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信息化教学范文

地理信息化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13 15:37: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理信息化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理信息化教学

篇1

一、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构成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未来社会中的人们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而且必须学会自主地学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构成的学习环境,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实现技术和实现方法。研究“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学校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就很有意义。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畏惧心理的环境下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有足够大的自由度的情况下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需要学习的知识,既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

二、教学的目标和原则在地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优化

在当今班级教学制度下,构建一个有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支持的、以“以学生为本”为基本原则的,“平等、民主、合作”的班级。从而让传统教育向信息化的教育一点点的靠拢。逐步寻找到一条通往现代教育的较好路径,力争尽量早一点地、多一些地培养出在信息化社会能走在人类社会前列的人才,应该成为当前中学推进地理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加以研究,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中学推进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在推进地理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四个原则:人本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三、推进教学现代化的研究策略

(一)优化智能性资源

在各类资源中,唯有智能性资源——人,是唯一必要资源。

1、教师培训——智能性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

(1)教师要率先成为最会学习的人

人,尤其是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重要资源,比任何人都更需要紧跟时代,更新观念。因为我们在昨日受教育,却在今日教育明日社会的主人。教师要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必然需要更加关注学习,更加会学习。

(2)给教师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强化培训。 第一个层次:全学科组教师的培训。第二个层次是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定期培养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骨干教师,保证骨干教师队伍象滚雪球一样逐年扩大。

(3)给教师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推进地理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应该十分在意用新的教育价值观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因为教师的自主能力和自主意识,是在其自主行为的过程与后来的体味中逐步实现的,是在自己越来越重视自己对自己的价值判断的的过程中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有自主意识较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自主意识的学生。

(4)给教师一个既有压力又充满温馨的氛围

信息技术环境下自由开放的言论空间,多条信息沟通渠道,为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人际关系、为教学过程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地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校是没有“栅栏”的,平等的人际关系、民主的学校管理,开放的信息通道,教师们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少了些盲从,多了些思考;少了些琐碎,多了些大气,一次次实现自我超越。

2、教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能性资源的核心

(1)分析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学生所拥有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在校园网上开辟的师生信道,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2)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 在地理信息技术课和其它一些学科的教学中,尽量早地使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帮助学习。

(3)提倡“独立探索”和合作式的学习。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改善教学过程,教师不仅领着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而且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发现探索知识。

(二)开发知识性资源

建构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环境,仅有先进的技术物质环境的支撑是不够的。还需要丰富的知识性资源。

1、确定学习主题。把学生当前需要学的知识与“以学生获取终身学习的经验为本”的思想结合起来,在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学科教学目标以至对与其相关联的其它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后,确定学生学习的某个主题,围绕学习主题进行阶段教学设计。

2、组建主题知识库。以“有利于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进行意义建构”为目的,创设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

3、建设班级、个人网页。班级和师生的个人网页是团队智能的集合,是个人的思想、能力、兴趣、品味的充分展现。

(三)建设技术性资源

在信息社会中,智能性资源、知识性资源、技术性资源、环境性资源等是教育的可用资源。

以我县中学为例:地理信息技术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是以建设带动应用,以应用促进开发。

2000年,学校的技术资源开发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的目标服务,学校有两间共100台的计算机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的双向控制教学系统;为地理学科组教师配置了工作计算机,然而,这一阶段的技术资源基本上是为方便教师的“教”而设计开发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地理信息技术的开发建设不仅为教师的‘教’服务,更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逐渐强化。2001年,学校的校园网初步建成。四通八达的“信息信道”为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为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

(四)拓宽环境性资源

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环境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争取领导的重视、争取政策的倾斜、赢得社会的信任、得到家长的支持,才能使地理信息化教学的研究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篇2

关键词:新课标环境下 初中地理教育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1

1 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地理信息化教学,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将文字、图像以及动画等运用起来,给学生呈现出优美的文字、生动的画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的积极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地理的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多的优点,可是在实际的地理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也会遇到相应的问题。有的教师过于重视地理信息化教学,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实质性。有的教师认为有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把以前的教学模式抛弃,整堂课下来教师都在多媒体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的练习题进行展示,这和我们的地理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另外,还有些教师虽然表面上运用的是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是实际上还是运用的传统的授课模式,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这部分教师没有改变陈旧的教学设计方式,在教学实际中也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得到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可以让教师减少了在黑板上的板书,可是如果教师过多地把精力放在课件的制作水平上,这也是违背地理教学的实际目标的。另外,由于多媒体的课堂承载量比较大,学生在接受的时候就比较困难,整个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的教学,学生没有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2 优化地理信息化的相关措施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如何有效地实施地理教学的信息化,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第一,在地理课堂上运用动态模拟的方式,将整个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着重阐释。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地理现象的发生富有很强的空间感,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演示,学生接受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实现有效地模拟动态过程,让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生有更加直观的了解。比如,在教地球的板块运动的时候,运用多媒体让整个地球的板块的运动过程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轻松。在制作地理教学课件时,地理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目标性学习。

