments、YahooPayDirect等。电子商务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然而,每个国家网络支付的进步并不是十分平衡,北欧国家普遍领先于中欧国家。在亚洲地区,属日本网络支付发展最快。我国网络金融发展十分迅速。2014年,我国个人网银交易规模为448.5万亿元,同比增长70.3%;企业网银交易规模为855.9万亿元,同比增长28.4%;手机银行交易规模虽然只有32.8万亿元,但同比增长高达157.1%,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我国网络支付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2.2网络融资发展

2005年在美国运营的Zopa网站是全球最早的网络借贷网站。目前知名度最高的网络融资载体是美国的Prosper,其功能与Zopa没有很大的出路,当时在运营方式中有所差异。通过Prosper这种机制,借款方可以以较低的利率筹资,出借方可以以比较高的利率出借资金,而Prosper可以从双方的融资活动中获取盈利,这样就实现“三赢”的局面[3]。网络融资还有一种崭新的方式就是众筹模式,此模式的代表是Kickstarter。此模式与往常的融资方式有所不同,尽管Kickstarter也需要创业项目来供给资金,但是此部分资金由广大人民群众提供。Kickstarter将经营策划公布于互联网上,吸引感兴趣的人用“投资”的方式来参与此计划,从而实现了网络融资。

2.3网络理财发展

Paypal是最早实现网络理财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它建立了账户余额的货币市场基金。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设置,就能够把PayPal账户中不计利息的余额自动转入到货币市场基金,从而获取利息收益。从Paypal的角度上来说,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并不是为了获取资产管理的收益,也不是为了资产管理销售业务做准备,其主要目的就是吸引客户,为客户提供高效的理财,从而获得更多的沉淀资金,取得客户的信任。这就与支付宝涉及信息传媒的道理一样,虽然无法为企业实现直接的经济利益,然而,其内在意义是无可估量的。

3新经济背景下的网络金融发展趋势

3.1网络金融业务的创新

网络背景下的金融业务与以往的金融业务所有不同,由于其融入了信息技术,使得许多潜在业务得以挖掘,从而实现的创新。最早的网络金融业务只是运用了网络信息技术的某个方面,比如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等。伴随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开发网络金融业务新领域成为了金融服务提供商的主要任务。以为例,其业务创新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对个人金融信息服务的注重。目前网络使用者越来越多,且大多数为个人用户。二是对关联业务发展的注重。网站提供了大量的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公共事业金融服务。三是更注重业务流程的科学性、合理性。网站服务界面简洁且人性化,能给用户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需要填写的资料都有详细的提示。这种科学、合理的流程给客户带来了良好的体验,使得客户更加信赖此网站。

3.2网络金融的盈利模式创新

传统金融业务盈利模式包含利息收入、保险金及其他中间业务收入,而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在盈利中的占比逐渐增多,已渐渐成为金融盈利的主要收入来源,网络金融的盈利模式就依托于传统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特别是依托于个人金融服务盈利增加。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庞大的网络个人用户促使以服务费和中介费为主的中间业务收入成为了网络金融服务盈利的主要来源[4]。相比于存贷利差仍占很大比例的传统金融服务,网络金融服务更加依赖于中间业务收入的发展,因而使得网络金融服务会更加注重用户的服务体验,在向客户凸显自身稳定安全性的同时,追求更优质的口碑效益。

3.3网络金融的经营模式创新

网络金融的经营模式创新与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并且也与金融业务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但真正决定网络金融经营模式发展趋势的是金融业的经营导向。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金融行业涉及其他服务业务的门槛和运行成本已大大降低,能够在更广阔的平台向用户开办各类服务业务,获取更多的利润,使得传统封闭式发展的分业经营模式面临困境。网络的普及大幅降低了金融行业在开设其他金融业务和非金融业务时所花费和投入的人力、物力、安全等成本,特别是手机网络的普及和“4G”时代的到来,使得个人金融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逐渐摆脱固定网点的桎梏,用户只要有可联网的手机,便可以随时随地办理金融业务及其他缴费业务。

