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程勘察与施工范文

工程勘察与施工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工程勘察与施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工程勘察与施工

篇1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模式

以往的岩土工程采用的是分别进行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是先勘察、其次再设计、最后进行施工的一个过程。但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岩土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施工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分别进行建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建筑工程的需求,同时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且在建筑经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这种分别进行模式的弊端慢慢显现。因此,要弥补以往分别进行建设模式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创新,而将其转换为一体化的建设模式更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开展,为工作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一体化建设模式的优点分析

1.1施工速度快,工期短

以往的分别进行建设模式,施工的过程必须按照先后顺序进行,这种施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工程正常开展带来极大的影响[1]。而一体化建设模式与分别进行模式不同,其不仅具备了分别进行模式的优点,还弥补分别进行模式的不足。两种建设模式的施工环节区别较大,一体化建设模式中的勘察、设计与施工者三个环节不是脱节,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三个施工环节之间属于紧密联系的关系。岩土工程建设期间,相关的承包单位主要负责施工与设计内容,与业主及时交流建设的进程,避免出现信息交流的矛盾,从而使施工的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缩短了工程建设的时间。

1.2有利于技术创新与应用

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入一体化模式,可以改变参与工程建设人员被动的工作状态,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且工作人员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时还会考虑到其他的工程建设环节,为施工技术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目的[2]。比如设计岩土工程的人员,在设置相关的施工图纸与方案时,会考虑到现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为解决其施工的问题,设计人员会主动地应用新技术来完善岩土工程施工的设计,从而减少外力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1.3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想要实现一体化建设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的目的,在将一体化模式应用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求所有的工程建设环节由同一个工程承包单位负责,这样一来投资工程的企业单位在工程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不需要与每个环节的负责人进行资金方面的交流及沟通,而只需要与承包单位完成资金方面的交涉工作。这种交涉的方式不仅避免了出现沟通失误的情况,还保障了资金的安全性,使资金可以得到有效的使用,从而达到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目的。

2.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的实行

2.1完善承包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体系

为了使一体化模式的作用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岩土工程的承包单位需要改变以往的组织管理模式。首先应该专门为承包单位构建一个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体系,其次收集与一体化建设模式的相关资料,并将采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结合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专门成立一个项目部,为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服务。项目部的工作内容以组织与决策为主,工作的主题是一体化实践模式。同时对项目部负责人的管理水平进行考核,保证其管理规范。对企业单位的财力与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为一体化模式的运行予以支持。除此之外,要保证岩土工程的质量水平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需要在勘察、设计与施工这三个环节上配备职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对这三个环节进行监督与科学性的指导。因此,从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的各个方面来规范,才可以为一体化模式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转换经营管理机制

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全面实施一体化的模式,改变了以往的建筑经营管理方式的单调性,这种建设模式扩展了采购、员工培训与施工安装的范围。在岩土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较多一般在技术与非技术环节进行期间,这两种风险的出现引发的危害与损失给整个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对建筑企业单位的控制风险水平要求比以往更高。因此,要降低非技术与技术风险带来的影响,必须创新工程建设的观念,改变以往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对现有的资源进行适当的更新与调整,优化资源的配置,使一体化模式的作用在岩土工程建设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节下,人们对于岩土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施工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以往单一的建设管理方式与分别进行的建设模式已经不能达到现代工程建设的标准。因此,要实现岩土工程建设的良好效果,需要结合目前岩土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与建筑企业的经营状况,引用一体化建设模式为工程顺利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建筑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建筑企业单位的经济综合实力与合同管理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实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建设模式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学哲.实例分析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工作[J].江西建材.2017(02)

篇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地基加固;混凝土浇筑;基础处理施工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1-013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1.069

