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智慧医疗的社会价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偿机制;社会评价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083-01
1 基本概念
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殛其补偿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的补偿方案主要包括3个基本参数:起付线、封顶线和补偿比。起付线是新农合基金对参合农民进行补偿时计算补偿费的起点,封顶线是指新农合给予参合农民的最高补偿额度。起付线的高低直接决定参合农民的受益面,而封顶线则可控制个人报销总额。补偿比的设计不仅可以控制医疗费用,并可通过对各级医疗机构设置不同的补偿比,起到引导病人流向的作用。
1.2 社会评价
由于新农合制度自身具有非营利性和服务大众的公益性特征,所以在该制度实施过程中,社会评价成为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所谓社会评价,是指一个事件发生后,特别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事件发生后,民众议论、评价的社会现象。社会评价会对该事件行与不行、好与坏,可能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新农合实施效果的评价受评价者知识、能力、思想、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2 有关新农合补偿机制的社会评价
2.1 正面、肯定的评价
国家设计以保大病为主要目标的新农合补偿保障制度,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将该制度目标设定为农民大病医疗保险,充分体现了国家关注农民健康状况的意志,摆脱了传统医疗的低水平高覆盖率模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客观来说,这一点也是政府限于现有经济能力,而采取的低水平初级阶段农民健康权保障模式。有关学者研究表明,与参加新农合之前相比,大部分农民未因经济困难所致的未住院率及未愈自动出院率亦有下降,该补偿机制目前在减轻农民疾病经济负担,解决农民因贫致病和因病致贫问题上已取得一定成效,新农合的推行有助于农民的医疗救治,参合农民确实从中得到了实惠。
2.2 负面、否定的评价
一是补偿机制不合理。为了规避道德风险,各地在制定报销的管理办法时,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限制条件都很严格,很多医疗费用都不在报销范围之列,而且起付线较高、封顶线偏低、参合农民受益面小。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农民,往往由于难以筹措经费,只好放弃治疗,农民形式上失去获得医疗服务的机会,实际是放弃了享受新农合的“补偿权利”。
二是门诊费没有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住院床位费、检查费可报销的上限太低。一次性住院医疗费保险设置起付线。一年度最高可报销费用设置封顶线,参合农民在具体的报销补偿标准面前,往往显得望梅止渴,获得实际补偿费用不高。
三是以统筹大病为主的补偿机制,忽视了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需求。我国目前新农合筹资水平不高,为保证基金的有效利用并维持一定的保障水平,现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这实际上容易诱发高危人群的参与积极性,而健康人群却会采取回避的态度,这种选择性加入会威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的可持续性。
2.3 上述社会评价分析
新农合制度的政策目标定位是“保大病,缓贫困”,理论上看,该制度可以增强农民抵抗大病风险的能力,对“大病致贫”的现实背景有针对性。但是,在现实中,大病往往导致大贫,小病和慢性病却往往导致小贫和“可持续”贫困。笔者调查访谈发现,在农村地区,农民生大病的比例相对较低,绝大部分是小病和慢性病,而就是这些小病或慢性病导致了大部分农民的贫困。这些“病”不需要住院,农民也就无法报销或从新农合中得到补偿。
另一方面,我国正快速步人老龄化社会。随着农村老龄人口迅速增加,老年人患病率较高,且多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且容易出现多系统、多脏器疾病并存的特点,现有的分级补偿机制,以乡(镇)卫生院为主体(补偿比例最高)的制度设计,明显不能满足农民的健康权保障需求。据有关学者的调查与测算,全国大多数地方对住院费的报销比例一般在50%以下,平均报销率仅为31%。还有学者开展过一项以“如果您或您的家人生了大病,看病一般选择什么医疗机构”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回答“县或县以上医院”的占76%,回答“乡(镇)卫生院”的仅占19%。为什么农民放弃补偿比例较高的医疗单位,而选择补偿比例较低的,这是不言自明的:农民对乡(镇)卫生院的状况缺乏信心,使得他们患大病时并不会因为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的报销比例高,就拿生命当儿戏。新农合把乡(镇)卫生院作为收治参合患者的“主力军”,实际上超出了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农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综上,目前新农合的补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看病贵压力,但实际补偿水平难以真正有效地缓解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缺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有的保障功能,长远来看会削弱新农合制度发展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李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现状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
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穆棱市现有未成年人4.8万,其中在校学生3.2万人,团员6200人,少先队员1.9万人。近年来,穆棱团市委坚持按照“强基础、抓载体、创环境”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抓好基础建设,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1、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工作体系。通过加强建团和建队,全市成立中学团委(总支)20个,少先大队126个,团队组织覆盖率达98%以上,有效地实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普遍教育和管理。社区建队工作稳步推进,在70%以上的社区成立了少先队组织,并依托楼栋、楼院建立少先队活动小组200余个,促进了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还成立了业余党团校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了20所业余团校、党校,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各类团校、党校培训未成年人2000余人次。目前,全市业余党校建校率为60%,团校建校率为93%,省级达标团校2所。
2、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工作中,我们坚持“三抓三到位”,增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力量。即抓配备,保证数量到位。我们按照“一强一轻二高”(责任心强、年龄轻、文凭高、素质高)的标准,配齐配强了少先队辅导员和中学团委书记,全市少先队辅导员和中学团委书记配置率均达到100%;抓培训,保证质量到位。通过请进来讲、送出去学、集中办班、以会代训等方式,狠抓了团队干部培训工作,累计培训700余人次;抓管理,保证政策到位。我们先后建立健全了团队干部分级聘任、目标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把考核结果作为提级评优的依据。同时,积极争取党政领导以及人事、教育等部门的支持,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团队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为团队干部和少先队辅导员政治、生活待遇提供一系列的政策保证,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3、加强阵地建设,提升教育效果。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我们在积极发挥穆棱市内现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的同时,不断向外拓展,先后把牡丹江八女投江纪念馆、东宁要塞、大连旅顺监狱等作为我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红色旅游”,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二是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协调利用社会资源,在穆棱烟厂、穆棱热电厂、清河村等大中型企业和小康村开辟了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活动。目前,全市共有9个敬老院、100条街路、100块绿地开辟为中小学生实践服务基地。三是加强团内阵地建设。全市各级团队组织根据各自实际,创建了青年志愿者服务站15个,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7个,建立青年文明社区8个,少先队体验教育基地6个,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广阔舞台。
二、抓好载体建设,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实效
1、广泛开展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活动。在带领全市广大未成年人开展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四读四做”(读理论书,做清醒人;读科技书,做知识人;读历史书,做革命人;读经济书,做现代人)为主要内容,将读书活动与理论武装工程相结合,推动未成年人理论学习活动不断深化。一方面,开展了“高举光辉旗帜、誓做时代新人”大型读书活动。仅5月份,就有4000余名中小学生直接参加了“五讲五做”征文、演讲比赛。另一方面,将每双月1日定为“读者日”,开展书评、征文比赛、演讲、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日常性读书活动。为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我们建立了青少年读书俱乐部、新世纪书屋、“精品书架”等读书活动阵地,为未成年人提供新书推荐、代购代销、以旧换新等服务。目前,读书俱乐部已发展团体会员单位36家,吸收个人会员2000余人,被牡丹江团市委授予“优秀青少年读书俱乐部”荣誉称号,读书活动在未成年人中蓬勃兴起。
2、大力开展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着眼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知行统一,把思想道德教育融于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之中。全市各级少先队组织以“新世纪我能行”为主题,不断深化“雏鹰争章”活动,引导少先队员“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种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在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的体验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广泛开展“争当文明小使者”活动,帮助少年儿童从小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思想觉悟;通过开展“争当科技小能手”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争当生活小主人”活动,引导少先队员在家做家务、干农活,在校爱学习、守纪律,在社会善思考、会实践,培养少先队员的自学意识、自护方法、自理能力、自律品格和自强精神。目前,全市有1名少先队员获五星级雏鹰奖章,3名少先队员获四星级雏鹰奖章,200余名少先队员获三星级雏鹰奖章。
