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内部审计知识点归纳范文

内部审计知识点归纳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内部审计知识点归纳,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当今世界是一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中国的教育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培养出大量的能适应这一形势的人才。杨振宁先生根据中西文化系统的不同,比较了中美的教学方法,他指出,中国的传统教学方法重视演绎、推理、按部就班,严肃认真、基础扎实,但缺乏创新意识;而美国的教学方法重视归纳、分析、渗透和综合,是一种“体会式”教学法,其优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强,易于较快地进入科学发展前沿,但基础不够扎实。我们应在保留我国教学优势的前提下,积极借鉴国外教学经验,使我国在未来的教育中取得巨大的成功。审计课程是一门具有一定专业技术难度,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国际大环境下对审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创新审计教学方式,大力推广审计实践教学模式。

一、我国目前审计教学的现状

我国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审计课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课堂实践信息量少,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依据教材传授知识,学生拿着众多的复习资料应付考试;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学生不愿意听,许多学生毕业后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不能适应审计工作环境的需要。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明确提出,高校要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国家教育部已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各高校有必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改革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模式。

二、审计实践教学的种类及应用

审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对学生的实践培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可供选择的审计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直接实践

直接实践是指学生亲身投入到审计实践工作之中,运用所学的审计理论、审计方法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具体包括:

1.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

学校应有意识地与社会上的会计师事务所搞好关系,以便可定期派学生到事务所进行审计实习,这种实习方式可为学校节约大量的实习场所筹建经费,而且还能保证实习内容与当前审计理论和实践密切相关。但由于到事务所实习的内容只能是民间审计部分,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可通过其他实践形式得到补充和完善。

2.到大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实习

学校除了与社会上的会计师事务所搞好关系,建立校外审计实习场所外,还应有意识地与大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形式的审计中,可以说,内部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是最广泛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内部审计的作用日渐突出,在审计教学和实践中要加大内部审计的分量,与大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合作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3.建立校外审计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实际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场所。学校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各种类型的实习基地,满足长期的实践教学需要和学生对不同类型审计业务的实践需要,可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走校企联合办学之路,使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使学生走进企业,企业家走进课堂,不再受到任何阻碍和限制。

(二)间接实践

是指学生通过校内建立的审计模拟实验场所和课堂对审计案例的讨论将所学的审计理论及方法运用于实践,具体包括:

1.校内审计模拟操作

这是通过对事先准备的审计实习资料的审计活动,来达到对企业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监督的方式。学校在直接实习有困难的情况下,应尽快完成审计模拟实习资料的设计,建立多功能的现代化审计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战演习”的基地,使学生通过审计模拟实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

2.课堂案例讨论

即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又称“哈佛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在MBA(工商管理研究生院)采用。具体来说,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课程原理、原则的一种方法。哈佛大学商学院MBA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功是令人瞩目的,这也进一步证明,案例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确实很有成效。

根据现有的实际条件,首先应完善课堂案例讨论这一最基本、最起码的间接实践形式,待条件成熟后再筹建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场所,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努力争取与会计师事务所及大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建立校外审计实习基地,让学生走出校门亲身体验审计实务,经受实际工作考验。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一)教材建设

财政部颁布的38个新会计准则和48个新审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因此,及时编写与新准则相配套的审计案例教材应放在首位。该教材要较好地体现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各章每一节前都应有一个案例,这些案例应贴进教材、贴近社会实际,并与本节所讲授的内容密切相关,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等关键特征。在案例之后的“评价与思考”中应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并产生对正文学习的渴望。每节正文中还应穿插若干小案例。教材建设要把握读者群,把当代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到教材中去,使案例教学法在该教材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案例的科学开发

案例的科学开发就是任课教师将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具有一定影响性或代表性的案件,通过科学删减、加工整合成事实清晰、逻辑清楚、行文简洁、是非分明的文本,使之可用于课堂介绍、分析、研讨的过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讨,可强化学生审查文档、判断是非和举一反三的业务能力。由于审计人员的执业判断能力不同,典型案例的解可能是双解或多解,因此,开发典型案例最忌粗制滥造。所以,在开展案例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典型案例的科学开发和运用,注重案例与所学知识的前后衔接性,尽量不涉及未学的知识点,对已学的重要知识点,应注意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复习与巩固,突出理论的关联性。

(三)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1.由于案例内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较为合适

如:采用实拍方式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原始凭证、账簿等审计证据,采用图像、音像方式全面介绍审计案例的背景,从而加大案例教学的信息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置身其中,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审计案例取材于审计实践,审计实践又是不断变化的,电子版的审计案例具有便于进行实时动态修改和完善的优点。因此,将开发的典型案例制成电子版的多媒体课件试题库较为适合。