岩土工程地质基础处理的施工技 术在应用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工程整体上的需要,还要考虑工程条件是否能够满足施工的操作,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决定着地质基础处理施工的整体方案。岩土工程地质基础处理施工之前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勘察调查研究,结合施工工作对地基加固所需要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材料进行分析。在施工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要对岩土工程中有关场地、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岩土体或岩土材料的工程性状等问题进行论证,然后设计出施工方案和技术监督方案。

1 勘察工作

1.1 勘察阶段

岩土工程勘察分为可研、初勘、详勘、施工勘察四个阶段,下面主要阐述一下初勘、详勘、施工勘察工作。

1.1.1 初勘。在岩土工程的场地初勘中,要收集分析现有的地质资料,在调查的过程中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还要根据工程的需要和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做好勘探和测试工作、对施工场地内的局部稳定性要在岩土工程施工的角度做出工程评价,以确定工程总平面的布置,为岩土工程地质基础处理的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程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1.2 详勘。岩土工程的详勘过程和初勘过程基本相似,但是在侧重点和详细程度上不同。在详勘中不再单独地进行物探和测绘、调查,而是要以勘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为主。详勘中提出的设计参数等岩土工程资料,是对岩土地基做出的岩土工程评价,能够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加固提供参考,也能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工作的具体方案做出论证和结论,还能为施工设计图的制定提供依据。

1.1.3 施工勘察。施工勘察直接为施工服务,能够和设计、施工单位一起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问题。施工勘察不是一个单独的工作,在工作中要配合施工的基槽检验工作,或者要配合深基础施工勘察(深基础的施工监控、环境变化和稳定的监控、动态控制施工和优化设计),或者配合地基处理加固(人工加固地基的效果检验、使用中变形稳定控制、有关新问题的处置等)。

1.2 勘察手段-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有挖掘和钻探两种方式。挖掘包括井探和槽探,运用于地质复杂的地区,地质构成上要求土层小于3m。钻探是利用机械的力量联动设备钻具回转或者冲击来击破或磨碎孔底的岩石,通过取芯辨别,直到孔深达到预期的深度。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要设置好勘探点,勘探点的设置数量依据勘察规范设置,具体而言对于单栋的高层建筑勘探点不能少于4个;对于密集的高层建筑勘探点可以适当减少,但是也应该保证每个场地布孔数量至少要达到总勘探点数的三分之一。勘探孔的深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的地质采用一般的深度,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可以加深控制性勘探孔深度。

2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质基础处理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是结合具体的建筑工程背景,分析施工场地的岩土、环境和地质因素,然后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编制,并对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要着重对地基情况进行考量,看其是否稳定和均匀。该过程中,需要应用地基失效验算对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进行地基设计。如果地基变形,会对工程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地基不稳定,将不利于建筑施工期间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勘察人员要对地基均匀性进行测量,明确它的深层地质特性,提高地基处理质量,达到良好的地基处理效果。

3 岩土工程基础处理施工

3.1 工程概况

某工程建筑商业楼一共23栋,多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分布的场地内地层有多个不同的地层条件。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岩土工程地质详细勘察甚至一桩一孔施工勘察,以便得出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工程勘察过程中,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对建筑物的设计荷载和基础形式等情况,并没有进行全面认知和了解。相关人员对建筑场地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认真勘察,看其是否存在不良地质,然后对场地岩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进行明确划分,进而对建筑场地及地基的整体稳定性进行客观评价;对建筑场地内部的地层结构、土层具体分布情况和力学性能等进行明确了解;勘察建筑场地内部的地下水类型、渗透性、埋藏条件及水土腐蚀性,得出具体的水位值;明确了解不同岩土层的地基承载特点,并合理计算地基变形参数,对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等进行正确的预测和评价。同时也要对建筑场地内的岩土进行工程地质评价,制定合理的地质基础处理和施工方案。以此为背景,对本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基础进行了分区并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和基础形式进行合理处理。图1为本人负责的某小区的详勘布孔平面图,该项目布孔总数206个,是一个较大型的勘察项目。