3、深入实施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一是着眼于提高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一次党的精神宣讲、传播一条致富信息、读一本好书、送一幅春联、送一份温暖等实实在在的中学生实践教育活动,使广大中学生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二是着眼于提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将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与“保护母亲河”、希望工程结合,开展了“捡拾一袋白色垃圾、种植一棵成长纪念树、牵起一双希望小手、认养一块城市绿地”的“四个一”活动,大大增强了中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着眼于提高中学生全面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艺术节、文化节活动,使学生在音乐、舞蹈、绘画、演讲、摄影等方面开阔了视野,展示了才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抓好环境建设,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扎实开展维权活动,创造优良的法制环境。年初以来,我们先后成立了穆棱市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开通了“96308”小号段青少年维权热线,命名优秀“青少年维权岗”7个,青少年维权工作力量进一步增强。通过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全市共有50多个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与学校结成警校共建单位,聘请了32名干警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仅2004年上半年,全市政法干警就为各学校上法制课70余次,受教育学生达到了1.2万人次。积极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动员各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及创建单位切实履行工作职能,向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65次,开展社区治安防范和交通安全保护宣传百余次,办理未成年人侵权案件20余件,有效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材料题:84岁“无双国士”钟南山院士,在奔赴疫情重灾区的高铁餐车上举目凝望,深思治病救人良方;73岁的李兰娟院士带着“抗疫不成功,我们绝不撤兵”的铮铮誓言坚守重症病房,全力救治危重患者;素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之称医学四大天团会师携手抗疫;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一幕幕的感人画面,一幅幅动容的照片,汇聚了广大医护人员精诚团结、义无反顾的昂扬斗志,坚定了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战疫情的必胜信心。我们要持续深入宣传报道医护人员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把他们真实的工作写照搬出病房,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撒播神州大地,让医护工作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可的职业、让医护人员成为全社会广泛认可“白衣天使”。
请回答:结合材料回答什么是人生观?为什么说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参考答案:什么是人生观?
答: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zhi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友谊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我们必须提倡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战胜形形的个人主义,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为了保障破产企业实行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根据《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2001年2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68号令),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其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破产企业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应当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互助,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
二、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累计缴费年限男不满25年、女不满20年的,应当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由个人一次性补足应缴费用后方可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
因企业破产而提前退休的人员,累计缴费年限男不满25年、女不满20年的,补缴费用时提前退休年限对应的企业缴费部分,由破产企业补缴。
三、为了减轻破产企业实行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按以下办法为其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一)预提补充医疗保险资金。以企业破产上一年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为基数,按破产企业实有退休人员数以及全部退休人员实际年龄距本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的年限进行预提。企业预提的补充医疗保险资金应当一次性足额缴纳到所在区、县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区县按照规定时间上缴到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并纳入市社保财政专户管理。
补充医疗保险资金从企业破产财产变现收入或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中预提。国有破产企业,预提资金不足部分由同级财政补足。
(二)补充医疗保险资金的使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不含起付标准以下的部分)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补充医疗保险资金支付50%;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支付范围内(不含门诊1500元以下的部分)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补充医疗保险资金支付60%.四、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在移交社会化管理前由单位办理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手续,移交后由户口所在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如汇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并到区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审核结算手续等。
五、外商投资企业中方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后,除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互助待遇外,享受本企业的补充医疗保险待遇。
外商投资企业也可参照破产企业实行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补充医疗保险的标准预提费用并一次性足额缴纳到所在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后,对其退休人员的补充医疗保险实行社会化管理。
六、已经实行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应按市里的统一部署,在规定时间内到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办理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手续,并从次月开始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互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相关待遇。
七、本文件自2002年5月1日起执行,以往与本文件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文件规定为准。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财政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据了解,一些省、市拟于近期制定出台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或调整公费医疗用药范围、目录,并以各种名义向药品生产企业收取评审费用。这些做法不符合我部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7部委制定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1999〕15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我部负责组织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甲类目录”和“乙类目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对“乙类目录”进行调整,其他部门和各统筹地区均无权组织制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二、目前,我部正根据《管理办法》的要求,组织制定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之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制定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或对原有的公费医疗用药范围、目录进行调整。在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出台之前,各地可继续执行当地原有的公费医疗用药范围或目录。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部门要严格执行《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得以任何名目向药品生产企业收取评审费用。凡向企业收取费用的,要立即停止,并将收取的费用如数退还企业。
那么,什么是对人与地球友爱的信息社会?又是什么在背后支撑一个智慧运转的社会?
我们考虑的智慧型社会包含安心安全、环保节能、医疗保健、交通物流几大方面,它关注到地球、城市、企业及个人,涉及到能源、信息流、物流等方方面面。
举个例子,在公共安全领域,NEC构建的城市运营中心,能够通过各类视频监控和传感器收集城市海量信息和数据,然后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与统计,实时把控城市状态,管理目标绩效,在火灾、暴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发送各级报警信息,帮助组织及时地防灾救灾指挥,从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生,提高危机管理能力,降低城市运营成本。
可以看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在帮助维护稳定社会和构建安心的公共环境发挥了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5%,预计2020年将接近11.7%,达到1.7亿人口,中国将很快步入老龄化社会,对于养老和健康护理的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基于云计算的养老院信息化解决方案,对养老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已经成为IT产业的发展重点。NEC针对医疗健康领域实践已经很深入,如定时检测老年人的生命体征(脂肪、血压、心电图),实时传送数据到监控系统,云计算中心的系统针对有问题或者近期变化比较大的状况进行抽出分析,根据病人的情况安排电话问诊或上门治疗;通过无线网络及移动云终端,医护人员可以将入住者基本信息、检查结果、病历、医嘱、医嘱执行时间、病情观察时间、记录结果等信息,在房间的床头集中汇总展示,实现移动医护保健等。除了健康监控外,我们还可通过面部识别技术进行门禁管理、利用动作认证技术进行意外报警服务、应用云计算为居家老人提供护理服务等。可见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关注个性需求上。
在物流和流通领域,企业更加关注物品的流动。例如,如何追溯和保证商品的来源和质量,这考验的是管理供应链的能力。在这方面,NEC利用温度、湿度、碰撞传感器等感知设备,通过移动互联网,实时记录和传输食品、医药品等对环境敏感的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数据变化,为运输管理提供安心安全的质量保障。
【关键词】智慧城市;大数据;数据挖掘;数据分析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hot issues in current study, large data is the cornerstone of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is a key of cit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We introduce the large data play in the role of wisdom City,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building wisdom city digital platform.
