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财政学案例分析范文

公共财政学案例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公共财政学案例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共财政学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公共财政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践模拟

1引言

公共财政学课程在财政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属于核心主干课,也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安排的时间一般在大学二年级,是学生较早接触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本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公共财政学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PPT的内容信息量大,课堂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即使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仍是注入式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系统讲授概念与理论,而学生参与度不高,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再加上现在手机网络等诱惑,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起不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的目的,也无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更没有办法使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

2完善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对策建议

如何完善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和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建立公共邮箱、微博或者微信群等,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教师将日常接触到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时事素材,幽默段子,网络热词,书籍评论等,让学生在非课堂的时间里潜移默化地慢慢接近公共财政学这门课程,消除陌生感并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进一步的了解,慢慢理解消化相对枯燥的理论内容。比如在讲三公经费之前,将关于公车改革第一人叶青和全国监督公车私用第一人广州区伯的事例事先发送到微信群中。湖北省统计局局长叶青从自身做起进行公车改革,并曾连续8年给全国两会上书要求进行公车改革;广州区伯在微博上将涉嫌公车私用的车辆曝光,并向相关部门举报。学生像读故事般去了解这两个人的事迹,于是,很自然地就导入了三公经费中的车辆购置及运行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很接地气,产生了兴趣后,上课就会比较有吸引力了。

2.2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

山东财经大学的云教授曾指出,为了更好的发展课堂中的案例教学,应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增加平时成绩占比,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综合讨论发言等多种方式,实行多次、多方式、多环节考核。这种改革,使案例教学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上能够有所保证。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既要有典型性充分体现和反映财政学相关理论,又要贴近生活、真实生动,同时案例的设计要注重系统性,选取的案例应深入浅出,层层深入。案例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情景表演来展现整个案例,多种方式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刺激。案例导入时,可选择在讲授财政理论前导入,也可选择在讲授财政理论时导入,还可以在讲授完某一章节之后导入。在案例教学中,要重视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将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来,由学生讨论该方案的具体实施,如何解决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可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的方案。最后在案例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对案例结论进行整理点评,归纳总结出案例中所包含的财政学理论,达到由具体财政现象反观财政理论的目的。

2.3组织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中国人民大学安体富教授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摒弃“满堂灌”的做法,通过布置题目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文献的查阅,之后课上讨论,最后由教师来点评,进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达到丰富学生知识,提升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可以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教师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生动的财政现象,鼓励指导学生课下主动地自主学习,而不再是各种现成知识的存储和提取,并选取财政热点现象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展示学习成果。整个过程是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探索和创新,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虽然教学内容偏理论性,但是教师可以辅之以数据经验分析,用数据来说话,让数据经验部分更加生动活泼。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术搜索,在目前的大数据背景下,公共财政学课程中的几乎任一个章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非常多的相关信息数据。目前我校的图书馆开通了中国知网、中经网、国研网、维普中文期刊、中国资讯行、万方知识服务、超星电子图书、金图外文图书等常用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资料查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旁观变为主动参与,锻炼了学生在实际中利用财政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4创造实践模拟机会

公共财政学课程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践模拟,往往仅限于实验报告的完成。以财政学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为切入点,以实务性特征明显的税收制度内容为例,我校目前的经济管理实践中心购买了福斯特税务软件,里面涉及税收实务、税务筹划、税务稽查和电子报税等几个模块。通过软件的运用,使学生对我国目前的税制体系有直观的印象,比如一个公司在一个纳税年度都需要缴纳哪些税,哪些行为需要交税,哪些财产需要交税,是交给地税局还是交给国税局,缴纳的时候税率多少等等,这样通过一个公司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将陌生的税制变得身边化,也加深了税制的理解,同时对我国的税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在公共财政学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此类的软件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软件等,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感观化、具体化,能让学生在实践模拟实验当中,自主地去汲取知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制造更多的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桥梁,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不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所学习知识的有用性,使学生顺利产生符合教学需要的内在动机,对财政知识的理解效果比单纯教师讲授要好得多。

2.5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

目前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细化,由关注宏观制度改革转向有关理论、制度的更加具体问题的研究,比如,在对公共支出理论的研究,传统的财政学大都侧重研究总支出,对支出决策的政治过程不太关注,而现在的公共财政学不仅细化地去研究每类具体的公共支出及其经济效应,而且也将支出决策过程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公共财政学的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指导学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引导学生开展和推进科学研究。以一个学期为例,可以给学生布置1-2个3000字的小论文,教师可以对优秀的论文进行奖励,对论文进行指导,鼓励其投稿公开发表。同时,借助目前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契机,设计和开发具备先进性、挑战性和现实应用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寻找公共财政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热情,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和研究学习能力。

3结语

如何使学生学好公共财政学,合适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应该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更好的为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卢盛峰.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170-171.