2.制作审计案例在线答疑校园网页

当今网络经济的发展,审计手段趋于计算机化,“不懂计算机将失去审计资格”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引入审计教学中。创新点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习案例。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现代化。通过课后网上学习方法如:BBS(电子公告牌)学习交流、通过网络新的学习材料、提交作业、答疑等,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有助于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其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可以说专业课进入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实践,拓展了专业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

四、规划与建议

审计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审计实践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一)审计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这里所说的教师是那种具有真才实学而且能把知识传授给别人的人。培养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师不是太困难,但是,要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的不可预料的、非常规的世界,学生就需要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教师应该很好地掌握各种自然和社会系统运转的规律,懂得获取什么信息和如何运用信息,应该具有帮助学生解释迷惑、领悟真意的能力,具有培养学生获得真正创造力的能力。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挑战使他们的工作更艰难复杂,需要更多的知识。高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相应政策,在培养、吸引高水平师资上下功夫,因为名师是铸就名校的决定因素;要加强管理,强化硬件建设,在现代化教学、实验、科研条件上为教师充分发挥才能创造广阔空间,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投身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注重和强化教师的后续教育及培训

根据国外的经验,审计专业教师每授课四个学期,就应当进修一个学期。为了使教师进修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建议以立法的形式来保障高校教师的进修和提高,开办适应时展和高校教师专业提高需要的各种课程门类,供高校教师选修。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教师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可不断提高实施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学校应允许审计教师定期到校外的单位,如大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兼职,鼓励审计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注册会计师)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为广泛参与审计实践奠定基础。

3.加强与国内外审计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创造机会使审计教师能够参加地方或全国甚至国际的会计、审计社会团体活动,增加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可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聘请资深学者或实践工作者来校指导教学工作,从而得到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二)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的永恒话题,也是高校生存之本,而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必须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必须从教转到学上来,学生应从被动地获得知识和一般技能转到积极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为此,这需要在以下方面得到加强:

1.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具有吸引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加强学习,将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2.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刻苦钻研,积极进取。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使每个教师都能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

篇2

审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包括:首先,通过审计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分析具体的案例。学生应能够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学的知识来制定审计计划、制作审计工作底稿、发现问题、得出审计结论并编制审计报告。其次,通过审计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审计的手工操作。懂得实际运用各种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如抽查凭证、审阅凭证等。再次,通过审计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操作审计软件。能够懂得使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测试、发现问题等。最后,通过审计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审计实践教学策略

(1)审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具体包括课程实验、集中模拟实验、暑期社会实践。审计课程实验要求讲授理论课程的老师在讲完每一个知识点之后,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例如,在讲授完审计证据之后,指导学生进行收集审计证据的实验。课程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学生制定审计计划,即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指导学生收集审计证据和分析审计证据;指导学生制定审计工作底稿;指导学生撰写审计报告;指导学生撰写审计工作总结;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审计软件操作。审计集中模拟实验就是在审计理论课程讲授完之后,专门安排一段时间在审计实验室中指导学生进行综合的审计模拟实验,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这是一种校内实习。集中模拟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复杂的审计案例;审计全过程的操作,熟悉运用审计软件;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设计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在暑假期间,安排学生进行各种与审计有关的社会实践,例如到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公司的审计部门实践。学生也可自己找实习单位。这样学生便能真正地步入审计环境,接触真实的审计活动,在实习中学习审计。

(2)审计实践教学的形式。教学形式是指教育活动的存在与教育活动得以运行的表现形式(胡海德,2006)。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肯普(J.E.Kemp)提出了三种教学形式:集体教,学的形式、个别学习的形式和小组教,学的形式(袁振国,2005)。审计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应为小班教学、小组讨论、个别指导、学生动手。审计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这与理论教学完全不同,理论教学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在审计实践教学中主要是学生动手,老师只是在旁边指导,或者在进行实验前做一些指导,之后完全由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做实验。个别指导在审计实践教学中很重要,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做审计实验的学生人数直控制在20人以下。

(3)审计实践教学的方法。法国的德雷维伦(Drevillon)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严格的科学研究,提出了五种教学方法:灵活而主动的方法、系统而主动的方法、灵活而强制的方法、系统而强制的方法和混合方法(袁振国,2005)。审计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实验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审计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不断的研究、尝试和创新,让学生在审计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地掌握审计的实际操作和分析实际问题的技能。在审计模拟实验中要运用演示法、观摩法和案例分析法等。要以案例、真实数据为基础进行演示、分析,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推理、归纳、渗透、分析和综合,训练学生的思维。