【Key words】Wisdom City; Big data; Data mining; Data analysis
0 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数据的垄断,信息源的扩大化和丰富化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特点。在未来,大数据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不管是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城市的运营管理,都将在大数据支撑下走向“智慧化”,而大数据将为智慧城市提供“智慧引擎”。
1 大数据的含义以及特征
大数据又被称为巨量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规模巨大,以至于无法在合理时间内通过人工截取、管理、处理并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1]。这些数据来自方方面面,比如传感器采集的气候信息、数字照片和视频、购物交易记录、手机信号等。
大数据具有四个特征:
(1)数据量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E或Z。
(2)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因而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价值密度相对较低,信息海量但是要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难度较大。
(4)巨大的数据价值,包括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科研价值等。
2 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
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仅我国明确提出创建智慧城市行动计划及发展战略的城市已有200多个。大数据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要求和机遇。
2.1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
智慧城市相对于数字城市概念,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从而获得支撑和保障智慧城市顺利运营的多元信息。
要实现对数字信息的智慧处理,前提是引入大数据处理技术,从而来整合分析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海量数据的处理,将特定的信息应用于特定的行业和特定的解决方案中。
智慧城市的应用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数据采集、分析、存储和利用的过程[2],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各个领域都能够实现“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
2.2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中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中的落脚点是为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大数据就像血液一样遍布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等智慧城市各个应用系统,科学治理城市。
在智慧交通系统中,通过对道路、车辆、天气、行人等大量交通信息的实时挖掘,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并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交通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智慧安防系统中,通过平安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危化品运输监控、食品安全监控等大数据的挖掘,可以及时发现人为或自然灾害、恐怖事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等。
在智慧城管系统中,通过对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不同部门获得的大量监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实时处理及深度挖掘,实现对城市管理实时监控与长期管理优化。
2.3 大数据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数据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同时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要更加注重信息共享。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瓶颈在于“信息孤岛”效应[3],各政府部门间不愿公开、分享数据,无法产生数据的深度价值和综合价值。在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应大力推进大数据基础平台和基础网络建设,积极推进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和共享体系建设,使大数据真正产生“大智慧”。
二是,要更加注重信息安全。大数据时代,数据资产化成为趋势,企业内部运行数据和客户资料成为宝贵的数据资产,而且很多智慧城市应用系统涉及公民财产安全甚至国家安全,数据价值很高,因此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大数据时代智慧城市建设重要难题。
三是,要更加注重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智慧城市必然催生大数据运营行业的快速发展,包括大数据的采集、储存、分析、挖掘等相关技术并且市场潜力十分巨大。未来三年我国智慧城市大数据应用市场年均将翻番。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积极培育围绕大数据运营管理的相关产业和龙头企业。
3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实践经验
从国家政策来看,中国“863计划”智慧城市项目总体技术体系架构在科技部863计划“智慧城市(一期)”项目的支持下,提出了“六横两纵”的智慧城市技术框架。“六横”层层递进,最下层的是城市的感知层,再是传输层,再上面依次分别是处理层、支撑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最上面是智慧应用层,贯穿全局的是安全保障体系以及标准与评测。而要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必须引入大数据技术,主要包含以下三大方面的需求。
3.1 大数据融合技术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城市系统之间由于标准问题无法有效集成,形成信息孤岛。因此,在大数据融合技术领域,一方面要加强大数据标准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海量异构数据建模与融合、海量异构数据列存储与索引等关键技术研发[4],给予底层数据集成的信息共享提供标准和技术保障。
3.2 大数据处理技术
大规模数据在智慧城市系统流动过程中,出于传输效率、数据质量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需要对大规模数据进行预处理。大数据处理技术往往需要与基于云计算的并行分布式技术相结合,这也是目前国际产业界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案。
3.3 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
相比于大数据融合和处理技术,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更为复杂,是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技术难题。
4 大数据时代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4.1 强化对大数据的研究
引导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成立大数据技术创新联盟,进一步加强对大数据发展前沿技术和信息的持续跟踪研究。积极开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数据科学研究,建立大数据分析平台,努力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分析设备、软件和服务,加速大数据理论、技术和应用的创新。
4.2 优化大数据形成机制
加强政府部门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对数据的主动采集,在构建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政府大数据库。鼓励制造业企业和商业机构加强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数据采集,形成覆盖生产过程和商业各环节各流程的数据库。推进无线识别技术、传感器、无线网络、传感网络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数据采集的智能化水平。强化对大数据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打破地区和部门数据壁垒,实现数据资源联合共建、广泛共享。
4.3 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
出台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应用规划纲要,规划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出台专项政策,成立产业发展基金,搭建研发创新平台,吸引电信运营商、知名大数据企业以及互联网领军企业落户。积极培育本地大数据企业,进一步培养和引进大数据专业人才、领军人才、应用型人才,重点发展数据获取、存储、集成、挖掘、管理、融合、安全、可视化、建模等技术以及大数据一体机、新型架构计算机、大数据获取工具、大数据管理产品、大数据分析软件等硬件装备和软件产品。
4.4 推进大数据普及应用
从推进大数据商业化应用、推动政务大数据应用两方面入手,大力促进大数据普及应用。在政务方面,重点选取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港口物流、智慧交通、公共安全、科技服务等具有大数据基础的领域,建设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系统中的应用。
在商业方面,实施典型应用示范工程,支持和鼓励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开发深度加工的行业应用数据库,建立行业应用和商业服务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挖掘分析和商业智能等大数据应用服务。推动大数据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运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制造,创新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
4.5 加强大数据规范管理
研究大数据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出数据资源权益、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规细则建议,制定大数据相关标准,并提出技术解决手段,在保护数据资源的同时,促进数据资源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在人才、财税、科技金融等方面出台有利于数据人才和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建立有利于大数据研究与发展的制度法规体系。重视大数据及其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对大数据信息安全形势的宣传力度,明确大数据的重点保障对象,加强对敏感和要害数据的监管,加快面向大数据的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培养大数据安全的专业人才,建立并完善大数据信息安全体系。