[2]王晓洁,王泽,龚志斌.华北高校第九届财政学教学研究会年会观点综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123-125.

[3]张清慧.培养财政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9):96-97.

[4]樊丽明,石绍宾,李齐云.公共经济学(财政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05):26-31.

篇2

在国外,认为“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生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套教学方法。该方法力图实现专业知识和行为技能的协调发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来解释现实问题;在八十年代初,案例教学在我国才得以推广,关于“案例教学”被定义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针对财政学类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了案例研讨型教学法的概念。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强调教学中引用案例需要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反复准备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究原因,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对财政学理论的理解并掌握理论精髓,从而提高理论学习水平和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跟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研讨型教学法有着很大的不同。案例研讨型教学更多的是启发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增强师生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其次它能够极度开发学生的潜能,训练一种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采取行动的勇气与决心;再次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共同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研究,可以由不同的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会对案例所反映出的问题持有各自具有不同的观点,并且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表现在通过对案例的思考,经过讨论得出对同一个问题的多个不同的但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不仅充分挖掘了学生们的潜能,而且会提高他们走上社会以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收获,也实现了相互学习的目的。

二、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在《财政学》课程中的实施

一是精选案例:教师对财政学相关概念、原理进行讲解后,可以采用自己或者他人编写的案例,向学生提出本节课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采取的教学程序、教学时间的安排等等,但是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创设讨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的学习讨论中。

二是分析讨论:学生可以通过个人发言、分组讨论、组织辩论的学习形式,对案例文本认真通读,对案例事实简要陈述,对案例情境进行模拟,最后对案例事实展开联想,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是总结归纳:这就要求教师指出案例中存在的关键点,与学生一道对他们分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长处和不足进行客观认识,并做出案例分析报告,并互相对照学习,加深学生对案例结论的认识水准。

三、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在财政学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反思

(一)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对案例研讨型教学方法的认识不精准。目前在高校案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有不少教师依然认为“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举例说明原理或者理论”,更有甚者学生也是这样认为的。这样一来,案例研讨型教学的结果就丧失了该教学模式的主体性的改变、探究性的发挥、创造性的提升等教学理念。

2.对教学案例的选取不现实。据笔者了解,目前财政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案例仍然是沿用一些外来的案例集锦,自己编写的案例几乎没有,从教师层面来说缺乏创造性。其次即使教学过程中选择了一部分案例辅助教学,但是存在选择案例不充分、案例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吻合、案例真实性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等问题,因此,案例的选取,虽然能从某些方面反映典型问题,但是不能启发学生思考,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案例教学准备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没有安排学生进行充分准备,没有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讨论,结果没有得出对案例的科学评价,直接导致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丧失。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适当把握案例研讨型教学法的实施进展,并且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保证研究重点突出、脉络清楚发挥案例研讨型教学法的启发作用。

(二)当前《财政学》课程教学的普遍现状

1.教材选择问题。目前,在各高校《财政学》教材主要有三种版本:一些由陈共主编的《财政学》;二是邓子基主编的《财政学》;三是本校教师自己编写的《财政学》。理论基石各有不同,有的以国家分配论作为分析起点,有的沿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解释主推公共财政思想,有的则强调财政的社会共同需要性,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教材中表述相差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教师教学中选用教材和讲授内容的随意系统的教学资料。

2.教学方法问题。目前《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主线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组织方式,对案例教学、举例教学、案例研讨型教学法很少采用,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一些学生常常抱怨财政学课程枯燥乏味,即使采用案例教学,也经常是重讲授教学、轻案例教学,重举例、轻案例,重经典案例、轻本土案例。

3.教学内容问题。在《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遵循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逻辑推理方法,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原理的系统性、概念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一致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和对强化案例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因此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引导性。

(三)案例研讨型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恰当选择案例。《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一般从以下渠道产生:一是选取国内外典型性有影响力的现实案例;二是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真实的案例。然后,代课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再编写、再提炼,把本节课需要让学生掌握理解的内容通过对案例设问、疑点分析等方式插入案例中。

2.科学组织课堂。在课堂上,首先要让学生对案例做好充分阅读,并且结合财政学基础理论,对案例本身进行深度地分析,并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的答案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合理安排课堂讨论,灵活地进行个人发言、分组讨论、自由辩论等课堂教学形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认识的开创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要做好学生案例研究成果的点评,鼓励学生去模拟环境背景并试行提出的多种方案,最终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规范教师引导。案例研讨型教学法是难度性比较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力争做到引导到位,这取决于教师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事实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杜绝两类现象发生:一是教师没有对案例进行认真筛选,也不进行公开评讲,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后很难有所收获;二是教师在案例分析中依旧偏向于提供案例分析的答案,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这样,案例研讨型教学的目的就难以达到。

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