(4)审计实践教学的手段。教学手段就是教师通过何种载体将自己的意识传达给学生。一般来说,教学手段有听觉、视觉和触觉手段等。听觉、视觉和触觉手段又各自有不同的具体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发明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最有效地传达教师的意识。在选择教学手段时,要考虑该种教学手段传输信息量的大小、信息保真度和易接收程度。教学手段有很多,传统的如各种非言语符号系统、语言文字符号系统、黑板和各种活页资料等;现代的如幻灯机、录音机、投影仪和计算机等。审计实践教学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手工资料、计算机和投影仪。手工资料如一些模拟的公司账本、会计凭证和审计工作底稿等等,计算机主要是用于操作一些审计软件,投影仪用于演示审计软件的操作。当然,审计实践教学也用到语言文字符号系统和黑板,但这不是主要手段。审计实践教学也可使用电视机和录像带来传达审计的具体操作程序,如通过电视机观看现实中审计人员的操作过程。总之,审计实践教学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授对象等因素选择最优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5)审计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审计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是教学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考核就无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没有考核就无法知道教师的教学效果;没有考核学生就不会认真地对待学习。科学的考核方法能够使学生巩固知识,能够使学生学得更好。审计实践教学的考核应该从一元的价值认知发展到多元的价值评价,应该注重考核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核内容主要有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审计证据收集计划、审计报告和审计软件的使用等。审计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可采用以下方式:重点考核实践成绩,卷面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考核成绩的比例为3:7。或者完全采用实践考核;平时实验的考核,要求学生平时多做审计实验,教师定期检查学生平时的实验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打分依据;上机考试,要求学生使用审计软件完成某些审计活动;口试,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质疑,要求学生当即回答,考核学生对实验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暑期社会实践考核,要求学生在暑期进行审计社会实践,如到会计师事务所、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实习,或做一些调查,结束后将实践内容向老师报告,老师根据学生实践情况打分。

篇3

P键词 审计学课程 研讨式教学 案例库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50

Abstract Auditing course is the core curriculum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practice teaching is a recognized course to teach, the teacher tries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re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eaching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audit” of accounting majors in tw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teaching case oriented teaching in practice, and how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form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auditing course; research teaching; case library

根据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审计学”是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审计学专业和注册会计师(方向)最重要的专业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在了解业务循环审计的基础上,能够应用各种基本的审计方法进行规范监督、鉴证和评价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 审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审计学”课程与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共同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所以很多高校在理论课程结束后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本校作为二本院校,以会计实验教学为主打特色,设置了审计、电算会计、财务管理等实验室。而根据连续对学生成绩跟踪调查显示,“审计实验”课程的成绩与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只有在学生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背景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审计学”课程理论知识的铺垫显得非常重要;而这门课是公认的“难教、难学、难懂、难考”,学生普遍反映理论枯燥、晦涩等,因而陷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老师上这门课的积极性不高的恶性循环。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对“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一些学者对此都有很好的论述,在此笔者就不再泼墨多言。

近几年本院大力提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笔者教学经验结合审计这门课程的特点,归纳为以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分享以下几点。

2 以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优势

以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方法,案例的数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果还是由老师跟随教学进度讲解20多个甚至更多的案例,学生还是一个被动学习的过程,这么多的案例听过就更没什么印象了。而如果由老师选择指定案例,由学生搜集资料做成PPT讲解,以及和其他同学讨论,所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在庞杂的案例中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样的案例合适,而老师的经验丰富,根据教学要求与课堂进度选取10个左右的经典案例,则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效果比较明显,具有如下优势: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的兴趣,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挥,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2)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知识、思想与才华的场所。在分析与讨论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自由辩论。对学生来说,这不仅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如何有效地组织、归纳自己的观点、论据和结论,做到言简意骇,这确实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锻炼。

(3)促进了教学互动,强化了教师与学生沟通,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案例分析与讨论将基本的理论与方法融会贯通到案例中去,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开阔了思路,提高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常也使教师在共同讨论中获益匪浅。

3 优化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特色

虽然高校设置的会计学专业都有“审计学”课程,但是不同的学校,学生的水平不同,教学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要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晓慧提出了“行动学习”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陈汉文教授借鉴哈佛的案例教学法,编写自己的案例库进行课堂教学,反响不错。这些学生能跟随老师的引导自主地学习案例、讨论问题。而在二本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相对那些一本大学的学生有明显的差距,所以要推行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老师扮演的角色要更重要些。大致框架如下: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教师提前布置具体的案例和分析重点,提供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课后由小组制作PPT(规定不超过20页不少于5页);

接着组织该小组的学生进行课堂案例讲解、讨论(时间不超过20分钟、老师负责课堂的有序组织、调动学生激情、控制讨论方向等);

最后教师点评总结,注意在学生讲解案例过程中板书记录要点。

3.1 组建学习小组

研讨式教学一个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研讨”。小组合作与简单的分组具有本质的不同,每个人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小组在构成上应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业成绩、性别、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性,由学习委员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划分小组,一般以寝室为单位4~6人一组,更方便大家一起制作案例PPT和讨论。

本院的另一个教学特点是小班授课,避免专业课程合班,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每班人数不超过50人,分组不超过10组,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能保证每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有上台发言与讨论的机会。