5 结束语
智慧城市是城镇化进程的下一个阶段,是城市信息化的新高度,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远景。无线城市、数字城市、平安城市、感知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诚信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人文城市是智慧城市应有之意,智慧城市产生大数据,大数据反过来支撑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一定会有璀璨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小龙.基于MapReduce的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2]王静远.以数据为中心的智慧城市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51(2):239-260.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社会影响;价值
通信技术的逐步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突破带动了21世纪信息化革命。如今,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计算机,特别是近些年,在网络互联,信息数据量猛涨的背景下,更是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生活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和价值。当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在推动技术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便捷化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负面影响。合理使用计算机技术,发掘其正面作用,遏制反面影响才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为人类造福。
1计算机技术及其社会价值
为满足军事炮弹射程计算的需求,计算机首次由研究领域向实际应用领域开始过度,最早的计算机由于制造材料和技术的限制,集成度低,使得体积异常庞大,占地面积到达了170平方米[1],且耗费电子器件数量惊人,制造价格高昂,只能在军政等高端领域使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集成规模电路计算机诞生,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使得计算机得到了普及。如今,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已经成为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计算机技术主要从两方面发展。一是以硬件为主的发展方向,计算机主要构件是存储数据的内存和硬盘,做核心运算处理和指令控制的CPU以及包括鼠标、键盘、打印机、显示器等在内的输入输出设备。硬件的发展标志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从最早的电子管计算机到现如今提出的第五代人工智能计算机,每一次变革都带动着整个计算机相关领域的整体更新和转变。二是以软件为主的发展方向,计算机软件是实现相关功能的程序或文档,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之上,通过操作并控制硬件接口,实现具体的功能,可以说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技术的灵魂,没有软件的计算机本身无法运行。与硬件接触最紧密的软件当属操作系统软件,它通过管理内存、调度进程、控制输入输出接口等为上层应用软件提供良好的运行和开发环境以及应用程序的编程接口。软硬件相互结合和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中使用更加纯熟和便捷,不仅为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无形中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2计算机技术的积极影响
2.1连通性
计算机技术硬件集成度不断提高,使得计算机体积减小且成本降低,这为设备之间互联互通提供了支持。此外,计算机软件中通信协议的标准化为软件开发提供了指导并增加了开发软件的通用性,这使得软件应用丰富度更高、可用性更强,通过移植即可使用,无需进行二次开发,促进了各行业和领域的交叉发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对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是通信方式的转变,远距离通信不仅为生活带来了便捷,还融合其他技术产生了经济效益。比如通过远程控制操作现场机组,降低了人力消耗,将人从重复机械且危险性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仅提高了社会生产中的管理水平,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2]。远程办公节约了办公时间成本,网络服务使用户不用去现场排队办理业务,远程教育使优秀的授课资源遍及偏远地区等。
2.2高效性
计算机可以重复进行复杂计算,数据处理速度快,为其他领域技术发展提供了支持。计算机事务处理的高效性主要体现在:(1)工业制造方面。对于流程化的简单或部分重复工作,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带动机械设备可以使完成更加高效,且能取得好的效果。如现今热门的3D打印技术,基于计算机的精准控制,可以根据设计模型完成手工无法达到的精准度和运行效率,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远程通信方面。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使得数据在发送和接收的过程中更加高效,即时通信和远程通信速率因此得到提升,远程通信的高效性节省的是时间成本,为诸如网上业务、网络办公、远程控制管理、及时维护、资源快速传播提供了便捷。
2.3融合性
计算机对社会的贡献中,融合性的特点是不容忽视的。通过计算机的连通,传统工农商以及制造业发生了巨大改变。计算机将各行各业有机融合起来,如现今流行的销售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市场,而这种商业模式的提出就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计算机将繁杂劳动与智慧相融合,演化了人工智能,并广泛使用于生产生活中。计算机将物物相融合,构造了物物相连的生态网络,打造了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计算机将交通、物流结合在一起,推进了交通网络建设和货物流通的快速发展。
3计算机技术的消极影响及防护措施
3.1信息安全问题
当网络更加开放的时候,信息安全便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计算机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信息泄露引起的,如剽窃受保护的知识和资源、售卖或盗窃客户隐私、或因密码泄露导致的财产损失等。此外因计算机在军政领域的使用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也逐步增多。
3.2身心健康发展
现今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对身心健康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一方面因长期使用计算机工作、学习或娱乐引发不同程度的身体病变,如视力下降、颈椎疼痛[3]、情绪波动等;另一方面不良资源的大面积传播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严重可引发犯罪。
3.3人际交往中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为计算机技术变得更加便捷,也正是因此使人转变了交流方式,面对面交流变为通过手机、电脑进行网上交流,缺少了实际沟通。因此导致了交际能力退化,人际间冷落并产生陌生感和隔阂感。
4结语
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的贡献是不置可否的,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控制技术的结合带动了远程控制技术的突破,与基础设施的结合催生了智慧城市建设等。社会、科学、工农业、教育、医疗以及经济等领域都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然而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只有正确面对出现的问题,才能让计算机技术更好的服务现代社会,推动社会发展,为人类造福。
作者:安良玉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振峰.浅析计算机技术对通信发展的影响[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3):241-241.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建设 典型应用 挑战
2008年,IBM公司首先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并于2010年正式提出了“智慧城市”愿景,将城市中的水、电、油、气、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有机连接起来,智能化作出响应,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学习、生活、工作、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改善政府对交通的管理、环境的控制等。《著云台》认为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以实现技术而言,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并强调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智慧城市建设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通过智慧的经济、智慧的运输业、智慧的环境、智慧的居民、智慧的生活和智慧的管理等方面实施各种应用,更好地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一、智慧城市概述
1.1 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管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科学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进行智慧地感知、互联、处理和协调,使城市构建成为一个由新技术支持的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新城市生态系统,为市民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1.2 智慧城市的特征
一是全面透彻感知:立体传感、智能识别、分析处理、和谐运行。二是宽带泛在互联:依托宽带网络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全面互联互动。三是智能融合应用:云计算、海量数据存储、智能融合,实现随时、随地、随身、随意应用。四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实现全民参与,创造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