第二,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前提下,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于地理教师而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课件制作技术的培训。另外,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要不断进行交流和合作,针对教学实际课堂上遇到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第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在实际课堂的运用中,要适度把握,将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让整个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3 结语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的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在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的前提下,也要注重课堂的效率,注重课堂的时效性,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一、多方展示,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多方展示,有利于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上"气候类型"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们展示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观,并让学生比较出各景观的差异;在《荒漠化得开发和防治》这一章节时可以引入很多沙漠景观图绿洲景观图,沙漠动物景观图。很多课例也可以以歌曲引入,如:在讲《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可以引入--《春天的故事》,在《流域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时可以引入--《黄河颂》。这样优美的画面与悠扬的音乐融合,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其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一下就把学生注意里提到课堂上,进而促使其深入思考,这样让学生在轻松而又愉快的氛围里求解,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 创设地理教学新情境,化静为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感到枯燥无味。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恰恰可以克服这一缺陷。例如,在教学《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时,很多同学理解能力较低,无论怎样讲,他们就是想不出气体到底怎么会存在运动,怎么运动。这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们展示动态的课本的实验---玻璃箱里放一碗热水和一碗冰块,观察他们的变化情况,配合上生动的解说,这样直观的画面与板书平面图相结合,直接简单明了点出热力环流的原理,再及时结合生活里一些常见的实例图:空调装在房间上方,热气球飞上天空的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一下就套用起来加深理解。这样就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可感性。

三、变难为易,转化思维,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地理对象的复杂性、广阔性、抽象性、间接性,使人们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直接观察。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模拟逼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集文字、图像、图片、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生动形象、色彩斑斓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也对教学起着一定的影响。如在学习地球运动这一重点和难点时,在没有多媒体之前老师在课堂上作很多版图,用手势比划,然后寄希望于学生发挥想象力,这样往往花费很长时间,还会有很多学生到了高三还没有彻底弄明白。现在我们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就可以以动态形象全方位地表示出来。比如在昼夜变化时,我们可以给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图,通过演示讲明确指出什么事晨昏线,以及晨昏线时怎么变化的、昼夜是怎么变化的,什么时候昼短,什么时候昼长,不仅不用费口舌,还让学生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生已经从多种角度观察过晨昏线的变化,所以在做题时无论给出哪种光照图学生都能在脑海中有相应的空间立体图对应。本节课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地理课中摆脱考什么教什么的情况,才能使各种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课程的开发技能。

所以,多媒体信息技术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育工具,具有很多优点,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规律,才能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教学给老师们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不仅要搜集资料,还要制作课件,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不熟练的老师来说,是一大难事,由此可能产生较重的精神负担和紧张情绪,这就需要广大的地理教师分工协作,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资源共享,共同整合,以减轻压力,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同时学校应该加强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一方面,打破传统的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地里教学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加强高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供充足的地理信息教育服务,让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游刃有余,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完美的融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去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激发其积极性,引导其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修订本)

[2]杜志兴.让教师在学习中成长.甘肃教育.甘肃教育出社

篇4

关键词 信息化手段;中学地理;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078-02

自1993年我国提出教育改革至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教育信息技术历经不断变革,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然演变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推行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当前全国各阶段的教育竞争发展的前沿和法宝,是现代信息技术直接转化为教育效能的具体表现。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我国中学的教育资源开发者和教育的实施者也正搭上这列越来越趋向信息化的快车,加快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正发生深刻的变革,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由此,鉴于中学教育的关键性,本文以中学地理教学为出发点,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的整合方式,以此推进其信息化水平,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1 中学地理教学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教育现代化发展以来,国家和各教育部门都给予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的肯定和重视,尤其是十提出“四化”同步发展的目标,将信息化发展上升为国家计划。且强调:“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支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关键在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这是信息技术及教育深化改革融合发展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改善教育水平,增强教育效果,推进教育公平实现的有效途径。由此分析可知,各阶段各类型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信息化促进多元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创新教育发展模式,以此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而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在教育信息化已步入发展的快速道的背景下,其教学信息化发展必须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开始着力制订信息化建设计划,从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多方面来整体规划,并以此为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以此指导地理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且细化分类,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模式和有效应用机制,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快推进初中地理教学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的转型发展,以此延伸初中地理教育、学习的范围,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

2 中学地理教学资源实现信息化整合的目标要求

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资源整合中,应根据教育信息建设的统一规划,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优势,搭建覆盖广泛的校园网络体系,实现宽带网络的“校校通、班班通”,以此有效拓宽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缩小城乡、区域教育教学的差异性,促进教育平等发展,提升教育水平,从而顺应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整合、共享是虚拟教学、远程教育发展的必要支撑,学生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依据自己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进行在线自学,有效缩短了地理教学、学习的空间距离,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空间。现代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学生可在课堂学习完成之后,灵活利用碎片时间,针对重点或是难点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而这种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质教学资源。因此,中学地理教学资源信息化整合中,要紧紧围绕教学个性化、学生自主化、资源共享化的目标,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态度和能力的形成。

提升教师、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信息化发展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优化发展带来机遇,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需要以教师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基础,这样才能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应有的作用。由此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整合应该首先对教师的计算机、多媒体综合运用能力作系统培训,并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对教学资源的选择、评判和理念能力,这样才能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便捷性、开放性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最大化利用。