3.2 设计合适的案例

以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关键是案例设计是否合适,如果案例和讨论的问题设计不当,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案例要注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以课堂教学任务为基础,保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既能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发展自主能力。由老师来设计案例并提前一周布置给学习小组比较合适。例如:

审计导论篇:指定案例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由学习小组选择之一,重点介绍其业务内容、特点等,可适当搜集本土事务所排名;

审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篇:通过比较“洪良国际”与“绿大地”2个审计失败案例,比较其造假上市过程、处罚结果等,抛出启示与评价,设计课堂抢答与辩论环节,对审计人员是否遵循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进行判断、选择等;

内部审计篇:指定“通用电气”内部审计案例,具体了解世界500强的大企业的审计成功之道,讨论对中国企业的借鉴作用;

内部控制篇:“苹果”公司的内部控制案例已经成为教科书般的经典,而年轻的学生一代几乎都是“果粉”,选择这个案例再合适不过,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讨论气氛也异常热烈;再抛出一个国内的案例比较“老巨人”与“新巨人”本土气息更强些。为了让内部控制理论更贴近生活实践,还可以让学生际调查学校中加盟的中西快餐业,如果汁饮品店、咖啡吧、快餐等具体企业的内部控制,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并将此内容交被调查单位,由其评判学生建议的可行性;

业务循环篇:销售与收款循环章节,会计造假与审计失败的案例太多,可由学习小组自行选择1~2个标志性案例讲解;在生产与存货循环章节以农业养殖为代表的案例,通过比较“蓝田股份”和“2014獐子岛事件”了解此类上市公司存货审计特点;在筹资与投资循环章节,可选取国外“雷曼兄弟破产案”与国内的“外高桥民事赔偿案”共同凸显出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终结审计篇:可以从“科龙电器”首份保留意见、“渝钛白”首份否定意见、“西安达尔曼”首只终止上市股票等案例中选择讨论;课后布置讨论议题:2015年5月“珠海博元投资”出具的“A股首份奇葩年报”等。

简而言之,审计老师不要一味地照搬案例教材,要搜集整理自己的案例库,紧跟经济时代的变化,形成自己的特色。

3.3 做好课堂点评与课后评价

案例讲述完后,先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或缺点,便于后面的学习小组进行改进;老师也要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和提出的新观点,这会激励他们在以后的案例讲解中更加努力地准备和更加积极地参与。接着进入“研讨”环节,由于教师已经在学习小组案例讲解过程中板书了要点,可以进一步分析案例,抛出重点和难点,引起学生的重视,指出讨论可以进一步挖掘的方向,促使他们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拓宽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关于“审计学”课程的考核,期末闭卷考试很有必要,促使学生重视这门课程,该识记的理论知识还是要掌握,只是不仅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宜采用综合性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案例讲解与讨论等作为主要的平时成绩,加大比重占40%~60%,对其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创造能力等均给予评价,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结合习题的训练

通过案例的学习与讨论,对抽象的理论有了直观的了解后,老师需要进一步讲解知识点,但是未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结合课堂内外的习题训练显得很有必要,所以,根据《审计学》教材,老师一定要编写配套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加深印象,因为只有自己理解的知识才能掌握得更牢固。

总之,通过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依据人类认知规律,根据“审计学”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在课堂推广以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学专业学生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伟龙.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5):89-93.

[2] 周福源.审计学学科教育模式探索[J].财会月刊,2011(36):101-102.

篇4

关键词:微课程 审计理论 移动学习 教学资源

教育部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于2012年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同年,教育部推出了全国高等学校首届微课教学比赛,为提高教师教学发展能力,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

一、移动学习模式的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移动学习的相关文献较少,国内外文献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国外对于移动学习研究的兴起较早,发展相对成熟。最早的移动学习是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发起的,主要是教师通过掌上电脑在高速网络连接下进行授课并对学生评价。随着第一个移动学习项目的产生,此模式在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盛行。归纳起来,国外影响比较大的移动学习研究项目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南非勒陀利亚大学“短信技术移动学习”项目。主要是在学校的日常教务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引入移动电话技术,通过其短信功能学习资料和进行活动安排通知。第二个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UniWap移动学习”项目。主要是让学习者和教师感受移动情境学习带来的全新体验。为学习者和教师提供了移动学习环境,通过手机可以访问教学和学习资源,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第三个是斯坦福大学的“移动电话学习语言”项目。2001年,斯坦福大学开始将移动设备应用于语言学习,成立了“学习实验室”在校园范围内建立无限网络,使学习者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语言。提出了学习内容的要求、互动性设计和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影响因素等,设计出适合外语学习的内容模块,真实且富有个性。