3.2 本工程岩土工程基础处理方案

3.2.1 地基加固。根据本工程场地实际情况,对本工程的地基加固法主要采取了三种方法:(1)换土垫层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建筑物底层基础比较薄弱,不能荷载上部建筑的情况。换土垫层能够增强地基的荷载能力。进行换土垫层的时候首先要将基础底面以下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在地基处填上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没有侵蚀性的材料,比如可以用粗砂、碎石、卵石、灰土、矿渣等材料进行回填。回填之后将之夯实就能作为建筑的持力层;(2)夯实地基法。夯实地基是用一定的设备对地基土层进行锤击,使土层的强度增加。这种方法因为锤击力度不能达到太深的层次,只能加固5~10m深的基土;(3)挤密桩施工法。这种施工是把钢管打入土中,在土中钢管向两侧挤密土层,可以形成桩孔。钢管拔出后可以在桩孔中分层回填灰土并且进行夯实处理。处理现场图片分别见图2、图3、图4。

3.2.2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施工。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一般分为8个步骤,分别为打桩机就位、吊桩喂桩、校正、锤击陈桩、接桩、再锤击陈桩、送桩和收锤、切割桩头。在打桩的时候不能随意地打桩,最好是用导板夹具或者桩箍把桩嵌固在桩架内,避免打桩时位置发生偏差。沉桩的时候要将桩锤和桩帽压在桩顶进行水平和垂直角度的矫正。开始沉桩的时候应该把落距控制在小范围之内进行轻击,沉桩到一定深度之后再增大落距按照要求的落距沉桩。打桩的时候,锤的重量与桩的质量有很大的关联,打桩的时候最好是采用重锤低击、低提重打的方式(见图5)。

3.2.3 混凝土浇筑施工。在混凝土建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施工缝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不能在浇筑中留有施工缝,如果根据工程施工的需要一定要留下施工缝,则应该按照施工缝的要求处理施工缝。在混凝土建筑的时候应该设置止水带,防止意外渗水影响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表面应该进行覆盖和洒水养护不少于7d。如果混凝土强度达到了设计强度的30%,就应该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图6为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图)。

4 结语

岩土工程地质基础处理的施工质量与岩土工程整体的质量相关,影响着岩土工程的施工和完工后岩土工程的使用功能和工程整体的造价,所以在岩土工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及基础处理的施工,严格把关,将生命与人民财产安全置于第一位。

参考文献

[1] 宋长明.岩土工程中基础地质勘察技术的探讨[J].科 技创新与应用,2012,(2).

篇3

[关键词]岩土工程 勘察设计 水文地质

[中图分类号] TV22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152-1

1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

工程地质勘察中对水文地质的研究,对水文地质的条件能够充分了解,对所勘察的水文地质在勘察结束后按照工程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提交详细的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对后期工程质量的确保以及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非常有利。在水文地质勘察时,对所勘察范围的水文地质环境需要做全方位的分析评价,地下水对工程地质的影响要加强重视。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都会对岩土体和工程质量造成危害,所以合理的防范措施和详实的水文地质数据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另外不同的地基基础,不同的建筑类型,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水文地质环境等,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时,需要对具体的条件进行考虑,对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利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解决。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对工程建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影响,地下水问题带来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视。