3 中学地理教学资源实现信息化整合的实现途径

全面推进校园网路建设,实现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校校通” 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整合需要以网络基础设施为支撑,主要涉及宽带网络接入和校园网络教学环境,且重点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是国家实施校园网络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需要先解决校园宽带接入问题,接入带宽达到千兆以上,骨干网到二级站带宽达到万兆以上,并以“校校通”的校园网络为建设标准,将数字校园建设目标纳入全面深化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工作之中,打造与全国平均教育水平相适应,具有较高水准的数字化地理教学环境,构建宽带网络全覆盖的校园网络,推动优质地理教学资源在各个中学的流转和共享,以此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数字地理教学资源在更广范围的应用。

加速推进教学资源公共平台的构建,促进教学资源优化发展 依托教学资源公共平台为中学地理师生提供数字教学资源共享与服务,有利于支撑“优质资源校校通、在线网络学习人人通”。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整合要探索形成数字教育资源的汇聚与使用机制,推动建立学校之间、班级之间地理教学资源的互通与协同服务,并不断拓展覆盖范围,最终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地理教学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基于远程教育及网络学习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应用服务模式。中学地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实际上是一个云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软、硬件资源的集约共享,降低学校信息化成本和建设难度,以此推动中学地理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良性互动,提高应用水平,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服务。

完善加强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应用及服务机制,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 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整合,关键在教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是推动地理教学资源经常性、普遍性整合的必要条件,由此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资源整合中的主体作用,研究鼓励优质地理教学资源深度开发、共享机制,开展形成“一师带一校,一校带多校”“强师带弱师、强校带弱校”的教学资源开发模式,进一步丰富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内容与形式,建立在线开放课程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共享机制,推动中学地理教学资源建设,实现校内传统课堂与在线课程的有机整合,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在满足高等教育教学需求的同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4 结语

信息化时代,教育资源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正在经历平台开放、内容开放、校园开放的时代,网络信息化和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的知识共享已经成为教育变革的技术推动力量。在此背景下,中学地理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也逐渐将关注点转向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以此推进地理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实现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金汝.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2]陈帅.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篇5

关键词:信息化条件下;地理课堂; 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64-01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沟通可能从在着种种的阻碍因素。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只是自己讲课而不管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的填鸭式的传统单一的教学已经成为了那时的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而学生在长时间接受填鸭式教学的过程中已经习惯了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无法养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也阻碍了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产生,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限制。然而地理课堂的互动教学法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情况。

1.地理课堂教学互动现状

通过做了一系列的对学生和我教师的升入调查发现,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喜爱的地理课堂教学形式,有一大半的学生都更喜欢那种学生和教师可以再课堂上开展讨论互动的学习方式,而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十分之一的学生是选择能够自主学习,而剩下的一些学生则认为对他们而言任何课堂教学形式都无所谓,因为他们对地理的不感兴趣。因此可以推断出让学生们产生这些想法形成的原因,就是学生习惯了长时间教师对着教材勾划重点,没办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地理课堂学生参与互动的态度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参与互动的态度的主要特点,当然有一大半的学生是愿意在地理课堂上与教师开展讨论互动的,但是在他们之中还有大部分的学生会害怕自己在互动中的表现不够优秀,害怕自己不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心理。有十分之一的学生对于地理课堂上的开展探讨互动是持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这说明他们对这个并没有一点的重视。剩下极少数的学生是不愿意在地理课堂上开展互动。

2.地理课堂教学互动现状的原因

首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有很多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通过调查可以得知,很多教师现在对地理课堂上开展互动的理念与概念还相对模糊。对于老师来说在课堂上最佳的互动方式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而在课堂上开展互动的目的就是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然而大多数的教师都还只是将课堂教学互动行为作为教学任务一种方式,甚至有的教师认为热闹的课堂就是互动进行良好的表现。

然后还有另一个原因,便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总希望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掌握更多的内容。教师往往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的时候,才会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来采用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互动的时候更多的是偏重知识的传授,而缺乏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互动与交流。传统的教育模式让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是在浪费时间。长此以往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因此学生会变得不愿意与教师交流,不会主动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与看法,从而使得学生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

3.做好教学准备是收到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经过若干年的教学,教师一般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只讲课、学生只学习"两层皮现象,教学效果不好。我们必须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1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现在的中学生对地理课普遍没有多少兴趣,其主要表现是存在着两种看似对立的态度:有些学生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书本便可以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也有的学生觉得地理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没有必要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内、课外开展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科与经济、社会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不仅有用,而且有趣,并且只要认真探索,就一定可以学到手,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系。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非常适合地理课程的需要,使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享,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演示板块运动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3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积极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其自主的活动。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合理且有效的互东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与学生开展互动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互动,一视同仁的对待学生,从而全面提升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家兴. 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地理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 亚太教育,2016,01:58-60.