国内引入移动学习这一概念相对较晚,2001年12月,教育部高教司发出了关于“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的立项通知,我国移动学习研究开始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移动学习”最早出现在2004年的《中国远程教育》刊登的“T-learning向我们走来”文章。此后移动学习的研究已呈现逐年递增趋势。黄荣怀在2008年6月出版第一本移动学习专著《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介绍了移动学习产品设计的内容,适合移动学习开发人员参考阅读。王建华在2009年9月编著《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一书,成为移动学习探索者的技术参考。顾小清在2011年5月编著《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一书,提出移动学习的便捷性,适合不同人群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

二、微课程的兴起及优势

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微课、慕课的兴起,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新颖化,但无论如何,教学方式方法应满足教学目标定位、符合学生特点需求。移动互联网技术4G手机的普及,对学校课程教学带来冲击,高校学生群体4G手机人手必备、机不离手。有效利用手机设备进行随时随地学习,对课堂教学信息化改革有利。在国外,微课程(Micro-lecture)最早于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其主要观点是将教学内容以短小视频形式呈现,带给学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在国内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山。目前,微课程在网络广为流传,既有直接制作并提供微课程的网站,如可汗学院;也有不提供制作只为聚合微课程资源的网站,如网易公开课等。微课程流传广泛,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突出学生学习本位

微课是在考虑学生便捷学习基础上开发的,需要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优化,将知识点及其关联性明晰化、语言精练化,才可能在微课程中表达并呈现。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从教学内容的展现者到课程知识体系的引导者。强调学生的可接受性、知识点的新颖性以及学生的个性需求等。

(二)随时随地便捷式学习

微课短小精悍、容量小,学生可以反复学习,遵循学生学习习惯,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课堂审计课程受到课时紧缺、课堂烦闷等因素影响,微课程可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整合、拆分,明确各知识点在微课中的重难点,便于学生下载到手机进行随时随地便捷式学习。

(三)促使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平台教育资源的开放,大学教师纷纷投入课程设计及开发。网络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开发微课奠定基础,传递课程教学理念思想,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在优质资源中得到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四)为翻转式课堂、慕课提供基础

微课程是实施翻转课堂、慕课的前提,只有开发出微课才能为实施翻转课程以及慕课教学提供前提条件。

三、审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困境

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具有知识密集性和流程连贯性的特点,是“既难教,又难学”的课程。要求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多,包括会计、管理学、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和经济法规等多门学科知识,需更新知识并紧跟会计审计准则和国家法规步伐,备课及讲授压力大。众多审计课程教师同行都在探讨如何改革审计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审计教学改革的对策。从审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师资队伍理论实践提升,到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从各自教学实践体验的角度展开论述。只有明确审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才有利于寻找摆脱审计教学困境的路径。

(一)培养审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难以落实

本科审计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熟悉审计职业工作环境,培养对重大、复杂且隐蔽性的财务舞弊行为进行侦查、识别并做出合理职业判断的实践能力。审计教学的目标定位清晰,但在具体教学中学生对审计理论和技能均没有掌握好。

(二)审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环境下,许多高校开设了财会类专业,相比而言财会类教师稀缺,且高校招聘会计审计类教师均是硕士以上,应聘者多数是刚走出校门或者工作一年转向高校,极少部分是具备会计审计行业多年经验的教师,此类型教师因为工资待遇或者学历等原因一般情况不轻易转型至高校,由此高校审计课程的师资较缺乏实践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结合视角看,审计课程师资队伍结构存在不合理问题。

(三)审计教学过程偏重理论

师资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从事本科审计教学的教师基本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审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事会计审计类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还存在培养模式单一、内容陈旧、课时有限及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不成体系等问题。

四、基于移动学习模式审计微课程的路径

移动学习模式狭义理解即通过4G手机将审计课程知识、理论及技能传达给学生及其他用户,同时需要提供相关的教学测试、反馈系统、评价体系等辅助教学系统。相对于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审计移动学习更便捷,更利于提升学习兴趣。基于移动学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4G手机普及,可随处上网关注全球各地信息,移动微课程在审计教学中不断被关注,为审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思路。

(一)移动学习模式已成必然趋势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方式需要多样化,这给高校教师带来巨大挑战。教师需要将应用性强的课程采用更加具象化方式呈现。审计课程即为应用性强的课程,除传统授课方式外,采用移动教学模式已成趋势。

(二)教师自主开发微课程

教师根据审计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体设计,考虑对审计课程知识点进行拆分整合,形成对重点内容的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避免微课程的过于碎片化。(1)教师先分析审计课程中哪些内容适合制作成微课程,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是需要教师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教学的内容。(2)注重知识点的关联联系,微课程要短小精悍,一般是5-15分钟。(3)综合运用流媒体技术,通过暂停、重复、慢放、加速、截图、甚至弹幕等手段,使微课程更具趣味化。(4)对审计难点知识采用情境展示或模拟实践等方式加深印象,提供学习兴趣。(5)开发微课程教学资源还需要围绕审计课程主题提供相关的教学测试、反馈系统、评价体系等辅助教学系统,具备完成整个教学环节的功能。