4新经济背景下网络金融的发展建议

在新经济背景下想要促进网络金融的发展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网络金融服务品牌效应。如今我国金融业仍大多以分业经营模式为主,尽管存在混业经营,但是单个金融主体的经营业务依然相对单一,尚未实现规模经营。(2)网络营销模式多样化。网络营销的好坏影响着经营金融网站的盈利能力。尽管以支付宝为主的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已在近两年大幅普及,但这类多种业务同时存在的金融网站在我国仍未普及,因此网络营销的方式对金融网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不仅存在着搜索引擎营销、电子邮件营销,还存在各种网络营销与社区营销,且目前的社交网络中包含了许多网络数据,客户希望得到更多的新体验。针对网站交互性以及用户体验而创新的网络营销模式将有效促进网络金融的发展。

5结语

网络金融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方式,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并且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网络金融行业的逐渐成熟,其未来发展的前景也会更加可观。然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采用有效的方法预防潜在的各种风险,只有这样,网络金融才能够更好地发展。

作者:李芊 单位: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

参考文献

[1]孔繁强.新经济形式下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0(22).

[2]许瑞.网络金融的发展与趋势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07).

篇13

[关键词]金融;计算机;互联网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13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1

金融服务越来越多,本质就是将储户的存款转移到融资者手中,服务于现代金融业实体经济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不断深入人心,其主要在于以互联网为平台开展金融、保险、证券等业务。通过不断发展演变,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本文主要以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演变来进行分析。

1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概念及模式

1.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就是依托于社交网络、计算机、云计算等网络工具,来实现资金融通、信息等业务的金融模式。近几年,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突飞猛进,电子商务、虚拟货币等都是互联网金融方式。互联网金融是集合了无数闲散资金而进行的投资和理财方式,能提高信息处理率,通过云计算把众多金融数据变成能利用的商业价值。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发展越来越快,支付宝、余额宝等业务吸金率越来越高,这也促进了如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同时便捷了人们的互联网购物、理财等的使用。

1.2 互联网模式

我国互联网进入云计算时代,各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应运而生。首先是支付方式的演变。支付方式从传统的面对面支付逐渐演变为通过移动设备的无线网络连接进行第三方支付。如拉卡拉、易宝支付,就是目前市场上的第三方支付模式。支付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服务性收费及转向利用积压的资金。目前,支付模式的领域有所扩大,涉及到跨境支付和便民生活服务等。

1.3 互联网金融渠道

互联网的金融渠道主要是资源整合。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收购小企业,从而创造新的金融运行模式。电子金融通过利用云计算、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传统的运营管理理念和流程进行改革创新,以实现经营管理的计算机化,实现网络金融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多元化,创造了高端理财投资机构的形成。例如,保险产品的咨询、购买等服务都可通过互联网进行。目前互联网金融业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有信贷、保险、理财等。各大金融网站也应运而生,且发展势头良好。如360、银率网等。

1.4 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过渡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而进行的金融活动。在这一行业中P2P小额信贷和第三方支付等得到了巨大发展,它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互联网金融推向现代化。传统的金融具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保障,通过全国各地实地网点的建立实行金融运营工作,具有专业的队伍和管理审查流程,但其受制于实地网点。办业务要去银行,不仅浪费时间,且增加银行实地网点的运营投资。现代金融电子银行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传统银行在办理业务方面的局限。无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P2P模式,都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网上金融操作。

2 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互联网金融的法制观念淡薄

相比于传统的实地金融网点的分布和运营,互联网金融缺少法律上的保障,传统的法律法规不适用于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这容易导致信用风险和交易不安全问题的发生。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互联网金融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完善网络监管,加强网络安全监察,分类管理电子凭证,设立互联网法律维护小组,专门监督检查互联网的法律问题并回答客户问询。

2.2 信用风险的存在

互联网金融业还没有真正落实到金融业的征信系统中,信用的审核和管理都是由虚拟网络平台进行的,因此在网络交易中容易受到病毒侵害,损坏数据并威胁用户安全。网络信贷主要凭借交易方或借款人的身份信息和信用记录进行评价,不能确保借款人信息的准确性。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信用风险,加强建设网络金融的诚信体系,加强信息的搜集工作,完善信息完整性。加大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3 结 语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一抹色彩,但其规范性一定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有效监管互联网金融行业,加强技术投入,预防黑客风险。培养技术人才,提升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创造新的金融模式。加强金融的风险控制,使互联网金融业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14