篇6

[关键词] 旅游地理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现代旅游业已进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旅游地理理论也获得了更高更新的发展,旅游地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也应顺这一发展的总体走势,在具体的实践中,必须要不断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从而实现新课改的目标。

一、优化教学理念,用全新的理念去指导教学实践

1.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目前,旅游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能力水平良莠不齐,决大部分学生学习不主动、发言不积极、知识面相对较窄、创新创造能力差,在教室中表现也较为低调。新时期、新要求、新理念。旅游地理专业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具体的教学中努力使学生享有对教育的选择性,甚至决定性,保证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和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贴近生活,鉴赏每一个地理特色。旅游地理教学要提供给学生与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地理的人文景观,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需要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力争教学能贴近生活,使授课简单明了、一听就懂。在学习旅游地理资源的多样时,用不同的图片展示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经过生活适应,形成了自己各具特色的服装特色,如阿拉伯地区,阿拉伯人传统服装是宽大的长袍,主要是适应本地炎热干旱的气候。我国东北人冬季习惯穿毛皮做的衣服主要是适应本地寒冷的气候。我国的藏民总是喜欢把一只袖子挂在长袍腰间,是为了适应西藏巨大的温差。

3.培养能力,挖掘每一个学生潜能。旅游地理课本中有许多比较形象、直观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有效地把握好这些比较吸引人的图片,教会学生怎么生动学、怎么有趣地学,还要融合多种教育因素,特别要渗透国情教育因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国情,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讲述香港、澳门、台湾时,对澳门、香港被西方列强占领的历史进行详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师要将这些生硬的道理,以更活泼、更逼真的方式展示于学生面前,促进学生根据多思维、多分析、多总结,开发大脑潜能,培养学生多维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手段,用全新的手段去提高教学效率

1.巧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相对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具佳、动静皆宜等特点,为新时期复合型、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理想的支撑界面,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是提高旅游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成为旅游地理课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的重要手段,多媒体课件是集演示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文字等静、动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比较符合学生的求变、求新、求奇的心理状态,还可以有效调动和调节课堂气团。如播放一段与课题有关的动听的视频歌曲,悠扬的歌声加上背景画面,一种意境让学生浮想联翩;或朗诵一段诗词,富有韵律的诗词加上背景音乐,立刻触景生情,被其富有磁性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吸引住;或播放一段大自然风光图片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叮咚的泉水、百鸟的叫声、动物的嬉戏、花草树木的随风摇曳,让学生自由欣赏、自由议论、自由感叹,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在讲述“青海”这一节时,先播放《在那遥远的地方》视频歌曲,学生往往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或者哼唱声音,歌曲刚结束,此时的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则提出,请同学们说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歌词或景色,由此顺利地引出了教学内容。讲湖北时,播放一首《洪湖水浪打浪》视频歌曲,激发同学们想了解长江、走进武汉三镇的欲望;讲杭州市时,可以演示游客与潮水赛跑的画面;由此导入新课,学生看后心潮起伏,学习的激情早已在教师设计新颖的开头教学之中被调动起来。当然,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只用在课前的导入,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并逐步的扩展、深入、充实。

2.优化课堂结构,促进自主学习。旅游地理课还要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旅游地理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换变,从单纯的教学走向教的懂、教的准、教的活,使学生乐意学、善于学、活泼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在讲授“人间天堂是杭州”的有关内容,笔者设计为:(1)情境创设:播放《天堂最美是杭州》视频歌曲来创设教学情景。(2)问题导向:歌曲播放完后及时提出问题:a.从歌词和画面中你认识了杭州哪些特点?b.看到了杭州的哪些景象?c.勾起了你对杭州的哪些联想?通过视频让学生真正看到了天间天堂、历史文化名城――杭州。(3)分组合作:将全班学生分成西湖、灵隐寺、雷锋塔、西溪风景区等学习小组。(4)领取任务:学生根据分组,通过抽签在“任务”栏里领取各自的任务,然后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组成2~3人的小组。(5)查询信息:学生围绕学习主题,上网搜集信息,并加以归类、整理。(6)小组交流:课堂上安排由小组推选代表讲解,该小组学生可做补充,其他小组根据讲解的内容可以提问让其作答。每组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由组合、自我探究,增强了团队意思、合作精神,提升了整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3.因地制宜,保证现代与传统的教学互补。旅游地理专业教师在授课时,如何决定使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主要决定于教学内容。传统的板书、板图、板画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仍然不能低估,甚至在该加强的方面还要加强,如平面、直观、简易、正确的地理版图,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促进记忆,增加教学效果,还可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联系。例如,讲旅游交通铁路干线,教师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看,寥寥几笔,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使繁杂的铁路图变得清晰易懂,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板书,字简意赅,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对知识的记忆。比较多媒体在屏幕上切换交通路线、再现讲授提纲的学习效果强的多。一节课可以用多媒体手段,也可以用传统教学手段,还可以两种教学手段在同一堂课使用。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才是目的之所在,所谓“教无定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信息化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积极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可以起到催化的作用,而面对当今教育需要转变观念,以素质教育为归宿等要求,信息技术至关重要,从文中具体论述。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占有一定的地位。长期以来,高中生识图能力较弱始终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我们在进行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难以用板画形式表达,主要应用的是课本插图、地图册和挂图,这样难以做到把地图叠加或拆分,这种地图展示法自然地表现出它的如形式较单一、无法充分体现动态进程等缺点,难以达到地理空间分析的要求。以计算机为先导的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辅教手段则以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色彩丰富、表现效果强烈等优点成为新时期开展教改探索的首选方式,它正好弥补了上述传统地图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但值得指出的是,CAI仅仅是“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而不能完全取而代之,因为以我们现有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条件,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考查中均还不允许淡化教材,相反,是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来强化教材,教材和地图册中的地图表示法不是计算机或其他媒体可完全取代的。因此,我们所开展的探索属于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来促进地理教学的教改模式,而不是寻求一种替代教材的全新“模式”。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因而新课程地理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的个性化与自主化、情景的虚拟化和地球的数字化地理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地理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及发展的必然性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扩展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获得更多的地理课程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扩展教学资源的来源;二是扩展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三是扩展教学资源的内涵。扩展教学资源的来源是指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诸如计算机、网络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查询、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以往的教学常常依赖于印刷型教材资源,教学资源十分有限。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资源不再局限于教材,可以来自于多种渠道。比如,可以来源于电视节目,可以来源于互联网络的学术论文、教学视频、网络讨论、虚拟实验信息等等。