1.3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的关系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看到另外一个概念“数字城市“,那它与”智慧城市“是什么关系呢?“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从技术和体制两方面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础,注重数字化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入应用。“智慧城市”基于“数字城市”的信息化基础,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智能识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的城市。“数字城市”通过使用信息化手段再现城市,行业信息化过程相互分割、相对封闭,注重信息数据的产生和积累,以信息化提升传统城市运营效率。“智慧城市”则通过使用信息化手段自动、实时、全面透析地感知城市,在宏观上更开放、整合、协同,以更好地发挥城市的效能;注重数据应用模型的建立,以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营水平。
1.4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
城市信息化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后,正在向智慧化方向发展。数字化主要体现为城市公共信息、市民服务信息、个人社会信息转化为数字化计算资源;网络化主要是通过网络实现城市信息共享,在区域内将分散的信息互联成为数据;智慧化主要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整理、加工、分析资源,协同工作,智慧互动,“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内”智慧城市“发展迅速,从概念提出,到规划建设只用了短短3年的时间:2009年,首次提出”感知中国“概念;2010年,全国两会首次将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列入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十二五“规划提及智慧城市建设;2012年,有超过150个城市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
二、智慧城市建设
2.1 智慧城市建设要求
在需求和技术的双驱动下,"智慧城市“以改善民生和服务作为建设导向,更加注重底层的物联感知、信息的共享协同、应用的创新发展,这就对智慧城市的业务发展、支撑提供和技术应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通信运营商,一是业务要创新,面向政府、企业与公众客户群提供融合信息服务,积极参与应用创新;二是支撑要完备,规划先行,但更需要重视平台建设、业务运营、设备维护等全环节的支撑;三是技术要融合,提供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无缝连接的网络。
2.2 智慧城市建设内在需求
“智慧城市”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政府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创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提升政府服务价值,创造产业经济价值,体现民生社会价值,最终达到“强政、兴业、惠民”的目标。强政主要体现在完善城市功能核心系统,优化管理模式,提升效率,建设服务政府。兴业主要体现在提高本地GDP,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发展,保持经济可持续性。惠民主要体现在构建和谐环境,引导创新应用,提升信息化生活品质。
2.3 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
在民生与服务方面,重视创建和谐环境,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经济水平,提升生活品质。在创新与发展方面,全社会共同参与,进行业务应用创新与体验。在共享与协同方面,摆脱信息孤岛,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部门间高效协同。在物联与感知方面,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实时感测。
三、智慧城市建设典型应用
智慧城市主要服务“信息强政、信息兴业、信息惠民”3大领域,主要分为公共应用类业务、行业应用类业务和个人应用类业务,涵盖政务、金融、交通、医疗、安全、能源、文教、物流等各个方面。
3.1 公共应用类业务典型应用
智慧城市公共应用业务通常为政府向公众提供的广泛,是一种广泛的公共资源。
智慧公共安全,通过建立全数字化城市监控系统,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智慧之眼” 视频监控探头全部纳入系统,警方可借助该系统破获街头盗抢案件及其它各类安全问题。保安押运3G智能监控可以将全市押运车全部实现定位、监控等功能,实时监控、调度、组织,更增强了押运车辆的安全保障。智慧城管则解决了传统城市管理中责任单位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缺少有效监管的问题。
智慧医疗从药品监管、医院移动查房、医学影像云存储等医疗行业信息化项目入手,一是实施药品电子监管项目,实现药品溯源。二是实施移动医疗应用系统,实现移动查房信息化。医务人员通过该系统可以浏览和查看病人的电子病历、最新的检验和检查报告、PACS影像、已执行或正在执行的医嘱,实现病人身份识别,实时下达新的医嘱。三是实施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实现无胶片影像管理,运用云存储技术,提供数字化影像管理方法。
智慧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实验室、教室、设备等)、资源(如公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智能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3.2 行业应用类业务典型应用
智慧城市行业类业务是与企业信息化紧密结合的一种延伸,它服务于企业,也是企业向外披露和展现的重要手段。
智慧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即在流通过程中获取信息从而分析信息做出决策,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即可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讯技术等让配送货物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智慧高速是一种免费的出行服务产品,依托强大的云平台和呼叫中心人工坐席,在传统导航软件的基础上,还为用户提供人工智能导航、高速公路实时路情查看与沿途播报、高速公路实时视频监控沿途查看与在线点播,以及报警、咨询、互动、娱乐等全方位的驾乘服务。任何时候点都可通过语音方式轻松获得人工导航、路况咨询、电话代办、音乐视频、信息娱乐等服务,着力保障驾乘人员方便、安全、绿色出行。
智慧水利采用应用一体化设计的无线应用平台,通过资源列表区分应用,涵盖移动办公、移动视频监控、水利门户网站、三防决策支持、移动视频会商、小水库监管、综合服务信息等10多项功能。通过该平台,水利三防单位及部门将随时随地地利用3G移动通信高速网络安全接入水利信息系统,一是实现水利三防信息报文的移动查询和处理。包括水库、江河水位视频监控实时查询,水、雨、工情、气象实时三防决策信息查询等,为防汛抗旱、办公管理等重要工作获得及时、科学、便捷的决策参考。二是实现移动化的水利三防应急会商调度系统。通过交互式视频调度,利用智能手机方式实现应急指挥,实现召开视频会议、进行视频对讲,实现视频录像上传等功能,提高三防应急决策、指挥管理效率。
智慧照明,由于城市照明涉及地下管线、供配电、道路、桥梁、绿化资源等公用设施,各专业单位在建设、管理方面自有一套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面临着资料分散、数据不完整所带来的协调管理难、运行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对照明设施进行监管和养护等相关工作的效率,也严重制约了城市高效发展的后劲和城市管理效能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亟需建设城市照明监控管理系统对市政设施的监控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维护,实现设施监测智能化、档案资料电子化、养护管理智能化、实施决策科学化。
3.3 个人应用类业务典型应用
目前智慧城市的个人业务应用还较少,主要是由于产业链缺乏和缺少市场推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引入极大丰富了个人应用的体验,推动了实时高清电视、3D在线游戏等高速低时延应用的发展。
智慧旅游可通过云计算、物联网、人机交互、地理信息技术和异构融合技术,打造统一门户和平台,实施旅游信息交互、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等。游客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及时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方便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
四、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建设“智慧城市“泥沙俱下。目前中国已有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蜂拥而上重复建设、信息安全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如国家层面缺乏总体协调、明确的发展思路、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智慧城市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国产软硬件产品的总体技术性能、产品成熟度与国外相比尚有明显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党政信息系统和重点核心业务的需求等。
将智慧城市片面理解为数字城市。很多时候人们容易把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混为一谈,简单地理解为把各个部门的电脑连在一起、网络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化的智慧城市了,其实数字城市只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基础内容,只是将信息集成数字化,而智慧城市则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的飞跃。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各有差异。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我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概括其建设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技术工程项目建设型,把智慧城市当做技术工程项目来做。二是数字城市的扩充型,停留在数字城市的建设,缺乏对数据的智慧处理能力的开发。三是智慧能力建设型,具有业务云存储、网管、终端一体化的智慧,具有市民主体、城市公共服务力量、依法监管等人、机、物的系统协同服务能力,具有基础标准与应用业务标准相统一的标准规范等,这是目前理想的建设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网络条件尚有待加强。如技术上没能开发”一揽子“解决问题的业务操作系统软件,不能真正”一卡通“;再如各类网络自成体系,相容性低。还有网络的”最后一公里“重复建设大,小区入户重复率高,不利于家庭、社区物联网与骨干网的有机对接和业务开发等。
一互联为魂
互联网是以信息为纽带的超级大组织,把大量实体系统分散的人、物、事在信息系统聚集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人、物、事的组织方式,其作用十分重大。
1、“三互”基因