2水文地质的评价性内容

在过去有很多关于工程勘察的报告,其中在基础设计与施工方面对于水文地质并没有做出深入的研究与评价,这就使得很多地区发生过许多因地下水造成的基础下沉与建筑物质量事件,通过实际的调研和以往案例的总结,在以后的工程勘察过程中,对水文地质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也要做出合理的评价,一般来说水文地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应该重点评价的是地下水对于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影响和作用,根据其影响和作用来预测将来有可能产生的工程危害,同时也要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第二部分是指在实际的工程勘察中应该以建筑物的地基类型为基础,找出相关工程中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并且要提供出所需的水文资料。第三部分要从工程地质勘察的角度,认真分析地下水对于实际工程的作用,提出在不同的条件下应该重点评价哪方面的问题。由图1所示第三部分又可以分为四点:①针对那些埋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要着重分析地下水对于混凝土和混凝土内钢产生的腐蚀性;②在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如果岩土体选择的是一些软质强风化岩石、膨胀土体为基础的,可以重点分析地下水对于以上岩石和土体的软化和崩解作用;③如果建筑地基的压缩过于松散或存在饱和的粉细砂,则重点考虑这种地基产生潜蚀、流砂以及管涌的可能性;④如果建筑地基下面是承受压力的含水层,那么就应该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重点分析和探讨。

3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影响危害

(1)地下水位上升带来危害。地下水属于流动的水流,由于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地下水的水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在每年的雨季,水位变化会更加明显,地下水位会显著上升,水位上升对岩土结构和整个地质的含水量都带来非常大的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将是未来建筑工程的危害,因此,在工程地质勘察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地下水位上升带来的危害问题,进而做出有效的对策。(2)地下水位下降带来的危害。我国属于多地形多气候环境,很多地区都缺水严重,地表水不足,地下水位明显下降,从而导致整个地质结构发生变化,这些是由于气候干旱带来的水位下降,从而影响了岩土层,影响施工操作;同时,还有一些水位下降是由于地表一些工厂施工,抽取了大量了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明显下降,也会直接危害到后续的建筑施工,从而使得水源越来越少,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建筑工程受到阻碍。(3)地下水位影响岩土结构带来的危害。水文地质变化是影响岩土结构的主要因素,而且这种变化是没有规律的、随机的,地下水位如果忽高或者忽低,就容易造成岩土结构发生变形,导致地表开裂,对建筑物带来损害,水位上升时,岩土结构变得松软,强度低,使得低沉易于压缩,这就会造成建筑物下沉和变形;而数位下降时,岩土结构就会变得坚硬,强度增高,使得地基随之而下降,从而造成地表建筑下沉,遭到损坏。

4解决水文地质带来的危害的具体措施

4.1对地下水位变化危害的解决措施。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都会直接影响岩土结构,影响水源分布,进而影响了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所以,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要高度观察地下水位的变化,结合周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密切注意岩土层随地下水位变化的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先规划和施工方案,对发生意外的情感做好预测措施,使得建筑物所承受的危害降到最低。

4.2水源性质危害的解决措施。在实际的水文地质勘察过程中,地下水由于会和岩土结构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岩土层的含水量,使得岩土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对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在勘察时,要注意定期的对地下水进行取样和监测,使得岩土含水量变化可以更好的被监测,对地下水进行综合的分析,得出可靠的数据,以便于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解决措施,降低安全隐患。

4.3评价机制不足的解决措施。完善的水文地质评价体系可以提高勘察质量和水平,所以,勘察部门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不断完善工程勘察的评价机制,从而提高管理水平,使得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更为高效和准确,对地下水位的监控更为严格,确保对各类问题可以做出正确的预防和解决措施,从而有助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规划,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4.4地下水性质变化的解决措施。在勘察过程中,对地下水自身的性质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地下水的PH 值、硬度等相关因素的变化,也会对岩土结构和建筑工程带来一定的危害,为此,必须要对地下水的性质做出准确的分析,找出性质变化与岩土结构变化的规律,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将风险降到最低,全方位的保证建筑施工可以有序开展。

5结语

总之,在工程勘察的过程中,要对岩土体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消除,切实做好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勘察控制工作,确保建筑施工顺利完成,提高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践

一、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工作内容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查明地层的分布特征,尤其是砂岩类(含水层)和泥岩类(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厚度、裂隙发育程度以及泉点的分布,以此分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特征。对地下水作水质成果分析时,注意同一含水层或不同含水层各种阴阳离子的含量变化与对比,根据结果作出定性分析变化较大产生的原因。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并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从工程角度上分析,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评价的地质问题,如:

①对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础中水对砼及砼内钢筋的腐蚀性。

②对选用软质岩石、强风化岩、残积土、膨胀土等岩土体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的建筑场地,应着重评价地下水活动对上述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

③在地基基础压缩层范围内存在松散、饱和的粉细砂、粉土时,应预测产生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性。

④当基础下部存在承压含水层,应对基坑开挖后承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可能性进行计算和评价。

⑤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应进行渗透性和富水性试验,并评价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体沉降、边坡失稳进而影响周围建筑物稳定性的可能性。

3、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还要分析预测在人类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二、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实践

以某地考察为例,该工程地处低山区和丘陵地带,其主要地层为三叠系须家河组砂泥页岩互层,也属自贡主要含盐卤水区。砂岩多为含水层,而泥页岩为相对隔水层,独立含水层系统较多。因此,该地区水文地质勘察对于防渗论证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地质概况

该工程处于高山背斜核部一带。高山山脊线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延伸,与构造线基本一致,高山地形整体趋势为北东高而南西低,顺两翼地貌由低山逐渐过渡为丘陵。而工程头尾部分分别位于高山背斜北南两翼,其核部发育为F1高山断层(上游)、F2瓜瓢洞断层(下游),两断层互为对冲式。

区内地层共分为六段,第四段分三层,第三段共分七层。地表泉点分布于河床两岸,泉点多分布在砂岩与下部泥页岩分界面附近,为接触泉,长观资料表明,大多数泉点流量随季节降雨量变化较大。

区内地下水按其含水层性质和埋藏条件主要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潜水、基岩裂隙承压水三种类型。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河床、漫滩的松散堆积层中,且覆盖层较薄,水文地质意义不大,对工程影响甚微,故主要是讨论基岩裂隙潜水、承压水两种类型。

2、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2.1基岩裂隙潜水

基岩裂隙潜水主要分布在Ty4-3层和Ty4-1砂岩层中。Ty4-3层由于所处位置较高受风化卸荷影响,裂隙较发育,不利于地下水贮藏,仅砂岩层底部靠Ty4-2层局部有地下水出露,其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为150~200mg/L。该泉点表明,该泉点流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而其它该层中钻孔长观表明,水温及水位年变化较小。

Ty4-1层底板处于河床以下,由于河流切割,地下水埋藏于此层下部,水位略高于河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重碳酸钠型、氯重碳酸钠型水,矿化度为132~850mg/L。各钻孔终孔水位表明,该层地下水位线平缓。

2.2基岩裂隙承压水分析

基岩裂隙承压水主要分布在Ty3-5、Ty3-3、Ty2层砂岩中,其特征见表1。

表1承压含水层特征及涌水试验成果表

Ty3-5层含水层厚度约为20~28m,以Ty3-6、Ty3-4层为相对隔水顶底板。工程段初始水头较稳定,高程为348~350m,由于岩层倾向下游,倾角为10~12°,其实际水头为50~80m甚至更大。本层水化学类型为氯钠型水,矿化度为2000~10000mg/L。长观资料表明,其水化学动态稳定。在工程轴线上游分布一上升泉,出露高程也与钻孔揭示的初始水位基本一致。

Ty3-3层含水层厚度约为30m,以Ty3-6、Ty3-4层为相对隔水顶底板。工程段承压水头高程约为370m,高出含水层顶板约为100m。本层水化学类型为氯钠型水,矿化度为10000~12000mg/L。长观资料表明,其水化学动态稳定。

Ty2层含水层厚度约为70m,以Ty3-2、Ty3-1层为相对隔水顶板。据CK15、CK3钻孔表明,其水头地面超高分别为47.5m、55.22m。CK15钻孔涌水量较大,最达951.87m3/d,钻孔水化学类型为氯钠型水,矿化度为2650mg/L,其水化学动态稳定。