扩展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指教学资源的表征与呈现可以突破传统常用的文字方式,而是以动画、音视频、图片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加以表现,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呈现时机与方式(比如以非线性方式来呈现,更加符合学生的非线性思维)更好地呈现教学资源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扩展教学资源的内涵是指可以通过动画或虚拟实验等方式有效地表现原理性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原理性知识更为系统地加以呈现与拓展,让学生不仅可以感知学习内容,也可以体会内容中蕴含的原理。

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评价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评价常常借助课后习题以及试卷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环节的引入可以变革课程教学评价过程与方式,更为客观、全面、系统地评价教与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评价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电子学档等方式来收集、整理学生的学习过程材料,促进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评价从总结性评价为主转向兼顾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以便更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评价信息。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制作试卷的工具软件制作试卷,可以制作在线试卷,可以通过电子评阅系统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判,通过 Excel等工具记录、分析学生的成绩。

3.创设情景,渲染气氛,成功导入新课

篇8

关键词:教学场地管理 信息化 教学设备管理 教学服务

一、教学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校中,对电子教室的信息化管理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主要的工作全部采用原始的方式进行。例如:在每学期开始时,安排好电子教室课程表以后,把信息下发给教务处与各教学科室,以后再换课、机房临时使用等工作需要询问场地管理人员进行核实;平时机房中安装的软件、软件版本信息、需要安装的软件信息都需要通过询问和填写基本的申请单,到几个部门盖章;设备出现故障需要通过上课的教师来进行反馈,学生更换设备(鼠标与键盘)的现象非常的普遍。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设备人为损坏的比例上升,设备的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且设备维修没有详细的登记,对教师与学生的上课造成不良影响。

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所有场地的门还需要管理员在上课前开好,结束以后关闭。增加了管理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工作效率。

作为学校教学的主体,电子教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场地的管理还处于原始管理状态,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的问题日显突出,特别是场地数量的增加,大大地增加了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教学场地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随着校园网络的使用,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电子教室管理系统的建设目的是提高场地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以达到从分散向集中应用转化,从传统服务向信息化服务转化,从部门级应用向校级应用转化。

教学场地管理特别是机房管理的信息建设,要求场地管理职能化、服务无纸化、场地安排要具有及时性且设备保修要多样化,这也使得在场地管理中可以减少人工投入,提高使用效率和提高服务的质量及速度。

系统管理的对象是各种教学场地及使用场地的教师和学生,过程不是很复杂但是信息量比较大,因此适合采用数据库管理方式。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场地不断增加,需要管理的信息量也快速增长,这就需要有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希望通过管理系统,能够减少繁重的简单劳动,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和快速查询,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从经济上讲,目前计算机、指纹识别仪等设备的价格已经十分低廉,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而系统的开发为学校教学场地管理提供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该系统的运行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

第二,该系统的运行可以及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处理,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该系统的运行可以大大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

第四,该系统可以使信息更加公开。

这样一个中小型的信息管理系统,也需要对所有场地的门禁进行调整,但是可以通过分步实施来降低一次投入的资金。因此,该系统在运行上是可行的。设备管理组计划开发一套电子教室管理信息系统,以适应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从系统的功能来讲,设备管理部门是管理各项教学设备和场地的部门,应该属于教务处的一部分。在管理方面采用传统的管理手段,随着教学场地、学生上课人数的不断增加,需求变得多样化,管理起来越来越麻烦,需要很多人手去处理各种突发的问题,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在的管理需求。因此,需要一个功能更完善、操作更方便、数据更大更透明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便更好的服务学生和教师。

每个学期开始前,由教务处的教务组安排所有的理论课程课程表,其中最繁琐的一项工作就是在上课前开门和上课结束以后的关门工作。如果设备故障,使用人要能够第一时间发出维修申请,维修以后要填写设备维修单。所有教师都能够查询到机房的使用情况、机房软件的安装情况。最后还要保留与以后OA系统的接口。