(三)教师及学生充分利用审计公众号及慕课资源

高校师资教学偏重理论,实践能力尚缺乏,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或参与实践以提高审计实践能力。教师可在国家会计学院的微信平台:首席审计官或者南京审计大学提供的审计课程平台加强学习。以公众号“首席审计官”微信平台为例,张庆龙教授从事内部审计方向的研究,他亲自组建微信群,邀请具有丰富审计经验的实务工作者在微信平台分享直播课程,给教师及其他审计从业者提供学习审计实践知识的路径,同时可以推荐给学生,将互联网平台的审计课程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利.手机微课程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集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2]胡铁山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篇5

关键词:会计能力 会计教育 胜任能力

一、国外职业团体的研究

(一)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就开始此类研究,并于1967年了《职业知识框架》,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必备知识的范围。1968年,AICPA了《会计职业的院校教育准备》,并两次进行更新。20世纪9()年代中期AICPA启动了远景项目(AICPAVisionProject)。该项目从影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人力资源和职业规范等因素人手,归纳出注册会计师的核心价值、核心服务及核心能力,提出注册会计师应具备包括交流与领导能力、战略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消费者与客户和市场的关注、综合信息演绎能力、技术能力等在内的5种核心能力。并在此项目基础上,于1998~AICPA了《新财务职业的能力模式》。1999年,AICPA了《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该框架包括了会计行业普遍适用的能力,并为会计教育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持。该框架列示了包括功能性胜任能力、个人胜任能力和广泛的经营视野等3类核心胜任能力。功能性胜任能力包括决策模型、风险分析、计量、报告、研究、技术;个人胜任能力包括职业行为、解决问题、人际交往、领导能力、沟通、项目管理、技术;广泛的经营视野包括战略性/批判性思维,行业/分部视野,国际性/全球牲视野,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视野,市场技术。AICPA的委员会提出当前的鉴证服务需要的能力分为高机会(Highopportunity)的能力和低机会(Lowopportunity)的能力两种,共19项能力。低机会的能力包括会计和审计准则、行政管理能力和管理审计风险;高机会能力包括:分析性技能、企业咨询技能、企业知识、工作能力、沟通技能、对客户的业务流程的理解、效率、智力能力、学习和恢复活力、营销及销售、模型构建、人的发展、关系管理、回应及与时俱进、技术、验证。高机会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提供新兴鉴证服务打下很好的基础,而低机会的能力在提供现时的鉴证业务时很重要,但却无法应付未来新兴鉴证服务。启示:一名优秀的注册会计师须重在掌握核心能力,会计教育应由知识型教育转向技能型教育,对会计能力的研究越来越详细。

(二)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研究及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的研究在内部审计方面,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于1999年了《内部审计能力框架》,该书从全球内审职业、内审知识、职业未来、最佳实务、胜任能力及胜任能力评价等角度,分析了能力发展的要求,认为能力包括知识、经验、技能、任务、执业标准,技能又分为认知技能和行为技能。启示:内部审计师的能力框架中对技能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胜任能力及其评价提到重要位置。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于1999年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管理会计领域过去发生、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其成果反映在《哪些更重要,哪些不重要:1999管理会计实务分析》。启示:对会计能力的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

(三)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研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1996年了国际教育指南修订版第9号(IEG9)《预备教育、专业胜任能力评价及职业会计师的实践要求》,将会计教育和实践的目标定位于使会计师能为职业界和社会做出贡献,提出会计教育应使会计师具备持续学习的技能以及对变化的适应性,同时还将会计人员的能力划分为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提出宽基础的会计教育;此后,IFAC的教育委员会于1998年了名为《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师职业入门方法》的讨论稿,讨论了“胜任能力”这一概念,介绍了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2001年,IFAC又了修订后的讨论稿,旨在为IFAC的会员提供指南,以运用这些方法来评估会计人员的能力。针对管理会计师的能力需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FMAC)于2002年了第12号研究报告:《管理会计实务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及管理会计师的胜任能力档案》,对能力及胜任能力进行界定,并对什么是有能力的管理会计师进行阐述。在总结各职业团体研究经验的基础上,IFAC2003年的《国际教育白皮书》(IEP2)《成为胜任的会计师》指出,会计教育和培训的目标是培养有能力的职业会计师。IFAC提出,能力(capabilities)包括:态度(如职业行为和价值观)、行为技能(如行为能力)、广阔的企业视野(如战略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功能性技能(如风险分析)、技术知识(如审计)、智力能力(如知识、理解力、运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评价能力)。IFACEaig,与职业会计师相关的核心实务领域至少应包括财务会计与报告、审计与鉴证(内部和外部)、管理和成本会计、税务、财务管理、一般管理、11技术、公司治理与伦理。职业团体也可视具体情况向现金管理、清算与公司重整、财务分析、组织与物流、公司理财、经管责任与控制、股东报告、战略规划与决策支持等方向拓展与核心实务相关的核心知识是胜任能力的基础,要达到既定业绩目标,职业会计师至少还需具备一些素质,如正直公正、行为技能、广阔的经营视野、职业技能技术水平及智力等。职业团体可扩展能力需求,如分析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人际和交流技能等。除了核心知识之外,职业会计师至少应具备法律、经济、数量方法、营销和行为科学等相关知识。IFAC指出,知识、技能和态度分别适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考试、模拟现场、口试、自我评价、直接观察等)。启示:会计教育应使会计师具备持续学习的技能以及对变化的适应性,同时将会计人员的能力划分为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提出宽基础的会计教育。引入胜任能力的概念,并提出胜任会计师应具备的能力范畴。