2.3岩体透水性特征

钻孔压水、抽水、涌水试验表明:工程段岩体透水性受岩层分布、风化卸荷、裂隙发育程度、连通性、以及软弱夹层的分布特征等控制。特征如下:

(1)Ty4-2、Ty3-6、Ty3-4等岩层主要为泥页岩,岩体透水率大多小于1lu,透水性微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2)Ty4地层两岸砂岩随着深度的增加,岩体透水性逐渐减弱,但受裂隙发育程度的影响,局部透水率较大,大于100lu,属强透水层,且其分布规律性不强。一般而言,钻孔深50~70m以下,岩体透水率小于3Lu。河床中Ty4-1砂岩含水层由于位于谷底,由于层面及构造裂隙发育,与地表水水力联系明显,单位涌水量多在1L/sm以上,且涌水量随降深增加不明显;抽水试验成果表明,Ty4-1河床砂岩渗透系数为4.58~14.28m/d,影响半径为68~166m;在斜硐Ty4-1砂岩中抽水时,地下水多沿层面及横向裂隙以股状呈悬挂式向汇点集中,随深度增加,出水点也向下迁移,证明其裂隙是普遍存在的,且周围的长观孔地下水位显著降低,形成降落漏斗,由于岩体渗透性差异,观测分析表明,降落漏斗影响范围向左岸约25~30m,而向右岸约85~90m。

(3)Ty3-5、Ty3-3、Ty2层涌水试验表明:Ty3-5、Ty3-3层水头较高而流量较小,单位涌水量多在0.1L/sm以下,其渗透系数分别为0.049~0.395 m/d、0.012~2.066 m/d,部分钻孔揭示该层未见有承压水或不明显,反映出岩体裂隙发育极不均匀,各向异性大。Ty2层水头大,为176.5m,涌水量大,但深埋地下,具有极大的非均匀性。

2.4地下水类型、补给与排泄及动态变化

高山背斜由北东向南西方向倾伏,地形整体也北东高南西低。地下水主要沿砂岩裂隙由北东向南西方向运动,呈层分布,工程为地下水的排汇和径流区。

综合分析之后,Ty4-3、Ty4-1地下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潜水,它们有各自独立的隔水顶、底板,远离工程一带,应具有(半)承压性质,只不过由于河流切割,在工区一带具有自己独立的自由水面,局部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准确地说,应为(半)承压―潜水,Ty4-1层地下水类型较复杂主要也是这方面的原因。

Ty3-5、Ty3-3、Ty2层中承压水为自贡井盐区盐卤水的一种类型,俗称为黄卤。其补给范围主要为越溪河上游的荣县双古、威远复立一带,距工区约15km以上,为高山背斜核部,因沟谷切割侵蚀而使上述含水层有较大范围出露,该段最低高程为460m,因此工程段承压水头具有较高的特点。由于含水层的砂岩与泥页岩相间成层,使承压水表现较多的层次,也导致各含水层在水质、水量、水头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承压水循环径流途径长,交替缓慢,与岩石发生溶滤作用,导致地下水矿化度较高。Ty2比Ty3层水量较大、矿化度低的原因是由于该层厚度大,原生状水平裂隙发育,结构疏松,富水性能好,地下水交替相对较快。

3、工程防渗帷幕深度的确定

根据钻孔压水、抽水试验表明,工程基岩体中存在强~弱透水层,应进行帷幕防渗。左右岸存在明显的相对隔水层(透水率q

河床中存在多层含水层,砂岩类透水率变化较大,个别达65Lu,而泥岩类透水率小。工程属单斜构造,岩层产状倾向下游偏右岸,虽然Ty3-3、Ty3-5层砂岩透水率较大,但其上部的Ty3-6层泥岩厚度较大(10~15m)、稳定且往下游埋深逐渐增加,可作为河床工程基隔水层,防渗帷幕深入该层5~10m即可。由于在工程轴线上游局部Ty3-6泥岩薄(厚度2~3m),且有Ty3-5层出露的上升泉,蓄水后,库水势必与Ty3-5层地下水连通,水工计算考虑扬压力时,其承压水头高程就不应是350m,而是正常蓄水位431m。