要满足以上的要求,该系统还要具备以下功能模块。电子教室门禁模块;设备维修登记和处理模块;服务申请:调课、场地临时使用登记、网络使用登记、软件安装等申请;查询功能:机房安排查询、软件查询、设备信息查询、维修信息查询;统计功能:设备状态分析、维修信息统计。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应用

正文:

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地理教学过程中,涉及知识内容多、范围广:从江河湖海到山川平原,从地表形态到大洋环流,从各国政治经济到各地风土人情,上至天体运动,下至地球内部构造等。涉及领域广,不仅有地理知识,还要用到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学科知识,学科思维综合能力要求高,很多内容枯燥无味且抽象难懂。尤其是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的自然地理知识,涉及天文、气候等知识难点,学生刚进入高中,数理化生知识贮备不足,学习起来倍感困难,严重打击学习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学习积极性起决定性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相结合,能向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图、文、声、像的地理教学信息,使学生得到传统地理教学中难以获得的直观知识。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达到提高地理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

如必修一第一单元地球运动部分内容,对于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抽象深奥。学生年龄小,又没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差,无法理解在宇宙中、太阳系中天体到底是怎样运动的,感到枯燥无味,越学越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flash制作把地球运动情况用动画模拟出来:伴随着悦耳的音乐,茫茫宇宙中一颗蓝色的星球由远及近,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随着地球的旋转,地轴及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的出现,太阳在中心位置放射出光芒,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替闪现等一幅幅动画的展开,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动态的画面上。伴随着老师的讲解,他们明白了什么是自传、什么是公转、银河系和太阳系是什么样的、昼和夜为什么会交替出现…… 学生的兴趣立刻高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动机,从而自觉、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增加教学容量和增强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知识说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若两者同时使用,就能够接受约65%。科学研究也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

地理学科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学生不可能一一亲身体验,单凭教师讲解教材和地图册,学生会觉得这些离自己很遥远,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处理在一起,有利于教师进行视、听、触等多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克服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同一地理教学模式的弊端,弥补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的不足,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学生学习、记忆,也可以增大教学容量,从而取得传统地理教学手段无法取得的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制作多媒体课件,把各种知识融入其中,增大知识容量,化抽象为具体。如在学到山地的形成时,我把各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图片分类展示,让他们有这些名山大川的直观印象,再用动画模拟褶皱、断层山及火山的形成过程,配以适当的声音增强效果,学生学得轻松,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也教的轻松,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点、难点,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相结合,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易于学生掌握,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在山地形成教学过程中,我制作了多个动画,把 “褶皱”、“断层”、“火山的形成”等等都变成动画显示,学生看后一目了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先把画面作成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这时显示的图象是“向斜成谷,背斜成山”,然后再显示出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快;相反,在向斜轴部产生局部挤压力,抵抗风化侵蚀能力较强,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慢,差异性的侵蚀继续发展,使背斜部位成为谷地,向斜部位转为山峰,即“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的模拟显示,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地形倒置现象变得形象、直观,印象深刻,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能力

地理学科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学习 “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今地理教学发展的方向。学生只有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学生不仅注意听、看、还要动手,可提高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如在讲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情感

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中指出,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和评价,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将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如在讲我国自然资源时,教师可用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口基数大,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情况现状,培养学生合理利用节约资源的观念和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以其特有的魅力,已经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然而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并不容易。 (上接第235页) 首先教师要多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很多信息技术知识,如Flash,powerpoint、excel、word等的制作使用。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其次还要备好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信息技术必须和课堂教学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好功效。通过校外培训及特级教师示范课,优秀教师的公开课,教有所长教师的研究课,都可以通过实况录音、录像,分析、评价、综合,从而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 教基[2000]35

[2]秦力.网络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02.6.号

篇10

关键词:中学化学;化学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9-2206-02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Opened New World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WEN Long-ying1, ZHONG Yan-hua2

(1.Wuhua High School, Meizhou 514471, China; 2.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iangmen Polytechnic, Jiangmen 529020, China)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develop rapidly. In the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can fully us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o be desired.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rove the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level of various ways, us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rove the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effect is protean. Us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solve secondary chemistry teaching routine teaching difficult to solve or insoluble problem, conduce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and break through the difficult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hav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Us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udent-centred chemist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opening new world.

Key words: high school chemistry; chemistry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传统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学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克服了传统中学化学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同时增大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1 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

传统中学化学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方式。化学教学过程中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所用教具一般是粉笔和黑板。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讲清楚,学生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听清楚。这就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传授中学化学知识、学生接受中学化学知识并运用好中学化学知识。然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传统中学化学教学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因此中学化学教师有必要根据中学化学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中学化学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来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

2 利用信息技术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点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一些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的内容,教师仅仅用口头描述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往往变得枯燥乏味。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优化中学化学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中学化学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难以解决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将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化学教材不再只是一本书,而是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融合在中学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将实现那些用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目标。

2.1 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中学化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来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如氯化钠、氯化铯、金刚石和石墨等的晶体结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可用CAI模拟动画展示物质的微观世界,将比以往只用语言叙述,死记硬背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构建起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认知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2.2 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内容比较抽象。有许多的化学概念的知识内容因为抽象,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点、难点。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中学化学教材上静态的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优化的中学化学教学效果。