如今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先进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金融创新一个新的机遇。电脑、电子通讯的技术运用到金融业中,体现了金融的电子化和现代化,极大地降低了现代金融的交易成本,也缩短了传统时间和空间限制,给予客户更优质的服务,同时也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金融创新能力的高低科技实力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技术辅助邮政金融网点进行金融创新,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当然,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还是将依据互联网发展形式进行便捷化交易的方式,其主要依据第三方开发者平台进行线上金融交易运作。那么未来邮政金融网点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互联网+ 形式的打造,不仅是自身模式的快速的过渡,还需要结合网络运营的思路来健全自身发展体系,推出特色化互联网线上交易系统让用户能够依据移动客户端进行线上金融交易,方便人们的金融生活。当然方式不仅仅要体现在互联网金融思路的运用上,还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模式化的创新,让线上与线下充分的结合起来,满足邮政金融网点的未来发展的需要,满足未来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需求。

二、金融产品创新的基础原则

(一)金融产品定价

金融产品定价是金融工程最基础的工作,是保值、套利、金融产品设计和创新、以及风险管理等的基础。

(二)无套利均衡

无套利均衡的价格必须使得套利者处于这样一种境地:他通过套利形成的财富的现金价值,与他没有进行套利活动时形成的财富的现金价值完全相等,即套利不能影响他的期初和期末的现金流量状况。

(三)风险中性定价

在对衍生产品定价时,我们可以假定所有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此时所有证券的预期收益率都可以等于无风险利率r,所有现金流量都可以通过无风险利率进行贴现求得现值。这就是风险中性定价原理。风险中性假定仅仅是为了定价方便而作出的人为假定,但通过这种假定所获得的结论不仅适用于投资者风险中性情况,也适用于投资者厌恶风险的所有情况。

三、邮政金融创新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市场定位

在金融创新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行为模式不难发现,它渗入了邮政业务业务的各个环节,普及到了所有员工,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制度的问题,大多数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的意识薄弱,不仅仅是交行,金融机构皆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而管理层对于风险管理的理念还停留在金融危机之前,已不能适应金融创新的时代,这对大大增加风险的危害度。可以这么说,邮政金融对于如何在市场中良好的经营还认识不够充分,因而不能理清银行发展和风险管理的正确关系,从而导致了长远目标的策划失败,只关注了眼前的利益,不能良好的协调。管理层尚没有风险管理的意思,更何况全行,工作人员误以为风险管理只是相关部门的职责,在整个过程中贯彻得还不够充分。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

现代的邮政金融网点在机构上偏重于按行政职能划分岗位,而缺乏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作性与灵活性,而在与考核制度上之时短期激励的制度,缺乏一个长期对员工的刺激,从而导致了员工的价值不能完全发挥,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发展都是不利的。并且内部的审计部门是主要建立有效的控制以及良好的银行内部的管理环境,再加以审计和评价银行具体业务的控制风险状况,再依据现状提出英佑的建议,从而改进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但从交行的制度上来看,内控体系还是过于薄弱,缺乏英佑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表面上看,的确交行是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看上去很重视内部控制部门的样子,但只是空有其表,没能完全的融入银行整个体系之中,只是单纯一个形式主义,导致了审计审核部门过分依赖于管理层,从而影响了现实中问题的暴露和完善的解决时机,造成了更大的危害。

四、针对邮政金融网点转型风险管控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金融创新风险观念和思路

任何事物都有好和坏两个方面,金融创新也不例外,他可以开创金融无限的可能性,是金融业发展的核心之一,但同样他会给市场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放大金融风险,因此我们要充分正确认识欣荣创新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次贷危机之中,由于高薪的驱动,造成了各种有毒证券的疯狂扩征,导致市场风险大大增加,这也是促发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之一,而萧山支行也已经初步尝试了信贷资产的证卷化,我们可以吸取次贷危机的经验,要将风险管理放在首位,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以及相关的责罚制度,为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础,保持稳健发展。

(二)改变唯模型化的风险识别方式

目前邮政金融的风险管控分两个方面来说,不能过于依靠理论和客观去判断,可以适当辅助,加之采集全面的信息,配合主观的判断智慧尽可能正确识别和量化风险,毕竟信息技术还有局限性,智能代替不了人工;而金融创新机构要从硬件方面进行着手,降低判断错误的风险,提高信息收集的准确性,能够根据市场的瞬息万变迅速更新已有的数据。总之,模型化和人脑的结合,才是规避风险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