4、F1、F2断层的渗漏评价

F1、F2断层为区域性断层,横穿整个库区,其渗透性对整个水库蓄水构成一定的影响。断层破碎带宽2~8m,主要由糜棱岩、断层泥、断层角砾等组成。根据钻孔压水试验,透水率q一般小于1Lu,为微透水层。但勘察时,有些同志对断层影响带的透水性提出了怀疑,事实上,承压水的分布就是一个很好的反证。在F1、F2之间在五六十年代有自流的盐井,其层位为Ty3-5,在F2上游上工程河床钻孔在Ty4-1层也发现了承压水,其承压水头为145m,地面超高为69m,流量为4.7L/s。地层分布表明,F1、F2上下游及其间的承压水含水层、隔水顶底板皆被F1、F2断层切断,若断层影响带是透水的,就不能形成层次多、高水头、矿化度差异大的承压水。所以,F1、F2断层其渗透性是很微弱的,具有较好的防渗性。

三、结束语

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多数只是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评价,很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调查研究不深人,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有时导致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因此,工程勘察中要切实做好有关水文地质测试工作和地下水监测工作,为水文地质勘察和工程建设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条例及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实用手册.中国矿业出版社.2008-3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2-1

篇5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解决措施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让我国的岩土工程在开发的过程中也发生了技术性的改革。岩土工程在开发和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岩土工程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岩土勘察工作与研究工程质量在工程设计现场施工和后期检查的过程中,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合理化、有效的开展,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上,要进行针对性的安排。比如岩土工程建筑设计,从建筑设计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也为建筑工程打好质量基础。工程项目在开发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相关的数据,比如地质参数和相关数据来源可靠性,以及和经济性等重要工程作业。对于岩土工程的设计和开发,要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符合切入点。为了保障勘察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从岩土工程工作的过程中找出解决的问题和要解决的办法,并且明确严重工程设计中的有效性。提高岩土工程的质量,为以后的工程提供可持续的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1技术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为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提供基础性的原则,并且勘察技术和实施的效果。在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结构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他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工作的重要性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我国各地区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项目中给予问题是其中的主要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找出解决方案。项目的实施和规模不断的扩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则更需要精确化和准确化,运维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在界面划分地质形态、取样等综合问题上,对于沿途工程项目进行一系列的勘察,并且对于勘察报告要进行准确分析。当前的研究工程项目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岩土工程勘察项目来说是比较传统的,且具有单一性。工程勘察项目缺乏技术性的指导,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信息,缺少综合性勘察设计人员,存在私自勘察等行为。对于岩土工程项目作业未进行准确数据分析,项目的具置和具体状态位于作出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分析。弱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存在着漏洞,对于原状岩土的获取比较性不大。地质就不能从不良的地质体内准确的划分,同时,对于残积土和颗粒土的试验也不具有准确性,在工作的过程中无法进行地下水的排挤,也不利于原图工程项目的整体控制。