互联网的基因是“三互”,即“互联、互享、互动”。第一,互联,互联是互联网之灵魂。互联网超越时空,其将相关或不相关的实体信息连接起来,在空间上是零距离的,在时间上是零间隔的,大大加快了价值传递。第二,互享,互享是互联网的优势,所有信息在互联网上都可以共享,消除了信息不对称,大大减少了价值损失。第三,互动,互动是互联网的根本,众多来源的信息在互联网上交互作用,就能产生迭加效应,从而实现新的价值创造。从数学模型来考察,互联网将实体系统的“N”,通过互联在信息系统聚集成“1”,由于信息交互创造新的价值,再回到实体系统在“N”中实现,即从“N-1-N”。
互联呈“指数”效应,连接的节点越多,其价值就越大。在实体系统,节点的价值是加和,在网络系统,节点的价值是乘方,互联网的价值与节点平方成正比,即从N+N到N2,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既是节点的连接器,更是价值的倍增器。互联网中节点量一旦突破临界点,就具有极其强大的爆发力。
2、生态系统
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是开放,通过开放集聚众多资源和能力。以往短板理论认为:一个系统中的短板制约系统的总体价值,通过补短板来提高系统的价值。在互联网环境下,将改变为长极理论,长极理论认为:一个系统中的长极应拉长,要将核心能力的优势发挥到最大,短板应通过外包众包来配置资源和能力,从而实现系统价值最大化。
互联网是大开放,可以组织强大的生态系统。今后的竞争是生态系统的竞争,产业生态系统包括产业链、要素链、服务链和用户群等。企业构建生态系统,要在互联网上将所有供应商、合作商、分销商、服务商到用户全部互联互通,进而融入跨界资源,通过线上与线下O2O一体化运营实现生态系统的高效协同,向平台化企业发展。
3、社群组织
社群是网络化环境下的新型组织,是自由人的自由连接,这种社会化的自组织有极强的影响力。企业要充分发挥社群组织的作用,企业内部有管理社群、员工社群等,企业外部有兴趣社群、项目社群等,通过微信相互沟通,实现协同和融合。今后企业有两类员工:一类是在职员工,企业内工作的员工;一类是在线员工,企业外众包的员工。随着社群组织的不断发展,在线员工将大大涌现,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
二用户为王
用户主导企业经营已势在必行。供不应求时期,企业以产品为王;供过于求时期,企业以渠道为王;产能过剩较大时期,企业以用户为王,用户为王是企业经营最重大的转变。
1、用户为中心
经营企业要以用户为中心,互联网是实现用户为中心的最好路径,在互联网上企业与用户的距离最近,时间最短,任何时间与地点都能与用户沟通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需求。以用户为中心就要求企业一切以用户需求出发,而不是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要从“IT”变成“TI”,“I”就是“我”,“T”就是他,“IT”是先我后他,“TI”是先他后我,互联网解决从“IT”向“TI”的转变。
2、经营用户
企业经营产品与经营用户孰先孰后,在互联网时代应将经营用户放在经营产品之前,首先要将用户经营好,全心全意为用户创造价值。
经营用户要着重把握五大环节:第一,用户定位,定位用户是企业经营的首要问题,应在细分市场中明确定位好企业的用户;第二,建立用户群,按照用户定位建立企业的用户群,构建用户群的最好办法是大力发展用户社群,对用户要进行分类,重点服务好“黄金用户”;第三,与用户互动,企业通过与用户互动,发现需求的“痛点”所在,特别要强化用户体验,培养用户的口碑和粘性,做到无互动不商务,无体验不商务;第四,用户创造价值,用户要参与产品的价值创造,企业通过迭代方式,使用户参与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经营,以适应产品定制化和服务个性化的用户需求;第五,员工自主经营,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主体是员工,企业要变革经营组织,建立员工自主经营体,直接经营用户,为用户创造价值。上述五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系统体现互联网时代企业经营用户的基本方略。
3、精品极致
互联网时代经营产品是最重要的基础,产品经营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企业要专注于产品主业,一定要精耕细作,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将产品做到极致。产品从1做到90仅是做像,一般比较容易,产品从90做到100才是做精,但很难做到。现在大部分产品都只能从1做到90,价值较小,而产品的价值中心在90到100之间,从90做到100就能实现精品制胜。企业的业务结构要不断优化升级,业务结构呈现金字塔型,底层是基本业务,中层是增值业务,高层是定制业务,相对应其创造的价值是倒金字塔型,底层价值很小,中层价值较好,高层价值最大。企业仅定位于基本业务,创造价值最小,唯有向增值业务和定制业务优化升级,方可创造全新的价值,其中服务创造了主体价值。
三数据为源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应用于众多行业,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海量数据,大数据遵循新的摩尔定律,呈现指数级的大爆发增长,标志当今世界已经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
1、战略资源
大数据是21世纪的战略资源,也是各行各业宝贵的知识财富。按照恩格斯的理论观点:凡是数学进入的每个领域,其学科就会成熟,从经验走向科学。数据的作用巨大,依据数据可以实现科学决策,精准市场预测,精细经营管理,实施远程监控,进行数据模拟等等,数据驱动业务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2、数据开发
数据是亟待开发的大金矿,数据开发要关注四个要点:第一,数据大集中,首先要将分散的孤立的各种数据集聚在一起,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第二,数据库建设,对原始数据要进行分类管理,使其成为有效数据,建立数据仓库;第三,数据的开发利用,根据需求建立数据模型,进而形成数据软件,然后对数据产品进行有效应用;第四,经营数据资产,数据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具有交换和使用价值,经营好数据资产将大大提高经营效益,数据经营大有可为。
3、智慧之本
互联产生数据,数据生成智慧,数据是智慧之本。“互联网+”向智慧化发展,数据是运行的基础,没有数据则无米之炊。云计算为智慧大脑,关键要将各个互联节点的数据集中到云平台上,根据应用之需进行数据计算,同时应用数据软件,通过物联网对移动终端和物理节点实现智慧互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是一个体系,“大云物移”构建“互联网+”智慧化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
这是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大网新)智慧城市业务的一个缩影。“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定位,而浙大网新关心国家、城市领导者在思考什么,希望结合他们的问题,通过我们的技术,找到解决办法,同时实现企业盈利发展。” 2011年9月6日,浙大网新总裁陈健接受了《中国计算机报》独家专访,讲述了浙大网新的智慧城市战略。
十年征程 开辟蓝海
2011年的教师节,浙大网新迎来了自己的10岁生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1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都会有新的飞跃。而2001年浙大网新诞生时恰逢新旧交替时代,使得企业面临更大挑战:当时以“金”字号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点扶持行业信息化领域,都已经被各方诸侯盘踞,很难匹敌。
然而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机遇,只是看谁能更快地把握并付诸实施。本世纪初,正值互联网浪潮兴起,随着国家城市化、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调整,衍生出新的IT领域。在系统集成等传统IT服务基础上,“浙大网新站在国家发展战略角度去寻求适合自身的定位,敏锐捕捉到市场新的契机――智慧城市和服务外包。” 陈健说。
除了寻找蓝海市场,浙大网新还进行社会资源整合,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陈健表示,城市化最核心的是为政府服务,政府的民生工程往往存在资金不足等问题。此外,缺乏专业人员是政府部门面临的实际困难,而浙大网新设计出工程的各种承包方法,供其选择,如BOT(建设―经营―转让)、BT(建设―移交)、EPC(设计―采购―施工),让客户真正体会出“交钥匙工程”的便捷、高效,面向各地政府提供科技园区规划、城市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系统实施等一揽子咨询应用。
急民所急 忧国所忧
创新、务实是网新人的做事哲学,而这点也体现在其智慧城市战略上。
提起智慧城市,陈健颇为自豪,早在2005年左右,浙大网新就在杭州推出市民卡,该卡不仅能进行身份识别、信息记录,还能实现消费支付,其应用涵盖社保服务、公共交通、支付应用等多个领域,迄今已累计发卡230万张。
在陈健看来,市民卡和政府信息交换目录系统的应用,推动了政府与市民服务相关共建部门的互联互通,它能使得城市部门之间的数据得到有效共享和协同,将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同时,以市民卡为核心所形成的个人数据交换平台,也为未来与城市的其他基础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相关联的交换与互动成为可能,为未来更多的城市公共增值服务提供了数据与协同平台支撑。如今,浙大网新市民卡工程解决方案已获得国家金卡工程多项殊荣。
“另外,浙大网新智慧城市战略在社会保障、数字城管、食品药监安全监督、智慧交通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陈健说。例如,浙大网新是国家金保工程的承建单位,2010年,成功实施浙江省医疗保险“一卡通”项目;它承建了杭州、大庆等众多城市的数字城管系统,为众多城市提供了专家级的数字城管系统规划设计咨询服务;它研发的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还能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未来井下工人作业时间,不能由老板说了算,而是靠系统监管。”陈健表示,除了做好现有的智慧城市项目,浙大网新还结合实际问题,积极探索智慧城市新的应用。
借势借力 360度全方位合作
“由于整个城市信息化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市场空间大,浙大网新抓住这个机会,获得了一定成绩。”陈健说。浙大网新2010年营收为55.48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利润总额0.83亿元,同比增长146%,并且位居2011软件收入百强第8名。
据陈健透露,浙大网新之所以保持良好业绩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作为高校背景企业,浙大网新背靠浙江大学,在肩负浙江大学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使命的同时,扩展纳入了更广范围的协同要素,与各级政府和用户一起,形成独特的“产―学―研―政―用”协同创新体系,不断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从十年前的C语言编程,到如今现成的软件开发平台,如果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做改变,就会遭到淘汰。”
另外,浙大网新奉行多方共赢的市场理念,进行“360度全方位合作”。在与微软、IBM、思科等国际巨头的合作上,合作双方互为客户、互为供应商,并通过客户去找到客户。最典型的运用是通过与美国最大基金公司道富集团的合作,逐步开拓出美国市场,从而使服务外包业务量如滚雪球,越来越大。
“源自教育、投身科技、回报社会”是浙大网新的宗旨,在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平衡问题上,浙大网新一直保持着健康的价值观。对于未来,陈健表示,浙大网新始终站在国家发展战略角度去寻找定位发展,努力创新。企业希望最近三年在盈收规模上保持稳定,但在业务结构上有大的突破,抓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机遇,适应产业结构带来的急剧变化,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记者手记
IT企业的校园文化
一、“平常心”思想之助益