(四)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AS)的研究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AS)于1986年就开始运用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研究注册会计师的能力框架,并于2000年了《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列示了各领域职业会计师所需的147项能力。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于2004年了《特许会计师能力图》,同年又了《候选特许会计师能力图:CAS职业能力的理解》,从胜任能力和胜任领域两个层面设计会计师的能力图。CICA为特许会计师通用的胜任能力包括道德行为和职业观(如保护公众利益、正直与公正、独立、保密等)、个l生特征(如自我管理、创新、适应能力等)及职业技能(生成计划和信息、检验计划和信息、交流、问题解决等)三部分,提出特许会计师的6个特殊胜任领域:组织有效性与控制和风险管理、财务、税收、鉴证、业绩评价、信息及信息技术等。

(五)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研究

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澳大利亚特许会汁师协会(ICAA)、注册会计师协会(ASCPA)与新西兰特许会计师协会联合发起了职业会计师胜任能力的研究,其最终成果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职业会计师基于胜任能力的标准》,提出了职业会计师的人际技能、组织技能、分析与构造技能以及理解技能。此后。ICAA-~ASCPA专门针对注册会计师的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1999年了《注册公司审计师能力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启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研究也是注重会计技能的研究。

(六)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的研究

ACCA在其制定的职业发展手册中提出了一个技能框架,以帮助会员针对特定的能力分析培训需要。依据会员所承担的角色不同,会员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增加或删减特定的能力。该能力框架将能力分为以下四大类:人员管理及领导才能、个人更有效的工作、商务管理和技术。以上每一种能力都可以按照从1到的水平来进行评估。其中l代表基础,2代表中级,3代表高级。

(七)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研究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1999年了《职业会计师资格要求国际指南》。该指南旨在为各国制定注册会计师资格要求和教学大纲提供—套国际标准该指南说明了对于想获取职业会计师资格的人士在教育、胜任能力、实践经验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指南中包括的《职业会计师教育的国际教学大纲》对职业会计师应接受的基础教育及职业教育进行了规范,包括三大类,分别是:(1)组织和商业经营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五类知识点:经济学;数量方法和商业统计;一般经营政策和基本组织结构;管理功能和实务、组织行为、营销功能、国际商业原则;经营管理和战略。(2)信息技术。其_体包括以下内容:经营系统中信息技术的概念;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商务系统的内部控制;商务系统的开发标准与实务;信息技术采用、实施与运用的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模糊逻辑及电子商务。(3)会计和会计相关知识。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基础会计、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职业和国际会计准则;高级财务会计实务;高级财务报告原则;管理会计——基本概念;管理会计——进行计划、决策和控制的信息;税务;企业法和商法;审计基础;审计——高级概念;企业财务和财务管理。

二、国外会计公司、学术团体的研究

(一)国外会计公司的研究

普华、德勤、安永等国际会计公司也都直接或间接进行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研究。1989年,当时的“”联合了《教育的展望:会计职业成功的能力》白皮书,提出了成功的会计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技能指沟通技能、智力技能以及人际关系技能,应具备知识包括一般知识、企业与组织相关知识以及会计与审计知识。白皮书对现行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表示了担忧,呼吁美国会计学会成立一个委员会来解决这个问题6这份白皮书对美国会计教育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近年来,各大会计公司都十分关注CFO的发展趋势,如普华永道1997年发表的《CFO:公司未来的设计师》指出,由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CFO已无法适应全球化经营和跨国竞争的要求,未来的CFO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基本技能主要与专业知识、技术和控制有关,这是CFO的最低要求,操作能力包括战略思考、创新、企业风险管理和变革、团队精神、训练能力和领导能力等;德勤咨询与商业周刊委托机构“研究国际”(ResearchInternational)形成的调研报告《授权CFO》(2003年)认为,CFO不仅扮演管家角色,而且是战略伙伴。各会汁公司从不同的角度对未来成功的CFO的能力做出分析。启示:成功的会计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技能指沟通技能、智力技能以及人际关系技能。CF0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