2.3 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可将中学化学的知识表达多样化。对有危险的实验、有污染的实验,可用信息技术展示,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安全无害,学生也容易理解。还可以用动画模拟出一些教师无法演示的实验,如把水注入浓硫酸错误操作后引起硫酸飞溅的后果,通过声音、图像的结合,给学生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利用信息技术,用声、形的感性知识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获得最佳的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很多现象坐在后面的学生就看不清楚。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实物投影仪可以将实验现象演示在大屏幕上,收到很好的预期效果。

2.4 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学习中学化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将学习视野从书本拓展到网络,搜集到了许多和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既扩充了知识面,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3 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代替中学化学教学中传统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效果,但应该注意一些误区,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代替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传统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能够用实验去研究的教学都不能脱离实验。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应根据中学化学化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化学课堂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教学环境。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于中学化学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况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但只要持之以恒,大胆把信息技术当成工具用于教学中,一定能开辟中学化学教学新天地。

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功能,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开辟中学化学教学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张春芳.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190-190.

篇11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57~62页,尝试利用查找并思考以下预设问题:

问题一: 假期旅游若从海南到哈尔滨,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问题二:假期旅游若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自然景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假期旅游若去爬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感觉自然景观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2.教学课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2)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和见解。

4.课文分析

教学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关系。

5.教学方法

(1)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紧密联系本课内容,创设情境,提供案例,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进行问题探究式学习,体现其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运用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等。

6.教学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并根据课前预习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问:什么叫自然带?如何形成?世界上主要有哪些自然带?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前教学背景中的3个预设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形成成果,推荐代表并尝试回答。

教师:对上述回答进行点拨评价,然后用多媒体展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自然带排列规律以及典型地区。

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

教师:点拨所填表格,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中纬度地区自然带排列,思考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自然带排列规律、典型地区。

学生:对比思考后尝试填表并回答

教师:点拨所填表格。

(联系实际)百度视频搜索:西北绿色。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西北地区植被应以什么为主?为什么?

教师:点拨总并结。

学生:观看视频:非洲自然,思考植被有何变化?为什么?

教师:点拨并总结,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有哪些自然带?

(2)分析说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自然带排列规律、典型地区。

学生:小组讨论形成结论并填表、回答

教师:点拨表格所填内容并总结比较三个分异规律,引导学生比较自然带谱的数量多少和基带的差异。

篇12

关键词:初中地理 多媒体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1

初中地理是介绍中国及世界地理方面知识的学科,包括人口、人种、矿产、地形地貌、气候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生了解世界的窗口。但是,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师课堂教学方式陈旧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鉴于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也是新课标对于初中地理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

1 以多媒体技术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前进的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并且能够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探究,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就是地理学习的真实写照。但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初中学生是不能够深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认知地形地貌的,只能是通过教材的介绍间接被动的接受地理知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被人为的压制,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促进初中学生地理成绩实质性的进步。例如,在初中地理“古埃及的文明与发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以往只是让学生观看教材图画的做法,主动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进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在最大的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地理在教学方式方面的进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可以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在网络上下载的有关埃及风土人情的视频,介绍金字塔的神秘及尼罗河沿岸优美的风光。让学生对于埃及整体情况有直观的认知,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埃及的文明及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埃及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及神秘的文化资源,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埃及文明探索的欲望。这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难以取得的效果。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地理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创造条件。

2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对初中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新时期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有着深远的影响。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内容,然后通过作业巩固课堂的学习内容,最后借助考试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的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在教学模式方面的根本性的转变。在提高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了难以取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也能够在根本上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引发的弊端。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黄河水土流失的视频及地上河形成的原因的动画演示。以便学生能够对黄河地上河的形成原因有直观的认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于中华民族的诞生、成长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黄河也是灾难的代名词,在历史上曾经数次泛滥成灾,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学生在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了解黄河地上河形成的原因的过程中,也会对黄河泥沙的来源产生疑问,进而产生探索的欲望,这是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创造条件。

3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性教学是新课标的任务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地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存在着诸多的教学难点。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类似的难题,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以及世界各地的昼夜长短”的过程中,对于太阳移动影响全球昼夜长短的地理现象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失分的情况。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够有效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加深学生对于本章节知识点的了解。地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和太阳的直射点有着紧密的关系的,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画演示,学生能够在直观上认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长足进步。

4 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改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低下等问题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体制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初级中学,山东 淄博 256305)

参考文献:

[l]彭昌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强化初中地理教学当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干,2013(6).