南华禅宗哲学思想强调“见心自性,自识本心,自性是佛,平常是道”,即强调“平常心”。其蕴含的“道法自然,保持平常心”乃是当今医务工作者和学医人修身养性之道,它启迪当今医务工作者和学医人应淡忘一切外在的名利心、偏执心和攀比心,直悟生命中的纯净的本性,使自身的心态趋于平衡,情绪趋于稳定。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大染缸中,人性中的“平常心”渐告稀少、沉沦,如能保持“平常心”,医务工作者就不会在名利的迷途中丧失自我,这对净化t疗行业的不正之风和建设和谐医患关系是有积极作用的。[1]
二、“自性自度”思想之启迪
“自性自度”思想是南华禅宗独创的无需借助外力的自我解脱的修行法门,强调本性、自心是修禅成佛的根本。强调修禅必须自主自觉、依靠自身的力量,认为每一转念都要清净心地,才能自识本性。这启发我们在医学人文精神培养中要重视自主性,强调自我体验自我觉悟。譬如,南华禅宗将“顿悟见性”作为立宗之本,顿悟见性的修行方法,对于压力重、责任大的医务工作者来说会更有积极意义。例如在工作或生活的间隙,一个转念促使身心在刹那之间放空,随之获得的是精神的放松和体力的恢复,就可再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顿悟之法强调自主自觉,必须通过亲身的实践体验去获得感悟,而不是简单地模仿或接受他人的经验和体验。正如《坛经》所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同样,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重在自主实践与体验,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让医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和病床边,到临床一线去,通过参与社区健康教育、送医下乡志愿者活动、临床见习、床边教学、临床医疗实习等实践活动去自主实践、自主体验和自主感悟。这种自主实践、自主体验和自主感悟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深刻的而不是肤浅的。如此才能在亲身实践中培养医学生对医学的热爱、对职业的忠诚。[2-3]
三、创新精神之传承
南华禅宗思想继承传统,善于创新,迸发出全新的佛理。南华禅宗除继承佛教传统思想外,最重视结合我国固有的道家、儒家等传统文化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如慧能提出了“自性自度、顿悟说、识心见性”等一系列创新的思想。其重视自性、提倡自修自悟、实现内向超越的思想特色,改变了传统的禅修方式。[4]又如南华禅宗创立的“生活禅”理念,提倡将学佛、修行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禅的智慧普遍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超越。南华禅认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主张从“饥则吃饭,困则打眠,寒则向火,热则乘凉”中体会禅道,从“青青翠竹,郁郁黄花”中体察禅味,在流动无常的生命中体悟禅境,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精神的自由。这对当前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有重要启示,即立足生活实践去创新理念、创新路径,提高效率。在总理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是当前提升医学人文精神的源泉和动力。[5]
四、超越精神之培养
超越精神是南华禅宗哲学思想的本质。超越自我,超越现实矛盾,追求心灵自由、思想解放是南华禅宗追求的理想境界。南华禅宗“超越自我”的哲学思想是一种文化理想,一种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独特人文思想。这种理想也是当前我们提倡的医学人文精神的最高追求,当今医务工作者只有养成超越精神,才能在“救死扶伤”中超越“小我”、达到“大我”的境界。唯具有超越精神,才能执着于医学理想和信仰,避免在物欲横流的冲击下迷失自我。因而,在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中,首要的是培养超越精神,超越精神意味着医务工作者为医学奉献终生的精神。众所周知,从医就意味着奉献,培养超越精神就是要培养从医人救死扶伤的信念、超越自我的态度和悲天悯人的同情心。[2]
五、敬畏生命的向善精神之契合
敬畏生命的向善精神的基本要求是给予任何生命所有善意,给予周围所有的生命以关怀,并给予真正人道主义的帮助。慧能认为众生平等,一切生命是非常宝贵的,倡导爱惜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这一关于生命观的哲学思想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与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要求相契合。毫无疑问,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敬畏生命、关怀生命和善待生命。当前,高等医学院校中敬畏生命的向善精神的培养尚不够理想,一些医学生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而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缺乏,这有悖于学医的信仰和当代医学发展的根本要求。因此,当前要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首要的是在医学生中弘扬敬畏生命的向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如学会对一切生命的维护和关怀;学会珍视患者的生命,懂得“医乃仁术”的真谛就是对生命的仁慈与珍视。唯如此,才能真正使我们的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才能使之在将来的医疗工作中关怀病人、善待生命,才能赢得患者信任,从而有效缓解如今紧张的医患矛盾,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6]因此,敬畏生命的向善精神的培养与提升,已经成为当前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核心要求。
总之,南华禅宗哲学思想,作为一种精神信仰、一种宗教哲学和一种思想学说,已超出了它原有的宗教哲学的范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思想和社会价值影响深刻,意义深远,为当今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宝贵的启迪。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东省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南华禅宗文化与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项目编号:Z2015004。]
参考文献:
[1] 陈超.禅宗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意义[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0(03):50-52.
[2] 汪小云.谈传统文化人文思想对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启示―以南华禅宗文化的人文思想为例[J].中国医学人文,2016,2(12):9-11.
[3] 许金梅.道德教育的应然与实然――基于生命向度的哲学阐释[J].教育探索,2013(08):125-128.
[4] 刘鹏.慧能禅法思想意蕴初探[J].菏泽学院学报,2014,36(04): 56-58.
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联合国经社事务部人口司2010年3月25日表示,在世界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尤为突出,全球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都在中国。到2012年,我国城市化率首度超过50%,而在1980年时仅有20%。
城市化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城市想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却越来越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一方面由于土地,空间,能源,清洁水等资源短缺急需城市转变增长方式,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建立全面的安全监控网络,如何快速地整合现有的各项资源,充分发挥各个部分的作用,最大化地满足人们在医疗、教育、卫生等方面的需要,如何有效联接各个系统,如何快速有效地响应突发事件等,都是当前城市化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传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已渐渐难以应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学科的产生,使得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和深入,信息化建设有新的发展机遇。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及方法来解决城市化进程面临的诸多挑战,而“智慧城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智慧云数据中心
是智慧城市的基石
智慧城市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来感知、分析、整合并智慧地响应在其管辖范围内关于政务、教育、医疗、警务、园区及当地产业的活动及需求,将原来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系统提升为一个具有较好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从而为企业和公众创造一个更适宜的生活、工作、休闲的城市。
智慧的城市所具有的要素有:
全面感知——遍布城市各处的传感器和智慧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测控和分析。
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通信网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协同运作——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智能处理——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智慧城市” 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思维,政府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创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问题,提升政府服务价值,创造产业经济价值,体现民生社会价值,最终达到“强政、兴业、惠民”的目标。
城市建设是由涉及城市功能的社会民生领域、市政管理领域、基础设施领域等6个主要领域的生态系统构成,而六大系统之间是一种协作的方式支撑城市的运营。基础设施,尤其是数据中心,承载着所有信息的分析处理,是智慧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基石,支撑智慧城市的协同运作、信息共享、以及业务的创新。
智慧城市
需要更智慧的数据中心
城市化发展离不开城市信息化的支撑,而数据中心一直是信息化的基石。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很多不同规模大小,不同技术特点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面临如下挑战:
业务上线慢:各部门新业务上线都需要考虑底层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导致重复建设、投资高、建设周期长、业务上线速度慢。
运维管理复杂:各部门分散建设,且不同时期建设特点不一,存在大量异构设备,管理复杂,运维成本极高。
资源利用率低:目前业务系统资源利用率都较低,一般使用率仅在5-15%。