1.2管理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项目,它具有复杂性,涉及到的任务量比较多。勘察表达、勘察人员、勘察设备等都具有管理难度。岩土工程机构与内部管理也需要相互协调,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岩土工程师公寓建筑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勘察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检查沿途工程项目的勘察工作,包括专业的岩土工程检查,以及制定专业的岩土工程勘察机制,能够保障岩土工程项目高效进行。同时,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内部和外部相结合,岩土工程勘察后内部管理方面有很多的问题,包括技术问题、人员问题及设备问题都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岩土勘察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部分勘查人员会介入到勘察工作,导致激素的规范勘察设备失误,岩土工程勘察的设计性低等问题,勘察报告也无法无法完成。岩土工程完成质量低,内部管理机构机制不合理,存在的漏洞。所以再勘察设备和材料准备不充足的情况下,岩土工程的工作质量比较差。勘察工作的从业人员在进行勘察工作的时候,主要是根据传统的勘查方法进行作业,岩土工程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较少,且综合知识少和专业素质低,一些设备比较落后,再进行工程的过程中,缺少科学性岩土工程的采样和原位检测方法也比较落后。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明确勘察准备工作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它具有复杂性,所以在工作之前需要做岩土工程勘察的准备起流程图,如图1所示。为了保障后续施工合理化进行,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过程中,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所涉及的因素和种类比较多。所以沿途工作人员需要对岩土工程项目做一个详细的规划,并且分析工程项目主要是考虑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再根据勘察项目的计划进行合理的人员安排。岩土工程工作人员在进行勘察的过程中,考虑地质构造、地球水文环境、岩石构造等,在工作的过程中也要了解到地球地质是指同一地域中所具有的相同地基图纸,同样的力学性质与土壤的外界环境,自然条件等相区别。所以要确定沿途勘查工作的各种范围,不能只观察场地的施工条件,要对周围要素现象分析,主要是对施工场地的条件和周围地址做一个详细深入可行性的分析。遵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规章制度,进行合理化的沿途勘查,分析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2.2提高勘察报告精准度

岩土勘察工作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既要合理地发挥,也要重视内部的管理。只有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才能对勘察部门有效的提高。所以要加强和完善勘察地址报告,对勘查工程中的作用要合理化的进行,并且加大支持力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勘察企业在勘察工作之前,需要聘请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专门的人员对其部门的设置进行施工,现场的内部管理工作和外部监督工作,提高技术工作人员的工艺技术和勘察流程等。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对于勘察工作要进行实时的记录,进行有效地展开,并且在内部管理过程重要,落实到位,逐步的管理和完善能够将其合理完成。岩土工程勘察部门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管理方面,并且提高其专业知识,完善管理制度,岩土勘察工作部门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要符合科学化和有效化的原则,提高作业的质量,提高作业的水平,在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结果评定要进行反复的复查,如表1所示,勘察的结果也要汇报勘察的资料,再对资料进行审核的过程中,也能够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数据问题等,并及时寻找原因和解决办法,避免工作中出现风险,工程项目造成经济的损失,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项目合理的完成。

2.3加强人员技术培训

勘查从业人员要进行专业技术水平和基本素养的培训,因为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基本素养,决定了岩土勘查工作的工作质量。他对于勘察报告的可靠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勘察报告的相关数据的准确要求,需要勘察机构对工业人员的定期培养,主要是了解故障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项目的相关技术要不断的创新,定期参加公司的执业人员培训,对于沿途勘查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要进一步的加强重视沿途勘查工作的地形地貌等工作,主要是从规划沿途勘察工作方案的进行数据的获取,进行培训,提升勘察设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人员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的认可 。沿途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是由勘查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所决定的,所以勘查工作机构在工作展开的时候,要实行应急轮岗制度,注重勘察人员的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把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并且要让勘察人员定期参加学术交流的活动,在计算机操作和基地协同能力方面,有质的提高保证勘查工作合理化和有效化的进行,最终完成整个勘察项目。

结语

以上方案促进了岩土工程勘察过程的进程,也对于沿途工程勘察项目进行合理化的解决,使得勘查工程的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让沿途工程项目的试验更具有革新性和创新性。未来我国岩土工程的发展,作业的展开也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经验和交流经验,能够深入细致详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高了我国岩土工程的作业方法,黏土工程勘察的有效 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新富.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水文地质相关问题研究[J].冶金管理,2020(23):87-88.

[2]王志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J].长江技术经济,2020,4(S1):8-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