(二)国外学术团体的研究美国会计学会(AAA)回顾了美国1925年到1985的会计教育和会计实务于1986年形成了贝德福德报告(TheBedfordReport)——《未来会计教育:为日益拓展的职业做准备》报告指出,会计教育的实质没有改变,即教师仅仅是教学生簿记和进行技术训练,而没有教他们如何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和沟通的技巧,会汁专业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怎样进行逻辑性思维以及怎样解决问题。还指出,会汁功能已超越传统领域,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应目前的新环境,强调大学会计教育应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教学的过程不仅应该确保学生可以学到会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具备能够应用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这种分析须是创新性的,而且应与较高的标准相适应。并提出建议:把学生引向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成为终生学习型的人);把会计教育看成是信息发展和进行经济决策的工具。美国会计学会的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鼓励教师要摒弃课程式的、被动式的教学,而转向更加积极活跃式的教学,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合作式的教学互动是这个新方法的关键。1990年,AECC发表了《会计教育的目标:立场公告第1号》。该公告认为,会汁教育的目标应当为会汁毕业生成为职业会计师做好准备,而不是使其在进入会计职业界时已经是职业会计师,会计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要终身学习。公告指出,会计教育应定位在“为日益拓展的会计职业做准备”,并对会计教育的目标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阐述。公告指出,会计毕业生必须具备沟通技能、智力技能、以及人际关系技能,应具备一般知识、企业与组织相关知识以及会计与审计知识。除了关注教学模式和强调厚基础的教育之外,AECC还发行了一系列的会计立场公告(Position statements),如《第1门会计课程:立场公告第2号》。公告强调会汁导论课程(Introductoryaccountingcourse)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应当了解会汁信息在经理人员、投资者、信贷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时所发挥的作用,应从更广阔的视角看会计的作用,应提高分析性技能及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

(三)国外学者的研究美国20世纪80年代开启了会计教育改革的新时期,而这一改革是由一系列针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的批评意见引起的。这些批评意见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不具备进^、会计职业所需的一系列能力。B|oom和IDebessay(1984)认为:会计教育应该主要围绕基本原则进行,而不是试图传授所有技术领域的知识。Bloom和Debessay鼓励会计教育方法的改革应从程序性和技术性的教学方法向概念性和问题式方法转变,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应包括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批判式的思维,人际关系及书面和口头的交流技巧。P0rter和Mckibbin(1988)及Carnevale,Gainer和Mehze(1990)的研究表明,学生缺乏雇主所要求的智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Whitney(1992)认为学校教给学生的知识过于陈旧,教育界应重新审视课程的设置以使学生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企业环境。随着贝德神神福德(theBedford)委员会和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一系列报告、目标和说明书的,会计教育者很清楚地了解到改变和重新构架整个课程体系的必要性。教育者逐渐认同进行改革的必要性,但是会计教育者和实务者在如何改革上存在分歧。Min(1987)指出会汁教育的概念性方法和技术性方法的巨大分歧,他认为两种方法都适用,发展的趋势可能是两者的融合。Baldwin和lngram(1991)认为,不管是采用哪种方法,会计基础课程都需要改革,应让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相关的和有用的会计信息。针对美国会计学生数量和质量下降的趋势,他们建议对会计基础课程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彻底的更新,以吸引有着很好的推理和分析能力的学生选择会汁专业。May,Windal~llSylvestre(1995)的调查研究表明会计教育者在改革的必要性这一点上达成了广泛的一致,但是在改革的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调查结果再次强调会计教育内容中应包括更多的交流技巧、人际关系和职业道德。Jordan和lClark(1995)和Wilson~IBaldwin(1995)等人也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会计教育内容和模式的改革。Albrecht和Sack(2000)的研究成果《会计教育:设计课程以渡过危机重重的未来》对会计教育界和职业界影响较大,他们认为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存在较大问题:会计课程内容过于狭窄,过于关注技术规则及职业考试;会计教学过于强调课堂讲授和记忆,教学过程过于依赖课本,缺乏创造性的学习。他们总结出传统的会计教育过于强调学术知识方面;而对能力的运用方面关注不够oAlbrecht和Sack指出:会计教育要强调基本原理,基础原则的教育和技能的培养;强调高水准、宽口径的课程,而非深入的专业教育;应教会学生如何寻找答案及如何学习。他们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降低对讲稿和教科书的依赖;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口头和书面的沟通能力的训练;通过小组作业形式让学生加强合作,以培养其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邀请企业界人士参与会计教育;适当安排课外活动,如实习、专业研究、在职学习等。Franciscoc和KeUy(2002)研究了会计教育中技能要素发展的重要性。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系根据会计职业界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需求而进行的有关改革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