能耗高:目前很多的数据中心PUE在2.5以上,无法满足客户控制成本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传统数据中心架构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化建设对数据中心的要求,在智慧城市下,我们需要更加智能,协同的数据中心,能够将现有的软、硬件、人力等各种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全面掌控、充分利用,快速响应并且能够灵活调整适配不同时期发展的要求。这样的数据中心才是智慧城市所需要的数据中心,而华为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正是基于业务需求,遵循“服务、共享、安全、绿色”的原则构建的智慧云数据中心。
基于创新数据中心
架构DC2的华为云数据中心
华为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是基于分布式云数据中心DC2(Distributed Cloud Data Center)架构的解决方案。DC2是华为首先提出的创新的下一代数据中心架构,它将传统的分散、分层、异构的传统数据中心架构,升级为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架构,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混合虚拟化(兼容物理和虚拟资源)为一个跨数据中心的“逻辑资源池”,对外呈现具有SLA等级保障的VDC,实现统一管理、统一呈现、统一运营。
华为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包括如下三个层面:
IaaS:基于OpenStack开放架构,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并实现对资源的灵活的调度管理。
NaaS:基于SDN和VxLanj技术,构建融合物理/虚拟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实现对网络服务的自动化管理
Maas:构建多数据中心、异构资源的统一的运营和服务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中心的统一高效管理,构建面向精细管理体系。
DC2包含Cloud Fabric, ManageOne, FusionSphere三大关键技术。Cloud Fabric拉通DC内和DC间网络,提供灵活高可靠的网络通道;ManageOne是运营运维管理平台,通过统一、自动化管理提升数据中心管理效率;而FusionSphere是云操作系统,云数据中心的核心。
通过DC2我们可以实现:
模板化VDC,业务分钟级上线:通过预先定义完成的VDC(虚拟数据中心,Virtual Data Center)模板,进行自动业务发放,省去了传统方式所需要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安装调试等复杂繁琐的步骤,一次建模多次使用,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同时可视化,面向应用的快速建模,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简单灵活地定制。
统一管理,提升3倍管理效率:通过ManageOne的统一管理工具及面向用户界面来管理和维护所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和上层应用,极大的简化了管理和提高了效率。
跨域资源池灵活调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华为自研的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分散在各个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纳入到一个统一的资源池中;同时虚拟和物理网络通过Cloud Fabric的配合能够自动感知交换拥塞情况并动态优化,DC内网络和广域网SDN相互协同动态调整带宽和路由,实现跨域资源池的灵活调度,满足业务要求。
现有资源整合,保护既有投资:DC2充分兼容异构系统,支持物理和虚拟资源的统一管理,充分利用已有数据中心资源以节省当前投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馆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作用日益凸显,科技馆应始终坚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使科技馆建设成为引领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使最新最适用的科学文化知识最快最简介的为广大公众所掌握,运用到工作和生活去,成为国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支撑之一。因而,在未来社会,作为走在国家科普事业最前沿的科技馆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重庆科技馆为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十大社会文化事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之一,是面向公众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科普教育活动场馆,是实施“科教兴渝”战略和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基础科普设施。
一、重庆科技馆工业之光展厅简介
(一)工业之光展厅基本情况
工业之光展厅是市政府特别要求建设的专题性展厅,位于重庆科技馆B区1楼,展厅面积1750平米,建筑层高9米,布展有效空高6米。
1、功能定位:以高科技为切入点,展示重庆企业(园区、行业)先进技术、先进材料、先进制造、先进工艺以及重庆科技成就和科技人物,展现科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宣传企业的社会形象,为企业发展服务,向公众传播、普及科技知识。
2、展示内容:围绕重庆产业政策和发展大局,每次集中展示一个工业方面的主题以及重庆科技成果和在渝及渝籍院士丰采等内容。
3、展览期限:鉴于工业之光展厅介于常设展览与临时展览之间,因此,每期展览时间不低于1年。
4、开放形式:免费向公众开放。
(二)工业之光展厅内容建设原则
1、重庆区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行业),展示主题是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
2、突出为企业和公众服务的原则,寻求两者的有机结合。
3、展品以互动、体验、参与为主。
(三)工业之光展厅首期展览内容建设规划方案
按照工业之光展厅的功能定位和内容建设的基本原则,根据重庆工业发展规划,经过与重庆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馆企合作,工业之光展厅首期展览主要以汽车为展示题材。
1、展览名称:工业之光――长安汽车科技专题展
2、展示主题:智慧驱动绿色未来。智慧是汽车知识和汽车文化的集成。科技创新、科技进步给人类创造更好、更环保的汽车产品,而科技普及使人们更好地使用和养护汽车产品,绿色出行。“驱动”则是汽车动力的表现词。
3、支撑展区:按短期展览的模式构建支撑主题及展品。从展览主题出发,以汽车故事线、知识链为线索,充分考虑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提高展品的趣味性。同时,充分利用长安汽车集团已经具有的现成展品,追求馆企结合模式的创新。根据展示主题,汽车专题展览由四大支撑展区组成:即汽车历史、汽车科技、汽车体验和汽车未来。
4、汽车专题展览内容规划
汽车由四部分组成,即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和电气系统,共有27个知识点,整个展览共有展品35件套。不能够展品化的知识点和展示内容,以展墙的形式通过喷绘来展现(如:菱形汽车以及新材料、新工艺在汽车中的应用),对展品进行延伸和补充。
(1)汽车历史。展示面积约200平方米,以故事线为线索,介绍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6个重要突破性节点,突出科技进步对推动汽车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包含6个关键节点时期的汽车模型。
(2)汽车科技。展示面积约800平方米,以知识链为线索,围绕汽车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和电气系统等四大系统、27个知识点遴选展品。汽车从昂贵的奢侈品开始,质量不断提高、价格不断降低,从而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展区包含展品17件套。
(3)汽车体验。展示面积约为350平方米。传导汽车文化、宣传交通法规、模拟驾驶体验、零距离接触企业精品新车,体验驾驶的乐趣,向观众传达健康、安全、环保的绿色用车理念。展区设置展品11件套。
(4)汽车未来。展示面积约为250平方米。介绍几种汽车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原理和困难,引导观众共同探索汽车未来之路。展区配置展品6件套。
5、重庆科技成果展区展示内容
重庆科技成果展区位使用面积约100平方米。主要展示重庆科技成果,宣传重庆取得的科技成就,弘扬科技人文精神。
(1)展品展示。选取3-4件易于展览的具有代表性科技成果进行展品化搭建(如:綦齿自动变速箱、海扶医疗刀、金山胶囊内窥镜等),实现科普特色展览,根据情况进行更新。
(2)多媒体展示。将重庆历史标志性科技成果(7项)、近十年重庆科技成果(1454项)、十一五期间重庆获奖科技成果代表(48项)、重庆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得者(6人)制成多媒体形式进行展览,让公众通过多媒体查询机具体详实地了解每一项科技成果。
6、科技人物展区展示内容
科技人物主要展示在渝工作和在渝出生的两院院士风采,展示院士的科技人生,宣传院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以及院士的科技成就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宣传科学价值观,弘扬科技人文精神。展区使用面积约50平方米,展示窗口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院士变动情况即使更新。
(1)三维图像展示。两院院士(25位)的照片分别做成3D图片,挂在墙上,照片下面配上简短的基本文字介绍。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在渝工作或是渝籍出生、工程院或是科学院、所在学部、学科领域、工作单位以及主要成就成果简介。
(2)多媒体展示。在展区里摆放多媒体查询机,用来介绍两院院士的详细图文、视频资料等信息,可以让观众进一步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院士。
二、工业之光展厅首期展览带来的巨大社会价值效益
重庆科技馆工业之光展厅首期展览――《长安汽车科技专题展》展厅面积1750平米,共有展品展项40件/套,于2011年12月29日建成并对外开放。自展厅对外开放以来,深受广大市民欢迎,每年接待观众超过25万人次。展览期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加强对展厅的持续投入和展品更新,实现了展览的常展常新;此外,重庆科技馆对展厅管理规范有序,展品的运行和完好情况良好,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而社会企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宣传和社会民众认可的口碑。截止至2015年1月,重庆科技馆工业之光《长安汽车科技专题展》已累计接待84万余参观人次,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效益,为馆企合作做科普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专题性科普场馆的优势
专题性科普场馆对比传统综合性科技馆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一是专题性科普场馆可以很专注的去做一件事情,去展示一个行业,展示内容可更系统化,展览可以做得很精致,做成精品。
二是专题性科普场馆有相关社会企业做后盾,有专业的行业知识储备;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不存在知识结构方面的欠缺和误差,对展厅的展示内容规划有很好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