篇13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手段 优化 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17-01

地理学科有着其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地理事物随时间有其动态的变化。多年的地理教学工作,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化地理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做法及感受。

一、电脑模拟,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促课堂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三个一”(即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三个一”的老方法根本无法实现新课改地理教学的全部目标,而要真实的再现一些内容和实现课堂再生更是难上加难。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课堂中可以利用电脑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形成、大气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大气降水、火山地震的爆发、板快的运动与大陆的漂移、海陆的变迁、沧海桑田的变化、断层的形成与运动、褶皱与褶皱山脉的形成、水循环、洋流、土壤物质的循环等等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把枯燥的知识、深奥的理论全部融入进去,即直观又形象生动,学生学起来自然兴趣盎然,好奇心起,探究之气浓浓,利于课堂教学的生成。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强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融合。

二、动画设计,易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山地的形成》这一课,是地理必修一的一个重点。这一课的重点是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分布规律和成因;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特点。难点在于板块运动与山地形成、分布的关系。在上这一课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设计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

首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褶皱、断层、火山喷发”化文字为图像,利用flansh化“静”为动。通过师生简短地问答,学生很快明确了褶皱、断层、火山喷发的形成原因。

其次,再讲“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形成”,以动画形式呈现褶皱的隆起与凹陷、断层面上岩块的相对运动、岩浆的上升。并配以有声解说:一般情况下岩层隆起的地方形成了山岭,岩层凹陷的地方形成了谷地;在断层构造中上升的岩块形成了块状山地;在火山构造中,炙热的岩浆喷出地表堆积在地面形成的地形就是火山。通过动画,学生明确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形成过程。

第三,接着出示“板块运动示意图”,演示“板块运动与褶皱、断层、火山喷发之间的关系”画面。强调板块是运动的,板块运动有方向性,因此就产生了碰撞挤压隆起、张裂断裂凹陷。

第四,然后再讲“褶皱”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把难点“背斜顶部因张力易被侵蚀形成山谷;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白板展示,课堂容量大,课堂教学效率高

“山地的形成”一节,按传统方法完成内容时间很紧张。由于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上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分析、理解知识点,降低了教学难度。教师许多叙述性的语言可以少说、甚至不说。大大加快了教学速度,一堂课便完成了四个问题。讲完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形成、分布规律,再讲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外加课堂练习11道题,全部在课内完成。既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精心设计,精准到位,方可达到最佳效果

篇14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举例说明

国家教育部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地理教学基本理念“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正是倡导地理教学生活化,也就是说地理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生活即是地理的源泉,只有把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连,才能使地理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活力与生机,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了地理教学生活化效果更好。

一、开展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大部分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教授课本内容占主导,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经常被动服从式学习,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并没有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还可能导致学生成为只会念书不懂生活的“书呆子”。明明学到手的知识反而成了鸡肋,没办法学以致用。这样呆板的教学模式,很有可能只起到反作用。在旧的教学模式下学习一些学生严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新课程改革下生活化教学就是针对这一现象的良药。可是一些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难以落实到位。造成该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当前地理课堂内容呆板无趣,多数学生都将地理作为一门理论性的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很多教学方法无法开展;二是教师授课缺乏创新,一味的照本宣科的课堂严重偏离现实生活,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比如在讲授“经纬度”时,大部分教师无法让学生结合现实学习,致使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却很难真正理解。这样枯燥乏味的地理课堂终将被生活化教学课堂取代。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极其需要生活化教学这样的新生力量去改变现状,因此落实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迫在眉睫。

二、新时期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

与“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生活化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把握学生心理,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教授“黄河”的时候,播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黄河大合唱”。如果教师自己发挥“歌唱家风范”唱出激情,就更能吸引住同学们的目光,并且激发学习热情。再者,教师也可以根据以往知识和生活常识设置场景模式,比如说“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样教学既烘托了学习氛围,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素养,陶冶了情操。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参与了课堂活动,更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及理解。

(二)深化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地理本身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地理资源。地理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新课改后,地理教科书中出现了大量举例说明和形象插图,问题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体现了现阶段国家对生活化教学课堂的重视。传统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一味的灌输式教育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教学。举例来说,在学习中国的交通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假设每组组团去中国的不同地方旅行,通过中国交通图,设定尽可能多的路线和旅行方式,衍生出根据当地气候,旅行箱中应该带些什么等一系列探讨话题,先进行组内讨论,再进行集体讨论,最后教师给予正确指导。如此加深对教授内容的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运用所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相关问题。

(三)社会实践――把课程融入到生活中

教学源自生活,生活决定教学。现阶段来说,学生仅是在教室里学习,无法更好地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不但全面掌握新教材,而且要将教学工作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带到生活中。因此,教师应大力倡导并实行“返璞归真式”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并学习地理知识。运用已掌握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事实上,生活中既简单又常见的东西经常还会成为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完全吸收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三大类岩石的成因时,经常会感到太抽象而难理解,学起来非常困难,书本上只有几张抽象的图片和定义,但是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很多书本上的知识终究没有实践得来的知识具体化。教师把课堂带到社会实践中去,无疑是雪中送炭。比如说现实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陶瓷碗和杯子,就是因泥土高温加热后而形成的变质岩。从自身生活当中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不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会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更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地理是有深远意义的。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和生活紧密相连,将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生活化,填补了现阶段地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巨大鸿沟,是今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必然选择。这种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不但使地理课堂变得真实生动,贴近生活,更加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结合书本知识,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将二者更好地结合,以提高教学的有效职能。

参考文献:

[1]张淑媚.回归生活:高中地理综合性学习的应然追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8):119-120.